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扬州大学附中东部分校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1

2/31

剩余2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大学附中东部分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说法正确的是()A.兰兰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B.宇航员在进行太空行走时能直接对话是利用了超声波C.敲鼓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响度越大D.城市某些路段竖立的禁鸣标牌是为了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2.下列四幅图中,图文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从钟罩抽气声音渐渐变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B.\n接收到鱼群发出的声音可确定鱼群位置C.声音高低不同是因为声源振幅不同D.加大音量,蜡烛火焰晃动幅度不变3.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42℃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4.下列生活中的“小水珠”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青草上的露珠B.冰凌上滴下来的水珠C.山间的薄雾D.窗上的水珠\n5.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由于樟脑片发生了()A.凝固B.升华C.液化D.汽化6.某同学将烧杯和量筒置于同一环境中,分别装入20mL液体,如图,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多的是()A.B.C.D.7.图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现象是()A.手影B.照镜子C.射击瞄准D.小孔成像8.下列现象,能用光的反射现象解释的是()A.世博轴上的阳光谷在水中映出倒影B.日食的形成\nC.太阳光透过棱镜后发生色散D.一束束阳光穿过树林9.下列器具工作时,应用了紫外线的是()A.家用烤箱B.验钞机C.电视机遥控器D.浴室取暖灯10.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下列成语中的“影”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A.杯弓蛇影B.形影不离C.形单影只D.立竿见影11.如图,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反射光线经过的点是()A.甲B.乙C.丙D.丁12.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以下能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的操作是()A.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B.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C.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D.将另一杯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n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13.如图所示,李红在艺术节上用古筝弹奏优美的乐曲.乐曲的声音是由于琴弦的__________产生的,通过__________传入人耳的;其他同学听出是古筝的声音而不是钢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不同.14.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15.通过声现象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2022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__________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__________声波获得信息.16.利用直立杆的影子可以辨别方向,让杆立于O点,在正午前后将杆顶的影子每间隔15分钟分别记下,如图的甲所示,并画出其轨迹,若轨迹上有上午某时刻的A和下午某时刻的B点,如图乙且OA=OB,则A→B方指向为__________,若C点离O点最近,则O→C指向__________.17.在白纸上写有红色的字,在暗室中用绿色的光照射它,看到的是绿纸上写有__________颜色的字,如果用红光照射它,看到的字将__________(更清晰/不清晰).18.在打扫教室清洁时,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这是水的_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要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19.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__________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__(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__(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20.小明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蜡的熔化规律”.为了完成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时间和__________,并及时观察它的__________.实验表明:蜡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__________;同组同学提出异议,建议用__________法加热会使蜡受热更均匀.\n21.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下的三种简便方法.方法一: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观察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成像原理;方法二: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这利用了__________成像原理.22.2022年,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隐形物质,在空气中沿__________传播的光,射到该物质表面上时会顺着衣服“流走”,从而无法让光在其表面发生__________,让旁人看不到它.23.如图所示,玻璃幕墙会造成光污染,主要是由于光发生了__________(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光从空气垂直射向玻璃表面上时,反射角为__________度,若推开窗户镜面转过10°的角,则反射光线改变了__________度角.24.两块镜面相对的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60°,现在有一条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1时入射,经两平面镜反射后光线沿原路反射回去,则∠1=__________,整个过程这条光线经过__________次反射.三、解答题(共47分)25.按要求完成作图.(1)如图1所示,S是光源,SO是光源发出的一条光线,画出SO的反射光线.(2)请在图2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n(3)如图3所示,A为遮光板,人眼在B处能观察到遮光板右侧.当人眼由B移到C处时,人眼观察到的范围将发生变化,用作图的方法表示出变化区域.26.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过程: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__________.增大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重复实验.结论:物体振动得越__________,音调越低.延伸: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达到一定程度,用力拨动钢尺仍听不到声音的原因是__________.27.小红在实验室利用图1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图2甲、乙).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时间/min01234567温度/℃8084889296989898(1)请指出装置图中温度计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图______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3)请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图3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__________.(5)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地的冒“白气”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6)要说明液体沸腾时要继续吸热,你的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7)小华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始终都不能沸腾,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28.如图所示,是用于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的装置,关于碘锤加热方式,一是将碘锤放在热水中,二是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碘的熔点是112℃,所以选择__________(选填“将碘锤放在热水中”或“用酒精灯加热”)方案较好,另一种方案容易出现__________现象.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n29.17世纪前,人们认为太阳光是最单纯的,真是这样吗?通过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1)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说明太阳光__________(是/不是)单色光;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其中A为__________光.(2)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区域内光的热效应时,为使它的示数变化更明显,可以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涂成__________色;实验表明,A外侧的不可见光叫__________线,它的热效应最显著.B外侧的不可见光最显著的特征是__________.30.在我们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首先,改变__________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随之_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第二步,把纸板的右半面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否还能看到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此实验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你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A.喷烟或雾B.使激光垂直纸板面入射C.使激光紧贴纸板面入射.31.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1)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__________.(2)在寻找蜡烛A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____(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4)若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n(5)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__________.32.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的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点光源的高度H/cm2030405060影子长度L/cm3015107.56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__________.(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33.研究性实验:各种各样的镜子(1)小组首先回顾了几个重要的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寻找蜡烛像的时候,用到物理学中__________法.(控制变量/转换/等效)(2)小马发现金属图钉的光亮表面可以看成是一种称作凸面镜的光学镜子,于是他对凸面镜探究如下:①他用多支激光手电筒正对着一只凸面镜照射时,情况如图所示,可见凸面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②小马设计如下方案研究凸面镜成的像:器材;透明弧形(球冠形)玻璃、光屏、长短不同的多支蜡烛、光具座.步骤:在光具座上,在透明弧形玻璃前某位置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先用光屏进行像的承接;然后再选择另一支与这个像长短__________的蜡烛,放在玻璃后面,与像的位置__________.改变蜡烛的位置做多次实验实验记录如下:光屏上的像玻璃后的像\n蜡烛离弧形玻璃的距离很近无缩小正立较远无缩小正立很远无缩小正立(3)小马得出结论:凸面镜只能成__________(虚/实)像.(4)凸面镜的主要优点是:相同面积的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到的范围__________.\n2022-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大学附中东部分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说法正确的是()A.兰兰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B.宇航员在进行太空行走时能直接对话是利用了超声波C.敲鼓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响度越大D.城市某些路段竖立的禁鸣标牌是为了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根据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感受音叉的振动,可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宇航员在进行太空行走时能直接对话是利用了电磁波,因此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敲鼓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响度越大,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C正确;D、城市某些路段竖立的禁鸣标牌是为了在声涯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与声现象有关的多个知识点,包括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等,难度不大.\n2.下列四幅图中,图文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从钟罩抽气声音渐渐变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B.接收到鱼群发出的声音可确定鱼群位置C.声音高低不同是因为声源振幅不同D.加大音量,蜡烛火焰晃动幅度不变【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回声测距离的应用;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够传声;(2)声呐是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发明的一种回声测距装置,发射、接收的是超声波.(3)音调和频率的关系,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越慢,音调越低.(4)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解答】解:A、从钟罩抽气,空气越来越少,声音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正确;B、声呐是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发明的一种回声测距装置,声纳系统发出超声波经鱼群反射回来,而不是接收鱼群发出的声音;故B错误;C、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越慢音调越低;故C错误;D、调节收音机使它的音量增大时,扬声器的纸盘的振动幅度也加大,声音能够传递能量,蜡烛火焰晃动幅度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回声测距的应用、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响度和振幅的关系等知识,是声学中的综合题目,要结合各知识点进行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中考的热点.\n3.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42℃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考点】温度.【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估算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或环境温度的认识,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解答】解: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考场内温度适宜,在23℃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正常情况下,人的腋下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不符合实际;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70℃.故C不符合实际;D、水的凝固点在0℃左右,冰箱内保鲜室的温度略高于0℃,在5℃左右.故D符合实际.故选D.【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4.下列生活中的“小水珠”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青草上的露珠B.冰凌上滴下来的水珠C.山间的薄雾D.窗上的水珠\n【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分析各选项物质状态变化,找出符合要求的选项.【解答】解:A、青草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B、冰凌上滴下来的水珠,是冰受热变成的,属于熔化现象,符合题意;C、山间的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D、窗上的水珠,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熔化现象的判断,抓住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中考的热点.5.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由于樟脑片发生了()A.凝固B.升华C.液化D.汽化【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解答】解: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叫做升华现象.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的了解,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题的关键.6.某同学将烧杯和量筒置于同一环境中,分别装入20mL液体,如图,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多的是()A.B.C.D.【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专题】比较思想;控制变量法;图析法;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水能够蒸发,酒精能够挥发,酒精挥发的速率比水的蒸发速率快;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越大,蒸发、挥发的越快.【解答】解:(1)由图可知,A、B表面积相同,C、D表面积相同,因为酒精挥发的速率比水蒸发的速率快,因此B中的酒精挥发的比A中的水蒸发的快;因此D中的酒精挥发的比C中的水蒸发的快;由此排除BD选项,(2)由图可知,A、C表面积不相同,因为A中的水的表面积比C中的水的表面积大,所以A中的水蒸发的比C中的水蒸发的快;由于将烧杯和量筒置于同一环境中,分别装入20mL液体,则挥发最快的是B,最慢的是C,因此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多的是C装置中的液体水.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和酒精的物理性质,只有掌握了两种物质的物理性质,既能够作出正确的解答.\n7.图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现象是()A.手影B.照镜子C.射击瞄准D.小孔成像【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解答】解:A、手影是手挡住了光线而形成的阴暗区域,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照镜子是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射击瞄准是利用“三点一线”来瞄准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故C不符合题意;D、小孔成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要把握以下两点:一是了解词语意思,二是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8.下列现象,能用光的反射现象解释的是()A.世博轴上的阳光谷在水中映出倒影\nB.日食的形成C.太阳光透过棱镜后发生色散D.一束束阳光穿过树林【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分析】对照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这三种学过的光学知识,逐一判断四个选项是属于哪种现象.【解答】解:A、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此时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此项符合题意.B、日食是因为射到地球的太阳光被月亮挡住了,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此项不符合题意.C、光的色散是折射现象,太阳光透过棱镜时发生了折射,不同色光的折射角度是不同的,所以出现色散现象.此项不符合题意.D、阳光穿过树林时,在地面形成树影,这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此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光学现象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平时要多留意生活中的光学现象与学过的哪些知识点有关.9.下列器具工作时,应用了紫外线的是()A.家用烤箱B.验钞机C.电视机遥控器D.浴室取暖灯【考点】紫外线;红外线.【分析】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主要应用是杀菌消毒和验钞.红外线的使用也很广泛,主要是用来传递能量.【解答】解:A、烤箱可以通过物体温度,它是利用红外线来进行工作的.B、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来工作的.C、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D、浴室取暖灯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要根据实例进行解释.10.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下列成语中的“影”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nA.杯弓蛇影B.形影不离C.形单影只D.立竿见影【考点】光的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影”的形成包括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的折射现象;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为影子;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为透镜所成的像;根据不同原理所成的像进行分析下列各选项.【解答】解:A、杯弓蛇影是由于对面的墙壁上挂着一个弓,弓的影子正好映在透明的酒杯中,好像一条蛇,因此属于平面镜成像,故A选项中的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形影不离是由于自己的身体遮挡了光线,所以形成了自己的影子,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B选项不合题意;C、形单影只中的影是指自己的影子,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C选项不合题意;D、立竿见影是指杆遮挡了光线,形成了杆的影子,因此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D选项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以及光的反射现象,理解各成语的含义是选出正确答案的前提.11.如图,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反射光线经过的点是()A.甲B.乙C.丙D.丁【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解当光线垂直射到一平面镜上时,反射光线按原路返回.【解答】解:当光线垂直射到一平面镜上时,反射光线按原路返回,则其反射光线经过丙点,如图所示: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明确当光线垂直射到一平面镜上时,反射光线按原路返回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以下能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的操作是()\nA.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B.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C.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D.将另一杯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液化要放出热量,据此分析答题.【解答】解: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在甲试管中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液化,水蒸气液化要放出热量;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的热量被甲试管中的水吸收,水的温度升高,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t高于乙中的水温,得出水蒸气液化放热.故选C.【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知道气体液化时要放出热量,即可正确解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13.如图所示,李红在艺术节上用古筝弹奏优美的乐曲.乐曲的声音是由于琴弦的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其他同学听出是古筝的声音而不是钢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声现象.【分析】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③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特色.【解答】解:①演奏古筝时,用手拨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出声音;②乐器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的.③人们能通过声音分辨出不同乐器是由于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音色.【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特性之一﹣﹣音色,都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n14.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应用题;归纳法;声现象.【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声音不能太大,即响度不能过大,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答案为:声源.【点评】本题考查了防治噪声的途径,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15.通过声现象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2022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获得信息.【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地震前夕发出次声波,人感觉不到,动物能感觉到.(2)超声波的频率很高,具有较大能量,也有很强的穿透性,在医学领域有很多应用.【解答】解:据课本知识可知,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都能产生次声波,这种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所以医学中B超是利用超声波可准确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故答案为:20Hz~20000Hz;次;超.【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的听觉范围的理解和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是一道非常基础的声学题目.16.利用直立杆的影子可以辨别方向,让杆立于O点,在正午前后将杆顶的影子每间隔15分钟分别记下,如图的甲所示,并画出其轨迹,若轨迹上有上午某时刻的A和下午某时刻的B点,如图乙且OA=OB,则A→B方指向为东,若C点离O点最近,则O→C指向北.【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杆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现象,正午的时候,太阳在正南方向,影子在正北方向,阳光与地面的角度最大,形成的影子最短.【解答】解:上午物体的影子在物体的西面,下午物体的影子在物体的面,所以A→B方指向为东;OC是最短的影子,说明此时阳光与地面夹角最大,这是正午,又由于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所以影子在正北方,即OC是南北方向的.故答案为:东;北.【点评】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有一定的现实意义.\n17.在白纸上写有红色的字,在暗室中用绿色的光照射它,看到的是绿纸上写有黑颜色的字,如果用红光照射它,看到的字将不清晰(更清晰/不清晰).【考点】物体的颜色.【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其它色光照在它上面时全部被吸收,只反射与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解答】解:红色只能反射红光,当绿光照射时不能被反射,所以字就是黑色.如果用红光照射它,字呈红色,而白纸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当红光照射时,它反射红光,所以也是红色,二者对比不明显,所以不清晰.故答案为:黑;不清晰.【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属于基础知识,需要掌握.18.在打扫教室清洁时,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这是水的汽化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要放热(选填“吸热”或“放热”).【考点】蒸发及其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吸热;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根据我们对于液化和汽化的理解来作答.【解答】解: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水由液态变成气态,这是水的汽化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一块金属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表面会变湿,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这个过程要放热.故答案为:汽化;放热.【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液化和汽化的了解,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19.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外侧(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内侧(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水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要判断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要看车内外的温度高低情况:如果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高,车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车内侧;如果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低.车外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车外侧.【解答】解: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水是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炎热的夏天,打开了车内的空调,车外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n寒冬,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出现在车窗的内侧.故答案为:液化;外侧;内侧.【点评】本题考查了液化发生的条件,要判断水珠出现在哪一侧,就要看哪一侧的水蒸气遇冷,哪一侧的水蒸气遇冷,水珠就出现在哪一侧.20.小明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蜡的熔化规律”.为了完成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时间和温度,并及时观察它的状态.实验表明:蜡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上升;同组同学提出异议,建议用水浴法加热会使蜡受热更均匀.【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专题】实验探究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水沸腾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沸点,吸热,水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解答】解:探究“蜡的熔化规律”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温度和加热时间并及时观察它的状态,蜡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上升;同组同学提出异议,建议用水浴法加热会使蜡受热更均匀,这样可以使蜡均匀受热.故答案为:温度;状态;上升;水浴.【点评】本题考查蜡的熔化规律,掌握熔化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1.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下的三种简便方法.方法一: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观察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方法二: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这利用了小孔成像原理.【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1)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太阳在水面成像,在水面上观察太阳的像.(2)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手指间形成小孔,在白纸上呈现太阳的像,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解答】解:(1)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太阳在水面成像,应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2)手指间的缝隙形成小孔,太阳经小孔在白纸上成像,应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故答案为:平面镜;小孔.【点评】光学部分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中的小孔成像,光的反射中的平面镜成像.22.2022年,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隐形物质,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射到该物质表面上时会顺着衣服“流走”,从而无法让光在其表面发生反射(或漫反射),让旁人看不到它.\n【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专题】压轴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以及特殊的隐形物质不能反射光.【解答】解: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光线射到上面能发生反射或者本身能发光,根据题干可知:当光射到隐形物质表面上时,不会被反射,光顺着衣服“流走”,没有光线射入人眼,故旁边的人看不到它.故答案为:直线,反射.【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以及光的反射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23.如图所示,玻璃幕墙会造成光污染,主要是由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光从空气垂直射向玻璃表面上时,反射角为0度,若推开窗户镜面转过10°的角,则反射光线改变了20度角.【考点】镜面反射;光的反射定律.【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平行光射到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反射面时,反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会造成光污染(2)掌握入射角的概念: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同时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推开窗户镜面转过10°时,此时的入射角等于10°,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此可以确定反射角的大小,进而可以确定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解答】解: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这些作为反射面的时候,都属于镜面反射,太阳光射到上面,反射光线被反射,从同一方向射出,光线很强,形成了光污染;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0°,所以入射角为0°,则反射角也为0°.当镜面旋转10°时,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所以法线随之旋转10°此时的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10°,即入射角等于1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也是10°,此时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变为了20°,由于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所以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是20°.故答案为:镜面反射;0;2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镜面反射和入射角的概念,同时也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4.两块镜面相对的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60°,现在有一条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1时入射,经两平面镜反射后光线沿原路反射回去,则∠1=30°,整个过程这条光线经过3次反射.\n【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要清楚要使光线经镜面反射后沿原路返回,光线要与镜面垂直.【解答】解:因为光路是可逆的,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后光线沿原路反射回去,光线垂直入射平面镜AC,反射光线也与镜面AC垂直;根据题意如图所示:由图知,两块平面镜的夹角成60°,所以EO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即∠1=30°;则整个过程这条光线经过3次反射.故答案为:30°;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的掌握和应用,要知道在此题中光不只是经过一次反射,并且当光与镜面垂直时,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三、解答题(共47分)25.按要求完成作图.(1)如图1所示,S是光源,SO是光源发出的一条光线,画出SO的反射光线.(2)请在图2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3)如图3所示,A为遮光板,人眼在B处能观察到遮光板右侧.当人眼由B移到C处时,人眼观察到的范围将发生变化,用作图的方法表示出变化区域.【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专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最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2)首先要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其次掌握本题的基本作法:作出两个端点A、B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n(3)挡板右侧的物体发出的或反射出的光线经过小孔进入人的眼睛,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根据人眼睛和小孔的上下两个边缘可以确定人眼看到的最上边和最下边,从而确定了人眼看到的范围.【解答】解:(1)过入射点O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SO的反射光线,注意法线要用虚线,如图:(2)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连接A′、B′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3)以人的眼睛作为一点,上边挡板左下角为一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即为人眼看到的最上边,如下图BM、CP所示:以人的眼睛作为一点,下边挡板的右上角为一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即为人眼看到的最下边,如下图BN、CQ所示.BM和BN之间的范围即为人眼在B点能看到的范围;CP和CQ之间的范围即为人眼在C点能看到的范围.【点评】(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3)此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要确定范围,就需要确定两个临界值,在此题中,临界值的确定是根据光沿直线传播来确定的.26.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过程: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增大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重复实验.结论:物体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延伸: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达到一定程度,用力拨动钢尺仍听不到声音的原因是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n【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探究题;控制变量法;声现象.【分析】(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2)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解答】解:(1)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等,并用同一把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2)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部分体积增大,质量增大,越来越难振动,频率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声音.故答案为:快慢;慢;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点评】抓住实验中,发生变化的因素,进而分析声音的哪个特征发生变化,此题要结合声音的音调与频率关系去分析解答.27.小红在实验室利用图1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图2甲、乙).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时间/min01234567温度/℃8084889296989898(1)请指出装置图中温度计操作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杯底、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图甲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3)请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图3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提高水的初温.(5)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地的冒“白气”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水蒸气液化.(6)要说明液体沸腾时要继续吸热,你的具体做法是:移开酒精灯看水是否沸腾.(7)小华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始终都不能沸腾,你认为原因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太小(写出一条即可).【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实验探究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n【分析】(1)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结合图甲分析即可;(2)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3)作图象运用描点法;(4)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很多,是一道开放题;(5)“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6)为证明液体沸腾时要继续吸热,其做法是移开酒精灯看水是否沸腾.(7)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始终都不能沸腾,其原因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太小、水的质量太多等.【解答】解:(1)图中温度计操作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杯底、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水沸腾时,沸腾是在水的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故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周围的水也逐渐转化为水蒸气,这些水蒸气会汇集在气泡中,使气泡越来越大,即甲图;(3)首先根据时间﹣温度表格数据进行描点,如图,然后把所描的点用平滑的线连接起来;(4)这是开放题,提高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给烧杯加盖,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等都是可以的.(5)水面冒出的“白气”高温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形成小水滴.(6)为证明液体沸腾时要继续吸热,其做法是移开酒精灯看水是否沸腾;(7)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始终都不能沸腾,其原因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太小、水的质量太多等.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杯底;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甲;(3)见上图;(4)提高水的初温;(5)水蒸气液化;(6)移开酒精灯看水是否沸腾;(7)酒精灯火焰太小.【点评】水的沸腾实验是初中热学中重要的实验,一般考查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沸点、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沸腾的条件、沸腾的特点、加热时间比较长的原因、器材、水沸腾的图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和读数等等.28.如图所示,是用于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的装置,关于碘锤加热方式,一是将碘锤放在热水中,二是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碘的熔点是112℃,所以选择将碘锤放在热水中(选填“将碘锤放在热水中”或“用酒精灯加热”)方案较好,另一种方案容易出现熔化现象.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其目的是便于碘放热凝华和聚集.\n【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在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2)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3)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在凝华过程需要向周围放出热量.【解答】解:(1)用热水加热是为了防止碘发生熔化,能够更好的使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2)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便于碘受冷放热凝华成碘颗粒.故答案为:将碘锤放在热水中;熔化;便于碘放热凝华和聚集.【点评】掌握六种物态变化,以及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会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此题是通过一个实验来考查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考查的方式比较好,需要我们对物态变化知识灵活掌握.29.17世纪前,人们认为太阳光是最单纯的,真是这样吗?通过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1)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说明太阳光不是(是/不是)单色光;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其中A为红光.(2)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区域内光的热效应时,为使它的示数变化更明显,可以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涂成黑色;实验表明,A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它的热效应最显著.B外侧的不可见光最显著的特征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考点】光的色散;红外线;紫外线.【专题】图析法;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在光的色散实验中,要弄清楚白光被分成的七种色光的内外顺序;(2)在用温度计测试不同的热效应时,将温度计玻璃泡涂黑可以提高吸热能力;红外线的用途:红外线的热效应强,能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等等;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制成的.紫外线的用途: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杀菌;能促使维生素D的合成【解答】解:(1)阳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光,说明了太阳光是复合光,不是单色光,由各种颜色复合而成,且光屏上A为红光,B为紫光;\n(2)要使温度计的示数更明显,就必须提高温度计玻璃泡的吸热效果,由于不透明的黑色物体,可以吸收所有的色光,可以加强吸热效果,因此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成黑色;A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根据实验可知:红光的热效应最大;因为B为紫光,所以最靠近B的不可见光是紫外线,紫外线最显著的效应是荧光效应,它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故答案为:(1)不是;红;(2)黑;红外;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点评】熟记光的色散实验中,阳光被分成的七种色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同时考查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的了解情况.30.在我们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首先,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随之增大(增大/减小/不变).第二步,把纸板的右半面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实验结论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此实验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你该采取的操作是C.A.喷烟或雾B.使激光垂直纸板面入射C.使激光紧贴纸板面入射.【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实验题;实验分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①三线同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两线分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③两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进行解答.【解答】解:在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首先,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随之增大.第二步,把纸板的右半面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实验结论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此实验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你该采取的操作是使激光紧贴纸板面入射,即选项C的说法符合题意.故答案为:入射光线;增大;反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C.【点评】本题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且要搞清每一个相对内容的得出,特别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的关系,通过改变反射面和入射面的关系,来观察现象,从而得出结论.31.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1)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2)在寻找蜡烛A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玻璃板较厚,前后两表面都反射成像.(4)若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n(5)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用手电筒照亮棋子.【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实验题;探究题;等效替代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用刻度尺测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物距和像距的关系.(2)根据虚像的特点和物体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进行分析.(3)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此题.(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物像等大;(5)平面镜成像时,成像物体越亮,环境越暗,物体成像越清晰.【解答】解:(1)用刻度尺测量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比较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2)因为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并且必须通过光学元件进行观察,因此眼睛必须在A蜡烛的一侧;无论如何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说明蜡烛与桌面不垂直,故像也不和桌面垂直.(3)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的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即同时成像,形成了重影,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像等大,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不变.(5)用手电筒照亮跳棋子,棋子反射出的光线增多,棋子成像更清晰.故答案为:(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2)A;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3)玻璃板较厚,前后两表面都反射成像;(4)不变;(5)用手电筒照亮棋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32.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的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点光源的高度H/cm2030405060影子长度L/cm3015107.56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影子的长度与点光源的高度的关系.(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减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的高度不变,改变短木条的位置..\n【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压轴题;实验探究题;控制变量法.【分析】(1)分析表格中的光源的高度与影子的长度;(2)分别计算光源每增加10cm后的影子的形变量;(3)利用控制变量法,控制木条的长度和光源的高度,改变木条的位置.【解答】解:(1)光源的高度从20cm增加到60cm时,影子的长度从30cm变成了6cm,故要验证的假设是影子的长度与点光源的高度的关系;(2)光源每增加10cm后的影子的形变量分别为15cm;5cm;2.5cm;1.5cm,所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减小;(3)根据控制变量法知,应当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的高度不变,改变短木条的位置.故答案为:(1)影子的长度与点光源的高度的关系;(2)减小;(3)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的高度不变,改变短木条的位置.【点评】本题利用了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子的长度与光源的高度、木条与光源的距离的关系.33.研究性实验:各种各样的镜子(1)小组首先回顾了几个重要的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寻找蜡烛像的时候,用到物理学中等效法.(控制变量/转换/等效)(2)小马发现金属图钉的光亮表面可以看成是一种称作凸面镜的光学镜子,于是他对凸面镜探究如下:①他用多支激光手电筒正对着一只凸面镜照射时,情况如图所示,可见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填“会聚”或“发散”)作用.②小马设计如下方案研究凸面镜成的像:器材;透明弧形(球冠形)玻璃、光屏、长短不同的多支蜡烛、光具座.步骤:在光具座上,在透明弧形玻璃前某位置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先用光屏进行像的承接;然后再选择另一支与这个像长短一样的蜡烛,放在玻璃后面,与像的位置重合.改变蜡烛的位置做多次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蜡烛离弧形玻璃的距离光屏上的像玻璃后的像很近无缩小正立较远无缩小正立很远无缩小正立(3)小马得出结论:凸面镜只能成虚(虚/实)像.(4)凸面镜的主要优点是:相同面积的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到的范围广.\n【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专题】实验探究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常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转换法等,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2)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够扩大视野,通常用来制作汽车观后镜等,凸面镜同平面镜一样也能成虚像,但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3)光的折射或反射成像可分为虚像和实像两大类,能用眼睛观察,且能呈现在光屏上的是实像;能用眼睛观察,但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是虚像.【解答】解:(1)在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利用另一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未点燃蜡烛与所成的像去比较、去确定像的位置.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2)由图可知平行光遇到凸面镜后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且向外呈辐射状,所以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①见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②步骤:在光具座上,在透明弧形玻璃前某位置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先用光屏进行像的承接;然后再选择另一支与这个像长短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放在玻璃后面,与像的位置重合(确定像的位置).(3)由图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凸面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4)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凸面镜有:金属图钉面、汽车观后镜.凸面镜的主要优点是:相同面积的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到的范围广.故答案为:(1)等效;(2)发散;一样;重合;(3)虚;(4)广.【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有两个:(1)了解凸面镜的特性;(2)熟悉平面镜成像的探究过程,进行类比探究.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2-08-25 12:53:46 页数:31
价格:¥3 大小:884.3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