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冲刺中考】福建省2022年中考语文押题训练 专题十五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师版) 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十五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注]①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同“为”,替的意思。③尔也:而已。④圹(kuàng):原野。(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亲戚畔之    ③所恶勿施尔也    ④兽之走圹 答案:①威:震慑 ②畔:通“叛”,背叛 ③所恶:所厌恶的东西(事情) ④走:跑   (2)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句子: 翻译:答案:句子: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3)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                。答案: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4)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             。答案:寡助之至,亲戚畔之(5)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7\n答:答案:不一样。甲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施行的“仁政”;乙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甲]三  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与朱元思书吴 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沿溯阻绝    ②属引凄异 ③争高直指    ④鸢飞戾天者答案:①逆流而上 ②连续 ③向 ④至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7\nA.略无阙处B.哀转久绝C.风烟俱净D.窥谷忘反答案:A(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 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译文:答案:①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②(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相互比着高远。 (4)好的语言能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读到甲文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我们可以联想到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读到乙文中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我们可以联想到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句子“              。”答案: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5)甲文中的“常有高猿长啸”与乙文中的“猿则百叫无绝”同样是写猿鸣,但作用却迥然不同。请你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答:答案:【示例一】甲文写猿鸣服务于写秋景,渲染了悲寂、凄凉的气氛,与上文春冬明朗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乙文写猿鸣属于特写,与泉水、百鸟、鸣蝉一起交织成优美的山林交响曲,显示了奇山之生机。【示例二】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 (6)有人说甲文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简要分析。答:答案:甲文“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用比较的方法,显示江水的迅疾和气势;乙文“7\n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用比较的方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江水湍急奔腾的气势。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甲]马  说韩 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九方皋相马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①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弥辙②,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纟墨薪菜③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④。”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⑤。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⑥!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⑦。若皋之所观,天机⑧也。得其精而毒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彼之所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⑨。”马至,果天下之马也。(选自《列子·说符》)[注]①形容筋骨:形,指形体。容,指状貌。“形容筋骨”是名词性并列短语作动词“相”的状语。②绝尘弥辙:形容天下之马(即千里马)跑得既快,还不扬起尘土,不留下车轮的痕迹。弥,消除。③担纟墨(mò)薪菜:担柴挑菜。担纟墨,指用绳索背负东西。菜,通“采”,薪菜,即打柴草。④牝(pìn)而黄:黄色母马。牝,雌性的鸟、兽。⑤牡而骊:黑色的雄马。牡,雄性的鸟、兽。⑥一至于此乎:竟达到了这样的程度!⑦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这正是他之所以比我高明千万倍的地方。⑧天机:马的天赋喜争内在素质。⑨乃有贵乎马者也:包含着比相马本身价值更高的道理啊。(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7\nB.食之不能尽其材C.穆公不说D.不见其所不见答案:D(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故虽有名马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伯乐对曰    ④若彼之所相者 答案:①即使 ②有时 ③回答 ④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译文: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译文:答案:①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②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好马。 (4)甲文作者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答:答案:【示例一】赞同。因为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示例二】不赞同。即使没有伯乐,千里马还是千里马,是客观存在的,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表现让人发现;即使别人发现不了,自己也同样可以展现才华,作出贡献。 (5)读完上面两篇选文,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答:答案:【示例】我们要善于发现人才,选拔人才,要善待人才,重用人才。 (6)请你说说这两篇选文的寓意有什么不同。答:答案:甲文讽刺了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的现象;乙文揭示了观察生活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7\n[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选自《欧阳公事迹》)[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之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拾遗录》)[注]①任末:人名。②笈(ji):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ha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1)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①门人弟子填其室。②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③夫人之好学。答案:①门人弟子/填其室。②就阊里士人家/借而读之。③夫/人之好学。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不敢出一言以复    ②腰白玉之环    ③或因而抄录    7\n④常以净衣易之答案:①回答 ②腰上系着 ③有时 ④交换    (3)下列句子中加点“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撰长书以为贽A.人多以书假余B.俯身倾耳以请C.太夫人以荻画地D.则何以成答案:A(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文: ②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译文:答案:①因为我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条件不如他人。②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 (5)根据以上三篇选文的内容,说说宋濂、欧阳修和任末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共同的困难,他们对此的态度又是怎样的。答:  答案:家境贫寒、生活艰辛、条件恶劣等;不惧险阻、废寝忘食、持之以恒等。(6)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读完以上三篇选文后的感受。答:【示例】一个人从小就要博览群书,不怕困难,刻苦勤奋,专心致志,这样才能有所成就。现在的学习条件要比古人好很多,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一切,努力拼搏,赶超古人。  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1:11:18 页数:7
价格:¥3 大小:24.6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