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题画类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题画类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5
2
/15
剩余1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古代诗歌阅读:题画类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杜甫画像(节选)【宋】王安石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①。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②。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飕。【注】①不见收,不被朝廷重用。②伊周,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两人都是历史上的名臣。酬孝甫见赠【唐】元稹杜甫天材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借“青衫”指出杜甫官职低微,杜甫官职低微还要被他人呵斥,可见其处境困难。B.“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两句写出了处于动荡年代的杜甫困顿的生活。C.王诗的最后两句巧妙地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D.元诗写杜甫为人率直,说话直截了当;善于学习古人的智慧,不违背圣贤的准则做事。2.两首诗歌都以杜甫为题材,却从不同侧面表现出对杜甫的仰慕之情,请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公司\n画鹰①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②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③。绦镟④光堪摘,轩楹⑤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注】①这首题画诗是杜甫青年时期所作。②(sǒng):挺立。③愁胡:发愁神态的胡人,胡人眼色深碧。④绦镟(xuàn):绦,丝绳,用来系鹰;镟,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⑤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窗柱。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霜起”写画鹰的周身环境,肃杀之气扑面而来,画鹰的气势得到烘托。B.颔联描写画鹰生动形象,“身”“侧目”写其神态,“思狡兔”写其心理。C.颈联写绳环被摘下,画鹰凌空振翅,再现了画鹰栩栩如生、气势非凡的形象。D.“何当”表明期望,“凡鸟”指平庸之鸟,“击”体现了作者对“凡鸟”的态度。2.本诗句句写画鹰,但托物言志,“怀抱俱见”,请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和吴仲庶池州斋山画图王安石省①中何忽有崔嵬,六幅生绡坐上开。指点便知岩石处,登临新作使君来。雅怀重向丹青得,胜势兼随翰墨回。更想杜郎诗②在眼,一江春雪下离堆。③【注】①省:唐宋时中央高级机关名,约相当于今日中央的部。②杜郎诗:指杜牧登临、游览斋山后写有《九日齐山登高》一诗。③离堆:在四川南充县东南,诗中借指斋山。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写作这首诗前,吴仲庶写了一首斋山画图诗,本诗依照吴仲庶原诗的韵而创作的。公司\nB.王安石写自己在座上欣赏画卷,图中生动、形象、别致的斋山美景随之呈现在读者面前。C.“雅怀”赞美了吴仲庶高雅的情怀,并体现了诗人欣赏到斋山美景图时的喜悦与赞叹之情。D.王安石的诗“学杜得其瘦硬”,他晚年诗风深沉,寓理于景,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2.诗歌最后两句如何巧妙地赞扬这副画作,请简要说明。四、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书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①二首(其一)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②雀写生,赵昌③花传神。何如此两幅,疏澹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注】①折枝:花卉画的一种表现手法,花卉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来的部分,故名折枝。②边鸾:唐朝著名花鸟画家。③赵昌:北宋花鸟画坛的杰出画家。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题可知,本诗是苏轼为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图而作的题画诗。B.前四句阐释论画、赋诗的标准,求形似的画有邻家儿童般的纯真。C.七、八两句用边鸾、赵昌的画作衬托,突出了王主簿画作的精妙。D.本诗先由大处入笔,然后层层推进,最终归结到王主簿的折枝画。2.请简要概括苏轼推崇的“画法”的内涵,并分析王主簿的画是怎样体现此“画法”的。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题渊明像公司\n艾可翁漉酒不孤头上巾①,醉来万事等浮尘。谁家三径无松竹,肯说昨非能几人。仕晋何心更仕刘,知几闻早去来休。多君不肯腰轻折,非为区区县督邮。【注】①头上巾:这里特指陶渊明自己所戴的漉(lù,过滤)酒巾。《宋书·隐逸传》载,渊明“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着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采用白描手法,抓住画像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照应题目。B.第二句中“万事等浮尘”,表现了陶渊明视“万事”如“浮尘”的潇洒达观。C.第五句的“何心”表达的是陶渊明既不“仕晋”也不“仕刘”的归隐决心。D.尾联感慨不止陶渊明不向督邮低头,还有许多君子也不肯向权势折腰。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到“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这与本诗相比,两者在表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渊明像艾可翁①漉酒不孤头上巾②,醉来万事等浮尘。谁家三径无松竹,肯说昨非能几人。仕晋何心更仕刘②,知几闻早去来休。多君不肯腰轻折,非为区区县睿邮。【注】①艾可翁,南宋诗人。咸淳年间,南宋爱国丞相江万里荐之于朝,为朝议郎。贾似道逐万里,目之为同党,艾可翁遂弃官不仕,隐居故里,从事诗歌创作。②头上巾:语出陶渊明诗“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头上巾:这里特指陶渊明自己所戴的漉(过滤)酒巾。《宋书·隐逸传》载,渊明“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着之”。③刘,指刘宋。元熙二年刘裕代晋称帝,改国号“宋”,史称“刘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公司\nA.诗歌首句采用白描手法,抓住画像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照应题目。B.第二句的“万事等浮尘”,表现出陶渊明“齐万物”、潇洒达观的人生观。C.第三联中提到既“仕晋”就不会“仕刘”,既是赞赏陶渊明,也有自比之意。D.诗歌以不追求睿邮官职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不向权势低头的赞美。2.艾可翁为陶渊明画像题诗,表达敬仰之情,请简要概括诗人为何敬佩陶渊明?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出版社编辑了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A.《乐府诗选》B.《古诗菁华》C.《诗余选集》D.《律诗集萃》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八、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题伯时天育骠骑图二首①黄庭坚其一玉花照夜今无种②,枥上追风亦不传。想见真龙如此笔,蒺藜沙晚草迷川。其二明窗盘礴③万物表,写出人间真乘黄④。公司\n邂逅今身犹姓李,可非前世江都王⑤。[注]①伯时:宋代画家李公麟的字。天育:天子所畜养的马。②玉花:玉花骢。照夜:照夜白。两者皆为唐玄宗坐骑名。③盘礴:箕踞而坐,表现不拘形迹的神态。④乘黄:传说中的神马名。⑤江都王:唐代画家李绪,善画马。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前两句反复强调玉花、照夜、追风等名马失传,为李公麟所画骏马的出现蓄足了气势。B.其一第四句紧承上句,以景收结,写出了诗人欣赏画作后想象的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情景。C.其二后两句将李公麟与江都王作对比,表明了作者认为李公麟在画马方面技高一筹的态度。D.两首题画诗立意新,入思深,虽视角不同,但前后照应,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宛若一诗。2.两首诗在题咏的侧重点和具体写法方面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草书屏风【唐】韩偓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注】怀素,唐代书法家,曾师事张旭、颜真卿等著名书法大师,以狂草著名。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询问对方是从哪里得到这个屏风的,因为他一眼就看出字是怀素写的,说明诗人对怀素的草书风格很熟悉。B.颔联上句的“尘色染”形象写出了屏风不被人重视的现实,表达出诗人看到屏风被灰尘沾染的伤感。公司\nC.颔联下句中的“墨痕浓”的“浓”字,生动地描述出怀素草书中那种笔酣墨饱、痛快淋漓的特色,已经把整幅字的风格和意境初步传达给读者。D.前四句一句一转,“何处”“分明”“虽多”“犹见”,在转折中步步顿宕,峰回路转,引人入胜,表达出诗人的惊喜之情。2.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怀素书法中的笔画比作奔秋涧水的怪石,倒挂在古松上的枯藤。B.颈联“怪石奔秋涧”说明笔画迅疾有力,“寒藤挂古松”表现出怀素草书刚劲浑厚的特点。C.尾联运用想象的写作手法,化动为静,想象如果把这个屏风放到水边的话,怀素的字就会化成入水的龙。D.古人把写草书比为“笔走龙蛇”,“恐”字传达出诗人生怕它真化成龙飞走,表达对怀素草书的喜爱之情。十、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书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二首(其一)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①雀写生,赵昌②花传神。何如此两幅,疏澹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注】①边鸾:唐朝著名花鸟画家。赵昌:北宋花鸟画坛的杰出画家。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题可知,本诗是苏轼为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图而作的题画诗。B.前四句阐释论画、赋诗的标准,地形似的画有邻家儿童般的纯真。C.七、八两句用边鸾、赵昌的花鸟画作衬托,突出王主簿画作的精妙。D.本诗先由大处入笔,然后层层推进,最终归结到王主簿的折枝画。公司\n2.请结合本诗和《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简要分析苏轼推崇的“画法“有怎样的内涵,本诗还揭示了苏轼怎样的“诗法”。参考答案一、1.D2.①王诗主要从杜甫忧国忧民的美好品质来抒发诗人对杜甫的仰慕之情,杜甫一生坎坷不平,不被重用,生活困顿,但他不顾及个人的痛苦和不幸,始终关心国家人民,充满浓厚的爱国情怀。②元诗主要从杜甫超凡的创作才华来抒发诗人对杜甫的仰慕之情,杜甫的诗篇让人感到亲切,杜甫不会刻意地模仿古人,会结合那个时代的通俗语言来创作,敢于创新。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元诗写杜甫为人率直……不违背圣贤的准则做事”错误,元诗“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两句是写杜甫大胆创新,直接运用当时的新鲜语言,不去刻意模仿古人的辞藻,并不是在写杜甫“为人率直……不违背圣贤的准则做事”。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捕捉两首诗歌字里行间的信息,根据杜甫的言行、心情、追求等,感受两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对两位诗人进行比较,答出两位诗人的不同点。王诗前六句写杜甫命途多舛,一生穷困潦倒,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年近半百,却只担任一个小官,还被呵斥,后来还被贬谪,漂流四方。他的家庭生活非常穷苦,妻子瘦弱而倒下,幼子饿死,一家人还常常受到盗贼兵祸的威胁。后六句写杜甫这样的环境下,依然心怀国家社稷,他不忘吟哦,他用诗歌去揭露战争的残酷,去表现民间疾苦。他的心愿就是希望皇上能成为像饶舜那样圣明的君主,大臣都能像商朝的伊尹和周朝的周公旦一样贤能。只要所有的士子都能不受冻,有安身之地,即使只有他一个人住所破旧,让他受冻死去也愿意。故王诗主要从杜甫忧国忧民的美好品质来抒发诗人对杜甫的仰慕之情。“杜甫天材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写杜甫文学才华出众,他的诗篇让人感到亲切,“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是说杜甫写诗喜欢直截了当地说当时的语言,不会刻意地模仿古人。可见,元诗主要从杜甫超凡的创作才华来抒发诗人对杜甫的仰慕之情。二、1.C2公司\n.诗人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的姿态、飞动的神情和搏击的激情,塑造了气势不凡、志向高远的苍鹰形象,表现了诗人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积极进取的心志和鄙视庸碌、嫉恶如仇之心。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C.“绳环被摘下,画鹰凌空振翅……”曲解诗意,颈联是想象画鹰只要解开绳环,即可振翅而出,借想象丰满了画鹰的形象。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这首诗歌中借鹰来言志,所以考生需要结合鹰的特点来分析其中的诗人的“怀抱”。诗歌中间四句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颔联两句是说苍鹰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耸起身子的样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颈联两句是说系着金属圆轴的苍鹰,光彩照人,只要把丝绳解掉,即可展翅飞翔;悬挂在轩楹上的画鹰,神采飞动,气雄万夫,好像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描写出画鹰跃跃欲试的气势。这两联中,“思”与“似”、“摘”与“呼”两对词,把画鹰刻画得极为传神,“思”写其动态,“似”写其静态,“摘”写其情态,“呼”写其神态,展现了画面之鹰的气势不凡、志向高远。最后两句把画鹰当成真鹰,寄托着作者的思想,“何当”含有希幸之意,就是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毛血”句把“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含锄恶之意。由此看来,此诗借咏《画鹰》以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心,奋发向上之志。三、1.D2.①比喻。将画作中描绘的江中卷起的浪花比作“春雪”,形象地描绘出浪花翻腾的场景,使得画面内容更有动态美。②用典。借用杜牧登齐山赋诗的典故,写出看到这幅图画仿佛就如杜牧一般亲自登山游览,置身景中,写出画技之高超,画作之精妙。③联想。由眼前画作联想到杜牧登山赋诗,由画中的浪花联想到春雪,超越时空限制,使诗歌内容更为丰富,增添了艺术表现力。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D.“王安石的诗……寓理于景,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分析错误。本诗前两联写“六幅生绡”“坐上开”,“指点”“登临”等词句,生动地写出了画作中斋山美景;后两联“雅怀重向丹青得,胜势兼随翰墨回。更想杜郎诗在眼,一江春雪下离堆”是对吴仲庶画作的赞美,没有体现出说理。故选D。公司\n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1)最后两句中“更想杜郎诗在眼”句,“想”字,结合注释“杜郎诗”,可见是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眼前画作联想到杜牧登山赋诗,由画中的浪花联想到春雪,超越时空限制,使诗歌内容更为丰富,增添了艺术表现力。(2)根据注释②可知,“更想杜郎诗在眼”是用典,由杜牧登齐山赋诗这个故事,写这幅图画仿佛就如杜牧一般亲自登山游览,置身景中,可见是运用了用典手法,写出画技之高超,画作之精妙。。(3)“一江春雪下离堆”中,“春雪”指江水激起的浪花一片雪白,以“春雪”比喻画作中描绘的江中卷起的“浪花”,可见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浪花翻腾的场景,使得画面内容更有动态美。四、1.B2.(1)画法:不能片面追求形似,而要注重神韵,追求清新自然、浑然天成的意境。(2)①用笔方面:着墨不多,注重神韵。“疏淡”指用笔不多,着色清淡;“精匀”指精巧匀称。王主簿的折枝画不求形似,善于捕捉事物的神韵,构图精巧,自然传神。②意境方面:以少胜多,意在画外。“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即王主簿的画作虽然表面呈现的内容很少,但却能让人感受到春色的丰盈无边,做到了以少胜多,意在画外。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B.“求形似的画有邻家儿童般的纯真”错,“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说以形似作为论画的标准,其见识就像邻家儿童一样肤浅、幼稚。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思想内涵的能力。第一问:前四句“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阐释论画、赋诗的标准,以形似作为论画的标准,其见识就像邻家儿童一样肤浅、幼稚。写诗如果仅仅停留在事物的外象特征上,就一定不是个好的、优秀的诗人。苏轼认为,“以形似”作为论画的标准,和以为写诗只有写得形似才算好诗,都是错误的。他主张在“天工与清新”中赋咏事物的神韵,也就是追求清新自然、浑然天成的意境。第二问:用笔方面:前面的“边鸾”两句意为互文,谓边、赵二人的绘画既能刻画工致,写物如生,又能揣摩意态,用笔传神,此类画已属形神兼备。这里,诗人用“疏淡含精匀”进一步置王画于边、赵二家之上。“疏淡”指用笔不多,着色清淡。“精匀”指精巧匀称。他认为王主簿的折枝画不求形似,善于捕捉事物的神韵,构图精巧,自然传神。公司\n意境方面:王主簿的画能用“一点红”“寄无边春”,虽然着墨不多,没有在纤毫毕肖上下功夫,但画家善于捕捉事物的精神韵态,所以更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做到了以少胜多。五、1.D2.①《题渊明像》一诗,刻画人物形象以议论为主,描写与叙事为辅,赞美了陶渊明甘愿清贫、不肯向权势低头的气节。②《归去来兮辞》刻画人物以对动作和心理的描写为主。通过“引壶觞”“眄庭柯”“倚南窗”等动作描写,以及“怡颜”“寄傲”“易安”等心理刻画,表现了陶渊明返归田园之后的怡然自得的心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还有许多君子也不肯向权势折腰”错,“多”为“赞美”之意,不是选项说的“许多君子”。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人物塑造手法及情感的理解能力。本诗是给陶渊明画像题的诗句。首联采用白描手法,写了陶渊明头上戴着用来漉酒的葛巾,一幅完事不关心的潇洒醉态;颔联是议论,歌颂陶渊明高于一般隐者的地方在于“肯说昨非”,又有“能几人”直接表达对陶渊明的赞美;颈联是记叙和议论,写出陶渊明归隐的决心;尾联是议论,直接表达对陶渊明不肯为了生活而向督邮折腰的高尚气节。由此可见,本诗刻画人物形象以议论为主,描写与叙事为辅,赞美了陶渊明甘愿清贫、不肯向权势低头的气节。而《归去来兮辞》这几句描写陶渊明归家之后的怡然自乐,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如动作描写,“引壶觞”“自酌”,描写他自斟自饮;“眄庭柯”,描写他欣赏院子里的树;“倚南窗”,描写他靠着窗子眺望,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安宁和满足;而心理描写如“怡颜”“寄傲”“易安”等,写出他内心的愉快和满足。这些描写表现了陶渊明返归田园之后的怡然自得的心情。六、1.D2.①陶渊明潇洒达观、率性不羁的性格和看透世情、迷途知返的行为,让诗人极为赞赏。②陶渊明有忠于晋室、不肯再次折腰事刘宋的坚贞气节,让诗人极为钦佩。③诗人要以陶渊明自励自勉,表达自己坚守气节,宁可归隐山林,也决不向权势低头的坚定信念。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D.“不追求睿邮官职”错。从“仕晋何心更仕刘”看,诗人称赞的是晋灭亡后,陶渊明多次拒绝刘宋的征辟,此次他的不再折腰,是忠臣不事二主的气节,更令人钦佩。与当初因为不愿受辱于无礼傲慢的督邮而辞官不同,所以说“非为区区县睿邮。故选D。公司\n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第一联后句“醉来万事等浮尘”,意为:陶渊明喝醉酒后把仕途看作浮尘一样轻。表现了陶渊明潇洒达观、率性不羁的性格和看透世情、迷途知返的行为,让诗人极为赞赏。第三联,诗中提到既“仕晋”就不会“仕刘”,既是赞赏陶渊明,也有自比之意。诗人写出了陶渊明有忠于晋室、不肯再次折腰事刘宋的坚贞气节,让诗人极为钦佩。最后一联,是说陶渊明都“不为五斗米折腰”,自己以也不会去追求睿邮这一官职。诗人要以陶渊明自励自勉,表达自己坚守气节,宁可归隐山林,也决不向权势低头的坚定信念。这也是诗人敬佩陶渊明的原因。七、1.B2.D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诗歌体裁的能力。由诗歌标题中“节选”可知,这首诗歌不止八句;由作者来看,陆游是南宋人;由字数来看,每句字数相同,都是七个字;由对仗角度来看,三四句不构成对仗,“酒为旗鼓”是主谓宾结构,而“势从天落”是主谓结构,五六句也不对仗,“端溪石池”是并列结构,“烛光相射”是主谓结构。所以这是一首七言古体诗。A.《乐府诗选》收入的是乐府诗。B.《古诗菁华》收入古体诗。C.《诗余选集》收入词。D.《律诗集萃》收入律诗。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烛光纵横飞溅”错误,诗中“烛光相射飞纵横”写烛光映射着墨光,渲染诗人纵横走笔的气势,所以纵横的是诗人走笔,不是烛光。故选D。八、1.C2.①第一首侧重题咏马画,避开常见的“以画作真”的写法,以真龙马来衬托画中马,称赞了李公麟马画的逼真传神。②第二首侧重题咏画家,首先正面描写李公麟在明窗前不拘形迹、凝神聚思作画的神态,然后以画家李绪侧面衬托李公麟,赞扬了李公麟画艺的高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公司\nC.“对比”“技高一筹”错。“可非前世江都王”莫非你就是前世的善于画马的江都王李绪吗?以江都王衬托李公麟,借以赞扬画家的杰出画艺。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第一首诗,不从画面写起,开端反从真马下笔,先说唐玄宗的坐骑玉花骢、照夜白,现今不再有它们的后代,马枥上的追风骏马也没有传种接代。诗句反复强调名马的失传,为李公麟所画骏马的出现,蓄足了势。第三句,诗笔一转,转到马画上。想要见到“真龙”般的骏马,只有在李公麟的画面上才能见到。这里,以真马衬托画马,形容伯时马画逼真传神。结句是说看了这幅马画,使人遥想当年沙苑监(唐代皇家养马的地方)内牧草丰茂得迷人眼目的景况,以景收结,进一步衬托画马逼真的艺术效果。第二首诗,专门赞颂画家。李公麟是一位优秀画家,在明窗净儿的环境里作画,解衣槃礴,不拘形迹,画思沛然,置万物于身外,聚精凝神,才画出人间的真正骏马。我与你邂逅相遇,知道你姓李,莫非你就是前世的善于画马的江都王李绪吗?诗句以江都王衬托李公麟,借以赞扬画家的杰出画艺。两首题画绝句,虽然视角不同,写法不同,但是它们前后照应、相辅相成,赞马画为赞画家伏笔,赞画家也为赞马画作势,浑然一体,两诗宛若一诗。九、1.B2.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表达出诗人看到屏风被灰尘沾染的伤感”错误,前一句从“尘色染”中,看出墨迹流传已久,古色古香,弥足珍贵;但由于长期辗转流传,字幅上侵蚀了尘色,有些斑驳,诗人在极端爱惜中流露出一丝惋惜之意。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表达技巧的能力。C.“化动为静”错误,想象怀素的字会化成龙,游到水里去了,这是化静为动。故选C。十、1.B2.画法:①不能片面追求形似,而要追求自然、神似(神韵);②作画要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意在笔先。诗法:浑然天成,不能落入俗套,而要追求言外之味、意外之旨。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本诗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公司\nB.“地形似的画有邻家儿童般的纯真”错,“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说以形似作为论画的标准,其见识就像邻家儿童一样肤浅、幼稚。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思想内涵的能力。第一问:其一诗从诗画创作理论谈起,由大处入笔,然后层层推进,最终归结到王主簿的折枝画。第一首诗结合王主簿折枝画,抒写诗人对于“形似”论的意见。他认为,“以形似”作为论画的标准,和以为写诗只有写得形似才算好诗,都是错误的。他主张在“天工与清新”中赋咏事物的神韵。他之所以推崇王主簿此画,叹羡它能用“一点红”“寄无边春”,正是因为这幅画虽然着墨不多,没有在纤毫毕肖上下功夫,但画家善于捕捉事物的精神韵态,所以更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做到了以少胜多。其一诗的前四句分别阐述论画、赋诗的标准。“见与儿童邻”“定非知诗人”二句斩钉截铁,表明了作者在深思熟虑之后的明晰认识和坚定态度。五、六句将诗、画总提,正面标出观点。“边鸾”两句对理论来说是例证,对王主簿来说是对比与反衬,对这首诗的行文来说又是从说理到咏画的过渡。边鸾,唐代画家,所画花鸟极精美,据说他画的孔雀跟活的一样,如同能鸣叫。赵昌,宋代画家,善画折枝花卉,人们说他能与花传神。最后四句归结到王主簿所画折枝。有了边鸾、赵昌作铺垫,再用“何如”二字褒贬,王主薄此画的地位已十分清楚。“疏淡”指用笔不多,着色清淡。“精匀”指精巧匀称。前面的“边鸾”两句意为互文,谓边、赵二人的绘画既能刻画工致,写物如生,又能揣摩意态,用笔传神,此类画已属形神兼备。这里,诗人用“疏淡含精匀”进一步置王画于边、赵二家之上,采用的是同类相比法。《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第一段“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从文与可的画竹理论写起,突兀不凡,生面别开,起首就给人以一种新鲜感。文章说文与可认为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画竹之前先要把握对象的整体形象和精神实质,做到融会于心,酝酿成熟,然后振笔直书,一气呵成,才能生动传神地把它再现出来。相反,如果临时求其细微末节,机械地一节一节画,一叶一叶描,就无法画活竹子。这实际是主张意在笔先,反对临画敷行;主张整体上的“神似”,反对枝节之间的“形似”。作者以赞同的口吻所表述和发挥的这个见解,十分精辟,不仅对整个文艺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且“胸有成竹”已成为人们处事的准则,和活在群众笔底口头的成语了。第二问:其一诗画创作理论谈起,由大处入笔,然后层层推进,最终归结到王主簿的折枝画。围绕“以诗题画”,由画到诗,再由诗到画,最后仍然归结到诗,离中有合,体现了作者构思的精密。公司\n前四句“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阐释论画、赋诗的标准,以形似作为论画的标准,其见识就像邻家儿童一样肤浅、幼稚。写诗如果仅仅停留在事物的外象特征上,就一定不是个好的、优秀的诗人。可见无将“形”(事物外象特征)与“神”(主题思想)对立起来的意味,强调浑然天成,不能落入俗套,而要追求言外之味、意外之旨。写诗只限于摹写形象,不讲究神韵和意境,这种人一定不是懂得诗的人。邻:接近。必此诗:指单纯摹写外形,不讲神韵,意尽句中,不求言外之意韵。用以说明在绘画、诗词等文艺创作中,不能只重形似,而要描绘出人或事物的神韵,创造意境,这才是上乘之作。“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苏轼这两句诗确是深刻的经验之谈。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讽喻类
天津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羁旅思乡类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叙事类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哲理类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写景抒情类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悼亡类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思妇闺情类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咏史怀古类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羁旅思乡类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24 20:00:02
页数:15
价格:¥5
大小:54.85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