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天津市河东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河东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河东区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语文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戏曲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________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__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__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___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寿终正寝名垂青史博采众长照猫画虎B.无疾而终名垂青史兼容并蓄按图索骥C.寿终正寝名噪一时兼容并蓄照猫画虎D.无疾而终名噪一时博采众长按图索骥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B.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C.当代戏曲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都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n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答案】1.A2.B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能力。第一处,寿终正寝,原指老死在家里。现比喻事物的灭亡。无疾而终:指人因衰老而自然死亡。没有病就死了,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了。第一处是说戏曲的灭亡,未强调有无外力干扰,所以使用“寿终正寝”。第二处,名噪一时,意思是一时名声很大。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名垂青史,意思是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名声永留史册。此处强调的是永远流传,应使用“名垂青史”。第三处,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博采众长:意思为广泛采纳众人的长处及各方面的优点,或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此处是说梅兰芳采纳众家长处,应使用“博采众长”。第四处,照猫画虎:意思是猫与虎的外形有相似之处,因以喻照样模仿而仅得其仿佛。按图索骥:指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此处是说模仿,应使用“照猫画虎”。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由前面可知,前面强调的是当代中国戏曲艺术缺乏创新精神,所以承前应以“创新精神的缺失”作为主语,排除AC。BD都是说创新精神缺失制约当代戏曲发展,而从语言表达角度来看,B项的表述更为简洁,排除D。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一处,“而不是眼花缭乱……的创新”成分残缺,应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创新”;第二处,结构混乱,前一句承前省略主语“戏曲的创新”,而“戏曲的创新”显然不能做后一句“探索”的主语,应添加“这样”做后一句的主语。只有B修改正确。故选B。\n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坐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发射不仅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成功迈出第三步,开始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更宣告了中国开启建造空间站任务的新时代。空间站是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大中型载人航天器,能够让人长久地在太空生活,靠货运飞船实现推进剂和消耗品的补充,可以通过航天员进行设备维修与更换而延长寿命或改变、扩充功能,堪称太空定居点。天和核心舱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发射质量22.5吨,是未来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支持开展舱内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是我国目前研制的最大的航天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启动,规划了“三步走”战略,空间站工程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第三步,天和核心舱则是第三步发射的首个航天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第一步是载人飞船阶段,在此期间完成了载人飞船的研制,实现了航天员天地往返等目标。第二步是空间实验室阶段,在这一阶段,不仅掌握了出舱、交会对接技术,成功对航天员中期驻留太空进行了验证,还成功验证了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完成了运送货物补给等任务。第三步是空间站建设阶段,我国将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从发射载人飞船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先后用6艘载人飞船、5艘无人飞船、一艘货运飞船、一个目标飞行器和一个空间实验室,支持11名中国航天员、14人次完成多趟太空之旅。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正是通过历次“神舟”和“天宫”飞行任务,先后突破掌握了天地往返、太空出舱、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为空间站铺就了一条稳妥可靠的建造之路。(取材于崔爽等人的相关文章)材料二空间站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搭积木”一样,核心舱是第一个上天的舱段,是整个空间站最基础的部分,之后所有的舱段都将以此为起点进行叠加。天和核心舱除配有全套生命维持装置外,还满足了航天员初期驻留以及科研所需的全部物质条件——从居住区到科研区一应俱全。天和核心舱在设计上较过去有了很大突破,供航天员工作生活的空间约50立方来,未来加上两个实验舱后,整体能够达到110立方来。长度超过五层楼高,直径比火车和地铁的车厢还要宽不少。不仅活动空间大,航天员在空间站的补给也得到更好保障。\n为了让航天员实现更长时间的在轨停留,空间站设计了完整的可再生生命保障系统。航天员呼出的水蒸气会通过冷凝水方式回收,排泄的尿液也会回收净化,重新作为饮用水和生活用水使用。电解制氧时产生的氢气与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将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氧气,这也能够降低氧气的补给需求。硬件之外,“太空之家”的软件也不在话下。在天和核心舱的密封舱内,就餐区配置微波炉、冰箱、饮水机、折叠桌等家居,还配置了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抗阻拉力器等健身器材。此外,舱内情景照明可由手机APP控制。天和核心舱不仅配上了手机,可以实现在轨航天员之间通话,还配了天地视频通话设备,可以实现与地面的双向视频通话。另外,还有以支持航天员收发电子邮件的测控通信网和相关设备。(取材于付毅飞等人的相关文章)4.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我国开始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是以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发射为标志。B.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具有补充推进剂和消耗品的功能。C.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九十年代启动至今,已实现了航天员天地往返等目标。D.目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发射了多艘飞船,有多名航天员完成了太空之旅。5.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天和核心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和核心舱不仅有全套生命维持装置,还有能满足科研所需的物质条件。B.天和核心舱的活动空间较以往大大增加,能更好地补给航天员所需物品。C.天和核心舱设计了可再生的生命保障系统,水和氧气可以直接循环使用。D.天和核心舱为航天员配置了日常所需的用品,如生活用具、通讯设备等。6.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建成了空间实验室,正在对航天员驻留太空进行验证。B.载人航天工程的历次发射都是通过“神舟”系列飞船来执行各项任务的。C.天和核心舱很宽敞,长度超过五层楼高,宽度与火车和地铁的车厢相当。D.在天和核心舱内,航天员与地面的人员之间可进行双向的视频对话交流。【答案】4.B5.C6.D【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说法错误,依据原文“天和核心舱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发射质量22.5吨,是未来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可知,天和核心舱应是未来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选项将未然说成了已然,所以此项表述错误。故选B。【5题详解】\n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水和氧气可以直接循环使用”说法错误,依据原文“水蒸气会通过冷凝水方式回收,排泄的尿液也会回收净化,重新作为饮用水和生活用水使用”“电解制氧时产生的氢气与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将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氧气,这也能够降低氧气的补给需求”可知,水可以直接循环使用,而氧气则需要则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而得,所以选项表述错误。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正在对航天员驻留太空进行验证”说法错误,依据原文“第二步是空间实验室阶段,在这一阶段,不仅掌握了出舱、交会对接技术,成功对航天员中期驻留太空进行了验证”可知,第二步时已经成功对航天员中期驻留太空进行了验证,所以选项表述错误。B.“都是通过‘神舟’系列飞船来执行各项任务的”说法错误,依据原文“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正是通过历次‘神舟’和‘天宫’飞行任务,先后突破掌握了天地往返、太空出舱、交会对接等关键技”可知,载人航天工程的历次发射是通过“神舟”和“天宫”系列飞船来执行各项任务的。C.“宽度与火车和地铁的车厢相当”说法错误,依据原文“长度超过五层楼高,直径比火车和地铁的车厢还要宽不少”可知,其直径比火车和地铁的车厢还要宽不少,而不是相当。故选D。三、课内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戏剧是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按剧作品内容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B.易卜生,挪威戏剧家,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有社会悲剧《玩偶之家》《威尼斯商人》《人民公敌》等。C.柳永,原名三变,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豪放刚健,音律谐婉。D.《兰亭集序》由叙事而写景,感物而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文章立意不同凡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A.“按题材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错误,应该是按表现形式分。\nB.《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不是易卜生的作品。C.“豪放刚健”错误,柳永是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其诗风多为曲折委婉。故选D。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非臣陨首所能上报A.客逾庖而宴B.眄庭柯以怡颜C.少长咸集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例句,名词作状语,向上。句意: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向上报答朝廷的。A.名词作动词,吃饭。句意: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B.使动用法,使……愉快。句意: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C.形容词作名词,少者,年轻的人。句意: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D.名词作状语,亲自,亲手。句意:是妻子去世那年我亲手种植的。故选D。9.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的一项是()A.恨晨光之熹微B.将有事于西畴C.先妣抚之甚厚D.悟言一室之内【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无通假字。句意: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B.无通假字。句意: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C.无通假字。句意:先母对她很好。D.“悟“,通“晤”,面对面。句意: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故选D。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悟已往之不谏及其所之既倦B.余扃牖而居泉涓涓而始流C.臣以险衅犹不能不以之兴怀D.夫人之相与形影相吊\n【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动词,往、到达。句意:等到他们喜欢(事物)都已经厌倦了。B.连词,表修饰。句意:我关着门窗住在里面。连词,表修饰。句意:泉水涓涓地开始流动。C.介词,因为。句意:我因命运不好。介词,因为。句意:仍然不能不因此而感慨不已。D.副词,相互。句意:人与人相互交往。副词,相互。句意: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故选A。11.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一致的一项是()例句:轩凡四遭火,得不焚A.妪,先大母婢也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C.乐夫天命复奚疑D.而刘夙婴疾病【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焚”是被焚毁的意思,有被动意思,被动句。句意: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A.根据“也”分析,为判断句。句意:这个老婆婆,是我已经去世的祖母的婢女。B.正常语序为“虽无盛丝竹管弦”,“盛”修饰“丝竹管弦”,定语后置句。句意: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C.正常语序为“乐夫天命复疑奚”,“奚”为宾语,宾语前置句。句意: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D.“婴”是被缠绕,有被动意思,被动句。句意:而祖母刘氏一直被疾病缠身。故选D。四、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n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选自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乙)孺人①之吴家桥②,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③。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箠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④,乃喜。(选自归有光的《先妣事略》)【注】①孺人:古代贵族、官吏之母或妻子的封号,此是归有光对母亲的尊称。②吴家桥:归有光外祖父家居住地。③缉纑(lú):把麻搓成线,准备织布。④龃龉:比喻诵读不流利。(丙)近世缀文之士,颇称述熙甫①,以为可继曾南丰②、王半山③之为文。自我观之,不同日而语矣。或又与方苞氏并举,抑非其伦也。盖古之知道者不妄加毁誉于人非特好直也内之无以立诚外之不足以信后世,君子耻焉。自周诗有《崧高》、《烝民》诸篇,汉有“河梁”之咏,沿及六朝,饯别之诗,动累卷帙。于是有为之序者,昌黎韩氏为此体特繁,至或无诗而徒有序,骈拇枝指④,于义为已侈矣。熙甫则未必饯别而赠人以序,有所谓贺序者、谢序者、寿序者,此何说也?神乎?味乎?徒词费耳。然当时颇崇茁轧⑤之习,假齐梁之雕琢、号为力追周秦者,往往而有。熙甫一切奔去,不事涂饰,而选言有序,小刻画而足以昭物情,与古作者合符,而后来者取则焉,不可谓不智已。藉⑥熙甫早置身高明之地,闻见广而情志阔,得师友以辅翼,所诣⑦固不竟此哉!(选自曾国藩《书<归震川文集>后》,有删改)【注】①熙甫——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②曾南丰——曾巩,建昌南卒(今属江西)人。③王半山,王安石号半山。④骈拇枝指: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⑤茁轧:指盲目拟古,使用生硬晦涩的词汇。⑥藉:假使。⑦所诣:所具有的造诣。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遗:缺少的物品B.手中纫缀不辍辍:收拾C.抑非其伦也伦:类D.于是有为之序者序:写序,作序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盖古之知道者/不妄加毁誉于人非/特好直也/内之无以立/诚外之不足以信后世\nB.盖古之知道者/不妄加毁誉于人/非特好直也/内之无以立诚/外之不足以信后世C.盖古之知/道者不妄加毁誉于人/非特好直也/内之无以立诚/外之不足以信后世D.盖古之知/道者不妄加毁誉于人非/特好直也/内之无以立/诚外之不足以信后世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特定细节、场景表现人物。如母亲用手指轻叩嘘寒问暖的场景生动表现了母亲对儿子归有光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慈爱。B.乙文作者通过一系列家庭琐事的追忆,凸现了一个勤俭、厚道、善于持家、教子严格的母亲形象。C.丙文作者批评了归有光作序过多;认为其文章虽缺乏深广的社会意义,但在复古派大兴之际,能以清淡之笔表达真挚感情,反对复古、雕琢的文风,值得后人推崇。D.三篇选文因文体和写作目的不同,呈现出来的风格也迥异:选文一侧重记述和建筑有关的人和事,用语平淡而情感浓厚;选文二主要抒发对亡母的怀念之情,以记叙、描写为主;选文三是书跋,对归有光散文作出精当、独到的评价,以议论为主。【答案】12.B13.B14.A【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辍:收拾”错误。应该译为“停止”。句意:母亲手中还是不停地做针线活。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但凡古代明白道理的人,不随意对他人妄加诋毁赞誉,并不是仅仅崇尚正直,(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对内心而言没有用来确立自己的真诚的办法,对外界而言不能够被后世信任。“知”的宾语为“道”,“知道”是明白道理的意思,不需要断开,排除CD。“内”“外”作状语,分别领起后面语句,“外”前面需要断开;且“立”的宾语为“诚”,不需要断开,排除A。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表现了母亲对儿子归有光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慈爱”错误。结合“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分析,此处细节体现的是母亲对“姐姐”的关心。\n故选A。参考译文:(甲)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已经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去世的母亲曾经来过这里。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里。”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乙)先母去吴家桥时,抽空就纺棉花;回到城里,总忙着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忙到深更半夜。外祖父三天两头打发人来问暖问寒,送些土特产。母亲从不愁吃愁穿,却仍然辛苦劳作,好像朝不保夕似的。冬天,让婢女们把烧过的炉灰,再和成炭团,层层叠叠地放整齐,晒在台阶下面。屋里所有的东西都物尽其用,全家也看不见一个闲人。大孩子在身后牵着衣襟,怀里还抱着吃奶的孩子,母亲手中还是不停地做针线活。家中打扫得窗明几净。对奴婢也宽厚有恩,他们哪怕挨了打,也都不忍心说怪话。过年时,吴家桥送来的鱼蟹果品,全家不分主仆人人有份。所以只要听说吴家桥人来了,大家个个兴高采烈。我七岁时和堂兄有嘉一起进了学堂,每逢刮风下雨,堂兄总留下不走,我尽管心里恋恋不舍,却不能留在家中(不去上学)。母亲半夜醒来,就督促我默读《孝经》,如果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母亲便十分高兴。(丙)近代写作文章的读书人,很愿意称赞归有光,认为(他)可以继承曾巩,王安石的为文之道。以我来看,不可以相提并论。又有人拿他和方苞并举,(他)也不是这一类的。但凡古代明白道理的人,不随意对他人妄加诋毁赞誉,并不是仅仅崇尚正直,(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对内心而言没有用来确立自己的真诚的办法,对外界而言不能够被后世信任,君子是对这样的事情感到羞耻的。从周朝的诗歌当中有《崧高》《烝民》这些篇目,汉代有“河梁”的诗歌,延续到六朝,饯别的诗作,动不动就积累了一套又一套。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了替他们写序的人,韩愈写序特别繁琐,甚至有时没有诗作却只有序,如同骈拇枝指是多余的东西,从意义上来说已经过于繁琐了。归有光则倒不一定和人饯别就用序送他人,但也有所谓的贺序、谢序,寿序,这些又在阐明什么呢?有神韵吗?有韵味吗?白白地浪费辞藻罢了。\n然而当时的人们很推崇盲目拟古,借用齐梁文风中雕琢的作家,称他们为奋力追随周朝秦国文风的人,这样的情况到处都是。归有光一律放弃,不做刻意的装扮修饰,而重视语言有序,不重视刻意刻画却足以让对事物的感情明晰,这种做法和古代写作的人符合,因而后来的人取做榜样,不可以不称为不明智了。假使归有光早一点出生在更加明智的时代,见闻广阔且情志高远,并且获得老师朋友来帮助他,那么多到达的境界固然不终于这种程度吧!第Ⅱ卷(63分)五、古诗词积累与鉴赏(14分)15.课内古诗文积累(1)______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2)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3)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5)《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心志,决心像古代圣贤所崇尚的那样,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答案】①.长太息以掩涕兮②.枯松倒挂倚绝壁③.三顾频烦天下计④.内无应门五尺之僮⑤.伏清白以死直兮⑥.固前圣之所厚【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掩”“倚”“频”“僮”“伏”“厚”。16.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咏梅王安石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灯前玉面①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梅花张道洽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②耻自媒。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注释:①玉面:美人②欲嫁东风:出自张先《一丛花令》“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n前诗首联借世俗之人对梅花的不解,突显梅花不争名利的品质;后诗写苦苦寻觅梅花的过程,点出了梅花的生长环境。B.前诗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像美人一样,突出其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后诗写梅花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想要委身于东风,凸显梅花的洁白和害羞之态。C.王安石因梅触发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张道洽醉酒之后,唯恐玷污风吹落的花瓣而不愿睡到梅树下。D.两诗对梅的写法不落俗套,别有新意,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托物言志,意味深远。(2)结合两首诗梅各自的特点,试比较两诗主旨的异同。【答案】(1)B(2)同:都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异:①王诗用欲扬先抑和拟人的手法,赞美了梅花不慕名利、不畏严寒的品质;以桃杏为俗人喜爱作对比,惋惜梅花高洁的品质不为世人理解,借梅花自喻,暗示自己的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复杂心情。②张诗着重突出梅的精神、品格。从寻梅写起,以梅生长环境的荒僻,突出梅花的清高疏野;梅花生长在冰天雪地中,与雪关系密切,却不屑与雪为伍,只因南雪易融而梅不易调零,巧妙地赞美梅的坚贞;梅花开于冬春之际,虽然也想承受东风的吹拂(委身春风),但又耻于像桃杏那样主动委身于东风,突出梅花的清高:野桥明月,烘托梅花高洁:而寒谷春回,则反衬出其蓬勃生机,执着坚贞、百折不回。(任意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通过对梅花不同流俗高尚风格的刻画,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清高疏放、洁身自好、执着坚贞、百折不回的人格追求。【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想要委身于东风,凸显梅花的洁白和害羞之态”错误。“绝知南雪羞相并”是说梅花似雪,但它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这是以南雪的易于融化而突出梅花的不易凋零,凸显梅花不随俗浮沉、坚贞的品性。故选B。【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主旨、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王诗首联欲扬先抑,先写人们责怪梅花为什么迟迟不肯开放,接下来回答人们的疑问,说梅花迟开是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用拟人手法,突出了梅花不争名利,冒雪迎春的品格。颔联继续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玉容清香,表现了梅花凌雪绽放、艳压春芳的姿容。颈联写文人雅士面对梅花,诗兴大发、笔走龙蛇,红袖传杯、酒兴盎然的雅趣,展现了梅花的无穷魅力。尾联引桃杏为俗人喜爱作对比,惋惜梅花的高洁品质不为世人所理解。从而暗示自己的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痛苦心情。\n张诗诗人着意突出梅花之品节,而不是突出其形之美。梅花不慕盛春之荣华,不畏霜雪,也不步他花之后尘,独自在冰天雪地之中傲然开放。首联说寻梅,诗人所见的,是荒林野径的早梅,在竹梢深处只开放了“数枝”。这一联渲染环境,以梅花前后左右之物烘托出了梅的清高之格、疏野之性。张诗中间两联则从眼前的“数枝”说开去,详写梅花之神。“绝知南雪羞相并”,是说尽爱梅花似雪,但它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这是诗人从南雪的易于融化而梅花不易凋落所引出的联想,可见梅花不随俗浮沉,自有其坚贞的品性。梅花开于冬春之际,诗人据此又引出“欲嫁东风耻自媒”的联想。梅花有羞耻之心,不愿像桃杏那样自炫自媒,委身于东风。赞美梅的坚贞与清高。颔联从一冬一春两面写,颈联则转从梅树生长之处写梅花的习性。“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有的梅树长在野桥旁,无人管领,只有夜月仿佛是它的主人;有的梅树长在寒谷中,只要有根在,到了春天依然会抽枝吐蕊。上句说梅花远离尘嚣,自由自在;下句说它执著之性,百折不回。前一句以野桥、冷月烘托,境界高洁;下一句以“寒谷”反衬“春回”,以见其意志之坚贞与生命力之旺盛。此诗托物寓志,借梅花抒发自己真实情感。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对其品性的赞美。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良方吴医生正给第45号病人号脉时,进来一个熟悉的面孔,是李乡长。他看了李乡长一眼,算是打招呼。李乡长见他正忙着,自己找个沙发空位挤下去候着,没说话。吴医生早年曾离家到安徽、浙江等地闯荡,但日子不比在家里好过。至于苦到何种程度,只有他自己知道。后来,遇见一高人,高人收留他,还教他学《易经》,学望闻问切。十多年后,吴医生回乡,在家里坐诊,看起了病。吴医生从不出诊,看病讲究先来后到。他每天只放五十个号,不多也不少。两层楼的房子,楼上看病,楼下取药。座外没有招牌,屋里也只挂了一面广东患者送来的锦旗,上面有“悬壶济世,治病除疴”八个字。尽管这样,从外地慕名而来的病人还是络绎不绝。吴医生给家里人定了两条规矩:不招呼来人吃饭,不留来人住宿。时间长了,一传十,十传百,凡是到吴医生这里看病,当天来没得到号的,就在杏林村找一户农家住下,等第二天早起去排队拿号。前几年,有个广东来的病人,肝腹水晚期,家里人也不知道从哪里打听来的信息把病人千里迢迢送到杏林村,来找吴医生做最后的挣扎。病人在杏林村一住就住了四十多天,居然出现了奇迹:来时,是躺在担架上来的;走的时候,人扶着就能上车了。从此以后,吴医生名声大振。\n轮到李乡长时,是最后一个号了。李乡长因为忙,他的号是头一天专门请人来取的,不要前面,只要最后一个号。吴医生问了来人一些情况,为他要的最后一个号想了一晚上。“吴医生,你帮我看看,到底是哪样毛病。最近看哪样都不顺眼,脑壳像塞满襁糊。老婆说我晚上说梦话都在吼人。我感觉这肋部和胸部胀痛。是不是有什么严重情况?”李乡长一脸忧心。自从李乡长进屋后,吴医生虽然没和他说话,却一直关注着他。吴医生发现,李乡长双眉不展,面貌忧郁,全然没有了以往意气风发的神态。再听李乡长的声音,中气不足,气虚不畅。“乡长不要忙着下结论。”吴医生说,“这半年来,得过哪样病,看过医生没?最近有哪样让你焦心的事情?比如说,家里有没有……”李乡长说:“没有,家里人都好好的啊!”“多久开始有这种症状的?”“自从三个月前,去县里开了脱贫攻坚大会回来,具体哪一天,记不起。”吴医生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一起搭在李乡长的手腕上,号脉。一时间,屋里非常安静静得能听见李乡长的脉搏,擂鼓一样,“咚、咚、咚”。几分钟后,吴医生把手收回来:“不要着急,没哪样大毛病。就是注意,不要在办公室坐久了,要增加室外运动量。多吃一些黄花菜、海带,山楂泡水喝,热些粳米橘皮粥吃,有好处。”李乡长有些不相信:“就这样简单,不开药?”吴医生说:“当然不。你是最后一个号,走,出去看看。我坐了一天,早就想出去活动活动了,我想,你更需要另一个方子!”吴医生站起身来,走出屋子。李乡长不明就里,懵懵懂懂地跟在后面,院坝里一些没离开的人,见他俩走了,也各自散去。杏林村不大,是全乡唯一在市里挂号的极贫村。狭长的山沟里,一条小河把村子分为二,两百多户人家散居在河两边的坡上坎下。去年,水泥路通到了村里。路边停好些外地牌照的小车,基本上都是来看病的。不到一个小时,吴医生和李乡长就在村里走了一圈。吴医生停下来说:“路通到家门的时候,我家里人就说,修一栋房子,把吃饭、住宿搞起来,再建个停车场,一条龙服我不同意,一家人还和我怄气,说我不会赚钱,死脑筋。我跟他们说,钱是赚不完的。好多不差钱的人,不也要大老远地跑来看病?他们在村里吃饭、住宿、停车,村里人再种些药材给我回收,不就多了一条脱贫的路子?我想,乡长的病,是不是更需要这个方子?”李乡长听着听着,顿时神清气爽,瞬间像变了个人,激动地握住吴医生的手说:“吴医生真是神医。太感谢了,谢谢!谢谢!”(取材于黄红松的同名小说)17.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吴医生在外闯荡多年,学到医术后,回乡坐诊看病,每天只挂50个号,体现了他深谙“饥饿营销”的策略。B.小说中的“脱贫攻坚”“极贫村”等词语,揭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nC.小说选取多个角度描写李乡长的病情,这样能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人物的境况。D.小说通过李乡长、吴医生形象的对比,表现了基层干部的精神品格及工作能力。E.小说以“良方”为题,一语双关,统摄全文,既指治病的药方,也指“脱贫”的方法。18.小说刻画了吴医生怎样的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19.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答案】17.AD18.吴医生的形象:①医术高明。众多外地病人慕名而来找他看病。②有自己的原则。不打广告,只放50个号,按先来后到接诊。③淡泊名利。吴医生不同意家人做住宿和餐饮生意,并提出钱是赚不完的观点,表现了他不贪图钱财。④胸怀宽广,有仁爱之心。为乡人着想,为乡人的脱贫出谋划策。19.情节安排上的特点:①设置悬念。小说开头写李乡长“自己找个沙发空位挤下去候着,没说话”“特意挂最后一个号”等,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巧用插叙。小说插入几年前广东病人来找吴医生看病的内容,使情节更严谨自然。③出人意料的结局。吴医生给李乡长开出的不是治疗身体疾病的药方,而是医治心病的良方,让人没想到。④多处铺垫。吴医生给李乡长开出的药方,不是“灵机一动”,而是结合乡里实际情况、详细问诊李乡长后做出的决定。【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A.“深谙‘饥饿营销’的策略”错误,只放50个号,体现的是吴医生做事坚持原则以及确保接诊的质量。D.“表现了基层干部的精神品格和工作能力”错误,“吴医生”“李乡长”对于扶贫一事思路方法的对比,其实是为了塑造了吴医生仁爱、淡泊名利的形象,他了解生活,智慧明达,知道如何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对比并不是反映基层干部的精神品格及能力欠缺,选项过度解读。故选A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第二、三段中写他治病的经历以及效果“两层楼的平房,楼上看病,楼下取药。屋外没有招牌,屋里也只挂了一面广东患者送来的锦旗,上面有‘悬壶济世,治病除疴’八个字。尽管这样,从外地慕名而来的病人还是络绎不绝”“时间长了,一传十,十传百”,体现他医术高明。\n结合“吴医生从不出诊,看病讲究先来后到。他每天只放五十个号,不多也不少”分析,他看病讲究先来后到,每天只放五十个号,不多也不少。说明他有原则。结合“我家里人就说,修一栋房子,把吃饭、住宿搞起来,再建个停车场,一条龙服我不同意,一家人还和我怄气,说我不会赚钱,死脑筋。我跟他们说,钱是赚不完的”分析,吴医生不同意家人做住宿和餐饮生意,还明确表示“钱是赚不完”,吴医生不自私不贪婪,不贪图钱财,淡泊名利。结合“好多不差钱的人,不也要大老远地跑来看病?他们在村里吃饭、住宿、停车,村里人再种些药材给我回收,不就多了一条脱贫的路子”分析,可见他了解生活,智慧明达,为乡人着想,为如何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出谋划策。【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题目“良方”和文本内容“吴医生正给第45号病人号脉时,……李乡长见他正忙着,自己找个沙发空位挤下去候着,没说话”“不要前面,只要最后一个号”,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会好奇什么良方,李乡长来这里干什么,是看病还是监察等,为什么要最后一个号等。文本巧用插叙。第四段介绍有个广东的病人来看病,出现了奇迹,引出“吴医生名声大振”。前面也介绍吴医生的经历和看病特点以及神奇高明的医术,给家人订立规知等情节,不仅丰富文章内容,增强可读性和吸引力,也为吴医生最后能够给李乡长开出“良方”做铺垫,使情节更严谨自然,利于读者接受。倒数第四段的情节安排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李乡长的病在吴医生看来不是大问题,“不要着急,没哪样大毛病……熬些粳米橘皮粥吃,有好处”,原来李乡长的病不在身体而在心理,即对工作的压力,苦于想不出脱贫攻坚的方法。吴医生早在一开始的细致观察便感觉出来了,再加上问询和切脉,终于了解了李乡长的“病”因,于是不仅给李乡长开出治病良方,更通过一起外出走走的过程中给予了工作的“良方”,这一结果让读者很意外。文章多处铺垫,吴医生给李乡长开出的药方,细琢磨,其实前文早有铺垫,比如从前文医生看病的讲究和订立的规矩、李乡长的号是头一天专门请人来取的、吴医生问来人情况并想了一个晚上、李乡长讲述病症的表现等情节来看,又是合乎情理、水到渠成的。七、(7分)20.语用题。(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鲁迅对《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精神十分欣赏。他在这方面有精彩的评价:“书中故事,为亲所闻,为说真实,为于诸女子无讥贬。说真实,故于文则脱离旧套,于人则并陈美恶,美恶并举而无褒贬,有自愧,则作者盖知人性之深,得忠恕之道,此《红楼梦》在说部中所以为巨制也。”我觉得这不仅是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也是鲁迅自己的创作纲领。______。①虽然思想平庸\n②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祥林嫂等小人物③鲁迅对此类人都是心怀悲悯④并不是恶人⑤但还是有一些优点的A.②④①⑤③B.②①⑤④③C.①⑤④②③D.①④⑤②③(2)鲁迅赞赏《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精神,尤其在描写人物时“于人则并陈美恶,美恶并举而无褒贬”,请结合《红楼梦》的相关情节,举例加以具体评析,不少于60字。【答案】(1)B(2)贾宝玉虽出身于声势显赫的封建大家族,却是个封建和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他不喜欢别人劝他。有一次,薛宝钗正在劝说贾宝玉,但是薛宝钗的话还没说完,贾宝玉就气的不行,自己抬脚就离开了,这让薛宝钗很没有面子,简直是窘迫得无地自容,满脸通红。但是他鄙弃功名利禄,能够平等待人。在他的心里,人只有没有高低贵贱之别。他同情女性,尊重女性,敢于向当时儒家的道德标准挑战。如在金钏赌气跳井自尽后,他在凤姐的生日聚会上悄悄逃出去,到水仙庵祭奠金钏;晴雯被驱逐出大观园,他偷偷跑出去探望,在晴雯死后还作了长篇悼词《芙蓉女儿诔》,深表怀念。【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文段主要写鲁迅对《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精神十分欣赏,并将现实主义作为创作纲领。首先①不可能排在句首,“思想平庸”指的是鲁迅笔下的人物,因此排除了CD。①和⑤之间有关联词“虽然……但是”衔接,所以要连在一起;而这些人物思想平庸,但是还是有一些优点的,因此不是恶人,这之间有因果关系,因此④应放在①⑤的后面,排除A。故选B。【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观点评价的能力。根据题干的要求,须列举具体的人物,有详细的分析介绍,列举之人优缺点并举,作者对其本身并不含褒贬,语言准确流畅。《红楼梦》里的人物,有不少都是立体鲜明,秉持了正反两面的人物,可以选取的人物有很多,如“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等。如王熙凤是个狠角色,她有傲气,狠辣且睚眦必报。但是这个人也非常的聪明,有领导才能,且知人善用。如林黛玉,敢爱敢恨,敢做自己,对于俗务并不在意,也不想妥协。但是她更多愁善感,为情所伤。八、作文(3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n公元前二世纪,张骞历经万险,达到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历时八年,披荆斩棘,2020年底,“脱贫攻坚之路”圆满完成目标;二十一世纪,中国人以“丝绸之路”为新起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连通世界。每一个人有自己的人生之路,每一个时代有特定的时代之路。路一直在延伸,路在每一个人脚下,路是人走出来的。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社会生活,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段从个人到社会列举了“丝绸之路”“脱贫攻坚之路”“一带一路”。材料第二段由第一段引发,无论个人还是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路,并且路在脚下,路在延伸。材料主要是引出了“路”这一话题,写作时应该围绕这一话题进行写作。在写作时我们可以从材料第二段入手,再结合“请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社会生活”,写作时可以综合个人和社会立意:无论个人还时代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征程。不同时代人的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因此,奋斗是个人和社会的主旋律,我们都应该努力。“路一走在延伸”,这说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我们应该永远奋斗在路上,而不是停下脚步,甚至只是等靠别人。“路是人走出来的”,世上本没有路,人走的多也便成为了路,有些路必须有人先去走,这些人是开拓者,他们披荆斩棘,无畏前行。在写作时,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来写,这个话题适合写成议论文,因为关于开拓、努力的例子非常多,因此可以写成并列式的结构形式。也可以写成层进式,从个人到社会,体现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有自己的担当和责任。写作时注意不要只写个人,同时也要联系社会来写,这样符合写作的要求,能够体现写作的层次感。立意:1.自己的路自己走。2.努力走好自己的路。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路要走。4.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为了路。\n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天津市河东区2021-2022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
天津市河东区四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PDF版带答案)
2022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四十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河东区2022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外研社版
天津市河东区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天津市河东区2022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A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23 09:00:27
页数:19
价格:¥5
大小:62.26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