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化学
>
2020-2021学年武威市民勤六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武威市民勤六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7
2
/27
剩余2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0-2021学年武威市民勤六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活性炭吸附有毒气体B.磁铁吸引铁屑C.电暖风通电取暖D.粮食酿酒2.某同学量15mL的水时,开始时仰视读数为25mL,倒出一定液体后俯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 )A.小于15mLB.等于15mLC.大于15mLD.无法确定3.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He、CO2、CO是有害气体B.氯化钠、纯碱、小苏打是盐类C.甲烷、酒精、金刚石是有机物D.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钾是氮肥4.下列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金刚石可以在氧气中燃烧B.铜丝加热会发黑C.铁水降温后能形成坚硬的铁D.天然气可以燃烧5.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项目A.比较催化效果B.铁丝在纯氧中燃烧C.检验氧气D.检查装置气密性实验A.AB.BC.CD.D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B.“N”既可表示氮气,还可以表示一个氮原子C.我们通常所说的“补锌”中的“锌”是指锌元素D.“Mg2+”中的“2”表示1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7.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原子含有17个质子B.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C.氯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D.氯原子在反应中容易获得1个电子8.把一定质量的纯净物E和40g的纯净物F,按图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可生成44g G物质和9g H物质。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H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克B.E为含氧化合物C.G和H的分子个数比为1:2D.E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1:19.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用○与●代表A、B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生成物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B.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10.湘潭盛产茶叶,新鲜茶叶用沸水冲泡后会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你能闻到茶香是因为( )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隙D.分子在不断运动11.2017年11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下列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田间焚烧秸秆,净化环境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河流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D.布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1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2个氮原子--N2B.钙离子--Ca+2C.硫酸铝--AlSO4D.氦气--He13.使用无磷洗涤剂、使用无硫的煤,使用无铅汽油,都有利于环保,这里所说的磷、硫、铅是指( )A.单质B.分子C.原子D.元素14.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B.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分子不会改变C.当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间隔变小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15.下列方法中能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三瓶无色气体的是( )A.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B.闻气体的气味C.分别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D.以上方法都不行16.纳米级材料TiOx能有效去除因装修带来的多种有害气体。已知在TiOx中Ti的化合价为+4,则x为( )A.1B.2C.3D.417.下列粒子的化学性质与镁原子 最相似的是( )A.B.C.D.18.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构成物质19.某同学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来液体体积是A.一定大于8mLB.一定等于8mLC.一定小于8mL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8mL20.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蒸发结晶B. 检查气密性C.滴瓶滴管用后不洗涤D. 塞紧橡皮塞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5.0分)21.填写下列表格,并指出物质的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名称______氢硫酸______碳酸镁熟石灰化学式He______FeO____________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用化学用语(化学符号)填空(1)两个水分子______(2)四个硫酸根离子______(3)五个氯原子______(4)氦气______(5)硝酸银______(6)一个钠离子______(7)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8)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______23.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1)请画出1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比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2)表示的是 (填离子符号);(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4)上表中第二、三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 .24.回答下列与生活学习等有关的问题:(1)铁锅是厨房中常用的炊具,这主要是利用铁的______性,若人体缺铁会造成______,因此用铁锅做饭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好处。 (2)水的过滤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漏斗外,还要用到______;硬水对人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危害,生活中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向水中加入______。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5.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且ABDEF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已知A溶液显蓝色,B与F间发生中和反应,且F是胃液的主要成分,D常用于灭火,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表示物质间能转化,“一”表示物质间能反应)。(1)F的化学式为______;(2)B的一种用途是______;(3)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4)A、E间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6.0分)26.根据如图实验内容回答问题:(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一面要______,细口瓶的瓶塞要______在桌面上。(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通常采用图B的加热方法,说明一条注意事项______。(3)如图C、D所示,用此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______。C图所量液体实际体积______(填大于或小于)30mL,D图称取氯化物的实际质量为______g。27.鸡蛋主要由蛋壳、蛋壳膜、蛋白、蛋黄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里面覆盖一层蛋壳膜。化学活动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蛋壳中的CaCO3含量是多少?【查阅资料】a、蛋壳经过科学检测其中含CaCO3的质量分数约为82%~85%,含蛋白质质量分数约14-17%。b、蛋壳膜中蛋白质含量约为90%~93%。【设计方案】 方案一:用“灼烧法”,将该蛋壳放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并采集相关数据进行测定。方案二:用“酸处理法”,将蛋壳与稀盐酸反应进行测量处理。【进行实验】方案一:称取12.0g蛋壳研磨成粉末置于通风橱中,灼烧至质量不再减少,再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16g。方案二: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称取12g蛋壳样品进行实验(假设其他成分均不与HCl反应,装置内试剂均足量。)【实验步骤】①按右图连接好装置后,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向B装置中加入蛋壳样品后,先通入一会儿空气;③称量装置D及其中药品的质量;向蛋壳样品中滴入5%的稀盐酸,直到______为止;④再缓缓通入空气一会儿,至装置D中质量不再增加为止;⑤称量装置D及其中药品的质量。【数据处理】方案一:该小组同学认为固体减少为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据此求出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91.7%方案二:测得反应后D装置及其中药品的总质量增加了4.4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评价反思】(1)方案一: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测定值与科学检测的数据有较大误差,主要原因是______。(2)方案二:装置A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如装置C中的药品为浓硫酸,其作用是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28.某同学测试各种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所示。(1)准备实验:用玻璃片盖住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时,应该用玻璃片的______(填字母)与集气瓶口接触。A.光滑面 B.磨砂面(2)写出B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______。(3)上述三个反应的相同点是______(多选,填字母)。A.都是化合反应B.都是氧化反应C.生成物都是固体D.都需要点燃E.都是非金属与氧气反应(4)在做B、C两个实验时,事先都需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其中B中装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5)宗恒同学做C实验,结果未观察到“燃烧”和“火星四射”的现象。下列说法中,与该实验失败原因无关的是______(填字母)。A.铁丝没有绕成螺旋状B.氧气没有收集满,纯度较低C.铁丝生锈D.集气瓶底部没有预先铺一层细砂29.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Ⅰ.实验记录: ①在甲实验中,能够观察到红色全部褪去,证明化学反应的发生。该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______(选填下列序号)。A.氧化反应 B.置换反应 C.中和反应 D.复分解反应②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__。③丙实验中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后,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Ⅱ.废液成分探究: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没有见到气泡出现,最终看到废液浑浊有并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废液缸中到底含有哪些物质呢?【讨论交流】根据题意推测,该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碳酸钙、指示剂、水和______。最终废液为什么呈红色呢?同学们对使溶液呈红色的物质进行了如下猜想:猜想1:是氢氧化钠; 猜想2:是碳酸钠; 猜想3:______。【实验设计】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上述三种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将实验设计补充完整。实验内容预计现象预计结论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______猜想1正确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呈无色猜想2正确______猜想3正确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30.探秘海滩上的物质在海滩上,你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物质,除海洋生物外,最常见的有海沙,贝壳和海水,虽然他们性质与用途各异,但从元素组成的角度看,这些物质都是由氧、硅、氟、钾、钙等有限的几种元素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石”,一种原子,可以构成最常见的单质,但更多的是和其他原子结合成各种化合物,请回答: (1)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物质①海沙是由石英和贝壳的碎片组成,石英的主要成分是(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同)______,贝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②请写出一种同时符合下列两个条件的化合物的名称或化学式______(Ⅰ)由氧、硅、氢、碳、钙五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Ⅱ)根据分类,与①中两种物质的主要成分类别不同③海水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各离子的含量如图1所示,其中由硫酸根离子和镁离子构成的化学式是______,假设海水中无机盐的含量为3.5%,钾离子全部以氯化钾的形式存在,则Wg海水中含有氯化钾质量的计算公式为______.④各地海水中盐的含量并不完全相同,在接近入海口处,海水中盐的含量较低,原因是______.⑤食用微钠盐可预防高血压,低碘盐是在氯化钠中加了氯化钾,氯化钾除了有咸味外,还带有苦味,从物质构成的角度看,氯化钾有苦味可能是______造成的.(2)用化学的方法改造物质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元素,目前工业上绝大多数的金属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生产流程如图2:①步骤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②上述生产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③在步骤一中,分离出沉淀A的方法是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D解析:解:A、活性炭吸附有毒气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磁铁吸引铁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电暖风通电取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粮食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活性炭吸附有毒气体、磁铁吸引铁屑、电暖风通电取暖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答案:C解析: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25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那么实际体积应大于25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0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0mL;则该同学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大于15mL。故选: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3.答案:B解析:解:A.He、CO2没有毒,故错误;B.氯化钠、纯碱、小苏打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盐,故正确;C.金刚石属于单质,故错误;D.硝酸钾属于复合肥,故错误。故选:B。 A.根据常见的有害气体考虑;B.根据盐的概念进行分析;C.根据三大合成材料有: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考虑;D.根据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与常量元素来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有害气体、盐的概念、有机物以及氮肥,难道不大。4.答案:C解析:解:A、金刚石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属于金刚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故选项错误;B、铜丝加热会发黑属于铜的化学性质--受热时能和氧气反应.故选项错误;C、铁水降温后能形成坚硬的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铁的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D、天然气可以燃烧属于天然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故选项错误.故选C.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5.答案:D解析:解:A、在使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铜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时,由于所使用过氧化氢溶液浓度的不同,而不能确定放出气体快慢是催化剂的不同还是反应溶液不同的原因。因此,该组实验不合理;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高温溅落物使集气瓶底受热不匀而炸裂,需在瓶底留少量水或铺一层沙;而该实验中的集气瓶既没有水也没有铺一层沙。因此,该实验也不合理;C、氧气和石灰水不能发生反应。因此也就不能检验氧气的存在,该实验不合理;D、把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或微热,如果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因此,该项实验合理;故选:D。A、对于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反应,探究其中某一影响因素时,需要把其它影响因素控制相同,避免因其它因素的影响而使探究结果失去科学性;B、依据铁丝燃烧的实验要求分析解答;C、依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分析解答。D、依据装置气密性检验的方法分析解答。 合理的实验应理论上可行、实验中现象明显、操作方法正确等,不能符合以上要求的实验,即属于不合理的实验。6.答案:B解析:解:A、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符号“N”能表示氮元素,一个氮原子,但是不能表示氮气,故选项说法错误;C、我们通常所说的“补锌”中的“锌”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项说法正确。D、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A、根据地壳中和人体中元素的含量高低进行分析即可;B、根据符号“N”表示的意义分析;C、食品、药品、营养品等物质中的“锌”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D、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用语的书写、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答案:C解析:解:A、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C、氯原子的核外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为7,多于4个,属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7,所以发生化学变化时易得1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圆圈外的弧线表示电子层,电子层上的数字表示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由最外层电子数可判断该元素的种类及在化学变化中的性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及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8.答案:D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通过计算可知44g二氧化碳含氧32g,9g水中含氧8g,含氢1g.所以可知E不含氧元素。A、H分子为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的水分子,则9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9g×1×218×100%=1g,即9g物质H中含氢元素质量为1g,故A错误;B、根据反应生成物G、H的分子构成可判断两种生成物中共含C、H、O三种元素,而反应物F中只含O元素,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判断反应E中一定含C、H两种元素,不能确定物质E中是否含O元素;再由生成44g G物质和9gH物质中含O的总质量=44g×3244+9g×1618=40g,若40g氧气完全反应,E不含氧元素。故B不正确;C、由微观图,可判断G为CO2、H为H2O,根据生成G物质44g、H物质9g,结合两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计算得出反应中物质G与H的分子个数比=44g44:9g18=2:1;故C不正确;D、根据示意图可以看出,E中原子个数比应该为1:1.故D正确。故选:D。A、根据分子构成图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利用化学式计算出9g物质H中所含氢元素的质量;B、利用微观图及变化中各物质的质量,推断E物质的组成元素,对物质E的分类做出判断;C、利用反应中生成两物质的质量及微观图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所得到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出该反应中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D、根据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可推断物质E中C、H原子个数比,但因数据不全面,无法判断分子中是否含氧原子。此题因对反应物的质量未有明确说明,因此无法判断所要推断的反应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于是使题目的判断出现了其它可能因素。9.答案:C解析:解: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生成物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故说法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的分子发生了改变,因此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故说法正确; C、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都有A、B两种原子,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说法错误;D、反应物的分子分别是由A原子和B原子构成的分子,生成物的分子是由一个A原子和三个B原子构成的,个数比是1:3:2,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故说法正确.故选项为:C.本题应从分子的原子构成和反应前后粒子的变化角度入手.从模拟图可看出,反应物中共有两种原子,其中每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生成物是一种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据此逐项分析即可.本题是有关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学会利用微观的观点及微观示意图的意义对反应基本类型判断及化学变化的微观信息的获取等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0.答案:D解析:解:新鲜茶叶用沸水冲泡后会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能闻到茶香,是因为茶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茶香。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茶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分无关,故选项错误。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茶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茶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闻到茶香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故选:D。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1.答案:D解析:解:A、田间焚烧秸秆,会造成成空气污染,故A不正确;B、随意排放污水会造成水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B不正确;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会加重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C不正确;D、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能减少白色污染,减少化工生产产生的温室气体,故正确.故选D.A.根据焚烧秸秆会产生有害气体和有害粉尘分析判断;B.根据水的污染与防治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会加重污染分析判断; D.根据布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进行分析判断;环境保护问题是化学考查的热点,理解绿色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答案:D解析: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原子,就可表示为2N,故选项错误;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钙离子可表示为:Ca2+;故选项错误;C、硫酸铝是由显+3价的铝元素和显-2价的硫酸根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Al2(SO4)3,故选项错误;D、氦是稀有气体元素,由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单质是单原子分子,所以氦气的化学式就是表示氦元素的元素符号,即:He,故选项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3.答案:D解析:解:使用无磷洗涤剂、使用无硫的煤,使用无铅汽油,这里所说的“磷、硫、铅”指不是强调以单质、化合物、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磷、硫、铅”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D。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矿物质等物质中的“磷、硫、铅”等不是以单质、化合物、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4.答案:D解析:解: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故选项说法错误;B、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肯定会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当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间隔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说法正确;故选:D。A、根据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进行解答;B、根据分子的定义进行解答;C、根据气体中分子之间的间隔最大进行解答;D、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进行解答;本题在考查了分子、原子的有关知识,考查全面,题目较易.15.答案:C解析: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空气、氧气,故选项错误。B、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没有气味,用闻气体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气体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正确。D、由于C选项的方法可以鉴别,故该选项错误。故选:C。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瓶气体的目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16.答案:B解析:解:Ti的化合价为+4,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2)×x=0,则x=2。故选: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TiOx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数字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7.答案:B 解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通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据此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最外层电子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A、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虽然与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氦原子是具有稳定的结构,与镁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的性质不同,错误;B、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与镁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正确;C、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具有稳定的结构,与镁原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D、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与镁原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故选:B。 18.答案:D解析:解: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选项说法错误;B.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原子可以再分,选项说法错误;C.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除分子以外,还有原子与离子,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D.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A.根据分子在化学变化可以再分来分析;B.根据原子的结构来分析;C.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D.根据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来分析。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19.答案:A解析:解: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是正确的量液方法;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俯视读数偏大,但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正好偏小,即剩余体积小于10mL,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肯定大于8mL。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20.答案:D 解析:解:A、蒸发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等到出现较多固体就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水分蒸干;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将导管伸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外壁看是否有气泡冒出;C、滴瓶上的滴管专瓶专用用后一定不能洗涤;D、连接试管和橡皮塞时试管不能放在桌上要拿起了连接。故选:D。A、根据蒸发的基本操作解答;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将导管伸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外壁看是否有气泡冒出解答;C、根据滴瓶上的滴管专瓶专用用后一定不能洗涤解答;D、根据连接试管和橡皮塞时试管不能放在桌上要拿起了连接解答.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时,不要只根据有无气泡来判断,当装置构成的密封体体积较大时,或者外界温度变化不大时,用手捂或热毛巾不易引起空气发生体积变化,可以采用酒精灯直接对装置加热来进一步确认.21.答案:氦气 氧化亚铁 H2S MgCO3 Ca(OH)2 单质 酸 氧化物 盐 碱解析:解:He是氦气的化学式;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氢硫酸中氢元素显+1价,硫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H2S;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FeO中铁元素显+2价,从右向左读,读作氧化亚铁;是由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碳酸镁中,镁元素显+2价,碳酸根显-2价,所以其化学式为MgCO3,是由金属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H)2;是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答案为:名称氦气氢硫酸氧化亚铁碳酸镁熟石灰化学式HeH2SFeOMgCO3Ca(OH)2类别单质酸氧化物盐碱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读作“某化某”,化学式中的下标表示构成这个分子的原子个数,有时不用读,有时为了区分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需要读出化学式中的下角标,如SO2、P2O5等;据此进行分析解答。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22.答案:2H2O 4SO42- 5Cl He AgNO3 Na+ H2O Ca+2O解析:解:(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水分子表示为2H2O;(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四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4SO42-;(3)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五个氯原子表示为5Cl;(4)氦气是单原子分子,可以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化学式为:He;(5)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书写化学式,所以硝酸银化学式为:AgNO3;(6)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一个钠离子表示为:Na+;(7)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H2O;(8)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表示为Ca+2O。故答案为:(1)2H2O;(2)4SO42-;(3)5Cl;(4)He;(5)AgNO3;(6)Na+; (7)H2O;(8)Ca+2O。(1)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2)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3)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4)根据氦气是单原子分子,可以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进行分析;(5)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书写化学式;(6)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7)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进行分析;(8)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23.答案:;得到;Al3+;氧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由1递增到8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各部分的意义分析解答;(2)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分析解称;(3)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解答;(4)根据表中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分析规律. 24.答案:导热 贫血 玻璃棒 肥皂水解析:解:(1)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其性质,铁锅是厨房中常用的炊具,这主要是利用铁的导热性,若人体缺铁会造成贫血;(2)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是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答案:(1)导热;贫血;(2)玻璃棒;肥皂水。(1)根据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其性质,熟悉铁的作用;(2)根据过滤需要的仪器和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考虑。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铁的作用,过滤操作用到的仪器,知道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25.答案:HCl 改良酸性土壤 Na2CO3+2HCl=2NaCl+H2O+CO2↑ 置换反应解析:解:(1)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且ABDEF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已知A溶液显蓝色,且F是胃液的主要成分,所以F是盐酸,D常用于灭火,盐酸会转化成A,所以A是氯化铜,B与F间发生中和反应,所以B是碱,C会B反应,会与D互相转化,所以D是二氧化碳,C是碳酸钠,B是氢氧化钙,E会与氯化铜、盐酸反应,所以E可以是铁等活泼金属,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F的化学式为HCl;(2)B的一种用途是改良酸性土壤;(3)C→D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4)A、E间的反应是活泼金属与氯化铜的反应,所以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故答案为:(1)HCl;(2)改良酸性土壤; (3)Na2CO3+2HCl=2NaCl+H2O+CO2↑;(4)置换反应。根据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且ABDEF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已知A溶液显蓝色,且F是胃液的主要成分,所以F是盐酸,D常用于灭火,盐酸会转化成A,所以A是氯化铜,B与F间发生中和反应,所以B是碱,C会B反应,会与D互相转化,所以D是二氧化碳,C是碳酸钠,B是氢氧化钙,E会与氯化铜、盐酸反应,所以E可以是铁等活泼金属,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26.答案:朝向手心 倒放 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别人 量取液体时视线不能俯视,称量质量时数值错误 小于 14.7解析:解:(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向着手心,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面上;(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3)量取液体应该是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时所量液体实际体积小于30mL,称量固体药品时,应该把砝码放在右边托盘中,称取氯化物的实际质量为10g+5g-0.3g=14.7g;故答案为:(1)朝向手心;倒放;(2)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别人;(3)量取液体时视线不能俯视,称量质量时数值错误;小于;14.7。(1)根据取用液体药品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2)根据给试管加热时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使用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准确把握仪器的使用规则,严格按规则要求使用仪器,才能保证实验的安全性,不得随意改变仪器的用途。27.答案:不再产生气泡;CaCO3- 高温 CaO+CO2↑;灼烧时碳酸钙以外的物质反应也能够产生气体;2NaOH+CO2=Na2CO3+H2O;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D装置吸收解析:解:【实验步骤】向蛋壳样品中滴入5%的稀盐酸,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故填:不再产生气泡;【数据处理】装置D增重的质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4.4g,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 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 x 4.4g10044=x4.4gx=10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10g12g×100%≈83.3%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3.3%;【评价反思】(1)蛋壳中的碳酸钙在高温煅烧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方案一测定值与科学检测的数据有较大误差,主要原因是灼烧时碳酸钙以外的物质反应也能够产生气体;故填:CaCO3- 高温 CaO+CO2↑;灼烧时碳酸钙以外的物质反应也能够产生气体;(2)装置A中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案二中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D装置吸收;故填:2NaOH+CO2=Na2CO3+H2O;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D装置吸收。【实验步骤】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数据处理】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即可;【评价反思】(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实验测定方法来分析;(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浓硫酸与碱石灰的性质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8.答案:B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或S+O2→点燃SO2) ABD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D解析:解:(1)用玻璃片盖住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时,要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玻璃片一面光滑,一面粗糙,为了防止气体泄漏,也防止玻璃片从集气瓶滑落,集气瓶口上方和配套的玻璃片都要磨砂面(即粗糙的一面)接触;故填:B;(2)在点燃的条件下,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符号表达式为:S+O2→点燃SO2;故填: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或S+O2→点燃SO2);(3)A.三个反应都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说法正确;B.三个反应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说法正确; C.碳燃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硫燃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硫气体,说法错误;D.三个反应都需要点燃,说法正确;E.铁是一种金属单质,说法错误。故选:ABD;(4)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二氧化硫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所以实验前加入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故填:吸收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5)做铁丝燃烧的实验,结果未观察到“燃烧”和“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铁丝没有绕成螺旋状、氧气没有收集满,纯度较低、铁丝生锈等,集气瓶底部没有预先铺一层细砂与铁丝不燃烧无关;故填:D。(1)根据毛玻璃片的使用方法来分析;(2)根据化学反应原理来分析;(3)根据化学反应的条件、反应的特点、物质的分类来分析;(4)根据水的性质与作用来分析;(5)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失败的原因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实验的操作注意事项、现象等知识,熟练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9.答案:CD 气球胀大 氯化钠 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解析:解:Ⅰ.实验记录: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是由酸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也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CD;②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压强减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膨胀起来;故填:气球胀大;Ⅱ.①由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而氯化钠显中性又不易和其它物质反应,所以一定含有氯化钠;故填:氯化钠;②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溶液中不能剩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因为二者继续反应,所以只有还有可能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了;故填: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实验设计】 实验内容预计现象预计结论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猜想1正确 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猜想2正确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猜想3正确Ⅰ.实验记录:①根据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②根据反应的原理以及装置内的压强变化来分析;Ⅱ.废液成分探究:【讨论交流】①根据几种反应的生成物考虑;②根据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等分析。【实验设计】根据氯化钙的性质分析设计实验。③根据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碳酸钠等反应的性质分析加入的试剂和预计的现象。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碳酸根的检验方法,掌握了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不仅考虑生成物有什么,还需要考虑反应物中什么物质过量问题。30.答案:SiO2;CaCO3;氢氧化钙或Ca(OH)2;MgSO4;Wg×3.5%×1.10%×74.539;河水中的淡水将海水中的盐分稀释;钾离子;CaO+H2O=Ca(OH)2;Ca(OH)2+MgCl2=Mg(OH)2↓+CaCl2;置换反应;过滤解析:解:(1)①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填:SiO2;CaCO3;②上述两种物质分属于氧化物和盐,根据提供的元素可以组成的符合两个条件的是氢氧化钙.故填:氢氧化钙或Ca(OH)2;③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硫酸镁的化学式为:MgSO4,Wg海水中含有钾离子的质量为:Wg×3.5%×1.10%,那么氯化钾的质量为Wg×3.5%×1.10%3974.5.故填:MgSO4;Wg×3.5%×1.10%×74.539;④在河流的入海口处,有大量的河水注入海洋,相对于海水来讲,注入海洋的河流属于淡水.所以注入海洋的河水,等于是增加了入海口处海水中的水(溶剂),造成该处海水盐的浓度降低;故填:河水中的淡水将海水中的盐分稀释; ⑤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没有苦味,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有苦味,据此分析可能是钾离子导致氯化钾具有苦味的;故填:钾离子;(2)①在步骤一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然后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故填:CaO+H2O=Ca(OH)2;Ca(OH)2+MgCl2=Mg(OH)2↓+CaCl2;②上述过程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氢氧化镁沉淀属于复分解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镁反应能生成氯化镁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电解熔融的氯化镁生成氯气和镁,属于分解反应;没有涉及到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③通过过滤可以把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故填:过滤.(1)①熟记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②根据提供的元素和物质的类别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③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计算;④从入海的河水含盐量较低来分析;⑤从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构成异同点来分析;(2)①当将生石灰放入海水中,氧化钙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然后氢氧化钙再与氯化镁反应;②明确每一步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其类型就能顺利解答;③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开的方法是过滤.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进行实验的能力.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0-2021学年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 育才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丹东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广州六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 分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普洱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泉州六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温州六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邢台六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六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1-11-02 14:45:32
页数:27
价格:¥3
大小:275.16 KB
文章作者:likeziyuan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