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福州市高二期中质量抽测语文试卷(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友情提示: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因为修辞是一种话语技术,修辞必然与文学产生密切的联系。作家的创造欲望与文学话语的相对自由提供了巨大的修辞实验空间。文学常常废弃常规语法和标准语汇,通过修辞寻找崭新的话语可能。对于文学来说,修辞是在文类的辖制之下活动。许多诗的修辞无法移到小说之中,戏曲的修辞也不适用于电影。修辞是文类属下的次一级话语层面,并且在这个层面上强烈地显示出文学之为文学的特征。中国古代的许多理论家已经察觉到修辞的巨大力量。这导致许多理论家对修辞反感乃至恐惧。概括地说,这种反感源于一个担忧,担忧修辞产生的花言巧语制造出种种虚伪和骗局,这即是所谓的“巧言乱德”。“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中国古代哲人老子的论断无疑是一个代表性的观点。许多理论家都表示了重质轻文的倾向。的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以辞害意”这个词自古以来就是贬义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涉及话语主体的道德品格,这与亚里土多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学说服他人的三种重要依据是:理念、人品和情感。除了深刻的理念和强大的情感共鸣,演说者的人品同时决定了他的说辞是否可信。与此相似,中国古代的理论家也曾提出“修辞立其诚”。文辞修饰的意义是确切地表述自己的真实内心,不应该颠倒过来,虚假地为文造情。所以,孔子一方面认为,“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另一方面又声明“辞达而已矣”。这既是对于修辞意义的肯定,又是对于过分的文辞炫耀持有警觉的态度。事实上,这里提出了一种修辞的尺度——什么是理想的修辞。理想的修辞不是华丽夺目,而是真切自然。因此,苏轼评论孔子这个观点时感叹地说,“辞达而已”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相当高的修辞境界。但是,正面对待“修辞立其诚”这个观点时,人们不得不进一步对话语主体进行考察。每一个作家均生活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受到相应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人们必须考察话语主体的构成,这样才可能解释种种修辞的特征——解释这种修辞为什么出现,它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是什么,话语主体试图说服的对象是谁。这时,话语主体的身份与修辞的关系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摘编自南帆《文学理论(新读本)·第八章修辞》)材料二:近来,所谓“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言网语,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号制作标题的“口头禅”。有网友说:“跪求体”“哭晕体”横空出世,配合“惊天一响”“全球震惊”等词语,感觉假得不能再假了。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修饰文辞、创新表达无可厚非,但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于是,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长此以往,忽视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难免出现漏洞;而一旦为了抓眼球不择手段,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更无从谈起。“文变染乎世情”,一个时代的文风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汉初文章质朴畅达、经世致用,折射出开明务实的治世风貌;为扭转晚唐“俪偶章句”的浮靡,古文运动开启了中国散文的又一高峰;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求文章摆脱空洞抽象,“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全党文风焕然一新。而当下,祛除媒体报道里的浮夸风、标题党,让沾泥土、带露珠的文字喷涌而出,网络环境才会风清气正。好文风源自好作风,祛除浮夸不单是改文字,也要改思路。一些自媒体写作者乃至媒体从业者不深入生活,闭门敲键,杜撰文章;不掌握情况,标题惊,文章空虚。把讲故事当作讲大话,把喜闻乐见等同于耸人听闻,放弃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放弃了守正求真的舆论担当,让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不管在什么时代,持中守正、推陈出新,都是最重要的文风。一方面,媒体人应转换“声道”,掌握互联网语言,强化互联网思维。近年来,不少主流媒体创新表达语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中国一分钟》等产品迅速“刷屏”“圈粉”无数,靠的正是对互联网规律的洞悉。另一方面,也不要把制造噱头当成传播规律,盲目跟风。用各种招式吸引受众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归根结底,“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摘编自2018年6月13日《人民日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各类文学活动中,作家打破常规语法和标准语汇的要求,往往可通过修辞运用找到崭新的话语可能。B.因为修辞能通过语言的修饰与夸张制造出虚伪和骗局,故中国古代理论家对于修辞有反感与恐惧情绪。C.虽然修辞活动是以征服读者为最终目的。可以让文辞表达增添魅力,但也不能偏离坚持真实性的原则。D.新闻信息产品应通过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赢得读者,而并非各种对文辞的修饰表达。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只要演说者人品高尚,即使其理念不够深刻,情绪不够饱满,也可以说服人。B.考察话语主体的构成,便可解释某种修辞出现的原因、它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并确定它的交际对象。C.“黄河之水天上来”“会须一饮三百杯”等诗句,放弃实事求是的作风,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D.《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等产品迅速“刷屏”“圈粉”,体现了孔子所说的“辞达而已矣”的态度。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修辞立其诚”观点的一项是()A.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B.故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C.作文不在辞句之工,而在性情之正。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近来,“太震撼了”“央视刚刚曝光”“有身份证的都赶紧看吧”等用语在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标题中频频出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1~5题答案】【答案】1.B2.D3.D4.首先摆出社会现象:“跪求体”“哭晕体”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接着分析原因,指出是“眼球情结”在作祟,并指出其危害。然后指出正确做法。最后总结全文。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我认为这种文风浮夸荒诞,让读者感到不适。①“修辞立其诚”,运用修辞手法还要讲究内容真实、情感真切,不能一味哗众取宠。②这种文风容易助推谣言肆虐,更无从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让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③写文章应当质朴畅达、经世致用,祛除浮夸,通过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来赢得读者。【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B.“因为修辞能通过语言的修饰与夸张制造出虚伪和骗局”错误,原文是“中国古代的许多理论家已经察觉到修辞的巨大力量。这导致许多理论家对修辞反感乃至恐惧。概括地说,这种反感源于一个担忧,担忧修辞产生的花言巧语制造出种种虚伪和骗局”,可见导致其对修辞反感乃至恐惧的原因是“修辞的巨大力量”。或者反感的原因是理论家的担忧,并不是说所有的修饰与夸张都能制造出虚伪和骗局。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A.“只要演说者人品高尚,即使其理念不够深刻,情绪不够饱满,也可以说服人”错误,原文是“演说者的人品同时决定了他的说辞是否可信”。B.“便可解释某种修辞出现的原因”错误,原文是“这样才可能解释种种修辞的特征”,是“可能”。C.“放弃实事求是的作风,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错误,诗歌运用夸张修辞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并非“放弃实事求是的作风,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故选D。【3题详解】本题靠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A.强调为人诚实,跟修辞无关。B.是说有的文章虽然道理讲得很深,说理亦恰当,但是语言文字不好,不能成为好文章。强调作文要有修辞,语言文字要好,侧重的是“修辞”。C.意思是:对作文来说,性情纯正比辞句工整更重要。只强调作者性情纯正,强调“诚”的一方面。D.意思是: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强调文采和质朴要兼备。既注重修辞,又强调“诚”。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论证思路的能力。第1段首先列出当下的社会现象——近来,所谓“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2段分析原因——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并指出这样做的危害——忽视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难免出现漏洞;而一旦为了抓眼球不择手段,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更无从谈起。第3-5段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让沾泥土、带露珠的文字喷涌而出”“不单是改文字,也要改思路”“持中守正、推陈出新,都是最重要的文风”。第6段总结全文,扣住“修辞立其诚”,表明“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提出见解的能力。题干要求谈谈对“‘太震撼了’‘央视刚刚曝光’‘有身份证的都赶紧看吧’等用语在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标题中频频出现”现象的认识,首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理由。文中对这类文风、现象持批判态度,首先应当对这一行为进行否定。由“‘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其浮夸荒诞的文风,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可知,作文应当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而不是一味浮夸,一味裁剪素材哗众取宠,这会让读者感到不适。由“但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长此以往,忽视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难免出现漏洞;而一旦为了抓眼球不择手段,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更无从谈起”可知,这种行为少了真诚,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并且因为作者不择手段就导致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更无从谈起。由“祛除媒体报道里的浮夸风、标题党,让沾泥土、带露珠的文字喷涌而出,网络环境才会风清气正”“把喜闻乐见等同于耸人听闻,放弃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放弃了守正求真的舆论担当,让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但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可知,作文应当做到祛除浮夸,通过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来赢得读者。(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果树园丁玲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①当大地刚从薄明的晨曦中苏醒起来的时候,在肃穆的、清凉的果树园子里,便飘着清朗的笑声。人们的欢乐压过了鸟雀的喧噪。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有甲的小虫,不安的四方乱闯。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的摆动,怎么也藏不住那一累累的沉重的果子。那些红色果皮上的一层茸毛,或者是一层薄霜,显得柔软而润湿。云霞升起来了,从那密密的绿叶的缝里透过点点的金色的彩霞,林子中反映出一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梯子架在树旁了。人们爬上了梯子,果子落在粗大手中,落在篾篮子里,一种新鲜的香味,便在那些透明的光中流荡。②这是谁家的园子呀!李宝堂在这里指挥着。李宝堂在园子里看着别人下果子,替别人下果子已经二十年了,他总是不爱说话,沉默的,象不知道果子是又香又甜似的。可是今天呢,他的嗅觉象和大地一同苏醒了过来,如同一个乞丐忽然发现许多金元一样,果子都发亮了,都在对他眨着眼呢。李宝堂一面指挥着人,一边说:“这园子原来一共是二十八亩,七十棵葫芦冰,五十棵梨树,九棵苹果,三棵海棠,三十棵枣,一棵核桃。早先李子俊他爹在的时候,葫芦冰还多,到他儿子手里,有些树没培植好,就砍了,重新接上了梨树。可惜只剩这十一亩半。靠西北角上五亩卖给了江世荣,紧南边半亩给了王子荣,靠洋井那三亩半还卖得不差,是顾老二买的,剩下七亩半,零零碎碎的卖给四五家人了。这些人不会收拾,就全是靠天吃饭,今年总算结得不错。”③果子一篮一篮的堆成了小山,太阳照在树顶上,林子里透不进一点风,有些人便脱了小褂,光着臂膀,跑来跑去,用毛巾擦脸上的汗,却并没有人说热。④比较严肃的是任天华那一群过秤的人。他们一本正经目不斜视的把秤过的果子记在账上,同时又把它装进篓子里。⑤李子俊的女人在饭后走来了。她的头梳得光光的,穿一件干净布衫,满脸堆上笑,做出一副怯生生的样子,向什么人都赔着小心。⑥没有什么人理她,李宝堂也装着没有看见她的样子,却把脸恢复到原来那么一副古板样子了。⑦她瑟瑟缩缩地走到任天华面前,笑着道:“如今咱们园子不大了,才十一亩半啦,宝堂叔比咱还清楚啦,他爹哪年不卖几亩地。”⑧“回去吧”,那个掌秤的豆腐店伙计说了:“咱们在这干活穷人们都放心,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你们已经卖得不少了!”⑨“尽她呆着吧。”任天华说道。⑩这个女人便走到远一点的地方坐下来。她望着树,望着那缀在绿树上的红色的珍宝。她想:这是她们的东西,以前,谁要走树下过,她只要望人一眼,别人就会赔着笑脸来奉承来解释。怎么如今这些人都不认识她了,她的园子里却站满了这么多人,这些人任意上她的树,践踏她的土地,而她呢,倒好像一个不相干的讨饭婆子,谁也不会施舍她一个果子。她忍着被污辱了的心情,一个一个的来打量着那些人的欢愉和对她的傲慢。她不免感慨的想道:“好,连李宝堂这老家伙也反对咱了,这多年的饭都喂了狗啦!真是事变知人心啦!”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⑪她不是一个怯弱的人,从去年她娘家被清算起,她就感到风暴要来,就感到大厦将倾的危机。她常常想方设计,要躲过这突如其来的浪潮。她不相信世界将会永远这样下去。于是她变得大方了,她常常找几件旧衣服送人,或者借给人一些粮食。她同雇工们谈在一起,给他们做点好的吃。她也变得和气了,常常串街,看见干部就拉话,约他们到家里去喝酒。许多只知道皮毛的人都说她不错,还有人会相信她的话,以为她的日子不好过——她还说今年要不再卖地,实在就没法过啦!可是事实上还是不能逃过这灾难,她就只得挺身而出,在这风雨中躲躲闪闪的熬着。她从不显露,她和这些人中间有不可调解的怨恨,她受了多少委屈呵!她只施展出一种女性的千依百顺,来博得他们的疏忽和宽大。⑫她看见大伙的工作又扩展开来了,便又走远些,在四周逡巡,舍不得离开她的土地,忍着痛苦去望那些“强盗”。她是这样咒骂他们的。⑬到中午时候,人们都回家吃饭去了。园子里显得安静了许多。她又走过来,巡视着那些树,它们已经不再好看了,它们已经只剩下绿叶,连不大熟的果子都被摘下来了。她又走过那红色的果子堆成的小山。这在往年,她多么的欢喜呵!可是现在她只投过去憎恨的视线。⑭她通过了自己的园子,到了洋井那里,这井是他们家开的,后来同地一道卖给顾老二了。顾老二却从来没有改变水渠的道路,也就是说从来没有断绝他们家的水源。这条小渠弯弯曲曲的绕着果子园流着,它灌溉了这一带二三十亩地的果子。她心想:“唉,以前总可惜这地卖给别人了,如今倒觉得还是卖了的好!”(摘编自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描绘了土改时期的农村生活,重点表现翻身农民的喜说与他们和地主阶级间的和解。B.第一段环境描写中“有甲的小虫,不安地四方乱闯”表现了土改斗争所形成的紧张氛围。C.从李宝堂对果树园变迁熟悉,可以看出他作为农民受到地主阶级长时间的剥削和压迫。D.文章着重刻画了李子俊女人的形象,让读者对这个失去威风、俯首认命的女人印象深刻。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果树园中农民劳作场面的描写,不仅有集体肖像,还有特写镜头,更有代表性人物的形象突显,渲染了紧张的土地改革斗争气氛。B.文章写李子俊的女人在农民散去的午时第二次来到果树园,以环境的静衬托她内心的不平静,对她卑怯阴暗的心理作了深入的渲染。C.文章综合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生动地写出了李宝堂在土地改革后一改原先毫无生趣的生活状态,欢乐地向往美好的前景。D.作者无论是记事写人还是状物,很少采用大段的对话和具体的描写,娓娓动听的叙述腔调下,其叙述语言具有较为明显的抒情色彩。8.文章在刻画人物时,长于运用简洁有力的对比手法,请结合“李子俊的女人”这一人物的塑造简要分析。9.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作家茅盾曾说:“一般风景描写,不论写得如何动人,如果作家站在他自己的角度来欣赏,而不是通过人物的眼睛,从人物当时的思想情绪,写出人物对于风景的感受那就会变成没有意义的点缀”,请结合文章第一段加以分析。【6~9题答案】【答案】6.C7.C8.①表面的千依百顺,怯生生与内心的憎恨、对抗形成对比;②想方设计躲过风暴,假装大方,假装与雇农关系好与她内心的委屈和怨恨形成对比。③以前的得意傲慢与现在的失意失势形成对比。9.①描写风景应当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的眼睛、心理、思想情绪,表现人物对景物的感受。②第一段描写了晨曦、果园、人民的笑声、鸟雀的叫声、树叶、果子等景物,这些景物旺盛蓬勃,充满了生机,是因为土改后,农民翻身做主,内心喜悦。③正因为作者能够通过故事中人物的眼睛和情绪来描写景物,才赋予了环境的典型性、生动性。【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A.“他们和地主阶级间的和解”错误,通过后文“舍不得离开她的土地,忍着痛苦去望那些‘强盗’”的描写可以看出,农民与地主阶级并没有和解。B.“表现了土改斗争所形成的紧张氛围”错误,应是含蓄地告诉了读者:翻身后的农民,当上了果树园的主人,喜气洋洋。D.“失去威风、俯首认命的女人”错误,由“便又走远些,在四周逡巡,舍不得离开她的土地”“她只投过去憎恨的视线”可以看出,她并没有俯首认命。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C.“文章综合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错误,“他的嗅觉象和大地一同苏醒了过来,如同一个乞丐忽然发现许多金元一样”是比喻,“果子都发亮了,都在对他眨着眼呢”是拟人,没有夸张。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对比手法和人物形象的能力。本题的关键是找到塑造“李子俊的女人”这一人物时运用了几处对比,这些对比凸显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由“做出一副怯生生的样子,向什么人都赔着小心”“她和这些人中间有不可调解的怨恨”可知,“李子俊的女人”表面上一幅小心翼翼。对农民千依百顺的样子,好像害怕所有人,其实内心憎恨占了她园子的一切人,只是不表现在脸上,写出她复仇的毒埋得很深。由“她常常想方设计,要躲过这突如其来的浪潮”“于是她变得大方了,她常常找几件旧衣服送人,或者借给人一些粮食。她同雇工们谈在一起,给他们做点好的吃。她也变得和气了,常常串街”“她和这些人中间有不可调解的怨恨,她受了多少委屈呵”可知,她表面上对别人好,假装大方,其实内心很委屈,充满怨气。由“以前,谁要走树下过,她只要望人一眼,别人就会赔着笑脸来奉承来解释”“她忍着被污辱了的心情,一个一个的来打量着那些人的欢愉和对她的傲慢”“好,连李宝堂这老家伙也反对咱了,这多年的饭都喂了狗啦!真是事变知人心啦!”可知,文本将她以前的得意、傲慢与如今的失意、失势作了鲜明对比,反映了她在现实的矛盾和斗争中的不满情绪。【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写作特色和个性化阅读文本的能力。题干说“如果作家站在他自己的角度来欣赏,而不是通过人物的眼睛,从人物当时的思想情绪,写出人物对于风景的感受那就会变成没有意义的点缀”,可见是反对一味通过作者自己的眼睛观察事物、景物,因此分析第一段应当重点从“他人”的角度进行分析。本题首先表明观点:描写风景应当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的眼睛、心理、思想情绪,表现人物对景物的感受。也就是将题干简单变化,变成自己的话。然后结合文本的具体句子进行分析,第一段描写了苏醒的大地、薄明的晨曦、清凉的果树园、清朗的笑声、喧噪的鸟雀、飞来飞去的有甲的小虫、浓密的树叶、伸展开去的枝条、沉重的果子、红色的果皮、密密的绿叶、金色的彩霞等等,这些景物散发着清新的气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表现了果园枝繁叶茂的盛景,从而表现了翻身后的农民,当上了果树园的主人,喜气洋洋。作者通过“翻身后的农民”的眼睛和心理来描写眼前所见,耳朵所闻,根据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的需要,设置了一个赋感情于景物的典型环境,生动、形象、典型,符合人物心理和故事发展需要。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留侯论①苏轼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③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选自《古文观止》卷之十)[注]①留侯:即张良,字子房,他辅佐刘邦平定天下,被封为留侯。②圯上老人:指黄石公,相传他曾要求张良拾履,以试验其忍耐力,最后授其《太公兵法》③淮阴:西汉名将韩信,封淮阴侯。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大祸患常积于忽微B.卒然临之而不惊怀王卒行C.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同死生,轻去就D.高祖发怒,见于词色信义安所见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鼎镬,即鼎与镬的合称,都是古代的烹饪器。文中指用鼎镬烹人,是古代的酷刑。B.伯,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C.肉袒牵羊,指光着膀子、牵着羊,向敌人表示臣服,是我国古代战败投降的仪式。D.高祖,是庙号,是皇帝在太庙中被供奉时所使用的名号。文中的“庄王”也是庙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良狙击秦王的行动是“不忍忿忿之心”的表现,是逞匹夫之勇,在秦势方盛时无异于白白送死,实在太危险了。B.张良面对秦始皇能不惊恐,面对项羽能不发怒,正是因为他曾被圯上老人当做仆妾使唤,形成了他逆来顺受的性格。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汉高祖成功的原因是能“忍”,正是张良时时提醒,才使得他保持锋锐的战斗力,战胜百战百胜、刚强勇武的项羽。D.司马迁感慨张良的形貌竟然像妇人女子,与他的志气和度量不相称,苏轼则认为这就是张良成为张良的原因吧!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14.历史的评说,有时见解不一。班级准备开展“我说张良”的讨论会,如果你要发言,你是否同意苏轼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由。【10~14题答案】【答案】10.D11.D12.B13.(1)那种住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2)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14.同意。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的原因就是外柔内刚,刚的表现就是其有一颗能忍人之心。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他不愤怒;在汉高祖与项羽之战中指点他要忍耐,保持战斗力;当韩信要自立为王时张良提醒他要忍耐。张良的忍人之心是胸怀极大、志向高远的体现。【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A.微:略微,隐约。句意: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微:微小的事情,句意: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B.卒:突然。句意: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卒:最终。句意是:怀王最终去了。C.就:成就。句意: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就:就职上任。句意:把生死同等看待,把官场上的去留升降看得很轻。D.见:表现。句意:高祖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表现出来。见:表现。句意: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文中的‘庄王’也是庙号”说法错误,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里对其进行祭祀时的称呼,开国皇帝一般称为“祖”,继承者一般称为“宗”。“庄王”是其谥号,不是庙号。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形成了他逆来顺受的性格”说法不当,依据原文“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可知,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地羞辱他,希望他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就大功业。因此老人的教育,使得他懂得忍的重要性,是品性的一种韬光养晦,并非形成逆来顺受的性格。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1)“平居”,住在家里;“夷灭”,被杀头灭族;“胜”,尽。(2)“气”,气度;“非”,不是;“全”,成全。【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人物形象和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分析能力。依据“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可知,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能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而张良就是这种人,当桥上老人拿奴仆的低贱之事来让张良做,张良很自然而不觉得怪异,对待侮辱不愤怒,忍得住才是成大事的人的修养。依据“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可知,汉高祖与项羽之战能取胜,贵在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到对方疲敝,而这正是张良教他的。依据“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可知,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他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多亏张良的提醒,才能成全他。参考译文: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张良被桥上老人授给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但是,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出来考验张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神仙,也太荒谬了。再说,桥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给张良兵书(而在于使张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在韩国已灭亡时,秦国正很强盛,秦王嬴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种住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就是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没有再施展本领的机会了。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气势是不可以凭借的。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愤怒的情感,以他个人的力量,在一次狙击中求得一时的痛快,在那时他没有被捕被杀,那间隙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也太危险了!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而只学荆轲、聂政行刺的下策,侥幸所以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就大功业,所以到最后,老人说:“这个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庄王说:“国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就此放弃对郑国的进攻。越王勾践在会稽陷于困境,他到吴国去做奴仆,好几年都不懈怠。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这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那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而担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为什么这样说呢?老人和张良并没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间相遇,却拿奴仆的低贱之事来让张良做,张良很自然而不觉得怪异,这本是秦始皇所不能惊惧他和项羽所不能激怒他的原因。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但是随随便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到对方疲敝,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司马迁本来猜想张良的形貌一定是魁梧奇伟的,谁料到他的长相竟然像妇人女子,与他的志气和度量不相称。啊!外柔内刚,这就是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吧!(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①王维贫居依谷口,乔木带荒村。石路枉回驾,山家谁候门。渔舟胶冻浦,猎火烧寒原。唯有白云外,疏钟闻夜猿。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注】①虞部苏员外过访隐居在蓝田辋川别墅的王维,未能留晤,因此作诗相赠,而王维作这首诗以答。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蓝田别业之景,别墅依山而建,村落偏僻人烟稀少,高大的树木环绕四周。B.诗人表示自己山野人家,无人看门,既呼应“贫居”,也是对苏员外不见留的解释。C.尾联使用了视听结合、以声衬静的艺术手法,营造一种清冷幽寂、空明高远的意境。D.整首诗画面鲜明生动、色调明丽多变、风格清新自然,体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16.古人评析此诗,认为“后四句似不沾题,映带蕴藉,妙在言外”,可以看出主人不留客的意味。对这一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要分析。【15~16题答案】【答案】15.D16.我认同此观点。①“渔舟胶冻浦,猎火烧寒原”一句,描绘渔船在水边冻住、野火烧遍荒原的景象,表现出环境的荒芜落寞,与前文“贫居”“荒村”相呼应。②“唯有白云外,疏钟闻夜猿”一句,体现在远处方可听见零星的钟声与猿鸣,为全文增加了清幽之感,同时表明自己远行未归,与“山家谁候门”相呼应。③此四句回答了自己并不在家留晤员外的缘由,同时表现出环境的质朴,体现出坦然淡然的心境。(答案不唯一)【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和赏析能力。D.“色调明丽”错误。从诗中“荒村”“石路”“疏钟”等意象,结合“枉回驾”等质朴的情感,可以看出此诗行文质朴,色调幽素。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评价作者观点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明确表达观点。我认同此观点。“渔舟胶冻浦,猎火烧寒原”意思是:渔舟像被胶粘在了冰冻的河浦上,打猎时焚的山火在冷落寂静的原野上燃烧着。此联具体描写了山村冬日的日常生活景象,渔舟被冻住,渔人无法捕鱼;猎人大肆火烧野地,只为获得一些猎物,写出了山村的荒凉、贫瘠。与与前文“贫居”“荒村”相呼应。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唯有白云外,疏钟闻夜猿”意思是:(我回到家中)只听见白云之外,有着稀疏的钟声和凄厉的猿啼。在远处方可听见零星的钟声与猿鸣,可见山村偏远、寂静。末句的景致一方面凸写出主人身居荒村的生活情趣,另一方面又写出“无人”之景,回扣苏员外不见留的主题。此四句回答了自己并不在家留晤员外的缘由,同时表现出环境的质朴,体现出坦然淡然的心境。(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7.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人们往往偏执于事物的一个方面,老子却提醒世人容易被忽视的方面,如《<老子>四章》中辩证总结“有”和“无”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如《五石之瓠》中发现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____________”。(2)《人应当坚持正义》中苏格拉底坚守“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不听格黎东的劝告执意赴死;《屈原列传》中屈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反而“见疑”“被谤”,最终因楚国败亡自沉汨罗江。他们舍生取义,至死不屈,深为世人所景仰。(3)《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手法,描写音乐时而幽咽、时而欢快的“____________”一句,为诗歌增加了神秘瑰丽的美感。(4)在古代诗人笔下,有很多描写战争的诗句:高适《燕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细致刻画了军队浩浩荡荡奔赴战场的场面;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简洁而巧妙地描绘了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17题答案】【答案】①.故有之以为利②.无之以为用③.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④.竭忠尽智⑤.以事其君⑥.芙蓉泣露香兰笑⑦.枞金伐鼓下榆关⑧.旌旆逶迤碣石间⑨.楼船夜雪瓜洲渡⑩.铁马秋风大散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樽,蓉,枞,旌,旆,逶,迤,碣,洲。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中国气质与奥林匹克_______________,当五环旗下汇聚五洲宾朋,北京冬奥会折射出更加坚实的文化自信,诠释着新时代中国的从容姿态,传递出中华儿女与世界人民“一起向未来”的共同心声。华灯初上,国家体育场“鸟巢”外,“大雪花”火炬上微火静静燃烧。一缕“火苗”取代“熊熊大火”,相比过往,可谓是理念创新的颠覆。其背后蕴含的,是“以小见大”“一叶知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思想,展现出绿色环保的中国方案。这份_______________、意尽则止的潇洒,这份_______________、大胆革新的气魄,正是源于文化自信——如今的中国,不再需要搬出所有家底、凭借宏伟场面来博得赞誉,大道至简的理念尽显大国姿态与非凡气度。中华文化闪耀冬奥舞台,同时中国也以海纳百川的胸襟_______________,充分吸收外来优秀文化,讲述着与世界的“美美与共”。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交相辉映举重若轻敢为人先兼容并蓄B.相映成趣举重若轻大胆探索取长补短C.交相辉映轻松写意敢为人先兼容并蓄D.相映成趣轻松写意大胆探索取长补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缕“火苗”取代“熊熊大火”,相比过往,这可谓是颠覆了理念创新。B.以一缕“火苗”取代“熊熊大火”。相比过往,可谓是理念创新的颠覆性。C.一缕“火苗”取代“熊熊大火”,相比过往,可谓是颠覆性的理念创新。D.以一缕“火苗”取代“熊熊大火”,相比过往,可谓是颠覆性的理念创新。【18~19题答案】【答案】18.A19.D【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处,“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常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此处语境是指“中国气质与奥林匹克”互相映照,所以应该用成语“交相辉映”。第二空处,“举重若轻”,举起重的东西好像很轻的样子。比喻处理艰难问题或进行繁重的工作时都显得很轻松。“轻松写意”,一种透露出轻快祥和的意象。由后面的“潇洒”可知,此处语境是指处理艰难问题或进行繁重的工作时都显得很轻松,强调“轻松”,应该用“举重若轻”。第三空处,“敢为人先”,指比别人早预知的事情,果断的作出相应的决策,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大胆探索”,敢于主动寻求、研究或搜查事物的答案。由后面的“大胆革新”可知,此处语境是指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所以应该用成语“敢为人先”。第四空处,“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取长补短”,吸取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此处语境是指中国也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所以应该用成语“兼容并蓄”。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病有:一是成分残缺,在“一缕”前加“以”;二是语序不当,把“颠覆”放在“理念创新”前面,把“的”放在“颠覆”后面。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蜀时代为什么要铸造这么多神奇精美的青铜雕像群?学者们认为很可能与①、神灵崇拜等观念习俗有关。三星堆青铜立人像,可能象征着至高无上的蜀王或是大巫师、群巫之长。青铜人物雕像群显示类似于神的面容,是神权和王权的代表与化身。青铜神树也是一件极其奇妙的器物。在我国古籍中,神树通常被描写为日月出没的场所。比如东方的扶桑、中央的建木和西方的若木便是三棵这样的神树。青铜神树显然是一棵具有复合特征的通天神树,它不仅是②的象征,而且也是天地之中建木的生动写照,被赋予了人神交往的象征含义。在其他地区考古挖掘中,迄今③,因此,青铜神树可以说是古蜀神话传说的独特产物。是具有浓郁古蜀特色的一种崇拜象征。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通过介绍国宝级文物,展示其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和中国价值观。下面是入选纪录片的四川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请你为其撰写一段解说词,介绍其图案及寓意。字数不超过100字。【20~21题答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答案】20.①祖先崇拜②神话传说中扶桑与若木③还未发现与之相类似的器物21.太阳神鸟金饰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分内外两层,外层4鸟代表4鸟负日,也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内层12道旋转的齿状光芒代表一年12个月周而复始。体现远古人类对太阳及鸟的崇拜,表达了古蜀人对生命和运动的讴歌。【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从后文“神灵崇拜等观念习俗有关”可知,填入内容也是关于某一种崇拜,同时,在后文中提到“可能象征着至高无上的蜀王或是大巫师、群巫之长”,“大巫师、群巫之长”对应神灵崇拜,而“蜀王”则是对应填入内容,“蜀王”是蜀人的祖先,所以其对应的是祖先崇拜。故①中应填入“祖先崇拜”。第二空,在前文提到了三种神树,“东方的扶桑、中央的建木和西方的若木便是三棵这样的神树”,联系前文“青铜神树显然是一棵具有复合特征的通天神树”这句话,再结合后文提到“而且也是天地之中建木的生动写照”,据此可以推断出,②中所填入内容与剩下的那两种神树有关,故②中可填入“神话传说中扶桑与若木的象征”。第三空,从后文“青铜神树可以说是古蜀神话传说的独特产物”可知,青铜神树在其他地区还没有发现过,故③中可填入“还未发现与之相类似的器物”。【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介绍太阳神鸟金饰图案及寓意,首先要对图案的组成部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神鸟金饰图案整体外形呈圆形,分内外两层,造型采用镂空方式。从内层看,内层是12道旋转的齿状镂空图案,很像一个发光的太阳。外层则是四只镂空的鸟形图案,形成一个圆形。因此这一部分的寓意则为古蜀人对鸟与太阳的崇拜。再看外层,外层4鸟代表4鸟负日,也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内层12道旋转的齿状光芒代表一年12个月周而复始,体现了古蜀人对时间的认识,同时也表达了古蜀人对生命和运动的讴歌。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②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③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④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王安石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所谓成熟,就是懂得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的关系。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材料的一句或几句并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成熟”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2题答案】【答案】例文:以“自知”,致“知人”“知”是一种能力,是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追寻。知己与知人都是认识了解的重要过程。在我看来,推己及人,需先自知,而后知人;为人处世,需先爱己,而后爱人。成熟的人,往往懂得自知。何为自知?我们无时无刻不与自己打交道,但是否发出过这样的灵魂三连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秉持着疑问审视自己的内心,我的来处,我的性格特征,我的认识论与价值观,不断地问是为了不断地知,如同哲学家所言“认识你自己”。不管最终清楚还是存疑,终归有助于与自己对话,将心扉敞开。自知的目的又在何处?是在困境中理清万千思绪,明确初心并坚守自我。屈原“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他明白,于楚国,自己愿竭忠尽智,不惜穷矣。他自知,所以他自尊自立,浮游尘埃之外,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而苏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19年的屈辱,触手可及的富贵,在他不变的忠诚、不忘的使命面前一文不值。知己,才能坚守。从另一个层面来讲,“知己”,也是为了更好地知人。仁者爱人,推己及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了解自己这颗小宇宙,再与其他人产生联系、理解、认同,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岂不美哉?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知人、爱人并非易事,如何真正知人、爱人,是需要智慧的。就如庄宗沉溺于伶人之语,迷失自我,认不清他人,认不清局势,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孔子有云:“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而爱人,更是不易。毛主席正是因为关心底层劳动人民的疾苦,才走上革命道路。一路上,长征路上两万五千里,抗日艰辛一十四年,各中艰辛,我辈尽知。所以,把握好自己内心的准绳、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有助于拨云见日,了解他人,认清他人。当今时代不同以往,我们中华民族必须知己,方可知人,不被花言巧语所迷惑,不被不安定因素动摇,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们每个人唯有爱己,爱人,才能让人间如处天堂,平和安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材料第一句意为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这句话,从认识自我与他人和战胜自我与他人的角度,思考了人与我的关系。材料第二句意为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这是从爱与尊敬的角度阐述人与我的关系。首先爱自己,然后推而广之去爱别人,再推而广之去爱世间的万事万物。仁者,是爱别人、帮助别人、体恤别人的人,是博爱的人。材料三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此句的关键是“不争”。最善良的人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材料四意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爱自己,接纳自己,才有可能去接纳自己以外的人和事。人首先要对自己尽责任,自爱者方能为人所爱。懂得自爱,才能得到他人的友谊。总而言之,这四则材料的核心内涵可以理解为:认识自我,爱自己,然后去爱他人。所以,写作中对于“成熟”的感悟和思考,也就是根据材料阐述如何关爱自我和关爱他人的关系:关爱自我,首先是认识自我,对自己负责任,既要肯定人本身,让自己拥有做人的一切权利,过有尊严的生活;也是要克制好自己,认识并改正自己所犯的错误、存在的不足,遵守做人的一切义务。在此基础上,要推己及人,首先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为人处世的基本;而更高尚的人,则会懂得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更甚者舍己为人。这种人,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是最无私最博爱的人。立意:1.先爱己,才能爱人。2.由不害人,到爱人。3.用无私之爱回报他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5-19 09:09:36 页数:20
价格:¥5 大小:123.58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