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2021学年成都市武侯区金花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0-2021学年成都市武侯区金花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0分)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D.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2.下列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氧气能跟很多金属发生反应B.在一定条件下,氧气能跟一些非金属发生反应C.在一定条件下,氧气能跟一些有机物发生反应D.在一定条件下,氧气能跟很多盐发生反应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明矾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之沉降C.自来水是一种不含杂质的纯水D.为节约用水,可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浇灌农田5.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大放异彩。传统中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绿原酸(C16H18O9)具有抗菌杀毒的作用。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绿原酸是一种氧化物B.绿原酸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9个氧原子构成C.绿原酸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6:18:9 D.绿原酸中三种元素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C>O>H6.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的锥形瓶内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燃烧匙内装有二氧化锰,燃烧匙可以上下移动,干燥管内装有足量碱石灰(可以干燥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装置I分别与装置Ⅱ、Ⅲ、Ⅳ、Ⅴ连接,均能达到实验目的)B.上下移动装有二氧化锰的燃烧匙,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C.若用装置Ⅳ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a导管口处验满D.若用装置Ⅴ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上方原有的空气会使测量结果偏大7.下列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检验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B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着木条伸入瓶中C除去废水中的泥沙选用过滤的操作D鉴别H2和CH4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A.AB.BC.CD.D8.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归纳和分析正确的是(    )A、微粒观B、变化观①金刚石、石墨、C60是由原子构成②阴离子的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①燃烧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②有些化学变化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C、守恒观D、分类观①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化学反应中原子和分子的种类、质量都不变②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①冰水混合物和干冰都属于纯净物②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中没有涉及无机化合物中的单质和碱 A.AB.BC.CD.D9.下列图示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稀有气体填充制霓虹灯B.检验氧气C.医疗急救D.硫在空气中燃烧10.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某无色气体混入空气后点燃爆炸,可证明该气体一定是H2B.KNO3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可证明KNO3溶于水吸热C.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证明该物质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D.某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可证明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11.下列有关实验室制H2的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B.加入锌粒 C.倒入稀硫酸D.收集H212.有关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的种类与质子数有关B.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D.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13.每年的5月13日是世界无烟日。香烟的成分很复杂,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强致癌物质和有害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分别是尼古丁(C10H14N2)、焦油、一氧化碳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尼古丁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组成的B.尼古丁中含有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两个氮原子C.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0:7:14D.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故而有剧毒14.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A.铁、银、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空气中各物质的体积分数大小:C.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D.根据铁的含碳量,将其分成生铁和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15.根据化学性质不同,氧化物主要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 (1)下列氧化物中,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______.(填字母编号)A.H2O          B.CO          C.SO2           D.Fe2O3(2)NaAlO2的名称是偏铝酸钠,其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0分)16.2017年5月,某品牌“共享单车”正式登陆巢湖市区,由于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颇受市民的青睐。(1)“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______气体排放;(2)单车采用钛合金的车架,质量轻便,承重强度高。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其中x=______;(3)采用实体轮胎可防止爆胎,而普通自行车夏天易爆胎,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夏天易爆胎”的原因______;(4)扫描二维码可以租用单车,二维码的制作材料一般是用PVC不干胶贴纸。PVC[化学式(C2H3Cl)n]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5)如今自行车外形美观,材质轻便、牢固,除了代步,还可作为健身工具。由此你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何感想?17.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1)秦朝铸造的青铜剑经分析,其成分有铜、锡及少量的铅、铁等。青铜属于______。A.合成材料B.复合材料C.金属材料D.非金属材料(2)高炉炼铁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公园的铁制扶手烂杆容易锈蚀,防锈方法之一是______。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但铝不容易锈蚀,原因是______。(4)参考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画出钠离子(Na+)的结构示意图______。(5)钛酸锂(Li4Ti5Ol2)是制造锂电池的材料之一。其中锂、钛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配平制取钛酸锂的化学方程式:______TiO2+______Li2CO3- 高温  ______Li4Ti15O12+______CO2↑18.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净化流程如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通过隔网可以除去大多数______(“可溶性”或“不可溶性”)杂质,絮凝剂一般加入的是明矾,加入明矾的目的是______。(2)电解水时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是______,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3)经过消毒,送到用户的水中还含有少量的钙镁化合物,则该水属于______(“硬水”或“软水”),生活中降低硬水的方法是______。(4)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防控过程中,场室常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但如果将洁厕灵和“84消毒液”同时使用,则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2HCl+NaClO=X+NaCl+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属于氧化物的有2种C.生成的有毒气体是Cl2D.生成的有毒气体是ClO(5)如图,同学们看了一个网红“气象瓶”制作方法:密闭的容器内装有硝酸钾和氯化铵的饱和混合溶液,当外界温度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就会析出不同形状的晶体,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①溶液为该晶体的不饱和溶液②该晶体的溶解度不变③容器内溶剂质量变小④容器内溶质质量变小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0分)19.某兴趣小组围绕“实验室制取氧气”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1)药品选择: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物的是______(填字母)A.水  B.过氧化氢   C.氯化钾   D.高锰酸钾(KMnO4)(2)装置连接,所需的一些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气体的下列性质:A.颜色  B.可燃性  C.溶解性  D.密度,必须考虑的是______(填字母);要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填装置字母序号).(3)实验探究:如图2所示,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观察可见:实验①中无明显现象,实验②中产生气泡,实验③中产生气泡更快,据悉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20.同学们为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少量氢氧化钙溶液于四支试管中,做了如图实验: (1)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2)D中反应后溶液显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3)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把A、D试管中反应后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观察到沉淀明显增多,将沉淀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所得无色滤液中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所得无色滤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猜想】猜想Ⅰ:NaOH;猜想Ⅱ:NaOH和Na2CO3;猜想Ⅲ:______。【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所得无色滤液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猜想______不正确②另取少量所得无色滤液于试管中,加适量碳酸钠溶液______猜想三正确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A解析:解: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燃放爆竹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答案:D解析:解:A、在一定条件下,镁、铜、铁等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B、在一定条件下,碳、硫、磷等非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C、在一定条件下,甲烷、乙炔、酒精等有机物都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D、盐有四个化学性质,即盐与酸、盐与碱、盐与盐、盐与金属反应。故选:D。本题考査氧气的化学性质,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具有可燃性的金属、非金属和甲烷等有机物都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说明了氧气具有氧化性.在初中阶段学习了盐的四个化学性质,没有与氧气反应这一性质.氧气有两个化学性质:氧化性和助燃性,氧气的化学性质也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同学们应该认真掌握,综合应用.3.答案:C解析: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4.答案:B解析:解:A、过滤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所以过滤不能将硬水转变成软水,A不正确;B、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沉降,B正确;C、自来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所以不是纯水,C不正确;D、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浇灌农田,会污染土壤和食物,D不正确;故选:B。A、根据过滤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解答;B、根据明矾能加速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解答;C、根据自来水的净化原理解答;D、根据工业废水会污染土壤和食物解答.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要学好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5.答案:D解析:解:A、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的,而绿原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绿原酸是由绿原酸分子构成的,1个绿原酸分子是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9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绿原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8):(16×9)=32:3:24,故选项说法错误。D、绿原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8):(16×9)=32:3:24,绿原酸中三种元素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C>O>H,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A、根据氧化物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答案:B解析:解:A、将装置I分别与装置Ⅱ只能收集到湿润的氧气,且不能测定体积,与Ⅲ相连收集氧气干燥。错误。B、实验中,只须将装有二氧化锰的燃烧匙上提,离开过氧化氢溶液的液面,反应是速率减慢而非反应即可停止。正确。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Ⅳ收集氧气时,氧气从b端进入,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端处。错误;D、由于进入的氧气和排出的水的体积相等,所以集气瓶上方的空气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错误。故选:B。根据给出的装置以及题目具体的要求分析对应的选项,注意要严格按照给定的实验方式进行分析和思考。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及其依据,还有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有时还需弄清图示信息等等;然后,结合实验、问题情景信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图等,并根据气体的制取原理来组装、选配、判断或者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再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与水或者空气发生反应等来判断、选用收集装置;或者评价、改良某一装置等等。7.答案:C解析:解: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通入石蕊试液中时,溶液都变红色,该方法不能检验二氧化碳,该选项方法不正确;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木条燃烧,不能区分两种物质,该选项方法不正确;C、过滤能够除去泥沙,该选项方法正确;D、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过程中烧杯内壁都出现水珠,不能区分两种物质,该选项方法不正确。故选:C。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通入石蕊试液中时,溶液都变红色; 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木条燃烧;C、过滤能够除去泥沙;D、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8.答案:B解析:解:A、金刚石、石墨是由原子构成的,C60是由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B、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轮胎爆炸、锅炉爆炸属于物理变化,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的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故B正确;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C错误;D、冰水混合物和干冰都属于纯净物,碳酸钙属于盐、盐酸属于酸,氯化钙属于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但是单质和化合物是一种并列关系,不属于包含关系,不能说没有涉及无机化合物中的单质和碱,故D错误。故选:B。A、根据金刚石、石墨是由原子构成的,C60是由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B、根据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轮胎爆炸、锅炉爆炸属于物理变化,有些化学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进行分析;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进行分析;D、根据冰水混合物和干冰都属于纯净物,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基本概念、物质分类、质量守恒定律等基础知识,需理解并熟记。9.答案:A解析:解:A、稀有气体填充制霓虹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检验氧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医疗急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硫在空气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硫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0.答案:B解析:解:A、可燃性气体的性质:点燃它们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易发生爆炸,所以某无色气体混入空气后点燃爆炸,不能证明该气体一定是H2还可能是一氧化碳、甲烷等,故A错误;B、物质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可证明该物质溶于水吸热,故B正确;C、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证明该物质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C错误;D、使酚酞试液变红只能说明显碱性,不能说是碱溶液,故D错误.故选:B.A、根据可燃性气体的性质考虑;B、根据物质溶于水吸热放热情况分析;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考虑;D、使酚酞试液变红只能说明显碱性.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可燃性物质的性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中元素组成,了解了使酚酞试液变红只能说明显碱性,不能说是碱溶液.11.答案:A解析: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固体药品取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液体药品取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氢气的密度判断收集方法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2.答案:C解析:解: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故A说法正确;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B说法正确;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属于混合物,故C说法不正确;D、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故D说法正确。故选:C。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D、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元素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13.答案:B解析:解:A.由化学式可知,尼古丁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组成的,故正确;B.尼古丁是由分子构成的,而是不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C.根据尼古丁的化学式C10H14N2可知,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4):(14×2)=60:7:14,故正确;D.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窒息,甚至死亡,有剧毒,故正确。故选:B。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D.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化学式含义及题中信息的理解,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计算方法的掌握。14.答案:C解析:解:A、铁、银、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铁、铜、银,故选项说法错误。B、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空气中各物质的体积分数由小到大为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氧气、氮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化氢、硫、二氧化硫、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2价、0价、+4价、+6价,故选项说法正确。D、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钢的含碳量小于生铁,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生铁和钢的组成成分、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答案:D AlO2-解析:解:(1)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因此氧化铁是碱性氧化物;故答案为:D;(2)NaAlO2的名称是偏铝酸钠,其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是偏铝酸根离子,一个偏铝酸根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答案为:AlO2-;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因此氧化铁是碱性氧化物;NaAlO2的名称是偏铝酸钠,其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是偏铝酸根离子.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有关离子的书写等,要加强记忆有关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6.答案:二氧化碳(或CO2) 10 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隔增大 8:1解析:解:(1)“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故填:二氧化碳(或CO2); (2)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由图示可知,质子数是22,x=22-2-8-2=10,故填:10;(3)采用实体轮胎的“共享单车”可有效防止爆胎。而普通自行车夏天易爆胎,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夏天爆胎”的原因分子间有间隔,受热后分子间间隔变大。故填: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隔增大; (4)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则PVC[化学式(C2H3Cl)n]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n(12×2):n(1×3)=8:1;故填:8:1;(5)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故填:化学材料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1)根据“低碳”指的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解答;(2)根据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解答; (3)根据分子间有间隔的特性分析;(4)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5)根据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解答即可。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和物质的性质进行解答。17.答案:C;Fe2O3+3CO- 高温  2Fe+3CO2;涂保护膜或涂油;铝被氧化后能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阻止铝进一步与空气接触;;7:60;5;2;1;2解析:解:(1)青铜剑其成分有铜、锡及少量的铅、铁等。青铜属于金属材料;(2)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高温  2Fe+3CO2。(3)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防锈的方法使其与氧气隔绝,可涂保护膜或涂油;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在空气中却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覆盖在铝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所以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4)钠离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第一层两个电子,第二层八个电子,故其图示为:;(5)钛酸锂(Li4Ti5Ol2)是制造锂电池的材料之一。其中锂、钛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7×4):(48×5)≠7:60,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制取钛酸锂的化学方程式:5TiO2+2Li2CO3- 高温  Li4Ti15O12+2CO2↑;答案:(1)C;(2)Fe2O3+3CO- 高温  2Fe+3CO2。(3)涂保护膜或涂油;铝被氧化后能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阻止铝进一步与空气接触;(4);(5)7:60;5;2;1;2。 (1)根据材料的分类解答;(2)根据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解答;(3)铁在空气中锈蚀的原理是铁与水和空气同时反应的结果,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比铁耐腐蚀,要从形成保护膜角度考虑;(4)根据离子符号的画法解答;(5)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要熟记和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析题意,联系着生活实际,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18.答案:不可溶性 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其沉降 1:2 氢元素和氧元素 软水 煮沸 C ④解析:解:(1)隔网的作用与过滤相似,因此隔网可以除去大多数不可溶性杂质;加入明矾的目的是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其沉降;故填:不可溶性;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其沉降;(2)电解水实验,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管内气体为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管内气体为氢气,两气体体积比为1:2;该实验能够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1:2;氢元素和氧元素;(3)含有少量的钙镁化合物的水为软水;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煮沸;故填:软水;煮沸;(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从化学方程式2HCl+NaClO=X+NaCl+H2O,可以看出,反应前2个氢原子、3个氯原子、1个钠原子、1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1个钠原子、1个氧原子,因此缺少2个氯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l2;A、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该反应中反应物有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故A错误;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属于氧化物的有1种;故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生成的有毒气体是Cl2;故C正确;D、生成的有毒气体是Cl2;故D错误;故选:C;(5)①有晶体析出,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错误。②温度改变,溶解度也改变,故错误。③析出晶体,容器内溶剂质量不变,故错误。④有晶体析出,容器内溶质质量变小。故正确。故选:④。(1)根据隔网的作用与过滤相似分析,根据明矾的作用分析;(2)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 (3)根据硬水和软水的概念以及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分析;(4)根据题目中所给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5)根据溶解度的定义以及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全面性比较强,解答本题要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19.答案:C 分液漏斗 CD ADB 硫酸铜和氯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解析:解:(1)据质量守恒定律,制取氧气,反应物中必须有氧元素,氯化钾中无氧元素,故选C;(2)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必须考虑的是密度和溶解性;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因为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进行,选择装置A来制取,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用浓硫酸来进行干燥,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3)如图3所示,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观察可见:实验①中无明显现象,实验②中产生气泡,实验③中产生气泡更快,据悉你能得出的结论是硫酸铜和氯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故答案为:(1)C;(2)分液漏斗;CD;ADB;(3)硫酸铜和氯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制取氧气,反应物中必须有氧元素解答;(2)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根据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原理、干燥收集方法以及氧气的验满方法来分析;(3)根据促进反应加快的因素解答.本考点主要考查了常用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20.答案:溶液变浑浊 溶液变红色 碱性 Ca(OH)2+2HCl=CaCl2+2H2O NaOH、Ca(OH)2 Ⅱ 产生白色沉淀解析:解:(1)A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观察到溶液变浑浊,B中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观察到溶液变红色。故填:溶液变浑浊;溶液变红色。(2)D中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故填:碱性。(3)C中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故填:Ca(OH)2+2HCl=CaCl2+2H2O。【猜想】 猜想Ⅰ: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是NaOH;猜想Ⅱ:碳酸钠过量时是NaOH和Na2CO3;猜想Ⅲ:氢氧化钙过量时是NaOH、Ca(OH)2。故填:NaOH、Ca(OH)2。【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所得无色滤液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碳酸钠猜想Ⅱ不正确②另取少量所得无色滤液于试管中,加适量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猜想三正确故填:Ⅱ;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1-11-02 15:00:06 页数:19
价格:¥3 大小:230.91 KB
文章作者:likeziyuan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