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安徽省淮南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淮南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4
2
/24
剩余2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淮南一中高一年级线上检测语文学科试题(总分100分120分钟)温馨寄语:生活并不完美,人生总有缺憾。当我们无愧于自己时,坦然的心自然带来安定平和的情绪,这使我们敢于面对、勇于承担,在生命的局限中,依然绽放青春色彩!分数不是唯一,试卷更值品鉴。一、现代文阅读(45分)(一)知识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吴组缃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的小说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起的名字,我觉得概括得很恰切。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作“志”。“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所以最初的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比如《穆天子传》是个神话传说,可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白行简写的《李娃传》,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象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象正是“事出于沉思”;讲求文采,则正是“义归乎翰藻”。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传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宋代的小说大致是根据史事记载完成的,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采的创作加工,同唐代小说大不相同。后来各个朝代的人们写的历史小说,大多走了宋代传奇的路子,即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的再创作。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它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见长;这就与专供人阅读的小说有了明显不同的风格,因为它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的创作。这时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创作。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不寻常的英雄;而《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日常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沿着《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道路,《红楼梦》问世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中国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大致就是如此。(有删改)1.下面关于“小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是指文人创作的一种文学体裁。B.小说是指脱离历史而创作的一种文学体裁。C.小说是讲求用虚构和想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D.小说是以描写情节场面和塑造人物形象见长的一种文学体裁。2.对文中“但作为史传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这句话的含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志怪志人小说”同“传奇小说”并存。B.唐“传奇”并没有彻底成为文学创作。C.唐“传奇”中仍保留着“志怪志人”的因素。D.唐“传奇”虽脱离历史领域,但仍记载了大量的历史内容。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小说史上凡是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的各个朝代的历史小说都是失败的。B.中国古典小说继承了《史记》等史传文学“实录”的传统,并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C.我国话本小说,演义小说的发展,进步大都是由优秀的文人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D.从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金瓶梅》和《红楼梦》属于同一阶段的作品。【1~3题答案】【答案】1.B2.C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本题B项,偷换概念,选项将“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中的“历史领域”变为“历史”。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A项,于文无据。B项,这里分析的是“唐‘传奇’”,与题干要求分析的“作为史传的志怪志人传统”无关。D项,原文说的是“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白行简写的《李娃传》,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可见“仍记载了大量的历史内容”曲解文意,且“大量”扩大化了。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A项,“凡是……都……”说法绝对,原文是“后来各个朝代的人们写的历史小说,大多走了宋代传奇的路子,即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故选A。【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咖啡、陈皮薄饼……近日,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咖啡馆推出几款添加了中草药的咖啡和甜点,在网上引发热议。院方表示,此举既让顾客体验了美食,又传播了中医药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中医药文化包括天人合一、顺应四时、形神兼顾、阴阳平衡等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中医药文化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融入百姓的饮食起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振兴和发展中医药,必须正本清源、澄清事实,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药文化魅力,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中医药的价值和贡献。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把握受众心理和传播规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中医药,增加中医药文化的趣味性,让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例如,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一味中药,到底是山茱萸还是吴茱萸呢?根据诗中描述,九月已经立秋,天气寒凉。吴茱萸是一味温里药,用于胃寒、脾胃虚寒等病症。而山茱萸是一味补虚药,主要是补肝肾、精血,用于精血不足等病症。由此推断,此处的茱萸是指吴茱萸。如果把这样的内容植入电视节目、网络游戏、知识竞赛之中,寓教于乐,很容易激发人们学习中医药的热情。比如,把中医药文化与流行音乐巧妙结合,让很多年轻人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兴趣。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把中医文化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医不是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而是源于丰富的临床和生活实践。例如,《黄帝内经》云:“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的健康长寿之道,包括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心态平和等理念。这与现代医学倡导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互为印证。由此可见,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极高的生命智慧,是中华民族祖先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学好用好中医药文化经典,对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意义重大。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从娃娃抓起,持续开展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让中医药文化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例如,我国组织编写了《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旨在让中小学生在整体观念、君臣佐使、辨证论治、阴阳五行、药食同源等中医思维的影响下,形成正确、客观、科学的中医药文化认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责任,使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我们要自觉地传播中医药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摘编自白剑峰《让中医药文化更有魅力》)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关介绍中医药的电视节目若想激发人们学习中医药的热情,应寓教于乐,如推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并就诗中茱萸是何种茱萸设问。B.古人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心态平和等理念,与今人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说法,虽字面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C.引导青少年阅读《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能够使他们形成关于中医药文化的正确、客观、科学的认知,从而渐渐产生民族文化自信。D.白剑峰认为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应该从将中医文化广泛应用于生活实践、持续开展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等几个方面入手。5.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观点的一项是()A.中医药曾在抗击非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防治疫情则“从参与者变成了主力军”,作用非凡。B.《黄帝内经》:君药一味,臣药二味,佐药九味,为大方。君药一味,臣药三味,佐药五味,为中方。君药一味,臣药二味,为小方。C.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书中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D.湖南省举办了中医药健康科普宣讲大赛,它借助情景剧、喜剧、说唱等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充分彰显了中医药学的无穷魅力和智慧。【4~5题答案】【答案】4.C5.B【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C.“引导青少年阅读《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能够……从而渐渐产生民族文化自信”错误。本项绝对化,依据“例如,我国组织编写了《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旨在让中小学生在整体观念、君臣佐使、辨证论治、阴阳五行、药食同源等中医思维的影响下,形成正确、客观、科学的中医药文化认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责任,使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让青少年“形成关于中医药文化的正确、客观、科学的认知”,不是仅仅引导他们阅读《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就可以的,另外,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自信,也不一定是读了这书才产生的。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本文的观点是“传播好中医药文化,让中医药文化更有魅力”。A.讲的是中医药的作用。是让中医药文化更有魅力的原因。可以作为论据支撑观点。B.本项介绍《黄帝内经》中的大方、中方、小方,属于专业知识,不宜作为论据。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C.说的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是让中医药文化更有魅力的原因。可以作为论据支撑观点。D.讲的是让中医药文化更有魅力的方法。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观点。故选B。(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6小题,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非攻(节选)鲁迅他穿过厨下,到得后门外的井边,绞着辘轳,汲起半瓶井水来,捧着吸了十多口,于是放下瓦瓶,抹一抹嘴,跑进厨房里,道:“耕柱子!给我和起玉米粉来!”耕柱子恰恰从堂屋里走到,是一个很精神的青年。“先生,是做十多天的干粮罢?”他问。“对咧。”墨子说。“公孙高走了罢?”“走了,”耕柱子笑道。“他很生气,说我们兼爱无父,像禽兽一样。”墨子也笑了一笑。“先生到楚国去?”“是的。你也知道了?”墨子让耕柱子用水和着玉米粉,自己却取火石和艾绒打了火,点起枯枝来沸水,眼睛看火焰,慢慢的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浪的。造了钩拒,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去了。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我去按他一下罢。”他看得耕柱子已经把窝窝头上了蒸笼,便回到自己的房里,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裹。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从包裹里,还一阵一阵的冒着热蒸汽。“先生什么时候回来呢?”耕柱子在后面叫喊道。“总得二十来天罢,”墨子答着,只是走。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沿路看看情形,人口倒很不少,然而历来的水灾和兵灾的痕迹,却到处存留,没有人民的变换得飞快。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就这样的到了都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城墙也很破旧,但有几处添了新石头:护城沟边看见烂泥堆,像是有人淘掘过,但只见有几个闲人坐在沟沿上似乎钓着鱼。“他们大约也听到消息了,”墨子想。细看那些钓鱼人,却没有自己的学生在里面。他决计穿城而过,于是走近北关,顺着中央的一条街,一径向南走。城里面也很萧条,但也很平静;店铺都贴着减价的条子,然而并不见买主,可是店里也并无怎样的货色:街道上满积着又细又粘的黄尘。“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他在大街上前行,除看见了贫弱而外,也没有什么异样。楚国要来进攻的消息,是也许已经听到了的,然而大家被攻得习惯了,自认是活该受攻的了,竟并不觉得特别,况且谁都只剩了一条性命,无衣无食,所以也没有什么人想搬家。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这才看见街角上聚着十多个人,好像在听一个人讲故事。当墨子走得临近时,只见那人的手在空中一挥,大叫道:“我们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然而他并不挤进去招呼他,匆匆的出了南关,只赶自己的路。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歇下来,在一个农家的檐下睡到黎明,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包袱里还有窝窝头,不能用,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不过布片薄,不平的村路梗着他的脚底,走起来就更艰难。到得下午,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树下,打开包裹来吃午餐,也算是歇歇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到得临近,那人就歇下车子,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是的,防云梯的。”“别的准备怎么样?”“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二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和他很难说,”管黔敖怅怅的答道。“他在这里做了两年官,不大愿意和我们说话了……”“禽滑厘呢?”“他可是很忙。刚刚试验过连弩:现在恐怕在西关外看地势,所以遇不着先生。先生是到楚国去找公输般的罢?”“不错,”墨子说,“不过他听不听我,还是料不定的。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管黔敖点点头,看墨子上了路,目送了一会,便推着小车,吱吱嘎嘎的进城去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详细地描绘了墨子脚上草鞋的变化,由鞋带断三四次,鞋底磨出大窟窿,到最后变成碎片,这反映了他摩顶放踵的精神。B.小说开篇对“他”进行动作描写,然后接之以语言描写,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这既设置了悬念,又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C.文中有意描写了曹公子的街头演讲,并写聚集的人好像在听故事,这与鲁迅在其他作品中的“看客”一样,都是批判的对象。D.小说写墨子推测宋国人“大约”“也许”知道了楚国将要来攻的消息,但并没有求证,是因为他在处事上不擅交际,处事不周。7.哲学家冯友兰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与众生和世界联系起来,对社会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墨子的天地境界的。8.请从叙述人称的角度谈谈本文的叙事特色。【6~8题答案】【答案】6.D7.①肖像描写,写他佩戴破旧的铜刀,背着破旧的包袱,穿草鞋,描绘出一个实干家形象。②语言描写,墨子语言简单朴实,态度鲜明,又刚直有力。③行动描写,文中反复描写墨子“走”“前行”,他行色匆匆只是为了阻止一场别国的战争。8.①本文采用第三人称来叙事,使得小说在具有客观性的同时也不乏现场感,让读者身临其境,增加了故事的和真实性;②作品通过描写墨子在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再现了墨子急于阻止公输般帮助楚国攻打贫弱的宋国的非正义行动的紧迫感,形象地体现了墨子“非攻”的思想主张。【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D.“是因为他在处事上不擅交际,处事不周”错,强加因果。墨子只是推测而不去求证,是因为他需要尽快赶到楚国阻止战争。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的能力。(1)肖像描写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由“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裹。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分析,从墨子佩戴破旧的铜刀,背着破旧的包袱,穿的草鞋等外貌描写,塑造了墨子是一个实干家的形象。(2)行动描写根据“他穿过厨下,到得后门外的井边,绞着辘轳,汲起半瓶井水来,捧着吸了十多口,于是放下瓦瓶,抹一抹嘴,跑进厨房”“墨子让耕柱子用水和着玉米粉,自己却取火石和艾绒打了火,点起枯枝来沸水”“回到自己的房里,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裹。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树下,打开包裹来吃午餐”分析,墨子自己做饭,吃窝头和盐渍藜菜,塑造了墨子是一个实干家的形象。由“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他决计穿城而过,于是走近北关,顺着中央的一条街,一径向南走”“他在大街上前行”“匆匆的出了南关,只赶自己的路。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起来仍复走”“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不过布片薄,不平的村路梗着他的脚底,走起来就更艰难”“看墨子上了路”分析,文中通过反复描写墨子“走”“前行”,他行色匆匆只是为了阻止一场别国的战争的做法上,塑造墨子的天地境界。(3)语言描写由“这是沙么”“别的准备怎么样”“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二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不过他听不听我,还是料不定的。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分析,墨子语言简单朴实,态度鲜明,又刚直有力,塑造墨子的天地境界。【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叙事特色的能力。(1)叙事人称考生首先要指出这篇小说采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故事,然后回答出小说使用的第三人称自身的作用是:使小说叙事更具客观性,又不乏现场感,让读者身临其境,增加了故事的和真实性。(2)叙事视角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沿路看看情形,人口倒很不少,然而历来的水灾和兵灾的痕迹,却到处存留,没有人民的变换得飞快。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城墙也很破旧,但有几处添了新石头:护城沟边看见烂泥堆,像是有人淘掘过,但只见有几个闲人坐在沟沿上似乎钓着鱼”“城里面也很萧条,但也很平静;店铺都贴着减价的条子,然而并不见买主,可是店里也并无怎样的货色:街道上满积着又细又粘的黄尘”“他在大街上前行,除看见了贫弱而外,也没有什么异样”“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这才看见街角上聚着十多个人,好像在听一个人讲故事。当墨子走得临近时,只见那人的手在空中一挥,大叫道:‘我们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他们大约也听到消息了,’墨子想”“‘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墨子说,‘不过他听不听我,还是料不定的。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分析,小说以墨子为视角,写墨子在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再现了墨子急于阻止公输般帮助楚国攻打贫弱的宋国的非正义行动的紧迫感,形象地体现了墨子“非攻”的思想主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茶馆》第二幕(节选)老舍松二爷走进来,穿的很寒酸,可是还提着鸟笼。松二爷:王掌柜!听说明天开张,我来道喜!(看见常四爷)哎哟!四爷,可想死我喽!常四爷:二哥!你好哇?王利发:都坐下吧!松二爷:王掌柜,你好?太太好?少爷好?生意好?王利发:(一劲儿说)好!托福!(提起鸡与咸菜)四爷,多少钱?常四爷:瞧着给,该给多少给多少!王利发:对!我给你们弄壶茶来!(提物到后面去)松二爷:四爷,你,你怎么样啊?常四爷:卖青菜哪!铁杆庄稼没有啦,还不卖膀子力气吗?二爷,您怎么样啊?松二爷:怎么样?我想大哭一场!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常四爷:二哥,您能写能算,难道找不到点事儿作?松二爷:嗻,谁愿意瞪着眼挨饿呢!可是,谁要咱们旗人呢!想起来呀,大清国不一定好啊,可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王利发:(端着一壶茶回来。给常四爷钱)不知道您花了多少,我就给这么点吧!常四爷:(接钱,没看,揣在怀里)没关系!王利发:二爷,(指鸟笼)还是黄鸟吧?哨的怎样?松二爷:嗻,还是黄鸟!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有了点精神)你看看,看看,(打开罩子)多么体面!一看见它呀,我就舍不得死啦!王利发:松二爷,不准说死!有那么一天,您还会走一步好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常四爷:二哥,走!找个地方喝两盅儿去!一醉解千愁!王掌柜,我可就不让你啦,没有那么多的钱!王利发:我也分不开身,就不陪了![常四爷、松二爷正往外走,宋恩子和吴祥子进来。他们俩仍穿灰色大衫,但袖口瘦了,而且罩上青布马褂。]松二爷:(看清楚是他们,不由地上前请安)原来是你们二位爷![王利发似乎受了松二爷的感染,也请安,弄得二人愣住了。]宋恩子:这是怎么啦?民国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你们不会鞠躬吗?松二爷: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王利发:我也那样!我觉得请安比鞠躬更过瘾!吴祥子:哈哈哈哈!松二爷,你们的铁杆庄稼不行了,我们的灰色大褂反倒成了铁杆庄稼,哈哈哈!(看见常四爷)这不是常四爷吗?常四爷:是呀,您的眼力不错!戊戌年我就在这儿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叫您二位给抓了走,坐了一年多的牢!宋恩子:您的记性可也不错!混的还好吧?常四爷:托福!从牢里出来,不久就赶上庚子年;扶清灭洋,我当了义和团,跟洋人打了几仗!闹来闹去,大清国到底是亡了,该亡!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说公道话!现在,每天起五更弄一挑子青莱,绕到十点来钟就卖光。凭力气挣饭吃,我的身上更有劲了!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我是旗人,旗人也是中国人哪!您二位怎么样?吴祥子:瞎混呗!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现而今,宋恩子,该怎么说啦?宋恩子: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常四爷:要是洋人给饭吃呢?松二爷:四爷,咱们走吧!吴祥子: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松二爷:您说的对!嗻!四爷,走吧!常四爷:再见吧,二位,盼着你们快快升官发财!(同松二爷下)宋恩子:这小子!王利发:(倒茶)常四爷老是那么又倔又硬,别计较他!(让茶)二位喝碗吧,刚沏好的。宋恩子:后面住着的都是什么人?王利发:多半是大学生,还有几位熟人。我有登记簿子,随时报告给“巡警阁下”。我拿来,二位看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吴祥子:我们不看簿子,看人!王利发:您甭看,准保都是靠得住的人!宋恩子:你为什么爱租学生们呢?学生不是什么老实家伙呀!王利发:这年月,作官的今天上任,明天撤职;做买卖的今天开市,明天关门,都不可靠!只有学生有钱,能够按月交房租,没钱的就上不了大学啊!您看,是这么一笔帐不是?宋恩子:都叫你咂摸透了!你想的对!现在,连我们也欠饷啊!吴祥子:是呀,所以非天天拿人不可,好得点津贴!宋恩子:就仗着有错拿,没错放的,拿住人就有津贴!走吧,到后边看看去!王利发:二位,二位!您放心,准保没错儿!宋恩子:不看,拿不到人,谁给我们津贴呢?吴祥子:王掌柜不愿意咱们看,王掌柜必会给咱们想办法!咱们得给王掌柜留个面子!对吧?王掌柜!王利发:我……宋恩子:我出个不很高明的主意:干脆来个包月。每月一号按阳历算,你把那点……吴祥子:那点意思!宋恩子:对,那点意思送到,你省事,我们也省事!王利发:那点意思得多少呢?吴祥子: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李三:(提着菜筐由后面出来)二位爷!(请安)今儿个又得关城门吧!(没等回答,往外走)(二、三学生匆匆地回来。)学生:三爷,先别出去,街上抓夫呢!(往后面走去)李三:(还往外走)抓去也好,在哪儿也是当苦力![注]第二幕与第一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9.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松二爷是一个典型的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叫自己的鸟儿饿着,与常四爷的对话中流露出了浓浓的怀旧情绪。B.选文的人物台词具有个性化特点,比如王利发与不同人物应酬时的不同话语可以表现他作为一个茶馆掌柜的八面玲珑和谨小慎微。C.选文将常四爷和松二爷进行了对比。常四爷因在清朝坐过牢而痛恨清王朝,松二爷却因在民国挨了饿而留恋已经不复存在的过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D.作者用舞台说明“没等回答,往外走”这一细节,表明李三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也说明他对关城门、抓壮丁的动乱局面习以为常。10.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常常有“言外之意”,请根据剧本内容分析文章划线语句的“言外之意”。①我是旗人,旗人也是中国人哪!②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11.老舍先生说:“我设法使每个角色都说自己的事,可都与时代发生关系……因此,人物虽各说各的,可是又都能帮助反映时代,就使观众既看见了各色的人,也顺带着看见了一点儿那个时代的面貌。”请结合选文内容,以宋恩子吴祥子为对象,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9~11题答案】【答案】9.C10.①常四爷是满族旗人,但是他对腐败的清政府也极为不满,对洋人更是非常痛恨,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或“有骨气”)。②吴祥子是在威胁王利发不要给钱给得太少,否则就会跟他过不去。表现了特务分子靠明目张胆地敲诈无辜百姓来捞取钱财的贪婪无耻。11.①他们在面对常四爷的询问时表明谁给饭吃就给谁效力,对洋人也不例外;靠随便拿人和敲诈普通百姓获取津贴。②由清王朝的鹰犬到反动军阀的打手,他们见风使舵、欺压无辜百姓;甚至甘愿做帝国主义走狗,恬不知耻,毫无爱国之心。③他们的言行表明虽然清王朝被推翻,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没有变化;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剧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常四爷因在清朝坐过牢而痛恨清王朝”错误,常四爷说“大清国到底是亡了,该亡!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说公道话”,但并不是因为他坐过牢所以痛恨清王朝,他痛恨的是洋人,“从牢里出来,不久就赶上庚子年;扶清灭洋,我当了义和团,跟洋人打了几仗”可见,常四爷没有因为在清朝被抓去坐牢而痛恨清朝,反而出狱后在义和团中“扶清灭洋”,因为“我是旗人,旗人也是中国人哪”,“将常四爷和松二爷进行了对比”也不准确,文中没有对比二人突出其中一人的意思,只是展现人生百态。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①分析“我是旗人,旗人也是中国人哪”的言外之意,要抓住“旗人”和“中国人”,抓住“是”与“也是”的并列关系。常四爷是“旗人”,他不满清政府;但“中国人”的认同更唤起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唤起他对侵略中国的洋人的痛恨之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②分析言外之意,要抓住“那点意思”和“不好意思”,结合语境特务吴祥子向王利发索要“那点意思”,这是赤裸裸地剥削敲诈;“不好意思”和疑问的语气中明显含有威胁意味,威胁王利发不要给得太少,否则就会“不好意思”,跟他过不去了。可见特务分子敲诈无辜百姓的贪婪无耻、肆无忌惮。【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老舍先生创作茶馆,正是要通过出没于茶馆的各色人物,从不同侧面真切地反映时代的面貌。比如,从宋恩子吴祥子这样的特务鹰犬来看,他们有着不固定的主人“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现而今,宋恩子,该怎么说啦”,甚至给洋人效力,“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不变的实质则是敲诈鱼肉百姓来谋生。以前抓常四爷这样对朝廷发牢骚的人,现在又为了津贴,“非天天拿人不可”“就仗着有错拿,没错放的,拿住人就有津贴”,要搜查公寓的学生,可见他们甘心当反动势力的走狗,甚至不惜制造冤假错案,毫无廉耻之心。搜查不成,又威胁王利发索要“那点意思,可见欺压百姓,恬不知耻,贪婪狠毒。结合“我们不看簿子,看人”“这年月,作官的今天上任,明天撤职;做买卖的今天开市,明天关门,都不可靠”“就仗着有错拿,没错放的,拿住人就有津贴!走吧,到后边看看去”及注释内容等分析,在宋恩子吴祥子身上,我们可以看见旧中国的腐败与落后,清王朝被推翻了,中国依旧黑暗落后,封建落后的性质没有改变,还是任由列强宰割;民国建立了,军阀混战割据,列强划分势力,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豨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为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注],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节选自《史记》,有删改)[注]宫车晏驾:古代帝王死亡的讳称。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顺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顺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对刘邦有多种称呼:“高祖”“沛公”“汉王”“高帝”,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沛公”是因起兵于沛,众人拥立,“汉王”源于曾被封为汉中王。B.“禁中”又称“禁内”,指帝王所居宫内,因帝王所居的宫苑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所以才有“群臣绛、灌等莫敢入”的情形。C.在古文中,“迁”可以指调动官职,如“累迁”指的是多次调动,也可以指升官,如“升迁”,而“左迁”指的是降职、贬官,如文中提到的“迁为左丞相”指的是降官。D.樊哙死后,被追封为“武侯”,侯,是爵位的一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侯居第二等,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以屠狗为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B.樊哙为了保护刘邦,勇闯营帐,面对项羽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勇猛,还义正词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C.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凭借战功,地位不断升高,后来又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樊哙晚年,被人奏言和吕氏关系亲近,受到高祖猜忌,高祖命令陈平在军中斩杀樊哙,陈平因为畏惧吕后,而把樊哙押回长安,由于高祖去世,樊哙幸免于难。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死且不辞,岂特厄酒乎!(2)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12~15题答案】【答案】12.D13.C14.B15.(1)我死尚且不推辞,难道独(还,只)怕一杯酒吗!(2)这一天(如果)没有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业几乎危险了。【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起丰、沛”与“定天下”是并列关系,主语均为“陛下与臣等”,两者之间应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顾”作疑问副词,意为“难道”,常用于句首,其前应断开,据此排除B项。本题句意为:当初陛下与我们在丰、沛一带起兵,平定天下,多么豪壮呀!如今天下已定,又是多么疲乏呀!况且陛下病重,大臣们都很惊恐,不接见我们共谋国事,难道要独自一人和一个宦官一起过到最后吗?陛下难道看不见赵高的事情吗?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根据平时积累掌握的知识作出答案,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C项,“如文中提到的‘迁为左丞相’指的是降官”分析错误,文中“迁为左丞相”指的是升官。故选C。【14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B项,“面对项羽的威胁”分析错误,结合文本第一段内容分析,文中项羽并未威胁樊哙。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1)“且”,尚且;“辞”,推辞;“岂”,难道;“特”,只。(2)“是日”,这一天;“微”,无,没有;“谯让”,谴责,责备;“殆”,危险。【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樊哙,是沛县人。以宰杀狗为职业。高祖做沛公,让樊哙担任舍人。项羽在戏下,想要攻打沛公。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面见项羽,告诉项羽没有封锁函谷关的事情。饮酒半酣时,亚父谋划想要杀掉沛公。樊哙守在营帐外,听说情况危急,就拿着铁盾闯入营帐中。项羽说:“壮士。”赏赐给樊哙一杯酒和一只猪腿。樊哙饮酒之后,拔剑切肉吃,全吃完了。项羽说:“能再喝酒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推辞,难道独怕一杯酒吗!沛公先入关平定咸阳,军队在霸上餐风宿露,来等待大王。大王今天到了,却听信小人的谗言,和沛公之间有了嫌隙,我担心天下分裂,人们心里会不再信任大王。”项羽也因此最终作罢,不再有诛杀沛公的想法。这一天(如果)没有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业几乎危险了。汉王做了皇帝,因为樊哙坚守和作战有功,增加封邑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叛,樊哙跟从高祖到达陈地,战胜韩信,平定了楚地。又赏赐列侯爵位和诸侯剖符,世世代代不断绝,又增加封邑舞阳。后来以将军的身份跟从高祖到代地攻打韩信。从霍人到云中,与绛侯共同平定了这些地方,增加封邑一千五百户。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后又趁机攻打陈豨与曼丘臣的军队,在襄国作战,攻破柏人,平定清河、常山总共二十七个县,摧毁了东垣,升为左丞相。樊哙娶吕后的妹妹吕须为妻子,所以和其他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起初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曾经病得很严重,讨厌见人,躺在宫中,下诏令给守门人不许让群臣进宫。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众多大臣都不敢进入。十多天后,樊哙流着泪说:“当初陛下与我们在丰、沛一带起兵,平定天下,多么豪壮呀!如今天下已定,又是多么疲乏呀!况且陛下病重,大臣们都很惊恐,不接见我们共谋国事,难道要独自一人和一个宦官一起过到最后吗?陛下难道看不见赵高的事情吗?”高帝笑着坐了起来。后来卢绾反叛,高帝让樊哙凭借相国的身份攻打燕国。这时高帝病得很重,有人诋毁樊哙和吕氏勾结,假如皇上有一天驾崩,那么樊哙就会率领军队杀尽戚夫人、赵王如意这些人。高帝听说了以后非常生气,于是让陈平带着绛侯前去代替樊哙担任将领,到军中就斩杀樊哙。陈平畏惧吕后,抓捕樊哙到了长安。到了以后高祖已经驾崩,吕后释放了樊哙,让他恢复了官爵与封邑。孝惠六年,樊哙去世,谥号是武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双调·沉醉东风》关汉卿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①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①阁:同“搁”,放置,这里指含着。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两句从时空的角度极写离别瞬间的悲哀,空灵洒脱,以虚带实,奠定全曲的情感基调。B.三四句以对句的形式具体写女主人公的送别,充实一二句的内涵。C.最后三句,在引出女主人公告别之语的同时,突出其复杂的心理变化。D.此曲写送别,语言清丽,感情真挚动人,刻画出一个声泪俱下、依依不舍的女子形象。17.送行女子是怎样一个形象?她的临别赠言表现了怎样的心理活动?【16~17题答案】【答案】16.D17.形象:送行女子是一个多情善感、依依不舍、痴情却又爽利的形象。心理:先说“保重将息”,短短的嘱咐被哽咽之声打断,她感觉过于缠绵,见对方难分难舍后,马上勉励对方“前程万里”,既鼓励对方,又借此淡释别恨。【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D.“语言清丽”分析错误。这首曲语言平白如话,如“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以及人物心理的分析能力。本曲中写到女子送行时顿觉月圆也缺,花好也残,认为人世间难得“花好月圆”,同时手里拿着饯行的酒杯,眼里面含着眼泪,体现了她的多情善感和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在分别时刚道得一声“保重”,又感觉过于缠绵,所以又祝福“前程万里”,从而可以看出该女子不仅痴情更是一位坦率爽利之人。这位女子的临别赠言突出她复杂的心理变化,在分别时,首先刚道一声“保重”,便因为离别的痛苦之情而哽咽不语,这时该女子认为场面过于缠绵,于是又祝福对方“前程万里”,这一句祝福既是对对方的勉励,同时也是为了消解内心的离愁别绪。(三)情境默写(每空1分,共6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梦醒后对人间乐事和古来万世的感慨之情,看似消极,却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省,为后文直抒胸臆积蓄了感情力量。(2)《琵琶行》中,诗人自叙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荀子《劝学》中运用对比论证,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相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用心浮躁。【18题答案】【答案】①.世间行乐亦如此②.古来万事东流水③.住近湓江地低湿④.黄芦苦竹绕宅生⑤.蟹六跪而二螯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亦”“湓”“绕”“蟹”“螯”“鳝”。三、基础知识及语言文字运用(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常言“文如其人”,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情、喜好等等会自然流露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文字和作者,非常相似。如果作文之人风流倜傥,他的文章定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可成;如果作文之人不苟言笑,他的文章定然庄严肃穆,天然一般有威慑力。()每当阅读先贤的书籍,常常忍不住或者为先贤的,或者为先贤的深刻思想,恨不得立马和他当面交流所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畅所欲言。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唯有在梦中出现。稍稍可以安慰的是,通过阅读先贤书籍,了解先贤的品性,知道先贤的喜好,体会到先贤的喜怒哀乐、嬉笑怒骂,自觉心意相通,感情更加贴近,,未曾得缘一见,内心里却已把他当作最亲近的朋友。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休戚相关金玉良言拍手称快虽然B.息息相关金科玉律拍案叫绝即使C.休戚相关金科玉律拍手称快即使D.息息相关金玉良言拍案叫绝虽然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所以了解一个人,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同样的,熟读一个人的文章,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B.所以熟读一个人的文章,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同样的,了解一个人,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C.所以了解一个人,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同样的,熟读一个人的文章,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D.所以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自然可以了解这个人;同样的,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自然可读懂他的文章。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人独对,与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唯有在梦中出现。B.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所有的想法只能人独对时,与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唯有在梦中出现。C.然而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唯有在梦中出现。D.然面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时,先贤言谈的美好最象唯有在梦中出现。【19~21题答案】【答案】19.D20.A21.B【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第一空:休戚相关,彼此的忧喜、福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息息相关,一呼一吸相互关联,形容关系极为密切。后者只能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关,排除“休戚相关”,应选“息息相关”。第二空:金玉良言,指像黄金和美玉一样宝贵的教诲或劝告。金科玉律,本指完善的法律条文,后比喻必须遵守的不可更改的信条。语境中指先贤的“言论”,应选“金玉良言”。第三空: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形容看到事情有称心如意的结局而高兴痛快的样子。拍案叫绝,拍着桌子叫好,形容情不自禁地极力称赞。语境中为先贤们的深刻思想而极力称赞。应选“拍案叫绝”。第四空:即使,是表示假设,事情还没有真正发生。虽然,是真实发生了的,并非假设。语境中说的是未能与先贤谋面,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应选“虽然”。分析可知,D项词语全都恰当。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先分析语境上文“如果作文之人风流倜傥,他文章定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可成;如果作文之人不苟言笑,他的文章定然庄严肃穆,天然一般有威慑力。”两句是说了解其人,便知其文。据此分析,BD两项都是:了解其文,便知其人的。与上文不一致,应排除BD两项。C项,“熟读一个人的文章,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说的是读文章,知文章风格,与语境的推断不一致。排除C项。故选A。【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缺少主语,删除“使”。C项,根据语境,“先贤言谈”前面缺少介词“与”,且主语不当。D项,主语前后不一致,话题不统一。故选B。【点睛】主语残缺的三种类型:1、偷换主语导致主语残缺。例如: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改为:“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观众)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2、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例如:从这件小事,说明了一个大道理。主语因介词结构的掩盖而残缺了。3、滥用使动句式导致主语残缺。例如:通过丰富的实践,使他接触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去掉“通过”或“使”。22.关于元杂剧的一些说法,下列不当的一项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A.元杂剧结构一般是四折,有些有楔子。折是戏剧故事发展的大段落,也音乐组织的单元。楔子是指四折以外增加的独立段落B.杂剧剧本由曲词(元杂剧的主体)、宾白(剧中人物的对话)、科(主要指演员的动作)和舞台说明、剧名等构成C.杂剧角色分末(男角)、旦(女角)、净(刚强、凶恶或滑稽的人物)、杂(末、旦、净以外的杂角)等。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D.元代的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22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关汉卿……和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错误。元曲四大家应为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故选D。23.对课文《雷雨》开头“舞台说明”的作用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A.交代雷雨到来之前的天气状况和故事发生的时间。B.表现该剧女主人公求见男主人公的急迫心情。C.暗示剧中人物即将展开激烈的矛盾冲突,预示着重大变故的到来。D.暗示剧中故事发生的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因素。【23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舞台说明的作用的理解。舞台说明对介绍时间、地点、场景,对渲染气氛、展开故事情节、深刻表现主题等起重要作用。如课文一开头的舞台说明:“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段文字首先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阴沉郁热的下午,为后文的雷雨之夜埋下了伏笔。其次渲染了一种沉闷、压抑、令人窒息的气氛,这种舞台气氛同悲剧剧情紧密配合,为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定下烦躁不安、矛盾的基调,没有表现女主人公求见男主人公的心情,只是表现周朴园的内心烦躁。B项,“表现该剧女主人公求见男主人公的急迫心情”分析错误。故选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24.下列破折号的作用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周朴园:你——你贵姓?(表示声音延长)B.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表示语气断断续续)C.周朴园: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表示解释说明)D.周朴园: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表示解释说明)【24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高考常考考点,复习中要注意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了解高考常考题型,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做好本题要先明白破折号的一般作用:表示解释说明;表示语音的延长;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表示插说;加强重点;分行举例;用在副标题前;标明作者;补充说明;引出下文;表示意思的递进;表示总结上文;表示话未说完。D项,“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中“你”是指鲁侍萍,这是周朴园说鲁侍萍,“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是周朴园评价鲁贵,两句话之间并没有“解释说明”关系,应该是“话题转换”,选项破折号的作用解说有误。故选D。【点睛】此题重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难度适中,指向明确。标点符号分为标号和点号。点号的用法如下:逗号,用于句子中需强调或停顿的部分。问号:用于有疑问语气的句子末尾。冒号,句子内部标点,用在句子内提示性话语后的停顿。下列几种情况使用分号:①用在复句中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非并列关系(转折、因果等)的多重复句,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②分条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在每一条里,不管是词、词组、单句,还是复句,都作为一个分句,各条末尾用分号,最后一条完了用句号。③句子中有指代词“等等”代表未说出的并列部分,在“等等”的前面也要用分号。提示:并列的几个分句,不论其结构是否一致,并列分句间标点符号应该一致,不能有的用分号有的用逗号。间接引用某人的话,不用加引号。25.这篇文章实际上是谈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为什么把“说‘木叶’”作为标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标题定为“说‘木叶’”,就可以把古诗中的意象“木叶”作为论题,围绕它展开全文。B.作者先排除古代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探寻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有落叶的因素,最后从中得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C.从现象谈到本质,从个别谈到一般,从具体谈到抽象,既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又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D.如果把题目定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也无不可。因为作者考虑到读者是中学生,力求写得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所以采用这个标题。【25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含义和作用的能力。D.“因为作者考虑到读者是中学生”错误。作者写本文时并未想到它被收入课本,也不是专为中学生写的。故选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届安徽省淮南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宁夏银川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解析版)
2022届安徽省淮南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复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海市延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教学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教学诊断检测(三)语文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阶段性线上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18 11:27:41
页数:24
价格:¥5
大小:67.27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