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22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7

2/37

剩余3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3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足为证。翻阋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杨与柳经常换用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自汉代以来,“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晩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晩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有37/37“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受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唐代刘春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长期历史文化积淀,柳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了丰富的意蕴,如摹春光、写离情抒乡思等。B.在诗人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虽误把柳称作杨柳,但这并未影响到诗意的准确表达C.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柳意象在《诗经》中就己出现D.古人常借柳表达对离人的相思和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阐述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B.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了杨柳与柳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涵义进行了阐述。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在增强说服力的同时,也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D.文中引用许浑“蒹葭杨柳似汀州”诗句,意在证明“柳”在古代具有乡思的意象内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杨树与柳树在外形方面具有的不同特征可知,把杨柳作为两种树的合称确有不妥之处。B.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的传说并无确切根据,因而不能作为古诗词中“杨柳”皆指柳的证据C.无论是许浑、冯延已,还是刘禹锡等,都有写柳的诗句,可见柳意象在古诗中广泛存在。D.柳在古代诗歌中可作为隐者的象征,与陶渊明辞官归隐,种柳于屋旁,自号“五柳先生”不无关系。一、(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37/37奶奶的玉簪子王秋珍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奶奶终日愁眉紧锁。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找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几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三年不回家的父亲回家了。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丢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走进莱地,一畦畦的莱好热闹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莱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莱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莱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即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37/37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了老房子。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上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能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要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他看到了什么?只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叠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新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他看到了什么?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奶奶总是笑而不语。这时,在一旁的父亲总是挠了挠头皮(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2年10期,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叙述了奶奶“骗”父亲回家找玉簪子的故事,表现老人珍视亲情,同时需要子女更多的关爱,子女应该常回家陪伴老人的主题。B.“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这是一处生动的细节描写。奶奶思念父亲心切,终于见到父亲了,眼泪便忍不住一下子流了下来,奶奶这是喜极而泣。C.“眼神一遍遍地抚摸”,作者运用了写实的手法,写出了奶奶三年来对父亲深切的思念和见到父亲的极度喜悦之情D.奶奶带父亲找玉簪子,从扁豆地到菜地,再到老房子。一路上奶奶不着急自己的玉簪子,却叨念着父亲小时候的事情。这从侧面反映出,父亲几年不回家,奶奶想他37/37(2)请概括文中奶奶的形象。(3)小说中“玉簪”起到了哪些作用?请作简要分析。一、(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3.(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独角兽,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稀有而高贵。基于此,人们常用独角兽企业来形容发展前景看妤的初创企业,具有发展速度快、稀少,是投资者追求的目标等属性。独角兽企业的界定标准是:创业十年左右、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其中,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被称为“超级独角兽”。在新经济时代,随着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逐渐形成了能使独角兽企业不断现的社会土壤,使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机会,整合资源,爆发式成长为“独兽”。当前,独角兽企业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强弱的评价指标,是全球各路资本竞相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所在。(节选自《发展独角兽企业的思考》材料二:2022年3月23日,科技部发布《2022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164家,与2022年相比增加了33家。其中因上市、被并购和成:立超过十年而“毕业”的独角兽企业共20家,因估值下降而退出独角兽企业榜单的企业有9家。综合来看,2022年新晋独角兽企业高达62家,总估值6284亿美元,成都、宁波、东莞等六城市首次出现独角兽企业,这与国家重视创新的政策相符。而2022年全国共有131家独角兽企业,估值总和为2137亿美元。“独角兽”企业从行业布局和地域分布来看,具有如下图的特点37/37材料三:独角兽”的大量涌现源于新经济的发展提供的良妤环境,它是经济爆发増长的标志。新经济时代,创新全球化和社交化等资源加速流动,为“独角兽”的大量涌现创造了基础条件。“独角兽”的成长中,有两个关键特质。一是自成长,制定新的行业规则,遵循新的进化法则,适者生存,依靠生态力量自发前进。比如,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优步”,颠覆原有规则,在打车行业中聪明地构建平台,植入盈利模式。二是要有生态圈。只有冲破藩篱、合作共赢,才能爆发式成长。首先,是“走出去与外部企业开展生态型合作。传统制造企业需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移动等新技术实现转型,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这些新技术往往是外部新兴行业中的企业所具备的核心优势。其次,是“请进来”﹣﹣给顾客提供参与共创价值的机会。消弭与消费者的“楚河汉界”37/37,利用顾客行为数据来提升自身管理质量,通过释放顾客的想象方与创造力来改善创业金业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将成为盒的三须重要准则。“独角兽”在引领产业新业态升级、产业变革、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创新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雅虎到谷歌再到脸书,“独角兽”企业成为引领产业新业态升级发展的领头羊。从产业变革来看,“独角兽”是引领产业变革的先锋,它颠覆了传统产业模式,成为产业的新核心,并带来产业的全新变革产“角兽”还是城市名片和区域经济引擎。“独角兽”的辐射带动作用能促进上下游产业发展,产生杠杆效应,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独角兽”还成为区域城市名片,提升区域知名度,从而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摘编自长城战略研究所《新经济先锋:“独角兽”企业》)(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2年我国独角兽企业具有数量高速增长、新晋企业多、规模估值扩大等特点B.在独角兽企业分布的18个领域中,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成为集中爆发领域C.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估值来看,独角兽企业都主要分布在“北上杭深”等大城市D.独角兽企业具有向与人们基本生活相关的传统产业和更广泛区域发展的趋势(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独角兽企业的成立时间短,发展速度快,未来前景好,但也会有一些独角兽企业在发展中落伍。B.独角兽企业能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因而成为区域城市名片,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C.独角兽企业给顾客提供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利用顾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自身的同时也服务消费者D.独角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成长的特点让它能够遵循新的进化法则,依靠自身生态力量而非外在因素前进。(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独角兽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37/37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或压数败于川太拉是造原中级民多重山先花柔年之阅成出蹇及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内。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首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B.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C.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D.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B.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C.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D.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37/37(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读书勤奋。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苫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B.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C.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岀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D.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②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下列各题点绛唇感兴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①.平生事②,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注】王禹偁:巨野(今属山东)人。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曾贬黄州,又迁蕲州(今属湖北)病死。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由于他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①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②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恨云愁”一句词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借景抒情,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长,以表现作者的心绪B.“江南依旧称佳丽”一句表明作者眼中的江南仍有着美丽的景象,“依旧”暗寓了今昔之感,透露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C.“天际”两句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向空中。“天际征鸿”有象征意味,传达出自己奔波劳碌的痛苦和无奈D.词人遥见“天际征鸿”触发了“平生事”的联想,并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天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37/37(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一、(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3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的“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2)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  ,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7.(3分)近日,一篇《交大,对不起,我不是那10%》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作者是北京交通大学2022届的一名毕业生。他在文中写道,只有10%优秀毕业生才能____地去会堂参加学校的毕业典礼,而剩下的人需要坐着教室里观看毕业典礼的直播。大学是人文精神的栖息地,不管社会把人分为多少层级、打上多少标签,大学师者对所有学生都应___,没有人格高低之分。如果师者眼里“只有10%优秀毕业生”,怨不得社会对你。同时,(  ),那么大学老师应是社会好风气的源头活水。有人说,大学毕业典礼是最后一课,可别小瞧了握手、拨穗、合影,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毕业可的百分之百,但为某个学校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这一课在教室里看校长和优秀毕业生的仪式,对自己而言不完整。同时,学生难免会生出一种学校咋就视我为“可以忽略的沉默大多数”的消极情绪。大学之道,是容不得师者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的,哪怕是毕业了,有的学生成为社会精英,有的学生泯然众人,也不可______,甚至校庆时只盯着少数几个高官富豪校友。大学守不住这个底线,在大学精神上得了势力病,焉能称其为大学?(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水到渠成一视同仁口诛笔伐另眼相看B.顺理成章等量齐观说长道短厚此薄彼C.顺理成章一视同仁口诛笔伐厚此薄彼D.水到渠成等量齐观说长道短另眼相看(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7/37A.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但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则只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B.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毕业课的百分之百,但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则只是多少分之一的工作。C.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只是多少分之一的工作,但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D.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只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但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3)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则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期望母校的特有气质能被毕业生带到社会中去B.如果带到社会中去的母校的特有气质期望毕业生做C.如果期望母校的特有气质带到社会中去让毕业生做D.如果期望毕业生能把母校的特有气质带到社会中去8.(3分)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下图为共享经济的简易说明图,请根据该图给共享经济下一个定义。9.(3分)下面是一封自主招生的自荐信,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北京大学招生办:我是华清学校高三(六)班学生王梓。鄙人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喜好文学,酷爱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现惠赠文章一篇,盼望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怜。华清中学王梓2022年1月20日四、写作(60分)10.(60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37/37最近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播出专题节目《平语近人》成为热播节目。节目中总书记引用的古语、典故既是治国理政的经典,更是做人的素养。下面从中选择一些词语:见贤思齐、格物致知、厚德载物、业广惟勤、微慎、德才兼备、不忘初心、教以义方……在你看来,习总书记的这些用语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哪一种素养更重要,请从中选择两三个词语来表达你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联系;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37/372022-2022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3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足为证。翻阋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杨与柳经常换用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自汉代以来,“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晩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晩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37/37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受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唐代刘春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经过长期历史文化积淀,柳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了丰富的意蕴,如摹春光、写离情抒乡思等。B.在诗人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虽误把柳称作杨柳,但这并未影响到诗意的准确表达C.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柳意象在《诗经》中就己出现D.古人常借柳表达对离人的相思和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阐述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B.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了杨柳与柳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涵义进行了阐述。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在增强说服力的同时,也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D.文中引用许浑“蒹葭杨柳似汀州”诗句,意在证明“柳”在古代具有乡思的意象内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从杨树与柳树在外形方面具有的不同特征可知,把杨柳作为两种树的合称确有不妥之处。B.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的传说并无确切根据,因而不能作为古诗词中“杨柳”皆指柳的证据C.无论是许浑、冯延已,还是刘禹锡等,都有写柳的诗句,可见柳意象在古诗中广泛存在。D.柳在古代诗歌中可作为隐者的象征,与陶渊明辞官归隐,种柳于屋旁,自号“五柳37/37先生”不无关系。【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解答】(1)B.“虽误把柳称作杨柳”错误,从文中看“杨柳”就是柳树,原文第三段为:翻阋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C.“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与原文不符,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一段,文中是“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D.“是因为‘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不正确。由原文第四段可知,借柳表达离人“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古代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柳是故乡的象征。故选A。(2)A.“时间先后顺序”“发展的历史轨迹”不正确,从全文来看,文章是按照柳具有的小同意象类型来论述的,并非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其发展轨迹也不明显。故选A。(3)B.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文中有“‘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据此可知,是因为“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所以才不能把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当作“杨柳”皆指柳的证据。故选B。答案:(1)A(2)A(3)B【点评】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一、(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奶奶的玉簪子37/37王秋珍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奶奶终日愁眉紧锁。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找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几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三年不回家的父亲回家了。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丢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走进莱地,一畦畦的莱好热闹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莱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莱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莱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即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37/37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了老房子。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上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能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要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他看到了什么?只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叠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新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他看到了什么?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奶奶总是笑而不语。这时,在一旁的父亲总是挠了挠头皮(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2年10期,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小说叙述了奶奶“骗”父亲回家找玉簪子的故事,表现老人珍视亲情,同时需要子女更多的关爱,子女应该常回家陪伴老人的主题。B.“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这是一处生动的细节描写。奶奶思念父亲心切,终于见到父亲了,眼泪便忍不住一下子流了下来,奶奶这是喜极而泣。C.“眼神一遍遍地抚摸”,作者运用了写实的手法,写出了奶奶三年来对父亲深切的思念和见到父亲的极度喜悦之情D.奶奶带父亲找玉簪子,从扁豆地到菜地,再到老房子。一路上奶奶不着急自己的玉簪子,却叨念着父亲小时候的事情。这从侧面反映出,父亲几年不回家,奶奶想他(2)请概括文中奶奶的形象。37/37(3)小说中“玉簪”起到了哪些作用?请作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要学会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分析、鉴赏。【解答】(1)C.“这里运用了写实的手法”说法错误,“眼神一遍遍地抚摸”,其意是用眼睛一遍遍的打量,这里用比拟(或拟人或通感)的手法,形象而传神。故选C.该类题目重点在于细节分析,平时多做题,了解该类题目的做题规律。(2)概括人物形象,要从文章中找到相关的细节描写,然后概括即可。“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看出“干净整洁”。“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看出“勤劳能干”。“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看出“对儿子充满慈爱与思念、珍视亲情的人”。概括类题目首先要到文章中找到具体位置,然后概括即可。注意类似的概括在一起。(3)对于物象作用,答案一般包括:自身作用+环境作用+人物作用+情节结构作用+点题作用。①“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②“环境作用”,指的是它对时代特点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③“人物作用”,指的是它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主要人物的什么特点和性格。④“情节结构作用”,指的是它对小说情节结构的影响,如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是否用以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造成波澜,形成线索等。⑤“点题作用”,指的是揭示了怎样的主题。就本文来说,“玉簪”起到了线索作用,因为小说是按照丢玉簪﹣﹣找玉簪﹣﹣得玉簪的顺序安排情节的。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玉簪”戴在奶奶的头上,通过对玉簪的描写可以表现奶奶的形象。同时,小说通过人物来表达一定的主旨,玉簪这一核心物象一定会与主旨有关。该类题目首先注意积累常见的答题模式,然后做题时根据文章具体作答。37/37答案:(1)C(2)奶奶是一个①勤劳能干②干净整洁③对儿子充满慈爱与思念、珍视亲情的人。(3)①线索作用,小说是按照丢玉簪﹣﹣找玉簪﹣﹣得玉簪的顺序安排情节的;②人物塑造上,玉簪表现了奶奶珍视亲情、干净整洁,热爱生活的形象;③主旨上,揭示了小说父母盼儿归,珍视亲情的主旨。【点评】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一、(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3.(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独角兽,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稀有而高贵。基于此,人们常用独角兽企业来形容发展前景看妤的初创企业,具有发展速度快、稀少,是投资者追求的目标等属性。独角兽企业的界定标准是:创业十年左右、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其中,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被称为“超级独角兽”。在新经济时代,随着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逐渐形成了能使独角兽企业不断现的社会土壤,使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机会,整合资源,爆发式成长为“独兽”。当前,独角兽企业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强弱的评价指标,是全球各路资本竞相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所在。(节选自《发展独角兽企业的思考》材料二:37/372022年3月23日,科技部发布《2022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164家,与2022年相比增加了33家。其中因上市、被并购和成:立超过十年而“毕业”的独角兽企业共20家,因估值下降而退出独角兽企业榜单的企业有9家。综合来看,2022年新晋独角兽企业高达62家,总估值6284亿美元,成都、宁波、东莞等六城市首次出现独角兽企业,这与国家重视创新的政策相符。而2022年全国共有131家独角兽企业,估值总和为2137亿美元。“独角兽”企业从行业布局和地域分布来看,具有如下图的特点材料三:独角兽”的大量涌现源于新经济的发展提供的良妤环境,它是经济爆发増长的标志。新经济时代,创新全球化和社交化等资源加速流动,为“独角兽”的大量涌现创造了基础条件。37/37“独角兽”的成长中,有两个关键特质。一是自成长,制定新的行业规则,遵循新的进化法则,适者生存,依靠生态力量自发前进。比如,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优步”,颠覆原有规则,在打车行业中聪明地构建平台,植入盈利模式。二是要有生态圈。只有冲破藩篱、合作共赢,才能爆发式成长。首先,是“走出去与外部企业开展生态型合作。传统制造企业需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移动等新技术实现转型,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这些新技术往往是外部新兴行业中的企业所具备的核心优势。其次,是“请进来”﹣﹣给顾客提供参与共创价值的机会。消弭与消费者的“楚河汉界”,利用顾客行为数据来提升自身管理质量,通过释放顾客的想象方与创造力来改善创业金业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将成为盒的三须重要准则。“独角兽”在引领产业新业态升级、产业变革、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创新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雅虎到谷歌再到脸书,“独角兽”企业成为引领产业新业态升级发展的领头羊。从产业变革来看,“独角兽”是引领产业变革的先锋,它颠覆了传统产业模式,成为产业的新核心,并带来产业的全新变革产“角兽”还是城市名片和区域经济引擎。“独角兽”的辐射带动作用能促进上下游产业发展,产生杠杆效应,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独角兽”还成为区域城市名片,提升区域知名度,从而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摘编自长城战略研究所《新经济先锋:“独角兽”企业》)(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2022年我国独角兽企业具有数量高速增长、新晋企业多、规模估值扩大等特点B.在独角兽企业分布的18个领域中,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成为集中爆发领域C.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估值来看,独角兽企业都主要分布在“北上杭深”等大城市D.独角兽企业具有向与人们基本生活相关的传统产业和更广泛区域发展的趋势(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独角兽企业的成立时间短,发展速度快,未来前景好,但也会有一些独角兽企业在发展中落伍。B.独角兽企业能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因而成为区域城市名片,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C.独角兽企业给顾客提供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利用顾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自身的同时也服务消费者37/37D.独角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成长的特点让它能够遵循新的进化法则,依靠自身生态力量而非外在因素前进。(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独角兽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1)考查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2)考查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要立足原文。【解答】(1)D.结合图表“164家‘独角兽’行业分布”分析可知,“向与人们基本生活相关的传统产业”错,“传统产业”应为“创新产业”。(2)B.结合文本内容“‘独角兽’还是城市名片和区域经济引擎。……提升区域知名度,从而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分析可知,选项“独角兽企业能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因而成为区域城市名片,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说法强加因果;C.“参与企业管理”说法属于无中生有;D.“非外在因素”说法错误,原文有“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故选A。(3)我国独角兽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可以根据“这与国家重视创新的政策相符”“随着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逐渐形成了能使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的社会土壤”“基于此,人们常用独角兽企业来形容发展前景看好的初创企业,具有发展速度快、稀少,是投资者追求的目标等属性”“一是自成长,制定新的行业规则,遵循新的进化法则,适者生存,依靠生态力量自发前进。”“二是要有生态圈。只有冲破藩篱、合作共赢,才能爆发式成长。”等内容概括得出。答案:(1)D(2)A(3)①政府重视。国家的创新政策,地方政府为拉动经济增长,打造区域名片的引导和支持。②新经济时代,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形成了独角兽企业出现的社会土壤。③投资者看好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前景,敢于投资。④独角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自成长的特点,并且形成了发展的生态圈。【点评】37/37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或压数败于川太拉是造原中级民多重山先花柔年之阅成出蹇及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内。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首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B.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C.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37/37D.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B.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C.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D.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范仲淹读书勤奋。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苫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B.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C.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岀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D.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②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本题可以按照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名词“定川”、“潘原”、“关中”“山谷间”(地名)“仲淹”(人名)、“贼”、“民”,动词“败、大掠、震恐、闻”等。“贼大掠”为主谓结构,前后断开,排除AD,“贼已出塞”37/37句意完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B.译文为:葛怀敏在定川被敌军打败,敌军大肆抢掠至潘原,关中地区震动惊恐,老百姓大多躲藏到山谷中。范仲淹率领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进行援救,听说敌军已经撤出边塞,才率领军队返回。(2)D.冬至介于大雪和小寒之间。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故选D。(3)B.原文“易衣而出”是指为了出门,更换衣裳。形容家境非常贫困的窘相。故选B。(4)①因为;辞,辞谢;听,听取、接受;译文为:范仲淹因为这次军队出征没有立功,辞谢了皇帝的任命,仁宗皇帝没有接受他的辞呈。②及,等到;以,率领;“哭之如父”,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译文为: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答案:(1)B(2)D(3)B(4)①范仲淹因为这次军队出征没有立功,辞谢了皇帝的任命,仁宗皇帝没有接受他的辞呈。②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参考译文:范仲淹字希文,他少时就有志气,奉行操守。前往应天府,依从戚同文学习。他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十分疲乏时,就用冷水浇脸;有时无东西吃,甚至不得不靠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晏殊掌管应天府时,听说范仲淹很有名,就召请他到府学任职。范仲淹曾经拿出自己的俸禄来供养四方游学之士,几个儿子甚至要轮换穿一件好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始终泰然处之。天圣七年(1029),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拜,仁宗皇帝也准备率领文武百官为太后祝寿。范仲淹上疏详细地论述了这件事,并且说:“37/37在内宫事奉亲长,自当有家人礼仪,只是在朝堂上皇帝与百官站在一起,(太后)面朝南接受(皇帝和百官)的朝拜,不能够成为后世的规范。”而且上疏请求章献太后将朝政大权交还仁宗,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当时吕夷简执掌朝政,被任用和得到提拔的人大都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向仁宗呈上一份《百官图》,指着图上百官升迁的次序说:“像这样的是循序升迁,像这样的是不合顺序的升迁,循序升迁是(符合)公理的,越序升迁是(遵循)个人意愿。况且提拔和黜降(天子的)近臣,凡是超过标准的提拔,不应该全部委托宰相处理。”吕夷简很不高兴。葛怀敏在定川被敌军打败,敌军大肆抢掠至潘原,关中地区震动惊恐,老百姓大多躲藏到山谷中。范仲淹率领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进行援救,听说敌军已经撤出边塞,才率领军队返回。开始的时候,定川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仁宗皇帝手按着地图对左右大臣说:“如果范仲淹出兵救援,我就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了。”范仲淹出援兵的奏报一到,仁宗皇帝大喜说:“我一直就认为范仲淹是可以重用的。”于是就任命范仲淹为枢密直学士。范仲淹因为这次军队出征没有立功,辞谢了皇帝的任命,仁宗皇帝没有接受他的辞呈。仁宗皇帝当时正一意要实现天下太平,多次询问当前急需办理的大事,范仲淹惶恐不安,退朝后给皇帝上奏十件事。仁宗皇帝正专意信任范仲淹,因而全部采纳了他的意见,凡适宜立为法令的,都用诏书统一颁布下发。只有府兵法,大家认为不能施行而最后作罢。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顺,因为他母亲在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后来,范仲淹虽然做了大官,但不是家中来客人,吃饭时也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只能自己御寒和充饥。范仲淹对人好施予,在乡族中设置义庄,用以赡养族人。博爱善施,士大夫大多出自其门下,即使是小巷之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死的那天,四面八方凡是听到这一消息的人,都替他叹惜。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他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恩德,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族,都画上他的像在他生前就建立祠堂祭祀他。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当初,范仲淹生病时,仁宗皇帝经常派人送药、慰问,病逝后,仁宗皇帝嗟叹哀悼很长时间。又派人去慰问其家人,下葬后,仁宗皇帝亲自题写了墓碑,叫“褒贤之碑”。【点评】分析和概括题设误特点:37/371.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命题者在选项中故意错误地解释原文中关键的词语,把好说成坏,把小错说成大错,把想法说成行动,把次要的说成是主要的,或无中生有地提供一些于文无据的信息,从而造成干扰。2.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命题者故意在时间、地点、行为、因果等方面张冠李戴,搅乱混编在一起,造成干扰,引起错解。3.强加因果,牵强附会。命题者把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导致逆情悖理,不合逻辑。4.以偏概全,言过其实。文中主人公本来只有某一方面的优缺点或只有一件事做得妥与不妥,但选项中却将其过高褒扬或全盘否定;本来只有个别人对之赞成或反对,却说成全部赞成或反对。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下列各题点绛唇感兴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①.平生事②,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注】王禹偁:巨野(今属山东)人。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曾贬黄州,又迁蕲州(今属湖北)病死。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由于他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①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②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雨恨云愁”一句词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借景抒情,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长,以表现作者的心绪B.“江南依旧称佳丽”一句表明作者眼中的江南仍有着美丽的景象,“依旧”暗寓了今昔之感,透露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C.“天际”两句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向空中。“天际征鸿”有象征意味,传达出自己奔波劳碌的痛苦和无奈D.词人遥见“天际征鸿”触发了“平生事”的联想,并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天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分析】37/37(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解答】(1)C.“天际征鸿”有象征意味,传达出自己奔波劳碌的痛苦和无奈理解有误,以展翅高飞的鸿雁反衬自己的碌碌无为。(2)从“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一句写出自己遭受贬谪不能施展宏图大志的惆怅;从“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两句展现出诗人内心苦楚惆怅,知音难寻的无奈伤感;从“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两句可以读出客居异乡的孤独。答案:(1)C(2)①壮志难酬的惆怅:借天边鸿雁展翅高飞,表现自己屡遭贬谪、不能大展宏图的苦闷;②知音难觅的抑郁:“谁会凭栏意”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心志无人可诉的痛苦;③客居异乡的孤独:诗人赋异乡江南雨云以“恨”“愁”,足见心中郁积着深沉的愁闷。译文:细雨绵绵,恨意难消,天色微暗,愁绪堆积,但雨中的江南景色依旧非常美丽。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天际,款款飞行,远远望去好似列队首尾连缀。此时凝望这搏击长空的大雁,谁能理解我凭栏远眺的含意。赏析:37/37这首词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雨景,含蓄地表过了用世的抱负和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愁闷。词的上阕写凭栏望远。起首“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先抑后扬,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帐,然而却无损于它的秀丽景色。“雨恨云愁”是主观感觉的强烈外射。云、雨哪有什么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时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此两句由谢朓的《入朝曲》“江南佳丽地”句化来,但清新之气不减。“雨恨云愁”移情于景,衬出词人惆怅苦闷心情。“依旧”暗喻了今昔之感,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为后文抒情埋下了伏笔。三四两句抓住江南水乡常见和最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一片寂寥、萧瑟的景象。“孤”“细”二字暗示了词人凄清伤感的情绪。“一缕”是说人烟稀少,渔村里人家很少。行文淡淡,如话家常。词的下阕着重抒情。“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写空中: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词人仰望天空,只见天边鸿雁连缀成行,展翅奋飞。“征”字写鸿雁飞行之远,“缀”写雁群相连之密。大雁成群奋飞,充满了生机,反衬出了词人的仕途失意和孤独寂寞。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如“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这小小的芝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词人目送雁去,想起自己的抱负志向,不由思潮翻滚,发出了“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的喟叹,含蓄而凝练地表达了自己报国济民的远大抱负和无人理解、屡遭贬谪的怅然苦闷心情。这首词艺术风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无力的格局,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面目。词中交替运用比拟手法和衬托手法,层层深入,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从思想内容看,此词对于改变北宋初年词坛上流行的“秉笔多艳冶”的风气起了重要作用,为词境的开拓作了一定的贡献。【点评】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37/37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一、(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3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的“ 君子生非异也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善假于物也 ,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2)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 人生如梦 , 一尊还酹江月 ”。【分析】此题考查了名句默写。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解答】故答案为:(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重点字:生)(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重点字:萧)(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重点字:尊、酹)【点评】《劝学》(选自《荀子》)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7/37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7.(3分)近日,一篇《交大,对不起,我不是那10%》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作者是北京交通大学2022届的一名毕业生。他在文中写道,只有10%优秀毕业生才能____地去会堂参加学校的毕业典礼,而剩下的人需要坐着教室里观看毕业典礼的直播。大学是人文精神的栖息地,不管社会把人分为多少层级、打上多少标签,大学师者对所有学生都应___,没有人格高低之分。如果师者眼里“只有10%优秀毕业生”,怨不得社会对你。同时,(  ),那么大学老师应是社会好风气的源头活水。有人说,大学毕业典礼是最后一课,可别小瞧了握手、拨穗、合影,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毕业可的百分之百,但为某个学校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这一课在教室里看校长和优秀毕业生的仪式,对自己而言不完整。同时,学生难免会生出一种学校咋就视我为“可以忽略的沉默大多数”的消极情绪。大学之道,是容不得师者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的,哪怕是毕业了,有的学生成为社会精英,有的学生泯然众人,也不可______,甚至校庆时只盯着少数几个高官富豪校友。大学守不住这个底线,在大学精神上得了势力病,焉能称其为大学?(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C 。A.水到渠成一视同仁口诛笔伐另眼相看B.顺理成章等量齐观说长道短厚此薄彼C.顺理成章一视同仁口诛笔伐厚此薄彼D.水到渠成等量齐观说长道短另眼相看(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C 。A.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但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则只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B.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毕业课的百分之百,但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则只是多少分之一的工作。C.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只是多少分之一的工作,但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D.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只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但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37/37(3)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则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如果期望母校的特有气质能被毕业生带到社会中去B.如果带到社会中去的母校的特有气质期望毕业生做C.如果期望母校的特有气质带到社会中去让毕业生做D.如果期望毕业生能把母校的特有气质带到社会中去【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2)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3)本题考查句子归位,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探究,注意表述的先后对应与叙述对象的一致性。【解答】(1)第一处,顺理成章: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指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二者都有“自然产生”的意思,前者偏重于很自然产生的结果,后者偏重条件成熟就能成功。此处偏重于很自然产生的结果,选用成语“顺理成章”;第二处,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二者都有“同等看待”的意思,前者偏重于不分厚薄,后者偏重于对有差别的食物同等看待。此处强调大学应该不分厚薄,同样看待所有学生,选用成语“一视同仁”;第三处,口诛笔伐:用语言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说长道短: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二者都有“议论、揭露”的意思,前者偏重于对坏人坏事的揭露,后者偏重于议论别人的好坏。此处是说社会对“师者眼里‘只有10%优秀毕业生’”行为用语言文字进行揭露,选用成语“口诛笔伐”;第四处,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慢待另一方。指对人或事不同等看待;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二者都有“看待不同”的意思,前者偏重于两方面待遇不同,后者偏重于用另外的眼光看。此处是说即使学生毕业了,大学之道也容不得师者重视或优待好的学生,轻视或慢待一般的学生,选用成语“厚此薄彼”。故选C项。37/37(2)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前文表述的是大学毕业典礼,校长要把毕业证亲自交给毕业生,后文讨论的是毕业课的重要性,转折句强调后者,所以应该先针对校长说,再针对毕业生说;二是主宾搭配不当,“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是“毕业课”,不是“百分之百”,“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是“工作”不是“多少分之一”。A项,语序不当;第二小句主宾搭配不当。B项语序不当;第一小句主宾搭配不当。D项,第一小句主宾搭配不当。故选C项。(3)由文段第一句表述大学的特点,即是人文精神的栖息地,第二句使用假设复句,解释老师眼中不能只有10%的优秀毕业生,要有全体毕业生,加上“同时”,可知括号的内容表述应是毕业生方面的问题,阐释的应是期望毕业生做到事情。A项,被动句不符合语境的句式特点,B、C两项表述不通顺,故排除。故选D项。答案:(1)C(2)C(3)D【点评】语境补写答题技巧:1、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2、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3、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8.(3分)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下图为共享经济的简易说明图,请根据该图给共享经济下一个定义。37/37【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图文转换和压缩语段的能力,要读图,分析构图要素,对内容进行准确分析,按照下定义的句式组合成一个单句。【解答】读图,分析构图要素,首先明确要素“报仇为目的”“闲置物品”“使用权转移”“中间第三方平台”“陌生人”,然后理清相互关系,“以获得一定报酬为目的,将自己的闲置物品的使用权通过中间第三方平台转移给陌生人”,再找到临近的属概念,确定定义句:“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让上句作定语即可。答案:共享经济是一个组织、机构或个人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将自己的闲置物品的使用权通过中间第三方平台转移给陌生人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点评】“提炼语意”常考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下定义。下定义是揭示事物(概念)本质属性的一种逻辑方法,可以用“被定义概念(种概念)=该事物的本质特征(种差)+邻近的属概念”的语言形式(格式)来表达。2.提炼要点,概括文意。此类试题或要求对某则材料的内容进行总括;或提供一则材料,要求揭示事物的某些特点;或提供图表,要求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写出结论等等。3.提取关键词。此类试题与“提炼要点,概括文意”类试题不同的是,此类试题对材料内容要点的提取结果,是以材料中原有的负载关键信息的词语呈现,而不是以负载重要信息的句子呈现。4.新闻概写。新闻概写包含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标题、拟写导语、压缩主体、拟写结束语等,要求概括出中心内容,突出主要事实。9.(3分)下面是一封自主招生的自荐信,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北京大学招生办:我是华清学校高三(六)班学生王梓。鄙人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喜好文学,酷爱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现惠赠文章一篇,盼望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怜。37/37华清中学王梓2022年1月20日【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作答时要把握语体,依据语境进行分析。【解答】①“鄙人”,知识浅陋的人;谦辞,对人称自己。自荐信的用语不要过度谦卑。②“大作“称人作品的敬词,不能用于自己。③“惠赠”,称人赠与的敬词。自己寄赠文章给别人,可以用“随寄”。④“你校”显得疏远,不够尊重,应用“贵校”。⑤“垂怜“赐予怜悯;给予同情,显得太卑微。答案:①“鄙人”改为“本人”;②“大作”改为“作品”;③“你校”改为“贵校”;④“惠赠”改为“随寄”;⑤“垂怜”改为“垂青/垂爱”。【点评】语言得体类命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因此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要结合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做出准确判断。四、写作(60分)10.(60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最近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播出专题节目《平语近人》成为热播节目。节目中总书记引用的古语、典故既是治国理政的经典,更是做人的素养。下面从中选择一些词语:见贤思齐、格物致知、厚德载物、业广惟勤、微慎、德才兼备、不忘初心、教以义方……在你看来,习总书记的这些用语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哪一种素养更重要,请从中选择两三个词语来表达你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联系;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37/37【分析】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要求从见贤思齐、格物致知、厚德载物、业广惟勤、微慎、德才兼备、不忘初心、教以义方等成语典故中选取两三个词语表达自己的思考,立意的前提是选选择词语,重点注意词语之间的有机联系,选择组合的时候,要选择成语和典故,建立成语的之间的联系,体现自己的思考,习总书记的这些话语大本分和现实联系较紧,因此在行文时注意联系现实,让文章有针对性。参考立意:1、选“厚德载物”和“德才兼备”可以立意为要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2、选“不忘初心”“格物致知”可以立意为“不忘初心,奋勇前行”;3、选“微慎”“教以义方”立意为“做事要深思熟虑,小心谨慎”。【解答】不忘初心,既定前行生活中的我们想爬上更高的山,想走出更远的路,都要保持自然,退回内心,平静修行,自然会悠闲自在,但同时也不应该忘记自己内心的风景。勿忘初心,即使失败。李清照的那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赞扬了项羽,可我却不这么认为。尽管失去了江山那又如何?大不了重头再来,何必为了这一次的失败而否定了全部,甚至到死的地步。当年不也是一点一点把江山打下来的?大不了带领着一些英雄好汉再把失去的江山重新夺取回来。失败又不是什么可怕的事。他能够自刎乌江,在我看来就是害怕失败,就是没脸见当年的百姓,就是忘记了他做事情的初心。项羽的失败,表明了他忘了自己内心的风景。他想到的只是爬上更高的山,走更远的路,但他却遗失了最重要的一点,退回内心、平静修行。勿忘初心,即使富贵。天下不论是多么富贵的人再向上数三代都是贫困的老百姓。富贵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朱元璋曾经是个乞丐,有时甚至连一碗饭都吃不上。他当上皇帝以后,极力为百姓谋福利。因为他知道百姓生活的好才是国家最重要的事。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的国家就不能称之为国家,国家就更不可能繁荣昌盛。因为他曾经贫穷过,所以现在富贵的他知道什么最重要。同时也是因为他没有忘记他的初心。37/37朱元璋的成功,表明了他没有忘记自己内心的风景。在他爬上更高的山,走出更远的路之后,他仍然能够保持自然,退回内心,平静修行。勿忘初心,即使残疾。史铁生的事例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进。即使他残疾了,但他仍然可以保持自然,退回内心,平静修行。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因为他没有忘记自己内心的风景,所以即使残疾可他最终还是胜利了。他时刻都没有忘记那个风景。最初的那个梦想一定会实现。只要不忘自己内心的风景,不忘初心。保持自然,退回内心,平静修行,勿忘初心。【点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37/3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17:04:13 页数:37
价格:¥3 大小:318.04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