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宁省2022年上学期沈阳市法库县高级中学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辽宁省2022年上学期沈阳市法库县高级中学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0道小题,每小题2分)1.《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A.代田法已经出现B.注重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发达D.耕地面积增加2.如表是汉代有关名田(占有土地)规定的记载。据此可知,这些规定(  )内容出处汉武帝时,令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一人有市籍,则身及家内皆不得有田,犯令者没入田货《汉书•食货志》贾人皆不得名田、为吏,犯者以律论《汉书•衮帝纪》A.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稳定B.严厉地打击了商业违法行为C.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D.严格限制了商业规模的扩大3.苏轼在记述宋代农业发展时曾指出:“民庶(富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反映出宋代()A.官府重视农业生产发展B.官僚地主热心民间赈济C.土地租佃经营方式产生D.土地租佃关系比较普遍4.从春秋的“初税亩”到明朝的“一条鞭法”再到清初的“摊丁入亩”,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特点的是:A.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B.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C.税种由简化单一演变为繁杂多项D.由实物、劳役地租为主到货币地租为主5.西汉景帝时,晁错提出“使民以粟为赏罚”,百姓将粟上交后,“得以拜爵,得以除罪”,那么富人将向农民购买粮食,使得“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散)”。这一主张A.反映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B.利于缓解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C.体现了黄老之学的治国理念D.试图利用商业来推动农业发展6.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7.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8.7/7\n据明朝人张瀚《松窗梦语》记述,明成化年间杭州酒商张毅庵买了一张织机,由于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后来增加到二十余张织机,雇佣五六十人操作,于是逐渐富裕,“家业大饶”。这则材料①是文学作品,没有史料价值②必须经过考证无误后才能作为史料  ③只要研究方法得当,可作为研究手工业的史料A.①正确,②③错误B.②正确,①③错误C.①③正确,②错误     D.③正确,①②错误1.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作者认为A.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B.低廉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变革的变革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D.国内市场狭小影响了英国纺织品的倾销2.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3.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4.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5.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按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  )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7.清乾隆八年(1743年),清政府发布了下图中的告谕。从中可以提取的信息是7/7\nA.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清政府鼓励外商来华贸易C.清政府调整对外贸易政策D.清政府坚持闭关锁国政策1.米歇尔(法)在《资本主义史》中指出:“西班牙本土的物价,在16世纪初期到17世纪初期之间上涨了2—3倍;意大利的小麦等价格在1520—1599年间提高了2.3倍;16世纪的前25年到最后25年,英国物价上涨1.6倍,法国上涨1.2倍。”材料所述现象直接导致了()A.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B.亚洲白银外流现象严重C.欧洲生产关系出现变动D.西方奴隶贸易更加猖獗2.17世纪下半叶,东印度公司每年给查理二世10500英镑。正因为这样,查理二世登基次年(1662年),便扩大了东印度公司的特权:增加东印度公司可运往国外的黄金数量额,准予该公司在印度组建军队、修筑堡垒。不久,查理二世又授予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设立造币厂的权利。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东印度公司的权利得到提升B.英国国王获得印度的统治权C.国家力量推动早期殖民扩张D.英国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3.从1789—1848年,发生在英法两国的孪生大变革——双元革命。它们不应该被视为只属于这两国的大事,而应该被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而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下列选项与“双元革命”中“英国革命”有关的是()A.推动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B.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C.结束了人类对水力、畜力和风力的依赖D.极大促进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世界连接为一体4.下表是英国19世纪后叶工业发展情况的部分统计。据此可知英国(单位:100万英镑 )类别年份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工业总产值进口出口进口出口185489.46.611.685.35231884169.024.647.1205.31051A.工业革命逐步向全球扩展B.农业落后难以满足工业需要C.英国对世界市场依赖加深D.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加速发展5.下列为《1750-1900年部分地区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变化表(%)》(据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改编)。其中引起“欧洲人口变化”的原因是地 区欧洲美国和加拿大非洲1750年19.20.113.11850年22.72.38.17/7\n1900年24.95.17.4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②人口大规模的流入融合③公共健康措施的采取 ④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1.读如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1870年210105938221880年37316917516581890年617224331349191900年790284402602024①铁路成为欧美国家准入市场的必备要件②密切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③初步形成了遍布各洲的铁路网④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1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这位作家的抱怨A.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B.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C.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D.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3.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4.有学者认为,胡雪岩(1823-1885)“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1883年外国丝事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A.未能将商业资本及时转化为工业资本B.民族工业遭受外国资本主义摧残压迫C.农副产品日益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买办商人与外国资本主义之间矛盾加剧5.1877年,洋务派幕僚马建忠从欧洲写信给李鸿章说:“欧洲各国讲富者以护商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他如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可见马建忠()A.正确揭示了欧洲各国富强的根本原因B.批评了洋务派以练兵制器为先的做法C.否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D.强调了国家富强是建立民主政治的基础6.下表列举了甲午战争前中国三类新式企业的资本构成(单位:万元)。由此可知,下列企业属于表中乙类的是()7/7\nA.汉阳铁厂B.发昌机器C.江南制造总局D.大生纱厂1.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年份(年)168416891701售价(荷盾)807.752.32A.商业革命不断发展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C.价格革命来势汹汹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近代工业中消费资料的生产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生产比重逐年下降B.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C.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地域布局不合理D.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3.据记载,西班牙国王与麦哲伦签订的远洋探险协定上明确提到:“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1/20。”这一记载说明()A.西班牙最早开展了航海探险B.航海人才受到西班牙的重视C.契约精神推动了新航路开辟D.新航路开辟得益于王权支持4.1866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下列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A.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B.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C.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D.到柏林访帝国议会,见“会议厅甚大……旁有皇座,备德皇降临之用焉。”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一部中华文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与灾荒、疾疫不断斗争的历史。材料一:范仲淹主政杭州时,适逢“二浙阻饥,谷价方涌,斗钱百二十”,为缓解粮荒,他力排众议,力主将粮价“增至斗百八十”,并“命出榜沿江,具述杭饥及米价所增之数”,“商贾闻之,展夜争进,唯恐后”,待“米既辐凑,遂减价还至百二十”。绍熙五年(l194年)十一月,朝廷诏告天下:“客贩米斛前来两浙路荒歉去处出菜,经过税场依条免纳力胜钱(免税),仍不得巧作名色妄有邀阻”。                                     7/7\n--摘编自张福运《宋代荒政思想初探》材料二:1910年的11月,东北突然爆发鼠疫。12月,清政府派遣了伍连德为东三省防鼠疫的全权总医官,立即赶赴东北区处理疫情。伍连徳留学英国7年,在此期间还曾到欧洲的多所医学院校深造。他发现东北当地出现了不少一人患病,全家疫毙的案例,于是他便怀疑鼠疫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且传染的速度很快。当时,为了证实他的判断,他还突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观念,对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最后得出了结论:鼠疫确实可以在人们之间通过呼吸和飞沫的方式进行传播。他提出并实施了一整套防治方案,命士兵挨家挨户搜寻感染者,一旦发现马上送到医院,按重症、轻症、疑似进行分级处理,避免交叉管理。从长春调集1160名士兵,对哈尔滨疫区进行严格的封锁和交通管制,疫区被分成红黄蓝白四个区域,每个区的居民佩戴同色证章,只能在本区活动。他要求医护与军警严格佩戴口罩。1911年的4月,这场东北大鼠疫终于被彻底消灭了。                                                       ——摘编自百度百科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北宋与南宋赈灾济荒措施的异同,并指出其经济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伍连德在控制东北鼠疫时采取的有效措施,并分析伍连德能够解除东北疫情的原因。(6分)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到地理大发现时代,不同地方、不同文化的人们带着各自的纪年方式和时间体系参与全球化,对相互交流和沟通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为此,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对历法进行改革,使日期计算恢复正常,也更加精确。格列高利历(即俗称的阳历)逐渐成为一部绝对的天主教历法,但新教国家出于宗教和政治上的原因,长期抵制格列高利历。由于旧历法给越来越频繁的国际交往增添了麻烦,到18世纪中叶,欧洲各国基本上采用格列高利历。19世纪末成为基督教世界的历法,并且通行于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欧洲殖民地。1884年,由英美两国主导的华盛顿国际子午线大会确立本初子午线和建议采用以格林威治子午线为基准的“世界日”,为建立世界时区体系打下了基础。欧洲国家和北美地区到20世纪上半期都已接受时区体系,同时很多“地方性”的时间体系和规则也依然盛行。——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  材料二: 在清末“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形势之下,旧有的文化价值体系,包括以皇帝年号纪年体系为表征的时间观念,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康有为宣扬孔子纪年,将其视为国家创制的重要方面,以维护当下的政治权威。刘师培提出黄帝纪年之后,革命党人群起响应,以图将清统治者与华夏民族区分开来。民国建立,孙中山通电全国使用公历。新建的民国政府还通过对各种新式节日的庆祝,来显现现实政治权威。在民国时期,改换阳历因与民众的传统文化习惯相悖引起民间诸多反对,政府改换阳历的努力遭遇极大挑战。 ——摘编自朱文哲《清末民初的“纪年”变革与国家建构》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球纪年和时间体系标准化进程的特点及其推动因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民初纪年变革的背景和影响。(8分)7/7\n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1987年,美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一书出版。该书论述了500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沧桑巨变与兴衰存亡,主要内容如下:16~17世纪,西方世界兴起后,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但后来先后降为二流国家。在工业化时代,19世纪的世界领导是英国,在英国达到鼎盛时期的1860年前后,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50%,或欧洲的55%~60%。英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他国海军两倍以上的海军。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美国在19世纪已经具有世界经济大国的实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  大国之兴,起于经济和科技发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征战扩张;大国之衰,衰于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过度侵略扩张并造成经济和科技相对衰退落后。——据[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主要内容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现代史上重大历史主题,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主题。(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主题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8分)7/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34:52 页数:7
价格:¥3 大小:62.6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