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语文
>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18-2019学年七、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18-2019学年七、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1
2
/31
剩余2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惩⋅戒(chěng) 称⋅职(chèn) 酝酿⋅(liàng) 咄⋅咄逼人(duō)B.热忱⋅(chén) 庇⋅护(pì) 粗犷⋅(guǎng) 随声附和⋅(hé)C.贮⋅蓄(zhù) 狭隘⋅(ài) 哺⋅乳(bǔ) 畏罪潜⋅逃(qián)D.钦⋅差(qīn) 怂⋅恿(sǒng) 蹒⋅跚(mán) 参⋅差不齐(shē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帐篷 安祥 狡滑 大相径庭B.决别 娇媚 纯粹 神彩奕奕C.奥秘 分岐 云霄 翻来复去D.温驯 气概 坍塌 漠不关心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成就,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B.济南以省会城市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这骇⋅人⋅听⋅闻⋅的消息令人振奋。C.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展现了工人师傅们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D.有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观看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使我更加热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B.路过曲水亭街,我不禁停下脚步驻足欣赏。C.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代小说家施耐庵的《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B.猪八戒是《西游记》中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他有很多缺点,但也不失忠勇和善良。C.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后更名为《朝花夕拾》。D.《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列句子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B.撒盐空中差可拟/参差不齐C.多不接世/尊君在不D.非宁静无以致远/学以致用(2)下列句子画线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博学而笃志B.人不知而不愠/四十而不惑C.俭以养德/非宁静无以致远D.思而不学则殆/则是无信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B.本文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和人的志向相关。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4)把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积薪闻棋 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②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③。”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④,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释)①王积薪:围棋高手。②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线,双方均在横竖线交叉点布子。这里,婆媳分居两室,都是心中虚设一盘,攻战过程全凭记忆。③伏局:认输。④复其势:复验那盘棋的局势。意思是按自己暗中记忆的,把那盘棋重新布子走一遍。(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一处)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3)结合内容,说说本文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①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②如关塞长。 (注释)①蒹葭:芦苇。②杳(yǎo):远得看不见踪影。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1)诗歌前两句通过写蒹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表现了秋天月夜________的特点。(2)本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五、句子默写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杜甫)(4)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5)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其一)》刘禹锡)(6)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7)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描绘自己虽年老但仍有报国之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六、综合性学习 4月23曰“世界读书日”期间,你所在的学校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班级举行“亲子共读”活动,要求家长和孩子共读一部经典,可你的家长借口工作忙迟迟未读。一天,看到他(她)正在刷微信,请你写几句话劝说。(60字左右)(2)活动结束后,有同学写下两句读书感悟,请你以此为例,仿写一个句子,表达你的读书体会。读书就是到智者家串门儿,可以开阔你的视野,增长见识;读书就是进行生命的化妆,可以充实自我,改变气质;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槐花飘香申 琳小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满树洁白的花朵,映着湛蓝的天。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故乡,是中原大地一个极平常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房前屋后长满树木,柳、杨、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满树、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每年农历三月,是槐树平凡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一串串槐花挂满枝头,整个小村的天际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槐花香,香在枝头。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嬉闹,槐花香越来越浓,就知道村子越来越近,离家已经不远。进得村来,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声。“香不香?”带头的孩子高声问。“香!”一群人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惊得一群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头顶。槐花香,香在嘴里。小伙伴们手里悠闲地甩着书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转着一个风车。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扛出来的是一个特别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把锋利的镰刀。人人手持这个工具,开始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镰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大孩子从树上采,小孩子从枝上捋,有人早经不住这又甜又香的花儿诱惑,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丝丝清香就从舌尖甜到心底……边吃边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给母亲,眼看着母亲拌上面粉,放在大锅里开始蒸。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开饭时,母亲用饭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在院子前面槐树下的地上。旁边一只大碗,盛着半碗蒜汁作调料,上面漂一层香喷喷的芝麻油。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而像父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一阵风吹过,树上扑簌簌飘下来一朵朵槐花,落在农村人泥土的“餐桌”上,落在孩子的饭碗里、头发间。前几天,妻在郊外农村办事,买了一袋槐花回来,母亲惊喜地拌上面粉做了一顿槐花蒸菜,调料依然是浇了芝麻油的蒜汁。看我埋头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拿筷夹一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父亲一旁笑吟吟问我:“还记得家门口那棵背靠着吃饭的槐树吗?”三十多年前的情景,如今讲起仿佛就在昨天。槐花香,香在田间。三月槐花开时,麦苗才刚打苞,农活并不算忙,勤劳的农民却总也闲不住,开始把家门口攒的绿肥一锹锹挖起来,装在牛车上拉到田头。伯父家的绿肥堆边有棵槐树,他用锹挖绿肥,总有一些槐花飘落绿肥里、牛车上,星星点点,如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花。那些日子的傍晚,等我放了学,我牵牛,伯父拉着一车绿肥,缓缓走过槐花飘飞、清香四溢的村庄。如今,伯父去世快一年,他院内的那棵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树洁白……在这座江南城市,不知是谁,在小区墙角种下一棵槐树。也不知何时,我突然抬眼看到它就近在咫尺。我会静静地站在这棵槐树下,呼吸着那一缕缕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远隔千里的故乡。(选自《人民日报》)(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第一段由小区里的槐花开了,联想到飘着槐花香的故乡,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对故乡的回忆,行文简洁自然。B.有小孩子“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是因为他们经不住槐花香味的诱惑,已经等不及吃槐花蒸菜了。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C.作者善于抓住细节刻画人物心理,比如在写等待槐花蒸菜出锅时,用“心不在焉”一词,就形象地刻画出孩子们的期待心理。D.看我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爱上了槐花蒸菜,拿筷子夹了一块,我们家的故乡情愫也开始传承到儿子身上。E.伯父院里的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树洁白”,在平静的叙述中,饱含着对伯父和故乡的怀念之情。(2)阅读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①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分析句中画线字“咽”的表达效果)②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句话)(3)文章以“槐花飘香”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下面语句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甲】我会静静地站在这棵槐树下,呼吸着那一缕缕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远隔千里的故乡。【乙】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选自《紫藤萝瀑布》)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我们总是难以逃脱母亲的法眼朱成玉①我买了一大捧康乃馨回家看母亲。父亲说,你妈又看不见,买这么多花干嘛?我说妈喜欢了一辈子花儿,她闻得到,就值得。②母亲在院子里“练功”,一招一式,认真严谨,风中凌乱的白发,像秋风里的枯草,肆意招摇。那是父亲从电视里学会的一套保健方法,母亲很听话地每天都练,风雨不误,不敢有半点马虎,仿佛肩负着某种神秘的使命。③我把花儿凑到母亲的鼻子下,母亲说:“香,真香。”④母亲的眼睛看不见已经快8年了,她一辈子没出过远门,_______________。每当我游历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总忍不住在心底生出一丝悲凉,若母亲还看得见,带她来,该有多好。⑤我和母亲说起这些遗憾,她只是笑笑说:“要是我眼睛还看得见,就能帮你们带着孩子,你们爱上哪儿玩儿就上哪儿玩去。”⑥_______________,如此境地,想着的还是如何照顾我们。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⑦是啊,这一生,我们的吃穿住行,无时无刻不是被母亲照顾着。尤其是吃,厨房是母亲一个人的舞台。她做的饼是一绝,吃起来妙不可言,回味无穷,以至于有一次我午睡梦里都是葱花饼的味道,醒来的时候还砸吧砸吧嘴,意犹未尽。⑧起床后看到饭桌上竟然真的有一盘热气腾腾的葱花饼,这不是梦,原来真的是它的香味飘进了我的梦里,内心顿生无限喜悦。那是失明的母亲为我做的,我仿佛看到了她瘦弱的身子在黑暗中摸索着,抖开面袋子,舀面、加水、和面,指挥着父亲生火、抹油、撒葱花,就为了自己儿子一个贪吃的念想。⑨母亲在黑暗的世界里,一心向阳;母亲在寒凉的尘世中,一心向暖。⑩小时候我常常在网吧被抓了现行。也不知道是谁通风报信,母亲总能准确无误地逮个正着。我偶尔想撒个谎出去撒个野,母亲眼睛毒辣,似乎总能读懂我的那点小心思。只要和她的眼睛对视,就什么都别想瞒过她。⑪母亲的眼睛,从多年前的视线模糊到隐约可辨,终日挣扎在暗淡的光线里,直到有一天,终于连一丝一毫的事物都无法再看见。那一刻,母亲的眼睛,死了。即便如此,我依然无法在她那里讨得半点“便宜”。很轻微的一声叹息、刻意隐忍的一个喷嚏,都会引起她的不安,她就会不停地叮嘱我吃药,喝姜汤,她把衰竭的视力转化为敏锐的听觉,依然对我“严加防范”。这一点始终令我充满敬畏。⑫丰子恺曾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我17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临行的时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诫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现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她给我治一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一个小线板,上面插两只引线,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门。”这个世界上只有母亲一个人,会注意到出门在外这些琐碎的吃喝穿戴,这就是母亲毒辣的眼睛,细致入微的爱。⑬“老妈啊,你这是想练成武林高手啊!”我对母亲说。⑭母亲笑了,却并不受到影响,仍旧一丝不苟地做着每一个动作。她的认真劲儿看着很好笑,而我却眼含泪水。母亲这么拼命地“练功”,的确是肩负着一种使命,那就是让自己健健康康,不给她的孩子再添半点儿乱。⑮母亲的爱,永远活着。她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她的孩子,哪怕我已人到中年,哪怕她已白发苍苍,我依然还是她不放心的孩子。我是她寄存在人间的,用她全部光阴兑换来的,舍不得花的一张支票。(1)根据上下文,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第④⑥段横线处,第④段应填( ),第⑥段应填( )。A.这就是母亲的遗憾 B.想起来我就满心愧疚(2)第②段说“仿佛肩负着某种神秘的使命”,结合全文分析母亲肩负着哪些使命?(3)请品析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①她只是笑笑说:“要是我眼睛还看得见,就能帮你们带着孩子,你们爱上哪儿玩儿就上哪儿玩去。”(从人物描写的角度)②母亲总能准确无误地逮个正着……似乎总能读懂我的那点小心思……(从词语运用的角度)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4)文章两次写到“母亲的眼睛毒辣”,请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这样写的用意。(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我是她寄存在人间的,用她全部光阴兑换来的,舍不得花的一张支票”的理解。八、作文 按要求作文。请以“那一刻,我懂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少于650字;③作文中不能出现人名、校名。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答案】C【考点】易误读常见字【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A.惩戒(chéng)酝酿(niàng);B.庇护(bì),随声附和(hè);D.蹒跚(pán),参差不齐(cēn);故选C.2.【答案】D【考点】字形【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A.安祥——安详,狡滑——狡猾;B.决别——诀别,神彩奕奕——神采奕奕;C.分岐——分歧,翻来复去——翻来覆去;故选D.3.【答案】B【考点】成语的使用【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A.油然而生:油然:自然地;不由地;生:发生;产生。多指某种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正确;B.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与句中振奋人心的消息不符;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C.精益求精: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十分美好了;还要求更加美好。指对某种技能或学术的追求很高;没有止境。正确;D.拈轻怕重:指对待工作时,挑选轻的,害怕繁重的。正确。故选B.4.【答案】C【考点】病句辨析病句修改文学常识【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A.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B.语意重复,删去“停下脚步”;D.两面对一面,前后失衡,把“要“改为“能否”;故选C.5.【答案】A【考点】文学常识【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A.《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故选A。二、课内阅读【答案】DDD(4)①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②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考点】诫子书(诸葛亮)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文言翻译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文言虚词【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A项,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成年男子。B项,大体/高低。C项,副词,表否定/同“否”。D项,都是“达到”的意思。故选D。(2)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B项,表转折/表顺承;C项,表目的/介词,用来;D项,连词,就。故选D。(3)D项,“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错误,“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应虚度年华,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的愿望。(4)①修身:修身养性。养德:培养品德。②与:跟随。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日:岁月。去:消失,逝去。三、课外阅读【答案】(1)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2)美好的夜晚难以排遣,可以下一局棋吗?(3)示例:王积薪曾“自谓天下无敌”,但听了一对婆媳的对弈之后,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天外有天,不可孤芳自赏。(或艺海无涯,不可夜郎自大;或强中更有强中手,有一点本领不可骄傲自满,学无止境。)【考点】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意思是:王积薪的棋艺功效完成,自认为天下没有跟他匹敌的人。据此断句为: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宵:夜晚;遣:排遣,打发;棋:下棋,对弈。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扣住关键词语分析。”谓天下无敌”,充分说明王积薪夜郎自大,不谦虚谨慎。媪妇的技艺都比他高,说明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解答】此题暂无解答四、诗歌鉴赏【答案】(1)霜月山苍凉(悲凉、凄凉、凄清)(2)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忧伤。【考点】诗【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前两句中“夜有霜”一词写出了霜雪满天,“月寒”月光凄冷,“共苍苍”写出山色苍茫无尽,给人苍凉凄清之感。据此作答。(2)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可以抓住能表现感情的句子去理解。本诗中“离梦杳如关塞长”一句可见作者的感情,离别之梦遥远的如同边塞那么长。把“离梦杳”比作“关塞长”,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和对友人的相思之情。据此理解作答。【解答】此题暂无解答五、句子默写【答案】随君直到夜郎西,海日生残夜,落花时节又逢君,应傍战场开,自古逢秋悲寂寥,学而不思则罔,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考点】名篇名句默写【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重点字有“郎”“傍”“寥”“罔”“哀”“戍”。六、综合性学习【答案】(1)爸爸,您这样做是不对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可以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从中获得知识和智慧,您不能放下手机,怎么能要求我不去看手机而去阅读呢?您说对吗?(2)读书就是与古今先贤对话,可以陶冶情操,增长才干。【考点】委婉劝告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句式仿写【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作答时,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指明其错误,接着陈述理由,最后提出希望即可。语意要清晰明了,语序要合理通顺,语意要真诚委婉,便于对方接受。(2)作答时,需仔细阅读例句,然后分析例句的格式和语义,仿写要与例句语义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致。不要求统一答案。七、现代文阅读【答案】B,D(2)①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孩子们等待吃槐花时的馋样,表现出槐花的清香诱人和孩子们对吃槐花的期待和急切的心情。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槐花的多、槐花的白,表现出孩子们采槐花时的喜悦心情。(3)“槐花飘香”是作者对故乡的深刻回忆,以此为题,能形象、集中地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槐花飘香”又是本文行文的线索,文章围绕“槐花飘香”展开对故乡的回忆,线索分明,内容集中,易于表现主题。(4)【甲】表现了槐花与故乡密切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槐花、故乡的喜爱和思念。【乙】作者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考点】记叙文标题作用修辞手法及作用理解记叙文中词语含义或作用分析文章中人物情感散文阅读表现手法及作用【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B项,有误,有小孩子“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是“因为他们经不住槐花香味的诱惑”,说明槐花太香了,并不是“已经等不及吃槐花蒸菜了”。D项,有误,“看我埋头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拿筷夹一块”,并没有说儿子也爱上了槐花蒸菜,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可以看出。(2)①“咽”字运用了动作描写,“咽了多少口水”写出了孩子们等待吃槐花时的馋样,表现出槐花的清香诱人,以及孩子们对吃槐花的期待和迫不及待的心情。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②将“槐花”比喻为“雪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槐花的多、槐花的白等特点,表现出孩子们采槐花时的喜悦心情。(3)标题常有点明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根据本文内容可知,本文“槐花飘香”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围绕“槐花”回忆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槐花香,香在枝头;槐花香,香在嘴里;槐花香,香在田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4)【甲】写“我”站在槐花树下,仿佛置身于远隔千里的故乡,表现了槐花与故乡密不可分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于槐花和故乡的喜爱与思念之情。【乙】作者在美好的藤萝面前,有了透彻的认识和理解,才得以从个人的悲痛和历史的阴霾中解脱出来,心中的失弟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和前进的动力,在一片光辉和芳香中感悟到了光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于是“加快了脚步”去享受生活。【答案】(1)①B,②A(2)母亲肩负着抚养并教育子女的使命;守护家庭,照顾家庭的使命;让自己健健康康,减轻子女负担的使命。(3)①运用语言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因为自己失明,不能帮助子女的遗憾。进一步表现了母爱的无私。②两个“总能”,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母亲对“我”的了解和严格要求。(4)一次为母亲眼睛好的时候,强调了母亲对“我”的守护;一次为母亲失明的时候,强调了母亲对“我”的关心,两次写母亲的眼睛毒辣,凝聚了“我”对母亲的理解和母亲对“我”的爱。(5)“我”是母亲用全部时光呵护着成长的孩子;虽然“我”已经长大,足以照顾母亲,但母亲永远不舍得让“我”肩负生活的重担。【考点】分析作者写作意图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理解记叙文中句子含意或作用赏析文章语言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散文阅读【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1)根据文章第⑤段“我和母亲说起这些遗憾,她只是笑笑说:‘要是我眼睛还看得见,就能帮你们带着孩子,你们爱上哪儿玩儿就上哪儿玩去。’”可知,文中的“要是我眼睛还看得见,就能帮你们带着孩子,你们爱上哪儿玩儿就上哪儿玩去”是母亲的遗憾,所以在这段话的之后应该填写:这就是母亲的遗憾。所以第⑥段应填A。从第④段“每当我游历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总忍不住在心底生出一丝悲凉,若母亲还看得见,带她来,该有多好”可以看出,“她一辈子没出过远门”是“我”的遗憾,所以这之后应填:想起来我就满心愧疚。所以第④段应填B。(2)本题在作答时先看清题干要求,之后到文中找到对应的文字,再分条概括。文中写母亲肩负的使命的内容分布在全文,从文章第⑩段“小时候我常常在网吧被抓了现行。也不知道是谁通风报信,母亲总能准确无误地逮个正着”,第⑫段“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诫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等处可以看出,母亲肩负着抚养并教育子女的使命;从第⑦段“我们的吃穿住行,无时无刻不是被母亲照顾着”,第⑥段“如此境地,想着的还是如何照顾我们”等处可以看出,母亲肩负着守护家庭,照顾家庭的使命;从第②段“母亲很听话地每天都练,风雨不误,不敢有半点马虎,仿佛肩负着某种神秘的使命”,第⑭段“让自己健健康康,不给她的孩子再添半点儿乱”可以看出,母亲肩负着让自己健健康康,减轻子女负担的使命。(3)①从“笑笑”可以看出运用了神态描写,从母亲说的话可以看出运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母亲因不能帮助“我们”而感到遗憾的心情,表现了母亲的无私。②句子中出现了两个“总能”,可以看出是反复的修辞手法,母亲“总能”读懂“我”的心思,突出了母亲对“我”的了解和严格要求。(4)本题在作答时先要看清题干要求,之后回到文中找到对应的文字再分析归纳。第一次写“母亲的眼睛毒辣”在第⑩段中,从“我偶尔想撒个谎出去撒个野,母亲眼睛毒辣,似乎总能读懂我的那点小心思。只要和她的眼睛对视,就什么都别想瞒过她”可以看出,这是母亲眼睛好的时候,强调了母亲对“我”的守护;第二次在第⑫段,是母亲眼睛失明了之后,从“这个世界上只有母亲一个人,会注意到出门在外这些琐碎的吃喝穿戴,这就是母亲毒辣的眼睛,细致入微的爱”可以看出,强调了母亲对“我”的关心。两次写母亲的眼睛毒辣,凝聚了“我”对母亲的理解和母亲对“我”的爱。(5)阅读全文,从“如此境地,想着的还是如何照顾我们”“这一生,我们的吃穿住行,无时无刻不是被母亲照顾着”“很轻微的一声叹息、刻意隐忍的一个喷嚏,都会引起她的不安,她就会不停地叮嘱我吃药,喝姜汤”“母亲的爱,永远活着。她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她的孩子,哪怕我已人到中年,哪怕她已白发苍苍,我依然还是她不放心的孩子”“要是我眼睛还看得见,就能帮你们带着孩子,你们爱上哪儿玩儿就上哪儿玩去”等处可以看出,“我”是母亲用全部时光呵护着成长的孩子,即便“我”已长大,母亲也不舍得让“我”肩负重担,所以文章最后说“我是她寄存在人间的,用她全部光阴兑换来的,舍不得花的一张支票”。八、作文【答案】例文:那一刻,我懂了幸福是清泉,是绿洲,是无私的付出,是生命对生命的惠泽。--题记树叶落尽的季节,我在冰凉的泥土里埋下了一粒玉米种子。在我用心挖好坑并准备把种子放入的时刻,爸爸说:“现在种下去是不会发芽的,等到春天再种吧!”我没有理会,固执地把种子放入并用泥土盖好。在爸爸无奈的目光中,我站起身,并在松软的泥土直踩了几脚。别人都在春天播种吗?为什么我要和他们一样?有没有人曾试过在深秋的午后,开一处幽静的地方,种上一粒种子?那会是一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种心情,一种与春风拂面时播种截然不同的心情!谁说埋下一粒种子,就一定要待它长出苗来?我只是想:那片春夏热闹过的土地,也许此时已很孤寂了吧!那么,将一粒种子种下去和它作伴,不是更好吗?人们总是在给予的同时期待着,索要着,他们付出了就一定要求回报,他们太看重播种后收获丰收的喜悦心情,而忽略了播种那一刻的心情。大地是需要一粒种子埋入它的体内,只属于它自己。我懂--因为我也是孤寂的。只是,谁来懂我?走了很远后回头,发现爸爸还站在原处,呆呆地。我明白自己刚才的态度深深地伤害了爸爸,可他却没有责怪。只是想刻意地去忘记,忘记昨天、明天、后天,忘记自己,忘记一切!入冬后的不久,我已淡忘了那一粒被我固执埋没的种孔子。直到春天的那一抹绿意悄悄爬上枝头,爸爸催我去浇水。浇水?我一脸迷惘。爸爸笑着说:“你去年秋天不是种了一粒种子吗?是该浇水了。”我终于记起了深秋的那一幕。突然有一天爸爸告诉我种子发芽了!对于父亲的话我毫无反应。爸爸拉我出门,我跟在他身后,懒懒地挪动着脚步。站定后,我真的看到一株嫩绿的幼苗在风中冲我微笑。我是想微笑的,可我的眼眶终于没有囚住沸腾的泪水。望着身边的爸爸,我哭了,彻底地哭了。那一刻,我明白原来自己并不孤寂!那一刻,我明白什么叫做幸福!只是,他并不知道,那粒种子是从煮熟的玉米上掰下来的,并不可能发芽!真正的幸福正如此,愈深愈无声。天地间每一个角落都传递着幸福的信息,它让我们感悟到:幸福的世界真好!【考点】全命题作文【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本作文题目是“那一刻,我懂了”。“那一刻”是时间点,是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燃点、沸点。”我”是叙事的主体,是成长蜕变的见证人。“懂”的对象是某种思想、情感、道理或者是心境。触发“懂”的,应该是那些美好、独特的、有个性的人或事物,让我有了思考、有了体会。在写作时要从两个方面思考平写作的内容:一是“那一刻”,这应该写一个给“我”留下较大震撼的场面;一是“我懂了”,就是我的对情感的醒悟、启迪。写作文时,这两方面的内容都应该有所兼顾。思路点拨:文章中一定有一个场面描写,来体现“那一刻”。注意要详细写出那一刻发生的事情及自己的内心表现,为突出主旨做铺垫。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议论文。表达方式:“那一刻”应该有与之对应的动作、语言、外貌的细节描写,尤其要着重刻画“我懂了”的心理细节描写。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绯⋅红(fēi) 镂⋅空(lóu) 诘⋅责(jié) 锐不可当⋅(dǎng)B.琐屑⋅(xiè) 蹒⋅跚(pán) 倔⋅强(jué) 恹⋅恹欲睡(yān)C.阻遏⋅(yè) 虬⋅枝(qiú) 踌躇⋅(zhú) 长途跋⋅涉(bá)D.追溯⋅(shù) 镌⋅刻(juān) 濒⋅临(pín) 坦荡如砥⋅(dǐ)【答案】B【考点】易误读常见字【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A.镂空(lóu)——lòu;锐不可当(dǎng)——dāng.C.阻遏(yè)——è;踌躇(zhú)——chú。D.追溯(shù)——sù;濒临(pín)——bīn。故选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黝黑禁固无可置疑合颜悦色B.宣嚣徘徊抑扬顿挫自出心裁C.鉴赏喝采诚皇诚恐入木三分D.蔓延蔷薇殚精竭虑交头接耳【答案】D【考点】字形【解析】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此题暂无解析【解答】A.禁固----禁锢;合颜悦色----和颜悦色。B.宣嚣----喧墨。C.喝采----喝彩;诚皇诚恐----诚惶诚恐。故选D.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语文课上,悠扬的朗读声络⋅绎⋅不⋅绝⋅地从教室里传出来。B.莫言的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C.我们要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能盲目发展。D.大明湖上的“明湖秀”惊艳夺目,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众多的游客赞叹不已。【答案】C【考点】成语的使用【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A.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不能用来形容声音。使用错误。B.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于形容悦耳的声音。不能用来形容小说情节。使用错误。C.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使用正确。D.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不能用于写景。使用错误。故选C.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壮乡的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味道清香,是壮家人特有的民族传统风味小吃。B.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C.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D.冬季是流感高发期,应尽量避免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答案】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A【考点】病句辨析病句修改小说阅读【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B.两面对一面,可在“中国制造”后面加“能否”。C.成分残缺,在句子末尾加”的通讯工具”。D.否定词语运用不当,删掉“少”。故选A.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里,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B.《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C.《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这部作品严谨科学又幽默活泼。D.《昆虫记》中,作者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不无爱怜地称它们为清道夫。【答案】B【考点】蝉(法布尔)《昆虫记》《红星照耀中国》【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B项中“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故选B。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愚公移山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在句子中的意思。①年且九十( )②杂然相许( )③一厝朔东(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寓言,既有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B.文章以“愚”命名大智大勇的愚公,以“智”命名鼠目寸光的智叟,这一颠倒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C.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理由充分,信心百倍,他指出“人无穷”而“山有尽”,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D.愚公妻子的“献疑”和河曲智叟的“汝之不惠”表示二人对愚公移山行为持反对意见,认为愚公的行为是不明智的。【答案】(1)①将近,②赞同,③放置,安放(2)①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②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D【考点】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愚公移山(《列子》)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文言翻译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①句子译为:年龄将近九十。且,将近。②句子译为:纷纷表示赞同。许,赞同。③一座放在朔方东部。厝,放置,安放。(2)①易,更替;节,季节;反,同“返”,往返;焉,语气词。句子译为: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②彻,通达,这里指改变;弱子,幼儿,小孩。句子译为: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3)D项,“二人对思公移山行为持反对意见”错,妻子并没有反对,只是怀疑。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隋文帝①不赦子 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杨素启奏:“王,陛下爱之,请舍其过。”文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②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我安能亏③法?”卒不许。 (注释)①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②兆人:兆民,万民。③亏:使…受损害。(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一处)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体现了隋文帝怎样的治国思想?【答案】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示例:隋文帝的儿子秦王杨俊(或秦王俊)是(或担任)并州总管,因奢侈、骄纵(而触犯刑律)被免去官职。从“法不可违。若如公意,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②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我安能亏③法?”看出隋文帝是一个严明律法(以法治国)(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君主。【考点】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译为:我就仅仅成了秦王俊的父亲,而不是天下人的父亲了。此题要注意把两个相关的意思(并列关系的两个分句)之间划开。(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为”:担任,是。“以”:因为。“奢纵”:奢侈、骄纵。还有“以奢纵免官”意念被动句的翻译。(3)要求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所体现的隋文帝的治国思想。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可分析“法不可违。若如公意,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我安能亏法”等语言描写,即可分析出隋文帝是一个严明律法的君主。隋文帝的行为真正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没有特权等原则。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译文:隋文帝的儿子秦王俊是并州总管,因奢侈、骄纵而触犯刑律被免去官职。杨素启奏道:“(对于)秦王,陛下十分疼爱他,臣请求陛下不追究他的罪过。”文帝说:“谁也不可违反法律。如果按照你的意思处理这件事,我就仅仅成了秦王俊的父亲,而不是天下人的父亲了,倘真如此,为什么不另外制订专门适用于天子的儿子的法律呢?我怎么能像你说的那样做使法律的尊严受到损害?”最终隋文帝没有答应杨素的请求。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宿牛群头① 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②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③供晚厨。 (注释)①牛群头:地名。②拙同“茁”,茁壮、旺盛。③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1)诗歌前两句通过描绘荞麦花开、草木枯荣、________等画面,凸显了初夏时节________的特点。(2)赏析“牧童拾得满筐子”中“满”字的妙处。【答案】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1)蘑菇茂盛生机勃勃(生机盎然)(2)示例:“满”是装满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雨过之后,蘑菇数量很多,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考点】诗【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通读全诗,结合注释理解全诗意思,根据题目找出相应答案即可。诗人描写在羁旅途中见到的美丽的自然之景与人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及旅途中的安逸闲适。全诗意思是:乔木花开的时候其他草木都枯萎了,一场雨后,蘑菇长得非常茂盛。牧童捡了满满一筐,卖给我做晚饭。由此可以判断出画面还描绘了蘑菇的茂盛,突出了初夏时节的生机勃勃。(2)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的赏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作答时,先解释词语的意思,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最后再指明作者的情感。“满”在这里是动词,是装满的意思,写出蘑菇的多。由此可以看出,描写的对象主要是“蘑菇”,写出它的旺盛与多,从而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解答】此题暂无解答五、句子默写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1)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黄鹤楼》崔颢)(2)________,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3)采菊东篱下,________。(《饮酒》陶渊明)(4)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渔家傲》李清照)(5)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________。(《相见欢》朱敦儒)(6)富贵不能淫,________,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孟子)(7)杜甫在《春望》中描绘家书重要性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1)烟波江上使人愁(2)大漠孤烟直(3)悠然见南山(4)天接云涛连晓雾(5)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6)贫贱不能移(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考点】词诗名篇名句默写【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文学常识要记住作者、作品等。本题中的“晓雾、扬州、烽、抵”等字词容易写错。六、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题目。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齐中熙)28日,随着龙(川)怀(集)和仁(化)博(罗)两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为广东省新增两条出省通道,也使广东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9002公里。至此,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4万公里。 据介绍,2018 年,我国新增公路通车里程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00公里,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2万公里。根据明年预期目标,要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1.8万亿元左右;新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新增通客车建制村5000个,其中贫困地区3000个。(1)请给这则新闻拟写标题: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字)(2)联系上下文,仿写句子。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的脚下都有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关键是该如何走好脚下的路。走过的路充满崎岖,就该用理想的双刃披荆斩棘;________,________;走过的路充满阳光,就该一路高歌向前走去。【答案】(1)示例: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4万公里(2)示例:走过的路充满黑暗,,就该用信念的明灯照亮前方【考点】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材料理解与分析一句话概括内容【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新闻的标题要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要尽可能重点突出,简洁醒目。可先找到新闻的导语,从导语当中去提炼。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用简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提示新闻的要旨。本则新闻的导语为第一个小自然段,由此段中提炼出标题即可,注意字数不超15个。(2)本题是对句子仿写的考查。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格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例句模式为“走过的路充满+二字词语(形容词或名词),就该用+五个字的偏正短语+四字词语”,照此仿写即可。如:走过的路充满迷茫,就该用理想的灯塔照亮方向。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濒危物种敲响生态警钟 阿蒙 ①2017年年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一种似麻雀大小、名作黄胸鹀的候鸟评级调整为极危。这种小鸟并不是生存艰难的物种,而是在过去13年间,因为国人的口腹之欲,使其被蚕食至极度濒危的境地。人类对自然的蚕食就发生在我们周遭,动物因为动态行为让我们很容易察觉到它们的变化,而对不可移动、不会发声的植物,它们却只能静悄悄地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在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城市以及近郊,大量的野生植物因为人类的活动而销声匿迹。 ②如今,很多植物都处于灭绝的边缘。普陀山的普陀鹅耳枥,人们发现它的时候已仅存一株;衡山的柔毛皂荚野生植株仅剩两株;野生种群仅剩三株的百山祖冷衫,也时刻面临着枯死的境地。而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玫瑰,它是海滨近滩上生长的灌木,因为栖息地的破坏,野生玫瑰的种群不容乐观,已经走到濒危的边缘。 ③确认植物灭绝比较复杂。植物的性别情况复杂,有的雄雌同珠的植物,在数量极度稀少的状况下只要能产生足够的种子便有可能恢复种群。植物的自然分布也比较复杂,它们不像动物需要交配和群聚,分散分布的植物可⋅能⋅会在偶然情况下幸存下来。植物的种子也是保存物种的一个方式,因为环境迅速变化导政暂时消失的植物,或许在环境恢复的时候,那些留存在泥上中的种子便可以萌发形成新的种群。如此一来,我们就很难确认一种植物的确切灭绝状态了。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④我们虽然很难确认一种植物是否真正灭绝,但因为人类的破坏,濒危植物的名单却日益庞大起来。人类对植物的威胁主要有两方面,一种是植物栖息地的破坏,另一种是人类对植物过度的索取。栖息地的破坏而导致灭绝的有名例子便是圣赫勒拿岛上的特有植物,因为人类在这座小岛上建造监狱,岛上特有的动植物便被人类一扫而光而宣告灭绝。秘鲁热带雨林的砍伐造成一种生长在林梢的卡特兰野外灭绝。近年在浙江丽水,因为旅游业开发使得珍稀植物长喙毛茛叶泽泻因为水质污染而野外灭绝。 ⑤人类对野生植物过度索取也让很多植物走向了濒危。最著名的是拥有众多绚丽花朵的兰科植物,巴西的早花卡特兰和墨西哥的圣杯美洲兜兰,都是因为人类的过度采挖而野外灭绝。中国众多野生石斛,因为人们过度相信夸大的养生效果而大量被采挖,一些岩生的种类几近野外灭绝。人们还把手伸向一些较为常见的野生植物。分布在华北高山的金莲花和北黄花菜,因为当地人以及游客迷信一些食疗效果,使得曾经遍布山野的两种植物在花期无花可寻,植株数量大量减少。普通人蜂拥而至的踏青郊游也让脆弱的高山草甸变成游乐场、垃圾场。 ⑥反观整洁的城市草坪与充满人工色彩的城市花坛,我们艰难发现春天的大花野豌豆、砂引草、角茴香等细微点缀的消失;我们很容易忘记香青兰、角蒿的美丽;如果不是植物志的记录,我们甚至不记得苦马豆鲜红的花会装点在水渠边。而那些整齐划一的却死寂的绿色草坪,却成为现代人津津乐道的城市生态美。 (选自《科技日报》2017年12月22日,有删改)(1)阅读全文,说说人类对植物的威胁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2)阅读第③段,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植物的自然分布也比较复杂,它们不像动物需要交配和群聚,分散分布的植物可⋅能⋅会在偶然情况下幸存下来。(3)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表达作用。【答案】(1)植物栖息地的破坏、人类对植物过度的索取(2)“可能”是大概的意思,表示推测,表明分散分布的植物在偶然情况下幸存具有一定的可能性,但不是绝对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3)该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如列举中国众多野生石斛濒临灭色的事例,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人类对野生植物过度索取也让很多植勿走向了濒危”的事实,使说明更有说服力。【考点】文学常识事理说明文作家作品小说阅读【解析】(1)此题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细读原文,由第四自然段“人类对植物的威胁主要有两方面,一种是植物栖息地的破坏,另一种是人类对植物过度的索取“可找出答案。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说明文赏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答题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可能”是大概的意思,表示一种推测,该句意思是分散分布的植物有幸存的可能性,也许在偶然情况下能活下来。据此作答即可。(3)此题考查的是对说明方法的理解。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画图表、摹状貌等。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巴西的早花卡特兰和墨西哥的圣杯美洲兜兰,中国众多野生石斛,分布在华北高山的金莲花和北黄花菜等因为人类过度索取而走向濒危的诸多例子,都是为了说明本段的第一句话“人类对野生植物过度索取也让很多植物走向了濒危”。【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母亲的诗和远方 江志强 ①在冀南山区生活了一辈子的母亲,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邯郸。而在她的生命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天津、杭州、西雅图等地,却从未涉足。她时常端详着墙上的旧地图,神思千万里,徜徉在每一个牵挂的地方。 ②将光阴拉回三十年前,家乡交通不便,想出趟远门,需要做充足的准备工作,天不亮就得上路,翻山越岭几十里,到县城火车站买票。买好票,还得在站台上苦熬好几个钟头。终于盼来了火车,像见到了救命的稻草,背起厚重的行礼,兴高采烈冲上车,晃晃荡荡驶向远方。因此,若无要紧事,母亲不会打破空间的局限,宁愿在大山里蜗居一生。 ③那年,父亲从部队转业后分到邯钢工作。母亲抱着我,陪着爷爷奶奶,时常往返于大山与邯郸之间。到邯郸之后,停留时间并不长,少则一两天,多则三五天,旋即打道回山。 ④后来,邯长(邯郸到长治)公路开通,从大山通向邯郸的路一下子缩短了很多,无须到县城坐火车,只须步行三五里,便到了路口。待到那辆红白相间的客车从山西方向开来,母亲踮起脚,高高地举着手,可劲地招着。车停后,先让爷爷奶奶上车,二老上车后,母亲高高地举起了我,传给车上的爷爷,然后拎起大包小包上车。 ⑤高中毕业后,我穿上了军装,来到浙江西南部山区的一座军营。彼时,我坚持每周给母亲写封信。据父亲说,母亲每回收到我的信,总是颤⋅悠⋅悠⋅地捧着,如获至宝,细细端详着信封上的邮戳,向父亲打听通向部队的路:从家乡乘坐4482次列车,到德州转车,搭K101次火车,直抵浙西南…… ⑥然而,母亲却从未踏上K101次列车,皆因爷爷奶奶身体已不如前,弟弟妹妹忙着考学,几个姑姑相继出嫁,父亲忙于工作,日日早出晚归……母亲那单薄的身子,成为这个普通农家的顶梁柱。 ⑦几年后,弟弟考上了天津大学,母亲又多了一份牵挂。 ⑧在一次庙会上,母亲花了八毛钱,买了一幅中国地图挂在墙上,一有时间就端详着地图。她的目光里,只有两处地方最有魅力,一是浙江,二是天津。因这两个地方有她的儿子们。与此同时,她也用各种渠道搜集天津和浙江的讯息。每逢打电话,她竟对这两处远离故土的地方如数家珍: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杨柳青年画,甚至连霍元甲、张伯苓、严修、李叔同、马三立都能脱口而出,一个个“天津符号”,成为母亲口中的“关键词”。浙江虽说更远一些,母亲却记住了很多地名,除了杭州、温州、宁波、嘉兴等人人皆知的地方,还知道了我当兵附近的市县,如丽水、缙云、青田、云和、龙泉……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⑨妹妹高中毕业后,飞越大洋,到美国西雅图打工。于是,母亲屋里的墙壁上又多了一张世界地图。她戴着老花镜,目光越过广阔幽蓝的太平洋,看着彼岸的西雅图。当妹妹到伦敦一家公司实习,母亲又转过身,将目光移向了大西洋畔……母亲的房间并不大,却装着南北中国,装着世界。 ⑩这几年,我和弟弟妹妹相继回乡工作、生活。我们商量,应该带母亲到天津、杭州游历一番,如果有条件,去一趟西雅图。谁知,母亲却摆摆手,拄着拐杖站到了地图前,说:“你们都回来了,守着我,再也不走了,我还图啥呢?在山里不也挺好吗……” ⑪听着母亲的话,我感慨万端。母亲一生,与大山、土地为伴,可她的日子并不苟且。因为,她把我们抚养成人,学业有成,成家立业,平安生活。小小的家庭,开枝散叶,幸福美满。这,是她最渴盼的诗和远方啊。 (选自《特别关注》2017年第12期)(1)简要概括母亲是用哪些办法来消解自己对儿女们的牵挂的。(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1)结合语境,品味第⑤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母亲每回收到我的信,总是颤⋅悠⋅悠⋅地捧着,如获至宝,细细端详着信封上的邮戳,向父亲打听通向部队的路。(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子。谁知,母亲却摆摆手,拄着拐杖站到了地图前,说:“你们都回来了,守着我,再也不走了,我还图啥呢?在山里不也挺好吗……”(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形象。(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⑪段画线句的理解。小小的家庭,开枝散叶,幸福美满。这,是她最渴盼的诗和远方啊。【答案】(1)端详儿子的来信;打听去部队的路;在庙会上买地图;端详儿女所在的城市;关注儿女们所在地的地方特产、人文掌故和区划地名。(2)(1)颤悠悠,颤动摇晃的样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看到儿子的信时激动高兴的样子,表现了母亲对来信的珍视及对儿子的牵挂。(2)该句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细腻传神地写出母亲在儿女们的陪伴下心满意足的样子,表现了母亲此时的幸福和对故土的依恋。(3)(1)母亲最远只到过邯郸,表现母亲依恋故土;(2)母亲身子单薄,却成了农家的顶梁柱,表现母亲勤劳能干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3)母亲护送爷爷奶奶远行,无时无刻不牵挂儿女,表现母亲敬上爱下;(4)儿女们个个成才,表现母亲教子有方。(4)文章中的母亲一生与大山、土地为伴,但活得并不苟且。她的房间不大,却装着南北中国,装着世界。这远方里有儿女的足迹,这诗意中有母亲对儿女的情思。将儿女们抚养成人,看着他们学业有成,成家立业,平安生活,母亲也就倍感幸福和满足。表现了母亲的无私伟大,母爱的深沉厚重。表达了母亲对儿女们的牵挂以及我们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句话富有诗意,照应了题目,升华了主题。【考点】文学常识散文【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把握与概括能力。解答时,需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关键的段落分析概括。首先通读全文,根据儿女离开母亲的一些行为进行概括。如“我”到浙江西南部山区的军营后,由“母亲每回收到我的信……向父亲打听通向部队的路”可概括出“端详儿子的来信,打听去部队的路”。由”在一次庙会上,母亲花了八毛钱,买了一幅中国地图挂在墙上,一有时间就端详着地图。她的目光里,只有两处地方最有魅力,一是浙江,二是天津。因这两个地方有她的儿子们。”“妹妹高中毕业后,飞越大洋,到美国西雅图打工。于是,母亲屋里的墙壁上又多了一张世界地图。”可概括出“在庙会上买地图,端详儿女所在的城市”。由“她也用各种渠道搜集天津和浙江的讯息……”可概括出“关注儿女们所在地的地方特产、人文掌故和区划地名”。(2)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1)“直悠悠”是修饰动词“捧”的,生动表现了母亲看信时的激动,由这个词可以让人感受到儿子的信在母亲眼中是无比珍贵的,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和关心。(2)“摆摆手,拄着拐杖站到了地图前“属于动作描写,“你们都回来了,守着我,再也不走了,我还图啥呢?在山里不也挺好吗……”属于语言描写,此句的前提是“我和弟弟妹妹相继回乡工作、生活”,儿女们可以陪伴在身边了,母亲心满意足,无比幸福,不愿远离故土。(3)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准确和全面,人物形象的概括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整合。另外,还可以根据情节、环境、作者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作答时,通读全文,找出能体现母亲形象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如从她单薄的身子,成了农家顶梁柱可看出她的勤劳能干;从她护送爷爷奶奶远行,牵挂儿女可以看出她敬上爱下;等等。(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能力。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此句在文章最后,体现了本文的主旨,结合全文内容可知,母亲渴盼的诗和远方并不是走出大山、摆脱现在的生活,而是将儿女抚养成人,让儿女学业有成、成家立业,让小小的家庭开枝散叶、幸福美满。这句话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据此作答即可。【解答】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此题暂无解答八、作文 按要求作文。请以“不期而遇的温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少于650字;③作文中不能出现人名、校名。【答案】范文:不期而遇的温暖你我都曾感受过温暖,也许是那阳光照耀在身上的惬意,是冬日一杯热茶的温度,是寒风中裹着厚厚棉衣的庆幸。那份温暖你是否至今还存留在心底?或许,有一份温暖是来自于一个陌生人给予的。我曾有过这样一次经历,它是我心中永存的温暖。一个下着雪的冬日,早早起床的我吃过早饭,就赶到马路边等候去学校的公交车。由于下雪,车没有按时到来。我只好一个人在雪地上徘徊,四周留下一串我的脚印。“嘟——”一阵汽车鸣笛声打破了寂静。我一看,车来了。我兴奋地举手示意,车停了,可迎接我的却是满车黑压压地一片站立的人群。我无奈地挤上车,扑鼻而来的是一阵阵难闻的气味,我只觉得一阵眩晕。我后面站的是一位中年男人,高且健壮的体格,黝黑而又严肃的脸庞,我头刚转过去就把我吓了一跳,心想这肯定不是什么好人,可是又没办法挪开脚步避开他,我只好“忍气吞声”了。车不停地晃动着,我感到头越来越重,似乎要栽下去。突然,公交车来了个急刹车,我果然一个踉跄往前一扑,正当我就要扑倒时,一双有力的大手抓住我的胳膊,往上一拽,我才站稳。周围的人只看了我一眼,就又别过头去了。我的脸微微发热,转身对那个扶我的人说了句“谢谢”,想不到扶我的竟是站在我身后神情严肃的那个陌生中年人。他笑了笑说:“没什么。”后来的途中,我能感觉到他一直握着我的书包上的一根布带,以防我再次摔倒。我假装不知道,心中却早已温暖如春。万物因阳光的温暖而生机勃勃,我的生活因善良人心的温暖而更加美好。那位可敬的陌生人带给我的温暖,将是最美好而又最朴实的记忆!一个陌生人微不足道的帮助,却将温暖我一辈子!【考点】全命题作文【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解题:“不期而遇”意思是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意在暗示这份“温暖”是在习以为常的生活中,突然带给你的别样的惊喜和感动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强调了这份“温暖”是在意料之外。选材:可以从生活的细微之处着手,以小见大;选取事例时可以抓住具有矛盾冲突的事例来写,通过矛盾来突出这种“温暖”对自己心灵的震撼,以及由此带给自己的意外之喜。立意:这篇文章的立意主要体现在“温暖”一词,可以抒真情,表达对他们给人或某类人,乃至某种动植物的某种精神、品质。思路一:把“温暖”理解为在生活中遇到的鼓励,或者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如老师善意的提醒,妈妈细心的叮嘱,晚自习结束时爸爸在路边的静静等待,困难中别人伸出的援助之手,等等。思路二:某件事对自己有所触动,唤醒了沉睡的意识,激发了自己的潜能,使“我“心生“温暖”,获得了成功,得到了力量。如观看比赛,被运动员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和互助精神“温暖”,从而振奋精神,拼搏进取。思路三:“温暖”还可以是大自然中的动植物给“我”的启示。比如,考试失利的“我”看到是崖边盛开的野百合,内心感受到了温暖,从而积蓄起力量,这温暖催“我”奋进,促“我”成长。第61页共62页◎第62页共62页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8-2019学年七、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天桥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18-2019学年七、八、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文字版有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09-25 17:26:42
页数:31
价格:¥3
大小:56.22 KB
文章作者:151****0095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