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二轮专题
>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20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含解析20230331253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20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含解析20230331253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2
2
/12
剩余1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优培20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1.(2019年北京卷,18,4分)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①《共同纲领》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政治协商制度④民主集中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毛泽东主要论述了中共与党外人士及民主党派合作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有《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由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及社会贤达人士共同制定;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①③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没有体现政党制度的特点。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与材料强调的“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的主旨不符。综上所述,①③符合题意,故选C项。2.(2019年4月浙江选考,14,2分)请看下图报影,下列项中对该报章内容解读正确的是\nA.北京这个千年古都成为人民政权的首都B.北京市人大、政协等相关政权组织已经产生C.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D.该消息标志着“北平”正式更名为“北京”【答案】A【解析】图片报纸中规定印刷牌匾中“北平”改为北京,说明北京将成为人民政权的首都,故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之初没有人大,是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故B项错误。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于1949年1月,故C错误。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正式将北平改为北京,并确定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故D项错误。提分训练一、选择题1.在1953年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中,江苏一些农民表示选人“就像开汽车,开的好到社会主义,开的不好下泥塘。普选搞好了,生产更有了保证。”这一现象A.推动人民政协制度的发展完善 \nB.成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保证C.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D.反映大规模经济建设尚未开展【答案】C【解析】“就像开汽车,开的好到社会主义,开的不好下泥塘。普选搞好了,生产更有了保证”表明民主政治建设搞得好能够保证生产,促进经济建设,故选C项;1953年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选的是人大代表,因此无法推动人民政协制度的发展完善,排除A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保证是三大改造,不是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排除B项;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全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已经展开,排除D项。2.“民主是一个陀螺:它只有像陀螺那样运转起来才有意义。……关键是要使民主的程序和机制运转起来,以便使那些在宪法和法律中规定的民主权利,得以真正的实现。”推动我国“陀螺”正常运转的根本保障是A.中共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中共领导下法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答案】C【解析】中共领导是根本保障,与材料中“关键是要使民主的程序和机制运转起来”相符,故选C项;是政党制度,与材料中“根本保障”不符,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中“根本保障”不符,排除B项;只是民主制度的一个具体方面,排除D项。3.1998年,青岛四方区瑞昌路街道的第二、六居委会启动社区直选。2000年,民政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社区建设。2002年,社区直选普及。这些措施表明我国A.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拉开序幕 B.基层民主选举获得不断发展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 D.逐步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答案】B【解析】\n城市居委会属于基层民主选举的范畴,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社区建设,普及社区直选,说明我国基层民主选举获得不断发展,故选B项;社区居委会是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并非农村基层自治组织,排除A项;社区直选属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属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范畴,排除C项;社区直选属于基层选举制度的范畴,实现社区直选并不等同于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排除D项。4.以下表格的信息说明时间表现1982年宪法制定前夕邓小平指出:“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1982年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进行重新规定,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改为第二章。20世纪90年代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得到重视,这个时候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更多地体现了“管理法”的色彩。A.法律使人民获得感增强 B.依法治国理念不断强化C.社会主义民主基础扩大 D.国家关注公民基本权利【答案】B【解析】从材料反映的我国对宪法的修改、公民权利的规定和法的作用得到重视,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不断完善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理念不断加强,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家领导人对于宪法的认识以及宪法内容的修改和法律的特色,没有涉及人民群众对于法律的感受,排除A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是人民当家作主,与材料体现的是宪法和法律等相关内容不符,排除C项;材料只在1982年修正的宪法里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另外两则信息没有涉及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故关注公民基本权利不是材料的全面概括,排除D项。5.1980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国记者时指出,“我们过去的一些制度,实际上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甚至包括干部职务终身制。我们现在正在研究避免重复这种现象,准备从改革体制着手。”这一认识源于A.“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B.拨乱反正工作的顺利进行C.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答案】A【解析】据材料“1980年”“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甚至包括干部职务终身制\n”“我们现在正在研究避免重复这种现象,准备从改革体制着手”,可知由于“文革”期间民主法制建设惨遭践踏和破坏,邓小平准备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故选A项;拨乱反正是纠正“文革”错误的表现,与设问要求“源于(原因)”不符,排除B项;依法治国方略提出于1997年,排除C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而材料提到的是政治改革,排除D项。6.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这部宪法的颁布A.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政制架构 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C.规范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实践 D.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答案】C【解析】据材料“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可知该法是规范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实践,故选C项;1954年第一届人大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政制架构,排除A项;1982年拨乱反正的工作已基本完成,材料对1982年宪法的作用主要陈述是对法律体系的作用,排除B项;1992年十四大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D项。7.1963年,《人民日报》社论指出:“香港、澳门这类问题,属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问题……我们一贯主张,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经过谈判和平解决,在未解决以前维护现状。中国人民并不需要在香港澳门问题上显示武力,来证明自己反对帝国主义的勇气和坚定性。”这表明当时中国A.已有一国两制的构想 B.致力于与西方建交谈判C.放弃统一港澳的努力 D.主张暂时维护港澳现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我们一贯主张,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经过谈判和平解决,在未解决以前维护现状”可知当时中国政府主张暂时维护港澳现状,故选D项;一国两制的构想形成于80年代,与材料所述时间“1963年”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国人民并不需要在香港澳门问题上显示武力,来证明自己反对帝国主义的勇气和坚定性”可知当时中国政府主张同英国谈判和平解决香港问题,而非同西方国家进行建交谈判,排除B项;根据材料“我们一贯主张,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经过谈判和平解决”可知当时中国政府未放弃统一港澳的\n努力,排除C项。8.新中国成立后,共和国的领导人和外交家们用自己的智慧和魄力,在外交舞台上完成了一次次精彩的演出。下表是关于新中国对外关系的策略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策略史实A“另起炉灶”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C“求同存异”方针1955年,促进日内瓦会议取得圆满成功D全方位外交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B【解析】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材料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符,故选B项;材料中“同苏联”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主要体现了"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排除A项;是1954年,而非“1955年”,排除C项;全方位外交,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外交新思路,而非“1971年”,排除D项。9.1964年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有人对此评论“法国不管美国的公开威胁和抗议而承认人民中国,给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此评论说明①中法建交是中国加强同西方国家关系的重大突破②两极格局下法国力图摆脱美国控制实现独立自主③有利于打破美国等反华势力对中国的封锁、包围④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已经土崩瓦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中法建交标志着中国加强同西欧国家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中国同西方世界之间打开了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故①正确;两极格局下随着欧洲联合不断的加强,法国开始推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摆脱美国的控制,故②\n正确;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中法建交打破了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的政策,故③正确;“土崩瓦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10.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维持对华严格的贸易管制,这种管制中的“治外法权”成为美国与西方盟国经济摩擦的火种。尼克松承认,近20年来,美国一直在世界上鼓吹和带头孤立封锁新中国,不但没有奏效,反而遭致自己对华利益的巨大损失。这说明A.经济发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B.美国对华政策超越意识形态C.西方国家反对对华贸易管制 D.中国外交形势逐步趋向缓和【答案】D【解析】材料中给出时间为“20世纪70年代初”且尼克松已经承认对中国的鼓励封锁并未奏效,可知接下来即为访问中国,而尼克松访华标志着美国放弃了对华封锁政策,中国外交形势进入新时期,故选D项;材料中时间正处于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并未有显著的经济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反而遭致自己对华利益的巨大损失”可知美国对华政策是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与意识形态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所说“管制中的‘治外法权’成为美国与西方盟国经济摩擦的火种”是指美国对华开展的特殊政策让西方国家感到不满,西方国家并非反对对华贸易管制,而是不满于美国的专制独行,排除C项。11.2019年,习近平主席指出,“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构建天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可知,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方向是A.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安全 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推动和完善全球多边治理 D.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答案】C【解析】“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可见中国倾向于多边治理的主张,故选C项;“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构建天类命运共同体。”无法判断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强调多边主义的交流方式,排除A项;“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n是新时期外交的方向,外交的原则是独立自主,排除B项;“共同推动构建天类命运共同体”没有指明以第三世界为主要方向,只要有利于多边主义,都是交往的对象,排除D项。12.十九大以来,中国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向北同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向南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携手,向西同中巴经济走廊联通,再向西同欧洲重振辉煌的梦想交汇,同时和非洲各国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这反映出我国外交A.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 B.多边外交得到不断发展深化C.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 D.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答案】B【解析】中国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开展经贸往来,有利于深化多边外交,故选B项;与中国开展经贸往来的国家并非都是世界大国,排除A项;与中国开展经贸往来的国家并非都是发展中国家,排除C项;非洲国家不是中国的邻国,排除D项。二、材料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设置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为视察区;一年之后文帝又将其用做监察区域,派遣官员分州“出刺诸郡”,九州视察区由此与监察区合而为一。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凉州、益州、幽州、并州,另外有朔方、交趾二郡,称朔方刺史部、交趾刺史部,共称十三刺史部,或“十三州”。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改刺史为州牧,直接掌握一州的军事、行政、民政等大权,位于郡守之上,十三部遂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东汉末年,各州牧更是趁乱夺取本州军政大权。——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材料二根据孙中山先生所创建的民主共和国方案和1925年《国民政府组织大纲》中“设置监察部”的规定,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监察院为国民政府最高监察机关”。1932年,国民政府通过《监察委员保障法》,保障委员的监察权力。监察委员的监察对象上至总统下至地方小吏,凡违反国家法令、\n贪赃枉法,损害社会和人民利益的,均可弹劾。1937年,国民政府在各省设监察区,派遣监察使。监察使不但行使弹劾权,且负责各区内公务员的行动,人民疾苦和冤情,区内公署之设备等事项。——摘编自张爱华、王占华《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实践初探》材料三2018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保障了我国反腐败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这对于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监察休系,实现改革与立法的街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摘编自陈光中、兰哲《监察制度改革的重大成就与完善期待》(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地方监察制度的演变并说明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民政府推进监察工作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加强监察立法的意义。【答案】(1)演变:由临时性机构变为常设机构;由监察区发展为行政区;监察区数量增加。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力度;有利于政治清明;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皇权;导致了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州力量不断强大,最终威胁中央集权。(2)原因:孙中山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影响;《国民政府组织大纲》的影响;遏制国民政府官员违法及腐败行为的现实需要;在抗日战争期间推动全民族抗战和统战的需要;巩固国民政府统治的需要。(3)意义:实现改革与立法的衔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完善;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健全了国家治理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解析】(1)第一小问演变,从材料一“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九州为视察区;一年之后文帝又将其用做监察区域,派遣官员分州‘出刺诸郡’,九州视察区由此与监察区合而为一。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可知由临时性机构变为常设机构;监察区数量增加;从材料一“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改刺史为州牧,直接掌握一州的军事、行政、民政等大权,位于郡守之上,十三部遂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可知由监察区发展为行政区。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汉朝设置监察区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可知汉代地方监察制度演变的影响是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力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皇权;结合材料一关于监察区长官、刺史和州牧的职能的表述,可知影响是有利于政治清明;州力量不断强大,最终威胁中央集权;结合材料一关于监察区转变为行政区的内容,可知影响是导致了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n(2)从材料二“根据孙中山先生所创建的民主共和国方案和1925年《国民政府组织大纲》中‘设置监察部’的规定,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监察院为国民政府最高监察机关’”,可知孙中山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影响;《国民政府组织大纲》的影响;从材料二“监察委员的监察对象上至总统下至地方小吏,凡违反国家法令、贪赃枉法,损害社会和人民利益的,均可弹劾”,可知遏制国民政府官员违法及腐败行为的现实需要;巩固国民政府统治;从材料二“1937年,国民政府在各省设监察区,派遣监察使。监察使不但行使弹劾权,且负责各区内公务员的行动,人民疾苦和冤情,区内公署之设备等事项”以及1937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可知在抗日战争期间推动全民族抗战和统战的需要。(3)从材料三“这对于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监察休系,实现改革与立法的街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知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健全了国家治理体系;实现改革与立法的衔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完善;结合监察制度是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可知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秦汉开始,中国逐渐形成天下共同体的观念。在古代,天下乃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反映了儒家天下归仁的道德理想,华夏与蛮夷的界限是模糊的、相对的,所需辨认的乃是是否有文明,是否接受了中原的礼教秩序。因此,这一观念成为普遍适用于华夏、蛮夷在内的全人类的价值。但是晚清以来,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被迫进入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国家主权体系之中,中国社会政治危机与道德、信仰危机先后发生,一种新的共同体意识诞生了,这就是以全球竞争为背景的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材料二现如今,虽然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但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天下共同体观念的特点,并简述晚清以来“新的共同体意识”的内涵。\n(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原因及意义。【答案】(1)特点:以中国(自我)为中心;以儒家最高理想为准则;儒家礼教秩序成为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具有一定的普遍价值;缺乏近代主权意识。内涵:以民族独立为核心;以民族平等观念为准则;追求民主自由;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世界潮流。(2)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实行对外开放,中国与世界各国联系不断加强;全球化进入新时代,出现环境、疾病、恐怖主义等问题;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意义: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潮流;尊重国家主权,有利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天下乃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可得以自我为中心;据材料一“反映了儒家天下归仁的道德理想”可得以儒家最高理想为准则;据材料一“是否接受了中原的礼教秩序”可得儒家礼教秩序成为最重要的评判标准;据材料一“这一观念成为普遍适用于华夏、蛮夷在内的全人类的价值”可得具有一定的普遍价值;结合与近现代国家主权意识的区别可得缺乏近代主权意识。第二小问内涵,据材料一“中国社会政治危机与道德、信仰危机先后发生”,结合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存在的前提可得以民族独立为核心;结合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在观念上的体现可得以民族平等观念为准则;结合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的在政治和民主权利上的体现可得追求民主自由;结合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的在经济上的体现可得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世界潮流。(2)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上取得的进步可以得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结合中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不断紧密可以得出实行对外开放,中国与世界各国联系不断加强;据材料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结合人类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可得全球化进入新时代,出现环境、疾病、恐怖主义等问题;据材料二“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可得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第二小问意义,结合该思想与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潮流之间的关系可得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潮流;据材料二“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n,结合该思想对国家主权、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作用可得尊重国家主权,有利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结合该思想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作用可得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5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含解析20230331256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4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含解析20230331255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3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含解析20230331254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2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20230331252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含解析20230331249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16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教育含解析20230331248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14近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20230331246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小题提升精练5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含解析20230331276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小题提升精练1古代中国的政治含解析20230331261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小题提升精练19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含解析20230331271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8-25 21:44:57
页数:12
价格:¥3
大小:171.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