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2023届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学术论文
2023届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学术论文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2
2
/12
剩余1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术论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志愿精神可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或日常化的人文精神。作为促进社区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成员个人身心完善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志愿精神在日常生活层面的实际体现形式就是志愿行动。志愿精神的兴起,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式,体现了在不同层面上的功能。志愿精神的兴起和志愿行动的产生,在社会运行层面上将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对于人的社会化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使社会成员接受基本的社会准则,塑造具有社会取向的价值观,从而形成潜在的服务社会的行动倾向,这就是它的社会教化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起到将不同群体的社会成员进行凝聚和团结的作用,它提供了同一个场景和机遇,使他们共同参与到同一项活动中,甚至还会起到聚合各种社会资源的作用,这就是它的社会整合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对社会成员发挥号召作用,而且这种召唤常常是以无声的形式进行的,但是,其超越性的社会关怀又是使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无法抗拒的,从而会最终在行动上表现出来,这就是它的社会动员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以其实际的效应,广泛地宣传并大力地弘扬最具有普遍性的、作为最能够表达优秀文化成分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而且在越重大的社会事件中,这种特征就会表现得越鲜明,这就是它的社会导向功能。志愿精神的兴起和志愿行动的产生,在人的发展层面上也会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体现了社会成员对价值合理性的追求。现代化的物质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工具合理性的追求,然而,现代化进程的悖论特征之一就在于,对工具合理性的关注常常极大程度地抑制了价值合理性。因此,为了防止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进程中出现畸形走势,强调价值合理性的意义就会显得极其重要。而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的意义之一就是体现出了社会成员以及社会本身对于价值合理性所作的追求。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表达了社会成员对人本化取向生活的向往。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时候,社会运行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状态加剧,社会流动范围扩大,个体价值取向增强等,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情感的向往和对于集体生活的需求表现得日益突出。而在表达志愿精神或参与志愿行动的过程中,过一种富有意义的集体生活,实现自己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善良愿望,可以充分地表现出其中内含的人本化取向的生活目标。公司\n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成为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从社会角度看,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成为社会凝聚其成员的一种重要场域;从社会成员角度看,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则成为社会提升其成员素质的一个平台。正是在自愿参与公益事业或提供公共服务的实际行动中,社会成员实现了其精神境界的提升,完成了其价值观念的变化和人生经验的丰富,甚至促进了其自身知识的扩展和技能的增强,而这一切的经历及其感受也必将成为生命中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志愿行动所体现的功能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层面的一项是( )A.“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玉树抗震救灾行动中,全国各族人民心系灾区,目前已为灾区捐款45亿多元人民币。B.“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快乐天使”们长期坚持照顾孤残儿童,实现了帮助他人的善良愿望,收获了快乐和幸福。C.“一个也不能少”,希望工程志愿者们以他们的满腔热忱和无私行动,唤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失学儿童的真诚关爱。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社区服务志愿者“一对一”定人到户帮助孤寡老人,弘扬了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志愿精神的兴起和志愿行动的产生会在社会运行层面和人的发展层面上发挥其特有的作用。B.文章从四个方面来论证志愿精神的兴起和志愿行动的产生在社会运行层面上将发挥出的特有作用,这四个方面层层深入。C.文章从三个方面来论证志愿精神的兴起和志愿行动的产生在人的发展层面上也会发挥的特有作用,这三个方面也层层深入。D.文章在论证上没有列举事例,只单纯地讲道理,论证手法的运用上,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志愿精神通常具有自愿性、公益性和亲身参与性的人文内涵。B.志愿行动是人文精神的一种具体化和日常化的实际体现形式。C.社会成员追求工具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物质成就的获得。D.社会成员在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更为向往。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审美是主体在鉴赏过程中所收获的精神愉悦、人格自由及心灵净化等感受,属于价值活动的范畴。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相比,有一定的超功利性,但其存在于社会历史实践过程形成的各种关系之中,必然体现着主客体关系的统一,从而具有显著的客观性。公司\n审美价值具有多层次性。具体的审美实践并不仅限于转瞬即逝的美感经验,审美主体独特的体验方式和长期积累的理性判断都是愉悦情感产生的重要原因。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谈道:“它(审美)不仅是偶然的,而且像根据合乎律法的安排并且作为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有意如此……即向那构成我们存在的最终目的——我们的道德使命里去寻找。”审美可以联想到道德,人们的心灵触发美感时往往会运用道德的评价。当审美主体惊叹纯洁的颜色或庄严的韵律时,已然由审美领域自觉过渡至道德领域。由此可见,审美价值既包含情感或想象的愉悦等基本价值,亦有理性沉思所带来的超越感与升华感。审美价值内涵道德判断。无论是自然美或是依附美,只有对象产生了能够满足主体审美需要,引起主体审美感受的某种属性时,才具有审美价值。而审美价值的生成过程并不只是纯粹的鉴赏判断,还依赖于审美主体通过理性判断充分认知到自身的审美目的和审美需求。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而言,审美主体基于个人或社会的原因会形成内容、形式的定向心理结构,即“期待视野”。而作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审美个体,道德情感、道德价值等观念结构均是“期待视野”的重要组成。个体的道德理念建构了一定的审美目的和审美需求,并在审美判断时与其他目的协调一致,共同形成了审美价值取向。所以,审美价值的出场既是主体于对象表现形式的鉴赏,也是于对象存在和本质的思考,是客体形式与主体理性的和谐一致。高层次的审美彰显德性。美的体验承载着丰富且深刻的人与社会的信息,因而高层次的审美往往是形式与内涵的统一,体现为“尽美矣,又尽善也”的本质欲求的实现。这种审美体验不仅在于感官的悦纳,更在于从看似平凡的审美对象中挖掘出深刻的内在理念,通过观察与思考阐释艺术形象本身的道德意蕴,从而触发强烈的道德情感。审美行为在一定意义上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所呈现的德性的审视,人的视觉和心情的愉悦则是对审美价值的诠释和体现。因而,高层次的审美往往会激发道德层面的崇高感。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所谓“思无邪”,正是基于德性修养层面提出的对个体审美价值取向的要求。(摘编自范渊凯《审美德性是审美价值的重要取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美价值具有一定超功利性,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形成的各种关系中也有显著的客观性。B.美感经验,独特的体验方式和长期积累的理性判断,都是审美价值产生的重要原因。C.如果能产生满足主体审美需要引起主体审美感受的某种属性,审美对象就有审美价值。D.高层次的审美往往是形式与内涵的统一,既有感官的愉悦,也会激发道德层面的崇高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述审美价值是主客体的和谐统一,有助于人们理解审美价值内涵道德判断。B.文章第二段引用康德的话,旨在论述审美价值具有多层次性,既有美感体验又有道德评价。C.文章第四段采用道理论证,论证了高层次的审美彰显德性这一观点,增强了说服力。D.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论证了审美价值的取向包含强烈的道德情感,即审美德性。公司\n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期待视野是一种审美主体在社会影响下所形成的内容及形式的定向心理结构。B.审美价值不仅包含感官愉悦的审美体验,也有理性沉思所带来的德性的审视。C.因为高层次的审美往往是形式与内涵的统一,所以审美有着丰富且深刻的人与社会的信息。D.审美德性是审美价值的重要取向,因而高层次的审美一定会激发人们道德层面的崇高感。三、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速读,按字面解释,就是快速地阅览。它注重的是阅读过程的提速,目的是应对当下的“知识经济时代”: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阅读尽可能多的书本,以获取更多的信息,把握更多的机会。早在上世纪中后期,“速读”一词就经常出现在报刊的读书专题版面,以期激发阅读者不断提高阅读速度。中央电视台曾在黄金时段反复播放《学习的革命》这本书的广告,为速读之风推波助澜——大有谁不速读,谁就要被时代淘汰之意。许多不明真相的读者和好奇者,纷纷购买定价很高的《学习的革命》,然后反复翻之读之,希望快速掌握速读的各种“要领”,准确运用速读的各种“方法”。一些出版社顺应社会上猛刮劲吹的速读之风,趁势而上推出众多的“速读外国名著丛书”“速读中国现代经典文学丛书”“速读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读本”一类的图书。结果,一些读者购买了这些“压缩书”和“精简书”之后,随即发出了“原来名著和经典也就这种水平”的喟叹。其实这是“速读”惹的祸。为了读者能够速读,几十万字乃至上百万字的一部名著或经典,被压缩或精简成数千字、上万字的故事梗概或者作品简介。读者发现,这些被抽剥了“血肉”的“经典”,读得再多也是白读,更要命的是,它还会让读者失去阅读的信心。速读的正面价值被夸大以后,培训速读的商业机构就应运而生。它们收费招生,以函授、面授和网络教学等各种方式,培训阅读者的速读能力。他们安慰受训者,最常见和最有蛊惑性的话语是:“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速读能力,只是缺少速读方法。经过训练,改变阅读习惯,就能够把阅读的潜能激发出来。”然而即便成功地通过速读的培训,具备了所谓“眼脑直映,一眼看一行甚至整个页面”的速读能力,又能怎样呢?这样的速读,能享受多少阅读的乐趣呢?速读有极强的目的性和实用价值,这一点无可非议。然而阅读者是不是都得提高阅读的速度呢?我看未必如此,更没必要刻意如此。一个纯粹的阅读者,其阅读的目的不是各种文凭或者形形色色的证书,而是安顿心灵与澄明思想,丰富内心生活与透亮内心世界。只有不受速度制约的入心入脑的品读,才会让人真正体验到阅读的意义和价值,维护阅读的信仰和尊严。公司\n生活在一个图“快”的年代,生存的经验似乎在告诉我们:只有与“快”字沾上边,只有具备“快”字当头的思想意识,你才能赢得良好的生存能力与生活条件。然而就阅读而言,最好不要一味图“快”。图书毕竟是一种精神产品,其性质决定了人们的“使用方式”,不在多而在精,不在于阅读的数量而在于阅读的质量。作为一个自由阅读者,我一直拒绝速读。我宁可用速读十几本书乃至几十本书的时间来有滋有味地品读一本书。1.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文意的一项是( )A.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有些阅读者希望更快地阅读更多的书籍。B.报刊版面经常出现“速读”,是为了激发阅读者不断提高阅读的速度。C.图书的性质决定了人们对图书的使用不在阅读的数量而在阅读的质量。D.一些出版社推出众多的速读图书,起到了为速读之风推波助澜的作用。2.对作者拒绝速读的理由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速读有极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却无法达到安顿心灵与澄明思想的阅读目的。B.把名著或经典压缩、精简成故事梗概或作品简介,这必然会让读者产生误会。C.商业机构为了收费招生蛊惑人心:速读能改变阅读习惯且能激发出阅读潜能。D.速读是为了获取各种文凭或形形色色的证书,但不会速读也不会被时代淘汰。3.某高中学校为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开展了课外阅读考级评比活动,每个等级都规定一定的阅读篇目和数量。请结合本文的基本观点,简要评析上述做法。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早期经典中的作者问题的复杂性首先源自于中国早期的书写制度和撰述传统。我们这里所说的中国早期经典,指的是先秦时代留下来的传世文献。在中国早期,文字和书写是被上层社会垄断的。有条件进行文字撰述的主要是王朝与之相关的各类文化官员,如从事占卜的巫,从事记事的史,从事礼乐的乐官等。书写是他们的职业,但书写的内容并非为他们所有。史官传统更是源远流长,《周礼》所记录的以“史”为职者甚多,其中与书写制度有关的“史”则是其中重要部分。但是历史上很少留下这些史官的名字,他们也不享有这些史书的著作权,记事只是他们的职责而已。这应该归因于当时的书写制度。公司\n中国早期史书的记载没有作者,诗的创作与修改也极少提到作者。《左传·宣公十二年》:“武王克商。作《颂》,……又作《武》。”按此说法,武王就应该是《武》乐章的作者。但这一记载比较模糊,并不被《毛诗序》所采信。关于《武》的作者,先秦两汉有多种说法。不过,从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来讲,像《武》那样气势宏大的开国史诗式的作品,一定要由当时最高水平的艺术家创作指导才能完成并得以演出,但在历史上见不到他们的名字。这说明,当时的确应该存在着相应的诗歌书写制度,一定有从事诗歌创作、教授、表演的专门文化人才,他们在《诗三百》的创作和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既是创作者、搜集整理者,又是编辑加工者、诗艺传授者。但是,在现存的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他们的贡献,连他们的名字我们也知之甚少。这说明,他们无论在一首诗中做出了多少贡献,都不享有著作者的权力,这里没有作者的地位,也没有编写者的地位。这同样应该属于那个时代的书写制度。中国早期经典著述也有独特的传统,就是世代传承的群体撰述,如《周易》、《诗经》等,都是历代的王朝史官、礼官和乐官共同书写并经过长期编撰的结果。这种情况到汉代仍然存在,如司马谈父子相继为史官,司马迁就曾自豪地宣称:“司马氏世典周史。”《史记》实为司马迁父子二人合著。这种世代传承的群体撰述传统,不但在史官撰写中存在,在私家著述中也同样存在。无论是对传统文献的传承与阐释,还是诸子百家的兴论立说,莫不如此。群体撰述是中国早期经典最主要的撰述方式。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些古书往往被认为是某某所撰呢?这可能是因为《汉志》的著录方式引起了误解。如《汉书·艺文志》载:“《公羊传》十一卷。公羊子,齐人。”余嘉锡对此解释说:“古书之题某氏某子,皆推本其学之所自出言之。”也就是说,《汉志》的这种著录方式,只是意在说明《公羊传》之得名与“公羊子”有关,但并没有明确说此书就是“公羊子“自撰。从实际情况看,在这部书的撰写过程中有很多人的参与,正确的提法就应当是公羊子等人群体撰述才对。这是典型的将群体撰述误题为个人撰述的现象。由此可见,中国早期经典的作者问题之所以复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早期的书写制度和撰述传统与后世有异。(摘编自赵敏俐《中国早期经典的作者问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字和书写被垄断的中国早期,主要由巫、史、乐官等文化官员进行文字撰述。B.中国早期的诗歌文化人才在诗歌的创作和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多样的作用。C.《史记》作为私家著述的代表,是世代传承的群体撰述这一传统作用下的产物。D.《汉志》的著录方式可能使我们误认为某些群体撰述的古书是由个人撰述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观点,接着从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最后总结全文,思路清晰。B.文章在论证书写制度对著作权的影响时,将早期的史书作者问题和诗歌作者问题作对比。C.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应该归因于”“这可能是因为”等说法,体现出严谨的治学态度。D.文章论证了中国早期经典的作者问题的复杂性与中国早期的书写制度和撰述传统有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阐述中国早期经典的作者问题时引经据典,以丰富的文献为佐证,展现丰厚的学养。B.按《左传》的记载,《武》是武王创作的乐章,对此,本文作者与《毛诗序》持相反态度。公司\nC.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中国早期的书写制度和撰述传统,才能更好研究中国早期经典的作者问题。D.依据文章对群体撰述方式的探讨,《孟子》的撰写过程的正确提法应当是孟子等人群体撰述。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二十世纪兴盛的诸多文学批评学派存在一个普遍的特征:思辨与理论密度。开疆拓土的草创时期,许多文学批评学派选择文学经典初试锋芒。文学经典的成功与声望内在地包含了审美价值的事先肯定。但对于常规的文学批评,审美价值的品鉴仍是不可或缺的首要环节。文学批评的缘起无疑包含了审美愉悦的催化。批评家选择这一部而非那一部作品加以考察,审美反响往往是首要理由。然而多数时候,文学批评只能显现为单行道:审美愉悦逐渐凝固为整饬的理论语言,一部作品如同合起来的折扇般收缩为一个主题或结论;相对地说,各种概念组成的表述不会从“理论的高度”重返审美愉悦。那么对文学批评来说,审美愉悦是必须甩下的内心羁绊吗?一种观点认为,进入文学世界只需进行纯粹的审美。然而,多数人更愿意撤除文学世界的栅栏。对于他们说来,文学之所以值得阅读,恰恰由于文学提供的经验可能与更大的世界产生互动。文学批评并非审美的喃喃自语,而是文学与社会历史互动的引子。因此批评家无法逃离这种理论纠缠:审美产生的钦慕、向往、愤怒、悲哀是否汇入种种认识观点,增添肯定或者否定的分量?事情或许更为复杂,比如《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逐渐从“坏女人”转变为神采奕奕的核心人物,道德观念如何承接来自审美领域的压力?《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公子小姐是封建社会没落者,然而这种历史判断能否取缔宝黛哀婉爱情带来的嗟叹?复述这些众所周知的文学史事实,我试图阐明的观念是:审美愉悦制造的内心波澜构成了各种评判观点的组成部分。当道德评判或社会学分析与审美愉悦的意向存在差距时,批评家必须意识到某些重要的内容可能遗落在视野之外。如果说审美愉悦意味的是感性参与的激情,那么审美对象必须纳入感性视域。理性的认可并非审美,审美对象通常必须进入感官洞悉的日常生活,唤醒种种云谲波诡的情绪。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家叙述的历史运动时常夹杂于太太的唠叨或者夹脚的鞋子之间。公司\n巨大的社会转折亦然,只有当社会转折挣脱抽象的概念、公式而聚合起具体的形象时,它才能充当真正的文学主题。然而对于杰出的作家来说,上述程序恰恰颠倒过来:他们的慧眼可能捕获某种形象,从中察觉动人的内容,扩大、发展和完成这种形象体系的同时酿成了一个崭新的文学主题。这种文学主题的源头并非文件或者实验室的理性工作,而是形象本身的内涵。换言之,这时的感性与审美溢出了传统观念指定的框架从而产生强大的解放冲击力。种种细节和故事的演变有力地抵抗一系列强加的预设——即使作家本人也无法责令这些形象就范。形象拥有自己的个性,拥有意识形态来不及处理甚至无法处理的剩余。某些时候,这种剩余代表了更大的世界。这是形象不可替代的价值。由于理性主义形成的霸权,相当多批评家往往羞愧地回避审美愉悦,迫不及待地撤退到概念设置的理论矩阵。批评家坚定地拒绝审美愉悦对于理论预设的干扰,这表示了理论的贫乏还是理论的傲慢?我想说的是,审美享受的放弃不仅带来感性的枯竭,同时将导致认识的枯竭。(摘编自南帆《审美的洞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经典已经过审美价值的事先肯定,许多文学批评学派在形成之初往往将其作为首选。B.审美愉悦的催化是文学批评的缘起,审美反响是批评家选择某部作品考察的首要理由。C.审美会产生钦慕、向往、愤怒、悲哀等内心波澜,最终构成各种评判观点的组成部分。D.文学形象拥有自己的个性,形象本身的内涵有时会成为一些崭新的文学主题的源头。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述中多次运用设问,在引出观点的同时,又增强了文章的论辩气势。B.文章运用折扇的比喻,形象论证了文学批评将作品收缩为主题和结论的肤浅。C.文章第二段对审美愉悦的评述,既有辩证分析,又有具体举例,二者相互结合。D.文章对杰出作家创作程序的论述是对前文的补充论证,这使得论证更加周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批评具有不可逆性,审美愉悦可以逐渐凝固为理论语言,但理论表述很难重返审美愉悦。B.多数人愿除去文学世界的藩篱与更大的世界产生互动,这正是他们认为文学值得阅读的原因。C.巨大的社会转折走出文件或者实验室,渗透日常生活,才有机会成为崭新的文学主题。D.批评家如果受到理性主义霸权影响而放弃审美愉悦,可能会导致感性和认识的双重枯竭。参考答案一、1.B2.A3.D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A.主要讲抗震救灾中,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这体现的是“在社会运行层面上”的功能和作用。公司\nB.表述可归结为“‘快乐天使’们实现了帮助他人的善良愿望,收获了快乐和幸福”,与原文“过一种富有意义的集体生活,实现自己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善良愿望,可以充分地表现出其中内含的人本化取向的生活目标”相符,所以选项所体现的是“在人的发展层面上”的作用和功能。C.讲希望工程志愿者们以他们的行动唤起社会对失学儿童的关注,体现的是“在社会运行层面上”的功能和作用。D.讲社区服务志愿者帮助孤寡老人,体现的是“在社会运行层面上”的功能和作用。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层层深入”错误,结合文本第三段内容分析,这四个方面为并列关系。C.“层层深入”错误,结合文本最后三段内容分析,抓住关键语句分析,如“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体现了社会成员对价值合理性的追求”“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表达了社会成员对人本化取向生活的向往”“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成为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等,这三个方面为并列关系。D.“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错误。文章没有列举事例,只单纯地讲道理,主要运用道理论证。全文没有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没用引用论证。文章展示的观点是并列关系,没有涉及对比论证。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更为向往”错误。原文“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时候,社会运行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状态加剧,社会流动范围扩大,个体价值取向增强等,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情感的向往和对于集体生活的需求表现得日益突出”,只体现出对高情感的向往,而没有体现对强竞争的向往,选项错解文意。故选D。二、1.C2.D3.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如果能产生满足……审美对象就有……”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无论是自然美或是依附美,只有对象产生了能够满足主体审美需要,引起主体审美感受的某种属性时,才具有审美价值”,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故选C。公司\n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说法错误,文章首先指出审美价值具有多层次性,然后分析其中审美价值内涵道德判断,最后指出其中高层次的审美是彰显德性的审美。因此全文是按照逻辑结构层层展开的,不是并列结构。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在社会影响下所形成的内容及形式的定向心理结构”错,选项缩小了范围,从原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而言,审美主体基于个人或社会的原因会形成内容、形式的定向心理结构,即‘期待视野’”可知,选项忽略了“个人”的原因;C.选项因果倒置,从原文“美的体验承载着丰富且深刻的人与社会的信息,因而高层次的审美往往是形式与内涵的统一,体现为‘尽美矣,又尽善也’的本质欲求的实现”可知,选项因果颠倒,改变了原意。D.“一定会”说法绝对,从原文“高层次的审美往往会激发道德层面的崇高感”可知,原文是“往往会”。故选B。三、1.D2.A3.①激发学生读书热情的活动目的是正确的,但以阅读篇目和数量来评判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并不恰当;②阅读的质量与阅读的数量并不成正比,而跟学生对作品思想的理解和体悟息息相关。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D.“一些出版社推出众多的速读图书,起到了为速读之风推波助澜的作用”错误,原文是“中央电视台曾在黄金时段反复播放《学习的革命》这本书的广告,为速读之风推波助澜”。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B.“这必然会让读者产生误会”说法绝对,把名著或经典压缩、精简成故事梗概或作品简介,并不一定会让读者产生误会。C.作者拒绝速读并非因为商业机构的蛊惑人心,商业机构的蛊惑人心是推动“速读”的原因。D.“速读是为了获取各种文凭或形形色色的证书”判断武断,原文没有说速读就是为了获取各种文凭或形形色色的证书。原文只是说“一个纯粹的阅读者,其阅读的目的不是各种文凭或者形形色色的证书”。故选A。公司\n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和理解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本文反对盲目的速读,强调阅读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因此针对某高中开展的课外阅读考级评比活动,我们首先应肯定其活动目的,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是好的。但生硬规定以阅读篇目和数量来评判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并不恰当。文中作者说自己拒绝速读,宁可用速读十几本书乃至几十本书的时间来有滋有味地品读一本书。可见读书不能以具体数量来规定等级。另一方面,即使学生阅读数量达到了,也不代表其阅读质量也达到了。阅读的质量与学生的领悟能力有关。因此对这个问题要辩证看待。四、1.C2.B3.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史记》作为私家著述的代表”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史记》实为司马迁父子二人合著。这种世代传承的群体撰述传统”,《史记》是群体撰述。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B.“将早期的史书作者问题和诗歌作者问题作对比”错误。不是对比,是举例。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B.“本文作者与《毛诗序》持相反态度”错误。由“按此说法,武王就应该是《武》乐章的作者。但这一记载比较模糊,并不被《毛诗序》所采信”“像《武》那样气势宏大的开国史诗式的作品,一定要由当时最高水平的艺术家创作指导才能完成并得以演出,但在历史上见不到他们的名字”可知,本文作者与《毛诗序》的观点一致。故选B。五、1.B2.B3.A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公司\nB.“审美愉悦的催化是文学批评的缘起,审美反响是批评家选择某部作品考察的首要理由”错误,原文是“文学批评的缘起无疑包含了审美愉悦的催化。批评家选择这一部而非那一部作品加以考察,审美反响往往是首要理由”,原文表述有“包含”“往往”等限制,选项表述扩大了范围。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形象论证了文学批评将作品收缩为主题和结论的肤浅”的分析于文无据,文章运用折扇的比喻形象论证了“文学批评很多时候将一部作品收缩为一个主题或结论”。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文学批评具有不可逆性,审美愉悦可以逐渐凝固为理论语言,但理论表述很难重返审美愉悦”错误,原文是“然而多数时候,文学批评只能显现为单行道:审美愉悦逐渐凝固为整饬的理论语言,一部作品如同合起来的折扇般收缩为一个主题或结论;相对地说,各种概念组成的表述不会从‘理论的高度’重返审美愉悦”,原文的观点是“多数时候”,选项混淆观点且说法绝对。故选A。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2届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提升训练
2023届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书评类
2023届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分类训练:文化传媒类
2023届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分类训练:科技创新类
2023届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分类训练:时评(社会现象)类
2023届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分类训练:传统文化类
2023届高三语文阅读能力提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一般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3届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14 12:32:27
页数:12
价格:¥5
大小:52.61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