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诗山县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福建省东山县2022-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古诗文阅读(56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2)层峦耸翠,;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滕王阁序》)(3)鹤汀凫渚,。(《滕王阁序》)(4)云销雨霁,。(《滕王阁序》)(5),沐浴清化。(《陈情表》)(6)诏书切峻,。(《陈情表》)(7),愿乞终养。(《陈情表》)(8)臣无祖母,。(《陈情表》)(9)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逍遥游》)(二)文言文阅读(38分)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3分)A.历职郎署,本图宦达B.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C.或命巾车,或棹孤舟D.犹望一稔,敛裳宵逝3.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童子何知?②彼且奚适也③急于星火④既自以心为形役⑤访风景于崇阿⑥则告诉不许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④/②③/⑤⑥C.①③/②⑤/④⑥D.①②/③⑤/④⑥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8题。(21分)-18-\n李密,字令伯,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①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②。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皇天后土,实所鉴见。伏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送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③,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④”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晋书·李密传》)[注]①烝烝:性情醇厚。②游夏:子游、子夏,孔子的学生。③从事:官名,泛指一般属官。④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4.下列对各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躬自抚养躬自:亲自B.慈父见背见背:弃我而死去C.门衰祚薄祚薄:福分浅薄D.矜悯愚诚矜悯:夸耀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有暇则讲学忘疲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B.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C.但以刘日薄西山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18-\nD.齐桓得管仲而霸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舅夺母志,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想守节的志向,这是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B.期功指关系较近的亲属,期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分大功服与小功服。C.结草,魏国魏颗使其父亲的爱妾免于陪葬,后该女子化魂为老人以报恩德。D.服阙,守丧期满除服。阙即终了之意。这里当指守刘氏丧期满除去丧服。7.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李密在奏章里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B.强调祖母刘的病“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以突出李密的孝情不同于一般的祖孙之情。C.晋武帝看了李密的奏章后,为他的至孝的名气所折服,于是停止对其征召,让其尽孝。D.祖母去世后,李密到晋朝廷任职,后来因言获罪,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8.翻译句子(9分,每题3分)(1)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2)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3)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归去来兮辞>)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1)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寻:(2)云鬓半偏新睡觉 睡觉:(3)彼且恶乎待哉 恶: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1题。(8分)(1)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君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选自《庄子》)(2)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以诋讹①孔子之徒-18-\n,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以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帝王的祖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小猪),岂可得乎?子亟②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注]①诋讹:诽谤。②亟:立即。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用锦缎包B.以诋讹孔子之徒徒弟C.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连缀,撰写D.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满足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3分)(2)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3分)(三)诗歌阅读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7分)  早兴①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②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注]①这首诗当是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白居易到杭州第二年的早春所作。②觉:睡醒。(1)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待时间之早。-18-\n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2)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4分)二、现代文阅读(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5分)界河[希腊]安东尼斯(1)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200公尺内任何人不得擅入。(2)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3)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4)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藏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5)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6)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7)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没有再能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便是一片沉寂。(8)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9)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10)“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11)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睡。(12)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13)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脱光了衣服,正欲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18-\n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14)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15)他终于站到河边。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士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16)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道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17)他时而仰泳,时而蛙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18)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19)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真的抓住了!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约在30公尺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20)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21)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22)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23)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亦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24)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20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25)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对方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26)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27)这到底是为什么呢……(28)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29)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18-\n13.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13段写了一个梦,一个温馨而令人神往的梦;但又是一个噩梦,一个破坏美好毁灭愿望的噩梦。梦的情景暗示着主人公的悲剧命运。B.小说第18段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画面,它烘托士兵下河洗澡时轻松愉快的心理,同时也为下文写枪击惊飞鸟群作铺垫。C.“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一句,采用心理描写,突出人物心地善良的个性特征。D.小说写战争,尽管自始至终没有枪林弹雨,但故事情节始终以两个人的对峙为核心而展开,显得剑拔弩张,给人以某种紧迫感。14.请按照下面的提示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4分)(1)开端:(3)高潮:15.联系全文,说说小说开头1至4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16.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震撼人心;也有人说,去掉结尾一段更耐人寻味。哪一种结尾更好?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9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18-\n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1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1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1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2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8-\n  ①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②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③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拟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④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  ⑤约翰逊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④⑤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3分)A.林业扶贫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是破解山区贫困人口脱贫难题的重要途径。B.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是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彰显了一个走向复兴的大国实现强军梦的决心。C.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行动引发的地区危机已经持续两年多。期间,俄罗斯处于经济趋向衰退、被西方大国集体敌视、在国际道义上陷于孤立。D.韩国统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应对朝鲜进行核试验和以弹道导弹技术进行发射的行动,韩国政府即日起决定中断开城工业园区的全面运转。22.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东山拟举行“道周文化节”纪念活动,用以纪念生于东山的这位明末学者、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请为这一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要求主旨明确,语言通顺,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4分)五、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18-\n高二年班座号姓名东山二中2022-2022学年(上)期中考高二语文试题答题纸1.(10分)(1)           (2)           (3)           (4)           (5)           (6)           -18-\n(7)           (8)           (9)                      题号234567分值3分3分3分3分3分3分答案8.(9分,每题3分)(1)(2)       (3)       9.(1)(1分)(2)(1分)(3)(1分)10.(3分)()11.(1)(3分)(2)(3分)12.(1)(3分)()(2)(4分)       13.(3分)()14.(4分)(1)开端(3)高潮15.(3分)16.(5分)题号1718192021分值3分3分3分3分3分-18-\n答案22.(4分)高二(上)语文期中考试题参考答案暨评分标准1.(10分)(1)登东皋以舒啸(2)上出重霄(3)穷岛屿之萦回(4)彩彻区明(5)逮奉圣朝(6)责臣逋慢(7)乌鸟私情(8)无以至今日(9)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3分)D(宵,名词作状语)3.(3分)D(宾语前置∕介词短语后置∕被动句)4.(3分)D(怜恤、同情)5.(3分)A(A.分别解释为“就”、“却”;B.助词,“的”C.连词,只是D.“因而”)6.(3分)C(该女子的父亲结草报恩,而非该女子自身化魂)7.(3分)C(“为他的至孝的名气所折服”有误)8.(9分)(1)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数、使、称各1分)(2)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出、憎疾各1分,意思对1分)(3)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该去西边的田地耕种。(及、有事各1分,意思对1分)【参考译文】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扶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文学才华的人)。-18-\n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晋武帝阅读《陈情表》后说:“李密的名声,不是徒有虚名。”于是就停止召见他。后来刘氏去世,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再一次征用他到洛阳做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他说:“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候,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魏,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细碎具体?”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细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自己相匹敌,因此说话细碎。”张华认为他的话对。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能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到汉中担任太守,自己认为失去了万分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人们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不如回家种田。在上清清楚楚,这话怎么能这么说。”武帝很生气,在这种情况下,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9.(1)寻:不久(2)睡觉:睡醒(3)恶:何(什么)10.(1)(3分)B。“徒”,一类的人。11.)略【参考译文】(1)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2)庄子是蒙地人,叫周。他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小吏。他学识渊博,涉猎范围无所不包。他的中心思想却本源于老子的学说。他撰写了十余万字的著作,大多是托词寄意的寓言。他写的《渔父》《盗跖》《,而表明老子的学说的。《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都空设言语,没有实事。可是庄子善于行文措辞,描摹事物的情状,用来攻击和驳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难免受到他的攻击。他的语言汪洋浩漫,纵横恣肆,以适合自己的性情,所以从王公大人起,都无法重视他。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接他,答应他让他出任宰相-18-\n。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畅快我的志向啊!”12.(1)(3分)B  (2)(4分)“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一点1分,语言1分)【译文】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正开始咚咚地敲响。小狗在台阶上睡觉知道大地已经变得潮湿,小鸟正在窗前不停鸣叫仿佛在报告天晴的消息。昨天饮酒甚多,到今天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刚刚脱去了冬衣顿时令身体轻松爽快。睡醒后只觉得心境非常空明而没有烦恼,大概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赏析】  这首诗当是长庆三年(823),诗人到杭州第二年的早春所作。杭州本是他幼时立志去做官的地方,如今宿愿已偿,心中自然快慰。这首小诗,反映了诗人在杭州的第一个春天即将来临时内心的喜悦激动之情。从诗的结构看,前四句写诗人在早晨的所闻所见,后四句则是抒发诗人对早春气象的感受。也许是因为诗人对春天特有的敏感,他一大早就醒来了。此时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正开始咚咚地敲响;大概是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的缘故吧,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似乎是在向人们报告着美好天气的到来,催促着人们早早起床。这四句通过晨光、鼓声以及对春天极为敏感的两个动物——犬、鸟的传神刻画,在紧扣“早”字主旨的同时,又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诗歌的后半部分表现了诗人在这样春天气息越来越浓郁的环境下,产生的轻松愉快之感。“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自是人生一大乐事,以致诗人忘了自身的酒量,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到次日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新脱冬衣”表明正是早春气候,脱去冬衣会令人焕然一新,轻松爽快,所以说“体乍轻”。“体乍轻”而“头仍重-18-\n”,值此酒意未竟消之际,当有头重脚轻、飘飘无定之感。这既是实写酒意未消时身体真实的感觉,同时又何尝不是美好的春色令诗人陶醉了呢?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在这样的境界中,他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以致于“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这两句照应诗题,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明。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他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  全篇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态,都笔致轻灵素淡,充满着情趣。节奏也是流畅、欢快的,字里行间,融注着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13.(3分)D(以“洗澡”为中心)。14.(4分)(1)开端:士兵下河游泳被杀,上级禁止下河洗澡(2)高潮:河中遇敌,与敌对峙(发展:他做梦并偷偷下河游泳。结局:放弃杀敌,自己被杀。)(4分)15.(3分)交代了小说紧张的战争环境,为结尾处“他”洗澡时遭受枪击这一情节埋下伏笔。16.(5分)【答案示例一】保留现有的结尾更好①从结构看,它使平淡的故事陡然生出波谰,情节出现撞击心灵的高潮,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噩梦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主人公的牺牲又在情理之中。③从主题上看,悲剧性的结局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共5分,①②③写出任意两点给2分,作出判断1分)【答案示例二】去掉现有结尾更好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共5分,①②③写出任意两点各给2分,作出判断1分)17.(3分)A(B,源于第二段,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与第二段意思相反。C,源于第三段,与原文的差别较细小些,原文“明代中国……走向开放和进步的”。D,强加因果。)18.(3分)A(从第一段段意看,其目的并非为论证瓷器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19.(3分)B(错在“成化年间”前的定语“青花瓷的兴盛”上。青花瓷的发展变化在全文中呈现了两个阶段,兴盛应该在永乐宣德时期。)20.(3分)C21.B(A句“结构混乱”,“优势在于充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产业”与“充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产业,是……重要途径”句式杂糅,保留其一即可。C句“成分残缺”,谓语动词“处于”残缺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的尴尬境地”。D句“语序不当”,应为“韩国政府决定即日起全面中断开城工业园区运转”)22.(4分)示例:①武英殿上抗辩显忠烈,经筵席前论道示诗书。(内容准确-18-\n,运用对偶,各2分)23.【优秀范文】超越“预测",返璞归真生活的“亮面”交给人,交给一代又一代人从“荒原”上建构起来的秩序;生活的“暗面”没人知道,有人交给上帝,有人交给命运。而人总是渴望在黑暗里点起火,尽管不甚分明,但这样的光亮,还是让无助地行走于黑暗中的人心里多少有了底气.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预测。契诃夫在回望自己的人生时感叹:“人的一生建立在预见之上。”而女作家乔治·艾略特却说:“在错误的所有形式中,预言是最不需要代价的。”不同的人生经历铸就了他们对预测的不同理解,而真正的矛盾却在于预测本身的双重性。有些预测是用科学理论去推求未知的事物,比如经济走势的预测,以统计学建立起来的概率体系为基础,接受这样的预测,显然没什么坏处。有些则不然,总掺杂些臆测的成分在里面,譬如古人对于方术的极度信仰,譬如玛雅人对世界末日的预言……尼采说,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对于预测,人们同样也有三重境界。王小波曾这样形象地概括了自己在革命年代的切身感受:仿佛中了头彩,又仿佛还未曾开奖。这话里有一种隐痛,因为他既被别人捏着鼻子灌进极其恳切的革命胜利的预测,心里却哼哼着唱反调,但没办法,只好被时代裹挟着滚滚向前。未来怎么样呢?就像手里捏着一张彩票在等待开奖,自己无从预判,这样的人活得卑微、痛苦,我想这是尼采所说的人生第一境界——“骆驼”。也有人不接受预测,决意反抗命运。这样的人往往成为现实世界里的英雄。不论如何,他们承担起人类的责任与荣誉,是在黑暗里点起火的人.他们就好像尼采的第二重境界——“狮子”。如果说狮子一定能战胜未知的命运,倒也未必,俄狄浦斯奋起,却被命运扼住了咽喉。实际上,预测看重结果,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而人生的美丽不只是结果,更在于无数的过程。即使圣人,往往既不是天命所归,也不是人事主宰,他们的人生也未必完满,他们常常陷入生活的困境。孔子见逐于诸侯,惶惶然如“丧家狗”,他一面远鬼神,畏天命,一面坚守着心中的“仁”与“礼”传道授业,他晚境凄凉,孤独无依,却仍然“天真”地做着“克己复礼”的英雄梦。这让我想到了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里写的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便是注视世界的面目,并且热爱生活。”伟大的灵魂超越命运,更超越了“预测”-18-\n这一目的本身。而使他们超越预测的,就是活出自我,返璞归真。这样看来,孔子的天真执着,与老子所说的“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与尼采笔下的“耍儿”境界可称得上殊途同归。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见过太多的“骆驼”,也因“狮子”而震撼,但当人们看到“婴儿”的时候,嘴角往往会不自觉地上扬。存在主义告诉我们选择是自由的:既可以预测生活,也可以不预测生活,在预测以外,如果能看到自已,才能找到生活的本质。[简评]本文作者具有丰厚的人文积淀和理性的思辨精神。文章首先辩证地分析了预测的意义和价值,并借此将预测与“臆测”作了区分,以此为基础,,巧妙地运用尼采的精神的三境界来谈有关预测的三种态度,层层深入,张弛有度,最终将论点定格在对“预测”的超越,论证过程中,用“婴儿”这二意象将儒道精神及西方哲学融会贯通,论证精彩,颇有觅地。(并介)预测——人类通向“可靠”未来的原动力未来总是虚无缥缈,踪迹难寻;与此同时,人类却迫切地想要知道将来发生的事,以此找到通向远方的路。这时候,预测就诞生了。人们企图通过预测,找到那在命运的洪流里可能存在的方向。古人大多信奉“天人感应”之说。对“卜筮”及其结果深信不疑,以此指示自己的行为。刘基可能是少数几个不抽信“卜筮”的古人,他在《司马季主论卜》中说:“夫蓍,枯草也;龟,枯骨也.物也。人,灵于物者也,何不自听而听于物乎?”刘基的观点很有“现代性”,他本着“自听”精神,质疑那些把自己的命运及未来走向交托给“卜蓍”的人,在当时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卜蓍”这一古老的预测方式已与我们渐行渐远,现代人会对古人“占卜”的行为嗤之以鼻,将之视为“迷信”,因为大部分“无神论者”信奉生活充满偶然,命运不可预测。的确,生活千变万化,命运难以预料,那么人对自身未来的预测是不是徒劳无用呢?从理性角度思考预测产生的根源,对于“规律”的探求大概是人们作出预测并相信预测的最重要逻辑。古人认为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变化有其规律可循,而人事的规律幂过是其中的一种,人最终可以找到宇宙终极的法则,以此预测未来。术数就是这样产生的,观天象以察吉凶,推“五行”以知兴衰,演“八卦”以正乾坤,这实际上是人类感知世界、认识世界、总结世界发展规律的方式,也是古代科学的萌芽。在今天,科学成了一套新的逻辑,取代了“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可支持人们相信的预测的本质仍没有变,那就是规律总是存在的。但规律也有不适用的时候,现代人预测的手段越来越多,就说在社会科学领域,经济模型被-18-\n拿来模拟未来的人口变化,大数据把握着人们的一举一动,为人们了解未来源源,不断地输送情报,可它们基于规律得出来的结论并不是次次正确,甚至出现许多互相抵触的答案。经济学家苦苦建立的模型,可能在一夜之阎轰然倒塌。人类对于他所生活的世界,了解得越多,就越知道有多少东西不可预测,就越知道预测不是解决一切未采问题的妙药。任何时候,都有一些非人力可’控、不可预测的因素存在。人们不禁追问:预测的价值何在?它常常出错,带着天生的不完满,与未来貌合神离——不过是人类尽力去模拟不可能模拟的未来罢了。可是预测的本质,并非索取未来所有的真相,而是找寻当下的方向,预测是人行驶在命运的波涛中而与命运抗衡乃至并驾齐驱的方式。因此,看似“不可靠”的预测,却正是人类通向“可靠”未来的原动力。[简评]与大多数考生一样,本文聚焦了“卜筮”这一话题,但是文本的作者超越了大部分考生。他极富思辨精神地论证了看似“不可靠”的“预测”的“可靠”之处,理性地思考了“预测”的价值。“卜筮”“术数”是建立在人对世界的认识的基础之上,对于世界发展规律的探求是人类“预测”的起点,即使“预测”无法探知未来的全部真相,但他始终是“人行驶在命运的波涛中而与命运抗衡乃至并驾齐驱的方式”,作者通过对预测可靠性的反复追问,很好地诠释了预测之于人类的终极意义。-1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3:18:13 页数:18
价格:¥3 大小:71.0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