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化指导】(新课标)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讲 世界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人民版选修4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优化指导】(新课标)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2讲世界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人民版选修41.(2012年厦门测试)柏拉图与孟子是同时期的伟大思想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柏拉图认为,个人的灵魂是由理性、意志和欲望三部分组成的,他们分别代表着智慧、勇敢和有节制三种品德,其中理性统领着其他部分。城邦统治者、城邦护卫者和农工商牧分别具备这三种品德。三种天性的和谐一致,就产生了第四种品德,即正义。在这里,代表智慧的、兼具极强思维能力和优秀美德的城邦统治者是哲学王,也叫监国者。——石上泉《永远的柏拉图——评(理想国)》材料二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创作《理想国》的时代背景。(2)据材料一、二,指出柏拉图与孟子两人主张的相同之处。在未来社会的设计方面,柏拉图和孟子的主要着眼点有何不同?2.(2012年苏北四市调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罗素《西方哲学史》材料二 “政体”这个名词的意义相当于“公务团体”,而公务团体即是每一城邦“最高治权的执行者”,最高治权的执行者可以是一6\n人,也可以是少数人,又可以是多数人。……政体(政府)以一人为统治者,凡能照顾全邦人民利益的,通常就称为“王制(君主政体)”。凡是政体以少数人,虽不止一人而又不是多数人,为统治者,则称“贵族(贤能)政体”。……以群众为统治者而能够照顾到全邦人民公益的,人们称它为“共和政体”。……僭主政体以一人为治,凡所设施也以他个人的利益为依托;寡头(少数)政体以富户的利益为依托;平民政体则以穷人的利益为依托。三者都不考虑城邦全体公民的利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材料三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亚里士多德在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2)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对“政体”的分类情况。说明他分类执行的标准。判断古希腊著名城邦国家雅典践行的是哪一种政体?(3)谈谈你对材料三这句话的理解。3.(2012年宿迁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无不认为,克伦威尔在对英国历史做出的最显著的贡献中,首先是,在经过近乎十年的内战之后,他在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奠定了一个和平时期……也许可以这样说,谁都比不上像他那样取得如此丰富的成就。他死后不久,就引起了一场大混乱。可是在克伦威尔护国政体统治下,却使英国人比较地享有繁荣,并能在国内过和平生活。——[英]莫里斯·阿什利《论奥利弗·克伦威尔》材料二 在(克伦威尔)这种“过分”的革命活动之后,必然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经过多次动荡以后,新的重心终于确立了,并且成了(英国历史)新的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的,然而却由于他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6\n——蒋孟引《论克伦威尔》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克伦威尔对英国历史做出的最显著的贡献是什么?作为英国资产阶级利益的发展者,克伦威尔采取了哪些给英国带来“繁荣”的对外措施?(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和“新的重心终于确立了,并且成了(英国历史)新的出发点”分别指什么?(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请说明理由。解析:本题以克伦威尔的主要活动和贡献为主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说明和评价问题的能力。第(1)题结合克伦威尔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共和国回答;第(2)题结合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实行独裁统治回答;第(3)题评价观点,可以有同意或者不同意两种情况,只要能充分说明理由即可。答案:(1)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措施:将爱尔兰、苏格兰合并到英格兰;颁布《航海条例》;和瑞典等国签订商约。(2)反动:成为终身护国主,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新的出发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3)观点:克伦威尔是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破坏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不同意。克伦威尔的作为符合英国资产阶级利益,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同意。克伦威尔否定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建立起军事独裁统治。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孙中山说:“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善。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必不可。”——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前夕,孙中山上书给清政府要员李鸿章,提出自己富强中国、发展生产的系统主张。但是,他既没有得到答复,也没能见到李鸿章。孙中山意识到,通过上书请愿的办法来改革中国的政治是行不通的。——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材料三 甘地说:“我们甘地家族都虔诚地奉行‘毗湿奴’。在古遮拉特,无论是耆那教,还是毗湿奴信徒,都十分严厉地反对和排斥肉食。我从小就是在这种宗教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而且我非常孝顺我的父母。我知道,如果他们获悉我破戒吃肉,他们就会吓坏。”——《甘地》6\n材料四 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原则,在古遮拉特文中,我也用过英文的“消极抵抗”这几个字来描述它。有一次我在欧洲人的一个集会上发觉“消极抵抗”这个词句的含义太狭隘了,我还发觉它被当作是弱者的武器,其特点是仇恨,最后还可以成为暴力。因此我不得不反对这些解释。……(后来)我把这个词改为“萨提亚格拉哈”(即坚持真理)。从此便成为古遮拉特文中表明这个斗争的通称。——《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孙中山在寻求救民救国途径的过程中发生的转变。(2)依据材料三,分析甘地戒绝肉食的原因。(3)依据材料四,说明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原则前后有何不同?并说明其变化的原因。(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决定他们采取不同斗争方式的因素。解析:本题以孙中山和甘地的主要活动为主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第(1)题指出孙中山的两大转变:行医救人→从事政治活动;改良→革命;第(2)题依据材料回答;第(3)题从材料信息可归纳出答案,“消极抵抗”→坚持真理;第(4)题分析孙中山和甘地采取不同斗争方式的原因,应立足于二人生活的环境不同,国情不同,个人经历不同等因素。答案:(1)转变:由行医救人到从事政治活动;由幻想改良到主张革命。(2)原因:家族的宗教传统;对父母的孝顺。(3)不同:从“消极抵抗”到“坚持真理”。原因:消极抵抗太狭隘;容易发展为暴力。(4)因素:所处环境;个人经历;具体国情;时代形势。5.(2012年延边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香港《明报》10月2日报道:19世纪唯物社会主义思想家马克思。以凌厉后劲压倒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千禧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胜出。材料二 英国广播公司(BBC)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揭晓(1999.9)英国广播公司(BBC)评出的(1999.9)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1.马克思(德国思想家)2.爱因斯坦(犹太裔科学家)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4.达尔文(英国科学家)5.阿奎那(意大利经院哲学家)6.霍金(英国科学家)7.康德(德国哲学家)8.笛卡尔(法国数学家、哲学家)9.麦克斯韦(英国物理学家)10.尼采(德国哲学家)请回答:(1)马克思最后跃居排名的榜首,主要是因为他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哪些贡献?(2)继马克思之后,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是如何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3)爱因斯坦和牛顿紧随马克思之后排在第二、三名,请你分别介绍他们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解析:6\n本题考查对历史人物的比较分析能力。第(1)问简要回答马克思的主要贡献。第(2)问实际要求回答三位人物把马克思原理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贡献。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爱因斯坦和牛顿在科技方面的成就。答案:(1)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发起国际社会主义运动。(2)列宁:为无产阶级和世界人民找到了一条使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毛泽东: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3)爱因斯坦:相对论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标志近代科学的形成。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牛顿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7.阅读下列材料:6\n材料一 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道:“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唯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材料二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请完成:(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对科学发展的最重大贡献。(2)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3)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简要分析其成因。(4)爱因斯坦作为伟大的科学家,邓小平作为伟大的政治家,两人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什么?解析:本题用“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将爱因斯坦和邓小平两个人物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命题的技巧,并且提供的材料有针对性,都结合了他们当时的时代背景。解题的关键,一是要认真解读材料,二是要很好地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答案:(1)创立了相对论;发展了量子论(或提出光电效应),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2)爱因斯坦:科学可以制造战争,也可以制止战争,关键取决于人类本身。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3)爱因斯坦侧重于科学与战争的关系(或科学对战争的影响);邓小平侧重于科学与生产之间的关系。成因:20世纪30年代人类面临战争的威胁;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4)科学应造福于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08:36 页数:6
价格:¥3 大小:185.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