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师一号】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基础回扣+考点整合+命题研析+课内外训练) 2-35 生态环境的保护专讲专练(含详解)新人教版必修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1.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如图所示),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解析 本题以生态系统为核心,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稳态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等知识点,综合考查识图和图文转换能力、从新信息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量(图②、③),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由此可知,环境容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一定的,不但不会扩大,在遭到破坏时反而会缩小;所以,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答案 B2.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近年来的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濒临灭绝。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解析 外来物种是指该地区的非原有物种,家羊一直生活在当地的草原上,不属于外来物种。答案 B3.(2022·北京海淀模拟)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该生态系统(  )16\n①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 ②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③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 ④有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⑤能量的收支随气候周期性变化 ⑥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⑦生产者数量大于消费者和分解者数量A.①②③④⑥B.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解析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物种更替较少,保持相对稳定。答案 B4.(2022·江苏)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4.关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发生富营养化的湖泊、海湾等流动缓慢的水体,因浮游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呈现出蓝、红、褐等颜色B.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C.因N、P等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故含量越高,越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进而促进水体中动物的大量生长D.富营养化不仅影响水产养殖业,而且会使水中有毒物质含量升高,严重影响人、畜的饮水安全解析 N、P过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随着浮游植物的分解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由于水中溶解氧大量减少,导致水中动物的大量死亡。答案 C5.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生存。他的依据是(  )A.转入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杂交,形成新的病原体B.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使之成为“超级杂草”C.科学家赋予转基因生物某些特殊性状,增强了它们在该地区生存条件下的竞争力D.转基因植物花粉传播的距离有限,但能在种植区以内繁殖16\n解析 入侵的物种在当地缺少天敌,竞争力较其它物种强。A、B两项所述内容属基因污染范围。答案 C6.2022年9月25日,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广西梧州发现一处可谓植物中的“大熊猫”的万年野生水稻。它生长在阴凉且缺少阳光的地方,但一穗就可以达千粒果实。野生稻是水稻的祖先,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一种被称做“水稻杀手”的杂草稻已造成相关稻田平均减产10%左右。严重的达60%~80%,因此该野生稻的发现具有重要价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对野生稻进行保护可以保护基因多样性B.利用杂交技术可以改良现有栽培水稻的基因库C.野生稻的光合效率很高,因此可以直接引种栽培D.栽培水稻与“水稻杀手”杂草稻发生竞争,导致水稻产量下降解析 虽然野生稻的光合效率很高,但不可避免其有部分性状不符合人类的需要,故不能直接栽培。答案 C7.春天某树林中,栖息着大量的夏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人们为这些体弱的小鹭提供食物,一些体强的小鹭也飞来分享食物。当秋季来临时,依赖人类喂养的池鹭不能长途迁飞。据上述情景,对池鹭种群保护最有利的做法是(  )A.春天将这片树林保护起来,避免人类干扰B.春天将全部幼鹭圈养起来,待秋天放归自然C.秋季终止投喂,促使池鹭迁飞D.秋天将不能迁飞的池鹭圈养起来,待来年春天放归自然解析 每种生物都有独特的生存习性,有的人类善意的“举动”会破坏它们正常的生长过程。研究者认为,当今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的活动导致生物栖息地大面积消失引起的,剩下的栖息地变小了,并且支离破碎,其质量也因污染而下降。因此,为了保护物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护它们的栖息地。答案 A8.(2022·潍坊模拟)对下列两条食物链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玉米→人 ②玉米→牛→人A.一个吃玉米的人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C.长期坚持素食可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16\nD.若种植玉米的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某重金属盐,则②中的人比①中的人重金属元素积累少解析 能量的传递效率是10%~20%,与营养级高低没有直接关系,故B错误。长期坚持素食,可减少能量传递过程中的损失,有利于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故C正确。重金属元素在食物链中流动时存在富集现象,营养级越高,富集作用越强,所以②中的人体内重金属元素积累相对较多,故D错误。答案 C9.(2022·西城区期末)人工湿地是为了处理污水人为设计建造的、工程化的湿地生态系统(见图)。对该人工湿地的作用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见表。其中化学耗氧量(COD)表示在强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氧化1L污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生化耗氧量(BOD)表示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调查结果显示此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  )项目COD(mg/L)BOD(mol/L)总氮量(mg/L)进水750360700出水1505025A.COD、BOD值越高,表明污染程度越低B.植物的吸收作用可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C.群落结构多样有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D.污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只依靠进行无氧呼吸的微生物完成解析 由题意可知,COD、BOD值越高污染程度越高;从处理前后总氮量下降可以看出,植物可吸收水中的氮等,从而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由调查结果不能得出群落结构多样有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的结论;污水中有机物的分解主要依靠的是微生物的有氧呼吸。答案 B10.(2022·太原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良性循环确保了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物的积累B.通常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C.我国对西部地区部分耕地实行“退耕还草、还林”,其中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一些具有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16\n解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不能循环利用。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进行富集,通常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较多。在有植被覆盖过的地方,虽然原有植被已经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因此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深海处无光照,生产者只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来合成有机物。答案 A11.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下列对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B.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C.提高了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解析 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生态农业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该过程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但并没有改变能量的传递效率;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总是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流,不断有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对于生态农业而言,还必须有人力的投入。答案 B12.(2022·潍坊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B.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D.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解析 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A所描述为易地保护。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发展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 B13.(2022·潍坊模拟)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为维持稳态而进行的反馈调节(  )A.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B.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C.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D.群落的演替解析 16\n生态系统为维持自身稳态而进行的反馈调节可表现为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以及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等。答案 D14.(2022·南昌调研)下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B.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变草原放牧为圈养等,以保护生物多样性C.对濒危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D.禁止利用生物技术对珍稀动植物进行保护和利用解析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它追求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利用生物技术对珍稀动植物进行保护和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答案 D15.(2022·西城区期末)在辽宁西部某地区的“三北防护林”,单一种植的是樟子松。有一段时间松毛虫肆虐,使这一地区的防护林几乎成了不毛之地。这个事实最能说明(  )A.樟子松本身的抗虫能力很差B.松毛虫是专一性侵害樟子松的昆虫C.引入本地区没有的外来树种可抑制松毛虫种群的增长D.物种单一不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解析 由于樟子松防护林生物种类单一,松毛虫缺少天敌,数量增长较快,说明物种单一不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答案 D16.(2022·天津理综)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下图。16\n据图回答:(1)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________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__________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2)分析发现,P1、P2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________的结果。(3)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低,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不可能的是________(单选)。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B.水体溶解氧较高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4)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解析 (1)磷元素在细胞膜中以磷脂成分构成其基本骨架,同时磷元素又可形成磷酸基团,通过化学反应ADP+Pi+能量ATP,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稳定。(2)P1、P2采样点不同,对应的磷元素浓度有很大差异,在两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定向选择下,其内的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也就很容易解释了。(3)浮游动物减少的原因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可能:从能量流动上看,是因为其食物减少或其天敌增多;从物质循环上16\n看,食物链中的生物富集作用非常明显,营养级越高,有害物质积累的浓度越大,对生物的影响也越明显。水体中溶解氧较高,应是浮游动物密度增大的条件,并非浮游动物密度减小的原因。(4)物质的循环离不开生产者的固定和分解者的分解,因此,所有生态系统中的各营养级应都有箭头指向分解者。答案 (1)磷脂 ADP+Pi+能量ATP(2)自然选择(3)B(4)17.(2022·陕西五校三模)近年来,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1)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引起的,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________。为解决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类别青鱼鲢鱼鳙鱼鲤鱼食性螺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杂食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________。(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3)下表是对黄河中下游流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m2/年)。则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是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ABCDEPg15.9870.70.9141.0211.5Pn2.8369.40.361.920.1R13.1501.30.679.1191.416\n(4)有人认为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水质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有关。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氮和磷引起,因此设计了下面实验: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并进行如下处理:A.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清水。如此重复3次;B.再加水至1000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C.在甲烧杯中加入0.3g洗衣粉(含P);在乙烧杯中________;在丙烧杯中加0.15g洗衣粉和0.15g尿素;丁烧杯中________;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取得水样。请完成以上实验过程C和D中的有关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①“A”步骤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你预计甲、乙、丙、丁四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蓝藻为光能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为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投放的鱼苗应以浮游植物为食。(2)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3)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可推断B、D、A、C分别处于第一、二、三、四营养级,根据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可推知,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5.9/141.0=11.3%。(4)实验的自变量为氮和磷,可设置不含磷也不含氮、含磷又含氮、含氮不含磷、含磷不含氮四种处理;在进行实验前,应清除水中的氮和磷。氮、磷都是蓝藻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同时含有氮和磷的培养液中藻类生长得最好。答案 (1)第一营养级 鲢鱼(2)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或增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3)11.3(4)加0.3g尿素 不加任何物质(或加0.3g蒸馏水)(注意乙和丁所加物质可互换)①除去样品中原有的矿质元素 ②丙 藻类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N、P等含量丰富教师备用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影响很大。它的主要形式有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在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西北沙漠地区的荒漠化、黄淮沿海平原的盐碱化,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6\n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平衡。一旦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来比较稳定的状态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物质和能量输出输入不能平衡,造成系统成分缺损(如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结构变化(如动物种群的突增或突减、食物链的改变等),能量流动受阻,物质循环中断,一般称为生态失调,严重的就是生态灾难。温室效应——地球发烧之谜温室效应是指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氟利昂等高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目前,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CO2大约为230亿吨,比20世纪初增加20%。至今仍以每年0.5%的速度递增,这必将导致全球气温变暖、生态系统破坏以及海平面的上升。据有关数据统计预测,到203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约20cm,到本世纪末将上升65cm,严重威胁到低洼的岛屿和沿海地带。臭氧层破坏——女娲后代需补天臭氧层是高空大气中臭氧浓度较高的气层,它能阻碍过多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有效地保护地面一切生物的正常生长。臭氧层的破坏主要是现代生活大量使用的化学物质氟利昂进入平流层,在紫外线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氯原子通过连锁反应而实现的。最近研究表明,南极上空15~20千米间的低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已减少了40%~50%,在某些高度,臭氧的损失可能高达95%。北极的平流层中也发生了臭氧损耗。臭氧层的破坏将会增加紫外线β波的辐射强度。据资料统计分析,臭氧浓度降低l%,皮肤癌增加4%,白内障发生则增加0.6%。到本世纪初,地球中部上空的臭氧层已减少了5%~10%,使皮肤癌患者人数增加了26%。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孕育沙漠的温床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是指由于人们过度的放牧、耕作、乱垦滥伐等人为因素和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土地质量下降并逐步沙漠化的过程。全球土地面积的15%已因人类活动而遭到不同程度的退化。土地退化中,水侵蚀占55.7%,风侵蚀占28%,化学现象(盐化、液化、污染)占12.1%,物理现象(水涝、沉陷)占4.2%。土壤侵蚀年平均速度为每公顷约0.5~2吨。全球每年损失灌溉地150万平方公顷。70%的农用干旱地和半干旱地已沙漠化,最为严重的是北美洲、非洲、南美洲和亚洲。在过去的20年里,因土地退化和沙漠化,使全世界饥饿的难民由4.6亿增加到5.5亿人。废物质污染及转移——工业文明的后遗症废物质污染及转移是指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向自然界或向他国排放的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等,严重污染空气、河流、湖泊、海洋和陆地环境以及危害人类健康的问题。目前,市场中约有7万~8万种化学产品,其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有危害的约有3.5万种,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有500余种。据研究证实,一节一号电池能污染60升水,能使十平方米16\n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其污染可持续20年之久。塑料袋在自然状态下能存在450年之久。被称为当代“空中死神”的酸雨对森林土壤、湖泊及各种建筑物的影响和侵蚀已得到公认。有害废物的转移常常会演变成国际交往的政治事件。发达国家非法向海洋和发展中国家倾倒危险废物,致使发展中国家蒙受巨大危害,直接导致接受地的环境污染和对居民的健康影响。另据资料统计,我国城市垃圾历年堆存量已达60多亿吨,侵占土地面积达5亿平方米,城市人均垃圾年产量达440千克。森林面积减少——地球之肺溃疡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对环境具有重大的调节功能。发达国家广泛进口和发展中国家开荒、采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据绿色和平组织估计,100年来,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坏。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如果用陆地总面积来算,地球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6.6%。森林减少导致土壤流失、水灾频繁、全球变暖、物种消失等。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人类,已将生存的地球推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将患“孤独症”生物多样性减少是指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生物物种,由于生态环境的丧失,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引进外来物种等原因而不断消失的现象。据估计,地球上的物种约有3000万种。自1600年以来,已有724个物种灭绝,目前已有3956个物种濒临灭绝,3647个物种为濒危物种,7240个物种为稀有物种。多数专家认为,地球上生物的1/4可能在未来20~30年内处于灭绝的危险,1990~2022年内,全世界5%~15%的物种可能灭绝,也就是每天消失40~140个物种。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对进化和保护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备用资源1.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植物种类植被覆盖率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改造前20种10%狗尾草、艾蒿、蒲公英改造后30种25%菖蒲、芦苇、睡莲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群16\n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表获得数据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表中看改造前,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都是陆生植物;而改造后,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都是水生植物,因而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因此A正确。改造前植物种类为20种,而改造后植物种类为30种,可见改造后增加了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因此B正确。植被的覆盖率增加可以改善该区域的小气候环境,因此C正确。从表中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的改变可看出,改造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而不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因此D错误。答案 D2.如果某海湾水体富营养化会发生以下变化,那么其变化的顺序是(  )①水中溶氧量下降 ②需氧微生物迅速繁殖、分解尸体 ③水中溶解氧增加 ④厌氧微生物迅速繁殖、分解尸体,产生的有害气体增加 ⑤浮游藻类等迅速繁殖 ⑥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A.①②③④⑤⑥      B.⑤③②①④⑥C.⑤①②④③⑥D.①③④②⑤⑥解析 海水富营养化是造成赤潮的根本原因。在赤潮的起始阶段,由于海水中的N、P等元素大量增加,导致浮游藻类迅速繁殖,同时海水中溶氧量不断增加,引起需氧微生物迅速繁殖,结果又使水中溶氧量下降,厌氧微生物迅速繁殖,有害气体增加,致使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答案 B3.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B.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有害的C.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解析 外来物种大多会因缺乏自然天敌而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根据当地情况科学引入外来物种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本题中的外来植物和本地植物形成的是竞争关系,本地植物因不能获得阳光而死亡。答案 A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校园周围池塘的水质污染状况,采集水样镜检水中动物和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1号池塘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2号池塘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动物较少;3号池塘水样中未见任何动物和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4号池塘水样中昆虫、植物均有发现,数量较多。根据以上结果分析,池塘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  )A.3、1、4、2B.3、1、2、4C.4、2、1、3D.2、4、3、1解析 16\n池塘生态系统正常情况下,含有较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遭到污染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会有所减少,并且污染程度越高,动植物种类越少。答案 B5.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了氟利昂等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 ④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②③④解析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污染大气的SO2等气体过多使雨水的酸性增强。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答案 C6.(2022·江苏)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________。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2)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施有________。可以通过在这些设施内栽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等措施,起到对水体的________,有效减少水体中的N、P等含量。(3)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池塘上层水流入后一池塘底部,实现水层交换,其目的有________、________。(4)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________。(5)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进行调控。解析 16\n人工养殖池塘中生物种类相对少,抵抗力稳定性低但恢复力稳定性高。图示装置设置生态塘、潜流湿地的作用是处理从养殖塘流来的水,有效净化水体中N、P的含量。前一池塘的上层水中含有较高的溶氧量,同时可以将其残留的饵料流向下一养殖塘,提高饵料的利用率。串联的养殖塘不宜过多,过多会导致后面的养殖塘中N、P含量太高,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图示装置中补水和排水的作用是及时交换装置中的水,调节水体中N、P含量。答案 (1)高 正反馈(2)生态塘和潜流湿地 净化作用(3)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提高饵料的利用率(4)后面池塘水体中的N和P含量(浓度)越来越高(5)补水和排水 水泵控制水的流量(循环频次)7.一些水域常会出现水体变绿导致鱼类死亡,进而引起水质变坏发臭的现象,称为水体富营养化。研究性学习小组经过调查发现,是有人将化肥或污染剂大量排放到水体中的缘故。请设计实验探究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与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浓度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实验结果的预测。供选实验材料:裸藻培养液(内含裸藻)、滴管、试管、试管架、记号笔、复合肥(磷酸氢二铵)、自来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计数板等。实验步骤:第一步:配制N组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步:在________号试管中按浓度梯度分别加入________。在剩余试管中加________。第五步: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第六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实验结果可能多种多样,请将下列两种可能的结果及结论补充完整):①如果随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浓度的不断加大,裸藻数量也明显增多,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如果随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浓度的不断加大,裸藻数量无明显变化,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与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浓度之间的关系,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实验观察指标(因变量)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情况。不做任何处理的一组为对照组,其余各组为实验组,各加入不同浓度的复合肥(磷酸氢二铵)。另外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其他培养条件应相同。由于是探究性实验,所以实验结果和结论具有多种可能性。答案 第二步:取N+1支试管分别编号(1~N+1) 第三步:在N+1支试管中各放入216\nmL裸藻培养液 第四步:2~N+1 等量的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 等量的自来水 第五步:在其余条件均相同的适宜条件下 第六步:分别制作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①该浓度范围内的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且富营养化程度随复合肥浓度的增加而加大(合理答案即可) ②该浓度范围内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不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8.阅读以下资料,回答有关问题。上个世纪,由于掠夺象牙者的肆意猎杀,南非大象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锐减,最少时整个南非境内只有野生大象50头左右。1995年南非开始全面禁止猎象,为大象建立自然保护区,直至今天,大象已近两万头;如此速度增长下去,再过10年后大象数量将比现在翻一番。大象数量的急剧增长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象的寿命很长且食量大,一头成年非洲象每天啃食大约300公斤的植物。为吃到多汁的嫩根或树叶,大象常把整棵树推倒,连数千年树龄的稀有古木也成盘中餐,其他食草动物的口粮也都被它抢占。以上事实证明,生物多样性和大象种群的大量繁衍是难以两全其美的。为保护受威胁的生态环境,南非政府准备实施一系列新的措施,其中包括有计划捕杀、给大象避孕、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等。(1)从1995年至今,南非大象数量从50头左右增至近两万头,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南非政府不采取任何新的措施,大象种群的K值将会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象在南非虽然成灾,但在全球来说仍然属于数目稀少的珍贵动物,所以南非环境部长也说实施捕杀大象的措施有弊端。为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同时尽可能保护更多的大象,除了上面提到的措施外,你认为还应增加什么有效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计划地捕杀大象或对大象实施避孕,目的是通过控制大象种群的__________(数量特征),从而控制其种群密度。从南非大象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种群数量的变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人类自身也深受人口过度增长的困扰。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为此我国在__________的同时,还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材料分析题要注意从所给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1)材料中“1995年南非开始全面禁止猎象,为大象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是大象种群数量增多的基点。再结合种群数量增长的知识进行分析。(2)是开放的题目。从生物多样性和大象种群的大量繁衍两全其美的角度入手,只要回答合理即可。16\n(3)对大象实施避孕是降低出生率,有计划地捕杀大象是增加死亡率。从大象的事例中给人以启示,要从解决好人口增长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答案 (1)被捕杀少、寿命长(死亡率低)、食物充足、被捕食少(答出其中一项) K值将会变小(2)人工迁徙大象或为当地其他物种建立新的保护区(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出生率和死亡率 控制人口增长 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提高人口素质等)1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5:19:30 页数:16
价格:¥3 大小:86.04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