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扬州大学附中东部分校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沪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0

2/30

剩余2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大学附中东部分校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1.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用棕叶编织各种动物B.用竹条和纸扎风筝C.用土烧制瓷器D.把冰块雕凿成冰雕 2.加热硫酸铜的实验过程中,相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样B.加料C.加热D.熄灭 3.有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醋,就这位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 4.硅酸钠(Na2SiO3)可用作粘合剂和防火材料.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A.+1B.+2C.+3D.+4 5.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B.用加热的方法区分碳酸氢铵固体与蔗糖固体C.用通电的方法区分蒸馏水和食盐水D.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6.科学家利用新技术:Fe+2KOH+2H2OX+3H2↑,直接获得绿色净水剂X,则X为(  )A.Fe(OH)3B.Fe(OH)2C.K2FeO4D.K2FeO3 7.生活中常接触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其中的“碘”和“钙”应理解为(  )A.单质B.分子C.元素D.原子 8.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n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9.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S2﹣:“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B.2Na:“2”表示两个钠元素C.:“+2”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D.CO2:“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10.下列图示的各物质(或元素)相对含量明显错误的是(  )A.空气的组成B.地壳中的元素分布C.人体中的元素分布D.海水中的元素分布 11.学习化学学科需了解宏观和微观间的联系,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生成物的微粒体积更小B.走近花园闻到花香,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运动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改变D.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有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12.如图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A.X是金属元素B.该粒子最外电子层已达到稳定结构C.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8D.该粒子可表示为X+ 13.豆浆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0:5:16B.异黄酮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C.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27个原子D.异黄酮中含有一个O2分子 14.“山茶油”是一种绿色保健品,其只要成分是柠檬醛,现从山茶油中提取76g柠檬醛,将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220g,H2O72g,则柠檬醛的组成中(  )A.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B.只含有碳、氢元素C.一定含有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D.一定含有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15.下列装置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是(  )A.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B.制取并收集CO2气体C.确认CO2和NaOH已发生反应\nD.形成蓝色喷泉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16.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氧气、冰水混合物、石灰石B.金刚石、氢氧化钙、石灰水C.氨气、干冰、稀盐酸D.液氮、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固体 1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MNQP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X26212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3g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D.物质Q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8.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图中有三种不同的氧化物B.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C.反应过程中没有单质生成D.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19.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反应时间对应的图象不正确的是(  )\nA.镁条点燃生成氧化镁的质量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剩余物的质量C.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D.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剩余物中水的质量 20.某气体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常见的气体组成,经测定其中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某组同学探究该气体组成情况,以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该气体一定是CO、CO2的混合气体B.该气体中可能含有三种物质C.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O气体D.该气体中不可能混有氧气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7分)2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2个N原子      ;(2)2个二氧化碳分子      ;(3)3个硫酸根离子      ;(4)氧化铁中铁元素呈正三价      ;(5)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22.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A.镁B.氧气C.氮气D.红磷E.一氧化碳F.大理石(1)用于急救病人的是      ;(2)可制作照明弹的是      ;(3)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的是      ;(4)可制用作烟幕弹的是      ;(5)用于实验室制CO2的原料之一是      ;(6)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      . 23.水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1)图①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试管      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在水的电解实验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不变的微粒是      和      .(2)某同学要净化收集到的雨水,自制了一个简易净水器(如图②),其中活性炭主要起      作用.(3)我们应当珍惜每一滴水,下列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洗菜的水用来浇花B.使用节水龙头\nC.用不间断的水流冲洗碗筷D.洗手擦肥皂时,关上水龙头.  四、(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5分)24.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1)X=      ;(2)由图中信息可知: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      (填序号);(4)A微粒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微粒的化学性质相似      (填序号);(5)微粒B和C的化学性质      (选填“相同”或“不同”). 25.如图是某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前框内的物质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其中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2)该反应生成的单质的化学式是      ;(3)如图,试分析反应后框内单质分子与化合物分子的个数比为      ,质量比为      . 26.石英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它是玻璃工业和陶瓷工业的原料,冶金工业的助熔剂.\n(1)二氧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都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二氧化硅属于      (填“混合物”、“单质”或“氧化物”).(2)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原因是在常温下,NaOH与玻璃塞中的SiO2缓慢地发生反应生成Na2SiO3和H2O.Na2SiO3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硅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生产高纯硅的流程示意图如图:①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2CSi+2CO↑,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选“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或“置换反应”)②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若在H2还原SiHCl3过程中混入O2,可能引起的果是      .③为了达到绿色化学和节约资源的目的,物质A需要循环使用,A的化学式是      .  五、(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28分)27.实验室常利用以图1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A﹣E装置中有一明显错误的是      ,错误为      .利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3)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      ,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为      ;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      ;若使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      .(4)氧气收集完成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D.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5)老师让同学们往集气瓶装入半瓶水,再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的氧气.①用下列方案收集“集气瓶的氧气”,其中图2中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n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如何判断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答:      .③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本实验中,集气瓶内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      %,(6)某化学兴趣小组将CO2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图3的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      ;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此时逸出的气体主要是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7)若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后的残余物中提纯KCl,需进行以下操作,请把空缺处填上:在①、②、③的操作中均用到的仪器是      . 28.实验课上,为检验镁条能否在N2中燃烧,兴趣小组展开如下探究:【查阅资料】氮化镁(Mg3N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和水反应,生成Mg(OH)2和NH3;【实验步骤】①将足量白磷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1);②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向水槽中加水,使水槽中液面与钟罩内液面相平;③打开橡皮塞,将燃着的螺旋状镁条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2);④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观察钟罩内壁及表面皿中固体颜色,取少量固体加入水中.【分析】(1)步骤①中足量白磷在钟罩内燃烧的目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步骤②中加水的目的是      ;(3)步骤③中镁条绕城螺旋状的目的是      ;镁条剧烈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4)步骤④中钟罩内壁及表面皿中出现淡黄色固体.加入水中,产生白色浑浊及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结论】镁能在N2中燃烧,并生成Mg3N2.(5)请你判断:2.40g镁条在某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所得固体质量可能为      ;[相对分子质量﹣﹣Mr(MgO):40、Mr(Mg3N2):100]A.3.33gB.4.00gC.3.93gD.3.96g.  \n2022-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大学附中东部分校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1.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用棕叶编织各种动物B.用竹条和纸扎风筝C.用土烧制瓷器D.把冰块雕凿成冰雕【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用棕叶编织各种动物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用竹条和纸扎风筝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用土烧制瓷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把冰块雕凿成冰雕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加热硫酸铜的实验过程中,相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样B.加料C.加热D.熄灭【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n【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药品的取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B、根据粉末状药品有取用方法进行分析.C、根据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分析.D、根据熄灭酒精灯的方法分析.【解答】解:A、取用药品时,要把瓶盖拿下倒放在桌子上,防止药品腐蚀桌面或污染试剂,故错误.B、向试管中添加粉末状药品时一般借助纸槽,故正确.C、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试管要略向下倾斜,故错误.D、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盖子盖灭而不能用嘴吹,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常见仪器的使用,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性质、用途、使用的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有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醋,就这位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根据题意,有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醋,是一个设计实验的过程,在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设计实验的环节.A、“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建立假设,故选项错误.B、“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C、“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正确.D、“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结得出论,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硅酸钠(Na2SiO3)可用作粘合剂和防火材料.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A.+1B.+2C.+3D.+4【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硅酸钠的化学式解答本题.【解答】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则x=+4价.故选D.\n【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5.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B.用加热的方法区分碳酸氢铵固体与蔗糖固体C.用通电的方法区分蒸馏水和食盐水D.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B、碳酸氢氨受热分解生成氨气;C、食盐水能导电,蒸馏水不导电;D、氮气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解答】解:A、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少,浮渣多,而软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多浮渣少.故可行.B、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蔗糖受热没有刺激性气味,故B可行.C、食盐水能导电,而蒸馏水不导电,故C可行.D、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都不支持燃烧,故D不可行.故选D.【点评】此题是一道鉴别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各种物质的物理及化学性质有较深入的了解,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6.科学家利用新技术:Fe+2KOH+2H2OX+3H2↑,直接获得绿色净水剂X,则X为(  )A.Fe(OH)3B.Fe(OH)2C.K2FeO4D.K2FeO3【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KOH+2H2OX+3H2↑,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的规律,推断生成物X高铁酸钾这种盐的化学式.【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KOH+2H2OX+3H2↑,反应前各物质的粒子中共含有Fe、O、H、K四种原子的个数依次为1、4、6、2,而反应后生成的3个H2的粒子中共含有H原子的个数为6,则X的粒子中共含有2个K、1个Fe、4个O原子,因此物质钾盐X高铁酸钾的化学式为K2Fe04;【点评】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推断出生成的盐类物质的粒子构成,再结合盐类物质的组成特点“金属与酸根化合”写出盐的化学式. 7.生活中常接触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其中的“碘”和“钙”应理解为(  )A.单质B.分子C.元素D.原子【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n【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碘”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解答】解:“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钙、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都能够促进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判断灭火的方法.【解答】解: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合理.B、氧气的密度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C、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与“火上浇油”的说法相反.不合理.D、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故选:A.【点评】“火上浇油”的含义很丰富,本题要求用化学知识解释,只能根据字面意思解释了. 9.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S2﹣:“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B.2Na:“2”表示两个钠元素C.:“+2”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D.CO2:“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B、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解答】解:A、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S2﹣中的“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选项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错误.B、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Na中的“2”表示表示钠原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错误.\n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中的“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说法错误.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C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0.下列图示的各物质(或元素)相对含量明显错误的是(  )A.空气的组成B.地壳中的元素分布C.人体中的元素分布D.海水中的元素分布【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海洋中的资源;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地壳中的元素分布情况、人体中的元素分布情况和海水中的元素分布情况回答本题.【解答】解:A、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故A图错误;B、地壳中由多到少的元素氧、硅、铝、铁、钙,故B图正确;C、人体中由多到少的元素是氧、碳、氢、氮、钙等,故C图正确;D、海水中由多到少的元素是氧、氢、氯、钠、镁等,故D图正确.故选:A【点评】要熟记空气、地壳、人体、海水中含量比较多的前几种元素,并能区别它们. 11.学习化学学科需了解宏观和微观间的联系,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生成物的微粒体积更小\nB.走近花园闻到花香,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运动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改变D.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有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10mL的水与10mL的酒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酒精和水没有发生反应,故选项解释不正确;B、走近花园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故选项说法正确.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D、氧气和臭氧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所以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有差异,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如图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是金属元素B.该粒子最外电子层已达到稳定结构C.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8D.该粒子可表示为X+【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在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离核最远的电子层称为最外层;圆圈内的数字为微粒的质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微粒为原子;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一般为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一般为非金属元素;根据以上知识,对四个选项中的说法进行判断.【解答】解:A、由X元素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结构为阴离子结构,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因此,判断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A不正确;B、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为稳定结构动.故B正确;C、由X元素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质子数17,则核电荷数为17.故C不正确;D、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核外的电子数比核内的质子数多1,该粒子可表示为X﹣.故D不正确.故选B.\n【点评】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特点;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 13.豆浆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0:5:16B.异黄酮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C.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27个原子D.异黄酮中含有一个O2分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原子个数和相等原子质量的乘积之比进行分析;B.根据各元素的质量比进行比较即可解答;C.D.【解答】解:A.异黄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90:5:16,故正确;B.异黄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90:5:16,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C.根据异黄酮(C15H10O2)化学式可知,一个异黄铜分子中含有27个原子,故正确;D.异黄酮是由异黄酮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氧分子,故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山茶油”是一种绿色保健品,其只要成分是柠檬醛,现从山茶油中提取76g柠檬醛,将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220g,H2O72g,则柠檬醛的组成中(  )A.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B.只含有碳、氢元素C.一定含有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D.一定含有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物质的元素组成.【专题】元素质量守恒.【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根据生成22g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柠檬醛中含碳的质量,根据水的质量和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柠檬醛中含氢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76g柠檬醛﹣柠檬醛中含碳的质量﹣柠檬醛中含氢的质量=柠檬醛中含氧的质量.进而得出柠檬醛中所含的元素.【解答】解:柠檬醛中C、H、O的质量分别是,,O:76g﹣60g﹣8g=8g,故选A.\n【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对所学化学知识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15.下列装置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是(  )A.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B.制取并收集CO2气体C.确认CO2和NaOH已发生反应D.形成蓝色喷泉【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在做对比题目时,要想得出正确的结果,所选取的条件要一样,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若条件不一样,得出来的结果没有可比性.\nB、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的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D、氨气溶于水呈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解答】解:A、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的催化作用,但所选取的双氧水溶液的质量、二氧化锰和氧化铁的质量是否相同没有说明,因此没有可比性.所以错误;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所以错误;C、首先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瓶内压强减小,气球膨胀,然后滴入盐酸,会看到溶液中能生成气泡,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此项正确;D、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氨水呈碱性,会使酚酞变红,不会变蓝,此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正确与否的判断,要求同学们要熟练掌握物质的基本物理和化学性质.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16.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氧气、冰水混合物、石灰石B.金刚石、氢氧化钙、石灰水C.氨气、干冰、稀盐酸D.液氮、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固体【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解答】解: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一些杂质,属于混合物;B、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氢氧化钙是由钙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C、氨气中含有两种元素,不属于单质,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稀盐酸中含有氯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D、液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固体中含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故填:AD.【点评】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1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MNQP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X26212\n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3g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D.物质Q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M质量是13克,是反应物;N质量增加了25克,是生成物;Q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P质量减少了20克,是反应物;所以推断:Q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反应物是M和P,生成物是N,所以是化合反应,反应中N和P的质量比为25:20=5:4.【解答】解: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18+1+2+32=X+26+2+12,x=13gM、P质量都减少,N增加,M反应掉了18g﹣13g=5g.P的反应质量为32g﹣12g=20g.生成的N的质量为26g﹣1g=25g.数据可以如此处理,如下:物质MNQP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X=1326212质量变化﹣5+250﹣20A、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而.正确;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8g﹣5g=13g.正确;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25g:20g=5:4.正确;D、物质Q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错误.故选:D.【点评】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解此题需认真分析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仔细推敲,即可求解. 18.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图中有三种不同的氧化物B.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C.反应过程中没有单质生成D.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化学式,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进行有关的分析和判断.\n【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物质的反应的微粒关系是:由上图可知,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条件是催化剂,反应的方程式是:2NO+2CO2CO2+N2.由方程式可知:A、在该反应中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碳三种氧化物,故A正确;B、由方程可知,反应物的每四个分子变化成了3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C、反应过程中有单质氮气生成.故C错误;D、由方程可知,生成物中有单质生成,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在解答时,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由方程式再解答就简单了. 19.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反应时间对应的图象不正确的是(  )A.镁条点燃生成氧化镁的质量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剩余物的质量C.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D.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剩余物中水的质量【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碳的化学性质.【专题】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分析】A、当镁完全燃烧后,氧化镁的质量不再增加;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剩余物的质量不断减少,当反应完全后,质量不再减少;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D、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剩余物中水的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完全后,质量不再增加.【解答】解:A、镁燃烧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氧化镁的质量不断增加,当镁完全燃烧后,氧化镁的质量不再增加,化学反应与反应时间对应的图形正确.故不选;B、加热高锰酸钾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物的质量不断减少,当反应完全后,质量不再减少,化学反应与反应时间对应的图形正确.故不选;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该反应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故反应前后容器的总质量不变,化学反应与反应时间对应的图形不正确,故应选;\nD、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剩余物中水的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完全后,质量不再增加,化学反应与反应时间对应的图形正确.故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过程与图形是否对应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认真分析每个化学反应的相关内容,才能正确解答. 20.某气体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常见的气体组成,经测定其中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某组同学探究该气体组成情况,以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该气体一定是CO、CO2的混合气体B.该气体中可能含有三种物质C.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O气体D.该气体中不可能混有氧气【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碳、氧两种元素可形成的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氧气,而混合气体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正处于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两气体之间,可以据此结合题给的选项进行分析并作出选择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混合气体中碳、氧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为1:2,而CO2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8,因此不可能只含有二氧化碳;而CO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4,;因,故混合气体不可能只含有CO气体,故可能的组合为:①一氧化碳与氧气、②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三种气体的混合物;若是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物,则碳氧元素质量比一定会小于.故选BC.【点评】本题较复杂,学生应能计算出常见气体中元素的质量比,利用平均值的角度来认识气体的组成,本题应紧扣该气体中碳、氧元素质量比来分析解答.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7分)2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2个N原子 2N ;(2)2个二氧化碳分子 2CO2 ;(3)3个硫酸根离子 3SO42﹣ ;(4)氧化铁中铁元素呈正三价 2O3 ;(5)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O2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2个N原子就是在氮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N;\n(2)2个二氧化碳分子就是在二氧化碳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CO2;(3)3个硫酸根离子就是在硫酸根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3,故填:3SO42﹣;(4)氧化铁中铁元素呈正三价就是在氧化铁化学式中铁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加上+3,故填:2O3;(5)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故填:O2;(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填:Al.【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A.镁B.氧气C.氮气D.红磷E.一氧化碳F.大理石(1)用于急救病人的是 B ;(2)可制作照明弹的是 A ;(3)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的是 C ;(4)可制用作烟幕弹的是 D ;(5)用于实验室制CO2的原料之一是 F ;(6)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 E .【考点】氧气的用途;氧气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氧气的用途回答:支持燃烧、支持呼吸等;(2)镁燃烧的现象是: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3)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作食品保护气;(4)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可以用于制造烟幕弹;(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大理石和稀盐酸;(6)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解答】解:(1)氧气能支持呼吸,故可用于医疗上抢救危重病人;(2)镁燃烧的现象是: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因此镁粉可以制作照明弹;(3)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作为保护气,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4)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可以用于制造烟幕弹;(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大理石和稀盐酸;(6)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故答案为:(1)B;(2)A;(3)C;(4)D;(5)F;(6)E.【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气体,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气体的认识. 23.水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1)图①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试管 2 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在水的电解实验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水分子 ,不变的微粒是 氢原子 和 氧原子 .(2)某同学要净化收集到的雨水,自制了一个简易净水器(如图②),其中活性炭主要起 吸附 作用.\n(3)我们应当珍惜每一滴水,下列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C .A.洗菜的水用来浇花B.使用节水龙头C.用不间断的水流冲洗碗筷D.洗手擦肥皂时,关上水龙头.【考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及分子、原子的变化分析回答;(2)根据活性炭有吸附性分析;(3)根据日常生活中节水的措施和方法来进行判断.【解答】解:(1)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试管2中收集到的气体是电源的正极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在水的电解实验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水分子,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2)由于活性炭有吸附性,在简易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作用.(3)水是宝贵的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例如,洗菜的水用来浇花、用节水龙头、洗手擦肥皂时,关上水龙头等都是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好做法.但是选项C中用不间断的水冲碗筷,会浪费较多的水,不是节约用水的表现.故答为:(1)2;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2)吸附.(3)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水的组成、净化及节约用水的措施,难度不大.水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应加强有关水的知识的学习. 四、(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5分)24.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1)X= 8 ;(2)由图中信息可知: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0.08 ,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9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 BC (填序号);(4)A微粒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微粒的化学性质相似 B (填序号);(5)微粒B和C的化学性质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n【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分析(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分析(3)根据元素定义分析(4)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分析.【解答】解:(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8;(2)每一小方格中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3)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为同种元素,BC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A微粒最外层电子数为7,B的最个层电子数也为7,故A与B化学性质相似;(5)微粒B和C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答案为:(1)8;(2)40.08;9;(3)BC;(4)B;(5)不同.【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粒子结构示意图,属基础知识考查. 25.如图是某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前框内的物质是 混合物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其中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 ;(2)该反应生成的单质的化学式是 N2 ;(3)如图,试分析反应后框内单质分子与化合物分子的个数比为 5:6 ,质量比为 35:27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方程式,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解答】解:由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出各物质的微粒关系如下图:,\n由上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H3和NO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2和H2O两种分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NH3+6NO=5N2+6H2O;(1)由反应前框内的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在其中NH3中,由于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2)由上述反应的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生成的单质的化学式是N2;(3)由上述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反应后框内单质分子与化合物分子的个数比即氮气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5:6,质量比为:(14×2×5):[6×(1×2+16)]=35:27.故答案为:(1)混合物;﹣3.(2)N2;(3)5:6;35:27.【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确定物质的分子构成,能够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6.石英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它是玻璃工业和陶瓷工业的原料,冶金工业的助熔剂.(1)二氧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都是由 原子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二氧化硅属于 氧化物 (填“混合物”、“单质”或“氧化物”).(2)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原因是在常温下,NaOH与玻璃塞中的SiO2缓慢地发生反应生成Na2SiO3和H2O.Na2SiO3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SiO2=Na2SiO3+H2O .(3)硅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生产高纯硅的流程示意图如图:①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2CSi+2CO↑,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置换反应 (选“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或“置换反应”)②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若在H2还原SiHCl3过程中混入O2,可能引起的果是 硅被氧化得不到高纯硅,且发生爆炸 .③为了达到绿色化学和节约资源的目的,物质A需要循环使用,A的化学式是 HCl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制备;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二氧化硅的元素组成、酸碱盐、氧化物、有机物的特征确定所属类别.(2)常温下,NaOH与玻璃塞中的SiO2缓慢地发生反应生成Na2SiO3和H2O,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3)①制备粗硅的反应是二氧化硅和碳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进行解答;②考虑氢气与氧气可能爆炸,则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③由生产高纯硅的流程示意图可知,盐酸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解答】解:(1)二氧化硅是由硅、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而二氧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所以也是由原子构成的.(2)常温下,NaOH与玻璃塞中的SiO2缓慢地发生反应生成Na2SiO3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2=Na2SiO3+H2O.\n(3)①制备粗硅的反应是二氧化硅和碳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CO↑,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②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若在H2还原SiHCl3过程中混入O2,因为氢气不纯,可能爆炸;故可能引起的后果是硅被氧化得不到高纯硅,且发生爆炸;③由生产高纯硅的流程示意图可知,为了达到绿色化学和节约资源的目的,物质A需要循环使用,A的化学式是HCl.故答案为:(1)原子;氧化物;(2)2NaOH+SiO2=Na2SiO3+H2O;(3)①置换反应;②硅被氧化得不到高纯硅,且发生爆炸;③HCl.【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考查了同学们新信息获取、处理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28分)27.实验室常利用以图1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 酒精灯 ,② 长颈漏斗 .(2)A﹣E装置中有一明显错误的是 A ,错误为 导管伸入试管太长 .利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3)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 A ,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若使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4)氧气收集完成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 BD (填字母);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D.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5)老师让同学们往集气瓶装入半瓶水,再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的氧气.①用下列方案收集“集气瓶的氧气”,其中图2中最合理的是 a (填字母).\n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如何判断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答: 观察到集气瓶口旁有气泡向外逸出 .③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本实验中,集气瓶内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 60.5 %,(6)某化学兴趣小组将CO2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图3的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 CO ;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此时逸出的气体主要是 CO2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7)若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后的残余物中提纯KCl,需进行以下操作,请把空缺处填上:在①、②、③的操作中均用到的仪器是 玻璃棒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据常用仪器回答;(2)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中导管不宜伸的太长,不利于气体的导出;(3)加热高锰酸钾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并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加热高锰酸钾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先移导管后熄灯是为了防止水倒吸引起热的试管炸裂;(4)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都能够导致收集的氧气中含有空气;(5)①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回答;②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若瓶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收集满了;③可设一瓶气体的体积为1L,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计算;(6)若要分离CO2和CO的混合气体,可将气体通过F装置,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7)根据物质分离的操作分析.【解答】解:(1)编号仪器分别是酒精灯和长颈漏斗;(2)图A中试管内的导管不应伸的太长,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太长不利于气体的导出;\n(3)加热高锰酸钾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加热高锰酸钾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先移导管后熄灯是为了防止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炸裂;(4)氧气收集完成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5):①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用弯导管,且不能伸入集气瓶内,故选a;②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若瓶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收集满了;③可设一瓶气体的体积为1L,则实验中,集气瓶内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体积分数是:×100%=60.5%;(6)CO与澄清的石灰水不反应,故通入澄清石灰水,首先分离出来,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酸钙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浑浊的石灰水又会变澄清,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进行判断;(7)由于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所以加水溶解,过滤将二氧化锰过滤出来,剩下的是氯化钾溶液,再进行蒸发即可得到氯化钾;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是加速固体溶解、过滤用到玻璃棒是引流、蒸发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滴飞溅,所以都用到玻璃棒;故答案为:(1)酒精灯;长颈漏斗;(2)A;A;导管伸入试管太长;(3)A;2KMnO4K2MnO4+MnO2+O2↑;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4)BD;(5)①a;②观察到集气瓶口旁有气泡向外逸出;③60.5.(6)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CO;CO2;CaCO3+2HCl═CaCl2+H2O+CO2↑;(7)过滤;蒸发;玻璃棒.【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选取、反应原理、注意事项等,以及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分离,二氧化碳的收集、验满等知识,考查全面,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8.实验课上,为检验镁条能否在N2中燃烧,兴趣小组展开如下探究:【查阅资料】氮化镁(Mg3N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和水反应,生成Mg(OH)2和NH3;【实验步骤】\n①将足量白磷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1);②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向水槽中加水,使水槽中液面与钟罩内液面相平;③打开橡皮塞,将燃着的螺旋状镁条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2);④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观察钟罩内壁及表面皿中固体颜色,取少量固体加入水中.【分析】(1)步骤①中足量白磷在钟罩内燃烧的目的是 除去钟罩内空气中的氧气,以便镁条在氮气中燃烧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2)步骤②中加水的目的是 使钟罩内外气压一致,防止空气进入钟罩,影响后续(步骤③)实验,造成偏差 ;(3)步骤③中镁条绕城螺旋状的目的是 增大接触面积、积聚热量 ;镁条剧烈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Mg+N2Mg3N2 ;(4)步骤④中钟罩内壁及表面皿中出现淡黄色固体.加入水中,产生白色浑浊及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3N2+6H2O═3Mg(OH)2+2NH3↑ ;【结论】镁能在N2中燃烧,并生成Mg3N2.(5)请你判断:2.40g镁条在某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所得固体质量可能为 CD ;[相对分子质量﹣﹣Mr(MgO):40、Mr(Mg3N2):100]A.3.33gB.4.00gC.3.93gD.3.96g.【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探究镁条能否与氮气反应分析白磷燃烧的目的(2)根据减小实验误差分析(3)根据绕成螺旋状与不绕成螺旋状受热面积不同分析(4)根据题中信息写出化学方程式(5)极端假设全部生成氧化镁或氮化镁,分别求出其质量.【解答】解:(1)要验证镁条在氮气中能否燃烧,需将空气中的氧气除去,因此步骤①中足量白磷在钟罩内燃烧的目的是除去钟罩内空气中的氧气,以便镁条在氮气中燃烧;(2)步骤①结束后钟罩内水面上升,此时钟罩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向钟罩内加水是为了使钟罩内外气压一致,防止空气进入钟罩,影响后续(步骤③)实验,造成偏;(3)步骤③中镁条绕城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受热面积;镁条剧烈燃烧生成氮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g+N2Mg3N2;(4)步骤④中钟罩内壁及表面皿中出现淡黄色固体.此固体为氮化镁(Mg3N2),能和水反应,生成Mg(OH)2和NH3,因此加入水中,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镁及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n(5)设2.4g镁全部与氧气反应,则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4g设2.4g镁全部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则生成的氮化镁的质量为=3.33g因此2.4g镁燃烧生成的固体质量应大于3.33g小于4g,故选CD故答案为:(1)除去钟罩内空气中的氧气,以便镁条在氮气中燃烧;4P+5O22P2O5;(2)使钟罩内外气压一致,防止空气进入钟罩,影响后续(步骤③)实验,造成偏差(3)增大接触面积、积聚热量;3Mg+N2Mg3N2(4)Mg3N2+6H2O═3Mg(OH)2+2NH3↑(5)C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运用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镁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8-25 10:12:36 页数:30
价格:¥3 大小:428.7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