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疆喀什地区二中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喀什二中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9月考试历史试卷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782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  )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B.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C.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2、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3、“尽管理想如此高远,但有限的政治资源和思想资源又迫使他们重新回到他们所反对的统治方式上去。”与此结论相符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4、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①发昌机器厂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5、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民主制度,也就是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已经建立B.和平改造所有制的指导方针正式确立C.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6、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7、古希腊城邦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克里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政权空前扩大,“最高民主阶段”到来B.在雅典“最高民主阶段”期间,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9-\nC.“最高民主阶段”时期,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D.在“最高民主阶段”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国家权力机构8、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①保留了君主政体②皇帝掌握国家大权③统治者实现统一的愿望强烈④宰相是对皇帝负责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9、下表是不同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不同认识观点学者认为冷战是由美国酝酿和发动的,根源在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苏联只是被动的应战者,美国必须对冷战承担主要责任。竺培芬冷战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双方行为的结果,并非美国单方面对苏联发动的。冷战并非美国独家制造,而是“美苏共振互动所致”。沈志恩在冷战的起源中,英国政府极端仇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对美苏冷战的爆发起了始作俑者的作用。陈亚峰斯大林把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当作假想敌而采取敌视态度,进而冷战不可避免。张华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美苏冷战的发动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B.美英等国应该对冷战发动承担主要责任B.极端意识形态不利于构建国际和平秩序D.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冷战发生的主要原因10、封建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是:①小农经济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②沉重的封建剥削③历代封建统治者的破坏和轻视④自然灾害和政局动荡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C.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12、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méng,乡民)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中张乖崖的做法实质上是()A.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B.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9-\nC.杜绝农民从事商业活动D.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13、中国的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了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下列是欧洲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请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不早于中国的(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14、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15、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封建制度渐趋衰落C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D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16、下列事件和现象,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洋务运动 ②实业救国思潮 ③辛亥革命 ④太平天国运动A.①②③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7、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18、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19、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直隶(含天津)江苏(含上海)浙江广东山东福建湖北奉天其余省份58%19.82%5.37%4.22%3.96%2.56%2.43%2.43%1.02%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A.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B.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C.民族工业已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快速发展D.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9-\n20、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21、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就19世纪末李鸿章出访俄国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探讨。学生发言中出现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  )A.《民报》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B.清政府为李鸿章专门包租俄国远东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C.李鸿章乘火车游历了俄罗斯的主要城市D.李鸿章参观了纪念十月革命胜利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22、英国在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战胜了A.西班牙、荷兰、法国B.荷兰、法国、葡萄牙C.西班牙、荷兰、葡萄牙D.葡萄牙、法国、西班牙23、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是()A.中国辛亥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C.英国工业革命D.法国大革命24、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是指()A.世界分裂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B.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C.欧洲形成了相互争夺的两大集团D.荷兰与英国争夺世界殖民霸权25、美洲历史上出现了新西班牙、新英格兰、新阿姆斯特丹、新法兰西等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A、美洲社会的进步B、美洲国家的独立C、工业革命的扩展D、欧洲的殖民扩张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0分。第26题18分,27题12分,28题2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几乎没有人否认,欧洲人所谓的新旧世界之间全新而复杂的交拄变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新的富裕商业阶级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成长起来。……欧洲由于采用美洲的马铃薯而人口增加。欧洲人民依赖糖和烟草等进口商品。——(美)R.R.帕尔肤《现代世界史》材料二欧洲的政治思想、科学、哲学、文化风尚和人民也广泛散布于全世界,对现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提供了既有建设性、又有破坏性的典范。——(美)R.R.帕尔欲《现代世界史》材料三1800~1900年中、欧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表。-9-\n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1900年欧洲28.1%34.2%53.2%61.3%62.0%中国33.3%29.8%19.7%12.5%6.2%材料四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1)材料一反映了西欧的哪些历史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6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17、18世纪欧洲风尚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变化的原因。(4分)(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指出《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市场的影响。(4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下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9-\n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恩格斯说:“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材料三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材料四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向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1)据材料一,回答梭伦改革中的什么措施最能体现恩格斯的论述。分析其历史影响。(4分)(2)据材料二,分析作者认为“光荣革命”是“反革命”的理由。结合英国近代宪政体制特点,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6分)-9-\n(3)材料三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而实现利益相互妥协的?(4分)(4)政治妥协也曾被成功应用于外交领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4分)(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2分)-9-\n喀什二中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9月月考历史学科答案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ADDBCBA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DDADAABDB题号2122232425答案CACBD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0分。第26题18分,27题12分,28题20分)26、(1)现象: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资产阶级的成长;新农作物的引进;人口的增加;糖和烟草大量进口(商品种类的增加);(4分,每点1分,答到3点即可)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殖民扩张(2分,答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给1分)(2)表现:政治上,英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亦可):经济上,工业革命开始;4分(3)变化:中国所占份额迅速下降,欧洲所占份额迅速上升。(2分)原因:①中国固守小农经济;②实行海禁和抑商政策,抑制了工业的发展;③受到西方列强侵略;在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展的影响下,欧洲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迅速,导致中西易位。(2分)(4)影响:条约规定了五口通商,协定关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被打破;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4分)27、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迁移所学知识,运用史料多角度多侧面辩证思考、论证、评析史学观点的能力。(12分)-9-\n答案一:若赞成“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注意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和近代中国文明的落后性对比,然后从西方历次侵华(“冲击”)后,中国人如何从器物—制度—思想等层次向西方学习着手回答。答案二:若反对“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角度给予否定。可以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各阶级阶层先进分子发起的一系列运动的历史背景入手,注重分析各运动发生时当时中国内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的变化,由此强调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和必然性。答案三:若认为“冲击—反应”模式存在片面性,则可以从从答案一与答案二两方面综合辩证评析,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从内应角度给予否定。  示例: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忽视了中国社会内部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从题目所给的材料来看,在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内部做出反应形成洋务派,并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再次形成冲击,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希望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挽救民族危亡;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引起国内革命浪潮高涨,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综上所述,冲击---反应模式有其合理性。但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也并非仅靠外部冲击来实现,中国社会内部也蕴含着诸多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从经济上来看,资本主义萌芽在近代之前已经产生并壮大发展;政治上,反封建民主思想在明清之际也已经出现。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社会内部已经孕育着变革的力量并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28、【答案】(1)措施:财产等级制;(2分)历史影响:打击了氏族贵族的统治,扩大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2分)(2)理由:“光荣革命”保留了国王。(2分)表现:议会是权力中心;国王统而不治。(4分)(3)实质:权力制衡。(2分)措施:①美国总统经选民投票选举产生,向选民负责,实行任期制;②总统是权力中心,虽掌握行政、外交、军事等重大权力;③但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种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每点2分。言之成理可得分)(4)愿望:反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和平)(1分)发展经济(1分)。策略:求同存异(2分)(5)作用:有利于造就和平政治;有利于解决国际争端的重大问题;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政治文明的发展。(2分)-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52:51 页数:9
价格:¥3 大小:259.1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