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全国Ⅱ卷语文模拟卷汇编——写作(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1

2/31

剩余2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全国Ⅱ卷语文模拟卷汇编——写作一、【2022届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等四校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老子《道德经》里提到,若要去除人生的是非烦恼,其根本就是要无身无我。无身无我,方可与万物为一,与天地共生。曾国藩多次强调“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意思是面对世间一切事情,我必须投身其中,挺起胸膛担负起自己该担的责任。胡适在《致毕业生》中说:“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无我”是古今始终推崇的理念,而“无我”的境界也离不开“有我”的实践。何时无我,何时有我,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世事无我,躬身有我老子在《道德经》中和佛教《杂阿含经》中都提到“无我”的理念,诚然世事无常,追求“无我”确实为一种摆脱世间烦恼的方法,但与“无我”相对的——“有我”,又该如何处之?我认为,应该做到“世事无我,而躬身有我”。何为“无我”?老子《道德经》里提到,若要去除人生的是非烦恼,其根本就是要无身无我。无身无我,方可与万物为一,与天地共生。佛教《杂阿含经》中也讲到“诸行无常,诸法无无”,在佛法看来,世事是无常的,世间之物是没有一个我的存在的,而人们之所以迷茫,总是在执着有一个我。“无我”在我看来,便是要解放心灵,解开对心灵的桎梏,莫把思想总困在自己给自己设定的条条框框当中,超脱思想局限,怀抱包容的世界,接纳自然的观点,来轻松从容的看待事物,为人处事。何为“有我”?曾国藩多次强调“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意思是面对世间的一切事情,我必须投身其中,挺起胸膛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这给我们当代青年的启示便是:面对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当代青年必定要投身到国家的建设中去,必定要亲自参与这历史的进程,一起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社会各界各方面发挥个人的作用,贡献个人的力量。面对这一切发展着的事,当代青年投身其中,堂堂正正地挺起胸膛面对自己,面对世界。此谓之“有我”。\n何时有我?何时无我?“无我”的境界则是个人的修炼,我们必定要在个人的修炼、个人的行为举止、个人的世故却不世故中臻于至善至美的无我境界;无我的境界也离不开“有我”的实践,这不仅指对个人境界与思想的修炼,同时也包含着个人在社会中的贡献与实践。胡适先生在《致毕业生》中说:“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功不唐捐正所谓此,我们要怀着“功不唐捐”的热情投身到建设中去,努力不会白费,成功由大家一起见证。习主席曾说:“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这样的将“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相结合的,正是我们要敬仰与追求的。面对世事变化,需修炼“无我”的境界;躬身实践,则要致力“有我”,在功成之后明白不必在我,却必定有我。故所谓“世事无我,躬身有我”,正是我对“何时无我,何时有我”这一问题的回答,也是青年一辈将用青春来诠释的答案。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愿以吾辈之青春,捍盛世之中华,愿世事无我、躬身有我,强国有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材料一的角度是“无我”,关键词是“无身无我”,并指出不能过多注重自我,不要有“有我”的执念,从而不受到烦恼的影响,不会感到迷茫。材料二的角度是“有我”,关键词是“躬身入局,挺膺负责”等,也就是要积极入世,承担使命。材料三侧重指出要付出努力,相信功不唐捐(所有功德与努力,都是不会白白付出,而会有回报),兼有“无我”“有我”的角度,功绩不是哪一个人的,但却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付出,只有聚众、积久之“功力”,方有一事之“功成”。材料中,“无我”“有我”的内涵可以综合理解为:“无我”,无身无我,无私忘我,淡泊名利,淡化个人得失,超脱世俗追求,不居功自傲,不沽名钓誉,学会宠辱不惊,懂得功成隐退,达到豁达、高贵的人生境界。“无我”可以是在付出、拼搏、奋斗时,可以是面对利益、荣誉、功劳时,可以是被烦恼、欲望、执念困扰时。“无我”不是佛系遁世,不是消极低沉,不是直接躺平。“有我”有主体意识,有自我意识,有个体的参与意识,肯定自身的存在价值,有责任心,有使命感,有担当意识,有奋斗精神,积极入世,愿为敢为。还可以进一步阐释为:意识到自己是世界的“主人”,在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中,人应该居于主导和主动方面;意识到自己是个人命运的“主人”,应具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有我”还可关联到独立意识、自觉意识、权利意识等等。但“有我”不是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是斤斤计较个人利益,不是一切行动为一己之私。\n理清了“无我”“有我”的内涵之后,写作时可以针对“有我”和“无我”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展开论证:要做成一件事,先要“有我”,“有我”才能付诸行动,才能干事创业,才能有所成就,而切实行动起来,为社会多做贡献,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但在追求过程中,又要做到“无我”舍身,甘于奉献,而非处处想着自己的利益;功成之后也要“无我”,淡泊名利,淡看荣誉,失而不忧,得而不沾沾自喜,这样才能活得真实而坦荡。立意:1.“有我”的行动、实干,是通往“无我”的必经之路。2.“无我”的人生境界,需要“有我”的付诸行动。3.“有我”努力,成就“无我”境界;“无我”情怀,指引“有我”方向。4.“有我”强调行动,“无我”强调修心。二、【2022届海南省中部六市县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2年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学校组织了“诵中华经典”“悟中国文化”“讲中国故事”等一系列阅读经典的主题活动。作为一名高三学生,你读过的作品中,哪些细节让你感动?哪些片段让你难忘?哪些故事点燃了你的热情?哪些内容坚定了你的信念……作为一名高中生,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高中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1.在班级读书分享会上,分享自己阅读一本书的感悟。2.面向光明中学的全校学生提出阅读经典作品的倡议书。3.从你最有感触的一点出发,与同学就“让经典阅读在年轻人中回归”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阅读经典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灿若星河。经典著作是人类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书,是了望世界的窗口,是知识的源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体味人生,可以感悟生命;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健全人格;读书可以提高生活品位;读书可以使人成长成才……\n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可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可以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可以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我们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潜移默化地陶冶性情。要品读经典。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以书为友,益智明理,从经典名著中汲取精华,从圣贤哲理中感悟真理。阅读经典,可以震颤我们生命的琴弦,可以丰满我们人生的羽翼。要博览群书。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博闻强识,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认清真理和谬误,才能以扎实的知识储备驾驭我们的人生。要读书以致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将读书与做人、做事结合起来,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要终身读书。把读书作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多读书、读好书,才能读出人生的充实与美丽。老师们、同学们,“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在这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季节,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做起,拿起书本,投身于书海中,让崇尚读书成为我们的校园风尚,让我们的校园充满书香,让我们为筑梦圆梦而读书吧!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阅读铸就未来和希望。我们倡议全体青年学子立即行动起来,多读书,读好书,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每天读书一小时,每月阅读一本书,让读书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阅读中增长智慧、陶冶情操、感悟人生、提升修养。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民族精神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使学生们在诵读经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也使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更加深远。                                                                                                                                                                          倡议人:xxxXX年XX月XX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以2022年4月23日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的情境背景,给出了传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情境活动,并要求学生在阅读与写作时回忆书中那些令人难忘、感动的细节、片段、故事、情节等,更思考自己从阅读中得来的感悟和收获,如被点燃的生活热情、被激发的理想信念等。\n这次作文大框架是“阅读经典”,在此背景和活动下,试题给出了三个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任选其一写作:第一个任务核心内容是阅读的感悟,就是读后感,情景是班级读书分享。第二个任务核心词是倡议书,倡议阅读经典。第三个任务核心词是阅读经典,对象是青年。针对第一个任务“读后感”,写读后感在褒贬人物、剖析事理、针砭时弊等方面都要有独到的见解。读后感从文体上看,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的着重点在于“感”,它是抒发和阐述自己对原文所记叙的事件、描写的人物、阐述的道理等的感触。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针对第二个任务,可从如下角度思考倡议内容:(1)社会层面,重塑阅读系统,营造良好的阅读经典的环境,引导大学生阅读经典。(2)学校层面,大力探索经典阅读学习的规律,积极进行教学和考试改革,提倡熏陶式教育,整合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等。(3)个人层面,敬畏经典,研读经典,改变松散的阅读习惯,运离快餐化、碎片化阅读,潜心阅读,构建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针对第三个任务,与同学就“让经典阅读在年轻人中回归”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讨论内容可从年轻人回归经典阅读的意义和重要性、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让经典阅读在年轻人回归等角度展开。立意:1.让阅读成为生活的必需。2.桑迪亚哥照亮了我的前路。3.让经典叩响青年的心灵。三、【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海南省期末学业水平诊断(二)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艺术、建筑大成的故宫,从太和门、太和殿到中和门、中和殿,再到保和门、保和殿,所有主殿无一不是围绕“和”而展开。家庭内部,注重“家和万事兴”,家和则家庭兴、家族兴、家国兴、万事兴。人际交往,强调“以和为贵”,宽和待人才能让自己处于和谐的生活圈层中。现在建设和谐社会,也是要尊重差异,以“和”为先。《格言联璧》中说:“处众以和,贵有强毅不可夺之力;持已以正,贵有圆通不固执之权。”意思是以随和融洽的态度与别人相处,但要坚守确定不移的基本原则;以刚正不阿的态度立身处世,但要具备圆融通达而不固执的能力。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个人与社会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n例文:亦坚亦柔,成就和谐《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便是所谓人心的奇妙之处,有坚如磐石处,亦有温柔如水时,二者周旋归一,共享方寸之地,方有一个和谐的自我,卓然而立。诚如毕淑敏所言,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人心,首先应该是一座坚固的堡垒。以道德准则为盾牌,以理想信念为防线的我们都是天赋使命的战士,应有勇气也有毅力捍卫生命中那些真正神圣的东西,像英国文豪托尔金在《魔戒》中诠释的那样,“相信这世界并非不可救药,而一定存在某种良善,值得我们奋战到底”。没有人能做到始终无畏不悔,那是只存在于神话之中的品质,而常人真正能做到的是,让对“自己的勇气有一天会消耗殆尽”的担忧战胜被“人世间的阴雨灰色帘罩”蒙蔽的恐惧。守护坚实稳固的初心,也即守护生命耿直不移的态度,这才能成全生命伟大力量的展现。然而人心在某些方面应有的坚硬并不等同于一味的固执,冰冷刚硬到不可触碰也便更不应成为人生的常态,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让心灵受到温存与爱意的滋养,由寸草不生的荒芜变为处处繁花的锦绣。是啊,在这个正在被冷漠的铁壁铜墙侵占的世界里,我们总以为百毒不侵刀枪不入的自我封闭就是坚强,可如果我们连呵护真诚、期许美好、拥抱爱情的能力都已失去,那么这种机械的行为构成的将不配被称为“人生”,甚至算不上好好地“活过”。我们既然没有理由封存扼杀美好,何不以最阳光的姿态享受心灵深处的柔软?故而,人心中那些必不可少的柔软的东西,与坚硬的组成部分一样,都是构成精彩人生的要素;故而,唯有那些亦坚亦柔的心灵,方能塑造成和成谐的自我。我想,真正洞察了这一道理的人,一定会懂得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写下的“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的温存,因为坚强与温柔是相互融合而非完全对立的存在;一定会明了歌手Hita在《天命风流》中唱出的“灵秀上眉头,浩气存胸口”的洒脱,因为心坚如石或豪情满怀的人依然需要情感的滋养;一定会欣赏词作者荀夜羽表达的“击鼓动远雷,琵琶脆涟漪”的和谐,因为勇气与温柔的契合才是生命最本真的构形。所以,要想造就一个和谐的自我,要想活出一世动人的精彩,最重要的,便是让这方寸之地,亦坚亦柔,亦刚亦让。心在方寸,所求为何?亦坚亦柔,成和成谐。如此,方能一路撷美好而行,方能一生尽光明磊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n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紧紧围绕“和”字展开,从故宫部分建筑名称中的“和”字,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和”文化的推崇,而从“家和万事兴”“以和为贵”和“和谐社会”可以看出自古至今人们很重视“和”文化在生活中的意义。《格言联璧》中除了“和”,强调坚守原则和刚正不阿的立身态度,貌似是给出了另外一种声音,但实则可看作是个体对于“和”文化的践行时的有益补充。在写作时,要辩证地看待“和”文化。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并不是处处针锋相对的博弈,而是和气相待的互惠共存。因而与他人相处时,不妨多一些和气,少一些脾气,如此才能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友谊。但任何事都是过犹不及,以和为贵并不是说要随波逐流,事事迁就他人,而是保持平和善良的同时,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和赞赏,才能享受生活的平静与幸福。同时,在保留真实自我的同时,处事能够圆融通达,内心温暖向阳,会更容易处理好人际与世俗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写作中,要紧扣“和”字,既要肯定“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又能够体现出个体践行“和”时的理性选择。可立足于人际交往、家庭氛围、“和谐”社会等层面来展开论述,重点体现自我与他人、社会、国家关系构建中的理性选择,体现“持己以正”与“处众以和”的辩证思索。立意:1.以和为贵,以真为本。2.持己以正,和美与共。3.圆融通达,和谐共处。4.勿为“和谐”,失了原则。四、【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海南省学业水平诊断(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纪录片《人民的小康》中有一段话:今天的中国人,实实在在地过上了好日子。好日子,是充盈的米袋子、菜篮子。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中国的产量全都是世界第一。好日子,是营养健康、价格不贵。物价涨幅连续四年保持在3%以下,充足的供应是百姓安心的前提。好日子,是有滋有味,自在舒心。但好日子,也是金贵的,尤其是在并不太平的当今世界,享有一份安全感更是一种“奢侈品”。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吾辈岁月静好,谢汝负重前行\n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享有一份安全感实属奢侈。然而,生长在中国这片广袤辽阔的红色大地上,每个中国公民都无需担忧天灾人祸的到来,都无需思虑梦想的基石会否在某个未知的时刻坍塌,都无需恐惧人身安全是否会受到外部力量的威胁。安居乐业之余,也想起网络上有句话流传甚广:“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确然,中国百姓满满的安全感,是另一些人宵衣旰食、终身耕耘的结果,是另一些人迎难而上、顶风逆行的结果,是另一些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我们的安全感,来自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从两弹一星到高铁J20,从4G、5G网络到金融资产衍生品设计,从手机系统到家用电器,从一台成功的手术到完善的医疗设施系统……背后总有一群用时间精力换社会进步的先行者,无声无息地从事着突破0.0001的基础工作。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的不断累积不断重复,才突破了从理论到应用的天堑,他们寸步寸进,攻坚克难,从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湖海,将日日夜夜凝成宏阔宇宙。正因他们负重前行,我们才能随时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才能在学海中尽情遨游,才能与世界紧密联系,才能获得“不被时代抛弃”的安全感。我们的安全感,来自军事力量的不断增强。“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军队是“保卫红色江山、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柱石,也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北宋王朝曾被金国摧毁,最直接的原因是缺少一支能够抵御外敌入侵、保卫国家安全的强大军队;国防力、军事力落后,也是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一个直接原因。如今,我国有一支能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强大军队,一支在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人民军队,一支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的人民军队。正因他们负重前行,我们的国家不再遭受侵略,我们的领土不再承受践踏,我们的国民昂首挺胸,以“中国人”的自豪身份,安全无虞地生活在这片神州大地上!我们的安全感,来自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披肝沥胆、忠烈无双。在中印边境壮烈牺牲的烈士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以生命捍卫领土尊严;“逆行”湖北的广大医护人员,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将无助的孩童抱在怀中安慰的法官张志启、为营救轻生群众纵身一跃而付出生命的陈建军……因了他们的负重,我们的父母能够在名山大川开怀游览,我们的年轻人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专注地奋斗,我们的孩子能够在明净的校园里无忧地成长。医生累倒在手术台,警察牺牲在除夕夜,教师呕心沥血在每个日日夜夜,人民军队守卫着广阔的国土……重担被他们挑在肩头,而我们在他们以血泪、以精神圈出的中国净土上,岁月静好。正如哈佛毕业的许吉如在演讲中所言,二战时期纳粹对犹太人展开了种族屠杀,以色列人已经成为一个没有安全感的民族。因此,在今天的以色列,每一趟航班只要安全着陆,乘客就一定会集体鼓掌。不少民族都有过屈辱悲伤的历史,中国人民也曾经遭受巨创,也曾经在一夜之间失去过数万同胞,也曾经在枪林弹雨、缺衣少食中惨痛挣扎。可是,今天的中国人,对祖国和政府的信心坚定不移,对法治建设和民族团结坚决支持,我们比任何时候都信任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负重前行的人!好日子,是以安全感为底色的岁月静好。我们看不见黑暗,因为有人燃烧自己,放出光明;我们看不见阴霾,因为有人死力拉开乌云,推出希望;我们看不见重担,是因为有人扛在了自己肩头,将自由快乐递给了同胞。我们永不会忘记,他们用热血和头颅铸就了今日的安心、安泰、安乐,用生命与灵魂背负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奋勇前行!\n【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关键句:“但好日子,也是金贵的,尤其是在并不太平的当今世界,享有一份安全感更是一种‘奢侈品’”。此句承接前文中对“好日子”的内涵分析,进一步将“好日子”的定义从物质层面提升到了精神层面,即是说,好日子不仅是“充盈的米袋子、菜篮子”“营养健康、价格不贵”“有滋有味,自在舒心”,更是一种由国家强大、国力鼎盛、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带来的安全感。材料中特别指出,这份安全感,在“并不太平”的世界局势下,更显得如“奢侈品”一般难能可贵。安全感的背后,是日渐强盛的国家科技、军事实力,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的有序推进,是几代人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牺牲与奉献,是公序良俗、社会文明的深入人心。材料中除末句外,都是人民大众对“好日子”的理解:物质充裕、衣食丰溢、物价稳定、平安自由,但好日子却不仅仅体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根据材料末句的含义,如果失去了固若金汤的国家屏障和法律保护,如果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和稳定团结的社会基础作后盾,即使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朝不保夕、人人自危的局面依然会出现。这种安全感是由国家实力的强大和法治建设的发展带来的: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感受到充分的人身安全,感觉个人生活在国家和政府的保护中,生涯可预期,未来可规划。这种“安全感”,是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生存而带来的安心、放心,不能将之等同于个人情感生活中狭义的“安全感”。因此,写作的重心要集中在“安全感”上,紧扣主题进行写作,可以写安全感的重要性,也可以写安全感的来源,还可以谈如何维系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全感。立意的切口要小,但挖掘要深。立意:1.提升公众意识,共建平安中国。2.维护公共安全,提升公民安全感。3.安全感源于世界对中国充满敬畏。4.中国强则国民安。五、【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花丛中,蜂忙蝶舞;植物茎秆上,蚂蚁和蚜虫亲密合作;土壤中,细菌与植物共生固氮……美国微生物学家玛葛莉丝深信共生是生物演化的机制,“大自然的本性就厌恶任何生物独占世界的现象,所以地球上绝对不会有单独存在的生物”。互惠共生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法则。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n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合作才能共赢一滴滴缥缈的水汽,凝聚成能打雷下雨遮蔽天空的云;一粒粒微小的尘埃,互相吸引、靠拢,诞生了成千上万的星球;而我们一个个人的个体,团结,进而形成了人的群体,拥有了人类的艺术,人类的智慧,人类的文明。我是想说,人们应该团结起来,必将有翻天覆地的力量。在一个群体中,每一个人,有可能都微不足道,但是每一个人却又是不可或缺的。个体,组成了群体,群体,包容着每一个个体,没有群体,个体们可能会仍旧正常生活,可生活的秩序和质量,定会出现问题。群体存在的意义,便是聚集个体们的一个没有边际的容器,他使得人们交换思想和智慧,有组织有纪律,使得人们的荣辱和福祸连接在一起,促使他们团结协作,共创佳绩,创造共同的美好明天。在当今这个极度开放的时代,合作、群体这样名词的意义被进一步扩大,国家与国家,种族与种族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被打破。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等将世界链接成为“地球村”。跨国公司,跨国制造,经济也逐渐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运而生。有福利大家一起分享,有灾难大家一起承担。在正肆虐的新冠病毒浪潮下大多国家之间互赠口罩、呼吸机等抗疫用品,共同积极应对,不少国家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可不得不提到美国,世界霸主的存在不仅不配合全球抗疫,还妄想趁此机会打压别国,甚至自己国内还起了内讧,全然没有“超级大国”的样子,连自己的人民都不顾,更别说顾及全人类了。他们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而没有全人类的共患难,完全不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做的所有事情的结果都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承担,多为大局考虑,做为大局有利的事。“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中国的老话告诉我们:合作,同甘共苦,团结就是力量啊!这个时代,不再闭塞,每个国家、群体也并不是在闭门造车,我们共通信息,交换技术,交融思想。每个群体之间形成互补,实现创新,适应时代的步伐,便是最好的状态。作为当代的青年,我感到很幸福。举个例子,中国人可以把埃塞俄比亚人民当作亲人一样对待,这之中不仅是一种博爱,更可贵的是大局意识。我想,如果这种意识普及到所有国家所有人的时候,人们都投入到建设美好家园中,世界该少了多少硝烟啊,又会多了多少生活平凡却幸福美满的人啊!【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n审材料: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是审题立意的关键。“花丛中,蜂忙蝶舞;植物茎秆上,蚂蚁和蚜虫亲密合作”突出的是合作的价值与意义。“土壤中,细菌与植物共生固氮……美国微生物学家玛葛莉丝深信共生是生物演化的机制”展现出一切事物与合作的联系。“大自然的本性就厌恶任何生物独占世界的现象,所以地球上绝对不会有单独存在的生物”这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事物运动的规律性,与合作、联系紧密相联系。所以本题的写作角度可以从这些方面思考。审任务:理解材料的启示意义,并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自己的感悟与思考。【立意】1.一切事物之间都是共同的;2.合作共赢,创造智慧;3.搞好合作,协同发展。六、【2022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太极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功能为一体,形成的一种具有内外兼修、刚柔相济等特点的中国传统拳术。以上文字对我们在人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提升认识具有积极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生活中的“太极”中国有一套拳法叫“太极”,很多人都知道它的要旨是“以柔克刚”,练习这套拳法的人很多,但是明白其精髓,并将其用于生活的人又有多少呢?坚硬的石块会被柔弱的水滴击穿,坚韧的铁块耐不住空气的氧化,无坚不摧的金刚石经不起一束光的照射。许多东西总是出人意料,看似强大,却经不起软弱的一击。所以说,刚不一定胜柔,人也一样。二战时,法国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看似固若金汤,却被德军巧妙地绕了过去,没起任何作用。看似“刚”却被“柔”所化解。号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经不起邓小平的柔和迂回政策,看似“刚”却被“柔”所克制。曹操的80万大军也因黄盖小小的“苦肉计”而溃不成军,看似“刚”却被“柔”所瓦解。但这绝不是说刚就一无是处,柔便无所不能。毕竟水滴再厉害,有时也只能乖乖地呆在杯子里。柔只是一种暂时的忍让,是以退为进,是蓄势待发。就像太极拳讲究借力打力。这便是常说的“刚柔并济”。\n柔与刚在生活中有另一种诠释。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逐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用刚与柔书写了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勾践由君王沦为马夫,默默地忍受着各种折磨,蓄势待发;司马迁面对残酷的宫刑,没有自寻短见,强忍难言的苦楚;韩信甘受胯下之辱,受尽嘲笑……这一切都是“柔”,他们用这种方法顶住了敌人的攻击和世人的嘲弄,坚强地活了下来。直到勾践灭吴,“史家之绝唱”的《史记》问世,韩信的军队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人们才真正认识到他们的“刚”。但是,“柔”不等于逆来顺受,“刚”也不等于不择手段。战争中许多被捕者能忍受各种酷刑,却挡不住“糖衣炮弹”的攻击,生活中的“太极”也需用之得法。“太极”之精深、涉及范围之广、用法之妙真让人惊叹。其实“刚与柔”的“太极”一直被国人运用得淋漓尽致,也许日本至今还未明白,在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中,他们船坚炮利,中国贫穷落后,并且他们已经践踏了大半个中国,但最终也只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就是他们不懂得生活中的太极——“刚与柔”之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本题以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为命题素材,在对太极拳内涵、特点的阐述中,让学生理解太极拳,进而由此生发开去,去思考如何解决人生成长、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对内与外、外界与自身等思辨性问题的思考中获得思维的提升。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的太极拳,既是一门“刚柔疾缓、内外一统”的传统拳术,更是一项“颐养性情、强身健体”的大众运动、一种“中正圆活、天人合一”的文化载体。太极拳也是一个集百家之长、内涵丰富的武术文化,它集佛、道、儒三家的诸多优秀理念为一体,并以“中庸”为体,以“无用”为用,将中华的哲学、美学、医学的精髓融于一身,拥有“慈悲为念”的佛家之论,“道法自然”的道家之论和“仁义为体”的儒家之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兼容并包的特点。谈启示,一般就要由此及彼拓展开去,就不能局限在太极拳上。深入分析材料,其中隐含着“内与外”“刚与柔”等辩证概念,这就是写作的核心话题。但是我们的写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这些话题进行抽象的辩证分析上。太极拳在材料中只是一个引子,写作时,要将这个引子附着在现实生活中去。可以理解为“如何提升自身素养”,再进一步细化、具体化,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素养”,同学们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与阅读体验自行确定“如何提升”,还可以谈社会发展、国家建设,可以谈做人,谈自己如何处理问题等等。只要能够将所讲道理具体到事实问题中即可。立意:1.从太极拳中看到上善若水。2.拳即人生,刚柔并济方能成功。\n3.慈悲为怀,亦是太极拳之精髓。七、【2022届辽宁省铁岭市六校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众所周知,倒计时通常是从10开始,而以往奥运赛事的倒计时往往是从60开始,也有的从30或10开始。而这次北京冬奥会却从“24”开始倒数,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做法。恰恰这一打破,才将作为中国农业文明时代劳动人民智慧结品、彰显中国气韵的二十四节气文化展示给世界人民,收获了众多的喝彩。有时,对常规的突破,往往意味着一种超越,一种创新,一种新的事物的诞生。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诵创新之诗,歌奋进之章从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到现在的先进文明,离不开创新;从嫦娥奔月的美妙想象到现在的火星着陆,因为有创新;由过去的落后贫弱到现在的劲疾腾飞,靠的是创新!事实证明,小到个人,大到家国,创新是个人成功的秘诀,是国家昌盛的法宝,是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神器!只有以创新为引领,以深厚的积淀作支撑,执着地奋进,才能谱就发展新篇章。创新,顾名思义,就是创造出与之前不相同的新东西,要打破陈规陋习的桎梏,冲破传统思维模式的藩篱,在不可能处找可能,于无出路处找出路。誉满中外、成就斐然的近代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在创新的道路上就从未停歇。他积极进取,博采众长,不断改进画风。……60岁、70岁、80岁,画风5次改变,不断的创新让他晚年的画作更加成熟——独特隽永而不入俗流。正是这永不满足、不断创新的执着思想,才使齐老先生成为了绘画界光华熠熠的传奇人物!创新讲究执着的探索精神,但这种执着不是一味地盲目冒进,创新要以继承为前提。如果没有深厚的沉淀做前提,那么创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试想,如果开幕式主创团队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不了解作为中国农业文明时代劳动人民智慧结品、彰显中国气韵的二十四节气文化,那么他们即使有改编“10”“30”“60”倒计时的想法,也不可能有“24”倒计时的诞生。此外,北京冬奥会采用的“折柳寄情”的方式,把对逝者的深念变成了一起向未来的希望。这一环节,让像“折柳”等传统文化形式,焕发新的活力。唯有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积淀自身,我们才能打好创新的基础。\n创新,不仅能提升个人境界,推动企业发展,更能让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从擅长创新的北宋画家李公麟到信息时代的马云,从研制出雷管的诺贝尔到工程技术领域里的乔布斯,从FAST“天眼”的三大创新到嫦娥二号的六大技术突破……无一不彰显着继承与创新联袂的强大作用!创新,足以让一个原本无法企及的高度变成现实;创新,足以让一个国家傲然屹立;创新,足以让一个时代成为不朽的传奇!诵创新之诗,歌奋进之章;辉煌定至,未来可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的大意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因为打破了以往的常规做法,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手法——将二十四节气文化展示给世界人民,最终以此收获了众多的喝彩。“有时,对常规的突破,往往意味着一种超越,一种创新,一种新的事物的诞生。”这句话是对考生立意角度的提示,是题眼,一定据此确定自己的作文主旨。“对常规的突破”是创新的思路和手段,而它的最终目的,终将是为了超越已有的陈旧,为了实现创新,为了创造出新生事物,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写作时,就应当以“突破常规”和“创新”为关键词展开写作。写作时,可以结合突破常规,实现创新的方式,指出必须要有坚实的积淀为基础,更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具备坚韧不拔的执着精神。写作行文可以先强调创新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然后从创新的内涵切入论证,论据可在个人、企业到国家三个层面上挑选典例对中心进行论证,最后落脚到国家、社会层面,以提升主旨高度。立意:1.创新,往往就是打破常规。2.新事物诞生于自身的突破。3.墨守成规是创新的敌人。4.勇于超越自我,方能走上创新之路。八、【2022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一名女子带着七八岁的孩子登上地铁7号线,她先是狠狠地捏孩子的脸,后又打掉孩子的帽子,夺去孩子的手机。换一节车厢后,她把孩子的书包往地上一扔,让孩子当众跪下……孩子不敢反抗,只是下意识伸手去挡。女子的一连串举动,震惊了身边乘客,车厢里有人劝这位女子,她却霸气回怼:“我说我的孩子,我想让他干嘛就得干嘛。”材料二: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明确监护人在家庭教育中的职责,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同时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从下列两个任务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n(1)给材料一中的这名女子写一封信;(2)写一篇短评,向某晚报《家教纵横谈》栏目投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符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拒绝“家暴”,让孩子快乐成长人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抚养教育子女是为人父母者作为法定监护人的份内职责。一句“养不教、父之过”老话,道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和必须。但怎样的家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家庭教育促进法》就是一部国家干预和规范家庭教育方式的专门性法律。草案规定“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当属依法制止和矫正不当家教的应有之义。  家庭原本应该是孩子成长的最幸福摇篮,父母也是孩子心目中最亲密和最可信赖的人。地铁中女子的行为已经触犯法律。拒绝“家暴”式教育,要矫正父母的错误认知。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的挨打受骂,不是缘于孩子错误的不可饶恕,而是其父母受传统观念误导的惯性所为。比如,“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才”“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这显然是把“动辄打骂”当作最简便和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以为只有让孩子皮肉受苦,才能让其长记性、改过错。这显然是认知误区。拟定“家庭教育法”之后,这种“打骂”教育,就不只是错误,更涉嫌违法,严重的是要受到司法的干预和惩戒的。地铁中女子的行为暴露出她在教育孩子中没有管控好自己的情绪。拒绝“家暴”式教育,父母要管控自己的不良情绪。心理学中有一个描绘坏情绪传染的“踢猫效应”。家庭教育中,由于孩子处于被抚养和管束的被动地位,当父母缘于家庭不和、竞争压力、生活烦恼或外界刺激而引发不良情绪时,无辜孩子就成为其坏情绪的“出气筒”。比如这位母亲,因孩子玩手机大发雷霆,在公共场合随意发火体罚惩戒孩子,这会严重伤害孩子自尊心,使孩子产生敌对、自卑等不良心理效应,甚至有样学样,影响孩子日后的待人处世。  该女子对孩子玩手机的惩戒行为没有顾及到孩子的人格尊严,在众人面前“狠狠地捏孩子的脸,后又打掉孩子的帽子”“把孩子的书包往地上一扔,让孩子当众跪下”,极大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内心承受巨大的压力。拒绝“家暴”式教育,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而是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个体。实施家教必须将其置于对孩子人格尊重、推心置腹、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切忌“孩子是我生、一切听我的”及“都是为你好、别当白眼狼”的一言堂做派。要赋予孩子表达意愿、辨明是非和自证清白的话语权。不能把说理、反驳误认为是“顶嘴”“不听话”。家庭教育决非个人私事,既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防止家教中的家暴行为,就当提升家长的法治观念,做到家教有方、惩戒有度,“家法”服从国法。\n【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类型是记叙性材料和引语式材料组合的复合型材料。材料一叙述的是家长粗暴教育孩子的现象。材料二引述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的相关条文规定。两个材料均关涉“家庭教育”这一话题,构成“现象——法理”的内在联系,评判材料一现象的是非善恶,须参照材料二所述的法律规定。材料一所述的是一个值得反思与探讨的社会现象,这位女子教育孩子的言行举止既不得体,也违背教育科学,更有悖《家庭教育促进法》。“家教”变为“家暴”,这类现象并不鲜见。何以如此?如何消除这类不文明的家教行为?这是作文立意的切入点。《未成年人保护法》早已实施,现在又出台了《家庭教育促进法》,“我的孩子,想打就打”之类的粗暴做法已彻底行不通了,一旦实施便是违法犯罪。孩子并非家长的私人物品,他(她)有独立人格,应得到尊重。家长教育子女,既要合乎教育科学,也要遵纪守法。从写作任务角度分析,“给材料一中的这名女子写一封信”就要求写作文体是实用类文体“书信”,注意书信的格式;因为是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给当事人写的信件,因此要注意说话得体,让当事人能耐心的读完,既要指出“母亲”的错误,又不能说话过激,多从“暴力”教育对孩子的不良影响角度论述,这样应该更容易让人接受,因为本心里,家长还是爱自己孩子的。写“短评”重在就事论事,不能脱离开对材料中“母亲”的做法的评论来行文。写作时,可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如可列举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的事例,也可列举武汉妈妈扇儿子耳光、儿子跳楼身亡的血淋淋的事例,以论述家庭教育中“家暴”的坏处;也可列举如和风细雨般尊重孩子尊严的家庭教育的正面事例,在对比中清楚说理。立意:1.警惕“家教”变“家暴”,教育子女须遵守法律。2.“家教”要提质增效,家长教育指导亟待加强。3.教育孩子要尊重孩子人格,讲究教育的场合与时机。4.未成年人身上存在的问题,与其家庭及家教有着密切关联。九、【2022届辽宁省沈阳市二中高三四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张艺谋在接受央视专访时说,他导演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表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浪漫,这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戴建业教授讲唐诗时说,盛唐一代的诗人展现出极其浪漫的精神风貌,只有在盛世才会有唐诗的浪漫;在普通人看来,人幸福了安居乐业了才懂得浪漫。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n【答案】例文:在冬奥盛会中读懂“中国式浪漫”随着全国多地先后换上了银装素裹的“节日套装”,壬寅虎年的味道越发浓郁,北京冬奥的氛围感也一下子被拉满。当冬奥与春节相遇,当竞技与文化共舞,一个热词开始频繁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之中,那就是“中国式浪漫”。浪漫,一个自带意境的词语,不仅有玫瑰里的爱意与深情,更有千古诗词里的风骨与气魄,和民族复兴的壮志与豪情,中国人的骨子里向来都不缺乏浪漫气息。其实,浪漫无关于物质的丰富,更在于心灵的充盈。即使有情人相隔两地无缘得见,中国人亦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浪漫;即使深陷困顿,中国人亦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自我浪漫;即使朝不保夕,中国人亦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爱浪漫。这份浪漫源自于坚定的文化自信。这次冬奥会,当首钢滑雪大跳台与敦煌“飞天”的飘带“齐飞”,当冬奥制服与多彩的千里江山图“共色”……多层次文化盛宴正在徐徐打开。一身冰雪蓝的“瑞雪迎春”号冬奥列车载着5G超高清直播演播室一路驰骋;“凤舞九天”的太子城站直达冬奥会比赛核心区,成为新一代“打卡盛地”……让美感和科技相得益彰,在独具匠心的设计之中,中国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珠联璧合,这样的呈现方式令人叫绝,这样的文化自信令人动容。这份浪漫映衬出深厚的家国情怀。如果说优秀文化是浪漫之本,那么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奋进精神就是浪漫之根。从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到首次在太空过年的神舟十三号“出差三人组”;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到感动中国的张桂梅的“赠人间以芬芳”;还有“双奥之城”北京用最美的中国姿态再燃奥运圣火……前进路上的每一处细节、每一次感动都承载着满满的“家国情怀”,这种情怀正滋养出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奋进力量。这份浪漫展现了从容的大国担当。从自立自强的“争气路”到集大成者的智能化,冬奥中的京张高铁再现高光时刻;“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也为未来奥运会的举办提供了良好借鉴……中国始终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着世界。北京冬奥的举办,又将是一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诠释。这份蕴含着中国人勇敢与担当的“浪漫主义”,也正在为世界发展提供着切实有效的智慧方案。中国人的浪漫,从不是虚浮的风花雪月,而是深深刻在每个中国人的骨血里,在历久弥新的传承里,在勇于超越的信念里,在“一起向未来”的力量里。【解析】本次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n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围绕“浪漫”这一关键词,展现了三种对于浪漫的不同思考。普通人对于浪漫的思考,着重体现在浪漫的产生条件。他们认为浪漫作为一种形而上的精神体验,必须依靠基本的生理条件或物质条件满足才能产生。一个人若是为艰苦所困、为基本的衣食住行而担忧,他就无法浪漫。由此可推知,本次冬奥的浪漫,体现的是我国人民的安居乐业。戴建业所讲的盛唐诗人的浪漫,不仅仅是讲浪漫主义这一种诗歌风格,更在于展现盛唐诗人那种昂扬、自信、放达的精神气质。而“只有在盛世才会有唐诗的浪漫”这一论断,更是从侧面反映了在冬奥中展现中国式浪漫的当下,亦是一个盛世中华的时代。而张艺谋导演对于浪漫的论述,则从民族文化的角度说明,本次“中国式浪漫”,体现的正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由此可知,本次材料所讲述的,并非仅仅是浪漫思想或精神,而是要求思考“浪漫”之精神与现实中的人民生活、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写作时,可以由本次冬奥盛会展现的浪漫出发,展现中华民族的独特浪漫。并在此基础上,思考浪漫与现实、浪漫与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具体的人和事解读浪漫的内涵意义。当然,写作时,也应该结合本次冬奥会的“中国式浪漫”热点,延申拓展到更广阔领域的中国浪漫,展现我国在浪漫中展现的大国气象和文化自信。立意:1.中国的浪漫是中华文化与国人气质相融的完美体现。2.中华文化尽显中国浪漫。3.以中华文化为音符,谱中国浪漫之曲。十、【2022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江梦南出生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一个瑶族教师家庭。6个月时,一次肺炎引起的持续高烧,导致江梦南双耳失聪。但她没有被命运扼住喉咙,而是坚持不懈地挑战自我,在父母的悉心帮助和训练下,她学会了用眼睛“说话”,从基础教育阶段一连串的奖状,到获得吉林大学本科、硕士学位,再成为一名2018级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和同龄人相比,江梦南蹚过了一条更为曲折湍急的河流。她的室友李乐这样评价江梦南,当她想着如何以励志的方式鼓舞开导江梦南时,结果当她和江梦南正面交往之后发现,是一朵向日葵站到她的面前。奋斗的生命最美丽,最值得自豪。“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这是2021年度“感动中国”组委会给江梦南的其中一段颁奖词,完美诠释了她的奋斗精神,给予她高度评价和慷慨祝福。你从江梦南的成功中悟到了什么?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n【答案】例文:直面挫折,怒放生命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活是风雨与阳光的协奏曲,人生在世,就必会遭受到风雨的洗礼。面对挫折,我们怎样才能弹奏好生活的乐章呢?202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江梦南为我们做出了强有力的回答。她从小双耳失聪,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她没有被命运扼住喉咙,而是直面挫折,坚持不懈地挑战自我,最终站在了象牙塔的顶端,成为一朵怒放的雪莲花。的确,面对坎坷和挫折,意志消沉有何用?心情悲哀又有何用?雨打桃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它却不会因为你的叹惋而重新飞上枝头;风吹落叶,凋伤总属劫尘飞,它也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再上枝干成新叶。既然如此,那么坎坷也好,挫折也罢,我们要怎样面对,才能让自己的生命之花如期绽放呢?轻轻翻开史册,你会看到,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因为他们都能直面挫折,故成就了不凡业绩,成为历史的天空中最闪耀的星。如果直面挫折,能与乐观豁达同行,我们会多一份坚定沉着。如果直面挫折,能与坚毅同行,我们会多一份顽强不屈。直面挫折,就需要苏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豁达。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他失意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虽没能“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但他仍高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屡遭贬谪,仍能笑谈人生,如果苏轼在直面挫折时,没有那种乐观豁达的心态,那么他也无法在官场失意的人生中,寻找到文章天地中的乐趣和人生更大的价值。直面挫折,苏轼的乐观豁达让他名随史留。直面挫折,就需要勾践“卧薪尝胆,历经磨难而不屈”的坚毅。会稽一战,越王勾践沦为吴王夫差的俘虏。他要做夫差的马夫,为夫差牵马,干牛马般的粗重活。堂堂国君,竟要饱受此等耻辱!然而他没有沉沦,而是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不断激励自己,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成为一代霸主。如果勾践在直面挫折时,没有那种坚毅的人生态度,终身都可能沦为夫差的俘虏。直面挫折,勾践的坚毅不屈让他名垂千古。古人云:“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困难与挫折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锥,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铸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正如法国的伏尔泰所说,“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唯一的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直面挫折,让生命之花在风雨中怒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n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材料有三段话,第一段话概括讲述了江梦南的拼搏历程:面对身体的残疾,经历了超越常人的艰辛,最终也取得了超越寻常的成功。第二段讲到,江梦南的室友李乐对江梦南的评价——向日葵。第三段中,2021年度“感动中国”组委会给江梦南的颁奖词,高度评价了江梦南朝着“坚定的方向”前进的奋斗精神,指出奋斗的生命最美丽,最值得自豪。综合材料的三段话可知,江梦南的成功正应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江梦南从小双耳失聪,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这样的个人条件不可谓不差。但是她却“坚持不懈地挑战自我”,在父母的帮助和训练下,用唇语学习,一步一步以优异的成绩走完了常人从基础教育到大学本科的人生旅程,甚至还走到了常人所不曾达到的从硕士到清华博士的人生巅峰。可见,先天条件对于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一个人面对挫折,能够积极乐观,将挫折作为生命成长的一部分,不断增强自己应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修复的能力,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向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坚持不懈努力奋斗,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最终涅槃重生,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从“悟到了什么”“表达你的感想”可知,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如何面对挫折,如何拼搏奋斗,这样做的价值和意义何在。还可以谈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先天条件,而是个人的努力程度和面对挫折的承受力。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就其中一个角度来谈。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立意:1.奋斗的精神,怒放的生命。2.勇敢面对挫折,让生命更精彩。3.成功不取决于你拥有什么,而取决于你付出多少。4.战胜困难,扛住挫折,涅槃重生。十一、【2022届重庆市高三二模(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语文试卷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从2月4日精彩绝伦的开幕式,到2月20日圆满闭幕,北京冬奥会在中国人民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期间,给世界留下了太多难忘的记忆和美妙的瞬间。其中贯穿冬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一朵雪花”的故事,向世界传递了来自双奥之城的感动与温暖:在冰雪五环的映衬下,一朵朵“小雪花”,凝聚而成一朵晶莹璀璨的“大雪花”,共同守护着奥运火种。这一幕,让人们感到,奥运会承载的意义远超体育层面的含义: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然而每一朵雪花都有其独特的光华,在鸟巢,不同的雪花守护着同一个火种,一起向未来……假如新浪微博发起了征文活动,请你以“一起向未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n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你我共携手,同心向未来“一起向未来!”说出了人类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说出了人类对于美好明天的憧憬,说出了中国愿与世界携手同心,奔赴未来的坚定信念。一起来,前路伊阻,坎坷荆棘,携手才能共进。“一起”不应只局限在奥运会。中国有句俗话,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这正是“一起”的意义所在。2020年的抗疫胜利,2021年的抗洪胜利,都需要我们携手同心的结果。纵观当下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全球性问题:温室效应、洪灾频发、地震连连等。自然灾害,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让我们意识到,人类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面对灾难坎坷,我们必须携手,因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一起”所表达的恰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间接指明了我们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唯有我们一起携手才能共向未来。向未来,有所希冀,向阳生长,才能迎接明天。“向未来”是什么?一个简单动作吗?我觉得不止于此,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不论未来美好与否,我们都要坚定地向着未来而去。同时,它也传递了执着的信心和希望。历数往届残奥会的运动员们身上所闪耀的,也正是向阳生长、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龙猫》里有句台词,“我们大笑着,可怕的东西它就自己跑掉了”。面对未知的未来,世界会并肩同行,心向未来。遇见困难也好,遭遇险阻也罢,我们都应怀着希望和信心向未来走去。一起向未来,必须同心协力,团结一致。自从新时代领路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后,中国人民就一直用行动向世界表明着中国态度。“一起向未来”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谁也阻挡不住的时代大潮,近年的新冠疫情就是很好的例证;中国秉持着“一起向未来”的信念,为周边各国送去援助,同时各国的暖心物资相互帮助,才有了疫情的缓和。同学们,“一起向未来”不是一句空落落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更是需要我们每个人践行的持续努力。如今,我们应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思想,与世界同呼吸,与时代共脉搏,一起向未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n材料借北京冬奥会的一朵雪花,引出了“一起向未来”的时代主题。这一主题中,“一起”是坚强姿态,是战胜困难、开伸出未来的成功之道;“向未来”是憧憬,是信心,是希望。“一起向未来”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一起向未来”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倡导追求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目标。它彰显了团结世人克服挑战、共创人类的未来的力量,体现了团结和集体的力量,更体现了我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可以就具体的体育方面事例来展现其中的体育团结精神;还可以由体育延展为时代困境的需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全球性的挑战,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唯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一起向未来”,而全球性的挑战还有很多,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气候问题等。当然,写作时也可根据材料中“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和“然而每一朵雪花都有其独特的光华”这一极具思辨性的语句出发,反其道而行之,指出想要“一起向未来”,还需我们保佑自己的民族独立性和文化独特性。如此,才不至于被淹没于世界文化之林,才有“一起向未来”的资格与底气。立意:1.携手走向美好的未来。2.同舟共济,守望相助。3.困难不可怕,携手共摧之。4.携手奔赴,未来可期。十二、【2022届重庆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革命战争时期,英雄表现为一种生死壮举,李大钊、赵一曼、彭湃、董存瑞、黄继光等烈士是英雄;和平建设时期,英雄表现为一种无私奉献和模范行为,雷锋、焦裕禄也是英雄;改革开放与发展时期,在不同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如袁隆平、钟南山等同样是英雄。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来自不同岗位的平凡英雄们,令我们为之动容,他们坚守奋战在防疫一线,舍小家为大家,为城市筑起了安全防护线。……今天的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英雄和英雄精神。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感悟与思考。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长存英雄信念民族的精神谱系中,英雄是令人仰望的群体;国家的道德天空上,英雄是无比璀璨的星辰。\n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从“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我以我血荐轩辕”,无数英雄模范以赤子情怀勇担时代使命,为家国理想、人民幸福无私奉献,让这个民族充满了昂扬向上的勇气和力量。诚如马克思所言:“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英雄们怀揣着革命理想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夏明翰那首就义诗惊天地、泣鬼神;闻一多那句“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如实地展现了万马齐喑的旧社会,在英雄人物的带领下,在革命理想的催发下,爆发出惊人的力量。革命英雄们点燃的火种,以燎原之势蔓延整个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摆脱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境遇,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历史性巨变。今天,“学习英雄,成为英雄”已是全社会的共识。以英雄的情怀、风范和信念重塑自身,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前行,已是中华儿女戮力同心的目标。我们要以英雄之情怀强化历史责任。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背后是烈士无畏、殉为家国的崇高情怀,也是我们强心壮志、勇往无前的灯塔与坐标。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形势和更加艰巨的任务,我们唯有赓续先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英雄气概,以冲锋的姿态和无畏的勇气,担负起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我们要以英雄之风范滋养浩然正气。在中国,有一种胸襟,叫袁隆平。他用一粒种子,帮助亿万中国人远离饥饿。在中国,有一种担当,叫吴孟超。他用双手,让16000多名肝胆疾病患者恢复了健康。他们耗尽毕生精力,只为让人民体味到“医食无忧”的感受。国士已去,风范长存。如今,时代中的年轻人在大师精神、国士风范的影响下,苦练本领、磨练意志,努力把自己锻造成能够造福人类、改变世界的精兵强将。我们要以英雄之信念坚定奋斗意志。“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革命时期,无数英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对远大理想的坚贞。在他们心中,信念是力量之源,是行动之基,是激励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真理。现在,新征程已启航,我们正在做和将要做的都是史无前例的壮举。我们迈出的每一步,攀登的每一个高度,都需要将英雄的信念,化为自身精神之钙,强心壮体、勇往向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n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借革命战争时期、和平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与发展时期等不同时期的英雄模范,向我们展示了英雄与英雄主义的不同类型。生死英雄、奉献英雄、尽职英雄等不同的英雄主义,自有其存在的时代必要性,也各有值得我们今日仍可学习的内容。但需注意的是,材料最后提出“今天的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英雄和英雄精神”,以及写作任务要求我们展开新时代青年的感悟与思考。就说明我们的写作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缅怀过去的英雄,而更应是思考今日需要怎样的英雄。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可以针对材料中的历史英雄模范,论述我们不同时期一以贯之无私奉献、以己为国的英雄主义,指出其存在的历史必要性以及在今日仍存在的意义。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思考在当今我们日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路上,我们应当需要怎样的新时代英雄主义,即我们青少年应向怎样的英雄学习。同时,我们自身应该怎么去做,才能更好地实现新时代英雄主义,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意:1.新时代的爱岗敬业英雄。2.新时代的守疆英雄。3.欲成新时代英雄,我们应从好好学习做起。十三、【2022届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三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2019年,一直被视为小众亚文化传播平台的B站举办了首届跨年晚会,凭借精良而走心的内容受到公众的一致好评,迅速破圈。“肯定赢了!我的眼睛就是尺!不用看回放了!”“短道速滑大魔王”王濛凭借“唠嗑式”解说,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霸屏网络,成功破圈。材料二:2016年,知名药企金嗓子成立食品公司,进行食品及饮料的开发及销售,当年的企业财报显示,因为推出草本植物饮料,公司销售开支增加,盈利减少。摇滚乐队“旅行团乐队”在某次综艺选秀比赛中跳起了啦啦舞,拿到的却是全场最低分,由乐评人组成的专业乐迷认为他们“不够摇滚,放弃了自己”,专业评审认为他们降格求俗“向下兼容”。互联网时代,不同价值观、文化体系和兴趣爱好,催生了无数个独立圈层,也让无数人想打破桎梏。所谓“破圈”,就是指突破自己的原有圈层或打破固有的形象,以期被更多的人接纳并认可。面对社会上层出不穷的“破圈”现象,有人主张勇于“破圈”,有人强调坚守本心……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整体把握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向校刊“文化争鸣”专栏投稿,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n勇于“破圈”的人生更精彩人生世间,难免与他人与社会发生关系。价值观相同、爱好相似、地域文化相近的人往往会抱团同行,建立“圈层”,谋求利益较大化。坚守“圈层”,固然能守望相助,风雨与共,人生稳妥安定,但囿于一“圈”,终究未能领略世间万千美。心底无“圈”天地宽,勇于“破圈”的人生更精彩。勇于“破圈”的人生经历更丰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用这样的方式来丰富人生经历,各个“圈层”的人都能做到。“破圈”则不然,是要从自己原先隶属的“圈层”里走出来,用不同的价值观、喜好等来经历别样的人生。朱元璋从乞丐、放牛娃的“圈层”到了帝王“圈层”,他的一生跨越了多个“圈层”,人生经历之丰富不可殆言。倘若他有曹雪芹这样的文学才华,同样可以写成一部伟大的小说。曹雪芹的“破圈”经历与朱元璋同样波诡云谲,只是方向刚好相反。“破圈”丰富了他们一生的内容,他们经历的人事活动,有的人可能活上好几辈子也难以经历。这是他们精彩人生的基础。丰富的经历促成勇于“破圈”的人的思想趋于成熟。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勇于“破圈”的人,不断从“东山”这样的“圈层”走向“泰山”,视界越广远,见解就越深刻,人生也就更精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张莉教授认为,“破圈”指的是破除传统的舒适圈”。也就是说,一个人要走出自己熟悉的小圈子,去接触、关注陌生的更大的圈子。这其间,一个人的肉体、精神甚至灵魂都能得到历练、升华。勇于“破圈”,需要勇气、意志和智慧,一旦蛹化为蝶,人生就会精彩纷呈。“庐陵事业起夷陵”,这句话是前人对欧阳修勇于“破圈”成就沉稳人格从而臻及人生精彩的一生的概括。正是抓住了那次贬官夷陵的契机,欧阳修勇敢地破除了自己的“舒适圈”,投入到陌生的更广阔的北宋社会普遍关注的大圈里去。原先那个在洛阳留守府里吟风弄月的清客才子,终于褪却清涩,走向成熟。一个很快就要成为北宋文坛领袖的读书人在偏僻宁静的夷陵,其思想趋于成熟,性格也变得成稳。倘若欧阳修怯于“破圈”,习于守在“舒适圈”,即便遭贬三次五次,也只会逆来顺受、苟且偷生而已。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中,把人生的演进与生活空间的拓展联系在一起,很形象地告诉我们,人生的演进,就是不断地从一个小“圈层”跃进到一个大“圈层”。怯于“破圈”,就意味着人生的停滞。换言之,只有勇于“破圈”的人,其人生才会不断演进。随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思想认识的不断成熟,其人生风景也日益精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n材料一主要介绍了B站举行的首届跨年晚会,因内容精良而走心,受到好评,迅速“破圈”;王濛凭借“唠嗑式”解说,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霸屏网络,成功“破圈”。无论B站还是王濛,之所以能够成功,能够“破圈”,都在于改变和突破。材料二主要介绍知名药企金嗓子因推出草本植物饮料而造成公司盈利减少;摇滚乐队“旅行团乐队”在选秀比赛中跳起了啦啦舞,被认为降格求俗,因此被评为最低分。无论是药企还是乐队,都因为改变而受到了损失。这两则材料明显是对比性质的,第一则中所讲的是因为改变而“破圈”的,第二则所讲的是因为改变而受损的。这说明,不是所有的改变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第二则材料的后面又介绍了圈层形成的原因,及对“破圈”进行了解说,以及是应该勇于“破圈”还是应该坚守本心等。最后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写作的重点,需要考生对“破圈”进行思考,究竟应该“破圈”呢,还是坚守呢?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论述的过程。写作时,如果认为应该勇于打破,应该“破圈”,可以先对“圈层”进行阐述分析,让读者明白这一较新鲜的概念;然后分析突破固有“圈层”的好处,这个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最后分析如何才能打破固有的“圈层”。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层进式的结构,有利于对问题的认识。如果采用对比式论述也是可以的,“破圈”与不“破圈”有何不同,通过对比,分析“破圈”的好处,这样可以做到观点更鲜明。当然,如果认为应该坚守,不能“破圈”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素材对结构进行安排。如果想要兼顾二者,认为有些地方当“破圈”,有些地方当坚守也可以,但要注意有所侧重。立意:1.勇于打破,开拓新天地。2.坚守本心,永不迷失。3.心底无“圈”天地宽。4.勇于破“圈”的人生更精彩。十四、【2022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列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选自《橙子DK漫画集》)\n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体会深刻的寓意,自选角度,自行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要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例文:找到自己的优势,以捷径获成功很久以前,一只狮子爱上一位美丽的公主,想要娶她。国王为了保护女儿,要求狮子拔掉牙齿、磨平爪子,狮子照做了。失去了自己优势的狮子被国王杀死了。狮子乃万兽之王,却死在了手无寸铁的国王手里。它落得如此悲惨下场的原因就是,放弃了自己的优势。因此,懂得自己的优势往往比盲目努力更重要!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有些与众不同的特点。比如,有的人天生就是个交际大师,见谁都能聊几句;有的人则平时安安静静,一说话直击要害,三言两语把我们讨论了半天的问题剖析开来;而有的人,行动力特别强,别人还在思考要不要做,怎么做,而他已经做得有模有样了;还有的人,天生好学,哪怕毕业、退休,但他永远不会真正“毕业、退休”,永远焕发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都是专属于我们的“优势”,是根植于我们人格底层的特殊能力,值得我们充分挖掘并加以利用。有优势与无优势的差别是这样巨大,如果没有这方面优势的人,想通过拼命补短板去超越他们,难度无异于登天。而如果是原本就有了这方面的优势,稍加努力,就能达到旁人难以企及的成就。我们很熟悉的李佳琦,很多人说他是“为直播而生的”。但是,其实在他找到直播这条道路之前,他已经做过很多相关的尝试了,他曾经通过录视频卖货,在视频里,他一边跳手指舞,一边介绍产品。结果,那条视频,连摄影师都说“尴尬到不想看”。可见,他在录视频上确实没有天分。有一年春节,他跟朋友去唱K,感觉索然无味。他回到家,忍不住去和粉丝聊天,聊了一个小时。7天假期里,他直播了7场。你看,在直播这件事情上,他毫不费力,却能做到不输于专业主播的水平。李煜最擅长的是写词,而不是做君王;吴晗的优势在于文史而不是数学;俞敏洪三次高考落榜,却在新东方大展拳脚。每个人都有自己天生的优势,然而事实上,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反而在跟自己的劣势死磕,做一些自己并不擅长的工作,其结果可想而知。在不正确的方向努力,越努力越无力;在不擅长的领域奋斗,越奋斗越自我怀疑。作为青年的我们,尤其要明白,懂得自己的优势往往比盲目努力更重要。尽快认识自己,明白自己擅长的领域,这是极为重要的。就如同海上的航船,方向明确了,到达目的地只是迟早的事情。找到正确的路,并一路前行,开疆扩土,排除万难,相信不久的将来,你成就的不只是你自己,还可能为推动社会进步,推动人类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n【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漫画类材料作文题。首先审读漫画。画面中是一只打火机,它的盖帽已经打开,只要按压一下按钮就能点火;然而这只打火机却在用最原始的办法“燧木取火”。这只打火机放弃了自己的优势,却在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漫画启示我们: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胜于盲目努力。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有不同的特长和优点,然而并非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优势。在生活中,了解自己其实比了解别人更重要!优势可以让我们知道靠什么能够生存下去,优势是我们立足的根本。能够认识到自身优势的人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抓住眼前的机遇扭转局势……所以说,懂得自己的优势往往比盲目努力更重要!在写作中考生应当抓住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如何了解自己的优势,自己的优势适合做些什么,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走上成功的捷径等内容来深入思考;也可以利用反面事例来证明不懂得利用优势,盲目努力可能收效甚微甚至毫无收获;尤其是作为年轻人,青春年华转瞬即逝,更要尽快找到自己的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以免白白浪费光阴。立意:1.让优势为我们的成功奠基。2.了解优势,事半功倍。3.扬长避短,人生大智慧。十五、【2022届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中国航天人)航天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扇窗口。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我国科技创新进入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新阶段。“三跑”之论,让人欢欣鼓舞,也让人唏嘘感叹,更带给人冷静的思索。作为青年学子,你对于“跟跑、并跑、领跑”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n“跟跑”“并跑”与“领跑”一部《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电视剧,许多人看得热泪盈眶,激情飞扬!一位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老科学家感慨地说:“‘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使我们在这个领域实现了由‘跟跑’到与发达国家‘齐跑’的跨越。我们还要不懈努力,争取在更多的领域进入‘领跑’的行列,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此番由“跟跑”到“领跑”的见解,表达了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中华民族,曾以四大发明遥遥领跑于当时的世界。然而,近代中国却落伍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才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迈开追赶世界的步伐。特别是改革开放,为国家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如今,我们在不少领域已达到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许多产品已位居“世界第一”。但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不少领域仍处于“跟跑”的地位。我们有理由自豪,享受着在一些领域作为“领跑者”的荣耀;也不讳言在诸多方面仍落后于人,有太多“跟跑”的尴尬。《左传》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看到忧患,正视差距,就不会自喜于已经取得的成功,不敢有丝毫自满懈怠,而是保持高度的警觉和旺盛的斗志,发愤图强,励精图治。“寄言燕雀莫相唣,自有云霄万里高。”只有常怀这样的心态,才能永葆进击者的姿态,在更多的领域实现由“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上个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告诫: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正因为我们珍惜并牢牢把握来之不易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才使得我国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事实证明,抓住并用好机遇,就会赢得一次跨越;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就能为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只有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才能使我们国家赢得更大的发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什么事也干不成,甚至已经取得的成绩也会丧失掉。人间万事出艰辛。从“四大发明”到“两弹一星”,从“激光照排”到“超级水稻”,从“高速铁路”到“神舟飞船”,无不饱含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忘我奋斗的艰辛和汗水。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进程中,我们既要发扬敢想敢试敢为天下先的闯劲,又要发扬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韧劲;既要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革命精神,又要遵循客观规律,具备沉着冷静、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只要认准前进方向,沉住气不急不躁,用长劲稳扎稳打,不为一事的成功而骄傲,不为一时的得失遮望眼,不为局部利益绊住脚,就能一步一个脚印实现奋斗目标。在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全党要警惕“被开除球籍”的危险,那是一种放眼全球的战略眼光,至今仍折射出理性和智慧的光芒。今天,我们肩负的使命更加光荣,任务更加艰巨。\n“鼓荡激情扬征棹,一路轻舟乘东风。”只要我们凝心神、聚力量,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埋头苦干,我们就有可能在更多的领域抢占先机,站在世界“领跑”的位置上。【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本题是由颁给《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中国航天人的颁奖词导向对中国航天,乃至近几十年积累,中国科技创新“三跑”之论的思考。材料以《感动中国》节目给2021年度人物中国航天人的颁奖词,赞扬了一代代航空航天人对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与展示了我国在这一领域上取得的杰出成就。试题导语中“作为青年学子,你对于‘跟跑、并跑、领跑’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一句,要求我们对“跟跑、并跑、领跑”展开思考。其实,不仅是航空航天领域,在中国发展中的其他科技领域、经济领域等等,我们都经过了这一阶段。第一阶段“跟跑”。积贫积弱的新中国,百废待兴。中国人民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封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竭尽全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到1976年,老一辈革命家相继离世的时候,中国已经初步建成世界上极少数国家才有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体系、教育和科研体系、以及拥有两弹一星战略威慑能力在内的国防体系。第二阶段“并跑”。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多数产业从最初的低起点,通过不断吸收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引进技术,逐步跟上了世界新工业革命的步伐。从最初的跟跑,进入到近十年大部分行业与发达国家处在同一水平的并跑阶段。第三阶段“领跑”——“三跑并存”。从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到首次实现体细胞克隆猴;从成功研制计算机,到寒武纪人工智能处理器;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到“中国天眼”FAST等一批大科学装置……今天的大国科技正在走向自立自强。从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的计算机中央处理器芯片制造、超级计算机及软件、数控机床、通讯设备、5G网络技术及标准……凡是世界上有的主要工业产业,中国都有,而且大部分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了解了中国科技发展历史,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作文材料就好理解命题人的意图了。“三跑”好像类似于体育运动的“三级跳远”。三跑之间理论上讲是递进关系,但又是纵横交错关系(特别是“三跑并存”新阶段)。没有“跟跑”做基础,也就很难有“并跑”,更不会有“领跑”以及并存的可能。\n所以,写作时,可以从航空航天的“跟跑、并跑、领跑”角度切入展开写作,但切不可仅仅局限于航空航天领域。而是要从自己所看见的、有所了解的各个方面,思考中国经过了怎样的“三跑”历程,“三跑”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可以改进的空间。当然,除了思考三者之间的关系,考生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入手切题。如,可以谈科研人员具有的求实精神,实事求是,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和坚定不移地坚持真理;科研人员具有创新精神,要积极探索,努力开拓,坚持创新思维等,这些是“三跑”得以实现的基础。考生也可以谈国家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对科技发展的重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些是根本前提。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可以说是科技创新的精神动力。在此基础上,写作时更应抓住自己青少年的身份,思考在当下的学习和未来的择业中,我们青少年可以为祖国发展的“并跑、领跑”做出怎样的贡献。立意:1.跟跑、并跑、领跑,我们必须一直跑下去。2.我辈当昂首前进,助力祖国“三跑”。3.跟跑已成过去,未来争当领跑。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1:38:48 页数:31
价格:¥5 大小:197.18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