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2021学年承德市高新区冯营子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7

2/27

剩余2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0-2021学年承德市高新区冯营子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46.0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块粉碎B.湿衣晾干C.高粱酿酒D.冰块融化2.下列实验中的做法错误的是(    )A.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用足量的红磷B.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前,在集气瓶内铺一层细沙C.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D.蒸发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3.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以下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内预留少量的水B.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湿抹布扑盖C.将实验结束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D.在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4.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这其中所蕴含的化学道理是(    )A.燃烧需要可燃物B.燃烧的温度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C.燃烧需要氧气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5.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方法和结论都合理的是(    )A.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的物质一定是碳酸钙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火焰熄灭,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C.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该物质不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某气体与一定量空气充分混合后,经点燃发生爆炸,该气体一定是氢气6.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7.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柴油等多种产品,是可再生能源B.地球表面被四分之三水覆盖着,所以不必节约用水C.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是由氧气和氮气两种气体组成的D.金属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和能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8.下列有关环保措施不合理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会减缓温室效应加剧B.汽车改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C.立即禁止使用传统化石燃料D.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9.某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能源与环境A氢气有可燃性---作燃料一氧化碳有还原性---炼铁氮气有稳定性---作保护气B煤、石油燃烧---无污染车用乙醇汽油---减少污染氢能---无污染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安全知识C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分子在不停运动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D煤气中毒---由一氧化碳引起瓦斯爆炸---由甲烷引起油锅着火---用水浇灭A.AB.BC.CD.D10.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现象或做法解释A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间隔发生了改变B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自制“叶脉书签”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C二氧化碳应用于大棚种植二氧化碳能促进光合作用D开水在烧开之前,会冒出气泡气体的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A.AB.BC.CD.D11.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均达到稳定结构B.④表示Cl-C.②③属于同种元素D.③④可形成化合物NaCl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N(NO2)3属于氧化物②2He表示两个氖分子③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④化合物一定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⑤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会改变⑥若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则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A.②③⑤⑥B.①④C.①⑤D.③④13.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C3H6O3),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使肌肉的酸痛消失.下列关于乳酸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乳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构成的B.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C.乳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D.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14.下列变化中,最小粒子是原子的是(    )A.氧气溶解于水B.水受热后汽化C.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D.贮氮气的钢瓶受热爆炸15.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O2②Mg2+③SO2④⑤A.①可表示两个氧原子B.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 C.②和⑤均表示阳离子D.④和⑤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相同16.“三聚氰胺事件”使整个中国乳业的信誉崩蹋,不法商贩在牛奶和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主要是因为它能冒充蛋白质,增加牛奶中的氮元素.三聚氰胺(C3H6N6)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中间产品,也是一种重要的低毒化工原料.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三聚氰胺属于有毒的有机物B.每个三聚氰胺分子中共有15个原子C.三聚氰胺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6:1D.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g17.2012年2月我国发布的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检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下列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B.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C.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D.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1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用于制导线B.乙醇用作燃料C.浓硫酸用作干燥剂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19.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胃酸过多可服用适量的烧碱B.吃水果和蔬菜可以补充蛋白质C.油锅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D.水中加入明矾可降低水的硬度20.以下灭火方式正确的是(    )选项着火原因灭火方式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B高层楼房着火打开所有门窗使热量尽快散出C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尽快用湿抹布盖灭D电线短路着火尽快将燃着的电线切断拿走A.AB.BC.CD.D 21.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则y表示的是(    )A.高锰酸钾的质量B.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D.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22.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改变23.在“宏观一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学科必备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甲、乙、丙、丁都属于化合物B.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1:1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5:56D.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24.将下列没写全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金属填全,并回答问题:(1)K  Ca  Na   Mg______   Pb (H)Cu______  Pt  Au;(2)下列给出的每组中的两种物质,能发生置换反应的,请在横线上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请说明理由.①金属钾与稀盐酸:______;②铜与硝酸汞溶液:______;③氯化镁溶液与铜:______.(3)如果要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你要选择的一组试剂是:______. 25.中国芯是指由我国自主研发并生产制造的计算机处理芯片。其核心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请画出硅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工业上制硅的其中一步是用二氧化硅和碳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同时生成一种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6.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1)A、B、C、D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A、B、C三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填序号)。(2)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填序号)(3)D中x=______。(4)E中C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7.0分)27.按要求写出化学符号或化学意义:(1)2O2-中“2”的化学意义______、______;(2)五个钙离子:______;(3)三个氦原子:______。28.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和条件已略去).已知A、C是无色液体,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G是暗紫色固体.(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G      ,H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B+C                  ,②C→B+H                            类型(填“分解反应”或“化合反应”)29.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如图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填序号)。A.沉淀     B.过滤      C.煮沸      D.蒸馏     E.吸附(2)自来水厂常在反应沉淀池中加入絮凝剂明矾,明矾的作用为______,明矾经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过滤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该操作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若经过该操作后,所得液体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写序号);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3)天然水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可能使水有气味或颜色,含有的不溶性杂质则使水浑浊。因此自来水厂常配有过滤池和活性炭吸附池。请你在上面图示中判断B处应是______池。(4)ClO2或漂白粉[有效成分为[Ca(ClO)2]都可用于饮用水消毒。工业上制备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X+Ca(ClO)2+2H2O,X的化学式为______。用漂白粉消毒后的自来水因含较多的Ca2+而成为硬水。工业和科学实验中通常通过______软化硬水。软水中滴加肥皂水后的现象为______。30.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是香椿树的嫩芽,它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如香椿中含有的皂甙具有抗菌、防癌的作用,皂甙的化学式为C27H42O3,请你计算:(1)皂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 (2)皂甙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______;(3)皂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精确到0.1%).四、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0分)3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B装置,该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_。(2)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______(填字母)。(3)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______。(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5)如图2是实验室制取氢气的一种发生装置。若液面刚好不与锌粒接触而又无稀硫酸可加,要制取H2且不影响生成H2的量,下列可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填字母)。a.碳酸钠溶液b.氯化钠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3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以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理是______,当观察到______现象时,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3)制取并收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可选择的装置是______(填装置序号);欲制得干燥的二氧化碳,还需将气体通过盛有______(填药品的名称)的洗气瓶F.(4)用收集到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分别完成如图G、H所示实验,G中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集气瓶底部盛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__,H中喷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显______色.33.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请回忆教材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图1)。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______减小,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置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实验改进】Ⅰ.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如图2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Ⅱ.测得实验数据如表测量项目实验前实验后烧杯中水的体积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体积/mL80.054.5126.0【交流表达】(1)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一个缓慢氧化的过程),最终生成铁锈。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是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2)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高的原因是: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解析:解:A、石块粉碎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湿衣晾干是水分蒸发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高粱酿酒有新的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冰块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答案:C解析:解:A、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为了保证将氧气尽可能的消耗完全,应该保证红磷足量,故说法正确;B、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能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故说法正确;C、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收集会使收集的气体不纯,应该是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收集,故说法错误;D、蒸发结晶时,有较多量固体析出时就停止加热,不要蒸干,靠余热烘干,故说法正确;故选:C.A、根据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为了保证将氧气尽可能的消耗完全,应该保证红磷过量分析;B、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是能放出大量的热,熔化物能炸裂瓶底分析;C、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分析;D、根据蒸发操作注意事项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答案:C解析: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故选项说法正确。 B、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湿抹布扑盖,以隔绝氧气、降低温度,故选项说法正确。C、不能将实验结束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错误。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实验结束后的废液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答案:D解析:解:可燃物燃烧需要有氧气支持,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有关,“火要虚”的含义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选D.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掌握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5.答案:C解析:解:A、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钙,也可能是碳酸钠、活泼金属等,故选项说法错误。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火焰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某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该物质不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D、某气体与一定量空气充分混合后,经点燃发生爆炸,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也可能是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性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A、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B、火焰熄灭,说明气体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答案:C解析:解: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是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错误;D、有氧气参与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一定都有氧气参加,正确;故选:C。A、氧气具有助燃性;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分析;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有氧气参与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氧气的化学性质,对氧化反应的理解,难度不大.7.答案:D解析:解:A、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但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错误;B、地球上的水是很丰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要节约用水,故错误;C、空气中氧气与氮气含量较高,除此以外还含有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故错误;D、金属的回收再利用不仅可以节约资源以及因冶炼金属而消耗的能源,还对环保有一定好处,故正确。故选:D。A、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B、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C、空气中氧气与氮气含量较高,除此以外还含有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D、金属的回收再利用不仅可以节约资源以及因冶炼金属而消耗的能源,还对环保有一定好处.本题考查化石燃料的特点、淡水资源、空气成分、金属的保护等知识,难度不大.8.答案:C解析:解:A.大力植树造林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可以减缓温室效应的加据,故正确;B.汽车改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故正确;C.化石燃料是现代社会的主要能源,不能禁止使用,故错误; D.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利于环保,故正确。故选C。A.根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来分析;B.根据液化石油气燃烧,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来分析;C.化石燃料是现代社会的主要能源,不能禁止使用;D.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环境污染和保护是现代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问题也就成为考查的重点。9.答案:A解析:解:A、①氢气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②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炼铁;③氮气具有稳定性,可用作保护气;化学知识归纳完全正确,故选项符合题意。B、①煤、石油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②由于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用车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③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化学知识归纳有错误,故选项不合题意。C、①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是因为氨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②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③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化学知识归纳有错误,故选项不合题意。D、①煤气中毒,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失去了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②瓦斯爆炸,是由甲烷引起的;③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化学知识归纳有错误,故选项不合题意。故选:A。A、根据常见气体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常见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煤气中毒、瓦斯爆炸、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知识点较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选用排除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答案:D解析:解:A、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B、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自制“叶脉书签”,是因为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应用于大棚种植,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促进光合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D、开水在烧开之前,会冒出气泡,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碱和二氧化碳的用途、原子的基本性质、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答案:C解析:解:A、①只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②③④最外层电子都为8,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正确;B、④中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属于阴离子,离子符号为Cl-,故正确;C、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②③属于不同的元素,故错误;D、③表示的是钠离子,④表示氯离子,③④可形成化合物NaCl,故正确;故选:C。A、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属于稳定结构解答;B、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C、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③④分别是钠离子和氯离子,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2.答案:B解析:解:①N(NO2)3中含有2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故表示的是氧化物,说法正确;②2He表示两个氖原子,说法错误;③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可以是电子,说法错误;④化合物一定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说法正确;⑤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会改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说法错误;⑥若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则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说法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3.答案:A解析:解:A、乳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6+16×3=90,故选项说法正确.C、乳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6:1,故选项说法正确.D、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390×100%,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A、根据乳酸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即可.B、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4.答案:C解析:解:从微观上看,物理变化发生时分子本身不变,化学变化发生时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A、氧气溶解于水是物理变化,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分子,所以错误。B、水受热后汽化是物理变化,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分子,所以错误。C、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变化时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所以正确。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贮氮气的钢瓶受热爆炸是气体受热膨胀造成的,是物理变化,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分子,所以错误。故选:C。根据在微观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判断.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在微观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15.答案:B 解析:解:A、①可表示氧气,错误;B、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x+(-2)×2=0,x=+4,正确;C、⑤表示的是阴离子,错误;D、④和⑤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不相同,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6.答案:D解析: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毒物质,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B.由三聚氰胺(C3H6N6)的化学式可知,每个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6个氮原子,共含15个原子,故正确;C.三聚氰胺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3):(1×6)=6:1,故正确;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而不是“g”,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故选D.A.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B.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来分析;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7.答案:C解析:解: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所以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所以要比分子大得多,原题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活性炭疏松多孔能把颗粒物吸附在表面,所以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C。本题要根据PM2.5的特点考虑,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所以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所以要比分子大得多;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活性炭疏松多孔能把颗粒物吸附在表面,所以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本题考查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和PM2.5的特点,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1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起来并不困难。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A.铜用于制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B.乙醇用作燃料,是因为乙醇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C.浓硫酸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B。  19.答案:C解析:解:A.烧碱具有强腐蚀性,不能服用,故A错误;B.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吃水果和蔬菜可以补维生素,故B错误;C.油锅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故C正确;D.水中加入明矾吸附水中的不溶性物质使之沉降,故D错误。故选:C。A.根据烧碱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B.根据营养素的食物来源进行分析;C.根据灭火原理进行分析; D.根据加明矾的性质进行分析。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20.答案:C解析:解:A、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灭火,故此选项错误。B、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打开门窗火由于与空气接触的更充分,而会燃烧的更旺,所以开窗的做法是错误的,故此选项错误。C、燃着的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盖灭,可隔绝空气灭火,故此选项正确。D、将燃着的电线切断拿走有触电的危险,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A、根据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的知识判断.B、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打开门窗火由于与空气接触的更充分,而会燃烧的更旺.C、根据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可隔绝空气灭火.D、根据电线着火有触电的危险分析.本题结合生活常识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同学们要能够从物质的性质分析其用途,使化学知识应用与生活.21.答案:C解析:解:高猛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A、高猛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的质量逐渐减小至消失,错误;B、钾元素的质量不变,错误;C、高猛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因此固体中的氧元素质量逐渐减小,等到完全分解后保持不变,正确;D、固体质量逐渐减小,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错误。故选:C。根据高猛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的质量逐渐减小至消失;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中的氧元素质量逐渐减小,然后不变;固体质量逐渐减小,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高猛酸钾加热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难度不大,需要结合图象认真分析.22.答案:A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A、由反应的图示可知,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B、由上图可知,该反应生成了一种物质,故B不正确;C、由反应的模拟模型图可得知,每个生成物的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故C不正确;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故D不正确。故选:A。比较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关系可以得出:该反应的模拟模型图中,6个分子全部参加反应,而3个分子中只有2个分子参加反应;反应生成的4个分子构成相同,属于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可判断图示的反应只生成一种物质。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23.答案:C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C2H6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2H6+7O26H2O+4CO2。A、该反应中甲、丙、丁都属于化合物,乙属于单质,故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6:4=3:2,故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2×(12×2+1×6)]:[7×(16×2)]=60:224=15:56,故正确;D、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故选:C。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有关的说法。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24.答案:AlZn FeSn;Hg Ag;2K+2H2O=2KOH+H2↑;Cu+Hg(NO3)2=Hg+Cu(NO3)2;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镁的金属活泼性弱,所以铜不能和氯化镁溶液反应;Cu、Fe(NO3)2溶液、AgNO3溶液 解析:解:(1)由常见的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大小进行排序得到的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可知应填入的金属为:Al Zn Fe  Sn,Hg Ag;(2)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钾位于氢的前面,所以,金属钾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2H2O=2KOH+H2↑;②由于铜的金属活泼性大于汞的金属活泼性,所以铜与硝酸汞溶液反应生成汞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Hg(NO3)2=Hg+Cu(NO3)2;③由于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镁的金属活泼性弱,所以铜不能和氯化镁溶液反应;(3)由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Fe>Cu>Ag,使用Cu、Fe(NO3)2溶液、AgNO3溶液,则铜与硝酸亚铁混合无现象,说明Fe>Cu,铜和硝酸银溶液混合能置换出银,说明Cu>Ag,故能证明.故答案为:(1)Al Zn Fe  Sn,HgAg;(2)①2K+2H2O=2KOH+H2↑;②Cu+Hg(NO3)2=Hg+Cu(NO3)2;③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镁的金属活泼性弱,所以铜不能和氯化镁溶液;(3)Cu、Fe(NO3)2溶液、AgNO3溶液.(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完成填空;(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3)要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一般利用“三取中”的方法,选取活动性处于中间的金属与其它两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另外两种金属单质反应.本题考查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和设计实验方案证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25.答案: SiO2+2C- 高温  Si+2CO↑解析:解: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核外有14个电子,分成三层排布,依次为2、8、4,因此硅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二氧化硅和碳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硅,同时生成一种具有还原性的气体——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O2+2C- 高温  Si+2CO↑。 故答案为:;SiO2+2C- 高温  Si+2CO↑。根据硅原子结构、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难度不大。26.答案:AB B C 8 40.08解析:解:(1)A、B、C、D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AB,这是因为它们的核内质子数相等;A、B、C三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B。故填:AB;B。(2)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C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这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故填:C。(3)D是氩原子,化学性质极不活泼,因此x=18-2-8=8。故填:8。(4)E中C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故填:40.08。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27.答案:前面的“2”表示2个氧离子 后面的“2”表示一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5Ca2+; 3He解析:解:(1)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2O2-中前面的“2”表示2个氧离子,后面的“2”表示一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五个钙离子可表示为:5Ca2+; (3)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三个氦原子,就可表示为3He;故答案为:(1)前面的“2”表示2个氧离子,后面的“2”表示一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2)5Ca2+;(3)3He。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28.答案:(1)KMnO4 ;H2;(2)2H2O2 2H2O+O2↑;2 H2O2 H2↑+O2↑;分解反应。解析:(1)A为无色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后生成了无色液体C和气体B,所以判断A为过氧化氢;C为水,B为氧气;C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所以可以判断H为氢气,其化学式为H2;F能够引起温室效应,所以可以判断F为二氧化碳;D为黑色固体,所以可以判断D为碳,G为紫黑色晶体,能够生成氧气,所以可以判断G为高锰酸钾,其化学式为:KMnO4 ;(2)A→B+C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 H2O2 2O+O2↑;C→B+H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 H2O2 H2↑+O2↑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KMnO4;H2; (2)2H2O2 2H2O+O2↑;2 H2O2 H2↑+O2↑;分解反应。29.答案:ABE 吸附悬浮杂质而使之沉降 铁架台 引流 ac 吸附 CaCl2 蒸馏 产生的泡沫较多解析:解:(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和吸附等;故填:ABE;(2)加入絮凝剂(明矾) 的作用是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使固体杂质沉降;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铁架台,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若经过该操作后,所得液体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或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或仪器不干净;故填:吸附悬浮杂质而使之沉降;铁架台;引流;ac;(3)过滤是除去不溶性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所以上面图示中A处是过滤池,B处是吸附池;故填:吸附;(4)由化学方程式2Cl2+2Ca(OH)2=X+Ca(ClO)2+2H2O,可知反应前2Cl2、2Ca(OH)2中含有Cl、Ca、O、H四种元素原子的个数分别为4、2、4、4,而反应后Ca(ClO)2、2H2O中仅含Cl、Ca、O、H四种元素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1、4、4,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X的分子由2个Cl原子与1个Ca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CaCl2;工业和科学实验中通常通过蒸馏软化硬水。软水中滴加肥皂水后的现象为产生较多的泡沫;故填:CaCl2;蒸馏;产生的泡沫较多。(1)根据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来分析;(2)根据净化水的原理、方法、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分析;(3)根据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来分析;(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硬水与软水的知识来分析。本题考查了水的净化、节水、求物质的化学式等知识,了解相关知识是解答的关键。30.答案:414 7:8 78.3%解析:解:(1)C27H4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7+1×42+16×3=414;故填:414;(2)皂甙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1×42):(16×3)=42:48=7:8;故答案为:7:8;(3)皂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2×27414×100%≈78.3%.故答案为:78.3%.(1)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和;(2)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比;(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以及各元素质量比的计算,难度不大,但要注意计算的格式和结果的准确性.31.答案: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F→E 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2H2O2- MnO2  2H2O+O2↑ b解析:解:(1)分液漏斗带有活塞开关,可以控制加入液体的量,这样就控制反应物浓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2)得到干燥氧气,需要干燥气体,利用浓硫酸吸水性干燥气体,氧气密度不空气大,选择向上排空法收集,因此从B出来后经过F干燥,然后进入E收集;故答案为:F→E。(3)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集满逸出,使木条熄灭;故答案为: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4)根据实验现象,产生的气体为氧气,而装置为固液不加热装置,所以选择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  2H2O+O2↑;故答案为:2H2O2- MnO2  2H2O+O2↑。(5)不影响氢气的量,则不能消耗硫酸,a碳酸钠和c氢氧化钠都可以与硫酸反应,消耗硫酸,只有b氯化钠溶液不消耗硫酸,可以增加液体体积,使酸与锌粒接触,所以选择b;故答案为:b。(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作用;(2)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仪器进行组装;(3)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回答此题;(4)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气体成分,然后根据装置特点选择反应物,最后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5)不消耗硫酸的前提下选择合适试剂。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32.答案:试管;集气瓶;氧气不易溶于水;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BC;浓硫酸;3Fe+2O2 点燃  Fe3O4;防止铁的熔化物溅落而炸裂集气瓶;红解析:解:(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故答案为:试管;集气瓶;(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验满的方法是:当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证明满了;故答案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答案为:BC;浓硫酸; (4)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配平即可;还要注意瓶底放少量细沙或少量的水,防止铁的熔化物溅落而炸裂集气瓶;H中喷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显红色,因为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变红色;故答案为:3Fe+2O2 点燃  Fe3O4;防止铁的熔化物溅落而炸裂集气瓶;红;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验满的方法是:当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证明满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配平即可;还要注意瓶底放少量细沙或少量的水,防止铁的熔化物溅落而炸裂集气瓶;H中喷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显红色,因为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变红色.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干燥和性质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33.答案:压强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或P+O2→点燃P2O5 20.2%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铁生锈消耗氧气更彻底解析:解: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或P+O2→点燃P2O5。故填:压强;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或P+O2→点燃P2O5。【交流表达】(1)改进实验后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是:80.0mL-54.5mL126.0mL×100%=20.2%,故填:20.2%。(2)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高的原因是: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铁生锈消耗氧气更彻底。故填: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铁生锈消耗氧气更彻底。 磷燃烧、铁生锈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1-11-02 14:44:40 页数:27
价格:¥3 大小:203.72 KB
文章作者:likeziyuan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