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赤峰二中2020级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命题人:李舒欣李通雨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美学经过“第二次美学大讨论”,从20世纪末到当下又形成了众多的美学学派。徐碧辉研究员认为,哲学已从认识论转向了实践论,此后,又转向了生存论。“人活着”,是哲学的出发点。“为什么活”,涉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问题,是伦理学问题。而“活得怎样”,则是美学问题。哲学的追问最后走向了美学,而历史的发展也同样走向了美学。由此,徐碧辉提出了她的“实践生存论美学”,这是从历史本体到心理本体,从工具本体到情本体的为个体“立命”的审美。潘知常教授在1985年《美学何处去》的文章中,提出了生命美学的概念。此后逐渐形成了生命美学的理论。生命美学立足于“万物一体仁爱”的生命哲学,把生命看作一个由宇宙大生命的“不自觉”与人类小生命的“自觉”组成的向美而生也为美而在的自组织、自鼓励、自协调的自控系统。生命美学强调“美者优存”“我审美故我在”的命题,以此区别于其他美学观点,认为审美活动是生命活动的必然与必需,其中包含两个方面:审美活动是生命的享受;审美活动也是生命的提升。封孝伦教授也以人的生命需要为逻辑起点,以“美是人的生命追求的精神实现”为命题,形成了他的生命美学理论。生命美学打破了实践美学所处的美学主流话语局面,强调生命的本体地位,呼唤个体意识的觉醒,倡导信仰救赎的理想。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价值所在。新世纪以来,生态问题被当代中国美学界所关注。“生态美学是对人类生态审美观念反思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不能停留在环境污染、土地沙化等具体层面上。”美学以人的生态审美观念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反思传统的审美观念,确立新的生态审美观。“,生态美学从生态存在论出发,其核心命题是,自然事物以人类的审美知觉为通道,如其本然地显现其自身。这一核心命题可以概括为:美者自美,因人而显;生态审美,生生不息。”生态美学从传统认识论发展成为唯物实践存在论,打破了以往美学研究中主客二分的对立思维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生态美学的兴起意味着“人类中心主义”的退场,转向生态整体主义,完成人的“诗意的栖居”。随着文艺学领域倡导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展开,《文艺争呜》此后连续推出关于“生活美学”讨论的专辑,生活美学已经成为中国当代美学的热点问题。“生活美学”要求回归“生活世界”,努力发掘生活世界中的美学特征,提升日常生活的审美品格,力求让当代人过上幸福美丽的生活,这被认为是美学的新突破。生活美学也与当代中国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历史大势相匹配,希望人人都成为自己的生活艺术家,以“美的生活”去提升“好的生活”。中国美学不同学派的出现和相互之间的论争,说明“中国气派的美学”摆脱了“唯西方独尊”和“西方美学本土化”的局面,进入了方兴未艾的“中国美学世界化”的百年中国美学创新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摘编自张伟《百年中国美学的当代繁荣》)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碧辉认为哲学从“人活着”出发。涉及伦理学的“为什么活”,最终将走向美学的“活得怎样”。B.潘教授的生命美学认为生命活动中必然有审美活动的伴随,审美活动能给生命以享受和提升。C.生态美学的兴起是“生态整体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胜出,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D.生命美学是立足于“万物一体仁爱”,向美而生也为美而在的自组织、自鼓励、自协调的自控系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论证生态美学时,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体现出生态美学的优越性。B.文章主体部分按与生活的关系,逐层递进地介绍了四个有代表性的美学学派。C.文章着重阐释了当下众多的美学流派并存以及相互之间论争的意义与价值。D.文章既有对不同学者流派观点的转述与阐释也有自身观点的呈现与总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生活美学不满足于“好的生活”,将文艺学导向“日常生活审美化”,发掘日常生活美学特征,提升审美品格。B.生命美学强调“我审美故我在”,呼唤个体意识觉醒生命需求,打破了实践美学所处的美学主流话语局面。C.习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的发言和本文生态美学所研究的目标是一致的。D.中国美学不同学派的出现和相互间论争,标志着“中国美学世界化”拉开序幕,中国美学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1~3题答案】【答案】1.D2.D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生命美学是……自控系统”错误,原文是“把生命看作一个由宇宙大生命的‘不自觉’与人类小生命的‘自觉’组成的向美而生也为美而在的自组织、自鼓励、自协调的自控系统”,是将生命看作自控系统,而非生命美学是自控系统。选项偷换概念。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体现出生态美学的优越性”错误,没有运用对比论证手法,谈了生态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核心命题、发展及意味等内容,并未表明其优越性;B.“逐层递进地介绍了四个有代表性的美学学派”错误,四个美学流派的介绍是并列展开的,不是递进;C.“着重刚释了当下众多的美学流派并存以及相互之间论争的意义与价值”错误,结合“‘实践生存论美学’,这是从历史本体到心理本体,从工具本体到情本体的为个体‘立命’的审美”“生命美学立足于……把生命看作……”“生态美学是对人类生态审美观念反思的理论”“生活美学要求回归‘生活世界’,努力发掘生活世界中的美学特征,提升日常生活的审美品格,力求……”等内容可知,文章重点在介绍不同美学流派的概念,只在最后一段涉及到中国美学不同学派出现和论争的意义与价值。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生活美学不满足于‘好的生活’,将文艺学导向‘日常生活审美化’”错误,原文是先有文艺学领域倡导“日常生活审美化”,再有“生活美学”的讨论,选项中前后顺序反了;C.“目标是一致的”错误,原文强调“目的在于反思传统的审美观念,确立新的生态审美观”,而习总书记在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言的目标是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与保护,可见论述目标是不一致的;D.“标志着‘中国美学世界化’拉开序幕”错误,原文中“方兴未艾的‘中国美学世界化’”是指正在蓬勃发展,没有停止,因此不能说成“拉开序幕”。故选B。(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2年1月19日,北京冬奥组委面向全社会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2022)》,包括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等七个单册遗产报告。北京冬奥会带动了北京、延庆、张家口等主办城市和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冰雪运动全面普及推广,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升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冰雪产业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奥林匹克精神落地生根,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日益临近,冰雪旅游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冰雪旅游和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持续稳步增长,冰雪旅游市场潜能进一步激发,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正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2016-2017年雪季冰雪旅游人数1.7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2700亿元;2018-2019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均消费1734元,是国内旅游人均消费的1.87倍,冰雪旅游收入3860亿元;2019-2020雪季受疫情影响,冰雪旅游人数仅为0.94亿人次,收入为1460亿元;2020-2021年雪季冰雪旅游人数2.3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3900亿元。北京市残联积极组织残疾人参与冰雪活动,其中2015-2016年北京市参与各项冰雪活动的残疾人为0.5万人次,到2018-2019年提升至3万人次,2019-2020年,受疫情影响,残疾人冰雪参与人数下降,但仍有上万余人次走出家门参与活动。(摘编自《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2022)》)材料二:1月20日,首钢园区上演了一场绚烂璀璨的灯光秀,在8分钟的表演中,冬奥冰雪、城市景观、新春佳节等元素一一呈现,流光溢彩。首钢于1919年建厂,以钢铁制造闻名,后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厂址搬迁。以筹办冬奥会为契机,首钢园区迎来了旧貌换新颜的机会,工业遗存与冬奥文化有机结合,成为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获得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多次称赞。首钢园区变迁的背后,折射了城市发展与办奥理念的高度契合。2015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至今,以“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为引领,冬奥筹办走出了一条高质量、高标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奥林匹克历史上首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双奥之城”,北京市充分利用奥运遗产,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水平;延庆区立足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向着建设“最美冬奥城”迈进;张家口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正逐步建设成为全亚洲冰雪旅游度假目的地和闻名遐迩的“体育之城”。冬奥筹办6年多来,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北京、张家口两地推出滑雪亲子、森林探险、民宿年味、世园灯会等8条精品旅游线路,涵盖了两地70余种优质冰雪资源;延庆构筑以“春骑行、夏露营、秋路跑、冬冰雪”为特色的四季生态体育旅游线路,形成全季候、全区域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以“体育+”的方式改善区域面貌,让当地居民获得更多就业和发展机会,从冬奥筹办中实实在在受益,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摘编自2022年1月31日《人民日报》)材料三: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4年2月7日至23日在俄罗斯南部城市索契举办,俄罗斯花费超1.5万亿卢布(约合500亿美元)。试图打造一场政治、经济效益双丰收的体育盛会,被称为“史上最贵冬奥会”。虽然财务收益覆盖不了办会成本,但专家认为,对索契冬奥会投资回报的最佳评估不应只是数字,更重要的是其为俄罗斯社会经济长期发展带来的“有形”和“无形”效益。367公里新路桥、22条隧道、201公里铁路、96.7万平方米路面和人行道、550公里高压电线、40家新建酒店……俄罗斯重金打造的基础设施建设让索契这个位于黑海之滨的度假小城面目一新。在阿德勒尔建造的新火车站成为连接海、陆、空三条线路的大型交通枢纽,于2012年开始投入运营的索契新国际机场则成为俄南部联邦区最大的航空枢纽。另一方面,带动旅游业发展、改变城市和地区定位被视为俄举办冬奥会带来的重要社会经济成果之一。得益于冬奥会的举办,如今索契已成为一个成熟的全年候度假胜地。官方数据显示,仅2014年就有超过500万人到访这座有着“黑海明珠”美誉的城市。2016年,这一数字大幅提升至650万人次。此外,被视为俄国家项目和经济潜力发展风向标以及展示俄各联邦主体投资机会重要平台的“俄罗斯投资论坛”每年都在索契举办,2014年后更是迎来参会国家和代表人数高峰。许多俄罗斯专家认为,索契冬奥会不仅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也对俄罗斯经济整体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办会不仅使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同时也增加了俄民众对本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全国范围内创造了“有形”和“无形”的双重效益。(摘编自2022年1月24日《经济参考报》)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家口2015-2019年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保持住了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B.除2019-2020雪季外,我国近五年各雪季冰雪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总体呈上升趋势。C.张家口近五年旅行社、星级宾馆A级风景区等旅游企业数量均逐年持续稳定增长。D.在残联的积极组织下,虽受疫情影响,但总体上北京市残疾人仍积极参与冰雪运动。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钢园区工业遗存与冬奥文化有机结合,成为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折射出城市发展与办奥理念的高度契合。B.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以“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理念,走出了一条高质量、高标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C.第22届冬奥会在俄罗斯索契举行,俄罗斯不但收回了办会成本,而且还给索契带来了交通、旅游、国际地位的提升。D.索契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增加了俄民众对本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世界范围内创造了“有形”和“无形”的双重效益。6.三则材料都是围绕“冬奥会”展开的,但侧重点明显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6题答案】【答案】4.C5.A6.材料一侧重于通过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报告发布的内容,反映冬奥会带动了冰雪运动和冰雪乐游等产业的发展;材料二侧重于通过报道筹办冬奥会以改善区域面貌的举措,表现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提升;材料三侧重于报道索契冬奥会创造的“有形”相“无形”效益。【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均逐年持续稳定增长”错,其中A级景区数量在2019年有所下降。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以……”分析错误,主语不对,原文是“2015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至今,以‘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为引领,冬奥筹办走出了一条高质量、高标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可见应该是“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筹办”。C.“俄罗斯不但收回了办会成本”理解错误,原文是“虽然财务收益覆盖不了办会成本”可见“俄罗斯没有收回办会成本”。,D.“在世界范围内创造了……的双重效益”分析错误,原文是“更重要的是其为俄罗斯社会经济长期发展带来的……”,可见“世界范围内”扩大范围。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能力。由“北京冬奥会带动了北京、延庆、张家口等主办城市和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冰雪运动全面普及推广,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升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冰雪产业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奥林匹克精神落地生根,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可以概括出材料一侧重于通过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报告发布的内容,反映冬奥会带动了冰雪运动和冰雪乐游等产业的发展;由“以筹办冬奥会为契机,首钢园区迎来了旧貌换新颜的机会,工业遗存与冬奥文化有机结合,成为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获得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多次称赞”“让当地居民获得更多就业和发展机会,从冬奥筹办中实实在在受益,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等可以概括出材料二侧重于通过报道筹办冬奥会以改善区域面貌的举措,表现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提升;由“虽然财务收益覆盖不了办会成本,但专家认为,对索契冬奥会投资回报的最佳评估不应只是数字,更重要的是其为俄罗斯社会经济长期发展带来的‘有形’和‘无形’效益”可以概括出材料三侧重于报道索契冬奥会创造的“有形”相“无形”效益。(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决不投降宗璞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蓝。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蓝,只要有一小块这样的颜色,就会令人赞叹不已了。而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好像九天之外,也是这样蓝着。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澈而光亮,蓝得让人每抬头看一眼,都要惊一下,哦!有这样蓝的天!奇妙的蓝天下面的云南高原,位于云贵高原的西部,海拔两千米左右。高原面上有大大小小的坝子一千多个。这种坝子四周环山,中部低平,土层厚,水源好,适合居住,昆明坝可谓众坝之首。昆明市从元代便成为云南首府。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这里出了些文武人才。一九三八年一批俊彦之士陆续来到昆明,和云南人一起度过一段艰难而又振奋的日子。,明仑大学在长沙和另两个著名大学一起办校,然后一起迁到昆明,没有宿舍,盖起简易的板筑房,即用木槽填土,逐渐加高。洋铁皮作屋顶,下雨如听琴声。这在当时,是讲究的了。缺少设备,师生们自己动手制造。用铁丝编养白鼠的笼子,用砖头砌流体试验的水槽。缺少图书,和本省大学商借,又有长沙运来的,也建了一个图书馆,虽说很简陋,学子们进进出出,读书的气氛很浓。人们不知能在这里停留多久,也不知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却是把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1944年4月始,在日本侵略下,中国军队在各个战场上均告失败,损失惨重。百姓流离失所,争向川滇一带逃难。日寇甚至不放过满载难民的火车,以逃难的人群为目标,肆行轰炸。昆明的课堂从来没有平静过,这时更感到腹背受敌的威胁。孟弗之家中,嵋和玮谈及时局。嵋道:“工学院有两个同学参加远征军,听说最近牺牲了。一个患疟疾,没有金鸡霜纳;另一个中弹后掉在怒江里,说是手里还拿着枪。”玮的眼睛一亮,声音有些颤抖,“真是壮烈。这是男儿死所。”嵋抬头,望着他,觉得玮身上有一种热情和她血脉相通。过了一会儿,才说:“这就是白居易形容的‘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玮说:“听说学校又要搬家?”嵋说:“昨天有几位先生来和爹爹谈得很晚,好像就是议论搬家的事。”玮说:“同学们都不愿意再搬,总是藏,总是躲,再搬搬到哪儿去呀。”“听!”玮说,远处传来一种沉重的声音,是脚步声,接着响起了歌声,“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脚步声和歌声越来越近。碧初和孩子走进屋来说,过队伍了。大家肃然听着,脚步声,隆隆的军车声,加上粗哑的、参差不齐的歌声,显得很悲凉。这天夜里又是沉重的脚步声,把许多人从梦中惊醒。十轮大卡车载着辎重,压得青石板路面在喘息。“一、二、三——四!”声音不整齐,而且嘶哑,仿佛黑夜也是坎坷不平的。但是开赴前线的脚步不能停。次日上午,孟弗之和秦巽衡去学校开明仑大学教务会。正走在街上,忽然下起雨来,雨毕,只觉寒风扑面,是秋已深。一路见一群群人面目黑瘦,拖儿带女,背着大包小包,正是新到的难民。翠湖旁、桥边柳下也有难民或坐或卧。两个小儿大概有病,不停地啼哭。一个母亲低声抚慰,一个母亲照屁股给了几下。被打的小儿大哭,又有别的小儿跟上。几只鸟儿扑喇喇惊飞了。雨又下了,二人默然走着,及至学校,长衫已湿了大半。会上,要商讨两件大事。校长秦巽衡简单介绍了当前形势,说教育部已派人去西康勘察,那里交通十分不便,谅敌人是打不到的。另因军情紧张,滇西、滇南的战场都需要翻译,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学生到军队服役。对这一问题大家意见较一致,国难当头人人都有责任。一位先生提出学生思想很复杂,有人拒绝服役。秦校长说:“如有这种情况,不予毕业。”语气很坚决,大家俱无异议。在搬迁的问题上意见不统一。有人说,学生从军是把精华投进去了,还躲什么。也有人说,还是搬一搬好。孟弗之说:“我们现在是用两个拳头的对策。一个拳头是伸出去,那就是我们的青年人要直接参加这场战争;一个拳头是缩回来,就是搬迁躲藏,目的当然是为了培养继续打出去的力量。”又有人说,现在哪里还能找到合适的地方。若有合适的地方,敌人到时打不到,也不会放过轰炸。,冷风夹着雨滴吹打着玻璃窗,众人都觉一阵寒意,咣当一声,风把门吹开了,把桌上的纸张吹得满地。梁明时忽然站起来,大声说:“我们最好找一个地图上都没有的地方,让敌人找不着。”他噙着眼泪。这话又似实意,又似讽刺,像一柄剑刺在每个人身上,满室无言,静了好一阵,热泪在人们眼中转。江防站起来说:“我是不走的了,我与昆明共存亡!”秦巽衡站起身,“大家的意思我清楚了。我们也许搬走,也许留下,也许会和敌人周旋,前途还不能确定,更加艰苦是必然的。可是我知道,”他用手环指大家,声音呜咽,一字一字地说,“不论发生什么事,我们——”他再次用手环指大家,“我们决不投降!”我们决不投降!刚劲的秋风把这句话吹上树梢,吹过屋顶,在天空中滚动着,撞在每个人心上。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善用修辞手法,且生动巧妙贴切。如“过队伍”时,运用比喻的手法来写路面不堪重负;写嵋和玮谈话时引用了古人诗句来表现战争的残酷惨烈。B.小说塑造人物时,语言能契合形象。“如有这种情况,不予毕业。”“我们决不投降!”表现出秦校长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坚韧不屈的形象特征。C.小说多丰富感官描写,绘声绘色绘形。文中孟弗之和秦巽衡遇到难民时,进行了多感官角度的描写、视、听、触觉相结合,可谓穷形尽相。D.小说行文中注重点面结合,既表现个体又观照群体。如刻画难民时,既写了病弱哀啼的小儿,又写了漂泊疲惫苦难深重的难民群体。8.文中两处画线句中的“秋风”极富意味,请结合文章分析其用意。9.有人这样评价宗璞的小说:“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创痕”,虽不直接描写战斗画面,只叙写后方生活状况,却凸显出战争的残酷惨烈和深刻影响。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个特点的?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7~9题答案】【答案】7.A8.(1)第一处寒冷的秋风: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阴冷凄凉的氛围;烘托情感,冷风吹乱的不仅是纸张,还有国难当头之时,自身漂泊的众人纷乱复杂沉痛的心情。(2)第二处刚劲的秋风:收束全文,意味深长;强有力地烘托出师生激昂澎湃的爱国热情和坚强不屈的斗争勇气。9.(1)通过描写参加远征军学生的牺牲以及教育部决定征调学生到军队服役,反映出“中国军队在各个战场上均告失败,损失惨重”的恶劣战争形势;(2)通过孟弗之和秦巽衡雨后路遇难民所见之惨况,反映出“日寇甚至不放过难民”的战争罪行;,(3)通过学校将被迫搬迁至西康,“昆明的课堂从来没有平静过”,从而控诉战争对教育的破坏。【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如‘过队伍’时,运用比喻的手法来写路面不堪重负”错误,原文“十轮大卡车载着辎重,压得青石板路面在喘息”这句话描写“过队伍”时的情形,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路面不堪重负,而非比喻手法。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会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第一处是寒冷的秋。结合前文“翠湖旁、桥边柳下也有难民或坐或卧”“因军情紧张,滇西、滇南的战场都需要翻译,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学生到军队服役”“在搬迁的问题上意见不统一”和教务会上大家对当前形势学生到军队服役和搬迁问题的争论可知,当时正是日军侵华深入内地,军情紧张、国难当头,“冷风夹着雨滴吹打着玻璃窗”既描写当时阴冷的自然环境,又烘托凄冷阴冷的现实氛围;“众人都觉一阵寒意”这是自然环境产生的寒意,更是国难当头每个人内心的凄冷,是复杂而沉痛的心寒。第二处是刚劲的秋风。语境在文章结尾,前文“不论发生什么事,我们——”他再次用手环指大家,“我们决不投降!”的铿锵之语昭示了师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刚劲的秋风”烘托了师生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斗志,“把这句话吹上树梢,吹过屋顶,在天空中滚动着,撞在每个人心上”烘托了师生在国难当头时激昂澎湃的爱国热情和坚强不屈的斗争勇气。这时的环境描写有一定象征意味,具有以景结情的效果。【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第一处,表现残酷的战争形势。“在日本侵略下,中国军队在各个战场上均告失败,损失惨重。百姓流离失所,争向川滇一带逃难”,而对这样紧张恶劣的战争形势,作者没有直接描写战斗画面,而是从侧面间接反映当时战场上“中国军队在各个战场上均告失败,损失惨重”的恶劣形势。根据文中“孟弗之家中,嵋和玮谈及时局。嵋道:‘工学院有两个同学参加远征军,听说最近牺牲了。一个患疟疾,没有金鸡霜纳;另一个中弹后掉在怒江里,说是手里还拿着枪’”“另因军情紧张,滇西、滇南的战场都需要翻译,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学生到军队服役”分析,文中通过叙说参加远征军学生牺牲以及教育部决定征调学生到军队服役,反映出战争的残酷惨烈。第二处,表现对战争的控诉、对教育的破坏。,根据“一路见一群群人面目黑瘦,拖儿带女,背着大包小包,正是新到的难民。翠湖旁、桥边柳下也有难民或坐或卧。两个小儿大概有病,不停地啼哭”“教育部已派人去西康勘察,那里交通十分不便,谅敌人是打不到的”分析,作者着重描写孟弗之和秦巽衡雨后路遇难民惨况,记述学校将被迫搬迁之事,通过这些描写,控诉战争对人民和教育的迫害,以此控诉日寇甚至不放过难民”战争的罪行。根据“昆明的课堂从来没有平静过”“校长秦巽衡简单介绍了当前形势,说教育部已派人去西康勘察,那里交通十分不便,谅敌人是打不到的。另因军情紧张,滇西、滇南的战场都需要翻译,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分析,通过学校将被迫搬迁至西康,控诉战争对教育的破坏。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西域诸国既绝于汉北匈奴复以兵威役属之与共为边寇遂杀后部司马及敦煌长史索班等略有北道曹宗请出兵击匈奴以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公卿多以为宜闭玉门关,绝西域。太后闻军司马班勇有父风,召诣朝堂问之。勇上议曰:“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今宜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又宜遣西域长史将五百人屯楼兰,西当焉耆、龟兹径路,南强鄯善、于阗心胆,北捍匈奴,东近敦煌,如此诚便。”长乐卫尉镡显、廷尉綦毋参、司隶校尉崔据难曰:“朝廷前所以弃西域者,以其无益于中国而费难供也。且一旦反覆,班将能保北虏不为边害乎?”勇对曰:“今通西域则虏势必弱,虏势弱则为患微矣;孰与归其府藏,续其断臂哉!今置校尉以捍抚西域,设长史以招怀诸国;若弃而不立,则西域望绝,望绝之后,屈就北虏,缘边之郡将受困害!今不廓开朝廷之德而拘屯戍之费,若此,北虏遂炽,岂安边久长之策哉!”于是从勇议。虽复羁縻西域,然亦未能出屯楼兰。其后匈奴果数与车师共入寇钞,河西大被其害。延光二年,北匈奴入寇河西,议者欲复闭关以绝其患。陈忠上疏曰:“西域内附日久,区区东望扣关者数矣。弃而不救,则诸国从矣。若然,则虏财贿益增,胆势益殖,如此,河西四郡危矣。河西既危,不可不救,则百倍之役兴,不訾之费发矣。方今敦煌孤危,远来告急,复不辅助,内无以慰劳吏民,外无以威示百蛮,蹙国减土,非良计也。臣以为敦煌宜置校尉,按旧增四郡屯兵,以西抚诸国。”帝纳之,于是复以班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西域诸国既绝于汉/北匈奴复以兵威役属之/与共为边/寇遂杀后部司马及敦煌长史/索班等略有北道/曹宗请出兵/击匈奴以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B.初/西域诸国既绝于汉北/匈奴复以兵威役属之/与共为边寇/遂杀后部司马及敦煌长史索班等/略有北道/曹宗请出兵击匈奴/以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C.,初/西域诸国既绝于汉/北匈奴复以兵威役属之/与共为边寇/遂杀后部司马及敦煌长史索班等/略有北道/曹宗请出兵击匈奴/以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D.初/西域诸国既绝于汉北/匈奴复以兵威役属之/与共为边/寇遂杀后部司马及敦煌长史/索班等略有北道/曹宗请出兵/击匈奴以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廷尉,中国古代重要的武官官职,秦朝始设,汉朝沿置,魏晋后职权较轻。B.招怀,意为招抚、怀柔,此处是指招徕、安抚来自周边政权与民族的人士。C.河西,先秦指黄河以西、北洛水以东的狭长区域,汉以后渐指河西走廊一带。D.上疏,指臣下向帝王进呈奏章,也指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宗请求出兵攻打北匈奴,欲报索班等人之仇,并乘机收回西域,但这遭到班勇的反对,认为这不顾历史经验教训和当前战略利弊。B.在讨论如何应对北匈奴的侵略时,朝中大臣大多主张闭关,断绝往来,以杜绝北匈奴的侵害,对此,朝廷最终并没有予以采纳。C.班勇面对朝臣责难,坚持己见,认为不应吝惜经费,应设校尉驻敦煌,遣长史屯楼兰,朝廷接受了班勇的建议屯驻楼兰。D.陈忠在北匈奴再次入侵时,上书直陈事态之严重,并认为应当加派驻军以镇抚西域各国,朝廷最后派遣班勇为西域长史,屯驻柳中。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2)今不廓开朝廷之德而拘屯戍之费,若此,北虏遂炽,岂安边久长之策哉!【10~13题答案】【答案】10.C11.A12.C13.(1)更何况现在国库并不充实,军队没有后援力量,这时(出击匈奴)是向远方的少数民族显示我们的弱点,向天下暴露我们的短处,我愚昧地认为不能批准曹宗的请求。(2)现在不推广朝廷的恩德而吝惜于屯驻垦荒的经费,像这样做,北匈奴的气焰会更嚣张,这难道是安定边疆的长远策略吗?【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起初,西域各国与汉朝断绝关系之后,北匈奴重新以武力威逼各国归属自己,听从驱遣,并同各国一起侵犯汉朝边境。于是(北匈奴)杀死了后部司马及敦煌长史索班等人,控制了了西域北道。曹宗(为此)向朝廷请求出兵去攻打匈奴,为索班雪耻,并可乘机重新收回西域。根据文意,“北匈奴”为专有名词,“北”方位词作定语,之间不应断开,排除BD。“边寇”指侵犯边疆的敌寇,属于专有词语,“边”为“寇”的定语,之间不应断开;文言文对人的称谓一般按照“地域+职务+人名”的组合方式,所以“敦煌长史索班”之间不应断开,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A.“中国古代重要的武官官职”错误。廷尉为中央最高司法机构长官,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不属武官官职,应该是文职。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能力。C.“朝廷接受了班勇的建议屯驻楼兰”错误。根据原文“于是从勇议。虽复羁縻西域,然亦未能出屯楼兰”可知,朝廷虽然接受了班勇的建议,维系了与西域各国之间的关系,但最终并没有屯驻楼兰。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府藏”,国库;“后继”,后援力量;“是”,这;“示”,显示、给……看;“是示弱于远夷”,状语后置句;“弱”,弱点;“短”,短处。(2)“廓开”,推广;“拘”,拘泥、吝惜;“若此”,像这样做;“炽”,气焰会更嚣张;“岂”,难道。参考译文:,起初,西域各国与汉朝断绝关系之后,北匈奴重新以武力威逼各国归属自己,听从驱遣,并同各国一起侵犯汉朝边境。于是(北匈奴)杀死了后部司马及敦煌长史索班等人,控制了了西域北道。曹宗(为此)向朝廷请求出兵去攻打匈奴,为索班雪耻,并可乘机重新收回西域。朝中的公卿大夫大多认为应当关闭玉门关,断绝与西域的往来。皇太后听说军司马班勇有其父班超的风范。就召班勇到朝廷来询问。班勇建议道:“之前西域之所以时常发生叛乱,都是因为治理不当,西域各国反被他们迫害的缘故。现在曹宗这些人因前时战败而感到羞耻,想报匈奴杀害索班之仇,却不研究以前战斗的经验教训,也不衡量当前战略的利弊。更何况现在国库并不充实,军队没有后援力量,这时(出击匈奴)是向远方的少数民族显示我们的弱点,向天下暴露我们的短处,我愚昧地认为不能批准曹宗的请求。现在应重新设置护西域副校尉,驻扎敦煌,此外还应派西域长史率领五百人驻扎楼兰,向西可挡住焉耆、龟兹的道路,向南可增强鄯善、于阗的胆量,问北可抵御匈奴,向东可捍卫敦煌,我确信这是上策。”长乐卫尉镡显、廷尉綦毋参、司隶校尉崔据责难道:“朝廷先前之所以放弃西域,是因为对汉朝没有利益,而费用多难以供给。而且一旦有反复,班将军能保证北匈奴不侵犯边境吗?”班勇回答说。“现在我们若是进驻西域,那么匈奴的威势就一定会减弱,匈奴的威势减弱,其危害就会削弱,这能与把宝藏还给匈奴,并接好他的臂膀相比吗?如今设置校尉来镇守抚慰西域,设立长史来招抚怀柔西域各国,如果放弃西域而不设立校尉、长史,那么西域就会对汉朝绝望。绝望之后,就会屈从北匈奴。汉朝的沿边各郡就将要受到侵害!现在不推广朝廷的恩德而吝惜于屯驻垦荒的经费,像这样做,北匈奴的气焰会更露张,这难道是安定边疆的长远策略吗?”于是朝廷接受了班勇的建议。汉朝虽然维系了与西域各国的关系,但也未能像班勇说的那样屯驻楼兰。后来北匈奴果然多次联合车师国共同侵略内地,河西地区受到严重伤害。东汉安帝延光二年,北匈奴侵掠河西地区,议者提议再次闭关以杜绝北匈奴的侵害。陈忠上奏书说:“西域各国归心汉朝已久、有不少国家热诚地向往东方,到边关探寻请求。如果汉朝放弃了他们而不去援救,西域各国就要归附北匈奴了。若是如此,北匈奴的财物就会增多,胆量就会增大,这样河西四郡就陷入了危险的境地。河西四郡既然危险,朝廷不能不救援,那么就要征发百倍的人力物力,军事开销将无法计算。现在敦煌处在孤立危急的境地,远道来求救,朝廷若再不帮助,对内无法慰劳官民,对外无法向各族显示汉朝的威望,将会缩减自己的国土,这不是好计策。我认为敦煌应设置校尉,按旧制增加河西四郡的驻军,来镇抚西域各国。”安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又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率五百人出塞屯驻柳中。(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北风行(节选)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①。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②。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注】①轩辕台,乃黄帝轩辕氏与蚩尤战于涿鹿之处。遗址在今河北怀来乔山上。②鞞靫(bǐngchá):箭袋。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中“停歌”“罢笑”“双蛾摧”等细节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愁肠百结的思妇形象。,B.“金鞞靫”一句,写思妇忧念丈夫,但路途迢远,无由得见,只得用丈夫留下的文字和箭袋来寄托情思。C.末二句烘托出悲剧气氛,与白居易《长恨歌》中“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有异曲同工之妙。D.本诗信笔挥洒,语言夸张,意境壮阔,情感强烈,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李白诗的风格。15.“每一朵小雪花中心都写着各国代表团的名字,小雪花汇聚成了一个大雪花,全场瞬间进入‘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如诗意境……”,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这句解说词引用了李白的诗句,又翻出新意。请结合诗句,谈谈创新点在哪里。【14~15题答案】【答案】14.B15.①李白原句突出的是北方边疆的苦寒、恶劣环境,冬奥解说词的引用突出的是世界各国汇聚于此和奥运的盛大。②李白原句为表达思妇的悲哀与控诉战争罪恶做铺垫,冬奥解说词的引用表达了对团结的向往以及喜悦激动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B.“留下的文字”错误,“虎文”指的是“虎纹”,不是文字。该句是说:思妇忧念丈夫,但路途迢远,无由得见,只得用丈夫留下的饰有虎纹的箭袋寄托情思,排遣愁怀。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句意思和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燕山雪花大如席”意境十分壮阔,气象极其雄浑。对雪的描写更是大气包举,想象飞腾,精彩绝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大,密的特点,极写边疆的寒冷,这渲染了严冬的淫威。景物描写为抒情服务,从北方苦寒着笔,通过写思妇对丈夫的哀思,表达了下文中作者对边疆战争罪恶的控诉。结合题干“每一朵小雪花中心都写着各国代表团的名字,小雪花汇聚成了一个大雪花,全场瞬间进入‘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如诗意境……”可知,“燕山雪花大如席”被引用在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上,写各国代表团是小雪花,小雪花最终变成了“大如席”的北国雪花,突出了世界各国汇聚于此和奥运的盛大,表达了对团结的向往以及喜悦激动之情。(三)情景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借月光侧面烘托琵琶声美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助人的反应侧面描写箫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2)屈原在楚王昏聩、小人中伤、世俗同流合污的背景下,心中忧愁烦闷又失意,陷入了走投无路的境地。《离骚》中表明他这种处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宫中、府中官员应该是一个整体,因此在赏罚的原则上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题答案】【答案】①.唯见江心秋月白②.泣孤舟之嫠妇③.忳郁邑余侘傺兮④.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⑤.陟罚臧否⑥.不宜异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书写:唯,嫠,忳,郁邑,侘傺,陟,臧否。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家会很轻很轻,像一粒浮尘,被人一指掸掉,不留一丝痕迹;家会很重很重,像一座铅山,压在脊上,。家会很快乐很幸福,像一眼不老的喜泉;家会很凄楚很悲凉,像一汪深不可测的泪潭。家是什么?有人说家是粉红色的玫瑰,有刺更有蕾;有人说家是无私的付出与,是脱去疲劳的热水澡;有人说家是一副重担,我愿这边的力臂短,你那边的力臂长;有人说家是一件旧风衣,风也是它雨也是它;有人说家是妈妈柔软的手和爸爸宽阔的肩膀;有人说家是枕边泪窗前月,家是今夜你会不会来?我不知世上还有另外的场所,会引发如此的。纵观家庭,它是的缩影。人们在家中卸去重要角色的面具,露出家庭角色中最坦诚的一面,或者最狼狈的一面。因而,()。很多人抱着从家庭掠取支援的动机,匆匆为自己寻一个可供汲取能量的后勤仓库,殊不知,家庭不是无中生有变出魔力的黑斗篷。家庭的温暖先要无私无偿地培养和付出,然后才像春草,毛茸茸地生长起来。爱的力量有时很巨大,全看你是否以心血灌溉。可一旦不采取及时的措施——用爱滋养,再稳固的家也会风化。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步履维艰接纳议论纷纷花花世界B.步履维艰收容众说纷纭花花世界C.寸步难行收容议论纷纷大千世界D.寸步难行接纳众说纷纭大千世界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代伟人,能够调理好一个家,更能治理好一个国家B.一代伟人,能治理好一个国家,未必能调理好一个家C.妇孺裙钗下的败将,可能是能统率千军万马的将军D.能统率千军万马的将军,也就是妇孺裙钗下的败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爱的力量有时很巨大,全靠你用尽心血灌溉,可一旦不采取及时的措施——用爱滋养,再稳固的家也会风化。B.爱的力量巨大或弱小,全靠你用尽心血灌溉,可一旦不采取及时的措施——用爱滋养,再稳固的家也会风化。C.爱的力量有时很巨大,全看你是否以心血灌溉,可一旦不及时采取措施——用爱滋养,再稳固的家也会风化。D.爱的力量巨大或弱小,全看你是否以心血灌溉,可一旦不及时采取措施——用爱滋养,再稳固的家也会风化。【17~19题答案】【答案】17.D18.B19.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寸步难行”,形容走路困难,比喻处境艰难,活动不得。“步履维艰”,指行走十分困难,行动不方便;比喻创业经营艰辛。语境为“家会很重很重,像一座铅山,压在脊上”,用“寸步难行”合适。第二空:“收容”,收留并加以照顾。“接纳”,接受,采纳。语境为“有人说家是无私的付出与……”,“接纳”与“付出”相对,故选“接纳”。第三空:“众说纷纭”,各式各样的说法纷乱不一致,强调看法杂。“议论纷纷”,指看法不一致,各种说法很多,偏重议论多。语境为“有人说……有人说……有人说……”,强调的是对家庭的看法杂,用“众说纷纭”。第四空:“大千世界”,泛指广泛无边的世界。“花花世界”,原指繁华的都市或花天酒地的生活环境,今多指寻欢作乐的场所。语境指家庭是世界的缩影,用“大千世界”。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结合前文“人们在家中卸去重要角色的面具”可知“妇孺裙钗下的败将”与“重要角色”不符合,排除,C。结合前文“露出家庭角色中最坦诚的一面,或者最狼狈的一面”并不一定就是“妇孺裙钗下的败将”,D项过于绝对,排除。A项“能够调理好一个家,更能治理好一个国家”与语境“人们在家中卸去重要角色的面具,露出家庭角色中最坦诚的一面,或者最狼狈的一面”不符合,不是强调更能治理好一个国家,而是强调能治理好一个国家,未必能调理好一个家,排除A。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错误。一是“爱的力量有时很巨大,全看你是否以心血灌溉”犯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可以改为:爱的力量巨大或弱小,全看你是否以心血灌溉。二是“可一旦不采取及时的措施”语序不当,“及时”应该修饰“采取”,改为“可一旦不及时采取措施”。全部修改正确只有D项。故选D。(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流量”本是物理学专业名词,并无褒贬之分。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在资本驱动、平台共谋、粉丝狂欢的共同作用下,①,直至“唯流量论”的出现使其走入死胡同。“唯流量”说到底是资本游戏的道具和手段。在此游戏中,偶像成为资本套现的符号性“商品”。越是“顶流”偶像,②因此,偶像被千方百计打造成各种“金玉其外”的“人设”,成为充满魔力的”“商品”,高居“注意力经济”顶端,带来巨大的套现能力。一部好的作品,理应把社会就益放在前位;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前者必须眼从后者。因此这种特经济标准置于首位,轻视甚至忽视思想艺术的做法,是必须坚决反对的。③,它从数据层面反映了市场对文艺作品的认可程度;但当带着价值观扭曲、思想贫困、道德缺失、技术作弊等症候的巨大流量奔涌而采来时,那么其“流速”越大,“浪头”越高,危害也就越大。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被动句,请将其改写成主动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21题答案】【答案】20.①“流量”逐渐成为一个热词②资本套现的回报率就越高③流量并无原罪21.资本千方百计地将偶像打造成各种“金玉其外”的人设,将其变成充满魔力的“商品”,使其高居“注意力经济”顶端,带来巨大的套现能力。【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语境,所填内容应是“流量”一词“在资本驱动、平台共谋、粉丝狂欢的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所以可填“‘流量’逐渐成为一个热词”。第二空,根据后句“高居‘注意力经济’顶端,带来巨大的套现能力”分析,此处是说“顶流”偶像,资本套现回报就高,故可填“资本套现的回报率就越高”。第三空,根据后句“但当带着价值观扭曲、思想贫困、道德缺失、技术作弊等症候的巨大流量奔涌而采来时,那么其‘流速’越大,‘浪头’越高,危害也就越大”中的“但”可知,补句与后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再根据“它从数据层面反映了市场对文艺作品的认可程度”可知,此处在内容上是说“流量”本身没有罪,故可填“流量并无原罪”。【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原句是被动句,主语是“偶像”。首先明确改成的主动句的主语应是“资本”。然后把原句中的“偶像被千方百计打造成……”改成“资本千方百计地将偶像……”,把“偶像……成为充满魔力的‘商品’”改为“将其变成充满魔力的‘商品’”,把“高居‘注意力经济’顶端”改为“使其高居‘注意力经济’顶端”。最后整理语序,改成的主动句为:资本千方百计地将偶像打造成各种“金玉其外”的人设,将其变成充满魔力的“商品”,使其高居“注意力经济”顶端,带来巨大的套现能力。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二:考察一个人判断力,主要考察他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有无数可怜人,长期生活在单一信息里,而且是一种完全被扭曲颠倒的信息。这是导致人们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印度]阿玛蒂亚·森(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材料三: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指出,当个人为孤立个体时,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当个人融入群体后,其所有个性都会被群体湮没,个体思想就会迅速被群体思想取代。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体验。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2题答案】【答案】例文:做一棵有判断力的苇草《人是会思想的芦苇》是帕斯卡尔哲学代表作《思想录》中的名篇,它揭示了人之所以伟大的根本在于思想:“只有思想,才能令人真正的伟大。”“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然而,人虽然具备“会思想”的天然属性和比较优势,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拔节长成“会思想的芦苇”。“会思想”当然不是胡思乱想和吠形吠声,而是陈寅恪先生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之思想。比如,有人参与公共话题讨论时,完全不讲事实、常识和逻辑,不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而是搞意见垄断和话语霸权;不是以偏盖全偏听偏信,以自己“选择性接受”获得的片面信息作为唯一权威结论,就是刚愎自用固执己见,对与自己不同意见发动网络暴力和秽语攻击,甚至现场动粗或约架决斗将“嘴仗”升级为“肉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洞见:“考察一个人的判断力,主要考察他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有无数的可怜人,长期生活在单一的信息里,而且是一种完全被扭曲的,颠倒的信息。这是导致人们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希特勒统治德国期间,举国陷入暴力与谎言。为了维护极权,希氏施以两个手段:利用盖世太保监视民众一言一行,一旦有“风吹草动”便将人拉入监狱,甚至很多人被秘密处死;另一手段便是动用国家机器,不断利用媒体宣传“纳粹思想”,不断制造谎言达到洗脑目地。“纳粹喉舌”“创造希特勒的人”戈培尔曾毫不隐讳地公开叫嚣:“宣传只有一个目标:征服群众。所有一切为这个目标服务的手段都是好的。”无独有偶,昭和十六年(1941年)、日本山梨县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笔记中,大量记录了崇拜日本军队、崇尚侵略的内容。在那个疯狂时代,如是作文甚至命题作文要求小学生必须完成,而且老师要检查批阅,藉此向他们强制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在如此这般洗脑土壤上,谁又能长成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呢?,人作为“会思想的芦苇”,一旦停滞思想,势必导致大脑虽长在自己头颅上,思想却存活于别人大脑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者,也被称为乌合之众。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洞见,当个人为孤立个体时,有着自己鲜明个性特征,当个人融入群体后,其所有个性都会被群体湮没,个体思想就会迅速被群体思想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勒庞阐释了为何群体往往呈现出“盲目”“冲动”“狂热”“轻信”特点,而统治者又是如何“正中下怀”利用之,建立和巩固自身统治。“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他却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人作为“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拔节长成“会思想的芦苇”,抑或夭折异化为不能思想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归根到底取决于自己——能否于“乱花渐欲迷人眼”中,恪守住追求真理、尊重事实、敬畏常识、讲求逻辑的为人底线,进而做到刚正不阿、不被绑架、拒绝裹挟、特立独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言论组合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一是中国古代名句,意思是说: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只听一方面的话容易产生片面性。材料二解说了个人判断力与信息来源多寡(多样与单一)的关系,诠释了导致愚昧、自信的最大原因。材料三指出作为孤立个体的个人的思想与融入群体之后的个性被群体思想替代的现象。三则材料都涉及个体与外在信息的联系,指出信息对个体判断、认知与思想的复杂影响。生逢日新月异信息时代,公民当如何应对纷至沓来的各种信息,如何分清是非善恶美丑,如何对外界信息兼收并蓄、集思广益、斟酌取舍,如何对纷纭信息做出科学理性的判断,如何做一个有主见的、又能善于听取意见的人,如何不人云亦云、盲目从众……这些问题既关乎个体自我的健康成长,也关乎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写作这道作文题,我们不妨联系当下社会各种芜杂、多元信息“喧哗”的舆论场中的相关案例,比如“鸡蛋返生”论文现象等,采用破立结合的方式,阐明自己的主张,并阐述具体理由。也可采取记叙类文体,如小小说,通过讲述故事,来诠释自己的见解。立意:1.青年人应恪守真理、尊重事实、讲求逻辑。2.甄别取舍,学会独立思考、理性判断。3.君子须有不和众嚣、独具我见的胆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03 21:08:37 页数:21
价格:¥5 大小:85.12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