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二轮专题
>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3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含解析20230331254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3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含解析20230331254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1
2
/11
剩余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优培3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1.(2020·新课标I)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答案】C【解析】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场景,也展现了唐代美术发展水平,承载着史学研究和艺术审美双重价值,C项正确;西域指新疆以及更西的地方,《步辇图》的画面上没有反映西域风情,A项错误;《步辇图》中没有体现市民生活和市井风情,B项错误;《步辇图》中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没有体现浪漫主义重视想象、突出情感等特点,D项错误。2.(2020·新课标I)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答案】B【解析】“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思想都是儒家思想的内容,在族谱中存在这些内容说明宗谱的纂修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故选B;宗谱纂修不是选官,和科举制无关,排除A;仅依靠纂修不一定能维持血统的纯正,排除C;四民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及社会环境有关,不是靠纂修宗谱确立的,排除D。故选B。\n提分训练一、选择题1.公输盘助楚攻宋,墨子赴楚对公输盘说:“宋何罪之有?荆(楚)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这表明墨子()A.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B.欲借战争以扩大影响C.支持孔子的仁义思想 D.代表宋国士阶层利益【答案】A【解析】墨子是说: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富余却在人口方面不够。损失不足的人民而去争夺多余的土地,不能叫明智的行为。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叫做仁爱。明白道理却不向楚王进谏,不能叫做忠诚。诤谏却没有达到目的,不能叫做坚强。你崇尚仁义不愿意帮我杀死一个人却愿意帮楚国攻打宋国杀死很多人,不能叫做明白事理。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与材料中“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相符,故选A项;墨家是当时影响很大的派别,与材料中阻止“公输盘助楚攻宋”不符,排除B项;百家争鸣,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不等于孔子的仁义思想,排除C项;“不足于民,杀所不足”是民而非仅仅是“国士阶层”,排除D项。2.战国时期,韩非在主张遵循客观规律的同时更强调发挥人的主动精神,“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这一主张反映了()A.百家思想在争鸣中不断融合 B.新兴地主阶级积极有为的哲学观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思想逐渐形成 D.法家建立大一统国家的主张【答案】B【解析】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强调发挥人的主动精神”说明其秉持积极有为的哲学观,故选B项;仅凭法家的思想主张无法推知其他学派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遵循客观规律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哲学观,并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思想,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法家遵循规律且积极作为的哲学观,未涉及其建立大一统国家的主张,排除D项。\n3.有人因为孔子谦虚自己是“述而不作”,就说他只是全盘接受了西周周礼中蕴含的思想,是保守派,下列各项能反驳这一观点的是()A.克己复礼为仁 B.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C.名不正则言不顺 D.有教无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述而不作’就说他只是全盘接受了西周周礼中蕴含的思想,是保守派”可知这强调孔子忠于西周的传统礼乐制度,把自己的精力主要放在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而不是创作上,能反驳这一观点的是“有教无类”,其强调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打破等级,故选D项;“克己复礼为仁”强调克制自己,使言行符合道德规范,就达到了仁者的境界,属于“保守派”,排除A项;“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强调礼乐等级,排除B项;“名不正则言不顺”强调等级名分,排除C项。4.董仲舒认为,在宇宙中,没有人是不行的,人的力量在这个宇宙系统中有极大的作用和意义。因为“只给予事物以可能性,要变为现实性,必仍待人的努力”。这反映出,董仲舒的思想()A.具有鲜明的人本主义 B.否定人君的绝对权威C.成为汉代的官方哲学 D.意在削弱上天的作用【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在宇宙中,没有人是不行的”、“只给予事物以可能性,要变为现实性,必仍待人的努力”,体现出董仲舒注重人的作用,可知董仲舒的思想带有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认为在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作用不可代替,结合封建社会人君是人的领袖,可知其威信和作用更重要,排除B项;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适应统治阶级需要,成为汉代正统思想,但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哲学思辨性不强,故不能称为官方哲学,排除C项;董仲舒强调人的作用,是为他的加强君主专制主张服务,而为了加强君主权威,董仲舒又提出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n学说,借助上天强化君主统治的合理性,故其没有削弱上天作用的意图,排除D项。5.东汉初期,光武帝在洛阳建立太庙以祭祀从未当过皇帝的祖先而招到大臣们的激烈抗议,光武帝只好改祭祀汉代第七代皇帝宣帝和第八代皇帝元帝,视他们为自己的祖父和生父。这表明()A.父为子纲的观念还没有普及 B.皇权受到儒学观念制约C.光武帝重视其继承的合法性 D.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深刻【答案】B【解析】据材料“光武帝在洛阳建立太庙以祭祀从未当过皇帝的祖先而招到大臣们的激烈抗议”可知儒家强调太庙祭祀的正统与光武帝的行为不符而遭到大臣的反对,故选B项;据所学,父为子纲的观念被董仲舒提出并被汉武帝采纳,排除A项;材料“光武帝只好改祭祀汉代第七代皇帝宣帝和第八代皇帝元帝”说明说明光武帝是无奈的选择,排除C项;材料“招到大臣们的激烈抗议”说明不仅仅是丞相,排除D项。6.西汉刘向作《列女传》,其立传的标准相对宽泛,贞顺节义和仁智才华并存,且后者占据大部分篇幅;东汉武梁祠列女画像以刘向《列女传》为文本,立传的标准则强调贞顺节义,其他因素则退居其次。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东汉教育水平的下降 B.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C.儒家伦理影响的扩大 D.妇德的标准日益宽松【答案】C【解析】根据西汉刘向“其立传的标准相对宽泛,贞顺节义和仁智才华并存,且后者占据大部分篇幅”,东汉武梁祠列女画像“立传的标准则强调贞顺节义,其他因素则退居其次”可知,列女的标准由西汉注重仁智才华到东汉时更强调贞顺节义,儒家伦理的不断强化是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故选C项;两汉时期的教育都以官方的儒学教育为主,列女标准的变化不能说明东汉教育水平的下降,排除A项;题干中列女立传标准的变化,是对妇女人性的束缚,并没有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排除B项;题干反映了两汉对妇德的要求进一步严格,而不是标准日益宽松,排除D项。7.据《宋史纪事本末》记载,宋宁宗即位初科举取士“稍涉义理者悉皆黜落”\n,后期却追谥朱熹曰“文”,周敦颐曰“元”,程颢曰“纯”,程颐曰“正”,张载曰“明”。这一变化说明,宋宁宗后期()A.理学迎合了统治需要 B.科举制逐步走向僵化C.加强了思想文化专制 D.理学有重大理论创新【答案】A【解析】统治者对于某种政策或思想流派的态度,取决于其是否符合统治的需要,材料中宋宁宗对理学家态度的变化就说明了这一点,故选A项;材料的主旨是理学,并非科举制,且宋朝科举制日渐完善并未走向僵化,排除B项;宋朝文化政策较为开放,并未加强思想文化专制,排除C项;材料仅提及宋宁宗时期,并未提及其他时代,无法体现“创新”一词,排除D项。8.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混天说、混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朱熹开展这些研究的目的是()A.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B.实现经世致用的儒家理想C.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D.建立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答案】C【解析】“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混天说、混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朱熹对各种问题的研究,是为了世界的本源,达到对普遍真理的认识,故选C项;朱熹对多种问题的研究,是通过“格物致知”,来探究万物的本源天理问题,不是为了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排除A项;实现经世致用的儒家理想是顾炎武,排除B项;中国古代没有建立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排除D项。9.理学是对先秦孔孟之学在新形势下的发挥和解释,王阳明的诗句“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正是这一发挥的写照。由此判断,这种“发挥”()A.标志着理学形成 \nB.批判了正统思想C.有利于学术下移 D.开创了朴实学风【答案】C【解析】王阳明认为良知就在日用之中,不断地流行着;又在先天之前,甚至在伏羲画卦之前,即注重人伦日用、脚踏实地致良知,故选C项;二程学说的出现,标志着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人伦日用,没有批判正统思想,排除B项;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排除D项。10.王夫之推测?“中国”以外另有发达古文明,认为诸文明“衰旺彼此迭相易”。王夫之将“天下”与“中国”相对而称。他说:“故吾所知者,中国之天下。”王夫之的这一观点()A.颠覆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 B.推动了明清之际的社会转型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 D.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实学之风【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国’以外另有发达古文明,认为诸文明‘衰旺彼此迭相易’”说明王夫之否定原来的华夏中心论,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结合明清中国衰落得出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实学之风,故选D项;据所学,王夫之的思想不是主流思想不能颠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排除A项;据所学,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没有推动社会转型,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王夫之是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不是商品经济,排除C项。11.清初思想家唐甄称:“立国之道无他,惟在于富。……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不可以为国矣。”这反映出他主张()A.加强户籍管理B.国富寓于民富C.保护小农经济D.减免民众赋税【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编户”是指在籍在册的人民,再结合题干中“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可知唐甄主张国家的富有,首要的是人民的富有,据此可知唐甄主张国富寓于民富,故选B项;题干内容主要论述更国家的财富问题,而不是户籍问题,排除A项;题干内容主要论述“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并没有述及如何使人民富裕,排除C项;题干内容并没有涉及“国富”与“民富”之间的关系,与赋税问题无关,排除D项。\n12.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将李贽与王莽、安禄山等并列为乱臣贼子,进行口诛笔伐。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A.李贽参与了反清复明斗争 B.李贽彻底抛弃了儒家学派C.顾炎武鄙视李贽道德品行 D.顾炎武意在稳定社会秩序【答案】D【解析】王莽、安禄山叛乱,带来了社会动荡,李贽的异端思想,抨击当时社会的正统思想,容易引起社会上思想混乱,可知顾炎武把李贽列为乱臣贼子,是着眼于李贽思想的影响,为维护社会秩序而提出,故选D项;李贽生活在明代中后期,当时没有出现反清复明斗争,排除A项;李贽批判程朱理学对人性束缚等不合理部分,其思想中仍保留着民本等儒学的核心内容,故其并不是彻底抛弃儒家思想,排除B项;从材料中顾炎武把李贽与王莽和安禄山并列为乱臣贼子,可知顾炎武批判李贽是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并不是对他个人的道德品质的鄙视,排除C项。二、材料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家学派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国家治理的实践中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春秋末期,其核心是“仁、义、礼、智”;秦朝时,遭受毁灭性打击;汉武帝时,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君权神授;到宋代,儒家思想与佛教和道教相融合,形成了新的哲学流派——理学,其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明朝中期,形成了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主张追求“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费孝通将这种由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的通路称为中国人的“差序格局”。——摘编自李宁《“大一统”——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材料二在古代欧洲,政权与教权之间的关系在国家治理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奴隶制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结束,西欧长期陷入无政府状态,在混乱动荡的社会中,人们渴望王权与秩序,君权神授的封建君主专制思想应运而生。此后,世俗君权和宗教神权既相互支持又相互斗争,经历了罗马帝国的二元平等并列、11世纪之前教权臣服于王权、12世纪到13世纪教权强盛、14世纪政教斗争等历史阶段。——摘编自王芳《比较视角下的国家治理模式及其理论构建》\n(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不同时期儒家治国思想的主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国家治理理念的异同。【答案】(1)主张:春秋,主张仁政与礼治,通过礼乐教化建立道德体系与社会等级秩序,实现社会结构稳定;秦,在政理念不受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欢迎;汉,大一统思想,符合加强专制中央集权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儒家学派得到尊崇;宋明,理学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为已经形成的封建等级制度辩护,心学将个人心性修养与儒家经世理念相结合。(2)相同:都维系封建等级制度;把思想作为维护国家统治的手段;都宣扬君权神授;都顺应了潮流,利于社会秩序的重建。不同:①中国以王权控制为主、礼乐教化为辅,达到国家治理目标,降低治理成本;儒、释、道三教最终合流,以劝诚、引导方式辅助皇权统治。欧洲宗教神权在国家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王权与教权处于长期斗争状态,欧洲进入“黑暗的中世纪时期”。②中国儒家思想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有助于形成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儒家思想成为文化的主流,推动国家文学艺术繁荣;抑制商业;压制妇女。欧洲教权与政权相互争斗,社会长期陷入动荡状态;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在神权与王权的双重统治下,科技文化发展严重滞后。【解析】(1)首先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中不同时期儒家治国思想主张,然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不同时期的儒家治国思想主张进行分析。如根据材料一“春秋末期,其核心是‘仁、义、礼、智’”得出春秋时期主张是仁政和礼治,希望通过礼乐教化建立道德体系和社会等级秩序,实现社会结构稳定;根据材料一“秦朝时,遭受毁灭性打击”说明仁政理念不受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欢迎;根据材料一“汉武帝时,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君权神授”可知汉代儒学主张大一统,这一主张符合加强专制中央集权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儒家学派得到尊崇;根据材料一“到宋代……形成了新的哲学流派一一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和“明朝中期……主张追求‘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的理想”可知宋明时期理学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为已经形成的封建等级制度辩护,心学将个人心性修养与儒家经世理念相结合。(2)第一小问同,根据材料一“宣扬君权神授”“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材料二“政权与教权之间的关系在国家治理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混乱动荡的社会中,人们渴望王权与秩序,君权神授的封建君主专制思想应运而生”等信息可知,中西方在治国理念上相同之处在于都维系封建等级制度;把思想作为维护国家统治的手段;都宣扬君权神授;都顺应了潮流,利于社会秩序的重建。第二小问\n异,认真阅读材料可以从中西方治国思想在国家统治中的地位和影响方面去分析不同点。首先地位方面,根据材料一“秦朝时,遭受毁灭性打击”因为儒家思想未能迎合统治者需要而遭到沉重打击,而到了汉朝儒家提出“春秋大一统”以及宋明时期“形成了新的哲学流派一一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主张正好迎合了统治者加强统治的需要而得以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以王权控制为主、礼乐教化为辅,达到国家治理目标,降低治理成本;儒、释、道三教最终合流,以劝诚、引导方式辅助皇权统治;根据材料二“政权与教权之间的关系在国家治理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世俗君权和宗教神权既相互支持又相互斗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宗教神权在国家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王权与教权处于长期斗争状态,欧洲进入“黑暗的中世纪时期”。其次影响方面的不同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去概括,根据材料一“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主张追求‘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等信息可知中国儒家思想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有助于形成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根据材料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文化的主流,出现许多著名思想家和文学作品,推动国家文学艺术繁荣;根据材料一“存天理,灭人欲”可知儒家思想压抑人性否定人的一些享受欲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压制了妇女;根据材料二“世俗君权和宗教神权既相互支持又相互斗争”可以看出欧洲教权与政权相互争斗,使社会长期陷入动荡状态;根据材料“人们渴望王权与秩序,君权神授的封建君主专制思想应运而生”可知欧洲为了巩固统治欧洲封建等级制度森严;而在神权与王权的双重统治下,科技文化发展也严重滞后。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个体意识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在发展变迁中会受到社会正统思想的影响。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占据正统地位长达两千年,对于中国古代的个体意识变迁的影响不言而喻,儒家思想经历了孔孟、荀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等学派的流变,每种流变都对个体意识的发展有着不尽相同的影响。时而促进,时而抑制,时而保守,时而反弹。从孔子的承认个体意识的存在,到孟荀时的有所发展,再到童仲舒和朱熹时代的限制和压制,后经明后期的短暂觉醒,最后重归理学的禁锢。毫无疑问,中国古代个体意识是不断变迁的,这种变迁也是深受中国古代正统思想地深刻影响的。——摘编自李浩《儒家思想流变对中国古代个体意识变迁的影响》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提炼材料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至少论证两个时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观点:儒家思想对个体意识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影响。论证:①春秋时期孔子“克己复礼”秩序观对个体意识的抑制。孔子又强调“道德”\n的重要性,提出“仁”的观点,反映出孔子要求君子要尽量的克制个体意识在合理的范围内。②春秋时期孔子“克己复礼”秩序观对个体意识的承认。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即是承认“己”的存在,个体的存在,个体自我意识的存在。③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思想促进了个体意识的发展。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都强调个体意识的作用,促进了个体意识的觉醒。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社会动荡,礼崩乐坏,社会需要个体意识,思想上“百家争鸣”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出现,都为个体意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另一方面,社会动荡,也需要国家统一,强大的中央集权制,所以会出现压抑个体意识,强调国家意识的思想。④汉朝时期对个体意识的规范和僵化。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天谴论”等思想,不强调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强调服从,阻碍了个体意识的发展。原因: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朝初期“七国之乱”,不利于中央集权,小农经济的发展需要。⑤程朱理学对于个体意识的压抑。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社会个体对纲常伦理的绝对遵守,压抑个体意识。原因:魏晋以来社会动荡,中央集权衰落,需要强化中央集权;儒学出现危机,三教并流,社会信仰多元,小农经济进一步发展,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⑥心学促成个体意识在传统社会的反弹。王守仁提出“良知即是心,心就是理”,将个体意识与天理合一,肯定了个体自我的利益与价值,对于人的发现和人的“个体意识”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原因:程朱理学禁锢人们的思想,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学术颓败,社会矛盾尖锐,儒家学者进行反思。⑦明清之际出现的所谓“异端”思想促进个体意识的发展。明清时期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反传统思想,肯定了个体意识,促进个体意识的发展。原因: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的发展,王阳明心学的影响,统治阶级的腐败,社会变革。⑧清朝时期,理学僵化对个体意识的压制。原因:清朝入主中原,为了维护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小农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反专制思想的出现。【解析】据材料“个体意识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在发展变迁中会受到社会正统思想的影响”等信息可知,材料论述的是儒家思想对个体意识的影响,且这种影响“时而促进,时而抑制,时而保守,时而反弹”\n,体现了因时而变的特点,并且材料就这一特点分阶段进行了阐述,因此提炼材料观点为:儒家思想对个体意识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影响,再结合材料中的阐述以及中国古代史的其他阶段分期进行论证即可,论证时注意题干的要求——至少论证两个时期,并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5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含解析20230331256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2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20230331252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20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含解析20230331253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18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形成与发展含解析20230331250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16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教育含解析20230331248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14近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20230331246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1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含解析20230331243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10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含解析20230331242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小题提升精练6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含解析20230331277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小题提升精练14古代中国思想的演变含解析20230331266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8-25 21:44:56
页数:11
价格:¥3
大小:230.0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