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化学
>
江苏省常州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沪教版
江苏省常州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沪教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8
2
/28
剩余2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2022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0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按序号统一填写到题后的表格中)2022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而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屠呦呦从古代文献“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中受到启发,认为传统的高温水煎使青蒿素失去活性而分解,提出用乙醚低温溶解提取,这是当时获得青蒿粗提物的关键.据此回答1﹣3题.1.著名化学家诺贝尔的主要贡献是( )A.发表元素周期表B.研究炸药C.研究空气成分D.研究原子结构2.青蒿素提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步骤是( )A.冷水浸泡青蒿B.将青蒿绞汁C.乙醚低温溶解提取D.青蒿素受热分解3.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蒿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C.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D.青蒿素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4.含有“水”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灰水B.蒸馏水C.矿泉水D.自来水 5.下列化学仪器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A.量筒B.锥型瓶C.铁夹台D.封液漏斗 6.天津港爆炸事件后关于安全的化学知识引起社会各界重视.下列实验安全知识正确的是( )A.尝药品的味道B.向试管中加入容积的液体并加热至沸腾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D.实验剩余药品带回家继续做家庭实验 7.如图是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钴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93gC.钴原子核内有27个质子D.钴元素又称为一氧化碳 28\n8.下列变化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B.蜡烛的燃烧C.人体的新陈代谢D.食物的腐烂 9.生活中接触到的“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等用品,其中的氟、钙指的是( )A.单质B.元素C.原子D.离子 10.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镁燃烧能产生耀眼白光,所以可用于制作照明弹B.因为石墨能导电,所以常被用来制造电池电极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充入包装袋内延长食品保存期限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常用作燃料 11.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直接排放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造成水污染C.在河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所有杂质D.水中适量的虾类和鱼类造成水体污染 12.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铜B.二氧化碳C.金刚石D.氯化钠 13.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铁丝和铜丝﹣﹣看颜色B.酒精和蒸馏水﹣﹣闻气味C.氧气和空气﹣﹣带火星的木条D.氮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14.下列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是( )A.CuB.CC.HD.O 15.某托盘天平标尺的最大刻度为1g,配备有1g、2g、5g和10g四种砝码若干个,用该天平称取13.0gNaCl固体时,所需砝码总数为( )A.13个B.4个C.3个D.2个 1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加热碳酸氢铵时,固体逐渐变黑,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酚酞滴入氨水中会变红D.煤油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黑烟 17.用“○”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28\nA.B.C.D. 18.亚硒酸钠能抗衰老,由硒、氧、钠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硒(Se)为+4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A.Na2SeO3B.Na2SeO4C.NaSeO3D.Na2SeO2 19.某陨石中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陨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CaCl2B.SiO2C.CaCO3D.Fe2O3 20.已知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物质.汽水中含有大量的F和G.它们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省略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仅①、②为分解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D为白色固体,则E可能为绿色固体B.若B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则C可能可以与盐酸反应C.在未开启的汽水中F和G就能生成AD.通常情况下,A可能是固体或气体,但不可能是液体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16分)21.欣赏如图漫画,回答下列问题.(1)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2)造成这一问题的气体主要是 .该气体的来源是 .(填序号,可多选)A.植物光合作用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工业生产大量燃烧煤和石油(3)请你提一条合理化建议缓解该环境问题 .28\n 22.用“>”、“=”、“<”填空(1)地壳中元素含量:O Fe;(2)分子大小:0℃时的水 0℃时的冰;(3)核外电子数:Cl Cl﹣;(4)含氧元素质量分数:水 过氧化氢. 23.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用化学用语表示框内物质.(1) (2) (3) . 24.如图是有关氧气知识的网络图(反应条件部分省略),请回答:(1)物质①是黑色固体,化学式是 .(2)物质②中带点元素的化合价是 (3)物质③中的阳离子符号是 .(4)若物质④为无色液体,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三、(本题共2小题,共13分)25.根据下图回答问题.28\n(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开始收集最佳时机是 .符号表达式为: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若用F装置收集,则二氧化碳应从 管口通入,验满的方法方法是 . 26.学习了《奇妙的二氧化碳》后,同学们对书本实验进行了创新和改进.设计了“魔手”实验.(如图)(1)如图所示在一次性手套的每个指袋中各加入一种物质,用夹子夹住后捏瘪手套掌部系紧手套口.(2)打开拇指和食指指袋夹子,将拇指内液体倒入食指指袋中.手掌迅速“增肥”,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3)打开中指指袋夹子,使液体流入手掌,振荡后液体变浑浊,手掌稍微变小.将液体流回指袋后夹上夹子.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4)分别用剩余的两个手指指袋重复步骤3操作.只有小指能使手掌“减肥”成功.则吸收二氧化碳的试剂最好用 .A.稀盐酸B.澄清石灰水C.蒸馏水D.氢氧化钠溶液. 四、(本题共2小题,共10分)27.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如下:(1)该工艺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2)写出变化②中N2、H2反应生成NH3的符号表达式: .(3)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如本流程中将产物NH3与N2、H2分离开来的最适宜的温度是﹣33.35℃.则根据下表判断,变化①将空气中N2与O2分离时最适宜的温度是 ℃.变化①属于 变化.物质H2N2O2NH3沸点/℃﹣252﹣195.8﹣183﹣33.35 28.NH3常用来制取常见的氮肥.如图是两种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1)NH4HCO3中N的质量分数是 .28\n(2)碳酸氢铵化肥中NH4HCO3的质量分数是 .(3)两袋碳酸氢铵化肥与多少千克尿素化肥中的氮元素质量相等?(结果均保留一位小数) 五、(本题共2小题,共15分)29.用图甲所示的电解水装置来测定水的组成.【实验步骤】(1)按图甲安装好装置,检验装置气密性.(2)在U型管中装入水(水面略低于支管口).(3)取下注射器,打开电源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4)将注射器活塞推到顶后连接注射器,再次打开电源.当注射器二中活塞停留在10mL刻度时,关闭电源.(5)检验气体.【实验结论】水是由 组成的.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 .【问题讨论】(1)实验开始时先打开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再接上注射器的目的是 .(2)实验结束时注射器一中活塞停留在 刻度处.将该注射器带上针头,移向燃着的木条旁,推动活塞,现象是 .(3)水电解的过程可用图1的图示表示.粒子运动的先后顺序是 . 30.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实验回顾】图1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1)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的 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定结果与理论值往往相差较大.28\n【实验改进】Ⅰ.甲同学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图2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装铁粉的纸袋浸有浓食盐水,会加速铁生锈).Ⅱ.测得实验数据如表测量项目实验前实验后烧杯中水的体积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体积/mL80.054.5126.0【交流表达】(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改进后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结果精确到0.1%).(2)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图2的实验结果比图1准确度更髙的主要原因是: .【实验反思】许多同学用改进前图1装置得出的结论却也与理论值相差不大,其主要原因是: . 六、(本题包括2小题.你只需选做其中一个小题.若全做以31题计分.共6分)31.生活离不开水.常用的净水方法主要有沉淀、过滤、煮沸、蒸馏、吸附、消毒等,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上述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净水时吸附常用的物质是 .(2)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该纱网相当于过滤实验用品中的 .(3)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 .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最常用方法是 .(4)在野外和灾区可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成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A.③②①④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②④28\n 32.节假日,同学们一起到中华恐龙园游玩,发现生活中蕴含许多化学知识.(1)一路上闻到花香四溢,从微粒角度解释原因: .(2)路边看到许多广告,其中有科学道理的是 .A.“k”牌天然果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雪山牌”矿泉水,真正的纯水C.“大自然”牌蔬菜,天然种植,真正的“绿色”食品,不含任何元素D.为预防甲状腺疾病,请食用合格“碘盐”(3)测定恐龙化石年代常用146C.常见的碳原子是126C,表示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2.则146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若126C原子的质量表示为m,则146C原子质量为 (可用分数表示).几千万年前某恐龙体内某个原子 (填“可能”或“不可能”)就在你我的身体里.(4)科学家考证出恐龙时期气候温暖,植物非常高大茂盛,可能是空气中 含量高于现代空气. 28\n2022-2022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0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按序号统一填写到题后的表格中)2022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而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屠呦呦从古代文献“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中受到启发,认为传统的高温水煎使青蒿素失去活性而分解,提出用乙醚低温溶解提取,这是当时获得青蒿粗提物的关键.据此回答1﹣3题.1.著名化学家诺贝尔的主要贡献是( )A.发表元素周期表B.研究炸药C.研究空气成分D.研究原子结构【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化学与新科技;化学知识生活化;分析比较法;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故选:B.【点评】本题很简单,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青蒿素提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步骤是( )A.冷水浸泡青蒿B.将青蒿绞汁C.乙醚低温溶解提取D.青蒿素受热分解【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冷水浸泡青蒿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将青蒿绞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乙醚低温溶解提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青蒿素受热分解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蒿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C.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D.青蒿素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28\n【分析】A.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来分析.【解答】解:A.由化学式可知,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B.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1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C.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15:22:5,故错误;D.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由此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含有“水”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灰水B.蒸馏水C.矿泉水D.自来水【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解答】解:A、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B、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C、矿泉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D、自来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B.【点评】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这是判断物质种类的基础,要注意理解. 5.下列化学仪器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A.量筒B.锥型瓶C.铁夹台D.封液漏斗【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量筒,书写正确,故选项化学仪器名称书写正确.B、锥型瓶的正确的名称是锥形瓶,故选项化学仪器名称书写错误.C、铁夹台的正确的名称是铁架台,故选项化学仪器名称书写错误.D、封液漏斗的正确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选项化学仪器名称书写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等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天津港爆炸事件后关于安全的化学知识引起社会各界重视.下列实验安全知识正确的是( )A.尝药品的味道28\nB.向试管中加入容积的液体并加热至沸腾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D.实验剩余药品带回家继续做家庭实验【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加热器皿-酒精灯.【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实验室取用药品“三不”原则解答;B、根据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分析;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D、根据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解答】解:A、有的药品有毒,不能品尝药品,故A不正确;B、为给液体加热时一般要注意: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试管与桌面大约成45°夹角,试管口不朝向自己和别人,故B不正确;C、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故C正确;D、实验剩余药品要倒在指定容器中,任何药品都不能带出实验室,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如图是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钴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93gC.钴原子核内有27个质子D.钴元素又称为一氧化碳【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钴,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7,表示原子序数为27;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钴原子核内有27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钴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o,不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28\n【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8.下列变化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B.蜡烛的燃烧C.人体的新陈代谢D.食物的腐烂【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特点是氧化速度很慢,不容易被察觉,不发光但放出热量,属于化学变化,来考虑本题.【解答】解:A、动植物的呼吸是吸入氧气后使体内物质发生氧化分解的过程,包含着缓慢氧化的过程,故A错误;B、蜡烛燃烧现象明显,属于剧烈氧化,所以正确.故B正确;C、人体的新陈代谢时发生了缓慢氧化,故C错误;D、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故D错误.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物质的溶解属于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缓慢氧化的例子. 9.生活中接触到的“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等用品,其中的氟、钙指的是( )A.单质B.元素C.原子D.离子【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含氟牙膏是指在牙膏中添加了含有氟元素的物质,高钙牛奶中含有钙元素的物质等.【解答】解:“含氟牙膏”、“高钙牛奶”中的“氟、钙”指的是在牙膏、牛奶中添加了相应的元素,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的有关知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认识. 10.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镁燃烧能产生耀眼白光,所以可用于制作照明弹B.因为石墨能导电,所以常被用来制造电池电极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充入包装袋内延长食品保存期限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常用作燃料【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逐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镁燃烧能产生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对应关系成立,故不符合题意;B.稀有气体通电后会发出有色光,可用于制霓虹灯,对应关系成立,故不符合题意;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无毒,所以充入包装袋内延长食品保存期限,对应关系成立,故不符合题意;28\nD.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但是本身不能燃烧,不能做燃料,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化学常考的题型,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直接排放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造成水污染C.在河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所有杂质D.水中适量的虾类和鱼类造成水体污染【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水的净化;水资源状况.【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是有限的,尤其是淡水资源缺乏,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解答;B、根据造成水污染的途径解答;C、根据明矾可以吸附较大颗粒,除去不溶性杂质解答;D、根据水中适量的虾类和鱼类不会造成水体污染解答.【解答】解:A、地球上的水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故错误;B、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对环境有毒,任意排放既浪费水又污染环境,所以应先净化后排放,故正确;C、明矾可以吸附较大颗粒,除去不溶性杂质,并不是所有杂质,故错误;D、水中适量的虾类和鱼类不会造成水体污染,故错误.答案:B【点评】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须的,尽管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但是淡水资源却很不充裕,其中可用的淡水量就更少,还不到总水量的1%,所以要保护水源. 12.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铜B.二氧化碳C.金刚石D.氯化钠【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铁丝和铜丝﹣﹣看颜色28\nB.酒精和蒸馏水﹣﹣闻气味C.氧气和空气﹣﹣带火星的木条D.氮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A、根据铁丝是银白色,铜丝是紫红色进行分析;B、根据酒精有芳香气味,蒸馏水无味进行分析;C、根据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能不能进行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解答】解:A、取样品,观察颜色,银白色的是铁丝,紫红色的是铜丝,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B、取样品,闻气味,有芳香气味的是酒精,没有气味的是蒸馏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C、取样品,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空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D、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具有助燃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D.【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4.下列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是( )A.CuB.CC.HD.O【考点】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人体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所包括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A、Cu属于人体微量元素,且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选项正确.B、C属于人体常量元素,故选项错误.C、H属于人体常量元素,故选项错误.D、O属于人体常量元素,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内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是解题此类题的关键. 15.某托盘天平标尺的最大刻度为1g,配备有1g、2g、5g和10g四种砝码若干个,用该天平称取13.0gNaCl固体时,所需砝码总数为( )A.13个B.4个C.3个D.2个【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某托盘天平标尺的最大刻度为1g,用该天平称取13.0gNaCl固体时,砝码的总质量应为13g,据此进行分析判断.28\n【解答】解:某托盘天平标尺的最大刻度为1g,配备有1g、2g、5g和10g四种砝码若干个,用该天平称取13.0gNaCl固体时,砝码的总质量应为13g,则所需砝码为1g、2g、10g三种砝码.故选:C.【点评】托盘天平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误差分析、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加热碳酸氢铵时,固体逐渐变黑,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酚酞滴入氨水中会变红D.煤油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黑烟【考点】盐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加热碳酸氢铵时的反应现象来分析解答;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C.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D.煤油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黑烟.【解答】解:A.加热碳酸氢铵时,固体逐渐变黑,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正确;C.氨水显碱性会使酚酞变红色;正确;D.煤油在空气中发生不充分燃烧产生大量黑烟.正确答案: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化学反应现象即可正确解答;熟悉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是解题关键. 17.用“○”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A.B.C.D.【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模型思想;物质的分类.【分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解答】解:A、图示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A错;B、图示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B错;C、图示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C正确;D、图示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否由一种元素组成. 18.亚硒酸钠能抗衰老,由硒、氧、钠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硒(Se)为+4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28\nA.Na2SeO3B.Na2SeO4C.NaSeO3D.Na2SeO2【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把三种元素的化合价代入公式中,根据是否等于0判断正确选项.【解答】解:根据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把三种元素的化合价代入公式中,等于零的即正确;根据题意可知:亚硒酸钠中的硒元素为+4价,氧元素为﹣2价,钠显+1价,则:A、(+1)×2+(+4)+(﹣2)×3=0,故对;B、(+1)×2+(+4)+(﹣2)×4=﹣2,故错;C、+1+(+4)+(﹣2)×3=﹣1,故错;D、(+1)×2+(+4)+(﹣2)×2=+2,故错.故选:A.【点评】做此类题时要注意各元素的化合价需乘以各元素右下角的原子个数. 19.某陨石中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陨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CaCl2B.SiO2C.CaCO3D.Fe2O3【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专题】元素质量守恒;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题意,某陨石中含有氧、硅、硫、氧四种元素,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该陨石中不含有氯元素,不可能含有氯化钙,故选项错误.B、该陨石中含有硅元素和氧元素,可能含有二氧化硅,故选项正确.C、该陨石中不含碳元素,不可能含有CaCO3,故选项错误.D、该陨石中不含有铁元素,不可能含有Fe2O3,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物质的元素组成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已知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物质.汽水中含有大量的F和G.它们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省略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仅①、②为分解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D为白色固体,则E可能为绿色固体B.若B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则C可能可以与盐酸反应28\nC.在未开启的汽水中F和G就能生成AD.通常情况下,A可能是固体或气体,但不可能是液体【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框图型推断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根据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物质,汽水中含有大量的F和G,所以F、G是水和二氧化碳,反应仅①、②为分解反应,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会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碱式碳酸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会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有机物燃烧也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酸盐和酸反应也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物质,汽水中含有大量的F和G,所以F、G是水和二氧化碳,反应仅①、②为分解反应,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会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碱式碳酸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会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有机物燃烧也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酸盐和酸反应也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A、若D为白色固体,则E可能为绿色固体,碳酸氢钠、碱式碳酸铜分解都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A正确;B、若B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则C可能可以与盐酸反应,酒精和氧气点燃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酸盐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B正确;C、在未开启的汽水中二氧化碳和水会生成碳酸,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C正确;D、通常情况下,A可能是葡萄糖,葡萄糖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二氧化碳和水会生成碳酸,碳酸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A可能是固体或液体,但不可能是气体,故D错误.故选:D.【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16分)21.欣赏如图漫画,回答下列问题.(1)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温室效应 .(2)造成这一问题的气体主要是 二氧化碳 .该气体的来源是 BCD .(填序号,可多选)A.植物光合作用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工业生产大量燃烧煤和石油(3)请你提一条合理化建议缓解该环境问题 植树造林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知识生活化;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气侯变暖的原因分析;(2)根据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产生分析;(3)根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分析;【解答】解:(1)漫画反映的现象﹣﹣气侯变暖即温室效应.28\n(2)造成这一问题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工业生产大量燃烧煤和石油都会排放二氧化碳气体.(3)缓解该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可吸收二氧化碳;使用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答案为:(1)温室效应;(2)二氧化碳;BCD;(3)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环境污染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2.用“>”、“=”、“<”填空(1)地壳中元素含量:O > Fe;(2)分子大小:0℃时的水 = 0℃时的冰;(3)核外电子数:Cl < Cl﹣;(4)含氧元素质量分数:水 < 过氧化氢.【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微观模型的类比;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及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进行分析.(2)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3)根据微粒的结构分析;(4)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解答】解:(1)地壳中各元素及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所以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2)构成同一物质的微粒大小是不变的,能改变的是微粒间的间隙;(3)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相比,差别是它们所含的核外电子数不同,元素的阳离子比它的原子所含电子数少,元素的阴离子比它的原子所含电子数多;(4)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9%;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4%;故答案为:(1)>(2)=(3)<(4)<【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可依据已有知识分析解答. 23.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用化学用语表示框内物质.(1) 2H2O (2) 4H (3) 2H2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28\n【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模型思想;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的微观粒子可以判断表示的具体物质.【解答】解:(1)中表示2个水分子,2个水分子可以表示为2H2O;(2)中表示4个氢原子,4个氢原子可以表示为4H;(3)中表示2个氢分子,2个氢分子可以表示为2H2.故填:2H2O;4H;2H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24.如图是有关氧气知识的网络图(反应条件部分省略),请回答:(1)物质①是黑色固体,化学式是 Fe3O4 .(2)物质②中带点元素的化合价是 +5 (3)物质③中的阳离子符号是 K+ .(4)若物质④为无色液体,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H2O22H2O+O2↑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分析;(2)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3)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由O元素为﹣2价计算出P元素的化合价;(4)生成物质④的反应为铁在氧气中的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式.【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黑色的四氧化三铁,物质①的化学式是:Fe3O4;(2)设在化合物P2O5中P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x×2+(﹣2)×5=0,解得x=+5;(3)物质③是高锰酸钾,阳离子是钾离子,符号是K+;(4)由图示可知,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故答案为:(1)Fe3O4;(2)+5;3)K+;(4)2H2O22H2O+O2↑.28\n【点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元素符号及变形符号的含义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应用广泛,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理解各种符号或式子的含义,掌握书写或表示的方法,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本题共2小题,共13分)25.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BE .开始收集最佳时机是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符号表达式为: 2KClO32KCl+3O2↑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A .若用F装置收集,则二氧化碳应从 c 管口通入,验满的方法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满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操作型;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正确时刻是: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分析;(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解答】解:(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所以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BE,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正确时刻是: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所以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具有助燃性,所以若用F装置收集,则二氧化碳应从c管口通入,验满的方法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满.故答案为:(1)BE,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2KClO32KCl+3O2↑;(2)A,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满.【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8\n26.学习了《奇妙的二氧化碳》后,同学们对书本实验进行了创新和改进.设计了“魔手”实验.(如图)(1)如图所示在一次性手套的每个指袋中各加入一种物质,用夹子夹住后捏瘪手套掌部系紧手套口.(2)打开拇指和食指指袋夹子,将拇指内液体倒入食指指袋中.手掌迅速“增肥”,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3)打开中指指袋夹子,使液体流入手掌,振荡后液体变浑浊,手掌稍微变小.将液体流回指袋后夹上夹子.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CO2+Ca(OH)2=CaCO3↓+H2O .(4)分别用剩余的两个手指指袋重复步骤3操作.只有小指能使手掌“减肥”成功.则吸收二氧化碳的试剂最好用 D .A.稀盐酸B.澄清石灰水C.蒸馏水D.氢氧化钠溶液.【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2)根据反应物和产物书写化学方程式;(3)根据反应物和产物书写化学方程式;(4)根据实验现象解答.【解答】解:(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4)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可吸收二氧化碳,根据实验现象,只有小指能使手掌“减肥”成功.则吸收二氧化碳的试剂最好用氢氧化钠溶液.故答案为:(2)CaCO3+2HCl=CaCl2+H2O+CO2↑;(3)CO2+Ca(OH)2=CaCO3↓+H2O;(4)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答. 四、(本题共2小题,共10分)27.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如下:28\n(1)该工艺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N2、H2 .(2)写出变化②中N2、H2反应生成NH3的符号表达式: 3N2+H22NH3 .(3)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如本流程中将产物NH3与N2、H2分离开来的最适宜的温度是﹣33.35℃.则根据下表判断,变化①将空气中N2与O2分离时最适宜的温度是 ﹣183 ℃.变化①属于 物理 变化.物质H2N2O2NH3沸点/℃﹣252﹣195.8﹣183﹣33.35【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制备;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分析】(1)根据反应流程中需要的物质进行分析;(2)根据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高温高压生成氨气进行分析;(3)根据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183℃,空气分离得到氮气没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解答】解:(1)由图可知: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2、H2;(2)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高温高压生成氨气,化学方程式为:3N2+H22NH3;(3)由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183℃,空气分离得到氮气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变化①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1)N2、H2;(2)3N2+H22NH3;(3)﹣183,物理.【点评】本考点属于实验题中的物质的制备题,综合性比较强,需要掌握酸碱盐的性质,还要掌握相互之间的反应规律和反应的条件.还要注意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判断属于哪一种类型,各有什么注意事项,要把握好. 28.NH3常用来制取常见的氮肥.如图是两种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1)NH4HCO3中N的质量分数是 17.7% .(2)碳酸氢铵化肥中NH4HCO3的质量分数是 96.6% .(3)两袋碳酸氢铵化肥与多少千克尿素化肥中的氮元素质量相等?(结果均保留一位小数)28\n【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标签图示型;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2)由题意,碳酸氢铵化肥中含氮量为17.1%,根据化合物的质量=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3)由题意,每袋化肥净重50kg,含氮量为17.1%,每袋尿素净重50kg,含氮量为46.2%,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NH4HCO3中N的质量分数是×100%≈17.7%.(2)碳酸氢铵化肥中含氮量为17.1%,则碳酸氢铵化肥中NH4HCO3的质量分数是17.1%÷17.7%≈96.6%.(3)每袋化肥净重50kg,含氮量为17.1%,每袋尿素净重50kg,含氮量为46.2%,设需要尿素的质量为x50kg×2×17.1%=x×46.2%x≈37.0Kg.故答案为:(1)17.7%;(2)96.6%;(3)37.0Kg.【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标签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本题共2小题,共15分)29.用图甲所示的电解水装置来测定水的组成.【实验步骤】(1)按图甲安装好装置,检验装置气密性.(2)在U型管中装入水(水面略低于支管口).(3)取下注射器,打开电源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4)将注射器活塞推到顶后连接注射器,再次打开电源.当注射器二中活塞停留在10mL刻度时,关闭电源.(5)检验气体.【实验结论】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 2H2O2H2↑+O2↑ .【问题讨论】(1)实验开始时先打开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再接上注射器的目的是 排出装置内的空气 .(2)实验结束时注射器一中活塞停留在 5 刻度处.将该注射器带上针头,移向燃着的木条旁,推动活塞,现象是 木条燃烧更旺 .28\n(3)水电解的过程可用图1的图示表示.粒子运动的先后顺序是 ①④②③ .【考点】电解水实验;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性简答题;模型思想;空气与水.【分析】【实验结论】根据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问题讨论】(1)根据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2)根据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有助燃性进行分析;(3)根据水的电解过程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气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气分子,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进行分析.【解答】解:【实验结论】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问题讨论】(1)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实验开始时先打开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再接上注射器的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的空气;(2)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所以实验结束时注射器一中活塞停留在5刻度处,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有助燃性,所以将该注射器带上针头,移向燃着的木条旁,推动活塞,现象是:木条燃烧更旺;(3)水的电解过程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气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气分子,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所以粒子运动的先后顺序是:①④②③.故答案为:【实验结论】氢元素和氧元素,2H2O2H2↑+O2↑;【问题讨论】(1)排出装置内的空气;(2)5,木条燃烧更旺;(3)①④②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电解水实验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需要加强识记即可完成. 30.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实验回顾】图1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1)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4P+5O22P2O5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的 压强 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定结果与理论值往往相差较大.28\n【实验改进】Ⅰ.甲同学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图2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装铁粉的纸袋浸有浓食盐水,会加速铁生锈).Ⅱ.测得实验数据如表测量项目实验前实验后烧杯中水的体积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体积/mL80.054.5126.0【交流表达】(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改进后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20.2% (结果精确到0.1%).(2)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图2的实验结果比图1准确度更髙的主要原因是: 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为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测量时考虑到导管容积和扣除内容物后的集气瓶容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实验反思】许多同学用改进前图1装置得出的结论却也与理论值相差不大,其主要原因是: 空气中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考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结论探究;科学探究.【分析】根据已有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进行分析解答,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气体被消耗,压强变小,故会产生水倒吸的现象;根据铁生锈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实验回顾】(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填:4P+5O22P2O5.(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故填:压强.28\n【交流表达】(1)126.0mL空气中含有的氧气体积为:80.0mL﹣54.5mL=25.5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0%=20.2%,故填:20.2%.(2)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图2的实验结果比图1准确度更髙的主要原因是: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为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测量时考虑到导管容积和扣除内容物后的集气瓶容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故填: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为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测量时考虑到导管容积和扣除内容物后的集气瓶容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实验反思】许多同学用改进前图1装置得出的结论却也与理论值相差不大,其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故填:空气中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氧气的含量的测定以及实验装置的改进,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六、(本题包括2小题.你只需选做其中一个小题.若全做以31题计分.共6分)31.生活离不开水.常用的净水方法主要有沉淀、过滤、煮沸、蒸馏、吸附、消毒等,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上述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蒸馏 .净水时吸附常用的物质是 活性炭 .(2)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该纱网相当于过滤实验用品中的 滤纸 .(3)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 取样,加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少且有白色垢状物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 .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最常用方法是 加热煮沸 .(4)在野外和灾区可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成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B A.③②①④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②④【考点】水的净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专题】性质决定用途;空气与水.【分析】(1)根据蒸馏得到的水中几乎不含有任何杂质解答;根据活性炭可吸附异味和色素等解答;(2)根据过滤是除去不溶性杂质的一种方法解答;(3)根据用肥皂水可以检验水的软硬;加热煮沸可以软化水解答;(4)根据净水操作的净化原理分析净化程度的高低,依据自来水的制取过程分析制取步骤.【解答】解:(1)蒸馏得到的水中几乎不含有任何杂质,上述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净水时吸附常用的物质是活性炭;(2)茶叶是不溶于水的固体,水是液体,纱网是把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开,是利用过滤的原理;该纱网相当于过滤实验用品中的滤纸;(3)硬水与肥皂水混合物产生大量的浮渣,加热能将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不溶性钙镁化合物,可以降低水的硬度;(5)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由河水生产成自来水,依次需要经过的步骤是静置沉降大颗粒物质、化学沉降(用明矾)、过滤除掉小颗粒不溶于水的物质、吸附去掉有味的物质,消毒杀菌(漂白粉)、加热煮沸.答案:28\n(1)蒸馏;活性炭;(2)滤纸;(3)取样,加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少且有白色垢状物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加热煮沸;(4)B.【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净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2.节假日,同学们一起到中华恐龙园游玩,发现生活中蕴含许多化学知识.(1)一路上闻到花香四溢,从微粒角度解释原因: 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2)路边看到许多广告,其中有科学道理的是 D .A.“k”牌天然果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雪山牌”矿泉水,真正的纯水C.“大自然”牌蔬菜,天然种植,真正的“绿色”食品,不含任何元素D.为预防甲状腺疾病,请食用合格“碘盐”(3)测定恐龙化石年代常用146C.常见的碳原子是126C,表示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2.则146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6 .若126C原子的质量表示为m,则146C原子质量为 m (可用分数表示).几千万年前某恐龙体内某个原子 可能 (填“可能”或“不可能”)就在你我的身体里.(4)科学家考证出恐龙时期气候温暖,植物非常高大茂盛,可能是空气中 CO2 含量高于现代空气.【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物质的元素组成;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专题】元素质量守恒;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空气与水.【分析】(1)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都很小,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运动.(2)A、根据物质都属于化学物质判断.B、根据“雪山”牌矿泉水的成分判断.C、根据物质的组成判断.D、根据食盐的成分和碘的生理功能判断.(3)根据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进行分析.(4)根据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解答】解:(1)花香四溢是因为构成花香的分子不断运动到人的鼻孔,刺激人的嗅觉细胞使人闻到香味.(2)A、物质有天然与合成之分,但都属于化学物质,所以错误.B、“雪山”牌矿泉水中溶解有一些矿物质,为混合物,不是纯水,所以错误.C、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错误.D、合格“碘盐”中含有添加剂碘,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食用碘盐可预防某种甲状腺疾病,所以正确.(3)126C,表示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2,则146C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也是6,根据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以核外电子数为6.146C的相对质量为14,若126C原子的质量表示为m,则146C原子质量为14×=m.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因此几千万年前某恐龙体内某个原子可能就在你我的身体里.28\n(4)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恐龙时期气候温暖,植物非常高大茂盛,可能是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现代空气.故填:(1)微粒在不停地运动;(2)D;(3)6;m;可能;(4)CO2.【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应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相对原子质量,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等很多化学知识,难度不大. 28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沪教版
江苏省苏州市花桥中学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沪教版
江苏省扬州大学附中东部分校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沪教版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沪教版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沪教版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试题沪教版
江苏省常州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沪教版
江苏省常州市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沪教版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沪教版
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调研试题含解析沪教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8-25 10:12:55
页数:28
价格:¥3
大小:400.0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