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濮阳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濮阳县一中高中一年级升级考试语文注意事项:本试卷共8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均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Ⅰ卷阅读题(90分)一、现代文阅读(4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的自觉所谓“文的自觉”,是一个美学概念,非单指文学而已。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西汉文艺“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的。鲁迅又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非专靠曹氏父子之功的,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曹丕地位甚高,后来又做了皇帝,极人世之崇荣,应该是实现了人生的最高理想了吧,然而并不。他依然感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并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帝王将相、富贵功名很快便是白骨荒丘,真正不朽、能够世代流传的却是精神生产的东西。显赫一时的皇帝可以湮没无闻,华丽优美的词章并不依附什么却被人们长久传诵。可见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文章不朽当然也就是人的不朽。这样,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在汉代,文学实际只是宫廷玩物。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乃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那些堂哉皇也的煌煌大赋,不过是歌功颂德、点缀升平,再加上一点所谓“讽喻”之类的尾巴以娱乐皇帝而已。至于绘画、书法等等,更不必说,这些艺术部类在奴隶制时代更没有独立的地位。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盐铁论》里的“文学”指的是儒生,贾谊、司马迁、班固、张衡等人也不是作为文学家而是因具有政治家、大臣、史官等身份而有其地位和名声的。\n在两汉,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存者、垄断者,当他们取得不受皇权任意支配的独立地位,即建立起封建前期的门阀统治后,这些世代沿袭着富贵荣华、什么也不缺少的贵族们,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为艺术而艺术”,确认了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等等,便也是很自然的了。所以,由曹丕提倡的这新观念极为迅速地得到了广泛响应和长久的发展。自魏晋到南朝,讲求文词的华美,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文思的过程,文作的评议,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汇纂,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它们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突出特征。西晋的陆机在《文赋》中对文体的区划和对文思作了精确地描述。对创作类别特别是对创作心理如此专门描述和探讨,这大概是中国美学史上的头一回。它鲜明地表示了文的自觉。自曹丕、陆机之后,南朝在这方面继续发展。至刘勰的《文心雕龙》把诗文的源起联系到周孔六经,抬到自然之“道”的哲学高度,可以代表这一历史时期对文的自觉的美学概括。从诗经的“四言”发展到魏晋的“五言”,直到唐末,五言诗始终是居统治地位的主要正统形式,而后才被七言超越。此外,六朝骈体,沈约的四声八病①说,都相当自觉地把汉字修辞的审美特性研究发挥到了极致。它们对汉语字义和音韵的对称、匀衡、协调、和谐、错综、统一种种形式美的规律,作了空前的发掘和运用。它们从外在形式表现了文的自觉。灵活而工整的对仗,从当时起迄至今日,仍是汉文学的重要审美因素。【注】①四声八病:“四声”即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不同声调;“八病”指创作五言诗时运用汉字四声应该避免的八种弊病。(选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汉的门阀大族认为通过文学表达出来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才真正有价值、有意义。B.曹丕之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想以文章的不朽来实现促进社会进步的理想。C.文章发展到魏晋时代慢慢壮大既有历史时代背景,也跟曹氏父子的文学主张有关。D.西晋陆机专门描述和探讨创作类别特别是创作心理,这大约是中国美学史的首创。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作者论证时既有两汉和魏晋的对比,又有从魏晋到南朝“文的自觉”发展的概述。B.文章阐述魏晋时代“文的自觉”,重点论及对文章本身的价值和地位的认识。C.文章引用鲁迅的话表明,曹丕提倡文章华美使得汉代的文章比以往华丽好看。D.文章的末段从诗文的语言、音韵、对仗等外在形式强调了文人自觉追求诗文的形式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丕提倡的“为艺术而艺术”这一新观念之所以迅速地得到了广泛响应和长久的发展,是因为曹丕地位甚高,以皇帝的身份自觉参与文学创作B.贾谊、张衡、班固等人不是作为文学家而是因具有政治家、大臣、史官等身份而有其地位的和名声的,这说明文学家在当时没有独立地位。\nC.鲁迅说曹丕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是因为相对于“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曹丕更强调文学及其本身的形式和艺术价值。D.南朝梁刘勰撰写了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同期的萧统编选了一部诗文总集《文选》,这都是“文的自觉”的体现。【答案】1.B2.C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是想以文章的不朽来实现促进社会进步的理想”错。由第二段“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可知,曹丕提倡文章华美仅仅是追求“人生的不朽”,不能说“是想以文章的不朽来实现促进社会进步的理想”。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汉代的文章”错。“汉文”是指汉民族的文章,而非专指汉代的文章。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曹丕提倡的‘为艺术而艺术’这一新观念”错。“为艺术而艺术”是鲁迅说的,不是曹丕提倡的。原文说“曹丕地位甚高”,但并未说这是“‘为艺术而艺术’这一新观念之所以迅速地得到了广泛响应和长久的发展”的原因,这属于强加因果。故选A。(二)文学类文本阅读(38分)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主角陈彦苟老师把第三遍妆化完的时候,还是不满意,但时间已不允许再化了。他就提了眉,包了大头,穿了行头。要不是知道他性别的人,还真看不出这是男扮女装呢。易青娥知道,苟老师为演这两折戏,几个月瘦下来几十斤,不仅天天演练,而且还节制了饮食,甚至还用吃大黄拉肚子的方式,直减到现在二尺二的腰身。自打瘦起腰身来,皮肤就慢慢塌陷了。他一直在叹息:这老脸,对不起李慧娘,对不起观众,尤其是对不起当年看过他戏的老观众了。\n正式开演前,不停地有一些老汉老婆子,到后台化妆室来,要看苟存忠,说他当年的李慧娘,可是把好多观众弄得“三天不沾一粒粮,也要买票看慧娘”的。但苟老师有交代,说在他没演完以前,任何人都是不见的。化完妆穿好行头,苟老师就一个人面对墙壁,安静下来,一句话不说了。演出终于开始了,易青娥到门口看,观众特别多,连过道都站满了人。都在说,当年住在五福戏楼,连演了三个月《李慧娘》的苟存忠,今晚又披挂上阵了。易青娥也为她师父骄傲着。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还有这些老观众是深深记着师父的。在一声长长的鬼的叹息声中,她师父出场了。师父穿着一身白衣,披着一件长长的白斗篷,飘飘荡荡地来到了人间。他在哀怨,在痛斥,在诉说,在寻找。突然间,易青娥甚至模糊了师父与李慧娘之间的界限,也不知他是他还是她了。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硬是在飘飘欲仙的身段中,全然掩藏住了性别、年龄的隔膜,将一个充满了仇恨与爱怜的鬼魂,演得上天不得、入地不能地可悲可怜了。就在慧娘面对凄凄寒风,无依无靠地瑟瑟发抖着,一点点蜷缩着身子时,苟老师使用了一个“卧鱼”动作。这个动作要求演员必须有很好的控制力,是从腿部开始一点点朝下卧的。易青娥练这个动作整整三年,才能用三分钟完成。而一般没有功夫的,几十秒钟都坚持不下来。苟老师平常是能用两分钟朝下卧的,可今天,也许是太累,在易青娥心里数到一百一十下时,他终于撑不住,全卧下去了,并且在最后一刻,双腿是散了架的。好在灯光处理得及时,立即切暗了。剧场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鬼怨》终于演完了。《杀生》是比《鬼怨》难度更大的一折戏,老观众都知道的“秦腔吹火”,就是这一折戏的灵魂。苟老师为练这门“绝活”,十二三岁就把眉毛、头发全烧光了。苟老师老对她说:“娃,唱戏是个苦活儿、硬活儿。师傅这辈子,还就是看大门的那十几年,活得消停。一旦把主角的鞍子架到你身上,那就是让你当牛做马来了,不是让你享福受活来了。”易青娥明显感到,师傅今晚的力气,是有些不够用了。今晚,师父特意要求她在侧台仔仔细细地看着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口火吐出来,她都要认真研究师父的气息、力量,以及浑身的起伏变化。她觉得她比平常任何时候学的东西都要多,并且更具有茅塞顿开、点石成金的效用。也就在师父一步步将演出推向高潮时,她似乎也完成了一次演戏的启蒙。她甚至突然觉得,自己是能成一个好演员,成一个大演员的。终于师父开始吐最后一道火了,也就是那三十六口“连珠火”。师父控制着气力,一口,两口,三口……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直到“连珠火”,将贾似道和贾府全部变成一片火海!继而,天地澄静,红梅绽开。观众的掌声已经将乐队的音乐声全都淹没了。鼓师几乎使出浑身解数,将大鼓、大锣、大铙、吊镲全都用上了,可观众的掌声,还是如浪涛一般,滚滚拥上了舞台。\n就在台上贾府人相互于火海中挣扎时,苟老师被人搀扶下来了。易青娥发现,师父已经使完了人生最后一点力气,奄奄一息了。朱团长急忙过来,帮忙把他平放在一排道具箱子上。苟老师浑身颤抖着在呼唤:“青娥,青娥……”“师父,师父,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易青娥紧紧抓着师父的手。苟老师抖抖索索地摸着她的手说:“娃,娃,师父……可能不行了。记住……吹火的松香,每次……要自己磨……自己拌。记住比例……”在说比例的时候,苟老师向她示意了一下,易青娥明白,是要她把耳朵附上去。她就把耳朵贴上去。苟老师轻声给她说:“十斤松香粉……拌……拌二两半……锯末灰。锯末灰要……柏木的。炒干……磨细……再拌……”勉强说完这些话,苟老师就吐出一口血来。舞台监督喊:“咋办?底下观众喊叫要苟老师谢幕呢。”朱团长说:“谢不成了,快关幕。”只见苟老师身子动了动,意思是要起来,但又起不来了。团长就紧急决定说:“青娥,你跟舞台监督一起把你师父抬上去!”易青娥跟舞台监督把“李慧娘”抬了上去。易青娥看见,观众热浪一般,在朝舞台上狂喊着。被他们抬上去的苟老师,静静靠在太师椅上,一动不动。那一刹那间,她反应过来:苟老师,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节选自长篇小说《主角》,有删改)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化完妆穿好行头,苟老师就一个人面对墙壁,安静下来,沉浸其中,一句话不说了。”这是苟老师在默默地对角色进行内心体验,体现出他的敬业精神。B.年近花甲,苟老师重新登台担任主角,他常对徒弟说的“唱戏是个苦活儿……”那番话,充分表达出他向往清闲生活,但是身不由己的无奈。C.苟老师表演的三十六口“连珠火”,“天地澄静,红梅绽开”,这是演出的高潮,也是他艺术生命的极致绽放,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D.小说后面写苟老师在奄奄一息时示意青娥附耳过来,轻声告诉她松香粉的配方比例,这一举动透露了老一代艺人艺不轻传的特点。5.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语言多处采用方言俗语,显得亲切自然,使故事叙述更加贴近生活,也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B.小说以易青娥的视角描写苟老师的表演过程,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等手法,表现出苟老师技艺精湛,对演出竭尽全力。C.小说采用补叙的手法,补充交代了苟老师练习“秦腔吹火”这门绝活的从艺经历和感受,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饱满。\nD.“观众的掌声已经将乐队的音乐声全都淹没了……滚滚拥上了舞台。”这一段使用比喻和衬托的技巧表现了观众对苟老师的热爱。6.演出结束,苟老师的生命也随之谢幕。从全文看哪些情节为此结局做了铺垫或暗示?请简要分析。7.《主角》一书荣膺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其突出特色是“体现出非常茂盛、结实和坚韧的中国传统艺术根脉”。请从苟老师、易青娥、观众的角度分析节选部分是如何体现这一特色的。【答案】4.B5.C6.(1)年近花甲,过大的训练量、过度的节食,甚至吃大黄瘦腰身,使得身体严重受损。(2)“卧鱼”动作未达到日常水平,且倒下时“散了架”,体力严重透支。(3)特别要求徒弟仔细看他演出细节,把看家本领传给徒弟,意味着他预知自己命不久矣。7.①从苟老师角度分析,为在观众面前呈现最佳艺术效果,对扮相一丝不苟,为演出竭尽全力;耗尽力气传授绝技。苟老师代表了对传统艺术矢志不渝、精益求精的表演群体。②从易青娥的角度分析,易青娥认真学习苟老师的表演技巧,完成了演戏的启蒙,领悟到了传统艺术的精髓,中国传统艺术能够薪火相传、枝繁叶茂。③从观众的角度分析,观众在苟老师年轻时欣赏他表演,在苟老师年老时还在追捧他的表演,观众的喜爱始终如一,中国传统艺术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B.“向往清闲生活,但是身不由己的无奈”错。苟老师的话表现出他艺德高尚,表达的是不甘清闲、吃苦耐劳的责任担当。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补叙”错,应为插叙。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分析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不难发现,苟老师在演出结束时死去,并非偶然。前文多处都做了铺垫。\n由“苟老师为演这两折戏,几个月瘦下来几十斤,不仅天天演练,而且还节制了饮食,甚至还用吃大黄拉肚子的方式,直减到现在二尺二的腰身”分析可知,此时的苟老师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为了演好李慧娘,他节制了饮食,吃大黄拉肚子,几个月瘦下来几十斤,身体严重受损。由“就在慧娘面对凄凄寒风,无依无靠地瑟瑟发抖着,一点点蜷缩着身子时,苟老师使用了一个‘卧鱼’动作”“易青娥练这个动作整整三年,才能用三分钟完成。……苟老师平常是能用两分钟朝下卧的,可今天,也许是太累,在易青娥心里数到一百一十下时,他终于撑不住,全卧下去了,并且在最后一刻,双腿是散了架的”分析可知,他做“卧鱼”这个动作未达到日常水平,且倒下时“散了架”,体力严重透支。由“今晚,师父特意要求她在侧台仔仔细细地看着他的每一个动作”“娃,娃,师父……可能不行了。记住……吹火的松香,每次……要自己磨……自己拌。记住比例……”“十斤松香粉……拌……拌二两半……锯末灰。锯末灰要……柏木的。炒干……磨细……再拌……”分析可知,演出前特意要求弟子在侧台仔仔细细地看着他的每一个动作,意味着他预知自已命不久矣,最后把如何看家本领传给徒弟,教她如何制作吹火的松香。【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整体把握文意,根据核心句具体分析。本题首先要理解“体现出非常茂盛、结实和坚韧的中国传统艺术根脉”中的茂盛、结实和坚韧的含义,再结合苟老师、易青娥、观众的表现,从艺术家的表演、艺术的传承、群众基础三个角度去分析这一思想如何体现的。从苟老师的角度分析,由“苟老师把第三遍妆化完的时候,还是不满意,但时间已不允许再化了。他就提了眉,包了大头,穿了行头。要不是知道他性别的人,还真看不出这是男扮女装呢”“苟老师为演这两折戏,几个月瘦下来几十斤”可知,为在观众面前呈现最佳艺术效果,对扮相一丝不苟;由“也就在师父一步步将演出推向高潮时,她似乎也完成了一次演戏的启蒙”“易青娥发现,师父已经使完了人生最后一点力气,奄奄一息了”可知,为演出竭尽全力,耗尽力气传授绝技;苟老师代表了对传统艺术矢志不渝、精益求精的表演群体。从易青娥角度分析,由“今晚,师父特意要求她在侧台仔仔细细地看着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口火吐出来,她都要认真研究师父的气息、力量,以及浑身的起伏变化。她觉得她比平常任何时候学的东西都要多,并且更具有茅塞顿开、点石成金的效用。也就在师父一步步将演出推向高潮时,她似乎也完成了一次演戏的启蒙。她甚至突然觉得,自己是能成一个好演员,成一个大演员的”可知,易青娥认真学习苟老师的表演技巧,完成了演戏的启蒙,领悟到了传统艺术的精髓,中国传统艺术能够薪火相传、枝繁叶茂。\n从观众的角度分析,由“当年住在五福戏楼,连演了三个月《李慧娘》的苟存忠,今晚又披挂上阵了。易青娥也为她师父骄傲着。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还有这些老观众是深深记着师父的”可知,观众在苟老师年轻时欣赏他表演;由“剧场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鬼怨》终于演完了”“观众的掌声已经将乐队的音乐声全都淹没了。鼓师几乎使出浑身解数,将大鼓、大锣、大铙、吊镲全都用上了,可观众的掌声,还是如浪涛一般,滚滚拥上了舞台”可知,在苟老师年老时还在追捧他的表演,观众的喜爱始终如一,中国传统艺术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逛大栅栏①跟父亲和梁思成先生一起逛大栅栏,是我一生中清晰而快乐的记忆。②梁先生带我们先后去了劝业场、六必居、内联升、瑞蚨祥、张一元等地方。父亲和梁先生在劝业场走马观花地走了一圈,就匆匆离开了。走进六必居后,却流连忘返。“大雅大雅!”父亲赞不绝口,“一个卖酱菜的店铺,能有如此韵味,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梁先生说:“这里的每一家店铺,都有数不清的传说故事。别人的国家才一百多年历史,我们一个六必居就四百多年历史。”店铺中大大小小酱缸一律是青花瓷的,每个瓷缸上都烧有“六必居”三个大字。店铺里干净整洁,一尘不染,瓷缸上扣着锃光瓦亮的玻璃盖。八宝酱菜、虾油乳瓜、蜂蜜糖蒜、螺丝转儿、酱芝麻金丝、酱渍灯笼椒……父亲买了两小篓螺丝转儿和八宝酱菜。③我至今记得那盛酱菜的小篓子上封着一张写有“六必居”字样的红纸,鱼篓状酱菜罐像一件精致的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父亲说:“仅这笔酣墨饱的‘六必居’三个字就已经把人镇住了。古老的青花瓷,拙朴的小篓子,一方艳红的封纸,素雅中跳出一抹亮丽。这种美学品位,看似不经意的素面朝天,其实‘不经意’中有深不可测的文化积淀,我们学建筑的人都可以从中得到美学上的启发和灵感。”后来,在清华建筑系讲课时,父亲也谈到过自己在六必居的感受。④随后我们来到内联升,这里也是一家百年老店了。店门前红柱黄瓦,描金绘彩,与六必居典雅素净的风格迥然相异。梁先生说:“最早的店主开的是家朝靴店。取名内联升,即平步青云、连升三级的意思。朝中官员对内联升趋之若鹜,老板生意如日中天。”父亲说:“这就对了,店铺装潢和内联升风格完全协调,俗艳到极致也是一种美。”现在看来,这倒让我想起了父亲和梁先生一起提出的那个保留老北京历史古韵的“大北京”方案。他们主张在首都即将开始的大规模建设中,要保护北京传统的古城格局和风貌。⑤离内联升不远处就是瑞蚨祥绸缎庄了。第二代传人孟洛川在光绪十九年进京闯天下,到民国初年就已经扩张为京城最大的绸缎庄。“什么叫瑞蚨祥?”我问父亲。“瑞蚨祥是这家铺子的名字,就好像你的名字叫陈贝蒂,爸爸的名字叫陈占祥。”我对父亲的回答不以为然。“可是,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为什么卖布的商店里要有一个大虫子?”我还是不停地刨根问底。“大虫子?”梁先生哈哈大笑,指着瑞蚨祥的大门匾说,“\n你说对了,这个‘虫’和这个‘夫’加起来念‘蚨’,它就是一种虫子。蚨是古时候传说的神虫,一母一子。孩子如果要飞远了,母亲就把自己身上的血涂在它身上。这样,不管孩子飞多远,永远都不会忘记母亲的气味,永远都不会忘记回家的路。古人把蚨比喻成铜钱。瑞呢,就是多的意思。祥呢,当然是吉祥,是好的意思。你说说,瑞蚨祥是什么意思?”我终于弄明白了瑞蚨祥的意思,非常高兴地说,“噢,瑞蚨祥就是财迷脑袋壳的意思!”梁先生大笑起来,并告诉父亲,天安门前升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就是由瑞蚨祥提供的布料。⑥傍晚时,父亲邀梁先生去便宜坊吃烤鸭。梁先生却建议说:“没吃过大栅栏的小吃,就不算来过北京。咱们今天就在小摊上吃个酒足饭饱。”我记得那是一辆有轮子的车子,中间的方玻璃罩子里,放着砧板、各式调料和羊肚,罩子外侧有一口冒着蒸汽的大锅。大家坐在四周的条凳上,就着跟前一尺来宽的“桌面”吃起了老北京的爆肚,两个蓝边大海碗放到了梁伯伯和父亲跟前。头带褐色毡帽、颈上搭了一条白毛巾的老板,对他们两位身着长呢大衣、戴眼镜的客人格外地殷勤关照,不时笑眯眯地向他俩询问:“再来点麻酱?添点香菜不?辣椒油?”……父亲是第一次吃爆肚,而且是在小摊上,吃得不亦乐乎,梁先生还特地让老板烫了一小壶二锅头,我看着那些黑乎乎的爆肚皱起了眉。不远处的一个摊位上飘来阵阵甜香,我扭着脖子向那边张望着。父亲起身走过去,不一会儿就端着一个小碗向我走来,“快尝尝,这个你一定喜欢。”梁先生看了看说:“杏仁茶!又香又甜的杏仁茶!”我连忙接过来喝了一口,果然很好吃。白色乳浆一样的杏仁茶,碗面还撒了几点红色的山楂糕粒。红白相间,比爆肚好看多了。⑦吃着爆肚,喝着二锅头,梁先生和父亲讲起了大栅栏,全聚德吊炉烤鸭和便宜坊焖炉烤鸭的区别,皇上御笔题字的前门都一处……连围着摊子吃爆肚的短褐穿结的客人们,也争先恐后地加入了他们关于天桥大栅栏的话题。吃完爆肚,梁先生为我在小摊上买了一包姜汁麻花。麻花又薄又脆,外面挂了一层黏黏的姜汁味道的糖稀,洒了一些芝麻。这是我一生难忘的美味,因为此后我再也不曾吃到过这种麻花。⑧古老的北京是一座活的历史博物馆。世界上没有一座城市像它这样,孕育着如此浩瀚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选自陈愉庆《多少往事烟雨中》)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②段中详细地介绍了六必居商铺内的陈设和商品,如“大大小小酱缸一律是青花瓷的,每个瓷缸上都烧有‘六必居’三个大字”,具有传统文化的韵味。B.文章写与如此风格华丽、俗艳的内联升鞋店相比,父亲更喜欢干净、整洁,典雅、素净的六必居酱菜店。C.文章中“我”更喜欢香甜可口且红白相间、白色乳浆一样的杏仁茶,这是孩子视角里的北京文化。\nD.文章第⑦段中作者说再也没有吃到那种外面挂了一层姜汁味道的糖稀、洒了一些芝麻的又薄又脆的麻花,表达对老北京小吃的喜爱和怀念。9.作者在材料的组织和剪裁方面别具匠心,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文章开头说逛大栅栏“是我一生中清晰而快乐的记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句话的作用。【答案】8.B9.①以行踪为线索移步换景。作者从劝业场、六必居、内联升、瑞蚨祥一直写到小吃摊,脉络清晰。②详略得当。作者详写六必居、内联升、瑞蚨祥,略写劝业场、张一元更能突显文章主旨。③点面结合。作者选取六必居、内联升和瑞蚨祥具有代表性的三处老字号,以点带面,充分展现了大栅栏以至整个古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10.①内容上,概括了北京的知名店铺、历史文化故事和美味食品等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②主旨上,突出这些经历给作者带来美好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北京厚重历史文化韵味和魅力的喜爱。③结构上,总领全文,总写了作者对逛大栅栏的感受。④阅读效果上,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很想知道下文究竟写了哪些快乐。【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B.在内联升,父亲说“这就对了,店铺装潢和内联升风格完全协调,俗艳到极致也是一种美”从谈话来看,父亲对这两种美都是肯定的,并没有表示更喜欢哪一个。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结构特征和选材特点的能力。本题考查散文素材的组织剪裁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在散文阅读时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就散文而言,材料的组织剪裁即是“形散”的表现,要准确的把握其“形散”的特点,还需从宏观上把握散文的“神”。同时,学生也应该意识到,材料的剪裁加工主要包含选择取舍、详略、组织(包含顺序、线索)等基本环节。结合原文“梁先生带我们先后去了劝业场、六必居、内联升、瑞蚨祥、张一元等地方”“父亲和梁先生在劝业场走马观花地走了一圈”“走进六必居后”“随后我们来到内联升”“离内联升不远处就是瑞蚨祥绸缎庄了”“没吃过大栅栏的小吃,就不算来过北京。咱们今天就在小摊上吃个酒足饭饱”可知,本文以行踪为线索,从劝业场、六必居、内联升、瑞蚨祥、张一元,一直到小吃摊,移步换景,脉络清晰;文中作者选取六必居、内联升、瑞蚨祥具有代表性的三处老字号,以点带面,展现了大栅栏以至整个古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n其中2、3段写六必居,从大大小小酱缸到各种酱菜、小篓子,写的十分详细;第4段写内联升,主要写它的装潢与六必居不同,写它起名的原因等;第5段在绸缎庄主要通过“我”和梁先生的对话介绍了“瑞蚨祥”名字的含义等。作者详写六必居、内联升、瑞蚨祥,而对劝业场、张一元、全聚德、便宜坊等一带而过,详略得当。【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及作用的能力。一般而言,句子的作用在文章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结构,二是表情达意,三是表达效果。结构方面的作用,主要考虑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此次考查的句子在文章的开头,结构上总领全文,“是我一生中清晰而快乐的记忆”总写了作者对逛大栅栏的感受。效果方面,文章开端用“清晰而快乐”写逛大栅栏的感受,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很想知道下文究竟写了哪些快乐。从内容上看,“清晰而快乐的记忆”这句话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中对六必居、内联升、瑞蚨祥等地的描写,文中夹杂着老北京的传统陈设、历史文化故事以及给人留下的印象,文章末尾还写了美味食品等细节,这些经历给作者带来美好的享受。可见“清晰”指老北京的传统陈设、历史文化故事和美味食品等细节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快乐”指突出这些经历给作者带来美好的享受。另外,从主旨来看,作者通过写“清晰而快乐的记忆”,表现了古老的北京是一座活的历史博物馆,它孕育着如此浩瀚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一主题,从而也表现出作者对老北京厚重的文化韵味和魅力的喜爱。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宋高祖武皇帝讳裕,小字寄奴。姓刘氏汉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孙也彭城楚都故苗裔家焉晋氏东迁刘氏移居晋陵丹徒之京口里帝少有大志,及长,雄杰有大度,风骨奇伟。尝游京口竹林寺,独卧讲堂前,上有五色龙章,众僧惊以白帝,帝独喜曰:“上人无妄言。”皇考墓在丹徒之侯山,其地秦史所谓有天子气者也。孔恭妙善占墓,帝尝与经墓,欺之曰:“此墓何如?”孔恭曰:“非常地也。”帝由是益自负。后伐荻新洲,见大蛇长数文,射之,伤。明日复至洲,见童子数人于榛中捣药。童子曰:“我王为刘寄奴所射,合散傅之。”帝曰:“王神何不杀之?”答曰:“刘寄奴王者,不可杀。”帝叱之,仍收药而反。又经客下邳逆旅,会一沙门曰:“江表当乱,安之者,其在君乎。”帝先患手创,积年不愈,沙门有一黄药,帝以黄散傅之,其创一傅而愈。初为冠军孙无终司马。晋隆安三年十一月,孙恩作乱于会稽,朝廷遣前将军刘牢之东讨。牢之请帝参府军事,命与数十人觇贼,遇贼众数千,所将人多死,而帝奋长刀,所杀伤甚众。时东伐诸将,士卒暴掠,百娃皆苦之,惟帝独无所犯。五年二月,伪燕主慕容超大掠淮北。三月,帝抗表北讨。超大将公孙五楼请断大岘,坚壁清野以待,超不从。\n初谋是役,议者以为贼若严守大岘,军无所资,何能自反?帝曰:“不然。鲜卑性贪,略不及远,必将引我,且亦轻战。师一入岘,吾何患焉。”及入岘,帝举手指天曰:“吾事济矣。”众问其故,帝曰:“师既过险,士有必死之志,馀粮栖亩,军无匮乏之忧,胜可必矣。”六月,超使广宁王贺刺卢及五楼悉力据临朐。去城四十里有巨蔑水,超告五楼急据之。比至,为龙骧将军孟龙符所保,五楼乃退。永初元年夏六月丁卵,帝即位于南郊。(节选自《南史》)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姓刘氏/汉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孙也/彭城楚都/故苗裔家焉/晋氏东迁刘氏/移居晋陵丹徒之京口里B.姓刘氏/汉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孙也/彭城楚都/故苗裔家焉/晋氏东迁刘氏/移居晋陵丹徒之京口里C.姓刘氏/汉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孙也/彭城楚都/故苗裔家焉/晋氏东迁/刘氏移居/晋陵丹徒之京口里D.姓刘氏/汉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孙也/彭城楚都/故苗裔家焉/晋氏东迁/刘氏移居晋陵丹徒之京口里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字,这里是指小名,乳名。裴松之为《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作注时,曾提到“太祖(曹操),一名吉利,小字阿满。”B.皇考,古时历代专指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尊称,意谓美好的父君,文中指刘裕的父亲。C.江表,古地区名,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从中原人看来,其地处于长江之外,故称“江表”。D.冠军,谓列于诸军之首,或指古将军名号,和今义不同。今多用来称比赛中的第一名。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裕少有大志,长大后雄杰大度。僧人看见刘裕上空出现五色龙形花纹并告之,刘裕十分高兴;孔恭认为刘裕父亲的墓地不是普通的墓地,刘裕听后更为自负。B.刘裕风骨奇伟,常有奇遇。他到新洲采获草,射伤一条身长数丈的大蛇;后在下邳的旅店里,遇僧人又得到一味黄色的药,手疾因此痊愈。C.刘裕深谋远虑,才能超群。皇帝一下旨,刘裕即带兵北伐慕容超,他坚持率军进入大岘关,并断定士卒此时有必死的意志,且军队没有缺粮的担忧,一定会取得胜利。D.刘裕作战勇猛,治军整肃。孙恩作乱时,刘裕带领的侦察兵大多战死,刘裕奋勇杀敌;东伐将领手下士卒到处掠夺,只有刘裕的士卒不侵犯百姓。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江表当乱,安之者,其在君乎。(2)超大将公孙五楼请断大岘,坚壁清野以待,超不从。\n(3)比至,为龙骧将军孟龙符所保,五楼乃退。【答案】11.D12.B13.C14.(1)江南要乱了,能使江南安定的人,大概就是您了吧。(2)慕容超手下的大将公孙五楼请求阻断大岘的通道,加固防御工事,清理野外的粮食和物资来防备敌人,慕容超不接受。(3)等公孙五楼赶到,巨蔑水已经被龙骧将军孟龙符占据把守,公孙五楼于是退了回去。【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他姓刘,是汉朝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一世孙。彭城是楚国的都城,所以楚元王的后代以彭城为家。晋朝东迁,刘氏移居到晋陵郡丹徒县的京口里。“汉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孙也”承前省略主语“刘裕”,构成判断句,“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所以应在“也”后断开,中间不可断,排除AC;“东迁”的主语是“晋氏”,“移居”的主语是“刘氏”,主语不一致,中间要断开,“刘氏”应放在后一句中,排除AB。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皇考,古时历代专指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尊称”错误,古代是对已故曾祖、亡父的尊称。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皇帝一下旨,刘裕即带兵北伐慕容超”错,文中说“帝抗表北讨”,结合上文可知“抗表”是刘裕自己向皇帝主动上奏章申述某事。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当”,要;“安”,使……安定;“其”,语气助词,表揣测语气,大概。(2)“断”,阻断;“坚”,使动用法,使……坚固,即“加固”;“壁”,营垒;“以”,目的连词,来;“从”,听从,接受。(3)“比”,等到;“至”,到;“为……所”,被动句,被;“保”,占据把守;“乃”,于是;“退”,撤退。参考译文:\n宋高祖武皇帝名裕,小名寄奴。他姓刘,是汉朝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一世孙。彭城是楚国的都城,所以楚元王的后代以彭城为家。晋朝东迁,刘氏移居到晋陵郡丹徒县的京口里。刘裕从小有大的志向,等到长大后,才智出众有大气度,风度气质杰出。刘裕曾经到京口的竹林寺游玩,一个人卧在讲经堂前,上空出现五彩龙纹,众僧人(看见后)惊讶地告诉他,刘裕独自欢喜地说:“长老不要乱说。”他父亲的坟墓在丹徒的侯山,这就是秦史所说有天子气象的地方。当时有个叫孔恭的人,特别擅长察看墓地的风水。刘裕曾经和孔恭一起经过父亲的墓地,假装不知道问孔恭:“这墓地怎么样?”孔恭说:“这不是普通的墓地。”刘裕从此更加觉得自己不同寻常。后来他到新洲采荻草,看见一条大蛇长几丈,射了一箭,蛇受了伤。第二天又到新洲去,看见几个童子在丛林中捣药。(刘裕问缘由)童子回答说:“我们大王被刘寄奴射中,我们在配制药散给他敷伤。”刘裕问:“你们大王是神,为什么不杀了刘寄奴?”童子回答说:“刘寄奴是要称王的人,不能杀。”刘裕大声责骂他们,(童子都散去了)于是刘裕把药收起来带了回去。又曾经客居下邳的旅店里,遇到一个僧人对他说:“江南要乱了,能使江南安定的人,大概就是您了吧”。刘裕之前患有手疾,多年没有痊愈。僧人有一味黄色的药。刘裕把黄色的药粉敷在手上,他的伤一下就好了。当初担任了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晋隆安三年十一月,孙恩在会稽作乱,朝廷派前将军刘牢之向东去征讨孙恩。刘牢之请刘裕参与将军府军事谋划。命他和数十人前去察看敌情,遇到数千敌军,所带领的人大多战死,刘裕举起长刀,杀伤很多敌人。当时东伐的各位将领,(手下)的士卒都到处掠夺,百姓都为此苦恼,只有刘裕部下的士卒不掠夺百姓。五年二月,假的燕国皇帝慕容超大肆掠夺淮北。三月,刘裕向皇帝上奏章北伐。慕容超手下的大将公孙五楼请求阻断大岘的通道,加固防御工事,清理野外的粮食和物资来防备敌人,慕容超不接受。当初谋划这次战役时,议论的人们认为,敌人如果严守大岘关,军队缺少所需物资,如何能够全身而退?刘裕说:“不对。鲜卑人生性贪婪,谋划不到那么长远。必定会引诱我们进入,而且也会轻敌。我军一旦进入大岘关,我有什么可担心的呢?”等到进入大岘关,刘裕抬手指天说:“我们的大事要成了!”众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军队已经到了险要之处,士卒有必死的意志。余粮满地,军队没有缺粮的担忧,一定会胜利的。”六月,慕容超让广宁王贺刺卢和公孙五楼全力据守临朐。距离临朐城四十里有巨蔑水,慕容超告诉五楼赶紧抢占。等公孙五楼赶到,巨蔑水已经被龙骧将军孟龙符所占据把守,公孙五楼于是退了回去。永初元年夏六月丁卯,刘裕在南郊即位称帝。(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宿五松山下荀媪家①李白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n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③,三谢不能餐。[注]①此诗作于李白晚年参加永王李璘的起兵失败之后。②雕胡:菰米,秋季结实,色白而滑,古人当作美食。③漂母: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指馈赠食物。韩信贫贱时,有一位在江边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他富贵后,送给漂母千金表示感谢。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即题而咏,交代夜宿荀媪家,“寂寥”二字既写出了诗人的孤寂落寞之感,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B.颔联由点及面,写尽农家的酸辛悲苦。一“苦”一“寒”,语义双关,耐人寻味,折射出诗人的悲悯情怀。C.颈联写荀媪对诗人的热情款待。白色盘子里的菰米饭在月光的映照下格外耀眼,如此精美的食物把诗人深深感动了。D.全诗即事抒情,风格朴素自然,于不事雕琢的平铺直叙中颇见神韵,在以豪迈飘逸风格为主的李白诗歌中别具一格。16.尾联运用韩信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答案】15.B16.(1)诗人为自己落魄失意而无法报答荀媪的恩情感到十分惭愧;(2)为荀媪的纯朴、真诚而感动,并表达诗人对她的感激之情;(3)为农家的辛劳贫困而难过,表达了诗人关心百姓疾苦的真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由点及面”错,由诗句“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中先“田家”后“邻女”可知,作者先写“田家”,是面,然后写“邻女”,是点,叙述顺序是从面到点的。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尾联意思是“这不禁使我惭愧地想起了接济韩信的漂母,一再辞谢而不敢进餐”,结合注释可知,这里诗人用“漂母”的典故。典故的具体内容是:韩信贫贱时,有一位在江边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他富贵后,送给漂母千金表示感谢。颈联写诗人受到主人荀媪的热情款待,盘子是白的,菰米也是白的,在月光的照射下,这盘菰米饭就像一盘珍珠一样地耀目,在那样艰苦的山村里,主人端出这盘雕胡饭,诗人被荀媪的纯朴、真诚而深深地感动了。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感激之情。\n联系颔联“田家秋作苦”可知荀媪这碗饭是多么珍贵,诗人亲眼目睹了农家的辛劳和贫苦,为农家的辛劳贫困而难过,表达了诗人关心百姓疾苦的真情。尾联诗人用“漂母”的典故,说荀媪这样诚恳地款待自己,使他很过意不去,却又无法报答她,更感到受之有愧,表达了诗人对荀媪殷勤招待的感激之情、无法报答的愧疚之情。(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个小题,共6分)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该诗就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五丁开山而殒命,终于打通艰险蜀道的故事。(2)《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苏轼在《定风波》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并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地崩山摧壮士死②.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③.吾尝终日而思矣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⑤.莫听穿林打叶声⑥.何妨吟啸且徐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答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字:“摧”“栈”“臾”“啸”。三、名著阅读(5分)18.在《红楼梦》正册判词中,有一个判词说道: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请回答下面问题:(1)本判词中“三春”是什么意思?(2)本判词是写给谁的判词?(3)试结合全书简述本判词所指的这位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是指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2)是写给贾惜春的判词。(3)贾惜春出身大户人家,擅长绘画,乐于独处,性情孤僻,冷漠自私,曾无情赶走自己的丫头入画;她从姐姐的遭遇中,看到现实的残酷,选择逃避,出家为尼,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以求个人的精神解脱;在第40回中,刘姥姥的话,曾让她笑得拉着奶母叫揉肠子,娇态可掬,可见其自有可爱之处。\n【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所以说景不长。实际上指惜春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所以说“景不长”。【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内容、情节的辨析能力。“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食缁衣乞”的生活。可见这首判词是写给贾惜春的。【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贾惜春是宁国府贾珍的胞妹,自幼养在荣国府这边,与迎春、探春一同长大。惜春出场时,作者只是写她“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她擅长绘画,第四十二回为大观园作画就是特为她而写的;她乐于独处,性格特点是冷漠、孤僻。抄检大观园时从她的丫鬟如画箱中搜出东西,可是惜春不顾主仆情谊,丝毫不留情面。一边是入画在苦苦地哀求,保证东西确是贾珍所赐,一边是惜春在要求凤姐“别饶他这次方可,这里人多,若不拿一个人作法,那些大的听见了,又不知怎样呢。嫂子若饶他,我也不依。”并无情赶走自己的丫头入画。抄检后,她曾当面对尤氏说:“不但不要入画,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况且近日我每每风闻得有人背地里议论什么多少不堪的闲话,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排上了。”“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正是出于这种保全自己、别让家人有事牵累自己的考虑,惜春杜绝了和宁国府的往来,进而又选择了出家的道路。包括她的断然拒绝入画,也是因为了悟的缘故:“我不了悟,我也舍不得入画了。”所以惜春的“心冷口冷心狠意狠”,完全是那个社会和她所属的丑恶阶级逼出来的。在那个时代,一个少女要保持自己的清白孤介,除了出家,大概没有其他更好的出路了。惜春与妙玉志趣相投,后来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食缁衣乞”的生活,以求个人的精神解脱。\n惜春也是一个娇俏的少女,《红楼梦》第40回,刘姥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此处的惜春娇态可掬,可见其自有可爱之处。第Ⅱ卷表达题(60分)四、写作(6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夏耘秋收、勤劳耕作的农民,全神贯注、细心操作的工人,卫护健康、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扎根乡村、坚守讲台的小学教师,不辞辛苦、精心擦拭每一块玻璃的保洁阿姨,等等等等。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常常触动我们的心灵。作为高一学生,你一定还记得某个你所熟悉的普通劳动者的身影,请为其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写出真情实感。要求:自拟题目,自主选材,注意写出场景与细节,不能泄露个人信息,不得抄袭,不能套作,不少于750字。【答案】例文:劳动者之歌爷爷是刻章的,他有一首独属于自己的刻章劳动者之歌。走进爷爷的书房,只见楹前高挂一联:“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桌上是爷爷的工具,和爷爷一样,简朴又精致。一旁的橱子里是爷爷的作品,精湛又豪华。爷爷刻章时总是全神贯注。他在绘制印面时总是一丝不苟,这情形好像在绘一幅精细的军事地图。执刀前,爷爷总是会细细地端详一番,确认无误后才缓缓持刀,轻轻地挫下一抹朱红。他诚然是把印章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每刻一刀都怕伤了分毫。刻后仍不放心,爷爷又捏起印章端详良久,确认无误后才刻下一刀。每一刀都精确无误,每一刀都巧夺天工。如此往复,终得一方无瑕美印。午后,我拿起了爷爷的刻刀。我是一个急于求成的人,显而易见,我把印章刻得歪歪扭扭,不是刻到了字体就是丢掉了细微的地方,远不及爷爷的轻车熟路。这一切都被爷爷放在眼里。\n“刻章是一门技术活,不是一下便能刻成的。刻一刀很容易,但刻成一个印章却很难。不过一个印章是由无数刀拼凑而成的,无数个简单的一刀加起来,也就是一个复杂的印章了。”“像你这样眼高手低,是不可能刻成功的。刻章如办事,难事难办,不是因为它本身难办,蕴含的易事多了,也就成了难事。”人生也是如此,从小事做起,从易事做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若得如此,纵使山高水长,亦是近在咫尺。走进书房,坐在桌旁,爷爷又拿起了他的刻刀,小心翼翼地把印章固定好,重复着他数十年来最为擅长的动作。每一刀,仍是那么无可挑剔。望着爷爷饱经风霜的脸;望着桌上如花瓣般散落的碎屑;望着墙上的时钟一圈又一圈地旋转……我,豁然开朗。终于,放在我手心的,是一方直立的印章,伟岸而又崇高。上面是用繁体刻的六个大字:细节决定成败。或许,这便是爷爷的真实写照,亦是一位长者对他后辈的真切嘱托,更是他唱响自己这首劳动者之歌的秘密武器。一印一世界,一刀一人生。人生亦是如此,由小事做起,由易事做起,由细节做起。唯有如此,方能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机器制印充斥着整个世界的今天,我却更愿意珍藏那一方手印。因为它是爷爷唱给我的劳动者之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作文的主题非常明显——劳动者。但我们对于试题中“劳动者”的选择却有一定的限制。他不能是一个名声响亮但我们却不熟悉的伟大科学家、国家领袖、历史名人等,而应该是我们熟悉的、普通的,也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位劳动者。虽然他可能默默无闻,只能被“我”或其他少数几个身边人知晓,但“我”却能从他的一言一行中看到劳动的身影和作为劳动者的伟大奉献。此外,试题虽未给我们限制文体,但根据写作任务中“你所熟悉的普通劳动者的身影”和写作要求中“真情实感”“选材”“注意写出场景与细节”等,可知此篇文章较适合写成记叙文。\n在写作时,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选择自己非常熟悉的某位人物,如从事某种职业的我们的父母亲朋等,或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某位人物,叙写他在自己职业当中的具体劳动行为——如教师在教育劳动中怎样将知识传授给我们,怎样对待我们这些学生,母亲作为一名护士在疫情中怎样护卫了医院里病人的安全等。对这一内容的描写不能概而论之,而必须由他们如何思考,有怎样的言行举止等具体细节,方才符合写作要求。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进行思考,总结升华他们的劳动对于他人或者这个社会的意义。立意:1.向劳动者致敬。2.每一位劳动者都值得尊重。3.在抗疫中看到劳动光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3:04:09 页数:20
价格:¥5 大小:52.0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