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津市东丽区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带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东丽区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地理期末质量监测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2.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面小题。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2.图中乙、丙、丁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依次是()A.气候干旱、水土流失、海洋污染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C.水土流失、海洋污染、荒漠化D.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的减少\n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同西南人喜欢吃辣椒、沪宁一带做菜少不了糖、西藏人爱喝酥油茶等。我国各地饮食习惯不同,这说明()A.区域具有一定的界限B.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4.黄河流域的内部协作主要措施包括()①水量统一调度②水沙调控③流域生态治理④成立内部协作组织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答案】1.A2.B3.B4.C【解析】【1题详解】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作为划分依据的,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以是多种要素。黄河流域是根据黄河支流及主干流经地区,以分水岭为界,将支流与主干所能流经的地区作为黄河流域,其划分是利用流域这一单一指标作为划分的,A选项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A。【2题详解】从图中来看,乙地位于黄河上游地区,位于贺兰山以西的西北地区,该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土地荒漠化现象极为严重;丙地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处于黄土高原地区东部,此段是黄河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丁地为渤海海域,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海洋污染相对较为严重。故乙地主要以土地荒漠化为主,丙地为水土流失现象,丁地主要出现的问题为海洋污染,B选项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B。【3题详解】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区域的人其饮食文化、饮食习惯具有差异性,这说明区域与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时材料提及沪宁一带喜食甜食,西南喜吃辣椒,区域内部喜欢的饮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说明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B选项正确。本题旨在强调区域内部相似性和区域之间差异性,并非强调区域是有明确界限或区域的优势,A、C选项错误。不同地区的人饮食文化具有差异,强调的并非是区域之间的联系性,D选项错误。故选B。【4题详解】黄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开发历史较为悠久,其流域所经过地区人口众多,工农业较为发达。近些年来,黄河流域部分河段出现断流现象较为严重,故其流域内部要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协调上下游之间的关系,①\n正确。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下游地上河现象较为严重,故要水沙调控,防止水土流失,②正确。要注重上游地区水源地的保护,中游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关注全流域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治理流域的生态环境,③正确。黄河流域跨越我国多个省区,为加强全流域的统一协同发展,要成立其内部的协调组织,实现跨省进行相关管理,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正确,故选C。【点睛】区域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5.自然资源在数量上的有限性是下面哪种原因造成的()A.受时间和资源地带性分布规律限制B.受技术水平限制C.受资源地带性分布规律限制D.受资源之间相互制约性限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自然资源数量的有限性是指资源的数量,与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相矛盾,故必须强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这是因为自然资源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还受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限制。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是指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质规律;自然资源间的联系性是指每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故必须强调综合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从以上分析可知,自然资源在数量上的有限性,是由于受时间和空间限制,A错误;自然资源在数量上的有限性,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受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限制,B正确;自然资源受资源地带性分布规律限制,是指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性,不是自然资源在数量上的有限性,C错误;自然资源之间的相互制约是指自然资源间的联系性,是指每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不是自然资源在数量上的有限性,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学生还需明确:自然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在资源开发利用时要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n依据国家区域发展规划,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①水陆交通便利②矿产、水能等资源丰富③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④技术力量雄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7.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A.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B.机械制造业、服装制造业、石油化工业C.原材料加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D.家具制造业、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答案】6.C7.A【解析】【分析】【6题详解】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川渝地区矿产、水能资源更丰富,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②③正确;交通和技术力量处于劣势,①④错误。故选C。【7题详解】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应大力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等高端产业。服装制造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家具制造等产业都不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产业。故A正确,B、C、D错误。【点睛】长江三角洲人口和城镇密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这里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和众多的铁路、公路干线,以及现代化的港口群、航空港,形成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n作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是中国高水平的工业基地、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昆山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毗邻上海市,受上海辐射影响很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下列关于上海的辐射对昆山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A.奠定了乡镇工业的基础B.助推了经济的发展C.推进了基础设施的建设D.压制了昆山的产业升级9.城市辐射对上海的影响是()A.产业活动过度集中B.导致交通拥堵C.造成地价上涨D.利于产业升级【答案】8.D9.D【解析】【分析】【8题详解】昆山承接了上海转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奠定了乡镇工业基础,故A正确;上海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对昆山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故B正确;上海对昆山的辐射,推进了昆山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故C正确;上海对昆山的辐射促进了昆山的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了经济活力,并没有压制昆山的产业升级,D项错误;故选D。【9题详解】上海市的对外辐射有利于上海解决中心城市产业活动过度集聚,故A错误;上海市的对外辐射有利于上海解决中心城市交通拥堵,缓解交通压力,故B错误;上海市通过对外辐射,将城市的部分产业转移出去后,城市建设用地减少,有利于解决城市地价上涨的问题,故C错误;上海市的对外辐射有利于大都市产业、资金等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利于产业的升级换代,故D正确;故选D。【点睛】产业转移的影响:1.对迁入地的影响:有利:(1)促进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利于居民增收,增加就业;(2)促进城市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不利:(1)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消耗增加;(2)占用耕地土地资源。2.对迁出地影响:有利:(1)减少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2)促进产业升级结构调整;(3\n)提高土地利用率,为高端先进产业发展提供空间。不利:短期内造成经济衰退,人口失业。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央正式宣布将把海南岛打造成“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若海南建成自由贸易港,将更有利于发挥海南在“一带一路”建设尤其是在泛南海经济合作中的中心枢纽作用。完成下面小题。10.海南岛将被打造成“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的优势是()①国家政策支持②地理位置优越③海南岛面积较大④海南经济发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一带一路”建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对海南的意义是()①促进海南各类资源开发②为海南提供了更大规模的世界市场,经济发展有了更强劲的动力③将促进海南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④拓展了海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机会,提升了海南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10.A11.B【解析】【分析】【10题详解】由材料可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央正式宣布将把海南岛打造成“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说明海南岛发展自贸港有国家政策支持,①正确;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说明海南岛面积大,③正确;海南岛位于中国最南端,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相望,南临广阔的南海,地理位置优越;发展历史较短,经济相对落后,②正确,④错误,故该题选A。【11题详解】“一带一路”建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拓展了海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机会,提升了海南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④正确;为海南提供了更大规模的世界市场,经济发展有了更强劲的动力,②正确;将促进海南旅游业快速发展,但并不会促进各类资源开发,③正确,①错误;②③④正确,故选B。【点睛】海南岛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区位优势:海南岛为我国南部海岛,四面临海,交通便利。地处热带,气候适宜,生态环境优良,有利于自贸港建设。同时,背靠中国大陆,面向国际市场,有利于货物的进出口;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n下图为发达国家某企业空间转移示意图,甲国为发展中国家,乙国为发达国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下列关于该企业空间转移过程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③②13.该企业在第①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失去了()A.技术优势B.成本优势C.市场优势D.管理优势【答案】12.D13.B【解析】【分析】【12题详解】第一阶段,乙国为发达国家,具有技术优势,产品研发、生产部门此时在发达国家,然后将产品销往发展中国家(甲国),符合图中①阶段;第二阶段,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产品生产部门往往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符合图中③阶段;第三阶段,该产品的研发部门向发展中国家扩散,工业产品则由发展中国家销售到发达国家,符合图中②阶段。综上所述,故D项正确。【13题详解】甲国为发展中国家,乙国为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具有技术优势,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在第①阶段,乙国劳动力成本较高,生产成本高,故该企业在第①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劳动力成本优势,B正确。发达国家发展时间较长,技术、市场、管理方面更具优势,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产业转移,转移的方向是由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的产业是低端产业。碳强度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般情况下,碳强度指标是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而下降的。下图为“2010-2019年北京与全国碳强度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n14.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A.全国和北京的碳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B.北京的碳强度明显优于全国,呈现更好的低碳发展状态C.北京碳强度与全国碳强度的比值从2010年的0.36下降到2019年的0.25D.2010年后,全国的碳排放量比北京下降更快15.下列对北京降低碳排放总量采取的合理举措有()①调整能源结构②产业转型和升级③分散非首都职能④推广新能源汽车⑤降低能源消耗总量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答案】14.D15.B【解析】【分析】【1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碳强度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数值越小,说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少。据图可知,全国和北京的碳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A说法正确;北京的碳强度更小,能呈现更好的低碳模式,B说法正确;北京碳强度与全国碳强度的比值,从2010年的0.36下降到2019年的0.25,C说法正确;北京与全国的比值呈下降趋势,说明北京碳排放量比全国下降更快,D说法错误。根据题意,故选D。【15题详解】调整能源结构、产业转型和升级、分散非首都职能、推广新能源汽车,都能促进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①②③④正确;降低能源消耗总量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⑤\n不合理。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碳强度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碳强度高低不表明效率高低。一般情况下,碳强度指标是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而下降的。计算公式:二氧化碳排放总量/GDP。影响因素:碳排放强度取决于:1,化石能源的碳排放系数;2,化石能源的结构;3,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4,能源强度。强度还取决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农业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与规模。强度低并不表明效率高。贫穷的农业国家碳强度均较低,但效率并不高;强度高也不说明效率低。例如,产品的能源效率高,但并没有全部卖出去,没有得到货币实现,则单位GDP的强度同样高。地球表面绝大部分自然过程都要依靠太阳辐射,人类使用的能源也主要由太阳能转化而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下列地貌类型,形成过程与太阳辐射关系不大的是()A.蘑菇石B.火山锥C.三角洲D.海蚀穴17.下列能源,源于太阳能且使用过程没有碳排放的是()A天然气B.液化气C.潮汐能D.波浪能【答案】16.B17.D【解析】【分析】【16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蘑菇石是风力侵蚀地貌,三角洲是流水沉积地貌,海蚀穴是海浪侵蚀地貌。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是太阳辐射,因此风的运动、流水运动和海浪(风浪)运动与太阳辐射关系密切,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火山锥是岩浆活动后岩浆冷却凝固而成,能量来自地球内能,与太阳辐射关系不大。因此由题意,ACD错误,B正确。故选B。【17题详解】下列能源,源于太阳能且使用过程中没有碳排放的是波浪能,海边波浪主要是风吹拂海水的运动,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主要是清洁可再生能源,使用过程中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D正确;天然气、液化气能量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但在使用过程中会有二氧化碳排放,AB错误;潮汐能来自天体引力能,不是源于太阳能,C错误。故选D。\n【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为我们生活、生产提供能量。太阳辐射除了直接被吸收、转化成热能外,还可以被捕获并存储、转换成热能、电能等。人们大量使用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2011-2020年中国原油进口量温和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0%多,石油进口多来自沙特、西非、俄罗斯、伊拉克和其它中东国家。中国石油2021年6月18日宣布,塔里木油田又添新发现——10亿吨级超深大油气区,钻井深度达8470米,创造了塔里木盆地大沙漠区最深出油纪录。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8.塔里木盆地油气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油气产量低B.油气品质差C.油气埋藏深D.开采技术落后19.当前我国应对石油供应风险,达不到良好效果的是()A.积极拓展石油供应渠道B.加强国内石油勘探开发C.积极开发水电、核电等能源D.大力限制国外石油进口【答案】18.C19.D【解析】【18题详解】根据材料“10亿吨级超深大油气区,钻井深度达8470米,创造了塔里木盆地大沙漠区最深出油纪录”可知,塔里木盆地油气埋藏深,开采难度大,C正确,该地储量为10亿吨,可开采的油气多,A错误。材料没有信息反映油气品质,无法判断油气的品质是差是优,B错误。根据材料“创造了塔里木盆地大沙漠区最深出油纪录”可知,以及能开采出油,技术条件达到了开采的需求,D错误。故选C。【19题详解】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石油供应风险较大,为应对石油供应风险,可积极拓展石油供应渠道,实现石油进口的多元化,降低石油供应风险,A不符合题意;可加强国内石油的勘探开发,增加国内石油的产量,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B不符合题意;可积极开发水电、核电等能源,降低国内能源对石油的依赖,C不符合题意;如果大力限制国外石油进口,将造成国内能源短缺,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决我国能源短缺的措施:\n1.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2.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节约3.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4.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5.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对能源的利用率6.提高全民的节能意识开发7.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开发可再生能源8.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国际能源合作读“中国山西省和德国鲁尔区煤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0.两区域成为能源基地的共同原因有()①劳动力充足②市场广阔③水运交通便利④煤炭资源丰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1.目前山西省和治理前的鲁尔区在能源开采或利用方面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A.酸雨蔓延B.市场收缩C.资源枯竭D.运输量大22.山西省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减少煤炭开采量②开发石油资源③提高煤炭外运能力④建设坑口电站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20.C21.D22.D【解析】\n【20题详解】德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①错误;山西省靠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鲁尔区靠近西欧发达地区,资源需求量较大,市场广阔,②正确;山西省河流分布较少,水运交通不便,③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山西省和鲁尔区煤田分布区面积较大,煤炭资源丰富,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正确。故选C。【21题详解】山西省和鲁尔区两地面临的共同问题是煤炭开发量较大,向外输出量大,交通压力较大,D正确;虽然两地煤炭开发量较大,但煤炭资源并未枯竭,C错误;现阶段工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依然很高,市场并未明显收缩,B错误;酸雨蔓延属于能源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不属于开采或利用方面的问题,A错误。故选D。【22题详解】现阶段山西省煤炭资源储量依旧巨大,不需减少煤炭开采量,减少开采量也不利于山西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①错误;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石油资源不丰富,B错误;山西省煤炭资源开采量巨大,提高外运能力能够加强煤炭资源的输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③正确;建设坑口电站,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④正确。综上所述,③④。故选D。【点睛】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资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治理环境污染;发展科技,繁荣经济;扩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积极引导产业转型。2022年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于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有着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粮食生产稳字当头关键要稳住()A.资金投入B.市场价格C.种植面积D.粮食储备24.从源头上保障粮食安全,我国需要积极()A.拓宽进口渠道B.培育优良品种C.增加牧业比重D.提高灌溉效率.25.面对大国小农的基本农情,解决的根本措施是()A.加大宣传引导B.发展绿色农业C.提高政策补贴D.创新经营\n模式【答案】23.C24.B25.D【解析】【23题详解】加大资金投入,财政支持粮食生产的一揽子政策进行全面部署,统筹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但关键要稳住种植面积,A错误;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可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关键要稳住种植面积,B错误;粮食生产稳字当头,关键要稳住种植面积,要有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C正确。加大粮食储备,可以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管理,限制粮食外流,D错误。故选C。【24题详解】努力培育高产优质品种,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故选B。【25题详解】要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模式,优化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故选D。【点睛】为保障粮食安全,我国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1)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严守耕地红线。(2)提高粮食收购价格,降低种粮成本,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3)发展农业科技,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4)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第三大岛,为亚太候鸟南北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水禽越冬地,已成为周边地区生态旅游目的地。下图为崇明岛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n26.下列关于崇明岛自然保护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进行绝对保护B.缓冲区只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C.核心区可以开展旅游活动D.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外边,可以进入从事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等活动27.在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需要注意()A.严禁游客进入实验区B.合理控制核心区的游客数量C.保护鸟类栖息地D.适当增加缓冲区的基础设施【答案】26.C27.C【解析】【26题详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相关规定可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符合题意;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7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游客可进入实验区,故A选项错误;核心区严禁游客进入,故B选项错\n误;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应当保护鸟类栖息地,故C选项正确;缓冲区只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需重点保护,增加基础设施会破坏生态环境,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的作用: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各种生态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宣传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馆;保护区中的部分地域可以开展旅游活动;能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采用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模型试验,可以检验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合理性。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28.为解决当地的生态问题,在①②③④四处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A.①种草护坡B.②打坝建库C.③平整土地D.④修筑梯田29.“平整土地”可以减少(  )A.地下径流B.地表径流C.地表水下渗D.蒸发30.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用轮荒耕作,有利于提高土地生产力B.治理重点是保持水土,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C.植树造林是重要的工程措施D.生物措施的功能在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答案】28.D29.B30.B【解析】【28题详解】\n①是塬,平整土地,也可以种树作为防护林,A错;②为陡坡,只能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B错;③为沟谷,打坝建库,C错;④为缓坡,修筑梯田,D对。【29题详解】“平整土地”可以增加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蒸发,B符合题意。【30题详解】采用轮荒耕作,会造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A错;水土流失是主要的生态问题,治理重点是保持水土,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B对;植树造林是重要的生物措施,C错;生物措施的功能在于蓄水保土、护坡、固沟、保塬等功能,D错。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3题,共40分。3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大型调水工程,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支撑。截至2020年6月3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积调水量突破300亿立方米,使沿线约6000万人直接受益。下图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1)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分别是(  )A.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B.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C.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D.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2)从调入区角度考虑,中线输水工程输水量最大的季节是____,请简述理由____。\n(3)南水北调会使华北地区的地下水位____(填“升高”或“降低”),可能____(填“加重”或“减轻”)土壤的次生盐渍化。(4)简述南水北调工程对京津冀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答案】(1)A(2)①.春季②.华北地区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该地区农业发达,春季农业需水量大(3)①.升高②.加重(4)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提供洁净的饮用水源,保障工农业用水;缓解争水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改善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社会条件;有利于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美化环境,缓解地下水位下降,控制地面沉降【解析】【分析】本题以南水北调线路为材料,涉及水资源时空分布、水资源解决措施、南水北调线路及影响、土地盐碱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能力。【小问1详解】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是指不同地区水资源不相同,有些地区水资源充足,有些地区水资源匮乏,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应采用跨流域调水,C、D选项错误。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是指不同季节水资源的数量也有所不同,根据各地的水资源的补给方式,不同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为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可采用兴建水库的方式,通过水库可以调节径流的季节变化,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故选A。【小问2详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汉江丹江口水库提水到京津地区,京津位于华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人口数量众多。从季节来讲,春季华北地区未进入雨季,雨带未至降水较少,且此季节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地表水资源难存留;同时华北地区主要种植冬小麦,春季为冬小麦的主要生长季,此时灌溉水源需求量较大;夏秋季节,华北地区受雨带影响,降水较多,此时水源条件较春季更好,冬季气温较低,且此时农业用水较少,故春季应为水资源最为匮乏季节,应是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最大的季节。【小问3详解】南水北调工程给华北地区带来更多的水资源,这些水资源可以通过下渗补给地下水,使得华北地区的地下水位升高。而地下水位升高会把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故地下水位上升可能会导致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加重。【小问4详解】\n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往缺水十分严重的华北地区,缓解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紧张情况,且由于沿途工程的保护性较强,水质较为清洁,南水北调工程可为华北地区提供更为洁净的水源,进一步保障工农业的用水安全。华北平原地区随着水资源紧张局面的出现,各地因水资源的调度和使用问题矛盾频发,造成一定的社会隐患,而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此部分的供需矛盾,利于社会的稳定。水资源的紧张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投资营商环境来讲,也不利于投资者进一步发展,南水北调缓解水资源紧张,也改善了投资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社会条件。南水北调工程改善了用水紧张的问题,同时也缓解了工农业的用水局面,进一步释放和发挥华北地区的区域优势,促进华北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人口不断增多,城市面积进一步的扩张,地表建筑密度增大,华北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等问题,南水北调工程进一步缓解地下水位下降问题,改善地面沉降,同时利于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08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n(1)要解决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2)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答案】(1)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2)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3)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解析】【分析】本大题以粮食问题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我国耕地面临的问题、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及应对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察学生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a地区包括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植被破坏,湿地破坏,水土流失等。所以治理措施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沼泽等湿地。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等措施,保持土壤肥力。【小问2详解】通过读图可知b、c、d分别为浙江、福建、广东省,主要分布在浙闽丘陵、两广丘陵,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位于东南沿海,人口密度大,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业用地增加,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非农业用地比重大,所以人均耕地减少。【小问3详解】根据图例分析,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介于世界平均水平和警戒线之间,也就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呈下\n降趋势,所以不容乐观。【点睛】33.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广东省政府设想,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转移到广东欠发达的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然而,现在看来,这种设想似乎越来越受到冷遇。材料二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模式图。材料三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演变图及1985~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n(1)如今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粤北山区及东西两翼,主要有哪些区位优势?(2)产业转移对欠发达山区及东西两翼地理环境有何影响?应对措施是什么?(3)读材料三,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验证了劳动力分布第一产业逐步减少、第二产业先增后降、第三产业稳定增加特点B.由资源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中度污染一一轻度污染的过程D.这种变化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4)自1985~2000年近20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____。【答案】(1)优势: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土地价格较低。(2)对转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环境污染加重;措施:充分估计转入产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3)B(4)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解析】【分析】本题以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为背景,考查区域发展的优势、产业转移的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等知识,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提取能力。【小问1详解】考查区域发展的差异分析,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珠江三角洲相比,今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粤北山区及东西两翼,主要具备的优势应为地价、劳动力等,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地价较为便宜,同样工资水平也较低,劳动力廉价,同时根据材料: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转移到广东欠发达的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说明这些地区劳动力丰富。【小问2详解】\n考查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于产业迁入地而言,产业迁入需要建设厂房和配套的基础设施,会改变迁入地的自然景观;同时,迁入的企业可能会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会对迁入地在造成环境污染;在应对措施方面,首先对迁入产业的环境污染方面展开综合评估,对于决定迁入的企业,如果涉及有污染的企业,应加强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小问3详解】根据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演变图进行分析,其产业结构是由制糖业、罐头业等原料导向型向服装、印染、金属制品等劳动力密集型向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转变,呈现出由资源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因此B正确;第一产业没有从结构变化中体现出来,A错误;该地区没有发展重化工业,对环境的污染没有经历重度污染这个阶段,C错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果,D错误,故选B。【小问4详解】根据1985~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进行分析,从产值比重来看,从1985年以来轻工业的产值比重下降,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比重上升,因此产业结构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2-07-24 16:03:09 页数:22
价格:¥3 大小:2.79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