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广东省2022学年惠州市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广东省2022学年惠州市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3
2
/23
剩余2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2022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部分共50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1分)周灭商之后,在前商都地区,除了武王少弟所封的卫国外,还有周公两个儿子建立的凡国和胙国。这表明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A.否定商朝的政治制度B.安抚灭商的有功之臣C.促进不同族群之间的融合D.加强对征服地区的控制2.(1分)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当时分封制实施的基础,也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重视法制与规则意识B.家族中的“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C.婚姻中的“门当户对”D.注重个体自主意识与平等权利3.(1分)春秋战国之后,中国的一般百姓虽有贫富之分和地位高低,却没有永久的贵族与大量永远不能翻身的奴隶。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转型的完成B.三公九卿制的创设C.专制皇权的强化D.大一统局面的出现4.(1分)据统计,秦始皇在称帝后的10年里,巡幸新的东方诸郡多达5次以上,并在多个地方铭刻碑文以示纪念。其活动目的主要在于( )A.提高皇帝的权威B.加强思想舆论控制C.促进区域平衡发展D.加强中央集权5.(1分)下述材料是关于某一历史现象的解释。据此可知( )历史现象历史解释(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太平御览》天亮后因发生日食而天转黑,然后再次天亮。﹣﹣刘次沅以天象喻人事的象征表达方式,意指王位交接,其原始含义与日食无关。﹣﹣王学军23/23A.历史真相难以还原B.历史解释往往多元化C.诸侯挑战周王权威D.该史料缺乏历史价值6.(1分)据《史记》记载,高祖之母因一条龙(赤帝)而受孕。因而,高祖拥有了非凡的面相,且有五彩祥云在他的头顶上空盘旋。这一神话故事出现的原因主要是( )A.人们的认知能力低下B.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C.诸侯王国势力的强大D.为现存秩序建构法理依据7.(1分)汉武帝在临终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这一做法能够成为惯例的原因在于( )A.避免了宦官干预朝政B.加强了国家管理军队C.有利于削弱诸侯王的威胁D.有利于与外朝形成制衡8.(1分)汉初朝廷规定,任何为诸侯国服务的人员,不得再为朝廷服务。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诸侯王势力挑战中央权威B.减轻百姓的赋役负担C.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D.确保君主能够实现大权独揽9.(1分)汉武帝时诸列侯、郡守、二千石长吏每年必须向朝廷举荐一次人才,称为察举;另外还有征辟,所征之人不拘一格,凡有专长或被皇帝看中者,皆可随时征召。这表明西汉武帝时的选官制度具有一定的( )A.公平性B.民主性C.家庭性D.强制性10.(1分)九品中正制在设立之初,“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但由于专职举士的中正官大都由地方上的世家大族担任,遂使官僚队伍逐渐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由此可知( )A.世家大族子弟的综合素养更高B.中央对官员的出身更加重视C.中央集权体制有所弱化23/23D.民族融合的进程明显加快11.(1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是大诗人白居易留下的著名诗句。该诗的出现最有可能与下述哪一制度相关( )A.察举制B.征辟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2.(1分)史学家赵翼曾说:“五代诸帝多由军士拥立,相沿为故事,至宋祖已第四帝矣。”这种朝代频繁更迭的原因主要在于( )A.宦官专权导致朝政黑暗B.世家大族垄断高官职衔C.地方管理存在较大缺陷D.重内轻外导致边患严重13.(1分)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多依据“山河形便”来确定彼此界限,元朝则打破了这种惯例,人为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其主要目的在于( )A.推动民族交融B.维护国家统一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君主专制14.(1分)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说:“一般言之,改朝换代乃是一种关节更新。朝代新起时,惩于前朝覆亡,必有若干新制以匡救敝败。”下述制度中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中朝B.刺史C.藩镇D.转运使15.(1分)制度创设是实现社会有效治理的重要基础。以下有关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有叛将而无叛吏B.有官无吏,人员精干C.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D.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16.(1分)黄仁宇在《万历五十年》中说:“一人乾纲独揽,如果没有过人的精力,绝顶的记忆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对政务的练达以及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权力的痴迷,根本无法做到。”因此,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后势必要寻求某种制度补偿性替代。其所寻求的“制度补偿性替代”是( )A.设立中朝B.设立殿阁大学士C.设立内阁D.设立军机处17.(1分)张宏杰在《坐天下》一书中,描绘了多位心理存在偏执、甚至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皇帝,比如认为朱元璋存在“偏执型人格障碍”并存有“攻击性施虐倾向”23/23,而光绪帝则性格内向、胆小、暴躁、骄纵并缺乏办事能力。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作者本人的虚构和想象B.官僚队伍的数量庞大C.儒家文化对孝道的推崇D.专制制度的高度强化18.(1分)清朝在立国之初曾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立法活动,颁布的法规主要有《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以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等。这些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完成了国家法律法规构建C.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D.强化了对汉人的专制统治19.(1分)在中国古代,有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的训示,父为“家君”,君为“国父”。由此可知( )A.儒家思想奠基于悠久的文化传统B.分封制是“家国同构”的制度根源C.历代王朝皆十分重视血缘和亲情D.宗法政治是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特征20.(1分)有专家发现,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对此并不重视,他们的兴趣点往往集中于文件的措辞与格式,见面时的礼仪如握手还是跪拜等方面。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A.缺乏近代外交知识B.对世界情势不够了解C.国家治理体系极为落后D.主权意识非常淡漠21.(1分)近代中国国事衰微,饱受欺凌。对此,有学者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这一现象发生在( )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初22.(1分)《讨粤匪檄》是晚清重臣曾国藩于1854年发布的讨伐太平天国运动的一篇檄文。该文指出:“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23/23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危害主要在于( )A.残害无辜百姓B.撕裂文化传统C.造成社会动荡D.损害民族利益23.(1分)有专家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并不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洪秀全等人追求的目标不过就是改朝换代。下列选项最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A.《天朝天亩制度》没有得到认真实施B.以拜上帝会为指导思想C.《资政新篇》中主张向西方学习D.永安封王与天京变乱24.(1分)太古洋行(Swire)是一家老牌英资洋行,1816年在利物浦创立。1867年,其上海办事处开始营业。该办事处可以进行“合法”通商贸易的城市是( )A.广州、杭州B.上海、重庆C.汉口、天津D.苏州、烟台25.(1分)在某战争之后,“清帝国的失败催化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要在衰弱的中国内部划出本国的势力范围。他们对日本则另眼相看,认为它是非西方世界的模范生,能成功达到近代化”。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6.(1分)在某法国画报上,登载了近代中国的部分民众正在捣毁铁路的场景(如图)。据此推测,这一场景最有可能与下述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27.(1分)19世纪末的中国已经强邻环伺,山河破碎。右图是1898年法国《小巴黎人》杂志刊登的一副彩色画片,以漫画的形式,把中国比喻成一个大蛋糕,将中国的豆剖瓜分的危局刻画得淋漓尽致。由此可知( )23/23A.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B.洋务运动彻底破产C.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D.俄德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向28.(1分)在《同盟会宣言》中,有“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革命党人存在狭隘民族主义观念B.满清政府极端腐败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29.(1分)1914年6月,北洋政府发布指令,要求京城内外各中小学校修身及国文教科书采取经训,“务以孔子之言为指归。”这一现象( )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反映了民国初期中央重视保存传统文化C.说明了儒学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D.引发了中国文化如何转型的激烈争论30.(1分)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如表)。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时间外交活动结果1917年8月14日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并以“以工代兵”的方式参战成为战胜国,为战后收回山东主权提供了依据23/231917年8月14日中国出兵外蒙古1919年11月17日,外蒙古同意取消自治,重回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管辖。1919年1月至6月参加巴黎和会日本得到了部分经济权益,所有的政治利益全部归还给中国,在后来的华盛顿会议上得到了落实。A.国际地位有所提高B.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C.民众参政热情得到提升D.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延续31.(1分)某高中学生在排练历史剧《五四运动》时,设计了以下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街头出现“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的标语B.青年学生高呼“还我青岛、拒绝签字”的口号,并写下血书C.游行学生经过驻有外国军人驻守的小区D.游行队伍中出现“全民抗战、一致对外”的条幅32.(1分)2022年10月31日下午,嘉兴南湖迎来了新一届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行七人。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湖边,颇为感慨地说:“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B.中共一大C.土地革命D.遵义会议33.(1分)如图是民国年间出版的《三民主义课本》插图,图中包含了妨碍“中华”这艘航船的三大障碍。为使其顺利航行而开展的革命运动是(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D.土地革命34.(1分)在近代中国革命历程中,苏联曾经发挥了不可忽视、甚至在某些时段是举足轻重的作用。1927年4月12日之后,斯大林坚持认为共产党人应该辅助国民党去完成革命,“谁号召在这个地区立即成立工人代表苏维埃……23/23谁就是冒险地把中国革命置于极端困难的境地”。斯大林的这一认识( )A.未能认清蒋介石的反革命面目B.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局面C.旨在阻碍中国的革命运动D.成为中共右倾思想滋长的重要原因35.(1分)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参与者和领导者。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编制了一个《毛泽东传》的目录表。请补充完整相应内容( )目录序号内容三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八北京大学旁听十一参加国民大革命十三二十六参加长征A.五四风暴B.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C.延安整风和《论持久战》D.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36.(1分)重庆是一座美丽的山城,也是一座多灾多难的城市。如图展示的是近代史上重庆曾遭受的一次野蛮轰炸。与此次轰炸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抗日战争37.(1分)有专家认为,“站在中国全民抗战、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角度来审视、认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战略地位与历史功绩及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贡献,是十分必要的;抗战烈士所流的鲜血,不应以党派区别颜色。”下列抗战事件中典型地反映了国共两党合作关系的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23/2338.(1分)1940年,中共中央规定,在根据地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应坚持“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人士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这一规定旨在( )A.打击汪伪反动势力B.整合、团结抗日力量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39.(1分)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抗日战争的胜利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这主要是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 )A.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B.使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C.延续了国共合作的局面D.标志着民主革命的胜利40.(1分)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如下资料。其研究课题应是( )A.国共十年对峙B.工农武装割据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41.(1分)在毛泽东为某会议所致的开幕词中,谈到要“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该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政协B.第一届全国人大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42.(1分)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政策的制定及其走向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下述表格即是某学者所做的一个卡片。这反映了新中国( )时间人物言论1949毛泽东“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1957毛泽东“23/23从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A.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B.放弃了与苏联的同盟关系C.外交政策因实际需要而改变D.外交重心转向第三世界43.(1分)1950年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它给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阳光、浪漫、开拓、激进是它的一大特点。下列四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一边倒、两个拳头打人、斗资批修B.抗美援朝、三大改造、大跃进C.红卫兵、人民公社、科教兴国D.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科教兴国44.(1分)周恩来是享誉全球的知名外交家。曾有记者对其外交活动评论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材料中的“会议”应该是指( )A.万隆会议B.第26届联大C.不结盟首脑会议D.日内瓦会议45.(1分)进入1960年代,中苏边境形势明显恶化。据统计,1964年10月15日至1969年3月15日,两国间边境事件达4189起之多。这些事件导致( )A.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被废止B.中国对外战略出现大调整C.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减弱D.苏联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46.(1分)在某法律文献中,对中国国家性质作出如下规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该法律文献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23/2347.(1分)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来、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这种民主形式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B.政协会议C.民族区域自治D.村民自治48.(1分)古代希腊人认为,城邦由爱好城邦生活的人们组成,她的理想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参与城邦所有的行动和事务。由此导致的结果是( )A.出现抽签选举和轮流执政B.学术文化繁荣C.出现专家治国和人文思想D.工商经济发达49.(1分)公元前5世纪,雅典军队统帅尼西阿斯曾言:“男人就是城邦。”这里的“城邦”是指( )A.城墙、军队等物质因素B.少数贵族的寡头政治C.公民构成的政治联合体D.拥有公民权的雅典男子50.(1分)英国历史学家梅因说:“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况且,在罗马史中从来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他在这里论述的是( )A.《十二铜表法》制定的背景B.共和制向帝制转变的原因C.万民法出现的原因D.“人人生而平等”的自然法思想二、综合题(本部分共两道题,第51题25分,第52题25分,共50分.)51.(25分)君主专制制度是古代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对社会各个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摘编自吴晗《历史的镜子》(原载《云南日报,1943年》)23/23材料二:西方列强的大炮轰开中国国门带来的强大冲击,改变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自身的运行轨迹,打碎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神话,也动摇了人们对于传统政治制度的信心,转而向强大的对手寻求解救民族危机的良方,了解、学习和移植西方政治制度。19世纪中期以后,“专制”一词的出现日益频繁,“君主”与“专制”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君主专制”最终发展为被批判否定的政治概念。﹣﹣摘编自王文涛《“专制”不是表述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词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以前限制君权的因素,并列举明清两代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君主专制”被批判否定的原因,并简述民族资产阶级“移植西方政治制度”的过程及结果。52.(25分)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急剧转型,革命运动风起云涌。而这其中,又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声势最大,对历史影响最为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对中共以赣南作为根据地所起到的作用,参与了多次“剿共”战争的国民党将领陈诚曾做过如下分析:第一因为地理环境关系,赣南位于赣江上游,地势高峻,山岭重叠,交通极为不便,这是打出没无定的游击战最理想的地带。……而且赣南的经济条件也很优越…出产的种类数量,都很丰富,维持一个经济生活自给自足的局面,是可能的。第二因为政治环境关系。江西政治环境最利于共党发展,其故有二:一、江西东面的福建,十九路军驻入以前,政府于此素乏经营,十九路军驻入以后,即逐渐反动,为政府之患。江西西面的湖南,与政府同床异梦,于共党亦无所害。二、民国以来,江西遭受军阀的摧残,为各省之冠。北伐成功后,国家统一徒俱虚名,人民在艰苦中挣扎生活。第三因为人口稀少……共党拥有庞大的军队,最为困难的问题就是补给。既要建立一个根据地,就不能流窜就食,而须取给于当地。当地如为贫瘠之区,自属无法供应,如为富饶之地,则不但人口密集,且必为重兵驻屯之地,如何容得共军窜扰盘踞?刚好这时有一个富而不庶的赣南,为政府注意力之所不及。﹣﹣改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第320﹣321页(1)依据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在赣南苏区取得成功的原因。(2)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因。(3)通过以上两个角度对中共成功的原因分析,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3/232022-2022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本部分共50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解答】“周灭商之后,在前商都地区,除了武王少弟所封的卫国外,还有周公两个儿子建立的凡国和胙国”表明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是加强对征服地区的控制,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2.【解答】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度,这解决了贵族在土地财产和权力继承上的矛盾,确立了王位继承的唯一性,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安定和团结,并被后世沿用,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3.【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推动了社会转型,废了了世禄世卿制,有力地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军功爵制的实行,为庶民入仕提供了方便,因此出现“没有永久的贵族与大量永远不能翻身的奴隶”,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出现在秦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故选:A。4.【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奏始皇选择东巡是为了彰显大国的威仪,并对齐国地方余孽进行再一次的大清扫,从而达到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的目的,故D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目的,故A排除。加强思想與论控制应该侧重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故B项排除。秦始皇东巡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而不是经济目的,故C项错误故选:D。5.【解答】“天亮后因发生日食而天转黑,然后再次天亮”“以天象喻人事的象征表达方式,意指王位交接,其原始含义与日食无关”表明历史解释往往多元化,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23/236.【解答】根据题干可知,《史记》中关于汉高祖为赤帝之子的记载神化了汉高祖的地位权力,美化汉代统治的合理性,故D项正确。A项为常识性错误,B项,题干未体现历史传统对汉代统治的影响,故排除.C项,题干与地方势力的强大无关,排除。故选:D。7.【解答】材料显示外戚霍光在一定程度上分割宰相的权力,加强皇权,故D正确。A说法绝对,排除。B不合题干主旨,排除。此时诸侯对中央的威胁已经逐渐消除,排除C。故选:D。8.【解答】根据材料“不得再为朝廷服务”结合所学可知汉初朝廷的规定主要是为了限制地方诸候王的势力,防止诸候王势力威助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百姓的赋役负担,故B项汉初朝廷的规定主要是为了政治目的而不是经济目的,故C项描误。材料主要强调中央集权的加强,而不是皇权的加强,故D项故选:A。9.【解答】依据材料“每年必须向朝廷举荐一次人才”、“所征之人不拘一格,凡有专长或被皇帝看中者,皆可随时征召”可以看出汉武帝时期察举制具有公平的一面,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A。10.【解答】从材料可以看出,刚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是以人オ论优劣,后来就变成了以门第论高低,其原因是“但由于专职举士的中正官大都由地方上的世家大族担任”,这说明世家大族使中央集权体制有所弱化,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九品中正制沦为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而不是世家大族子弟的综合素养更高,故A项错误。材料“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说明中央重视官员的才能,而不是出身,故B项描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民族融合的题,故D项错误。23/23故选:C。11.【解答】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是指白居易参加科举考试获得进士及第,故D正确。察举制和征辟制是汉朝实行的,排除AB。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C。故选:D。12.【解答】材料“五代诸帝多由军土拥立,相沿为故事,至宋祖已第四帝矣。”说明当时地方管理存在较大缺陷,究其根源与唐代安史之乱后分封节度使造成地方藩镇割据有关,故C项正确。五代时期朝代频繁更迭与宦官专权、世家大族垄断高官职衔无关,故AB两项错误。重内轻外导致边患严重是北宋时期的现象,与题干时司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C。13.【解答】ACD与题干无关,排除。B元朝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大的地区划入一个行政区划,削弱地方经济、文化认同感,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维护国家统一,正确。故选:B。14.【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吸取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设置转运使加强对地方财政控制,故D正确,排除C。A是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排除。B是汉朝监察地方官员的措施,排除。故选:D。15.【解答】A秦朝郡县制无判吏,排除。B军机处全部办事人员至多不过三四十人;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符合对军机处的表述。C唐朝三省六部制,排除。D明朝内阁制,排除。故选:B。16.【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朝设立于汉武帝时期,这与题干中“明太祖”不符。B.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后势必要寻求某种制度补偿性替代”23/23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后,设立殿阁大学士,以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设立于明成祖时期,这与题干中“明太祖”不符。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设立于清雍正帝时期,这与题干中“明太祖”不符。故选:B。17.【解答】A.题干所给材料中反映的现象并不是作者本人的虚构和想象。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的心理疾病与官僚队伍的数量无关。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的心理疾病与儒家文化无关。D.题干所给材料反映了多位心理存在偏执、甚至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皇帝,根据所学可知,究其根源与皇权至上,皇权的不断强化有关。故选:D。18.【解答】从材料“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进行全面的立法活动”“《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大规模立法,使国家的各项事务有章可循,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C项正确;材料没涉及中央集权问题,排除A。B项说法错误,错在“完成”。清朝颁布的法律在全国实行,不仅仅针对汉人,D错误。故选:C。19.【解答】“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表明宗法政治是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特征,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20.【解答】A.缺乏近代外交知识只是表面现象,B.对世界形势了解不够,也只是表面现象。C.从材料中,中国特别强调见面时的礼仪如握手还是跪拜等方面可以看出,仍然是有天朝上国的思想在发挥作用,体现了封建国家体系的落后。D.看不出主权意识方面淡薄。故选:C。21.【解答】从材料中的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可以看出,这是列强获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最近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时间是19世纪40年代。故选:A。23/2322.【解答】A.材料没有体现出残害无辜百姓。B.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借用西方宗教而反对中国孔孟思想,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撕裂了中国传统文化。C.材料没有体现出,造成社会的动荡。D.材料看不出民族利益受损。故选:B。23.【解答】之所以说太平天国运动不具备反封建革命性,只是追求改朝换代,主要是强调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选项之中永安封王与天京变乱最能体现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选:D。24.【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开放的通商口岸,杭州,重庆,苏州是甲午战争以后开放的,汉口和天津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开放的。故选:C。25.【解答】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这应该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改变了列强对中国和日本的看法,所以这是甲午战争。故选:C。26.【解答】从材料和图片可以看出,这是中国农民在捣毁铁路,在近代中国,义和团盲目排外,能够体现材料的特点。故选:C。27.【解答】A.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以后。B.洋务运动彻底破产,应该是甲午战争结束,但是材料体现不出来。C.材料反映的是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能够看出,救亡图存是当时的时代主题。D.材料体现不出俄国和德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故选:C。28.【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同盟会的宣言,强调的民族主义有明显的大汉族主义思想,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B.材料内容体现不出满清政府的腐败。C.材料看不出政治变革的特征。D.材料没有涉及到封建陋习。故选:A。29.【解答】A.马克思主义传播是从1918年开始的。23/23B.选项表述太宽泛,材料不能充分证明,注重保存传统文化。C.材料看不出儒学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D.北洋政府重视儒家思想教育,而民国初级民主共和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当时袁世凯推行专制统治,所以重视用儒家思想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而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思想解放,所以材料现象引发了中国文化如何转型的争论,后来出现了新文化运动。故选:D。30.【解答】A.材料反映的是北洋政府时期进行的外交活动,材料反映的事件,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有一定的提高。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反侵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C.材料看不出,民众参政热情提升。D.材料不是强调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故选:A。31.【解答】A.五四运动时期商店关门符合当时的特征。B.学生们高呼还我青岛拒绝签字的口号也是正确的。C.学生游行经过外国军人居住的小区,实际上就是经过使馆区,也是正确的。D.五四运动时期,没有强调全民族抗战和一致对外。强调全民族抗战和一致对外是抗日战争时期。故选:D。32.【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材料中的小红船应该是中共一大成立时期,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所以材料反映的事件应该是中共一大。故选:B。33.【解答】A.根据材料“垄断事业”“政治捣乱”主要指官僚军阀,“侵占利益”指帝国主义,根据所学辛亥革命主要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未明确提出反帝国主义,故A项错误;B.五四运动不是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它是由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而引发的学生反帝爱国运动,故B项错误;C.根据所学,国民革命斗争矛头直指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与材料“垄断事业”“政治捣乱”和“侵占利益”相符,故C项正确;D.根据所学,开展土地革命时北洋军阀基本被消灭,故D项错误。故选:C。23/2334.【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以后,斯大林认为共产党还是应该去帮助国民党完成革命任务,这实际上是压制了中国共产党,影响到了中共当时采取的错误的决策,材料不能体现出是否认清了蒋介石的反动面目。B.斯大林的认识,最终没有维护国共合作局面,大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C.斯大林主观上不会阻碍中国革命。D.由于斯大林的错误认识,影响到了当时共产国际和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没有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助长了右倾错误的发展。故选:D。35.【解答】A.五四运动应该是在大革命之前。B.大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并且开创了井冈山根据地,后来和朱德的军队在井冈山会师,选项符合材料的意思。C.是在抗日战争时期。D.这是解放战争时期。故选:B。36.【解答】根据图片重庆遭到大轰炸的时间“1938年2月﹣﹣1944年12月”,说明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故D正确;ABC项事件的时间分别是19世纪四十年代、1898年和1898﹣﹣1900年,与材料时间明显不符,故排除。故选:D。37.【解答】根据所学,在抗战事件中典型地反映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是太原会战,其中国共合作取得了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故B正确;ACD项都是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抗战,故排除。故选:B。38.【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共建立的三三制抗日政权,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政策是联合抗日力量,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在敌后根据地的政权建立,主要是为抗日,汪伪反动势力是打击对象,但不是最主要对象,也不是为了削弱国民党的实力,故AC错误;纠正王明“左”倾路线在遵义会议上进行的,故D排除。故选:B。39.【解答】23/2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奠定了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基础,故A项正确;B项是新中国成立,故排除;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表述错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故选:A。40.【解答】三件资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45年和1949年,国共十年对峙是1927﹣1937年,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是1927﹣1937年,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是1937﹣1945年,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是1945﹣1949年,与材料相符,故D项正确。故选:D。41.【解答】从材料中的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说明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选项之中,只有中共八大是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召开的大会。故选:D。42.【解答】根据材料新中国初期实行了“一边倒”方针,与当时美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对立的国际环境下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下,新中国独立自主作出的方针决策,而材料中1957年毛泽东提出“从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说明新中国在外交上进一步成熟,为更好的提高国家地位和扩大影响,实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与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同样体现了中国外交上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A正确;与苏联的同盟关系名存实亡是在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时,而最终终止是在1989年,故B排除;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C排除;根据毛泽东提出“从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并没有指明重点是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故D排除。故选:A。43.【解答】A.斗资批修是文革时期的特征。B.选项表达的都是50年代的事情,能够体现材料的意思。C.科教兴国是改革开放以后提出来的。23/23D.选项表达的都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不符合材料的时间特征。故选:B。44.【解答】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在这一次会议上,有人提出了反对社会主义的观点,但是周恩来最后是的会议并没有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万隆会议符合这一特点,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了大会的一致认同。故选:A。45.【解答】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被终止是在1989年,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是,20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这些事件迫使中国对外战略的重大调整,反对美苏霸权,与广大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故B项正确;世界多极化趋势六十年代才开始出现,故C项错误;此时从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看出,在美苏争霸中苏联就处于劣势,故D项错误。故选:B。46.【解答】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当时我国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主义原则,但是新中国已经成立,所以材料中的文献只可能是共同纲领。故选:B。47.【解答】依据题干“直接民主的形式”、“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实质”,结合所学可知,村民自治制度改变了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村官自选,村民直接参加村务管理,扩大了基础民主,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属于间接民主,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D。48.【解答】依据材料“她的理想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参与城邦所有的行动和事务”可知,反映的是直接民主和抽签方式的轮流坐庄,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49.【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雅典的公民是指成年男子,因此男人就是城邦是指成年男性公民构成的政治联合体,故C项正确,D项错误。AB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50.【解答】根据材料“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况且,在罗马史中从来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23/2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经济繁荣和贸易的发展,为有效对罗马统治区的公民的管理和调解各方面的矛盾,罗马制定了适合罗马境内所有自由民的万民法,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故选:C。二、综合题(本部分共两道题,第51题25分,第52题25分,共50分.)51.【解答】(1)因素:依据材料“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相权对君权的制约、谏议制度、天人感应思想、儒家传统伦理道德、法律制度、监察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表现:结合所学从政治、思想等角度回答即可,包括废丞相、设军机处、大搞特务统治、文字狱和八股取士。(2)原因:根据材料“西方列强的大炮轰开中国国门带来的强大冲击……打碎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神话,也动摇了人们对于传统政治制度的信心……了解、学习和移植西方政治制度”可知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使民族危机加深;打碎了天朝上国的神话,人们对传统政治制度丧失信心,民族资产阶级希望向西方学习,建立民主政体。根据所学还可以从思想、知识分子等角度回答。鸦片战争后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不断传播;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发展壮大。过程及结果:根据所学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结合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政治运动及其结果回答即可。故答案为:(1)因素:相权的牵制;对君主的谏议;敬天法祖的信仰(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儒家伦理道德;法律的约束;监察制度的完善等。表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明朝搞特务统治;明清大兴文字狱和实行八股取士。(2)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天朝上国神话的动摇;对传统政治制度丧失信心;民族资产阶级希望向西方学习,建立民主政体。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发展壮大。过程及结果:甲午战争以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向西方学习君主立宪制度,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由于保守派力量强大等因素,运动失败。20世纪初《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封建势力的强大,民国有名无实,政局动荡,移植自西方的民主制度逐渐流产。52.【解答】(1)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第一因为地理环境关系”、“第二因为政治环境关系”、“23/23赣南位于赣江上游,地势高峻,山岭重叠,交通极为不便,这是打出没无定的游击战最理想的地带”等信息概括即可。(2)本小问的原因,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解答即可。(3)本小问的启示,属于开放性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启示是由于时代、阶级、个人经历、知识结构等因素的限制,人们对历史现象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故答案为:(1)地理环境;政治环境;人口稀少,应进行必要的叙述,如江西交通落后,便于开展游击战等等。如果只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缺少具体描述,应酌情扣分。(2)中共革命成功的原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重视政党建设和军事建设;开展土地革命,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热情;能够适时地作出自我调整;善于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等等。(3)由于时代、阶级、个人经历、知识结构等因素的限制,人们对历史现象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等等。23/23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广东省惠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省惠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惠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福建2022学年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广东省2022学年番禹区第二师范学院附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广东省2022学年清远市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广东省2022学年江门市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广东省2022学年揭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2022学年广州市荔湾区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广东省2022学年江门市高一上期末数学试卷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55:21
页数:23
价格:¥3
大小:335.6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