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空气液化,矿石粉碎B.碘升华,红磷燃烧C.动植物的呼吸,工业制氧气D.实验室制氧气,铁生锈 2.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加铁酱油”等,这些碘、钙、铁是指(  )A.原子B.单质C.元素D.离子 3.走进实验室,我们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最基本的操作,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闻药品的气味C.加热液体D.倾倒液体 4.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A.酒精、过氧化氢溶液、硫酸铜B.矿泉水、水、液氧C.氦气、二氧化碳、氢气D.稀有气体、空气、氦气 5.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原子的质子数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D.原子的中子数 6.在“做实验”中“学化学”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为了防止液体洒落,滴加液体时滴管应伸入到试管中部B.为了使实验更快捷,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C.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以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7.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描述正确的是(  )A.碳﹣发出白光﹣化合反应B.硫﹣淡蓝色火焰﹣化合反应C.铁﹣火星四射﹣分解反应D.蜡烛﹣发出白光,瓶壁有水雾﹣化合反应\n 8.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B.晴天湿衣服比阴天干得快﹣﹣晴天气温高,分子运动速率快C.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水﹣﹣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D.吹胀气球﹣﹣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9.当前正时秋收时节,有些地方仍有就地焚烧秸秆的陈规陋习.焚烧秸秆可能导致的后果有:①引发火灾;②能见度降低,引起交通事故;③诱发呼吸道疾病;④造成土地沙化等.其中主要因焚烧秸秆污染了空气而造成的后果是(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10.根据化合价由高到低的顺序,在HClO4、KClO3、HClO、(  )、NaCl的排列中,括号内应填入下列物质中的(  )A.Cl2B.HC1O3C.Cl2O7D.HC1 11.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A.都属于阳离子B.都属于阴离子C.属于一种原子D.属于一种元素 12.“校园有毒塑胶跑道”的风波最近在全国多地出现,劣质的塑胶有一股浓浓的塑胶味扑鼻而来,主要含是甲苯、二甲苯等物质超标,甲苯的化学式为C7H8.下列关于甲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苯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gB.甲苯中含C和H2C.甲苯由7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组成D.等质量的甲苯和水所含的分子数目比为9:46 13.如图所示,等体积的甲、乙两密闭集气瓶内充满了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木碳,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两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nA.甲瓶中有水流入B.乙瓶中有水流入C.甲、乙两瓶中均有水流入D.甲、乙两瓶中均没有水流入 14.如图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D.电解水\n 15.常温下,某气体可能是由CH4、C2H6、C2H2中一种或几种组成,测得该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该气体可能为下列组成中的(  )①C2H6②CH4、C2H6③C2H6、C2H2④CH4、C2H2⑤CH4、C2H2、C2H6.A.①②③B.①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⑤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16.(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①2个氢原子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③3个亚铁离子      ;④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已知氨气的化学式为NH3,请写出符号“2NH3”中数字的含义:“2”表示      ;“3”表示      .(3)如图1中A、B分别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①若A是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可能是下列中的      .(填字母序号)A.8    B.10   C.11     D.12②若B表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y=      .③若A中x=13,则A、B所表示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4)如图2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①      ②      . 17.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与资源、能源、环境密切相关(1)爱护水资源从我做起,下列做法可行的有      .A.洗脸、刷牙时随时关闭水龙头B.用洗菜、洗衣的水冲厕所、拖地C.用洗衣机洗一两件衬衫D.不使用含磷的洗衣粉(2)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关于水的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西塘河内某段水质状况进行取样调查,除去水样中难溶性固体杂质的操作是      ,若经过此操作后河水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②若要鉴别此河水的硬度,应向水中加入      ,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将硬水软化.③若某同学发现水样呈浅黄色,他净水时可加入      来脱色.(3)下列图甲示意图①~③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n表示化合物的是(填序号)      ,③所代表的物质是图乙中      试管(填字母)中产生的气体,图乙中A是电源的      极(填“正”或“负”)产生的气体.(4)在TiO2作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18.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应为:①明确实验目的;②收集有关资料;③设计合理方案;④进行科学实验.请你按照以上四个步骤,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H2O2)制取氧气.[明确实验目的]:用过氧化氢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收集有关资料]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液体,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出氧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      (填字母序号,下同),E装置收集气体的合适时机是      .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进行科学实验]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加热KMnO4的方法制取氧气.①[明确实验目的]:用高锰酸钾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②[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填“a”或“b”)端通入,用此装置收集氧气,你验证集气瓶中是否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③[实验现象分析]:小明在实验过程中看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红色,可能原因是      .(3)与A装置相比,用B装置制O2的优点是      (至少写一点).(4)用G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燃烧结束后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吸住”而不掉下来(如图甲),你分析其原因是      .(5)为完成上述(4)中的实验,用10mL量筒量取6mL水时,读数时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最低处应与乙图中      处(填“a”或“b”)刻度线保持水平.\n 19.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1)2022年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发现青蒿素(青蒿素的化学式:C15H22O5)它是一种治疗虐疾的药物.青蒿素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2)某元素的氧化物XO3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3)鸡蛋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人体胃肠内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现测定土鸡蛋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8%,则土鸡蛋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1%)      .  \n2022-2022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空气液化,矿石粉碎B.碘升华,红磷燃烧C.动植物的呼吸,工业制氧气D.实验室制氧气,铁生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空气液化,矿石粉碎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B、碘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红磷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动植物的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工业制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实验室制氧气,铁生锈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加铁酱油”等,这些碘、钙、铁是指(  )A.原子B.单质C.元素D.离子【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加碘食盐、高钙牛奶、补铁酱油等物质的成分及微观粒子的性质来分析解答.【解答】解:“加碘食盐”、“含氟牙膏”、“高钙牛奶”、“补铁酱油”中的“碘、氟、钙、铁”指的是在食盐、牙膏、牛奶、酱油中添加了相应的元素.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的有关知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认识. 3.走进实验室,我们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最基本的操作,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n点燃酒精灯B.闻药品的气味C.加热液体D.倾倒液体【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向试管内倾倒液体的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要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4.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A.酒精、过氧化氢溶液、硫酸铜B.矿泉水、水、液氧C.氦气、二氧化碳、氢气D.稀有气体、空气、氦气【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n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解答】解:A、酒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和过氧化氢,属于混合物,硫酸铜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B、矿泉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液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C、氦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D、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氦气是由氦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B.【点评】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5.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原子的质子数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D.原子的中子数【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的一般易得到电子,少于4个的一般易失去电子而满足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来分析解答.【解答】解: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所以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故选A.【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学生需明确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6.在“做实验”中“学化学”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为了防止液体洒落,滴加液体时滴管应伸入到试管中部B.为了使实验更快捷,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C.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以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B、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入药品;C、根据化学实验中不可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进行分析;D、根据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解:A、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可伸入试管内,防止污染药品,应将胶头滴管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故A错误;B、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入药品,故B错误;C、化学实验中不可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故C错误;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防止液体沸腾溅出伤人,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n 7.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描述正确的是(  )A.碳﹣发出白光﹣化合反应B.硫﹣淡蓝色火焰﹣化合反应C.铁﹣火星四射﹣分解反应D.蜡烛﹣发出白光,瓶壁有水雾﹣化合反应【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类型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类型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类型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类型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有水雾,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化合反应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8.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B.晴天湿衣服比阴天干得快﹣﹣晴天气温高,分子运动速率快C.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水﹣﹣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D.吹胀气球﹣﹣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分析题中给出的问题,回顾分子的性质,选出符合问题的解释,本题中涉及到的分子的性质有:分子是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解答】解:A、液氧和氧气是由同种的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所以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A正确;B、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所以晴天湿衣服比阴天干得快,B正确;C、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说明了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C正确;D、吹胀气球,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吹气的过程中分子间间隔变小,D不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运用分子的性质解释问题的能力,解此题的关键在准确的理解分子的性质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n 9.当前正时秋收时节,有些地方仍有就地焚烧秸秆的陈规陋习.焚烧秸秆可能导致的后果有:①引发火灾;②能见度降低,引起交通事故;③诱发呼吸道疾病;④造成土地沙化等.其中主要因焚烧秸秆污染了空气而造成的后果是(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污染了空气是与空气污染相关的后果与肥力损失及火灾无关.【解答】解:就地焚烧麦秸秆时可能引发火灾,生成的烟尘使能见度降低,容易引起交通事故、诱发呼吸道疾病、造成部分肥力损失等,但与污染空气相关的只有②③,其余与污染空气均不相关.故选:C.【点评】此题是一道环保知识题,解题的同时告诫我们不要焚烧秸秆以防空气污染. 10.根据化合价由高到低的顺序,在HClO4、KClO3、HClO、(  )、NaCl的排列中,括号内应填入下列物质中的(  )A.Cl2B.HC1O3C.Cl2O7D.HC1【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解答】解: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HClO4、KClO3、HClO、Na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7、+5、+1、﹣1;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A中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0;B中HC1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C中七氧化二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7价;D中氯化氢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0在+1和﹣1之间.故选A.【点评】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利用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计算其中未知的元素化合价. 11.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A.都属于阳离子B.都属于阴离子C.\n属于一种原子D.属于一种元素【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元素的概念.【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分析】A、根据“阳离子中,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判定;B、根据“阴离子中,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判定;C、质子数不同,不是一种原子;D、质子数相同,是属于一种元素,为铝元素的离子、原子.【解答】解:A、前为氖原子,后为钠离子为阳离子,“都属于阳离子”说法错误,故A错误;B、前为氯离子为阴离子,后为氩原子,“都属于阴离子”说法错误,故B错误;C、质子数(9≠12)不同,不是一种原子,故C错误;D、质子数相同,是属于一种元素,为铝元素的离子、原子,故D正确故选D.【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元素的概念;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12.“校园有毒塑胶跑道”的风波最近在全国多地出现,劣质的塑胶有一股浓浓的塑胶味扑鼻而来,主要含是甲苯、二甲苯等物质超标,甲苯的化学式为C7H8.下列关于甲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苯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gB.甲苯中含C和H2C.甲苯由7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组成D.等质量的甲苯和水所含的分子数目比为9:46【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B、根据甲苯是由甲苯一种物质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C、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结合相对分子质量与分子的实际质量呈正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B、甲苯是由甲苯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不含C和H2,故选项说法错误.C、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D、甲苯和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12×7+1×8=92、1×2+16=18,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18=46:9,相对分子质量与分子的实际质量呈正比,实际质量比也为46:9,则等质量的甲苯和水所含的分子数目比为9:46,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n【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如图所示,等体积的甲、乙两密闭集气瓶内充满了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木碳,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两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A.甲瓶中有水流入B.乙瓶中有水流入C.甲、乙两瓶中均有水流入D.甲、乙两瓶中均没有水流入【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红磷燃烧后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固体,而硫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所以根据集气瓶甲、乙中的压强的变化来选择答案即可.【解答】解: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能使甲瓶内压强减小,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体积占据了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乙瓶内的压强几乎无变化,但两瓶是连通的,最终压强相等,都比原先小,所以打开弹簧夹甲、乙两瓶中均有水流入.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红磷和硫燃烧生成物的性质,只有掌握了生成物的性质才能对实验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 14.如图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n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D.电解水【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解水实验.【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根据空气成分分析.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B、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分析;C、根据二氧化锰不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氧气的速率,但不会增加氧气的质量分析;D、根据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分析.【解答】解:A、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装置内减少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剩余的气体越占,故A错误;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所以开始没有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有氧气生成,等高锰酸钾反应完后氧气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B正确;C、二氧化锰不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氧气的速率,但不会增加氧气的质量,所以生成氧气的质量应该相同.故C错误;D、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的氧气是生成氢气质量的8倍,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是结合图象的分析题,解题时注意分析清楚转折点即可较快做出判断. 15.常温下,某气体可能是由CH4、C2H6、C2H2中一种或几种组成,测得该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该气体可能为下列组成中的(  )①C2H6②CH4、C2H6③C2H6、C2H2④CH4、C2H2⑤CH4、C2H2、C2H6.A.①②③B.①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⑤【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三种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以及平均值法来分析解答.\n【解答】解:CH4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C2H6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C2H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7%.该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该气体的组成可能是C2H6或CH4、C2H2或CH4、C2H2、C2H6.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混合物的简单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有关混合物的计算方法与技巧,根据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得出混合气体的最简式是解题关键.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16.(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①2个氢原子 2H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SiO2 ;③3个亚铁离子 3Fe2+ ;④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Mg .(2)已知氨气的化学式为NH3,请写出符号“2NH3”中数字的含义:“2”表示 氨气分子的个数 ;“3”表示 每个氨气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 .(3)如图1中A、B分别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①若A是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可能是下列中的 CD .(填字母序号)A.8    B.10   C.11     D.12②若B表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y= 7 .③若A中x=13,则A、B所表示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Cl3 .(4)如图2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① 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② 密度越小,运动的越快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每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元素的化合价应该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2)数字的位置不同,表示的含义不同;(3)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4)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解答】解:(1)①2个氢原子可以表示为2H;\n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氧元素和硅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二氧化硅,可以表示为SiO2;③3个亚铁离子可以表示为3Fe2+;④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以表示为Mg.故填:2H;SiO2;3Fe2+;Mg.(2)“2”表示氨气分子的个数;“3”表示每个氨气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故填:氨气分子的个数;每个氨气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3)①若A是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可能是下列中的11和12.故填:CD.②若B表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y=7.故填:7.③若A中x=13,则A、B所表示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是氯化铝,氯化铝的化学式为AlCl3.故填:AlCl3.(4)如图2所示,观察、对比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有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密度越小,运动的越快.故填: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密度越小,运动的越快.【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17.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与资源、能源、环境密切相关(1)爱护水资源从我做起,下列做法可行的有 ABD .A.洗脸、刷牙时随时关闭水龙头B.用洗菜、洗衣的水冲厕所、拖地C.用洗衣机洗一两件衬衫D.不使用含磷的洗衣粉(2)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关于水的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西塘河内某段水质状况进行取样调查,除去水样中难溶性固体杂质的操作是 过滤 ,若经过此操作后河水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滤纸破损等 (写出一条即可).②若要鉴别此河水的硬度,应向水中加入 肥皂水 ,生活中常用 煮沸 的方法将硬水软化.③若某同学发现水样呈浅黄色,他净水时可加入 活性炭 来脱色.(3)下列图甲示意图①~③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化合物的是(填序号) ① ,③所代表的物质是图乙中 C 试管(填字母)中产生的气体,图乙中A是电源的 负 极(填“正”或“负”)产生的气体.\n(4)在TiO2作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水氢气+氧气 .【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根据节约用水和水的保护措施分析判断;(2)①根据过滤的原理和注意事项分析回答;②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硬水的软化方法分析回答.③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回答.(3)根据物质的组成、电解水试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回答;(4)根据有关的反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解答】解:(1)A.洗脸、刷牙时随时关闭水龙头,能节约用水,故A正确;B.用洗菜、洗衣的水冲厕所、拖地,一水多用,能节约用水,故B正确;C.用洗衣机洗一两件衬衫,会早睡的浪费,故C错误;D.不使用含磷的洗衣粉,能繁殖水的污染.故D正确;(2)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西塘河内某段水质状况进行取样调查,除去水样中难溶性固体杂质的操作是过滤,若经过此操作后河水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等.②若要鉴别此河水的硬度,应向水中加入肥皂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③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若某同学发现水样呈浅黄色,他净水时可加入活性炭来脱色.(3)①由微粒的构成可知,①中的物质是水,属于化合物;③中的物质是氢气,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C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则A为电源的负极;(4)在TiO2作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水氢气+氧气.故答为(1)ABD;(2)①过滤故答为:(1)ABD.(2)①过滤,滤纸破损等.②肥皂水,煮沸.③活性炭.(3)①,③,C,负;(4)水氢气+氧气.【点评】本题所考查的水的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加强有关水的知识的学习和汇总有利于解答本题. 18.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应为:①明确实验目的;②收集有关资料;③设计合理方案;④进行科学实验.请你按照以上四个步骤,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H2O2)制取氧气.\n[明确实验目的]:用过氧化氢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收集有关资料]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液体,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出氧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 B (填字母序号,下同),E装置收集气体的合适时机是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进行科学实验]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试管  ② 集气瓶 (2)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加热KMnO4的方法制取氧气.①[明确实验目的]:用高锰酸钾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②[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 A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a (填“a”或“b”)端通入,用此装置收集氧气,你验证集气瓶中是否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b导管口处,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了 .③[实验现象分析]:小明在实验过程中看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红色,可能原因是 试管口未放棉花 .(3)与A装置相比,用B装置制O2的优点是 不需加热,节约能源(合理均可) (至少写一点).(4)用G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燃烧结束后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吸住”而不掉下来(如图甲),你分析其原因是 硫燃烧生成SO2,SO2与NaOH溶液反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玻璃片“托住” .(5)为完成上述(4)中的实验,用10mL量筒量取6mL水时,读数时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最低处应与乙图中 a 处(填“a”或“b”)刻度线保持水平.【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1)[设计合理方案]: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排水法收集气体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试管口下倾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进行科学实验]:据常用仪器回答;(2)①据反应原理书写表达式;②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从长管进气,验满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放于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进行判断;\n③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红色,可能是试管口未放棉花,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所致;(3)B装置具有不需加热,节约能源,操作简便,环保等优点;(4)根据集气瓶内外的气压结合物理知识分析;(5)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分析: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解答】解:(1)[设计合理方案]: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排水法收集气体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试管口下倾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进行科学实验]:标号仪器分别是试管和集气瓶;(2)①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②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从长管进气,将空气挤压到集气瓶上部排出;验满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放于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进行判断;③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红色,可能是试管口未放棉花,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所致;(3)B装置具有不需加热,节约能源,操作简便,环保、可随时添加过氧化氢溶液等优点;(4)玻璃片被“吸住”而不掉下来,其原因是: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玻璃片“托住”;(5)量筒的刻度上边大,6mL在5mL的上方,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故是a处;故答案为:(1)[设计合理方案]:B;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进行科学实验]:试管;集气瓶;(2)①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②A;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b导管口处,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了;③试管口未放棉花;(3)不需加热,节约能源(合理均可);(4)硫燃烧生成SO2,SO2与NaOH溶液反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玻璃片“托住”;(5)a.【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收集方法等的选择、装置评价及氧气的性质等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关键是明确发生装置、收集方法选择的依据及物理与化学相关的知识. 19.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1)2022年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发现青蒿素(青蒿素的化学式:C15H22O5)它是一种治疗虐疾的药物.青蒿素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90:11:40 .(2)某元素的氧化物XO3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32 .(3)鸡蛋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人体胃肠内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现测定土鸡蛋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8%,则土鸡蛋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1%) 15%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n【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2)结合化合物的质量=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不纯物中纯净物的质量分数=来分析【解答】解:(1)青蒿素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2)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O3.该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此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3÷60%=80.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0﹣16×3=32.(3)土鸡蛋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15%;故填:15%答案:(1)90:11:40.(2)32;(3)15%.【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8-25 10:10:25 页数:20
价格:¥3 大小:344.31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