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广东省2022学年番禹区第二师范学院附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广东省2022学年番禹区第二师范学院附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6
2
/6
剩余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2022学年广东省番禹区第二师范学院附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通过推衍传继,某制度维系了一个庞大的宗支网,状如“树之干与枝”的关系。该制度是( )A.世官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察举制【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宗支网,状如“树之干与枝”的关系。可以看出,这是西周的宗法制度。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要求学生结合宗法制的内容和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西周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2.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周幽王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B.“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C.“元侯(大国之君)作师,卿率之,以承天子。”D.“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答案】C【解析】材料描述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该故事体现了分封制下的状态,即必须服从天子调遣的义务,“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体现了诸侯为天子守疆土的义务,故A项错误;“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体现了对天子述职的义务,故B项错误;“元侯(大国之君)作师,卿率之,以承天子”体现了对天子的军事义务,故C项正确;“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体现了为天子交纳贡赋的义务,故D项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分封制,解题的关键是“元侯(大国之君)作师,卿率之,以承天子”。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到:“以政制言,中国自秦以下,即为中央统一之局,其下郡、县相递辖,更无世袭之封君,此不足以言‘封建’”。此处“封建”是指(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答案】B【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所谓的封建是与郡县制相对应的,应该是指分封制,而不是宗法制。B.从更无世袭之封君可以看出材料中的封建应该是指分封制。C.材料的意思明显是郡县制,一直传承下来,所以封建不可能是指郡县制。D.元朝的行省制地方长官并不是世袭的。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要求学生结合分封制的内容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具体内容准确把握,同时要求有较强的辨析能力。4.“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这里的“中间路线”是指( )A.中朝制度B.郡国并行制度C.刺史制度D.察举制度【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指的是分封制,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指的是郡县制,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分封制地方独立性和权力较大,郡县制地方权力和独立性较小,汉朝“中间路线”是指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故B项正确。中朝制度涉及的是削弱相权,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刺史制度是汉代的监察制度,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察举制度是汉代的选官制度,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需要掌握郡国并行制。解题的关键是对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特点以及区别的把握,结合汉代郡国并行制解答即可。本题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考查对郡国并行制的把握,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 )A.汉刺史制B.宋参知政事C.明内阁制D.清军机处【答案】B【解析】A.分宰相之权的应该是中央官制,而刺史制度是加强对地方郡县的制约。B.宋朝的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C.明朝内阁不是宰相机构,设置内阁之前已经废除了宰相。D.清朝没有宰相,不存在削弱宰相权力。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中央官制,要求学生结合历朝历代的中央官制特征来分析。解答问题要了解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的基本内容,其次要分析材料中的含义是考查中央官制,而不是地方官制,另外要特别注意到明清时期宰相被废除。6.《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能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皇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答案】B【解析】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皇帝对史官的控制越来越严格,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故B项正确。A项明显与材料不符,应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应排除。《起居注》史料有一定的真实性,故D项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本题考查对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7.古代雅典法律明确规定,公民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这一规定( )A.体现了轮番而治的原则B.限制了雅典人的生活自由C.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以法律形式规范公民参政【答案】D【解析】A.材料中看不出轮流掌握政权或者行使权力的特点。B.材料是对政治活动的规定,不是对自由生活的规定。C.材料没有体现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D.从材料中,古代雅典法律明确规定可以看出,法律在社会公民的参政过程中,具有很强的规范性。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要求学生结合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来进行分析。5/6解答本题,要搞清楚雅典民主政治法律至上的特点,其次要搞清楚雅典民主政治运行的基本原则。8.“体育馆”(Gymnasium)是古代雅典由国家主办的学校,招收极少数贵族男青年,在学习体育竞技、文法哲学和乐器歌舞的同时,还要参加国家庆典、宗教仪式,并能经常与执政官和高级官吏进行政治、哲学交流。这种教育意在培养( )A.素质优良的国民B.奉行民主的政治家C.忠于城邦的将领D.思想自由的学者【答案】B【解析】从材料“招收极少数贵族男青年”中,可以看出这种教育意在培养具有民主意识的政治家,A项不符合题意;从材料“在学习体育竞技、文法哲学和乐器歌舞的同时,还要参加国家庆典、宗教仪式”可以看出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雅典教育注重公民的全面发展。尤其在人文科学方面较为突出。因此雅典的公民在文学、演讲和论辩方面十分突出。这也是为了适应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而调整的教育方式。雅典教育是兼顾个性与公民性两方面的要求。在雅典人看来,只有身心和谐发展的个人才能最好地履行公民的职责。本题通过材料的形式考查雅典民主制度。雅典人追求身体美与心灵美的结合,追求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以报效国家。9.有学者指出:“航海家和商人们活动的蓬勃发展早在罗马统治扩张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它一直伴随着并且最终超越了罗马的扩张,商业繁荣自然而然地导致形成一系列体现着商品经济现实的法律关系。”这说明( )A.罗马法是由航海家和商人们制定的法律B.罗马法是在商业繁荣基础上自然形成的法律C.调节商品经济关系是罗马法的重要内容D.罗马法以保护商品经济发展为核心内容【答案】C【解析】“商业繁荣自然而然地导致形成一系列体现着商品经济现实的法律关系”表明,调节商品经济关系是罗马法的重要内容,故C正确;航海家和商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但不是法律的制定者,故A项错误;罗马法是成文法,不是自然形成的,故B项错误;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故D项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罗马法,调节商品经济关系是罗马法的重要内容。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罗马法,为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10.罗马成文法诞生后,有人评价道:“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主要强调的是罗马成文法典( )A.剥夺了贵族权力B.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C.保护奴隶利益D.实现了社会各阶层平等【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这里主要强调的是罗马成文法在一定限制贵族曲解法律压迫平民,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故B项符合题意;罗马法并未剥夺贵族特权,故A项错误。罗马法根本上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不可能实现社会各阶层平等,故CD两项错误。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11.“在1688年的‘光荣革命’中,英国议会的聪明之处在于:只要权力在议会,保留个国王未尝不可……”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英国( )A.首相由选民选举产生B.国王是国家的象征C.内阁成员对国王负责D.议会只限制首相【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是国家元首,扮演仪式性的角色,故B正确。材料中没涉及内阁,故排除ACD。故选:B。本题主要是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注意把握英国国王的地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题目简单。12.2022年12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打破了231年的惯例,首次以国家元首身份参加内阁会议但并没有发言。女王没有发言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立宪制名存实亡B.宪法规定国家元首不能干政C.女王对政治不感兴趣D.英国女王不懂政治事务【答案】B【解析】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先后失去立法权、行政权等,“统而不治”,仅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国家象征。故材料中现象的出现是由英国政体决定的。故B答案正确。故选:B。本题旨在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主要考查了1689年《权利法案》的内容。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3.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D.从此代议制政府掌握了国家的实权【答案】C【解析】A.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说法不正确,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转变,正确。D.《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还掌握着行政权,不正确。故选:C。本题考查英国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关键在于掌握《权利法案》的内容及意义。本题以《权利法案》为切入点,考查英国民主政治,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14.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毫无疑问,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其意在肯定宪法( )A.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B.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C.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D.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5/6【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可以看出其主要是肯定美国1787年宪法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法律基础。首创违宪审查制度,这一制度真正赋予了宪法以根本法的地位,它将一切法律都置于宪法精神的统治之下,一切法律权利最终都起源并归结于宪法权利。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对维护法制的统一、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创造了发展宪法、实现宪法监督和保障的独特模式。1787宪法是美国1787年制定并于1789年批准生效的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制定后多年来附有27条修正案,迄今继续生效。15.近代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政治。代议制的核心是( )A.实行民主共和政体B.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C.维护资产阶级统治D.议会掌握国家权力【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实行代议制,即民选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掌握国家实际权力,这是代议制的核心特征,故D项正确。AB两项是其形式特征而非内在核心,应排除。C项是其目的,不符合核心,应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资产阶级代议制。需要掌握代议制的核心。解题的关键是对代议制的核心、特点、形式以及目的识记。本题考查资产阶级代议制。考查对代议制的核心的把握,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6.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的签订,反应出列强侵华的主要趋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B.从开埠通商到割占领土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是列强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对华侵略的经济手段主要是商品输出,而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是资本输出。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影响,还要搞清楚近代列强对华侵略的特征。17.长期以来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一直是以中国为核心,导致这一局面发生根本改变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甲午战争之前,东亚国家以中国为核心,中国国际地位还是比较高的,而且甲午战争以后,日本打败了中国,成为东亚地区的最强国家,改变了材料中长期以来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一直是以中国为核心的局面。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的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甲午战争产生的国际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18.《中英虎门条约》第六款规定:“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常川居住,或不时来往,均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中华地方官应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地势,议定界址,不许逾越,以期永久彼此相安。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拏,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这表明( )A.清政府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英国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C.清政府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英国攫取了在华的重大权益【答案】D【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当时是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没有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B.材料并没有反映出英国在华势力受到遏制主要是规定了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居住。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国际地位明显下降,不可能提升。D.学知识,我们可知这是英国人获得了在中国居住的权利,这一条款为后来英国在中国建立租界提供了法律依据。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中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内容产生的影响来分析材料。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居住,后来外国人在居住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行政管理权力这就形成了租界成为国中之国,大大侵犯了中国的,行政管理权。19.“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对太平天国这个方案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B.针对北方的农村现状而设计C.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挽救了当时农民运动的危局【答案】A【解析】A.材料中的内容明显是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内容特征,是希望建立一个农民阶级的大同社会,体现了农民阶级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B.当时没有具体针对北方的状况。C.材料没有直接体现出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D.太平天国的这个纲领是空想并没有实施,没有挽救农民运动的危局。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的纲领,要求学生结合太平天国纲领的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天朝田亩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20.民主革命时期,能充分体现“爱国”、“责任”、“科学”和“民主”等精神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事件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爱国’、‘责任’、‘科学’和‘民主’等精神”、“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所学可知,这一事件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并形成了五四精神,即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振兴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符合题干所描述的内容,故D项正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故ABC三项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考查五四运动的性质和五四精神。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五四精神”:五四精神就是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是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精神,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精神,是不畏强暴、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勇于抗争的精神。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实现的具体途径,而所有这些,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振兴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泉源,也是五四精神的实质和内涵。5/621.“是你拉着俺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了北役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网络诗歌,诗中反映的国共两觉这次合作的目的是( )A.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B.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C.推翻列强和封建军阀的统治D.共同抗击日本侵略【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踏上了北役的战场”可知,反映的国共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结合所学可知,国共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列强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故C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考查国共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的目的。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国民大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北伐战争:1、目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2、胜利进军: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3、失败:1927年,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突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马日事情,“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22.列宁自称为巴黎公社的继承者,他曾评价:“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苏维埃政权走了第二步”,高度赞扬了公社的( )A.革命首创精神B.团结无畏精神C.英勇战斗精神D.高尚乐观精神【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可知,列宁高度赞扬了巴黎公社的革命首创精神,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材料中均没有体现,应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相关知识。需要掌握巴黎公社的特点与意义。解题时抓住关键信息“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进行分析理解即可。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特点与意义,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23.有人说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短短8天之内,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这里“自由”的含义是( )A.俄国人获得了和平和面包B.俄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C.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答案】B【解析】联系所学,“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说明了二月革命体现的民主革命的性质,其含义是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故B正确;AC项与题意明显不符,D项不是二月革命后的实际掌权者,当时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国家实际的权力。故ACD项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主要考查二月革命的意义。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区别:(1)从斗争目标看,二月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十月革命的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制度。(2)从革命性质看,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一场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3)从斗争结果看,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24.某课题组在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D.开国大典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ABC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考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相关的史实。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相关的史实的识记。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十月革命、新中国的成立。25.建国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倾》,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 )A.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B.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C.不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使国家管理实砚了有法可依【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内容可知,建国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制定和起草新的法律,由此可知,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建国之初”可知,此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故B项错误。建国之初的法制建设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法律保障,故C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化,应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法制建设。需要掌握新中国初期法制建设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考查对新中国初期法制建设的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6.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这一制度是( )A.村民自治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B【解析】A.从材料看出这一制度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不是村民自治制度。B.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制度,包括政治协商制度,从材料中的主要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可以看出他是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建立了,而且,人大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不是中国政体的补充体制。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是一种精英参政,而是一种民族政策。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政治协商制度,要求学生街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的标志和内容特征来分析材料。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1.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建立。2.发展:①1954年12月二届政协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②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这一制度发展到新阶段。3.完善: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民主党派实行“5/6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27.学者罗志田在《复活往昔的历史想象》中说:“历史想象是一种有凭借的再创造,却不是创作;它必须从已获得的历史知识那儿下手,也只能在已知历史事实所提示的范围里驰骋……就像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所表述的那样,雪岭千秋浩浩茫茫,却依然需要一扇窗户以为其范围,否则便不成图景;反过来说,虽尺寸之窗,而千仞之心,四时之雪尽纳其间,可供挥洒的天地,也不可谓不大。”其主要观点是( )A.历史想象必须依托历史事实B.历史过程离不开历史想象C.历史事实必须经由历史想象展现D.历史想象和历史事实可纵横联系【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必须从已获得的历史知识那儿下手,也只能在已知历史事实所提示的范围里驰骋”可以看出材料的主要观点是历史想象必须依托历史事实,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想象与历史事实,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想象与历史事实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28.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 )A.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B.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答案】B【解析】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由利于中国外交关系的开展。ACD不符合史实。故选:B。本题考查日内瓦会议的内容和影响,考查学生根据题意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苏、美、英、法、中5国外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7月21日,与会各国签署了《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会议最后发表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29.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教科书里的西方人,侵略者、压迫者的形象居多;80年代,比较友善的形象明显增多。这一转变( )A.折射出中国外交形势开始趋向缓和B.表明中国对西方价值观念的完全认同C.体现了中国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D.标志中国经济与西方经济全面接轨【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中西方间的文流程度来分析理解。六七十年代两极格局下,意识形态浓厚,主要是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而八十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与更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更多了解西方,说明我国外交形势趋向缓和,A项正确;B项“完全认同”说法过于绝对;C项具有较强迷惑性,题干反映西方人在国内形象的变化,“不断深入”说法是错误的;D项“全面接轨”说法错误。故选:A。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的外交,解答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教科书里的西方人,侵略者、压迫者的形象居多;80年代,比较友善的形象明显增多。”本题考查了现代中国的外交,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0.2022年11月3 日,李克强总理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理事会上指出:“中方愿继续与各方一道,发扬‘上海精神’不忘初心,携手前行”材料中的“上海精神”( )A.推动广中国与亚洲各国的合作B.促进了亚洲国家矛盾的解决C.说明中国成为亚洲的主导力量D.体现了我国的多边外交理念【答案】D【解析】A.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是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交往,并不是与亚洲所有国家的交往。B.选项中涉及到亚洲国家矛盾范围太广,上海合作组织直接体现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关系。C.选项中的亚洲范围太广泛,上合组织只涉及到中国与中亚关系。D.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外交关系发展的表现,体现了我国积极活跃在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中的外交理念,是我国多边外交的一种表现。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外交政策的调整,要求学生结合新时期我国外交发展的表现来进行分析。上海合作组织既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发展的表现,也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发展的表现,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不光是活跃在联合国为核心的外交舞台中也积极活跃在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中。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31.法治是政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中西方在历史传统、文明基础、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晚清时期的国人对于源自西方的现代法治文明隔阂极深,加之当时启动变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尽快地在法治方面与西方列强接轨,这些决定了当时中国的法治变革是从借鉴和移植起步的。--侯欣一《近代中国法治变革回顾》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法治变革的特点,并结合民国初年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材料二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从历史上考察是缺乏法治文化传统和法律制度背景的。因此可以说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法治建设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法治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和人民不畏艰辛,60年来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只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就能克服法治建设的阻碍,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郭庆珠《新中国法治建设历程》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答案】【小题1】(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中国近代的法制逐渐与西方接轨,借鉴和移植了西方的法治成果,民国时期我们颁布《临时约法》;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就是最突出的表现。(2)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法制建设发展的表现主要体现为1949年《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新时期,依法治国,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从中国和世界法治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法治建设要符合国情,要懂得吸取古今中外的法治优点。故答案为:(1)与西方接轨,借鉴和移植西方成果;颁布《临时约法》;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2)1949年《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新时期,依法治国,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法治建设要结合现实和国情;吸取古今中外的长处;追求法治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任答2点言之有理即可。)【小题2】【小题3】5/6【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法治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以来我国法治发展的过程特征来分析。(2)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发展过程来分析。(3)本题主要考查对法治的认识,要求学生结合法制的作用和古今中外法治发展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古今中外法治建设的趋势特征,学生要有较强的整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会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行政监督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与西方现代社会在行政监督的差异和原因。【答案】【小题1】(1)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等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一,结合第一小问的特点和所学可知,影响是有利于肃清吏治,巩固统治;但容易导致监督权畸形壮大,影响行政。(2)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结合美国三权分立代议制的特点解答即可。(3)本小问的差异和原因,依据两则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方在政治、经济科技、民众文化方面的差异及其影响分析即可。故答案为:(1)特点:进行对口监察,相对独立;轻证据,威慑力强;机构众多,依靠皇权。影响:有利于肃清吏治,巩固统治;但容易导致监督权畸形壮大,影响行政。(2)原因: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新闻媒体通过引导公众舆论和动员民众力量,对政府行政施加影响。(3)分析:1.政治体制差异,中国是君主专制,而美国则是民主代议制;2.经济科技差异,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而美国则进入工业文明;3.民众文化差异,古代中国民众文化素质低,而美国民众受到启蒙思想影响,受教育程度较高。【小题2】【小题3】【解析】本题考查东西方的政治制度。考查明朝行政监督的特点和影响;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中国古代与西方现代社会在行政监督的差异和原因。需要掌握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美国三权分立代议制的影响以及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方在政治、经济科技、民众文化方面的差异及其影响。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专制制度和美国三权分立代议制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6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广东省广州市番禹区2022年中考政治一模试题
广东省2022学年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2022学年清远市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广东省2022学年江门市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广东省2022学年惠州市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广东省2022学年广州市荔湾区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广东省广州市番禹区仲元中学2022届高三化学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2022学年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广东省2022学年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2022学年汕头市潮阳区高一上期末数学试卷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55:17
页数:6
价格:¥3
大小:38.4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