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含解析20230331251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优培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1.(2020·新课标I)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答案】D【解析】政府允许小型企业可以实行承包经营,说明政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企业的控制,反映出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故D项正确;发展市场经济是从1992年开始,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到小型企业,因此其它大型企业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B项说法过夸张,排除B项;企业承包给个人经营,但是所有权仍然是国家的,因此所有制结构并没有变化,故排除C项。2.(2020·新课标Ⅱ)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决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起点。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大的时代背景和党中央印发的关于战后西欧国家、日本及亚洲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讨论来看,这主要是为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引入外资和先进技术服务的,B正确;国企改革是在1984年开始的,核心是增强企业活力,A排除;我国在21世纪初,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1978年我国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C排除;材料侧重的是对外资和技术的引进利用,与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无关,D排除。故选B。提分训练\n一、选择题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建设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区。1965—1975年,该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43.5%,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该地区占40%以上。这一举措是()A.“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的战略部署B.改善国民经济布局的西部大开发战略C.实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必由之路D.应对国际局势和战争威胁的战略决策【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中苏关系恶化时期,面对来自苏联的战争威胁,我国在西南、西北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基本建设,故选D项;“左”倾错误在经济上主要发生在1958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对经济的影响是严重破坏而不是布局的变化,排除A项;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于改革开放后,排除B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于1958年,且内容中不涉及建设布局问题,排除C项。2.1954年春节,根据中宣部的要求,全国掀起了工农大联欢的热潮,共组织工人代表团436个,近4万工人参加。同时,组织近2万农民到工厂参观,而参与联欢的群众更达到了1445100人(次)这一举措意在()A.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工业化建设            B.推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D.落实“双百方针”的要求【答案】A【解析】题干涉及的时间是1954年,正处于一五计划期间,为调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中宣部在“全国掀起了工农大联欢的热潮”,故选A项;题干中“全国掀起了工农大联欢的热潮”,其主要针对的是工业化建设,而不是社会主义改造,排除B项;“全国掀起了工农大联欢的热潮”中,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仅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已,并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C项;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3.20世纪中期,新中国对国内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采取的措施是()A.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策略                        B.对小企业实行严格监督C.允许外国资本介入承租                        D.宣布将大企业收归国有【答案】A\n【解析】据所学1949—1952年对民族资本合理调整,恢复国民经济,1953—1956年对民族资本主义以赎买的方式实现公私合营,可见新中国对民族资本利用限制改造策略,故选A项;对小企业实行严格监督是列宁新经济政策内容,排除B项;据所学,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外国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因此不会让外国资本介入,排除C项;据所学我国对民族资本采取赎买的方式不是直接收归国有,排除D项。4.1953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平衡国家预算的紧急通知》,提出了重点建设、精简行政机构、节约粮食等厉行节约、紧缩开支的要求。这些要求的提出意在()A.积累经济建设资金                                B.提高政府管理水平C.调整工业发展计划                                D.遏制铺张浪费现象【答案】A【解析】1953年,我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因此“中央提出重点建设、精简行政机构、节约粮食等厉行节约、紧缩开支的要求”主要是为了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故选A项;“厉行节约、紧缩开支”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关系不大,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调整工业发展计划,排除C项;“厉行节约、紧缩开支”与“铺张浪费”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国企经营权层面改革的文件,意在使国企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四自”经济实体。这些文件的颁布()A.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为企业进入市场奠定初步基础C.彻底改变了政企不分的弊端                D.动摇了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答案】B【解析】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出现了经营不善导致严重亏损的现象,直接导致国民经济出现倒退,国企改革迫在眉睫,于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来推动国企改革,这些文件使得国有企\n业的自主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以后进入市场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故选B项;1992年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92年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才对国企的弊端进行了彻底改正,排除C项;题干内容仅是对国企进行松绑,增加其经营的自主权,但是不论如何改革,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不会动摇,排除D项。6.1981年,上海电机厂成立经营服务部,在调研中发现广东地区甘蔗大丰收,但当地糖厂设备陈旧,加工能力跟不上。于是,电机厂根据华南环境和榨糖工艺条件,重新设计专用电机。此后,上海电机厂的产品迅速占领南方市场。这反映出当时()A.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的改变                B.传统经济模式的突破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广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B【解析】材料该电机厂“根据华南环境和榨糖工艺条件,重新设计专用电机”“迅速占领南方市场”,面向市场进行生产的做法,体现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故选B项;材料反映出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所有制调整无关,排除A项;C项开始于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展开,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C项;D项是21世纪初,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D项。7.香港《明报》的文章评价“十二五规划”:“……这将是一次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将是继社会制度转型和经济体制转型之后,中国内地的第三次历史性大转型。”文章所指的“经济体制转型”的起点是()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起点,故选B项;中共八大是1956年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以及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排除C项;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n8.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作者是时任南京大学政治系教师胡福明。他后来回忆说:“文章的理论观点并不是我的首创,我只是在一个特殊的‘时间点’把它写了出来。”确切地说,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是指()A.拨乱反正成为时代最紧迫的要求        B.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新时期C.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将展开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答案】A【解析】十年文革结束后,社会上急需一种思想能达到拨乱反正,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全国范围内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促成了思想大解放,故选A项;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排除B项;材料中的“时间点”是《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的背景,而不是这篇文章发表的影响,C项属于文章发表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问的“时间点”是《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的背景,而不是文章发表的影响,D项属于文章发表的影响,排除D项。9.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于段。这改变了过去人们对“计划”与“市场”的传统认识。这说明当时()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全面展开        B.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确立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成为社会共识        D.经济体制改革面临重大突破【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于段”可知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强调计划和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和形式,而不是划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解放了思想,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项;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与材料所述时间“1992年”不符,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邓小平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未涉及民众的态度,不能得出“成为社会共识”,排除C项。10.据统计,2003年在169万家乡村集体企业中,就有95%实现了各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其中20万家转成了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139万家转成了个体私营企业;二者增加值已占全部乡镇企业的70%以上。乡村集体企业变革反映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亟需改革C.农村经济需加快和城市的经济互动    D.政府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n【答案】A【解析】由材料“2003年在169万家乡村集体企业中,就有95%实现了各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其中20万家转成了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139万家转成了个体私营企业”可知乡镇企业在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以市场为先导,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故选A项;1978年开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城市经济发展,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乡镇企业而非国有企业,排除D项。11.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20个部门《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建设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引导企业充分利用自贸协定优惠安排扩大进口。”这体现了当前我国()A.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                    B.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C.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                    D.正在开辟新的经济特区【答案】A【解析】材料当前中国主张“建设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推动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反映出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故选A项;中国建立的自贸区网络是面向全球的,并非区域合作,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发展,排除C项;材料中国要建立的是自贸区网络,并非经济特区,排除D项。12.“当其他国家在编写游戏规则时,一个外向型的中国绝不能袖手旁观。一个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利益的中国决不能没有可靠地、更多地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而这种可靠性只有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下列最能体现这句话的是,中国()A.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参加二十国集团峰会                            D.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答案】B【解析】\n从材料内容可知中国希望在世界上建立多边体制,实行多边外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与世界各种不同类别的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符合多边外交,故选B项;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与区域经济集团组织之间进行交往合作,与材料中建立多边机制不符,排除A项;参加二十国集团峰会,是中国与部分国家进行金融交流合作,排除C项;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与俄罗斯和西亚的国家建立新型合作关系的表现,与多边机制不符,排除D项。二、材料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根据国内外历史学家的意见,所谓“全球化”至少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时代。当时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不仅邻近国家要与中国保持传统的朝贡贸易,或者以走私贸易作为补充,而且遥远的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以及它们在亚洲和美洲的殖民地都要卷入与中国的远程贸易之中,使以生丝与丝织品为主的中国商品遍及全世界。在这种贸易中西方国家始终呈现结构性贸易逆差,不得不用大量货币——白银作为支付手段,致使占世界产量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摘编自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推动下,信息、资本和商品在全球的流动加快,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第三轮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兴起。恰好从这时起,中国共产党人抓住了新的时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开创了一条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也就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展现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世界所瞩目。到2010年,中国在超越日本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就是第三轮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之命运。——摘编自郑必坚《新时代中国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朝在早期经济全球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轮经济全球化兴起的条件,并概述中国如何“抓住了新的时机”。(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古今经济全球化中得到的基本认识。【答案】(1)表现:传统朝贡贸易繁荣;远洋航海贸易发展;生丝与丝织品等中国商品畅销世界;长时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白银大量涌入。(2)条件: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措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我们要趋利避害,顺应这一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要迎接机遇,面对挑战。(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赋分)【解析】(1)据材料一“\n不仅邻近国家要与中国保持传统的朝贡贸易,或者以走私贸易作为补充,而且遥远的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以及它们在亚洲和美洲的殖民地都要卷入与中国的远程贸易之中,使以生丝与丝织品为主的中国商品遍及全世界”可知传统朝贡贸易繁荣;远洋航海贸易发展;生丝与丝织品等中国商品畅销世界;据材料一“在这种贸易中西方国家始终呈现结构性贸易逆差,不得不用大量货币——白银作为支付手段,致使占世界产量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可知长时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白银大量涌入。(2)第一小问条件,据材料二“在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推动下,信息、资本和商品在全球的流动加快,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可知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推动;据材料二“成功开创了一条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可知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第二小问措施,据材料二“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也就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展现的蓬勃生机和活力”可知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从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机遇,同时带来了挑战等角度分析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把支持贸易公司作为促进英国海外贸易发展的最好方式”,政府主动借款给商人或政府官员组建贸易公司,将分散的小的私人公司结合为强大的贸易公司,并赋予他们特许经营权、贸易垄断权和其它特权。在必要时甚至运用外交手段甚至军事力量,来为本国商人改善贸易条件。英国政府自16世纪起逐渐限制和取消了外商在英国的特权,尤其是1650年及其以后所颁布的《航海条例》中,限制甚至禁止外国商人到英国及其殖民地通商。——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材料二清初,朝廷对于本国海商的基本态度是“详立规条,严加防范”。当本国海商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和伤害时,清朝统治者漠然视之。广州洋行商人虽然具有垄断外商来华贸易的特权,但各自经营,相互之间充满竞争而缺乏团结。行商每年除了奉献贡物和贡银给皇帝,还要满足广东督、抚以及粤海关监督等人的贪欲,行商的商业资本发展缓慢。——摘编自陈尚胜《清朝前期与英国海外贸易政策的初步比较》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夕,中国对外经贸事业在曲折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建立。加入WTO有力提升了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国民的开放意识和规则意识大大提高。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50年的11.3亿美元发展到2018年的4.62万亿美元。1978—2017年,中国外贸出口额增量对世界贸易出口额增量的贡\n献率为13.74%,中国外贸进口额增量对世界贸易进口额增量的贡献率为10.97%。——摘编自商务部《中国对外经贸70年:历程、贡献与经验》(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中英对外贸易发展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答案】(1)同:都受到政府的积极干预;都对外商进行限制。异:英国政府支持和保护本国商人对外进行贸易;清政府限制和压榨本国商人对外进行贸易。英国商人团结;中国行商缺乏团结。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政策;重商主义的影响。中国:自然经济占据主导;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华夷观念的影响。(2)推动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刺激了中国经济发展;提升了国民的开放和规则意识;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异同,据材料一“政府主动借款给商人或政府官员组建贸易公司”、材料二“详立规条,严加防范”可知都受到政府的积极干预;据材料一“英国政府自16世纪起逐渐限制和取消了外商在英国的特权”可知都对外商进行限制;据材料一“在必要时甚至运用外交手段甚至军事力量,来为本国商人改善贸易条件”可知英国政府支持和保护本国商人对外进行贸易;据材料二“行商每年除了奉献贡物和贡银给皇帝,还要满足广东督、抚以及粤海关监督等人的贪欲”可知清政府限制和压榨本国商人对外进行贸易;据材料一“将分散的小的私人公司结合为强大的贸易公司”可知英国商人团结;据材料二“但各自经营,相互之间充满竞争而缺乏团结”可知中国行商缺乏团结。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16世纪”结合所学14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知识,可知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据材料一“1650年及其以后所颁布的《航海条例》中,限制甚至禁止外国商人到英国及其殖民地通商”可知英国殖民扩张政策和重商主义的影响;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及近代前夜的政策和思想主流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及近代前夜始终中国自然经济占据主导且中国政府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政策,存在着严重的华夷观念。(2)据材料三“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50年的11.3亿美元发展到2018年的4.62万亿美元”可知刺激了中国经济发展;据材料三“加入WTO有力提升了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国民的开放意识和规则意识大大提高”可知提升了国民的开放和规则意识;据材料三“中国外贸进口额增量对世界贸易进口额增量的贡献率为10.97%”可知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的由于对外贸易量大,开拓了国人眼界,也鼓舞了信心,因而推动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1:44:57 页数:9
价格:¥3 大小:99.0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