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解题秘籍与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解题秘籍与练习题汇编解题秘籍一、鉴赏诗歌的形象1.鉴赏诗歌形象的三个切入点:(1)从标题、注释入手,因为标题或者注释往往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身份、经历及思想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2)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入手把握人物形象。(3)通过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意象)来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能体现人物心境。比如:明月夜,多用来刻画他乡游子、闺中少妇、戍边将士等形象;雁北飞,多用来刻画羁旅行役、伤春悲秋、壮志难酬等形象。2.“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方法指导(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该图景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的概括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看其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力求具体。比如,仅仅答“表达了诗人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分析为什么而哀伤。思想情感一般有:离愁别绪,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4)概括意境特点的角度:察物象,看空间,辨色彩,听声响,感冷暖。3.“分析景物的作用”方法指导(1)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令、地点。(2)渲染气氛,营造氛围。(3)烘托人物的形象或心理。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雪、竹、梅、松、鹤、荷、金风玉露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4)在情节结构中的作用。①开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奠定情感基调。②中间承上启下,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照应开头,使结构更加完整。④以景结情,含蓄蕴藉,回味无穷。(5)写景的作用还有寄情,寓理,显志等。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蕴含着变化发展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哲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显现出隐逸生活的快意。第17页共17页\n(6)分析写景的作用一定要联系诗歌的主旨,遵照题干所指定的方向思考作答。二、鉴赏诗歌的语言1.“炼字题”方法指导(1)选准关键词。有的是题并不明确指出要赏析的对象,那就要求我们积累练字的知识,迁移运用,选准关键词。(2)联系语境,品味妙处。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语法特点,及其使用的修辞手法。要根据题目要求,把选定的关键词放在具体的诗句中,乃至全篇中去分析和品位。2.“炼句题”方法指导(1)着眼全篇,理解诗句的表层意思。(2)根据内容,分析诗句的深层意思。(3)揭示该句的句式特点,或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4)分析作用,点明艺术效果。作用包括:结构上的作用;突出作品主旨的作用;刻画人物和描写环境的作用;抒发情感的作用的。3.“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方法指导(1)整体品味。不追求对个别词句的赏析,而是要体悟全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2)了解相关知识关于语言风格的种类,古人的一些鉴赏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现成的术语:如平实、质朴、华丽、冷峻、飘逸等。(3)联系主旨。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要脱离诗歌的主旨去空谈语言风格。(4)多角度体会诗人的遣词造句特点、色彩、境界、情味,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评价。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1)必须了解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在形式上的特点。有学者将修辞手法分为三大类:描绘组,如比喻,比拟,夸张。句式组:如排比,对偶,顶真。表达组:如反问,双关,反语等。这些修辞手法在语法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各有特点。因此必须具备这方面的相关知识。(2)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在具体的诗句中,修辞手法的独特作用,是指该修辞手法一般作用的某一方面。(3)鉴赏修辞手法的应用,必须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分析,不能仅仅只指出“是什么修辞手法”。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方法指导(1)在宏观把握全诗思想内容的前提下,明确所考诗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一定与抒发的主要情感、凸显的诗作主旨密切相关。第17页共17页\n(2)即使命题者从局部设题,也应与诗歌主旨、诗歌所抒发的情感的主调联系起来考虑。(3)在赏析过程中所得出的结论一定要有具体的论据做支撑,做到以理服人。3.“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方法指导(1)首先得明确表达方式包含哪些方面,这些方面各自有何特点。(2)题干若指明了具体的表达方式,就应在诗歌中找具体的对应点。例如,题干若直接指向虚实结合,我们就应辨清虚、实,分别体现在哪些事物上;若题干没有指明具体的表达方式,我们就应该寻找鉴赏对象中最突出的方式来回答。(3)答题时一定要联系具体的诗句内容,并指出运用这种表达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4.“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方法指导(1)熟知构思立意技巧,用于对诗歌的鉴赏。(2)考查构思立意技巧的试题多从诗歌的局部设题,但我们回答问题时绝不能在局部徘徊,而是应放眼全篇,包括前后语境,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主旨等。试题演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唐)李白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胡燕别主人,双双语前檐。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岂不恋华屋,终然谢珠帘。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3.这首诗是写给________的,蕴含浓浓的思念之情;尾句“缄”字是________的意思。4.结合诗句,赏析本诗的抒情艺术。第17页共17页\n【答案】3.    妻子    密封(封闭)4.①前四句融情于景,借秋日萧条之景,营造凄苦、伤感的怀人之境;②中间六句借物抒情,极力描摹胡燕离别不舍而终于飞走,进一步渲染相思之情;③后四句运用比较手法和神态、动作描写,写出自己虽思念不尽但归无时日的哀伤。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诗的标题为《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内”指内人,古人对妻子的称呼,“寄内”就是寄给妻子。所以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妻子的。末句“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的意思是:在途中寄出这封书信,因为想念家人泪水打湿了信封,致使信封都无法密封。从中可知“缄”的意思是“密封”“封闭”的意思。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对于本诗的表达技巧,从诗的前四句“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可知,此四句描写了秋日萧条肃杀的景色:金风萧瑟,楚木凋零,寒气凛冽。秋天寥廓,红谢绿潜,万物蛰藏。作者首先为全诗营造了一个苦、伤感的氛围,蕴含了作者怀念亲人的感情,此处是融情于景,将自己对妻子的怀念融入了眼前的秋景当中。接着,在中间的六句中,作者写到“胡燕别主人,双双语前檐。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岂不恋华屋,终然谢珠帘”,胡燕也要回到南方去了,双双在屋檐下呢喃,与主人告别。他们与主人恋恋不舍,三飞四回头,眼光里充满留恋。难道他们不喜欢华美的屋子和精巧的珠帘?但是,终归要飞上回南方的路。作者在这六句中详细描写了胡燕告别主人时的恋恋不舍的情态,此处是借胡燕来自比,所以是借物抒情,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最后四句则是直接抒情,将自己与燕子相比较,“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意即我很惭愧,我连胡燕都不如,远离妻子来秋浦已经一年多了。接着写了自己的神态、动作,“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一边写下书信,一边感叹,同时,思念的泪水打湿了信封,从而让信封无法封缄。作者通过比较手法和神态、动作描写,写出自己虽思念不尽但归无时日的哀伤。形象生动,感人至深。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第17页共17页\n[宋]葛长庚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①前路,烟树正苍苍。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注释】①回雁峰:在湖南衡阳市南,衡山七十二峰之首。传雁飞至此不再南飞,遇春而回。5.词的上阕“______”直接点明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______”表现了别后独处的痛楚。6.赏析下阕的抒情艺术。【答案】5.    相留相送    把酒沃愁肠6.①借景抒情。“漏声残”“灯焰短”暗示词人经历着一个不眠之夜;“春将暮”“斜阳”描写晚春日暮之景,表现词人漂泊之久、跋涉之远及对故人的思念。②比喻。用“浮云飞絮”比喻旅人,孤身一人,形单影只赶赴潇湘,表现旅人的孤寂、愁苦无依。③对比。往日“风前月下”的幸福团聚与此时的“海角天涯”“魂梦凄凉”形成对比,写尽离别之愁与思念之情。④直抒胸臆。“凄凉”“无语”等直接表明离别的伤感。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相留相送”写即将离别的两个人谁也不愿先离开的难舍难分之情;“把酒沃愁肠”,孤零零的我只能整日里借酒来浇灌我的愁肠。用一“沃”字反衬愁肠回绕的痛楚,极有分量。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1)词中大量攫取景物如“漏声”“灯焰”“马蹄”“斜阳”等景物,可判断为借景抒情,表现词人漂泊之久、跋涉之远及对故人的思念。再看修饰“漏声”是残,“灯焰”是短,表达了离别的凄凉哀婉之情。第17页共17页\n(2)“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恍若那漂浮的云朵,飞舞的柳絮,又将拖着孤独疲惫的身子向潇湘而去。用“浮云飞絮”比喻旅人,孤身一人,形单影只赶赴潇湘,表现旅人的孤寂、愁苦无依。(3)“多少风前月下”,这一生不知有多少风前月下的日子。“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漂泊流离、羁旅天涯,连梦境都是那样的凄凉。前后形成对比,写尽离别之愁与思念之情。(4)依“凄凉”“无语”等词语判断为直抒胸臆,再从“相送”可知惆怅的原因是离别,直抒离别之情。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齐天乐蝉【南宋】王沂孙①绿槐千树西窗悄,厌厌昼眠惊起。饮露身轻,吟风翅薄,半剪冰笺谁寄。凄凉倦耳。漫重拂琴丝②,怕寻冠珥③。短梦深宫,向人犹自诉憔悴。残虹收尽过雨,晚来频断续,都是秋意。病叶难留,纤柯易老,空忆斜阳身世。窗明月碎。甚已绝余音,尚遗枯蜕。鬓影参差,断魂青镜里④。【注】①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南宋会稽人,宋亡后,任元庆元路学正。其词以咏物见长,多故国之思,辞情哀苦。②漫:不要。拂琴丝:《后汉书·蔡邕传》有“弹琴者见螳螂捕蝉,而形诸琴”的典故,琴声中透着杀机。③冠珥:古代官帽上的饰物。④《古今注》:“齐王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曰齐女也。”7.“绿槐千树西窗悄,厌厌昼眠惊起”中“__________”字是全词的词眼。总览全词,让词人从昼眠中起身的______________成为贯穿始终的线索。8.陈廷焯说:“咏物词至碧山,可谓空绝千古,然亦身世之感使然,后人不能强求也。”简析这首词是怎样借蝉写人的。【答案】7.惊;蝉鸣(蝉声)8.①用蝉的特点喻人的特点,表达了甘于淡泊和固守高洁的节操。②借蝉的典故抒发人的情感,表达词人不愿再蹈危机、再履官场之意。③借蝉鸣(拟人)自诉心声,抒发自己人生如梦、凄苦无人说的惶恐和悲凉。④以蝉所处的环境喻人的处境经历,蝉的末日已临,暗指自己凄凉的身世。⑤以蝉之死引发联想与想象。树枯蝉死,枯蜕尚遗,表达自己的节操无人理解、魂断遗恨无尽之意。第17页共17页\n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首咏蝉词,“绿槐千树西窗悄,厌厌昼眠惊起”描写了词人从昼眠中起身的动作和心境,下句“饮露身轻,吟风翅薄”描写蝉的形象和习性,“短梦深宫,向人犹自诉憔悴”借蝉鸣自诉心声。让词人从昼眠中起身的是蝉鸣(蝉声),正是这蝉鸣(蝉声)使词人心“惊”而起身,从而借蝉抒情。可见,“惊”字是全词的词眼。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用蝉的特点喻人的特点。“饮露身轻,吟风翅薄”描写蝉的形象和习性,蝉“饮露”“吟风”的习性喻指人的高洁品质,表达了甘于淡泊和固守高洁的节操。②借蝉的典故抒发人的情感。由蝉引发联想,“漫重拂琴”“怕寻冠珥”两句用典,“漫”“怕”二字表达词人不愿再蹈危机、再履官场之意。③借蝉鸣(拟人)自诉心声。“短梦”形容蝉生命短暂,“诉憔悴”以蝉拟人,形容蝉鸣声凄切,以蝉生命的短暂与叫声的凄切,抒发自己人生如梦、凄苦无人说的惶恐和悲凉。④以蝉所处的环境喻人的处境经历。“病叶”“纤柯”“斜阳身世”写出蝉的环境凄清,蝉的末日已临,暗指自己凄凉的身世。⑤以蝉之死引发联想与想象。“甚已绝余音,尚遗枯蜕”树枯蝉死,枯蜕尚遗,词人因此联想到满怀怨苦化为蝉的女子,“鬓影参差”,独对青镜,表达自己的节操无人理解、魂断遗恨无尽之意。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闲居寄端及重阳①【唐】韦应物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闲居怀旧【唐】顾况第17页共17页\n日长鼓腹②爱吾庐,洗竹浇花兴有余。骚客空传成相赋③,晋人已负绝交书。贫居谪所谁推毂④,仕向侯门耻曳裾。今日思来总皆罔,汗青功业又何如?【注】①此诗为诗人辞官闲居长安西郊时寄赠在朝做官的亲人而作。②鼓腹:袒腹,谓饱食无所事事。③成相赋:《荀子》篇名,唐人杨倞注为“成功在相,故作《成相》三章”。④推毂:提携推荐。9.《闲居寄端及重阳》一、二句借助系列意象,描绘了__________的山居图景;《闲居怀旧》首联叙写庐中雅事,展现了__________的家居生活。10.比较两首诗在“闲居”上寄寓的情感及抒情方式的异同。【答案】9.    幽静(清幽/恬淡/恬静)    悠闲10.同:都运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对闲居生活的喜爱和对功名仕途的厌倦之情。异:①韦应物诗借景抒情,借助雪满幽林、远离世俗的幽静之景表达诗人的闲情逸致。(或由景入情,由情入理,“风尘不归”既是诗人的价值取向,也是在向亲人表露自己的隐逸情怀)②顾况诗用典抒情,借用“成相赋”“绝交书”的典故表达空有凌云之志却无人举荐的悲哀与无奈。(或运用反问句式,在今昔对照中表达失意与愤激之情)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闲居寄端及重阳》中的一二句“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其中运用典型意象“野寺”“曙钟”“雪”“幽林”等意象,描绘出了山居生活的幽静。《闲居怀旧》首联“日长鼓腹爱吾庐,洗竹浇花兴有余”中,作者通过对饭后坦腹,“洗竹浇花”的闲情写出了自己悠闲的家居生活。10.本题考查学生诗歌比较阅读的鉴赏能力。《闲居寄端及重阳》与《闲居怀旧》两首诗都是写作者的日常生活,二者在情感及抒情方式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第17页共17页\n首先在相同点上,二诗都是表达对闲居生活的喜爱和对功名仕途的厌倦之情,《闲居寄端及重阳》中“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写出了诗人对闲居的清幽深深地喜爱,“风尘不归”则是表明作者无意仕途的情怀。在《闲居怀旧》中,“日长鼓腹爱吾庐,洗竹浇花兴有余”则写出了饭后洗竹浇花的悠闲,“今日思来总皆罔,汗青功业又何如”则是表明自己放弃建功立业的想法,暗示对对功名仕途的厌倦之情。两诗都是运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这一情绪的。不同点上,虽然两诗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但两人的表达方式却不同,在《闲居寄端及重阳》中,作者通过一二句“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中“野寺”“曙钟”“雪”“幽林”的典型意象,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诗人对山居生活的闲情逸致。而《闲居怀旧》的颔联“骚客空传成相赋,晋人已负绝交书”中,则是借用“成相赋”“绝交书”两则典故,自比荀子与嵇康,表达自己空有凌云之志却无人举荐的悲哀与无奈。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宋]圆禅师本是潇湘一钓客,自东自西自南北。只把孤舟为屋宅,无宽窄,幕天席地人难测。顷闻四海停戈革,金门懒去投书册。时向滩头歌月白,真高格,浮名浮利谁拘得!11.从字数上看,本词属于__________。词中的钓客是一个__________形象。12.结合全词分析“自”“懒”字的表达效果。【答案】11.    中调    隐士(隐者)12.①东西南北,任我自由往来,无拘无束,三个“自”字的反复使用,突出了钓客生活的自由自在,塑造飘逸不羁的隐士形象,与“孤舟”相呼应。②战争已止,天下太平,我却无心谋取官爵。“懒”字突出了他不屑仕途的心态,照应结尾所传达出的不拘于“浮名浮利”、超然物外的隐者心声。【分析】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理解词的体式)及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词以字数大致可分小令、中调、长调。五十八字以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此词六十二字,故应为中调。第17页共17页\n由“钓客”“把孤舟为屋宅”“浮名浮利谁拘得”可看出高僧四海为家,一年到头都是羁旅生涯,以打鱼谋生,和渔樵为伍,不屑于功名利禄。故词中钓客是一个隐者形象。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自东自西自南北”,虽然一句里有三个“自”,但读起来并不拗口,反而强烈地表达出词人的随性,东西南北,任我自由往来,无拘无束,自在逍遥。使用间隔反复法塑造了一位自在洒脱豪放不羁怡然自得的隐士形象,“孤舟”这个意象具有象征比喻义,孤舟的形象与人物相呼应。“顷闻四海停戈革,金门懒去投书册”,忽然听说干戈停止,天下太平安宁,他也懒得再去投书朝廷,谋取官爵。一个“懒”字,突出了禅师厌弃世俗名利,不想在官场仕途中汲汲追求,心灰意冷百无聊赖的心态,他此时已经觉悟人生是无常、无我,于是便将身心和外面的世界都一起放下。传达出的不拘于“浮名浮利”、超然物外的隐者心声。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意难忘·山家[清]吴伟业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衰翁健饭堪夸。把瘿尊①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注】①瘿尊,即瘿樽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11.词中“衰翁”的身份是____________。下片中“___________”一词点出山家的生活状态,可谓词眼。12.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答案】11.    隐士(农夫)    烂漫12.写景艺术:①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②意象丰密,色彩和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③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第17页共17页\n叙事艺术:①对比衬托。如“蓑翁”与“健饭”。②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一一叙写山家生活。③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分析】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诗眼的能力。上阕写衰翁的居住环境在山野,室内陈设着文木制作的几案,小巧的窗户饰着纱,说明主人虽在山野也十分讲究,让人感到他是个富于生活情趣的雅士,故可推知其为隐士;下阕写衰翁话桑麻、种柳浇地,也可理解是为农夫。下阕写衰翁待客,写了席间主客欢洽之情,啜茶饮酒,高话桑麻,去年自己耕种的山田收成极好,可以无忧无虑乐陶陶地过舒心日子了。生活丰富多彩,状态极佳。故能表现这一状态的词应为“烂漫”。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上阕写景。由步行向山家时沿途所见落笔。首句“村坞云遮”写由下仰望山上,人家村落在白云缭绕中依约可见。渐行渐近,写看到一幢房子,小径沿着篱笆斜伸过去,最后再到室内的陈设。词的上片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移步换景的手法写景;房子依水傍石,稳稳地临溪而立,小径生满青苔,接着两句是写稍近些看到的老树上缠绕着青青的藤蔓,翠绿的修竹映衬着溪边的白沙,色彩鲜明可爱。用白描之笔富有层次地描绘了山家四周的环境和景物。描绘了隐士山家的幽静环境;“苔径逐篱斜”,小径沿着篱笆斜伸过去,“逐”字化静为动;“文木几,小窗纱”“启北扉,移床待客”动静结合,表现农家生活的意趣,衬托出主人潇洒出尘的品格。下片写席间主客欢洽之情。隐士是个苍老体弱的衰翁,却出人意外地饮食健胜。作者用“衰翁健饭堪夸”一句来表示自己的惊奇,“衰翁”与“健饭”形成非常有趣的对比。老人十分健谈,边啜茶饮酒,边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农事。“把瘿尊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一一罗列叙写田家生活及农事,为铺陈写实的手法。“穿池还种柳”是说在池边开沟引水,并种上柳树,与下面“汲水自浇瓜”都是老翁的农活。这两句以农家话语写老农的悠游轻松,让人羡慕隐逸生活的闲适。“这风味清佳”!这一句赞语非常口语化,老翁怡然而乐的神情跃然纸上。第17页共17页\n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中吕·红绣鞋·警世(元)张养浩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只这的便是那送了人①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②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把旧来时③威风不见了!【注释】①送了人:指断送人。②恰:才。③旧来时:从前。13.文中“警世”的对象是_________。从前后文推测,作者写的“深坑”应该喻指_________。14.卢前在《论曲绝句》中称此曲:“足为当头棒喝。”请赏析其妙处。【答案】13.    为官者    官场的各种险恶处境(意思接近即可)14.(1)开首两句便给了身居显贵倚势弄权者当头一棒,直截了当地说明断送人的缘由。为官者身骑高头大马前呼后拥,多么威风凛凛,作威作福终会祸来天怒。(2)将为官者先前前呼后拥的场面与触祸后的惶恐战栗和万分忧虑对比,一热一冷,反差巨大,给人以当头棒喝的警醒效果。(3)全曲纯用白描直陈的手法,把做官的耀武扬威到惨遭灾祸的过程写得十分形象逼真,痛快淋漓;通俗易懂而又情感激烈地嘲讽了平时作威作福、耀武扬威的为官者终将玩火自焚的可悲下场,有当头棒喝之效。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分析曲子,这几句主要写的意思是:才上马就有差役齐声喝道,这就是那葬送人的根苗,直引到了深坑里才感到心焦。祸来了躲到哪里去,老天动怒了怎么能宽恕,此时旧日的威风全都不见了。而题目是《警世》,含有警醒世人之意,根据意思可知这里的世人应为“为官之人”。从前文“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和后文“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可知,曲中之人骑高头大马还有人喝道,颇有威风,可以推测此人为官员,故第一空可以填“为官者”。从后文“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可以推测,这里“深坑”所比喻的是官场的各种险恶处境。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第17页共17页\n卢前称此曲“足为当头棒喝。”在曲的开头两句“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只这的便是那送了人的根苗”中第一句“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写出了做官者骑高头大马前呼后拥,还有人为其喝道,充分的表现了他们的威风,但紧接着一句话锋突转,“只这的便是那送了人的根苗”,指出当官者这样作威作福终会惹得天怒人怨,最后这人一定会被断送前程。所以本首曲中,开篇两句便给了身居显贵倚势弄权者当头一棒,指出为官者作威作福终会祸来天怒。直截了当地说明断送人的缘由。同时,曲中也运用了对比,将为官者前后境况进行了对比,如为官时“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和触祸后的“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通过前后态度的对比,一热一冷,反差巨大,不得不让读者深思,所以起到了给人以当头棒喝的警醒效果。作者在词中采用白描直陈的手法,几乎全用口语,其中将做官者在触祸前后的行为心理都描摹得非常形象,犹如那人的一切都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样既让作者的描写十分形象逼真,也让内容通俗易懂,可以让读者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意图,明白为官者终将玩火自焚的可悲下场,有当头棒喝之效。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试题题                                                                   芭蕉 (宋)张载 新竹(清)郑燮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①暗已随。         新竹于旧竹枝中,全凭老干为扶持。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②。【注】①新心:新长出的芭蕉心。②凤池:这里指周围生长竹子的池塘。15.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是中国古代常见的______;“龙孙”的意思是______。16.两首诗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哲理诗“无意明理而暗与理合”的艺术特征。请比较它们在哲理表达上的异同之处。【答案】15.    咏物诗    竹笋(新竹)16.同:两诗都抓住景物各自特点,突出一个“新”字,揭示各自包含的哲理;异:张诗抓住芭蕉心生长新旧相随的特点,用六个““新”字,揭示了在培养品德、学习知识上温故知新的道理;郑诗抓住“新竹高于旧竹枝”的特点,揭示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或写“新竹需老干扶持,体现新旧相依、新陈代谢的普遍规律”亦可。)1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题材,理解词语内涵的能力。第17页共17页\n第一个空要求填写诗歌的题材。题材与诗歌内容有关,一般包括怀古诗、送别诗、闺怨诗、边塞诗、田园诗、咏物诗。这两首诗歌都以物为题,一为“芭蕉”,一为“新竹”,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所以属于咏物诗。第二空,这首诗歌吟咏“新竹”,“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意思是“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长出,它也开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这样池塘周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幼竹”,这里的“龙孙”比喻新生的竹子。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根据诗歌所写内容把握诗中的哲理,然后分析两首诗歌哲理表达上的不同。先看张诗。这首诗歌吟咏的对象是“芭蕉”,前两句“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是讲述芭蕉成长的过程,“心尽展新枝”“暗已随”是说新的芭蕉心随着旧的芭蕉心的老去枯萎而生长;后两句“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引出“德”“知”,四句诗连用六个“新”字,由芭蕉的成长引出人的成长,劝导世人要像芭蕉那样“学新心、养新德、起新知”。再看郑诗。这首诗吟咏的对象是“新竹”。前两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是说“新生的竹子能够超过旧有的竹子,完全是凭仗老竹的催生与滋养”,这两句是回顾,既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又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后两句“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意思是“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长出,它也开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这样池塘周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幼竹”,这是展望,用以表达新生力量将更好更强大。这首诗歌用新竹高于老竹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又以新竹是在老竹的基础上成长来比喻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由此可知,两首诗歌所针对的对象都呈现一个“新”的特点;不同点是二者在吟咏对象时侧重的点以及所揭示的道理。九、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第17页共17页\n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②宋·王安石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注释:①此诗是作者46岁中进士后所作。龌龊:不得意。放荡:自由,无拘束。②试院指考场,冲卿是友人吴充的字。扶桑,传为日出之处,即东方地平线。玉色:阳光。逆知:预知,逆料。17.两首诗的内容都与科举考试有关,前者用“___________”这个字侧面表现高中后的得意;后者用“___________”这个词写出诗人在考试中对友人的思念。18.两首诗都用了对比手法,简要分析。【答案】17.疾永怀/梦18.孟诗的对比:①过去困顿不得志,而今金榜题名自由畅快,(今昔对比)表达兴奋之情。王诗的对比:①“试院”中环境的热闹与诗人内心的孤寂的对比,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及二人友情深厚。②虚实(想象与现实)对比,突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深。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第一首“春风得意马蹄疾”意思是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疾”写出诗人纵马长安,觉得一切都无限美好,连路边美丽的花朵都无心细看的情景,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所以第一空填:疾。第二首“永怀所好却成梦”,意思是曾经期望美好,只是这些美好,都如梦般逝去。“永怀”“梦”写出了诗人在考试中对友人的思念,所以这里可以填:永怀/梦。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孟诗的对比:第17页共17页\n“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往昔的困顿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题名令人神采飞扬。把困顿的往昔和得意的今天对比,一吐心中郁积多年的烦闷。此时的诗人是扬眉吐气、得意洋洋,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兴奋之情。王诗的对比:“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庭院枝叶落尽,放眼空空荡荡,只觉长秋漫漫。节气已至寒露,傍晚水气凝结,便愁孤身衣单。院外人语纷杂,气氛逐渐热闹,不觉已成集市。此时应道午间,秋日仍藏云后,唯有柔光照下。“试院”中环境的热闹与诗人内心的孤寂的对比,“永怀所好却成梦”,曾经期望美好,只是这些美好,都如梦般逝去,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及二人友情深厚。“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想起从前我们都曾经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只是这些美好,都如梦般逝去;看到升起的阳光洒成柔和的玉色,令人感到心情舒畅。“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想当初,吴充反对王安石变法,两人的友情蒙受了阴影。但岁月漫漫,终将如尘消散,就当后人口中一段渔樵闲话。会有一日,故人重聚,阴云俱散,仍能月下谈笑,两相闲度。作者用写梦境和设想以后重聚的情景都是虚写。“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作者独自一人呆在空荡荡的庭院中,感觉到秋天的漫长,寒露将到的深秋,穿着单衣的身体感到阵阵凉意,是实景,虚实(想象与现实)对比,突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深。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答何中丞伯寿(宋)庞谦孺【注】三载皇舆驻武林,宫前新柳渐成阴。西湖风月愁难度,艮岳峰峦梦枉寻。老马惊思归汴路,寒江吼激破胡心。白蘋洲上怀乡久,夜夜啼鹃卧未深。【注】庞谦孺(1117~1167),字祐甫,晚号白蘋老人,单州(今山东单县)人,寓居吴兴。19.联系整首诗,诗人“卧未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赏析本诗借景抒情的艺术。【答案】19.思乡之久、失地未能收复第17页共17页\n20.①以“新柳渐成阴”表明南宋统治者苟安一方,委婉地抒发诗人对统治者安于现状的不满。②“西湖风月”“艮岳峰峦”诗人借乐景抒痛失山河的悲情。③借“老马”“寒江”表明对故国山河的眷恋以及破金杀敌的决心。④诗人借“啼鹃”抒发自己故国难忘故土难归的绝望与悲痛。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尾联写“夜夜啼鹃卧未深”,“卧未深”指难以入眠,表面看“卧未深”是因为“夜夜啼鹃”,夜晚常听到杜鹃鸟的啼叫,但是实际上是因为思乡,因为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好像“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加上前句有“怀乡久”,可见“卧未深”的原因之一是“思乡之久”;其次,诗歌颈联有“寒江吼激破胡心”,寒江的怒吼激发了诗人的“破胡心”,作者是南宋诗人,由此可见诗人也是一位爱国志士,渴望收复失地,但却没有报国的机会,因此“卧未深”的原因之二是“失地未能收复”。2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写景手法的能力。首联写“三载皇舆驻武林,宫前新柳渐成阴”,“武林”,旧时杭州的别称,“皇舆”代表朝廷,“三载”为虚指,此句写南宋南迁杭州之事;“宫前新柳渐成阴”,借宫前新柳成荫,写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此句借景抒情,表明南宋统治者苟安一方,委婉地抒发诗人对统治者安于现状的不满。颔联写“西湖风月愁难度,艮岳峰峦梦枉寻”,“西湖风月”指西湖美景,“艮岳峰峦”,指宋徽宗的古典园林建筑。在一个想要收复失地的志士眼中,再美的景色也心欣赏,也无法消除他心中的愁绪;北宋时期的园林风光在梦里也难以寻觅得到。诗人借乐景抒痛失山河的悲情。颈联写“老马惊思归汴路,寒江吼激破胡心”,都是老马识途,老马惊是因为思念回到卞州的路途;寒江发出怒吼,好似代替诗人吼除了破胡的决心。诗人借老马表达对故国山河的留恋,借寒江表达了破金杀敌的决心。尾联写“白蘋洲上怀乡久,夜夜啼鹃卧未深”,古人传说杜鹃啼血,而诗人就似那夜夜哀啼的杜鹃,诗人借“啼鹃”表达对故土的眷恋和无法回归故土的绝望和悲痛。第17页共17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09 09:00:08 页数:17
价格:¥8 大小:46.61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