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津市东丽区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带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东丽区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28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在“答题卡”上;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2.第Ⅰ卷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应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每题2分,共16分)1.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笑靥(yǎn)咀咒婆娑妄自菲薄(wàng)B.阡陌(xiān)漫朔翱翔(áo)义愤填膺C.陷阱廖廓自诩(xǔ)前倨后恭(jū)D.悲怆蓬蒿(hāo)小觑(qù)一蹴而就【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笑靥”中的“靥”读yè,“咀咒”中的“咀”应改为“诅”;B.“阡陌”中的“阡”读qiān,“漫朔”中的“朔”应改为“溯”;C.“廖廓”中的“廖”应改为“寥”;“前倨后恭”中的“倨”读jù。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2022年初,改编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的电视剧《人世间》“火”了,好评不断,。在春节期间作者梁晓声做客“学习强国”,与读者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对于《人世间》的创作初衷,他想让“八零后”至“零零后”的年轻一代知道爷爷辈们是怎样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人世间》通过笔下人物的刻画描写,对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多维度\n的展现,通过人物、时代成长,体现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生活的磨砺中互相理解与依靠的过程。正如原著封面所题“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遵循着“光字片”周姓人家的命运轨迹,在五十年的时代进程中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人民史诗,作品展现了一代代中国人对“时代”“好人”“奋斗”的价值追求,呈现了“中国故事”中的,以及“最中国”的情感表达和广泛的文化认同、集体共识。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高潮迭起砥砺前行沧海桑田家长里短B.高潮迭起筚路蓝缕新旧嬗变市井气息C.跌宕起伏砥砺前行沧海桑田家长里短D.跌宕起伏筚路蓝缕新旧嬗变市井气息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世间》通过对笔下人物的刻画描写,对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多维度的展现,在人物成长、时代变迁中体现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生活的磨砺中互相理解与依靠的过程。B.《人世间》通过笔下人物的刻画描写,对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多维度的展现,在人物、时代变迁中体现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生活的磨砺中互相理解与依靠的过程。C.《人世间》通过对笔下人物的刻画描写,对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多维度的展现,在人物成长、时代变迁中展现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生活的磨砺中互相理解与依靠的过程。D.《人世间》通过笔下人物的刻画描写,对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多维度的展现,在人物、时代成长中展现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生活的磨砺中互相理解与依靠的过程。【答案】2.B3.C【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高潮迭起:比喻事物高度发展不断增高阶段。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句中照应“好评不断”,用“高潮迭起”。砥砺前行:经历磨炼,克服困难,往前进步的意思。筚路蓝缕:意思是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句中指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艰苦,用“筚路蓝缕”。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新旧嬗变:指由新到旧的蜕变、演变。句中形容时代进程,\n应该用“新旧嬗变”。家长里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市井气息,指俗气。句中指中国故事中的世俗气,用“市井气息”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的能力。划线句“《人世间》通过笔下人物的刻画描写”残缺介词“对”;“通过人物、时代成长”搭配不当,改成“在人物成长、时代变迁中”;“体现……过程”动宾搭配不当,改为“展现……过程”。只有C修改正确。故选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古树是村落的旗帜——一棵树长到这么大,如同祖先那般苍老,不吭声也能受到景仰。大凡古树,树洞都特别大,储存了一村人的秘密。每个人也觉得将秘密储存在树洞里,比烂在自己肚子里要清洁得多。而今,古树的寂寞如同村子的寂寞,没有什么秘密可以储存了,人们到远方去,把秘密也带走了,反倒是一些外乡人,因一棵古树,慕名从远方来,指望能读懂它的沧桑。往往在近观之后,我会走得远一些,从远处看它的全貌——南方的妩媚往往缘于有如同古树这般的骨感突兀,使妩媚不至于坠入俗格。一棵古树,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被谄媚为“好看”的,但人们还是欣赏它此时已遭受摧残的容颜——一个人的精神如果若此,就不必担心为万物所挠败了。古树内含奇倔兀傲的硬气,往往与冠盖的柔和青绿表里不一,表面眉清目秀衣袂飘飘,实则绵里藏针。一个城市的变化,人通常是以高楼拔地、道途通畅来言说的,忽略了置身于这些坚硬与坚硬之间的树木。它们新旧相杂,高低错落,积极地填充着视觉中的荒漠。人们对一棵树通常不会有太多的依恋和期待,以为它就是一个理所当然的存在。一棵树在笃定沉静中分明具有不动之动的力量,只是不易察觉。4.下列各项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相同的一项是()A.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n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D.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5.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第一段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五四”以来话剧,是我国戏剧中的新形式。它的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地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B.这里说“只能”“才是”,就是说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C.贾宝玉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子的不幸人生,体验了封建大家族盛极而衰的巨变,从而对人生有了独特的感悟。D.在训导人们方面,它摒弃了“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样一句富于理性和符合公正原则的精辟格言。【答案】4.D5.B【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表面眉清目秀衣袂飘飘”一句将古树拟人化。A.夸张,头一句写用手去扭转天上的星辰,后一句则是抚胸叹息,“手扪星辰”可以看出使用夸张。B.比喻、拟人,把浪比喻成霜雪,“绕”和“卷”,把树与波涛拟人化。C.互文,应是“主人和客人下马、在船”;借代,用“管弦”代音乐。D.拟人,赋予“废池乔木”以“犹厌言兵”的人格特点。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第一段中的引号都表示强调。A.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强调。C.表示特定称谓。D.直接引用。故选B。\n6.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B.中国文学史上往往“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C.苏轼,字子瞻,辛弃疾,字幼安,二人并称“苏辛”,是宋词豪放派代表。D.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阿Q正传》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错,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故选A。7.下列诗句不合适写在高中毕业纪念册上赠别同学的一项是()A.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孟郊《游子诗)B.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佚名《箜篌谣》)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A.句意:萱草长在母亲堂前的石阶上,在外漂泊的游子行走天涯。表达慈母思儿、游子念亲的情感,不符合同学赠别这一情境。B.句意:知心朋友比骨肉之亲还要亲。表达同学或朋友间情感之深厚。符合同学赠别这一情境。C.句意: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表达朋友之间情感之相通永恒,可以穿越时间、空间,符合“赠别”这一情境。D.句意: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表达对同学的祝福之意,符合“赠别”这一情境。故选A。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n有距离才有过程,有过程才有思念。“______”是因距离而叹的爱情的绝唱;“______”是因距离而诵的友情的高歌;“______”是因距离而生的亲情的低吟。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③一日不见,如三秋兮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①②D.②①③【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第一空,结合“思念”“爱情”可知选③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第二空,结合“距离”“友情”可知选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第三空,结合“距离而生”“亲情”可知选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故选C。二、(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送从弟谋归江陵序[唐]柳宗元吾与谋,由高祖王父而异。谋少吾二岁,往时在长安,居相迩也。与谋皆甚少,独见谋在众少言,好经书,心异之。其后吾为京兆从事,谋来举进士,复相得,益知谋盛为文词,通外家书。一再不胜,惧禄养之缓,弃去,为广州从事。复佐邕州,连得荐举至御史,后以智免,归家江陵。有宅一区,环之以桑,有僮仆三百,有田五百亩,树之谷,艺之麻,养有牲,出有车,无求于人。日率诸弟具滑甘丰柔,视寒暖之宜,其隙则读书,讲古人所谓求其道之至者以相励也。过永州,为吾留信次,具道所为者。凡士人居家孝悌恭俭,为吏祗肃。出则信,入则厚。足其家,不以非道;进其身,不以苟得。时退则退,尊老无井臼之劳。和安而益寿,兄弟相友,不谋食而食给,不谋道而道显。则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于远,始也吾疑焉,今也吾是焉。别九岁而会于此,视其貌益伟,问其业益习,叩其志益坚。于呼!吾宗不振久矣。识者曰:今之世稍有人焉。若谋之出处,庸非所谓人欤?或问管仲,孔子曰:“人也。”谋虽不识于管仲,其为道无悖,亦可以有是名也。吾不智,触罪摈越、楚间六年,筑室茨草,为圃乎湘之西,穿池可以渔,种黍可以酒,甘终为永州民,又恨徒费禄食而无所答,下愧农夫,上惭王官。追计往时咎过,日夜反覆,无一食而安于口平于心。若是者,岂不以少好名誉,嗜味得毒,而至于是耶!用是愈贤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以足其家,终始孝悌,今虽欲羡之,岂复可得?谋在南方有令名,其所为日闻\n于人,吾恐谋不幸又为吾之所悔者,将已之而不能得,可若何?然谋以信厚少言蓄其志以周于事虽履吾迹将不至乎吾之祸则谋何悔之有?苟能是,虽至于大富贵,又何栗耶?振吾宗者,其惟望乎尔!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问其业益习习:学习B.好经书,心异之异:以……为异C.种黍可以酒酒:酿酒D.谋在南方有令名令:美好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居相迩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B.今之世稍有人焉若甚怜焉,而卒以祸C.振吾宗者,其惟望乎尔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岂不以少好名誉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1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然谋以信/厚少言/蓄其志/以周于事/虽履吾迹将不至乎/吾之祸/则谋何悔之有B.然谋以信厚少言/蓄其志以周于事/虽履吾迹/将不至乎吾之祸/则谋何悔之有C.然谋以信/厚少言蓄其志/以周于事/虽履吾迹将/不至乎吾之祸/则谋何悔之有D.然谋以信厚少言/蓄其志/以周于事/虽履吾迹将不至乎/吾之祸/则谋何悔之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简述柳谋读书、应试、做官、免职回家的人生历程,表达了对柳谋人生抉择进退有道的充分肯定。B.作者将柳谋与自己对比,后悔当初追求功名过切,并寄望于柳谋能振兴家族。C.作者与柳谋从小相识,两家相距不远,后来柳谋考上进士,两人又相聚,不过他随后又弃作者而去,担任广州从事。D.作者认为读书人居家出仕、对内对外以及谋食谋道等都有其行为准则,而柳谋正是行事有准则的读书人。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足其家,不以非道。(2)又恨徒费禄食而无所答,下愧农夫,上惭王官。\n【答案】9.A10.D11.B12.C13.(1)使他的家富足,不凭借不合正道的手段。(2)又遗憾白白地花费俸禄却没有什么报答的,对下愧对农夫,对上愧对朝廷官员。【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A.“习”,熟习、精通。句意:问他的学业更熟悉。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也”,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句意:住得相距很近。“也”,语气助词,表判断。句意: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B.“焉”,语气词。句意:如今的世上稍稍有(所谓的)“人”了。“焉”,代词,之,指百姓。句意:好像很怜爱百姓,结果却给百姓带来灾难。C.“其”,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句意:振兴我们的宗族的人,大概只能指望你了!“其”,代词,他们。句意: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D.“以”,介词,因为。句意:难道不是因为年轻时喜好名誉。“以”,介词,因为。句意: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然而柳谋凭借着诚实敦厚说话不多,怀着他的志向来周密地做事,虽然踏着我的足迹,将不会犯下我的罪过,那么柳谋有什么好后悔的呢?“信厚少言”为并列短语,意思是“诚信敦厚,少言寡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蓄其志以周于事”,省略主语“谋”,“蓄”作谓语,“其志”作宾语,“以周于事”为“蓄其志”的目的,故“蓄其志以周于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C.“后来柳谋考上进士”错,原文表述是“谋来举进士……一再不胜”“用是愈贤谋之去进\n士为从事以足其家”,两次都没有考中,可见柳谋没考上进士。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足”,使……富足;“非道”不合正道的手段,;“以”,凭借。(2)“恨”,遗憾;“徒”,白白地;“无所”,没有什么用来;“下”,对下;“上”,对上。参考译文:我和柳谋,(长辈)从高祖的父亲(那代起)而不同。柳谋比我小两岁,往日在长安,住得相距很近。我和柳谋都很年轻,唯独看见柳谋在众人中很少说话,喜好经书,心中觉得他与众不同。这以后我担任京兆从事,柳谋来参加进士考试,又与他相见,更加知道柳谋广泛地写文章,(经常)向(京城)外通家书。一而再不能考中,担心俸禄供养的迟缓,放弃(考进士)离开(长安),担任广州从事。又在邕州,接连获得举荐做到御史,后来凭借智慧免职,回去安家在江陵。有一块住宅,周围种上桑树,有很多仆人,有很多田,种上稻谷,种上麻,养着牲畜,出门有车,不用向别人求情。每天带着各位子弟备好鲜美可口的食物,看寒热气候合宜之时,就利用空闲读书,讲那些所说的追求最高道德的古人事迹来相互勉励。经过永州,因为我而留住了几天,并详尽地讲述了他所做的事情。大凡读书人,居住在家里孝顺长辈、敬爱兄长、恭敬、节俭,担任官吏恭谨而严肃。出外就守信用,回家就宽厚。使他的家富足,不凭借不合正道的手段;使自己得到提拔,不凭借苟且的手段得到。时势要退就退,尊敬老人,(使他们)没有汲水舂米的劳苦。和睦安详增延寿命,兄弟相互友好。不谋求粮食而粮食充足,不设法寻求道义而道义彰显。那么柳谋不考进士到远方担任从事,开始我对此感到疑惑,现在我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分别九年在此相会,看他的相貌更伟岸,问他的学业更熟悉,询问他的志向更坚定。唉!我的家族不振兴已经很久了。有见识的人说:如今的世上稍稍有(所谓的)“人”了。像柳谋出仕和隐退,哪里不是所谓的“人”呢?有人问到管仲,孔子说:“(他是)人。”柳谋虽然不被管仲所知,(但是)他为道没有谬误,也可以有这种名声。我不聪明,犯罪被抛弃在越地、楚地间六年,用杂草盖房子,在湘水西面种菜,挖掘池塘可以养鱼,种植黍子可以酿酒,甘于一直做永州的百姓,又遗憾白白地花费俸禄却没有什么报答的,对下愧对农夫,对上愧对朝廷官员。盘算思索往日的过错,日日夜夜再三考虑,\n没有一样吃的东西是安于口、平于心的。像这样的情况,难道不是因为年轻时喜好名誉,(就像)嗜好厚重的味道(反而)受到毒害,而至于这样吗﹖因此更加觉得柳谋不考进士担任从事来使他的家富足、自始至终孝顺长辈、敬重兄长是贤能的,现在虽然想要羡慕他,难道再能够做得像他这样﹖柳谋在南方有美好的名声,他的作为一天天地为人所知,我担心柳谋不幸又做出我的后悔的事情,想要中止它而不能够办到,怎么办﹖然而柳谋凭借着诚实敦厚说话不多,怀着他的志向来周密地做事,虽然踏着我的足迹,将不会犯下我的罪过,那么柳谋有什么好后悔的呢?如果能够这样,即使至于大富大贵,又害怕什么呢?振兴我们的宗族的人,大概只能指望你了!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92分)注意事项:请将第Ⅱ卷答案,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三、(19分)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悲”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C.“日暖南山石”使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感受,“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2)\n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指写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答案】(1)C(2)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异:①杜诗描写长安沦陷后的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情感;②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亲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C.“‘日暖南山石’使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感受”说法错误,这里没有使用拟人手法,而是虚写,是想象。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相同点:从李诗“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看,诗人经常像冯谖那样弹唱失意的剑歌,每次思归都未能如愿,因此,只能写封书信来表示自己希望早日还家的心情。从杜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故两首诗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不同点:从杜诗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因为战争颠沛流离,不能回家,家信断绝,音讯杳然,“烽火连三月”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可见,杜诗描写长安沦陷后的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情感。从李诗看,“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这两句是说我经常像冯谖那样弹唱失意的剑歌,每次思归都未能如愿,因此,只能写封书信来表示自己希望早日还家的心情,一个“归”字流露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结合注释对“弹铗”这一典故的介绍来看,“《战国策》中记载冯\n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冯谖有才却只能做人门下之客,后得孟尝君赏识;诗人李贺想要入朝为官却难以实现,想要像冯谖一样施展才华而不能,所以这“裂帛”之中还有流露出失意之情。所以李贺诗歌中的“裂帛”既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还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①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③《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于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他孤独的长大成人。【答案】①.三顾频烦天下计②.齐彭殇为妄作③.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④.謇朝谇而夕替⑤.尔来四万八千岁⑥.不与秦塞通人烟⑦.零丁孤苦⑧.至于成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频烦、计、彭殇、妄作、修姱、鞿、羁、謇、谇、尔、零丁、至。四、(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碗匠和他的碗周天红烂泥田,一个村子最响亮的事儿就是烧碗了。烂泥田村子口有一大块田,那泥巴,扶墙抹墙不行,真的是烂得扶不上墙了。栽秧种谷也不行,栽了秧,不走根,反倒要烂根,没得收成。那泥巴,就适合做碗烧碗。泥质沙细,糗性好,水质也好,捏成碗坯子,放到窑上一烧,轻轻一敲就能听见当当当的清脆响声。那釉质那花纹那造型,一看就是好货色呀。据说,烂泥田这地方,早年是官窑呢。至于是哪一级的官儿,谁都能说上几句,但谁也没说个明白,就是八爷,也没说出个来龙去脉。反正是官家的窑呗,要不,你看那村子右边的岩湾子里,现在还排着十好几孔老窑呢。八爷是村子里最好的碗匠。\n八爷拿捏碗坯子,那是村子里最快的。小半个下午就能做出五六十个呢,就是村子对门成天牛皮吹得轰轰响的刘老大,忙得汗水长流也没比过八爷。八爷烧出的碗,那更是一绝。造型,釉色,图案,那都是没得挑。能在碗边碗底上搞出花花草草,有鱼有鸟,有人物有动物,买主点着要什么他就能给你烧制出什么。做大寿的能给你烧出老寿星图,结婚办喜事儿的能在上面烧出鸳鸯,外出发财回家造断房的能在上面烧出财神爷,那些图案活灵活现,逼真得惊人。有的人端起碗吃饭时,都只顾着欣赏,翻来翻去地看,碗里的东西倒了出来全然不知道。八爷烧碗的手艺,那是跟着他师傅学的,足足学了三年,他师傅才把最关键那点儿真本事传给了他。师傅传授真本事时,只给八爷提了一个要求:留在他身边!师傅对八爷说,我一辈子教了数不清的徒弟,学了手艺,都跑出去闯荡了,没有一个能留下来的,其实,他们都只是一知半解,没有学到真本事。如果你一直留下来,我就把最关键最实在的那点儿本事传给你!八爷说话算话,一直留在师傅身边,烧碗。直到师傅去世,他都没有离开过烂泥田。八爷学到了烧碗的真本事,那手艺真是做精了。在烂泥田方圆三四十里地界,你要说到碗匠八爷,没有人不知道的。做大寿的要找他,娶媳妇嫁闺女的要找他,修房造屋贺喜事儿的要找他……八爷的手艺活儿呀,在县城里的大半条街都是抢手货。卖碗收货的老板一看仓库里的货不够了,大喊一声,进山去烂泥田八爷那里收货去!保准屁股后面几个就跟着来了。八爷也讲究。无论是进门上货的还是收藏老玩意的,还是专门进屋看热闹的,八爷准抽出时间,把烧碗识货的道理和方法一五一十地给你介绍个明白,最后还问上一句,懂了没有?如果你摆脑壳说没听懂,他会继续给你说道说道,直到让你听懂了为止。八爷这热情,生意当然好做了。八爷制碗烧碗的手艺是一绝,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的,每天上门进货的客商络绎不绝。这些年下来,八爷的房屋都翻新三回了,可他家里自己用的碗却还是老样子。八爷家的碗也是一大特色,没一个好碗,要么是歪的,要么是缺的,要么是花样图案烧残了的,全是歪瓜裂枣的残存货。碗匠家里用烂碗怪碗,是八爷用不起好碗吗?不是,成天满屋满仓库都是上等的好碗呢,随便用都没问题。是八爷缺心眼儿吗?不会哟,单凭他制碗烧碗的手艺,就知道他是个一等一的聪明人。是八爷脾气怪吗?肯定不是,你看有人进门,不管晴天阴天还是雨天,八爷都是一脸的笑呢。这是个什么道理呢?烧碗的同行不明白,村里人不明白,来进货买碗的人不明白,就是八爷家的二娃更不明白。\n二娃是什么人哟,走州下府,啥事情没见过。这些年,二娃靠着倒腾他老爹八爷烧的碗,那是发财了,在县城里有五间门市一个大仓库,小轿车都换了好几辆,不是八爷吼着,差点把老婆都换了。二娃是村子里第一个去过首都北京的。就单是他在人民大会堂广场前照的那张相片拿回村子,一整个村子的人围着看了半下午还舍不得离去,直到天黑人才小步小步地散了。多大个事儿呀,进个京城,村里人念谈了大半年。八爷家吃饭喝酒用的那些怪头怪脑的碗,那也是村里人的大事儿,没有人不念谈的。八爷说,二娃呀,你不懂?你真不懂?二娃摇摇头。八爷端起那歪边子的酒碗,喝了一大口酒,说,二娃呀,你看看这个碗,要不是它是个歪边子的残缺货,它还能是我的酒碗?八年了,还是我的酒碗。二娃听了老爹的话,好像更糊涂了。八爷看了二娃一眼,继续说,碗匠手里的好碗,最终都不是自己的,留不住呀。就像你和你哥。你哥虽然老实甚至有点笨,可他就像一个我烧坏了的碗,能留在我身边呀。你从小聪明,是只好碗,可你成天在外漂来荡去的,有个大事儿小事儿的,我能靠得上你?二娃这下听明白了,一屁股坐在屋前的门槛上,半天站不起身来。这一下子,二娃清楚地记起,自己已经两年零三个月零五天没有回家了。(有删改)16.下面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介绍了烂泥田的土质的独特优势及其悠久的烧窑烧碗的传统,引出了后文要写的碗匠——八爷。B.“有的人端起碗吃饭时,都只顾着欣赏……碗里的东西倒了出来全然不知道”刻画出了客人欣赏碗的投入状态。C.小说中通过二娃和二娃哥的对比,凸显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告诫人们要学会享受生活,无须追求完美。D.小说运用了“碗坯子”“没得挑”等朴实无华及富于地方特色的语言,娓娓道来,亲切自然,而又不失真情。17.小说从不同角度描写八爷,使八爷这一形象有血有肉,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八爷的形象特点。18.小说以“碗匠和他的碗”为标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6.C17.(1)耐心诚恳。八爷听从师父的教诲,一直留在师父身边,终于学到了烧碗的真本事。(2\n)技艺高超,待客诚信。八爷根据不同人的需要烧制不同的碗,同时又给顾客耐心讲解。(3)处世精明,重视亲情,有慈父情怀。他放手让二娃去闯荡,但又期望儿子们能够多回家,可谓用心良苦。18.(1)情节上,文章花了大量的篇幅刻画碗匠八爷的形象及其绝妙的烧碗技术,标题交代了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了主要情节。(2)形象上,文章通过碗的烧制刻画了八爷这样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标题的“碗匠”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他的碗”有象征意义。(3)主题上,小说从碗匠写到碗匠的碗,揭示了老人渴望子女亲情的主题,呼应人们关爱老年人。【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告诫人们要学会享受生活,无须追求完美”错,告诫人们要重视亲情,关爱老年人。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文中“八爷说话算话,一直留在师傅身边,烧碗。直到师傅去世,他都没有离开过烂泥田”可看出八爷耐心诚恳;“八爷也讲究。无论是进门上货的还是收藏老玩意的,还是专门进屋看热闹的,八爷准抽出时间,把烧碗识货的道理和方法一五一十地给你介绍个明白,最后还问上一句,懂起没有?如果你摆脑壳说没听懂,他会继续给你说道说道,直到让你听真了为止。八爷这热情,生意当然好做了”可看出技艺高超,待客诚信;“八爷看了二娃一眼,继续说,碗匠手里的好碗,最终都不是自己的,留不住呀。就像你和你哥。你哥虽然老实甚至有点笨,可他就像一个我烧坏了的碗,能留在我身边呀。你从小聪明,是只好碗,可你成天在外漂来荡去的,有个大事儿小事儿的,我能靠得上你?”八爷从烧制碗引出养育子女,通过两个儿子的对比,表达老年人对亲情的渴望;他放手让二娃去闯荡,但又期望儿子们能够多回家,可谓用心良苦,有慈父情怀。【18题详解】\n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情节上,文章标题是“碗匠和他的碗”,“碗匠”交代了人物的职业身份,一生以烧制碗为职业,“他的碗”既是指他烧制的碗,“你哥虽然老实甚至有点笨,可他就像一个我烧坏了的碗,能留在我身边呀。你从小聪明,是只好碗”也指他养育的两个儿子,小说的题目具有概括性,交代了主要人物和事件。人物上,“八爷烧碗的手艺,那是跟着他师傅学的”“八爷学到了烧碗的真本事,那手艺真是做精了”小说从八爷学烧碗的手艺写起,“碗匠”八爷技艺高超;“每天上门进货的客商络绎不绝”“八爷家的碗也是一大特色,没一个好碗”八爷的碗远近闻名,生意红火,而八爷自己家里却是用烧残的碗,“他的碗”具有象征意义,既指他烧制的碗,也指他养育的两个儿子。标题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主题上,“碗匠手里的好碗,最终都不是自己的,留不住呀”“你哥虽然老实甚至有点笨,可他就像一个我烧坏了的碗,能留在我身边呀。你从小聪明,是只好碗,可你成天在外漂来荡去的,有个大事儿小事儿的,我能靠得上你?”一辈子靠烧碗手艺立足的碗匠,好碗都是别人的,自己剩下的是残品,如同两个儿子,有出息的在外边不回家,守在自己身边的虽说没有大出息,但有了依靠,揭示了老年人渴望子女亲情的主题。五、(8分)19.下列《红楼梦》第五回中的判词与其所演绎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①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②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③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④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A.①贾探春 ②贾迎春 ③贾元春 ④贾惜春B.①贾元春 ②贾探春 ③贾惜春 ④贾迎春C.①贾迎春 ②贾惜春 ③贾探春 ④贾元春D.①贾惜春 ②贾元春 ③贾迎春 ④贾探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n①“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这是贾迎春的判词。“子”“系”合而成“孙”,即指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语出寓言故事《中山狼传》,说的是一只狼即将被杀时遇东郭先生而获救,危险过去后它反而想吃掉东郭先生,后来人们就把忘恩负义的人叫作“中山狼”。野蛮毒辣的孙绍祖就是这样的“中山狼”,他家曾巴结过贾府,后来一朝得志便狂妄嚣张,虐待迎春。“花柳质”喻迎春身娇体弱,“赴黄粱”与元春册子中“大梦归”一样是死去的意思。这两句是说迎春经受不住夫家摧残,嫁到孙家一年就被折磨致死。画册里恶狼扑食美女,就是孙绍祖和迎春婚姻关系的写照。②“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这是贾惜春判词。“勘破三春”字面上说看到春光短暂,实际是说惜春看明白了三个姐姐(元春、迎春、探春)都好景不长。“缁衣”是黑色的衣服,一身僧尼打扮,和“独卧青灯古佛傍”意思一样,都表示她最后出家为尼了。画册里在古庙“看经独坐”的美人就是惜春。③“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是贾探春判词。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贾政之妾赵姨娘之女,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不被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④“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这是贾元春判词:“二十年”一句是说元春入宫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榴花开处照宫闱”是说榴花似火,明艳照人,喻元春光耀后宫。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册子上所画的“弓”谐音“宫”,“橼”谐音“缘”,也喻指着元春和深宫的关系。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春都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解释很多,这是其中一种),是元春入宫作妃的结局。故选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说起高温热浪,不要以为它只是让你热到“变形”。高温热浪其实是一个“沉默的杀手”\n,不仅能导致人畜伤亡事件发生,还影响农作物生长,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甚至影响电力供应和道路畅通等,是最危险的自然灾害之一。高温热浪导致的生态系统和大气环境变化,①。在高温影响下,蚊子与人类更加“亲密”,适宜蚊虫生长繁育的区域②。伊蚊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蚊虫之一,其携带有登革热、寨卡病毒、黄热病、乙型脑炎,西尼罗河病毒,疟原虫等多种传染病病原。高温热浪还可能引发复合型极端气象事件,对能源、交通、建筑、农业,旅游等方面造成影响。因此,③。对高温天气的形成原因,专家们的看法不尽相同,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二是天气系统触发。除副热带高压外,大陆暖高压、热带气旋、热低压、弱冷锋等天气系统也会催生高温热浪。三是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人口密集,建筑范围大,使得城市地表的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有所变化,进而导致城市的温度比周围要显著偏高,这就对高温天气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答案】20.①影响着人们健康和生活②也在不断扩大③亟须对高温热浪引起重视(意对即可)21.虽然专家们对高温天气的成因看法不尽相同,但主要原因有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天气系统触发、城市热岛效应。【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空缺处在段首,是对下文总领句,根据“在高温影响下,蚊子与人类更加‘亲密’”“高温热浪还可能引发复合型极端气象事件,对能源、交通、建筑、农业,旅游等方面造成影响”可知,该段论述高温对人们生活、健康的影响,因此填写“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一类的句子。第二处,前文说“在高温影响下,蚊子与人类更加‘亲密’”,接着说“适宜蚊虫生长繁育的区域”,根据“更加亲密”,可以推断出区域更加大,因此填写“也在不断扩大”一类的句子。\n第三处,“因此”是对文段的总结,前文强调的是高温热浪对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威胁、影响,所以后文应说人们要重视它,因此填写“亟须对高温热浪引起重视”一类的句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和使用句式的能力。题干要求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文段第一句说“对高温天气的形成原因,专家们的看法不尽相同”,强调了专家的意见不一致;后文介绍“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二是天气系统触发。三是城市热岛效应。”也就是说专家对高温天气的形成原因看法不同,但是对其主要原因的看法是一致的。因此概括出:虽然专家们对高温天气的成因看法不尽相同,但主要原因有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天气系统触发、城市热岛效应。六、(5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等等。时代变迁,有人说,当今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题目;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规范书写,不少于700字。【答案】例文英雄从不被定义每个人对英雄都有不同定义,每个时代也有每个时代的英雄。那么,到底什么是英雄?怎样的人可以称得上英雄呢?纵观古今,英雄辈出,从忧国忧民的著名诗人屈原,到为国捐躯的抗日英雄杨靖宇,再到如今舍身为民的凉山消防员……都被人们称之为英雄。在乌拉尔航空A321航班遭鸟击事故中,俄罗斯飞行员将载有226名乘客的客机迫降在莫斯科郊外的一片玉米地里,这些飞行员是英雄;消防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了保护人民财产,不顾自身生命安全,逆向而行,奋战在救火的第一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英雄拥有共同的心声: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即使牺牲个人生命也在所不惜。在困难面前,在灾难面前,在大是大非面前,更能展现英雄的风采。\n来自湖南萍乡的“微笑女孩”周嘉译,还未出生,父亲便因交通事故不幸身亡,在满月时,母亲便抛下年幼的她出走了,至今杳无音讯,更令人伤心的是,她的爷爷奶奶在她两岁时也相继病逝,她只能与年迈体弱的曾祖父母相依为命,成为了家中的顶梁柱。但是面对这些磨难,她始终带着微笑,勇敢前行,在逆境中长大,却从不向困难屈服。这难道不是我们所说的英雄吗?在2015年11月的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中,法国警犬“狄塞耳”先于特警冲进嫌疑人藏身的房屋,在嫌疑人引爆炸药时不幸殉职,被授予法国“动物英雄”最高奖——迪金勋章。用弱小躯体为人类正义事业作出牺牲,它当然是我们所说的英雄。爱国商人庄世平先生在16岁的时候将一颗爱国种子埋在心里。抗日战争时,他始终顶着炮火冒着生命危险顽强与日军对抗。抗战胜利后,他毅然放弃国民党的优渥待遇,投入到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创建中。在新中国经济处于危险边缘时,他又挺身而出,满足祖国的需求,在香港创办银行。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他做了,也成功了。即使已经到晚年,他也仍然在为祖国付出,办特区,培养人才。作为汕头大学的幕后英雄,他默默付出,培养了一大批中华民族的脊梁。不仅如此,他还在退休时将两家合计价值几百亿的银行无偿地献给了国家。一生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庄世平先生是英雄,是大英雄!英雄是一个伟大的名词,每个人都渴望拥有这个称谓;英雄又是一个与苦难甚至是牺牲相连的符号,正因为如此,我们心里充满了感叹、赞扬。时势造英雄,在激荡的时代英雄辈出,在和平的时代,也不缺少英雄产生的土壤。英雄,即使是无名英雄,也值得我们敬仰。正如郁达夫所言: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对待英雄何尝不是如此?“英雄”这个词,我们无法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无论是成为他人的英雄,还是自己的英雄,都是伟大的。新时代呼唤英雄精神《战狼耳》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吴京塑造的“中国英雄”中国硬汉形象点燃了人们的爱国情怀,激发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英雄情结。为正义、为和平、为中国而战的“战狼精神”,让无数中国观众提气,表达了一个以更加开放、更加自信、更加强大的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应有的国民心态和精神状态。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是由人民群众中诞生的英雄推动、引领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丰富的物质遗产、精神成果、文化经典,那些创造辉煌成就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军事家,那些在民族苦难国家危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的忠臣良将、豪杰义士,为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英雄。\n那一串串耳熟能详的名字闪耀在历史的星空,是我们的“床前明月”,激励着世代中华儿女奋勇向前。中华民族的历史闪耀着英雄的光辉,因英雄而精彩。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作外侮、伤痕累累,但中国人民从不屈服、永不言败、决不退缩,那些慷慨赴义、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那些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革命先驱,那些东奔西走上下求索中国向何处去的开路先锋都是国家的英雄。一个能哭着微笑的人不会被打倒,一个饱受屈辱还能泪眼望远的民族不会停下脚步。只要英雄的情结和精神尚存,英雄的血性和气概还在,散落地的基因和细胞就会聚合成钢筋铁骨,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中国在革命、建设、改革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杰出人物,那些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人民领袖,那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劳动大众,那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坚强砥柱,都是人民的英雄。新中国的蓝图记录下英雄的荣耀,因英雄而多彩。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英雄,一个时代当有自己的楷模。国家因英雄辈出而强大,民族因精神挺立而兴旺,社会因正气浩荡而温暖。没有英雄豪气的人会萎靡不振,消解英雄的社会没有希望,缺少英雄的国家没有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气势磅礴的伟大事业,靠无数各路英雄共同推动。那些胸怀坚定理想、执着信念、崇高使命深沉情感、强烈责任的身体力行者,那些致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勇敢担当者,那些心系人民呕心沥血、面对灾难赴汤蹈火的无私无畏者,还有那些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的国家功臣、先进典型、时代楷模、最美人物、道德模范、大国工匠、身边好人,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民族复兴的伟业呼唤着英雄的精神,因英雄而出彩。英雄不问出处,好汉各有来路。不管什么身份、什么岗位、什么地位,只要我们“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你就是英雄。不必抱怨没有脱颖之机、用武之地,做最好的自己,你就是英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为我们开启了人人都有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成为英雄的好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我们开辟了群英荟萃、英才竞现的宽广舞台。把“战狼”点燃的激情转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实际行动,你我都是新时代的英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中借助古诗词来阐释“英雄”\n这一概念,谈论的内容是对“英雄”的看法,审读材料时抓住关键词句“有人说,当今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两种说法即两种观点;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限定作文谈论的对象是“当今时代的英雄”不是古代的英雄,不是历史的英雄,不是泛泛而谈的英雄。故审题时需注意:其一,“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材料要求考生厘清“英雄”和“偶像两个概念,并针对当前人们对英雄和偶像的认识来发表见解,针对性强。其二,材料引用杜甫和辛弃疾的诗句,暗中界定了“英雄”一词的内涵:立足大我,胸有家国,并为之而努力奋斗。为考生论证今天英雄的内涵和标准限定了方向。其三,“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材料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和说理能力,暗中将文体指向了议论文。考生还要注意所给材料的开放性:其一,“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考生认同哪一种观点都可以,材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其二,“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提示考生,今天在各行各业中建功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都可以成为论证的事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劳动模范、身边爱岗敬业的榜样都可以写,这就给了考生选材的自由度和开放性。关键词:英雄关键句: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参考立意:1.勿为偶像遮望眼,认清英雄才是真。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3.英雄是时代的脊梁,英雄是国家的财富。4.新时代更需要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5.民族大业的复兴靠的是各行各业的英雄。6.和平年代的英雄同样值得尊敬。7.踏着英雄的足迹前进。作文结构示例: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标题——英雄从不被定义。开篇:言简意赅点出演讲的题目,继而以问的方式抛出要谈论的话题:“到底什么是英雄?怎样的人可以称得上英雄呢?”(1段)文章主体:①列举在激荡的时代英雄和英雄行为,论述什么是英雄,什么样的行为是英雄行为,指出“英雄拥有共同的心声: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即使牺牲个人生命也在所不惜。在困难面前,在灾难面前,在大是大非面前,更能展现英雄的风采”(2\n段,分论点一)②在和平的时代,普通人也可以成为英雄,在逆境中长大,却从不向困难屈服,就是英雄。(3段,分论点2)③为人类正义事业作出牺牲,它当然是我们所说的英雄。(论述逐层递进,4、5段,分论点3)④对上文的论述进行总结,“英雄是一个伟大的名词,每个人都渴望拥有这个称谓;英雄又是一个与苦难甚至是牺牲相连的符号,正因为如此,我们心里充满了感叹、赞扬。时势造英雄,在激荡的时代英雄辈出,在和平的时代,也不缺少英雄产生的土壤。英雄,即使是无名英雄,也值得我们敬仰。”(6段,进一步论述升华)⑤再次强化观点,做到首尾呼应,结构圆合。(7段)作文素材积累:1.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2016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2016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2.中国的科学研究领域从不缺少默默奉献、潜心钻专研的英雄,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勤克俭。古稀之年还在苦心钻专研水稻品种的“水稻之父”袁隆平;一心扑在地球深探领域的“科研疯子”“拼命黄郎”黄大年;被网友称赞为龙之角、凤之冠,国之栋梁的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这些科学巨人身上无不具有敢为天下先的科研勇气、能为天下先的科研素养、必为天下先的科研决心。他们是代表国家意志的“超级英雄”,中国拥有了这样一批科研英雄,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公交司机吴斌心系民众的安危,忍住钻心的疼痛,保住了一车人的性命,他是我们的英雄;天津爆炸事件中,年轻的消防队员忍受毒气的侵袭,冲进灼人的火焰,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歌,他也是英雄;南海领空被非法入侵时,是心系国家权益的王伟撞向敌机玉石俱焚震慑了敌人,他也同样是英雄……危难时刻,平凡人心底的星火被点燃了,瞬间划破了危难的阴\n霾,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这时候他们是觉醒的、伟大的,成为大众意志甚至国家意志的代言人。4.郁达夫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了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5.几百年前,在秦淮河的灯影中,杜牧曾感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而几百年后,“商女”已然成为光彩夺目的职业。几百年的风云变幻,使一个曾经视之为草芥的身份,演变为聚集大众注意力的焦点行业。一方面,我们欣喜于时代的发展带来了人人平等、职业无贵贱的观念;而另一方面,我们又沉思,这样的关注是不是过火?6.近期走红荧屏的主旋律纪录片《我爱你,中国》,记录着激情燃烧的当代军旅传奇,向人们诉说我们时代的英雄故事。“沙场之花”袁远、“雪域雄鹰”周宇峰、“草原战狼”满广志、“雷达兵王”刘卫民、“冰花男神”张书辉……有血有肉的人物,心有大我的情怀,至诚报国的志向,正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出强烈的“英雄的气息”,让这部纪录片产生如此撼人的情感、引来如此强烈的共鸣,上线10天就获得3300多万次点击。正如网友的感慨:“他们不过是平凡人,却替我们承受了难以承受之重,为他们点赞。”7.10月19日,2018年女排世锦赛半决赛打响,中国女排苦战五局,最终以2比3惜败意大利队,止步半决赛。尽管输掉了这场关键比赛,但中国女排虽败犹荣,让中国观众不能不动容,她们在关键时刻的呐喊,临危之际的爆发,时时唤起国人内心熟悉的感觉——女排精神。从1981年夺冠至今,37年来,女排精神总是与国家每个历史发展的节点相契合,女排顽强的拼搏精神最终汇聚成为一种民族的精神。从几十年的发展道路看,女排也经历了跌宕起伏。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摇摇晃晃,但依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8.路遥代表着严肃文学的尊严,以及茅盾文学奖的脸面,他比同乡陈忠实和贾平凹都更有资格得多。路遥的谦逊、朴实、憨厚、乡土,是文学最纯粹的底色,给人最没有公害的亲和,以及最没有戒心的信赖。路遥,在最好的年纪患上绝症,然后写啊写,写到死那一天,没有享受一天的尊荣。夸父倒在逐日路上,舜帝死在南巡途中,都注定比寿终正寝多一份神性色彩。写到死的路遥也是如此。路遥的墓地上有一句话: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路遥只活了42岁。好在文学的成就和年龄没有必然关系,可是,你还是不得不承认,对人生这本书,路遥又比谁都读得认真与痴情。9.当今,崔永元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这个社会的假恶丑,他是精神上的硬汉,代表这个时代的国家意志,代表广大人民的意志,他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点睛】\n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31 18:50:07 页数:25
价格:¥3 大小:52.1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