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汇文实验初中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汇文实验初中九年级(上)第一次调研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A.钢铁的冶炼与加工B.研究与开发电脑新软件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D.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对着玻璃片呼气B.灯泡通电发光C.湿衣晾干D.蜡烛燃烧3.2022年2月,前央视主持人柴静拍摄的纪录片《穹顶之下》首发,让我们再次认识到了雾霾的危害,从而引起人们对空气质量的重视.下列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做法是()A.春天植树造林B.夏天麦收焚烧秸秆C.秋天中秋节燃放烟花D.冬天大力烧煤取暖4.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为了确认,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A.提出问题B.制定计划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给液体加热B.倾倒液体C.检查气密性D.点燃酒精灯196.现有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下列鉴别方法中最简便易行的是()A.闻气味B.用燃着的木条C.用带火星的木条D.用澄清的石灰水7.建设节约型社会人人有责.下列节约行为中合理的是()A.在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取用的药品越少越好B.为节约用水,实验后的玻璃仪器用自来水清洗一次即可C.为节约药品,对实验中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D.实验中未指明取用稀盐酸的量,可用胶头滴管滴加30滴左右即可8.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吸入的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迅速凝结成水珠D.证明空气中含氧气多的证据是:空气能使木条继续燃烧9.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现象解释A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C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分子可以再分D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分子之间有间隔A.AB.BC.CD.D10.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11.下列容器中的共存体属于纯净物的是()A.B.C.D.1912.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A.115B.49C.66D.16413.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10.5克氯酸钾(1克以下用游码),放好砝码和称量物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A.向右调节平衡螺母B.减少氯酸钾C.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D.增加氯酸钾14.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A.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和中子B.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C.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D.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15.现有甲、乙两份质量相等的氯酸钾,为验证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某同学误向甲中加入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并对两份分别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B.C.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计40分)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正确地认识物质.实验一:探究物质的组成如图A所示实验,可用于测定空气的组成.(1)写出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反应基本类型)(2)能说明空气是混合物的现象为:白磷燃烧结束后,冷却到室温,__________实验二:探究微粒的性质(1)图B所示实验,用甲、乙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分别吸取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用相同大小的力,将栓塞慢慢推入.通过对比上述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空气中微粒间的空隙比水的__________(填“大”或“小”).(2)图C所示实验,先向烧杯乙中加入20mL蒸馏水,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酚酞不变色,然后向烧杯甲中加入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几分钟后,观察到烧杯乙中溶液变红色.从微观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1917.下表是某同学画出的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元素名称钠镁铝硅磷氯氩元素符号NaMgAlSiPClAr原子结构示意图(1)上表中空缺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在化学反应中,铝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铝离子,铝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3)磷原子核外有__________个电子,原子核中有__________个中子.(4)锶元素(Sr)的两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图2所表示的粒子符号是__________.下列同图1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如图3的有__________.(5)在各20g的下列四种金属中,原子个数最多的是__________.A.CuB.FeC.ZnD.Mg.18.(14分)为进一步认识氧气,老师邀请你一起参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践与研究.(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2)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若A、E连接,制取的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写出一点).(3)选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反应基本类型),此处用分液漏斗比用长颈漏斗的优点是__________,某学生用抽拉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装置不漏气,则被拉出的注射器活塞一段时间后将__________.19(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5)在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是1.29g/L.某气体既能用D装置又能用E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气体ABCD标准状况下密度/(g.L﹣1)1.9971.4290.7710.717溶解性可溶微溶易溶难溶(6)F装置在化学实验中有很多功能:①收集气体:借助F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应在F装置中__________,然后将氧气从导管__________通入.②量取气体:如图,原理是利用生成的气体将瓶中的水排进量筒中,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得知气体体积.如在测定生成氧气体积时,某学生仰视读数为18毫升,则实际收集氧气体积__________18毫升.(填“<”、“>”、“=”)1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的A、B两套装置.(1)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填编号)__________.(2)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_____.(3)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先__________.【实验过程】(略).【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各组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1)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_.(2)第六组同学用相同的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与其他小组有明显的偏差,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回答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19【查阅资料】:同学们从网上得知,(1)当温度达到40℃时,白磷就能在空气中燃烧,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2)铜在加热的情况下,只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改进实验1】他们按图C实验,将试管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做好标记.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足量)白磷,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将试管放入热水中,使白磷燃烧.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将试管倒立于盛有室温下水的水槽中,并在水中将橡皮塞取下.你认为此装置的优点是:(任写两点)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组别123456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202119202213【改进实验2】有同学改进实验1中得到启发,设计了如图D所示的测定实验,但是他始终未看到水面上升约1/5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改进实验3】为了排除五氧化二磷的污染,同学们设计了如图E所示的装置,其中A是底面积为50cm2、高20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实验过程如下:①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处;②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③通电加热铜粉,生成氧化铜固体.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1)细心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①前明显缺少一个重要环节,即__________(2)在实验③结束时,理论上装置A中液面的刻度约为__________cm(填整数).如果在实验③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刻度在11cm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192022-2022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汇文实验初中九年级(上)第一次调研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A.钢铁的冶炼与加工B.研究与开发电脑新软件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D.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研究的领域很广.【解答】解:A、化学研究钢铁的冶炼与加工,该选项事实与化学有关;B、化学不参与研究与开发电脑新软件,该选项事实与化学无关;C、化学研究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该选项事实与化学有关;D、化学参与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该选项事实与化学有关.故选:B.【点评】化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使社会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注意理解.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对着玻璃片呼气B.灯泡通电发光C.湿衣晾干D.蜡烛燃烧【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对着玻璃片呼气只是水的状态改变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是物理变化;B、灯泡通电发光过程中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湿衣晾干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是物理变化;D、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3.2022年2月,前央视主持人柴静拍摄的纪录片《穹顶之下》首发,让我们再次认识到了雾霾的危害,从而引起人们对空气质量的重视.下列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做法是()A.春天植树造林B.夏天麦收焚烧秸秆C.秋天中秋节燃放烟花D.冬天大力烧煤取暖【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从植树造林可吸收空气中的粉尘去分析解答;B、从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空气的气体和粉尘去分析解答;C、从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和粉尘去分析解答;19D、从烧煤取暖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和粉尘去分析去分析解答;【解答】解:A、植树造林可吸收空气中的粉尘,能净化空气;故A正确;B、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空气的气体和粉尘;故B错误;C、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和粉尘;故C错误;D、烧煤取暖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和粉尘;故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是否减少了对空气污染.4.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为了确认,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A.提出问题B.制定计划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解: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即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确认液体是白醋还是白酒,因此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进行实验”环节.故选C.【点评】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明晰科学探究的环节,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几个基本环节.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给液体加热B.倾倒液体C.检查气密性D.点燃酒精灯19【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方法分析;B、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分析解答;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点燃酒精灯的方法分析.【解答】解: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否则会沸腾时飞溅出来,手不能握住试管夹的短柄;所以图中操作错误;B、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所以图中操作错误;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点燃酒精灯时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6.现有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下列鉴别方法中最简便易行的是()A.闻气味B.用燃着的木条C.用带火星的木条D.用澄清的石灰水【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根据三种气体能否支持燃烧的性质,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更旺的为O2,木条熄灭的为CO2,另一无明显现象的是空气,用此方法鉴别三种气体最简便,现象也最明显.【解答】解:A、三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通过闻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A错误;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气体中,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木条燃烧不变的是空气,故B正确;C、空气、二氧化碳都能使带火星的木头熄灭,无法鉴别空气与二氧化碳,故C错误;D、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和氧气不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D错误;故选:B.【点评】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7.建设节约型社会人人有责.下列节约行为中合理的是()A.在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取用的药品越少越好B.为节约用水,实验后的玻璃仪器用自来水清洗一次即可C.为节约药品,对实验中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D.实验中未指明取用稀盐酸的量,可用胶头滴管滴加30滴左右即可【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玻璃仪器的洗涤.【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就要求我们节能减排,淘汰高耗能产业,开发新能源.根据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回答本题.19【解答】解:A、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取用的药品不是越少越好,取用药品要适量,能完成实验,故此说法不正确.B、实验后的玻璃仪器要清洗干净再存放.故说法不正确.C、实验室剩的药品要分情况处理,要求放在指定的容器内,所以不正确.D、液体药品不说明用量时,取1﹣2ml即可,实验中未指明取用稀盐酸的量,可用胶头滴管滴加30滴左右,所以正确.故选D【点评】环境、食品、能源等关系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所以有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考查也成为中考重点之一.8.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吸入的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迅速凝结成水珠D.证明空气中含氧气多的证据是:空气能使木条继续燃烧【考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专题】科学探究.【分析】吸入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不同,主要是因为人体要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这样就会使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量变大,同时人体还通过呼吸排除一些水蒸气,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解答】解:A、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不旺,甚至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变少,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多,故此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说法正确,不合题意;C、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能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此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D、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不旺,甚至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变少,故此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人体的呼吸是新陈代谢的过程,吸入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同时排出一定量的水蒸气,它也是人体排泄的一种方式.9.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现象解释A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C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分子可以再分D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分子之间有间隔A.AB.BC.CD.D【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19【解答】解:A、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C、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D、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正确.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大量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11.下列容器中的共存体属于纯净物的是()A.B.C.D.【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19【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图中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组成的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图中是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冰和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D、过氧化氢溶液是过氧化氢和水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2.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A.115B.49C.66D.164【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故其核内质子数为49.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3.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10.5克氯酸钾(1克以下用游码),放好砝码和称量物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A.向右调节平衡螺母B.减少氯酸钾C.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D.增加氯酸钾【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天平指针偏左,说明药品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药品.【解答】解: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10.5克氯酸钾(1克以下用游码),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先向右边托盘添加砝码和拨动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天平指针偏向左偏转,说明氯酸钾的质量大于需要的质量,应减少氯酸钾.故选:B.【点评】托盘天平的使用是化学的基本操作之一,是中考考查的热点,掌握天平的使用步骤、注意事项、误差分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4.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A.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和中子B.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C.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D.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19【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氢原子的原子核中不含有中子;分子由原子构成;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解答】解:A、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但是不一定有中子,例如氢原子的原子核中不含有中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分子由原子构成,如果不说明那种分子和原子,则无法比较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有些纯净物是由原子或离子化合物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氢原子有三种,其中的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中不含有中子,要注意理解.15.现有甲、乙两份质量相等的氯酸钾,为验证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某同学误向甲中加入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并对两份分别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B.C.D.【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分解会生成氧气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加快了氯酸钾分解的速率.【解答】解:甲中混入了高锰酸钾,因此生成的氧气较多,而且还生成了二氧化锰,加快了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因此甲生成的氧气比乙多,且反应速率加快.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催化剂的概念、特征,掌握催化剂的概念、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计40分)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正确地认识物质.实验一:探究物质的组成如图A所示实验,可用于测定空气的组成.(1)写出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填反应基本类型)19(2)能说明空气是混合物的现象为:白磷燃烧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水倒吸入集气瓶且未充满集气瓶实验二:探究微粒的性质(1)图B所示实验,用甲、乙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分别吸取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用相同大小的力,将栓塞慢慢推入.通过对比上述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空气中微粒间的空隙比水的大(填“大”或“小”).(2)图C所示实验,先向烧杯乙中加入20mL蒸馏水,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酚酞不变色,然后向烧杯甲中加入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几分钟后,观察到烧杯乙中溶液变红色.从微观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氨分子不断运动到乙烧杯中.【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分析】实验一:(1)由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可以写出表达式并判断反应类型;(2)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发生的反应分析回答;实验二:(1)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液体或固体的微粒之间的间隔较小,不容易被压缩;(2)根据分子运动的性质和酚酞遇碱溶液能变红的性质分析.【解答】解:实验一:(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其反应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白磷燃烧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入集气瓶且未充满集气瓶,说明空气中氧气外还含有其他的气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故填:(1)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水倒吸入集气瓶且未充满集气瓶;实验二:(1)通过对比上述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空气的微粒间的空隙比水的大,易被压缩.(2)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是运动的,烧杯中的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分子,氨气分子运动到A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酚酞遇氨水变红;故填:(1)大;(2)氨分子不断运动到乙烧杯中.【点评】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要注意控制好变量,从而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17.下表是某同学画出的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元素名称钠镁铝硅磷氯氩元素符号NaMgAlSiPClAr原子结构示意图(1)上表中空缺的元素符号是Na,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在化学反应中,铝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铝离子,铝离子的符号是Al3+.(3)磷原子核外有15个电子,原子核中有16个中子.(4)锶元素(Sr)的两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9图2所表示的粒子符号是Sr2+.下列同图1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如图3的有C.(5)在各20g的下列四种金属中,原子个数最多的是D.A.CuB.FeC.ZnD.Mg.【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的写法以及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2)根据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3)根据磷原子结构以及相对原子质量来分析;(4)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写出粒子的符号;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分析;(5)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反映了其实际质量的大小,原子质量越大时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所以当物质质量都相等的前提下,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所含的原子数越少;相对原子质量越小,所含的原子数越多.【解答】解:(1)Na的元素符号为P,其原子结构中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去1个电子;故填:Na;失去;(2)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个,易失去3个电子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铝带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铝离子的符号表示为Al3+.故填:Al3+;(3)磷原子核外有15个电子,因为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核内有15个质子,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1,故中子数=31﹣15=16;故填:15;16;(4)由元素Sr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的电子数多2个,该微粒是锶离子,符号为:Sr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由于元素Sr的原子的外层电子数是2,C原子的最外层也有2个电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A只有一个电子层,该层上有2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B最外层有6个电子,易得到2个电子;D最外层有8个电子,都属于稳定结构.故答案为:Sr2+;C;(5)题干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排列为:镁原子<铁原子<铜原子<锌原子,因为当四种金属质量相同时,含原子数最多的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所以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镁原子.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的了解情况,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出的信息和意义,还考查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应用.掌握相对原子质量与其真实质量成正比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8.(14分)为进一步认识氧气,老师邀请你一起参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践与研究.19(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a酒精灯,b水槽.(2)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若A、E连接,制取的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是没有等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就收集(写出一点).(3)选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水+氧气,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填反应基本类型),此处用分液漏斗比用长颈漏斗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某学生用抽拉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装置不漏气,则被拉出的注射器活塞一段时间后将被推回原处.(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5)在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是1.29g/L.某气体既能用D装置又能用E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是下列中的D(填序号).气体ABCD标准状况下密度/(g.L﹣1)1.9971.4290.7710.717溶解性可溶微溶易溶难溶(6)F装置在化学实验中有很多功能:①收集气体:借助F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应在F装置中装满水,然后将氧气从导管c通入.②量取气体:如图,原理是利用生成的气体将瓶中的水排进量筒中,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得知气体体积.如在测定生成氧气体积时,某学生仰视读数为18毫升,则实际收集氧气体积>18毫升.(填“<”、“>”、“=”)19【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测量容器-量筒;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水槽是盛水的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因此需要加热;某气体既能用向下排空气法装置又能用排水法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是表格中的D;借助F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应在F装置中装满水,然后将氧气从短导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如在测定生成氧气体积时,某学生仰视读数为18毫升,则实际收集氧气体积大于18毫升.【解答】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水槽是盛水的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水槽;(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若A、E连接,制取的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是:没有等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就收集;故答案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没有等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就收集;(3)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此处用分液漏斗比用长颈漏斗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某学生用抽拉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装置不漏气,则被拉出的注射器活塞一段时间后将被推回原处;故答案为: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被推回原处;(4)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因此需要加热;故答案为:A;(5)某气体既能用向下排空气法装置又能用排水法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是表格中的D,故答案为:D;(6)借助F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应在F装置中装满水,然后将氧气从短导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如在测定生成氧气体积时,某学生仰视读数为18毫升,则实际收集氧气体积大于18毫升;故答案为:①装满水;c;②>;【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文字表达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191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的A、B两套装置.(1)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填编号)A.(2)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过量.(3)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过程】(略).【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各组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1)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第六组同学用相同的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与其他小组有明显的偏差,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回答两点):装备漏气,红磷量不足.【查阅资料】:同学们从网上得知,(1)当温度达到40℃时,白磷就能在空气中燃烧,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2)铜在加热的情况下,只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改进实验1】他们按图C实验,将试管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做好标记.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足量)白磷,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将试管放入热水中,使白磷燃烧.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将试管倒立于盛有室温下水的水槽中,并在水中将橡皮塞取下.你认为此装置的优点是:(任写两点)①密闭效果更好;②读取数据简便.组别123456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202119202213【改进实验2】有同学改进实验1中得到启发,设计了如图D所示的测定实验,但是他始终未看到水面上升约1/5的现象,原因是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占据了原来氧气的体积【改进实验3】为了排除五氧化二磷的污染,同学们设计了如图E所示的装置,其中A是底面积为50cm2、高20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实验过程如下:①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处;②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③通电加热铜粉,生成氧化铜固体.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1)细心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①前明显缺少一个重要环节,即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9(2)在实验③结束时,理论上装置A中液面的刻度约为10.5cm(填整数).如果在实验③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刻度在11cm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偏大(填“偏大”或“偏小”).【考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专题】科学探究.【分析】【设计实验】(1)同样都是红磷,放在不同的位置会对应不同的实验结果,由于氧气相对密度较大,因此让红磷在较低的位置能够更有效消耗装置内的氧气;(2)为保证耗尽瓶内氧气,一般加入过量的药品;(3)注意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数据分析】(1)把实验数据求平均值就是氧气的相对准确的数值;(2)实验数据显示氧气含量明显低结果与其他的原因可能为装备漏气和红磷量不足;【改进实验1】此装置密闭效果更好,记录数据更加简便;【改进实验2】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解答.在(密闭环境中同时还可能会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即使改进也不是很合适的方案);【改进实验3】(1)实验前注意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2)根据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作答即可.【解答】解:【设计实验】(1)同样都是红磷,放在不同的位置会对应不同的实验结果,由于氧气相对密度较大,因此让红磷在较低的位置能够更有效消耗装置内的氧气;(2)为保证耗尽瓶内氧气,一般加入过量的药品;(3)注意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数据分析】(1)把实验数据求平均值就是氧气的相对准确的数值;(2)实验数据显示氧气含量明显低结果与其他的原因可能为装备漏气和红磷量不足;【改进实验1】此装置密闭效果更好,记录数据更加简便;【改进实验2】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解答.在(密闭环境中同时还可能会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即使改进也不是很合适的方案);【改进实验3】(1)实验前注意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2)根据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作答.故答案为::【设计实验】(1)A;(2)过量;(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数据分析】(1);(2)装备漏气、红磷量不足;【改进实验1】密闭效果更好,读取数据简便;【改进实验2】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占据了原来氧气的体积;【改进实验3】(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10.5;偏大.【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红磷、石蜡、铜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难度稍大.1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8-25 10:10:25 页数:19
价格:¥3 大小:390.01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