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省福州市协作体四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协作体四校联考高二语文试卷【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年来,“国潮”悄然兴起,并刮起强烈风暴。在天猫上搜索“国潮”,会出现各种贴着“国潮”标签的服装;在微博上搜索“国潮”,会找到上千个起名“国潮”的博主。可见,“国潮”已成为一种时尚,不仅是年轻人追逐的潮流,也是商家营销的卖点。尽管“国潮”如此火爆,但人们对“国潮”的定义却莫衷一是。有人把“国潮”理解为“中国本土设计师及主理人创立的潮流品牌”,所以网络上大量以“国潮”为关键词的文章讨论的仅仅是时尚潮牌,理解相对片面。还有人认为“国潮”是以品牌为载体,既能满足年轻消费者个性的张扬及其对时尚的追求,又是对传统文化自然回归而产生的一种流行现象。它相对全面地概括了“国潮”所包含的基本要素:中国、品牌、潮流和文化。“国潮”的字面释义虽简单明了,但其内涵却丰富多维。从表现形式看,“国潮”既可以是体现中国文化的复古中国风,也可以是展现国际潮流的创新中国风,中国元素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巧妙结合,形成灿烂多姿的时尚潮流。从载体看,“国潮”既有以实物产品为载体的中国制造之潮流,也有以文化现象为载体的中国文化之潮流,比如汉服文化的兴起等。从影响范围看,不仅本土的时尚品牌纷纷爆红,而且其他领域的国产品牌也逐渐被国人所接受和喜爱;不仅华为李宁等中国新制造在国际社会受到人们的追捧,而且许多中华老字号也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国潮”的迅速火爆看似是一种偶然的社会现象,其实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背后有着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动因。“国潮”热标志着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高品质国货赢得了市场,中国制造已经进军全球中高端产业链,“中国速度”正在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经济在转型中实现了成功起跳。现在,从一定程度上看,中国制造不缺少高质量的产品,不缺少创新能力,也不缺少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缺少的是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不过,被先进技术、创意文化赋能的中国创造不断释放潜力,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国潮”的兴起,是中国人从满足温饱、看重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的消费偏好,转向注重品质消费的必然结果。<br />“潮”,代表了一种时尚潮流、一种流行趋势。“国潮”不仅可以用年轻人的语言诠释古老文化赋予现代的美感,也可以表现为将传统文化融入时尚的创意。“国潮”热展现的是人们对国家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积极心理状态,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更是文化自信的提升。不可忽视的是,当前的“国潮”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我国制造业供需结构性失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一些落后企业还在利用低价策略抢占市场;市场上鱼龙混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有的企业利用“国潮”的热度生产劣质产品,影响了国货声誉;一些行业的品牌跟风模仿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在很多领域的技术水平、工艺水平和管理水平依然有待提升。(摘编自姚林青《“国潮”热何以形成》)材料二:“国潮”,站在中国人的角度,就是“中国风+中国潮流”。它是具有独特文化元素的被广大民众认可的时尚。它与国家和民族所传承的物质、精神、行为、制度等文化及其相关的人、物、技、艺等息息相关,它不同于一般的潮流,即那些仅与年轻人有关联的物质消费品或流行文化艺术。“国潮”,不是什么舶来品,是新时代背景下自然而然衍生出来的潮流,是综合国力、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一种在血脉中流淌,由内而外涌现甚或喷射而出的心理倾向,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特质。文化,一旦有效有形地彰显出来,足以激发众多个体共鸣,也足以让品牌符号更为鲜活,更显价值。中国“国潮”产品以美好的品质,切合了新时代年轻人的内在需求,它凸显了消费者内在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国潮”产品作为国粹文化的可视载体,除了在外在形式上有活泼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将真情实感真正融入了其中,让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时空转换力。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无论是时间脉络上文化气质的变化,还是以某种单一形式为载体的文化演变,如戏曲、刺绣、古董等,有无限空间等待我们去了解与挖掘。我们要以虔诚与敬畏的态度,精巧而精致的艺术形式将其在“国潮”上表现出来,其中无疑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消费观念因人不同,存在多元化、个性化。自然,一千个人眼里也会有一千种“国潮”,但中国“国潮”产品的根本都是一样的,不可动摇。那就是,有中国特色、中国元素、中国文化皈依于其中,并得到普遍的认同认可。中国“国潮”是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国潮”产品站位高,舞台广。不难发现,除了大红大紫的故宫文创IP、国际时装大秀上的李宁,还有许许多多“国潮”品牌、跨界合作正在给我们带来一波又一波令人梦牵魂萦的惊喜。浩浩荡荡的中国“国潮”,是中国心灵、中国灵感与中国文化的交汇与交响,既然来了,就如嘹亮的中国歌谣,众口同声,和合有序,抑扬顿挫;有致有情,势不可挡。(摘编自程应峰《国潮,文化自信的光芒》)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r />A.近年来,“国潮”风起云涌,已成为一种时尚,它是仅与年轻人相关的消费品,但人们对其定义目前并未形成一致看法。B.站在中国人的角度,“国潮”就是“中国风+中国潮流”,是具有独特文化元素的被广大民众认可的时尚,不是舶来品。C.中国制造行业虽然还存在各方面的问题,但是仍然有高质量和创新型的产品,它的潜力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肯定。D.中华优秀文化可以依托中国“国潮”产品发扬光大,而后者也会因前者附着而产生更好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国潮”产品涉及范围很广,既可以是复古型的,又可以是创新型的;既可以是中国新制造,又可以是中华老字号。B.虽然“国潮”代表着一种时尚潮流,但传统文化与这种时尚潮流并不矛盾,它们可以在“国潮”品牌产品中得到完美统一。C.“国潮”热虽然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但也给“中国制造”带来了历史性突破,导致中国正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D.“国潮”不是来自国外,它是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自然而然衍生出来的,要做好“国潮”产品,可以加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挖掘。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中国消费市场巨大潜力一旦得以充分释放,14亿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为本土市场注入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品牌想象力。B.未来品牌小众化、个性化、定制化、各种潮牌成为大趋势,商家也更注重与年轻人的互动,进行全方位的互动化传播,从而打动消费者。C.中国本土品牌“国潮”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人创新品牌中,用年轻化的形象演绎中式情怀,引领潮流营销,纷纷走向广阔的国际舞台。D.现在不管是淘宝、京东还是拼多多,抑或是其他一些平台,都在抢滩“小镇青年”市场,三线及以下消费市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5.中国“国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答案】1.A2.C3.C4.<br />①对比论证。将“国潮”和一般的潮流对比,指出前者具有独特文化元素,内涵丰富;而后者仅仅是那些与年轻人有关联的物质消费品或流行文化艺术,内涵较窄。②举例论证。列举大红大紫的故宫文创IP、国际时装大秀上的李宁、许许多多“国潮”品牌跨界合作等例子证明“国潮”站位高,舞台广,给人们带来惊喜。5.①中国综合国力得到巨大提高,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高品质国货赢得了市场,中国制造进军全球中高端产业链,中国经济成功转型。②国人消费观念产生了变化。中国人从满足温饱、看重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的消费转向了注重品质消费。③中国“国潮”产品和新时代年轻人的内在需求相切合,人们对国家现在和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对民族文化有了高度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得到了充分提升。【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它是仅与年轻人相关的消费品”分析不当。根据材料中“不仅是年轻人追逐的潮流,也是商家营销的卖点”和“它不同于一般的潮流,即那些仅与年轻人有关联的物质消费品或流行文化艺术”等可知,选项缩小范围。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导致中国正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分析不当。根据材料二原文中“中国‘国潮’是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的信息可知,中国“国潮”是“中国制造”历史性的突破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这里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观点:“国潮”彰显了文化自信。A.表达的是中国本土消费市场具有巨大潜力。B.表达的是未来品牌的变化趋势以及商家采取的措施。C.表达的是中国本土品牌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于创新品牌之中,体现了文化自信。D.表达的是“国潮”销售平台抢占消费市场。因此,C项是最适合作为论据来论证材料二观点。故选C。【4题详解】<br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材料二使用的论证手法。对比论证方法的使用。材料二中,将“国潮”和一般的潮流对比,“它是具有独特文化元素的被广大民众认可的时尚。它与国家和民族所传承的物质、精神、行为、制度等文化及其相关的人、物、技、艺等息息相关,它不同于一般的潮流,即那些仅与年轻人有关联的物质消费品或流行文化,艺术”,指出“国潮”具有独特文化元素,内涵丰富;而“一般的潮流”仅仅是那些与年轻人有关联的物质消费品或流行文化艺术,内涵较窄。举例论证方法的使用。材料二倒数第二段,“‘国潮’产品站位高,舞台广。不难发现,除了大红大紫的故宫文创IP、国际时装大秀上的李宁,还有许许多多‘国潮’品牌、跨界合作正在给我们带来一波又一波令人梦牵魂萦的惊喜”,列举故宫文创IP、国际时装大秀上的李宁、许许多多“国潮”品牌跨界合作等例子证明“国潮”站位高,舞台广,给人们带来惊喜。【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国潮’的迅速火爆看似是一种偶然的社会现象,其实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背后有着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动因。‘国潮’热标志着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高品质国货赢得了市场,中国制造已经进军全球中高端产业链,‘中国速度’正在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经济在转型中实现了成功起跳”分析可知,中国综合国力得到巨大提高,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高品质国货赢得了市场,中国制造进军全球中高端产业链,中国经济成功转型。由“‘国潮’的兴起,是中国人从满足温饱、看重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的消费偏好,转向注重品质消费的必然结果”分析可知,国人消费观念产生了变化。中国人从满足温饱、看重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的消费转向了注重品质消费。由“‘国潮’不仅可以用年轻人的语言诠释古老文化赋予现代的美感,也可以表现为将传统文化融入时尚的创意。‘国潮’热展现的是人们对国家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积极心理状态,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更是文化自信的提升”分析可知,中国“国潮”产品和新时代年轻人的内在需求相切合,人们对国家现在和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对民族文化有了高度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得到了充分提升。(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黔小景沈从文三月间的贵州深山里,雨总是特别多。<br />官路上,这时节正有多少人在泥里雨里奔走。有送递文件的公门中人,有向远亲奔差事的人,有骑了马回籍的小官,有正行法事的男女巫师。最多的是小商人,长年从不休息,在这官路上来往。春雨一落后,路上就难走了。于是路旁的许多小客舍里,天黑前就有了商人落脚。客舍主人便忙碌起来,预备水,预备火,照料一切,客人好吃喝时,还得为他们备酒杀鸡。客人把饭吃过后,就在火堆边烘着,谈到各样撒野粗糙的故事。过一会儿,有人想到明早赶路的事,打了哈欠,火光也渐渐熄灭了,外面雨声或者更大了一点,或者已经停了,于是这些人觉得应当到了睡觉时候了。有一天,有那么两个人,落脚到一个孤单的客栈里。他们因为在路上耽误了些时间,掉在大帮商人后面,落雨天气照例昏黑又极早,所以不到黄昏,两人就停顿下来了。主人是一个孤老,头发全是白的,走路腰弯弯的如一匹白鹤。今天是他的生日,这老人白天一个人还念叨这生日,想不到晚上就来那么两个客人了。两个客人一面洗脚,一面问有什么吃的。这老人站到一旁笑着说:“除了干豇豆,什么也没有了。”年轻的那个商人说:“你们开铺子,用豇豆待客吗?”“平常有谁肯到我这里住?到我这儿坐坐的,全是借一个火吃一袋烟的过路人。我这干豇豆本来留着自己吃的,你们是我这店里今年第一批客。对不起你们,马马虎虎凑合吃一顿吧。我们这里买肉,远得很,隔寨子还有二十四里路,下了雨路也走不得。”门外边雨渐渐已止住了,天上有些地方云开了眼,云开处皆成为桃红颜色,在黄昏里明媚如画,看那样子明天会放晴了。坐在门边的主人,好像十分快乐,像小孩子的神气自言自语说着:“晴了,晴了,我昨天做梦,也梦到天会晴。”他望着客人把脚洗完了,赶忙走到房里去,取出两双鞋子来。那个年青一点儿的客,一面穿鞋一面说:“怎么你的鞋子这样同我的脚合式!”年长商人就笑了:“这兆头是中在你讨媳妇的,我应当喝你的喜酒。”“我媳妇还在吃奶咧。”两人于是大声笑着。那老人在旁边听到客人的调笑,也笑着。但这两双鞋子,却是他在冬天刚死去的儿子的。两个商人正谈到家庭儿女的事情,年青人看到老头子孤单单地在此住下,生了好奇的心。“老板,你一个人在这里住吗?”“我一个人。”说了又自言自语似的,“嗳,就是我一个人。”“你儿子呢?”<br />这老头子正因为想到死去的儿子,有些地方很同面前的年青人相像,本来要说“儿子死了”,又改口说:“儿子上云南做生意去了。”两个商人穿了鞋子,到门边凳子上坐下,望到门外黄昏景致,望到对过路旁一些小小菜圃,油菜花开得黄澄澄的,好像散碎金子;踏得稀烂的那条山路,怕是晴过三天还不会干。这时老板在屋里,本来想走出去,望到两个客人用手指点对面菜畦,以为正指到那个土堆,就不出去了。那土堆下面就埋着他的儿子。慢慢地夜就来了。屋子里已暗得望不分明物件,在门外边的两个商人,回头望到灶边一团火光,老板却痴坐在灶边不动。年青人就喊他点灯。这老人近来一到夜时就睡觉,不用灯火有两三月了。吃过晚饭后,老人就在锅里洗碗,两个商人坐在灶口前,把干松枝塞到灶肚里去,看那松枝着火时,訇然一轰,觉得十分快乐。洗完了碗,只一会儿,老头子就说,若客人不睡,他想先睡。说是要睡,已走到自己房里睡去了,不过一会儿,却又走出来,说是不想就睡,傍着两个商人一同在灶边坐下了。几个人谈起话来。他们问他有六十几,他说应当再加十岁去猜,又问他住到这里有多久,他说并不多久,只二三十年。他们问他还有多少亲戚,他就像在哄骗自己,把一些多年来已毫无消息的亲戚一一数着,且告诉他们,这些人在什么地方,做些什么事。他们问他那个上云南做生意的儿子,要多久回来一次,他打量了一下说:“冬天快过年了回来一次,还送了云南出的大头菜。”说了许多他自己都不甚明白的话,为什么有那么多话可说,使他自己也觉得今天有点奇怪。平常他就从没有想到那些亲戚熟人,也从不想到同谁去谈这些事,但今天是不必谈到的也谈到,近于自我安慰的谎话也说了很多。夜深了,两个商人先后睡去了。老头子一面答应着明天喊他们早起,一面还是坐在灶边,望着灶口的闪烁火光,没有起身。第二天天明以后,他们起来时,屋子还黑黑的,到灶边去找火煤燃灯,稀奇得很,怎么老板还坐在那凳上,什么话也不说。开了大门再看,才知道这人半夜里死了。这两个商人跑到最近的小村子里,把这件事告诉了村里人。那么老的一个孤人,自然也很应当死掉了,幸好有人知道,不然死后到全身爬满蛆时,恐怕还不会被人发现。村里人这么打算着,这两个商人自然就不会再有什么理由被人留难了。在路上,他们又有其他新事情,很自然地也就把这件事忘掉了。一九三一年十月十日(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标题为“黔小景”,作者只叙写了贵州深山一个小客栈里发生的故事,意在借此表现当时贵州特定人群的生活面貌。<br />B.年轻商人问老人是不是独居时,老人先说“我一个人”,接着又说“嗳,就是我一个人”,这一回答反映出他内心的悲凉。C.当屋子里已经非常黑暗时,老人却还坐在灶边不动,没有起身点灯,这主要是因为他的生活过于拮据,早已用不起灯火了。D.老人本想早睡,又想和客人聊天,但最终并未如实说出自己的情况,这说明他既想把心中苦痛倾诉出来,又不想博取同情。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多处写到春雨,但它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希望与惬意,而是使故事一开始就带着阴沉的色调,此外,它也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折射。B.小说在主要情节展开之前,先介绍贵州三月深山官路上往来奔走各色人等,为后面两个商人的见闻设置了一个比较明晰的背景。C.小说写商人看门外的黄昏景致时,说盛开的油菜花像散碎金子,既贴合商人的视角,也寄寓了对他们漠视老人不幸遭遇的批判。D.小说通过客栈老板的悲剧,体现了人们面对死亡的漠然,同时传达出人们需要彼此的关爱并以此来对抗孤独的主旨。8.文中的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有人认为小说写到客栈老板深夜死去时,故事已经结束,最后一段是画蛇添足之笔。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说明理由。【答案】6.C7.C8.①孤独无依。他独守位置偏僻、罕有人到的客栈,年过七旬又失去了相依为命的儿子。②渴望关爱。他在生日当天迎来两位客人,与他们深夜长谈,甚至编造谎话来安慰自己,间接表现了对受人关爱的渴望。③心地善良。他因为年轻商人与自己死去的儿子相像,便不忍心讲出儿子已经死去的实情。9.不同意。①商人上路是因为还有其他事情要忙,很快把老人的死忘记了,与开篇“最多的是小商人,长年从不休息,在这官路上来往”形成呼应。②村里人觉得老人去世是自然而然的事,甚至为他死时能被人发现感到庆幸,表现了底层人群卑微的生存状态,强化了小说的现实表现力。③村里人和商人都把老人的去世看作很平常的事,与小说冷静、克制的叙述相融合,更能表现人们对生命的冷漠、麻木,暗示当时社会的苦难之深重。④老人向客人倾诉后死去,而人们的生活还要继续下去,都要为了生存奔走,表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同意。①小说主要情节从老人生日当天迎来新年第一批客人开始,到老人生日当夜去世结束首尾完整。②小说写到老人死去时戛然而止,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更有余味。③老人在生日当夜孤独地死去,反差强烈,更能表现他的不幸处境。<br />【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C.“这主要是因为他的生活过于拮据,早已用不起灯火了”错误。老人不用灯火主要是因为丧子之后倍感孤单,每晚很早便睡了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寄寓了对他们漠视老人不幸遭遇的批判”错误。因为此时商人们并不知晓老人丧子的真实情况。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本题需要结合相关情节和对人物的描写看老人的形象。结合“主人是一个孤老,头发全是白的,走路腰弯弯的如一匹白鹤。今天是他的生日,这老人白天一个人还念叨这生日……但这两双鞋子,却是他在冬天刚死去的儿子的。两个商人正谈到家庭儿女的事情,年青人看到老头子孤单单地在此住下,生了好奇的心”“老板,你一个人在这里住吗?”“我一个人”“嗳,就是我一个人”分析,得出答案①老人是客舍主人,文中交代他“是一个孤老”,他所在的地方是贵州深山,位置偏僻,是一个“孤单的客栈”,可见老人的孤单。结合“吃过晚饭后,老人就在锅里洗碗,两个商人坐在灶口前,把干松枝塞到灶肚里去,看那松枝着火时,訇然一轰,觉得十分快乐”“洗完了碗,只一会儿,老头子就说,若客人不睡,他想先睡。说是要睡,已走到自己房里睡去了,不过一会儿,却又走出来,说是不想就睡,傍着两个商人一同在灶边坐下了”分析,得出答案②从后文看,老人儿子已去世,他不仅孤单而且无依无靠,很不幸。在客人上门后,写“这老人白天一个人还念到这生日,想不到晚上就来那么两个客人了”,突出老人对人的渴望同客人深夜长谈,编谎话答对客人安慰自己,后文“说是要睡,已走到自己房里睡去了,不过一会儿,却又走出来,说是不想就睡,傍着两个商人一同在灶边坐下了,这些表现出老人对得到人关爱的渴望。结合把鞋给客人穿,以及不忍心说出儿子的死,“这老头子正因为想到死去的儿子,有些地方很同面前的年青人相像,本来要说‘儿子死了’‘儿子上云南做生意去了’”分析得出答案③落雨天气,路难走,“他望着客人把脚洗完了,赶忙走到房里去,取出两双鞋子来”,把鞋子给客人;当客人问起他儿子,他因为年轻商人与自己死去的儿子相像,不忍心讲出儿子已死去的实情。这一情节表现了老人的心地善良。【9题详解】<br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相关内容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结尾应不应该删去,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文章主旨和表达效果等多方面分析。如果无存在的必要可删,如果删去影响表达就保留。题干说“有人认为小说写到客栈老板深夜死去时,故事已经结束,最后一段是画蛇添足之笔。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答题时要先明确自己的态度,说明客栈老板深夜死去这段是不是画蛇添足之笔,然后再结合小说内容对之简要说明理由。(1)不同意删去。从内容上看,最后这段,交代了客栈老板深夜死去后,客人和其他村里人的反应。“这两个商人跑到最近的小村子里,把这件事告给了村里人”“乡下人那么打算着,这两个商人自然就不会再有什么理由被人留难了”,说明村里人和商人都把老人的去世看做很平常的,“在路上,他们又还有其他新事情,很自然地也就把这件事忘掉了”,说明他们对生命的冷漠、麻木,也与开篇“最多的是小商人,长年从不休息,在这官路正来往”形成呼应,也预示着人们的生活还要继续下去,都要为了生存奔走,表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那么老的一个孤人,自然也很应当死掉了,幸好有人知道,不然死后到全身爬满蛆时,恐怕还不会被人发现,乡下人这么打算着”,这个交代,让我们看到了老人的孤独悲凉,村里人觉得老人去世是自然而然的事,甚至为他死时能被人发现感到庆幸,表现了底层人群卑微的生存状态,也有对生命的冷漠和麻木,强化了小说的现实表现力,暗示当时社会的苦难之深重。基于以上分析,可认为结尾这段没有画蛇添足之感,结论是不同意前面的这一说法。(2)同意删去。从文章内容看,主要写是客栈主人。小说开头交代客栈位置和环境特征,为表现老人的孤单和人们生活的不易做铺垫,由“有一天,有那么两个人,落脚到一个孤单的客栈里”开始客栈主人出场。“主人是一个孤老,头发全是白的,走路腰弯弯的如一匹白鹤。今天是他的生日,这老人白天一个人还念叨这生日,想不到晚上就来那么两个客人了”,介绍了主人的形貌特征和孤单的生活状况。如果写到老人在生日当天的夜里去世,小说就结尾,老人的故事也是完整的,不要结尾一段不影响小说结构的完整性。从人物形象上来看,文中已经不止一次写到了老人的孤独,也交代了他儿子的去世,如果写到在生日当天夜里孤独地去世就结尾,同样能突出老人的不幸,也不会妨碍老人的其他形象特点的表现。从表达效果上看,结尾戛然而止,也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令人深思,耐人寻味。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纯仁字尧夫,其始生之夕,母李氏梦儿堕月中,承以衣据,遂生纯仁。资警悟,八岁,能讲所授书。以父任为太常寺太祝。中皇佑<br />元年进士第,调知武进县,以远亲不赴;易长葛,又不往。仲淹曰:“汝昔日以远为言,今近矣,复何辞?”纯仁曰:“岂可重于禄食,而轻去父母邪?虽近,亦不能遂养焉。”仲淹门下多贤士,纯仁皆与从游。昼夜肄业,至夜分不衰寝,置灯帐中,帐顶如墨色。仲淹没,始出仕。签书许州观察判官、知襄邑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凡牧地隶县,自纯仁始。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振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接视。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待郎。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已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亲族有请教者,纯仁曰:“俭可以助廉,性忽可以成德。”其人书于坐隅。熟寐而卒,年七十五,谥曰忠宣。(选自《宋史・范纯仁传》,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B.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C.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D.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祝是官名,属太常寺,主管祭祀,是《周礼》中规定的儒教神职官员之ー。B.皇佑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年号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继位后首创。C.拜是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至手,这里指下跪叩头。D.谥是古代皇帝、贵族、杰出大臣等死后朝廷所加的带有或褒或贬意义的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纯仁资质警悟,学习非常刻苦。他很小的时候就能够讲解所学书本上的内容,成年以后仍然经常学习到深夜,以致油灯把帐顶都熏成了墨黑色。B.<br />范纯仁一身正气,维护百姓利益。皇帝值宿卫士的马踏坏了庄稼,范纯仁抓捕一人处以杖刑,被上告朝廷,他义正辞严,最后皇上下诏释放了他。C.范纯仁赈灾得力,深受百姓爱戴。他赈灾救济百姓,却被指责虚报救活人数,朝廷派人追查核实,老百姓不忍心牵累范纯仁,昼夜争着归还粮食。D.范纯仁为国荐才,毫无个人私心。为使有用之才不被朝廷错失,他举荐人才坚持公论,不使那些人才知道是他推荐的,但那些人最终都知恩图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岂可重于禄食,而轻去父母邪?虽近,亦不能遂养焉。(2)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振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答案】10.D11.C12.D13.(1)怎么可以把俸禄看得很重,而把离开父母看得很轻呢?(长葛县)虽然离家近,也不能实现我赡养(父母愿望)。(2)担任庆州知州,秦中正遭遇饥荒,(纯仁)擅自打开常平仓(发放粮食),赈济(百姓),他的僚属请求上奏朝廷等待批复。【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责人则明”“恕己则昏”、“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结构对称,注意断句;“圣贤地位”是“至”的宾语,不要断开。故选D。【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这里指下跪叩头”错误,这里指授予官职。故选C。【12题详解】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的差别,题中D项,“那些人最终都知恩图报”无中生有。故选D。【13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第(1)句,重于禄食:把俸禄看得很重,介宾短语后置句;轻:意动用法,把……看得很轻;遂:实现。第(2)句,方:正;发:打开;须报:等待批复。<br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参考译文:范纯仁,字尧夫,在他出生的那天晚上,母亲李氏梦见小孩从月亮中坠下来,她用衣襟接着,就生下了范纯仁。范纯仁天资机警颖悟,八岁就能讲解所学的书。凭借他父亲的官职而担任太常寺太祝。考中皇佑元年进士,调任武进县知县,但因远离双亲而不赴任;改派为长葛县知县,仍然不前往。范仲淹对他说:“你以前总以远离双亲为理由不去赴任,现在很近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范纯仁说:“怎么可以把俸禄看得很重,而把离开父母看得很轻呢?(长葛县)虽然离家近,也不能实现我赡养(父母的愿望)”范仲淹门下有很多贤能之士,纯仁都与他们交游。不分白天黑夜,努力学习,到半夜还不睡觉,把灯放在帷帐中,(烟雾)把帐顶都熏成了墨黑色。范仲淹去世后,(纯仁)才出来做官。签字(出任)许州观察判官、襄邑县知县。县里有一处牧场,卫士在那里牧马,马践踏了百姓的庄稼,范纯仁抓捕了一个卫士处以杖刑。这处牧场本来不隶属于县里,主事的人发怒说:“这是皇上的宫廷值宿护卫,你一个县令怎么敢如此?”就把这件事向皇上禀报,朝廷审查治罪,很是急迫。范纯仁说:“供养军队的钱物是从田税里出的,如果听任他们糟蹋百姓的农田而不许追究,那么税钱从哪里来呢?”皇上下诏释放了他,并听任牧地由县管辖。宋朝牧地归县管辖,是从范纯仁开始的。担任庆州知州,秦中正遭遇饥荒,(纯仁)擅自打开常平仓(发放粮食),赈济(百姓),他的僚属请求上奏朝廷等待批复。纯仁说:“若待批准则等不及了,我会独自承担责任的。”有人指责他保全救活百姓的数目不真实,(皇上)下诏书派使者核实追查。正值秋天大丰收,老百姓高兴地说:“范公的确使我们活了下来,怎么能忍心牵累他呢?”昼夜争着把粮食粟米送还给他。等到使者到来时,已经无没有欠什么了。朝廷授予范纯仁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的官职。范纯仁凡是举荐人才,一定凭天下公众的议论,那人并不知道自己是范纯仁推荐的。有人说:“担任宰相,怎么能不罗致天下的人才,使他们知道出自自己的门下呢?”范纯仁说:“只要朝廷引进任用人才不错失正直的人,何必要知道是我推荐的呢?”范纯仁的性格平易宽容,不用疾言厉色对待别人,符合道义的,他就挺身而出,一点也不屈从。常常告诫子弟说:“即使是愚笨到了极点的人,要求别人时却是明察的;即使有聪明才智,宽恕自己时也是糊涂的。如果能用要求别人的心思要求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思宽恕别人,不用担心自己不会达到圣贤的境界。”有一个来向他请教的同族亲人,纯仁(对他)说:“只有俭朴可以用来促进廉洁,只有宽恕可以用来成就美德”。那人把(这句话)写在座位的一角上。范纯仁在熟睡中去世,享年七十五,谥号“忠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柳絮<br />薛宝钗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红楼梦》中薛宝钗所作的一首柳絮词,该词因不落俗套被众人推选为独占鳌头的作品。B.上片“几曾”“岂必”的反问句式,化消极为积极。同时,为下片抒写柳絮的心愿做了铺垫。C.词的最后两句,直接抒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使整首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D.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开朗豪放的封建“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15.《红楼梦》中写到,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你是否赞同史湘云的看法,请简述理由。【答案】14.D15.赞同。理由:“卷得均匀”,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再现了风吹柳絮的情形;“均匀”既表现了春风的徐缓,又表现了柳絮的舞姿柔美,缓急有度:风吹柳絮的情形如轻盈优美的舞姿,流露出一种欢愉融洽的欣喜之情。【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D.“开朗豪放”错误,这与薛宝钗的形象不合。从词中来看,柳絮“随聚随分”的形象是薛宝钗“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处世态度的展现,所以说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人情练达世事明”的封建“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展现出的应是“聪慧世故”。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首先明确态度,一般是赞同。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接着分析诗句的手法和效果。“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意思是“白玉华堂前面,柳花被春风吹散,像在翩翩起舞。舞姿柔美,缓急有度”,这里实际是写风吹柳絮,结果词人却以“舞”形容其飘飞的姿态,又以“卷得均匀”形容其飘飞姿态的柔美,“均匀”既是指春风徐徐,又是指柳絮舞姿柔美,缓急有度,“风”也罢,“柳絮”也罢,本是物体,此处却有了人的情态动作,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薛宝钗笔下的柳絮飘飞的姿态,虽然也仍是“一团团逐对成毯”,却已没有黛玉词中那种“空缱倦,说风流”的幽恨,一变而为欢快轻盈、均匀优美的舞姿,流露出一种欢愉融洽的欣喜之情。<br />所以说史湘云“出人之上”的评价是有道理的。(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学之道》中,写获得知识的办法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4)《无衣》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想象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答案】①.见贤思齐焉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千里之行④.始于足下⑤.致知在格物⑥.修我戈矛⑦.修我矛戟⑧.修我甲兵【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焉、致、戈矛、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华为公司对上古神话的钟爱,在已经的商品中可见一斑:华为手机芯片,取名“麒麟”;其PC处理器芯片,取名“鲲鹏”;其人工智能芯片,取名“昇腾”;华为的路由器芯片,取名“凌霄”……神话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这里体现得。神话中寄托着上古时代的祖先们对于自然和宇宙的美好想象,着他们的敬畏之心,对一个民族精神的影响绝对是巨大的。有些神话故事看似简单,却在我们的潜意识中留下了印记,在能动的文化创作中得以深刻体现。():许多中国人对希腊神话中的众神,提起中国神话,却认为晦涩难懂,不愿了解和深究。中国的神话根基深厚,许多神话的流传不仅需要薪火的传承,更需要静心阅读和领略。一味推崇西方神话,那么百年之后,如果我们的后人只知维纳斯而不知伏羲氏,那可能就是一个民族的不幸了。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面世酣畅淋漓蕴含如雷贯耳B.面世淋漓尽致蕴藏如雷贯耳C.面市酣畅淋漓蕴藏如数家珍<br />D.面市淋漓尽致蕴含如数家珍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然而,现在似乎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B.那么,现在的一种奇怪现象似乎出现了C.于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在当下出现了D.可是,似乎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出现于当下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流传的许多神话不仅需要薪火的传承,更需要静心阅读和品味。B.许多神话的流传不仅需要静心阅读和领略,也需要薪火的传承。C.流传的许多神话不仅需要静心阅读和品味,更需要薪火的传承。D.流传着许多神话不仅需要薪火的传承,也需要静心阅读和领略。【答案】17.D18.A19.C【解析】【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面市”指产品开始供应市场,“面世”指作品、产品与世人见面。第一空用来修饰投放市场的商品,应该用“面市”。“淋漓尽致”指文章,谈话等表达非常充分、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酣畅淋漓”指非常畅快,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第二空用来表示“神话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这里体现的很充分”,应该用“酣畅淋漓”。“蕴含”指包含在内,“蕴藏”指蓄积深藏未露。此处指包含着他们的敬畏之心,应该用“蕴含”。“如数家珍”指对所讲事物十分熟悉。“如雷贯耳”形容名声大。第四空用来形容“许多中国人对希腊神话中的众神熟悉(了解)”,应该用“如数家珍”。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下文“许多中国人对希腊神话中的众神如数家珍,提起中国神话,却认为晦涩难懂,不愿了解和深究”,与上文“有些神话故事看似简单,却在我们的潜意识中留下了印记,在能动的文化创作中得以深刻体现”语意上是转折关系,排除BC;括号后面是冒号,后句是对“现象”的具体解释,排除D。故选A。【19题详解】<br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本题承接上文“中国的神话根基深厚”,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此处主语应该是“流传的许多神话”,排除BD;“不仅需要薪火的传承,更需要静心阅读和品味”语序不当,排除A。故选C。20.下面文段取材于《红楼梦》第十五回中北静王与贾政的对话,对其中的文学常识解说和使用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水溶(北静王)见他(宝玉)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家父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为可量也。”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水溶又道:“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贾政忙躬身答应。A.令郎:是说话人对对方有成就的儿子的尊称,使用不正确。B.家父:是晚辈对自己父亲的敬称,有时也可称家慈。C.犬子:是父亲对别人介绍自己儿子时的谦称。D.寒第:是说话人对贫寒人家的讳称。相当于“蓬荜生辉”中的“蓬荜”。【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是说话人对对方有成就的儿子的尊称,使用不正确”错误,“令郎”,敬辞,对对方儿子的尊称,与有无成就无关。B.“家父……有时也可称家慈”错误,“家父”,谦称自己父亲,“家慈”谦称自己母亲。D.“是说话人对贫寒人家的讳称”错误,“寒第”,谦称自己的宅院。故选C。21.《红楼梦》中安排了多个线索人物,请根据提示,从下面所列人物中选择一个填到相应的横线上。刘姥姥冷子兴贾雨村空空道人(1)从第1回到第120回,串起人间世事的线索人物是____________。(2)三次进入贾府,见证贾府盛衰变迁的线索人物是____________。(3)混迹古董行、熟谙荣宁二府家族人物关系的线索人物是____________。【答案】①.贾雨村②.刘姥姥③.冷子兴<br />【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第一空应填贾雨村,在整部书中,贾雨村是一个串起人间世事的线索人物,从小说开头冷子兴对贾雨村介绍荣国府,使贾家众人整体亮相;后做了黛玉老师,间接与贾府有了联系;后受贾府的照顾重新为官;在贾府败落时又落井下石,他见证了贾家的兴衰变迁。第二空应填刘姥姥,刘姥姥一进贾府的目的我们都知道,就是“乞食”是“朝扣富儿门”,她想着曾从豪门贵族贾府借到一些衣食,暂时帮助一家人度过最艰难的寒冬,此时的贾府还算兴旺。第二次进贾府是元春封妃之后,此时的贾府因为元春封妃而再次重返巅峰,刘姥姥也因此得以进入大观园,参与贾母设的家宴,得以窥见贵族豪奢的一面。第三次进荣国府的目的是为搭救巧姐,此时贾家败落。她三进贾府,是见证贾府盛衰变迁的线索人物。第三空应填冷子兴,他是周瑞的女婿,熟谙荣宁二府家族人物关系,都城中的古董商,和贾雨是好朋友。他对贾雨村介绍荣国府,使贾家众人在他口中整体亮相。22.阅读下面的文段,在括号内填写内容,将卓别林的推理过程补充完整。有一次,卓别林偶然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小镇上,天气炎热,他意识到自己应该剪头发了。镇子上有两家理发店,卓别林走进了第一家理发店,只见地上的头发渣到处都是,杂乱无章,理发师的头发更像是被狗啃了一般难看至极,活像一个鸟窝,于是他退了出来。卓别林来到第二家理发店,这家理发店好啊,整齐干净,陈设一流,理发师的头发更是焕发光彩,帅气逼人。卓别林思索了一会儿,又原路返回到第一家理发店去理发了。卓别林的推理过程:小镇地处偏远,只有两个理发店——(①__________________)—两家理发店的理发师只能相互理发——(②__________________)——再加上第一家理发店的地上全是头发——(③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家理发店整齐干净——(④__________________)——只能到第一家理发店去理发【答案】①.理发师不能给自己理发②.第一家理发店中理发师的“鸟窝”发型是第二家理发店中理发师的手艺③.说明第一家理发店中的理发师技术好顾客多④.说明这家理发店的理发师手艺差顾客少【解析】【详解】不同本题考查逻辑推理的能力。<br />本题重点考查三段论,一个三段论就是一个包含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的论证,是以一个一般性的原则(大前提)以及一个附属于一般性的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由此引申出一个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结论)的过程。本题第一层面的推断大前提是“理发师不能给自己理发”,小前提是“小镇地处偏远,只有两个理发店”,结论是“两家理发店的理发师只能相互理发”。第二层面的推断大前提是“理发店的地上全是头发(理发店整齐干净)说明理发师技术好(差)顾客多(少)”,小前提是“第一家理发店地上到处是头发(第二家理发店整齐干净)”,结论是“第一家理发店中的理发师技术好顾客多(第二家理发店中的理发师手艺差顾客少)”。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2018年2月,浙江慈溪四年级小学生黄唯成了“网红”。他在慈溪293路公交车上,短短12分钟连续4次让座。如此暖心的举动被同车乘客拍成视频,经人民日报法人微博转发后,引发网友广泛注注。材料二:2018年12月,在福州一辆公交上,一位老人因身边的女生没给自己让座,对女生破口大骂,“缺德、畜生不如”,态度恶劣。材料三:2019年7月,大连76岁老人刘增盛别着一块“勿需让座”的LED胸牌乘坐公交车的照片刷爆朋友圈,被网友称赞为“硬核大爷”,被问及挂胸牌的用意,老人的解释是“现在的年轻人生活不易,我身体还可以,站着也没有问题。”网友纷纷留言“我愿意为这样的老人让座”。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取一个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答案】让座——义务还是美德小学生4次让座成网红,被网友点赞;女生没有给老人,却遭老人恶骂;76岁老人自挂胸牌“勿需让座”,被称赞为“硬核大爷”。让座一时间成为大家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让还是不让?是义务还是美德?我认为,让座是美德,但不是义务,更不能成为枷锁。骂女生不让座的老人,他认为让座是年轻人的义务,他认为坐在写着老弱病残孕专座的座位上是他的权力;而那位女生或许没有意识到那个老人的“特殊性”和“权力”。当两者相遇矛盾激发。让座不是一项义务,只能算是美德。从来都没有国家把让座归纳入法律的范畴,那为什么这么多老弱病残在享用别人给予的“特权”的同时却在滥用这项“权力”?我们的社会要求我们给老人让座是因为老人的“弱”,我们尊敬我们的父辈,我们也希望别人尊敬我们的父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所以我们看到别人的父辈的时候,我们要以一颗赤子之心来对待我们身边的老人。但是,我想老人们更应该认识到他们所具有的优势来自何处?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劳而获的,不能因为老就具有优势就具有特权。他们的特权来自人们对弱者的同情,对老者的尊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还要爱“幼”,这个社会才能更和谐。万事都是平等的,人们的美德不是需要回报的,但是如果用一种蛮横的态度来对待人们的善意,把人们的善意作为别人的义务的话,就大错特错了。<br />有句歌词是这样唱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普通人的善行、公共空间的文明,总能带来满满的正能量。在医院,有护士看到“医托”骗人,上前扭住不放;在小区,有快递小哥看见老人连续收到保健品,怕他受骗,就托邻居转告老人子女加以提醒。类似“伤者需要输血,医生双手暖血袋40分钟”“司机在夜间山路为骑行的小学生开灯照路”等暖心的新闻,也时常在社交媒体刷屏。普通人在生活中的举手之劳,处处透出善意和温暖,而陌生人之间的牵挂与守护,恰恰是社会道德水位提升的标志。换一个视角看,孩子12分钟4次让座受到如此大范围的关注,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对崇德向善的期待与追求。我们对文明行为及时鼓励和表扬,会滋养出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倾向,材料之间的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分析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立意。首先抓住材料关键信息:12分钟连续4次让座,引发网友广泛关注,没给自己让座,破口大骂,76岁,“勿需让座”,称赞。再分析材料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这三则材料都是与让座相关,让座受到称赞,不让座被骂,老人主动要求不让座被赞,人们对此类现象和事件的行为的反应和态度是立意的出发点。【立意】1.从小学生角度①让座是一种社会美德②培养美德从娃娃抓起2、从骂人老人角度①别让让座成为枷锁②涵养全社会的法治意识③培育深入人心的规则意识④权利伸张别忘“公共意识”3、从刘增盛角度①体谅他人是一种美德②尊老亦爱幼,构建社会和谐【素材】1、2018年8月21日上午,在从济南站开往北京南站的G334次列车上,一名男乘客霸占了别人的靠窗座位,不愿坐回自己的座位。当事女乘客叫来列车长后,该男乘客自称“站不起来”。列车长问其是否身体不舒服或者喝了酒,对方回答:“没喝酒。”列车长问:“没喝酒为什么站不起来?”对方称:“不知道。”并表示到站下车也站不起来,需要乘务员帮助找轮椅。他拒绝坐回自己的座位,并称让女乘客要么站着,要么坐他的座位,要么去餐车。2<br />、鲁迅的那篇《药》,文中的百姓麻木的只知道用先烈的血去沾了馒头当药治病,却分不清什么是善与恶了,当今的国人在对待不良风气时的这种麻木态度,又何尝不像《药》中的百姓呢?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治愈了麻木的国民,然而用什么来解救今朝国人麻木的道德观呢?3、2018年3月22日下午四点,在济南K19路公交车上,有一老太强行要求小学生让座,扔掉小学生的书包,甚至还打骂小学生,引起公愤。2018年7月12日,四川成都一段“老人公交上要求小男孩让座”的视频热传。目击者告诉记者,期间老人多次坐在小男孩腿上,并骂男孩“没父母”。【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论述的不同角度,如此题可围绕“让座是美德,但不是义务,更不是枷锁”这一中心论点从列举现象、挖掘根源、阐述影响、提出号召进行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选准角度进行立意。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4-02 22:43:06 页数:21
价格:¥5 大小:62.71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