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全国甲卷语文模拟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1

2/61

剩余5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全国甲卷语文模拟卷汇编——文言文阅读一、【2022届广西贵港市高三四模(毕业班5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9分)英宗正统十四年秋八月,上北狩,太后诏立皇长子为皇太子,时年二岁,命郕王辅之。郕王临午门,言官大臣次第宣读弹劾王振启章。王起入,众随拥入。有令旨籍没振,遣指挥马顺往。众曰:“顺,振党也。宜遣都御史陈镒。”时太监金英传旨,令百官退。众欲殴英,英脱身入。马顺从旁叱百官去众争殴之立毙顺众又索振党内使毛王二人亦击杀之曳三尸陈东安门军士犹争击不已。于是众竞喧哗,班行杂乱,无复朝仪。百官既殴杀顺,益恟惧不自安。王亦屡起,欲退还宫。兵部侍郎于谦直前揽王衣,曰:“殿下止。振罪首,不籍无以泄众愤。且群臣心为社稷耳,无他。”王从之,众拜谢出。是日,事起仓卒,赖谦镇定。谦排众翊王入,袍袖为裂。既出,吏部尚书王直执谦手而叹曰:“朝廷正藉公耳!今日虽百王直,何能为!”太后命以于谦为兵部尚书。二十九日,太后遣金英传旨:“皇太子幼冲,郕王宜早正大位,以安国家。”郕王即皇帝位,遥尊上为太上皇。十月,也先以送上皇还京为名,与其汗脱脱不花寇紫荆关,京师戒严。朝野汹汹,人无固志。侍讲徐呈请幸南京。于谦上疏抗言,固守之议始决。谦闻寇迫关,思各处刍粟数万计,恐为敌资,急遣使焚之,然后奏闻。或请姑待报,谦曰:“寇在目前,若少缓,彼将据之,适以赍盗粮耳!独不见宋牟驼岗①事乎?”众皆是之。己卯,也先长驱至京城西北关外。时众论战守不一,主将石亨欲尽闭九门,坚壁以避贼锋。谦曰不可。乃率先士卒,躬擐甲胄,出营德胜门,以示必死。泣以忠义谕三军,人人感奋,勇气百倍。十一月,以寇退,加于谦少保,总督军务。谦固辞,不许。有颂谦功者,辄谢曰:“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耻。今但不城下盟,何功也。”(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景帝登极守御》)【注】①牟驼岗也称“毛驼岗”,北宋皇家养马场。靖康元年,金将完颜宗翰率军攻开封,驻军于毛驼岗,养马场内万余马匹尽归金人。第二年冬,开封城破,赵宋王朝灭亡,毛驼岗逐渐荒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马顺从旁叱百官去/众争殴之/立毙顺/众又索振党内使毛王二人/亦击杀之/曳三尸陈东安门/军士犹争击不已/B.马顺从旁叱百/去众争殴之/立毙/顺众又索振党内使毛王二人/亦击杀之/曳三尸陈东安门/军士犹争击不已/C.马顺从旁叱百官/去众争殴之/立毙顺/众又索振党内使毛王/二人亦击杀之/曳三尸陈东安门/军士犹争击不已/\nD.马顺从旁叱百官去/众争殴之/立毙顺/众又索振党内使毛王/二人亦击杀之/曳三尸陈东安门/军士犹争击不已/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皇太子,封建社会皇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在朝中地位仅次于皇帝,所居之地称“东宫”。B.吏部,尚书省六部之首,通常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长官为吏部尚书。C.汗,即可汗,是中国古代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对其统治者的称号。D.卿大夫,原指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所分封的臣属,后借指高级官员。本文中是借指。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明英宗被掳到北方去后,太后先下诏让郕王辅佐年幼的皇太子,后又为了使国家安定而传旨让郕王早日登基。郕王即位后尊英宗为太上皇。B.百官群起弹劾王振,并当场打死王振的党羽马顺等三人而引发骚乱。郕王惊慌欲逃,于谦稳定了乱局,让吏部尚书王直自叹弗如。C.也先的进逼让大明朝野人心动摇,甚至有人提议放弃京城逃往南京,于谦坚决反对并积极备战,得到朝廷同意后烧掉数以万计的粮草。D.于谦反对主将石亨紧闭城门、避敌锋芒的策略,换上戎装出营,以必死之心和忠义精神感动了三军将士,士气大涨,退敌后也不居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是日,事起仓卒,赖谦镇定。谦排众翊王入,袍袖为裂。(5分)(2)寇在目前,若少缓,彼将据之,适以赍盗粮耳!(5分)【答案】1.A2.C3.C4.(1)这天,事发突然,全赖于谦镇住而安定下来。于谦推开众人护卫郕王入宫,袍子的袖管都被撕裂了。(2)敌人近在眼前,如果稍微慢点,他们就会据为己有,恰好把粮食送给盗贼罢了!【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马顺从旁边呵斥百官想让他们离开,众人争相殴打马顺,立即打死了他。众人又搜索王振党羽内使毛、王两人,也打死了他们。众人拖着三具尸体摆在东安门,军士们还争相不断地击打尸体。“叱百官去”是兼语句,不能断开;“众”是主语,前面要断开,排除B、C项。“毛王二人”是“索”的宾语,“二人”不是“击杀”的主语,排除D项。\n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是中国古代匈奴……对其统治者的称号”错误,匈奴的首领是单于,不是可汗。《苏武传》课下注释有提及。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C项“得到朝廷同意后烧掉数以万计的粮草”错误,原文“恐为敌资,急遣使焚之,然后奏闻……众皆是之”,有人请求先上报朝廷等待回复被于谦反驳,众人也赞同于谦先斩后奏的做法。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1)“是”,这;“仓卒”,仓促、突然;“翊”,护卫、辅助、掩护;“为裂”,被动句。(2)“少”,稍微、稍稍;“据”,占有,拥有;“赍”,送。【参考译文】明英宗正统十四年秋天八月,皇上被掳到北方,太后下诏立皇长子为皇太子,皇太子当时年仅两岁,太后命令郕王辅佐他。郕王来到午门,言官和大臣们一个接一个地宣读弹劾王振的奏章。郕王起身入宫,众人跟随一拥而入。有诏令登记并没收王振的家产,派指挥使马顺前往。众人说:“马顺是王振的党羽。应该派都御史陈镒。”当时太监金英传旨,命令百官退下。众人想殴打金英,金英脱身入宫。马顺从旁边呵斥百官想让他们离开,众人争相殴打马顺,立即打死了他。众人又搜索王振党羽内使毛、王两人,也打死了他们。众人拖着三具尸体摆在东安门,军士们还争相不断地击打尸体。这种情况下众声喧哗,朝班的行列杂乱无序,朝堂的礼仪荡然无存。百官打死马顺后,更加惊恐不安。郕王也多次起身,想退朝回宫。兵部侍郎于谦直接上前拉住郕王的衣服,说:“殿下快停下。王振是罪魁祸首,不抄家无法发泄众人的愤怒。况且群臣一心为社稷罢了,没别的。”郕王听从他的意见,众人拜谢然后离开。这天,事发突然,全赖于谦镇住而安定下来。于谦推开众人护卫郕王入宫,袍子的袖管都被撕裂了。出来之后,吏部尚书王直拉着于谦的手感叹说:“朝廷正倚仗您啊!今天就算有一百个王直,又能做什么呢!”太后命令让于谦担任兵部尚书。八月二十九日,太后派金英传旨:“皇太子年幼,郕王应早日登基,来使国家安定。”郕王登上皇位,远远地尊称英宗为太上皇。\n十月,也先以护送太上皇回京为名,与他的部族首领脱脱不花进犯紫荆关,京城戒严。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没有固守的决心。侍讲徐呈奏请逃往南京。于谦上奏直言反对,固守京城的决议才定下来。于谦听闻敌寇逼近关隘,考虑到各地粮草数以万计,担心会成为敌人的物资,急忙派人烧掉,然后上报朝廷。有人请求姑且先等待朝廷回复,于谦说:“敌人近在眼前,如果稍微慢点,他们就会据为己有,恰好把粮食送给盗贼罢了!难道没见过宋代牟驼岗的先例吗?”众人都认为他说得对。己卯日,也先大军长驱直入,到达京城西北关外。当时众人议论是战是守,意见不统一,主将石亨想要全部关闭九座城门,加固城墙和堡垒来避敌锋芒。于谦不同意。于谦于是身先士卒,亲自穿戴盔甲,出军营到德胜门,来显示必死的决心。于谦哭着把忠义之道告诉给三军将士,人人感动振奋,士气大涨。十一月,因为敌人退兵,加封于谦为少保,总管军队事务。于谦坚决推辞,不被允许。有人歌颂于谦功劳,于谦总是辞谢说:“敌军四面逼近,形势危急,这是卿大夫的耻辱。(形容外敌侵迫,国家多难。语出《礼记·曲礼上》)如今只不过是没有被迫签订城下之盟罢了,哪来的功劳呢?”二、【2022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崇左市高三三模(5月联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分)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越,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及孝文帝元年初镇抚天下使告诸侯四夷从代来即位意喻盛德焉乃为佗亲冢在真定置守邑岁时奏祀召其从昆弟,尊官厚赐宠之。乃召陆贾以为太中大夫,往使,因让佗自立为帝,曾无一介之使报者。陆贾至南越,王甚恐,乃顿首谢,愿长为藩臣,奉贡职。陆贾还报,孝文帝大说。遂至孝景时,称臣,使人朝请。(《史记·南越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及孝文帝元年/初镇抚天下/使告诸侯/四夷从代来即位/意喻盛德焉/乃为佗亲冢在真定/置守邑/岁时奉祀B.及孝文帝元年/初镇抚天下/使告诸侯四夷从代来即位/意喻盛德焉/乃为佗亲冢在真定/置守邑/岁时奉祀C.及孝文帝元年初/镇抚天下/使告诸侯四夷从代来即位意/喻盛德焉/乃为佗亲冢在真定/置守邑/岁时奉祀\nD.及孝文帝元年初/镇抚天下/使告诸侯/四夷从代来即位意/喻盛德焉/乃为佗亲冢在真定/置守邑/岁时奉祀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氏,常称“姓氏”,但有些古籍中“姓”“氏”是两个概念,“氏”指姓的分支,本文指后者。B.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C.从,堂房亲属,意为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如父亲的兄弟称为从父。“从昆弟”指的是堂兄弟。D.顿首,古代跪拜礼之一,行礼时,施礼者跪而头叩地,稍顿即起,为“九拜”中最隆重的礼节。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任嚣去世前对赵佗表明自己想趁天下大乱立国称帝,因病重无法实现,嘱咐赵佗帮他完成遗愿。B.汉朝关闭南越边境铁器买卖一事,促使赵佗自立为帝,并发兵攻打了与南越接壤的长沙边邑。C.高后死后,没了汉朝的牵制,赵佗野心进一步扩大,用手段使周边部族依附自己,建制称帝。D.孝文帝派陆贾出使南越后,赵佗终愿做汉朝的藩臣,之后直到孝景帝执政,南越都信守诺言。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5分)(2)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5分)【答案】1.C2.D3.A4.(1)中原地区扰攘动乱,不知何时方得安宁,豪杰们背叛秦朝相互对立。(2)高后时期,有关部门的官吏请求停止南越在边境上购买铁器。【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到了孝文帝元年,天子刚刚统治天下,派遣使者晓谕诸侯和四方蛮夷首领自己从代国到京城即位的意图,让他们知道皇帝的盛大德性。于是为赵佗父母在真定的坟墓设置守墓的人家,逢年过节,随时祭祀。\n“初”的意思是“开始”,此处“孝文帝元年初”是说孝文帝元年刚开始,也就是指孝文帝刚刚继位,故应在“初”后断句,排除AB。“使告诸侯四夷从代来即位意”的意思是“派遣使者晓谕诸侯和四方蛮夷首领自己从代国到京城即位的意图”,“告”的宾语应是“诸侯和四夷”,如果断在“四夷”前,就成了“四夷”从代国到京城即位了,故排除D。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顿首……为‘九拜’中最隆重的礼节”说法错误。“九拜”中最隆重的礼节为稽首。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嚣去世前对赵佗表明自己想趁天下大乱立国称帝”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可知,任嚣是怕中原大乱影响到南越,想立国以自保。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中国”,中原;“扰乱”,扰攘动乱;“畔”,通“叛”,背叛。(2)“有司”,有关部门,此处指有关部门的官吏;“关”,边境;“市”,买卖。【参考译文】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朝时被任命做了南海郡的龙川县令。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并对他说:“秦朝推行暴虐无道的政策,天下百姓对此感到怨恨,项羽、刘邦、陈胜、吴广等都在各自的州郡同时聚集民众,建军队,像猛虎般地争夺天下,中原地区扰攘动乱,不知何时方得安宁,豪杰们背叛秦朝相互对立。南海郡偏僻遥远,我怕强盗的军队侵夺土地打到这里,我想发动军队切断通往中原的大路,自己早作防备,等待诸侯的变化,恰巧我的病重了。再说番禺这个地方背后有险要的山势可以依靠,南有大海作屏障,东西几千里,还有些中原人辅助我们,这也是能当一州之王,可以建立国家的。南海郡的长官中没有谁值得我同他研究这些事,所以把你召来告诉你这些事。”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赵佗就向横浦、阳山、湟溪关传布檄文说:“强盗的军队将要到来,要疾速断绝道路,集合军队,保卫自己。”赵佗趁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n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派陆贾顺应情势立赵佗为南越王,与他剖符定约,互相通使节,和睦团结百越,不要成为汉朝南边的祸患,与长沙接壤。高后时期,有关部门的官吏请求停止南越在边境上购买铁器。于是赵佗就给自己封尊号为南越武帝,派军队攻打长沙国边境的城邑,打败了几个县的军队后就离去了。高后派将军隆虑侯周灶前去攻打他。正赶上酷暑阴雨的天气,士兵都得了重病,军队不能越过山岭。一年之后,吕后去世,汉军就撤退了。赵佗因此凭借军队威震边境,用财物贿赂闽越、西瓯、骆越,役使他们归属南越,赵佗的领地东西有一万多里。赵佗竟然坐上黄盖左纛的车,自称皇帝发号施令,与汉朝皇帝平起平坐。到了孝文帝元年,天子刚刚统治天下,派遣使者晓谕诸侯和四方蛮夷首领自己从代国到京城即位的意图,让他们知道皇帝的盛大德性。于是为赵佗父母在真定的坟墓设置守墓的人家,逢年过节,随时祭祀。召来赵佗的堂兄弟,以尊贵的官职和优厚的赏赐来优待他们。文帝于是召陆贾来,任命他做太中大夫,让他出使南越,趁机责问赵佗自立为皇帝,竟然不派一个使者来报告。陆贾抵达南越,南越王赵佗非常害怕,于是磕头谢罪,表示愿意长久地做汉朝的藩属臣子,遵守向汉朝进贡的职责。陆贾回朝报告,孝文帝十分高兴。到了孝景帝时,赵佗一直向汉朝称臣,派人朝见天子。三、【2022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9分)乃燕,性谦和,好学,以贤能称。速浑察既薨,宪宗择于诸子,命乃燕袭爵。乃燕力辞曰:“臣有兄忽林池当袭。”帝曰:“朕知之,然柔弱不能胜。”忽林池亦固让,乃燕顿首涕泣力辞,不得命。既而曰:“若然,则王爵必不敢受,愿代臣兄行军国之事。”于是忽林池袭为国王,事无巨细,必与乃燕谋议,剖决精当,无所拥滞。世祖在潜藩,常与论事。乃燕敷陈大义,又明习典故。世祖谓左右曰:“乃燕后必可大用。”因号之曰薛禅,犹华言大贤也。乃燕虽居显要,而小心谨畏,每诲群从子弟曰:“先世从太祖皇帝出入矢石间,被坚执锐,斩将搴旗,勤劳四十余年,遂成功名。以故一家蒙恩深厚,可谓极矣。慎勿骄惰,以堕先王之名,尔曹戒之。”病卒。世祖闻之,为之悲悼。至正八年,赠中奉大夫、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鲁郡公。子二人:曰硕德,曰伯颜察儿。硕德,通敏有干才。世祖即位,入宿卫,典朝仪,后同知通政院事。尝言辽东斡拙、吉烈灭二种民数为寇,宜遣近臣谕之。帝方难其人,佥曰:“惟硕德元勋世胄,可使。”帝深然之以问硕德对曰先臣从太祖皇帝定天下不辞险艰以立勋业陛下不以臣年少愚戆愿请行帝大喜赐御衣锡燕以行硕德至,集诸万户陈兵冲要,诘其渠魁诛之。胁从者皆降。帝大悦,赏赉有差。后从征乃颜及使西域,屡建殊勋。卒,赠推忠宣惠宁远功臣,谥忠敏,加赠资善大夫、岭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上护军,追封鲁郡公。(节选自《元史·乃燕硕德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帝深然之/以问硕德/对曰/先臣从太祖皇帝定天下/不辞险艰/以立勋业/陛下不以臣年少愚戆/愿请行/帝大喜/赐御衣/锡燕以行。\nB.帝深然之/以问/硕德对曰/先臣从太祖/皇帝定天下不辞险艰/以立勋业/陛下不以臣年少愚戆/愿请行/帝大喜/赐御衣/锡燕以行。C.帝深然之/以问/硕德对曰/先臣从太祖/皇帝定天下不辞险艰/以立勋业/陛下不以臣年少/愚戆愿请行/帝大喜/赐御衣/锡燕以行。D.帝深然之/以问硕德/对曰/先臣从太祖皇帝定天下/不辞险艰/以立勋业/陛下不以臣年少/愚戆愿请行/帝大喜/赐御衣/锡燕以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袭爵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分为世袭罔替(原爵承袭)和世袭(降等承袭)两种。B.太祖是庙号,创基立业者都有庙号,其通常没有靠祖上基业,较近几代祖上也无显赫人物。C.行中书省是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主要总领地方钱粮、兵事、屯种、漕运等军政重要事物。D.追封是指死后而加封爵位。古代对逝者有一套认证和礼遇制度,如追赐爵、官,给予谥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乃燕性格谦和,素有贤能。速浑察死后,宪宗令乃燕承袭爵位,乃燕不肯接受,最终还是让兄长袭为国王。乃燕帮助兄长处理政事,精当及时,没有积压。B.乃燕博学多识,见解精辟。世祖即位前,就常常与乃燕讨论国事,乃燕论事能把握精要之处,通晓典故,世祖因此称他为“薛禅”,认为他有“大贤”。C.乃燕不骄不惰,小心谨畏。乃燕虽地位显要,但为人持稳,认为先世跟随太祖出生入死方才成就功名,全家厚蒙圣恩,行事不可骄惰,不可破坏太祖名声。D.乃燕身先垂范,育儿成才。乃燕注重家庭教育,行事以身作则,他的儿子也很有才干,其子硕德办事得力,能挑重任,深得皇帝赏识重用,屡建功勋。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忽林池亦固让,乃燕顿首涕泣力辞,不得命。(5分)(2)硕德至,集诸万户陈兵冲要,诘其渠魁诛之。(5分)【答案】1.A2.B3.C4.(1)忽林池也坚决推让,乃燕磕头大哭极力推辞,不可以任命。(2)硕德到辽东,召集几万户屯兵险要地方,查究他们(为寇之事),首领被诛杀。【解析】\n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世祖对他们的看法深为赞同,问硕德如何,硕德说:“臣先祖从太祖平定天下,不辞艰险,建功立业。陛下若不嫌臣年少愚钝,请让臣去。”世祖大喜,赐御衣,设宴饯行。“硕德”是“问”的宾语,动宾之间不可断开,排除BC。“臣年少愚戆”是主谓短语,做“以”的宾语,“年少”和“愚戆”共用主语“臣”,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创基立业者都有庙号”错误,不是所有开国皇帝都有庙号。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不可破坏太祖名声”错误,由“先世从太祖皇帝出入矢石间……以故一家蒙恩深厚……慎勿骄惰,以堕先王之”可知,应是“不可破坏先王的名声”,这里的“先王”是指乃燕的先祖。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固”,坚决;“让”,推让;“顿首”,磕头;“辞”,推辞。(2)“冲要”,险要地方;“诘”,查究;“渠魁”,首领。【参考译文】乃燕(速浑察之子),性谦和,好学,以贤能著称。速浑察死后,宪宗命乃燕承袭爵位。乃燕极力推辞说:“臣有兄忽林池,应由他承袭。”宪宗说:“朕知道,但忽林池软弱,不能胜任。”忽林池也坚持推让,乃燕仍力辞不受,对宪宗说道:“王爵是不敢受的,但愿代臣兄行军国之事。”终于由忽林池袭为国王,然事无大小,都必须与乃燕商议而后行。乃燕对政事处理精当及时,无所积压。世祖在即皇位之前,常与乃燕讨论国事。乃燕熟悉典章制度,诸事应如何办理,均详加说明,世祖对左右侍臣道:“乃燕日后必有大用。”因称他为“薛禅”,汉语为“大贤”的意思。乃燕虽地位显要,但小心谨慎,常教育子弟说:“我们先世随太祖在枪林箭雨中东征西讨,披坚执锐,斩将夺旗,勤劳四十余年,功勋卓著,名扬天下,全家厚蒙圣恩,可谓至极。尔等切勿骄惰,破坏先王的名声,要铭记在心。”不久病卒。世祖闻耗,为之悲痛。至正八年(1348),赠中奉大夫、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鲁郡公。\n硕德(乃燕之子),聪敏能干。世祖即位,硕德为宫中警卫,负责朝廷礼仪事宜,后任同知通政院事。有人提出,辽东之斡拙、吉烈灭二部族多次为寇,应该派皇帝侍臣去安抚。世祖一时难找人选,大家都举荐硕德,认为他是元勋后代,非他莫属。世祖深为赞同,问硕德如何,硕德说:“臣先王从太祖平定天下,不辞艰险,建功立业。陛下若不嫌臣年少愚钝,请让臣去。”世祖大喜,赐御衣,设宴饯行。硕德至辽东后,先召集诸万户屯兵险要地方,然后查究为寇之事,将为首者诛杀,于是胁从者皆降。世祖大喜,予以奖赏。其后硕德又从征乃颜及出使西域,屡建殊勋。死后赠推忠宣惠宁远功臣,谥“忠敏”,加赠资善大夫、岭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上护军,追封鲁郡公。四、【2022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9分)高宗建炎三年,冬十月,金兀术分兵南寇。辛未,兀术由马家渡渡江,陷太平,长驱至建康。杜充无制敌之方,渡江遁真州,不敢入营,拜兀术于马首。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彼出我入,彼入我出,此兵家之奇也。”甲戌,知徐州赵立闻诏诸路以兵勤王,乃将兵三万趋行在。金人邀立于淮阴,立麾下劝立不如还保徐州,立奋怒,嚼其齿曰:“回顾者斩!”于是率众径进。立中箭贯两颊,口不能言,以手指麾诸军,憩歇定,方拔箭出之。辛巳,金人攻常州,守臣周杞迎岳飞移屯宜兴。时兀术将趋杭州,遂进攻广德军。飞闻之,邀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擒其将王权。会金复遣兵攻常州,飞复追至,四战皆捷。乙酉,兀术自广德过独松关,见无戍者,谓其下曰:“南朝若以羸兵数百守此,吾岂能遽度哉!”遂犯临安。守臣康允之弃城走,钱塘县令朱跸率弓手土军,前路拒战,两中流矢,犹奋勇而进,力竭死之。己丑,帝乘楼船,次定海县,留范宗尹、赵鼎于明州,以待金使。又谓张俊曰:“若能捍敌成功,当加王爵。”吕颐浩奏令从官以下各从便去。帝曰:“士大夫当知义理,岂可不扈从!若然,则朕所至乃同寇盗耳。”于是郎官以下多从卫。癸巳,帝舟次昌国县。戊戌,金人犯越州,安抚使李邺以城降,金人琶八守之。卫士唐琦袖石伏道旁,伺其出击之,不中,被执。琶八诘之,琦曰:“欲碎尔首,我即死,为赵氏鬼耳。”琶八曰:“使人人如此,赵氏岂至是哉!”又问:“李邺为帅,尚以城降,汝何人,敢尔?”琦曰:“邺为臣不忠,恨不得手刃之,尚言及斯人耶!”诟骂不少屈,琶八趣杀之,至死不绝口。(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金人渡江南侵》)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B.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C.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D.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n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行在,也称为“行在所”,古代天子所在的地方,常常用来专指帝王巡幸所居住的地方。B.临安,古代指临安府,是南宋的首都,原为五代时期吴越国的西府,现在是陕西西安。C.爵,爵号,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将爵位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D.郎官,官名,古代为议郎、中郎、侍郎等官员的统称,战国始有,本为君主侍从之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金兵进逼建康府时,杜充毫无作战方略,慌忙渡江逃到江北的真州,到达后却又不敢进入军营,随即向金兵投降。B.赵立带兵勤王,被金人半路拦截,战斗中被箭贯穿两颊,不能说话,他仍用手指挥作战,直到休息时才把箭拔掉。C.钱塘县令朱跸在守臣康允之弃城逃离后,毅然率领弓手民兵等到前线负险固守,抵御抗击,被乱箭射中后,当即身亡。D.吕颐浩奏令从官以下去留从便,皇帝认为士大夫应知义理,随驾官员若不侍从,那么皇帝所到之处便如遭侵扰劫掠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立麾下劝立不如还保徐州,立奋怒,嚼其齿曰:“回顾者斩!”(5分)(2)诟骂不少屈,琶八趣杀之,至死不绝口。(5分)【答案】1.C2.B3.C4.(1)赵立的部下劝说赵立不如返回守住徐州,赵立震怒,咬牙切齿地说:“返回的人斩首!”(2)唐琦辱骂敌人,一点都不屈服,琶八催促杀了他,唐琦到死都没有住口。【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句意:癸酉日,吕颐浩向皇帝进献坐船出海逃避的策略。他说:“敌人大多是骑兵,一定不会坐船来攻击我们,而且江浙地区天气炎热,他们一定不会长久呆下去,等他们离去,我们再回到二浙一带。”“癸酉”是时间状语提前,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D。“多”修饰“骑”,“久”修饰“留”,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nB项“临安……现在是陕西西安”错误,现在应该是“浙江杭州”。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C项“负险固守,抵御抗击,被乱箭射中后,当即身亡”错误,根据原文“钱塘县令朱跸率弓手土军,前路拒战,两中流矢,犹奋勇而进,力竭死之”可见,一是朱跸是被射中两箭后仍奋力抵抗,直至气力用尽才死去,并非“当即身亡”;二是原文中没有提及“负险固守”的信息,于文无据。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麾下”,将帅的部下;“嚼其齿”,咬牙切齿;“回顾”,返回。(2)“少”,通“稍”,略微;“屈”,屈服;“趣”,通“促”,催促。【参考译文】\n高宗建炎三年十月,金军在兀术的率领下,分兵向南入侵。辛未日,兀术自马家渡渡江攻占太平州(今安徽当涂),进逼建康府。杜充没有制服敌人的方法,在金兵进逼建康府时,渡江逃到江北的真州(今江苏仪征),不敢入军营,随即向金兵投降。癸酉日,宰相吕颐浩向皇帝进献坐船出海逃避的策略。他说:“敌人大多是骑兵,一定不会坐船来攻击我们,而且江浙地区天气炎热,他们一定不会长久呆下去,等他们离去,我们再回到二浙一带。敌人撤退离开,我们就进去,敌人前来进攻,我们就撤退离开,这就是兵法上的奇招啊!”甲戌日,徐州赵立听说朝廷下诏让各地带兵勤王,于是率兵三万赶到皇帝巡幸居住之地。金人在淮阴截击赵立,赵立的部下劝说赵立不如返回守住徐州,赵立震怒,咬牙切齿地说:“返回的人斩首!”于是率领众人径直前行。赵立被箭射中贯穿两颊,口不能说话,用手指挥各路军队,到休息安定时才把箭拔出。辛巳日,金人攻打常州,守臣周杞迎接岳飞转移驻防到宜兴。当时兀术将要到达杭州,于是进攻广德军。岳飞听说这件事,到广德边境中拦截攻击兀术,六战六胜,活捉兀术大将王权。恰逢金人再次派兵攻打常州,岳飞再次追击,四战四胜。乙酉日,兀术从广德经过独松关,看到没有戍卫的人,对手下的人说:“南朝如果用数百个疲弱的士兵守在这里,我怎么可能马上越过呢!”于是进犯临安。守臣康允之弃城逃走,钱塘县令朱跸率领弓手民兵,到前线抵御抗击,两次被乱箭射中,仍然奋勇前进,气力用尽被杀。己丑日,皇帝乘楼船,驻扎定海县,留下范宗尹、赵鼎在明州,来等待金国使者。又对张俊说:“若能成功抵御敌人,当加封王爵。”吕颐浩上奏让从官以下去留从便。皇帝说:“士大夫应当知晓伦理道德,怎么能够不随从!如果这样,那么我所到之处便如遭侵扰劫掠了。”于是郎官以下大多随从护卫。癸巳日,皇帝船只驻扎昌国县。戊戌日,金人进犯越州,安抚使李邺开城投降,金人琶八驻守越州。卫士唐琦袖中装石头埋伏在路边,等候琶八出城攻击他,没有击中,被抓住。琶八质问他,唐琦说:“想要击碎你的头,我即使死,也是赵氏的鬼。”琶八说:“假如人人如此,赵氏哪能到这样的地步!”又询问:“李邺做元帅,尚且开城投降,你是什么人,胆敢如此?”唐琦说:“李邺作为臣子不忠心,我恨不得亲手杀了他,还提他做什么呢!”唐琦辱骂敌人,一点都不屈服,琶八催促杀了他,唐琦至死都没有住口。五、【2022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三三模(诊断性检测三)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分)刘亮中山人也,本名道德。祖佑连,魏蔚州刺史。父持真,镇远将军、领民酋长。魏大统中,以亮著勋,追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恒州刺史。亮少倜傥,有从横计略,姿貌魁杰,见者惮之。普秦初,以都督从贺拔岳西征,解岐州围。侯莫陈悦害岳,亮与诸将谋迎太祖。悦平,悦之党豳州刺史孙定儿仍据州不下泾秦灵等诸州悉与定儿相应众至数万推定儿为主以拒义师。太祖令亮袭之。定儿以义兵犹远,未为之备。亮乃将二十骑,先竖纛于近城高冷,即驰入城中。定儿方置酒高会,卒见亮至,众皆骇愕,莫知所为。亮乃麾兵斩定儿,县首,号令贼党。仍遥指城外纛,命二骑曰:“出追大军。”贼党忷惧,一时降服。于是诸州群贼,皆即归款。及太祖置十二军,简诸将以将之,亮领一军。每征讨,常与怡峰俱为骑将。魏孝武西迁,以迎驾功,除使持节、右光禄大夫、左大都督、南秦州刺史。大统元年,以复潼关功,进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改封饶阳县伯,邑五百户。寻加侍中。从擒窦泰,复弘农及沙苑之役,亮并力战有功。迁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进爵长广郡公,邑通前二千户。以母忧去职,居丧毁瘠,太祖嗟其至性,每爱惜之。俄起复本官。亮以勇敢见知:为时名将,兼屡陈谋策、多合机宜。太祖乃谓之曰:“卿文武兼资,即孤之孔明也。”乃赐名亮、并赐姓侯莫陈氏。十年,出为东雍州刺史。为政清净,百姓安之,在职三岁,卒于州,时年四十,丧还京师,太祖亲临之,泣而谓人曰:“股肱丧矣,腹心何寄!”令鸿胪卿监护丧事。追赠太尉,谥曰襄,配享太祖庙庭。(节选自《周书·列传第九》)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悦之党豳州/刺史孙定儿仍据州不下/泾秦灵等诸州悉与定儿相应/众至数万/推定儿为主/以拒义师B.悦之党豳州刺史孙定儿仍据州不下/泾秦灵等诸州悉与定儿/相应众至数万/推定儿为主/以拒义师C.悦之党豳州/刺史孙定儿仍据州不下/泾秦灵等诸州悉与定儿/相应众至数万/推定儿为主/以拒义师D.悦之党豳州刺史孙定儿仍据州不下/泾秦灵等诸州悉与定儿相应/众至数万/推定儿为主/以拒义师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nA.“太祖”是皇帝庙号,多用以称开国君主。除庙号外,帝王还有用以纪年的年号、用于祭祀的谥号等称号。B.“仪同三司”,散官名。汉代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非三司而享有同于三司的仪制。C.“出”多指京官外调,大统十年,刘亮外调担任东雍州刺史。文中指官爵变动的动词还有“改”“迁”等。D.“配享”指古帝王祭天时以先祖配祭,也可以指有功之臣配祭于帝王宗庙。文中刘亮配享庙庭指的是后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刘亮祖上功勋卓著。其祖是魏蔚州刺史,父亲做过镇远将军,刘亮也因他们的功勋而被封将军等职。B.刘亮深受太祖器重。太祖认为刘亮文武兼备,堪比孔明,以为股肱,后来他不幸去世,太祖亲临吊唁。C.刘亮作战有勇有谋。在奉命攻打孙定儿时,他先故布疑兵,后率二十骑兵斩杀了孙定儿,降服了敌军。D.刘亮为官清正廉洁。大统十年,他外调担任东雍州刺史,为政清净,百姓安定,任职三年,卒于任上。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以母忧去职,居丧毁瘠,太祖嗟其至性,每爱惜之。(5分)(2)亮以勇敢见知,为时名将,兼屡陈谋策,多合机宜。(5分)【答案】1.D2.A3.A4.(1)(刘亮)因为母亲去世辞去官职,守丧期间因哀伤过度而身体瘦弱,太祖感叹他极为孝顺的性情,常常怜惜他。(2)刘亮凭借有勇气胆识被人知晓,是当时的名将,加上他多次陈述计策谋略,(谋略)大多符合当时的形势。【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侯莫陈悦的党羽豳州刺史孙定儿,仍然据守州城不肯降服,泾、秦、灵等各州都和孙定儿相呼应。军队人数达到几万,他们推举孙定儿为主帅,来抗拒义军。“悦之党”就是指“豳州刺史孙定儿”,二者是同位语关系,一起做“据州不下”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n“泾秦灵等诸州悉与定儿”后如断开,句子缺少谓语,“与定儿”是“相应”的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用于祭祀的谥号”错误,谥号是去世之后给予的评价性称号。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刘亮也因他们的功勋而被封将军等职”错误,由“魏大统中,以亮著勋,追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恒州刺史”可知,应是刘亮的父亲因为刘亮显著的功勋被追封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恒州刺史。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因为;“母忧”,母亲去世;“去职”,辞去官职;“毁瘠”,哀伤过度而身体瘦弱;“嗟”,感叹;“爱惜”,怜惜。(2)“以”,凭借;“见知”,被动句,被人知晓;“为”,是;“兼”,加上;“陈”,陈述;“合”,符合;“机宜”,当时的形势。【参考译文】刘亮是中山人,原来的名字叫道德。他的祖父佑连,是魏蔚州刺史。他的父亲叫持真,是镇远将军、领民酋长。魏大统年间,因为刘亮卓著的功勋,持真被追封为车骑犹军、仪同三司、恒州刺史。刘亮年少时豪迈洒脱,有纵横天下的计策谋略,他身材魁梧雄健,看到他的人都惧怕他。普泰初年,他以都督的身份跟随贺拔岳西征,解除了岐州之围。侯莫陈悦陷害贺拔岳,刘亮和众将领商议迎立太祖。侯莫陈悦被平定后,侯莫陈悦的党羽豳州刺史孙定儿仍然据守州城不肯降服,泾、秦、灵等各州都和孙定儿相呼应。军队人数达到几万,他们推举孙定儿为主帅,来抗拒义军。太祖命刘亮袭击他。孙定儿认为义军还很远,没有做好防备。刘亮于是率二十名骑兵,先在靠近鹿州城的高山上竖起大旗,随即奔入城中。孙定儿正在置备酒水举行宴会,突然看到刘亮闯进来,众人都大为惊愕,不知所措。刘亮就指挥士兵斩杀了孙定儿,将他的首级悬挂起来,向贼人们发号施令。他还指着远处城外的大旗,命令两名骑兵说:“出城去召唤大军。”贼众惊恐,一下子全都降服了。于是各州贼众,全都很快就归顺了。到太祖设置十二军时,挑选各位将领来率领各军,刘亮统领一军。每次出兵征伐,他经常和怡峰一起担任骑兵将领。\n魏孝武帝西迁时,刘亮因为迎驾的功劳,担任使持节、右光禄大夫、左大都督、南秦州刺史。大统元年,因为收复潼关的功劳,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改封为饶阳县伯,食邑五百户。不久加授侍中。他跟随太祖擒获窦泰,收复弘农以及沙苑之战,刘亮都努力作战立下了功劳,升任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晋爵为长广郡公,食邑增加到二千户。因为母亲去世辞去官职,守丧期间因哀伤过度而身体瘦弱。太祖感叹他极为孝顺的性情,常常怜惜他。不久朝廷起用他,官复原职。刘亮凭借有勇气胆识被人知晓,是当时的名将,加上他多次陈述计谋策略,大多符合当时的形势。太祖就对他说:“你文武兼备,是我的孔明啊。”于是赐名为亮,并赐予他侯莫陈的姓氏。大统十年,他出京担任东雍州刺史,为政清廉,百姓安定。在任三年,死于任上,当时他四十岁。他的灵柩被送回到京城,太祖亲自前往吊唁,哭着对人说:“股肱丧失了,心腹寄托在哪里呢!”命令鸿胪卿监办他的丧事。追赠他为太尉,谥号为襄,让他在太祖庙庭配祭。六、【2022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二模(适应性检测二)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9分)唐玄宗开元九年春正月,监察御史宇文融上言,天下户口逃移,巧伪甚众,请加检括。源乾曜素爱其才,赞成之。二月乙酉敕有司议招集流移、按诘巧伪之法以闻。丁亥,制:“州县逃亡户口听百日自首,或于所在附籍,或牒归故乡,各从所欲。过期不首,即加检括,谪徙边州,公私敢容庇者抵罪。”以宇文融充使,括逃移户口及籍外田,所获巧伪甚众,迁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融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行天下。其新附客户,免六年赋调。使者竞为刻急,州县承风劳扰,百姓苦之。州县希旨,务于获多,虚张其数,或以实户为客。十二年秋八月,宇文融为御史中丞,乘驿周流天下。时上将大攘四夷急于用度州县畏融多张虚数凡得客户八十余万田亦称是岁终,增缗钱数百万,悉进入宫,由是有宠。议者多言烦扰,不利百姓,上令集百寮于尚书省议之,公卿已下畏融恩势,皆不敢立异。宇文融性精敏,应对辩给,以治财赋得幸于上,始广置诸使,竞为聚敏,由是百官浸失其职,而上心益侈,百姓皆怨苦之。信安王祎以军功有宠于上,融疾之。十七年九月,袆入朝,融使御史李寅弹之,泄于所亲。闻之,先以白上。寅奏果入,上怒。融坐贬汝州刺史,凡为相百日而罢。是后言财利以取贵仕者,皆祖于融。融既得罪,国用不足,上复思之,谓裴光庭等曰:“卿等皆言融之恶,朕既黜之矣,今国用不足,将若之何?卿等何以佐朕?”光庭等惧,不能对。会有飞状告融赃贿事,又贬平乐尉。十八年,司农少卿蒋岑奏融在汴州隐没官钱巨万计,制穷治其事,融坐流岩州,道卒。(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奸臣聚敛》,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时上将大攘/四夷急于用度/州县畏融/多张虚数/凡得客户八十余万/田亦称是/B.时上将大攘/四夷急于用度/州县畏/融多张虚数/凡得客户八十余万/田亦称是/C.时上将大攘四夷/急于用度/州县畏融/多张虚数/凡得客户八十余万/田亦称是/D.时上将大攘四夷/急于用度/州县畏/融多张虚数/凡得客户八十余万/田亦称是/\n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唐代为八品官,权限广品秩高。B.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的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C.调,唐代租庸调制中的一种,每年随乡土所产按户缴纳定量的绢和绵或者布和麻等纺织品及原料。D.缗钱,用绳穿连成串的钱,一千钱为一缗,汉代常常把它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后用来泛指税金。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玄宗下诏对未在规定时间内自首的各户逃亡人口进行清查,一旦查出,就将之迁徙边远州县。B.宇文融善治财赋,深受皇帝宠爱;他广设人员为之搜刮财物,官吏们因此获罪而丢掉了官职。C.宇文融指使御史李寅弹劾因军功而受宠的信安王李祎,事发后宇文融被罢相,贬为汝州刺史。D.司农少卿蒋岑弹劾宇文融在汴州时贪污,皇帝下诏彻底追查,宇文融获罪流放岩州,死于途中。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州县逃亡户口听百日自首,或于所在附籍,或牒归故乡,各从所欲。(5分)(2)卿等皆言融之恶,朕既黜之矣,今国用不足,将若之何?(5分)【答案】1.C2.A3.B4.(1)对于州县逃亡的各户人口,朝廷准许他们在一百天内自首,让他们要么加入所在地户籍,要么持公文返回故乡,各随他们的意愿。(2)你们都说宇文融有罪,我已经把他贬谪了,如今国家开支不够,将怎么办呢?【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时皇上准备大规模征讨四夷,正为费用开支着急,由于州县官吏害怕宇文融,大量开列虚报的数目,一共获得客籍人口八十多万,田地也与此相称。“攘”是动词,宾语是“四夷”,动宾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B;\n“畏”的宾语是“融”,即“宇文融”,动宾之间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品秩高”错误,监察御史在唐代为八品官,品秩不高。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官吏们因此获罪而丢掉了官职”错误,根据原文,“百官浸失其职”的意思是众官吏逐渐丧失了各自的职守,选项曲解文意,不是“丢掉官职”。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听”,准许;“附籍”,加入户籍;“牒”,持公文;“从”,随;“或……或”,要么……要么。(2)“既”,已经;“国用”,国家开支;“若……何”,怎么办。【参考译文】\n唐玄宗开元九年春正月,监察御史宇文融上书说,天下逃亡迁移的各户人口中,奸诈虚伪的很多,请求加以清查。源乾曜一向爱惜他的才能,赞成这一建议。二月乙酉日,皇上命令有司商议招集流亡迁移、查问奸诈虚伪的办法,向他汇报。丁亥日,颁下制书说:“对于州县逃亡的各户人口,朝廷准许他们在一百天内自首,让他们要么加入所在地户籍,要么持公文返回故乡,各随他们的意愿。过了规定时间不自首的,就要清查了,查出来的罚他们迁徙边远州县。不论公私,胆敢容纳庇护的,处以应得之罪。”玄宗任命宇文融充当使者,搜求逃亡迁移的人口以及户籍以外的田地,宇文融所查获的奸诈虚伪的人口很多,所以被升为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宇文融奏请设置劝农判官十人,并都兼代理御史之职,分别巡视天下。那些刚刚加入所在地户籍的外来人口,免除六年赋税。使者竞相采取苛刻严峻的措施,州县官吏迎合他们的意图,大肆骚扰,百姓因此而困苦。州县官吏迎合上头的意旨,力求搜出更多的逃亡迁移的人口,虚假地扩大数目,或者把实在的人口当作从外地逃移过来的隐瞒不报。十二年秋八月,宇文融担任御史中丞,乘驿车周游天下。这时皇上准备大规模征讨四夷,正为费用开支着急,由于州县官吏害怕宇文融,大量开列虚报的数目,一共获得客籍人口八十多万,田地也与此相称,年底增加了缗钱几百万,全部进入皇宫,宇文融因此得宠。评论者大多说这样繁琐纷扰,不利于老百姓,皇上命令把百官集中在尚书省商议这件事,公卿以下害怕宇文融的恩宠势力,都不敢提出不同意见。宇文融生性精干敏捷,对答时能言善辩,以治理财赋而受皇上宠信,开始广泛设置各种使者,竞相搜刮财物,因此众官吏逐渐丧失了各自的职守,而皇上越来越奢侈,老百姓对此很感怨苦。信安王李祎因为作战有功而得宠于皇上,宇文融忌妒他。十七年九月,李祎入朝,宇文融派御史李寅弹劾他,此事被其所亲近的人泄漏了出去。李祎听说后,先把此事禀告皇上。李寅的奏章确实入了宫,皇上大怒。宇文融因此获罪贬为汝州刺史,一共当了一百天宰相就被罢免了。此后,向皇帝谈论财货利益来获得显贵官位的人,都是效仿宇文融的。宇文融获罪以后,国家的开支不足,皇上又想念他,对裴光庭等人说:“你们都说宇文融有罪,我已经把他贬谪了,如今国家开支不够,将怎么办呢?你们拿什么来辅佐我呢?”光庭等人恐惧,回答不上。正好有匿名诉状告发宇文融贪污受贿的事,又把他贬为平乐尉。十八年,司农少卿蒋岑上书说宇文融在汴州隐藏吞没公家的钱以数万计,诏命彻底追查这件事,宇文融获罪流放岩州,半路上去世了。七、【2022届贵州省铜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9分)翟沂,字德润,聊城人,大中时宰相魏公铭之幼子也。兄沆,广明初亦为宰辅。沂举进士第,历监察、补阙。昭宗时,累迁至员外郎、知制造。性抗厉守道而文藻非优尝与同舍颜荛钱珝俱秉笔见荛珝赡速草制数十无妨谭笑而沂自愧翌日,谒国相诉曰:“沂疏浅,不足以供词翰之职。”相辅然之,移为谏议大夫。入梁,为御史司宪,纠缪绳违,不避豪右。开平中,金吾街使寇彦卿入朝,过天津桥,市民梁现者不时回避,前导伍伯捽之,投石栏以致毙。彦卿自前白于梁祖,梁祖命通事舍人赵可封宣谕,令出私财与死者之家,以赎其罪。沂奏刻曰:“彦卿位是人臣,无专杀之理。况天津桥御路之要,正对端门,当车驾出入之途,非街使震怒之所。况梁现不时回避,其过止于鞭笞。摔首投驱,深乖朝宪,请论之以法。”梁祖惜彦卿,令沂以过失论,沂引斗竞律,以怙势力为罪首,下手者减一等。又斗殴条,不斗故殴伤人者,加伤罪一等。沂表入,责授彦卿游击将军、左卫中郎将。沂刚正守法,人士多之。迁左司侍郎,改太常卿,转礼部尚书。贞明中,带本官充西京副留守。时张全义留守、天下兵马副元帅、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守太尉、中书令、魏王,名位之重,冠绝中外。沂至府,客将白以副留守合行廷礼,沂曰:“张公官位至重,然尚带府尹之名,不知副留守见尹之仪何如?”全义知之,速引见沂,劳曰:“彼此有礼,俱老矣,勿相劳烦。”庄宗兴复唐室,复用为左丞,判吏部尚书链选司,坐累谪石州司马。明宗即位,召还,复为左丞。以衰疾告老,授太子少保致仕。卒于龙门之别墅,时年七十余。赠太子少傅。(节选自《旧五代史·崔沂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3分)A.性抗厉守/道而文藻非优/尝与同舍颜荛/钱珝俱秉笔/见荛/珝赡/速草制数十/无妨谭笑/而沂自愧/B.性抗厉守道/而文藻非优/尝与同舍颜荛/钱珝俱秉笔/见荛/珝赡速/草制数十/无妨谭笑/而沂自愧/C.性抗厉守道/而文藻非优/尝与同舍颜荛/钱珝俱秉笔/见荛/珝赡速/草制数十/无妨/谭笑而沂自愧/D.性抗厉/守道而文藻非优/尝与同舍颜荛/钱珝俱秉笔/见荛/珝赡速/草制数十无妨谭笑/而沂自愧/\n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中,文中指年号,它是古代皇帝用来纪年的名称,始于汉武帝。B.进士,指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的称谓。C.豪右,秦汉时的豪族住在城市右边,汉代又以右为上,故称豪右。D.致仕,指古代官员因疾患等原因而辞职,也称致事、致政或休致。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崔沂身世显赫,仕途较为顺畅,但他很有自知之明,自认为文采不如他人,很难胜任目前的工作,后来被调任其他职位。B.针对寇彦卿所犯的罪行,梁太祖欲让其自出家财予以补会,但是崔沂却上书弹劾,据理力争,最终使皇帝又改变了主意。C.客将告诉崔沂要对位高权重的张全义行延拜礼,崔沂听后极为不满,后来张全义听到此事后,主动引见崔沂,消除误会。D.崔沂生性刚直守道,因此也受到了众人的推崇,在唐朝复兴之后继续受到朝廷的重用,当然也有牵连被贬谪的经历。4.把文章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市民梁现者不时回避,前导伍伯捽之,投石栏以致毙。(5分)(2)沂引斗竞律,以怙势力为罪首,下手者减一等。(5分)【答案】1.B2.D3.C4.(1)一个叫梁现的市民来不及回避,前边引导开路的士兵就抓住他,将他摔在石栏上导致死亡。(2)崔沂援引斗殴的法律力争,以仗势杀人者为首犯,其他动过手的人罪减一等。【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生性刚直守道,但文采不很优美,曾和同舍的颜荛、钱珝一起执笔,看到他二人写得又快又好,草拟文稿几十份,还一边谈笑自如,崔沂自愧不如。“而文藻非优”中“而”表转折,与后文联系紧密,应该在“而”前面断开,排除AD。“无妨谭笑”中“谭笑”作“无妨”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C。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n“致仕,指古代官员因疾患等原因而辞职”说法错误,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因病患等原因可以提前。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崔沂听后极为不满”不合文意,原文为“沂曰:‘张公官位至重,然尚带府尹之名,不知副留守见尹之仪何如?’全义知之,速引见沂,劳曰:‘彼此有礼,俱老矣,勿相劳烦’”,文中没有体现出极为不满,只是据理而论。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市民梁现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梁现市民者”,一个叫梁现的市民;“不时”,来不及;“捽”,抓住;“以致”,导致。(2)“斗”,斗殴的法律;“竞”,争辩;“怙”,依仗;“减”,减罪。【参考译文】崔沂,字德润,聊城人,唐宣宗大中年间宰相魏公崔铉的幼子,兄崔沆,僖宗广明初年也是宰相。崔沂进士及第,历任监察、补阙。昭宗时,升到员外郎、知制诰。生性刚直守道,但文采不很优美,曾和同舍的颜荛、钱珝一起执笔,看到他二人写得又快又好,草拟文稿几十份,还一边谈笑自如,崔沂自愧不如。第二天,见到国相说:“我才疏学浅,不足以在这里供职撰写词章。”国相同意他的要求,调任谏议大夫。到梁朝后,任御史司宪,纠正谬误违法之事,不避忌豪强。开平年中,金吾街使寇彦卿入朝,经过天津桥时,一个叫梁现的市民来不及回避,前边引导开路的士兵就抓住他,将他摔在石栏上导致死亡。寇彦卿在梁太祖跟前禀告这事,梁太祖令通事舍人赵可封宣谕旨,令寇彦卿拿出私家财物给死者家属,以赎罪行。崔沂弹劾说:“寇彦卿身为一个人臣,没有擅自杀人的理由。何况天津桥是御路要道,正对着端门,是皇上车驾进出的地方,而不是街使发怒使威风的地方。再说梁现只是来不及回避,他的过错也只够鞭打一顿,抓着他的头摔死,大违朝廷法典,请按法论处。”梁太祖爱惜寇彦卿,要崔沂以过失罪论处,崔沂引法典力争,以仗势杀人者为首犯,其他动过手的人罪减一等。又根据法典斗殴一条,不斗而故意打伤人者,加伤罪一等。崔沂的表章献上,贬任寇彦卿为游击将军、左卫中郎将。崔沂刚正守法,人们都推重他。升左司侍郎,改任太常卿,转任礼部尚书。贞明年中,以本官职兼任西京副留守。这时张全义任留守、天下兵马副元帅、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守太尉、中书令、魏王,名位之重,为朝廷内外第一。崔沂到任后,客将告诉他副留守应当行廷拜礼,崔沂说:“张公官位十分重要,然而还带府尹的名分,不知副留守见府尹的礼仪是什么样子?”张全义知道了,赶快引见崔沂,安慰他说:“彼此都有礼,都老了,不要互相引起麻烦。”庄宗复兴唐朝,又用崔沂为左丞,判吏部尚书铨选司,后受牵连贬为石州司马。明宗即位后,召回,再当左丞。以病弱告老退职,授太子少保致仕。在龙门别墅死去,终年七十多岁,赠太子少傅。八、【2022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9分)\n太宗淳化四年春,蜀青神民王小波作乱。初,蜀亡,其府库之积悉输汴京,后任事者竞喜功利,于常赋外更置博买务,禁商贾不得私市布帛。蜀地狭民稠,耕稼不足以给,由是小民贫困,兼并者益籴贱贩贵以规利。小波因聚众为乱,贫者争附,遂攻青神,掠彭山,杀县令齐元振,贼党由是愈炽,旁邑响应。十二月,西川都巡检使张玘与王小波战于江原。玘射中小波,已而为小波所杀,小波亦病创死。其党推小波妻弟李顺为帅,寇掠州县,陷邛州、永康军,众至数万。五年春正月戊午,李顺攻陷汉州遂攻成都顺入城据之僭号大蜀王遣其党四出攻劫州县两川大震。帝议遣大臣抚谕,赵昌言独请遣兵急讨,无致滋蔓。帝从之。二月乙未,李顺分遣杨广数万众寇剑门。上官正为剑门都监,麾下有疲卒数百,因勉激以忠义,勇气百倍,力战以守。会成都监军宿翰兵至,正与之合,迎击贼众,斩馘几尽。顺等奔还成都,自此气沮。时朝廷闻蜀盗甚盛,深以栈道为忧。正以孤军力战破贼,于是阁道无雍,王师得以长驱而进。后数年,复有王均之变。真宗咸平三年春正月,益州戍卒作乱,推王均为首。是月朔,戍卒赵延顺等八人为乱。益州官吏方贺正旦,闻变,皆奔窜。知州牛冕与转运使张适缒城而去,惟都巡检使刘绍荣冒刃格斗,众赛不敌。叛卒尚未有主,欲奉绍荣,绍荣摄弓矢骂曰:“我本燕人,弃虏归朝,岂能与尔同逆耶!亟见杀,终不负朝廷也。”监军王泽召王均谓曰:“汝所部为乱,盍往招安之。”叛卒见均,即拥之为主。绍荣自经死,均遂僭号大蜀,改元化顺。冬十月甲辰,雷有终复益州。初,均率贼党,由升仙桥分路袭王师,有终帅兵逆击,大败之。均既走,所过断桥塞路,焚仓库而去。己丑,有终遣杨怀忠追均,至富顺,及之,大败其众,遂入城。均缢死,怀忠取均首及僭伪法物,降其党六千人。(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蜀盗之平》)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顺攻陷汉州/遂攻成都/顺入城/据之/僭号大蜀王/遣其党四出/攻劫州县/两川大震/B.李顺攻陷汉州/遂攻成都/顺入城据之/僭号大蜀王/遣其党四出攻劫/州县两川大震/C.李顺攻陷汉州/遂攻成都/顺入城/据之僭号/大蜀王遣其党四出/攻劫州县/两川大震/D.李顺攻陷汉州/遂攻成都/顺入城据之/僭号大蜀王/遣其党四出/攻劫州县/两川大震/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的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府库,一般指国家收藏文书财物和兵器的地方,府库的功能有别于仓库。B.都巡检使,官名,主要职责为治民进贤、募兵统兵以及维护境内的治安。C.益州,中国古地名,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州之一,大致范围在今西南一带。D.王师,指天子的军队或国家的军队,“师”单独使用时可以泛指军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蜀灭之后,蜀地百姓处境艰难,王小波趁机作乱,一时获得了众多百姓的支持,势力发展迅速。\nB.王小波死后,李顺攻陷了汉州,攻下了成都,但后来被上官正与宿翰的军队打败,从此一蹶不振。C.刘绍荣面对贼党,奋力反抗,但寡不敌众,贼党想拥立他为首领,他严词拒绝,最终被贼党杀掉。D.王均被雷有终打败,仓皇出逃,杨怀忠最终在富顺抓住了王均,取下他的首级,平息了王均之乱。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议遣大臣抚谕,赵昌言独请遣兵急讨,无致滋蔓。帝从之。(5分)(2)有终帅兵逆击,大败之。均既走,所过断桥塞路,焚仓库而去。(5分)【答案】1.A2.B3.C4.(1)皇帝商议派遣大臣去安抚晓谕,唯独赵昌言请求尽快派兵征讨叛贼,不要致使叛乱蔓延。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2)雷有终帅兵迎击敌人,大败敌军。王均逃走以后,经过的地方都被他摧毁桥梁堵塞道路,焚烧仓库以后,他才离开。【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李顺攻陷了汉州,然后攻打成都,进入城内,占据了成都城,冒立称号为大蜀王,到处派出他的手下,去攻打掠劫各州县,两川地区非常震动。“入”和“据”为两个动词,要断开,排除选项BD;“大蜀王”是“僭号”,关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选项C。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主要职责为治民进贤”错误。从文中的两处“都巡检使”可推断,此官职没有这样的职责。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项“最终被贼党杀掉”错误。文中为“绍荣自经死”,刘绍荣自缢而死,即上吊自尽。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赋分点:(1)“抚谕”,安抚晓谕;“遣兵”,派兵;“滋蔓”,蔓延;“从”,听从。(2)“逆击”,迎击;“走”,逃走;“去”,离开。【参考译文】\n宋太宗淳化四年春天,蜀地青神的百姓王小波作乱。当初,蜀国灭亡,府库里的物资全都被送往汴京,后来上任的官员竞相追名逐利,除了征收固定的赋税之外还设置了博买务这个垄断收购民间物产的的机构,禁止商人私自买卖布帛。为地地方狭窄百姓密集,耕田与种植的粮食不能自给,所以百姓贫困,投机取巧之人更加以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方式来获利。王小波趁机聚集众人作乱,贫穷的百姓争相依附,攻打青神,劫掠彭山,杀了县令齐元振,叛党于是更加猖狂,旁边的邑县纷纷响应。十二月,西川都巡检使张玘与王小波在江原作战。张玘射中王小波,不久又被王小波所杀,王小波也因受伤而死。乱党推举王小波妻子的兄弟李顺为首领,入侵劫掠各州县,攻陷邛州和永康的军队,势力发展至数万之多。五年春正月戊午,李顺攻陷了汉州,然后攻打成都,进入城内,占据了成都城,冒立称号为大蜀王,到处派出他的手下,去攻打掠劫各州县,两川地区非常震动。皇帝商议派遣大臣去安抚晓谕,唯独赵昌言请求尽快派兵征讨叛贼,不要致使叛乱蔓延。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二月乙未,李顺派遣杨广率领数万军队攻打剑门。上官正是剑门都监,手下有数百疲劳的士兵,于是他用忠义的精神来勉励激励士兵,让他们勇气倍增,努力奋战,坚守城池。恰逢成都监军宿翰的援兵到达,上官正和宿翰合力,迎面抗击贼党,基本了歼灭了他们。李顺等贼党奔回成都,从此气势衰落。当时朝廷听闻蜀盗猖獗,非常忧虑栈道的问题。上官正凭借孤军奋勇作战打败敌人,所以栈道不再堵塞,军队得以长驱直入。数年后,又有王均叛乱之事。真宗咸平三年春正月,益州戍守的士兵作乱,推选王均为首领。这个月初一,戍守士卒赵延顺等八人作乱。益州官吏正在庆贺新年,听闻叛乱,全都逃窜离开。知州牛冕和转运使张适由城上缘索而下,逃离城池。只有都巡检使刘绍荣不畏牺牲与贼党战斗,寡不敌众。叛乱的士兵还没有选出自己的首领,想要推刘绍荣为首领,刘绍荣拿着弓箭骂道:“我本为燕人,最终归顺朝廷,怎能与你们一起谋逆!立即杀掉我,我不会背弃朝廷。”监军王泽召来王均对他说:“你的部下谋逆,你何不前往招安他们呢?”叛党见到王均,立即拥立他为首领。刘绍荣自缢而死,王均于是冒立称号为王蜀,改年号为化顺。冬十月甲辰这天,雷有终光复益州。最初,王均率领贼党经升仙桥袭击朝廷军队,雷有终帅兵迎击敌人,大败敌军。王均逃走以后,经过的地方都被他摧毁桥梁堵塞道路,焚烧仓库以后,他才离开。己丑,雷有终派遣杨怀忠追讨王均,到了富顺,找到了他们,大败贼党,于是进入城池。王均上吊死了,杨怀忠取下王均首级以及收缴了不合礼法的仪仗、祭祀的器物,使六千多贼党投降。九、【2022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高三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9分)吴柔胜,字胜之,宣州人。幼听其父讲伊、洛书,已知有持敬之学,不妄言笑。长游郡泮,人皆惮其方严。登淳熙八年进士第,调都昌簿。丞相赵汝愚知其贤,差嘉兴府学教授,将置之馆阁,会汝愚去,御史汤硕劾柔胜尝救荒浙右,擅放田租,为汝愚收人心,且主朱熹之学,不可为师儒官,自是闲居十余年。嘉定初,主管刑、工部\n架阁文字,迁国子正。柔胜始以朱熹《四书》与诸生诵习,讲义策问,皆以是为先。又于生徒中得潘时举、吕乔年、白于长,擢为职事,使以文行表率,于是士知趋向,伊、洛之学,晦而复明。迁太学博士,又迁司农寺丞。出知随州。时议和好,尤戒开边隙,旁塞之民事与北界相涉,不问法轻重皆杀之。郡民梁皋有马为北人所盗,追之急,北人以矢拒皋,皋与其徒亦发二矢。北界以为言,郡下七人于狱。柔胜至,立破械纵之,具始末报北界而已。收土豪孟宗政、扈再兴隶帐下,后宗政、再兴皆为名将。筑随州及枣阳城,招四方亡命得千人,立军曰“忠勇”,廪以总所阙额,营栅器械悉备。除京西提刑,领州如故。改湖北运判兼知鄂州。甫至,值岁歉,即乞籴于湖南,大讲荒政,十五州被灾之民,全活者不可胜计。改知太平州,除直秘阁,主管亳州明道宫。改直华文阁,除工部郎中,力辞,除秘阁修撰,依旧宫观以卒,谥正肃。(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九》,有删改)吴潜,字毅夫,秘阁修撰柔胜之季子,嘉定十年进士第一。淳祐九年十二月,召同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入对言国家之不能无敝犹人之不能无病今日之病不但仓扁望之而惊庸医亦望而惊矣愿陛下笃任元老以为医师博采众益以为医工使臣辈得以效牛溲马勃之助,以不辱陛下知人之明。淳祐十一年,入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还家,召入对,论畏天命,结民心,进贤才,通下情。帝嘉纳。拜特进、左丞相,进封庆国公。(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七》,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入对言/国家之不能无敝/犹人之不能无病/今日之病/不但仓扁望之而惊/庸医亦望而惊矣/愿陛下笃任元老以为医师/博采众益以为医工/B.入对/言/国家之不能无敝/犹人之不能无病/今日之病/不但仓扁望之而惊/庸医亦望而惊矣/愿陛下笃任元老/以为医师/博采众益/以为医工/C.入对言/国家之不能无敝犹人之不能无病/今日之病/不但仓/扁望之而惊/庸医亦望而惊矣/愿陛下笃任元老以为医师/博采众益以为医工/D.入对/言/国家之不能无敝/犹人之不能无病/今日之病/不但仓/扁望之而惊/庸医亦望而惊矣/愿陛下笃任元老/以为医师/博采众益/以为医工/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淳熙,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中国古代的纪年法包括干支纪年、帝王年号纪年、王公即位年次纪年等。B.工部,古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工部尚书为工部长官,官职名,隋朝置,掌管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C.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权力与宰相相当。枢密院,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nD.特进,古代官职名,源于北魏,始设于西汉后期,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之下,唐以后称为散官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吴柔胜从小就听父亲讲“伊、洛书”,有了持守恭敬的才学,不苟言笑。长大后在郡学里学习,人们都害怕他方正严厉的性格。B.吴柔胜教众学生诵读学习朱熹的《四书》,讲学和讨论问题,都以这部书为首要依据。在学生中发现人才并加以提拔。C.丞相赵汝愚认为吴柔胜是贤才,让其担任嘉兴府学教授并提拔他进了馆阁。后来吴柔胜被御史汤硕弹劾,闲居在家十几年。D.吴柔胜的儿子吴潜在皇上召对时,论述要敬畏天命、凝聚民心、进用贤才、了解民情。皇上赞赏采纳。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议和好,尤戒开边隙,旁塞之民事与北界相涉,不问法轻重皆杀之。(5分)(2)甫至,值岁歉,即乞籴于湖南,大讲荒政,十五州被灾之民,全活者不可胜计。(5分)【答案】1.D2.A3.C4.(1)当时和金军和议,(朝廷)严令不许开放边界,边境地区的老百姓一旦与北方金国有联系,不管犯法轻重,全部处死。(2)刚刚到任,遇到当年粮食歉收,立即向湖南请求买进大米,实行救荒的政策。十五州受灾的老百姓,保全性命的不计其数。【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入朝应对,吴潜说“国家不可能没有弊病,就像人不可能无病一样。现在国家的弊病,连庸臣也会被警醒。希望陛下重用元老,视之为医师,集思广益,视之为医工。“仓”“扁”是指仓公和扁鹊,一为汉代人,一为春秋时人,均为名医。两个并列人物之间应断开,排除AB。“笃任”的宾语应该是“元老”,应在“元老”后断句,排除C。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淳熙,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说法错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是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的方法。这种纪年法多用于春秋战国时期。“淳熙”是年号,因此属于年号纪年法。故选A。\n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项“并提拔他进了馆阁”说法错误,依据原文“将置之馆阁,会汝愚去,御史汤硕劾柔胜尝救荒浙右,擅放田租,为汝愚收人心,且主朱熹之学,不可为师儒官,自是闲居十余年”可知,赵汝愚准备提拔吴柔胜进馆阁。但在赵汝愚丞相下台之后,御史汤硕弹劾吴柔胜为赵汝愚丞相收买人心。并且主张朱熹学说的人,不可以担任师儒官,从此吴柔胜闲居在家十几年。因此吴柔胜并未进馆阁。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1)赋分点:“尤戒”,严令;“边隙”,边界;“相涉”,有联系。(2)赋分点:“甫”,刚刚;“歉”,粮食歉收;“乞籴”,请求买进大米;“全活者”,保全性命的人。【参考译文】吴柔胜,字胜之,宣州人。从小就听父亲讲述程颢、程颐的书,懂事的时候已经有了持守恭敬的才学,不苟言笑。长大后在郡学里学习,人们都敬畏他方正严厉的性格。淳熙八年,考中进士,调任都昌县主簿。丞相赵汝愚知道他是贤才,让他去担任嘉兴府学教授,还准备提拔他进“馆阁”。赵汝愚丞相下台之后,御史汤硕弹劾吴柔胜曾经在浙右救济灾荒,擅自发放田租,为赵汝愚收买人心。并且主张朱熹学说的人,不可以担任师儒官,从此闲居在家十几年。嘉定初年,担任主管刑部、工部的架阁文字之职,调任国子正。这时候吴柔胜才开始拿朱熹的《四书》和众学生诵读学习。讲学和讨论问题,都以这部书为首要依据。又在学生中发现了潘时举、吕乔年,白于长等人才,提拔他们任职,让他们凭借文章和行为作表率。于是当时的读书人都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伊洛学说重新焕发光辉。调任太学博士,又调任司农寺丞。调出京城担任随州知府。当时和金军嘉定和议,朝廷严令不许开放边界。边境地区的老百姓一旦与北方金国有联系,不管犯法轻重,全部处死。郡民梁皋的马被金人偷走了,追得正紧的时候,金人射箭抗拒梁皋。梁皋和随从也射了两箭(还击)。北方金国以此作为把柄罪责,郡守将他们七人逮捕入狱。吴柔胜到任的时候,马上打开枷锁放了他们,并将事情的始末通报了北方金国罢了。将当地豪强孟宗政、扈再兴收归帐下,后来孟宗政、扈再兴都成为了抗金名将。吴柔胜又修筑随州和枣阳两座城,招纳四方流亡逃命的人,有上千人,组成军队叫“忠勇军”。仓库里所缺乏的,各种各样作战器械都准备充足。担任京西提刑的时候,治理的州也像随州一样。改任湖北运判兼任鄂州知府。刚刚到任,遇到当年粮食歉收,立即向湖南请求买进大米,实行救荒的政策,十五州受灾的老百姓,保全性命的不计其数。改任太平州知州,任命为直秘阁,主管毫州明道宫。后改任直华文阁、工部郎中,推辞不受。后任,秘阁修撰,在明道宫任上去世,死后谥号“正肃”。\n(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九》,有删改)吴潜,字毅夫,秘阁修撰吴柔胜的小儿子,嘉定十年考中进士第一。淳祐九年十二月,吴潜被征召任命为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入朝应对,吴潜说“国家不可能没有弊病,就像人不可能无病一样。现在国家的弊病,不但贤臣看着心惊,连庸臣也会被警醒。希望陛下重用元老,视之为医师,集思广益,视之为医工,使我等臣辈能有机会施展牛溲马勃(药名)一样的微薄力量,以此方不辱您的知人之用。”淳祐十一年,入朝担任参知政事,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后来)回到家中,皇上征召他入朝应对,他论述要敬畏天命、凝聚民心、进用贤才、了解民情,皇上赞赏采纳。被任命为特进、左丞相,晋封庆国公。十、【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9分)五月甲午,召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初,纲再贬宁江,金兵复至,渊圣①悟和议之非,召纲为开封尹。行次长沙,被命,即帅湖南勤王师入援,未至而京城失守。至是,召拜右相,趣赴行在所。中丞颜岐奏曰:“李纲为金人所恶,虽已命相,宜及其未至,罢之。”章五上,帝曰:“如朕之立,恐亦非金人所喜!”岐语塞而退。纲行至太平,上疏曰:“兴衰拨乱之主非英哲不足以当之英则用心刚足以莅大事而不为小故之所摇哲则见善明足以任君子而不为小人之所间愿陛下以汉之高、光,唐之太宗为法。”六月朔,李纲至行在,入见,涕泗交集。纲言于帝曰:“邦昌僭逆,臣不可与邦昌同列,当以笏击之。陛下必欲用邦昌,第罢臣。”帝颇感动。汪伯彦曰:“李纲气直,臣等所不及。”帝乃出纲奏,责授邦昌昭化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邦昌后至潭州,伏诛。以李纲兼御营使。纲入对,言曰:“夫外御强敌,内销盗贼,修军政,变士风,裕邦财,改弊法,省冗官,俟吾所以自治者,然后可以问罪金人,迎还二圣。”帝善其言。纲又立军法: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甲,百人为队,五百人为部,二千五百人为军。诏陕西、山东诸路帅臣,并依此法。诏诸路募兵买马,劝民出财,用李纲之言也。纲尝侍帝,论及靖康时事,帝曰:“渊圣省览章奏至终夜不寐,然卒至播迁,何也?”纲对曰:“人主之职在知人,进君子,退小人。”因勉帝以明恕尽人言。帝嘉纳之。纲所论谏,其言切直,帝初无不容纳。吕中曰:“自纲之入相也,以英哲全德勉人主,抗忠数疏,中时膏肓,僭逆之罪正而士气作,幸都之谋定而人心安。”乙亥,李纲罢。凡在相位七十七日。凡纲所规画军民之政,一切废罢。金兵益炽,关辅残毁,而中原盗蜂起矣。(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李纲辅政》)【注】①渊圣:北宋末钦宗的尊号。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兴衰拨乱之主/非英哲不足以当之/英则用心刚/足以莅大事而不为/小故之所摇/哲则见善明/足以任君子而不为/小人之所间/\nB.兴衰拨乱之主/非英哲不足以当之/英则用心刚足/以莅大事/而不为小故之所摇/哲则见善明足/以任君子/而不为小人之所间/C.兴衰拨乱之主/非英哲不足以当之/英则用心刚/足以莅大事/而不为小故之所摇/哲则见善明/足以任君子/而不为小人之所间/D.兴衰拨乱之主/非英哲不足以当之/英则用心刚足/以莅大事而不为/小故之所摇/哲则见善明足/以任君子而不为/小人之所间/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尹,古官名,汉代后可指都城行政长官、地方行政长官,文中指后者。B.行在,古代可泛称天子所在的地方,也可专指天子巡行中的所经之地。C.笏,古代臣子面见君王时所拿的狭长板子,可在上面记事,以防遗忘。D.关辅,指关中以及三辅,其中三辅指京都地区三个职官所管辖的区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颜岐五次呈上奏章,意欲罢免李纲相位,宋高宗针锋相对予以反驳,使颜岐无言以对。B.李纲明确表达不能和张邦昌同朝为官的坚决态度后,张邦昌被降职,后在潭州被处死。C.李纲提出了改革军政的建议,又设立军法,诏令各路征募士兵、购买马匹,积极备战。D.吕中认为,李纲入朝担任宰相期间,对宋高宗时期国家治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行次长沙,被命,即帅湖南勤王师入援,未至而京城失守。(5分)(2)渊圣省览章奏至终夜不寐,然卒至播迁,何也?(5分)【答案】1.C2.A3.C4.(1)李纲行至长沙,接受命令,立即率领湖南勤王的军队入京救援,还没到而京城就失守了。(2)钦宗批阅奏章到彻夜不眠,然而最终到辗转迁徙的境地,是何缘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兴复衰败、平定祸乱的君主,不是杰出的人不足担当此任。英明则心志坚定不移,足以治理大事,而不被小事所动摇;明哲则追求善美之心明确,足以任用君子,而不被小人所离间。“足以”是一个词语,不可拆开,排除BD;“大事”为“莅”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故选C。\n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文中指后者”错,应为前者“都城行政长官”。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李纲……诏令各路征募士兵、购买马匹”错,根据“诏诸路募兵买马,劝民出财,用李纲之言也”可知,此举为宋高宗下诏内容,只是这是李纲的建议。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被”,接受;“帅”,率领;“入援”,入京救援。(2)“省览”,批阅;“卒”,最终;“播迁”,辗转迁徙。【参考译文】五月甲午日,朝廷征召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当初,李纲第二次被贬官到宁江,金兵又来(围攻汴京),钦宗醒悟到议和的不对,征召李纲为开封府尹。行至长沙,接受命令,立即率领湖南勤王的军队入京援助,还没到而京城被敌人攻占。至此,朝廷征召李纲为右宰相,催促他前往高宗皇帝所在的地方。御史中丞颜岐上奏章说:“李纲被金人所厌恶,虽然已任命他为宰相,应当趁他还没有到达,将他罢免。”奏章五次被呈上,高宗说:“像朕被立为皇帝,恐怕也不是金人所喜欢的!”颜岐无言答对而退下。李纲到达太平,上奏章说:“兴复衰败、平定祸乱的君主,不是杰出的人不足以胜任。英明则心志坚定不移,足以治理大事,而不被小事所动摇;明哲则追求善美之心明确,足以任用君子,而不被小人所离间。希望陛下效法汉代的高祖、光武帝,唐代的太宗。”\n六月初一,李纲到达高宗所在的地方,进入拜见高宗,痛哭流涕。李纲对高宗说:“张邦昌违礼犯上,我不能与张邦昌同列朝廷,当用笏版来击打他。陛下一定想要任用张邦昌,只管罢免我。”高宗很感动。汪伯彦说:“李纲理直气壮,臣等比不上他。”高宗于是出示李纲的奏章,降级授予张邦昌昭化军节度副使一职,安置在潭州。张邦昌晚于到达潭州的规定日期,被处死。用李纲兼任御营使。李纲入朝回答皇上提问,说:“对外抵御强敌,对内平定盗贼,修明军政,改变士风,充裕国家财富,改变不好的法令,减省冗余官员,等到我们借此得到治理了,这样之后就可以讨伐金人,迎还二位圣主。”皇帝认为他说的很对。李纲又立军法:五个人为伍,二十五人为甲,一百人为队,五百人为部,二千五百人为军。诏令陕西、山东各路统帅,一并依照此法办理。诏令各路征募士兵,购买马匹,鼓励百姓出钱,采用的就是李纲的主张。李纲曾侍奉高宗,谈论到靖康时期的事,高宗说:“钦宗勤于政事,阅览奏章以至于彻夜不睡,然而最终流离迁徙,是何缘故?”李纲回答说:“君主的职责在于了解人,进用君子,贬退小人。”趁机劝勉高宗用明信宽厚来使人知无不言。高宗赞许并采纳他的建议。李纲的议论劝谏,言辞切要率真,高宗最初没有不包容采纳的。吕中说:自从李纲入朝担任宰相,用杰出的人和完美的道德来劝勉君主,多次以忠言上疏,切中当时的要害,违礼犯上的罪依法论处而士人的精神振作,亲临故都的谋划确定而人心安定。”乙亥日,李纲被罢免。总共在相位七十七天。大凡李纲所规划的军民之政,一切都被废除停止。金兵更为猖獗,关中、三辅尽皆残破毁坏,中原地区也盗贼蜂起了。十一、【2022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9分)成遵,字谊叔。二十能文章。至顺辛未,至京师,入为国子生。时陈旅为助教,喜其文,数以语于奎章阁侍书学士虞集,集亟欲见之,旅令以已马俾遵驰诣集。集方有目疾,见遵来,迫而视之,曰:“适观生文,今见生貌,公辅器也。”元统改元,中进士第。至正改元,擢太常博士。九年,迁御史台都事。时台臣有嫉赃吏多以父母之忧免者建论今后官吏凡被案劾赃私虽父母死不许归葬须竟其狱庶恶人不获幸免。遵曰:“恶人固可怒,然与人伦孰重?且国家以孝治天下,宁失罪人千百,不可使天下有无亲之吏。”御史大夫是其言。十年,除工部尚书。先是,河决白茅,郓城、济宁皆为巨浸。或言当筑堤以遏水势,或言必疏南河故道以杀水势,而漕运使贾鲁言:“必疏南河,塞北河,使复故道。役不大兴,害不能已。”廷议莫能决。乃命遵偕大司农秃鲁行视河,议其疏塞之方以闻。十一年春,行数千里,掘井测岸,遍阅史籍,博来舆论,以谓河之故道,不可得复,其议有八,而丞相脱脱已先入贾鲁之言,及遵与秃鲁至,力陈不可,且曰:“济宁、曹、郓,连岁饥馑,民不聊生,若聚二十万人于此地,恐后日之忧又有重于河患者。”脱脱怒曰:“汝谓民将反耶!”自辰至酉,辨论终不能入。明日,执政者谓遵曰:“修河之役,丞相意已定,且有人任其责矣,公其毋多言,幸为两可之议。”遵曰:“腕可断,议不可易也。”由是遂出为大都河间等处都转运盐使。十五年,擢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召拜参议中书省事。先是,湖广倪贼,质威顺王之子,而遣人请降,求为湖广行省平章,朝臣欲许者半,遵曰:“平章之职,亚宰相也。承平之时,虽德望汉人,抑而不与,今叛逆之贼,挟势要求,轻以与之,如纲纪何!”或曰:“王子,世皇嫡孙也,不许,是弃之与贼,非亲亲之道也。”遵曰:“项羽执太公,欲烹之以挟高祖,高祖乃以分羹答之,奈何今以王子之故,废天下大计乎!”众皆韪其论。(节选自《元史·成遵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时台臣有嫉赃吏/多以父母之忧免者/建论今后官吏/凡被案劾赃私/虽父母死/不许归葬/须竟其狱/庶恶人不获幸免B.时台臣有嫉赃吏多以父母之忧免者/建论今后官吏/凡被案劾赃私/虽父母死/不许归葬/须竟其狱/庶恶人不获幸免\nC.时台臣有嫉赃吏/多以父母之忧免者/建论今后官吏/凡被案劾赃私/虽父母死/不许归/葬须竟其狱/庶恶人不获幸免D.时台臣有嫉赃吏多以父母之忧免者/建论今后官吏/凡被案劾赃私/虽父母死/不许归/葬须竟其狱/庶恶人不获幸免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漕运,指历代王朝利用水道运输粮食,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付和民食调剂等。B.廷议,廷臣会议,是一些朝代的议事制度。“事关大利害”的政事,须召集廷臣集议。C.酉,十二生肖中的鸡,表示十二地支的第十位,又可表示文中一天中的11点到13点。D.行省,元代的中央政府称为中书省,又分置十处行中书省,与中书省相表里,简称行省。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陈旅颇为赏识成遵,让他乘自己的马前往拜见虞集;虞集也非常器重成遵,成遵后来不负厚望。B.成遵虑事遵循儒家的伦理学说,主张以孝治天下;还坚持纲纪至上,其观点多次得到朝臣认同。C.如何治理黄河水患,朝中无法形成共识,成遵等人受命前去考察,博采众议,提出了与贾鲁有分歧的观点。D.面对咄咄逼人的丞相,成遵据理力争,导致被贬离朝;面对身为王子的逆贼,他一点儿也不屈服。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数以语于奎章阁侍书学士虞集,集亟欲见之。(5分)(2)不许,是弃之与贼,非亲亲之道也。(5分)【答案】1.B2.C3.D4.(1)(陈旅)多次向奎章阁侍书学士虞集提及(成遵的才学),虞集急于见到成遵。(2)(如果)不答应(逆贼的要求),这样就是把王子抛弃给贼子,不是爱护亲人的正确做法。【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时有御史对贪污的官员因丁父母之忧而免以处罚这一现象非常痛恨,建议以后的官员,凡是被查处贪赃的,即使是父母去世,也不允许归家办丧事,需要等案子完结才可,希望恶人无法得到幸免。\n“时台臣有嫉赃吏多以父母之忧免者”中“多以父母之忧免者”是“嫉赃吏”的原因,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C。“归葬”是指把尸体运回故乡埋葬,前文说“父母死”,后文应该是“归葬”,中间不用断开,据此排除D。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项“酉……又可表示文中一天中的11点到13点”错,酉表示一天中的17点到19点。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面对身为王子的逆贼,他一点儿也不屈服”错。根据原文“今叛逆之贼,挟势要求,轻以与之,如纲纪何”可知,“身为王子”错,而且不是面对逆贼毫不屈服,是对逆贼的非分要求并不答应。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数”,多次;“语”,提及;“亟”,急迫;“语于奎章阁侍书学士虞集”,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于奎章阁停书学士虞集语”。(2)“许”,答应;“是”,这;“亲亲”,第一是动词,爱护,第二个是名词,亲人。【参考译文】成遵字谊叔。二十岁能作文章。到顺辛未年,成遵来到京师后,进入(国子监)做国子生。当时陈旅做助教,也喜欢写文章,(陈旅)多次向奎章阁侍书学士虞集提及(成遵的才学),虞集急于见到成遵,陈旅把自己的马让给成遵让他快马加鞭去见虞集。虞集那时眼正好有病,看到成遵来了,忙靠近看他,说:“正在看你的文章,今天见到你的样子,知道你是可以做宰相的人。”元统元年,成遵考中进士。至正元年,提升为太常博士。至正九年,授予御史台都事。当时有御史对贪污的官员因丁父母之忧而免以处罚这一现象非常痛恨,建议以后的官员,凡是被查处贪赃的,即使是父母去世,也不允许归家办丧事,需要等案子完结才可,希望恶人无法得到幸免。成遵说:“恶人固然值得生气,但是和人伦相比,哪个更重要?况且国家凭借着孝道治理天下百姓,宁可失去成千上万的有罪之人,也不可以使天下有没有亲人的官吏呀。”御史大夫认为成遵说的话是对的。\n至正十年,授予工部尚书官职。在这之前,河水淹没了白茅,郓城、济宁都被洪水淹没。有人说,当修筑河提来遏止水势,有人说一定要疏通南河的旧道来减缓水势,而漕运使贾鲁说:“一定要疏通南河,堵住北河,来恢复以前的河道。不大力兴办这次劳役,水患就不能停止。”廷臣会议也不能决断。于是就命令成遵和大司农秃鲁一起巡视河道,然后再商议是疏通河道还是堵塞河道上报朝廷。至正十一年春,成遵行走了数千里路,挖掘井水,测量河岸,翻遍了所有史书,博彩大家的言论,认为南河以前的河道,不能再修复了,商议的差不多了,但是丞相脱脱已经先听了贾鲁的话,等到成遵和秃鲁到了以后,成遵极力陈述不能修复河道,并且说:“济宁、曹城、郓城,连年发生饥荒,百姓没办法生活,如果聚集二十万人到这里,恐怕日后的祸患比河水的祸患还要严重呀。”丞相脱脱生气地说:“你认为百姓打算造反么!”从辰时至酉时,争辩终究不能决定。第二天,执政者对成遵说:“修复河道的事情,丞相已经决定了,况且已经有人担下了责任,你就不要再多说什么了,都有道理呀。”成遵说:“手腕可以断掉,但是决议不可以更改。”因此于是被贬出京城担任大都河间等处都转运盐使。至正十五年,升任成遵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皇上召见授予参议中书省事。在这之前,湖广有个小贼,抓住了威顺王的儿子做人质,然后派人去请求投降,请求让他做湖广行省平章,朝廷上的大臣想要答应的占了一半,成遵说:“平章的职位,仅次于宰相。承平的时候,即使是有德行声望的汉人,或许都不会给予他这个官职,今天叛贼依仗权势要求这个官职,如果轻易的就给了,如何重正国家的法度!”有人说:“王子是世皇的嫡孙,(如果)不答应(逆贼的要求),这样就是把王子抛弃给贼子,不是爱护亲人的正确做法。”成遵说:“项羽抓住了高祖的父亲,想要煮了他来要挟高祖,高祖于是用请分给我一杯汤的话来回答他,今天怎么能因为王子的缘故,就废弃了天下的大计呢!”大家都认为他的言论是对的。十二、【2022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9分)八月河套骑三万余入犯延安府至三原泾阳杀掠人畜无算总督三边侍郎曾铣请复河套条为八议计万余言指据明悉。下兵部议行。十二月,曾铣、谢兰等奏:“延绥密与套寇为邻,自定边营至黄甫川连年入寇,率由是道。所当急为修缮,分地定工,次第修举。岁修一段,期以三年竣事。乞发帑银如宣、大、山西故事。”铣复言:“今日之计,宜用练兵六万人,益以山东枪手二千。每当秋夏之交,携五十日之饷,水陆并进,直捣巢穴,材官驺发,炮火雷击,则彼不能支。夫臣方议筑边,又议复套者,以筑边不过数十年计耳。复套则驱斥凶残,临河作阵,乃国家万年久远之计。唯陛下裁之。”疏下兵部议行,帝曰:“寇据河套,为中国患久矣。连岁关隘横被荼毒,朕宵旰念之,而边臣无分主忧者。今铣能倡复套之谋,甚见壮猷。其令铣更与诸边臣悉心图议,务求长算。兵部其发银三十万两与铣,听其修边、饷兵、造器,便宜调度支用,备明年防御计。”夏五月,铣出塞袭套部,馘斩二十六人,生擒一人脱脱虎,毙于矢石者甚众,以捷闻。铣会同谢兰、杨守谦、王邦瑞及三镇总兵,议复套方略,乃条列十八事,又上营阵八图。帝览而嘉之,奏下兵部,尚书王以旂会廷臣集议,言:“曾铣先后章疏俱可施行。”初,河套之议,夏言力主之。严嵩积憾言,且欲躐其首辅,于是因灾异疏陈缺失,谓:“曾铣开边启衅,误国大计所致。夏言表里雷同,淆乱国事,当罪。”遂罢言,逮铣诣京,出兵部尚书王以旂总督军务。\n廷臣议罪,凡与议复套者,悉夺俸,并罚言官,廷杖有差。于是复套事宜悉为停止。会俺答蹈冰俞河入套,将谋犯延、宁,声势甚张。杨守谦以闻,嵩激上怒,谓“俺答合众入套,皆曾铣开边启衅所致”。于是兵部侍郎万镇等参曾铣“罔上贪功”之罪。甘肃总兵咸宁侯仇鸾,初被铣劾奏逮京,亦上疏讦铣。嵩主之,弃铣市。后九月,复寇宣府,上曰:“寇以言,铣收河套,故报复至此。”遂并斩言,天下并冤之。自言、铣死,竟无一人议复河套者。(删节自《明史纪事本末·议复河套》)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八月/河套骑三万余入犯延安府/至三原/泾阳杀掠/人畜无算/总督三边侍郎曾铣请复河套/条为八议/计万余/言指据明悉B.八月/河套骑三万余入犯/延安府至三原/泾阳/杀掠人畜无算/总督三边侍郎曾铣请复河套/条为八议/计万余/言指据明悉C.八月/河套骑三万余入犯延安府/至三原/泾阳/杀掠人畜无算/总督三边侍郎曾铣请复河套/条为八议/计万余言/指据明悉D.八月/河套骑三万余人犯/延安府至三原/泾阳杀掠/人畜无算/总督三边侍郎曾铣请复河套/条为八议/计万余言/指据明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兵部,古代官署名,其长官为兵部尚书,掌管兵籍、军械和军令等。B.帑银,帑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文中帑银专指国库中的银子。C.集议,共同评议,通过集议的形式可以参照多方面的建议进行决策。D.弃市,古代的一种刑法,文中指将罪犯游街示众,让民众共同唾弃。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河套铁骑入侵,曾铣等人提出当务之急是修缮防御工事,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按其规划,三年即可完工。B.曾铣认为只有出兵收复河套,国家才能永保平安。皇帝称赞其勇气可嘉,并命令兵部拨发银两给曾铣,用于出兵。C.曾铣率兵主动出击套寇,获得胜利。他又会同谢兰等人提出收复河套的方略,得到皇帝和兵部的肯定,但方略未能施行。D.严嵩与夏言不和,并欲夺其首辅位,将边疆祸乱归咎于夏言、曾铣,最终导致二人相继被杀,河套之议以失败告终。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连岁关隘横被荼毒,朕宵旰念之,而边臣无分主忧者。(5分)(2)遂罢言,逮铣诣京,出兵部尚书王以旂总督军务。(5分)【答案】1.C2.D\n3.B4.(1)险要的关口连年被广泛毒害,朕日夜惦记这件事,但是驻守边疆的大臣没有替我分忧的。(2)于是罢免了夏言,逮捕曾铣到京城,调出兵部尚书王以旂管理军队事务。(让兵部尚书王以旂出京管理军队事务)【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八月,三万多河套骑兵进犯延安府,到达三原、泾阳,杀戮掠夺人畜数量无法算计。总督三边侍郎曾铣请求收复河套地区,逐条奏上八项建议,总计一万多字,旁征博引,详细清楚。本题中,“河套骑三万余入犯延安府”,“延安府”是“入犯”的宾语,联系紧密,不可断开,排除BD;“三原”“泾阳”并列,应断开;“泾阳”地名,“杀掠”的主语不是“泾阳”,排除A。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弃市……文中指将罪犯游街示众”错误。弃市,文中指是在闹市中执行死刑,并扔在街头示众。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项“并命令兵部拨发银两给曾铣,用于出兵”错误。皇帝虽然给予大力支持,但表现得十分谨慎,拨发银两给曾铣用于第二年专备防御,而不是直接出兵。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横被”,广泛覆盖,遍及;“荼毒”,毒害;“宵旰”,日夜;“边臣”,驻守边疆的大臣。(2)“罢”,罢免;“诣”,到;“出”,调出;“总督”,管理。【参考译文】\n八月,三万多河套骑兵进犯延安府,到达三原、泾阳,杀戮掠夺人畜数量无法算计。总督三边侍郎曾铣请求收复河套地区,逐条奏上八项建议,总计一万多字,旁征博引,详细清楚。奏折下达至兵部商议施行。十二月,曾铣、谢兰等人上奏:“延绥和河套地区紧密相邻,从定边营至黄甫川连年入侵,都是经过这条道路。当务之急是修筑边墙防御敌寇,按照地区确定工程量,依次修筑。每年修筑一段,预期三年完工。我请求按照宣、大、山西的旧例发放国库中的银子。”曾铣又说:“如今之计,应该用精兵六万,加以山东枪手二千。每逢夏秋之交,携带五十日的粮饷,由水陆二路并进,直捣敌人巢穴,将士们利箭齐发,炮火如雷轰鸣,敌寇必定不能支撑。我刚建议修筑边墙,现又建议收复河套的原因是,修筑边墙只不过是几十年的计策罢了。收复河套是驱赶斥逐凶恶残暴的敌寇,临河摆出阵势,准备作战,这才是国家长久之计。希望陛下仔细考虑一下。”奏疏下达至兵部商议施行,皇帝说:“敌寇占据河套成为中原祸患时间已很久了。险要的关口连年被广泛毒害,朕日夜惦记这件事,但是驻守边疆的大臣没有替我分忧的。现在曾铣能够倡导收复河套的提议,可见谋略宏大。让曾铣再与各边臣悉心研究方略,一定要作长远打算。兵部拨发三十万两银子给曾铣,让他修筑边墙、给士兵发饷钱、制造武器,方便安排使用,预备明年防御计划。”夏五月,曾铣出塞袭击河套部落,斩杀二十六人,活捉脱脱虎,死于箭和石头之下的人的非常多,并把捷报报告给了皇帝。曾铣会同谢兰、杨守谦、王邦瑞及三镇总兵,商议收复河套的方略,逐条列出十八项,又献上营阵图八幅。皇帝看后加以赞赏,奏章下达兵部,尚书王以旂会同朝廷大臣共同评议,说:“曾铣先后进呈的文书都可以施行。”当初,收复河套的建议是夏言极力主张的。严嵩长久以来怨恨夏言,并且想要夺其首辅之位,于是趁发生灾异上书陈述收复河套的缺陷,他说:“这是曾铣开拓疆土,挑起边境争端的误国大计所导致的灾祸。夏言表里为奸,内外勾结,混乱国家大事,应该获罪。”于是罢免了夏言,逮捕曾铣到京城,调出兵部尚书王以旂管理军队事务。朝廷大臣商议定罪,凡参与商议收复河套的人,全部夺去俸禄,并处罚了言官,根据不同情况处以廷杖之刑。于是收复河套的事宜全部因此停止了。恰逢俺答紧急地越过黄河进入河套地区,将要进攻延、宁,声势非常壮大。杨守谦将此事报告给了皇上,严嵩(用边警之事)激怒皇上,说“俺答集合众人侵犯河套,都是曾铣开拓边疆导致的”。这时兵部侍郎万镇等人参奏曾铣犯了欺骗皇上贪图功劳的罪行。甘肃总兵咸宁侯仇鸾,当初被曾铣弹劾上奏被抓回京城,也上书攻击曾铣。在严嵩的主持下,将曾铣在闹市执行死刑。九个月后,敌寇又入侵宣府,皇上说:“敌寇因为夏言、曾铣建议收复河套,所以这样报复。”于是一并斩杀了夏言,天下人都为他们感到冤屈。自从夏言、曾铣死后,最终再也没有一个建议收复河套的人了。十三、【2022届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9分)李彦仙,字少严,初名孝忠,宁州彭原人,闲骑射。靖康元年,金人犯境,郡县募兵勤王,遂率士应募,补承节郎。李纲宣抚两河,上书言纲不知兵,恐误国。书闻,下有司追捕,乃亡去,易名彦仙。金人再犯汴,官吏皆遁,时彦仙为石壕尉,坚守三觜,民争依之。下令曰:“尉异县人,非如汝室墓于是。今尉为汝守,若不悉力,金人将尸汝于市。”众皆奋。金人攻三觜,彦仙战佯北,金人追之,伏发,掩杀千计,分兵四出,下五十余壁。初金人得陕用降者守之使招集数亡彦仙阴遣士厕其间金人不觉乃引兵攻其南郭,夜潜师薄东北隅,所纳士内应,噪而入,复陕州。事闻,上即命知陕州兼安抚使,迁武节郎、阁门宣赞舍人。彦仙尽取家属以来,曰:“吾以家徇国,与城俱存亡。”闻者感服。娄宿率叛将折可求众号十万来攻,分其军为十,以正月旦为始,日轮一军攻城,聚十军并攻,期以三旬必拔。彦仙意气如平常,登谯门,大作技乐。潜使人缒而出,焚其攻具,金人愕而却。\n食尽,煮豆以啖其下,而取汁自饮。娄宿雅奇彦仙才,尝啖以河南兵马元帅,彦仙斩其使。至是使人呼曰:“即降,畀前秩。”彦仙曰:“吾宁为宋鬼,安用汝富贵为!”命强弩一发毙之。金益兵急攻,城陷,彦仙率众巷战,矢集身如猥,左臂中刃不断,战愈力。金人惜其才,以重赏募人生致之,彦仙易敝衣走渡河。至城陷,民无贰心,虽妇女亦升屋以瓦掷金人,金人怒,屠其城,全陕遂没。既而闻金人纵兵屠掠,曰:“金人所以甘心此城,以我坚守不下故也,我何面目复生乎?”遂投河死,年三十六。(张)浚承制赠彦仙彰武军节度使,建庙商州,号忠烈。(选自《宋史·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初/金人得陕/用降者守之/使招集散亡/彦仙阴遣士厕其间/金人不觉/B.初/金人得陕/用降者守/之使招集散亡/彦仙阴遣士厕/其间金人不觉/C.初/金人得陕/用降者守/之使招集散亡彦仙/阴遣士厕其间/金人不觉/D.初/金人得陕/用降者守之/使招集散亡彦仙/阴遣士厕/其间金人不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官吏为有司,“司”即“主管、管理”之意。B.郭是与城相对而言的,城指内城,郭指城外的小城镇。C.舍人,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私门之官;宋元以来俗称显贵子弟为舍人。D.秩既可指官吏的俸禄,也可指官吏的官阶或品级。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彦仙忠心爱国。金人入侵,他积极响应号召,投身军旅,保家卫国;在陕州保卫战中,他将家属全部接到陕州,以示誓死以守的决心。B.李彦仙善做动员。在官吏都逃走的不利条件下,作为县尉,为了坚守三觜,他懂得充分利用百姓的力量,做了颇具鼓动性的动员,收到了成效。C.李彦仙屡出奇谋。守三觜,他伴装战败,设伏杀敌;复陕州,他潜师夜袭,里应外合;战娄宿,他示敌以松懈,却用计破坏敌人的进攻。D.李彦仙富贵不淫。娄宿以河南兵马元帅的官职诱惑李彦仙,李彦仙不为所动,不仅斩杀了娄宿派出的使者,还在娄宿喊话时叫人将其射杀。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潜使人缒而出,焚其攻具,金人愕而却。(5分)(2)金人惜其才,以重赏募人生致之,彦仙易敝衣走渡河。(5分)【答案】1.A2.B3.D\n4.(1)暗中使人系绳而出,焚烧金人攻城的器具,金人惊愕而退却。(2)金人爱惜他的才能,重赏招募人生擒他,彦仙换上破旧的衣服逃走渡过黄河【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子大意是:开始,金人得到陕州,任用投降的人守卫,使他召集流亡,彦仙暗地派士兵置身其间,金人没有觉察。“之”指代前文的“陕”,“守之”即是“守卫陕州”,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散亡”是指“流亡的人”,作“招集”的宾语,后面应该断开。“其间”是“他们中间”作“厕”的补语,不能断开,“金人”是“不觉”的主语,“金人不觉”是一个完整的语意,前面不能有其他内容。排除D。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郭指城外的小城镇”错误。郭是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还在娄宿喊话时叫人将其射杀”张冠李戴。原文说“至是使人呼曰”“命强弩一发毙之”,可见喊话不是娄宿本人,被“一发毙”的也不是娄宿,而是喊话的人。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有:潜:暗中。缒:将人系绳往下送。却:退走。(2)题得分点有:致:招致,擒获。易:改变,换上。敝:破旧的。走:逃跑。河:黄河。【参考译文】\n李彦仙字少严,初名孝忠,宁州彭原人,闲时骑马射箭。靖康元年,金人进犯边境,郡县召募军队起兵救护朝廷,于是彦仙率领士兵应募,补承节郎。李纲宣抚两河,彦仙上书说李纲不懂得用兵,恐怕误国。奏书传到朝廷,下令官吏追捕彦仙,于是彦仙逃走,改名彦仙。金人再次进犯汴京,官吏都逃遁。当时彦仙任石壕县尉,坚守三觜,百姓争相依附于他。他下令说:“县尉与本县人不同,不像你们家室、祖坟都在这里,今天县尉替你们守卫,如果不尽力,那么金人将会在街市上把你们的尸体示众。”大家都奋勇争先。金人攻打三觜,彦仙假装战败,金人追击,彦仙埋伏出击,掩杀金人数以千计,分兵四面出击,攻下五十多座营垒。开始,金人得到陕州,任用投降的人守卫,使他召集流亡,彦仙暗地派士兵置身其间,金人没有觉察。于是引兵攻打金人的南外城,晚上军队暗中迫近东北角,金人招纳的士兵做内应,喧哗而进,收复陕州。事情传到朝廷,皇帝马上命令彦仙为知陕州兼安抚使,升任武节郎,阁门宣赞舍人。彦仙把家属全部接来,说:“我以家殉国,与城共存亡。”听说的人感动佩服。娄宿率领叛将折可求部号称十万人来攻打陕州,把军队分成十部分,从正月初一开始,每天轮流一军攻打州城,然后聚集十军合力进攻,期望用三十天时间一定攻克。彦仙意态像平常一样,登上望楼,大肆作技宴乐,暗中使人系绳而出,焚烧金人攻城的器具,金人惊愕而退却。粮食尽,彦仙煮豆来给部下吃,而取豆汁自饮。娄宿很惊奇彦仙的才能,曾经用河南兵马元帅的官职引诱他,彦仙斩杀了金人使者。到这时娄宿使人呼喊说:“马上投降,给予以前许下的官秩。”彦仙说:“”我宁可做宋朝的鬼,也不需要你的富贵!”命令发强弩一发击毙喊话的人。而金人增兵加紧攻城,州城陷落,彦仙率领大家展开巷战,箭头像刺猬一样集中在他身上,左手臂多次被刀砍伤,但战斗愈加努力。金人爱惜他的才能,重赏招募人生擒他,彦仙换上破旧的衣服逃走渡过黄河,到州城陷落,百姓没有二心,即使是妇女也登上屋顶用瓦投掷金人。金人愤怒了,屠杀了城里所有的人,整个陕州全部陷没。不久,听说金人放任士兵屠杀百姓抢掠财物。他说:“金人一定要攻下此城的原因是我一直坚守他们攻不下,我有什么脸面再活在世上呢?”于是投黄河而死,终年三十六岁。张浚接受皇帝的诏命赠彦仙为彰武军节度使,在商州建立祀庙,号忠烈。十四、【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9分)高阳人郦食其家贫落魄。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人,食其见,谓曰:“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龌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长揖不拜,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曰:“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楚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汉王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闻言阻之,曰:“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灭秦》,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nA.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龌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B.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龌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C.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龌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D.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龌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麾下是古时候对将帅的敬称,也可称将帅的部下。“麾”是古代指挥军队用的旗子。B.长揖是古代交际礼仪风俗,即拱手高举过头顶,鞠躬。是一种多用于平辈之间的行礼。C.从横即合纵连横,秦国自西向东结交曰“合纵”,六国南北相连,联弱抗强曰“连横”。D.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农本时代中华民族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多用来代指国家。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郦食其前期虽然穷困潦倒,很不得意,但他胸怀大志,有着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在遇到沛公后,聪明才智得以施展。B.郦食其语出不凡,寥寥数语,就使沛公转变了傲慢的态度,不但对其道歉,而且主动问计并采纳了郦食其夺取陈留县的建议。C.郦食其认为秦朝灭亡是因为丧失德政、抛弃道义,如果汉王能够行使仁义重封六国后裔,就可以削弱楚国的势力,面南称霸。D.汉王起初对郦食其的建议完全赞同,并要求他赶紧刻制印信动身去执行这一决策,但听了张良的建议后,又立刻改变了想法。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5分)(2)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5分)【答案】1.C2.C3.A4.(1)我和陈留的县令十分友好,请让我去陈留,让他归属您的门下。(2)这样他们的君臣、百姓都会对陛下感恩戴德,没有不仰慕陛下的风范的,会心甘情愿地做您的臣民。【解析】\n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数十人”是“诸侯将”的谓语,所以应在“人”后面断开,排除B、D;“慢而易”的宾语为“人”,所以应在“人”后面断开,排除A。整句话的翻译为:过高阳的诸侯军将领有数十个人,这些将领都是心胸狭隘、听不进宏伟意见的人。我听说沛公虽傲慢、轻视他人,但富有谋略,这正是我所愿意追随的人,只是没人为我引见。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秦国自西向东结交曰‘合纵’,六国南北相连,联弱抗强曰‘连横’”错误。应为:秦国自西向东结交曰“连横”,六国南北相连,联弱抗强曰“合纵”。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有着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错误。从文本来看,郦食其前期并未表现出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善”,与……友好;“请”,请允许我;“下”,投降。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戴”,感激;“乡”,通“向”,仰慕;“臣妾”,被统治者,臣民。【参考译文】高阳人郦食其,家境贫寒而困苦失意。刘邦部下的一个骑兵恰好是郦食其的同乡,郦食其见到他时,便对他说:“过高阳的诸侯军将领有数十个人,这些将领都是心胸狭隘、听不进宏伟意见的人。我听说沛公虽傲慢、轻视他人,但富有谋略,这正是我所愿意追随的人,只是没人为我引见。如果你见到沛公,就对他说:‘我的同乡有个郦生,人们都说他是狂生,而他自己不认为他是狂生。”骑兵便把郦食其所嘱托的话从容地转述给了刘邦。\n刘邦来到高阳的旅舍,派人召郦食其来相见。郦食其到了之后,只是作了个揖,没有倾身下拜。此刻刘邦正一边伸开双脚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一边接见郦食其。郦食其进来后,问刘邦说:“您是想帮助秦朝去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去进攻秦朝呢?”刘邦道:“天下人共同受到秦朝的暴政苦难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相继起兵进攻秦朝,怎么能说是帮助秦朝攻打诸侯呢?”郦食其说:“您如果真的要聚集民众、联合正义的军队士兵去讨伐暴虐无道的秦朝,就不应该以这样傲慢无礼的态度接见长者。”于是刘邦停止洗脚,起身整理好自己的衣服,请郦食其坐在上座,然后向他道歉。郦食其便谈起了六国合纵连横的史事经验。刘邦非常高兴,问道:“现在该采取什么样的计策?”郦食其说:“您起事时聚集起的民众,收拢的一些散乱士兵,总共还不到万人,想凭借此去直接攻打强秦,这就如同用手去掏老虎的嘴。陈留是天下的要冲之地,四通八达,现在城内贮存着许多粮食。我和陈留的县令十分友好,请让我去陈留,让他归属您的门下。假如他不听我的劝告,您就率军攻打,我在城里做内应。”于是(刘邦)派遣郦食其前往陈留,刘邦率军紧随其后,于是攻下了陈留。(刘邦)封郦食其为广野君。楚军多次袭击汉军运粮的通道侵夺军粮,使得汉军粮食匮乏。汉王刘邦于是与郦食其谋划要削弱楚军的力量。郦食其说:“从前商汤攻打夏桀,在杞国这个地方封赏夏桀的后代;周武王讨伐商纣,在宋地封赏商纣的后裔。如今秦朝丧失道德,背弃仁义,侵略讨伐各诸侯,毁灭他们的国家。陛下如果真能恢复六国后人的王位,这样他们的君臣、百姓都会对陛下感恩戴德,没有不仰慕陛下的风范的,会心甘情愿地做您的臣民。如果您的恩德道义已经施行,陛下即可以向南而称霸天下,楚玊也一定会整理衣襟,恭敬地朝拜您。”汉王说:“好极了。赶快去刻制玺印,先生就可以带着它到六国去(封赏他们的后人)。”郦食其还没有出行,张良从外面回来拜见汉王,得知他们的对话后阻止了这件事,说:“只有使楚国不再强大,否则六国被封立的后代重新屈服并跟随楚国,陛下怎么能够使他们臣服?果真采用那人的计策,陛下统一天下的大事就完了。”汉王停止吃饭,吐出口中的食物,骂道:“这个书呆子,几乎败坏了你老子的大事!”于是命令赶快销毁印信。十五、【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9分)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之舅。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资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县中称美,推为三老。年八十余终。其素所假贷人间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诸子从敕,竟不肯受。宏少有志行。王莽末,义兵起,刘伯升与族兄赐俱将兵攻湖阳,城守不下。赐女弟为宏妻,湖阳由是收系宏妻子,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湖阳军帅欲杀其妻子,长吏以下共相谓曰:“樊重子父,礼义恩德行于乡里,虽有罪,且当在后。”会汉兵日盛,湖阳惶急,未敢杀之,遂得免脱。更始立,欲以宏为将,宏叩头辞曰:“书生不习兵事。”竟得免归。与宗家亲属作营堑自守,老弱归之者千余家。时赤眉贼掠唐子乡,多所残杀,欲前攻宏营,宏遣人持牛酒米谷,劳遗赤眉。赤眉长老先闻宏仁厚,皆称曰:“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引兵而去,遂免寇难。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常戒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吾非不喜荣势也,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保身全己,岂不乐哉!”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帝甚重之。及病困,车驾\n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宏顿首自陈:“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令臣魂神惭负黄泉,愿还寿张,食小乡亭。”帝悲伤其言,而竟不许。二十七年,卒,谥为恭候。(节选自《后汉书卷三十二·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B.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C.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D.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世祖,为中国皇帝的帝号之一,这里指的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B.乡闾,古以二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泛指民众聚居之处。C.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予褒贬的称号。D.车驾,本指马驾的车,天子乘车而行,不敢直指,便作为帝王的代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樊宏的父亲耕田经商,为人温和宽厚,他把钱财用来赈济赡养宗族和乡亲,平时借给别人的钱财达数百万,临终时嘱咐家人焚烧文契。B.湖阳军帅欲杀樊宏妻子儿女,因其父子“礼义恩德行于乡里”,长吏以下都为他们求情,又逢刘氏兵力扩大,其妻子儿女才免于一死。C.赤眉军想攻打樊家营垒,樊宏派人送去酒食慰劳赤眉军,赤眉军中的长老以前就听说过樊宏仁厚,于是撤兵而去,樊家营垒免于一难。D.樊宏常戒其子要谦虚,宗族受其影响,没有犯法的,他重病中担心子孙会为无功而享受大国的食邑所累,请求回到寿张,做个小乡亭。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5分)(2)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5分)【答案】1.C2.A3.D4.(1)他的外孙何氏兄弟争夺财产,樊重引以为耻,拿出田产二顷来解决了兄弟的纠纷。\n(2)樊君向来行善,而且现在如此对待我们,我们怎能忍心去攻打他呢?(“见待如此”,见字要体现)【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继承祖上传统,(既)善于经营农业,(又)善于做买卖。他性格温和宽厚,有法度,一家三代共同享有家产,子孙早晚都向长辈问候请安,常常像在公府里一样。他经营产业,物无所弃,都尽其用,督促役使奴仆,也各得其宜,人尽其才。“世善农稼”与“好货殖”中间,“重性温厚”与“有法度”之间,属于对称结构,要么都停顿,要么都不停顿,故排除AB;“子孙朝夕礼敬”是一个主谓成分完整的句子,要停顿;“公家”作“若”的宾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世祖,为中国皇帝的帝号之一”错,世祖,是指中国皇帝的庙号之一,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隋以前,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请求回到寿张,做个小乡亭”错,“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令臣魂神惭负黄泉,愿还寿张,食小乡亭”,是让皇帝收回寿张,改换小乡亭作食邑。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引以为耻、觉得/认为羞耻;“田二顷”,定语后置;“忿讼”,纠纷、争执、冲突、矛盾、诉讼。(2)“素”,向来;“见待”,对待我(们);“见”,偏指一方;“何心”,怎么忍心。【参考译文】\n樊宏,字靡卿,南阳郡湖阳县人,是光武帝刘秀的舅舅。父亲樊重,继承祖上传统,(既)善于经营农业,(又)善于做买卖。他性格温和宽厚,有法度,一家三代共同享有家产,子孙早晚都向长辈问候请安,常常像在公府里一样。他经营产业,物无所弃,都尽其用,督促役使奴仆,也各得其宜,人尽其才,所以上上下下同心合力,所获财利每年都多出一倍,以至广开田地达三百多顷。他建造的房屋,都有楼房和高大的楼阁,有池塘渠道可以用来灌注。还养鱼牧畜,自给自足。他曾经想做家用器具,就预先种下了梓树和漆树,当时的人都嗤笑他。但过了几年,梓树和漆树(成材了,木材、油漆)都派上了用场。先前嘲笑过他的人都来向他借用梓木、油漆。家产积达巨万,(而他从不吝惜,总是)赈济赡养族人,施恩于乡间邻里。他的外孙何氏兄弟争夺财产,樊重感到羞耻,分了二顷田给他们,平息了这场纠纷。县里的人无不称赞他的美德,尊推他为三老。他在八十多岁时去世。他平素借给别人的钱前后有几百万之多,临终时,他嘱咐家人将借贷文契削去姓名,统统烧掉。借债的人听说了此事,都很惭愧,争相前往樊家还债,而他的儿子们遵从父亲的遗嘱,终于不肯接受。樊宏年轻时就有高尚的志向和优秀的品质。王莽末年,义兵起事,刘伯升与族兄刘赐都带兵攻打湖阳。刘赐的妹妹是樊宏的妻子,湖阳县府因此就把樊宏的妻子儿女都抓了起来(作人质),让樊宏出城叫刘伯升退兵,而樊宏却留在了伯升军中。湖阳的军帅想杀樊宏的妻子儿女。长吏以下的人都表示反对,他们说:“樊重父子二人,礼义恩德遍于乡间,现在樊宏虽然有罪,也应当放在后期处理。”此时恰逢刘氏兵力一天天扩大,湖阳城人心惶惶,湖阳县府也不敢杀害樊宏的妻子儿女,这样他们才免于一死。更始帝即位,想用樊宏做大将,樊宏叩头推辞说:“书生不熟习用兵打仗的事。”终于得以免职回乡。回乡后,樊宏和宗族家人亲属修筑营垒壕堑自己坚守,老弱的百姓归附他的有一千多家,当时赤眉军在唐子乡大肆抢夺,杀了很多人,想攻打樊家营垒,樊宏派人送去牛、酒和米谷,慰劳赤眉军。赤眉军中的长老以前听说过樊宏仁厚,都称赞道:“樊君向来行善(积德),而且现在如此对待我们,我们怎能忍心去攻打他呢?”于是撤兵而去,樊家这才免于一场寇乱。樊宏为人谦恭和顺,谨慎戒惧,不苟且谋取功名利禄。他经常告诫他的孩子说:“大富大贵财禄盈溢的人家,没有几个能有好结果的。天理憎恶骄满而喜好谦恭,以前那些贵戚的下场都是明显的警诫啊。保全自身,岂不快乐吗?”他的宗族受其影响,没有犯法的。光武帝很重视他。等到樊宏病重,光武帝亲临问候,并在樊家留宿,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樊宏叩头说:“我没有建立功劳却享受大国的食邑,实在担心子孙不能保全陛下大恩,使我的魂神惭愧于九泉之下,希望能归还寿张,改换小乡亭作食邑。”光武帝听后很悲伤,最终没有答应。二十七年,去世,谥号恭侯。十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19分)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二年春正月,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上谓黄门侍郎王圭曰:“开皇十四年大旱,隋文帝不许赈给,而令百姓就食山东。比至末年,天下储积可供五十年。炀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厌,卒亡天下。但使仓廪之积足以备凶年,其余何用哉!”三年夏四月甲午,上始御太极殿,谓侍臣曰:“中书、门下\n,机要之司,诏敕有不便者皆应论执。比来唯睹顺从,不闻违异。若但行文书,则谁不可为,何必择才也。”房玄龄等皆顿首谢。故事: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四年秋七月乙丑,上问房玄龄、萧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餐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十六年夏四月壬子,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B.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C.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D.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隋文帝指隋开国之君杨坚,“文”为谥号。经天纬地曰“文”,属美谥。B.门下,即门下省,有侍郎、给事中等职,主要负责起草诏令,制定决策。C.日昃,天色纪时法,相当于地支中的未时,也即现在的13点到15点。D.起居注是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用来防止皇帝过失,要传示给后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唐太宗让封德彝选才,封德彝回复天下没有贤才可选。唐太宗认为选材要各取其长,责备他没有识人之明却污蔑天下没有人才。B.唐太宗善于纳谏。魏征劝谏唐太宗广泛听取意见并虚心接纳才能不受蒙蔽,太宗深以为然,因此对褚遂良的秉笔直书予以肯定。C.针对中书、门下省官员近来一味顺从旨意却没有规劝矫正,太宗认为这违背了选才的初衷,并要求他们遵循旧例,收到较好的效果。D.唐太宗认为身为君主,对百姓应体恤民生,遇到荒年要开仓赈济;对臣子要知人善任,否则即使勤于政事伤身劳身也治不好天下。\n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10分)(1)但使仓廪之积足以备凶年,其余何用哉!(5分)(2)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5分)【答案】1.C2.B3.B4.(1)只要让粮仓有足够的粮食来防备荒年就可以了,其他多余的粮食有什么用呢!(2)群臣已经知道主上的意见,便只有无条件接受,即使主上出现过失,也就没人敢争辩谏议了。【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此句首先看“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和“喜察”是其性格特点,“而”表并列,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事皆自决”,“事”是主语,又排除A、B两项。句意为:“你们只知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贤明而喜欢苛察。不贤明则察事不能都通达,喜欢苛察则对事物多有疑心,万事皆自行决定,不信任群臣。”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主要负责起草诏令,制定决策”错误,主要负责为: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B项“因此对褚遂良的秉笔直书予以肯定”错,两者没有因果关系。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但使仓廪之积足以备凶年,其余何用哉!“但”,只;“足以”,足够用来;“凶年”,荒年。(2)“受成”,无条件接受;“虽”,即使;“愆违”,过失,错误。【参考译文】\n唐太宗让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可是)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唐太宗说:“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代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能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地退下了。二年春正月,唐太宗问魏征:“君主怎样做才算明智?又怎样做才会昏庸?”魏征回答说:“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会做出明智的决断;仅仅片面地听取单方面的意见,只能做出昏庸的判断,因此,如果君主听取各方意见、广泛采纳群臣建议,那么宠臣就不能蒙蔽君主,下面的信息也会畅通地传达给君主。皇帝说:“好”。皇帝对黄门侍郎王圭说:“开皇十四年发生大旱灾,隋文帝不准赈济百姓,而是命令百姓去山东找粮食自给自足。到了隋文帝在位晚期,全国的粮食储备可以满足五十年的需求。隋炀帝倚仗他的库存和财产丰足,穷奢极欲,很快就灭亡了。如果让仓库的储备可以应付灾年的需求,剩下的我就够用了。甲午,唐太宗御驾到太极殿处理朝政,对身边的大臣说:“中书省和门下省都是非常重要的部门,对不妥的诏令都应该提出意见或建议。近来只看到顺应我的旨意,却听不到不同的声音。如果中书省和门下省只是负责传递文书,那么谁不能做呢?何必费心地选用人才呢?”房玄龄等人马上磕头谢罪。按照从前的惯例:所有诏书涉及的国家大事,都由中书舍人各自提出自己的意见,混杂地签署自己的名字,叫“五花判事”。紧接着中书侍郎和中书令进行审查,此后给事中和黄门侍郎进行反驳和纠正。唐太宗方才重申已有的制度,从此很少有破坏规定的事情出现。乙丑日,太宗问房玄龄、萧瑀道:“隋文帝作为一代君主怎么样?”他们回答说:“文帝勤于治理朝政,每次临朝听政,有时要到太阳偏西时,五品以上官员,赐坐论事,卫士不能下岗,传递而食。虽然品性算不上仁厚,但也可称为励精图治的君主。”太宗说:“你们只知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贤明而喜欢苛察。不贤明则察事不能都通达,喜欢苛察则对事物多有疑心,万事皆自行决定,不信任群臣。天下如此之大,日理万机,即使身体受到伤害,精神也很劳累,难道每一事均能切中要领吗?群臣已经知道主上的意见,便只有无条件接受,即使主上出现过失,也没人敢谏议争辩。贞观十六年夏四月壬子,唐太宗对谏议大夫褚遂良说:“你还在兼任起居郎,我可以看看你记录的起居注吗?”褚遂良回答说:“史官(此指起居郎)笔录君主的言行,详细地记载君主的善与恶,大概君主图此不敢有不良的言行,还没听说过君主自己看阅起居注的。”唐太宗说:“我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你也要如实记载下来吗?”褚遂良回答说:“我的本职工作是如实笔录陛下言行,不敢不记载不妥的地方。”黄门侍郎刘洎说:“假使褚遂良不记载,天下人也都会记载。”唐太宗说,“确实是这样。”十七、【2022届云南省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9分)汉武帝元光五年,拜唐蒙为中郎将将千人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上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zāng)柯江。是时,邛、筰(zuó)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邛、筰、冉、駹(máng)、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天子大说。是时,巴、蜀四郡凿山通西南夷道,千馀里戍转相饷。数岁,道不通,士罢饿离暑湿死者甚众,西南夷又数反,发兵兴击,费以巨万计,而无功。上患之,诏使公孙弘视焉。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元朔三年冬,以公孙为御史大夫。是时方通西南夷,公孙弘数谏,以为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n秋,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元狩元年,北方闭氐、筰,南方闭巂(xī)、昆明。昆明之属杀略汉使,终莫得通。于是汉以求身毒道,始通滇国。滇王当羌谓汉使者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天子注意焉,乃复事西南夷。三年秋,上将讨昆明,以昆明有滇池方三百里,乃作昆明池,以习水战。是时法既益严,吏多废免。兵革数动,民多买复及五大夫,征发之士益鲜。于是除千夫、五大夫为吏,不欲者出马。元封二年,初,上使王然于以越破及诛南夷兵威风喻滇王入朝。滇王者,其众数万人,于是上遣将军郭昌、中郎将卫广发巴、蜀兵临滇。滇王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是时,汉灭两越,平西南夷,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南夷》)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拜唐蒙为中郎将将千人/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B.拜唐蒙为中郎将/将千人/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C.拜唐蒙为中郎将/将千人/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D.拜唐蒙为中郎将/将千人/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夷,最初指中国古代东方擅长使用弓箭的部族,后泛指中原以外的少数民族。B.天子,是古代臣民对帝王的尊称,因帝王“受天命而立”,故称其为上天之子。C.御史大夫,为秦朝所设官职,与丞相、太尉合称为三公,负责管理钱粮赋税。D.身毒道,是西汉时期开发的通往印度的通道,被称为西南陆地的“丝绸之路”。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西汉通西南夷,唐蒙首其功,公孙弘继其业,二人均居功至伟、名垂青史。B.西南各地高山大河阻隔,道路艰险,汉武帝之前长期游离于中央政权统治。C.滇国、夜郎国首领因道不通与外界隔绝,缺乏交流,夜郎自大,自以为是。D.为通滇国,汉朝于长安开凿昆明池,建造楼船,练习水战,准备讨伐昆明。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还报,上以为犍为郡。(5分)(2)以为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5分)【答案】\n1.B2.C3.A4.(1)唐蒙回到京城禀报,皇帝便把这些小国居住的地区设置为犍为郡。(2)认为大量耗费朝廷的钱财来经营西南夷这块无用之地,希望撤销它。【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皇上拜唐蒙为中郎将,率领兵士一千人从巴、蜀的笮关进入夜郎,随即拜见了夜郎侯多同。唐蒙优厚地赏赐了多同,同时用利害关系来晓喻他,相约给夜郎委派官吏,并让他的儿子担任县令的职务。“将千人”的主语是唐蒙,而“拜唐蒙为中郎将”的主语是朝廷,两句之间要断开,排除A;“从……入”是固定结构,“入”字后断开,排除D;“多同”是夜郎侯的名字,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御史大夫……负责管理钱粮赋税”错误,御史大夫的职责是辅佐丞相,监察百官。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公孙弘继其业,均居功至伟名垂青史”错误。公孙弘多次上书认为西南夷无用,反对通西南夷。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还报”,省略了主语“唐蒙”;“报”,禀报;“以为”,“以(之)为”,把……设置为。(2),“罢敝”,使……疲劳困敝,耗费;“罢”,通“疲”,疲劳;“中国”,中原,这里指朝廷;“奉”,经营;后一个“罢”,撤销。【参考译文】\n汉武帝元光五年,皇上拜唐蒙为中郎将,率领兵士一千人从巴、蜀的筰关进入夜郎,随即拜见了夜郎侯多同。唐蒙优厚地赏赐了多同,同时用利害关系来晓喻他,相约给夜郎委派官吏,并让他的儿子担任县令的职务。夜郎旁边的小国都贪图汉朝丝绸,心里认为汉朝来这里的道路艰险,总是不能在当地行使主权,于是暂且接受了同唐蒙的盟约。唐蒙回到京城禀报,皇帝便把这些小国居住的地区设置为犍为郡。征调巴、蜀郡的士卒修治道路,从僰道一直修到牂柯江。这个时候,邛、筰的君主,听说南夷与汉通好,得到很多赏赐,都希望成为汉朝的内臣。邛、筰、冉、駹、斯榆的君主都请求成为内臣。天子非常高兴。此时,巴、蜀四个郡凿山打通西南夷道路,千余里转运粮食。几年之间,道路依然未能修通,修路的士兵疲惫饥饿、遭受炎热潮湿折磨而死的人很多,西南夷又多次反叛,朝廷调集军队去征讨,军费开支巨大,却不见功效。武帝很担忧此事,下诏派公孙弘前去该地视察。公孙弘返京奏报情况,极力批评开通西南夷没有什么作用,武帝不听从他的意见。元朔三年冬天,任命公孙弘为御史大夫。这个时候刚打通西南夷,公孙弘屡次进谏,认为大量耗费朝廷的钱财来经营西南夷这块无用之地,希望撤销它。秋天,撤销西夷,只设置了南夷、夜郎两个县。元狩元年北方被氐、筰阻断,南方被巂、昆明阻断。昆明这个地方的人斩杀掠夺汉使者,最终道路不能打通。于是汉取道身毒道、才打通滇国。滇王当羌对汉的使者说:“汉与我滇国相比哪个大?”汉朝使者到了夜郎,夜郎侯也这样问。因为道路阻隔,这些夷国都自以为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疆域有多么广大。使者回到朝廷,极力称赞滇国是个大国,足以值得让他们亲近依附汉朝。天子关注留心这个地方,就又从事通西南夷的活动了。元狩三年秋天,皇上将要征讨昆明,因为昆明有滇池方圆三百里,于是就造了个昆明池,来练习水战。此时法律既然越来越严酷,很多官吏被罢职免官。加上不断打仗,百姓买爵以求免赋役,大多买到五大夫一级,官府可征发的人越来越少了。于是除授有千夫、五大夫爵位的人为吏,不愿为吏的向官府交马匹求免。元封二年,当初,皇上派王然于凭借打败南越以及征讨诛杀南夷的军队威风来劝喻滇王归附朝廷。滇王,其士卒有几万人。于是皇上派遣将军郭昌、中郎将卫广征发巴、蜀的军队兵临滇国。滇王率领全国投降,请求汉朝在滇国设置机构派遣官员,滇国归附汉朝。因此把滇国设为益州郡,赐给滇王王印,依然让他做滇国国王。这时,汉朝已经消灭了两越,平定了西南夷,设置初郡十七个,并且依照他们原来的风俗习惯来治理,不用缴纳赋税。十八、【2022届云南省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9分)高宗建炎元年五月甲午召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汪伯彦黄潜善自谓拟必为相遂与纲忤六月己未朔,李纲至行在。因奏曰:“臣以十事仰干天听,陛下度其可行者,赐之施行,臣乃敢受命。一曰议国是……四曰议僭逆,五曰议伪命……”翌日,班纲议于朝,惟僭逆、伪命二事留中不出。李纲以二事留中言于帝曰:“二事乃今日刑政之大者,张邦昌僭逆始末如此,臣请以春秋之法断之。”时执政中有异议不同者,帝召黄潜善等语之,潜善主邦昌甚力。因泣拜曰:“陛下必欲用邦昌,第罢臣!”帝颇感动,乃出纲奏。邦昌后伏诛。以李纲兼御营使。纲入对,言曰:“夫外御强敌,内销盗贼,修军政,变士风,裕邦财,改弊法,省冗官,俟吾所以自治者,然后可以问罪金人,迎还二圣。”帝善其言。纲又立军法: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甲,百人为队,五百人为部,二千五百人为军。诏陕西、山东诸路帅臣,并依此法。诏诸路募兵买马,劝民出财,用李纲之言也。时岳飞上书言:“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而击之。黄潜善、汪伯彦不能承圣意恢复,日谋南幸,恐不足系中原之望。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坐飞越职言事,夺官。\n帝手诏择日巡幸东南,纲极言其不可,而汪伯彦、黄潜善阴主扬州之议。吕中曰:“自纲之入相也,以修政攘夷为己任,抗忠数疏,中时膏肓,和守之议决而国是明,僭逆之罪正而士气作,幸草之谋定而人心安。”乙亥,李纲罢。凡在相位七十七日。纲罢而招抚、经制司废,车驾遂东幸,两河郡县相继沦陷。凡纲所规画军民之政,一切废罢。金兵益炽,关辅残毁,而中原盗蜂起矣。(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六十•李纲辅政》)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高宗建炎元年五月甲午/召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汪伯彦/黄潜善自谓拟必为相/遂与纲忤/B.高宗建炎元年五月/甲午召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汪伯彦/黄潜善自谓拟必为相/遂与纲忤/C.高宗建炎元年五月/甲午召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汪伯彦/黄潜善自谓拟必为相/遂与纲忤/D.高宗建炎元年五月甲午/召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汪伯彦/黄潜善自谓拟必为相/遂与纲忤/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朔为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晦为每月初一,望为十五,既望十六。B.行在也称作行在所,指天子所在之地,也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C.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D.车驾本来指马驾之车,也指帝王乘坐之车,借用作帝王的代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纲在任职之初就与宠臣黄潜善等人潜存着矛盾,在相位仅仅七十七天即被罢免。B.李纲辅政时间虽然短暂,但是他恪尽职守,政绩卓著,然而奸臣当道,国事倾颓。C.李纲采取了建立军法,募兵买马,劝民出财等内销盗贼的正确措施,来积极备战。D.抗金将领岳飞适时进言,分析敌我形势利弊,希望皇帝亲自率师北伐,收复中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召黄潜善等语之,潜善主邦昌甚力。(5分)(2)坐飞越职言事,夺官。(5分)【答案】1.A2.A3.C4.(1)皇帝召见黄潜善等人商讨这件事,黄潜善极力支持张邦昌。(2)因为岳飞超越职权谈论事情,削去了官职。\n【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高宗建炎元年五月甲午日,高宗召李纲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汪伯彦、黄潜善自己猜测认为肯定要做宰相,于是就与李纲相忤逆。“高宗建炎元年五月甲午”为时间状语,“甲午”为干支纪日,本句独立成句,排除BC;“召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召”的主语为高宗皇帝,宾语为李纲,“为”又是李纲的谓语,“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是“为”“兼”的宾语。故本句独立成句,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朔为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晦为每月初一”错误。“朔”“晦”颠倒了,朔为阴历每月初一,晦为每月最后一天。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项“……等内销盗贼的正确措施”错,选项所言为“外御强敌”的措施。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语”,商讨;“主”,支持;“甚力”,极力。(2)“坐”,因为;“夺官”,削去官职。【参考译文】\n高宗建炎元年五月甲午日,高宗召李纲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汪伯彦、黄潜善自己猜测认为肯定要做宰相,于是就与李纲相忤逆。六月己未初一,李纲到了高宗所居之地。于是上奏说:“臣以十件事恭敬地冒犯皇上您的听闻,陛下考虑可以施行,就下令施行,我才敢接受任命。第一是议国是……第四议僭逆,第五议伪命……”第二天,皇上让李纲在朝廷商议此事,只是“僭逆、伪命”二件事留在禁中没有拿出来讨论。李纲因为这两件事情被皇帝留在禁中,对皇帝说:“这两件事是今日刑政最大的事情,张邦昌僭越本分大逆不道事件始末清楚如此,臣请求用春秋之法惩处他。”当时朝廷执掌政事的人中有人有异议不赞同李纲观点,皇帝召见黄潜善等人商讨这件事,黄潜善极力支持张邦昌。李纲于是哭泣着跪拜皇帝说:“如果陛下一定要重用张邦昌,只管把我罢免了就行!”皇帝颇为感动,于是才拿出李纲僭逆、伪命的奏折。张邦昌后伏罪被杀。用李纲兼任御营使。李纲入朝回答皇上提问,说:“对外抵御强敌,对内平定盗贼,修明军政,改变士风,充裕国家财富,改变不好的法令,减省冗余官员,等到我们借此得到治理了,这样之后就可以讨伐金人,迎还二位圣主。”皇帝认为他说的很对。李纲又立军法:五个人为伍,二十五人为甲,一百人为队,五百人为部,二千五百人为军。诏令陕西、山东各路统帅,一并依照此法办理。诏令各路征募士兵,购买马匹,鼓励百姓出钱,采用的就是李纲的主张。这时岳飞上书说:“陛下已经登上皇位,国家有了君主,已经足以开始谋划讨伐敌人了,并且救援君王的军队每日聚集。敌方认为我们向来弱小,应该乘他们懈怠之时攻打他们。黄潜善、汪伯彦不能够秉承皇上之意收复失地,却每天想着南渡,恐怕不足以符合收复中原的期望。希望陛下乘敌人巢穴尚未巩固,亲自率六军北渡攻打敌人,那么,将士振作勇气,中原就可以收复了。”因为岳飞超越职权谈论政事,削去了官职。皇帝亲自拟写诏书选择日子巡幸东南,李纲极力地反对,而汪伯彦、黄潜善私下主张迁都扬州。吕中说:“自从李纲入朝当宰相,把修明政事、攘除外族当作自己的责任,呈上数份表达忠诚的奏章,切中当时的弊端,议和防守的政策决定下来,因而国家的大政方针就明晰了,张邦昌等僭逆之人得到正确处理因而士气振作,定都的决议确定了因而人心安定。”乙亥日,李纲被罢免。总共在相位七十七天。李纲被罢免后,招抚、经制司被废除,皇帝于是到了东边,河北、河东的郡县就相继沦陷。大凡李纲所规划的军民之政,一切都被废除停止。金兵更为猖獗,关中、三辅尽皆残破毁坏,中原地区也盗贼蜂起了。十九、【2022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二模(“三诊一模”3月摸底诊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9分)云南有众数十万,吐蕃每入寇,常以云南为前锋,赋敛重数,又夺其险要地立城堡,岁征兵助防,云南苦之。清平官郑回因说云南王异牟寻自归于唐,曰:“中国尚礼义,有惠泽,无赋役。”异牟寻以为然,而无路自致,凡十余年。及西川节度使韦皋至镇,招抚境上群蛮,异牟寻潜遣人因诸蛮求内附。贞元九年夏云南王异牟寻遣使者三辈一出戎州一出黔州一出安南各赍生金丹砂诣韦皋金以示坚丹砂以示赤心皆达成都异牟寻上表请弃吐蕃归唐,并遗奉帛书。奉遣其使者诣长安,并上表贺。上赐异牟寻诏书,令皋遣使慰抚之。冬十月甲子,韦皋遣其节度巡官崔佐时零售诏书诣云南,并自为帛书答之。十年春正月,崔佐时至云南所都羊苴咩城,吐蕃使者数百人先在其国。异牟寻尚不欲吐蕃知之,令佐时衣牂牁服而入。佐时不可,曰:“我大唐使者,岂得衣小夷之服!”异牟寻不得已,夜迎之。佐时大宣诏书,异牟寻恐惧,顾左右失色。业已归唐,乃歔欷流涕,俯伏受诏。佐时劝异牟寻悉斩吐蕃使者,去吐蕃所立之号,献其金印,复南诏旧名。异牟寻皆从之,仍刻金契以献。异牟寻帅其子寻梦凑等与佐时盟于点苍山神祠。夏六月,云南王异牟寻遣其弟凑罗栋献地图、土贡及吐蕃所给金印,请复号南诏。癸丑,以祠部郎中袁滋为册南诏使,赐银窠金印,文曰“贞元册南诏印”。滋至其国,异牟寻北面跪受册印,稽首再拜,因与使者宴,出玄宗所赐银平脱马头盘二以示滋。滋曰:“南诏当深思祖考,子子孙孙尽忠于唐。”异牟寻拜曰:“敢不谨承使者之命。”(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南诏归附》)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nA.贞元九年夏/云南王异牟寻遣使者三辈/一出戎州/一出黔州/一出安南/各赍生金丹砂/诣韦皋金/以示坚/丹砂以示赤心/皆达成都/B.贞元九年夏/云南王异牟寻遣使者三辈/一出戎州/一出黔州/一出安南/各赍生金/丹砂诣韦皋/金以示坚/丹砂以示赤心/皆达成都/C.贞元九年夏/云南王异牟寻遣使者/三辈一出戎州/一出黔州/一出安南/各赍生金丹砂/诣韦皋/金以示坚/丹砂以示赤心/皆达成都/D.贞元九年夏/云南王异牟寻遣使者/三辈一出戎州/一出黔州/一出安南/各赍生金/丹砂诸韦皋/金以示坚/丹砂以示赤心/皆达成都/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帛书,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又名缯书,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B.正月,文中指农历每一年的第一个月,又可称为仲春、端月、陬月。C.土贡,多指臣民或藩属向君主进献的地方农副业产品或手工业产品。D.北面,古代君主朝南向坐,所以臣子面朝北向拜见天子,以示臣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吐蕃进犯内地以云南为前锋,在险要之地设立营堡,在当地重重加赋征兵助防,云南因此困苦不堪,试图归附唐廷。B.在异牟寻上表请求归顺唐朝后,韦皋送云南的使者到长安,并上表祝贺,后又派节度巡官崔佐时携带诏书出使云南。C.异牟寻不想让吐蕃知道唐使者已到达云南,后在夜间迎接崔佐时,最终归唐俯首伏地接受诏书,并答应佐时的建议。D.朝廷任命袁滋为册南诏使,袁滋到南诏后,拿出玄宗赏赐的两个银平脱马头盘,并告诫南诏应当子子孙孙效忠于唐。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异牟寻以为然,而无路自致,凡十余年。(5分)(2)异牟寻帅其子寻梦凑等与佐时盟于点苍山神祠。(5分)【答案】1.B2.B3.D4.(1)异牟寻认为是这样,但没有途径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样一共过了十多年。(2)异牟寻带领儿子寻梦凑等人与崔佐时在点苍山神祠立下盟约。【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和文言断句的能力。\n句意:贞元九年夏,云南王异牟寻派遣三批使者,一批从戎州出发,一批从黔州出发,一批从安南出发,各自携带生金、朱砂来到韦皋处,黄金表明其不动摇的决心,朱砂表明其赤诚的心,都到达成都。“使者三辈”是定语后置句,应该在后置定语“三辈”后断开,据此排除CD;“金以示坚”和“丹砂以示赤心”结构一致,断法也应一致,所以“金”前断开,排除A。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正月……又可称为仲春”错误,“仲春”指春季的第二个月,此处应为“孟春”。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D项“袁滋到南诏后,拿出玄宗所赏赐的两个银平脱马头盘”错误,原文“出玄宗所赐银平脱马头盘二以示滋”,说明拿出银平脱马头盘的人是异牟寻。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1)“然”,正确的,对的,是这样的;“致”,表达自己的意愿;“凡”,共。(2)“帅”,带领;“盟”,动词,结盟;“盟于点苍山神祠”,状语后置句。【参考译文】\n云南有民众数十万,吐蕃每次进犯内地,常常以云南为前锋,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又夺取云南的险要之地建立城池堡垒,每年征兵帮助防守,云南民众因此困苦不堪。清平官郑回趁机劝说云南王异牟寻自行归顺唐朝,说:“中国崇尚礼义,对我们有恩惠,没有赋税和徭役。”异牟寻认为是这样,但没有途径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样一共过了十多年。到西川节度使韦皋至边镇镇守时,招降安抚边境上蛮人各部,异牟寻暗中派人通过那些蛮人向他请求归顺唐朝。贞元九年夏,云南王异牟寻派遣三批使者,一批从戎州出发,一批从黔州出发,一批从安南出发,各自携带生金、朱砂来到韦皋处,黄金表明其不动摇的决心,朱砂表明其赤诚的心,都到达成都。异牟寻上奏表请求背离吐蕃归顺唐朝,并写一封帛书给韦皋。韦皋送云南的使者到长安,并上表祝贺。皇帝赐给异牟寻诏书,命令韦泉派遣使者安抚他。冬十月甲子,韦皋派节度巡官崔佐时送诏书到云南,并亲自写帛书答复异牟寻。贞元十年春正月,崔佐时到云南都城羊苴咩城,数百吐蕃使者原先就在云南。异牟寻还不想让吐蕃知道这件事,让崔佐时穿牂牁人的服装入城。崔佐时不答应,说:“我是大唐的使者,怎能穿夷人小国的服装!”异牟寻没有办法,在夜间迎接他。崔佐时大声宣读诏书,异牟寻害怕,看身边跟随的人都变了脸色。已经归附唐朝,就抽噎流泪,俯首伏地接受诏书。崔佐时劝异牟寻将吐蕃使者全部杀死,去掉吐蕃立的称号,献出吐蕃给的金印,恢复南诏原来的名称。异牟寻全都听从了他的建议,还刻制金契呈献。异牟寻带领儿子寻梦凑等人与崔佐时在点苍山神祠立下盟约。夏六月,云南王异牟寻派他的弟弟凑罗栋献地图、土产贡物以及吐蕃给的金印,请求恢复南诏国号。癸丑日,朝廷任命祠部郎中袁滋为册南诏使,赐给异牟寻银窠金印,上刻文字“贞元册南诏印”。袁滋到南诏后,异牟寻面向北跪着接受册封的印信,俯身拜两拜,接着宴请使者,异牟寻出示玄宗赏赐的两个银平脱马头盘给袁滋看。表滋说:“南诏应当深切地思念祖先,子子孙孙都要向唐朝尽忠。”异牟寻行拜礼说:“岂敢不恭谨地接受使者的教导。”二十、【2022届云南省曲靖市二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9分)李光弼,营州柳城人。严毅沉果,有大略。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诏摄御史大夫,知节度事。肃宗即位,诏以兵赴灵武,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乾元初,代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滑汴节度使许叔冀战不利,降贼,史思明乘胜西向。光弼敦阵徐行,趋东京,谓留守韦陟曰:“贼新胜难与争锋,欲诎之以计。然洛无具粮,危逼难守,公计安出?”陟曰:“益陕兵,公保潼关,可以持久。”光弼曰:“两军相敌,尺寸地必争。今委五百里而守关,贼得地,势益张。不如移军河阳,北阻泽、潞,胜则出,败则守,表里相应,贼不得西,此猿臂势也。”遂檄河南纵官吏避贼,闲无留人,督军取战守备。上元元年,进围怀州,思明来救,光弼再逐北。思明屯兵河清,声渡河绝饷路。光弼壁野水渡,既夕还军,留牙将雍希颢守,曰:贼将高晖李日越万人敌也贼必使劫我尔留此贼至勿与战若降与偕来左右窃怪语无伦。是日,思明果召日越曰:“光弼野次,尔以铁骑五百夜取之,不然,无归!”日越至垒,使人问曰:“太尉在乎?”曰:“去矣。”“兵几何?”曰:“千人。”“将为谁?”曰:“雍希颢。”日越谓其下曰:“我受命云何?今顾获希颢归,不免死。”遂请降。希颢与俱至。光弼厚待之,表授右金吾大将军。高晖闻之,亦降。或问:“公降二将何易也?”光弼曰:“思明再败,恨不得野战,闻我野次,彼固易之,命将来袭必许以死。希颢无名,不足以为功。日越惧死,不降何待?高晖才出日越之右,降者见遇,贰者得不思奋乎?”宝应元年,进封临淮郡王赐铁券,名藏太庙,图形凌烟阁。(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一卷》,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贼将高晖李日越/万人敌也/贼必使劫我尔/留此/贼至勿与/战若降/与偕来/B.贼将高晖李日越/万人敌也/贼必使劫我/尔留此贼/至勿与战/若降/与偕来/C.贼将高晖李日越/万人敌也/贼必使劫我/尔留此/贼至/勿与战/若降/与偕来/D.贼将高晖李日越/万人敌也/贼必使劫我尔/留此贼/至勿与战/若降/与偕来/\n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御史,官名,春秋战国时列国皆有御史,掌管文书及记事,后来专司纠弹。B.长揖,旧时拱手高举、继而落下的一种敬礼,比跪拜礼简慢,多用于平辈间。C.上元,指肃宗年号。皇帝通常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后人常用年号来代指皇帝。D.铁券,是封建帝王用以褒奖功臣、重臣的凭证,类似于现代普遍流行的勋章。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崔众轻慢承业已令李光弼不满,兵权交接时的狂妄彻底激怒光弼,招来杀身之祸。B.李光弼反对退守潼关,认为兵家寸土必争,主张移军河阳,形成灵活作战之势。C.史思明曾打败许叔冀,迫使其投降;后来他驰援怀州,又迫使李光弼两度败北。D.李光弼平叛有功,晋封临淮郡王,名列太庙,并在凌烟阁留下画像,极富荣宠。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贼新胜难与争锋,欲诎之以计。然洛无具粮,危逼难守,公计安出?(5分)(2)恨不得野战,闻我野次,彼固易之,命将来袭必许以死。(5分)【答案】1.C2.C3.C4.(1)叛贼刚打胜仗很难和他们硬拼,我想用计谋打败他们(或:使他们屈服)。但洛阳没有现成的粮食,破败狭窄难以守御,您认为应该怎样安排(或:您有没有好的计策)(2)(史思明)只遗憾不能和我们在野外作战,听说我在野外驻扎,他一定认为抓到我很容易,派将领偷袭一定会(要他们)用死来承诺。【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叛军将领高晖、李日越,都是能抵敌万人的人。叛贼一定派他们来抓我。你留在这里,叛军来了不要出战,他们如果投降,你就和他们一起到我这里来。“贼必使劫我”主谓宾齐全,“尔”是第二人称代词“你”,作“留此”的主语,应在“尔”前断开,排除A、D。“尔留此”表意完整,后面“贼”是“至”的主语,应在“贼”前断开,排除B。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皇帝通常只有一个年号”错误。有的皇帝有多个年号。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nC项“两度败北”错误,“光弼再逐北”意思是“李光弼两次打败了他”,“逐北”意思是“追逐逃兵”。选项对“再逐北”理解有误。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1)“新”,刚;“诎”,使动用法,使屈服;“具”,准备;“危逼”,破败狭窄;“安”,怎样,怎么。(2)“恨”,遗憾;(两个)“野”名词用作状语,“在野外”;“次”,驻扎;“许以死”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以死许”。【参考译文】李光弼,是营州柳城人\n。严肃坚毅沉着果断,有出色的谋略。安禄山反叛,郭子仪推荐他有才能,下诏任命他代理御史大夫,掌管节度事物。唐肃宗即位,下诏命他率兵赶到灵武去,李光弼率景城、河间的五千军队进入太原。在这以前,节度使王承业军纪松弛混乱,侍御史崔众在太原统兵,常侮辱戏耍王承业,李光弼一向不满。到这时,皇帝下诏命崔众将军队交给李光弼。崔众一贯狂妄傲慢,见了李光弼只长揖,又不立刻交出军队,李光弼发怒了,将他拿下捆绑起来。适逢朝廷使者到了,任命崔众为御史中丞。李光弼说:“崔众犯了罪,已经被绑起来了,现在只是杀个崔侍御史。如果使者宣读了诏书,那就是杀御史中丞了。”使者把诏书藏着不敢拿出来,于是将崔众斩首示众,威名震动全军。乾元初年,代替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滑汴节度使许叔冀战败,投降了叛贼,史思明乘胜西进。李光弼督阵慢慢撤退,开往洛阳,对留守韦陟说:“叛贼刚打了胜仗不能和他们硬拼,我想用计谋打败他们。但洛阳没有现成的粮食,破败狭窄难以守御,您认为应该怎样安排?”韦陟说:“增加陕州的军队,您退守潼关,可以长期坚守。”李光弼说:“两边兵力相当,寸土必争。现丢弃五百里地去守潼关,叛军得到领土,势力更大了。不如转移驻守河阳,北边依托泽州、潞州,战胜就出击,战败就退守,内外呼应,叛军不能西进,这是像猿臂样互相配合的态势。”于是命河南道让官吏躲避叛军,城里不要留人,督促军队搬运作战防御的物资。上元元年,他进兵包围了怀州,史思明来救援,李光弼两次打败了他。史思明把军队驻扎在河清,声称渡过黄河切断李光弼军的运粮路。李光弼在野水渡筑营垒,到晚上把军队开了回去,留下牙将雍希颢守营,对他说:“叛军将领高晖、李日越,都是能抵敌万人的人。叛贼一定派他们来抓我。你留在这里,叛军来了不要出战,他们如果投降,你就和他们一起到我这里来。”众将私下对这没根据的话感到奇怪。这天,史思明果然把李日越叫去说:“李光弼驻扎在野外,你率五百名骑兵夜晩去抓住他,抓不到不要回来!”李日越到唐军营垒边,派人问道:“太尉在吗?”回答说:“走了。”又问:“营中军队有多少?”回答说:“一千人。”又问:“将领是谁?”回答说:“雍希颢。”李日越对他的部下说:“我接受的命令是怎么说的?现只是抓住雍希颢,回去也不免被杀头。”于是请求投降。雍希颢和他一起去拜见,李光弼对他非常好,上表授予他为右金吾大将军。高晖听说后,也投降了。有人问:“你让这两位将领投降怎么这么容易呢?”李光弼说:“史思明两次战败,只遗憾不能和我们在野外作战,听说我驻扎在野外,他一定认为容易抓到,派将领来偷袭,一定用死来提要求。雍希颢没有名气,不值得作为功劳。李日越怕死,不投降怎么办?高晖才干超过李日越,李日越投降受到宠幸,高晖动心,能不想赶上他吗?”宝应元年,李光弼晋封为临淮郡王,赐给他铁券,把名字藏进太庙,在凌烟阁上给他画像。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1:38:41 页数:61
价格:¥5 大小:145.46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