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2022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7
2
/17
剩余1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这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所谓文化,通常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而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积极肯定、自觉珍惜而形成的一种对其坚守、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取向。文化自信就其内涵而言,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类型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二是作为这种文化类型的文化主体的文化性格。这就是说,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担当性格的有机统一。那么,继承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不能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呢?这涉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它自身的文化特质问题。事实上,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质就是“自信”,它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信精神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它最初萌生时的神话传说中,就是以自信、自强为精神特质的。人们所熟悉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不就充满了一种发奋而自信的精神吗?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孟子、荀子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精神理性化、理论化了。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荀子则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这些不正充满了一种一往无前的担当而自信的精神吗?宋儒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清时期王夫之的“六经责我开生面”,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无不是充满了一种无畏而自信的精神。如果说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坚定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上,那么它的落脚点和目标指向就应该放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上。人是文化的主体,又是文化的创造者。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就无所谓文化,而任何优秀的文化也只能是海市蜃楼。因此,培养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才是我们要着实下功夫的关键所在。\n(摘编自唐凯麟《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材料二: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一定是需要思想而且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中国人民有足够的底气、资格、理由坚定文化自信,不负这个时代。“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中国有句古语叫“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她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构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精神标识。以儒学为主体、儒佛道共构、法家墨家兵家等百家争鸣,诗词歌赋书画小说等百花齐放,共同铸就了人类文化史上一座璀璨夺目的丰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含有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可以为后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无疑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文化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是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在历史上,历代都有杰出的思想家从不同方面对中华文化积累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发展从未中断,全赖这种源源不断的文化创造力。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美丽和时代风采。这为文化自信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指明了根本途径和方法。(摘编自邵长军《坚定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材料三:当冬奥盛会遇见中国文化,从开幕式上惊艳全场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等中华文化展示,到颁奖典礼上穿戴“瑞雪祥云”“鸿远山水”“唐花飞雪”服饰的礼仪人员;从造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美轮美奂的“雪如意”“冰玉环”等场馆,到灵感来自古代同心圆玉璧的奖牌……一系列中国元素讲述着匠心独运的“东方故事”,呈现着中国文化和冰雪文化、奥运文化的完美融合。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宴,讲述着中国故事,彰显着中国风采,传递出中国自信。北京在为世界呈现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夏季奥运会之后,又为世人呈上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季奥运会。100多年前的1908年,当欧洲举办奥运会的消息传到中国,人们发出痛心疾首的“奥运三问”: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胜利的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胜利的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从“奥运三问”到“双奥之城”,本身就是百年沧桑巨变的缩影,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注脚。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2月17日05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nA.从神话传说到孔子、孟子、荀子,再到明清儒学,我国传统文化自信精神不断丰富和完善。B.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是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C.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全赖历代杰出的人物从不同方面对中华文化积累作出的贡献。D.三则材料都以“文化自信”为话题,前两则便重传统文化的继承,第三则侧重文化展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民族文化是种具有高度自信精神的文化,是因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质就是“自信”。B.“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意在说明只有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底气不负这个时代。C.材料一从文化特质和文化主体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关系。D.北京从“奥运三问”到“双奥之城”,标志着中国经百年巨变已成为世界强国之一。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化自信表现的一项是()A.2022年北京冬奥盛会开幕式上惊艳全场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等中国文化的展示,获得国内外一致好评。B.《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化类节目的热播,既迎合了大众的精神追求,又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C.近年一些地方热衷复建古城风貌,也有人提议在原址重建圆明园,再现这一“万园之园”杰出精美的建筑景群,重现昔日盛世繁华与荣光。D.在大街小巷,公园景区,总能看到束发盘髻,衣袂飘飘的汉服爱好者。天猫服饰等机构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汉服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与材料二在论证方面的相同点。5.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提升文化自信?请结合材料,提出你的建议。【答案】1.C2.B3.C4.①在论点的提出上,都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②在论证结构上,都采用了总分式论证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③在论证方法上,都运用了引用论证。④在论证语言上,都表现出用词精炼准确的特点。5.①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坚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培养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③积极主动地展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加广泛地同其他文明平等交流。【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C.\n“全赖历代杰出的人物从不同方面对中华文化积累作出的贡献”错误,材料二第四段“在历史上,历代都有杰出的思想家从不同方面对中华文化积累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发展从未中断,全赖这种源源不断的文化创造力”中可见,依靠的是“源源不断的文化创造力”而非仅仅是“杰出人物”的贡献。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A.“是因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质就是‘自信’”强加因果,从材料一第二段“事实上,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质就是‘自信’,它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信精神的文化”中可见,二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C.“分析了我国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关系”无中生有,材料并未分析“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关系”,而是分析了文化自信是文化特质与文化主体的有机统一。D.“标志着中国经百年巨变已成为世界强国之一”于文无据,材料三第二段只说“北京从‘奥运三问’到‘双奥之城’,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注脚”,并没有提到它是中国已成为世界强国之一的标志。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C.圆明园本身属于文化自信,但在原址重建圆明园不是文化自信,而是对屈辱历史的抹杀。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材料一首先提出观点“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担当性格的有机统一”,接着以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文化类型的诞生,历史发展分析其“文化精神特质”;再从如今应培养造就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的角度论及“文化主体的担当性格”,论述应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是总分结构。从论证方法上来看,第二段引用了许多中国古代先贤们体现文化自信的话语,是引用论证。论证语言上,用词准确,如“通常是指”“涉及”“事实上”“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如果说……那么……”等,表达准确。材料二也首先提出观点“中国人民有足够的底气、资格、理由坚定文化自信,不负这个时代”。接着分别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中华文化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是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两方面进行论证,是总分结构。论证方法上,引用“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等句子,是引用论证。论证语言上,用词精炼准确,如“历史表明……一定是”“可以为后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无疑增添了……”“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是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从不同方面”等语句中的词语,显得十分准确。\n综上所述,都开门见山提出观点,都采用总分结构,都使用引用论证,都用词准确。【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及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事实上,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质就是‘自信’,它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信精神的文化”“如果说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坚定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上,那么它的落脚点和目标指向就应该放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上”可见,要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坚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培养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根据材料二“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美丽和时代风采。这为文化自信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指明了根本途径和方法”可见,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根据材料三“当冬奥盛会遇见中国文化,从开幕式上……等中华文化展示……一系列中国元素讲述着匠心独运的‘东方故事’,呈现着中国文化和冰雪文化、奥运文化的完美融合”“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宴,讲述着中国故事,彰显着中国风采,传递出中国自信……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可见,要积极主动地展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加广泛地同其他文明平等交流。(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上钩〔美〕G.亚历山大詹卡西先生一边吃着早餐,一边看着当天的晨报。“亲爱的,有什么惊人的报道吗?”詹卡西太太正忙着往面包上涂果酱。她总是嫌女仆露茜涂得不好,而自己动手会使丈夫感受到双重的爱。“拉斯维加斯又发生一起惊人抢劫案,失主被劫十七万美元。歹徒如何得手,原因尚不明……”“先生,太太,有个陌生客人要见你们。”露茜走进餐厅,打断了詹卡西先生的念报声。詹卡西太太嚷道:“这人真没教养,这种时候来拜访人。别让他进来,谁担保他不是劫匪。”说着干脆把一团果酱塞到嘴里去。露茜说:“我让他在外面等,他问我们有没有丢了钱。”詹卡西先生说:“请他进来吧。”说着擦擦嘴,站起来往外走去。詹卡西太太瞪大了双眼:“你丢了钱?你居然不告诉我,你这天杀的!”\n可她丈夫已经出去了。等到詹卡西太太来到客厅时,一个人正把一捆钞票递给她丈夫。陌生人说:“我揣摩着就是你们遗失的,只有像你们这样住得起阔气房子的人,才会有这么一大笔钱。”下面的对话詹卡西太太没有仔细听,她在费劲地猜想着丈夫从哪里来的这笔钱。这太可怕了,丈夫居然对自己不忠实!而且这陌生人居然会送回来,按照报纸的说法,他可以当选为今年拉斯维加斯头号傻瓜……直到陌生人向他们告别,她才从沉思中清醒过来。送走了客人,她一言不发,等着丈夫的解释。詹卡西先生陪着笑脸道:“对不起,亲爱的。昨天公司给了我一笔奖金,可是我丢了,所以我不敢告诉你。现在难道不是上帝的旨意吗?钱回来了。”詹卡西太太这才转怒为喜,高兴地把钱点了一遍,锁进了保险柜。可是到她独自喝下午茶的时候,心里又嘀咕起来。有哪个公司会发这么大一笔奖金?足足1万元啊!一贯马大哈的詹卡西太太这次却出人意料地细心起来,她决定请私家侦探社帮一下忙。一个星期后,报告送到了詹卡西太太手中:詹卡西先生循规蹈矩,没有外遇,只是找了几次一个在警局谋生的老同学鲍勃喝酒;他所在的公司没有发过任何奖金。这真是一个斯芬克斯式的谜!詹卡西太太考虑再三,决定晚上和丈夫摊牌。她可不愿意有一个对妻子保守秘密的丈夫。夫妻俩在餐桌旁坐好,詹卡西太太发难了:“亲爱的,那一万元……”“先生,太太,那个人又来了。”露茜打断了她的话。詹卡西太太一下没有回过神来:“谁?那个人是谁?”露茜说:“他说肯定是先生丢了钱。”詹卡西太太一下子跳起来:“什么?又丢了钱?又是他捡到?”夫妻俩来到客厅,陌生人满脸笑容地迎上来:“詹卡西先生,我回家经过您家门口,见到了这皮包,一下子就认出来了。您瞧,天底下竟有这么巧的事!”詹卡西先生接过皮包,掏出一沓厚厚的钞票。詹卡西太太正感吃惊,却听陌生人说:“如果二位不介意的话,我将送给你们一件礼物。”夫妻俩刚刚抬起头来,陌生人已经用一支精巧的小手枪对准了他们:“最好别动,先生,太太,如果不想让我开枪的话。”陌生人微笑着把一根绳子扔给呆若木鸡的詹卡西太太:“太太,请您把您丈夫捆起来,动作要快。”就这样,詹卡西夫妇和露茜都被捆起来了。陌生人往俘虏嘴里塞着布条,说:“对于一个没有丢钱而又问心无愧地认领失款的人来说,这就是头等的报酬。我在拉斯维加斯干了十几回了,还没有一个人拒绝送上门的一万元的。”\n看着陌生人向卧室保险柜走去,詹卡西太太又气又恨:原来这人就是拉斯维加斯的头号窃贼,他每次先奉送一万元,好让那些昧良心的人收下;他也乘机摸清情况,甚至与失主交上朋友。所以,当他劫走财物后,事主惧于名誉,只好来一个“歹徒如何得手,原因尚不明”!陌生人夹着一个小包出来,打了个手势:“再见了,上钩的鱼儿。”“你好,上钩的鱼儿。”锁着的门突然开了,一个拿枪的人带着好几个人走了进来。陌生人听到拿枪人的话,呆住了。詹卡西太太认出来了,拿枪人是詹卡西先生的老同学——鲍勃。选自《世界最好短篇小说大全集》6.下列对小说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晨报中提到“歹徒如何得手,原因尚且不明”,在小说末尾找到了答案。B.人们遭抢劫后因害怕歹徒变本加厉地报复而忍气吞声,陌生人因此而屡屡得手。C.詹卡西太太请私家侦探去调查丈夫,是因为她对丈夫的行为产生了怀疑。D.陌生人两次出现都很突然,他把詹卡西当作上钩的鱼儿,未想到原来自己才是。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以及细节描写等塑造了詹卡西太太的形象。B.陌生人的出现打断了詹卡西太太的发问,是作者有意为之,对情节有一定的延迟效果。C.詹卡西太太与丈夫面对意外之财的不同反应,从侧面衬托了詹卡西先生的形象。D.小说以小见大,通过一个小故事,透视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社会价值观。8.小说在情节构思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归纳分析。9.小说以“上钩”为题有何用意?【答案】6.B7.A8.(1)跌宕起伏,环环相扣。(2)多用伏笔,前后照应。(3)意料之外,情理之中。9.(1)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语义双关。表层的“上钩”指詹卡西夫妇被骗,深层的“上钩”是指陌生人被警察抓走。(3)统摄全篇。小说整个故事情节围绕“上钩”展开。(4)揭示主题。深刻揭露了贪婪、自私的人性弱点,褒扬了智谋和社会正义。【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分析和理解的能力。B.“人们遭抢劫后因害怕歹徒变本加厉地报复而忍气吞声”错误,原文有“当他劫走财物后,事主惧于名誉,只好来一个‘歹徒如何得手,原因尚不明’”可知,歹徒利用人们贪图不义之财惧于名誉受损而害怕报警屡屡得手。故选B。【7题详解】\n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文中有“中詹卡西太太瞪大了双眼:‘你丢了钱?你居然不告诉我,你这天杀的!’”“詹卡西太太这才转怒为喜,高兴地把钱点了一遍,锁进了保险柜”“詹卡西太太又气又恨”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没有外貌描写。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情节构思特点的能力。故事一开始交代有人给詹卡西先生送来一大笔说是捡到的钱,就很让人出乎意料;詹卡西太太通过调查得知没有这笔钱的来历;正要问詹卡西先生这件事,捡钱的人又来送捡到的钱,惊讶之中骗子摊明真相,是把詹卡西先生视为上钩的鱼骗钱的,结果他自己成了真正上钩的鱼被警察抓住。情节可谓跌宕起伏,环环相扣。文中多用伏笔,前后照应。故事一开始交代“拉斯维加斯又发生一起惊人抢劫案,失主被劫十七万美元。歹徒如何得手,原因尚不明”,结尾部分给出答案,原因是“歹徒利用人们贪图不义之财惧于名誉受损而害怕报警屡屡得手”,情节前后照应。前面交代詹卡西先生和老同学鲍勃喝酒,实则是商量对策,为后文鲍勃带领警察捉拿骗子埋下伏笔。詹卡西先生没有丢钱却接受了陌生人归还的大笔的钱,读者自然认为詹卡西先生成为了陌生人手中上钩的鱼,正以为陌生人利用人性的贪婪又得逞时,他自己成了上钩的鱼被抓住。是詹卡西先生挺身而出,协同老同学警察为陌生人布的局,伸张了正义。结句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题目作用的能力。“上钩”比喻被引诱上圈套。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悬念,引人思考是谁上了钩,为了什么而上钩,上钩后怎么样了,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文中“上钩”语义双关。表层的“上钩”指詹卡西夫妇认领了不是自己丢的钱,上了歹徒的当,被劫掠钱财,深层的“上钩”是指陌生人掉进了詹卡西和警察同学的局,最终露出真相被警察抓走。小说整个故事情节围绕“上钩”展开。歹徒设置“鱼饵”,表面上詹卡西上钩;詹卡西接受钱布置鱼饵,引诱歹徒上钩;最终歹徒利用“上钩”的詹卡西夫妇劫掠钱财而自己上钩。“上钩”统摄全篇。被劫钱财者“上钩”是因为没有丢钱而又问心无愧地认领失款,这表现了人性的贪婪、自私;而歹徒上钩是因为对钱的贪得无厌,最终引人上钩的人上了钩,被绳之以法,题目揭示了小说主题。揭露了贪婪、自私的人性弱点,褒扬了智谋和社会正义。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n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也。出于单微,少作县吏,后为都亭刺史佐。而有志好学,坐立诵读。县令邓邵试与语,奇之,听受业太学。后令复召为吏,乃避隐阳城山中。时有杀人者,同县杨吏以疑寔,县遂逮系,考掠无实,而后得出。及为督邮,乃密托许令,礼召杨吏,远近闻者,咸叹服之。家贫,复为郡西门亭长,寻转功曹,时中常侍侯览托太守高伦用吏,伦教署为文学掾。寔知非其人,怀檄请见。言曰:“此人不宜用,而侯常侍不可违。寔乞从外署,不足以尘明德。”伦从之。于是乡论怪其非举,寔终无所言,伦后被征为尚书,郡中士大夫送至轮氏传舍,伦谓众人曰:“吾前为侯常侍用吏,陈君密持檄还,而于外自署,比闻议者以此少之。此咎由吾畏惮强御,陈君可谓善则称君,过则称己者也。”寔固自引愆,闻者方叹息,由是天下服其德。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旬月,以期丧去。官复,再迁除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邻县人户归附者,定辄训导譬解发遣,各令还本同官行部。吏虑有讼者,白欲禁之。寔曰:“讼以求直,禁之理将何申?其勿有所拘。”司官闻而叹息曰:“陈君所言若自,岂有怨于人乎?”亦竟无讼者。以沛相赋敛违法,乃解印绶去,吏人追思之。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让父死归葬颍川虽一郡毕至而名士无往者让甚耻之。寔乃独吊焉。及后复诛党人,让感寔,故多所全宥。太尉杨赐、司徒陈耽每拜公卿,群僚毕贺。赐等常叹:“寔大位未登,愧于先之。”及党禁始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遣人敦寔,欲特表以不次之位,寔乃谢使者曰:“寔久绝人事,饰巾待终而已。”时三公每缺,议者归之。累见征命,遂不起。闭门悬车,栖迟养老。中平四年,年八十四,卒于家。何进遣使吊祭,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衰麻者以百数。共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五十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让父死归葬/颍川虽一郡毕至/而名士无/往者让其耻之。B.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让/父死归葬颍川/虽一郡毕至/而名士无往者/让甚耻之。C.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让父死/归葬颍川/虽一郡毕至/而名士无往者/让甚耻之。D.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让/父死归葬/颍川虽一郡毕至/而名士无/往者让甚耻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始设于汉武帝时期。B.传舍,是古代专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的场所。C.期,服丧一年为期。服丧九月称“大功”。服丧五月为“小功”。D.悬车,表示告老退居故乡之意,类似的词有“致仕”、“乞骸骨”、“告老”等。\n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寔有志于学问,身居都亭刺史副官,却是有空就坐着或站着诵读诗书。B.高伦曾录用一人为文学掾,陈寔认为那人不宜用,就对外说是自己私自推荐的。C.因为沛相乱收赋税,目无法纪,陈寔明哲保身,便自己解职回乡去了。D.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很赏识陈寔,在解除党禁之后,他们准备特奏让陈寔越级入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有杀人者,同县杨吏以疑寔,县遂逮系,考掠无实,而后得出。(2)寔固自引愆,闻者方叹息,由是天下服其德。14.陈寔死时,“海内赴者三万余人”,根据原文归纳其原因。【答案】10.C11.B12.C13.(1)当时有人杀了人,同县的姓杨的官吏怀疑是陈寔,县里就逮捕了他,拷问审讯,没有事实证据,之后就释放了他。(2)陈寔自己坚决承担过错,听到(这件事)的人都赞叹不已,自此以后天下人都佩服陈寔的德行。14.(1)宽宏大量。(2)敢于担当。(3)为官公正。(4)保全名士。【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张让的父亲死了,回葬颍川,虽然郡中有很多人去吊丧,但没有一个名士前往。张让对这件事情觉得非常羞耻。本题中,“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张让”人名,作主语,“权倾”谓语,“天下”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可断开,排除BD;“让父死”,“让父”主语,“死”谓语,本句为主谓结构,独立成句,其后断开,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传舍,是古代专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的场所”错误。传舍是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故选B。\n【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陈寔明哲保身”错误。从全文看,陈寔敢于担当,明哲保身的说法依据不足。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逮系”,逮捕,拘囚;“考掠”,拷打;“出”,释放。(2)“固”,坚决;“引愆”,承担罪过;“由”,自此以后。【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由“及为督邮,乃密托许令,礼召杨吏,远近闻者,咸叹服之”可概括出:陈寔宽宏大量。由“寔知非其人,怀檄请见。言曰:‘此人不宜用,而侯常侍不可违。寔乞从外署,不足以尘明德。’”可概括出:陈寔敢于担当。由“邻县人户归附者,定辄训导譬解发遣,各令还本同官行部。吏虑有讼者,白欲禁之。寔曰:‘讼以求直,禁之理将何申?其勿有所拘。’”可概括出:陈寔为官公正。由“寔乃独吊焉。及后复诛党人,让感寔,故多所全宥”可概括出:陈寔保全名士。参考译文:陈寔,字仲弓,颍川郡许县人,出身于势单位卑之家,年轻时做县吏,后来做都亭刺史的副手。他有志于学问,一有空就读书。县令邓邵和他攀谈,对他的学识大为惊奇,便让他进太学深造。回来后,县令又聘他为吏,陈寔躲避到阳城山中。当时有人杀了人,同县的姓杨的官吏怀疑是陈寔,县里就逮捕了他,拷问审讯,没有事实证据,之后就释放了他。等到陈寔当了督邮,就悄悄地托县令用礼召见那个杨姓官吏。远近听闻这件事的人都惊叹敬佩陈寔。陈寔家很贫苦,又出来当西门亭长,不久转为郡功曹。当时中常侍侯览托太守高伦安排一个人为吏,高伦打算录用此人为文学掾。陈寔知道这个人不行,怀中藏着任命书求见太守。说:“这个人不能用,但侯常侍又得罪不起。请允许我用个人名义,到别处按正常渠道推荐他,不能让骂名来玷污你的名声。”高伦答应了。于是乡里舆论都责怪陈寔不应该推荐这种人,而陈寔始终没有申辩,后来,高伦被任命为尚书,郡中士大夫送他到轮氏旅店,高伦把实情告诉大家说:“我以前任用了一个侯常侍推荐的官吏,陈寔他暗中收了任命书,再在其他地方办了任用手续,近来听到有人议论批评他,因为这件事看不起他。这个过失是因为我害怕得罪强权,而陈寔把好事归于上司,却把过错留给自己。”陈寔自己坚决承担过错,听到(这件事)的人都赞叹不已,自此以后天下人都佩服陈寔的德行。\n司空黄琼挑选能处理繁重事务的佐吏,把陈寔补为闻喜长,十天半个月之后,他因为守丧而离职。不久,再任为太丘长。他以德治理,不扰民,百姓能安居乐业。有从邻县来归附的老百姓,陈寔总是规劝教育遣返,令他们各自返回原籍。县吏担心有人借告状滋事生非,告诉陈寔打算禁止诉讼。陈寔说:“打官司是要寻求公正,如果禁止,有理的人向何处申诉呢?还是不要再禁止吧!”县吏听后叹息道:“陈寔君已说到这个地步了,天下还再有怨恨的人吗?”事实上也的确没有人来打官司。由于沛相乱收赋税,目无法纪,陈寔不愿为官,自动解职回乡而去,当地吏民都怀念他。当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张让的父亲死了,回葬颍川,虽然郡中有很多人去吊丧,但没有一个名士前往。张让对这件事情觉得非常羞耻。陈寔于是独自一人前往吊唁。等到后来又大肆诛杀党人时,因为张让感激陈寔,很多人得到了保全和宽宥。太尉杨赐、司徒陈耽每次新任公卿,同僚们都来祝贺。杨赐等常常叹息道:“陈寔迄今为止尚未登上要职,我们都很惭愧,抢占在他的前面了。”等到党禁渐渐解除,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派使者去敦促陈寔,让他越级升官,陈寔对来人致谢说:“我早已不想参与这些人事应酬,准备这样戴着头巾终老此生了。”当时三公的位置常常空缺,朝中舆论认为陈寔比较合适。陈寔多次被征召,他往往推托,隐居不仕,居家养老。中平四年,八十四岁,在家中去世。何进派遣使者前往吊唁,全国前来哭吊的有三万余人,穿孝服的上百人。大家一齐刻石立碑,谥号为文范先生。(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南湖①早春【唐】白居易②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释: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②本诗为白居易被贬江州时所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精于选景构图,前三联抓住晴日、山杏、水草、白雁、黄鹂等意象,紧扣时令和地域特征,活画出了南湖早春的神韵。B.诗歌工于炼字,一“发”字写出山杏吐艳争芳的景象,一“生”字让人身临其境,写出水草之茂盛,富有动态美。C.最后两句显示出诗人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与前面所绘之最形成强烈的反差,富有艺术张力。D.诗歌秉承了白居易一贯的风格,语言清新明丽、朴实自然,符合诗人对诗歌创作的主张。16.前人评此诗曾云“刻画早春,有色泽,腹联尤警”,请结合前人评价赏析诗歌颈联。\n【答案】15.B16.①白雁雨水未干,翅膀沉重,低空飞行;黄鸸的舌头有些生涩,不听使唤。②颈联选用“白雁”,“黄鹂”,色彩对比鲜明。③视听结合和动静结合,严冬方过,大雁飞得低而缓,黄鹂早春鸣叫,初歌口拙。更是显出早春的情态。【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能力。B.“‘发’字写出山杏吐艳争芳的景象,一‘生’字让人身临其境,写出水草之茂盛,富有动态美”错误,“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毫无秩序可言,显示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之态,故用“乱”字点出;而湖面之水苹,一望无际,犹如整齐地铺在水面上的绿色草坪,故说“平铺”。故应为“点”字写出山杏吐艳争芳的景象,“铺”字让人身临其境,写出水草之茂盛,富有动态美。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语未成”,这两句写白雁因为身上的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是视觉,而因为下雨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是听觉,属于视听结合。同时前句为静,后句为动,视听结合和动静结合,严冬方过,大雁飞得低而缓,黄鹂早春呜叫,初歌口拙。因为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的白雁不得不低空飞行;同样由于雨水的淋浇,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之感。然而,它们一个不顾身上雨水未干,仍然翩翩起舞,一个虽然舌涩但也禁不住歌唱鸣叫,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刚刚到来的春天太美妙,太富有魅力了。它们的飞舞和鸣叫,更增添了早春的妩媚可人之态。白雁、黄鹂色彩对比鲜明,为春光增了色彩,亦使得画面添了动感,传出声音。(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代文学家,常以“云”描写头发,如《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2)《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设问的形式从侧面写出琵琶声富有打动人心的力量。(3)《次北固山下》写出了平野开阔,风平浪静的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绿云扰扰②.梳晓鬟也③.座中泣下谁最多④.江州司马青衫湿⑤.\n潮平两岸阔⑥.风正一帆悬【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鬟、座、衫、悬。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过去,文人乃墨客,墨客即文人,墨客文人总相随,文墨一体不分家。(甲)中国书画的美学特质决定了书画家必须具备文化修养,文化修养的缺失必然会导致人文精神的颓废,“文”“墨”分家也必然会导致书画家成为庸俗之辈,重技轻文,技巧再__________、再精细至多成为一个优秀的书画匠。传统书画一向讲究“诗书画”一体,(乙)但在“快餐文化”“娱乐文化”__________的“刷屏时代”,许多绘画作品思维单一、文词__________、想象力苍白,(丙)缺少艺术作品应有的文学性与哲理思辩。中国画的题款中,文学修养尤其是古典文学修养欠缺,画家们大多视“题诗”为畏途,“题画诗”无疑已成为大多数画家的“短板”,本应成为亮点的东西也就__________从他们的书画创作中悄然隐退。(丁)即便能勉强诌上几句打油诗或顺口溜,也大多是平仄乱用、不合格律,如此一来,只会消解书画艺术应有的文化内涵和学术“含金量”。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娴熟甚嚣尘上浅陋不得不B.娴熟大行其道鄙陋不得不C.熟悉大行其道鄙陋必须D.熟悉甚嚣尘上浅陋必须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画的题款中,文学修养尤其是古奥文学修养的欠缺,画家们大多视“题诗”为畏途,“题画诗”无疑已成为大多数画家的“短板”B.在中国画的题款中,文学修养尤其是古典文学修养欠缺,画家们大多视“题诗”为畏途,“题画诗”无疑已成为大多数画家的“短板”C.中国画的题款中,文学修养尤其是古典文学修养欠缺,使得画家们大多视“题诗”为畏途,“题画诗”无疑已成为大多数画家的“短板”D.在中国画的题款中,文学修养尤其是古典文学修养的欠缺,使得画家们大多视“题诗”为畏途,“题画诗”无疑已成为大多数画家的“短板”20.“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当年课徒时,曾要求弟子不说达到‘诗书画印’四绝,起码也要做到‘四能’。”把这句话还原到原文中,最佳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n【答案】18.B19.D20.B【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娴熟: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熟悉:了解得清楚明白;熟知。此处形容对象为“技巧”,故用“娴熟”。第二空,大行其道:原指某种学术、道术正在盛行、流行。现指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风尚。甚嚣尘上:原形容军中准备作战的情况。后形容议论纷纷或消息盛传。现在多指某种错误或反动言论十分嚣张。此处指“快餐文化”“娱乐文化”盛行,故用“大行其道”。第三空,鄙陋:粗俗浅薄或见识浅薄。浅陋:(形)知识或见识贫乏。此处形容“文词”,故用“鄙陋”。第四空,不得不: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必须:必要,一定要(多就事理、情理而言)。此处表无奈之举,故用“不得不”。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中有三处错误:一是“在……中”介词结构不完整,二是“欠缺”之前少了一个“的”字;三是“画家们”前面应该是使动意义。对比选项,只有D修改正确。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潘先生这个事例是作为“传统书画一向讲究‘诗书画’一体”一句的例证。因此应放在乙处。故选B。(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我们的先人真是富于想象力,让离愁别绪与青青杨柳结成了不解之缘。在汉语中①,古人于是联想到赠柳即表示对离人的挽留,如此巧用谐音以表情意,可谓妙想。柳丝细长而茂盛、柔而坚韧,也可暗寓送行者情丝之长情意之隆情怀之永,如此音形并美地向对方表白眷眷之情,何乐而不为?除此之外,柳树随遇而安,生长迅速,众生正可借以寄寓对行人的祈愿和祝福。桃红李白之属,既然都不能寄此重任,送行话别之时,②\n。于是,桥头,渡口,河岸,水滨,尤其是长亭复短亭之旁,就成了依依杨柳的世界,而在汉魏六朝之后,唐诗人接踵而来,在那一行行一伞伞的柳荫之下,咏唱了③。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结合上面的语段,简要概括“离愁别绪与青青杨柳结成了不解之缘”的原因。【答案】21.①“柳”和“留”读音相同。②杨柳就自然是最佳的象征物了(或杨柳就自然是最佳的寄托物了)③许多传之今世的动人的别离诗(或许多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许多流传千古的送别诗)22.①在汉语中“柳”和“留”读音相同,可借谐音表达情意;②柳丝可暗寓送行者情丝之长情意之隆情怀之永;③可借杨柳寄寓对远行人的祈愿和祝福。【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①前面说杨柳与离别有缘,结合“联想到赠柳即表示对离人的挽留”可知为同音联想,即在汉语中:“柳”和“留”读音相同。②前面说“桃红李白之属,既然都不能寄此重任”,后面提到“桥头,渡口,河岸,水滨,尤其是长亭复短亭之旁,就成了依依杨柳的世界”,则话别之时杨柳就成了寄托五,故填“杨柳就自然是最佳的象征物了”或“杨柳就自然是最佳的寄托物了”。③结合前面内容可知句子主语为“唐诗人”,谓语为“咏唱”,则此处宾语应是“离别诗”或“送别诗”。故填“许多传之今世的动人的别离诗”或“许多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或“许多流传千古的送别诗”。【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在汉语中,‘柳’和‘留’读音相同古人于是联想到赠柳即表示对离人的挽留,如此巧用谐音以表情意”可概括出:在汉语中“柳”和“留”读音相同,可借谐音表达情意;结合“柳丝细长而茂盛、柔而坚韧,也可暗寓送行者情丝之长情意之隆情怀之永”可概括出:柳丝可暗寓送行者情丝之长情意之隆情怀之永;结合“柳树随遇而安,生长迅速,众生正可借以寄寓对行人的祈愿和祝福”可概括出:可借杨柳寄寓对远行人的祈愿和祝福。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n在北京冬奥会上,未满18岁的小将苏翊鸣凭借一金一银两块奖牌“翊”飞冲天,一时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偶像。可巧的是,同他一起比赛并登上领奖台的,有被称为“加拿大大跳台之王”的马克斯·帕罗特、被誉为“单板滑雪之王”的马克·麦克莫里斯。赛后苏翊鸣说:他们都是我的偶像,我发自内心感谢他们在我很小的时候一直给我目标,能激励我一直前进。赛后他的队友说:在训练场,苏翊鸣的刻苦训练是出了名的,早上别人还没有上雪道,他已经在上面了;别人去吃饭了,他还在劲头十足地训练。滑雪场经理说:“普通的运动员训练时间大概是2个小时,他的训练时间比平常的运动员多1倍,大概在4个小时以上。”他还说:“一个新的难度动作,我每天练6个小时,一直重复练这一个动作,可能需要一个夏天才能完成这个动作”。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想法?请结合材料写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先介绍了苏翊鸣在北京冬奥会获得了两块奖牌,成为了许多年青人的偶像。接下来,材料重点阐述了苏翊鸣成功的原因,一是偶像让他有了目标,让他有前进的动力;二是肯于吃苦,刻苦训练。从材料来看,写作的基本话题已经给定,从目标动力及肯于吃苦的角度即可。写作话题已经明确,写作难度较小,因为很多人成功,上面提到的两个条件应该是必备的。比如从目标这个角度来看,周总理自小就有一个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正是这个目标激励着他好好读书,最终成为了一位人民的好总理。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关于理想、信念的均可。而肯于吃苦这个方面的例子就更多了,因为没有哪一个人的成功是随随便便的,比如同样是运动员的谷爱凌,她之所以获得成功,也是比别人肯吃苦,长时间高强度的练习。因此说,在写作的时候,可以从各行各业,不同时期,找寻一些典型例子进行佐证,这样更有说服力。这类的话题适合写成议论文,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我们可以选择并列式,尤其是论据并列;也可以采用对比式,正反对比更易于论证清楚,观点鲜明。立意:1.付出更多汗水才可能收获成功。2.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付出才有回报。3.有目标,奋斗才会有方向。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届重庆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怀化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山西省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1:23:34
页数:17
价格:¥5
大小:56.51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