首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共240分)班级:姓名:学号:得分:十六、桃花源记陶渊明请在空白处解释原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大宁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参考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都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纷纷。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桃林在溪水的发源的地方就到尽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土地平坦宽广,房舍整整齐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于是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记号。(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访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没有实现,随即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阅读《桃花源记》,完成181~192题。(40分)第一组题目:18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乃不知有汉乃重修岳阳楼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C.豁然开朗然则,北通巫峡D.停数日,辞去意与日去18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8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桃花林处于溪流两旁,长达几十步,林中落花纷纷,地上花草鲜嫩秀美,令人神往。B.渔人误入桃花源后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人人幸福,没有外界的纷争与祸乱。C.作者虚构了南阳刘子骥这一人物,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人们幻想中的美好世界。D.文中不少成语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第二组题目:18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欲穷其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不复出焉万钟于我何加焉C.及郡下及下船,舟子喃喃曰D.乃不知有汉乃重修岳阳楼185.把“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86.陶渊明把理想境界写得真切生动,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路径写得真切具体,离开桃花源的时候“处处志之”,其所经所历写得真实可感。B.渔人往来所坐的交通工具——船,是日常所见之物;桃源屋舍、良田也是人间乡村可见之物,没有任何奇幻色彩。C.桃源人“设酒杀鸡作食”,也是丰年待客之道;桃源人来到这里的原因也合理——“先世避秦时乱”。D.文章首尾出现的两位人物都是真实可信的,开篇的武陵渔人和结尾的刘子骥都是当时存在的真实人物。第三组题目:18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缘溪行缘木求鱼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象禽兽C.具答之百废具兴D.及郡下,诣太守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8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8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陵渔人沿着溪水划船无意间发现桃花林,被桃林美景所述,遂有一探究竟的冲动。B.渔人穿过桃花林即到桃花源,桃花源里,百姓生活安宁,他们热情好客、民风淳朴。C.桃源人热情款待渔人数月,在此期间,渔人给桃源人详细讲述了外面千年的世事变迁。D.渔人回到了郡城后,立即到处说出了自己在桃花源的经历,许多人纷纷寻访桃花源。第四组题目:19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屋舍俨然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B.及郡下,诣太守徐公何能及君也C.便扶向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未果,寻病终果得于数里外191.把“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92.下列对“世外桃源之美”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外桃源,美在自然环境。美在桃林、落花、芳草的美好,美在洞口的神奇,美在鸡犬相闻、往来种作的和谐。B.世外桃源,美在安宁自足。在这个小农社会里,生活安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远离战乱,不知时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世外桃源,美在人情纯朴。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没有纷争,来了外人,家家户户热情招待,生活和谐。D.世外桃源,美在神秘不可寻。这样美好的境界,是封闭的,是神秘的,无心轻松可遇,有心相求则不可得。十七、小石潭记柳宗元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库势犬牙差(cí)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参考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就好像佩戴的佩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以整块的石头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又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林和树林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微随着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阅读《小石潭记》,完成193~204题。(40分)第一组题目:19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B.以其境过清咨臣以当世之事C.日光下澈主人日再食D.隶而从者太守归而宾客从也19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如鸣佩环,心乐之。(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9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潭千百年来寂然于荒野之中,作者因其“全石为底”的形态,名之为“小石潭”。B.“伐竹取道”,表明小石潭原本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C.“皆若空游无所依”侧面突出潭水的清澈,同时也表明自己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D.“竹树环合”写出竹树丛生的状态,又与“伐竹取道”呼应,突出了此地的幽僻无人。第二组题目:19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伐竹取道以咨诹善道B.似与游者相乐至于负者歌于途C.俶尔远逝亲贤臣,远小人D.全石以为底一食或尽粟一石197.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9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愤懑,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其山水游记往往蕴含着浓厚的情感。B.作者循声发现小石潭,环顾潭的全貌和四周,远望水源,近察潭鱼,最后离开石潭,游览顺序井然。C.潭中游鱼“空游无所依”,无一笔涉及水,却让水的澄澈、游鱼的活泼都各尽其妙,描写令人叫绝。D.“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写出一个极为清幽冷寂的境界,环境的清幽触动心境的冷寂,情景交融。第三组题目:19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隔篁竹,闻水声不求闻达于诸侯B.卷石底以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C.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一战D.四面竹树环合环滁皆山也20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蒙络摇綴,参差披拂。(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0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人为序安排材料,条理清楚,结构紧凑。B.潭底由一块块大石头构成,靠近岸边,水底的石头翻卷露出水面,千姿百态,四周古树翠蔓,使人感到生机盎然。C.小石潭中,明丽的阳光透过清澈的潭水,“佁然不动”的小鱼憨态可掬,鱼影儿印在潭底的全石上,犹如一幅画。D.柳宗元游小石潭,观潭赏鱼,虽有快乐,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他贬官后的悲凉之情依然无法彻底排解。第四组题目:20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隔篁竹,闻水声闻寡人之耳者B.隶而从者小惠未徧,民弗从也C.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D.影布石上皆布衣之士也203.把“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204.下列对“景中传情”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见小谭,清冽的潭水、奇特的源石、青翠的潭树,都是作者内心愉悦时对小石潭的欣赏,此时作者是心乐之。B.细赏清潭中的游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因此感到鱼儿“似与游者相乐”,物我相融,此时作者心灵得到了慰藉。C.远望西南溪流,曲折幽深不可测度,隐约契合了被贬谪心境,于是眼前景物显得“凄神寒骨”,此时作者心情悲凄。D.结尾交代同游的五人,都是柳宗元的亲友,都经历了打击,同游五人却感到“寂寥无人”,更突显此时作者内心落寞。十八、核舟记魏学泄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官宝、器皿(mǐn)、人物,以至岛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ó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chǎng)者为舱,箬(ruó)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shǔ)。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富八;为箬蓬,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参考译文]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能够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盛东西的日常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无不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赤壁(的情景)。小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藏着高高的帽子、两腮胡子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横幅的书画长卷。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类似。他平放看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佛珠挨着左膝——佛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的左右各有一个撑船的船工。右边的船工梳着锥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板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茶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那只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楚明白,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篆字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朱红的。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人五个,窗八扇;刻了竹篷、船浆、炉子、茶壶、手卷、佛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啊!技艺也真是神奇啊!阅读《核舟记》,完成205~216题。(40分)第一组题目:20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曾不盈寸彼竭我盈B.若啸呼状若士必怒C.高可二黍许遂许先帝以驱驰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讲信修睦20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07.下列对“中间的船舱”的介绍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船舱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船舱,可见雕工精细。B.船舱旁的小窗,可以“启窗而观”,可以“雕栏相望”,显出了雕刻构思的巧妙。C.小窗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十六个黑色的字。D.小窗上的对联出自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体现了“大苏泛赤壁”的主题。第二组题目:20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罔不因势象形气象万千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邹忌修八尺有余C.若啸呼状若儿戏耳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09.把“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210.下列对“船头三人”的介绍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坡的“多髯”、鲁直的“衣褶”和佛印左臂挂的念珠,于精细微小处见技艺精湛。B.“苏、黄共阅一手卷”表现其闲适心境,佛印“矫首昂视”展现其洒脱不群的神态。C.“执”“抚”“指”“语”“隐”等动词,使静止的船头仿佛有了动感,人物栩栩如生。D.船头三人的介绍,者墨最多的是苏东坡,原因是苏东坡文学造诣最高,是中心人物。第三组题目:2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水波不兴百废具兴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尔来二十有一年矣C.中轩敞者为舱天子为动D.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徐公不若君之美也2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213.下列对“船尾舟子”的介绍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右两个舟子,一动一静,居右者“若啸呼状”,居左者“视端容寂”,富有情趣。B.两个舟子动作不同:右边的右手扳着右腿,悠闲自在;左边的若听茶声,十分专注。C.舟子的形象突出了“泛舟”的主题,渲染了舟中轻松的气氛,与船头三人相呼应。D.“舟尾横卧一排”的设计增添了江上泛舟的实感,说明桨已停划,小舟正随波漂荡。第四组题目:2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清风徐来徐以杓酌油沥之B.右手指卷卷石底以出C.罔不因势象形未若柳絮因风起D.如有所语此中人语云215.把“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2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生动记叙了宋代文坛上“大苏泛赤壁”的著名故事,再现了“核舟”作品的丰富意蕴。B.文章用“八分有奇”说明核舟外形之奇特,以此来衬托核舟所刻事物之奇,雕刻技艺高超。C.文章描述“舟子”的神情动作,渲染了严肃专注的气氛,使船尾之境与船头之情遥相呼应。D.文章评价王叔远的技艺,开篇用“奇巧”二字,结尾用“灵怪”二字,凸显了其赞叹之情。十九、《庄子》两则北冥有鱼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参考译文]北冥有鱼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翔至九万里的高空,它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施在濠水上的桥游玩。庄子说:“白色小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完全肯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原。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阅读《北冥有鱼》,完成217~222题。(20分)第一组题目:2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水击三千里仓鹰击于殿上B.去以六月息者也望峰息心C.其正色邪其视下也D.不知其几千里也岂知余者哉2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起笔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巨鲲变化为大鹏的不凡过程,使人感到惊骇万分,神奇莫测。B.本文具体细致地描写了大鹏腾空而起,乘风作万里游的生动场景,营造了一种雄奇神秘的境界。C.本文想象瑰丽,鲲鹏从北冥到南冥极言其海上运输范围之广,乘风展翅九万里极言其志存高远。D.作者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营造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蕴含了自已对理想的执着、热烈追求。第二组题目:2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山愚公长息曰B.志怪者也志虑忠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亲贤臣,远小人D.其视下也日光下澈221.把“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22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冥之鱼硕大无比,由鹏到鲲,变化神奇,气象宏伟,奇妙的想象真令人叹为观止。B.大鹏由北海迁往南海。乘风展翅六个月,击水三千里,扶摇九万里,意境开阔邈远。C.九万里高空的大鹏往下看人世,与人远观沧海所见的正是同一种景象,天地一片湛蓝。D.作者以雄奇瑰丽的想象,塑造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鲲鹏形象,动人心魄。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完成223~228题。(20分)第三组题目:2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是鱼之乐也天之苍苍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苟全性命于乱世C.子固非鱼也是非木柿D.我知之濠上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2)庄子曰:“请循其本。”22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子不经意感叹“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被惠子抓住不放,论辩由此展开。B.惠子质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很难正面回答,便以设问暂时化解危机。C.惠子又以退为进,进而强调“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把庄子逼到更为尴尬的境地。D.庄子最后只好偷换概念,在一个“安”字上曲解惠子的本意,答以“我知之濠上”。第四组题目:22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是鱼之乐也是鸟也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汝之不惠C.请循其本其正色邪D.安知鱼之乐衣食所安227.把“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22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位辩论高手同游,在濠梁之上展开一场“鱼能否拥有快乐”的辩论,别具一格。B.惠施从艺术规律上来说,认为人与鱼是不同类的,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C.庄周从认知规律上来说,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和他一样都很快乐,人乐鱼亦乐。D.庄子惠子好辩,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情趣盎然。二十、《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áng)也。故曰:教学相长(zhǎng)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参考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大道之行也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mù)。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zhǎng),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参考译文]在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分,女子要及时出嫁。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但并非自己想私藏;力气,憎恨它不出于自己,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叫作“大同”社会。阅读《虽有嘉肴》,完成229~234题。(20分)第一组题目:22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教然后知困困于心,衡于虑B.虽有嘉肴虽我之死C.然后能自反也手自笔录D.虽有至道妾妇之道也2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兑命》曰“学学半”。231.下列对“教学相长”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习是体验“至道”的好方法。只有认真学习了之后,才能了解自己认识上的不足;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才能自我反省。B.教育别人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只有把知识教给别人,才能知道自己还有哪些地方理解不透彻,才会更努力地去勉励自己。C.现代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教”和“学”是两个主体,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促进。D.道家论著《礼记》中的“教学相长”,“教”和“学”是同一个主体,指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他对学生的教导,两者互相促进。第二组题目:23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弗学不知其善也是可谓善学者矣B.教学相长也幼有所长C.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不宜妄自菲薄D.其此之谓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33.把“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且有至道,弗学,不如其善也”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23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B.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C.“教学相长”既强调教育者要在学习中“知困”并自我反思,也强调教育者在教别人时要“知不足”并勉励自己。D.引用《兑命)中的“学学半”,是为了告诉读者:若不认真学习,老师教的知识你就只能获得一半。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阅读《大道之行也》,完成235~240题。(20分)第三组题目:23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不独子其子子未学礼乎B.盗窃乱贼而不作吾视其辙乱C.故外户而不闭木兰当户织D.是谓大同秦王谓唐雎曰236.把“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23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说每个人都能尽职尽责,奉养自己父母、抚育自己儿女,社会亲如一家。B.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实行了生活保障,生活安心,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C.“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D.文中“谋闭而不兴,盗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所阐述的现象相类似。第四组题目:23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选贤与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C.大道之行也不足为外人道也D.盗窃乱贼而不作其中往来种作23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240.对于“大同”社会的特征,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有合适的安排、都有生活保障,全社会亲如一家。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男子有稳定的职业,安心地工作;女子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丰衣足食。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人们有公心、无私心,不会将货物据为己有,在共同劳动中都能尽全力地工作。D.社会和平、安定。在“大同”社会里是人人“外户而不闭”的,不存在搞阴谋、盗财、作乱等现象。二十一、马说韩愈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参考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槽里,不以于里马而著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者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阅读《马说》,完成241~252题。(40分)第一组题目:24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策之不以其道河曲智叟无以应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意与日去C.食不饱,力不足食之不能尽其材D.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24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4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说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没有善于相马的人,千里马往往被埋没。B.千里马的“常有”和伯乐的“不常有”,二者间的数量对比表明,人才的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C.千里马竟然“屈辱而死”,其遭遇之不幸、结局之惨痛跃然纸上,作者内心的辛酸痛楚难以尽说。D.千里马每天能吃完一石粮食,作者强调千里马食量惊人这特性,目的是谴责“食马者”的无知。第二组题目:24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B.食不饱,力不足兵甲已足C.策之不以其道益慕圣贤之道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通外直245.把“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246.作者善于运用虚词来表情达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助词“也”,在“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表示停顿,有暂时了结之意,而作者的惋惜和痛心之情却是含蓄不尽。B.连词“而”,在“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不但暗示主语更换为“马”,而且与“策之”“食之”构成对比,语气更强。C.副词“其”,在“其真无马邪”中表示加强诘问语气,表达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愚昧感到痛心、愤慨和嘲讽。D.叹词“呜呼”,作者发表感慨,情感十分愤激,表达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痛心和对统治者愚昧的强烈谴责。第三组题目:24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不以千里称也流辈甚称其贤B.安求其能千里也衣食所安C.虽有千里之能行道之人弗受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计一舟24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49.作者善用“也”字来表达思想感情,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以千里称也”的“也”字,流露出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愤愤不平和无限痛惜的感情。B.“是马也”中的“也”字,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造成了难堪的后果。C.“安求其能千里也”的“也”字,凝聚着作者愤怒谴责“食马者”无知的强烈感情。D.“其真不知马也”的“也”字,表达作者的痛切之感,也表达对“食马者”的无情诘问。第四组题目:25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才美不外见吾妻之美我者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盖余勒且艰若此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久之,目似瞑D.食之不能尽其材虽有佳肴,弗食251.把“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252.下列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处境,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不平和悲愤。B.文章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寄寓有才之人终生不得其用的悲愤之情,揭露封建制度下人才受压抑的不合理状况。C.文章以“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人,抒发作者对世上缺乏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的感慨。D.文章以千里马设喻,表明对人才要给予合适的待遇,否则英雄无用武之地;同时也表明了识别选拔人才的重要性。训练十八下文言文阅读答案(共240分)十六、桃花源记陶渊明阅读《桃花源记》,完成181~192题。(40分)第一组题目:181.(3分)D(离开。A.竟然/于是;B.类/嘱托;C.·······的样子/既然这样)182.(1)房舍整整齐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得分点:“俨然”“属”各1分)(2)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得分点:“乃”“无论”各1分)183.(3分)B(A.桃林长达数百步;C.南阳刘子骥是真实的人物;D.“柳暗花明”不是出自本文中的)第二组题目:184.(3分)C(到。A.穷尽/贫穷;B.相当于“于之”,从这里/表疑问语气;D.竟/于是)185.(4分)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源外面的人一样。(得分点:“阡陌”“交通”“相闻”“悉”各1分)186.(3分)D(文中武陵渔人、桃源人、太守等都是陶渊明虚构的人物,只有结尾的刘子骥是当时存在的真实人物)第三组题目:187.(3分)B(妻子和孩子。A,沿着,顺着/攀援;C.详细/同“俱”,全,皆;D.到/赶上)188.(1)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都感叹起来。(得分点:“为具言”“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惋”各1分)(2)村里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得分点:“语云”“不足”各1分)189.(3分)A(B.“穿过桃花林即到桃花源”有误,原文是渔人穿过了桃花林,再经过狭窄的山洞才进入到桃花源;C.“数月”有误,应为“数日”,且“千年”有误,应为“六百年”或“数百年”,从秦朝到东晋太元约六百年;D.“到处说”有误,应为“向太守报告”)第四组题目:190.(3分)A(房屋。B.到/比得上;C.沿着,顺着/旋风;D.实现/果真,当真)191.(4分)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得分点:“妻子”“绝境”“遂”“间隔”各1分)、192.(3分)A(“往来种作”有误,“往来种作”不属于自然环境)十七、小石潭记柳宗元阅读《小石潭记》,完成193~204题。(40分)第一组题目:193.(3分)D(跟从。A.砍伐/进攻;B.因为/把;C.太阳/每天)194.(1)(水声)好像佩戴的佩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得分点:“如鸣佩环”“乐”各1分)(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得分点:“斗折”“蛇行”各1分)195.(3分)C(“自己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有误,作者赏鱼时的心境是欢快自在的)第二组题目:196.(3分)B(······的人。A.小路,道路/方法;C.向远处/远离;D.石头/古代计量单位)197.(4分)鱼儿静止不动,又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得分点:“佁然”“俶尔”“远逝”“翕忽”各1分)198.(3分)B(原文先是“近察潭鱼”,再是“远望水源”)第三组题目:199.(3分)D(环绕。A.听见/闻名;B.露出/在国外;C.大约/可以)200.(1)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得分点:“蒙络”“摇缀”各1分)(2)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得分点:“下澈”“布”各1分)201.(3分)B(“一块块”有误,潭底由一整块大石头构成的)第四组题目:202.(3分)C(因为。A.听到/使·····听到;B.跟随,跟从/听从,顺从;D.分布/平民)203.(4分)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林和树林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得分点:“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各1分)204.(3分)D(此项不符合题干的要求,不属于“景中传情”)十八、核舟记魏学洢阅读《核舟记》,完成205~216题。(40分)第一组题目:205.(3分)A(满。B.好像/如果;C.左右/答应;D.长/培养)206.(1)无不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得分点:“罔不”“因势象形”各1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得分点:“比”“隐卷底”各1分)207.(3分)C(“黑色的字”有误,应为“青翠色的字”。原文的“石青”,是指一种青翠色颜料)第二组题目:208.(3分)A(模拟/气象。B.零数,余数;C.好像;D.选拔,选择)209.(4分)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类似。(得分点:“绝类”“矫首”“昂视”“不属”各1分)210.(3分)D(不是因为苏东坡的文学造诣最高,而是因为核舟的雕刻主题是“大苏泛赤壁”)第三组题目:211.(3分)B(零数,余数。A.起/兴起,兴办;C.表判断,是/被;D.好像/比得上)222.(1)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两腮胡子浓密的人是苏东坡。(得分点;“峨冠”“多髯”各1分)(2)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妒),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得分点:“视端容寂”“若·····然”各1分)213.(3分)B(“右手扳着右腿”有误,应为“右手扳着右脚趾”)第四组题目:214.(3分)A(慢慢。B.书画长卷/翻卷;C.顺着,就着/趁,乘;D.说话/告诉)215.(4分)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的。啊!技艺也真是神奇啊!(得分点:“简”“修狭”“灵怪”“矣哉”各1分)216.(3分)D(A.本文并没有生动地记叙了“大苏泛赤壁”的故事;B.“说明核舟外形之奇特”有误,应为“说明核舟外形之小”;C.“严肃专注的气氛”有误,应为“轻松悠闲的气氛”)十九、《庄子》两则阅读《北冥有鱼》,完成217~222题。(20分)第一组题目:217.(3分)A(拍打,扑打。B.气息,这里指风/平息;C.表示选择/代大鹏;D.知道/了解)218.(1)当它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得分点:“怒”“垂天”各1分)(2)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得分点:“野马”“以息相吹”各1分)219.C(“海上运输范围之广”有误,应为“活动范围之广”,文中的“海运”指的是“海水运动”,大鹏在海水运动时借风飞到南海)第二组题目:220.(3分)D(向下。A.气息,这里指风/叹息;B.记载/志向;C.高远/远离)221.(4分)它乘着旋风盘旋飞翔至九万里的高空,它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得分点:“抟”“扶摇”“去”“息”各1分)222.(3分)D(A.“由鹏到鲲”有误,应为“由鲲到鹏”;B.“乘风展翅六个月”有误,应为“凭借六月大风展翅”;C.“远观沧海”有误,应为“仰观苍天”)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完成223~228题。(20分)第三组题目: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23.(3分)C(不是。A.的/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完全肯定/保全;D.上面/飞上,由低处到高处)224.(1)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完全肯定的!(得分点:“固”“乐”各1分)(2)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原。”(得分点:“循”“本”各1分)225.(3分)B(“设问”有误,应为“反问”)第四组题目:226.(3分)B(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表判断,是/这;C.代词,代话题/表示选择;D.怎么/安生)227.(4分)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得分点:“子日”“汝”“安”“知”各1分)228.(3分)D(A.“鱼能否拥有快乐”有误,应为“人能否知鱼之乐”;B.“艺术规律”有误,惠氏是从认知规律来说;C.“认知规律”有误,庄周是从艺术规律来说)二十、《礼记》二则阅读《虽有嘉肴》,完成229~234题。(20分)第一组题目:229.(3分)B(即使。A.困惑/忧困;C.自己/亲自;D.道理/准则、标准)230.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得分点:“困”“自强”各1分)(2)《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得分点:“学学”“半”各1分)231.(3分)D(“道家论著《礼记》”有误,应为“儒家论著《礼记》”)第二组题目:232.(3分)C(自己。A.好/擅长;B.促进/成长;D.说/叫作,称为)233.(4分)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得分点:“虽”“嘉肴”“旨”“至道”各1分)234.(3分)A(B.“对比”有误,应为“类比”;C.“知困”与“知不足”互换;D.“学学半”理解有误,原文的意思是“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阅读《大道之行也》,完成235~240题。(20分)第三组题目:235.(3分)C(门。A.以·····为子/对人的尊称;B.作乱/凌乱;D.叫作,称为/对······说)236.(4分)在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得分点:“大道”“为公”“与能”“修睦”各1分)237.(3分)A(“尽职尽责,用心奉养自己父母、抚育自己儿女”有误,应该为“推己及人,以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待他人”)第四组题目:238.(3分)B(因此。A.有才能的人/能够;C.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说;D.兴起/劳作)239.(1)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得分点:“亲其亲”“子其子”各1分)(2)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但并非自己想私藏。(得分点:“货”“藏于己”各1分)240.(3分)C(“货物”有误,应为“财货”,文中的“货”指“钱财和货物”)二十一、马说韩愈阅读《马说》,完成241~252题。(40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组题目:241.(3分)D(面对。A.按照/来;B.意思/意志;C.吃/同“饲”,喂养)242.(1)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得分点:“一食”“或”各1分)(2)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得分点:“其”“邪”各1分)243.(3分)D(“每天”有误,应为“吃一次有时”)第二组题目:244.(3分)B(足够。A.名贵的/命名;C.正确的方法/道理;D.通晓/贯通)245.(4分)因此,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得分点:“祗”“骈死”“槽枥”“不以千里称”各1分)246.(3分)B(“构成对比”有误,应为“构成排比”)第三组题目:247.(3分)C(的。A.著称/称赞;B.怎么/安生;D.通晓/全部,总)248.(1)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得分点:“外见”“且”各1分)(2)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得分点:“策”“临”各1分)249.(3分)D(“无情诘问”有误,应为“深刻嘲讽”,本句的“其”是感叹语气,“其真无马邪”中的“其”是表示加强诘问语气)第四组题目:250.(3分)C(补足音节,无意义。A.美好的素质/认为·····美;B.犹,尚且/并且;D.同“饲”,喂养/吃)251.(4分)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得分点:“策”“以其道”“尽其材”“通其意”各1分)252.(3分)C(“世上缺乏人才”有误,作者认为并不缺乏人才,而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29 21:31:15 页数:16
价格:¥5 大小:68.36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