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北京海淀区高一(上)期末语文2022年1月11日说明:本试卷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共9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密封线内填写个人信息。一、现代文阅读(共22分)(一)(共14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留将一面与梅花①清代诗人何钱,所留诗作不多,但有一首《普和看梅云》,值得点赞。酒沽林外野人家,霁日当檐独树斜。小几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②年轻时候读到它,心有感动。但还是未能记住,很快便忘掉了。后来,偶然读到漫画大家李子恺先生的两幅漫画,印象便深刻起来。一幅叫:“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另一幅叫:“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桃花。”第二幅将梅花改作桃花,文字动了一个,画面景致有所不同。第一幅画中,修竹茅舍在后,平阔野地屋前。东篱之下,摆一小几,三个好友环几而坐,留出一面,邀来一树梅花。第二幅画中,松柳茅舍后,峦岩小屋前,还有兰花几株在石上,空留那一面,是一树桃花。人仨花一,围坐举杯,相聚甚欢。③与梅桃同醉,是古人常有的生活趣味,现代人恐怕学不来,因为我们生活得太过现实。人称自己是万物之灵,即如斯,就该与万物心灵融合,相敬如初。我们的古人“留将一面与梅花”,与梅同吟同醉,是自然而然的事。此乃人心丰富美好的一面,喜爱自然,包容万物,是人类该有的情怀。④我们的古人,尤其文人墨客,对花木的眷恋之情是有史可查的。他们亲近花木,呵护花木。将它们视为亲朋或知己。李白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有两例尤其特别,唐人白居易竟至“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当夫人”,而宋代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终生未娶,人称“梅妻鹤子”。他有一首《山园小梅》,赞赏梅花,别出xīn()裁:“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如此看来,清人何钱“留将一面与梅花”,是情理之中的事。与花木说真话、动真情,只有回报,而无风险。特别事在遭遇烦恼、心生苦闷时,走进大山大野,与大自然对话,让山川草木来洗涤精神,是心灵得以畅明的有效途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⑤心灵交流,往往需要宁静与悟性。你瞧:茅舍、松柳、青竹、幽兰,正在吐蕊的梅花,高蓝的天空,墨绿的大野,原木的陋几,新茗与家酿的老酒,菜疏是屋外所植的新品,还有雅士,以及他们珠玑的谈吐。这比娱乐至死、金钱至上的生存状态,来得健朗,来得高雅,来得痛快淋漓。如今世界,旅游业盛兴,人们扶老xié()幼,走出家门,亲临大山大水,究竟是为何?我想,主要是为了寻求心灵慰藉。山水花木慰人心,这是明摆着的道理。⑥我在蒙古高原的杜尔伯特草原生活了近二十载,草原留给我的人生感悟与教诲是多方面的。她的辽阔与宁静,她的清新与温情,使我的心灵由幽暗变得敞亮。有一件事我至今记忆yóu()新。有一年,正是草木葳蕤之时,我领命到巴颜红格尔草地去采风。蒙古包主人是一位年逾七旬的老额吉。她在营地留守,伴随她的,是一顶蒙古包,一辆勒勒车,两头乳牛与它们的牛犊,一条牧羊犬,还有蒙古包旁盛开的三株莎日娜花(即山丹花)。额吉把三株莎日娜用羊砖围了起来,唯恐牧犬与牛犊将它们无意中踩踏了。而且时常去抚摸,浇水。有一天清早,我在晨梦中听到,额吉与谁在说话:”呼恒,翁达斯布?嚯若嘿!”她是说:闺女,渴了吧?可怜的。我以为,额吉的女儿回来了,赶紧披衣出门。不料,额吉正弯下腰,与那几株莎日娜花在说话,并在用钢壶为她们浇水。那一条牧羊犬,也蹲在一旁,静静地在听,似有感悟。较之“留将一面与梅花”,这一场景使我的心灵堂到更大的震撼和感动。我默默地站在那里,听见自己血液的流动声。在抬手抚摸自己的胸脯之时,两眼不由得潮湿起来。于是,这一蒙太奇般的镜头永远地留在了心灵深处。(取材于查干的同名文章)1.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慰藉②年逾七旬(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①别出xīn裁②扶老xié幼③记忆yóu新(3)根据上下文,推测下面语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以及他们珠玑的谈吐②正是草木葳蕤之时2.第⑥段说“较之‘留将一面与梅花’,这一场景使我的心灵受到更大的震和感动”。根据文意,概括回答“这一场景”使作者心灵“受到更大震撼和感动”的原因。3.《留将一面与梅花》中说,人走进自然,与万物对话,可洗涤精神、心灵畅明。其实,很多作家都表达过类似的感受。请阅读下面《我与地坛》中的文字,简要分析地坛是如何使史铁生的心灵得以“畅明”的。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者或者想事,揪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热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答案】1.(1)①jiè②yú(2)①心②携③犹(3)①高雅,不俗②茂盛2.“留将一面与梅花”,体现了古代文人雅士喜爱自然并视其为知己的美好情怀。在“这一场景”中,老额吉抚摸莎日娜花,称呼它们为“闺女”,一旁的牧羊犬也“似有所悟”。不仅表现了人与自然的相知相通,更体现出现代的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然万物的怜爱与呵护,人与自然的相处更加朴素、温馨。“这一场景”也与草原的辽阔、宁静和生机勃勃形成了呼应。3.在地坛中,史铁生观察到振翅悬停的蜂儿、自由活脱的瓢虫、摔出万道金光的露水等,这些生命极微小、普通,却又各自精彩,废弃的园子因为有了它们而充满生机。这给双腿残疾、失魂落魄的史铁生以启迪和鼓舞,使他由逃避生活转变为面向生活。【解析】【1题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藉”,jiè,垫在下面的东西;垫;衬。jí,践踏;登记;进贡;凌辱等。慰藉,着意安慰、抚慰。此处读“jiè”。“逾”,形声。从辵chuò,从俞,俞亦声。本义:走捷径。引申义:越过、超过。此处读“yú”。(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现代常用形近字的能力。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心”不能写成“新”。扶老携幼:意思指搀扶着老人,带领着小孩;形容民众成群结队而行。“携”不能写成“协”。记忆犹新:意思是过去的事,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比喻记忆深刻。“犹”不能写成“尤”。(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词语含义的能力。珠玑:意思是珠宝,珠玉。比喻美好的诗文绘画等。诗文中常以比喻晶莹似珠玉之物。形容声音婉转、清脆。此处修饰“谈吐”,主要突出谈吐的不俗、高雅。葳蕤:草木茂盛的样子。修饰“草木”,突出草木的茂盛。【2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能力。结合“我们的古人,尤其文人墨客,对花木的眷恋之情是有史可查的。他们亲近花木,呵护花木。将它们视为亲朋或知己”分析,“留将一面与梅花”体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喜爱自然,亲近花木,呵护花木,并视其为朋友或知己的美好情怀。结合“她是说:闺女,渴了吧?可怜的。我以为,额吉的女儿回来了,赶紧披衣出门。不料,额吉正弯下腰,与那几株莎日娜花在说话,并在用钢壶为她们浇水。那一条牧羊犬,也蹲在一旁,静静地在听,似有感悟”分析,“这一场景”指老额吉抚摸莎日娜花,说“闺女,渴了吧?可怜的”,称呼莎日娜花为“闺女”,一旁的牧羊犬静静地在听,也“似有所悟”。这是我去采风见识到的场景,即“额吉把三株莎日娜用羊砖围了起来,唯恐牧犬与牛犊将它们无意中踩踏了。而且时常去抚摸,浇水”,且与莎日娜对话,额吉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自然之物的怜爱和呵护,人喜爱自然,包容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表现出人性美好丰富的一面。结合“她的辽阔与宁静,她的清新与温情,使我的心灵由幽暗变得敞亮。有一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分析,我在草原上见到的这一场景,与草原的辽阔、宁静、清新与温情等形成呼应。【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对文段中的两至三处景物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这些景物的特征及价值意义,明确作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结合“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热坠地,摔开万道金光”分析,写园中蜂儿、蚂蚁、瓢虫、蝉等小昆虫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着、活动着,向人们展现出缤纷的生命世界,无言地诉说着生命的美丽。正是由于小昆虫、草木等生生不息,使废弃园子充满生机。向史铁生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使史铁生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替代的。生命的自得其乐促使史铁生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当然,人也不例外。史铁生从“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中找到了答案:虽然残疾,但不能一味消极地想到死,应豁达地面对死亡,以平静的心态看待死亡,从而获得顽强活下去的信心。(二)(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血缘和地缘①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②自足自给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个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义。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但是人毕竟不是植物,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个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地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高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个社群就不能不在区住上分裂。——这还是以土地可以无限扩张时说的。事实是,每个家族可以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个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③如果分出去的细胞能在荒地上开垦,另外繁殖成个村落,它和原来的乡村还是保持着血缘的联系,甚至用原来的地名来称这新地方,这种活动似平否定了空间的分离。这种例子在移民社会中很多。在美国旅行的人,如果只看地名,会发生这是个“揉乱了的欧洲”的幻觉。新英伦、纽约(新约克)是著名的;伦敦、莫斯科等地名在美国地图上都找得到,而且不止一个。就拿我们自己来说吧,血缘性的地缘是显著。我们的祖宗在吴江已有二十多代,但是在我们的灯笼上却贴着“江夏费”的大红字。江夏是在湖北,从地缘上说,我有什么理由和江夏攀关系?在这里很显然在我们乡土社会里地缘还没有独立成为一种构成团结力的关系,我们的籍贯是取自我们的父亲的,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那是“血缘”,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④很多离开老家漂流到别地方去的并不能像种子落入土中一般长成新村落,他们只能在其他已经形成的社区中设法插进去。如果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结成一个地方社群,他们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纯粹的地缘,而不是血缘了。这样血缘和地缘才能分离,但是事实上这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却相当困难。我常在各地的村子里看到被称为“客边”“新客”“外村人”等的人物。我知道许多村子里已有几代历史的人还是被称为“新客”或“客边”的。(取材于费孝通《乡土中国》)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缘”字与文中“血缘”的“缘”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缘木求鱼B.不解之缘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自缘身在此山中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树苗”指从原先的家族繁殖出来的人口;文中借“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说明血缘在乡土社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细胞分裂”意思是随着人口增加和生存压力的增大,稳定的社群中会有人迁移到其他地方生活;文章借此说明乡土社会也存在流动。C.“投影”意思是籍贯只是血缘关系在空间上的反映和投射;文章借此说明乡土社会中地缘没有独立成为一种构成团结力量的关系。D.“种子”指离开老家、漂泊到别处谋生的人;文章借“并不能像种子落入土中一般”说明乡土社会中人们不愿意在新的地方真正扎根。6.传统乡土社会中血缘占主导的情况,在当代社会中既有存续,也有变化。请结合下面材料谈谈你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1980年“春运”一词正式见诸《人民日报》,成为专有名词。2019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近30亿人次。2021年,由于疫情影响,北京、上海、安徽、河南、山东等多地发出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的建议,倡导就地过节。北京某街道社区举办了“谢谢不回家的你”主题活动,辖区企业积极响应,为坚守一线的工作人员和留京过年的居民送去节日的温暖。【答案】4.B5.D6.示例一:存续:当下社会,血缘的影响力依然巨大。大量在外务工、求学的人,春节时仍要返乡与家人团聚。变化:血缘与地缘出现了真正的分离,越来越多的人离乡外出务工、求学,并结成了新的地方社群。示例二:因为疫情无法回家,人们通过社区活动来体验春节的氛围。其中,既体现了血缘的存续,即在重要的传统节日里格外重视国家团圆;也体现了一定的变化,即人们能在地缘关系中感受到人情温暖。【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血缘”的“缘”是发生联系的机会的意思。A.沿着,顺着。B.发生联系的机会。C.沿着,顺着。D.原因。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及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说明乡土社会中人们不愿意在新的地方真正扎根”错误。结合“他们只能在其他已经形成的社区中设法插进去”分析,“并不能像种子落入土中一般”说明乡土社会中,离开老家漂泊到其他地方的人们,虽能设法在其他已经形成的社区立足下来,但很难融入进去。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根据内容进行判断和推理的的能力。题干提示“在当代社会中既有存续,也有变化”,也就是需要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存续和变化的体现。如结合“2019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近30亿人次”分析,春节时大量的外出务工、求学的人仍要返乡与家人团聚,这就是血缘影响力的体现,在传统节日中,人们还是很重视家国团员的。结合“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分析,离乡外出务工、求学的人越来越多,血缘与地缘出现了真正的分离,人们不再是居于家乡,而是能够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学习,走出地缘的限制,形成新的地方社群。结合“2021年,由于疫情影响,北京、上海、安徽、河南、山东等多地发出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的建议,倡导就地过节,北京某街道社区举办了‘谢谢不回家的你’主题活动”分析,受疫情特殊情况的影响,春节期间,很多地区倡导就地过年,就是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重视团聚等。结合“北京某街道社区举办了‘谢谢不回家的你’主题活动,辖区企业积极响应,为坚守一线的工作人员和留京过年的居民送去节日的温暖”分析,在外地,社区街道、辖区企业等积极响应,举办一些活动,让就地过年的人们感受到节日的温暖,这又是突破地缘的变化等。二、古诗文阅读(共38分)(一)(共4分)7.阅读下面《师说》中的文字,完成小题。有人说,文言文中的虚词并不“虚”,如果使用得当,会使文章增色不少。请从下面文段的加点词语中任选两个,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善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答案】也:表停顿,起舒缓语气、提示下文的作用;强调了圣人远超普通人这一事实。其:“大概”,表推测;这里以极有可能的语气来表达对原因的推测,有慨叹意。矣:“了”,句末语气词;确认了师道不传的现实原因,表达了作者的遗憾和痛心。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乃:“竟然”,表出乎意料;表达了对士大夫之族不及巫医乐师等人的批评和讽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中“也”用在句中,表停顿,停顿是为了舒缓语气,引出下文的“远”,从而强调古代的圣人超过普通人太远。“其皆出于此乎”中的“其”用在句首,表推测,可翻译为“大概”“恐怕”,这句话意思是:大概是从这种情形产生的吧?这里是对“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进行推测,感慨“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的情况。“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中“矣”是语气词“了”的意思,这句话意思是: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矣”表达出作者确认了师道不传的原因,有一种遗憾和痛心之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乃”是“竟然”的意思,表示出乎意料,不在意料之中,意思是现在君子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表达了作者对士大夫之族的批评和讽刺。(二)(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说京师翠微山翠微山者,有籍于朝,有闻于朝,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京师也。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也。出阜城门三十五里,不敢远京师也。僧寺八九架其上,构其半,胪其趾,不使人无攀跻之阶,无喘息之憩。不孤巉,近人情也。与香山静宜园,相络相互,不触不背,不以不列于三山⑴为怼也。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草木有江东之玉兰,有苹婆,有巨松柏,杂华靡靡芳胶。石皆黝润,亦有文采也。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最高处曰宝珠洞,山趾曰三山庵。三山何有?有三巨石离立也。山之盩⑵有泉,曰龙泉,澄澄然淳其间,其甃⑶之也中矩。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松之下,泉之上,为僧庐焉,名之曰龙泉寺。名与京师室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寺有藏经一份,礼经以礼文佛,不则野矣。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龙泉迟焉。余皆显露,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偃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取材于龚自珍的同名文章)注释:⑴三山:香山、玉桌山、万寿山。⑵盩zhōu;山的曲折处。⑶甃zhòu:用砖砌。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籍于朝,有闻于朝籍:登记入册B.不敢绝高绝:极,最C.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名:闻名D.其甃之也中矩中:符合9.下列句子括号内补出的内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翠微山)出阜城门三十五里B.(僧寺)不孤巉,近人情也C.山之盩有泉,(泉)曰龙泉D.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邓尉山)有四松焉10.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山腰、山脚等处有多座寺庙,人在攀登时有台阶可走,疲乏时有地方可憩。B.翠微山不因依附西山而心生怨恨,不愿成为主峰,耻于名列“三山”之外。C.山名“翠微”,既典雅又随俗;寺名“龙泉”与别处同名,没有刻意回避。D.文章巧妙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翠微山谦和、淡泊、有独立意识等人格特征。11.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分别回答作者为什么“极不忘龙泉”“尤不忘松”。【答案】8.C9.B10.B11.(1)龙泉既有藏经,又所处曲折隐秘,是隐士的隐居之地,又与清朝一类士大夫与人不触不背、处世既仕又隐的特点相合;(2)翠微山的松庄重正直,与隐于朝、居远山的士大夫形象相合。【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句意:不以偏僻俭朴而名一生志向。“名”,动词,表明,说出。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B.“不孤巉,近人情也”意思是“它并非独立高险,难于攀登,是那样近人情”,这是说“翠微山”,所以此处应补充“翠微山”。故选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耻于名列‘三山’之外”错误,文中说“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意思是“不因为名不列于享有盛誉的‘三山’而心怀怨恨……它不愿意成为主峰,又以依附在西山脚下为耻”,可见是以依附在西山脚下为耻,不是“耻于名列‘三山’之外”。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要想回答“极不忘龙泉”“尤不忘松”原因,需要到文中找出“龙泉”“松”的特点。如倒数第二段“寺有藏经一份,礼经以礼文佛,不则野矣。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龙泉迟焉。余皆显露,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这里既提到龙泉的功能,“有藏经一份”“礼经以礼文佛”,同时又提到其地理特征,与其他地方“显露”的特点相比,“龙泉迟焉”,这是说龙泉地处曲折隐秘之地,是隐士的隐居之地,同时龙泉的这一特点和清朝那些处事圆通、既仕又隐的特点相合。如最后一段“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由此可知,翠微之松“肃”“古”“直”,这与当时的一部分士大夫形象相合。参考译文:翠微山,在朝廷上有记载,有声誉,人们很容易发现它小而喜欢它,也往往感慨它的高而仰慕它,它是隐士居住的地方。山高大约六、七里,在靠近京城的山中,翠微山算是高的,不是最高,不敢最高,因为俯临京城。它不在京城的正北面,在西北面,像是京城的一把伞、一顶车盖,不像枕头和屏障,那么重要。距离阜成门三十五里,不敢远离京师。有八九座寺庙分别建筑在翠微山山顶、山腰和山脚,使人们攀登时有台阶可走,有休息的地方喘口气。它并非独立高险,难于攀登,是那样的近人情。翠微山与香山静宜园,既相互连络,又不很紧密,既不碰触,又不背离。不因为名不列于享有盛誉的“三山”而心怀怨恨。翠微山与西山似乎分离,又似乎连为一体,它不愿意成为主峰,又以依附在西山脚下为耻。翠微山上的草木有长江以东的玉兰,有苹婆,有高大的松柏,各种鲜花随风摇曳,芳香华美。山上的石头都黝黑光润,并有花纹。命名为翠微,既典雅又合乎世俗口味,不以偏僻俭朴而名一生志向。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山的最高处是宝珠洞,山脚下有三山庵。三山庵有什么?有三块巨石并排耸立。山的幽深处有泉,叫“龙泉”,清亮透明的山泉停滞于人们砌成的方方正正的水池中。泉上有四棵松,松皮呈白色,都有百尺高。松下泉上有一座寺庙,名为龙泉寺。名与京师宣武城南面的寺庙相同,它并不回避这样的相同。龙泉寺藏经,礼拜藏经,以示礼拜由文字组成的佛,不然就属于粗俗了。寺外有刻石,言辞清雅中和,是康熙朝文人歌功颂德的褒语。翠微山八九座寺,为何要特别说龙泉?龙泉所处曲折隐秘。其余的寺庙都是地位显露,无所隐避,倘若没有龙泉,就不能成为隐士的隐居胜地。我绝对忘不了龙泉寺。忘不了龙泉寺,尤其忘不了那四棵松。过去我曾经游览苏州的邓尉山,山上有四棵古松,松树形态下卧,而神态却是飞扬的,白昼之中四棵松神情极富生气,如风雨雷霆;四松之荫可遮蔽千亩。一生所见的松树最独特最难忘的就是这八棵松。邓尉山的松树舒展,翠微山的松树庄重;邓尉山的松树是古时的隐逸高蹈之士,翠微山的松树犹如古代守正不阿之士;邓尉山的松树,性格狂放不羁,天地都敢藐视;翠微山的松树,性格正直坚定,天地赖以支柱,缺少不得。(三)(共1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序)照野弥弥【1】浅浪,横空隐隐层霄【2】。障泥未解玉骢骄【3】,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4】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注释:【1】弥弥:水被荡漾貌。【2】层霄:层云。【3】障泥:马鞯,放马鞍下,垂于马两旁以挡混土。玉骢:良马。骄:矫健。【4】欹(qī):斜靠。1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写春天夜晚途中所见之景,有明月、旷野,有清溪、层云。B.马儿矫健昂扬的姿态与诗人不胜酒力、欲眠芳草的情态相映成趣。C.“可惜”一词表达了因“一溪风月”无人欣赏而生出的遗憾之情。D.“杜宇”一句写春晨时分诗人在鸟鸣声中醒来,言有尽而意无穷。13.苏轼这首《西江月》与下面《赤壁赋》中的文字,所写月下景色虽有不同,却营造了相似的意境。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项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如其所止;飘飘乎如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4.请从炼字炼句或诗人形象中选择一个角度,写一段文字,赏析《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这首词。要求:自拟题目,180字左右。【答案】12.C13.所写景色不同:《西江月》里展示的是春天夜晚里的明月,溪水,旷野,淡云,芳草。《赤礁赋》描写的是秋天夜晚时的初月,长江,高山,天光,白露。意境相似:朦胧阔远,澄彻空明,宁静安闲。14.示例:明月清风自在怀“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抒发作者迷恋、珍惜月色的心情。“琼瑶”,是美玉,这里比作皎洁的水上月色。“可惜”,是可爱的意思。这一溪风月确实是太迷人了!月光洒满原野,洒满了清澈的溪流,水月交辉,真像缀满了无数晶莹无瑕的珠玉。如果策马前进,那些珍奇的珠玉势必被马蹄踏碎,这怎么能行呢?词人在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借喻”,以月色为“琼瑶”,境界幽美、静谧、洁净。【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无人欣赏而生出的遗憾之情”错,选项曲解诗意。可惜:可爱。诗句意思是这溪中景致如此可爱。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文景物描写特点的能力。《西江月》大意是写“月光下小溪春水涨满、水波涌动,隐隐约约的看见天空中云气弥漫。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这溪中景致如此可爱,千万不能让马儿踏碎那水中的月亮。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可见所写景色为春天的夜晚:有明月,溪水,旷野,淡云,芳草。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上片写词人路上的见闻和醉态,下片言词人对美好景物的怜惜之情。此词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表现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抒发了作者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境界空灵浩渺,读来回味无穷。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赤壁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选文在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并引出下文作者所自作的歌云:“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一贯。“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悠悠忽忽地离开世间,超然独立。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这是此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可见所写景色为秋天的夜晚,有初升之月,长江,高山,天光,白露。两组月下景色都有空山明月,故而都“朦胧阔远”;而且写景时作者都心怀澄澈,心境空灵,共同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都表现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故此两者写景意境相似:都朦胧阔远;景象因人而“澄彻空明,宁静安闲”。【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鉴赏诗歌语言、人物形象的能力。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上片写词人路上的见闻和醉态,下片言词人对美好景物的怜惜之情。此词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表现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抒发了作者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境界空灵浩渺,读来回味无穷。比如过片二句。“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这溪中景致如此可爱,千万不能让马儿踏碎那水中的月亮。更进一步抒发十分迷恋、珍惜月色的心情,为“解鞍少休”补充了看来非常奇特,实际上更为充足的理由。由于感情真挚,境界是极为幽美、静谧、纯洁的。诗句所描绘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中,处处有“我”之色彩,景物成为塑造“我”的典型性格的凭据。比如“可惜”“莫教”词人不论是醉还是醒,是月夜还是春晨,都能“无入不自得”,随意而成趣,逐步展示词的意境。此词所描绘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中,处处有“我”之色彩,景物成为塑造“我”的典型性格的凭据。作者善于把意和境浑然凝结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读来回味无穷,令人神往。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抒发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如“_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如“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2)古诗文常常通过描写听众的反应来侧面表现音乐的效果。《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都体现了这一特点。(3)古人常以花草赠亲朋,借花草抒真情。《静女》中“自牧归荑,__________________”饱含喜爱之情,《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所思在远道”则令人无限感伤。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4)在求学路上,我们要像《劝学》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即广泛学习,不断反省;亦要“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即求师问道,不问年龄。(5)李清照的“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哀婉凄苦;辛弃疾的“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激越雄壮。二者风格不同,俱为佳作。(6)_____________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7)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______。(8)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10)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___。(11)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12)两情若是久长时,____________________。(13)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羁鸟恋旧林②.周公吐哺③.东船西舫悄无言④.泣孤舟之嫠妇⑤.洵美且异⑥.采之欲遗谁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⑧.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⑨.梧桐更兼细雨⑩.金戈铁马⑪.虎鼓瑟兮鸾回车⑫.小弦切切如私语⑬.一尊还酹江月⑭.寄蜉蝣于天地⑮.万里悲秋常作客⑯.潦倒新停浊酒杯⑰.雕栏玉砌应犹在⑱.又岂在朝朝暮暮⑲.苍山负雪⑳.明烛天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羁、哺、舫、嫠、洵、遗、庸、兼、戈、瑟、鸾、语、尊、酹、蜉、蝣、潦、砌、暮、负、烛。三、课内基础知识(共20分)1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隽永(juàn)檄文(jiǎo)恐吓(hè)牵强附会(qiǎng)B.混沌(hún)亲昵(nì)脑髓(suǐ)戛然而止(gá)C.倔强(jué)卷帙(zhì)猝然(cù)跌宕起伏(dàng)D.卑劣(liè)蹩脚(biè)应用(yīng)面目可憎(zēng)【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檄文”的“檄”应读“xí”。B.“混沌”的“混”应读“hùn”;“戛然而止”的“戛”应读“jiá”。D.“蹩脚”的“蹩”应读“bié”;“应用”的“应”应读“yìng”。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故选C。17.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国萃夜霄竣工祸国殃民B.自栩幽僻苍穹残羹冷灸C.饥馑苍桑缘份专心致志D.奠基坐落撰写炉火纯青【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形的能力。A.“国萃”的“萃”应该写作“粹”;“夜霄”的“霄”应该写作“宵”;B.“自栩”的“栩”应该写作“诩”;“残羹冷灸”的“灸”应该写作“炙”;C.“苍桑”的“苍”应该写作“沧”;“缘份”的“份”应该写作“分”。故选D。1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305篇,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B.李煜,晚唐词人,他的词作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C.荀子名况,字卿,春秋末期思想家。汉时避汉宣帝刘询讳。称“孙卿”。他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作用。D.唐宋散文八大家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他们先后掀起古文革新浪潮,使散文发展面貌焕然一新。【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浪漫主义”错,《诗经》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B.“晚唐”错,李煜是南唐末代君主,也是很有文学才华的词人。C.“春秋末期”错,应是“战国末期”。故选D。1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金就砺则利就:靠近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齿:提起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攻占D.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居:停留【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句意: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与之同列。“齿”,并列。“不齿”,不屑与之同列,即看不起。故选B。20.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是()A.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举匏樽以相属B.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介词,在;连词,表目的,来。B.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助词,用于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代词,这样。D.兼词,于之,在这里;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义。故选B。2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C.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古今相同。B.“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古今不同。C.“至于”:古义,到达;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件事。古今不同。D.“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渊博。古今不同。故选A。2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是()例:上食埃土A.小学而大遗B.非能水也C.汶水西流D.顺流而东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例句句意:向上可以吃到泥土。“上”:名词作状语,向上。A.句意:小的方面学习则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的方面。B.句意:并不是能游泳。“水”:名词动用,游泳。C.句意:汶水向西流去。“西”:名词作状语,向西。D.句意:沿长江向东行进。“东”:名词动用,向东行进。故选C。23.下列各项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读之不知A.蚓无爪牙之利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而又何羡乎D.或曰,此东海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句读之不知”,是宾语前置句,“不知句读”,“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A.“蚓无爪牙之利”,是定语后置句,“蚓无利爪牙”,“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B.“渔樵于江渚之上”,是状语后置句,“于江渚之上渔樵”。C.“何羡”,是宾语前置句,“羡何”。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D.“此东海也”,是判断句,“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故选C。24.翻译下面的句子。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答案】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作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作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赋分点:“相若”,差不多;“道”,懂得的道理;“羞”,感到耻辱;“盛”,高、大;“谀”,谄媚。四、课外补充阅读(共10分)25.请用“/”给下面划线部分断句。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选自《古文观止·颜斶说齐王》)【答案】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大王是人君,你是人臣;大王说‘颜斶,上前来!’,你也说‘大王,上前来!’,可以吗?”颜斶回答说:“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天下士。”“王人君也”“斶人臣也”都是判断句,可在主语“王”“斶”后停顿,在“也”字后面停顿;“王曰斶前”和“斶亦曰王前”句子意思和结构都相对,各自断开;“乎”字是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开;“斶对曰”中“曰”是对话标志,其后断开;“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句子结构对仗,各自断开;“与使……”“不如使……”是选择关系复句,各自断开。参考译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齐宣王召见颜斶,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来!”宣王很不高兴。左右近臣说:“大王,是人君,你是人臣;大王说‘颜斶,上前来!’,你也说‘大王,上前来!’,可以吗?”颜斶回答说:“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天下士。”26.阅读下面的《论语》文段,完成小题。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做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3.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行”,与“先行其言”的“行”意思相同的是()A.言寡尤,行寡悔B.父没,观其行C.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D.多见阙殆,慎行其余(2)“君子”是儒家的人格理想。根据选文概括孔子对“君子”提出了哪些要求。【答案】(1)D(2)孔子对“君子”的要求是:首先要做到孝悌,其次要先做后说,再次是谦让有礼。【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能力。题干中“行”,动词,实行。本句翻译为: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A.“行”,动词,指行动,行为。本句翻译为:言语上减少过失,行为上减少悔恨;指说话做事慎重因而很少犯错误。B.“行”,动词,行动,行为。本句翻译为:在他父亲去世后,要考察他的行为。意思是看他无人管束时是否与以前一样。C.“行”,行走。本句翻译为:(这就像)牛车没輗,马车没有軏一样,(失去了套车的关键部位)那车怎么能走呢?D.“行”,动词,实行。本句翻译为: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的去实行,这样就能减少后悔。故选D。【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选文一的意思是,有子说:“做人孝敬父母,尊爱兄长,而喜欢冒犯上级官长的,少有。不喜欢冒犯上级而喜欢造反作乱的,从来没有。君子在根本上下工夫,根本建立好了,人道也就生发出来。孝敬父母,尊爱兄长,就是人的根本吧!”可见,其对“君子”的要求是“孝悌”,即孝敬父母,尊爱兄长。选文二的意思是,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然后说出来。可见,其对“君子”的要求是先做后说。选文三的意思是,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一定是比射箭了。比赛时,相互作揖谦让后上场。射完后,登堂喝酒。这是一种君子之争。”可见其对“君子”的要求是谦让有礼。综合起来,孔子对“君子”的要求是:首先要做到孝悌,其次要先做后说,再次是谦让有礼。五、写作(50分)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27.2021年9月1日,同学们开始了高中学习生活,至今四个月过去了。其间,大家结识了新朋友,认识了新老师,学习新知识,增加了新体验,打开了新世界。请以“如此之新”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有故事,有描写;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材料+命题作文题。材料提供了“新”的具体内容:“大家结识了新朋友,认识了新老师,学习新知识,增加了新体验,打开了新世界。”暗示考生了解自己的所在学校,包括同学、老师、环境、课程等方面发生的“新”,意在引导考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积极在同学之间建立新的友谊。题目“如此之新”中的“新”是中心词,“新”可是新的事物,也可是新的感受。“如此之新”则是从人的感受而言的,这种“新”可是愉悦的,充满期待和希望的新鲜而美好感受,也可是和初中不同的、让人不适应的新鲜感受。此题目意在引导考生适应新环境,珍惜新起点,积极适应新的生活。写作时,可通过记叙一件事、描绘一个人或是场景,或是校园的一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新”的感受即可。立意:1.新的企盼,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新的收获。2.新学期,新起点,新面貌。3.适应新生活,憧憬更美好的明天。28.请以“真没想到”为开头,写一篇记叙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要求:自拟题目;有故事,有描写;思想健康;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答案】例文:难忘那个黄昏真没想到,这个年代还有人在干这样的活儿。“磨剪子嘞,磨剪子嘞!”每天傍晚时分,小院门口总会有一个人拖着沙哑的声音这样叫喊着,声音便在狭窄的小巷中回荡着。但我总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今天这熟悉的叫喊声又响了起来。“喂,磨刀的。”“哎,来了。”没想到这次伯父把他给叫住了。这时,磨刀人走进了院子,他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我的视野里。那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穿着一件被汗渍浸黄的大马褂、一条灰色的裤子和一双胶鞋。他的头发大部分是灰白的,微驼的背上背着一条板凳和一个破旧不堪的麻布袋子。老人进来后望了我们一眼,便开始了准备工作。只见他熟练地放下板凳,从那破旧的麻布袋子里拿出几块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磨石放在凳子上,自己则坐在另一端等伯父拿刀来。邻居家的一个小孩看到老人蓬乱的头发,小声地说:“他的发型真酷。”老人好像察觉到小朋友在说他,便问道:“你们在说什么?”小孩倒也机灵,没再说什么。刀来了,老人看了看便开始干活了。他神情专注,那粗糙又带有老茧的双手被黄昏落日映照出古铜色的光泽。只见他不断地换着磨石,在一块磨石上磨几下,再换到另外一块磨石上再磨几下,他时而前倾着身体,时而拿起刀在阳光下看一看,时而又皱着眉头换一种姿势磨着。细密的汗珠从老人的额前缓慢流下。时间一分一秒地逝去,爬上墙角的阳光正在一点点褪去。一把锈迹斑斑的刀在老人耐心的打磨下变得光洁如新。这时他才拿起我们端给他的茶喝了几口,又用肩上的抹布缓慢地来回擦拭着那把已打磨干净的刀。伯父不由得对老人竖起了大拇指,“简直跟新的一样!”面对伯父的赞叹,老人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伯父问多少钱,“两元。”老人略微喘着气回答道。两元!我惊讶了。他辛苦这么久,才只需这么点回报。现在就做个小时工,老人磨刀的功夫也能收入不少啊。我不禁问老人,您这样干活难道不觉得累吗?老人沉思片刻,回答道:“不累,如果我不磨刀了,你们的刀锈了,谁来磨?我很喜欢磨刀。”接过钱后,老人说了声谢谢便转身离开了。夕阳下,他的背影拉得很长。走进屋,传来了伯母的抱怨:“刀不会自己磨啊,还要花钱。”过了片刻,伯父才说:“我是没想到现在老人还在坚持干磨刀这老本行,我想,帮帮他也是好的。”听完伯父的话,我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真没想到,在这个物质极速发展的年代,老人依然坚守着老本行,恪守着自己的真心,即使生活贫穷,热爱与坚守不改。传统手艺正在时光的长河中一点点被湮没,但我看到了永不磨灭的工匠精神。那个黄昏,让我此生难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要求以“真没想到”为开头,写一篇记叙文。“真没想到”意在强调事件或人给读者震撼之大。生活中,不少事情在我们始料未及的情况下发生,有些事情不会顺着人的意愿发展,经过与结局都出乎意料。可以肯定地说,偶然的事件往往是必然的结果,当我们循着事情发展的轨迹追溯其根源时,立马就豁然开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拓展思路。生活中,我们“没想到”事情确实很多:我们既可选一事,也可选一人;既可选一时的事,也可选不同时空的事。比如,“我”一向成绩优异,但在一次考试中成绩一塌糊涂;一向和蔼的父亲因为“我”任性在暴怒下打了“我”;一个优秀学生因不拘小节,在自暴自弃中走向堕落;一好友因“我”缺少宽容悄悄地疏远“我”;一条清清的小溪因有工厂变得恶臭扑鼻;一向好端端的天气却突然莫名的反常……构思上,前半部分可按自己原来对事物的发展看法作简略叙述,然后追溯事情的原委,结尾一定要点明“真没想到”,既可照应开头,又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多多选择带有自我色彩的材料,多维度思考,多层次挖掘,写出至真至情之文。另外,作文要求以“真没想到”开头,已经暗示我们要以倒叙的手法来写作,先写出乎意料的结果,再回忆事件的整个经过。在具体写作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一定要写出“真没想到”的波澜起伏。最好运用一些铺垫、对比等写作手法,在整篇文章中凸显出事情一步步曲折的变化,以及主人公的情感变化,通过前后对比,得出自己的感悟与收获。立意:1.真没想到,自己还能有这样的本事。2.真没想到,老师能原谅我。3.真没想到,人与自然能够这样和谐相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01 22:14:34 页数:22
价格:¥5 大小:66.9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