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2021学年昭通市巧家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0-2021学年昭通市巧家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5.0分)1.下列描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性质的是(    )A.石蜡融化    粮食用于酿酒B.纸张燃烧    酒精用作燃料C.铁生锈      铜用于制电线D.干冰升华    不锈钢用于制炊具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二氧化碳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3.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纯碱属于碱B.钢铁属于单质C.干冰属于氧化物D.CO属于有机物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可燃性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所有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5.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A.制取氧气时,始终收集不到气体-------装置漏气B.将块状的固体加入试管时,底部破裂--------可能是试管没有横放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D.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炸裂------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6.2019年我国成为世界环境日活动主办国。下列做法与此主题不相称的是(    )A.深埋电池,消除污染B.回收塑料,再生减污C.植树造林,净化环境D.限放鞭炮,保护环境7.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分子受热增大,遇冷缩小B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CCO2溶于水,向溶液滴加石蕊显红色CO2显酸性D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H2O分子中有H2A.AB.BC.CD.D8.三氧化二铬(Cr2O3)可用作油漆颜料,Cr2O3中Cr的化合价是(    )A.-3B.-2C.+2D.+39.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B.空气中敞口放置的饼干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气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D.液态氧可作为发射火箭的燃料10.一种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是:以二氧化硅为载体,负载名种金属催化剂,如铁、钴和镍,以乙炔(C2H2)、丙烯(C3H6)及甲烷作为原料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来制备,该方法制得的碳纳米管在作为导热材料、储氢材料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B.碳钠米管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C.乙炔、丙烯和甲烷都属于有机物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不变11.下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B.n=8C.钠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失电子D.钠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2.根据如图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钙元素为非金属元素B.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8gC.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0D.“Ca”既可表示单质钙,又可表示钙元素13.下列归纳和推理,你认为合理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4NO3中不含金属离子,不属于盐类14.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①用小木条探究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②用鸡蛋壳和食醋制二氧化碳;③用过滤法使硬水转化为软水;④用一只冷碟子放在烛火上方获得炭黑;⑤用1L黄豆和1L绿豆混合所得体积小于2L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有间隙.A.①②③B.④⑤C.②③④D.③⑤15.天然气是居家生活中广泛使用的燃料。天然气燃烧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不变B.反应中X、M的分子数之比为1:2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且有三种氧化物D.Z和N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同16.“冰毒”是毒性极强的毒品之一,其化学式为C10H15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冰毒是一种化合物,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B.冰毒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构成 C.冰毒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为24:3D.一旦沾染冰毒,极容易成瘾,我们决不能以身试毒1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伴有蓝色火焰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浅蓝色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18.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B.        添加酒精C.   氧气验满D.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②如果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③在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托盘天平左右两盘都垫上质量相同的纸片④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故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⑤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 ⑥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⑦合金中各成分均以单质形式存在,且合金中至少存在两种金属元素。A.1个B.2个C.3个D.4个20.已知2H2O2H2↑+O2↑、2H2O22H2O+O2↑,下列关于水和双氧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组成元素相同②构成不同③化学性质相同④水中通入氧气生成双氧水⑤都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气.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⑤D.①②③④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1.0分)21.用适当的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1)3个银原子______;(2)氦气______;(3)三个氨分子______;(4)硫酸______;(5)符合AB2型组成的化合物______(任写一种即可);(6)2个氢氧根离子______;(7)电解水反应中不变的微粒______。22.生活离不开化学,学好基础是进入化学大门的钥匙。(1)请用下列化学用语填空(填相应符号):①氦气______;②硫酸铵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______;③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所组成的物质______。(2)近期由于疫情影响,口罩已成为必需品,活性炭口罩属于其中一类,此口罩主要运用活性炭的______作用。(3)以下灭火方法属于“隔绝空气”的是______。A.油锅着火,盖上锅盖B.森林火灾,挖隔离带C.吹灭蜡烛D.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4)想要植株叶色浓绿,且增强抗倒伏能力,可施加的肥料是______。A.KClB.NH4ClC.KNO3D.NH4NO3(5)实验室中将硬水转化成软水的方法是______。23.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在此变化中,______(填写具体的微观粒子的名称,下同)可以再分,______和______不可再分。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4.A、B、C、D、E、F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可参与光合作用的气体,B是酸溶液,C为黑色粉末,D为钡盐溶液,E俗称纯碱,F为盐溶液,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图中已略去部分物质)。(1)在图中写出下列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A______。(2)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3)C和足量的B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5.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包含着许多的化学知识。厨房里离不开水(1)如图1中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氢原子。下列选项中可以表示水分子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2)用如图装置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能产生气体,则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厨房中烧水也可以将水变成气体,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______(3)下列能证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______A.水的净化B.水的蒸发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7.0分)26.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此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原因是______。制取气体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2)某同学用上述(1)中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试管发生了炸裂,请你帮他分析试管炸裂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一条即可)。(3)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4)你推测装置F气体可能是______(只填一种物质的化学符号),请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文字表达式: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请用最简便的方法证明你的推测。(5)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______法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______法收集。(6)下列关于以上A和F方案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a.A装置发生的是分解反应b.F装置更简便、节能27.2020年洛阳市将继续开展燃煤散烧治理专项检查活动,确保散煤“清零”目标实现。在偏远地区推广使用生物质炉取暖是确保散煤“清零”的有效措施,“生物质气化”的原理是将干燥的有机物(如植物秸秆、树皮等)转化为清洁的气体燃料。(1)煤燃烧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物溶于雨水会形成______;秸秆曾经作为燃料广泛使用,将秸秆直接燃烧的主要危害是______。(2)“生物质气化”的产物是“木煤气”,其主要成分为氢气和一氧化碳(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检验“木煤气”的成分,设计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①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②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③证明“木煤气”中含有H2的实验现象是______。(3)小明认为尾气可以重复利用,避免污染环境和浪费能源,于是设计装置除去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收集剩余气体。①你认为其中最合理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瓶内为氢氧化钠溶液)。②实验结束后,若要确定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______。(4)若(2)中D处石灰水的质量增加2.2g(二氧化碳全部吸收),则“木煤气”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的质量为多少?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8.I.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屠呦呦,长期从事对青蒿素(C15H22O5)的研究并研制出了治疗疟疾的药物,拯救了无数生命,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C15H22O5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_________________C15H22O5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              II.宜昌市南津关一带含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我们知道,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可制得生石灰(即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现有一批石灰石,为了分析产品的纯度,小舜同学取此样品22g,充分煅烧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3.8g(提示:假定杂质不反应)。计算:(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 (2)制得生石灰的质量是多少克?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解析:解:A、石蜡融化属于物理变化,粮食用于酿酒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纸张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酒精用作燃料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铜用于制电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D、干冰升华属于物理变化,不锈钢用于制炊具是利用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一般加上能或不能、易或不易等。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答案:B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现象和结论的区别。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3.答案:C解析: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是碱,故选项说法错误.B、钢铁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C、干冰是由C、O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D、CO虽含有碳元素,但具有无机物的性质和特点,属于无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单质是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指有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断,掌握单质、氧化物、碱、有机物等的特征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答案:B解析:解:A、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说明氧气有助燃性,但是氧气不能燃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C、原子核中不一定含有中子,例如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中不含有中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例如既不是反应物、催化剂,也不是生成物的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A、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但是不能燃烧;B、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C、原子核中不一定含有中子;D、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但是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5.答案:C解析:解:A、制取O2气体时,装置漏气可能会始终收集不到O2,故A正确;B、把试管横放,然后用镊子取用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竖起试管,让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试管没有横放直接加入,易破裂试管,故B正确;C、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反应后的高温生成物若直接溅落在集气瓶底,瓶底会炸裂;而引燃火柴过长则可能造成铁丝不能燃烧,故C错误;D、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未向下倾斜可能会使试管炸裂,故D正确。故选:C。A、根据制取O2气体时,装置漏气可能会始终收集不到O2解答; B、根据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药品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解答;C、根据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反应后的高温生成物若直接溅落在集气瓶底,瓶底会炸裂;而引燃火柴过长则可能造成铁丝不能燃烧解答;D、根据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未向下倾斜可能会使试管炸裂解答.常见的实验现象的分析方法:收集与此有关的资料,对能够引起异常现象原因作出假设,然后判断所给的信息是不是可能引起这样异常现象.6.答案:A解析:解:A、深埋电池,会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错误;B、回收塑料,再生减污能保护环境,正确;C、植树造林,能保护环境,正确;D、限放鞭炮,能保护环境,正确;故选:A。根据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加强化学与环境保护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答案:B解析:解:A、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故选项说法错误。B、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分子间的间隔,故选项说法正确。C、CO2溶于水,向溶液滴加石蕊显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D、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答案:D 解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三氧化二铬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价。故选D。  9.答案:A解析:解:A.根据空气中液氮与液氧的沸点不同,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故正确;B、空气中敞口放置的饼干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故错误;D.氧气助燃而不可燃,可用作火箭发射的助燃剂,故错误。故选:A。A.根据工业制备氧气的方法来分析;B、根据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分析;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解答;D.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来分析。本考点考查了氧气的工业制法、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性质等相关知识,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10.答案:D解析:解:A、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故选项说法正确。B、碳钠米管是碳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具有可燃性,碳钠米管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C、乙炔、丙烯和甲烷均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而不是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A、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B、碳钠米管是碳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结合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D、根据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碳的化学性质、有机物的特征、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答案:D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A.由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11,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图中 n的值为11-2-1=8,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2.答案:D解析:解:A、钙元素为金属元素,故A错误;B、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故B错误;C、钙原子失去两个电子成为钙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8,故C错误;D、“Ca”既可表示单质钙,又可表示钙元素,故D正确;故选:D。A、根据金属种类的划分分析;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分析;C、根据原子与离子的关系分析;D、根据元素符号的意义分析;明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与原子结构是解答本题关键。13.答案:B 解析:解: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但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B、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金属腐蚀过程属于化学变化,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选项推理正确。C、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选项推理错误。D、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4NO3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类,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B。A、根据常见的带电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D、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14.答案:D解析:解:①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不同,小木条在各层的碳化程度就不同,符合题意;②鸡蛋壳里含有碳酸盐,能和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符合题意;③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煮沸,而不是过滤;④蜡烛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和黑色的炭黑,用一只冷碟子放在烛火上方获得炭黑,正确;⑤用1L黄豆和1L绿豆混合所得体积小于2L的实验,是宏观的不能证明微观分子间有间隙.故选D.15.答案:D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CH4+5O2- 点燃  CO2+2CO+6H2O。A.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不变,选项说法正确;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X(CH4)、M(H2O)的分子数之比为3:6=1:2,选项说法正确;C.该反应是由甲烷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且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均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正确;D.Z(CO2)和N(CO)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结构不同,所以二者化学性质不同,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各选项内容分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宏观组成及其微观构成两方面的问题,解题关键是根据反应的实质结合模型的结构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6.答案:B解析:解:A.由化学式可知,“冰毒”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选项说法正确;B.“冰毒”是由分子构成的,“冰毒”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构成,选项说法错误;C.冰毒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5)=24:3=8:1,选项说法正确;D.一旦沾染冰毒,极容易成瘾,我们决不能以身试毒,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A.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7.答案:B解析: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没有蓝色火焰,错误;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浅蓝色,正确;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故选:B。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18.答案: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由于氢氧化钠易潮解、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9.答案:A解析:解: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故说法错误;②如果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说法错误;③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在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将氢氧化钠放在烧杯中称量,故说法错误;④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说法错误;⑤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C2H5OH,故说法正确;⑥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放在一起属于混合物,故说法错误;⑦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故说法错误。故选:A。①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来分析;②根据实验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来分析;③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来分析;④根据中和反应的概念来分析; ⑤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⑥根据单质的概念来分析;⑦根据合金的概念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2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双氧水和水的性质来分析解答。①H2O和H2O2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组成元素相同,故正确;②H2O是由水分子构成的,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故正确;③H2O和H2O2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例如水通电可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而过氧化氢则不能,故错误;④水与氧气不反应,不能生成双氧水,故错误;⑤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故正确。故选:C。  21.答案:3Ag He 3NH3 H2SO4 CO2 2OH- H、O解析: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银原子表示为3Ag;(2)氦气是单原子构成的分子,所以氦气的化学式为:He;(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三个氨分子表示为3NH3;(4)在硫酸中,氢元素显+1价,硫酸根离子显-2价,化学式为:H2SO4;(5)符合AB2型组成的化合物有CO2;(6)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2OH-;(7)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电解水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有:H、O。故答案为:(1)3Ag;(2)He; (3)为3NH3;(4)H2SO4;(5)CO2;(6)2OH-;(7)H、O。(1)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2)根据氦气是单原子构成的分子进行分析;(3)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4)根据化合物的正确书写方法进行分析;(5)根据化合物的正确书写方法进行分析;(6)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7)根据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22.答案:He (N-3H4)2SO4 Al2O3 吸附 AD C 蒸馏解析:解:(1)①氦气是一种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所以其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为He;故填:He;②化合价要标注在化学式中对应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符号在前,数值在后,所以硫酸铵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表示为:(N-3H4)2SO4;故填:(N-3H4)2SO4;③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铝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氧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故填:Al2O3;(2)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用于制口罩;故填:吸附;(3)A.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灭火,符合题意;B.森林火灾挖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灭火,不合题意;C.吹灭蜡烛是为了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灭火,不合题意;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为了隔绝空气灭火,符合题意;故填:AD;(4)氮元素能使农作物的植株叶色浓绿,钾元素能增强抗倒伏能力,所以使用的肥料是硝酸钾;故填:C;(5)实验室中将硬水转化成软水的方法是蒸馏;故填:蒸馏。(1)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2)根据活性炭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3)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4)根据化肥的作用来分析;(5)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强调了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23.答案:水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解析:解: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此变化中,水分子破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了一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了一个氧分子,水分子可以再分,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可再分。故答案为: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观察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结合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等进行分析。24.答案:CO2;BaCl2+2AgNO3=2AgCl↓+Ba(NO3)2;复分解反应;黑色粉末表面产生气泡,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解析:解:根据“A可参与光合作用”,则推测A为二氧化碳;根据“B是酸溶液”,则推测B可能为稀盐酸;根据“D为钡盐溶液”,则推测D为氯化钡溶液;根据“C为黑色粉末”,则推测C铁粉;根据“E溶液显碱性”,“F为盐溶液”,则推测E为碳酸钠溶液,F为硝酸银溶液;代入检验。(1)根据分析,A为二氧化碳,故其化学式为:CO2;(2)D+F反应,即氯化钡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2AgNO3=2AgCl↓+Ba(NO3)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3)根据C和足量的B反应,击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是黑色粉末表面产生气泡,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故答案为:(1)CO2;(2)BaCl2+2AgNO3=2AgCl↓+Ba(NO3)2;复分解反应;(3)黑色粉末表面产生气泡,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根据“A可参与光合作用”,则推测A为二氧化碳;根据“B是酸溶液”,则推测B可能为稀盐酸;根据“D为钡盐溶液”,则推测D为氯化钡溶液;根据“C为黑色粉末”,则推测C铁粉;根据“E溶液显碱性”,“F为盐溶液”,则推测E为碳酸钠溶液,F为硝酸银溶液;代入检验。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25.答案:C;2H2O- 通电  2H2↑+O2↑;水蒸发时分子本身不变,只是间隙发生变化,水电解时分子变成了其它分子;C解析:解:(1)水的化学式为H2O,可知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选C;(2)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能产生氢气和氧气,则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通电  2H2↑+O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将液态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故填:水蒸发时分子本身不变,只是间隙发生变化,水电解时分子变成了其它分子;(3)A、水的净化是除去水中的杂质,不能说明水的组成。故不符合题意;B、水的蒸发是物理变化,不能说明水的组成。故不符合题意;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符合题意。答案:(1)C;(2)2H2O- 通电  2H2↑+O2↑;水蒸发时分子本身不变,只是间隙发生变化,水电解时分子变成了其它分子;(3)C。(1)根据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解答; (2)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回答本题。(3)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考虑能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以及电解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完成。26.答案:A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检验装置气密性 没有预热 长颈漏斗 锥形瓶 O2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分解反应 排水 向上排空气 ab解析:解:(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试管口需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制取气体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检验装置气密性;(2)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受热不均会发生炸裂,所以试管炸裂可能的原因是:没有预热;(3)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①是长颈漏斗,②是锥形瓶;(4)F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该气体可能是O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氧气具有助燃性,验证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5)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6)a、A装置制取氧气可以是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可以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所以发生的是分解反应,故正确;b、F装置可以是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所以更简便、节能,故正确。故选:ab。故答案为:(1)A,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检验装置气密性;(2)没有预热;(3)长颈漏斗,锥形瓶;(4)O2,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分解反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5)排水,向上排空气;(6)ab。(1)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试管口需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制取气体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检验装置气密性进行分析; (2)根据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受热不均会发生炸裂进行分析;(3)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4)根据F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5)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进行分析;(6)根据A和F方案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27.答案:酸雨 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等 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Ca(OH)2+CO2=CaCO3↓+H2O C中集气瓶中出现水珠 丙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再滴加酚酞试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解析:解:(1)煤燃烧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秸秆曾经作为燃料广泛使用,将秸秆直接燃烧的主要危害是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等。故填:酸雨;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等。(2)①A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故填: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②D装置中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故填:Ca(OH)2+CO2=CaCO3↓+H2O。③证明“木煤气”中含有H2的实验现象是C中集气瓶中出现水珠,即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水。故填:C中集气瓶中出现水珠。(3)①你认为其中最合理的装置是丙,该装置既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又能够收集一氧化碳等气体。故填:丙。②实验方案: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再滴加酚酞试液,先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好因氢氧化钠,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填: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再滴加酚酞试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4)由CuO+CO-  △   Cu+CO2,Ca(OH)2+CO2=CaCO3↓+H2O可知,Cu~CO2,Cu~CO2,64   44x    2.2g64x=442.2g,x=3.2g,答:“木煤气”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的质量为3.2g。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你好水反应生成显酸性物质;秸秆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物质;碱石灰能够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8.答案:I.(1)15:22:5 28.4%II.(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13.8g=8.2g(2)解:设制得生石灰的质量为xCaCO3=高温CaO+CO2↑         56   44          x    8.2g56x=448.2gx=10.4g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8.2g;制得生石灰的质量是10.4g 解析:(1)根据化学式的涵义及化学式的计算进行分析;(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计算进行分析解答。I.(1)根据化学式C15H22O5知,C15H22O5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15:22:5。故填:15:22:5;(2)根据化学式C15H22O5得,C15H22O5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6×512×15+1×22+16×5×100%=28.4%。故填:28.4%;II.(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13.8g=8.2g;(2)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化学方程式可求出制得的生石灰的质量。设制得生石灰的质量为xCaCO3=高温CaO+CO2↑         56   44          x    8.2g56x=448.2gx=10.4g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8.2g;制得生石灰的质量是10.4g。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1-11-02 14:45:33 页数:25
价格:¥3 大小:198.43 KB
文章作者:likeziyuan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