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届安徽省淮南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淮南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刘禹锡现存的诗作中,我们不仅可以洞见一位辅时济世、澄清天下却又命途多舛、历尽坎坷的时代精英的独特的生活理想和精神风貌,而且可以觅得一位富于艺术探索的热情与才略、力图独出机杼、别开生面的诗坛名家的审美趣尚和创作趋向。“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刘禹锡是唐代杰出的朴素辩证唯物论者,唯其如此,他的诗歌表现为“人生不失意,焉能暴已知”的豪迈和“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的亢奋,以及“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昂扬。豪迈的情调、壮阔的境界、雄奇的想象和刚健的语言,共同构成了刘禹锡诗豪健雄奇的艺术风格。对题材领域的拓展和发掘、对传统主题的深化与反拨、对诗歌体式的变革与完善,这三个方面体现了刘禹锡的诗歌成就及主要贡献。他所致力描绘的农业劳动场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几乎未曾涉笔;他对巴蜀风情与风俗的描绘与展示,也是其他唐代诗人笔下罕及的;他不仅在咏史与咏怀的结合上效法左思,而且继杜甫之后,将咏史诗导向“怀古”、“述古”、“览古”、“咏怀古迹”的方向,从历史胜迹和地方风物起笔来评论史事、抒发感慨,因而其取材更为广泛。同时,他还常常借古人之针砭,刺现实之痼疾;征前代之兴亡,示不远之殷鉴。这样,他对题材的发掘,也就较前人及时人更深一层。他不仅扩大了“咏物”的范围,而且强化了咏物诗的叙事功能,创造出咏物寓言诗的新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为历代作家递相沿袭的传统主题,如悲秋主题、伤春主题、叹老主题、嗟卑主题、别离主题、相思主题等等。刘禹锡在表现传统主题时,虽然依循其既有的思维定势及情感指向,作顺向的引申与推阐,却力图深化其情感内涵,强化其思想力度,从而使之达到新的更高的层次。更能见出诗人艺术独创性的还有他对传统主题所作的种种既出人意表又令人振奋的反拨,故意违逆传统主题既定的情感指向与思想趋归,力图从相反的方向对其偏颇之处有所匡补或拨正,显示出作者前无古人的胸襟气魄和迥异于流俗的卓越识见。它突出地表现为:一反“悲秋”主题,不畏“衰节”,唱出意气豪迈的秋歌;一反“嗟卑”主题,不惧“播迁”,唱出正气凛然的壮歌;一反“叹老”主题,不服“老迈”,唱出朝气蓬勃的暮歌。刘禹锡以其诗歌创作的卓著成就和杰出贡献,既赢得了同处贞元、元和时期的韩愈、白居另、柳宗元等人的推许,也受到了稍后于他的杜牧、温庭筠、李商隐等晚唐诗人的钦仰。宋代诗人对刘禹锡其人其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同样不胜爱慕,并乐于取法。他在诗中树立了一个正道直行、守志有恒、自强不息的人格典范,给后代的文人以莫大的激励与鞭策。(摘编自肖瑞峰《刘禹锡诗选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从刘禹锡的现存诗歌中,可以看出他是我国唐代一位能够独出机杼、别开生面的诗坛大家。B.刘禹锡有种朴素辩证唯物思想,所以他的诗歌呈现出一种豪迈、亢奋以及昂扬的精神风貌。C.对传统主题的深化与反拨、对诗歌体式的变革与完善,是刘禹锡诗歇最主要的成就及贡献。D.刘禹锡的诗歌,反“嗟卑”主题,不惧“播迁”、不服“老迈”,唱出了朝气蓬勃的暮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刘禹锡诗歌的风格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B.文章基于对刘禹锡生活理想和精神风貌的分析体认,指出了其诗的成就和价值。C.文章运用对比论证来论述刘禹锡诗歌的艺术独创性,也表现了诗人的胸襟气魄。D.文章论述了刘禹锡诗歌的成就及主要贡献,又指出了他本人对后世文人的影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初中教材中选有刘禹锡的诗歌《秋词》,从诗中可以看到豪迈的情调、壮阔的境界、雄奇的想象和刚健的语言,这些构成了刘禹锡诗歌豪健雄奇的艺术风格。B.“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这是刘禹锡《插田歌》中的诗句,诗句中所描绘的农业劳动场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几乎未曾涉笔。C.刘禹锡对诗歌的传统主题方面进行了深化与反拨,比如他在诗中所表现的对四川巴蜀地区风情与风俗的描绘与展示,在唐代其他诗人的诗中就很少被写到。D.中唐时期的诗人刘禹锡凭借其诗歌创作的卓著成就和杰出贡献,既赢得了同时期诗人的推许,也受到了晚唐诗人的钦仰,而且得到了宋代诗人的不胜爱慕。【答案】1.B2.A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他是我国唐代一位能够独出机杼、别开生面的诗坛大家”错误。根据原文“从刘禹锡现存的诗作中,我们不仅可以……而且可以觅得一位富于艺术探索的热情与才略、力图独出机杼、别开生面的诗坛名家的审美趣尚和创作趋向”可知,我们能看出来的是刘禹锡独出机杼、别开生面的审美趣尚和创作趋向,而非诗坛大家本身。C.“是刘禹锡诗歇最主要的成就及贡献”错误。根据原文“对题材领域的拓展和发掘、对传统主题的深化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与反拨、对诗歌体式的变革与完善,这三个方面体现了刘禹锡的诗歌成就及主要贡献”可知,刘禹锡还有一个贡献是“对题材领域的拓展和发掘”。D.“刘禹锡的诗歌,反‘嗟卑’主题,不惧‘播迁’、不服‘老迈’,唱出了朝气蓬勃的暮歌”错误。根据原文“一反‘嗟卑’主题,不惧‘播迁’,唱出正气凛然的壮歌;一反‘叹老’主题,不服‘老迈’,唱出朝气蓬勃的暮歌”可知,反“嗟卑”主题,不惧“播迁”对应的是“正气凛然的壮歌”,而“不服‘老迈’,唱出朝气蓬勃的暮歌”突破的则是“叹老”主题。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目的是论证刘禹锡诗歌的风格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错误。文中对文献的引用主要在原文第二段,其中有“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人生不失意,焉能暴已知”“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等。这些引用的诗歌主要是为了彰显刘禹锡诗歌豪健雄奇的艺术风格,并未提及这些风格对后世的影响。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刘禹锡对诗歌的传统主题方面进行了深化与反拨”错误。刘禹锡在诗中表现的四川巴蜀地区风情与风俗,是对于诗歌题材的突破,而非主题。文中对主题的描述,主要在原文第四段,如“悲秋主题、伤春主题、叹老主题、嗟卑主题、别离主题、相思主题等等”。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的传统文化积淀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万物平等”等思想和理念体现了朴素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节选自国务院《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二:自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公约以来,我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2015年后,我国先后启动三江源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总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还打破行政区域界线,连通现有自然保护地,划定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目前,中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大熊猫、朱鹮、亚洲象等濒危物种种群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同时,为了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形势,在国际社会制定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20项“爱知目标”当中,中国有3个目标进展超越了预期,13个目标取得了关键性进展,4个目标取得阶段性成绩,总体情况好于全球平均水平。尽管如此,中国的生态保护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而这种努力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要深入人心,化为人们每一个细微的文明行动,让每一种生物都在自然里获得自由生存的空间和权利。(摘编自张田勘《让生物多样性保护化为每一个文明行动》)材料三:在我国的水生生物天然宝库长江流域,有一种旗舰物种——长江江豚,因其嘴角上扬,自带微笑,被人们称为长江的“微笑天使”。而这一“水中大熊猫”已经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物种。据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估算,目前仅有1012头,成为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了助力守护长江的“微笑”,联想集团与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成战略合作,创新性地将智能集成解决方案首次应用到江豚保护领域。针对保护区IT人才缺失、信息化程度低,江豚科研及保护中产生的数据无法进行安全长期存储、计算、有效分析等痛点,联想为保护区提供集硬件、软件与服务于一体的新IT智能化解决方案,并在天鹅洲保护区搭建一座本地数据中心,能够实现江豚数据信息更长久、更安全地存储,解决了保护区过去长周期持续性监测数据的缺失问题;同时,再借助联想搭建的智慧化监控数据大屏,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将保护区内的信息对外展示。在智慧大屏上,保护区的管理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江豚信息、水文与天气信息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江豚的活动情况,迅速做出管理决策。此外,联想研究院还在着手研发针对江豚识别的AI算法。希望未来在江豚数据完成一定积累后,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江豚个体的智能化识别,为高效监测江豚种群、深入了解江豚习性、提出更好地江豚繁育和保护措施实现智能化赋能。(摘编自教科文《新IT如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智慧?》)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生物多样性由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构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决定着人类社会的福祉。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复杂多样的地理人文条件,孕育出了我国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也为传统文化积淀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智慧。C.“微笑天使”长江江豚,是长江流域一种旗舰物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D.尽管国际社会制定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爱知目标”,但实际上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形势仍然没有得到改善。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己建成各级务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启动十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划定了数十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B.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以及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推行,为大熊猫、朱鹮等濒危物种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提供帮助。C.长江江豚保护区面临着IT人才缺失、信息化程度低和无法安全长期存储、计算、有效分析相关科研数据等痛点。D.联想研究院着手研发的AI算法,在完成江豚数据一定的积累后,可以实现对江豚个体的智能化识别与高效监测。6.上述三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C5.D6.①材料一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侧重阐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源优势与思想理念。②材料二通过精准数据介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业已取得的成就,呼吁个人的文明行动。③材料三结合长江江豚的保护事例,具体说明新IT技术如何应用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当中。【解析】【分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能力。A.“决定着人类社会的福祉”错,根据材料一原文“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可知,生物多样性只是与“人类福祉”有关,并非起决定作用。B.“为传统文化积淀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智慧”错,根据材料一原文“……中国的传统文化积淀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万物平等’等思想和理念体现了朴素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可知,是传统文化积淀生物多样性智慧。D.“没有得到改善”错,根据材料二原文“在国际社会制定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20项‘爱知目标’当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中,中国有3个目标进展超越了预期,13个目标取得了关键性进展,4个目标取得阶段性成绩,总体情况好于全球平均水平”可知,“没有得到改善”的说法有误。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可以实现”错,根据材料三原文“联想研究院还在着手研发针对江豚识别的AI算法。希望未来在江豚数据完成一定积累后,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江豚个体的智能化识别……”中的“希望”可知,这件事还未形成现实,故选项中“可以实现”的说法有误。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材料一中,第一段以一句定义性的语句,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和种类。第二段则从中国的地理现状、传统文化和目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等角度,描述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源优势与思想理念。材料二中,第一段讲述了自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公约以来,我国在自然保护地和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上取得的成绩。第二段则讲述了“爱知目标”中中国取得的成就。但第三段则从成就方面,转换到了“中国的生态保护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指出了政府和我们个人应作出的努力。材料三中,第一段介绍了江豚这一濒危物种的情况,并以此提出江豚的只能守护方案。第二段和第三段则从不同角度具体阐述了智能化方案的相关举措。因此,这一则材料说明的是具体说明新IT技术如何应用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当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橘子芥川龙之介冬天的一个傍晚,天色阴沉,我坐在横须贺发车的上行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来客。朝窗外一看,今天和往常不同,昏暗的站台上,不见一个送行的人,只有关在笼子里的一只小狗,不时地嗷嗷哀叫几声。这片景色同我当时的心境怪吻合一的。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我一动不动地双手揣在大衣兜里,根本打不起精神把晚报掏出来看看。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履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同时,火车使劲颠簸了一下,并缓缓地开动了。站台的廊柱一根根地从眼前掠过,送水车仿佛被遗忘在那里似的。戴红帽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子的搬运夫正向车厢里给他小费的什么人致谢——这一切都在往车窗上刮来的煤烟之中依依不舍地向后倒去。我好容易松了口气,点上烟卷,这才无精打采地抬起眼皮,瞥了一下坐在对面的姑娘的脸。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耸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这时,从窗外射到晚报上的光线突然由电灯光代替了,印刷质量不高的几栏铅字格外明显地映入眼帘。不用说,火车现在已经驶进横须贺线上很多隧道中的第一个隧道。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暮色苍茫之中,只有两旁山脊上的枯草清晰可辨,此刻直逼到窗前,可见火车就要开到隧道口了。我不明白这姑娘为什么特地要把关着的车窗打开。不,我只能认为,她这不过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因此,我依然怀着悻悻的情绪,但愿她永远也打不开,冷眼望着姑娘用那双生着冻疮的手拼命要打开玻璃窗的情景。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噎一声落了下来。一股浓黑的空气,好像把煤烟融化了似的,忽然间变成令人窒息的烟屑,从方形的窗洞滚滚地涌进车厢。我简直来不及用手绢蒙住脸,本来就在闹嗓子,这时喷了一脸的烟,咳嗽得连气儿都喘不上来了。姑娘却对我毫不介意,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譬的鬓发。她的形影浮现在煤烟和灯光当中。这时窗外眼看着亮起来了,泥土、枯草和水的气味凉飕飕地扑了进来,我这才好容易止了咳,要不是这样,我准会没头没脑地把这姑娘骂上一通,让她把窗户照旧关好的。但是,这当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奂在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敝的镇郊的道岔。道岔附近,寒伧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比。大概是扳道夫在打信号吧,一面颜色暗淡的白旗孤零零地在薄暮中懒洋洋地摇曳着。火车刚刚驶出隧道,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那片景物一样凄渗。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懂喊的是什么意思。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橘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我不由得屏住气,登时恍然大悟。姑娘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橘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像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以及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枯子那鲜艳的颜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色——这一切的一切,转瞬间就从车窗外掠过去了。但是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我昂然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地定睛望着那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姑娘已回到我对面的座位上,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旧裹着她那满是皲裂的双颊,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三等车票。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息,以及那不可思议、庸碌而无聊的人生。(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描绘的阴暗的天气,难闻的气味。凄凉的世境,处处显现一种寒气逼人的冷色调,从侧面映衬出“我”起初内心的阴沉和忧郁。B.姑娘十分艰难地打开了车窗,因猜到她要给送行的弟弟送橘子,所以“我”虽然对涌进车厢的烟屑感到不满。但对姑娘已不再厌烦。C.小说用第一人称叙事,综合抑扬、对比、悬念、伏笔、呼应等多种情节结构手法,展现作者的感情变化,同时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D.小说语言呈现出克制的风格。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激烈冲撞,并没有在字面上强烈抒发,表面波澜不惊,但深入骨髓的情感暗潮汹涌。8.小说中两处划线部分是对姑娘的肖像描写,这两处描写有何异同?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小说中的“橘子”有哪些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7.B8.第一问:相同点:两处描写都抓住了姑娘的围巾、皲裂的双颊和三等车票、包袱来勾勒姑娘的肖像。不同点:第一处描写较之第二处更加细致,多加入主观色彩浓厚的修饰语,如“红的刺目的”“肮脏的”“小心翼翼的”等。第二问:①从侧面揭示人物的生存状况。皲裂的皮肤、破旧邋遢的装束及三等车票暗示出姑娘穷困恶劣的生存处境。②从侧面传达主人公的爱憎。第二处描写去除了带有主观色彩的修饰词,体现出叙事主人公对姑娘情感态度的转变,从极端厌恶到心怀敬慕。9.①橘子作为姑娘临行时送给弟弟的礼物,寄托着姑娘对弟弟的牵念关爱;②橘子作为一种滋味可口的水果,蕴含着人世间的一切美好;③橘子作为灰暗世界的一抹暖色,象征着人们心底怀有的希望;④橘子在主人公眼前一闪而过,却给他带来巨大的心灵震颤,意味着每一个平凡人感知感受他人痛苦的能力。【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B.“因猜到她要给送行的弟弟送橘子,所以‘我’虽然对涌进车厢的烟屑感到不满。但对姑娘已不再厌烦”错误,根据原文“泥土、枯草和水的气味凉飕飕地扑了进来,我这才好容易止了咳,要不是这样,我准会没头没脑地把这姑娘骂上一通”可见,“我”这时根本不知道她要给弟弟送橘子,也没有对她“不再厌烦”,选项无中生有。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描写手法及作用的能力。相同点:都抓住姑娘“淡绿色的毛线围巾”“满是皲裂的双颊”“大包袱”“三等车票”这几个特点来写。不同点:第一处写得更细致,如“没有油性的头发”“红得刺目的双颊”“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满是冻疮的手”“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等描写,比起第二处来说更明显地流露出“我”当时内心的不喜欢与不满。作用:从肖像描写中可以看出这位姑娘生存环境恶劣,皮肤皲裂,衣物肮脏,买的是三等车票可见她经济状况十分不好,从而刻画出她的贫困艰苦。第一次肖像描写突出了很多让人感到不舒服的描写,如肮脏、刺目等,展现出“我”在初看见姑娘时的“不喜欢”“不快”“生气”等主观厌恶的情感;第二次肖像描写去掉了这些词,显现出“我”在看到姑娘给送行的弟弟们扔橘子后,对她的情感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厌恶她,而是十分钦佩她在这么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依然保留着热爱生活美好,关爱弟弟们的美好人格,受到强烈的震动与感化。【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物象的寓意的能力。“橘子”是姑娘“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橘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可见,她虽然生活贫困艰辛,但一家人相亲相爱,她尽自己所能给弟弟们的美味礼物,这些橘子上凝聚着她对弟弟们的爱。“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桔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可见,在这苍茫的暮色和阴沉的天色中,橘子金黄的色彩成为最亮丽的风景,象征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也给人内心带来无尽的希望。“我”本来“疲劳和倦怠”,一直无精打采,看什么都不顺眼,但“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像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以及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枯子那鲜艳的颜色……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我昂然仰起头”“直到这时我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息,以及那不可思议、庸碌而无聊的人生”可见,“我”原本庸碌麻木的心灵受到橘子一闪而过的金黄色泽以及姑娘与弟弟们之间美好感情的震动,终于被唤醒了,从麻木的旁观者成为一个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人痛苦喜悦的鲜活的人。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太祖洪武十五年春正月,置贵州都指挥使司。贵州古罗施鬼国自蜀汉彝有火济者从诸葛亮南征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历唐宋皆以归顺不失爵土至是遣傅友德等平云南上遣使谕友德曰:“前已置贵州都指挥使司,然霭翠辈不尽服,虽有云南,不能守也。”霭翠故元宣慰使,已而见云南俱平,乃与同知宋钦皆降。霭翠请兵讨部落陇居,上曰:“中国之兵岂荒服报怨之具耶!”不许。十八年夏四月,思州诸洞蛮作乱,命信国公汤和从楚王桢讨平之。时蛮寇出没不常,王师至辄窜匿,退则复出剽掠。和等抵其地,恐蛮人惊溃,乃于诸洞分屯立栅,与蛮民杂耕,使不复疑。久之,以计擒其渠魁,余党悉溃。师还,留兵镇之。成祖永乐九年春正月,设普安安抚司。及霭翠死,妻奢香代立,宋钦死,妻刘氏代立。时马烨以都督镇守其地,政尚威严,欲尽灭诸罗,代以流官,乃以事裸挞奢香,欲激怒诸罗为兵端。诸罗果愤怒,欲反。刘氏闻止之,为走愬京师。上召问,令入宫见高皇后。复令折简招奢香至,询故,上曰:“汝诚苦马都督,吾为汝除之,然何以报我?”奢香叩头曰:“愿世世戢诸罗,令不敢为乱。”上曰:“此汝常职,何云报也!”奢香曰:“贵州东北有间道,梗塞未治,愿刊山通道,以给驿使往来。”上许之。乃召烨,数其罪,斩之,遣奢香等归。诸罗大感服,为除赤水、乌撤道,立龙场九驿,达蜀。曰:国家无斗粟介士之劳,边臣无亡矢遗镞之失,自古开疆廓宇,又未有若斯之易者也。《诗》曰:“日辟国百里。”伊惟二祖有焉。(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开设贵州》)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贵州古罗施鬼国/自蜀汉彝有火济者/从诸葛亮南征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历唐/宋皆以归顺/不失爵土/至是/遣傅友德等平云南B.贵州古罗施鬼国/自蜀汉彝有火济者从/诸葛亮南征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历唐/宋皆以归顺不失/爵土至是/遣傅友德等平云南C.贵州古罗施鬼国/自蜀汉彝有火济者/从诸葛亮南征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历唐/宋皆以归顺不失/爵土至是/遣傅友德等平云南D.贵州古罗施鬼国/自蜀汉彝有火济者从/诸葛亮南征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历唐/宋皆以归顺/不失爵土/至/遣傅友德等平云南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荒服,古“五服”之一,指离京帅二千到二千五百里的地方。亦泛指边远地区。B.流官,明清时派到两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官。因其非世袭,有流动性,故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折简,亦作折柬、折半之简,言其礼轻。占人以竹简作书,本文中指的是写信。D.二祖,古代以“祖有功,而宗有德”定谥号,文中以“二祖”合称太祖和成祖。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在设立贵州都指挥使司之后,开始着手攻打云南;后来霭翠在云南平定后归附了朝廷,并请求朝廷派兵攻打陇居部落,被太祖拒绝。B.汤和等人针对叛军出没无常的情况。在各地分兵屯田安营扎寨,与当地百姓一起耕种,使其不再疑心,然后相机行事。成功平定叛乱。C.马烨企图激怒诸罗以便挑起战事,刘氏听说之后制止了马烨的错误行径,并且前往京城上诉,得到皇上和皇后接见。使情况有了转机。D.成祖向奢香询问事情原委,为她惩治了马烨,诸罗大为感佩,为朝廷清理修筑赤水、乌撒的道路,建立龙场等九个驿站,可直达四川。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久之,以计擒其渠魁,余党悉溃,师还,留兵镇之。(2)贵州东北有间道,梗塞未治,愿刊山通道,以给驿使往来。【答案】10.A11.D12.C13.(1)过了很久,用计捉住他们的首领,剩余党羽都溃散了,大军凯旋,留兵镇守此地。(2)贵州的东北有一条小路,堵塞未修,我愿意开山通路,用来给驿使往来提供便利。【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本句意为:贵州的古罗施鬼国,在蜀汉时期彝族有一个叫火济的酋长,跟从诸葛亮南征孟获有功劳,被封为罗甸国王。经历唐宋两朝都不归顺,不不失自己的爵位和国土,到这时,派遣傅友德等人平定云南。“从”是“跟从”,为“诸葛亮”的谓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D。“爵土”是“失”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古代以‘祖有功,而宗有德’定谥号”错误,这是定庙号的准则,太祖和成祖是庙号,不是谥号。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刘氏听说之后制止了马烨的错误行径”错误,原文是“诸罗果愤怒,欲反。刘氏闻止之,为走愬京师”可见,刘氏阻止的是诸罗造反,而不是马烨的错误行径。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渠魁”,首领;“悉”,全部;“师”,朝廷的军队。(2)“间道”,小路;“梗塞”,堵塞;“刊”,砍伐山上树木,指开山。参考译文:太祖洪武十五年春正月,设置贵州都指挥使司。贵州的古罗施鬼国,在蜀汉时彝族有一个叫火济的酋长,跟从诸葛亮南征孟获有功劳,被封为罗甸国王。经历唐宋两朝都不归顺,不失自己的爵位和国土,到这时,派遣傅友德等人平定云南。皇帝派遣使者告诉友德说:“先前已经设置了贵州都指挥使司,然而霭翠这一类人不全都服从,那么即使有了云南,也不能守住。”霭翠是从前元朝的宣慰使,不久见云南都被平定,于是和同知宋钦都投降了。霭翠请求发兵讨伐部落陇居,皇帝说:“中国的军队怎么会向边远蛮荒之地的人报仇呢!”不答应。十八年夏四月,思州诸多洞蛮作乱,皇帝命信国公汤和跟从楚王朱桢讨伐平定他们。当时蛮寇出没没有规律,朝廷的军队到了就逃窜藏匿,撤退就再次出来掠夺。汤和等到了这里,害怕蛮人惊慌溃退,于是在诸洞分兵屯田,安营扎寨,和蛮族百姓杂居耕种,让他们不再疑心。这样过了很久,用计捉住他们的首领,剩余党羽都溃散了,大军凯旋,留兵镇守此地。成祖永乐九年春天正月,设置普安安抚司。等到霭翠死去,他的妻子奢香代立,宋钦死后,他的妻子刘氏代立。当时马烨以都督的身份镇守此地,政令崇尚威严,想要全部消灭西南少数民族,用流官代替,于是就借故对奢香实施裸挞之刑,想要激怒这些少数民族,挑起战事。西南少数民族果然愤怒,想要造反。刘氏听说了这件事阻止了民众,为奢香跑去京城告状。皇帝召问实情,让她入宫见高皇后。又让人写信招奢香进京,询问缘故。皇帝说:“你确实为马都督所苦,我为你除了他,然而你用什么来报答我呢?”奢香叩头说:“我愿意世世代代束缚手下民族,让他们不敢作乱。”皇帝说:“这本来就是你的职责,谈得上什么报答呢!”奢香说:“贵州的东北有一条小路,堵塞未修,我愿意开山通路,用来给驿使往来提供便利。”皇帝答应了这件事。于是召回马烨,列举他的罪状,斩杀他,派遣奢香等人回去。西南少数民族大为感动服从,为此修筑赤水、乌撤的道路,建立龙场九座驿,通达蜀地。评论说,国家没有劳动一斗米一个士兵,边地臣子没有丢失一支箭,自古以来开拓疆土,又没有像这么容易的。《诗经》上说:“一日可开辟百里国土。”恐怕只有太祖成祖二人有这等功绩吧!(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唐多令刘过①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②。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注】①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②南楼,在武昌黄鹄山上,又名安远楼。南宋时“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很多词人登临时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词上片起笔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登高之所见,即一泓寒水,满眼尽是布满汀洲的芦叶。B.“二十年重过南楼”一句,包含了许多情感,不仅有回忆起过往岁月的感慨,也有岁月匆匆时光流逝之感。C.“能几日,又中秋”,一种时序催人的忧心、烈士暮年的悲感和无可奈何的喟叹,都从“又”字当中透露出来。D.全词卒章三句写词人买花载酒,可见词人虽己不再像少年时意气风发,但仍然充满了故地重游的喜悦之情。15.请赏析“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的写景技巧。【答案】14.D15.①动静结合。“芦叶”“寒沙”是静景,“浅流”是动景。②远近结合。长满芦叶的汀州是远景,浅流中的寒沙是近景。③线(点)面结合。“芦叶满汀洲”属于面的铺陈,“寒沙带浅流”是线(点)的描绘。④融情于景。岁月易逝、烈士暮年的感慨融于凄清萧瑟的满目“芦叶”、一泓“寒流”之景中。【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词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D.“词人虽己不再像少年时意气风发,但仍然充满了故地重游喜悦之情”错误,卒章三句买花载酒,本想苦中求乐,来驱散一下心头的愁绪。可是这家国恨、身世愁又岂是些许花酒所冲淡得了的!先用“欲”字一顿,提出游乐的意愿,接着用“不似”一转,则纵去也无复当年乐趣,表示了否定的态度,并非“充满了故地重游的喜悦之情”。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关键诗句的能力。这两句意为:芦苇的枯叶落满沙洲,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无声无息地流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前句写静,汀州、芦叶、寒沙都是静景,而“浅流”则是动景,动静结合。“汀州”是水中小岛,距离较远,“寒沙”“浅流”是岸边近景,远近结合。“芦叶满汀洲”写出秋色满眼,是“面”的描写;“寒沙带浅流”写出眼前可观的细节景色,是点的描写。点面结合。“满”字和“寒”字,把萧疏的外景同低徊的心境交融在一起,勾勒出一幅黯淡的画面,为全词着上了一层“底色”。细味这残芦满目、浅流如带的词境,气象萧瑟,与诗人“二十年重过南楼”的无限感慨融为一体,体现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烈士暮年的悲凉之情,情景交融。(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木兰诗》中有“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写出了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而早在《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对此有所反映。(2)李白的《蜀道难》开篇写蚕丛和鱼凫两个小国开国“茫然”之后,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示它们和秦地隔绝时间的久远。(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运用设问的手法,写了醉翁亭的建造者是山上的智仙和尚之后,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介绍了它名称的由来。【答案】①.制芰荷以为衣兮②.集芙蓉以为裳③.尔来四万八千岁④.不与秦塞通人烟⑤.名之者谁⑥.太守自谓也【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1)根据提示语“上衣下裳”,可知我们应该选取《离骚》中有关“衣”与“裳”的相关语句,由此可得“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默写时注意“芰”“集”的写法。(2)根据提示语“开篇写……之后”,可知挖空处诗句的结构位置;根据提示语“和秦地隔绝时间的久远”可知,在内容上应填“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默写时注意“尔”“塞”的写法。(3)根据提示语“设问的手法”和“介绍了它名称的由来”,可知应填“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默写时注意“名”“谓”的写法。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李贽是晚明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也是一位有情怀的文学家。李贽主张“童心说”,他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所谓“童心”即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其要义就是象孩子一样,尊重客观存在,是什么就是什么,有啥说啥,。所以说李贽是一个纯粹的人,他的思想和行为跟一切无病呻吟的做派都不可。李贽认为,人们的道德、精神等现象在在物质生活、“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一论断觉得当时是奇谈怪论。而就现代人来说,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朴素思想。李贽所著《藏书》《焚书》等,实乃破冰之举,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最大限度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李贽是一个有担当的好领导。明代万历年间,明神宗想要削弱各地土司的力量,继续实行“改土归流”,意在斩断各地土司长期经营的那些的关系。由于李贽的“异端邪说”,让那些程朱理学派们瑟瑟发抖,于是有人向神宗皇帝谏言,将他放逐西南蛮荒之地。于是,李贽不幸又被派往姚安任职,心中愤恨难平,甚至中途就想辞官了之。他尽管是一副郁郁不得志的状态,但是在任三年从未做过一天慵懒官、太平官。“从故乡而来,两地疮痍同满目;当兵事之后,万家疾苦早关心”,这是李贽亲手写在姚安府街柱子上的对联。面对战乱后的民不聊生,能做到对百姓的疾苦,可想而知他的内心是十分柔软的。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童言无忌一概而论错综复杂感同身受B.童叟无欺同日而语盘根错节设身处地C.童言无忌同日而语盘根错节感同身受D.童叟无欺一概而论错综复杂设身处地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的道德、精神等现象存在物质生活,“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一论断当时觉得当时是奇谈怪论。B.人们的道德、精神等现象存在于物质生活中,“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一论断人们当时觉得是奇谈怪论。C.人们的道德、精神等现象存在于物质生活中,“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一论断觉得当时是奇谈怪论。D.人们的道德、精神等现象存在物质生活中,“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一论断人们觉得当时是奇谈怪论。19.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他一直牢记英国诗人雪莱的名句:“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B.苏炳添没有摘金夺银,但他凭其体育精神被网友们亲切称为“苏神”。C.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的体积有多大。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答案】17.C18.B19.A【解析】【分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或成语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空,童言无忌:指儿童天真无邪,讲话诚实。童叟无欺:既不欺骗小孩也不欺骗老人,指买卖公平。根据语境“其要义就是像孩子一样,尊重客观存在,是什么就是什么,有啥说啥”,第一空应该填“童言无忌”。第二空,一概而论:指处理事情、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一律看待。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论,指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式)。根据语境,“所以说,李贽是一个纯粹的人,他的思想和行为,跟一切无病呻吟的做派”不同,第二空应该填“同日而语”。第三空,“错综复杂”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盘根错节”比喻事情繁难复杂,不易处理。根据原文“斩断土司长期经营的关系”可知,此处重在处理,故填“盘根错节”。第四空,“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设身处地”指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意思是替别人着想。根据原文中该动词的对象“百姓的疾苦”,可知应填“感同身受”。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处有三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原句“人们的道德、精神等现象存在物质生活”介词残缺,应把“物质生活”改为“于物质生活中”。二是成分赘余:“这一论断当时觉得当时是奇谈怪论”中,两个“当时”产生成分赘余,应去掉第二个“当时”。三是搭配不当:“这一论断觉得当时是奇谈怪论”主谓不搭配,并非是“论断”这一主体认为对象是“奇谈怪论”,而是人们觉得这一论断是奇谈怪论。只有B项修改正确。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标点符号用法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A.表示直接引用。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特殊含义。D.表示反语或讽刺。故选A。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于大自然的伤害①。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能无序开发自然,粗暴掠夺自然,而是要合理利用自然,②,这样才能获得自然的回馈。当然,自然界的运行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也有风雨交加的时刻。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方面,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要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在尊重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中因势利导,努力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将消极影响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20.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概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条件关系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答案】20.①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②友好保护自然③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21.只有保护生态环境,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将消极影响转化为有利因素,才能推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文“生命共同体”的关系和后文“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可知,此处指的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伤害,故应填“最终会伤害人类自身”。第二空,根据前文“合理利用自然”可知,我们此处应填的是与之相似的,与“无序开发”和“粗暴掠夺”相反的内容,故填“友好保护自然”。第三空,根据后文“也有风雨交加的时刻”,可知此处关联词应填“既有”,而在内容上应填与“风雨交加”相反的天气状态,故填“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选段两段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容,第一段讲述的是自然界对人类的反作用,而这也是我们在第二段要保护自然,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前提。而保护自然的具体措施就是“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试题要求我们使用包含条件关系的句子,就是指前一部分提出一种条件,后一部分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这一句式常用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等。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明代罗贯中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记载了“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上述材料能给具有英雄情怀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材料讲的是《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认为英雄应该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但是刘备听了曹操的话后大惊,但是他“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也是英雄的体现。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英雄有不同的表现,像曹操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是英雄;胸怀天下,有责任和担当也是英雄。从曹操的表现来看,他非常自信,这也是英雄气概的体现。但是刘备主要体现的是能够随机应变,能够韬光养晦,并不像曹操那个张扬外露,能隐忍,这也说明他具有英雄的特质。在立意时,抓住其中的一个角度来写即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上述材料能给具有英雄情怀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这就要求我们写作时,深入理解材料,尤其注意理解什么是英雄,然后再结合现实进行写作。对英雄的认识,可以从曹操入手,也可以从刘备入手,还可以二者结合,但要注意不能脱离材料。还有就是,不要误解材料,只是对曹操或刘备进行讴歌。立意:1.英雄要胸怀大志,腹有良谋。2.英雄要胸怀天下,有责任与担当。3.英雄需要有自信,以天下为己任。4.英雄需要胆识,要会韬光养晦。5.英雄需有智慧,要会随机应变。6.英雄注重细节,小不忍则乱大谋。7.英雄需沉着应变、急中生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12 15:34:05 页数:19
价格:¥5 大小:71.84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