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悼亡类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9

2/49

剩余4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悼亡类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梦微之白居易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承诗题,写梦中携手同游的热闹与欢乐,和晨起的悲伤哀痛形成巨大落差。B.颔联自现境况,说自己在微之去世后的生活和生命状态,暗示彼此离别之长之苦。C.尾联说阿卫韩郎也相应从官场离去,借此含蓄地表达自己已对官场不报什么希望。D.这是一首抒情诗,抒发的是对微之的思念之情告慰之意,抒情方式主以间接抒情。2.从“寄”和“雪”切入,对“我寄人间雪满头”进行有深度的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①辛弃疾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今朝梅雨霁,青天好。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②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注]①朱晦庵:南宋大儒朱熹,晦庵是他的号。即世:去世。②玄经:扬雄的著作《太玄经》。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庄提倡“忘言知道”,一面却又著书立说,可见他们自己也不能做到“忘言”。第49页共49页\nB.梅雨初晴表面上写天气,实际上暗示词人对老庄哲学有了独到的体会,豁然开朗。C.词人晚年远离官场,轻衫短帽,甘心隐居于山林丘壑之间,过着悠闲惬意的生活。D.这首词上片写读书所感,下片悼念好友朱嘉,既富有哲理意味,又显得情致深长。4.这首词是怎样表达悼念之意的?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思母与恭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注】与恭,字行己,号懒禅,宋末元初上虞人。馀姚九功寺僧。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的“芦花”典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借孔子弟子闵损与后母的故事代指母爱。B.第二句以须发花白的诗人作为主体勾连过去与现在。C.三、四句,诗人以回忆虚写去年五月归家省亲时的情景。D.这首诗质朴平实,叙述平凡往事,令人深为感动、叹惋不已。6.这是一首“饱蘸生活气息,充满真情实感”的思母诗,请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张平甫①哀挽姜夔将军家世出臛儒②,合上青云作计疏。吴下宅成花未种,湖边地吉草新锄。空嗟过隙催人世,赖有提孩读父书。它日石羊芳划路,弟兄来此一沾裾。【注】①张鉴,字平甫,姜夔的挚友,生前常资助姜夔。②臛儒:清瘦的儒者。第49页共49页\n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律挽诗。挽诗用以哀悼或祭奠死者,内容常与死者身份、生平、功绩相关。B.诗歌首联夸赞朋友的高贵出身、通儒之才和济世之志,因此能够青云直上,高官显爵。C.颔联写杭州新宅刚刚落成,还未及栽种花木,而湖边的吉地却锄草破土,准备建坟墓。D.本诗以动人著称,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斯人已逝,幽思长存,蕴含诗人的无限哀感。8.张鉴离世,姜夔“抚事感慨”,诗中除了表达挚友离世的悲伤外,还有哪些感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寒食上冢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上坟途中,道路狭窄,桥面危险,突出逝者葬地偏远,烘托诗人祭奠的无奈。B.颔联由远及近,写枫树外远山朦陇,麦田边破屋孤立,寂静之景寄寓诗人沉郁之情。C.颈联写春风吹来,大地变暖,宿草由枯转青;添新路,暗示添新坟,读之倍觉凄凉。D.尾联中的“自”与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句中的“自”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10.诗人为何说“进节只愁余”?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哭李商隐崔珏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第49页共49页\n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足因无主踠(1),旧交心为绝弦哀。九泉莫叹三光(2)隔,又送文星(3)入夜台。注:(1)踠,屈曲,弯曲。(2)三光,指日月星。(3)文星,即“文曲星”,常指有文才的人。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说李商隐有才且“凌云万丈”,却冠以“虚负”二字,写出了对世情的不平;“未曾开”表现了对世事的鞭辟和人才的叹息。B.颔联用“鸟啼花落”烘托出一幅伤感色调的景象,唤起人们对李商隐身世的联想;“竹死桐枯”暗喻李商隐的去世,一哭三叹。C.“良马足因无主踠”,运用比喻,揭示李商隐悲剧应归之于压制人才的黑暗政治现实;“旧交心为绝弦哀”,运用典故,表达对亡友的情谊和哀思。D.尾联独具匠心,不说自己的悲哀,却用劝慰的语气说“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这既是安慰亡友,也是诗人自慰。12.“哭”是本诗诗眼,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哭”的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梦李白二首•其二(节选)杜甫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①,将老身反累②。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注]①网恢恢,天网宽疏。②李白因受牵连被判罪而流放夜郎,时年五十八岁。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中的“梦”字,表明了诗人对好友李白的深切思念,可见二人友情深厚。B.第一、二句写李白“出门”时的动作,生动展现了他壮志未酬的悠悠心绪。第49页共49页\nC.第三、四句,京城长安达官权贵的高冠华盖与李白的困顿不堪形成鲜明对比。D.第五、六句,诗人感慨:天网宽疏,而李白却在迟暮之年受牵连而被流放。14.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①,学诗谩②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孤雁儿李清照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③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注】①路长:语出《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日暮:语出《离骚》“日忽忽其将暮”。②谩:徒,空。③吹箫人去:化用秦穆公女儿弄玉与其丈夫箫史的典故。15.下面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家傲》一词,写出了船摇帆舞,星河欲转的奇异景色,同时将生活与梦境交织,亦真亦幻。B.《渔家傲》前后呼应,结构缜密。上片开头在下片尾句中得以呼应,下片开头又紧接上片尾句。C.两首词都妙用典故,其中,《孤雁儿》化用弄玉与其丈夫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古人的思慕之情。D.作者善用口语,如《渔家傲》中“风休住”,《孤雁儿》中“没个人堪寄”,自然亲切,朴实晓畅。16.这两首词从不同侧面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满的女性形象,请概括其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第49页共49页\n诗经·周颂·清庙①於穆清庙②,肃雝显相③。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④。不显不承⑤,无射于人斯!【注释】①这首诗是“周颂”的第一篇,写的是周人祭祀周文王的场景。②於穆,犹“穆穆”。③雝,同“雍”。④骏,通“逡”。⑤不,通“丕”;承,通“烝”。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颂,是宗庙的乐歌。这首诗表现了周人对周文王的敬畏之情。B.只有秉承文王的功德,才能有充足的人才储备从而巩固统治。C.第五句意指祭祀祖先要诚心诚意,才能报答文王的在天之灵。D.祭祀宗庙和祖先不仅是形式,而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告诫后人。18.孔子曾说:“《清庙》,王德也,至矣!敬宗庙之礼,以为其本;秉文之德,以为其蘖。”(节选自《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你对他的比喻有什么理解?请结合诗句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短歌行①曹丕仰瞻帷幕,俯察几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神灵倏忽,弃我遐迁②。靡瞻靡恃,泣涕连连。呦呦游鹿,衔草鸣麑③。翩翩飞鸟,挟子巢枝。我独孤茕,怀此百离④。忧心孔疚,莫我能知。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一何早。长吟永叹,怀我圣考。曰仁者寿,胡不是保。第49页共49页\n【注】①短歌行:为乐府诗旧题。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死。二月,葬高陵。此诗当作于曹操葬后不久。②遐迁:远离。此指去世。③麑(ní):指小鹿。④百离:种种痛苦。离,同“罹”,忧苦。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四句写到自己看到父亲生前用过的帷幕、几筵,不禁触物伤情,有物在人亡之痛。B.失去了自己所瞻仰依恃的父亲,作者自然止不住要“泣涕连连”了,这里用语贴切。C.“我独孤茕”四句叙述自己孤寂无依,内心的痛苦是人莫能知的,“孔”理解为“很”。D.整首诗清丽婉柔,把思亲之情描写得细腻、生动、真挚,体现出“工于言情”的特点。20.曹丕的《短歌行》和曹操的《短歌行》都化用了《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两者表达的情感相同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思王逢原①三首(其一)(宋)王安石布衣阡陌动成群,卓荦高才独见君。杞梓豫章蟠绝壑,骐驎騕褭②跨浮云。行藏已许终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注释:①王逢原:王令,北宋诗人,与作者王安石为莫逆之交。此诗作于王令去世第二年秋天。②騕褭:(yǎoniǎo)古骏马名。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思”,既表示悼念,又说明自己在远方,有以诗代祭之意。B.诗歌前四句称赞王令虽出身贫寒,却才华横溢,生前已享誉江西诗坛。C.全诗叙写与故友交往的回忆和感叹,似对故友倾诉衷肠,凄恻感人。D.诗人痛惜故友早逝,肯定其高尚节操和卓越才华,也感喟自身遭遇。22.诗的最后两句化用典故,表达了深沉的感情。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第49页共49页\n鹧鸪天   贺铸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①阊门:苏州城西门,词人旧居。江城子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23.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鹧鸪天》开头两句点明词人重回苏州,想起过往不由悲叹,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B.《鹧鸪天》“露初晞”与“新垅”形成鲜明对比,让词人产生“物是人非”的悲叹。C.《江城子》中“不思量,自难忘”以退为进,真挚深刻地表现了苏轼对亡妻的思念。D.《江城子》中“纵使”句设想相逢情景,以自己的沧桑困顿进一步渲染对亡妻的眷恋。24.简析这两首词在塑造妻子美好形象方面各运用了什么手法,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①贺铸重过阊门②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③。旧栖新垅④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①本词写于作者离开苏州之时。②阊门,苏州城西门。词人年近五十时曾在此居住三年,其间妻子亡故。③晞:晒干。④新垅:新坟,此指亡妻葬所。第49页共49页\n2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由物及人,由“阊门”之存想到爱妻之失,“同来何事不同归”的诘问中浸透着撕心裂肺的丧偶之痛。B.“梧桐半死”“鸳鸯失伴”两个比喻,将词人孑然独存的苦状和老来孤独寂寞的心境表现得凄切而哀婉。C.“原上草,露初晞”,既是对亡妻坟前景物的描写,又暗指爱妻的新殁,寄托着对妻子不幸早逝的哀叹。D.“旧栖新垅两依依”,借物写人,表现了亡妻无论生前还是死后始终依恋、陪伴着自己,对自己不离不弃。26.请比较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下片结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与本词下片结语“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说说两者在写法上有何不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2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思量,自难忘”并举,利用两组看似矛盾心态之间的张力,倾诉往事蓦然来到心间难以遏止的久蓄情感,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苏轼的内心世界。B.“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说得极为沉痛,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C.“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推人及己,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这种表现手法,使得诗词意味更加蕴蓄、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D.词中读不到令人感觉“矫情”之语,用词简练凝重,每一个音节的连接都有冷涩凝绝之感,犹如声声咽泣,压抑沉重的气氛就在这“幽咽泉流”中弥散开来。第49页共49页\n28.苏轼写悼亡别具特色,请结合本词内容和表现手法,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哭亡友宜都刘孝廉①玄度十首(其六)袁中道才士原无命,萧条孰与君。有人争绝产②,无子护遗文③。清浦千层雪,丹山五色云。我来人已逝,抚景内如焚。【注】①孝廉:指科举时代的举人。②绝产:没有合法继承人的遗产。③遗文:逝者留下的诗文,此处代指亡者。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发表议论,以古今才士的命途宽慰自己面对好友离世产生的悲痛。B.诗人看到刘玄度的家里一片纷乱,家人都争着分遗产,没人为他护丧。C.“千层雪”和“五色云”用比喻手法写出江水的翻滚之态和山色的多彩。D.景色无法平复诗人当时的情绪,好友的丧事一团糟,而他又无能为力。30.有人从颈联描写的景象中读出了悼念之意,对此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过故斛斯校书①庄(其二)杜甫燕入非傍舍,鸥归只故池。断桥无复板,卧柳自生枝。遂有山阳作②,多惭鲍叔知③。素交零落尽,白首泪双垂。第49页共49页\n【注】①斛斯校书:指作者居于草堂时的邻居斛斯融,其人死后方授一官。斛斯,复姓。校书,职官名,古代掌理校勘典籍的官吏。②山阳作:《晋书》载,向秀经嵇康山阳旧居,作《思旧赋》。③鲍叔知:《史记》载,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燕入旧居、鸥归故池,好友斛斯融却已离开人间,颇有物是人非之感。B.颔联写断桥不修,卧柳生枝,暗指故庄人迹罕至,呈现出一片破败荒凉景象。C.颈联化用典故,表明心迹,“多惭”二字点明二人相知之深令管鲍自叹不如。D.全诗写景寓情,借古叙事,步步咨嗟,字字入情,景、事、人、情浑然一体。32.有人评此诗“哀人亦复自哀矣”,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鹤鸪天贺铸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②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城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梧桐,其根半生半死。33.下列对上面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词上片写梦前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下片转入梦境之迷离恍惚,结尾三句抒写了梦醒后的感慨。B.苏词“尘满面,粪如霜”一句,将夫妻死别后个人的遭际忧愤倾注于容颜苍老、形体衰败之中来描写,形象更加深刻。C.贺词是重游故地,想起亡妻,物是人非,以寄哀思之作。“旧栖新龙两依依”,这一“旧”一“新”,将自己和亡妻糅合在一起,表达了对妻子的深切怀念。第49页共49页\nD.贺词“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一句借景抒情,将丧偶之痛和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34.苏轼、贺铸的这两首词,堪称古代悼亡诗之双绝。有人认为,就艺术性而言,苏词略胜,而就思想性论,贺词稍优,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两首词各自的最后两句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浪淘沙·灯火雨中船①吴文英灯火雨中船。客思绵绵。离亭春草又秋烟。似与轻鸥盟未了,来去年年。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凌波②香断绿苔钱③。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注】①这首词是吴文英为悼念杭州亡妾而作。吴文英漂泊中重到临安(今杭州),寻访故园旧居,不禁追忆当年。②凌波;喻美人步履的飘逸。③绿苔钱:青苔的别称。3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亭春草又秋烟”一句,既写出季节的变换,又形象地写出即将离别的愁苦。B.下片从追忆往事写起,触景伤情,虽情缘未尽,往事难忘,但情人已逝,令人伤怀。C.“燕子”两句,与晏殊《浣溪沙》中的名句“似曾相识燕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词语言深美,结构严密,脉络清晰,深切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富有艺术感染力。36.这首词情意委婉动人,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追悼吴伟业[注]秋风萧索响空帏,酒醒更残泪满衣。辛苦共尝偏早去,乱离知否得同归。君亲有愧吾还在,生死无端事总非。最是伤心看稚女,一窗灯火照鸣机。[注]吴伟业(1609~第49页共49页\n1672年),明崇祯四年参加会试,得第一名,明思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当时社会千疮百孔)特赐他归里娶亲。顺治四年,妻子郁氏去世,写了这首悼亡诗。3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风带着寒意,拂动着空荡荡的帐幔,一片萧索;诗人酒醒,不觉泪下沾襟。B.患难与共的妻子遍尝半生的辛苦,过早地离世,等待诗人的是无穷尽的乱离。C.尾联虚实结合,看到自己的小女儿,就想起妻子往昔在灯火之下织布的情景。D.这首七律平平道来,浅浅写出,不假藻采,以浅切的语言表现出深沉的感情。3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谢公①宅李白青山②日将暝,寂寞谢公宅。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唯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注]①谢公:谢朓(464~499),南齐诗人,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梁武帝称:“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②青山:在安徽当涂县城东南。据记载,谢朓曾在青山之巅建造别墅,李白死后葬在青山。3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作从时间和空间起笔,写出了天色将晚,青山上的谢朓宅院一片寂静冷清B.李白眼前的谢朓宅院已经荒废了,庭院里衰草遍地,井台上长着厚厚的苔藓。C.清风缓缓地吹着,不时吹皱泉水,吹低衰草露出石头,使谢朓宅院充满闲趣。D.诗作以对仗、衬托等手法,融浓情于写景状物之中,写出李白对谢朓的思慕。40.颔联中的“虚”字历来为人称道,根据诗意理解此处“虚”字的多种含意。阅读作品,完成下列小题。过墓作①第49页共49页\n蒲松龄野有霜枯草,谷有长流川。草枯春复生,川流逝不还。朱光如石火,桃杏忽已残。登垅见殡宫,丛柏翳新阡。欲唤墓中人,班荆②诉烦冤。百扣(另作:叩)无一应,泪下如流泉。汝坟即我坟,胡乃着先鞭!只此眼前别,沉痛摧心肝。注释:①蒲松龄悼念亡逝的妻子之作。②指在地上铺开荆条坐下。41.这首诗可能在以下哪本书中找到?(     )A.《山谷外集》B.《聊斋诗集》C.《柳泉诗文集》D.《宋诗别裁集》42.下列关于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叙述与写景结合B.寓情于景物之中C.托物言志不失自然D.铺陈和比喻兼用43.有人认为,和苏轼《江城子》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比较,本作品中的画线句“更为哀苦”;但有人不以为然。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妾薄命·为曾南丰作(其一)①陈师道主家十二楼,一身当三千②。古来妾薄命,事主不尽年。起舞为主寿,相送南阳阡③。忍著主衣裳,为人作春妍。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死者恐无知,妾身长自怜。【注释】①曾南丰即曾巩,对陈师道有很深的知遇之恩,是其敬重仰慕的师长。②白居易《长恨歌》中有“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句。③汉代原涉在南阳为父亲置办的墓地,称为“南阳阡”,后世以此泛指墓地。4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二句化用前人诗句,极言侍妾受主人之宠爱,与后两句一扬一抑。B.五、六句以极概括的语言抓住典型事件,一乐一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第49页共49页\nC.七、八句借侍妾之口对当时党争中趋炎附势之徒讳言师门作有力针砭。D.这首诗平淡典雅,直陈胸臆,意在表现当时社会一位侍妾的悲惨命运。45.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正月崇让宅①李商隐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②。[注]①此诗是作者悼念亡妻之作。崇让宅,诗人和妻子曾在此居住。②《起夜来》为古乐府杂曲歌词,其词表现女子思念情人到来。4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密”“掩”“深”“迥”等字透露出荒寂凄凉之感:“徘徊”一词传达出一种寻寻觅觅、若有所失的心绪。B.颔联写月有晕而朦胧,风天将至;夜露生寒,庭花瑟缩未开,营造了凄寒惨淡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凄凉的心境。C.尾联“共馀香语”“不觉犹歌”,写作者与妻子对话并聆听她吟唱《起夜来》的梦中情形,表现了他对亡妻思念至深。D.此诗由景见情,由白天写到仪晚,由门外写到宅内、室中,通过层层环境描写,衬托出诗人思念亡妻的复杂心境。47.请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第49页共49页\n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4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诗人对亡妻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B.“无处话凄凉”既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在内。C.“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刻画的是外部形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了。D.下片全部记述梦境,表达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浓墨重彩,字字血泪,情调凄凉哀婉。49.请赏析本词最主要的艺术手法。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各题。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纳兰性德(清)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②,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注】①《浣溪沙》这首词是清代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卢氏所作。②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③赌书消得泼茶香:是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云:“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5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谁念西风独自凉?”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B.一个“凉”字,既写出了秋风渐紧,天气的凉。也写出了卢氏去世后,作者的心境凄凉。第49页共49页\nC.“被酒莫惊春睡重”一句,写妻子对自己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心:自己在春天里酒喝得多了,睡梦沉沉,妻子怕扰了他的好梦,给他盖上被子,动作说话都轻轻的,不敢惊动。D.“当时只道是寻常”此句平淡如家常的话语道出了作者对早逝的妻子的无限思念和对往昔生活的深情怀想。51.本词是如何表现亡妻之痛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鹧鸪天贺铸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晞:晒干。52.对上面两首词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苏词上阕“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两句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情语,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B.贺词上片“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句,用半死梧桐和失伴鸳鸯自比,表现自己的丧偶之痛和老来孤寂的凄凉之境。C.贺词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兴;同时,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比,有它寻夫先路,下文“新垅”二字的出现就不显得突兀。D.苏词中采用白描手法,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贺词艺术构思上的突出之处在于将生者与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第49页共49页\n53.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离思其五①(唐)元稹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为薛台悼亡(唐)白居易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注】①元稹的离思五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54.对于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元诗“寻常百种花齐发”一句,借百花齐放的乐景衬诗人当时之哀情。B.元诗“偏摘梨花与白人”一句,“白花”衬“白人”,是对人物外表和内在的赞美。C.白诗“半死梧桐”既与其后的“老病身”相应,又蕴含失去配偶之意。D.白诗“重泉”犹九泉,“一念一伤神”写出了思念之深之痛。55.元诗的“可怜和叶度残春”与白诗的“月冷空房不见人”都表达了物是人非的伤感和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但手法各异,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第49页共49页\n半死桐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①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①梧桐半死:晋崔豹《古今注·草木》:“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则所谓“合欢树”似即连理梧桐。古诗文中例以“梧桐半死”比喻丧偶。56.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处话凄凉”既有诗人自己因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而无法向亡妻诉说的沉痛,又包括亡妻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的凄凉。B.“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运用了白描手法,刻画了诗人的外部形象,表现出其内在的复杂的思想感情。C.“原上草,露初晞”,纯粹是为了状眼前之景,以荒郊常见的“草”“露”为主要意象,运用对比手法将“露初晞”与“新垅”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让诗人产生“物是人非”的悲叹。D.“谁复挑灯夜补衣”,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平实的细节表现了妻子的贤慧、勤劳以及夫妇之间的患难与共、甘苦共尝。57.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贺铸的《半死桐》堪称古代悼亡篇章中的双璧,同以真挚、沉痛见称。试分析这两首词在表达技巧上的相同之处。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5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城子”为词牌名,此词双调七十字,上下片各五平韵。这首词是“记梦”,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说明作者的梦是真实的,不是假托的。第49页共49页\nB.本词开头“十年生死两茫茫”,讲的是生死相隔;“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难以忘却。C.“夜来幽梦忽还乡”是抒情,作者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故乡,两人在那个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重逢,共诉衷肠。D.“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作者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59.北宋之后的文人对这首词评价很高,把它称作“第一悼亡词”。试从艺术手法的角度鉴赏这首词。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60.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词擅长于细节描写,通过“尘满面”“鬓如霜”“正梳妆”“相顾无言”“泪千行”等细节,表达了作者的落拓之悲以及对亡妻的追怀之痛。B.苏词下阕结尾三句侧面落笔,并不直接写对亡妻的思念,而是设想亡妻的痛苦,从而寄寓自己的悼念之情,使得诗词意味更加蕴藉和深沉。C.贺词巧用比喻,“清霜”二字以秋天霜降后梧桐枝叶凋零、生意索然来比喻妻子死后自己也垂垂老矣,艺术地刻画出作者本人的孤独和凄凉。第49页共49页\nD.两词均以真挚沉痛见称,但抒情艺术不尽相同:苏词长于直抒胸臆,纵情放笔,结尾戛然而止;贺词情景交融,情感物化,结尾韵味悠长。61.两词均用到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C2.(1)由“寄”想到“寄人篱(檐)下”,因为诗人在诗句中流露出自己暂时寄居世间、随时都可能离去的感伤,或者是生命不能自主的怅然。(2)由“雪”想到“朝如青丝暮成雪”,“雪”都是用来写白发,寄寓时光匆逝、生命短暂的感伤。【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尾联说阿卫韩郎也相应从官场离去,借此含蓄地表达自己已对官场不报什么希望”理解错误,尾联是说阿卫韩郎也相继去世,我们很快都会重新聚首,只是不知微之是否有感,这正是本诗的告慰之意。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艺术手法的能力。“我寄人间雪满头”,好友元稹埋在黄泉之下,泥土侵蚀着他的身体,也许早已和泥化作尘土,而诗人也只是顶着满头白发暂时居住在人间。“寄”可以理解为寄居、“寄人篱(檐)下”,也让人想到《古诗十九首》中“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人生好像旅客寄宿,匆匆一夜,就走出店门,一去不返。人的寿命,并不像金子石头那样坚牢,经不起多少跌撞。流露出自己暂时寄居世间、随时都可能离去的感伤,或者是生命不能自主的怅然。由“雪”可以想到李白的“朝如青丝暮成雪”,诗歌中经常用“雪”比喻白发,时光匆逝、生命短暂,诗人倏忽间已年老,不由感伤。这句诗在字面、形式上看似浅显,而情意、内涵甚深。3.C第49页共49页\n4.①直抒胸臆,用“故人少”直接表达对友人去世的伤感。②运用典故,称道朱熹会像扬雄一样留下不朽的著作。③运用比喻,认为朱熹的著作会像江河日夜奔流一样传之后世,表达对朱熹的敬仰和缅怀。【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甘心隐于山林丘壑之间”不当,结合诗人生平可知,隐居山林是无奈之举。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白发多时故人少”,“白发多”是感叹岁月蹉跎,有壮志消磨的隐痛,“故人少”则是见故旧凋零,健在者已经聊聊无几了。此句直抒胸臆,一多一少充分表达了作者叹己悼人的情怀。“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先生已经逝去,可是无论去了哪里,都会像西汉学者扬雄(字子云)那样,留下不朽的经典。这是运用典故,称道朱熹会像扬雄一样留下不朽的著作。“江河流日夜,何时了”,就像江河日夜奔流,永不停息。运用比喻,赞扬朱熹的学术成就,像江河流日夜,何时了。表达对朱熹的敬仰和缅怀。5.B6.饱含生活气息的场景:白发母亲倚靠柴扉盼望儿子归来;诗人典当袈裟,买米回家。体现的真情实感:①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母亲去世的伤悲之情。母亲已经去世,诗人与母亲阴阳相隔,无限思念,不由想起往事。昔日,母亲倚靠在柴门,等待诗人回家;而现在,母亲已经不在,诗人触景生情,悲伤无限。②诗人无奈的心情和对母亲的愧疚自责之情。去年梅雨时节,诗人归家省亲,发现家里已经断粮,只能将自己的袈裟送到当铺,换来救命粮食,表达了诗人深感无奈,无力奉养母亲的愧疚自责之情。【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第49页共49页\nB.“第二句以须发花白的诗人”对诗意理解错误,“白头”代指母亲而非诗人。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以及情感的能力。与恭出家之后未久,其父见背,唯留老母贫苦独守。恭公虽系出家之人,亦不能有负亲恩。虽然自己过的也是清贫淡泊的生活,仍时时接济老母。现在母亲也走了,留下的只是满腔怀念。这首诗并没有华美的词藻,只是用极普通的词语,叙述极平凡的往事。然而,诗中流露的全是一片赤子之心,孺慕之情读来令人深为感动,惋叹不已。“白头无复倚柴扉”,白发母亲曾经倚靠柴扉盼望儿子归来;“曾典袈裟籴米归”,诗人典当袈裟,买米回家。饱含生活气息的场景。体现的真情实感:第一第二句写看到寒霜把芦花摧残,不禁落下了伤心的泪水;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再也不会到门口倚靠着柴门盼望我、看望我了。因为母亲已经去世,诗人与母亲阴阳相隔,诗人触景生情,悲伤无限,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母亲去世的伤悲之情。第三第四句写去年五月梅雨时节,家中粮断,诗人只好典袈裟买米回家,奉养母亲。表达了诗人深感无奈,无力奉养母亲的愧疚自责之情。7.B8.(1)为时光流逝、世事无常而嗟叹;(2)为朋友生前空怀一身抱负,才华未得到施展而愤懑;(3)为朋友的后代能继承父亲遗志,勤奋读书而欣慰;(4)朋友风云流散、相继凋零,诗人既是“伤人”也是“伤己”。【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能够青云直上,高官显爵”错。“合”,意为“应该”,首联是为朋友生前才华未能得到施展而愤懑,诗句大意是:世家贵胄竟然有您这样清瘦的儒者,本来应该青云直上,高官显爵,但您终未跻身高位。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第49页共49页\n颈联“空嗟过隙催人世”,“过隙”写出时光匆匆,“空嗟”写出作者的感叹,此句写出为时光流逝、世事无常而嗟叹;首联“将军家世出臛儒,合上青云作计疏”,“将军家世”写张鉴出身于世家贵胄;“合”是应该之意;“上青云”指青云直上,高官显爵;而“作计疏”本意是没有筹划好,实际是感叹张鉴未能实现理想。此句为朋友生前空怀一身抱负,才华未得到施展而愤懑;颈联“赖有提孩读父书”,“提孩”指张鉴的后代;“读父书”意为继承父亲的遗志。此句表达为朋友的后代能继承父亲遗志,勤奋读书而欣慰;尾联“它日石羊芳划路,弟兄来此一沾裾”,大意是他日,走过石羊矗立、芳草青青的墓道(石羊:墓道边的石兽),我会来祭奠您。张鉴谢世,朋友风云流散、相继凋零,此诗不仅是为张鉴做的挽歌,诗人既是“伤人”也是“伤己”。9.A10.①这清冷寂寥的寒食节使我愁情满怀。②春风依旧,斯人不在,平添新坟,使我充满物是人非的愁苦。③以景衬情,宿草转青,梨花空自绽放,使诗人增添思念逝者的感伤。【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能力。A.“桥面危险”错误。“桥危”的“危”是高的意思,不是险。“无奈”也不准确,应该是“伤感”。故选A。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理解能力。“时节只愁予”中“时节”指的是寒食节。“愁”为使动用法,使……发愁,所以这句话是说这祭奠亲人的时节使我愁情满怀。文中写到“宿草春风又”,即去岁的草根今年又长出草来了;“梨花自寒食”,即梨花从清明开始开放。写出了时节使春草转青,梨花绽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万物都充满生机,只有“我”愁情满怀,充满物是人非的感慨。本诗的题目是“寒食上冢”,作者去给逝者上坟,却描写了春草、梨花的生机勃勃,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诗人以花草之无情反衬自己内心思念逝者的感伤。第49页共49页\n11.D12.①哭李商隐的怀才不遇,哭李商隐的死亡,哭自己失去知音,也哭天下才子共同的不幸遭遇。②全诗把誉才、惜才和哭才结合起来写,由誉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愤,层层而生,情感浓烈。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这其实既不是安慰亡友,也不是诗人自慰。李商隐潦倒一生,郁郁而逝,人世既不达,冥间不可期。因此说,这只不过是作者极度悲痛的别一种表达方式。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空怀有凌云万丈的高才,一生胸襟不曾片刻展开。这是诗人对李商隐的评价。说他有凌云之才,这是对他的夸赞,“虚负”即“空怀”之意,对他怀才不遇表现出愤愤不平之情。“一生襟抱未曾开”,对其怀才不遇寄寓了同情之情。颔联“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鸟啼花落”烘托成一幅伤感色调的虚景,唤起人们对李商隐身世的联想,以虚托实。以“桐枯凤死”暗喻李商隐的去世。作者对他的死非常伤感,一哭三叹,痛哭自己失去了知音。颈联后句以伯牙绝弦的典故,哭自己失去了知己。尾联“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莫要悲叹九泉之下见不到日月星三光吧,现在您的逝去,就是送入冥间的一颗光芒四射的“文星”啊!将情感的对象扩大化了,哭李商隐的死亡,这样的才子都有这样不幸的遭遇。全诗把誉才、惜才和哭才结合起来写,感情真挚而浓烈,对黑暗现实的控诉有力,诗篇感染力极强。13.D第49页共49页\n14.(1)含意:李白生前遭受冷落,寂寞困顿,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盛名,也是“身后”之事。(2)思想感情:诗人在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饱含着惺惺相惜之情,诗人也是在感慨自己的坎坷遭遇。【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天网宽疏”分析错误,谁说天网宽疏?李白在迟暮之年受牵连而被流放,反问句表达的是对“天网宽疏”的质疑。故选D。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1)含意: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也难以补偿遭受的冷落悲戚。生前有这样的遭遇,即使死后流芳千秋,自己已无法知晓,又有什么用呢?(2)思想感情:是诗人发出的沉重叹息,李白这个杰出的人却报国无门,困窘不堪,临近晚年却被流放绝域,丧失了自由,既寄托了诗人对李白的至高评价与无限同情,体现了两人行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也蕴含着诗人对自己的万千心事,感慨自己的坎坷遭遇和李白有相似之处。15.C16.①气概豪壮、追求高远。《渔家傲》中“天接云涛”“星河欲转”等句子开阔大气;“九万里风鹏正举”展现了此人欲像大鹏乘风高飞,到达那高远之地。②才华横溢、怀才不遇。《渔家傲》中作者学诗有“惊人句”却是“空有”,才华超绝却无施展的空间。③细腻多情,哀怨凄苦。《孤雁儿》中描写面对丈夫离世,词人心中涌起无尽的愁思,伤春伤逝只能将浓浓思念寄予梅花,哀怨之极。【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第49页共49页\nC.“表达了作者对古人的思慕之情”错误,《孤雁儿》“吹箫”句化用弄玉与其丈夫的典故,将赵明诚类比萧史,表达了丈夫逝世,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却无人和她倚栏同赏的悲痛。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渔家傲》中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写天、云、雾、星河、千帆,境界开阔大气,景象壮丽。词尾“九万里风鹏正举”,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想象丰富,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展现出了词人气概豪壮、追求高远的形象《渔家傲》中“学诗谩有惊人句”,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作者学诗有“惊人句”却是“空有”,才华超绝却无施展的空间。表现词人才华横溢、怀才不遇。《孤雁儿》中,“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词人闻笛怀人,因梅思春,暗写自己闻笛后内心的震动和无心赏春的悲凉。结尾三句化用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表达了深重的哀思。其中“人间天上”一语,写尽了寻觅苦:“没个人堪寄”,暗示丈夫亡故,隐含怀念之痛,写尽了怅然若失之伤。词中咏梅悼亡,浑然一体。词中描写面对丈夫离世,词人心中涌起无尽的愁思,伤春伤逝只能将浓浓思念寄予梅花,哀怨之极。可见词人细腻多情,哀怨凄苦。17.B18.①孔子指出:祭祀祖先的礼仪是根本;秉承文王的功德是枝叶。②“於穆清庙,肃雝显相”“骏奔走在庙”都是“敬宗庙之礼”:恭敬肃穆,感念先人的伟业。③“秉文之德”,就是要“济济多士”“无射于人”:培养人才,毫不懈怠地继承先人的功德。【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只有秉承文王的功德,才能有……”条件和结论颠倒,“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应为有充足的人才储备,才能秉承文王的功德从而巩固统治。故选B。1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第49页共49页\n首先找出孔子话中的比喻句,即“敬宗庙之礼,以为其本;秉文之德,以为其蘖”,然后结合本诗分析含义。“敬宗庙之礼,以为其本”是把“敬宗庙之礼”比喻为“本”,即祭祀祖先的礼仪是根本;“秉文之德,以为其蘖”是把“秉文之德”比喻为“蘖”,即秉承文王的功德是枝叶。本诗中“於穆清庙,肃雝显相”是说宗庙庄严而清静,助祭的公卿高贵又雍容,“骏奔走在庙”是说公卿们敏捷地在庙中奔跑操劳,都体现了恭敬肃穆,感念先人的伟业,属于“敬宗庙之礼”。“秉文之德”体现在本诗的“济济多士”和“无射于人斯”,“济济多士”是说官吏众多,“无射于人斯”是说他们永远不会忘记和背弃文王的美德,也就是说要培养更多的人才,毫不懈怠地继承先人的功德。19.D20.不同,曹丕的诗中“呦呦游鹿,衔草鸣麑”写母鹿叫声不停,衔苹草呼唤小鹿,以动物亲子之间的和谐、相亲来反衬自己的丧亲之哀,孤独之苦。曹操的诗作中,以“呦呦鹿鸣”几句,畅想贤才来归,自己设宴款待,宾主尽欢的热闹情景,抒发对贤才的强烈渴望。【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整首诗清丽婉柔”表述有误。全诗语言质朴、本色。故选D。20.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首先明确两首诗的诗句表达的感情不同。曹丕的诗中“呦呦游鹿,衔草鸣麑”,意为走着的母鹿叫声不停,衔得苹草把小鹿呼唤。鸣鹿衔草呼唤小鹿,形象具体生动,写出鹿麂有所“瞻恃”的欢乐,以鹿麂之乐——亲子之间的和谐、相亲,来反衬自己的丧亲之哀,孤独之苦。曹操的诗作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意为“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诗中以“呦呦鹿鸣”几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抒发曹操对贤才的强烈渴望。第49页共49页\n21.B22.运用了典故“运斤成风”,借指世人不能像匠石深知郢人那样理解王令。表达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思念,对人生知己难遇的怅恨,对天不怜才的悲愤。【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生前已享誉江西诗坛”错。是回忆他们两人在江西会晤的情景,不是说“生前已享誉江西诗坛”。故选B。22.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鉴赏炼句的能力以及分析写作手法的能力。挥斤,意思是发挥高超技艺的典故。出自《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后人用“运斤成风”比喻技术极为熟练高超。诗人说“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是说王令去世之后世间再也没有如此“妙质”了,而我鼻端的污泥再也没有人能够运斤成风为我斫去了。“妙质”以及“挥斤”的典故表达了对王令才华的肯定,可惜天不怜才,“生死那知半路分”,这位“卓荦高才”就这样离世了;而王令这样有才华的人不被世人了解,以至于“行藏已许终身共”,这个典故也指世人不能像匠石深知郢人那样理解王令;“无妙质”“罢挥斤”写出对故友的思念,失去知音的痛惜,以及人生知己难遇的怅恨。23.B24.(1)苏词运用虚写手法(或者联想、想象,或者虚实结合)来写人,“小轩窗,正梳妆”“惟有泪千行”等句描绘出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情景,表现了夫妻间的恩爱之情,同时体现诗人自己身世落拓之悲。(2)贺词以细节写人(或者对比,或者侧面描写),“谁复挑灯夜补衣”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了贫贱夫妻患难与共的真挚情感,反衬自己“空床卧听”的孤独、凄凉。【解析】第49页共49页\n2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赏析能力。B.“‘露初晞’与‘新垅’形成鲜明对比”分析错误。应是“旧栖”“新垅”形成对比,用旧居和新坟对比,更显物是人非之感。故选B。2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通过阅读两首词可知,两首词都是对已逝妻子的怀念之作,都对妻子表达了深深的怀念之情。但两首词在表达这一情感时所用的手法却不相同。贺铸的词塑造妻子美好形象的句子是“谁复挑灯夜补衣”,其中“挑灯夜补衣”是对妻子的回忆,也是细节描写,表现妻子勤劳的品行以及夫妻患难与共的真挚情感,并与自己“空床卧听南窗雨”的寂寞凄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苏轼的词塑造妻子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结合前句“夜来幽梦忽还乡”来看,这是对梦境的描绘,也就是运用了虚写的表现手法,想象妻子对镜梳妆的美妙情景以及夫妻久别重逢悲喜交加的情景,通过对梦境的描绘,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以及自己“尘满面,鬓如霜”的窘迫状态。25.D26.苏词结语采用“对面着笔”(或:背面敷粉)写法(或:通过想象),设想葬身短松冈的亡妻年年岁岁“明月夜”伤心断肠的心境,以寄寓自己对亡妻的悼念之情。贺词结语在实写中借助细节刻画,表现了亡妻生前的勤劳、贤惠以及自己雨夜追思亡妻以致辗转无眠的孤苦、沉痛。【解析】【分析】25.本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和艺术赏析能力。D.“表现了亡妻无论生前还是死后始终依恋、陪伴着自己,对自己不离不弃”错,“旧栖新垅两依依”,既可理解为夫妻生前死后的依依相伴,也可理解为即将离开苏州的词人对夫妻曾经的旧居、亡妻葬身的新坟的依恋难舍。故选D。2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特色(炼句)的能力。第49页共49页\n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下片结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结尾三句,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词人不写自己,而是使用“对”写法,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本词下片结语“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复用赋体。由“旧栖新垅两依依”居所依依,却天人永隔很自然地转入到自己“旧栖”中的长夜不眠之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夜间辗转难眠中,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这既是抒情最高潮,也是全词中最感人的两句。这两句,平实的细节与意象中表现妻子的贤慧,勤劳与恩爱,以及伉俪间的相濡以沫,一往情深,读来令人哀惋凄绝,感慨万千。27.C28.①此词题为“记梦”,但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直抒胸臆。②此词既悼念亡妻,又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情感深婉诚挚。③此词运用虚实结合、白描、对写等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对亡妻的思念。【解析】2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推人及己”错,应为“推己及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故选C。2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的能力。从思想内容来看,此词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真挚,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王弗逝世转瞬十年了,想当初年方二八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到食杞菊以维持的地步。“尘满面,鬓如霜”“泪千行”都融进了作者的身世之慨。因而内容更丰富,情感更深邃。第49页共49页\n从手法来看,这首“记梦”词,实际上除了下片五句记叙梦境,其他都是抒情文字。“不思量,自难忘”“料得年年肠断处”等都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对亡妻的深沉思念。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不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此词上阕记实,下阕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上阙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总之,上阙实写在亡妻忌辰作者对她的无比思念,感情真挚感人。而下阙开始“记梦”,是虚写。“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盈。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词中对亡妻的描写,“小轩窗,正梳妆”,以及两人梦中相见“唯有泪千行”的描写都是白描手法,不加雕饰,却质朴感人。还有对写法,“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此句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这种表现手法就是“对写法”,不说自己如何,反说对方如何,使得诗词意味,更加蕴蓄。29.A30.悼念是这首诗的主旨,作者慨叹愤激朋友生前身后的命运,又在尾联直接点明面对好友家情形的焦急和悲痛。颈联以景是人非,“我”来此而再无好友作陪赏景表达自己的哀痛与悼念,以乐景写哀情,引出尾联的抒情。【解析】【分析】2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诗人对友人的离去是非常悲痛的,首联“萧条孰与君”也是表达作者对好友命运之悲惨远超古今才士的悲痛,而非宽慰。故选A。30.第49页共49页\n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这是一首悼念好友的诗歌,前两联慨叹好友的命运。“萧条”二字极言其生前命运悲惨,而且又没有留下子嗣,没人真正愿意为他好好料理丧失,守护他留下的诗文,而只知道争夺家产。而尾联写自己无缘见他最后一面的煎熬和伤感。而颈联貌似写的是美景,描绘了水边积雪深厚、丹山上祥云艳丽的画面,是一种乐景描写。但本诗的主旨思想是哀悼友人之离世,因此这是一种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作者联想到,或看到此等美景,却无人与己共赏,不禁悲从中来。“景是人非”,这样的写法悲哀之情更甚。同时此联也引出了尾联的“抚景内如焚”。此外,诗句中的“五色云”也是一个典故,借指人才。作者用此也是为了表达对故友这一人才逝去的惋惜与哀痛。31.C32.①写对朋友离世的哀悼,表达出对自己生命垂暮的感伤;②写对知交不再的惋惜,表达出对自己孤苦伶仃的凄怜;③写对朋友死后方得一官的怅惘,表达出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悲叹。【解析】3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C.“点明二人相知之深令管鲍自叹不如”错,此处以鲍叔喻指斛斯融,表达了诗人自叹有负于知交之意。故选C。3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哀人亦复自哀”指在哀悼他人的同时也在哀伤自己。诗歌标题为“过故斛斯校书庄”结合注释可知,这位朋友已故,“其人死后方授一官”,故而作者首先是表达对这位友人的哀悼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死后才授官的惆怅,借此抒发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诗歌前两联为借景抒情,通过燕鸥飞入故居故池而斯人已没,友人故居无人打理,呈现出断桥缺板,卧柳自生枝的荒凉破败景象,充分衬托出诗人内心对友人逝去的伤感之情。“遂有山阳作,多惭鲍叔知”“素交零落尽”几句,写自己与朋友是难得的知音,只可惜自己不像鲍叔那样可以拔擢管仲,有负友人;再加上知交零落,再难遇到知音,流露出孤独凄苦之情。第49页共49页\n“白首泪双垂”,有为自己年迈岁暮而伤感的情怀。33.D34.(1)苏词通过想象(虚写)长眠地下的妻子,因为难舍爱人而柔肠寸断,通过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情感抒写比较直接感性。(2)贺词通过细节,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沉痛地表达了对夫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情感抒发比较理性细腻。两首悼念之词,就艺术性将难分伯仲,但就思想性而言,贺诗的确略胜一筹。【解析】3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词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D.“借景抒情”错,“梧桐半死”是用典,“头白鸳鸯失伴飞”是比喻,不是真实描写景物。故选D。3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关键诗句的能力。“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是诗人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意深,痛巨,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从情感抒发上来说,更加感性动人。“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辗转难眠中,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这两句,前一句写自己,后一句写妻子,以夫妻间体贴关怀、情感交融的温馨生活为基础写成,用平实的细节与意象表现妻子的贤惠勤劳,以及伉俪间的相濡以沫,显得一往情深,令人感慨万千。在情感抒发上,贺铸比苏轼的肝肠寸断更加理性,也更加细腻,需要细细品味。但贺铸的词中所写夫妻感情已经超越时间,超越生死,将生者与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词笔始终关合自己与妻子双方,其情之深已侵入文章构思当中,思想性上略胜一筹。35.A第49页共49页\n36.①上片写客思,词人不直言年复一年,旧情难忘,却说“似与轻鸥盟未了,来去年年”,暗指时间之久,思情之深。②下片怀想西园往事,西园中长满绿苔隐含着对情人去世多年的哀伤。③末尾两句,移情于物,描写燕子闲立秋千的情形,乐景反衬哀情,更给人物是人非的哀怨之感。④整首词没有具体描写旧情的细节,却时时以一种侧面渲染的形式令人感受到作者无法自抑的怀念之情。【解析】3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语言的能力。A.“即将离别的愁苦”错误,结合注释“这首词是吴文英为悼念杭州亡妾而作”可知,这首词上片写客思,其中既有羁旅行愁,又有对亡妾的无尽思念。故选A。3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从上片来看,“灯火雨中船。客思绵绵”交代词人身在旅途,直接点明“绵绵客思”;接着以“离亭春草又秋烟”写季节改变,以“来去年年”说明“往事”已过去多年,但词人旧情未了,年年来到此地,而“似与轻鸥盟未了”则是以景语叙人事,以“与轻鸥盟”象征某种未了的情缘,表达对亡妾的思情之深。从下片来看,“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凌波香断绿苔钱”,虽然情缘未尽,往事难忘,但情人已逝去,令人思念伤怀,因为不忍念起旧事,触景伤情,故意劝阻自己“莫过”,而西园曾是吴文英与亡妾寓居的地方,也是当年分别的地方,当年情人微步西园,扬起香怨,如今情人一去不返,香尘三断,地上长满绿苔,这是借西园中长满绿苔的景象间接言明爱妾去世多年的意思,哀婉动人。“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词人见燕子“时立秋千”,又勾起了“往事”,感慨“燕子不知春事改”,不仅指“春草又秋烟”的季节变化,而且指词人与情人的欢情不复。燕子已到秋天还痴痴地留恋着秋千,不忍飞去;词人似乎忘记了情人已离开了人间,还痴痴地在西园中徘徊。以乐景来衬哀情,流露出物是人非的哀伤。由注释一“这首词是吴文英为悼念杭州亡妾而作。吴文英漂泊中重到临安(今杭州),寻访故园旧居,不禁追忆当年”可知,这是客思怀人之作,但词中没有描写旧情如何,却用“似与轻鸥盟未了,来去年年”“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等语言让人感受到词人对亡妾的深深怀念之情。第49页共49页\n37.C38.①生离死别的悲伤。患难与共的妻子去世,诗人黯然神伤,借酒浇愁,泪洒青衫,担心乱离中能否与亡妻同穴。②国破家亡的幽愤。“乱离”指因遭战乱而流离失所;“事总非”指国事、家事经历沧桑之变,诗人认为自己的苟活愧对君亲,幽愤深广。③对亡妻的思念。幼女与织机都是妻子撇在人间的人和物,诗人睹物思人,触目伤怀,表现了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解析】3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C.“看到自己的小女儿,就想起妻子往昔在灯火之下织布的情景”错误,此处的“稚女”“鸣机”都是妻子留在世间的痕迹,并非看到小女儿想起妻子昔日在灯火下织布的情景,而是看到小女儿和织布机,便不由深切地怀念起妻子。故选C。3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秋风萧索响空帏,酒醒更残泪满衣”一句,先营造萧瑟凄清之景,再写借酒浇愁、泪流满面之人,情景交融,流露出诗人内心无限悲痛;而其悲痛原因,在颔联即给出答案。“辛苦共尝偏早去,乱离知否得同归”,即妻子与自己同患难共悲苦,一道尝遍艰辛,而今却先于自己而去,在这乱世流离之中,他不得不担忧自己不知会埋骨何处,更不知自己能否与妻子“死则同穴”。颔联既抒发对亡妻生离死别的悲伤,也流露出对“乱离”中个人命运身不由己的悲愤;颈联“君亲有愧吾还在,生死无端事总非”两句,则更从国变之后自己的心理落笔,由悼亡而写到了自己的处境。结合注释可知,诗人作为一个曾受到崇祯皇帝殊恩的前朝遗臣,明朝灭亡后理应以身殉节,所以他自以为自己的苟活是愧对君父的。而如今死神又夺去了他相伴多年的妻子,更让人感到生死无常,似乎事事都令人生悲。“事总非”三字包括了国事、家事,既有国破家亡的幽愤,也含生离死别的悲伤,诗人把个人的哀思与时代的悲剧紧紧联系在一起,诗意更为深广。第49页共49页\n尾联宕开一笔,以叙述代替抒情,说最伤心的莫过于看到幼小的女儿和那窗下灯伴妻子生前用过的织机。幼女与织机都是妻子撇在人间的遗物,然每一视之,便勾起诗人的无限悲伤。这两句以具体的物与人作结,更真切地表现了他睹物思人,对亡妻的无限思念之情。39.C40.①指池中月影;②指院落荒废,无人观赏,让诗人感到凄凉;③隐含着诗人自己内心的惆怅。【解析】3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使谢朓宅院充满闲趣”错误。清风吹低衰草露出石头,比喻谢朓虽去但其风韵犹存,更是表达诗人对他的思念。故选C。4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池中虚月白”,池塘水月空灵虚白。指池中月影,写月色倒映朦朦胧胧的。月色迷人却只是“虚幻”,谢朓的故居犹在,人却不在,给人一种物是人非之感。抒发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哀叹,也表达了对谢朓的思念之情。借月色虚映,比喻自己的处境,怕自己的处境结局会像谢朓一样,联想到自己的命途多舛,不免惆怅。41.B42.C43.示例一:本诗四句“更为哀苦”,诗人直抒胸臆,巧用动词“唤”“诉”“扣”“应”和比喻“如流泉”,抒发人所共鸣的真挚情感,看似违背常理却极契合常情,表达妻子不在天人永隔的悲恸之情。读之感觉诗人面对的是未亡人,喊着名字,却无奈“百”扣不应,真实、鲜活,令人叹惋唏嘘。示例二:苏轼《江城子》“更为哀苦”,三句使用“对写法”,不写自己思念亡妻,而是推己及人从对方写起,料想长眠地下的爱妻柔肠寸断,以景结情,委婉含蓄,意深,痛巨,感同身受。运用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多种艺术手法,表达怀念之情,感人至深。【解析】第49页共49页\n4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山谷外集》是宋代黄庭坚所作;B.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有诗集《聊斋诗集》;C.《柳泉诗文集》是清人徐时栋所作;D.《宋诗别裁集》原名《宋诗百一钞》,清代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祺编选。故选B。4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A.前八句重点写景,后八句以叙述抒情为主,可见体现了叙述与写景结合的特点。B.前八句的景中融合了情,比如“桃杏忽已残”中寄寓了伤逝之情。C.没有贯穿始终的物,也并非表达“志”,不是托物言志手法。D.写景叙述中均有铺排,比如“野有霜枯草,谷有长流川。草枯春复生,川流逝不还”“朱光如石火”“泪下如流泉”使用了比喻修辞。故选C。43.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赏析诗句含义比较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本诗四句“欲唤墓中人,班荆诉烦冤;百扣无一应,泪下如流泉”大意是说:我想喊你的名字,听到你的回答。我分开墓前的杂草坐下来,跟你说说心里的苦楚。但是我怎么敲你的墓碑,你也不回答,我的泪止不住地流下来。诗人直抒胸臆,巧用动词和比喻,通过违背常理的“唤”“诉”“扣”“应”却又契合人之常情的心境表达天人相隔带来的巨大悲伤。正是所谓的如见目前仿佛还在,该是多么真实的思念多么深挚的情感啊,这是隔离时空超越生死的哀悼,向亲人、向后世,无论小声地倾诉,还是大声地呼喊,都是不可自已情不自禁,就算是对方听不见,这份缱绻深情眷眷思念感人至深,共鸣久久。第49页共49页\n苏轼《江城子》三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大意是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此人使用“对写法”,不写自己思念亡妻,而是推己及人从对方写起,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明月夜,短松冈”,寥寥六个字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这首词的结尾三句运用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44.D45.答案示例:①对师长知遇之恩的感激。一、二句以侍妾受主人之宠爱喻师长对自己的知遇之恩。②对师长不幸逝世的悲伤。以“彻天”哭声、“彻泉”泪水表达了对师长逝世的极度悲伤。③不愿转事他人的忠贞。七、八句假借侍妾不愿穿着主人赐给的衣裳为他人展示美丽,表达对师长的忠贞。④对自己失去师长后的哀怜。末尾两句以失去主人的侍妾的自艾自怜来表达自己失去师长后的哀怜。【解析】【分析】4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意在表现当时社会一位侍妾的悲惨命运”错,主旨理解有误,这首诗主要采用了象征手法,以一位侍妾悲悼主人的口吻抒写了自己对老师曾巩的悼念之情。故选D。4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一、二句意思是“我夫主家富贵豪华,高楼连云;我受到夫主的看重,宠爱集于一身”,极言受主人的宠爱,作者以侍妾受主人之宠爱喻师长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表达对师长知遇之恩的感激。“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我悲痛呼叫,声彻云天;我泪如雨下,洒到黄泉。这两句直抒胸臆,一腔悲慨,啧涌而出,以“彻天”哭声、“彻泉”泪水表达了对师长逝世的极度悲伤。表达了对师长不幸逝世的悲伤。第49页共49页\n“忍著主衣裳,为人作春妍”,我怎忍心穿着夫主为我做的衣裳,为别人歌舞打扮强作欢颜?作者假借侍妾不愿穿着主人赐给的衣裳为他人展示美丽,表达对师长的忠贞。“死者恐无知,妾身长自怜”,死去的人恐怕不会知道,我是这样地日日夜夜惆怅自怜。这两句直抒胸臆,以失去主人的侍妾的自艾自怜来表达自己失去师长后的哀怜。46.C47.①以动衬静。通过“蝙拂帘旌”、“鼠翻窗网”的声响,反衬出旧宅的空寂,表现了诗人寂寞孤独的心境。②运用传神的动作、心理描写。“展转”写出诗人因忆念妻子而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情形,表现了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浓重;“惊猜”写出诗人听到鼠翻窗网之声而以为妻子来到室中的惊喜。③在结构上引起下联描写。由“惊猜”妻子的到来,自然引起尾联作者与妻子对话并聆听妻子吟唱的恍惚之境的描写。④用字简练传神。“终”字,写出作者因思念亡妻而夜不成眠的情形,“小”字,传达出作者到因听到鼠翻窗网的声响而微微一怔的细小心理变化。【解析】4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写作者与妻子对话并聆听她吟唱《起夜来》的梦中情形”错,尾联意思是背着灯光独坐,像在与亡妻共语,仿佛听到她唱起了《起夜来》。当时作者处于恍惚迷幻的状态,不是梦境。故选C。4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句的能力。颈联意思是,蝙蝠来回飞窜拂着帘旌,令人通宵辗转难以入睡,老鼠也翻动窗网,让人一阵阵吃惊疑猜。颈联由室外而室内,选择两种最能显示宅室空寂荒凉的事物——蝙蝠与老鼠,写它们的动态,以及诗人的反应。蝙蝠飞旋,掠动门帘上端的横沿(帘旌);老鼠窜走,翻动窗檐下的丝网。这一片空寂荒凉中不见阳光的蝙、鼠的动态,反过来更衬出了宅室的荒寂和诗人寂寞孤独的心境。是为以动衬静。诗人栖宿如此空寂的室内,既思虑万千,又心存怵惕,在沉思默想中听到蝙、鼠的声响,不觉惊疑怔惧,更加辗转难寐。这是动作和心理描写;而“惊猜”更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波动,听到窗户响声居然以为是妻子回来了,可见对亡妻思念之深。第49页共49页\n此联在结构上有启下的作用。正是因为“惊猜”妻子的到来,才有了尾联“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作者与妻子对话、聆听妻子吟唱这一幻想也就不显突兀而和情理。在炼字上,“小”字形容心中微微一怔,措词极有分寸。“终”字,写出作者因思念亡妻而夜不成眠的情形。一“惊”、一“猜”,连下两个动词,体物精细入微,用字简练传神。48.D49.①虚实结合。“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感情深沉悲痛又无奈,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②白描。“夜来幽梦忽还乡”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想念的故乡,回到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小轩窗,正梳妆”用白描手法写出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深怀念。【解析】【分析】4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全词浓墨重彩”错误,该词采用白描手法,比如“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出自肺腑,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深沉。故选D。4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①虚实结合。词的上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是词人实写妻子逝世转瞬十年,自己却至今难忘,但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思念之情。“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尘满面,鬓如霜”是实,想象与妻子相逢而不识是虚。词的下片均为虚写,前五句是写梦中与妻子相见的情形,后三句写词人想象长眠于地下的妻子也在时时思念着自己,通过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②白描。第49页共49页\n“夜来幽梦忽还乡”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想念的故乡,回到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词人用白描手法写出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出自肺腑,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深沉。词人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深怀念。50.C51.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与景也可)上半片写景,深秋时节,黄叶飘落,西风习习,残阳余晖。这深秋黄昏的迟暮凄清之景,正和作者沉思往事的心境相映衬,情景交融。②虚实结合。上片实写秋风萧瑟,词人在残阳下孑立窗前,面对萧萧黄叶陷入无限哀思。下片虚写,追忆与妻子美好惬意的生活。 ③对比。全词写了两种不同的生活图景,一是和妻子生活时的美好时光,一是眼前自己孤单的情形,两相对照,越发显出对妻子的思念。  ④用典。”赌书消得泼茶香”借用宋代词人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的故事,含蓄而又活泼地表现了作者和卢氏情投意合,趣味相投,吟诗读书的文雅闲逸的生活图景。【解析】【分析】50.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给他盖上被子”错,“被酒”指中酒,酒醉。故选C。5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49页共49页\n上阙“西风独自凉”写西风渐紧,寒意侵人,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萧萧黄叶”是秋天的典型景象,“萧萧黄叶闭疏窗”在秋风劲吹之下,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通过窗户飘进屋内,给词人心头更添一层秋意;“残阳”指夕阳斜照。上阙选取“西风”“黄叶”“疏窗”“残阳”等景物意象,渲染深秋黄昏的迟暮凄清氛围,借景抒情,以凄凉的景物衬托着词人凄凉的回忆。“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写诗人伫立夕阳下,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追忆往事。上阕以黄叶、疏窗、残阳之秋景的勾画,描绘丧妻后的孤单凄凉,眼前景物、词人心境都是实写。“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下阕写沉思中所忆起的寻常往事,借用夫妻和美的生活为喻,描绘与亡妻往日的美满恩爱,属于虚写。全词虚实结合,生动的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哀思之情。上阙“沉思往事立残阳”词人独立残阳的孤独与下阙“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充满着诗情和雅趣的美满幸福生活的回忆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无限思念之情。“赌书消得泼茶香”写夫妻风雅生活的乐趣,夫妻以茶赌书,以至乐得茶泼了地,满室洋溢着茶香。借用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自比自己与卢氏,说明他们的生活充满着诗情和雅趣,十分美满和幸福,意在表明白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52.C53.苏词通过梦境来写人,描绘出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情景,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贺词通过细节来写人,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温馨情景,表现了贫贱夫妻相濡以沫、患难与共之情。【解析】5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贺词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兴;同时,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比”错,兴比颠倒。过片“原上草,露初晞”,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比;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兴。故选C。5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表达技巧及鉴赏意境的能力。第49页共49页\n苏词“夜来幽梦忽还乡”,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描绘出妻子见到久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情景,表现了夫妻间的恩爱之情。夜间辗转难眠中,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贺词通过“挑灯夜补衣”这一细节,表现妻子的贤惠,勤劳与恩爱,以及伉俪间的相濡以沫,一往情深。表现了对诗人的体贴关怀之情,体现了作者心绪之细,感情之真。54.A55.元诗运用比喻手法,把妻子比作梨花,把自己比作绿叶。说“和叶度残春”,暗示梨花凋零,妻子过世,借物喻人,表达内心的哀思。白诗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冷清的月色、空寂的房屋,再也见不到妻子的身影,来衬托自己的孤独凄苦。【解析】5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借百花齐放的乐景衬诗人当时之哀情”错误。这句诗是诗人回忆从前与妻子相处的时光,百花争妍而诗人偏偏摘取白色的梨花送与自己的妻子,是以百花来衬托妻子不同于俗的气质。当时妻子还在,诗人并无哀情。今日妻子去世,诗人才有哀情。选项混淆了时间。故选A。5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元诗中“可怜和叶度残春”,写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诗人把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梨花比作妻子,把自己比作绿叶,满树的梨花凋谢了,只剩下绿叶。以“和叶度残春”暗含妻子已经过世,只有叶子陪着我孤零零地度过残春。借物喻人,抒发了对亡妻的无尽怀念。白诗中“月冷空房不见人”,写寒冷的月光下空空的房子里没有看见任何人。借景抒情,通过写月色之冷,房间之空等,来写环境的冷寂。但是再也见不到妻子的身影了,以“空房不见人”来衬托自己的孤独凄苦。56.C第49页共49页\n57.①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苏词的上片是写实,写尽了词人的相思之苦;下片一开始由现实进入梦境,最后一句又从梦中回到现实,表达了词人无法与亡妻相见的彻底的绝望。贺词由实入虚,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怅惘。②都运用了细节描写。如苏词中“小轩窗,正梳妆”,贺词“空床卧听南窗雨”。③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如苏词的“明月夜,短松冈”,贺词的“原上草,露初晞”,作者触景生情,抒发了追怀之痛。④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苏词的“鬓如霜”,把鬓发比作寒霜,把自己的辛苦遭逢与对亡妻的思念交融在一起。贺词上片以连理树的半死、双栖鸟的失伴来比喻自己的丧偶,刻画出作者的孤寂、伤悲。(写出两点即可)【解析】5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露初晞”与“新垅”形成鲜明对比”错误。应是“旧栖”“新垅”形成对比,用旧居和新坟对比,更显物是人非之感。故选C。5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苏词,上阕“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阕“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整首词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贺词,“重过阊门万事非”领起眼前之景,到“空床卧听南窗雨”都是实写,通过旧地重游抒发感情,追念了作者与亡妻在长期同甘共苦的生活中培育出来的深厚爱情;“谁复挑灯夜补衣”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这一句是想象昔日之景,是虚写。第49页共49页\n②都运用了细节描写。苏词,“小轩窗,正梳妆”只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这一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亲切而又熟悉,她的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贺词,“空床卧听南窗雨”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这句细节描写,抓住人物“卧听”的动作,表达自己长夜不眠之思。③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苏词,“明月夜,短松冈”借助凄冷幽独的景物描写,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凄清幽独,黯然魂销。贺词,“原上草,露初晞”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同时,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触景生情,抒发了追怀之痛。④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苏词,“鬓如霜”鬓发如霜,这是一句明喻,借助“霜雪”的颜色写出了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与对亡妻的思念。贺词,“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以连理树的半死、双栖鸟的失伴来比喻自己的丧偶,形象地刻画出了诗人的孤独凄凉。58.C59.①虚实结合。“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融于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感情深沉悲痛又无奈,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②白描。“尘满面,鬓如霜”两句用白描手法简约生动地勾勒出词人四处奔波、生活艰难、仕途坎坷、心力交瘁的形象特征。“小轩窗,正梳妆”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那小室的亲切而又熟悉,妻子一如当年,正在梳妆打扮,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妻子的深深怀念(“小轩窗,正梳妆”说成细节描写也可)。③想象(虚写,对写)。结尾三句从对面着笔,设想亡妻月夜凄凉心境,以寓自己深切悼念之情。④直抒胸臆。这首词开门见山,把抒情的句子直接放在了开头,直抒胸臆,增加了强烈的抒情效果和艺术张力。【解析】5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C.“‘夜来幽梦忽还乡’是抒情”理解错误。这首“记梦”词,实际上除了下片五句记叙梦境,其它才是抒情文字,所以“夜来幽梦忽还乡”是记叙,写的是词人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回到了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故选C。第49页共49页\n5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直抒胸臆。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呵!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其次,虚实结合。“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这是实写,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就能话凄凉了吗?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妻子的深切怀念。再次,白描手法。“尘满面,鬓如霜”采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把作者苍老的容颜、衰败的形体展现在读者面前,暗含了作者人生经历的坎坷和仕途的不顺,以及生活处境的艰难;“小轩窗,正梳妆”采用白描(细节描写)的手法,写出在那小室中,看到亲切而又熟悉的妻子,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这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作者运用白描书法表达了自己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妻子深深的怀念。最后,想象手法。“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凄清幽独,黯然魂销。作者料想长眠地下的妻子,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60.D61.(1)苏词:①苏词上阕实写自己在死别后的容颜苍老、形体衰败以及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②苏词下阕虚写梦境,细腻地勾画出梦中与亡妻相逢的场景;③苏词实情与虚境结合,相映相衬,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的深情与无尽的思念。(2)贺词:①贺词上阕实写自己重回阊门但妻子已成亡魂的事实,以及对自己孤独处境的真实刻画,突出了词人的孤独和凄凉;②贺词下阕先实写亡妻坟场的荒凉,再虚写想象中先前妻子灯下补衣的景象,更突出了词人内心的伤感与悲凉;⑧贺词虚实结合,由实入虚,眼前之景和想象之景结合,更突出了夫妻之间的患难与共的情感。第49页共49页\n【解析】6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综合鉴赏能力。D.“苏词长于直抒胸臆,纵情放笔,结尾戛然而止;贺词情景交融,情感物化,结尾韵味悠长”错。苏词结尾“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以景结情,起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韵味悠长;贺词结尾“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通过对比和想象,想象妻子灯下补衣的场景,情感表达戛然而止,让读者潸然泪下。故选D。6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虚实相生这种艺术手法的能力。首先要说出哪些诗句是实写或虚写,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思想内容和感情。(1)苏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虚写),其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都是抒胸臆(实写)。“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实虚结合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通过假想,让虚实相生,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虚写。“夜来幽梦忽还乡”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常怀念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小轩窗,正梳妆”,通过回忆虚写曾经的美好时光,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这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一个梦,把过去(虚写)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融入了梦中(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第49页共49页\n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虚写)回到现实(实写)上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2)贺词上片开头两句用赋,属于实写作者这次重回苏州经过阊门的事情,一想起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已长眠地下,不禁悲从中来,只觉得一切都不顺心,遂脱口而出道:“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句,借用典故,用半死梧桐和失伴鸳鸯比喻虚写自己知天命之年却成为鳏夫,孑身独存的苦状,寂寞之情,溢于言表。“清霜”二字,以秋天霜降后梧桐枝叶凋零,生意索然,比喻妻子死后自己也垂垂老矣。“头白”二字一语双关,鸳鸯头上有白毛,而词人此时已年届五十,也到了满头青丝渐成雪的年龄。这两句实(自况)虚(典故)结合形象地刻画出了作者的孤独的凄凉。下片写“旧栖新垅两依依”,先实写亡妻坟场的荒凉,因言“新垅”,顺势化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四“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诗意,牵出“旧栖”,夜间辗转难眠中,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这既是抒情最高潮,也是全词中最感人的两句。这两句,平实的细节与意象中表现妻子的贤慧,勤劳与恩爱,以及伉俪间的相濡以沫,虚写过去美好的生活,一往情深,读来令人哀惋凄绝,感慨万千。这首词在艺术构思上最突出之处在于将生者与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作者词笔始终关合自己(实)与妻子(虚)双方,其情之深已侵入文章构思当中,如:“重过阊门万事非(实写),同来何事不同归(虚写)。”此处上半句写自己所见,下半句抒发对亡妻的思念。“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这是写作者实写自身,“原上草,露初晞“这是实写妻子墓前。“旧栖新垄两依依”这是两个人在一起写,实虚结合。“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与开头一样,前一句实写自己,后一句写虚写妻子。以夫妻间体贴关怀、情感交融的温馨生活为基础写成,“旧坟新垄”句有夫妻感情已经超越时间,超越生死之感。第49页共49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18 20:44:07 页数:49
价格:¥18.88 大小:78.80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