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意向与意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意向与意画专项练习题选择题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借“黄梅”来交代时间,以“家家雨”营造出雨意绵绵的氛围。B.第二句以蛙声写江南梅雨季节的特点,“处处”也体现了夜晚的幽静。C.第三句照应诗题,写作者等到了下半夜,但是朋友一直都没有来赴约。D.第四句写诗人敲着棋子导致烧烬的灯芯掉落,表达了作者的悠闲自在。2.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淮上①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②我向秦③。【注】①淮上:扬州。②潇湘:指今湖南一带。③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在今陕西境内。第22页共22页\n对两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作者通过想象,移情于明月,表达了对好友的关切和同情。B.【乙】诗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直接抒发了与朋友分别而产生的无限愁绪和绵长思念。C.【甲】【乙】两诗首句均是写景兼点明时令。D.【甲】【乙】两诗中出现的“杨花”、“子规”、“杨柳”和“离亭”都是离别诗中常见的意象,它们皆可烘托离别之愁绪。3.对杜甫《使至塞上》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A.这首诗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联,诗人即景设喻,用“蓬”、“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D.“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一联,巧用“燕然”的典故,写到了边塞听到探马说都护率军杀敌已深入前线,流露出作者见不到主帅的失望之情。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甲】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乙】夕次盱眙①县韦应物落帆逗②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第22页共22页\n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③,听钟未眠客。【注释】①盱胎:曾是淮南西道的属地,也称淮镇。②逗:短暂停留。③秦关:韦应物的故乡。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一、二句点题,“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是旅人前行的路,表明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换乘驿车到别处去,暗含奔波之意。B.【乙】诗五、六句写城池暗黑,人们纷纷归家,大雁飞藏的芦苇丛,在晚霞余光的映照下,闪现出一片耀眼的白色。C.两首诗三、四句都是写景,【甲】诗用“正”“悬”写出了平野开阔的大景;【乙】诗用“波涛”“夕阳”等意象营造了浩渺、壮阔的意境。D.两首诗都是羁旅之作,【甲】诗借大雁传书表达思乡之情;【乙】诗借钟声烘托旅思之情,但比【甲】诗的情思更浓。5.阅读古诗,完成小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的题目中,我们获得的信息是:诗人在军营里待了九天,可能是因为时间漫长而无趣,不由得思念起在长安的家园来。B.诗的一二两句,是写诗人当时的处境:本来重阳节有登高、饮酒、赏菊的风俗,诗人却难以如愿,不禁心生气愤不平之情。C.诗的三四两句是实写,诗人将沦陷的都城、断壁残垣的战场作为背景,烘托故园菊花即使绽放,也难逃孤寂而凄凉的命运。第22页共22页\nD.诗的核心意象是“故园菊”,其不仅负载着诗人惜花思乡之情,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6.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问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乙诗首联中的银烛、金樽、绮筵,都可以看出饯别酒宴气氛的凝重。B.甲诗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添上浪漫的色彩。C.乙诗颈联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实写朋友已经远去。D.无论是甲诗的托明月寄情,还是乙诗的以琴瑟表意,都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深厚情谊。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第22页共22页\n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诗人辞官归隐后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人境,指喧嚣扰攘的尘世。B.诗人虽身处人境却没有感到车马喧嚣,是因为他居住之地偏僻幽静。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飞鸟结伴而还的温馨情景。D.最后两句是说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二、诗歌鉴赏8.古诗阅读。凭阑人·金陵道中〔元〕乔吉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这首小令中,诗人借“物”来抒情。请在“马、鸟、柳花”三物中任选一种做具体分析。9.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野望东皋簿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第二联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第22页共22页\n1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雨”是历代诗人喜欢描写的意象,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雨”这一意象的作用。12.阅读《蒹葭》,完成小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的每章开头都写景物,这些景物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1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寂寞卞之琳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小时候他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诗中的小孩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蝈蝈”“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1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第22页共22页\n采莲曲(唐)崔国辅玉溆①花争发,金塘水乱流,相连畏相失,并著木兰舟。【注】①溆(xù):指水塘边。本诗意蕴丰厚,景致优美。请发挥想象,描述“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这两句诗所呈现的画面。1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题目。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首句中的“乱”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6.阅读诗歌,完成题目。野望【宋】翁卷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注释】①湾:水流弯曲的地方。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1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咏菊唐·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第22页共22页\n诗歌一、二两句刻画了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绘。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长安早春旅怀【唐】白居易轩车歌吹喧都邑,中有一人向隅立。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风吹新绿草芽坼①、雨洒轻黄柳条湿。此生知负少年春,不展愁眉欲三十。【注释】①坼:裂开,意为草木发芽。请描绘诗中画线句所呈现的景象。19.品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甲】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蒸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乙】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说:“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谊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甲】【乙】两首古代诗歌都描写了“夕阳西下”的物象,然而却各有其意趣,请结合有关句子,分析作者在其中所蕴含的情感。2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忆钱塘江宋·李觏①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第22页共22页\n好是满江涵②返照,水仙③齐著淡红衫。【注】①觏:读gòu。②涵:包含。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21.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A.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B.颔联将人带到和平静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船帆高悬。“阔”字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使人胸襟开阔。C.颈联写残夜将尽未尽之际,海上红日初升,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的鼓舞力量。D.尾联写了人向客路,雁向家乡,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在一问一答中,给全诗笼罩上了淡淡的思乡愁绪,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2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画线句所写的景色,并写出诗人感情的变化。2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第22页共22页\n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阴阳割昏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4.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晨登衡岳祝融峰①谭嗣同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镕②。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③。(注)①选自《谭嗣同全集》,此诗为光绪十七年(1891年)诗人登临南岳主峰祝融峰而作。②日初镕:旭日初升,若黄金熔化。③起龙:使龙腾起而行雨。“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5.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种     松宋荦一片青葱色,移来历万峰。数枝初伴鹤,孤干已犹龙。日瘦阴还薄①,风多响自重。岁寒堪寄傲,何必大夫封②?[注]①日瘦阴还薄:阳光暗淡,阴云迫近。②大夫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封禅泰山,遇暴风雨,避雨松树下,封松树为“五大夫”。请发挥想象和联想,将诗句“数枝初伴鹤,孤干已犹龙”所展现的画面描写出来。第22页共22页\n2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赋得暮雨送李胄①韦应物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④。(注释)①赋得:分题赋诗,分到的什么题目,称为“赋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②楚江:指长江。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散丝:指细雨,这里喻流泪。“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一联对仗工整,画面感极强,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一幅画面。2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峡口送友人①[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西陵峡口,为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峡口花飞欲尽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2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葛溪驿①(宋)王安石缺月昏昏漏②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注)①宋仁宗皇祜二年(公元1050年),两浙路大饥荒,饥民流移,道有饿殍,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经弋阳葛溪驿正患病,身体虚弱时写下此诗。②漏:古代计时的仪器。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第22页共22页\n2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释)①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的画面。3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者是如何通过多个意象的组合来构筑宏大气象的?参考答案:1.DD.有误,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渐渐快燃尽,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此句中的“闲敲”,表达的是诗人因朋友久未赴约的孤独烦闷。故选D。2.B第22页共22页\nB.【乙】诗三、四两句“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意思是:微风轻拂笛声幽咽离亭染暮色,你就要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交代二人在各自去向,两人分隔两地,间接表达离别之愁绪、思绪;“直接抒发”表述有误;故选B。3.DD.“流露出作者见不到主帅的失望之情”说法错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结句点出了诗人对不怕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赞美。故选D。4.CC.【乙】颔联“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展现的是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的景致,这两句以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营造凄清的意境,而非“浩渺、壮阔的意境”,烘托内心漂泊异乡的凄苦心情;故选C。5.DA.“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不是“诗人在军营里待了九天”;B.第一二句写作者重阳节勉强登上高处远眺,流露出惆怅、凄凉、难以言表的思绪,“不禁心生气愤不平之情”错误;C.“实写”错误,最后两句想象虚写“故园菊”在战场的残垣断壁旁绽放,寄托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故选D。6.D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分析。A.乙诗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意为: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银烛高烧,青烟缭绕,金樽频传,酒席丰美,朋友们珍重友谊,殷勤饯别,主客双方沉浸在宴饮之乐的氛围里,“都可以看出饯别酒宴气氛的凝重”表述有误;B.甲诗第三四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意为: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这里的“愁心”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愁心’”表述有误;第22页共22页\nC.乙诗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意为: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这里作者借环境描写,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实写朋友已经远去”表述有误;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诗人选择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通过明月寄托相思,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牵挂和不舍。《春夜别友人》一诗,诗人先写离别时室内的人和物,以琴瑟表情达意,再写与朋友告别时的环境,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故选D。7.BB.诗人虽身处人境却没有感到车马喧嚣,是因为他居住之地偏僻幽静”表述有误;“心远地自偏”意为:只要心中所想远离世俗,自然就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由此可知,诗人虽处人境却感觉不到车马喧嚣是因为他内心远离尘世。故选B。8.示例一:用“瘦”状马,用马“驮”诗,写出了诗人在落泊困顿中的孤寂愁苦之情;示例二:以“倦”绘鸟,愁由鸟“呼”,通过“鸟”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倦于漂泊,抒发了诗人乡思愁绪。解析本题考查意象的赏析。这个小令以三个主要自然意象作线,这三个自然意象是瘦马、倦鸟、柳花。它们依次引出相关人文意象:瘦马引出的意象有诗、天涯;倦鸟引出的意象有愁、村;柳花引出的意象有人、鬓华。示例1:前两句写瘦马驮诗的悲苦以及人不如鸟的羁旅情怀。“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瘦马驮诗”四字就足以想见其悲苦,何况此刻又在远离故土的旅途之中。第二句与上句相对,作者通过“倦”“愁”二字。移情入景,巧妙地抒发了人不如鸟的羁旅愁怀。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鸟倦飞而知还”一句,可视为此曲之典所出。再说,不管此鸟是不是归鸟,在浪子心目中,依然可能把它视为一只归鸟。所以倦鸟之愁,无疑代表了浪子之愁,这是一种间接抒情的手法。  第22页共22页\n示例2:后两句言匆匆春去,岁月蹉跎,游子恋乡,身世凄凉。“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远方浪子进而看到不远处的人家,这必定更勾起了他“吾乡似此乡,此乡非吾乡”的羁旅思乡之怀。至此作者已百感交集,不料更有那不懂事的柳花,竟然飞上作者的头发,使得头上的白发显得更多了。此处不直言头发之白,而借柳絮言之,可谓妙笔。作者白发从何而来,当然是羁旅之情和思乡之念所致。全曲从瘦马入笔,至柳絮收笔,不直接写人,而已将人的羁旅之愁写得入木三分,刻骨铭心。9.第二联描绘了诗人薄瞢时分于东皋所见的山园风光。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第二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意思是: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这是诗人薄瞢时分于东皋所见的山园风光,是作者孤寂心境的反映。画面要描绘得具体一点。示例:我放眼四望,漫山遍野一片衰败景象。那起伏的连山,在落日余晖中萧瑟凄凉;那无尽的树木,一片片憔悴枯黄。10.云梦大泽水汽蒸腾茫茫一片,波涛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描绘了洞庭湖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的画面。解析本题考查画面的描绘。“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中的意象有浩大的云梦泽、升腾的水汽、汹涌的波涛、远方的岳阳城,一个“蒸”字,一个“撼”字表现出水汽和波涛的气势。故浩大的云梦泽上一片白茫茫的水汽环绕,水汽升腾到天空,汹涌的波涛翻滚着,气势极其雄豪,这是从正面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气势磅礴;把岳阳城都撼动了,又是从侧面烘托出洞庭湖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示例:水汽蒸腾,笼罩着广大的云梦泽地带。水波澎湃动荡,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的摇晃起来。11.李诗中写巴山夜雨,秋雨涨池,渲染出凄清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之情。陆诗中写夜深风雨大作,一方面是实写自然界的风雨,另一方面象征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危急形势,风雨又引发诗人“铁马冰河”战争生活的联想,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国戍边杀敌、建功立业的爱国壮志。(意近即可)解析第22页共22页\n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作答。《夜雨寄北》第一个“巴山夜雨”叙写秋雨缠绵的夜晚,渲染出凄清忧伤的氛围;第二个“巴山夜雨”是作者想象与妻子相见后秉烛长谈的画面。作者借“雨”这一意象,抒发了自己孤独寂寞和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两句,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并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因此,作者借“雨”这意象,抒发想要戍边杀敌、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据此理解分析作答。12.萧瑟、冷清的晚秋画面。作用:①起兴句,引起下文;②表明时间的推移,表达主人公的真挚感情;③营造萧瑟凄凉的氛围,烘托主人公的凄婉惆怅之情。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景物的内容和作用的分析能力。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交代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客观环境,渲染、烘托气氛,抒发或寄托作者和人物的感情等角度理解。这首诗三章开头的景物“兼葭”“白露”“霜”,构成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每一节以景物开头,目的是用这些景物起兴,引出追求“伊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情感;“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表现了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蒹葭”“白露”“霜”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烘托萧瑟冷漠气氛,衬托对“伊人”求而不得的焦急和惆怅之情。13.小孩子是一个“寂寞”的载体。“蝈蝈”“夜明表”等意象分别衬托了小时候的寂寞、死时的寂寞。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人物形象以及意象的作用。在概括诗歌人物形象时,首先要抓住诗中描写这一人物的语句,分析人物的外在特征和环境特点,然后再挖掘人物的内在品格,抓人与志的契合点,最后再总结塑造此形象的意义。第22页共22页\n“意象”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把握意象,必须在利用已知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诗歌的风格、情感基调。因此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内容具体分析。在卞之琳的这首短诗中,诗人选择了两个物象来表现寂寞:蝈蝈和夜明表。我们对寂寞的认识和感受都有类似的经验,那就是寂寞总和死寂般的空间有关。在这样的空间里,我们的内心总会渴望有些声音,打破这种死寂,来驱逐内心的寂寞。或者说,声音的出现,总会引起我们的关注,从而暂时忘掉寂寞。蝈蝈和夜明表,都是能发出细碎且悦耳声音的两个实物,一个是童年时期的玩物,一个是成年人的附赘。但长大了的乡下孩子,正是认同了夜明表与蝈蝈在发声上存在着的同属性,故而也会常常将它置于枕边。因此诗中“小孩子”是被寂寞贯穿一生的小人物形象,是一个寂寞的载体。“蝈蝈”是“小孩子”儿时排遣寂寞的工具,是他活着的见证之物;“夜明表”是“小孩子”长大后寂寞的陪伴者,是他为衣食奔波的提醒者,更是时光流逝的见证者,衬托了他死时的寂寞。14.玉光闪闪的水塘之边,绚丽芬芳的鲜花竞相开放。灿灿阳光之下,青年男女轻舟竞采,繁忙不息,若得塘上水波相向回旋,碧荷兰舟,相映生辉。解析本题考查诗文描绘的画面。诗文画面是对诗文内容深刻理解,应在理解诗文情感的基础上,根据诗文描绘的意象意境用诗化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可多用形容词来描绘。句意:玉光闪闪的水塘边,绚丽芬芳的鲜花争相绽放,采莲的轻舟来来往往,塘中水波回旋荡漾。示例:波光粼粼的水塘边草茂气清、阳光明媚,五彩斑斓的花儿争相怒放,采莲轻舟,来回彼返,那塘上的水波便相向回旋起来,熠熠生辉。15.描绘了一幅黄莺在林间枝头上下穿梭,发出欢快的鸣叫声的生机盎然的画面。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字词的一般方法为: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画面;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乱”本义是没有秩序和条理,这里主要形容黄莺啼叫声和频繁穿梭树林的状态,由诗句“花开红树乱莺啼”我们自然联想到:在一棵棵开满红花的树间,无数只黄莺在林间枝头上下翻飞,不停地鸣叫,体现出春天万物繁茂的盛况。由此“乱”字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绘出了一幅黄莺穿梭林间枝头,发出欢快的鸣叫声的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16.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解析第22页共22页\n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画面即可。“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的意思是:无边秋色,森森寒意透露在晴日照耀着的水湾;远远近近,映入眼中的是无数层叠起伏的峰峦。示例:诗中所绘是在秋季,有山有水,描绘了一副满天秋色,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放眼看去是满天的秋色,森森寒意透露在晴日照耀着的水湾;远远近近,无数层叠起伏的峰峦映入眼中。17.寒夜过后,初霜轻轻地附着在屋瓦上,芭蕉叶断,枯败的荷叶倾倒在水面的一幅萧条残败的深秋景象。解析本题考查描写诗歌所展现的画面。解答时要在正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前提下,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再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描述,最后运用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的意思是:一夜过后,初降的寒霜轻轻地附在瓦上,使得芭蕉折断,荷叶倾倒。示例:描绘出了经过一夜之后,初降的新霜轻轻地附着在瓦片上,芭蕉叶和衰败的荷花也无法承受,芭蕉叶被折断,衰败的荷花倾倒在水面上的一幅萧条残败的深秋景象。18.一阵风刮过,早春便来了,草木开始发绿;又一阵雨飘过,那刚刚吐出嫩黄的柳条变得愈发湿润动人。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描绘画面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一阵风刮过,早春便来了,草木开始发绿;又一阵雨飘过,那刚刚吐出嫩黄的柳条变得愈发湿润动人。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风”“草芽”“雨”“柳条”的动态画面;第三要抓住这些意象的特点“吹”“新绿”“洒”“轻黄”等,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写即可。示例:春风轻拂,草芽舒展,草地一片新绿,细雨如丝,滋润了河边泛黄的柳条。19.《浣溪沙》中“夕阳西下”,既是写景,也是词人心情的反映。词人借景抒情,形象生动地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了不尽的幽思;同时也暗含了但愿美好希望重现的微妙情怀。《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之景,则更增添了游子的孤独之感,衬托思乡之情。解析第22页共22页\n本题考查情感主旨。《浣溪沙》:“夕阳西下”,落日向地平线落去,夕阳西下是眼前景,结合前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词人迈着缓慢的步子走在小园里,今日类似的天气与眼前类似的景物引起了他对去年的回忆。这一句中包含了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新”和“旧”的对比、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同时“几时回”表现出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也表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天净沙·秋思》:本文前四句皆写景色,“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再结合“断肠人在天涯”可知,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20.示例: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光。水面上,点点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解析题干要求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一定要把夕阳返照江面的美丽景象描绘出来。如:此时此刻,最迷人的还是返照入江,满江一片红光,那江面上的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的女神们一齐穿上了淡红的衣衫。21.CC.“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意为: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本句通过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着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并非“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故选C。22.皎洁的月光朗照看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萧瑟凄清的乡村秋夜景象,流露出作者孤独寂寞的感情),“月明荠麦花如雪”使他暂时忘却了自己的孤寂,表现出惊喜愉悦的感情。解析第22页共22页\n第一问,考查画面的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意思是: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该诗句中写到的意象有“月、荞麦花”,所写的景色为“月光皎洁,荞麦花开,远远望去,灿烂如雪”,据此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第二问,考查诗歌的情感。“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的意思是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的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山村的周围行人绝迹。为我们勾勒了一副萧瑟凄清的乡村秋夜图,抒发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感情。“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意思是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这里,作者又勾勒了一副月下花开图,抒发了惊喜愉悦的感情。因此,诗人情感的变化是由孤独寂寞到惊喜愉悦。23.山的南面阳光灿烂,山的北面幽暗昏黑,描绘了泰山明暗分明的奇丽画面。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描述画面的能力。所描述的画面要符合诗歌的内容,语言要生动形象。注意诗句中精彩的字词,由于山高,山的南面阳光灿烂,山的北面幽暗昏黑,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描绘了泰山山南山北明暗分明的奇丽画面。24.描绘了一幅太阳刚刚东升的美好景象。天地好像突然沉落,星星全部在夜幕上消失,天竟然跃动起来,东方呈现出金子熔化般的灿烂辉煌。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赏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镕”的意思是:大地好像突然沉落,星星全部在夜幕上消失,天边竟然跃动起来,东方呈现出金子熔化般的灿烂辉煌,那是太阳刚刚东升的美好景象。作答时要抓住“大地”“星星”“天空”“太阳”几个意象,描绘了一幅太阳刚刚东升的美好景象。25.在微弱的阳光照耀下,松树上数条横生的枝干显得更加优雅,寒风吹过,树枝摇曳,引来云鹤与之相伴,而那些独生的树干枝枝刚劲有力,好似腾空的苍龙。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描写画面题,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句子大意是“数条枝干引来云鹤相伴,独生的树干已经长得遒劲似龙了”。抓住诗句中的意象及特点发挥想象,句子中的意象有“枝干”“云鹤”“孤干”等,其特点是横生的枝干摇曳生姿,引来云鹤相伴,“孤干”则苍劲有力,像腾飞的苍龙,联系上下句加上背景“日光微照”“寒风吹过”,构成一幅画面。第22页共22页\n26.天色昏暗,水气迷蒙,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一切都似乎凝固不前,充满浓浓的离愁别绪。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作答此题,要抓住诗歌意象“帆”和“鸟”来描绘。示例:天色昏暗,雨丝繁密,将船帆打得沉重;暮色中,鸟儿飞得迟缓。这一切,无不染上了离愁别绪。27.描绘了悲凉的画面:微风拂过,峡口的花随风飘落,春天即将过去。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这句诗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因此。这里写的是暮春时节,主要描写的景物是西陵峡口的花在飘落。据此分析,展开想象,用更优美的语言把画面描述出来即可。28.一钩残月挂在天空,月色昏昏,漏声滴答,黑夜正长;油灯忽明忽暗,寂寂地照着我的床。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的意思为:一轮被云雾遮蔽的昏暗残月挂在天上,更漏滴答一直响个不停,忽明忽暗的一盏油灯夜不能寐的诗人躺着的冷寂的床上。据此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缺月、漏、孤灯、秋床等意象,烘托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气氛,表现出作者独眠客舍的思乡之情即可。29.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牧马归来,皎洁的月光下,悠扬的羌笛声回荡在戍楼之间。(意思相近即可)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概括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解答本题时就要紧扣“雪”、“胡天”、“月明”、“羌笛”、“戍楼”,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表达出来。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用概括的语言加以描述即可。示例:广袤的胡天北地,冰雪已经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时分,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了,天空洒下了明月的清辉,大地一片和平宁谧。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悠扬的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第22页共22页\n30.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沧海”“洪波”“日月”“星汉”等,都是远观之景。这种宏观的景色,使人的眼界为之开阔,胸怀激荡。解析本题考查意象。根据题干“宏大气象”,可知要关注诗歌中具有“宏大”特点的意象。根据“以观沧海”,可见意象是浩瀚无边的“沧海”;根据“洪波涌起”,可见意象是波涛汹涌的“洪波”;根据“日月之行”,可知意象是“日月”;根据“星汉灿烂”,可知意象是广阔无边的“星汉”。作者在诗歌中集合了如此多宏达壮丽的意象,使诗文意境更加开阔,也更加凸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第22页共22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13 18:00:11 页数:22
价格:¥8.88 大小:52.57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