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海市黄浦区上海市敬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情调研卷高三语文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1)《沁园春·长沙》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论语·________》)(3)______________,謇朝谇而夕替。(《离骚》)【答案】①.指点江山②.激扬文字③.就有道而正焉④.学而⑤.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扬”“姱”“羁”。2.按要求选择。(1)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B.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D.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2)下列哪个选项与示例所犯逻辑错误相类似?()。有人统计,疫情其间每个能上网抢到菜的人一天睡眠不会超过5个小时,因此建议广大市民减少睡眠时间。A.天下雨,地上湿。现在天不下雨,所以地也不湿。B.这是一本好书,因为它的作者曾获诺贝尔奖。C.你是一个犯过罪的人,有什么资格说我不懂哲学?D.因为他躺在床上,所以他病了。\n【答案】(1)B(2)A【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粉墨登场: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是贬义词。语境形容话剧界一些前辈登台演出,褒贬误用。B.拭目以待: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语境形容大家期待话剧《蔡元培》的演出。使用正确。C.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蒙受灾难。语境形容的是同盟国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不是“攻击、灾难”,使用错误。D.美轮美奂:形容房屋等建筑高大众多,富丽堂皇。语境的对象是“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对象误用。故选B。【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断的能力。例句:充分必要条件推理错误,“广大市民减少睡眠时间”不一定能买到菜。A.充分必要条件推理错误,“天不下雨”,地面也有可能会湿,比如泼水,大雾,下雪。B.偷换概念,将“书”换成“作者”。C.以偏盖全,犯过罪的人不一定不懂哲学。D.因果倒置,应该是“因为他病了,所以他躺在床上”。故选A。二阅读70分(一)(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囚徒困境中的你会怎样选择?朱晓宇①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一个典型例子,其内容是:一个犯罪团伙的两名成员被捕入狱,他们被分别单独关押,彼此之间无法沟通。警察没有足够的证据给他们定罪,但是找到了个小罪名可以让他们各坐1年牢。警察给他们每个人一次机会,让他们选择或者守口如瓶,或者交代对方的全部罪行。I如果囚犯A和囚犯B都出卖对方的话,A和B各坐2年牢。II如果A出卖B,而B保持沉默的话,A立即获释,B坐3年牢。III如果B出卖A,而A保持沉默的话,B立即获释,A坐3年牢。\nIV如果A和B都保持沉默,A和B因小罪名各坐1年牢。②假定A和B都没有机会报复或者酬谢对方,而且出卖行为不会影响到各自的名声,那么所有理性的人都应该选择出卖对方,因为无论对方如何选择,自己选择出卖总是比选择合作要好。然而,当两个人都理性地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时,结果却不如双方都选择合作。③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如何选择,你都使用一个固定的策略来应对,这个策略就是你的主导策略;如果你的对手也找到了相同的主导策略,那么你们二人的策略组合就形成纳什均衡,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果一定是最佳的。比如,在囚徒困境中,如果双方都选择出卖对方,那么就可以达到纳什均衡。虽然这个策略组合使二人蒙受很大损失,不如选择信任与合作,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改变自己的主导策略。④囚徒困境的应用非常广泛。一般来说,当你觉得做某件事情对自己有利,但同时又不希望别人也这么做的话,你多半是处在囚徒困境中。比如,如果你觉得做生意的时候适当使用点儿欺骗手段可以增加利润,但是却不希望其他人做同样的事情,这就是囚徒困境。⑤众所周知,人和人之间失去了信任与合作,社会将无法正常运转,人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混乱不堪。如果理性必然导致恶意背叛,那么诚实善良岂不是非理性的表现吗?难道唯利是图的欺诈行为才是对逻辑的尊重吗?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人类发明了计算机,数学家开始用它来模拟个体的选择。他们发现,如果博弈双方多次共事的话,结论会大为不同。⑦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RobertAxelrod)为了理解人际交往中友善与合作的内在逻辑,于1979年主办了一个锦标赛。14位参赛选手每人上交一个计算机程序,与其它所有程序各交手200次,然后再与自己和一个随机选择出来的程序各交手200次,最后,每个程序有一个总得分。⑧令人吃惊的是,进入前八强的程序没有一个是主动背叛对方的“坏人”,获得冠军的程序居然是所有程序中最简单、最友善的。无论对手是谁,它都会主动伸出橄榄枝,选择友好与合作,在下一轮做选择的时候,重复对方上一轮的做法。如果碰到和自己一样的“好人”,它会继续合作,如果对方在上一轮中选择了背叛,那么它也会选择背叛。这个程序叫做“以德报德,以怨报怨”(TitforTat,以下简称TFT)。后来阿克塞尔罗德又举办了一次比赛,让大家想办法击败TFT,共有62个程序参赛,获得冠军的仍然是TFT。⑨阿克塞尔罗德在《合作的进化》(TheEvolutionofCooperation,1984)一书中,分析和总结了比赛结果。两次比赛中,最成功的不是狡猾的“坏人”,而是简单善良的“好人”,这个结果令人深思。许多参赛者为了打败TFT而费尽心机,施展各种手段,但却都对它束手无策。阿克塞尔罗德认为,TFT的成功不是因为它比别人优秀或者善于利用他人的弱点,而是因为它善于合作,乐于争取双方的共同利益。⑩当然,善良也容易被人利用和欺骗。为了保护自己,TFT\n必须具备惩罚和原谅的能力。当对方背叛了自己,它需要马上采取报复行动,避免成为软弱可欺的受害者。如果对方恢复合作,它不会耿耿于怀、纠缠不休,而是立即恢复合作,因为过度惩罚对方会造成冲突升级,进入无休无止的冤冤相报的状态,导致双方分数迅速下降,最终两败俱伤。(有删改)3.第②段里“理性”的涵义是____________。4.“囚徒困境”之所以不会出现第四种情况的原因不包括()A.对于双方来说,没有机会共谋是其前提B.对于一方来说,出卖可以避免最坏结果C.对于一方来说,沉默只会带来最坏结果D.对于双方来说,都不选择信任对方人品5.在实际人际交往中,可以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A.自利之人只会一时得利B.做老实人长远不会吃亏C.相同决策导致最糟结果D.道德可以代替理性思考6.在商战中,降价手段常常作为商家抢占市场谋求效益的“主导策略”,根据“囚徒困境”原理对其结果进行推测。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答案】3.能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4.C5.A6.商家采用降价手段的原因是企图以此扩大销量,从而实现以销量的增加带动销售额和利润的增加。但问题是往往一方采用降价手段后,另一方会以更低的价格来打价格战,从而双方在竞争中不断压低价格,反而减少了利润,甚至造成亏本的可能结果。7.首先以囚犯互相指证的事例指出“囚徒困境”的具体内容,并分析其心理学成因,并用“纳什均衡”的概念补充“囚徒困境”的逻辑完整性。在此基础上,从道德层面和社会生活层面对“囚徒困境”的不良影响进行批驳,并以计算机博弈锦标赛中“以德报德,以怨报怨”程序的获胜指出合作才是共赢之路。文章最后一段又以计算机的例子,补充说明在合作之外,还需具备惩罚和原谅机制保护自己,保持或恢复长期合作。【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境中的词语含义的能力。\n这里的“理性”有其面对的具体场景:“无论对方如何选择,自己选择出卖总是比选择合作要好(就如上面四类情况中的坐牢年限)”。所以,理性的选择就是出卖对方,让自己不坐牢或少坐牢;而相对的不理性选择就是选择合作,多坐一年牢。因此,根据前后文可知,此处的“理性”指:能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囚徒困境”出现的第四种情况指:“IV如果A和B都保持沉默,A和B因小罪名各坐1年牢”,即双方选择合作。A.根据原文“他们被分别单独关押,彼此之间无法沟通”“假定A和B都没有机会报复或者酬谢对方”可知,面临“囚徒困境”的人无法与对方进行沟通或有效沟通,因为沟通之后他们就能发现其实保持沉默(即相互合作),他们其实能获得最轻的惩罚。B.根据原文“出卖行为不会影响到各自的名声”“自己选择出卖总是比选择合作要好”可知,在当时的情境下,出卖确实可以避免最坏结果。C.“只会带来”过于绝对。一方面,选项中对A、B沉默的后果只是一种假设,并非是指必然;另一方面,一方沉默是否会带来最坏结果,最终取决于另一方如何决断,只有另一方“交代对方的全部罪行”,才会对自己的“沉默”带来最坏结果。D.根据原文第一段中的四种情况可做如下推测,或许有人会选择沉默为对方争取机会,但有时候并不能保证对方不会反咬一口,“交代对方的全部罪行”。而若双方都很信任对方,或许他们都会选择沉默,让警察无从找出罪证。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能力。A.根据原文前两段的囚徒例子和“当两个人都理性地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时,结果却不如双方都选择合作”的语句,可知人们选择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时,损失反而会比选择合作大,所以,只能一时得利。B.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当然,善良也容易被人利用和欺骗。为了保护自己,TFT必须具备惩罚和原谅的能力。当对方背叛了自己,它需要马上采取报复行动,避免成为软弱可欺的受害者”可知,TFT能获取成功,并不是因为它是一个简单的“老实人”,而是它能具备合作、惩罚和原谅的复杂能力。C.根据原文“如果你的对手也找到了相同的主导策略,那么你们二人的策略组合就形成纳什均衡,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果一定是最佳的”可知,相同决策只是不一定让结果最佳,“最糟结果”过于绝对。D.根据原文“当然,善良也容易被人利用和欺骗”可知,道德应与理性思考兼备。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n解答此题,首先应根据原文分析商家采用降价手段体现的“囚徒”心理,如“如果你觉得做生意的时候适当使用点儿欺骗手段可以增加利润,但是却不希望其他人做同样的事情”,也就是希望自己降价吸引客流量,扩大销量。而出于竞争心理,每个商家都会有多吸引客流量到自己的店,增加自己的利润的心理。因此,“囚徒困境”中互相揭发罪行的行为,也就是商战中不断打出比对方低的价格的举措。但最终,当价格不断往下压,最终突破了成本价这一大关时,商家们面临的也就是亏本这一结果了。【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行文思路的能力。材料第一、二段以“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一个典型例子,其内容是”开头,阐述了“囚徒困境”的具体内容,及从结果论和心理学上分析“囚徒困境”的成因。材料第三段以“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开头,指出破解“囚徒困境”的一种思路,从而补充了“囚徒困境”的逻辑完整性。材料第四段则以“囚徒困境的应用非常广泛”这一句开门见山地指出了“囚徒困境”这一博弈论的概念在具体生活中的体现,第五段则以反问的形式,对“囚徒困境”提出质疑,暗含“诚实善良与合作才是促进自身利益最大化和社会正常运转的最好方式”。而材料第六—九段,则以计算机博弈锦标赛中“以德报德,以怨报怨”程序的获胜支持了自己的观点。材料第十段,以“当然,善良也容易被人利用和欺骗”开头,进一步补充自己的观点,指出单纯的“老实人”并不能获胜,兼备善良合作,而又具备惩罚和原谅的机制,才能百战不胜。(二)(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人家贾平凹①在秦岭,去一户人家。院子没有墙,是栽了一圈多刺的枳篱笆,篱笆外又是一圈荨麻。我原本拿着棍,准备打狗的,狗是不见,荨麻上却有螫毛,被蜇了胳膊,顿时红肿一片,火烧火燎。②主人是老两口,就坐在上房台阶上,似乎我到来前就一直吵着,听见我哎哟,老婆子说:馍还占不住你的嘴吗?顺手从门墩上拿起一块肥皂,在上边唾几口,扔了过来。我把肥皂在胳膊上涂抹了一会,疼痛是止了,推开篱笆门走进去。③你把棍扔了,老头子说,你防着狗,我们也防着你么。④他留着一撮胡子,眼睛里白多黑少,像是一只老山羊,继续骂骂咧咧,嘴里就溅出馍渣来。一只公鸡在他面前的地上啄,啄到脚面上的馍渣子,把脚啄疼了,他踢了一下公鸡。⑤老婆子已经起来从台阶下来,她的腿脚趔趄着,再到院角的厨房去,一阵风箱响,端了碗经过院子,再上到上房台阶。院子里的猪槽,捶布石,还有一个竹篓子,没能绊磕她。她说:没鸡蛋了,喝些牡丹花水吧。\n⑥牡丹花水?我以为是用牡丹花煮的水,接过碗,水是白开水。⑦哦,我笑了一下,说:这里还有牡丹?⑧咋没牡丹,我就是种牡丹的。⑨老头子是插了一句,径自顺着牡丹的话头骂起来。骂这儿地瘦草都生得短,人来得少门前的路也坏了,屋后那十二亩牡丹,全是他早年栽种的。那时产的丹皮能赚钱,比种包谷土豆都划算。包谷是一斤×毛×分,土豆是一斤×毛×分,怎么能不栽种牡丹呢?他咳出一口痰来,要唾给公鸡,却唾在公鸡背上。现在牡丹长得不景气了,收下的丹皮也卖不了,没人么,黄鼠狼不来来谁呀,来了一次,又能来两次,拉的全是母鸡。拉母鸡哩,咋不把你也拉去?!⑩老婆子手在空中打了两下,好像要把他的话打乱,打乱了就不成话了,是风。她说:水烧开了,翻腾着不就是和牡丹花开了一样么,你是城里来的?⑪是城里来的。⑫我儿也在城里!⑬在城里哪个部门?⑭老头子又骂起儿子了,说屁部门,浪荡哩!五年前还跟着他栽种牡丹卖丹皮哩,这一跑就再没影了,他腿脚不行了,卖丹皮走不到沟外的镇子去。养儿给城里养了!⑮秦岭深似海,我本是来考察山中修行人的,修行人还没找到,却见着了很多这样的人家。遂想起我在城里居住的那幢楼上,就有着五六个山里的孩子合租着一间房子,他们没有技术,没有资金,反靠着打些零短工为生,但都穿着廉价的西服,染了黄头发,即便只吃泡面,一定要在城里。⑯是树就长在沟里么。老头子说,要到高处去,你站在房顶了,缺水少土的,就长个瓦松?!⑰我儿是个菟丝子,纠缠它城里又咋啦?老婆子说:他说他挣下好日子了,还接咱去城里哩。⑱你就听他谎话吧!⑲啥树上的花全都结果啦?有谎花也有结果的花么。⑳老两口就再次吵起来,他们可能是吵惯了,吵起来并不生气,就那么你一句我一句,不紧不慢,软和着嘴。㉑我站在那里,先还尴尬着,后来就觉得有趣,我说我会掏钱的,能不能给我做顿饭呢?老婆子说:做啥饭呀?老头子说:你还能做啥饭?熬碗糊汤,弄个菜吧。老婆子说:弄啥菜?老头子说:树上不是有熟菜么,这你也问我?!㉒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紫薇,一棵是香椿。老婆子拿了竹竿在夹香椿树上的嫩芽,嫩芽铁红的颜色,倒像是开着的花。我过去帮着捡掉在地上的香椿芽,她嘟囔说:他说我没生下好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怪地呀?我应该噎住他,刚才倒没想出来。㉓却突然问我:你知道燕麦吗?\n㉔我说:知道呀,麦地里长的一种草。㉕她说:那不是草,燕麦也是麦么。㉖我说:你是说你儿?㉗她说:我儿好着哩,燕麦就要长到麦地里,你越要拔它,它越疯长哩。㉘我靠在了紫薇树上,树叶都是羽状,在哗哗地响,这树是想飞的。㉙吃过了饭,老两口又开始吵嘴,我离开了继续往深山去。黄昏时经过另一个村子,也就七八户人家,村口的一丛慈竹下是座碾盘,碾盘旁站着几只狗,伸长脖子向远处张望,而一只一直坐着,坐着的狗比站着的狗高。(有删改)8.根据第⑮段划线句,联系上下文,揣摩“我”当时的心理。9.简析“我”在文中的作用?10.有人评价贾平凹的文字“大巧若拙”,结合本文举例说明。11.结合全文,推断“我”是否赞成“老头子”对其子进城的态度,并结合下面材料加以评析。材料: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乡土中国》之乡土本色)【答案】8.作者没有找到修行人,却见到很多这样贫困、吵闹不休的人家,内心懊恼。9.①“我”是文章的行文线索,串联全文;②能亲切自然地表达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10.①以白描为主,偶尔加以轻轻的点染,如描写紫薇树的树叶,描写村里的磨盘、狗等,再现了山村的特点。②人物语言、叙述语言均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语言质朴。如“馍还占不住你的嘴吗”“我们也防着你么”是地道的方言,朴实无华。③注重炼字,通过一个字表示丰富的内容,如“溅出馍渣来”,一个“溅”字写出老头子吃着馍骂骂咧咧的情态。11.示例:“我”赞成老头子对其子进城的态度。“我”由老人的话想到城里的年轻人,他们本是乡下人,却穿着廉价的西服,染了黄头发,“吃泡面也要留在城里”,然而又无技术和资金,艰难谋生。以农为生的人应该定居到乡下,这才是常态。【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的作用。由前文可知,“我”先是被荨麻蜇了胳膊,然后尴尬地听着老头子与老婆子不停地吵架,眼前的现实与我“考察山中修行人”的目的截然不同,不由感叹“却见着了很多这样的人家”,可见,最初“我”内心因为眼前所见而懊恼。\n【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作用的能力。本文记叙了“我”来到秦岭深处,来到一户人家,被荨麻蜇了胳膊,然后到这户人家,看他们吵架,与他们谈话交流的事,因此,“我”是文本的行文线索,文本以“我”的所见所闻来叙述事件。“我”看到秦岭深处的山村的真实状态,“我”听着两位老人的吵架,“我”有感于山里人去城里谋生,文本以“我”的所见所闻来叙述事件、表达感触,亲切自然地表达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语言特色的能力。首先明确“大巧若拙”的意思:本义是指真正灵巧的人,因不爱炫耀,表面上倒像很笨拙。因此,贾平凹作品的语言应当是质朴无华,但是意味深远的。由“咋没牡丹”“翻腾着不就是和牡丹花开了一样么”“屁部门,浪荡哩”等句可知,文中运用了大量具有地域色彩的句子、词语,既平易朴素,又充满了鲜活的生气,富有浓厚的民间气息和地域特色。本文善于炼字,如“趔趄”一个动词,生动描绘出老婆子因为年纪大、腿脚不灵变下台阶时的状态;“溅”字写出老头子一边吃馍,一边骂人的情态,通过一个字来表示丰富生动的内容,因而行文淡雅明净,内涵意味深长。本文写景状物以白描为主,偶尔加以轻轻的点染。“院子没有墙,是栽了一圈多刺的枳篱笆,篱笆外又是一圈荨麻”短短几句话,没有任何华丽辞藻,纯白描的方式写出人家的院子;“村口的一丛慈竹下是座碾盘,碾盘旁站着几只狗,伸长脖子向远处张望,而一只一直坐着,坐着的狗比站着的狗高”再现了另一个山村的景物特点,给人以如在目前的感觉。【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价值判断和个性化阅读文本的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可以赞同,可以反对。如果赞同,可以结合“五六个山里的孩子合租着一间房子,他们没有技术,没有资金,反靠着打些零短工为生,但都穿着廉价的西服,染了黄头发,即便只吃泡面,一定要在城里”,从年轻人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分析“我”赞同老人不想让孩子去城里的心理。还可以结合“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指出乡下人的乡土性,安土重迁,不应迁移。如果反对,可以结合老婆子的话“我儿好着哩,燕麦就要长到麦地里,你越要拔它,它越疯长哩”分析,年轻人有自己的理想,老人是拦不住的,“我”不赞同他的看法。另外,还可以结合“迁移是变态”进行分析,乡下人即使以种地谋生,也可以通过迁移改变自己的命运。(三)(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n秋晚归故居唐李昌符马省曾行处,连嘶渡晚河。忽惊乡树出,渐识路人多。细径穿禾黍,颓垣压薜萝。乍归犹似客,邻叟亦相过。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押韵情况看,本诗不是一首古体诗。B.从诗歌的内容看,本诗不是一首怀乡诗。C.“马省曾行处”具有“老马识途”的意思。D.“细径穿禾黍”写出诗人回家的迫不及待。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平淡潇散B.清新流畅C.质朴沉郁D.婉约凄切14.本诗是怎样表达情感的,结合全诗赏析之。【答案】12.D13.C14.这首诗主要是运用侧面描写来抒发回乡之情的。(1)诗人通过马“嘶”侧面描写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回归故乡的迫切心情。(2)从诗人对“乡树”与“路人”的“惊”“识”描写,侧面体现出一种循序渐进步步加深的喜悦;(3)诗人以战乱时代残垣断壁、薜萝蔓延的真实景象,侧面描写显现内心的凄凉之感。【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细径穿禾黍’写出诗人回家的迫不及待”错误,这句诗的意思是:细细的小径之中穿插着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不是诗人迫不及待地从田地里穿过,而是从田地间小路穿行而过时,看到小路久无人走,禾黍蔓生,感到有些苍凉寂寞。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的能力。A.本诗是一首写自己归乡之诗,诗人在诗歌中蕴含了深切的思乡之情,故而“平淡潇散”显然不符合。B.诗歌中描写景物“细径穿禾黍,颓垣压薜萝”,展现出家乡景物的萧条,并非“清新”之景。C.本诗语言质朴,蕴含了思归的迫切心情,归乡时故人不相识的深沉感慨,故而“质朴沉郁”正确。D\n.诗歌中固然也有些伤感,但终究是回到自己思念的家乡,是喜悦惆怅交织,而“凄切”一词太过,不符合本诗特点。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的能力。(1)首联,“连嘶渡晚河”,似乎是连马儿也思乡心切,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到家乡去。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马儿拟人化,以马衬人,形象生动地从侧面描绘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回归故乡的迫切心情。(2)颔联,写忽然惊讶的看到家乡的树出现在眼前,渐渐的发现认识的路人多了起来。“忽”字写见到家乡的树木而惊喜,以细节的真显示归乡的欣喜心情。“渐”字生动地写出诗人的脚步逐渐回到了家乡,曾识的风景显现在眼前,认识的路人逐渐增多,心中喜悦之情倍增。对“乡树”与“路人”的“惊”“识”,从侧面体现出循序渐进步步加深的喜悦之情。(3)第六句“颓垣压薜萝”,借景抒情,借战乱时代残垣断壁、薜萝蔓延的真实景象,侧面描写,抒发诗人显现内心的凄凉。(四)(18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①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②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③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④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⑤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n。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⑥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如何?”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部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①以母忧去()②执意不回()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①大抵皆祖此书A.祭祀B.根据C.开创D.效法②众不能诎A.减少B.弯曲C.屈服D.说服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常/而无一旦之忧乎B.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C.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D.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18.把第②段画单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19.分析第②段画双线句子中王安石用什么策略说服神宗实行变法的?20.对文末编史者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进行评析。【答案】15.①.指父母的丧事,此处指母亲丧事。②.改变。16.BD17.C18.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19.首先分析当下国家贫困,风俗败坏的原因,引起皇帝注意;然后分析治理弊端的方法,坚定其信心。20.王安石固执己见,不听取他人意见;王安石用人不当。【解析】\n【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①忧,指父母的丧事,此处指母亲丧事。句意: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②回,改变。句意:执意不肯改变。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①祖,依据,根据。句意: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故选B。②诎,屈服,使动用法,使……屈服,驳倒。句意:大家都驳不倒他。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在位之人”修饰限制“才”,作定语,不能断开,排除AD;“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表示反问,“久”作“以天幸为常”的状语,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关键词:“监”,明察;“苟者”,苟且;“因循”,因循守旧;“为之以渐”,状语后置句;“合”,适应。【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首先指出现在天下存在财力困乏、风俗衰败的现象,接着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借此引起皇帝的注意。“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分析以前治理国家的政策存在的问题:不能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最后指出,治理国家,只要能效法先王政令精神,就不会出现天下人不同意的问题,而且符合先王的政令。一步步坚定皇帝的信念,让皇帝信服自己的论说。【20题详解】\n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由“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可知,编史者认为王安石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由“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可知,王安石罢免了朝廷内外的老成持重的人,却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用人不当导致变法失败。参考译文:王安石字介甫,是抚州临川人,父亲王益,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一次过目不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的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是这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不久王安石任直集贤院。在此之前,朝廷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他都辞谢了;士大夫们认为他是无意显赫于世以求仕途畅达,都恨自己不能结识他,朝廷多次打算委派他担任名利优厚的美官,只是怕他不就任。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多次召他,他都不肯起复任职。北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爱卿你的才能,都以为你只懂得经理学术,不懂的政治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术学问正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只是后来很多所谓“大儒”,大部分都是才能庸俗之人,因此世上俗人才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亟需的了。”皇上认为是对的。于是开设增置三司条例司机构,任命他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并负责。而后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等变法相继开始实施,号称新法,派遣提携推举各类官员四十余人,分派颁布执行新法。\n王安石性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到议论变法时,在朝百官都持不能变法的意见,王安石陈述儒家经义,提出自己的主张,辩论起来动不动就是好几百字,大家都驳不倒他。他甚至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共八年。以前宋神宗想任命宰相,问韩琦说;“王安石当宰相如何?”韩琦回答说:“王安石当翰林学士是游刃有余的,但让他处于辅佐天子的位置上却不行。”神宗没有听韩琦的话,于是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唉,这虽然是宋王朝的不幸,也是王安石的不幸。(五)(13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云潭记陈献章①白沙之西山则圭峰也。东北连数峰,最胜者为绿护屏。屏南有潭渊然,曰圣池。下蟠蛟龙,龙嘘气成云,变化万状。②里生周镐偕其季京来谒予白沙。时维仲春,风日晴美,予与二子携酒饮于西山之麓。班荆而坐,仰而四顾。有云起绿护屏,炫烂如丹青,郁纷若祥瑞。予顾谓二子曰:“是圣池之云也,伟囗观囗!”二子愀然正襟侍侧,曰:“是吾先子之志也,先子居龙溪垂五十年,无他嗜好,惟喜为潭之观,故先子之号曰云潭。(甲)”予曰:“嘻,有是哉!若先子我旧,不幸早世,不及见若兄弟长也。若岂尽闻之乎?居,吾语女,夫潭取其洁也,云取其变也。(乙)洁者其本乎?变者其用乎?”二子齐应曰:“然。”予曰:“未也,野马也,尘埃也,云也,是气也,而云以苏枯泽物为功。(丙)《易》曰:‘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是也。水以动为体,而潭以静为用。物之至者,妍亦妍,媸亦媸,因物赋形,潭何容心焉?(丁)”③二子喜相谓曰:“先生命我矣。”于是复进而告之曰:“天地间一气而已,诎信相感,其变无穷。人自少而壮,自壮而老,其欢悲、得丧、出处、语黙之变。亦若是而已,孰能久而不变哉?变之未形也,以为不变,既形也,而谓之变,非知变者也。夫变也者,日夜相代乎前,虽一息变也,况于冬夏乎?生于一息,成于冬夏者也。夫气上蒸为水,下注为潭。气,水之未变者也。一为云,一为潭,变之不一而成形也。其必有将然而未形者乎。黙而识之,可与论《易》矣。”二子于是起而再拜,乞书,为《云潭记》。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A.哉乎B.乎哉C.乎也D.也乎22.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子之父生前喜观圣池之水和云B.二子未从父亲那里深解云潭之说\nC.作者循循善诱地回答二子的问题D.作者熟用《庄子》《易》等著作23.对文中“体用”之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物以静为体,物以动为用B.云以静为体,水以动为用C.潭以洁为体,云以变为用D.水以动为体,潭以静为用24.“是之取尔”是第二段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25.第③段的论述在第②段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请加以分析。【答案】21.A22.A23.D24.D25.第二段先解释“云潭”意义,再论述水、谭的体现和功用;第三段论述天地间万物的变与不变,进一步理解水与云的变化。【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意思、以及正确使用文言词语的能力。第一个空,根据前后文可知,“我”在赞叹“圣池之云”景色的壮观、雄伟,“哉”表示感叹的语气,而“乎”表示疑问语气,“也”表示句中停顿或判断。应选“哉”。第二个空,“乎”相当于“啊”,因为“观”是名词,“哉”放在后面不符合古人的表述方式,“也”放在句末表示判断。应选“乎”。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段意思的能力。A“二子之父生前喜观圣池之水和云”错误,原文是“先子居龙溪垂五十年,无他嗜好,惟喜为潭之观,故先子之号曰云潭”,可见二子之父生前喜观的是龙溪的水和云。故选A。【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由“水以动为体,而潭以静为用。物之至者,妍亦妍,媸亦媸,因物赋形”可知,是:水以动为体,而潭以静为用。故选D。【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段和连贯衔接的能力。“是之取尔”意思是:“取之是尔”,取的就是这个道理。是对前面“体用”的总结。应放在“丁”处。\n故选D。【2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本内容和思路的能力。由“吾语女,夫潭取其洁也,云取其变也。洁者其本乎?变者其用乎”可知,作者以问句引发二子对“云潭”的理解;接着说明“水以动为体,而潭以静为用”。第三段先阐释世间只是一股云气,其变化无穷,而人也需要经历由少年到老年的变化。由此得出世间万物皆在变化。最后再说明“气”“一为云,一为潭,变之不一而成形也”,说明“气”变化为云、潭的原理,阐释“云潭”的内涵。是更进一步的阐释。参考译文:白沙县的西山就是圭峰。东北方向连绵几座山峰,风景最美的是绿护屏。绿护屏的南方有一个寂静幽深的水潭,叫圣池。下面屈曲环绕状若蛟龙,蟠龙吐出的气成为云彩,变化万千。里生周镐和他的小儿子周京来白沙拜访我。当时正值仲春,天气晴朗,微风柔和,我和二子带着酒在西山脚下饮酒。在地上铺开荆条坐下,仰头环顾四周。有白云从绿护屏升起,色彩灿烂如同丹青,云气浓盛如同祥瑞。我回头对二子说:“这就是圣池的白云,这景观真是雄伟啊!”二子脸色严肃正襟危坐侍立在侧,说:“这是我亡父的志向,亡父居龙溪将近五十年,没有其它嗜好,只喜欢潭水的景色,因此亡父的号是云潭。”我说:“嘻,有这种情况吗!你们的父亲是我的旧交,不幸早早去世,不及看到你们兄弟长大。你们怎么能全部听说呢?坐下来,我告诉你们,潭取其洁净意,云取其变化意。清洁是他的根本吗?变化是他的功用吗?”二子齐齐回答说:“对。”我说:“不是这样,野马,尘埃,云,是气,而云把使枯萎的草木复活润泽万物作为功劳。《易》曰:‘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就是这样也。水以动为表现,而潭以静为功用。世间万物,美丽就美丽,丑陋就丑陋,因为物而有外形,潭怎么能容心呢?”二子高兴地互相说:“先生教导我们啊。”于是又进一步告诉他们说:“天地间只是一股气罢了,进退随时势而变化,它的变化无穷。人从少年长到壮年,从壮年到老年,他的悲欢、得丧、出处、语黙的变化,也像这个罢了,谁能长时间的不变化呢?变化了却没有形体的变化,这是不变,有了形体的变化,才叫变,并不是知道变化。变化,日夜交替代替前者,即使是一呼一吸也会变化,何况冬夏呢?生于一呼一吸,成于春夏秋冬。气向上蒸腾变为水,向下流入成为潭。气,是水没有改变时的形态。一部分成为云,一部分成为潭,变化为不同的形态。其一定有必将这样而不成形态吗。默默地学习记住他,可以和他们讨论《易》了。”二子于是站起拜了两次,请我记录下来,我于是写下《云潭记》。26.作文有人认为,只有深刻地认识自己所做事情的意义,人们才能做到全情投入。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答案】\n【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是否只有认识到自己所做之事的意义,才能全情投入?对于材料中给出问题,可以辩证地分析看待。所谓意义,即是人对自然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做事之前,若能先认识到这件事在社会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作用和价值,能让人树立起信心,理解前行的方向,明白自己在这一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和位置,能让人对抗恐惧、对抗无聊和便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意义象征着目标,人如果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就会迸发出无限的勇气和信念,即使面对艰难困苦和个人牺牲也会在所不惜。因此,人们能事先认识所做之事的意义,有助于全情投入、促进最佳表现。反之,没有认识到所做之事的意义,其实也不妨碍全情投入、努力耕耘。能否全力而为,并不在于是否事先知晓意义所在,而取决于做事的态度。事实上,我们不可能在每次做事之前都先去深入解读这件事的意义之后才展开行动,有些事的意义也并非一时半刻就能思考清楚,因此,事必躬亲、重视细节、追求成功、全力以赴的态度才是致胜的关键。只要认真负责、敢于担当、不畏艰难、孜孜以求,就能全情投入,就能获得满意的成绩,而这与是否能认识到这件事的意义是无甚关联的。即使能认识到事情的意义,但若缺少了踏实勤勉的负责态度,也不能全情投入、迎接成功。因此,可以在以上两种看法中任选一种,行文过程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使用合宜的论据来进行支撑。立意:1.态度决定高度。2.认识意义,确定目标。3.多行多,脚踏实地。4.知行合一,迎接辉煌。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1:23:37 页数:18
价格:¥5 大小:71.38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