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师一号】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基础回扣+考点整合+命题研析+课内外训练) 1-28 免疫调节专讲专练(含详解)新人教版必修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1.(2022·江苏单科)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C.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D.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能影响B细胞、T细胞的活动,都与机体免疫有关,故A对;记忆细胞是B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不再增殖分化,故B错;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使人体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故C对;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家畜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免疫力,故D对。答案 B2.(2022·福建理综)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解析 此题考查动物免疫的相关知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作为抗原会刺激家兔产生特定的抗体,故家兔血清会使小鼠B细胞凝集成团。由于同一动物体内B细胞和T细胞含有相同抗原,故该家兔血清也可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答案 C3.(2022·四川理综)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组别处理方式检测结果实验组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对照组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20\n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分析表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方式和检测结果可知,M细胞能将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即T淋巴细胞);胸腺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对含有相同抗原的肺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同时T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对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有增强效应,即A、B、C项正确。综合实验中淋巴细胞于胸腺及实验组检测结果两方面的信息可知:本实验无效应B细胞及抗体产生,D项不正确。答案 D4.(2022·北京理综)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免疫的相关知识。培养瓶中加入的细胞分别是被LCM病毒感染的小鼠体内分离出的淋巴细胞和被该病毒感染的51Cr标记的同种小鼠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的是上清液中51Cr释放量,可判断51Cr是标记细胞破裂后释放出来的,所以被LCM病毒感染的51Cr细胞可看作效应T淋巴细胞作用的靶细胞,该细胞裂解是效应T淋巴细胞作用的结果,所以该实验说明了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D项符合题意。答案 D5.(2022·安徽名校模拟)下列关于疫苗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可增殖、分化出记忆细胞B.B细胞接受刺激后可释放淋巴因子C.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D.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解析 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疫苗是抗原,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抗体;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出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后者能释放淋巴因子;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答案 A6.(2022·深圳调研)艾滋病病人的死亡率极高。当人体感染HIV时(  )20\nA.机体依靠非条件反射立即作出反应B.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对侵入的HIV进行攻击C.RNA病毒疫苗都可有效阻止其扩散D.HIV能抑制T细胞产生抗体等物质解析 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免疫系统,尤其是T细胞;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摧毁一部分艾滋病病毒。答案 B7.如图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暴露抗原的作用B.吞噬细胞中的酶能将抗原分解成碎片C.T细胞的抗原受体能识别抗原碎片,并与之结合D.T细胞的抗原受体识别抗原碎片后,直接分泌抗体等淋巴因子解析 由图可知,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暴露抗原的作用,吞噬细胞中的酶将抗原分解成碎片,将其暴露在细胞膜的表面,并能够与T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合。抗体由浆细胞分泌,不属于淋巴因子。答案 D8.(2022·湖南十二校联考)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20\nA.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分化形成E细胞B.图中“某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C.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也需要体液免疫对其发挥作用D.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解析 E细胞是浆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的是效应T细胞。答案 D9.下图是接受器官移植的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移植的器官在受体体内主要通过⑩发生排斥反应B.若发生感染,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的细胞BC.⑨、⑩两种免疫方式分别为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D.人体内的细胞C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细胞E,这个过程与细胞B没关系解析 图示为特异性免疫过程,⑨和⑩分别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移植的器官在受体体内发生的排斥反应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产生的,故A错误;图中的细胞B是在胸腺内成熟的T细胞,HIV感染人体后,主要侵染T细胞,使其大量死亡,故B正确;⑨、⑩20\n两种免疫方式都是特异性免疫,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故C错误;由图判断细胞C是B细胞,细胞G是效应T细胞,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故D错误。答案 B10.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德国和法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艾滋病病毒(HIV)方面的成就。如图表示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大多数病毒 ②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总表现出负相关关系 ③HIV攻击T细胞,这不会影响人体体液免疫能力 ④艾滋病患者若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9年时间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 HIV攻击T细胞,随着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使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丧失,体液免疫能力降低;由图可知,在HIV最初侵入人体时,随着HIV浓度的升高,T细胞浓度也升高,二者并不表现负相关关系。答案 B11.(2022·东城区检测)柯萨奇病毒A16型(CAV-16)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CAV-16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效应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B.B细胞经CAV-16刺激后会分裂、分化出浆细胞,并与抗原结合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D.CAV-16侵入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解析 细胞经CAV-16刺激后会分裂、分化出浆细胞,浆细20\n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会产生抗体消灭病毒。CAV-16侵入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但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答案 D12.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A.⑥内产生的CO2,从生成场所到达④至少穿过10层磷脂分子B.如果该组织为肝脏组织,则饥饿时A端比B端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但葡萄糖浓度低C.②通透性大于③,②从⑤回收的大分子蛋白到达④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D.①④存在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不会透过②③,所以抗体的运输不会是由⑤到达④,有些情况下可以由④到达⑤解析 毛细血管③和毛细淋巴管②都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所以CO2从线粒体产生到达血浆④至少穿过5层膜,共10层磷脂分子。饥饿状态下血糖下降,胰高血糖素上升,流经肝脏时,胰高血糖素和肝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被分解而减少,肝糖原水解成C6H12O6从而使血糖上升。淋巴循环既是循环系统的一部分,又隶属于免疫系统,淋巴回收组织液中细胞死亡后遗留下的大分子物质,连同淋巴结的免疫细胞生成的抗体一同通过总淋巴管与血管相通的接口一同导入进血浆④,并没有穿膜。由于淋巴细胞存在于①和④,所以抗体产生后最后汇总于血浆④,并不是由组织液⑤进入血浆④的,即使存在于⑤中的抗体,也是由血浆④进入到组织液⑤的。答案 C13.如图表示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两种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20\nA.当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获得免疫比较好B.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D.采用方法①可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解析 当人被狗咬伤,感染狂犬病病毒时,采用①方法可快速直接杀灭病毒,效果较好,而方法②中抗体生成慢,不利于疾病治疗,但由于第二种方法可以形成记忆细胞,所以其免疫维持时间长,较适合于疾病的预防。通过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为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主要看抗原的种类。答案 B14.(2022·合肥教学质检)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博伊特勒、霍夫曼和斯坦曼三位科学家分享。博伊特勒和霍夫曼发现了toll样受体(TLR)可识别不同病原体,并在细菌入侵时快速激活非特异性免疫的现象。斯坦曼发现了免疫系统的树突状细胞,并证实其能激发T淋巴细胞引起一系列反应,如制造出“杀手”细胞等,杀死被感染的细胞以及“入侵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toll样受体(TLR)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其合成与核糖体有关B.toll样受体(TLR)存在于细胞膜外表面,对抗原具有识别作用C.树突状细胞激发T淋巴细胞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树突状细胞能激发T淋巴细胞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解析 20\ntoll样受体(TLR)的本质是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其合成与核糖体有关,故A正确;toll样受体(TLR)具有识别病原体的作用,应位于细胞膜外表面,故B正确;树突状细胞能激发T淋巴细胞,而激发过程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故C正确;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故D错误。答案 D15.(2022·郑州质量预测)如图表示A、B两妇女在1到5月份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其中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相应的疫苗,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妇女A在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两人体内的B细胞要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需抗原的刺激C.两人在5月份抗体含量的差异是由于妇女A体内记忆细胞的活动D.两人体内效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攻击被人乳头瘤状病毒入侵的靶细胞解析 妇女A感染人乳头瘤状病毒时,抗体产生的量较接种相应疫苗时多,说明其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抗体和记忆细胞,故A正确;B细胞必须接受抗原的刺激才能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故B正确;妇女A注射疫苗后,机体内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当感染人乳头瘤状病毒后免疫应答会比较迅速并且强烈,故C正确;淋巴因子不能直接攻击靶细胞,故D错误。答案 D16.下图表示神经、免疫和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作用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0\n(1)从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分析,图示中的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免疫细胞属于________,若直接刺激传出神经引起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该过程________(能、不能)称为反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表明,精神过度紧张会导致T细胞活性降低,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若图示中的免疫细胞为T细胞,其释放的免疫活性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__。(3)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在人和高等动物体中,________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上述示意图能体现出该调节方式具有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解析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反射活动必须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和有效的刺激;T细胞可以产生淋巴因子;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 (1)效应器 不能 反射弧结构不完整(2)淋巴因子(3)神经—体液—免疫 激素 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17.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图2表示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0\n(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2)图1中的③表示________过程,该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3)图2所示的免疫过程中,参与A→B过程的有图1中的________细胞(填字母)。(4)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同的抗原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例如图1中________(填字母)能________,增强机体的免疫力。(5)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第一步:将________________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第二步: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填图1中数字)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解析 图1中,X表示抗原,能与抗原X形成复合物的物质Y应该是抗体,据此可依次推导出m是胸腺、n是骨髓、a是T细胞、b是吞噬细胞、c是B细胞、d是浆细胞、e是效应T细胞或记忆细胞、f是淋巴因子、k是记忆B细胞。图2表示细胞免疫。(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f(淋巴因子)和Y(抗体)。20\n(2)图1中③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过程。(3)图2中A→B表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并使靶细胞裂解的过程,参与该过程的免疫细胞是e(效应T细胞)。(4)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内的记忆B细胞(k)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抗体来消灭抗原。(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区别在于疫苗的有无(自变量),其他无关变量要保持一致,所以实验动物必须是同种且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个体。对照组是先注射不含疫苗的接种物,再接种病毒。而实验组应先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④是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并迅速作出免疫应答的过程,对照组是第一次接触病毒,所以不会发生④过程。答案 (1)f、Y(2)B细胞增殖、分化 体液(3)e(4)k 迅速增殖、分化,进而快速产生大量抗体(5)同种且生理状态相同的 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④教师备用资源1.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解析 根据题意,患者患病的直接原因是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被破坏,根本原因是产生了破坏性的抗体。即便注射较多的神经递质,但缺乏接受递质的受体,也难以提高传递效率;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注射外源的受体蛋白不能增加内在的受体数量;注射淋巴因子,患者将产生更多的抗体,对自身危害更大;应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从而降低抗体对受体蛋白的破坏。答案 A2.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20\n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解析 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主要由皮肤、黏膜以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而特异性免疫既需要吞噬细胞参与,又需要B细胞和T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防线如皮肤、吞噬细胞遍布全身,作用范围广,而特异性免疫针对不同抗原只能由相应的抗体杀灭,所以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特异性免疫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同时特异性免疫处理非特异性免疫不能消灭的抗原。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特异性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并非人人都有。答案 D3.如图表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和T细胞的浓度变化曲线。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人体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B.HIV的增殖速率与T细胞增殖速率相同C.人体一旦被HIV侵入就丧失了细胞免疫功能D.HIV对人体T细胞有攻击作用解析 由图可知HIV侵入人体后T细胞的数量增加,说明T细胞在这一时期内发挥了细胞免疫功能,之后数量下降则是被HIV侵染所致。答案 D4.(2022·大纲全国)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解析 20\n抗原进入人体后,首先由吞噬细胞识别并呈递给T细胞,接着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在T细胞产生的物质甲(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当给动物注射某种细菌获得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物质乙应为某种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抗原)。答案 C5.(2022·重庆)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解析 外毒素指某些病原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一种代谢产物,为抗原,而抗毒素指对外毒素具有中和作用的特异性抗体。当某人过量注射肉毒杆菌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不良症状时,可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以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答案 A6.如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Ⅰ、细胞Ⅱ和细胞Ⅲ均能识别抗原B.图中细胞Ⅰ、细胞Ⅱ、细胞Ⅲ代表的分别是B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D.图中的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解析 细胞Ⅲ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在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过程⑦是通过记忆细胞产生的免疫过程,速度快、免疫效应更强;细胞Ⅱ是记忆细胞,细胞Ⅰ是B细胞。答案 D7.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20\n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C.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解析 类毒素的本质比较复杂,不一定属于蛋白质类物质,它是一种抗原,能刺激人体发生免疫反应;抗毒素是一种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抗毒素与类毒素发生反应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答案 A8.科学研究揭示,与病毒和肿瘤作战的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和长期保护的分工。当研究人员捕捉到刚刚分化的T细胞时,T细胞相反的两极分别生成了两类不同的蛋白,一类蛋白带有“战士”的分子标记,另一类则显示“记忆细胞”的特性,而记忆T细胞能潜伏多年,以防备未来的异物入侵。下列关于记忆T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地产生大量的抗体B.记忆T细胞一旦产生就能够永久记忆C.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D.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相比,细胞中的DNA相同,RNA不同解析 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不是效应T细胞;抵抗天花病毒的记忆细胞可以存留一生,但并非所有的记忆细胞都可以存留一生,这也是脊髓灰质炎、乙肝等很多疫苗都需要加强的原因;呈递抗原的是T细胞,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识别抗原并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能和靶细胞结合,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答案 D9.有资料表明,严重的排异反应使人类心脏移植的存活率只有47%,但人类的角膜移植成功率为100%。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角膜、大脑、软骨、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蛋白而不产生排异反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免疫赦免区”。科学家认为,免疫赦免区的细胞有赦免基因,它能启动自杀程序让免疫细胞自杀,因而使后者不能产生抗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移植心脏难以存活的主要原因是供者与受者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差异B.“免疫赦免”现象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C.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特性不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D.使移植器官获得“免疫赦免”的主要途径是用药物使人体免疫系统变得敏感解析 免疫赦免区的细胞有赦免基因,能启动自杀程序让免疫细胞自杀,不能产生抗体,并非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特性,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获得“免疫赦免”的途径应该是用药使人体免疫系统变得不敏感。心脏移植的存活率低是因为供、受者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差异较大引起的。20\n答案 A10.(2022·北京)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①,结果如图②。图中箭头表示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时间(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________处理。(2)从图②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________,说明血清中的________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________,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________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________。(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_______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_______天。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③。20\n③ 实验二结果示意图(4)由图③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______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f.细菌X(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解析 (1)由题意可知该实验为对照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A组是实验组,B组是对照组。(2)Ⅱ组和Ⅳ组都是给小鼠注射了血清,发现两组小鼠中活细菌数量都呈增长趋势,且增长趋势相同,说明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T细胞的Ⅰ组,活细菌数量基本不变,说明T细胞抑制细菌数量的增长,从而说明该细菌生活在细胞内。(3)Ⅰ~Ⅳ组小鼠都被细菌X感染,由图坐标可看出感染后第1天注射T细胞或者血清。(4)由图可看出,活化巨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比较强。(5)要证明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从而杀死细菌X,需要的材料包括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巨噬细胞及细菌X,因此选a、d、f。(6)实验目的是研究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答案 (1)对照20\n(2)相同 抗体 无明显变化 抑制 细胞内(3)细菌X 前1(4)活化巨噬(5)adf(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11.某科研所为了开发痢疾疫苗,利用鼷鼠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实验的步骤及结果如下:请根据表中的结果,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与甲组相比,乙组体内抗体合成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的原因是:鼷鼠第一次接种时产生了一定量的__________,当第二次接种时,其就会在体液免疫的__________阶段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__________,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2)丁组与戊组对照,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____20\n_____细胞的帮助。与乙组相比,丁组抗体合成程度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将题中的病原体痢疾杆菌改为病毒,接种后正常鼷鼠往往先通过__________途径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散播,再通过__________途径来彻底消灭。(4)为验证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细胞,请补全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切除鼷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移植器官易保留在小鼠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记忆细胞 反应 浆细胞(2)T 摘除胸腺后,体内的T细胞大量减少,抗原的呈递受阻(3)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4)对照组作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移植器官被排斥 实验组再输入T细胞,移植器官又被排斥12.用A、B、C三个纯种品系的小鼠进行皮肤移植实验。移植时,在某小鼠背部切除部分皮肤,将其他个体的皮肤移植上去,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A、B、C表示品系,1、2表示同品系小鼠编号)(1)A2的皮肤片移植到A1上,皮肤片存活,这是因为它们属于________;从遗传学角度看,它们的________相同。(2)B1的皮肤片移植到A2上,移植后14天,皮肤片结痂脱落。这表明它们________,因此,A2对B1皮肤片产生了________反应,这种反应属于细胞免疫,主要是由________细胞引起的。被生物细胞识别为异物的物质,称为________。(3)如果B2和C1的皮肤片同时移植到曾移植过B1皮肤片的A2上,移植后,B2皮肤片6天脱落,而C1皮肤片14天脱落,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器官移植的成功与失败,主要取决于供体和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是否一致。当组织相容性抗原在供受体间相差较大时,排斥反应较明显,器官移植不易成功,此免疫应属于细胞免疫,主要由T细胞引起,外来器官属抗原。当二次移植时,由于记忆细胞的存在,使免疫排异反应比首次移植更迅速更剧烈,所以B2皮肤片移植到A2上仅6天就脱落。答案 (1)同一品系 基因型(2)品系不同(或基因型不同) 排异 T淋巴 抗原(3)因为A2已接受过B1皮肤片移植,体内已经产生对B品系的记忆细胞,因此当B2皮肤片移植上去,很快引起免疫应答,所以排异反应出现快。而C1皮肤片是第一次移植到A2上,A2体内没有能识别C品系的记忆细胞,所以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引起免疫应答13.(2022·福建)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①组无辐射损伤;②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③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IL-18。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0h、12h、24h、48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组别处理方法0h12h24h48h①无辐射损伤0.0460.0560.0480.038②辐射损伤0.4600.4200.5300.520③辐射损伤+IL-180.2390.2650.2790.269(1)选择脾细胞作为本实验材料,是因为脾脏是机体重要的________器官。已知IL-18是一种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与________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2)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________死亡。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________;从________(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3)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作物育种中,可用60Co放出的γ射线使作物发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这种育种方法叫做________育种,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解析 20\n(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等,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2)考查细胞凋亡的概念,是一种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细胞凋亡数目越少。②组辐射损伤,③组辐射损伤+IL-18,②组起对照作用,③组实验说明IL-18能够抑制细胞凋亡。(3)第3组实验先辐射损伤再注射IL-18,第4组实验先注射IL-18再辐射损伤,3组和4组对照,可比较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细胞凋亡的影响。(4)诱变育种的特点:可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变异是不定向的,盲目性大;大多数变异是有害的,优良变异类型少。答案 (1)免疫 抗体(溶菌酶)(2)编程性(程序性) 少 ②③(3)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4)诱变(辐射) 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变异不定向,盲目性大;优良变异类型少(答出两点即可)2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5:19:28 页数:20
价格:¥3 大小:275.6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