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2021学年邢台六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0-2021学年邢台六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煤的燃烧C.铁水铸成锅D.潮湿的衣服变干2.春季我国北方地区常出现沙尘暴和扬沙天气,使空气中含量严重超标的是(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可吸入颗粒3.小红的笔记本中记录了如下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 1:2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色烟雾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D.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水泥B.石油C.液氮D.矿泉水5.生活中的水有很多种,如①蒸馏水②矿泉水③自来水④冰水混合物等,以上属于纯净物的是(    )A.①B.①④C.①③D.①②6.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镁+氧气氧化镁B.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C.氢气+氧化铜铜+水D.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7.下列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序号事实解释A铝制品耐腐蚀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C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它的质子数相等D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中填充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A.AB.BC.CD.D8.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表示阳离子B.①和②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C.①和②形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D.①和②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9.已知一种碳原子的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B.6C.8D.1410.下列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④化学性质相似B.④的微粒符号为NaC.③④属于同种元素D.②③形成的化合物为NaO11.元素之间的根本区别是原子的(    )A.核内质子数不同B.核外电子数不同C.核内中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1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B.用水可以鉴别NaOH、CaCO3、NaCl、CuSO4固体C.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D.KMnO4、NaCl、汽油分别加入一定量水中一定都能形成溶液13.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俗名B.物质的分类氢氧化钙的俗名--消石灰碳酸钠的俗名--纯碱H2CO3--酸KOH--碱C.物质的物理变化D.物质的鉴别干冰升华氧化钙加水放热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CO2A.AB.BC.CD.D14.“21金维他”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铁、钙等成分,这里的铁、钙指的是(    )A.元素B.分子C.单质D.原子1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B.硝酸铵加入水中,溶液温度升高C.电解水时负极和正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D.铁片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16.下列符号中,只具有微观意义,不具有宏观意义的是(    )A.OB.2NC.O2D.C17.SiO2中Si的化合价是(    )A.-4B.-2C.+2D.+418.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D.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1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测定结果偏大,可能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B.酒精和水混合前后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可以用这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过滤浑浊的河水时,漏斗下端管口要置于烧杯中间位置,不能与烧杯内壁接触,防止液体溅出 D.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的组成里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20.生产、生活中经常用到各种消毒剂,下列对消毒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H2O2是由H2和O2构成的B.高锰酸钾的化学式是K2MnO4C.过氧乙酸(C2H4O3)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D.“84”消毒液中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21.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开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这将有助于减少因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引起的“白色污染”.常见的包装袋很多是由聚氯乙烯塑料(PVC)加工而成的,其化学式可表示为,由n个ClCHCH2连接而成,是一种不可降解塑料.下列有关聚氯乙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为62.5nB.各元素的质量比为71:48:6C.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D.在长时间光照下可以分解22.图Ⅰ中活塞上移,则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图中最能表示图Ⅱ中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A.B.C.D.23.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所以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金属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所以金属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C.剧烈的燃烧可以引起爆炸,所以爆炸一定都是由剧烈燃烧引起D.蜡烛燃烧后虽然质量减小,但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4.把A克的二氧化锰放入B克的过氧化氢中,完全反应后,剩余的质量为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B-C)gB.(A+B-C)gC.(A-B)gD.(C-B)g25.下列选项中方程式和分析均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化学方程式分析AS+O2SO2该反应的现象是产生二氧化硫气体BMg+O2=2MgO该反应可以在常温下进行,说明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C2H2O2=2H2O+O2↑该反应可以用于氢气的制取DFe2O3+3CO2Fe+3CO2该反应可用于提取铁矿石中的铁A.AB.BC.CD.D26.“中国芯”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其结构类似于金刚石。下列有关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SIB.属于非金属元素C.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单质硅由分子构成27.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NaOH、Ca(OH)2两种无色溶液溶液中通入CO2B鉴别NaCl、CuSO4、KCl 三种白色物质加水溶解C除去CO2中的CO将混合气体通过NaOH固体D除去生石灰中CaCO3向固体中加稀盐酸A.AB.BC.CD.D28.已知2A+3B=C+3D,用足量的A和49gB完全反应生成57gC和1gD,若B的化学式量为98,则A的化学式量(也就是相对分子质量)为(    )A.16B.27C.44D.5629.下列关于的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应将导气管放在集气瓶口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有气泡冒出时应立即收集C.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 30.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化合物B.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D.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8:1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0分)31.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①两个过氧化氢分子______。②五个硅原子______。③硝酸根离子______。④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2)写出符号“3CH4”中数字的含义:①“3”表示______。②“4”表示______。32.CO在高温下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在该实验中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反应生成的气体,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实验装置后端常放置一个燃着的酒精灯,其作用是______。33.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1)天然水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易生水垢的水中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叫做______水;(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电解水得到氢气,收集到氢气的试管是______(填“a”或“b”)。 34.小军在一次实验中,将带有铁锈的铁片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细心观察,发现下列现象:①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变为橙黄色;②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橙黄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现象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2)写出现象②中产生气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3)为弄清溶液由橙黄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请你帮助小军设计出探究方案(简略写出实验内容)______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35.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常温下,A为红棕色固体,E为红色固体,B、D和H为气体,且B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式为______。(2)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3)在如图转化中,与①中B表现出相似化学性质的物质是______(填A~H)。(4)D→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0分)36.某校进行中考实验考查,给出以下三个考题:①粗盐提纯;②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③氧气的制取和收集。考查规定由学生抽签确定考题。Ⅰ.甲同学抽签后被监考老师引导至如图1所示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______反应(选填“化合”或“分解”或“复分解”或“置换”)。Ⅱ.乙同学抽签后,监考老师告诉他:食盐样品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乙同学思考后按如图2流程除去食盐样品中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 请根据流程图回答:(1)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试剂B的化学式:______。(2)写出加入试剂A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7.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成分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探究。【提出问题】该敞口久置的消毒液中溶质有哪些?【查阅资料】“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和氯化钠。NaClO为有效成分,有腐蚀性并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2NaClO+CO2+H2O=2HClO+Na2CO3)。NaClO溶液、HClO都具有漂白、杀菌、消毒的功效。HClO不稳定,受热或光照会发生分解。【分析讨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该消毒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可能还有NaClO、Na2CO3、HClO中的一种或多种。【实验过程】Ⅰ:向装入有色布条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消毒液试样,布条长时间不褪色;Ⅱ:另取适量该消毒液试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得出结论】实验过程Ⅰ中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不含______。实验过程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综上所述,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为______。【交流反思】生活中,“84”消毒液储藏时应注意______;一般不用“84”消毒液对水果、蔬菜进行消毒。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38.化学老师谭××指导某化学兴趣学习小组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探究:测定鸡蛋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如下: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8.0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溶液50mL(密度为1.1g/mL),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59.92g(假设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请回答:(1)上述稀盐酸的质量为     g;(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产生二氧气体的质量为       g;(3)计算该鸡蛋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解:A、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煤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铁水铸成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潮湿的衣服变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酒精挥发、铁水铸成锅、潮湿的衣服变干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答案:D解析:解:沙尘暴和扬沙天气是指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形成的一种天气,沙尘是固体小颗粒,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是气体。故选:D。根据沙尘暴和扬沙天气的形成进行分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可以有效防治沙尘暴和扬沙天气。3.答案:D解析:解:A、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故A不正确;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不是雾,故B不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固体物质;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结论不是现象,故C不正确;D、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D正确.故选D.A、根据电解水的结论分析;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C、根据现象和结论区别分析;D、根据氢气燃烧的现象分析.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电解水的现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以及现象和结论的区别即可分析解答本题.4.答案:C解析:解:A、水泥中含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故A错;B、石油中含有煤油、柴油、汽油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故B错;C、液氮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D、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C。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5.答案:B解析:解:①蒸馏水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②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③自来水中含有消毒剂,属于混合物;④冰水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B。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6.答案:D解析: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C、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D、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故选D。7.答案:A解析:解:A、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C、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是因为它的质子数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D、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中填充活性炭,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元素的特征、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答案:C解析:解:A、①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正确;B、①②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稳定结构,正确;C、①和②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由离子构成,错误;D、由①②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相同,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正确;故选:C。根据已有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分析解答,在阳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的化合价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相同,在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同一周期元素的核外电子层数相等,据此解答。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答案:B解析: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一种碳原子的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故选:B。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答案:D 解析:解: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①、④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B、④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钠原子,所示的粒子符号为Na,故选项说法正确。C、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③④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D、②是钠离子,③是氧离子,②③形成的化合物为Na2O;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A、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进行分析判断。B、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1,为原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分析;D、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1.答案:A解析:解: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A。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12.答案:B解析:解:A、过滤不能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现象,因此可以用水鉴别NaOH、CaCO3、NaCl、CuSO4固体,该选项说法正确;C、淡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高锰酸钾、氯化钠易溶于水,汽油不溶于水,因此汽油和水不能形成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现象;淡水资源相对来说是匮乏的;高锰酸钾、氯化钠易溶于水,汽油不溶于水.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要学好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13.答案:C解析:解:A、氢氧化钙的俗名是消石灰,碳酸钠的俗名是纯碱,正确;B、H2CO3属于酸,KOH属于碱,正确;C、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氧化钙和水反应是化学变化,错误;D、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变浑浊,而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没有现象,正确;故选:C。根据已有的物质的俗名、物质的分类以及物质的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类别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4.答案:A解析:解:由题意,可知:“21金维他”中含有铁、钙等多种成分,这里的铁、钙是指元素。这里所指的“铁、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1金维他”中含有铁、钙等多种成分,这里的铁、钙是指元素.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15.答案:A解析: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硝酸铵加入水中,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C、电解水时负极和正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片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硝酸铵溶于水的温度变化、常见金属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16.答案:B解析:解:A、O宏观上表示氧元素,微观上表示1个氧原子,既具有微观意义,又具有宏观意义,故选项错误. B、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这样的原子,故2N表示2个氮原子,只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故选项错误.C、O2宏观上表示氧气、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微观上表示1个氧分子等,既具有微观意义,又具有宏观意义,故选项错误.D、C宏观上表示碳、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微观上表示1个碳原子等,既具有微观意义,又具有宏观意义,故选项错误.故选B根据在化学符号前面添加数字,此时的化学符号只有微观含义,不能再表示其宏观含义,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化学式、元素符号等都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可表示宏观意义,又可表示微观意义,而在符号的前面加相应的数字(不是1)只表示微观意义.17.答案:D解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本题。本题主要考查化合价原则的应用、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和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难度较小。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二氧化硅(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2)×2=0,则x=+4,故D正确,ABC不正确。故选D。  18.答案:D解析:解: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选项推理错误。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故选项推理错误。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故选:D。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19.答案:D解析:解:A、红磷的量不足,导致测定结果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酒精和水混合前后质量没有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可以用这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过滤浑浊的河水时,漏斗下端管口要与烧杯内壁接触,可以防止液体溅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氢元素来自于该物质,则该物质的组成里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A、如果红磷不足,集气瓶中的氧气不能完全反应,最终导致实验结果偏小。B、酒精和水混合前后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C、过滤时,漏斗末端应该紧靠烧杯内壁,以防止液体飞溅。D、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20.答案:C解析:解:A.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氢分子与氧分子构成的,故错误;B.高锰酸钾的化学式是KMnO4,故错误;C.过氧乙酸(C2H4O3)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D.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故错误.故选C.A.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聚氯乙烯的性质和使用,化学式的相关计算,结合信息判定物质的性质和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A、因为ClCHC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5+12+1+12+1×2=62.5,则n个ClCHCH2为62.5n,故A正确;B、各元素的质量比为:35.5:(12×2):(1×3)=71:48:6,故B正确;C、PVC是有机合成材料,故C正确;D、由题意,它“是一种不可降解塑料”,所以“在长时间光照下可以分解”说法错误,故D错误。故选:D。  22.答案:C解析:解:分子之间的间隔决定物质的状态,当由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但分子组成不变,故符合此条件的只有C。故选:C。根据水汽化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组成不变,当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隔增大进行解答。知道当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隔增大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23.答案:D解析:解: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但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可能是混合物,如过氧化氢与水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B、金属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但金属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故选项推理错误。C、剧烈的燃烧可以引起爆炸,但爆炸不一定都是由剧烈燃烧引起,如车胎爆炸,故选项推理错误。D、蜡烛燃烧后虽然质量减小,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属于化学变化,但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推理正确。故选:D。A、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常见的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任何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24.答案:B解析:解:由题意“A克过氧化氢溶液和B克二氧化锰混合,待完全反应后得C克残余物”,因为剩余物中含有二氧化锰,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B-C)克故选B.25.答案:D解析: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B、该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故选项错误。C、过氧化氢分解没有氢气生成,该反应不能用于氢气的制取,故选项错误。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该反应可用于提取铁矿石中的铁,故选项正确。故选:D。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26.答案:B解析:解:A、硅元素符号为Si,故说法错误;B、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硅是非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C、硅是地壳中含量排第二的元素,故说法错误;D、单质硅是由硅原子构成的,故说法错误。故选:B。A、根据元素符号书写方法分析;B、根据元素的分类方法分析;C、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高低分析;D、根据物质的构成进行分析。此题难度不大,掌握硅的有关知识即可顺利解答。27.答案:A 解析:解:A、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溶液中通入CO2时,溶液变浑浊的是氢氧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氯化钠和氯化钾溶于水后都能够形成无色溶液,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加水溶解后,形成蓝色溶液的是硫酸铜,无法区分氯化钠和氯化钾,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氢氧化钠不能和一氧化碳反应,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将混合气体通过NaOH固体时,不能除去一氧化碳,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稀盐酸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向固体中加稀盐酸时,氧化钙和碳酸钙都能够和稀盐酸反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A、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B、氯化钠和氯化钾溶于水后都能够形成无色溶液,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C、氢氧化钠不能和一氧化碳反应,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D、稀盐酸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28.答案:B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57g+1g-49g=9g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2A+3B=C+3D2x  2949g   49g2x294=9g49gx=27故选: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A的质量,进而求算A的相对分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时需要用到计量系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根据化学方程式求算反应物或者生成物的质量,或者根据反应物或者生成物的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都要使用到计量系数.29.答案:C解析:解:A、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利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入到集气瓶底部,便于排尽空气,错误;B、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因为开始出来的气体中混有试管内的空气,故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正确;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错误;故选:C。A、利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入到集气瓶底部,便于排尽空气;B、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C、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D、据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原理回答。可据氧气的助燃性检验氧气,并了解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0.答案:B解析:解: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30%=1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故乙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没有参加反应。丁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17%=2%,是生成物;该反应中乙、丁是生成物,甲质量减少,为反应物,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为分解反应。故:A、该反应甲→乙+丁,甲一定是化合物,正确;B、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C、该反应甲→乙+丙,为分解反应,正确;D、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41-25):(19-17)=16:2=8:1,正确;故选:B。 本题可分析甲~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31.答案:2H2O2 5Si NO3- Fe+32O3 甲烷分子的个数为3 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解析:解:(1)①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过氧化氢分子可表示为2H2O2,故填:2H2O2;②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五个硅原子可表示为:5Si;故填:5Si;③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所以硝酸根离子表示为NO3-;故填:NO3-;④元素的化合价要标注在化学式中对应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符号在前,数值在后,所以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Fe+32O3;故填:Fe+32O3;(2)①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CH4前面的”3“表示甲烷分子的个数为3.②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H右下角的“4”表示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故填:①甲烷分子的个数为3;②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2.答案:Fe2O3+3CO- 高温  2Fe+3CO2 CO2+Ca(OH)2=CaCO3↓+H2O 点燃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气体污染空气解析:解: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高温  2Fe+3CO2。在该实验中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反应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实验装置后端常放置一个燃着的酒精灯,其作用是点燃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气体污染空气。故答案为:Fe2O3+3CO- 高温  2Fe+3CO2;CO2+Ca(OH)2=CaCO3↓+H2O;点燃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气体污染空气。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等)、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注意事项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3.答案:混合物 硬 a解析:解:(1)天然水中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故填:混合物。(2)易生水垢的水中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叫做硬水。故填:硬。(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电解水得到氢气,收集到氢气的试管是a。故填:a。(1)天然水中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2)易生水垢的水中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叫做硬水。(3)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34.答案:Fe2O3+3H2SO4=Fe2(SO4)3+3H2O Fe+H2SO4=FeSO4+H2↑ 配制Fe2(SO4)3溶液,并取该溶液少许分别注入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加入过量铁粉,振荡,观察橙黄色溶液是否变为浅绿色;另一支试管中通足量氢气,观察橙黄色溶液是否变为浅绿色.解析:解:(1)氧化铁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的水溶液为橙黄色,所以本题答案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2)除去铁锈后剩余的铁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本题答案为:Fe+H2SO4=FeSO4+H2↑; (3)溶液由橙黄色变为浅绿色,根据反应中的物质可能与铁或生成的氢气有关,因此设计实验可以从这两种物质的影响着手考虑,所以本题答案为:配制Fe2(SO4)3溶液,并取该溶液少许分别注入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加入过量铁粉,振荡,观察橙黄色溶液是否变为浅绿色;另一支试管中通足量氢气,观察橙黄色溶液是否变为浅绿色.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的水溶液为橙黄色,铁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亚铁的水溶液为浅绿色.溶液由橙黄色变为浅绿色,根据反应中的物质可能与铁或生成的氢气有关,因此设计实验可以从这两种物质的影响着手考虑.本题考查了金属氧化物和金属与酸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实验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35.答案:Fe2O3 灭火(或作制冷剂、人工降雨、碳酸饮料等,合理即可) H CO2+C- 高温  2CO 化合反应解析:解:已知常温下,A为红棕色固体,E为红色固体,B、D和H为气体,且B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则A为氧化铁,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转化为一氧化碳,则B为一氧化碳,C是铁,D是二氧化碳;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则E为铜;氢气与氧化铜在加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水通电分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二氧化碳能转化为水,则F为水,G为氧化铜,H为氢气。(1)A的化学式为Fe2O3。(2)D是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冷剂、人工降雨、碳酸饮料等(合理即可)(3)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如图转化中,与①中B表现出相似化学性质的物质是H,具有还原性。(4)D→B,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 高温  2CO;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1)Fe2O3;(2)灭火(或作制冷剂、人工降雨、碳酸饮料等,合理即可);(3)H;(4)CO2+C- 高温  2CO;化合反应。已知常温下,A为红棕色固体,E为红色固体,B、D和H为气体,且B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则A为氧化铁,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转化为一氧化碳,则B 为一氧化碳,C是铁,D是二氧化碳;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则E为铜;氢气与氧化铜在加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水通电分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二氧化碳能转化为水,则F为水,G为氧化铜,H为氢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36.答案:铁架台 分解 过滤 HCl Na2CO3+CaCl2=CaCO3↓+2NaCl解析:解:Ⅰ.如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根据药品是双氧水可知甲同学抽到的考题是氧气的制取和收集;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Ⅱ.(1)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通过过滤能够把固体和液体分离,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有氯化镁和氯化钙,加入氢氧化钠除去镁离子,再加入碳酸钠除去钙离子,然后再过滤,在滤液中加过量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与碳酸钠,故试剂B是盐酸,化学式是HCl。(2)试剂A是碳酸钠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 CO3↓+2NaCl。故答案为:Ⅰ、铁架台;分解;Ⅱ、(1)过滤;HCl;(2)Na2CO3+CaCl2=CaCO3↓+2NaCl。Ⅰ.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可以制取氧气,这是因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Ⅱ.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37.答案:氯化钠 产生白色沉淀 次氯酸钠、次氯酸 Na2CO3+CaCl2=CaCO3↓+2NaCl 氯化钠、碳酸钠 低温、避光、密封保存解析:解:【分析讨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该消毒液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是因为氯化钠不能和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故填:氯化钠。【实验过程】 Ⅱ:另取适量该消毒液试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故填: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实验过程Ⅰ中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不含次氯酸钠、次氯酸;实验过程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综上所述,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为氯化钠、碳酸钠。故填:次氯酸钠、次氯酸;Na2CO3+CaCl2=CaCO3↓+2NaCl;氯化钠、碳酸钠。【交流反思】NaClO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HClO不稳定,受热或光照会发生分解,生活中,“84”消毒液储藏时应注意低温、避光、密封保存。故填:低温、避光、密封保存。【分析讨论】氯化钠不能和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实验过程】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得出结论】实验过程Ⅰ中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不含次氯酸钠、次氯酸。【交流反思】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选择保存方法。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38.答案:(1)55;(2)3.08;(3)解:设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  2O+CO  2↑100                       44x                        3.08g x=7g因此,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87.5%答: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7.5%.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密度公式可以求出稀盐酸的质量;(2)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利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可以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3)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从而可以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解:(1)稀盐酸的质量=50mL×1.1g/mL=55g;故填:55;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产生二氧气体的质量为:8.0g+55g-59.92g=3.08g,故答案为:3.08; (3)设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100                        44 x                         3.08g  x=7g 因此,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87.5% 答: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7.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1-11-02 14:45:32 页数:25
价格:¥3 大小:138.99 KB
文章作者:likeziyuan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