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新教材暑假作业3医疗与公共卫生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3医疗与公共卫生典例1.2010年中国邮政局发行了《中医药堂》邮票。小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中医药方面的知识,于是上网点击“中医药”进行搜索。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B.《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C.《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D.体现了我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开始逐渐在国家机关中实行公费医疗制度。1988年,政府开始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国有企业的劳保医疗制度进行改革。2001年年底,全国97%的地市启动了基本医疗保险改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达7629万人。材料表明()A.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已经完善B.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辐射范围较广C.中国的医疗保险主要惠及城市居民D.公费医疗已被医疗保险所取代集训1.东汉时,中医发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而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但直至19世纪,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才最终明了其原理,后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中医曾长期领先欧洲医学B.中医对发现阿司匹林具有重要启发作用C.传统医学具有经验性特征D.近代医学重视通过定性研究而深入本质2.清代医学家王清任(1768一1831年)曾亲至刑场,观察人体脏器,发现古书所绘与实际不符之处,绘成《亲见改正脏腑图》二十五种。他还在医学实践基础上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新说。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医学的经验性特征B.西学东渐影响医学发展C.中医医学的近代化趋向D.经世致用成为时代精神\n3.1102年,宋徽宗下诏在诸路建立“安济坊”,规定“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以防渐染”,又建立独立的厨舍,“以为汤药饮食人宿舍,及病人分轻重异室”。这说明()A.朝廷重视防疫方法的创新与应用B.民间医家是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C.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建立D.疫情蔓延和疾病传播得到有效遏制4.1835-1949年,欧美各教会在华共设有25000张病床,投资5000万美元,年均约400名外国医护人员在华工作;英国传教士医生合信1850年在广州编译出版了较系统的西方医学著作《全体新论》。这些资料说明()A.教会医院是文化侵略的先锋B.欧洲宗教改革浪潮传播到中国C.在华传教士的活动有客观积极作用D.近代中国的反洋教斗争高涨5.公元547年,曾肆虐于君士坦丁堡的大瘟疫向不列颠西部蔓延,西部遭到毁灭性打击。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东不列颠因种族仇恨、东西部隔绝而幸免。瘟疫结束后盎格鲁-撒克逊人继续西进,公元650年,他们基本控制了不列颠大部分地区,成为英格兰民族主体。材料()A.说明世界已经连成一个整体B.表明英国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C.反映出疫病影响英格兰民族构成D.分析了“日不落帝国”分裂的原因6.14世纪欧洲黑死病流行期间,教会的无能使得人们对教会产生了怀疑,天主教会失去了其在精神文化上的绝对领导地位,为更加现实的思考留出了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成长出了人文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甚至科学的萌芽。由此可见,黑死病的冲击()A.使得人们摆脱了宗教信仰B.在一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作了准备C.挑战了天主教会的创世说D.直接导致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7.1910—1911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n8.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发动了以环境卫生清洁大扫除为中心的卫生运动、以反美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等群众运动。这些运动()A.推动了国家医疗体系的系统化B.实现了国家卫生建设的制度化C.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生命的重视D.建立健全了国家防疫抗疫体系9.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比较发达,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却暴露了一些问题,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注重市场竞争和大投入背景下的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医疗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优势的获得和维持,而不是公民的医疗福利与公平。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美国()A.公民未享受到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B.医疗体系具有清晰的霸权国家特征C.医疗技术的创新受政治体制的束缚D.医疗科技创新成果与疫情防治脱钩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缓和社会矛盾,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颁布了包括医疗保险服务、失业救济、养老和教育等法案,确保大多数人的最低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这些法案的实施说明西方国家()A.减少了国家干预B.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C.发展了社会生产力D.调整了产业结构11.1911年4月,国际鼠疫研究会在沈阳召开,这是中国召开的首次国际卫生会议,来自英、日、俄、德、法等12个国家的公共卫生专家聚集一堂,确定了很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该会议的召开()A.推动了公共防疫事业的发展B.标志着中西医结合进入新阶段C.使得西方医学开始传入中国D.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西医人才12.接种疫苗、隔离受传染的病人、保护供水、掌握有关抗菌剂的知识等,使西北欧的人口死亡率从1800年的每千人30%左右降低到1914年的每千人15%左右。欧洲人口数量从1750年的14000万上升到1850年的26600万。这表明,西北欧死亡率降低和欧洲人口的增长得益于()A.医学知识普及并深入发展B.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C.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D.工业革命向全球扩展\n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民国时期,政府在乡村卫生方面的工作流于形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西方传教士和开展乡村建设运动的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在部分地区组织开展了有限的乡村卫生工作。除此之外,红军也在部分条件具备的根据地对部分民众实行“医费免除,药费自理”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在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基础上的合作化医疗成为农村医疗体制化的显著特点。截止到1956年,全国农村的集体保健医疗站发展到1万个,从业医务人员约10万人。经过努力,我国农村长期“缺医少药”的情况得到初步改观。——摘编自曹普《新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史》材料二“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总统曾设想提供政府医疗保险,但终因耗资巨大且牵涉太多资本势力而放弃。二战后,杜鲁门提倡的国家强制性医疗保障因有“社会主义公费医疗”之嫌而作罢。继任的艾森豪威尔总统则认为国家计划“根本行不通”。20世纪60年代,由于市场化的美国医疗体制排斥弱势群体的现象突出,覆盖弱势群体的政府公共医疗保险计划最终确立。但随着经济“滞胀”现象的出现,美国的医改重点由提高覆盖率转向减少日益膨胀的政府支出。此后的里根、克林顿、奥巴马的医改都是在这二者之间摇摆,但始终未能彻底解决问题。——摘编自高芳英《美国医疗体制改革历程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医疗体制的变化,并简析其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公共医疗保障制度的特点。综合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当代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应注意的问题。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作为工业化社会进程中城乡差距扩大、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历史产物,乡村医院的兴起可谓因应社会需求而生。19世纪兴起的各类医疗机构为乡村医院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新兴的接受过相关医学教育的全科医生数量大幅增长,为乡村医院提供了人员保障,民众对于医疗服务和机构的现实诉求为乡村医院的兴起提供了现实土壤,而国家对于扩充病床的宏观需要为乡村医院的兴起提供了制度环境。于是,乡村医院逐渐在英国各地建立起来。乡村医院往往规模较\n小,内部设备简单合理,造价低廉,除主治医生外,通常配有一名护士、若干女佣,她们通常来自周边农村,工资较为低廉。随着20世纪中期英国全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乡村医院很好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摘编自傅益东《论19世纪英国乡村医院的兴起》材料二20世纪60—80年代,面对整个国家卫生资源十分缺乏,农村更是缺医少药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经过很短时间培训出来的较低技能的医护人员(赤脚医生),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体系。作为不脱产的医疗卫生人员,赤脚医生具备初级医疗卫生知识与技能,能够进行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地方病的预防和诊疗,有的还会开展小型外科手术;他们既懂中医又懂西医,会采、种、制、用中草药和针灸等手段为病人治病送药。作为特殊时期的医务工作者,他们不仅肩负国家输送医药、服务和推行医疗卫生政策的使命,而且其肩负的“准公共权威”确保国家权力持续下移到基层社会,展现对卫生难题的解决能力以赢得民众对政权的信任、认可的同时,有力地促进和巩固国家建设。——摘编自龙长安、汪雪微《国家建设视野中的赤脚医生探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乡村医院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乡村医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赤脚医生”的不同,并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赤脚医生"推行的意义。\n答案与解析典例1.【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创造性地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被称为“万世宝典”;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医药学著作,被称之为“东方药物巨典”;“中医药”的治疗原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故应选A。2.【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数据来看,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城镇医保覆盖了97%的地市,范围比较广,故选B项。材料反映了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部分发展历程,并不能说明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已经完善,排除A项;中国的医疗保险系统也包含农村,农村中的医疗保险内容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排除C项;公费医疗在部分城市中仍然存在,排除D项。集训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医学成就。“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且后来的提纯和改进,都不是中医做出的贡献,故A项错误;合成阿司匹林是欧洲科学家的功劳,与中医无关,故B项错误;中医只是认识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但认识止于此而缺乏更深入的探究分析,说明传统医学具有经验性特征,故C项正确;“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可见近代医学重视通过理论研究而深入本质,故D项错误。2.【答案】C\n【解析】本题考查中医学的近代化。医学近代化,不仅指医学发现和医学成果,更是指医学研究方法。近代科学是实验医学、理论医学,王清任的医学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特点,C项正确;材料强调实验和观察,A项排除;材料未能体现中医受到西方影响,B项排除;经世致用是为学求务实、以济世安民为己任,D项排除。3.【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皇帝下诏建立防治疾病的安济坊和救治病人的独立厨舍,并且积极救治,方法创新,A项符合题意。皇帝和朝廷代表的是官方,B项“民间医家”错误;C项“全面建立”表述错误;材料仅说明了朝廷的措施,无法得出结果,D项结论无法得出,排除。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近代中国,外国教会和传教士对中国的医疗投资和书籍翻译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故C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宗教改革内容,排除B项;材料中未提到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排除D项。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瘟疫蔓延,不列颠的居民主体由土著人凯尔特人变为盎格鲁-撒克逊人,成为现代民族国家英格兰民族的主体,故C项正确。A、D两项不符合史实;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均排除。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黑死病的影响。材料中黑死病流行使天主教丧失在欧洲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领导地位,促进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萌芽产生,即文艺复兴兴起,故选B项;“摆脱了”说法错误,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挑战创世说,C项错误;先有文艺复兴,之后才有宗教改革运动,“直接”表述错误,D项排除。7.\n【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清末报刊宣传在应对鼠疫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大公报》对鼠疫相关事项的介绍和开设专栏宣传防疫知识的做法,有利于推动民众形成预防鼠疫、加强公共卫生的思想观念,因此报刊宣传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C项正确。报刊开设防疫专栏宣传鼠疫预防知识不能等同于清政府建立防疫体系,A项排除;报刊从属于舆论宣传,而对疫情的专业研究应归属于医疗卫生机构,B项排除;对疫情相关知识的宣传有利于增强民众应对鼠疫的能力,但不能达到控制疫情的效果,D项排除。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发动了“以环境卫生清洁大扫除为中心的卫生运动、以反美细菌占戈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等群众运动”,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生命的重视,所以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家医疗体系的系统化”,所以A项错误;仅凭材料中的卫生运动不能得出“实现了国家卫生建设的制度化”,所以B项错误;仅凭材料中的卫生运动不能得出“建立健全了国家防疫抗疫体系”,所以D项错误。9.【答案】B【解析】医疗卫生体系比较发达的美国,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注重获得和维持其医疗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优势,却不注重公民的医疗福利与公平,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医疗体系具有清晰的霸权国家特征,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美国公民未享受到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A项错误;医疗技术的创新受政治体制的束缚与“(美国医疗卫生体系注重)科技创新能力”不符,C项错误;医疗科技创新成果与疫情防治脱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10.【答案】B【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缓和社会矛盾,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颁布了包括医疗保险服务、失业救济、养老和教育等法案,确保大多数人的最低生活\n需要和社会需要。这些法案的实施说明西方国家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社会保障体系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因此B项正确;二战后西方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A项排除;C、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初国际卫生会议召开的意义。由材料信息可知,1911年国际卫生会议的召开,确定了很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推动了国际公共防疫事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西医结合,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已经把近代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只是影响有限,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出该会议为中国培养了大量西医人才,排除D项。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欧洲人口死亡率降低和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由材料信息可知,19世纪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深入发展,使西北欧人口死亡率降低,人口迅速增长,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排除B项;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不能直接影响人口问题,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革命的扩展,排除D项。13.【答案】(1)变化: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体制覆盖区域更广;以集体经济为基础。影响:改善了农村落后的医疗状况;赢得了民众对新政权的支持。(2)特点:耗资巨大;覆盖面小。应注意的问题:坚持市场化与政府医疗保障制度并行的道路;医疗保障力度应适应社会发展水平;扩大医疗保障体系的覆盖面,提高其有效性。【解析】\n(1)“变化”根据材料一中的“建立在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基础上的合作化医疗成为农村医疗体制化的显著特点”“截止到1956年,全国农村的集体保健医疗站发展到1万个,从业医务人员约10万人”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影响”根据材料一中的“我国农村长期‘缺医少药’的情况得到初步改观”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的“美国的医改重点由提高覆盖率转向减少日益膨胀的政府支出”等关键信息概括;“应注意的问题”可以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作答。14.【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的推进;城市化的发展,城乡差距拉大;乡村地区医疗资源的匮乏;医学进步和各类医疗机构的兴起;专业性全科医生数量大幅增长;国家对于扩充病床的宏观需要。(2)不同:身份,中国赤脚医生不脱产(半农半医),英国乡村医院全脱产;技能,中国赤脚医生专业技术水平较低,英国乡村医院专业技术水平较高;职能,中国赤脚医生职责众多,除基本医疗外,还承担卫生预防、政策宣传、巩固政权等使命,英国乡村医院职责集中在医疗层面,职责较为单一。意义:①提高了农村的卫生健康水平,方便看病需要,维护人民健康,提高身体素质;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局面,推动了乡村医疗事业的发展(合作医疗制度建设);③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人力支持;④赢得人民支持与认可,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政权;⑤对当前解决农村医疗卫生问题有很好的借鉴与启迪作用;⑥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卫生医疗事业提供借鉴。【解析】本题考查中英的医疗卫生体系。(1)根据材料一“工业化社会进程中城乡差距扩大……19世纪兴起的各类医疗机构……接受过相关医学教育的全科医生数量大幅增长……国家对于扩充病床的宏观需要则为乡村医院的兴起提供了制度环境”进行概括即可。(2)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二“作为不脱产的医疗卫生人员……具备初级医疗卫生知识与技能……不仅肩负国家输送医药、服务和推行医疗卫生政策的使命”从身份、技能、职责进行分析阐述。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二“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地方病的预防和诊疗……肩负国家输送医药、服务和推行医疗卫生政策的使命……\n展现对卫生难题的解决能力以赢得民众对政权的信任、认可的同时”结合所学从农村健康水平、医疗资源分配、农业生产、巩固政权及对其他地区的借鉴作用进行分析。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7-07 00:02:00 页数:11
价格:¥3 大小:39.1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