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浙江卷语文模拟卷汇编——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9

2/49

剩余4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浙江卷语文模拟卷汇编——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一、【2021-2022学年高三5月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模拟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20分)木傀儡戏(节选)沈从文①二月八,土地菩萨生日,街头街尾,有的是戏!土地堂前头,只要剩下来约两丈宽窄的空地,闹台(指开台锣鼓)就可以打起来了。这类木傀儡戏,与其说是为娱那土地一对老夫妇,不如说是为逗全街的孩子欢心为合适。捐钱时,大多都是论家中贫富为多少的;唯有土地戏,却由募捐首士清查你家小孩子多少。像我们家有五个姊妹的,虽然明知道并不会比对门张家多谷多米,但是钱,总捐得格外多。不捐,那是不行的。小孩子看戏不看戏可不问。但若是你家中孩子比别人两倍多,出捐太少,在自己,良心上说来,也不好意思。②戏虽在普通一般人家吃过早饭后才开场,很早很早,那个地方就会已为不知谁个打扫得干干净净了。惟有“土地堂前猪屎多”,在平时,猪之类,爱在土地堂前卸脱它的粪便,几乎是成了通例的,唱戏日,大家临时就懂了公德心,知道妨碍了看戏是大家所抱怨的,于是,这一天,就把猪关禁起来了。你若高兴,早早的站在自己门前,总可以见到戏箱子过去,押箱子的我们不要问就可以知道是“管班”。每一口箱子由两个人抬着,箱子上有各样好看的金红漆花,有钉子,有金纸剪就“黄金万两”连连牵牵的吉利字,一把大牛尾锁把一些木头人物关闭着。呵,想象到那些花脸,旦角,尤其是爱做笑样子的小丑,鼻子上一片白粉,豆腐干似的贴着,短短的胡子,……而它们,这时是一起睡在那一只大木箱子里,将要做些什么?真可念!我们又可以看到一批年老的伯娘婆婆,搬了凳子,预先去占座位的。做生意的,如像本街光和的米豆腐担子,包娘的酸萝卜篮子,也颇早的就去把地盘找就了。③饭吃了,一十六个大字,照例的每日功课,在一种毫不用心随随便便的举动下,用淡淡的墨水描到一张老连纸上后,所候的就是“过午”那三十枚制钱了。关于钱的用处,那是预先就得支配的。所有花费账单大致如下:面(或饺子)一碗,十二文。甘蔗一节,三文。酸萝卜(或蒜苗),五文。四喜的凉糕,四文。老强母亲的膏粱甜酒,三文。余三文作临时费。④凉糕,同膏粱甜酒,母亲于出门时,总有三次以上嘱咐不得买吃的,但倘若是并无其他相当代替东西时,这两样,仍然是不忍放弃的。有时可以把甘蔗钱移来买三颗大李子,吃了西瓜则不吃凉糕。倘若是剩钱,那又怎么办?钱一多,那就只好拿来放到那类投机事业上去碰了!向抽签的去抽糖罗汉,有时运气好,也得颇大的糖土地。钱用完时,人倦了,纵然戏正有趣,回家也是时候了。遇到看戏日,是日家中为敬土地的缘故,菜必格外丰富。“土地怎不每月有一个生日呢?”用一种奇怪的眼睛瞅着桌上陈列的白煮母鸡,问妈,妈却无反应。待到白煮鸡只剩下些脚掌肋巴骨时,戏台边又见到嘴边还抹油的我们了。⑤在镇筸,一个石头镶嵌就的圆城圈子里住下来的人,是苗人占三分之一,外来迁入汉人占三分之二,混合居住的。虽然多数苗人还住在城外,但风俗,性质,是几乎可以说已彼此同锡与铅样,融合成一锅后,彼此都同化了。⑥苗人们勇敢,尚武,朴质的行为,到近来乃形成了本地少年人一种普遍的德性。关于打架,少年人秉承了这种德性。每一天每一个晚间,除开落雨,每一条街上,都可以见到若干不上十二岁的小孩,徒手或执械,在街中心相殴相扑。这是实地练习,这是一种预备,一种为本街孩子光荣的预备!全街小孩子,恐怕是除非生了病,不在场的怕是无一个罢。他们把队伍分成两组,各由一较大的,较挨得起打的,头上有了成绩在孩子队中出过风头的,一个人在别处打了架回来为本街挣了面子的,领率统辖。统辖的称为官,在前清,这人是道台,是游击,到革命以后,城中有了团长旅长,于是他们的头衔也随之改变了。我曾做过七回都督,六弟则做过民政长。都督的义务是为兄弟伙出钱备打架的南竹片;利益,则行动不怕别人欺侮,到处看戏有人护卫而已。⑦晚上,大家无事,正好集合到衙门口坪坝上一类较宽敞地方,练习打筋斗,拿顶倒转手来走路。或者,把由自己刮削得光生生的南竹片子拿在手上,选对手出来,学苗人打堡子时那样拼命。命固不必拼,但,互相攻击,除开头脸,心窝,只在一些死肉上打下,可以炼磨成一个挨得起打的英雄好汉,那是事实罢。不愿用家伙的,所谓“文劲”,仍可以由都督,选出两队相等的小傻子来,把手拉斜抱了别个的身,垂下屁股,互相扭缠,同一条蛇样,到某一个先跌到地上时为止,又再换人。此类比赛,范围有限,所以大家就把手牵成一个大圈儿,让两人在圈中来玩。都督一声吆喝,两个牛劲就使出了。倒下而不愿再起的,算是败了。败者为胜利的作一个揖,表示投降,另一场便又可以起头。也有那类英雄,用腰带绑其一手。以一手同人来斗的,也有两人与一人斗的。总之,此种练习,以起疱为止,流血也不过凶,不然,胜利者也觉没趣,因为没一个同街的啼哭回家,则胜利者的光荣,早已全失去了。(有删改)1.首段的第一句话有何作用?(4分)2.本文题为“木傀儡戏”,为何还写苗人们尚武的传统?(4分)3.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6分)4.联系全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借助儿童视角来呈现湘西世界的?(6分)【答案】1.开篇点出木傀儡戏的由来、节日氛围的浓郁;照应题目,为下文进一步详细介绍当地土地菩萨生日唱戏的习俗做铺垫。2.全文并非纯粹对傀儡戏的描写,而是通过土地菩萨生日唱戏这个引起儿童兴趣的事件引出湘西过节的习俗和尚武的传统;有助于丰富小说内容,拓展叙述空间。3.运用拟人、比喻、想象手法,生动表达了对木傀儡戏的浓厚兴趣;连用三个“有”字,长短句交错,详细描写了戏箱子的好看与神秘;一问一叹,写出了对大木箱子里的物品接下来的变化,充满了好奇与期待。4.以孩子的视角来理解戏的社会功能,看唱戏日人们的行为,呈现湘西独特的节日氛围;叙述孩子对三十枚制钱的详细支配,以及看戏日家中敬土地的菜品等,忠实记录湘西原生态的生活习俗;通过对孩子们打斗游戏时称谓、规则、器具等的描述,呈现苗族人独特的人文环境,暗示湘西社会的时代背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重要句子作用的能力。从结构看,“二月八,土地菩萨生日,街头街尾,有的是戏”位于开篇段首,“有的是戏”与题目“木傀儡戏”相照应,“土地堂前头,只要剩下来约两丈宽窄的空地,闹台(指开台锣鼓)就可以打起来了。这类木傀儡戏……”下文详细介绍在土地菩萨生日唱戏的习俗,开头这句话有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从内容看,“二月八,土地菩萨生日,街头街尾,有的是戏”段首句交代了木傀儡戏的由来,是庆祝土地菩萨生日,语言简洁,充满了节日浓郁的氛围。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结合“苗人占三分之一,外来迁入汉人占三分之二,混合居住的。虽然多数苗人还住在城外,但风俗,性质,是几乎可以说已彼此同锡与铅样,融合成一锅后,彼此都同化了”“苗人们勇敢,尚武,朴质的行为,到近来乃形成了本地少年人一种普遍的德性”“每一天每一个晚间,除开落雨,每一条街上,都可以见到若干不上十二岁的小孩,徒手或执械,在街中心相殴相扑”“全街小孩子,恐怕是除非生了病,不在场的怕是无一个罢”可知,湘西是苗人与汉人杂居,而尚武已经成为当地一种风俗传统,也是儿童感兴趣的打斗游戏,写苗人们尚武的传统丰富了小说内容,拓展了叙述的空间。本文题目是“木傀儡戏”,但是重点并不在描写傀儡戏本身,而是通过土地菩萨生日唱戏这个引起儿童兴趣的事件引出湘西过节的习俗和尚武的传统,可见写苗人们尚武的传统并没有游离主题,反而丰富了文章内容。3.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从表现手法看,“想象到那些花脸,旦角,尤其是爱做笑样子的小丑,鼻子上一片白粉,豆腐干似的贴着,短短的胡子,……而它们,这时是一起睡在那一只大木箱子里”运用想象手法,以孩子的视角和心理,展开对箱中形象的描写,“豆腐干似的贴着”运用比喻,“爱做笑样子”“睡”运用拟人手法,这些表现手法生动表达了儿童对木傀儡戏的浓厚兴趣,充满了童趣;从句式看,“有各样好看的金红漆花,有钉子,有金纸剪就“黄金万两”连连牵牵的吉利字”连用三个“有”字,长短句交错,详细描写了戏箱子的好看与神秘;从语气看,“将要做些什么?真可念!”一问一叹,善用语气,展现人物心理,写出了对大木箱子里的物品接下来的变化,充满了好奇与期待。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叙述视角的能力。结合“这类木傀儡戏,与其说是为娱那土地一对老夫妇,不如说是为逗全街的孩子欢心为合适”“这一天,就把猪关禁起来了。你若高兴,早早的站在自己门前,总可以见到戏箱子过去”“我们又可以看到一批年老的伯娘婆婆,搬了凳子,预先去占座位的。做生意的,如像本街光和的米豆腐担子,包娘的酸萝卜篮子,也颇早的就去把地盘找就了”可知,以孩子的视角来看唱戏日人们的行为,呈现湘西独特的节日氛围;结合“在一种毫不用心随随便便的举动下,用淡淡的墨水描到一张老连纸上后,所候的就是“过午”那三十枚制钱了。关于钱的用处,那是预先就得支配的。所有花费账单大致如下……”“遇到看戏日,是日家中为敬土地的缘故,菜必格外丰富”可知,叙述孩子对三十枚制钱的详细支配,以及看戏日家中敬土地的菜品等,忠实记录湘西原生态的生活习俗;结合“他们把队伍分成两组,各由一较大的,较挨得起打的,头上有了成绩在孩子队中出过风头的,一个人在别处打了架回来为本街挣了面子的,领率统辖。统辖的称为官,在前清,这人是道台,是游击,到革命以后,城中有了团长旅长,于是他们的头衔也随之改变了”可知,打斗游戏与当地苗人尚武的习俗有关,是孩子们喜爱的一项活动,他们积极参与,通过对孩子们打斗游戏时称谓、规则、器具等的详细描述,为我们呈现了苗族人独特的人文环境,暗示湘西社会的时代背景。二、【2021-2022学年高三浙江省高考选考科目3月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分)黄昏时分肖复兴旧时京城,黄昏时分,即使普通平民院落,屋顶上的鱼鳞瓦铺展连成一片,如同海浪翻涌,平铺天边,是只有北京见得到的风景。各家开始做晚饭了,即便都是简陋的煤球或蜂窝煤炉子,炊烟袅袅中,有千篇一律的葱花炝锅的香味缭绕,也是分外让人怀想的。那个时候,我和我的一位女同学,从我家小屋出来,便是在这样的炊烟袅袅和炝锅的葱花香味中,以及街坊们好奇的眼光中,穿过深深的大院,走到老街深巷里,一直往西走;走到前门大街,过御河桥,往东一拐,来到22路公交车总站的站台前。它的一边是北京老火车站,一边是前门的箭楼。黄昏时分夕阳的光芒,正从西边的天空中泼洒过来,洒在前门的箭楼上,余光流泻。雨燕归巢,一群群墨点一样在金光中飞舞,点染成一幅点彩画面。我们是同住在一条老街上的发小儿,读高中,为了能够住校,她考上了北航附中。几乎每个星期天的下午,她都来我家找我复习功课和聊天,黄昏时分,我送她到前门,乘坐22路公交车回学校。每个星期天如此,从高一一直到高三毕业。前门箭楼前的黄昏,涂抹着我们15岁到18岁青春灿烂的背景。高中毕业后,我去了北大荒,在七星河南岸荒原靠西头的二队,生活了整整六年。一望无际的荒原,荒草萋萋,无遮无拦,一直连到遥远的地平线。我们开垦出来的地号,都在东边,按理说,每天收工都要往西走,回队上吃晚饭。正是黄昏,一天晚霞如锦;夕阳横在眼前,在荒原上应该格外醒目。奇怪的是,我竟然一次都没有注意到黄昏的情景。也是,干了一天的活,如果赶上豆收,一人一条垄,八里地长,弯着腰一直往东割,割到头,已经累得跟孙子一样,再好看的黄昏风景,也没心思看了。六年后的早春二月,我离开北大荒,回北京当老师。中学同学秋子,赶着一辆老牛车,从二队送我到场部,准备明天一早乘车到福利屯火车站回北京。老牛破车,走得很慢,走到半路,天已黄昏,忽然回过头往西张望,想再看看生活了六年的二队。二队家家户户炊烟四起,淡淡的白烟,活了似的,精灵一般,袅袅地游弋着。西边,晚霞如火,夕阳如一盏硕大无比的橙红色大灯笼,悬挂在我头顶,然后像大幕一样在缓缓地垂落。我从来没有见过夕阳居然可以这样巨大,大得像神话中出现的一样,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我真的有些惊讶,一句话说不出来。秋子见多不怪,头都没有回,只是默默地赶着牛车。黄昏,这样的壮观;忙碌了一天夕阳谢幕时,这样的从容,让半个天空伴随它一起辉煌无比和即将到来的夜晚交接班。岁月如流,人生如流。无数个日出日落,构成了逝者如斯的岁月与人生。前年到美国看孩子,一眨眼似的,我的孩子都有了孩子,少年和青春,轮回在儿子和孙子的身上。每天接送小孙子上学放学,将孩子送到家门前不远的路口,等候校车。黄昏的时候,眺望远方,盼望着黄色的校车,从树木掩映的小路上,一朵橙黄色的云朵一样蜿蜒飘来。校车出现的前方在西边,茂密的树木遮挡住天空;看不见夕阳垂落。正是晚秋时节,有几株加拿大红枫,高大参天,看不见夕阳,却看得见夕阳的光芒打在树上,让本来就红彤彤的枫叶,更加鲜红,如同燃烧起一树树腾腾向上直蹿的火焰,映彻得天空一派辉煌。如果没有蔓延全球的疫情,今年这时候,我可能还会在那个路口守候孩子放学,看到夕阳燃烧加拿大红枫的情景。因为不是送别,不是分手,而是守候,有了期待,有了盼望,灿烂的黄昏,显得更加灿烂,而且,多了一份温情。前两天,偶然又听到美国老牌民谣歌手安拉唱的一曲英文老歌《黄昏》,不由自主联想起这几个难忘的黄昏。安拉的《黄昏》,唱的是失恋,伤怀悼时,感叹余音袅袅在耳,却昨是而今非。只是这首老民谣唱的黄昏,和我记忆中的黄昏不同,它不过让我望文生义想起了我的黄昏而已。我的黄昏,无论是告别,分手,守候,都是美好的。黄昏时分,走在寂静几近无人的街上,想起这首老民谣,也想起郁达夫写黄昏的诗:遥街灯火黄昏市,深巷帘拢玉女笙。记忆中存在的,眼前浮现的,是美好的值得期待的黄昏。(选自《新民晚报》2021年11月23日第20版)1.请分析本文第一段的作用。(4分)2.请赏析标题“黄昏时分”的作用。(4分)3.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6分)4.请探究本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6分)【答案】1.①照应标题;②吸引读者;③营造气氛;④引出下文;⑤为下文情节做铺垫。2.①交代了写作对象;②是文章的行文线索;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3.①句子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我回城时所看到的二队的黄昏情景,突出了作者对那段生活的怀念之情。②句中多用短句,长短句相结合,使句子富有节奏感,突出了文章的音乐美。4.所谓“形散”,是指本文中描写了不同地点、不同时期的黄昏时的情景,取材广泛,看似拉拉杂杂,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神不散”则是指本文虽然材料众多,但其却有一个统一的主旨:对作者过去人生的追忆。【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第一段是作者对旧时北京黄昏情景的回想,这一内容照应了文章的标题“黄昏时分”。其中“屋顶上的鱼鳞瓦铺展连成一片,如同海浪翻涌,平铺天边”“即便都是简陋的煤球或蜂窝煤炉子,炊烟袅袅中,有千篇一律的葱花炝锅的香味缭绕,也是分外让人怀想的”等内容非常感性,营造了一种怀旧的氛围,也吸引着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这一段描写也为引出了下文对自己高中生活的回忆,还为下文中作者在下乡时在北大荒所看到的黄昏情景作了铺垫。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文章以“黄昏时分”为题,首先是交代了写作对象。作者先写旧日北京的黄昏景象,接着引出了对自己高中生活的回忆。再写自己上山下乡时在北大荒所看到的黄昏景象,再写自己在美国的经历,看到的美国的黄昏时分的情景,最后写安拉的歌曲《黄昏》和郁达夫写黄昏的诗作,黄昏是作者的写作对象,也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黄昏时分”也是文章的线索。文章看似散漫,但“黄昏时分”是文章的主要描写内容,作者写了不同地点的不同黄昏景象,标题如一根丝线将文章的材料串联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最后,本文的标题还为读者设置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是什么地方的“黄昏时分”?“黄昏时分”发生了什么?……这些问题让读者拥有了阅读的兴趣,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动力,让读者向下阅读文章。3.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在句子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夕阳”比作“橙红色大灯笼”,将夜晚比作“大幕”。同时,句中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炊烟拟人化,“活了似的,精灵一般,袅袅地游弋着”,通过这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让文章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增加了文章的表现力。其次,在句式上,作者多用短句,“淡淡的白烟,活了似的,精灵一般,袅袅地游弋着”“大得像神话中出现的一样,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这样,让文句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之美。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征。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所谓“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在本文中,作者回忆了自己人生中不同地点、不同时期的黄昏时的情景。如作者高中时北京的黄昏,上山下乡时北大荒的黄昏,尤其是作者回城时所看到的二队的黄昏,再到作者在美国陪伴孙子时所看到的黄昏,又从这些延展到安拉的歌曲《黄昏》和郁达夫关于黄昏的诗句。这些内容看似拉拉杂杂,体现出散文“形散”的一面。虽然本文看似材料众多,内容庞杂,但这些内容都被一个主题所贯穿,将这些庞杂的材料和内容连缀成一个整体,那就是这些内容都是围绕着文章的主题——对作者过去人生的追忆所展开。这就体现了散文的另一面——形不散。三、【2022届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分)悼易水张承志(1)我也曾在易水,掬着销肠伤骨的冰冷河水一口口喝下。已经时隔二十年了,忆起来仍然禁不住打一个寒噤:好凉啊……(2)如今窗下南眺,只见楼涛楼浪滚滚向南,只有混凝土沙漠上腾曝着的灼烫蒸气,哪里望得见南方的易水呢。(3)清夜在暗色中南望,还能在黑蒙中多少幻想易水的碎动呜咽;若是在这样凶恶肆淫的暑昼正午,人连那痴游幻视的一束神经也被残酷地烙断了。(4)炽日之下,我无法回忆遥遥的易水。(5)静想来,怀念易水真是乖僻招嫌得很呢,看看中国智识阶层诸色人等,有经商的帮闲的求官的淫乱的,人人忙得不可开交,谁会突发异想怀古易水呢。(6)而我之怀念易水,先是怀念我自己的少年。那时节曾经两次下易水,第一次十七岁,第二次十八岁。(7)在当年的清华附中,不知缘由地悄悄有一股崇拜狼牙山的思潮。据我所知,至少有三支人马都以登上狼牙山的棋盘砣峰为夸功资本。壮烈的狼牙山五勇士,仿佛直至一九六六年还在悬崖边缘上振臂呼唤,那股凛冽的豪气直直北上逼进北京,我们怎能坐得住呢?当年的朋友们在心底的意识里,大概都觉得自己也属于那样的烈士吧。于是,第一次是步行,由涿州而易县,在易县郊外的冬日里,首次看见了清冽微黑的易水。(8)感谢中学语文课,人人都背诵过荆轲刺秦王的段子。还有,那时流传着毛主席青少年时代的一些旧作,其中有“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烈士武臣多出凉州”——后来居然潜入了我的血液,令我至今偏爱北方。(9)雀跃欢乐在易水河畔,我们久久不去。都喝了几掬易水,那水冷冽透心,回想起来犹觉凉意。易城郊外,冬村烟树,旷野无声,整个北国农村的大地都呈着一种萧条而刚硬的灰色。后来再向山里走,经过东流水,住进五勇村,天就纷纷扬扬地下雪了。过了阎王鼻子,再过了小鬼脸,矗立着纪念塔的棋盘砣主峰就在眼前了,它正朦朦胧胧挑着暗沌沌的雪天,在半空中静默。(10)在棋盘砣主峰上,遥遥望去远方有一线蜿蜒着晶莹的光亮,我们都猜那就是易水。大家默哀似的,一时都哑住了,久久地凝视着那闪烁着的白线。(11)第二次也是隆冬。(12)我们一行伙伴数人,骑自行车出清华南门,经高碑店下京保大道,过易县、涞水、紫荆关、浑源、蔚县,折回沙城、官厅——穿行太行山脉两遍,共翻越十架大山。最后粮尽钱绝,各自选路逃回。有的饿着肚皮骑车两天败兵似的窜回,有的在官厅车站押了自行车甘当囚徒被遣返——而那次千里关山的第一站,又是易水。(13)易水已经是我们的旧友。(14)我们列队一排,都骑在车上,停在易水上一座木板桥上,拍了一张照片。如今那张褪色的旧照片已是宝贵的收藏了:八九个少年英气压不住傻气,搭着肩,定着车,一字排开在薄薄的木板小桥上。易水泊泊碎裂着,摇闪着变幻的亮星,从桥下不绝地流淌过去。看得出水流薄薄泡着石滩,也看得见河底卵石上的薄薄冰壳。(15)苍茫的大地上,仍然凝滞着北方那种解释不清的悲壮气氛。(16)背后的狼牙山,仿佛是易水的某种解释。而如今,无论是易水还是狼牙山,都从中国人的意识中褪尽了。今天这样突兀地忆起易水,不仅觉得寒意袭人,而且觉得那一股寒水也是拒绝自己的。(17)如今不知易水怎样了。(18)每逢提襟涉渡,总觉得上游人烟繁殖,工业林立,河水浊腻不爽。想起当年易水的清纯冷冽,往往有恍世之感。抽出插架岁久的一册《史记》,见注云: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而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读罢,呆坐良久,周身麻栗阵阵。(19)古人对于人,特别是对于勇者,看来研究体味得早已入木八分,透骨及髓了。而今,作为勇者的古人,还有那道沉默的易水,也许永远也不想向后世昭示他们的秘密了。(20)汉文明之中的烈士传统,好像已经在易水两千年的淘刷之下,一去不返了。(21)作为燕人,居于燕京,我应当寻暇再去看看那条易水。无论如何,江山未改,易水尚流,再去看看一定会得到些真实感触的。(22)若去时,还是要在冬季等一个无雪的日子。在萧萧寒风中看村野如烟,在迷蒙空漠的大地上,试试能不能遇着二十余年前那些切肤的感受。(23)然后,我要掬一捧易水饮下,看看它,不,是看看自己的肚肠还有没有那种冰冽的感性。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味。(4分)(1)若是在这样凶恶肆淫的暑昼正午,人连那痴游幻视的一束神经也被残酷地烙断了。(2分)(2)后来居然潜入了我的血液,至今偏爱北方。(2分)2.文中“我”“我们”交替出现,有何用意?(4分)3.请赏析画线语段的语言特色。(6分)4.作者在第四段说“炽日之下,我无法回忆遥遥的易水”,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答案】1.(1)“烙”字既有力地突出了“暑昼正午”炎热、残酷的特点,又包含了人无法触景生情回忆易水的痛苦之情。(2)“潜”字突出了那个时代、那些作品对我思想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根深蒂固,难以改变。2.(1)结构上:“我们”出现时是作者回忆曾经的往事,“我”出现时主要是抒发当下对易水的独特感受,交替出现使得现实和回忆交织。(2)内容上:年轻时“我们”全都与易水为友,如今“我”却独自悼念易水,这构成强烈对比,突出了人的壮烈情怀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逐渐流失的现状,突出主旨。3.①善用叠词,如“寂寂”“纷纷扬扬”“朦朦胧胧”“暗沌沌”等,不仅准确地描摹了环境,更加增添了音韵美。②句式整散(长短)结合,如“易城郊外,冬村烟树,旷野无声,整个北国农村的大地都呈着一种萧条而刚硬的灰色”,整散、长短的变化使行文富有节奏感与画面感。③妙用拟人手法,如“它正朦胧挑着暗沌沌的雪天,在半空中静默”一句中,“挑”和“静默”,生动又别有情趣地写出了棋盘砣主峰的高耸与沉稳。④将简练的叙事性语言与生动形象的描写性语言相结合,如“经过东流水,住进五勇村”是简练的叙事,“朦朦胧胧挑着暗沌沌的雪天,在半空中静默”是细腻生动的描写,两种语言交错,使文章详略相宜,节奏鲜明。⑤语言文白兼容,如“冬村烟树,旷野无声”,是典雅的文言语言:而“阎王鼻子”“小鬼脸”则是口语化词语,这样的语言融通俗与典雅于一体,使文章别有韵味。4.①无论是历史故事还是个人经历,在作者的认知里,易水的风骨都属于冬季,“炽日之下”,他难以感受到这种风骨,所以无法回忆。②“易水”“遥遥”象征英雄豪杰慷慨赴死的壮烈情怀被人淡忘而离我们远去。③“炽日之下”隐喻当下喧嚣、浮躁的物欲世界,“我”对易水的怀念会被这个世界认为是乖僻,作者以此句来表达自己的无奈与愤慨。【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的能力。(1)首先理解句子,“凶恶肆淫的暑昼正午”突出炎热,“痴游幻视”指在幻想中回忆易水。本句表达了现实生活中不能回忆易水的痛苦之情。“烙”字是动词,指用器物熨烫,此处指痴游幻视的一束神经被烙断,突出了现实的残酷性,加深了无法回忆易水的痛苦。(2)“潜”字有隐藏地、秘密地之意,此处结合“中有“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烈士武臣多出凉州”——后来居然潜入了我的血液,令我至今偏爱北方”指慷慨悲歌的情怀对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潜入了我的血液”突出这种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无法改变。2.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人称运用和艺术构思的能力。从结构看,“我也曾在易水,掬着销肠伤骨的冰冷河水一口口喝下”“我无法回忆遥遥的易水”“我之怀念易水,先是怀念我自己的少年”“我应当寻暇再去看看那条易水”“我要掬一捧易水饮下”“我”出现时主要是抒发当下对易水的独特感受;“我们怎能坐得住呢”“我们久久不去”“我们都猜那就是易水”“我们一行伙伴数人”“我们列队一排”“我们”出现时是作者回忆曾经的两次下易水的往事;“我”“我们”交替出现使得现实和回忆交织。内容上,回忆“我们”曾经两次下易水的往事,都是与朋友一起,而现在是“我”独自抒发对易水的独特感受,说明曾经的壮烈情怀已经远离了生活,“我们”与“我”构成对比,突出了人的壮烈情怀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逐渐流失的现状,突出主旨。3.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从用词看,“寂寂”“纷纷扬扬”“朦朦胧胧”“暗沌沌”等运用叠词,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感和节奏美。从句式看,“易城郊外,冬村烟树,旷野无声”“后来再向山里走,经过东流水,住进五勇村,天就纷纷扬扬地下雪了”“过了阎王鼻子,再过了小鬼脸”多用短句和整句,节奏明快;“整个北国农村的大地都呈着一种萧条而刚硬的灰色”“矗立着纪念塔的棋盘砣主峰就在眼前了”“它正朦朦胧胧挑着暗沌沌的雪天”运用长句,语言丰富,表意形象。这样整散、长短的变化使行文富有节奏感与画面感。从修辞手法看,“它正朦朦胧胧挑着暗沌沌的雪天,在半空中静默”用“挑”和“静默”形容山峰,把山峰人格化,突出了棋盘砣主峰的高耸与沉稳,语言生动而形象。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段叙述兼描写性的文字,主体是叙事“我们久久不去。都喝了几掬易水”“后来再向山里走,经过东流水,住进五勇村”“过了阎王鼻子,再过了小鬼脸”记述行程简练;在叙述中加入形象化的描写,如“整个北国农村的大地都呈着一种萧条而刚硬的灰色”“它正朦朦胧胧挑着暗沌沌的雪天,在半空中静默”,这样叙事与描写结合,既有详略得宜的叙述,又有细腻生动的描写,使语言表达更丰富。从语言风格看,既有典雅的文言词语、书面语言“冬村烟树,旷野无声”“萧条而刚硬”“朦朦胧胧挑着暗沌沌的雪天”,又有通俗易懂的口语“再向山里走,经过东流水,住进五勇村”“过了阎王鼻子,再过了小鬼脸”,呈现出语言运用的灵动与变化。4.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风萧萧兮易水寒”,历史书上的送荆轲赴秦,易水正处在严冬,寒气逼人,此时正值酷暑,作者难以触景生情,回忆起易水。历史上荆轲、五勇士等慷慨赴死,“易水”象征不惧艰险、慷慨赴死的壮烈情怀,“遥遥”意味着这种血性和壮烈情怀已经远离我们的生活。结合下文“怀念易水真是乖僻招嫌得很呢,看看中国智识阶层诸色人等,有经商的帮闲的求官的淫乱的,人人忙得不可开交,谁会突发异想怀古易水呢”可知,“炽日之下”隐喻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人们为了钱权欲,忙得不可开交,怀念易水豪杰、呼唤烈士传统会认为是乖僻,招人不满,因此无法回忆遥遥的易水,流露出作者对当今社会浮躁喧嚣的不满、无奈与愤慨。四、【2022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20分)一对老夫妇莫晓明①不知什么时候,隔壁房间换人了,一对时髦的年轻夫妇带着他们伶俐的女儿搬走,换来了一对老年夫妇。于是不时的咳嗽声,就从隔壁阳台上敞开的窗口,传到我这里。很快,我就判断出,这是一个老年男人的咳嗽,软弱无力,断断续续,明显中气不足。有一个热心保安压低声音告诉我,这对老夫妇是房主的父母,房主夫妇携女儿搬走,住进紫荆路岳父母家了。②那是一个夏天,海口的夏天无不是闷热得不近情理,厚重凝滞的空气管控着一切,金晃晃的阳光泼洒下来,令楼房和水泥地面滚烫。往后一段日子,我偶尔会看到身材矮小的老妇人双唇绷紧,满面愁容,搀扶着腰身佝偻的丈夫,一步一步挪动着下楼梯,然后熟练地安顿瘦弱的病躯坐上藏于楼梯间的轮椅,嘎吱嘎吱推向医院。③溽热令人不堪,街道两旁的树叶低垂,泛着焦黄的微光,凝固的空气纹丝不动,没有一丝干风撞出裂缝。这天中午,我汗津津回家,在楼梯口碰到隔壁老人,她戴着草帽,一只手提一袋米,另一只手提刚买的装了很多塑料袋的菜品,也正要上楼回家。我帮她提米袋,客客气气地和她聊家常,跟在她身后一步一步上楼。她先是叹了一口气,然后说丈夫现在挺遭罪,连翻身都困难,饭量也越来越少,她一天要给他按摩好几次。望着她汗湿了的瘦弱后背,我差点要问老人患的是什么病,为什么不住院治疗,但终于克制住。即便她不忌讳,我觉得也是多此一举。好在很快就到了家门口,她摸摸索索掏出钥匙打开门,我听到了里面传出一串微弱的呻吟声迎候她。接住我递过的米袋,她点头对我道谢,然后砰的一声关上门。④偶尔隔壁也很热闹,有人大声说笑,有孩子稚声稚气唱歌,所有这些声音我竟能听得分外清晰。我能猜得到,这是儿子、儿媳和孙女来看他们了。他们儿子的年龄比我稍小,不知从事何种职业,平时着装有模有样,喜欢做出一点养尊处优的傲慢。如果我偶尔与他在楼梯间相遇,有时我们互相点头致意,有时他目不斜视,好像根本看不到我。当然,这也并没有什么出格,我们就像海口多数邻居那样,不冷不热,不会有亲密的邻里关系。这也符合城市里人们互相隐匿、互相提防的风格。此时这一家人多少让我上了心,我竟隐隐希望他们能常回来,欢聚是每一个人的心灵渴望,先不说老者能享受短暂的天伦之乐,至少笑声能暂时替换病痛的呻吟声。⑤一天深夜,我被一声接连一声的呻吟惊醒,那声音低沉、压抑、凄怆悠长,仿佛痛彻心肺,还听到玻璃杯碰击的声音和老妇慌张的安抚声。我翻身坐在床上,夜静,那些声音使我格外清醒。我思虑着是否要去隔壁看看,施以援手,呼叫救护车或者给他们的儿子打电话。但我一直犹豫不决,甚至在心底安慰自己,也许他们的情况并没有那么糟。果然,十多分钟后,呻吟声渐渐微弱、渐渐听不到了。我悬着的心慢慢放下,重新躺在床上,换了几个睡姿却怎么也睡不着。望着透过窗帘的一片淡月光,我忽然想到自己远在广东乡下同样年老的双亲,眼泪就不觉湿了枕巾——不知他俩在故乡的夜里,是醒着,还是安稳地睡眠。⑥去年冬天,我要到岛外出差,去冰天雪地的东北。我提着一大箱御寒衣服走到小区门口,刚好碰到老阿姨和她嘴叼香烟的儿子,稀薄的阳光下两个人手里都提着菜。老人忙不迭地对我展开笑脸,说今天儿子、儿媳,还有孙女都回来吃饭,所以买了很多菜。我也面带微笑,推了推眼镜,说了几句附和的话。擦肩而过时,那张面孔从嘴角喷出烟雾,漠然地对我点点头。没走出多远,我便听到儿子责怪母亲啰唆,话太多,那声音冷硬,不由分说。我推着行李箱在路上行走,默默地听着小滚轮与沥青地面摩擦发出单调的咝咝声,想到刚才那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仿佛自己做了错事。⑦从东北回海口后,没过多久,我就回老家过年。再回来的时候,看到邻居家门口没有贴崭新的红对联,连旧对联也撕得干干净净,门框两边各留下两行淡黑的糨糊痕迹。我心里不免咯噔一下,按海南的风俗推测,这是一个不好的兆头:新亡人的门口绝不会贴红。到了晚上,我竟开始有意无意地探听来自隔壁的声音,但是隔壁一片寂静,连一点隐约的声响也没有,应该是无人居住了。夜深人静,一座涌动着各种欲望的城市沉沉睡去,嫉妒、狭隘和贪婪也沉沉睡去,有种天地间一片干净之感。我开始想到关于灵魂的种种说法:如果一个人前半生劳劳碌碌,后半生卧榻生病,有如此经历的灵魂是快乐,还是不快乐呢?用汗水、操劳、病榻和呻吟串联起来的一生,如果是一种宿命,那也只能令人感到无奈和怨愤。我突然想到“生如草芥”这个词,有些伤感。正因为人生残酷,天意往往不遂人愿,才使种种与命运的抗争都带着俗世的悲壮与荣光。⑧大约一个月之后,--天晚上,我带着一身酒气趔趄着回到家里。瘫坐客厅的沙发上,我感觉整个房间都在微微晃动,有一种人生如戏的舞台效果。电视里演着矫情的言情剧,我怎么也看不进去,都市的另一种烟火分崩离析,被他们演绎得不似人间。忽然想到饭局上的几个朋友,他们都来自我的家乡广东,他们常常财大气粗,孤注一掷,仿佛英雄虎胆;也会沉沦各种生活,纵情于苦短的人生。这时酒气上涌,蹿上喉头,我忍不住弯腰跑进洗手间吐了一通,再用冷水洗了脸,盯着镜子里有些陌生的面孔,没有发现狰狞,顿时清醒了不少。生活承载着种种人生,却又时时奴役人,又有多少人反其道将其糟蹋。我长舒一口气,走进客厅,就在这时,隔壁传来了时断时续的呻吟,还有拖沓的脚步声。我心里猛然掠过一丝喜悦:这对老人仍是我的邻居!⑨客厅的灯光白而亮,洞明世事,执拗地填充着空旷。我静静坐在沙发上,毫无睡意,窗外高耸的楼厦沉重而幽暗,今夜,我还会梦见自己年老之后的一些什么吗?窗外的月亮慢慢升上来,光华柔和纯净,开始在我的想象中一点点照亮晶莹剔透的露珠。(选自《散文》2021年第10期,有删改)1.第③段中加点的“克制”一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2.赏析画波浪线部分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4分)3.文章题目为“一对老夫妇”,但多处写到他们的儿子,有何用意?(6分)4.文中大量笔墨写“我”听到的各种声音,探究这些声音引发了“我”怎样的思考。(6分)【答案】1.表现“我”的矛盾心理,既关心又觉得过于冒昧,并且意识到多此一举的无能为力。2.①神态描写,“双唇绷紧”“满面愁容”等突出老妇人对丈夫身体状况的忧虑。②动作描写,“搀扶”“一步一步挪动”“安顿”等写出老妇人照顾丈夫的艰辛和细心。③运用拟声词,以轮椅“嘎吱嘎吱”的声音写出老夫妇行进的艰难。④外貌描写,一个“身材矮小”,一个“身体佝偻”,写出老夫妇的衰弱、老妇人照顾丈夫的艰难。3.①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更全面立体地呈现了老夫妇的家庭生活状况。②结构上,串起了“我”对老夫妇生活的关注和进一步了解。③深化主题,引发读者对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和赡养老人问题的思考。4.①“我”听到老年男人虚弱的咳嗽声、老妇慌张的安抚声,感受到老年生活的不易。②听到隔壁偶尔的说笑声,感悟到天伦之乐的可贵,老年人渴望晚辈的陪伴、精神上的关爱。③听到老夫妇儿子冷硬的劝告,思考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戒备多于温情的问题。④听到隔壁一片寂静,产生不祥之感,感叹“生如草芥”,生活残酷,生命易逝。⑤听到老人仍健在的声响,欣慰于人与命运抗争的坚韧。【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首先理解“克制”的意思。“克制”,指压抑、控制情感。然后结合具体的情境分析人物的心理。结合“望着她汗湿了的瘦弱后背,我差点要问老人患的是什么病,为什么不住院治疗”“即便她不忌讳,我觉得也是多此一举”可知,“我”很想询问老人患病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对邻居老人的关心,但又觉得身为邻居突然询问对方病情太冒昧,而且又觉得询问是多此一举,因为结合自己平时所见老人的情形以及所听闻的咳嗽的声音,即可知道老人的病情并不乐观。所以这“克制”体现出“我”既关心又觉得冒昧同时又觉得多此一举的矛盾心理。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浏览句子可知,这段话描写的对象是老妇人,所以考生可以结合人物描写的手法以及这些手法体现出的人物的特点、心情等进行分析。如“双唇绷紧,满面愁容”是老妇人的神态,结合“老年男人的咳嗽,软弱无力,断断续续,明显中气不足”可知,老妇人是为丈夫的身体而担忧。如“搀扶”“一步一步挪动”“熟练安顿”等是老妇人的动作,从这些动作之中可以看出老妇人照顾丈夫极为细心,同时也可以看出照顾丈夫的艰辛。如“嘎吱嘎吱推向医院”中“嘎吱嘎吱”是拟声词,这些拟声词让人仿佛看到老妇人推着丈夫前往医院时的艰难。如“身材矮小的老妇人”“腰身佝偻的丈夫”是对老妇人和丈夫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这对年老夫妇的身体的孱弱,体现出老妇人照顾丈夫的艰难。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写这对老夫妇儿子的内容。如“这是儿子、儿媳和孙女来看他们了。他们儿子的年龄比我稍小,不知从事何种职业,平时着装有模有样,喜欢做出一点养尊处优的傲慢。如果我偶尔与他在楼梯间相遇,有时我们互相点头致意,有时他目不斜视,好像根本看不到我”“刚好碰到老阿姨和她嘴叼香烟的儿子,稀薄的阳光下两个人手里都提着菜。老人忙不迭地对我展开笑脸,说今天儿子、儿媳,还有孙女都回来吃饭,所以买了很多菜。……擦肩而过时,那张面孔从嘴角喷出烟雾,漠然地对我点点头。没走出多远,我便听到儿子责怪母亲啰唆,话太多,那声音冷硬,不由分说”,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老夫妇渴望天伦之乐,儿子一家的到来给他们带来欢乐,但儿子显然并不常来,而让年老的母亲照顾病重的父亲,所以写老夫妇儿子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展现了老夫妇的家庭生活情况。然后分析结构上的作用。如第四段“我”听到老夫妇儿子一家给老夫妇带来的快乐之后,“此时这一家人多少让我上了心,我竟隐隐希望他们能常回来,欢聚是每一个人的心灵渴望,先不说老者能享受短暂的天伦之乐,至少笑声能暂时替换病痛的呻吟声”,可见老夫妇儿子的出现让“我”更为关注老夫妇的生活,所以写老夫妇儿子的内容串起“我”对老夫妇生活的关注和进一步的了解。最后分析主题上的作用。文中写老夫妇有子女,女儿一家“携女儿搬走,住进紫荆路岳父母家了”,儿子一家也仅“来看他们”,平时的生活中,只有年老的妇人搀扶病弱的丈夫,二人相依相偎,只有子女来看望他们才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由此引发读者对于子女赡养老人这一问题的思考;文中写老夫妇的儿子看到“我”时“有时我们互相点头致意,有时他目不斜视,好像根本看不到我”,老妇人和“我”说话的时候,老妇人的儿子“从嘴角喷出烟雾,漠然地对我点点头”“责怪母亲啰唆,话太多,那声音冷硬,不由分说”,这些内容引发读者对当下人际关系的思考。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文中找到“我”听到的声音,结合这些声音分析“我”的思考。如第一段和第五段写“我”听到老年男子的咳嗽声、呻吟声,“这是一个老年男人的咳嗽,软弱无力,断断续续,明显中气不足”“我被一声接连一声的呻吟惊醒,那声音低沉、压抑、凄怆悠长,仿佛痛彻心肺,还听到玻璃杯碰击的声音和老妇慌张的安抚声”,听到这些声音后,“我”“思虑着是否要去隔壁看看,施以援手,呼叫救护车或者给他们的儿子打电话”,并由此想到自己的父母,这些声音让“我”感受到老年生活的不易。如第四段写“我”听到隔壁偶尔的说笑声,“偶尔隔壁也很热闹,有人大声说笑,有孩子稚声稚气唱歌”,“我竟隐隐希望他们能常回来,欢聚是每一个人的心灵渴望,先不说老者能享受短暂的天伦之乐,至少笑声能暂时替换病痛的呻吟声”,这些说笑声让“我”感悟到天伦之乐的难能可贵,感受到老年人精神上的需求。如第六段写“我”听到老妇人儿子对母亲的责怪声,“我便听到儿子责怪母亲啰唆,话太多,那声音冷硬,不由分说”,老妇人的儿子责怪老妇人是因为“我”是陌生人,认为老妇人不应该向一个陌生人说自己家的事情,这是思考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心理。如第七段写“我”听到隔壁“一片寂静,连一点隐约的声响也没有”的时候,“我突然想到‘生如草芥’这个词,有些伤感。正因为人生残酷,天意往往不遂人愿,才使种种与命运的抗争都带着俗世的悲壮与荣光”,“我”的内心涌起的是不祥之感,产生“生如草芥”、生命易逝的感慨。如第八段“隔壁传来了时断时续的呻吟,还有拖沓的脚步声。我心里猛然掠过一丝喜悦:这对老人仍是我的邻居”,这些声响意味着老人仍健在,这是人与命运抗争的坚韧。五、【2022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三模(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分)一九八七年的老腔陈年喜这是一九八七年。这是陕西东延最后一个小镇,秦岭金矿陕西权属地集中在这一片。那一年,我十七岁,这时是高三最后的假期。我的有点残疾的,教了我三年的小学语文王老师,此时正在守岗与下岗之间犹疑:继续上岗,每月只有38元工资,养不活一家人;下岗,则意味着连38元的工资也将失去。他的妻姐在零公里矿区带队背矿,带十个二十个劳力,有时一夜能挣到一两千元,每个背矿的人能分到三十五十元不等。王老师带我们十几个年轻人去给妻姐做脚力,其中大部分是他昔日的学生。在一个我至今叫不出名字的小集市上,在饭摊背后的荒街里,我听到了一群人的唱腔。一种类似于秦腔的唱腔,但要比秦腔夸张粗放得多。我不知道戏文叫什么,我听懂了其中一段唱词:骂声韩龙贼奸小,你此时不亏该吃刀。近朝来为王我对你表:我三弟他生来火性焦,你不该闯了他的道,打得你见了寡人哭嚎啕。看穿着体貌,他们显然是当地人,甚至就是这个小集镇上的居户。但这群人为什么要在这里唱?为谁唱?我不知道。领头的是一位壮年,三十七八或者四十七八,渐白的头发黝黑的面孔,这是风雨和岁月作用下的中年。他扔掉手里的烟头,从一条长凳上站起来,突然喊一声:“伙计们,吼起来。”吼起来的一群人并没有称手的家伙,他们就地操起棍棒或石头瓦块敲起来,豪气干云,古朴悲壮,像冲锋陷阵,又像呼天抢地。显然,他们并没有刻意为谁演出,也显然没有作好演出的准备。像一阵突然的暴雨,由天空而降。若干年后,我才知道这就是老腔。那一年,我还听浩子唱过老腔。浩子是秦东镇人,过了门前的风陵渡大桥就是山西。秦东一带的黄泛区土地丰阔,浩子家有一片苹果园,水旱两惠,秦东一带的苹果又漂亮又好吃。销路好的那几年,浩子家挣了不少钱,兄弟姐妹都修了平房。后来到浩子娶老婆的时候苹果滞销,滞销到苹果挂在树上熟透了也没人去摘。三轮车拉到果汁厂卖五到八分钱一斤。这样的不景气看不到头,不少人家挖了树,种起了小麦玉米。近水楼台先得月,浩子开始上秦岭矿山背矿。背矿是遮人耳目的说法,矿石金贵,各个矿口都有自己的运输渠道,根本不用人背。背矿就是盗矿。浩子单人独马,抗不住同行的坑蒙和矿警的打击,投入了我们的队伍。虽然被领头的五五抽成,但人不亲,账清白。大本营屯扎在杨寨岭上一口废弃的矿井里,二十多人把一口竖井建成了碉堡,上下七八层,如同蒸屉,明暗通道无数,进可攻,退可守。那一夜,我们选择的矿坑是13坑的3号采场。3号采场近于空场,显然已经开采许久了。采场呈四五十度斜坡,像一个巨大的倾斜的篮球场。边沿上的矿茬厚薄不等,有两米厚度的,有尺许厚度的,矿体在手电照耀下亮光鳞鳞。那是硫体和铅花。矿体上有许多未爆破彻底的残孔。显然是才爆破不久,采场周边尚有烟尘,空气浓稠而灼热,地上一层矿石。领头的喊:“快装矿。”接夜班的工人快上班了,必须在他们到来前装好矿石离场。大家取下腰后的编织袋,疯了一样装矿石,不一会儿,地板就像水洗过一样干净。领头人喊:“差不多的快背走,不够的快打矿。”留下的人,围住一支矿柱,有一个人轮起大锤拼命地砸。这是一支四五个人合围粗的矿柱,上面硫点密密,硫体呈线状缠绕,看得出品位相当高。矿柱承担着天板的支撑作用,由于压力的巨大作用,每一锤上去,矿石都会“哗”地落下一片,大伙疯了一样抢。突然,轰一声,出事了!一块天板落下来,一张芦席似的覆盖住了轮锤的人。石头一米厚,丈余见方,人不见影了,只见血沿着下坡的方向流下来。天亮时,尸体终于弄到了杨寨岭。领头人说:“埋了吧。所有矿石卖的钱,都给他老婆带回去。”大家分头去选风水好点的地方,有人找锹挖坑,有几个去山下买白布和芦席,有人去处理矿石。只有浩子没动。他守着死去的人,一语不发。突然,他唱了起来,唱得天崩地裂,山岳倾倒。有懂得的人说,是老腔:将令一声震山川,人披衣甲马上鞍,大小儿郎齐呐喊,催动人马到阵前。头戴束发冠,身穿玉连环,胸前狮子扣,催开青鬃马,豪杰敢当先。……这样冷的天气,没有人知道浩子为什么要唱这种内容与眼下情景毫无关系的老腔,他唱了一曲又一曲,直到嗓子哑下去,像喉管撕破了,再也发不出声了。领头人静静看着他唱,抽着烟,谁也没有说一句话。我的印象里,渭北习俗送亡人上山时,似乎不是唱老腔,是唢呐锣鼓。十年后,我独自一人到了华山西峰。同样是冬天,游客寥寥。这就是传说了千年的沉香救母的地方。唐朝人张侨问“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说的正是这里。翠云宫前,有无数巨石状若莲花。有一块大石中间裂开,真如斧劈似的,据说这就是沉香的教母的斧迹。西峰远看是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西北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那陡峭巍峨、阳刚挺拔之势据说是山川和人间日月的缩影。天地间,没有一事一物不峥嵘。登西峰极目远望,四周群山起伏,云霞浩荡,周野屏开,黄渭曲流。苍山如怒,天地无涯。远远地,仿佛可以看见黄河那边的山西,仿佛看到了玉带一样的黄河上,风陵渡大桥隐隐现现。桥的这头即是秦东,浩子的家乡所在。听说他从矿山回去后大病一场,后来也没有成家;再后来,住进了华山脚下某著名精神病医院,再也没有出来。那天突然就想有多年没听到老腔了,据说这儿独有的唱腔已几近绝声,没几个人会了,它们似乎正向着现代生活的反方向走,即将消逝在西边的落日里。我又突然想,?沧海桑田,云翻雨覆,谁能将之消弭?(节选自《微尘》,有删改)1.概括浩子的形象特点。(4分)2.有人认为“克制”是陈年喜散文的一大特点,试结合画线句简析。(4分)3.文中两处引用老腔唱词有什么共同的效果?(6分)4.综合全文,在文末的横线上续写一个问句,并说明这样写的理由。(6分)【答案】1.①生活困苦,被迫背矿谋生。②性格单纯,缺乏生存经验。③真诚,善良,富有同情心。④不矫饰,有生命的自然与本真。⑤敏感,脆弱,承压能力差(逃避现实)。2.①从情感表现看,作者没描述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也不作价值判断或展开议论,融感情和态度于冷静的描述。②从语言表达看,作者极少用形容词强调,多用客观性的名词和动词,交代事情的发生、处理的结果和众人的言行,近乎素描勾勒。③从描述过程看,不着力描写坍塌、伤残、死亡的具体过程(或:叙述节奏快,不描写坍塌、伤残、死亡的具体过程),选用坍塌、石头、流血,暗指死亡,避重就轻,意在文外。3.(1)详引老腔唱词,丰富文章内容。(2)唱词情境感强,极具故事性和画面感,突出老腔慷慨激昂的特点,映衬当地百姓豪气、古朴的性格特点,便于表现当地百姓的生存状态。(3)结构上点题(或:前后形成呼应)。4.(1)续写:眼前的华山,黄土上的人生,不就是一曲苍凉峥蝶的老腔吗?(2)理由:①符合行文的逻辑(符合行文的结构安排,或更明确为“前后照应”)。紧承上一段的“老腔似乎消失”,所以此处“我又突然想”的当是“老腔不灭”并为末句铺垫;据下文“之”则可以明确“之”的指代对象(浩子或群体、华山西峰、老腔等)。②表达主旨需要。老腔峥嵘,西峰巍峨,寄寓作者对黄土上如微尘的底层人当不屈服于命运的期待。③艺术表达更为深沉蕴藉。华山、人生、老腔在此融为一体,含蓄形象,更有艺术感染力。【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1)根据“后来到浩子娶老婆的时候苹果滞销,滞销到苹果挂在树上熟透了也没人去摘。三轮车拉到果汁厂卖五到八分钱一斤。这样的不景气看不到头,不少人家挖了树,种起了小麦玉米。近水楼台先得月,浩子开始上秦岭矿山背矿”分析:浩子生活困苦,被迫背矿谋生。(2)根据“浩子单人独马,抗不住同行的坑蒙和矿警的打击,投入了我们的队伍”分析:性格单纯,缺乏生存经验。(3)根据“只有浩子没动。他守着死去的人,一语不发”“他唱了一曲又一曲,直到嗓子哑下去,像喉管撕破了,再也发不出声了”分析:真诚,善良,富有同情心。(4)根据“突然,他唱了起来,唱得天崩地裂,山岳倾倒。有懂得的人说,是老腔”分析:不矫饰,有生命的自然与本真。(5)根据“听说他从矿山回去后大病一场,后来也没有成家;再后来,住进了华山脚下某著名精神病医院,再也没有出来”分析:敏感,脆弱,承压能力差(逃避现实)。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的写作特点的能力。(1)从情感表现看由“突然,轰一声,出事了”“大家分头去选风水好点的地方,有人找锹挖坑,有几个去山下买白布和芦席,有人去处理矿石”分析,作者没描述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也不作价值判断或展开议论,融感情和态度于冷静的描述。(2)从语言表达看由“突然,轰一声,出事了”“埋了吧。所有矿石卖的钱,都给他老婆带回去”“大家分头去选风水好点的地方,有人找锹挖坑,有几个去山下买白布和芦席,有人去处理矿石”分析,作者极少用形容词强调,多用客观性的名词和动词,交代事情的发生、处理的结果和众人的言行,近乎素描勾勒。(3)从描述过程看文中只是用“出事了”简洁地说出事情的发生,并没有着力描写坍塌、伤残、死亡的具体过程;只是说“一块天板落下来”“一张芦席似的覆盖住了”“石头一米厚,丈余见方,人不见影了,只见血沿着下坡的方向流下来”,作者选用坍塌、石头、流血,暗指轮锤的人的死亡,避重就轻,意在文外。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1)内容上的作用文中详细引用了两段老腔唱词,起到丰富文章内容的作用。“将令一声震山川,人披衣甲马上鞍。大小儿郎齐呐喊,催动人马到阵前”等唱词极具故事性和画面感,唱词情境感强,让人如置现场。结合两段唱词的内容以及唱老腔时的情景,由“一群人的唱腔。一种类似于秦腔的唱腔,但要比秦腔夸张粗放得多”“看穿着体貌,他们显然是当地人,甚至就是这个小集镇上的居户”“吼起来的一群人并没有称手的家伙,他们就地操起棍棒或石头瓦块敲起来,豪气干云,古朴悲壮,像冲锋陷阵,又像呼天抢地”“像一阵突然的暴雨,由天空而降”,以及浩子“唱得天崩地裂,山岳倾倒”分析,突出老腔慷慨激昂的特点,表现当地百姓的生存状态,映衬当地百姓豪气、古朴的性格特点。(2)结构上点题(或前后呼应)。这篇散文的标题是《一九八七年的老腔》,文中引用两处老腔的唱词,在结构上起到点题的作用;两处唱词前后呼应。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并补写句子的能力。该句前文“登西峰极目远望,四周群山起伏,云霞浩荡,周野屏开,黄渭曲流。苍山如怒,天地无涯。远远地,仿佛可以看见黄河那边的山西,仿佛看到了玉带一样的黄河上,风陵渡大桥隐隐现现。桥的这头即是秦东,浩子的家乡所在”分析,浩子或群体、华山西峰、老腔等在不懈中可以用代词“之”替代。再根据上一段中的“老腔似乎消失”“据说这儿独有的唱腔已几近绝声”“即将消逝”等语句分析,此处“我又突然想”的应当是“老腔不灭”;而且补写的句子要与末句“谁能将之消弭”的反问作铺垫,故可续写为“眼前的华山,黄土上的人生,不就是一曲苍凉峥蝶的老腔吗”。根据“豪气干云,古朴悲壮,像冲锋陷阵,又像呼天抢地”“像一阵突然的暴雨,由天空而降”,“唱得天崩地裂,山岳倾倒”“他们并没有刻意为谁演出,也显然没有作好演出的准备。像一阵突然的暴雨,由天空而降”“登西峰极目远望,四周群山起伏,云霞浩荡,周野屏开,黄渭曲流。苍山如怒,天地无涯。远远地,仿佛可以看见黄河那边的山西,仿佛看到了玉带一样的黄河上,风陵渡大桥隐隐现现”分析,这篇文章写了老腔峥嵘,西峰巍峨,寄寓作者对黄土上如微尘的底层人当不屈服于命运的期待。所以,续写的句子“眼前的华山,黄土上的人生,不就是一曲苍凉峥蝶的老腔吗”也符合文章主旨表达的需要。根据“翠云宫前,有无数巨石状若莲花。有一块大石中间裂开,真如斧劈似的……西峰远看是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西北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那陡峭巍峨、阳刚挺拔之势据说是山川和人间日月的缩影。天地间,没有一事一物不峥嵘”“四周群山起伏,云霞浩荡,周野屏开,黄渭曲流。苍山如怒,天地无涯”分析,华山、人生、老腔在此融为一体,含蓄形象,更有艺术感染力。所以,续写的句子“眼前的华山,黄土上的人生,不就是一曲苍凉峥蝶的老腔吗”,使艺术表达更为深沉蕴藉。六、【2022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一模(返校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分)每个人都会消失刘鸿伏村庄里空掉了许多房子。那些房子都很荒凉,失了生气,瓦楞上长满野草,门窗紧闭或倒塌。屋外台阶上长着一些矮小的灌木并爬满藤萝,鸟儿在密匝匝的叶片中筑巢,它们很自在快乐地飞扬啼叫。屋前的那些路都荒废着,没有人迹;屋内的灶台里还遗留着主人生活的余烬,不过已经板结,凝固了。有些柴薪还未燃尽,半截塞在灶膛,爬壁虎在上面溜来溜去,千脚虫在残薪下打洞筑巢……村庄里很多人出去了,就没有再回来。这些再没有回来的人口,时间太长就被注销了户口。他们成为失踪的人或被死亡的人。永远不回村庄,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死了,一种是死也不肯再回来。不过,事情总也有意外。某个曾经被注销了户口、二十多年不曾回村庄的人,一年秋天忽然出现在稻浪金黄的田埂上。他说他叫某某,就住村西土地庙边那栋已倒塌的房子。村里的人被他提醒,恍然大悟似的“噢”了一声,细看,却不像,怀疑他是冒充某人,而某人已注销户口多年,传说中早已死亡。不过那人却认真,一再说自己就是某人,小时候光腚在溪里玩水,在村里打泥巴仗,和某某、某某从小玩一块的。而他提到的某某、某某,却是早被报人口失踪了的。村里人愈加不信,眼神里透着怀疑。那人急了,扒了自己裤子,露出一个肥白的长满痦子的大屁股,对众人说,瞧见了吧,我左边屁股上长着一粒红痣,右边屁股一块疤,小时候就有的,还记得吧?我就是某某啊。人们实在想不起来,不是很多人屁股上都有痣嘛,这也不是什么特殊记号嘛,一块疤能说明什么呢?农村出来的人谁身上没有伤疤?在山里、地里从小磕磕碰碰长大,受伤留下疤印是常有的事,这也能证明自己就是这村子里的某某?后来那人到底没能在村里住下,被村人轰走了。这事被传说了许多年,也不知是真是假。村庄里被注销户口的越来越多,热热闹闹的村子,终于冷冷清清起来。有人叹气:人都到哪里去了呢?每个人都会消失的,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只是他们消失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不再回来,谁也没有这么说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就像急促的雨点,带着响声落下来,却在转瞬间悄然失踪了。作为生命的个体,容易让尘世遗忘,但作为失踪或消失的集体,却是村庄永远的痛。在村庄里要获得失踪者的信息不难。在故乡,我走了两个村子。黄金村在我的印象中属半丘陵地带,有平旷的沃野、清澈的小河,有丰茂圆润的连片小山。改革开放之后,它比其他村先富起来,外出务工的人最多,修造的小砖房也最多。深入到每片房屋中去,却发现这个村子其实已成半个空村,与其他村庄一样透着冷清,失去了活气。现在常住的也就二百来号人,都是些老人、孩子。现在谁还待在村子里?出去啦,全出去啦。我又问:70多人死于矿难,这数字挺吓人,不会夸张吧?村主任说,近二十年来实际死于矿难的村民,还不止这个数,好多人根本没有上报,死和活你根本搞不清楚。挖小煤窑很危险,谁都知道,可挣钱多,这就让外出的不少农民工冒险下窑,而不幸事件便经常发生。黄金村如此,其他村子也是如此。每年中国死于矿难的农民工,没有谁统计过,所以没人知道这么多年来到底在煤窑、煤矿里冤死了多少苦命人!就是活着的,也有好些人得了尘肺病,生不如死。当我将电话打给另一位邻村的村主任时,他很惊讶,说:兄弟,你怎么想起要调查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有意思,我可以帮你。次日,步行一个小时,到了破烂的邻村,见了村主任。村主任从灰蒙蒙的一个木柜里找出一个大档案袋,说,这里面全是近几年村里注销户口了的。在“村死亡人口”档案里,从“村失1号”到“村失57号”,发现失踪人口57人,还有死亡82人,15年里每年外出死亡与失踪9人以上。死亡原因清晰,大致可归类为:矿难、车祸、工伤意外、猝死、病死及其他情况。而死于矿难的比例最大,这点与黄金村调查所得相类。这个村子总人口为405人,除留守老人、小孩100多人外,全部外出务工。也就是有四分之三的人口外出,而这四分之三每年又以百分之三消失。这个比例让我吃了一惊,如果以此推算,这个村子不出50年即成为空村!我们闲扯着走近一处建造极庞大的长形大木屋。那木屋占地甚大,估计建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也就是民国前后。高大廊柱,雕花木窗,黑瓦翘檐,气概犹在,却被四周荒草围困,无端地透出苍凉来。我说:这么好的大木屋也空废着,好可惜!村主任说,这屋子属于两兄弟,是祖业,民国时挺兴旺。两兄弟每人一半,够住。但是老弟一家人先后外出说是挖金矿,最后只有老弟的一个小儿子发了财,在省城买了房和车,其他两个家庭成员有死于金洞,一个吸毒贩毒被枪毙,一个女儿远嫁香港。所以老弟一家人只有一儿一女还活着。老兄一家最惨,本来人丁不旺,也就两儿子,没女儿。这两儿子很早就失学,后来和他们爹随叔叔一家去挖金矿,结果父子三人全在一次塌井事故中被活埋,他们的娘受不过打击,在这大屋里一根裤带上吊死啦!这屋被村里人叫鬼屋,白天都没人敢靠近!村中这样空废的屋子约有十几栋,用村主任的话讲,是都成鬼屋了。我说,一个小村子,这么多鬼屋,这村子岂不成了鬼村?村主任沉默有顷,答道:人都空了,村子还成村子吗?不是鬼村又是啥?依我看,于今也不止咱村,好多村庄都快成空巢了,野兔子比人还多些!我在想:若人都消失了,村庄当然便消失了。万家烟火,延续的是生活与血脉,观照的是时代的兴衰;冷火秋烟,不只是村落的寂寞,更是生的寂寞了。稀疏的鸟声从树梢上漏下来,落在我的身上。穿过荒芜的田野,我走向红尘深处。(选自2018年第四期《美文》,有删改)1.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都写到“鸟”,试分析各有什么作用。(4分)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就像急促的雨点,带着响声落下来,却在转瞬间悄然失踪了。作为生命的个体,容易让尘世遗忘,但作为失踪或消失的集体,却是村庄永远的痛。3.文中划波浪线的两段都用了详写,这样安排有何艺术效果?(6分)4.结合“消失”的具体内容,探究作者的情感。(6分)【答案】1.①开头通过写鸟的筑巢、自在快乐地飞扬啼叫反衬村庄的荒凉;②结尾写稀疏的鸟声“落”在身上,表现了“我”的落寞心境。2.将人比喻成雨点,生动呈现了人来到世间时的热热闹闹,离开世间时的无声无息,用拟人的手法写尘世、村庄,借“尘世遗忘”“村庄的痛”,抒发了人生短暂的感慨、村庄消失的悲痛。3.①详细列举数字(说明),“面”上呈现,详实的数据真实可信;②详写兄弟两家遭遇(叙述),“点”上叙写,具体个体遭遇震动人心;③点面结合(个例与整体情况结合),全面呈现了村民的生存状态,既真实又可感。④将主观情感寄寓在详细的客观的说明叙述之中,与文章其它部分的描写、抒情、议论相互辉映(详略结合)。4.①“消失”是指人的消失,从出生到死亡是每个人的既定路线,每个人最终都会离开人世,“消失”中蕴含着作者对死亡难以预料的无奈;②“消失”是指村庄的消失,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更多村民远离村庄,村庄逐渐走向衰亡,“消失”中蕴含着作者对村庄走向衰亡的悲痛;③“消失”是指人精神家园的缺失,因为村庄是村民出生、生活的地方,村庄衰亡意味着村民精神港湾的缺失,“消失”中蕴含着作者对精神家园缺失的惆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写到“屋外台阶上长着一些矮小的灌木并爬满藤萝,鸟儿在密匝匝的叶片中筑巢,它们很自在快乐地飞扬啼叫”,台阶本是人们经常经过的地方,正常情况下不会有鸟来筑巢,此处写鸟的筑巢、自在快乐地飞扬啼叫,表现出此时的房屋没有人居住,从而反衬出村中的荒凉。在文章结尾作者再次写到鸟叫,“稀疏的鸟声从树梢上漏下来,落在我的身上”,此处运用通感的手法来描写鸟声,联系后文“穿过荒芜的田野”,作者此处通过对鸟声的描写,表达了对如今乡村凋敝的感伤,也表现了“我”的落寞心境。2.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就像急促的雨点,带着响声落下来,却在转瞬间悄然失踪了”中将人比喻成雨点,通过雨点细密急促的形象,呈现出了人来到世间时的热热闹闹,而通过对雨滴渗入泥土的无声无息来比喻人离开世间。而“作为生命的个体,容易让尘世遗忘,但作为失踪或消失的集体,却是村庄永远的痛”中,将“尘世”“村庄”拟人化,借“尘世”“村庄”的感受,来表达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村庄消失的悲痛。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手法的分析能力。在前面的自然段汇总描写村庄失踪人口和死亡人口时,作者详细的列出了数字,还列出了年平均值,作者这样写,是从总体上呈现村庄流逝人口数量之多,用详实的数据表明情况真实可信,也表明了问题的严重性。而在后面的自然段则是详细写兄弟两家的遭遇,这是具体到个体的情况,属于“点”上叙写,通过这一事例表明个体遭遇的遇震动人心。作者将两段文字结合起来,点面结合,无论在总体上还是个体上,全面呈现了村民的生存状态,让读者真实感受到村庄的衰落,带给读者以震撼。最后,作者这两段描写,是作者将客观情况与自己的主观感受相结合,将主观情感寄寓在详细的客观的说明叙述之中,与文章其它部分的描写、抒情、议论相互辉映,充分的表达了作者的感受。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从文中“每个人都会消失的,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只是他们消失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不再回来,谁也没有这么说过”可知,“消失”是指人的消失,每个人都将走向死亡,从“只是他们消失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不再回来”可以体会出作者对死亡难以预料的无奈之情。同时,在“但作为失踪或消失的集体,却是村庄永远的痛”中可知,“消失”在此处指村庄的消失,在经济因素的推动下,村庄里的人都奔向城市,越来越多的村民远离村庄,而随着村民的减少,村庄逐渐走向衰亡,从“是村庄永远的痛”可以感觉到,“消失”一词中蕴含着作者对村庄走向衰亡的悲痛。最后,“消失”也指人精神家园的缺失,中国曾经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村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而随着城市的扩大,村民的出走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农村正在逐步走向衰亡,村庄衰亡意味着村民精神港湾的缺失,“消失”中蕴含着作者对精神家园缺失的惆怅。七、【2021-2022学年高三4月浙江省金华十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分)夜苏州阎连科我经常去苏州。可每次去苏州,又找不到天堂那感觉。十全老人街,是今天苏州最能连通旧往的地方了。正街挤店铺,临街铺河水;抬脚即到拙政园,落脚又到狮子林。可惜那儿人太多。多得路上的脚印比地上的石板还要厚。从你脸上落下一珠儿汗,一定不会落在地面上,而是落在别人的肩或裙子上,弄不好还要因为这汗和人吵一架。再说临街那条河,河水也还清,趴在岸上把头探下去,保证你能看透几寸深。水上也有桥,桥上一般都会扔着一个纸箱或者一只鞋。桥下也许会有船,只是那船都破了三年、五年了,仅剩几块发了乌的船板子。总之、总之说,我们今天到苏州,见的是和别的城市差不多的城,处的是和别的城市近乎一模一样的市。这苏州——不去你甚想去,去了会顿生原来尔尔那感觉。后来和苏州的兄弟说起这感受,他说:“你夜里没事出门走一走。”我便依了他的吩咐夜游苏州城,且还是到了夜里12点,多数人都上床睡觉了。大街上行人稀少了,路两边虽然停满私家车,店铺的门窗全都关闭着,可灯光把十全街照得如同白昼样。能看见地上的脚印被洒水车法官判案一样洗了去,留下汪汪片片的水渍,你走着宛若踩在明清时候的雨水里,或像唐宋时候的姑苏水,多多少少浸淫在了大街上。返回时不走回头路,而是走在临街而住的流岸上。无论是流岸上的住宅门,还是卖苏州特产的流岸窗,这时呈给你的都是一片木黑色,只有流水一条在你脚下清明着。灯光落在水面像玻璃有了软绸在荡动。这时你看到一座桥,想起白居易“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句子来,虽然知道自己的情绪有些酸,又觉得横竖左右都无人,便小孩要当街撒尿一样快步跑到那桥上,本意是要去桥顶对着天空、流水和苏州城,大念李白的《乌栖曲》,可是一张口,“姑苏台……”后边的半句丢掉了,如同鱼肉不再,只有鱼刺卡在喉咙里。也就只好干咳咳,想再换一首背出来,比如李商隐《陈后宫》中的“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然你记起了这两句,却又记不起前面两句来。如此也就索性自己对着苏州笑一下,既有自嘲在笑里,也更有年龄和记忆越来越少的感叹在其中。想到年龄和记忆的反比后,瞌睡是越发退去不在了,“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骚泼气,不意间由脚底蹿到腿骨上,想到现在平江路上会是什么样?就心血潮涌想去一趟。打个夜的就去了。原来平江路上一个人影都没有。河水竟然——竟然可以让人听到流动声,白花花碎银子一样响出来。树影和灯光,在河面上暧昧缠绵得有很浓一股胭脂气。下半夜的寂静把白天汪汪洋洋的脚步淹没了。寂静像皇帝一样统治了平江路。在一家名为“老苏州”的专卖苏绸、苏扇旅游纪念品的店门前,川流不息没有了,店前半静半流的河上泊了载过一天游人的乌篷船。那船和闭关着的“老苏州”的店铺门,彼此的梦呓都借着树虫的鸣叫荡在半空里。整个的水系如同来回交叉的绸缎在舒展。偶尔有星光自河湾的拐角落下来,在水上如钱厂新铸制的银圆样。河水到底载有静谧了。路上到底有了石板味。叫“欧洲分店”的卖咖啡、奶茶的店前有了姑苏月,门前的闲凳上有股月光味。就连路边河岸上的一株青蒿草,这时也终于泛出了一股老姑苏的野草味,如同盐里有了盐味儿、麻油有了香味样。到这时,你觉得苏州似乎被你找到了。平江路成了平江路。你独自携着寂静往前走,朝这儿拐一下,往那儿探探头。拐一下走了一段后,有一堵墙会悄声对你说:“前面路尽了,你往回走吧。”探探头会有一株竹枝拉着你的手,说:“喂——你过来,这儿可以坐下歇一会儿。”也就走进那竹子、花草围起来的一个园子里。几铺席大的木地板,摆了白天供人喝茶的小桌和椅子。现在那桌上摆了月光、星光和屋檐下的昏灯光,还有从河道支流传过来的水声和凉意。你坐在一把凳子上,寂静坐在另外几把凳子上。你说:“要有一碟瓜子、一杯黄酒就好了。”寂静便四处瞅一下,确定这儿只有你一个,又朝天上望了望,悄声问你说;“瓜子是要民国炒的还是清朝时候的?”你惊了一下。也朝寂静的四周看了看。慌忙拉着寂静的手“民国茶,清瓜子,明朝时候的小酒行不行”,寂静便点头默去了。很快端来了你要的,还叫了一位评弹女子为你唱曲拨词儿。女子自然是一副好模样,年龄、身段和裙子,都如同夜晚、月光恰对寂静样。她在专心为你弹唱白居易的《琵琶行》,可你在想为什么不弹《长恨歌》,这时你想着,朝那闲椅空凳上看了看,有一把椅子上卧着一只听曲的猫,另一把椅子上坐着一只狐狸在边听边看书。你悄声问那狐狸看的什么书,狐狸翻开泛黄的书皮给你看,原来是一册最早的线装《聊斋志异》,忽问狐狸这书是哪年刻印,可有一缕亮光突然从空中静静默默射过来,在大家头顶说了一句“天亮了”。于是唱评弹的女子收了弦,端来了酒和瓜子糕点的寂静也把盘子、碟子、酒壶收走了。猫和狐狸也都转眼不在了。(选自《散文选刊·选刊版》2021年12期,有删改)1.第一段为什么反复强调苏州的拥挤、普通?(4分)2.赏析画线部分拟人手法的艺术效果。(4分)3.作者分别用了“我”“我们”“你”的人称来叙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4.这篇文章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6分)【答案】1.(1)表现出作者对这种喧嚣拥挤的都市的不耐与厌烦。(2)先抑后扬,凸显下文夜苏州的寂静、富有诗意。2.(1)通过丰富的想象,化虚为实,使得夜苏州变得可亲可爱,深解人意。(2)生动形象地描写作者与夜苏州的精神对话,抒发内心的和悦、安适。(3)渲染了夜苏州的静谧美好的氛围,使人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答出任意两点即可)3.(1)“我”是写实,散文的常用人称,交待具体行踪。(2)“你”是虚写,模拟对话语气,唤起读者的共鸣。(3)“我们”是泛指,比较亲切,有代入感,代表大部分人的共同感受。4.(1)结构上,独句成段,干净利落,戛然而止。(2)内容上,突出“猫”和“狐狸”是夜苏州绮丽梦境的一部分,它们不在了就代表梦境消失得无影无踪,喧闹的城市苏醒了。(3)情感上,结尾极简的叙述与前文不厌其烦的描写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作者深深的遗憾、失落与怅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根据“人太多。多得路上的脚印比地上的石板还要厚”“弄不好还要因为这汗和人吵一架”“桥上一般都会扔着一个纸箱或者一只鞋”以及“今天到苏州,见的是和别的城市差不多的城,处的是和别的城市近乎一模一样的市”可见,作者对于和别的城市一模一样拥挤、嘈杂、喧嚣的城市极其厌烦。从结构上来说,第一段强调苏州的喧嚣拥挤,与后文描写夜游苏州感受到的寂静与安宁,充满诗意形成反差,结构上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效果是借白天的喧嚣拥挤突出夜苏州的寂静与诗意。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要语句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画线部分把“寂静”拟人化,写自己想要瓜子、黄酒,寂静便仿佛懂得你的心意,立即为你奉上你所需要的东西,把虚无缥缈的寂静化作一个体贴的人,化虚为实,使得夜苏州变得可亲可爱,善解人意。实际上,“寂静”的夜苏州当然不可能真的化身为人,给你端来需要的“民国茶,清瓜子,明朝时候的小酒”,作者是借此表达了自己在寂静的夜苏州中仿佛重新品味到了苏州的“古意”,内心无比惬意舒适的感受,借与夜苏州的精神对话,抒发内心的和悦、安适。这段想象中的对话,其实只有作者一个人在,可见值此静谧美好的情景下,无论人有多么荒诞的想象,也能被夜苏州大度地包容住,人可以尽情地沉浸在属于自己的想象之中,从而渲染了夜苏州的静谧美好的氛围。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叙述人称的作用的能力。“我”是作者自称,叙述的是真实的“我”的想法、做法与心情,通过“我”白天看苏州的不耐烦,因苏州兄弟一言而夜访苏州交代了具体行踪。“你”是作者虚拟出的人称,利用对话般的第二人称,拉近与读者的感情,如“你走着宛若踩在明清时候的雨水里,或像唐宋时候的姑苏水”“然你记起了这两句,却又记不起前面两句来”“你觉得苏州似乎被你找到了。平江路成了平江路。你独自携着寂静往前走,朝这儿拐一下,往那儿探探头”等,其实是作者自己的游踪经历和想象情景,但用了“你”之后,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引起共鸣。“我们”是对作者自己与读者共同的称呼,“我们今天到苏州,见的是和别的城市差不多的城,处的是和别的城市近乎一模一样的市”,能够让读者产生代入感,因抒发的感受是大多数人共有的而感到亲切。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结尾只有一句话,“猫和狐狸也都转眼不在了”,单独一句成为一段,并不交代夜游结束之后自己的行踪,而只说夜中的奇妙想象消失,干净利落,戛然而止。内容上,“猫和狐狸”是只有在夜苏州品味寂静,沉浸于美妙想象中时才出现的事物,当天亮时,夜苏州的静谧美好消失,它们也随之不见,代表着夜的静谧消失得无影无踪,喧闹又将重新占据苏州。主题上,前文作者不厌其烦地叙述夜苏州观景的感受和想象的美好情景,结尾时却只有一句话,这种极致的简洁与前文的细致铺叙形成反差,前文的描写越是详细具体、精彩动人,结束的简洁便越是令人感到遗憾,抒发了作者深深的遗憾、失落与怅惘。八、【2021-2022学年高三3月浙江省宁波“十校”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则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分)文本一:泰山日出徐志摩振铎来信要我在《小说月报》的泰戈尔号上说几句话,我也曾答应了,但这一时游济南游泰山游孔陵,太乐了,一时竟拉不拢心思来做整篇的文字。一直挨到现在期限快到,只得勉强坐下来,把我想得到的话不整齐的写出。我们在泰山顶上看出太阳。在航过海的人,看太阳从地平线下爬上来,本不是奇事;而且我个人是曾饱饮过江海与印度洋无比的日彩的。但在高山顶上看日出,尤其在泰山顶上,我们无餍的好奇心,当然盼望一种特异的境界,与平原或海上不同的。果然,我们初起时,天还暗沉沉的,西方是一片的铁青,东方些微有些白意,宇宙只是——如用旧词形容——一体莽莽苍苍的。但这是我一面感觉劲烈的晓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时约略的印象。等到留心回览时,我不由得大声的狂叫——因为眼前只是一个见所未见的境界。原来昨夜整夜暴风的工程,却砌成一座普遍的云海。除了日观峰与我们所在的玉皇顶以外,东西南北只是平铺着弥漫的云气,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的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辩认得出。那时候在这茫茫的云海中,我独自站在雾霭溟蒙的小岛上,发生了奇异的幻想——我躯体无限的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这巨人披着散发,长发在风里像一面墨色的大旗,飒飒的在飘荡,这巨人竖立在大地的顶尖上,仰面向着东方,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的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流久慕未见而将见悲喜交互的热泪……这泪不是空流的,这默祷不是不生显应的。巨人的手,指向着东方——东方有的,在展露的,是什么?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聘……云海也活了;眠熟了兽形的涛澜,又回复了伟大的呼啸,昂头摇尾的向着我们朝露染青馒形的小岛冲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荡着这生命的浮礁,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临莅……再看东方——海句力士已经扫荡了他的阻碍,雀屏似的金霞,从无垠的肩上产生,展开在大地的边沿。起……起……用力,用力。纯焰的圆颅,一探再探地跃出了地平,翻登了云背,临照在天空……歌唱呀,赞美呀,这是东方之复活,这是光明的胜利……散发祷祝的巨人,他的身彩横亘在无边的云海上,已经渐渐的消翳在普遍的欢欣里;现在他雄浑的倾美的歌声,也已在霞采变幻中、普彻了四方八隅……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这是我此时回忆泰山日出时的幻想,亦是我想望泰戈尔来华的颂词。文本二:富士的黎明(日)德富芦花请有心人看一看此刻的富士的黎明。午前六时过后,就站在逗子的海滨眺望吧。眼前是水雾浩荡的相模滩。滩的尽头,沿水平线可以看到微暗的蓝色。若在北端望不见相同蓝色的富士,那你也许不知道它正潜隐于足柄、箱根、伊豆等群山的一抹蓝色之中呢。海,山,仍在沉睡。唯有一抹蔷薇色的光,低低浮在富士峰巅,左右横斜着。忍着寒冷,再站着看一会儿吧!你会看到这蔷薇色的光,一秒一秒、沿着富士之巅向下爬动,一丈,五尺,三尺,一尺,而至于一寸。富士这才从熟睡中醒来。它现在醒了,看吧,山峰东面的一角,变成蔷薇色了。看吧,请不要眨一下眼睛,富士山巅的红霞,眼看将富士黎明前的暗影驱赶下来了。一分,——两分,——肩头,——胸前,看吧,那伫立于天边的珊瑚般的富士,那桃红溢香的雪肤,整座山变得玲珑剔透了。富士于薄红中醒来。请将眼睛下移。红霞早已罩在最北面的大山顶上了。接着,很快波及足柄山,又转移到箱根山。看吧,黎明正脚步匆匆追赶着黑夜。红追而蓝奔,伊豆的连山早已一派桃红。当黎明红色的脚步越过伊豆山脉南端的天城山的时候,请把你的眼睛转回富士山下吧。你会看到紫色的江之岛一带,忽而有两三点金帆,闪闪烁烁。海已经醒了。你若伫立良久仍然毫无倦意,那就再看看江之岛对面的腰越岬赫然苏醒的情景吧,接着再看看小坪岬。还可以再站一会儿,当面前映着你颀长的身影的时候,你会看到相模滩水汽新收,海光一碧,波明如镜,此时,抬头仰望,群山褪了红妆,天由鹅黄交成淡蓝。白雪富士,高倚晴空。啊,请有心人看一看此刻的富士的黎明。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拳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颀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两文画波浪线的部分在日出景象描写上的异同。(5分)3.面对日出景象,两位作家以不同的艺术加工表现出各自的思考体验,试作分析。(6分)4.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罗密欧说:“朱丽叶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阳!”在五四时期,郭沫若、艾青、闻一多等人的诗歌中,也经常歌咏太阳。结合这两则文本及以上诗文探究:世人如此礼赞太阳,有哪些原因?写出两种,并简要分析。(5分)【答案】1.(1)“拳石”指小石头,,这里指“我”化身巨人后身量高大,脚下的山峦变小仿佛是一块石头。    (2)“颀长”即修长,这里用来表现日出时光照角度低,人的身影格外修长的特点。2.同:都运用了细节描写,抓住色彩,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来突出日出的过程;异:①描写角度:文本一直接描写日出的景象;文本二则着力于黎明时的红霞,侧面描写日出。②描写意境:文本一意境壮美,富有力量;文本二宁静柔美。③描写语言:文本一选择了大量的动词,如“扫荡”“展开”“用力”“探”“跃”“翻登”等,突显日出的动态美;文本二多选用修饰性词语,如“珊瑚般的”“桃红溢香的”“玲珑剔透”等,表现富士一带日出时静美的景致。3.文本一:①立足于“我”,着力于想象,将自己想象为“散发祷祝的巨人”;②运用象征/隐喻,以泰山日出象征/隐喻泰戈尔的访华之行;③借对泰山日出的赞美之情来表达中国诗人对泰戈尔的景仰之情以及对泰戈尔访华的期待之情。文本二:①运用想象,以海和山的“沉睡”与“醒来”架构全文;②设置了一个“你”,以“你看”引导变换描写视角,引导读者感受富士黎明的美;③表达了自己对富士黎明的赞美之情,激发读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4.太阳是希望,如泰戈尔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希望;太阳是力量,破旧迎新,扫除黑暗,如五四给中国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太阳是美好,如美丽的富士的黎明,如罗米欧心中美丽的朱丽叶。【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结合“我躯体无限的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可知,“我”躯体无限的长大,化身巨人,而脚下的山峦如同一块石头般大小,这里运把“脚下的山峦”说成拳头般大小的石头,“拳石”极言其小,又衬托“我”之高大。结合“当面前映着你颀长的身影的时候”可知,“颀长”形容身影修长,这身影是日出时因为光照角度而拉长的,因而各外显得修长。2.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文本一,“海句力士已经扫荡了他的阻碍”“一探再探”运用拟人修辞,把太阳人格化,描写日出的过程;“雀屏似的金霞”“圆颅”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描绘了阳光的色彩和太阳的形象;“起……起……用力,用力”“翻登了云背,临照在天空”运用了动作描写,直接描写日出的景象;同时“扫荡”“展开”“用力”“探”“跃”“翻登”等一连串的动词,突出力量感,描绘日出的动态之美,形成视觉冲击,体现日出时的壮美画面。文本二,“驱赶”“肩头”“胸前”运用拟人修辞,把红霞和富士山人格化;“珊瑚般的富士”“桃红溢香的雪肤”“玲珑剔透”运用比喻修辞,从色彩的角度,以静态的笔触展现黎明时的红霞的宁静柔美,透过黎明时的富士山巅红霞的色彩变化,从侧面展现日出的景象。两个文本都是描写性文字,都用很美的语言描写了日出的过程,创设了不同的意境。前者着重于动态美的壮美景象的细节描写,后者着重于静态柔美的细节描写,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文本一:结合“我独自站在雾霭溟蒙的小岛上,发生了奇异的幻想”“我躯体无限的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这巨人披着散发,长发在风里像一面墨色的大旗,飒飒的在飘荡,这巨人竖立在大地的顶尖上……”“这是我此时回忆泰山日出时的幻想,亦是我想望泰戈尔来华的颂词”可知,全文立足于“我”的想象,“我”幻想自己躯体无限的长大,化身巨人,在大地上盼望、迎接泰戈尔访华。结合“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聘”“歌唱呀,赞美呀,这是东方之复活,这是光明的胜利”“散发祷祝的巨人,他的身彩横亘在无边的云海上,已经渐渐的消翳在普遍的欢欣里;现在他雄浑的倾美的歌声,也已在霞采变幻中,普彻了四方八隅”可知,作者用了大量笔墨,热烈地描写日出的壮美情景,这是运用象征(隐喻),以泰山日出象征(隐喻)泰戈尔的访华之行,表达对泰戈尔的热切的期盼。结合“云海也活了……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荡着这生命的浮礁,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临莅……”“歌唱呀、赞美呀,这是东方之复活,这是光明的胜利”“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可知,徐志摩以“泰山日出”来隐喻泰戈尔的文学创作和来华访问,同时直抒胸臆,感情热烈,这是何等倾心的盼望,何等热烈的迎候,何等辉煌的莅临!诗人以他才华横溢的想象和语言,描绘了一幅令人难忘的迎日图,表达中国诗人对泰戈尔的敬仰的感情。文本二:结合“海,山,仍在沉睡”“富士这才从熟睡中醒来”“富士于薄红中醒来”“海已经醒了”这些关键性段落和句子可知,文章构思和结构上运用想象,以海和山的“沉睡”与“醒来”架构全文。结合“你会看到”“看吧,请不要眨一下眼睛”“请把你的眼睛转回富士山下吧”“你会看到”“你若伫立良久仍然毫无倦意,那就再看看”“你会看到”可知,文章在描写视角上设置了一个“你”的角度,以“你看”引导变换描写视角,引导读者感受富士黎明的美。结合“看吧,那伫立于天边的珊瑚般的富士,那桃红溢香的雪肤,整座山变得玲珑剔透了”“看吧,黎明正脚步匆匆追赶着黑夜。红追而蓝奔,伊豆的连山早已一派桃红”“你会看到相模滩水汽新收,海光一碧,波明如镜,此时,抬头仰望、群山褪了红妆、天由鹅黄交成淡蓝。白雪富士,高倚晴空”可知,作者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富士山黎明之美的赞美,表达了作者也激发了读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文本一以泰山日出象征泰戈尔的访华之行,诗人以他才华横溢的想象和语言,描绘了一幅令人难忘的迎日图,表达中国诗人对泰戈尔的敬仰的感情。可见,泰戈尔就像太阳,给中国诗坛带来希望。五四时期,郭沫若、艾青、闻一多等人的诗歌中,也经常歌咏太阳,是因为太阳的每一次升起都代表了一种新生,而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对于中国社会就像初生的太阳,她能破旧迎新,扫除黑暗。文本二描写富士山黎明时的红霞的宁静柔美,侧面描写日出的美丽,“朱丽叶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阳!”把朱丽叶比作太阳,如美丽的富士的黎明,突显了朱丽叶如太阳般的美好。九、【2021-2022学年高三3月浙江省七彩阳光阶段性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20分)将来之花园【注】汗漫上课铃响罢,学生们吃惊地看着走进教室的先生:还是一身农民打扮,头上多了一顶列宁帽,像干部,但肩上扛着一大捆甘蔗!先生把甘蔗立在黑板旁,拍拍手上的土:“同学们,咱沙河南出的甘蔗,是中国最甜的甘蔗!这是我家地里的甘蔗,刚砍下来,新鲜。今天扛来一捆,下课后,班长负责分给大家。为啥呢?解放了,刘邓大军在咱们鲁山县成立豫西军分区了,老百姓日子会像甘蔗,节节高,节节甜。没有了压迫剥削,也没有了兵荒马乱。你们要成为新中国的主人了,长才干,有出息。我也参加革命工作了,当选人民代表了。最近要参加代表大会,政府让我在会上做报告,讲讲种红薯。”学生们轰的一声都笑了。有调皮女生指了指窗外树上拴着的那一头老牛。它正在反刍先生早晨所喂的一把红薯干,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无动于衷。那头牛是先生从牛肉馆外救来的。他心疼这头眼泪汪汪的牛,就掏钱从牛肉馆屠夫尖刀下买过来,养着它。“笑啥哩?我是你们先生嘛,不论啥事体,都要先懂一懂。能教书,也能种红薯、养牛——哎,这是有很多门道的。我家红薯就种得好,牛养得不错,政府让我讲讲种红薯,帮助农民提高产量,还是有眼光的。”先生摸摸那一把花白山羊胡子,嘴巴咧开笑了,像喜悦的山羊。“下午放学,咱们排练秧歌舞,我刚学会,领你们跳,准备去县城汇演。现在开始上课。今天我讲北宋诗人梅尧臣的《鲁山山行》,写的就是我们的家乡。我先读一遍:“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美不美啊?”“美!”学生们朗声回答。窗外,战火终于熄灭的山河,在积蓄生机。沙河哗哗啦啦流淌。稍远处,好峰蜿蜒,随意浓淡,似乎想把南边的南阳、西边的洛阳、东边的开封,都连绵拥抱在一起。这是1948年秋的一天,鲁山中学。留山羊胡子的先生,就是20世纪20年代声震中国30年代淡出文坛的诗人徐玉诺。……扛一捆甘蔗进教室上课不久,1950年3月,已经五十六岁满头白发一双布鞋的徐玉诺,被请到省会开封,给全省各地人民代表,做了一场题为《如何种好红薯》的报告。站在讲台上,徐玉诺山羊胡子微微抖动,像一头山羊站在鲁山峰顶。他讲种红薯的方法,就像是山羊在吃红薯,津津有味。笑声四起,掌声四起。报告结束,省委宣传部来人通知徐玉诺:“咱们河南省筹建文联了,苏金伞同志牵头。请您到省文联去搞创作,咋样,大诗人?”徐玉诺困惑:“全省都知道我红薯种得好了,现在又让我去文联创作了?这弯拐得陡啊。”宣传部那人会说话:“您熟悉红薯,接地气,就能写出群众欢迎的好作品嘛,这弯拐得说陡也不陡啊。”徐玉诺笑了,摸摸山羊胡子:“同志说得有道理,那俺就重操旧业当作家去。”徐玉诺来到开封三圣庙街的河南省文联上班。一个安静的院落里,进进出出着河南省的文艺人才,不时从某一窗口传出一两句歌声:“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徐玉诺想起当年在这座城市里求学、示威、写作的青春时光,历历在目,又恍若隔世。他不知道,八年后,自己的生命终点,也将留在这座城市里。在省文联工作的这一段时光,徐玉诺很愉快。除了苏金伞是以前的朋友,其他都是儿女辈的年轻人,南丁、王铎、郑克西、庞嘉季等等。当时,苏联文学深刻影响着新中国,几个青年作家相互调侃起绰号:南丁斯基、王托拉夫斯基、克西多夫、嘉季西里……一群老少作家相聚在一起,写作、集体学习文件、研读名著、编辑《群众文艺》。尤其是下乡调查,是这些老少作家最开心的时候。路过树林,徐玉诺会脱下鞋子,蹑手蹑脚,还招手示意“斯基”“多夫”“西里”们,也像他那样脱鞋前行。后生不解,看徐玉诺支棱着耳朵听鸟叫,才明白,他怕打扰树上的鸟。在开封城,一群意气风发的人,结伴逛街。去考察《水浒传》中杨志卖刀的“马行街”,这一英雄落魄之地,湮灭无痕。在马道街逛夜市,灯火辉煌,餐馆、小吃摊点多多,红男绿女熙熙攘攘,笑骂声、吵闹声夹杂着艺人卖唱声,像马群高叫低啸。几个青年作家一边吃,一边听徐玉诺嘟囔:“这醋味,让人心酸……”大家笑:“徐老想起从前的相好了?听说烟台有个玉莲花,长得咋样?”徐玉诺表情严肃:“我十九岁就结婚了,从没动过歪心。那个玉莲花是唱得真好!哭戏让人哭,笑戏让人笑,我迷她的戏,追着她的戏班子跑了半年,看一场戏买一张门票,没想过占一点点便宜。我还给她改过剧本,改了,再唱,果然更动情!她长啥样,现时忘了,似乎妖娆……”大家又一阵笑,徐玉诺依然严肃:“我还给玉莲花的配角野驴子,导过——他表演沿街乞食的情节,情绪不对,效果孬,我为他示范。咱河南,要饭的苦命人多呀,我知道是啥情绪,就揭开衣服,拿砖拍胸口,拍出一道道血印子!我哭着喊着嗓子嘶哑得像滴血。那野驴子被震撼了,就照我的样子演,哭着唱着嘶哑得像滴血,听众伤心,就朝舞台上扔出一地的钱!”徐玉诺边说边掀开衣服给后生看。血印子没有了,他有些失望:“以前还有痕迹哩!”大家又一阵笑。……徐玉诺曾回家乡鲁山,在一个名叫朱家坟的村庄体验生活,办农民剧团,编剧本,当导演。初次演出那一夜,把省文联同事们都叫去看。用夜壶改造成的油灯汹涌出光芒,照亮涂脂抹粉的乡村男女。徐玉诺在演出前致辞:“同志们,老少爷们,好多人喊我徐疯子,看来真是这样,疯着疯着,咱这剧团就办成了,演出了!老少爷们不用去洛阳、到开封去追名角,出了家门,咱就能听自己的戏,唱咱自己身边的事,多美气!新中国了,咱们一起疯,疯就疯出个新名堂!”哗哗啦啦一片掌声、笑声。与面对乡亲们演讲时的语言风格不同,在小日记本上,徐玉诺写出一句诗性的话:“真正的诗人,预先吹出:朦胧的火星中明朗的知识。”一个乡村启蒙者、教育者,就是真正的诗人,埋头于火星中张嘴吹出明朗的将来。也是在朱家坟生活期间,徐玉诺写出短篇小说《朱家坟夜话》《因为山羊的一段故事》等等,让一个地名进入了现代文学史。(有删改)【注】徐玉诺(1894年11月10日—1958年4月9日),名言信,字玉诺,笔名红蠖,河南鲁山县人。五四时期著名诗人、作家,《将来之花园》是其于1922年所作新诗。1.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2.文中画波浪线的三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4分)3.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方法突出主人公形象的?(6分)4.探究文章标题的多重意蕴。(6分)【答案】1.①烘托朴实、积极、乐观,努力建设新生活对未来充满向往的人物形象;②表现和平到来后自然山河的蓬勃生机,宁静美好的生活;③视线由内而外,和课堂热烈的氛围形成一动一静,舒缓叙事节奏;④展现人物活动更广阔的时代背景。2.①通过作者的评论,抒发作者对主人公的赞美肯定;②补充、丰富主人公徐玉诺的人物形象。③结构上前后呼应,有利于表现主旨。3.①通过正面描写,尤其是人物的对话直接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②侧面烘托,通过周围人群的玩笑突出徐玉诺的严肃、对艺术的执着追求;③通过作者插入的评论,有机补充徐玉诺对乡村教育启蒙的贡献以及文学上的成就;④先写人物出场,再介绍人物的手法,凸显人物形象,使读者具有现场感。4.①题目取自主人公的新诗名,暗示徐玉诺的诗人身份以及文学上的成就;②以“将来之花园”表现徐玉诺单纯热情爱幻想的个性以及他生命之中洋溢着的诗意之美;③抒发了作者对徐玉诺的赞美、悼念之情,对徐玉诺为乡村文化所做贡献的肯定。【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窗外,战火终于熄灭的山河,在积蓄生机。沙河哗哗啦啦流淌……都连绵拥抱在一起”“这是1948年秋的一天,鲁山中学。留山羊胡子的先生,就是20世纪20年代声震中国30年代淡出文坛的诗人徐玉诺”“笑啥哩?我是你们先生嘛,不论啥事体,都要先懂一懂。能教书,也能种红薯、养牛——哎,这是有很多门道的。我家红薯就种得好,牛养得不错,政府让我讲讲种红薯,帮助农民提高产量,还是有眼光的”,此处的环境描写烘托朴实、积极、乐观,努力建设新生活对未来充满向往的人物形象;“窗外,战火终于熄灭的山河,在积蓄生机。沙河哗哗啦啦流淌。稍远处,好峰蜿蜒,随意浓淡,似乎想把南边的南阳、西边的洛阳、东边的开封,都连绵拥抱在一起”表现和平到来后自然山河的蓬勃生机,宁静美好的生活;“‘美!’学生们朗声回答。窗外……”,视线由内而外,和课堂热烈的氛围形成一动一静,舒缓叙事节奏;“窗外,战火终于熄灭的山河,在积蓄生机”“这是1948年秋的一天,鲁山中学。留山羊胡子的先生,就是20世纪20年代声震中国30年代淡出文坛的诗人徐玉诺”,展现了人物活动更广阔的时代背景。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重要语句的能力。“他不知道,八年后,自己的生命终点,也将留在这座城市里”“一个乡村启蒙者、教育者,就是真正的诗人,埋头于火星中张嘴吹出明朗的将来”“让一个地名进入了现代文学史”通过作者的评论,抒发作者对主人公的赞美肯定,表现了主人公对现代文学的贡献;“他不知道,八年后,自己的生命终点,也将留在这座城市里”“一个乡村启蒙者、教育者,就是真正的诗人,埋头于火星中张嘴吹出明朗的将来”“让一个地名进入了现代文学史”,在叙述人物故事的同时补充、丰富主人公徐玉诺的人物形象,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主人公。“他不知道,八年后,自己的生命终点,也将留在这座城市里”“一个乡村启蒙者、教育者,就是真正的诗人,埋头于火星中张嘴吹出明朗的将来”“让一个地名进入了现代文学史”这三句在结构上前后呼应,有利于表现主旨,“全省都知道我红薯种得好了,现在又让我去文联创作了?这弯拐得陡啊”“同志说得有道理,那俺就重操旧业当作家去”,突出人物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同学们,咱沙河南出的甘蔗,是中国最甜的甘蔗……我也参加革命工作了,当选人民代表了。最近要参加代表大会,政府让我在会上做报告,讲讲种红薯”,通过徐玉诺的话语表现他热爱新生活,对新生活充满希望与热情,干劲十足的特点。“笑啥哩?我是你们先生嘛,不论啥事体,都要先懂一懂。能教书,也能种红薯、养牛——哎,这是有很多门道的。我家红薯就种得好,牛养得不错,政府让我讲讲种红薯,帮助农民提高产量,还是有眼光的”,徐玉诺的话表现他多才多艺,肯钻研的特点,通过人物的对话直接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这是正面描写。“徐玉诺表情严肃……徐玉诺依然严肃:‘我还给玉莲花的配角野驴子,导过——他表演沿街乞食的情节,情绪不对,效果孬,我为他示范。……我哭着喊着嗓子嘶哑得像滴血。那野驴子被震撼了,就照我的样子演,哭着唱着嘶哑得像滴血,听众伤心,就朝舞台上扔出一地的钱!’徐玉诺边说边掀开衣服给后生看。血印子没有了,他有些失望:‘以前还有痕迹哩!’大家又一阵笑。……”,通过周围人群的玩笑突出徐玉诺的严肃、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是侧面烘托的手法。“一个乡村启蒙者、教育者,就是真正的诗人,埋头于火星中张嘴吹出明朗的将来”“让一个地名进入了现代文学史”,通过作者插入的评论,有机补充徐玉诺对乡村教育启蒙的贡献以及文学上的成就。“上课铃响罢,学生们吃惊地看着走进教室的先生:还是一身农民打扮,头上多了一顶列宁帽,像干部,但肩上扛着一大捆甘蔗”先写人物出场,“这是1948年秋的一天,鲁山中学。留山羊胡子的先生,就是20世纪20年代声震中国30年代淡出文坛的诗人徐玉诺”,再介绍人物,描摹在前,引介在后,凸显人物形象,使读者具有现场感。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标题意蕴的能力。由注解“徐玉诺(1894年11月10日—1958年4月9日),名言信,字玉诺,笔名红蠖,河南鲁山县人。五四时期著名诗人、作家,《将来之花园》是其于1922年所作新诗”可知题目取自主人公的新诗名,暗示徐玉诺的诗人身份以及文学上的成就。由“那头牛是先生从牛肉馆外救来的。他心疼这头眼泪汪汪的牛,就掏钱从牛肉馆屠夫尖刀下买过来,养着它”“徐玉诺会脱下鞋子,蹑手蹑脚,还招手示意‘斯基’‘多夫’‘西里’们,也像他那样脱鞋前行。后生不解,看徐玉诺支棱着耳朵听鸟叫,才明白,他怕打扰树上的鸟”“同志们,老少爷们,好多人喊我徐疯子,看来真是这样,疯着疯着,咱这剧团就办成了,演出了!老少爷们不用去洛阳、到开封去追名角,出了家门,咱就能听自己的戏,唱咱自己身边的事,多美气!新中国了,咱们一起疯,疯就疯出个新名堂”“与面对乡亲们演讲时的语言风格不同,在小日记本上,徐玉诺写出一句诗性的话:‘真正的诗人,预先吹出:朦胧的火星中明朗的知识’”等可知以“将来之花园”表现徐玉诺单纯热情爱幻想的个性以及他生命之中洋溢着的诗意之美;由“一个乡村启蒙者、教育者,就是真正的诗人,埋头于火星中张嘴吹出明朗的将来”“让一个地名进入了现代文学史”可知题目抒发了作者对徐玉诺的赞美、悼念之情,对徐玉诺为乡村文化所做贡献的肯定。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分)呼伦贝尔银色的春天艾平①这就是呼伦贝尔。大雪无痕,周天寒彻,然而每一种生命都勇敢地活着,顽强地延续着,物竞天择,永不放弃,构成了生生不息的春天。②朋友从晴光转绿蘋的南方来。降落在呼伦贝尔大地,他不由一脸惊讶——哎哟,这不是回到了冬天吗?“雨足郊原草木柔”在哪里?“马踏春泥半是花”在哪里?的确,这里看不到绿色,积雪一如冬季,覆盖在无垠的草原上,旧年的牧草从雪里钻出来,随风摇曳,马群的后面,冰碴和霜花飞扬而起……我告诉他,呼伦贝尔的春天,在银装素裹中。③春天的信息如期而至。④我指给朋友看,在南面的石缝中,溢出一缕缕苔藓样的污渍,那是鹰的粪便。鹰在这里坐窝孵卵,是因为这里险峻又有阳光。岩石的南北两面的温差很大,一块面包,在南可以晒焦,在北可以雪藏到夏天。朋友背靠岩石,果然感到一片温热,瞬间将身上的寒凉驱走。我拨开脚下的草丛,让朋友看——一抹嫩嫩的绿,已经在泥土里洇出。⑤谁说季节还在沉睡?西来的风撒下一把冰冷的钢针,为河道除了积雪,掀开了盖头,让春天由此崭露美颜。看那河床吧——长长的蓝冰在雪原上闪耀光泽,犹如蓝宝石的无数切面,反弹着太阳的光芒,仿佛一条雪原上的项链,熠熠楚楚,美不胜收。下山走去,我们远远就闻到了河水的气味,是灌木浸泡在水中的清香,是干草在冰雪中酥软的冷香。蓝冰的边缘已经融化,河畔弥漫着温情的潮湿。我们拥抱蓝冰,听到河底微微的水声。⑥我要在这里找一朵花儿给朋友看。那花是从雪窠里长出来的生命,是寒冷中色彩的童话,是一个渺小的奇迹。果然,在柳树下的残雪中,我找到了她。这小花名叫细裂白头翁,已然含苞待放!她是那么矮小,几乎是贴在地皮上长着,她是那么低调,浑身是毛茸茸的灰,只有花蕾上一抹幽幽的蓝。朋友啊,你可知道,这小小的蓝花,是草原花海的第一声呐喊,也是春天里最富营养的牧草。⑦行至鄂温克族自治旗的林缘草原,我们骑上骏马,去看牧民斯仁道尔吉家的春牧场。五年前,我去向他道别时,她和娜莎正商量着要不要带着羊群离开。但他最终还是留下了。⑧我们到达斯仁道尔吉家时,他和娜莎正在接羔,他们跟前有一只母羊正侧卧在干草上,身子不停抽搐,已经分娩出两只羊腿,却老是不见羊羔的脑袋出来。夫妻俩的脸被冷风吹得黢黑,手上布满皴裂的口子。周围待产的母羊、趔趄着要站起来的小羊羔、正在用舌头舔初生羊羔毛皮的羊妈妈,异口同声地咩咩叫着;两头小牛犊在羊群里乱窜,引起羊群一阵阵骚动;不远处的几匹马,也像凑热闹似地打着鼻响儿,有一匹母马面临分娩,每当小马驹在它的肚子里蹬腿,它便不安地四面徘徊。这对年轻的夫妻忙得不可开交。⑨不远处,两只棕黄色的狗也发出了叫声,那是一种浑浊而尖锐的叫声,叫人感到异样。天哪,看到那边两个蓬松的大尾巴,我们才意识到它们竟然是两只沙狐狸,野生的!它们一直在羊群的外面转悠,既不靠近,也不远离,当忙碌的娜莎从它们身边走过,它们似乎并不害怕。⑩这时,两只狐狸突然用后腿站起身来,围着娜莎转圈儿,让人非常奇怪。斯仁道尔吉抬头示意,原来空中来了一只巨大的草原雕,它飞得很低,在地上已经能看清它尖利的鹰嘴和铁钩般的鹰爪,真叫吓人!我想起一张照片——草原雕叼着一只狐狸飞在天上,张开嘴欲将狐狸扔下来摔死,那是草原生物链上一个无情的镜头。现在,谁是草原雕的猎物,是羊还是狐狸?却见草原雕盘旋了一圈,渐渐飞远了。娜莎说,它看到有人,也害怕。这时两只狐狸早已没了影儿,原来是钻进了自己的洞穴。⑪朋友好奇,让娜莎带我们去看狐狸的洞穴。真没想到,狐狸的洞穴,就在一条自然路的两侧,洞口露天,有一堆冻土围着。由于牧民不伤害它们,它们便越发不怕人,还学会利用人来保护自己。不知道在它们深达三米的洞穴里,藏着什么秘密。⑫斯仁道尔吉指着雪地上的一串动物脚印说:“它是不会让人看到的。”原来,除了狐狸,不远处还有狼。可能是洞穴中的母狼生了小狼崽,所以公狼常常出现在羊群附近,但是它没有袭击羊羔,也没有袭击小马驹,只是踅摸那些流产夭折的羊羔。怪不得那两只狐狸不敢靠近夭折的羊羔,它们明白,要是去抢狼的奶酪,自己会命丧狼口,最后成为喜鹊的食物。娜莎说,狐狸应该快点生,带着小狐狸崽转移,不然小狼崽长大了,肯定来占领狐狸洞,那时候可就惨了……⑬朋友,这就是呼伦贝尔。大雪无痕,周天寒彻,然而每一种生命都不曾屈服,都勇敢地活着,顽强地延续着,物竞天择,永不放弃。正是它们,构成了生生不息的春天。⑭斯仁道尔吉说,我们牧人的幸福就在羊身上,羊好,日子就好。去年秋天,草原上终于又出现了晨雾和秋霜,这就说明地下水的水位渐渐升起来了。看来国家实施退耕还牧、禁止乱开矿的法规很有效果。这可真是叫人喜悦的事情啊——每一棵牧草上都挂着珍珠的草原就要回来了!盼只盼,再来几场雪,我们有了银色满满的春天,就有一碧千里的夏天,就有遍野金黄的秋天。(有删改)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洇出:__________________(2)温情:__________________2.简要分析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3.请结合具体语句,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6分)4.结合文本探究标题中“春天”的多重意蕴。(6分)【答案】1.(1)“洇”原指液体向四周散开,文中借以形容春天的新绿已经在泥土中萌芽并四散的样子,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2)“温情”原指温柔的感情,这里用来修饰“潮湿”,表明了冰雪消融后给予人的温暖之感。2.①内容上,写出了细裂白头翁在雪窠覆盖下努力生存的状态,体现了它顽强的生命力。②结构上,呼应了文章开头草原上虽周天寒彻,但每一种生命都勇敢地活着、生生不息的内容:同时引出下文去看牧民家春牧场的事情。③引入对细裂白头翁的描述,丰富了文章的内容。3.①运用叠词,如“一缕缕”“一抹嫩嫩的绿”“长长的蓝冰”“熠熠楚楚”等,增添了语言的音韵美,形象生动地描摹了呼伦贝尔春天的勃勃生机。②句式灵活多变。运用倒装句式,如“我们才意识到它们竟然是两只沙狐狸,野生的”,突出我们意识到它们竟然是野生狐狸的意外之情。多用短句,如“朋友啊,你可知道”“真叫吓人”,语言简洁,节奏明快。③运用比喻、拟人、对比、呼告、反问等多种修辞,形象生动,鲜明有力。如“这小小的蓝花,是草原花海的第一声呐喊”,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小小蓝花的顽强生命力。④语言上典雅与口语化交融。如“大雪无痕,周天寒彻”“是干草在冰雪中酥软的冷香”,使文章富有诗意;“哎哟”“天哪”“没了影儿”又具有口语色彩,读来令人备感亲切。4.①大自然的春天。呼伦贝尔草原上万物生长,生生不息。②草原上生活着的牧民的春天。以斯仁道尔吉为代表的牧民在草原上安居乐业。③人与自然关系的春天。国家退耕还牧、禁止乱开矿法规的实施,使草原的生态环境慢慢得到恢复,人与自然共生共荣。【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洇出”,液体在纸、布及土壤中向四外散开或渗透。“一抹嫩嫩的绿,已经在泥土里洇出”,句中借以形容春天的新绿已经在泥土中萌芽并四散的样子,展现新生命强悍有力,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春天的信息早已如期而至。温情:原指温柔的感情。“河畔弥漫着温情的潮湿”,“潮湿”是因为“蓝冰的边缘已经融化”,“温情”修饰“潮湿”,表明了冰雪消融后给予人的温暖之感。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内容上,“这小花名叫细裂白头翁,已然含苞待放!她是那么矮小,几乎是贴在地皮上长着,她是那么低调,浑身是毛茸茸的灰……这小小的蓝花,是草原花海的第一声呐喊,也是春天里最富营养的牧草”,写出了细裂白头翁在雪窠覆盖下努力生存的状态,“矮小”“贴”“毛茸茸的灰”等词语,体现了它顽强的生命力。结构上,前文说,“大雪无痕,周天寒彻,然而每一种生命都勇敢地活着,顽强地延续着”“谁说季节还在沉睡”,此处在结构上呼应了每一种生命都勇敢地活着、生生不息的内容,并引出下文要“去看牧民斯仁道尔吉家的春牧场”的事情。引入对细裂白头翁的描述,生动,细腻,充满温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3.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运用叠词,如“一缕缕”“一抹嫩嫩的绿”“长长的蓝冰”“熠熠楚楚”等叠词的使用,增添了语言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形象生动地描摹了呼伦贝尔春天的生机勃勃。句式灵活多变。运用整句,“既不靠近,也不远离”,凸显沙狐狸的激灵;倒装句式,如“我们才意识到它们竟然是两只沙狐狸,野生的”,突出我们意识到它们竟然是野生狐狸的意外之情。多用短句,如“一抹嫩嫩的绿,已经在泥土里洇出”“朋友啊,你可知道”“真叫吓人”,语言简洁明了,节奏明快。运用比喻、拟人、对比、呼告、反问等多种修辞,形象生动,鲜明有力。如“谁说季节还在沉睡?”运用反问的手法,表现呼伦贝尔草原春天的到来。“西来的风撒下一把冰冷的钢针,为河道除了积雪,掀开了盖头,让春天由此崭露美颜”,用比喻的手法,将呼伦贝尔的春雨比作冰冷的钢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雨冰冷、降水强度大的特点。“晴光转绿蘋的南方”和“积雪一如冬季,覆盖在无垠的草原上……冰碴和霜花飞扬而起”使用对比手法,写出春天的草原与南方的迥异。“这小小的蓝花,是草原花海的第一声呐喊”,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小小蓝花的顽强生命力。“每一棵牧草上都挂着珍珠的草原就要回来了!”为呼告,期盼美好草原的到来。语言上如“看那河床吧——长长的蓝冰在雪原上闪耀光泽,犹如蓝宝石的无数切面,反弹着太阳的光芒,仿佛一条雪原上的项链,熠熠楚楚,美不胜收”,“大雪无痕,周天寒彻”“是干草在冰雪中酥软的冷香”,使文章富有诗意;“哎哟”“天哪”“没了影儿”“那时候可就惨了”又具有口语色彩,典雅与口语化交融,读来令人备感亲切。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我拨开脚下的草丛,让朋友看——一抹嫩嫩的绿,已经在泥土里洇出”“我们远远就闻到了河水的气味,是灌木浸泡在水中的清香,是干草在冰雪中酥软的冷香”“这小花名叫细裂白头翁,已然含苞待放!她是那么矮小,几乎是贴在地皮上长着,她是那么低调,浑身是毛茸茸的灰,只有花蕾上一抹幽幽的蓝”,这些植物都是大自然的春天,表现了春天的呼伦贝尔草原上万物生长,生生不息。“斯仁道尔吉和娜莎正在接羔,他们跟前有一只母羊正侧卧在干草上,身子不停抽搐,已经分娩出两只羊腿,却老是不见羊羔的脑袋出来……”,年轻的夫妻忙着给母羊接羔……这是草原上生活着的牧民的春天,体现草原上的生命繁衍,以斯仁道尔吉为代表的牧民在草原上安居乐业。“草原上终于又出现了晨雾和秋霜,这就说明地下水的水位渐渐升起来了。看来国家实施退耕还牧、禁止乱开矿的法规很有效果。这可真是叫人喜悦的事情啊——每一棵牧草上都挂着珍珠的草原就要回来了”,这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春天。国家退耕还牧、禁止乱开矿法规的实施,使草原的生态环境慢慢得到恢复,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十一、【2021-2022学年高三3月浙江省舟山市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分)焰火(节选)周晓枫一年的最后一天,我遭遇的第一件事是流了鼻血。窗户上铺满冰凌,像厥类植物交叠着。冬天有一根透明的魔术手指,趁着所有人都在入睡,它绘制图画。我喜欢把掌心紧贴那些冰凉的枝叶,细细水流从手的边缘流下来……用体温化开的地方,残留下来薄薄的冰片,可以被手指摁着在玻璃上滑动。当继续这个游戏,我发现,旧年留下了最后的礼物——雪。流鼻血的沮丧一扫而光,我尖叫着跑上阳台,满心欢喜。我对过年时候的雪保持格外的热情和期待,它就像好老师写下的期终评语,允许你用橡皮擦掉过去,重怀希望,在一张干净的纸上开始。雪在继续。地上积了厚厚一层,说明从昨夜就开始了——雪悄悄绕过梦境,使梦境中,叶脉般纤细又交错的小径能够通往黎明,天使搭建的火柴天堂不在临近时陷落。非常缓慢,非常轻,雪不增加光线的重量,剔除阴影使它具有失重的轻盈。在雪天,我们全是幸福的聋孩子,只要闭上眼睛,就等于什么都没有发生,包括悄无声息的寒冷……微乎其微的残疾让我们聪颖。冬天适合讲述童话,因为雪和童话相仿,都透明,晶莹,钻石一样闪亮,开花一样短暂又无声。日历上,年庆以红色标记出来,那些弯曲的数字像钨丝一样被接通了电流。无论元旦还是春节,其实不过某个平庸的日子因为集体的认同而生发喜悦和繁荣,如同凡人被拥戴为王,王冠闪熠的光彩使他的面孔突然与众不同,甚至显出几分神迹。节日是人类为自己编造的神话。人们平时忙忙碌碌,各怀心事,而节日这天,他们的情感汇聚并沟通。这是一种由于相互靠近而产生的暖意,也会因彼此的远离而消失,所以备受珍惜。节日承载着欢乐,并保持着欢乐的本质:易逝。踩在凳子上的孩童迫不及待地撕去旧历,无名的喜悦扩大在他无邪的眼睛里……孩子不知道要面对怎样伏笔深藏的一年,也没有兴趣推测它留给记忆的遗产会有多少,他只是比大人更热烈地欢迎着节日气氛——无拘无束,肚皮丰收。每到过年,我就被提醒了一个重要的词:时间。尽管我在作文里遵从老师的指导,千篇一律地强调着“寸金难买寸光阴”,但时间总是空气一样在弥漫中消失,为我所忽略。滴答,滴答。每个生日妈妈让我靠在门边,为新的身高在白粉墙留下一个刻度:平行线逐步抬升,叫做成长。岁月被压缩,有一天我可以凭借记忆捞取坠入水中的那把剑,却取不出曾经围绕着剑鞘的细腻波纹。滴答,滴答。时间代替上帝的手,代替匿名的命运,安排万事万物行走的路线——病入膏育的人流露久违的苍白笑容,因为他刚才听清了窃窃私语的时间俯在他耳边说出的那句话。滴答,滴答,输液瓶不能缓解血管中的干涸;滴答,滴答,世界在通过一只漏水管道时被缩小。事实上我们缺乏对待一切的耐心,包括时间,所以需要为之划分段落,叫年月日;时间也将我们划分,叫生死——它只切出整齐的一刀。有人迷惘,蜻蜓点水一样从日子上浮掠而过;有人不断沉溺,在疾病、激情、忏悔的循环之中……生活节奏需要适当的缓冲和停顿,于是节日出现,一个必要的休止符,让全体合唱队员能在同一个地方偷偷换气。节日有如孩子手中鲜艳的气球,它被鼓吹,虽然内部空空如也,却能升到被仰望的高处。大人们说“纸包不住火”,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忽略灯笼的存在。过年的时候,大人允许孩子破例接触一些危险的事物,比如火。大多数时候,火居住在灯笼里非常安全,连一只莽撞的蛾子都不会被伤害;但奔跑和风会使火苗改变方向,然后燃着了的灯笼就像魔鬼的黑舌头舔进嘴里的桔子糖,消失得一点儿不留痕迹。节日比平时更集中了危险的可能。小孩子喜欢亲手点燃咝咝作响的引线,胆大的男人则坚持用手捏着药力猛烈的二踢脚,尽管每年都发生崩伤手指和眼睛的事故。一个小孩在放“彩明珠”的时候由于紧张改变了花炮的方向,燃烧的彩珠落在对面楼层的阳台上,烧着了长年积存的旧物。高举到空中的火焰的舞台,那上面开放着一朵硕大的娇艳夺目的昙花,它真美啊。直到它渐渐收拢怒放的花瓣,我们还在欢呼。灯笼、炮仗和礼花,让我觉得节日就是一场盛大的纵火仪式。每个节日下面都埋藏着暖人的火堆,人人添捡着柴枝,持续上升的温度使一切变得轻盈、透明而光亮,即使有所忧伤,有些孤苦,也可以忍耐的。篝火映衬,时间的脸生动起来。在节日的火边烤暖了手,我们能否抵御寒冷,然后在漫无际涯的放逐中且歌且舞,并生生不息?我们再次看到只能发生在节日的挥霍。它美得惊心动魄,美到可以让最任性的孩子一声不吭地听从。焰火在靛蓝的夜空绽放,过于壮阔的美让我虚弱。施放焰火的夜晚,大人和孩子站满楼顶,看那高大的植物瞬间生长到天庭,果实缀满枝头,又一齐被摇落。我感到内心仿佛经历一场风暴——只有头顶的丰收被神采摘,风暴才能被我承受。从万花筒的这端张望,每一次轻轻地旋转,天空就展现璀璨的新图案——沉迷在似乎是无限的变幻里,感恩的泪水慢慢压弯我的睫毛。神会不会轻视人类的赞美?那些构成焰火的,是否不过是上帝眼睛中的彩色纸屑,轻飘,琐碎,暂时被保留,仅仅被儿童宠爱?但无数和我一样的孩子,多爱万花筒的伟大魔法,它用简单材质筑造辉煌的宫殿,用微小的种粒,铺开朗阔的春天。凝望焰火……无边的飨宴啊,却让我对美保持了永久的饥饿。节日到处是无边的焰火。爆竹的纸屑,就像落了最热烈的花瓣,碎了的点点红色映现在雪地,像小型的焰火。那些举着灯笼兴奋地跑来跑去的儿童,不知道桔色的焰火正因他们的走动在黑色衬底中变化了图形。灯盏不眠,人间的礼花终夜不败……谁会坐在剧场最后尊贵的包厢里,缄无一语地观看。星星,那些瞬间冻硬的礼花,使黑暗闪闪发光。那么,来吧,我要那满天的星光,像突然定格的大雪天——而雪天,施放着一场盛大的洁白焰火,我站在雪地之间,就是站在焰火的中心位置,不知不觉,被抬升到天堂的高度。是焰火深处不熄的火焰,赐福我一双白痴般永远置身幻觉的眼睛。1.请分析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1)滴答,滴答,输液瓶不能缓解血管中的干涸;滴答,滴答,世界在通过一只漏水管道时被缩小。(2)是焰火深处不熄的火焰,赐福我一双白痴般永远置身幻觉的眼睛。2.文章标题为“焰火”,为什么开篇要用大量笔墨写“雪”?(4分)3.本文在谋篇布局和语言特色上都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请结合文本分别进行赏析。(6分)4.周晓枫曾说:“但愿我能获得能量和勇气,越过自恋、唯美和抒情的重重障碍,迫近生存真相。”请探究作者在本文中“迫近”了哪些“生存真相”。(6分)【答案】1.(1)“滴答”表面上摹拟输液瓶的声音,实质上写出了生死的急迫和时间的不可逆,表现了人类在时间面前的渺小和无奈。(2)“焰火”象征人们对美好的期盼和渴望,“深处不熄”表明这种期盼是深埋在心底的、永恒的。它让人们得以暂时超越琐碎的现实,仿佛“置身幻觉”一般。2.①雪是“旧年最后的礼物”,提示了过年的时间;②引出下文节日的焰火,并将雪的冰冷和焰火的温暖进行对比,增强了文章的张力;③丰富焰火的内涵。雪如同一场洁白焰火,也具有闪亮、短暂、美丽等特点。3.谋篇布局:①紧扣对“焰火”的思考写了雪、时间、节日、灯笼等内容,大开大合,思维开阔,体现了“形散神不散”的特点。②结构完整,首尾暗合。从雪到时间的流近,再到节日这特殊时间以及节日中的焰火,最后又和开篇的雪遥相呼应。语言特色:用词繁复华丽,细碎绵密,精致考究。②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具有审美上的陌生感和新奇感。③长短句结合,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⑥兼具诗化的表达和深沉的哲思。4.①尽管人们非常重视时间,但时间的流逝是不可控、不可逆的。②人类是渺小和孤独的。③生活本是琐碎庸常,故而人们创造节日,给予生活适当的缓冲和停顿。④美好欢乐的时光是短暂易逝的,故而人类要对美保持敬畏和“永久的饥饿”。【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含义的能力。“滴答,滴答”为拟声词,此处摹拟输液瓶中液体滴落的声音,结合“输液瓶不能缓解血管中的干涸”“世界在通过一只漏水管道时被缩小”可知,在“滴答”声中,时间流逝了,在滴答声中,生命消逝了,输液瓶抵挡不住人体血液的干涸,人类也抵挡不住时间与生命的消逝,表现了人类在时间面前的渺小和无奈。文本前文描写节日的烟火,说“持续上升的温度使一切变得轻盈、透明而光亮,即使有所忧伤,有些孤苦,也可以忍耐的”“它美得惊心动魄,美到可以让最任性的孩子一声不吭地听从”,生活有忧伤孤苦,但是也有美丽的焰火,因此,“焰火”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渴望,这种渴望“深处不熄”,被人们深埋心底,并盼望“一双白痴般永远置身幻觉的眼睛”,可见,人类的期盼是永恒的,观看美丽的焰火可以让人们得到暂时的、超越琐碎生活的快乐与美好。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并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文章开头先写自己因为流鼻血而沮丧,但是看到“冬天有一根透明的魔术手指,趁着所有人都在入睡,它绘制图画。我喜欢把掌心紧贴那些冰凉的枝叶,细细水流从手的边缘流下来……”,我的沮丧一扫而光,因为“旧年留下了最后的礼物——雪”,因此,文章开头写雪交代了“焰火”燃放的时间。文章开头描写雪景,由雪景引出旧年年底,引出过年,接着引出节日的焰火,前文对雪景的描写,突出了雪的透明、晶莹、寒冷,后文对焰火的描写突出了焰火的温暖,一冷一暖交相辉映,增强了文章的张力,焰火和雪之间具有颜色和冷暖的对照,突出“焰火”给“我”的感觉。“我要那满天的星光,像突然定格的大雪天——而雪天,施放着一场盛大的洁白焰火,我站在雪地之间,就是站在焰火的中心位置,不知不觉,被抬升到天堂的高度”写出雪与焰火的共同特点,丰富了焰火的内涵,通过写雪突出了焰火的特点。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结构和语言的能力。题干要求学生赏析文章谋篇布局和语言特色,学生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文本段落层次,结合手法等分析语言特色。谋篇布局上,就内容而言,文章标题为“焰火”,本文以焰火为中心和线索,2、3段描写雪景,第4段、5段写时间、节日,后几段描写焰火,内容多而不杂,思维开阔,体现了“形散神不敢”的特点。文章开头写“一年的最后一天”,接着由雪联想到时间的流逝,再联想到节日和节日中焰火,结尾写“像突然定格的大雪天——而雪天,施放着一场盛大的洁白焰火,我站在雪地之间,就是站在焰火的中心位置”,结构完整,首尾呼应。语言特色上,首先就用词来说,“透明的魔术手指”“细细水流”非常缓慢,非常轻“雪悄悄绕过梦境”辞藻华丽,用语考究。“我喜欢把掌心紧贴那些冰凉的枝叶”运用比喻修辞,将“雪花”比作“冰凉的枝叶”,生动形象描写雪花的形状、质感;“节日有如孩子手中鲜艳的气球”运用比喻,将“节日”比作“气球”。“雪悄悄绕过梦境”运用拟人修辞,赋予雪以人的动作,描写雪带给人的美丽的境界。给读者带来生动形象的审美感受和新奇感受。“轻飘,琐碎,暂时被保留,仅仅被儿童宠爱”多为短句,句式整齐,“那些举着灯笼兴奋地跑来跑去的儿童,不知道桔色的焰火正因他们的走动在黑色衬底中变化了图形”则为长句,长短句结合,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星星,那些瞬间冻硬的礼花,使黑暗闪闪发光。那么,来吧,我要那满天的星光,像突然定格的大雪天-而雪天,施放着一场盛大的洁白焰火”“看那高大的植物瞬间生长到天庭,果实缀满枝头,又一齐被摇落。我感到内心仿佛经历一场风暴”等句多为诗化的语言,生动形象;“节日有如孩子手中鲜艳的气球,它被鼓吹,虽然内部空空如也,却能升到被仰望的高处”“是焰火深处不熄的火焰,赐福我一双白痴般永远置身幻觉的眼睛”等句子则引起读者思考,给人深沉的哲思,让读者思考生命,思考时间。4.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题干让探究作者在本文中“迫近”了哪些“生存真相”。学生需要结合文本拟人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由“尽管我在作文里遵从老师的指导,千篇一律地强调着‘寸金难买寸光阴’,但时间总是空气一样在弥漫中消失,为我所忽略”“平行线逐步抬升,叫做成长”等句可知,尽管人们非常重视时间,但时间的流逝是不可控、不可逆的。由“滴答,滴答,输液瓶不能缓解血管中的干涸;滴答,滴答,世界在通过一只漏水管道时被缩小”可知,人们难以改变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面对时间人类是渺小和孤独的。由“灯笼、炮仗和礼花,让我觉得节日就是一场盛大的纵火仪式。每个节日下面都埋藏着暖人的火堆,人人添捡着柴枝,持续上升的温度使一切变得轻盈、透明而光亮,即使有所忧伤,有些孤苦,也可以忍耐的”等句可知,生活有忧伤、孤苦,琐碎而平庸,人们创造了节日,在节日的欢乐中适当进行缓冲。由“但无数和我一样的孩子,多爱万花筒的伟大魔法,它用简单材质筑造辉煌的宫殿,用微小的种粒,铺开朗阔的春天。凝望焰火……无边的飨宴啊,却让我对美保持了永久的饥饿”可知,美好欢乐的时光是短暂易逝的,故而人类要对美保持敬畏和“永久的饥饿”。十二、【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浙江省舟山市舟山中学月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分)窗花舞张金凤是谁在乌黑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春意?是谁在漫天飞雪里开出一枝红梅?是谁经过剪刀轻灵的裁剪,给家中增添喜气洋洋的期待?——是窗花。我去赶年集,总是特意寻找窗花。那手工剪出的红窗花,每一幅都经由一双灵巧的手抚摸过,充满智慧和爱意;剪刀裁出的线条简约而质朴,有着人间烟火的气息。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幼时乡下的冬日,红彤彤的炭火盆旁,女人守着针线笸箩,用小剪刀在红纸上勾画自己的梦。剪了一辈子窗花的奶奶,头白了,耳背了,眼花了,可仍能剪窗花。她说,剪刀有眼睛,心里有图谱。她戴着花镜盘腿而坐,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轻盈地旋转、舞蹈。左旋右转之间,一朵朵美丽的窗花在她手中慢慢绽放;牡丹花团硕大、富贵华美;荷花在清澈的野塘袅袅出水,鲤鱼蹦出水面;怀抱大鲤鱼的胖娃娃,肉嘟嘟的脸上带着笑;园圃中,菜花尖上有蝴蝶、蜻蜓生动地伫立……剪着剪着,奶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勾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记忆,嘴角笑起两朵花儿。她剪出肌腱有力的农夫扬鞭躯健牛耕田,剪出忙于秋收的老者赶着满载的马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也剪出悠然自得的休憩场景;戴斗笠的老人垂钓于湖畔,一圈圈细红的曲线就是湖水的涟漪;摇蒲扇的奶奶、纳鞋底的妇人在大树下安详地微笑,用故事拴住一帮穿肚兜的娃娃……日头升上来又落下去,窗棂纸暗下去又亮起来。那些盛开在笸箩里的窗花,耐心地等着好日子道来。除夕的日子要重新封窗。棂子窗的木头骨架早被烟火熏染得结实而黝黑,初秋封上去的窗纸已经泛黄。它们被风摩挲过,被寒雨拍打过,被麻雀的嘴啄过,被小孩的手指捅破过,一个个生动的日子都在它们身上留下痕迹。到年关,女人们刮掉就窗纸,给窗棂弹去尘埃,贴上崭新的白纸。那雪白的新窗纸,将覆盖过往日子里的辛劳,给平实的生活增添浪漫。新封的窗太素淡了,像茫茫的雪野,要开些花儿才有生机。过了年,春天就到了,是应该红红火火的开着花迎接它。于是,人们将红彤彤的窗花张贴在雪白的窗纸上。年轻人的新房窗上贴的是鸳鸯戏水、喜鹊登枝、麒麟送子,从晨曦缀明到月笼西窗,每一次抬眼看,窗上都流淌着幸福。姑娘们的窗上贴着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百鸟朝凤,这是她们自己剪的,把自己的心气和期盼都张贴在窗上。住着学生娃的屋子,窗子常常是无形的教科书,窗花有闻鸡起舞,有精忠报国。老人居住的窗上贴着桃园结义、孟母三迁,老故事里的人生哲理,是一辈子的念想。火红的窗花,把风景、传说、戏文搬到窗上来,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每年春节前,我都抽空剪几幅自己的窗花。如今的窗已经是宽大明亮的玻璃窗,窗花也由方寸宽窄发展到锦绣花团。我的窗花师父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每年在老城区的石桥边卖窗花。十几年前她全家从农村迁到城里,离了土地,就在家剪窗花分给亲戚朋友。后来不断有人联系购买窗花,这乡村里的老手艺竟然被城市人接纳和喜欢,于是她把剪窗花做成了自己的事业。平日里定购大图的居多,比如给老人祝寿的“松鹤图”,挂新屋的“大吉图”(雄鸡)、“百财图”(白菜)等。过年的窗花大多小巧,但是她最愿意剪这一类,边剪边想着一幅幅“喜鹊登枝”“狮子把门”“生龙活虎”都会贴在什么样的窗上,祝福什么样的人家,心里就欢喜。老人的窗花有传统的样式,也有女儿给设计的新颖花样。我买窗花都是买双份,一份贴在窗上,一份收藏。慢慢地,自己也学着剪。从最简单的花样开始,从笨拙渐渐娴熟,线条由粗陋渐渐圆润,有一年,竟也剪出几幅颇为满意的白菜图,过年前分给亲友们张贴,皆大欢喜。去年我买了一套胶州秧歌人物的窗花,共十二张,有小嫚、扇女、翠花、鼓子等,人物栩栩如生,动作鲜活动感。把它们一一张贴到窗上,屋里登时热闹起来,就像在炕头上演了一场秧歌大戏。新年的阳光里,这些窗花就像活的一样,彩绸飞舞,扇子翻飞,耳畔似乎想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不经意抬头往外看,见对面人家的玻璃窗上也贴着这种窗花。小区喇叭里响着热闹的《春节序曲》,屋角的红灯笼在风里晃动着。那一刻,我感觉窗花上的舞者都在舞动,舞得旖旎多姿,舞得虎虎生风。团团祥和的喜气笼罩着家家的春节。(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11日)1.结合文章内容,简析文中“我”的形象特点。(4分)2.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3.赏析第3段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6分)4.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标题“窗花舞”的多重意蕴?(6分)【答案】1.①喜爱窗花。“我”去赶年集,总是特意寻找窗花,还拜师学剪窗花。②心灵手巧。每年春节前,“我”都会抽空剪几幅自己的窗花,有一年,还剪出几幅颇为满意的白菜图。③热爱生活。从文中对有窗花点缀的生活场景的描绘可以看出“我”对生活充满热情。④珍视优秀的传统文化。从文中所描绘的剪纸艺术及其内容可知。2.①内容上:展现了一幅家家贴窗花的喜庆图景,表明窗花这种传统艺术为城里人所喜爱。②结构上:这一段写对面人家的“窗花舞”,照应标题“窗花舞”及前文我家的“窗花舞”。③主题上:全文在祥和喜庆的气氛中结束,揭示了社会安定、人民富足的时代主题。3.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表现奶奶剪窗花技艺的娴熟以及对剪窗花的热爱;②通过铺排各式窗花,表现奶奶剪的窗花种类繁多,生动传神,表现奶奶剪窗花的高超技艺;③使用拟人、比喻。写剪刀“舞蹈”,用拟人手法表现奶奶剪窗花的手法灵活:“嘴角笑起两朵花儿”使用比喻手法,表现奶奶对年轻时劳动岁月的眷恋;④使用叠词。“袅袅”“嘟嘟”等叠词,以动写静,绘形传神,写出对象的动感与神采。⑤多用短句,整散结合,使语言既简洁明快,又富有气势。⑥语调轻快,表现奶奶剪窗花时的愉悦心情,也表现我对窗花的喜爱。4.①指各色窗花在窗子上似舞动一般,活泼灵动,表现窗花带来的生动有趣的生活气息。②象征喜庆、祥和的社会生活,表达作者对当今时代社会生活的赞美之情。③“窗花舞”象征优秀民间工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文中提到“我去赶年集,总是特意寻找窗花”,“我的窗花师父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自己也学着剪。从最简单的花样开始……”,“我”去赶年集,总是特意寻找窗花,还拜师学剪窗花,可见“我”喜爱窗花。“每年春节前,我都抽空剪几幅自己的窗花……从最简单的花样开始,从笨拙渐渐娴熟,线条由粗陋渐渐圆润,有一年,竟也剪出几幅颇为满意的白菜图,过年前分给亲友们张贴,皆大欢喜”,每年春节前,“我”都会抽空剪几幅自己的窗花,有一年,还剪出几幅颇为满意的白菜图,可见“我”心灵手巧。窗花“人物栩栩如生,动作鲜活动感。把它们一一张贴到窗上,屋里登时热闹起来,就像在炕头上演了一场秧歌大戏。新年的阳光里,这些窗花就像活的一样,彩绸飞舞,扇子翻飞,耳畔似乎想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这些描写窗花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想象力,可以看出“我”对生活充满热情,可见“我”热爱生活。剪窗花是传统文化,而作者提到的窗花中,“有闻鸡起舞,有精忠报国。老人居住的窗上贴着桃园结义、孟母三迁,老故事里的人生哲理珍视优秀的传统文化”。再加上作者的评述“火红的窗花,把风景、传说、戏文搬到窗上来,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可见“我”珍视优秀的传统文化。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对面人家的玻璃窗上也贴着这种窗花”“感觉窗花上的舞者都在舞动,舞得旖旎多姿,舞得虎虎生风”这些内容,展现了家家户户贴窗花的喜庆图景,表明窗花这种传统艺术为城里人所喜爱。文章标题为“窗花舞”,前文写我家的“窗花舞”:新年的阳光里,这些窗花就像活的一样,彩绸飞舞,扇子翻飞,耳畔似乎想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结尾一段写对面人家的“窗花舞”,这样在结构上照应题目及前文,结构严谨,内容圆融。“……团团祥和的喜气笼罩着家家的春节”,尾段描述人们贴窗花过年的欢欣场景,全文在祥和喜庆的气氛中结束,从而揭示了社会安定、人民富足的时代主题。3.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通过“头白了,耳背了,眼花了”“剪刀有眼睛,心里有图谱”“旋转、舞蹈”“嘴角笑起两朵花儿”,这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表现奶奶剪窗花技艺的娴熟以及对剪窗花的热爱;文段中通过“一朵朵美丽的窗花在她手中慢慢绽放;牡丹花团硕大、富贵华美;荷花在清澈的野塘袅袅出水,鲤鱼蹦出水面;怀抱大鲤鱼的胖娃娃,肉嘟嘟的脸上带着笑;园圃中,菜花尖上有蝴蝶、蜻蜓生动地伫立”等内容铺排各式窗花,表现奶奶剪的窗花种类繁多,生动传神,表现奶奶剪窗花的高超技艺;写剪刀“舞蹈”,用拟人手法表现奶奶剪窗花的手法灵活;“嘴角笑起两朵花儿”使用比喻手法,表现奶奶对年轻时劳动岁月的眷恋。拟人、比喻的使用使语言生动活泼,能激发读者想象力,让人产生即视感。“袅袅”“嘟嘟”等叠词,表现窗花上的形象生动活泼,呼之欲出,这是以动写静,绘形传神,写出对象的动感与神采。“头白了,耳背了,眼花了”“剪刀有眼睛,心里有图谱”为整句,“牡丹花团硕大、富贵华美;荷花在清澈的野塘袅袅出水,鲤鱼蹦出水面;怀抱大鲤鱼的胖娃娃,肉嘟嘟的脸上带着笑;园圃中,菜花尖上有蝴蝶、蜻蜓生动地伫立……剪着剪着,奶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勾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记忆,嘴角笑起两朵花儿”等为散句,整散结合,使语言既简洁明快,又富有气势。“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轻盈地旋转、舞蹈”“嘴角笑起两朵花儿”等句子语调轻快,表现奶奶剪窗花时的愉悦心情,也表现我对窗花的喜爱。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窗花舞”这个题目不仅明确了写作对象“窗花”,还赋予了它人的行为动作“舞”,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赋予了窗花生机和活力、美好,表现窗花带来的生动有趣的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窗花饱含热爱的情感。表达效果上,“舞”字具有双关含义,一方面指窗花的优美,还表现出了剪窗花人动作的娴熟轻盈婀娜多姿,具有画面感,感染力强,传递出内心的喜悦、愉快之情的同时,象征优秀民间工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从结构安排和主旨表现上看,题目与正文内容紧密照应,“人物栩栩如生,动作鲜活动感”“新年的阳光里,这些窗花就像活的一样,彩绸飞舞,扇子翻飞,耳畔似乎响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那一刻,我感觉窗花上的舞者都在舞动,舞得旖旎多姿,舞得虎虎生风。团团祥和的喜气笼罩着家家的春节”,突出中心思想,“舞”字将窗花上的人和生活中的人融为一体,彰显出新时代百姓生活的幸福美好和乐安详,表达作者对当今时代社会生活的赞美之情。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25 21:07:09 页数:49
价格:¥4 大小:120.68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