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化学
>
2020-2021学年银川市兴庆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银川市兴庆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7
2
/27
剩余2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0-2021学年银川市兴庆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30.0分)1.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与健康B、化学与环境①缺铁会引起贫血症②缺维生素C易患夜盲症①塑料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②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C、化学与安全D、化学与发现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②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浇灭①最早发现酸碱指示剂的科学家是波义耳②侯德榜发明和改良了纯碱的生产工艺A.AB.BC.CD.D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浓氨水挥犮B.石蜡熔化C.面包发霉D.榨取果汁3.下列典故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破釜沉舟B.火烧赤壁C.程门立雪D.立竿见影4.2018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实施国家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B.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食醋用于清除水壶中的水垢B.氢气用作清洁燃料C.铝合金用于制作门窗框架D.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6.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B.食醋C.加碘食盐D.石灰石7.珍爱生命,关注安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氢氧化钠溶液 C.实验中有药液溅入眼睛,要立即用水冲洗,洗的时候要眨眼睛D.福尔马林毒性强,不能用于浸泡动物标本8.下列各项比较正确的是( )A.沸点:液氮>液氧B.净化水的程度:蒸馏<过滤C.密度:空气<氧气D.核外电子数:Na+>Na9.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B.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分解反应生成物有多种,所以生成物有多种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D.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在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都等于核外电子数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则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B.ag碳和a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ag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燃料11.归纳总结是提升化学核心素养学习中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水分子、铁原子分别是保持水、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B.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一定是二氧化碳C.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利代烷等D.生活中许多物质都含有酸性和碱性物质,如食醋中含有醋酸,除锈剂中含有盐酸,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物里含有氢氧化铝或碳酸氢钠等物质12.我们一生都在不断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在呼出的气体中,含量(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氮气C.水蒸气D.氧气13.2016年8月23日消息,中科院大化所开发了过度金属-氢化锂复合催化剂体系,实现了氨的低温催化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度金属-氢化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B.氨分子间没有间隔C.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采用该技术合成的氨属于混合物14.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设计中,所选的鉴别试剂不正确的是( ) 选项待鉴别的物质鉴别试剂A氧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B硝酸铵固体和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溶液C稀盐酸和稀硫酸BaCl2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酚酞试液A.AB.BC.CD.D15.如图,α粒子是一种带正电荷的粒子,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小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极少的α粒子甚至像碰到硬核似地反弹回来,大部分α粒子却能通过原子,这一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原子核极其微小B.原子并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大部分空间是空的C.粒子发生偏转是因为原子核质量很大且同种电荷之间互相排斥D.电子围绕着核作高速运动16.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原子不能再分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17.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气-固-液这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B.分子的性质发生变化C.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D.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18.下列有关物质组成与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物:甲烷、乙醇、葡萄糖B.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C.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D.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19.宜昌磷矿资源丰富。已知一个磷原子核内含有15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1,则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8B.15C.16D.3120.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中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B.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C.x的值为15D.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2.0621.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称量固体B. 量取9.5mL液体C. 加热液体D. 检查装置气密性22.下列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固体取用B.闻药品气味 C.加热液体D.氧气验满23.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B鉴别硬水和软水观察浑浊程度C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D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纯净水中A.AB.BC.CD.D24.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制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做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热氯酸钾相比,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增加B.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质量增加C.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质量不变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不变25.科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请你判别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个数相等B.处于相对稳定的一个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等C.用启子开啤酒瓶时,动力臂和阻力臂相等D.冷却热饱和溶液得到纯碱晶体前后溶液的溶质相等26.水蒸发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种类B.分子间隔C.分子数目D.原子大小27.X、Y元素为核电荷数小于18的元素.元素X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1个电子,元素Y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由X、Y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XY2B.X2YC.XYD.X6Y2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把灼热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发白光,产生大量白烟B.向浓氨水中滴加无色酚酞,酚酞试液变红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正常燃烧D.向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大量浮渣29.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不正确的是( )A.2个铵根离子—2NH4+B.氧离子结构示意图—C.氯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Al3+Cl3D.两个氢原子—2H30.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W属于氧化物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NH3- 催化剂 N2+H2OC.该反应中X、Y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8:17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不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0分)31.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2.某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此图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是______。33.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A.澄清石灰水 B.红磷 C.高锰酸钾 D.______.34.水的用途广泛,实验室常常需要用到水.请分析下图并回答有关问题: (1)制取蒸馏水时,烧杯内水的作用是______;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内盛水,水的作用是______.(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量筒里水的作用是______;实验过程中发现测定结果明显小于15,可能原因是______.(4)电解水实验中a管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_,该实验结论是______.(5)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一方面能观察到气体是否集满,另一方面可以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8.0分)35.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稀土元素铕(Eu)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图1中152.0表示的是铕元素的______。(2)图2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①从宏观角度看,图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______(填“氧原子”或“氧元素”),从微观角度看,图中三种物质都是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②试写出图中实现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物质燃烧除了可燃物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还需要可燃物______。(3)图3表示氯元素和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①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②由图可知,氯原子和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______,所以具有相似化学性质。36.(6分)熟练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 (1)按要求写出对应的化学符号 ①3个镁离子 ;②n个过氧化氢分子______;③氯离子 (2)下列物质:①河水 ②水银 ③冰水 ④硫酸铜 ⑤液态氮 ⑥五氧化二磷⑦锰酸钾⑧人体呼出的气体 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填化学符号,下同)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37.某同学将 40mL水与 40mL 乙醇充分混合后其混合后液体的体积______(填“大于”或“小于”)80mL,该实验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38.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a所示。制取CO2的反应原理为______。若用C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______处(填字母)进入集气瓶;证明CO2集满的方法是______。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若欲测量所得O2的体积,C装置需改进之处为______。(2)图b是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通过该图进行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3)图c是某同学用木炭代替红磷验证空气成分。你认为他的方案是否可行,原因是______。39.请根据下列各图中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a______。(2)若用装置A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若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其收集装置应选______。某同学用收集好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时发现集气瓶炸裂,原因可能是______。(3)实验制取CO2,为了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选择最佳的发生装置是______。(4)小强分别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气体并分别标注为①和②,然后将两瓶气体分别倒立于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水槽中,一段时间后,①号集气瓶中的溶液的体积约为集气瓶容积的45,②号集气瓶中的溶液几乎全充满。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D解析:解:A.缺铁会引起贫血症;缺维生素C易患坏血症,故错误;B.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故错误;C.家用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防发生触电,故错误;D.最早发现酸碱指示剂的科学家是波义耳;侯德榜发明和改良了纯碱的生产工艺,故正确。故选:D。A.根据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B.根据环境污染的相关知识来分析;C.根据灭火的原理与方法来分析;D.根据化学史的知识来分析。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考查必是热点之一。2.答案:C解析:解:A、浓氨水挥犮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面包发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榨取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答案:B解析:解:A、破釜沉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火烧赤壁,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程门立雪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立竿见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4.答案:B解析:解: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故选项说法错误。B、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化肥、农药对于农业丰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禁止使用化肥、农药是不现实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A、根据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一个水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保护水资源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水资源状况、保护水资源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答案:C解析:解:A、食醋用于清除水壶中的水垢,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A错误。B、氢气用作清洁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B错误。C、铝合金用于制作门窗框架,是利用了铝质轻、硬度较大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C正确。D、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D错误。故选C。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6.答案:A解析:解:A、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B、食醋中有醋酸和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加碘食盐中有氯化钠和碘酸钾,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石灰石中有碳酸钙和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A。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食醋、加碘食盐、石灰石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7.答案:C解析:解:A、发现煤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因为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不能使用具有强烈腐蚀性的氢氧化钠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C、实验中有药液溅入眼睛,要立即用水冲洗,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切不可用手揉搓,故选项说法正确。D、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可用于浸泡动物标本,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实验中有药液溅入眼睛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甲醛的性质、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防止爆炸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答案:C解析:解:A、沸点:液氮<液氧,故A错误;B、蒸馏得到的水是纯水,过滤得到的水中常含有可溶性的杂质,所以净化水的程度:蒸馏>过滤,故B错误;C、密度:空气<氧气,故C正确;D、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了钠离子,所以,核外电子数:Na+<Na,故D错误。 故选:C。A、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分析;B、根据净化水的方法和原理分析;C、根据空气和氧气的密度分析;D、根据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转化分析。本题通过比较大小考查了课本中的基础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只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即可分析解答。9.答案:A解析:解:A、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中子也不带电,故A正确;B、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但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生成物有多种的反应,反应物不一定是一种,所以不一定是分解反应,例如乙炔燃烧不属于分解反应,故C错;D、离子中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故D错。故选:A。A、根据常见的粒子的带电性分析;B、根据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C、根据分解反应的特点考虑;D、根据离子的特点考虑。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原子的带电情况,熟悉化学变化、分解反应、离子的特点。10.答案:C解析:解:A、如果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偏大,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B、碳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点燃 CO2,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2:32=3:8,则ag碳和a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2ag,故选项说法错误。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D、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A、根据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氧气能支持燃烧、量筒的使用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答案:B解析: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水分子、铁原子分别是保持水、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碳酸钠等,故选项说法错误。C、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利代烷等,故选项说法正确。D、生活中许多物质都含有酸性和碱性物质,如食醋中含有醋酸,除锈剂中含有盐酸,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物里含有氢氧化铝或碳酸氢钠等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A、根据水、铁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生活中酸性和碱性物质,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常见物质的微观构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答案:B解析:解: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高,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而呼吸前后改变的是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故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仍然是氮气,故选:B。正常的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氮(N2)占78.08%,氧(O2)占20.95%,氩(Ar)占0.93%,二氧化碳(CO2)占0.03%,还有微量的惰性气体,而人呼吸后氮气成分的量几乎无改变,改变的是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本题实际上还是变相的考查了空气的成分,结合呼吸前后气体成分的改变对各选项分析探讨即可。13.答案:C解析: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各质量不变,故A错; B、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氨分子间有间隔,故B错;C、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C正确;D、氨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错。故选:C。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考虑;B、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隔考虑;C、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考虑;D、根据氨的组成考虑.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和特点,知道物质的分类.14.答案:D解析:解:A、燃烧的木条伸入气体中,燃烧更燃说明气体为氧气;立即熄灭说明气体为二氧化碳;使用燃烧木条可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正确;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温度不变,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C、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稀盐酸和氯化钡反应无现象,所以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D、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鉴别,故错选项误;故选:D。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选择的鉴别方法要能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15.答案:D解析:解:A、由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得出的结论是:原子核体积很小,故A不符合题意;B、由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得出的结论是: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故B不符合题意;C、由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已知α粒子带正电,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得出的结论是:原子核也带正电荷。故C不符合题意。D、电子围绕着原子核作高速运动,这种说法正确,但通过以上实验不能得到这一结论,故D符合题意。故选:D。 本考点考查了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的实验,要由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学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6.答案:B解析:解:A、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中子,例如氢原子中就不含有中子,故A正确;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能再分,故B错误;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故C正确;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D正确。故选:B。A、根据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进行分析;B、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的进行分析;C、根据分子和原子的性质进行分析;D、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的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构成,氢原子中没有中子,难度不大,需要识记.17.答案:A解析:解:A、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气-固-液这三态变化,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正确.B、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气-固-液这三态变化,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不是分子的性质发生变化,故选项错误.C、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气-固-液这三态变化,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不是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故选项错误.D、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气-固-液这三态变化,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不是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8.答案:A 解析:解:A、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除外),甲烷、乙醇、葡萄糖都符合有机物的定义,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B、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B错;C、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故C错;D、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D错.故选A.A、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B、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C、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D、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三大合成材料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19.答案:B解析: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一个磷原子核内含有15个质子,则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故选:B。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为31是干扰信息。20.答案:C解析:解:A.铝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B.硅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4,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为2、8、4结构,故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大可知,磷在14号元素和16号元素之间,因此x=15,故正确;D.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则核外电子数为16,故错误.故选C.A.根据元素的名称分析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B.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来分析;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大分析;D.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和每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的了解情况,并学以致用.21.答案:D 解析:解:A、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而潮解且有较强的腐蚀性,因此在称取所氧化钠时一定要放在玻璃容器内称取,不能放在纸上进行称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9.5mL的液体,10mL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误差最小;不能使用100mL的量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给烧杯加热时必须加垫石棉网,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当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时,瓶内大气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一段时间后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A、根据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量筒的使用原则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给烧杯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2.答案:D解析:解:A、取用固体药品时,要用药匙或镊子,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图中操作错误;B、闻药品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瓶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故图中操作错误;C、给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13,大拇指不能握在试管夹的短柄处,故图中操作错误;D、氧气验满时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检验氧气是否集满,故图中操作正确.故选D.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B、根据闻药品气味的注意事项分析.C、根据给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分析.D、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分析. 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23.答案:D解析:解:A、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则除去铁锈后铁会继续与硫酸反应,错误;B、硬水和软水的差别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含量的多少,观察浑浊程度无法鉴别,错误;C、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错误;D、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纯净水中,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正确;故选:D。本题难度不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24.答案:A解析:解: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生成的氧气能增加氧气的质量.故选:A.25.答案:B解析:解: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故A错误;B、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指标: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有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B正确;C、用启子开启啤酒瓶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C错误;D、温度改变,能使物质的溶解度发生改变,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并析出晶体后,溶液的质量发生了改变,但是溶剂质量没有改变,故D错误.故选:B.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进行分析;B、根据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指标: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有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进行分析;C、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启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进行分析;D、根据温度改变,能使物质的溶解度发生改变,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并析出晶体后,溶液的质量发生了改变,但是溶剂质量没有改变进行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多方面的科学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比较抽象,需要耐心分析.26.答案:B 解析:解: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分子数目、分子结构(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数目与大小)均不变;改变的是分子间隔、分子的排列方式与分子的运动速率。故选:B。根据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微粒的变化来分析。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的变化,难度不大。27.答案:B解析:解:元素X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1个电子,为金属元素,化合价为+1,元素Y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推出Y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步骤:归类→定序→标价→交叉→约简,因此X、Y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X2Y;故选B.根据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且还能用来推断该离子所带的电荷和该元素的化合价,进行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且还能用来推断该离子所带的电荷和该元素的化合价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能力.28.答案:B解析:解:A、把灼热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发出白光,不会产生大量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B、浓氨水显碱性,向浓氨水中滴加无色酚酞,酚酞试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C、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D、蒸馏水属于软水,向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的浮渣较少,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浓氨水显碱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蒸馏水属于软水,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29.答案:C解析:解:A、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2NH4+,故选项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正确。B、氧离子中核内质子数为8,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氧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选项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正确。C、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氯化铝中铝元素化合显+3价可表示为Al+3Cl3,故选项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错误。D、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氢原子可表示为2H,故选项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正确。故选:C。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B、氧离子中核内质子数为8,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进行分析判断。C、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D、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0.答案:D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H3和NO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2和H2O两种分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NO+4NH3- 催化剂 5N2+6H2O。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Y的化学式为NH3,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NO+4NH3- 催化剂 5N2+6H2O,选项说法错误;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X、Y两物质的质量比为(30×6):(17×4)=45:17≠28:17,选项说法错误;D.由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不变,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读懂表示分子构成的模拟图,是解答问题的基础;分子构成模拟图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结构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31.答案:氮元素和氧元素;2NO+O2=2NO2解析: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氮,化学方程式是:2NO+O2=2NO2,由方程式可知,氮元素由+2价变为+4价,氧元素由0价变为-2价,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氮元素和氧元素。故答为:氮元素和氧元素,2NO+O2=2NO2。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分析物质的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回答有关的问题。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反应方程式等方面的内容,依据图示写出化学方程式往往是解题的关键点。32.答案:2F2+2H2O=4HF+O2;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分子解析:解:(1)据图可以看出,甲是氟气,乙是水,丙是氟化氢,丁是氧气,故填:2F2+2H2O=4HF+O2;(2)该反应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分子,故填: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分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结合化学反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3.答案:A;空气解析:解:A、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B、红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C、高锰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A;故填:空气.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34.答案:使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水 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体积 装置漏气或红磷量不足或未等冷却至室温,过早打开止水夹等 氧气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等. 排净瓶内的空气解析:解:(1)烧杯中的水是为了使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水;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集气瓶内盛水,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3)做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时量筒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和装置漏气或红磷量不足或未等冷却至室温,过早打开止水夹等都是造成测定结果偏小的原因;(4)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是2: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个数都不变,所以可得出结论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等;(5)排水法收集气体既能察到气体是否集满又能排净瓶内的空气.故答案:(1)使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水;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2)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3)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体积;装置漏气或红磷量不足或未等冷却至室温,过早打开止水夹等;(4)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等;(5)排净瓶内的空气.(1)根据烧杯中的水是为了使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水;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2)根据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集气瓶内盛水,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解答;(3)根据做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时量筒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和可能造成测定结果偏小的原因解答;(4)根据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是2:1和质量守恒定律解答;(5)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既能察到气体是否集满又能排净瓶内的空气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实验中水的作用,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35.答案:相对原子质量 氧元素 分子 2H2+O2- 点燃 2H2O 与氧气接触 17 7解析:解:(1)图1中152.0表示的是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填:相对原子质量。(2)①从宏观角度看,图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从微观角度看,图中三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填:氧元素;分子。 ②图中实现b转化时,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 点燃 2H2O;物质燃烧除了可燃物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还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填:2H2+O2- 点燃 2H2O;与氧气接触。(3)①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故填:17.②由图可知,氯原子和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所以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故填:7.(1)图1中152.0表示的是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从宏观角度看,图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从微观角度看,图中三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氢气燃烧生成水;物质燃烧除了可燃物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还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由图可知,氯原子和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所以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36.答案:(1)①3Mg3+;②nH2O2;③Cl- (2)①⑧;Hg、N2;H2O;P2O5。解析:(1)①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镁离子是3Mg3+;②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过氧化氢分子为:nH2O2;③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氯离子表示为Cl- 。 (2)河水为常见的混合物,里面有多种物质;水银是汞,是一种液态金属,化学式为Hg;冰为水的固态,所以冰水为一种纯净物,化学式为H2O,硫酸铜是一种纯净物,化学式为CuSO4;液态氮是氮气的液态形式,是一种纯净物,化学式为N2;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纯净物,化学式为P2O5;锰酸钾也是一种纯净物,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按照化学式、氧化物的概念,其中属于氧化物的为冰水和五氧化二磷,单质为水银和液态氮,混合物为河水和人呼出的气体。37.答案:小于 间隙解析:解:水和 乙醇混合后,由于分子间有间隙,则水和酒精分子相互填补了对方的空隙,而使体积变小;故答案为:小于,间隙。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8.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 a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管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A 2KMnO4- △ K2MnO4+MnO2+O2↑ 分解反应 集气瓶中装满水,在a端接一个量筒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不可行,因为木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解析:解:(1)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若用C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长管进入,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证明CO2集满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管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要注意配平,属于分解反应;若欲测量所得O2的体积,C装置需改进之处为:集气瓶中装满水,在a端接一个量筒;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a;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管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A;2KMnO4- △ K2MnO4+MnO2+O2↑;分解反应;集气瓶中装满水,在a端接一个量筒;(2)图b是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通过该图进行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可燃物燃烧需要与充足的氧气接触;故答案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充足的氧气接触;(3)图c中,方案不可行,原因是:木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答案为:不可行,因为木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1)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2)燃烧的条件;(3)图c中,方案不可行,原因是:木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本考点主要考查了燃烧的条件、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39.答案:铁架台 2KMnO4- △ K2MnO4+MnO2+O2↑ D 瓶内没装少量水 C 用排水法收集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更纯解析:解:(1)a是铁架台。故填:铁架台。(2)若用装置A制取氧气,由于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应该是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 △ K2MnO4+MnO2+O2↑;若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其收集装置应选D,是因为利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利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更纯净;某同学用收集好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时发现集气瓶炸裂,原因可能是瓶内没装少量水。故填:2KMnO4- △ K2MnO4+MnO2+O2↑;D;瓶内没装少量水。(3)实验制取CO2,为了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选择最佳的发生装置是C,原理: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故填:C。(4)一段时间后,①号集气瓶中的溶液的体积约为集气瓶容积的45,说明气体中含有五分之四的杂质,②号集气瓶中的溶液几乎全充满,说明气体很纯净,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用排水法收集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更纯。 故填:用排水法收集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更纯。(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3)不同的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4)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那种收集气体的方法更好。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0-2021学年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北京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 育才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丹东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 分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普洱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乌鲁木齐130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邢台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银川市兴庆区大学附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宁夏2022学年银川市兴庆区长庆高中高一(下)期中物理试卷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1-11-02 14:45:33
页数:27
价格:¥3
大小:260.04 KB
文章作者:likeziyuan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