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俄罗斯文学类
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俄罗斯文学类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7
2
/27
剩余2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文学类阅读:俄罗斯文学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两地主屠格涅夫我常在两位地主那边行猎,与他们相识,他们都是极可敬、极善良的人,在附近几个县里深受普遍的尊敬。现在让我们来谈谈其中的一位、马尔达里·阿波洛内奇·斯捷古诺夫吧。在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和他在凉台上闲聊。他朝下边瞧了瞧,顿时陷于极度的不安。“这是谁家的鸡?这是谁家的鸡?”他大喊起来,“是谁家的鸡在花园里乱窜?……尤什卡!尤什卡!快点跑去看看,是谁家的鸡跑到花园里乱窜?……这是哪一家的鸡呀?我禁止过多少遍啦,说过多少回啦!”尤什卡跑去了。“简直乱了套!”马尔达里·阿波洛内奇说,“太不像话!”我现在仍记得,那几只不走运的母鸡,两只花斑鸡和一只白凤头鸡还在苹果树下悠然信步,有时用持续的咯咯声来抒发自己的情怀,骤然间,不戴帽子、手持棍子的尤什卡和另外三个成年仆人协同一致地向它们急奔过来。这一下真热闹开了。三只母鸡叫喊着,拍着翅膀,跳蹦着,咕达咕达地吵翻天;仆人们跑着,磕磕碰碰,摔倒在地;主人发狂了似的从凉台上大喊:“抓住,抓住!抓住,抓住!抓住,抓住,抓住!……这是谁家的鸡,这是谁家的鸡?”一个仆人终于抓住了那只凤头鸡,把它按住在地。正在这时候,一个十一二岁的、蓬头散发的小丫头拿着一根长棍,越过篱笆从外边跳进花园里。“啊,原来是她家的鸡呀!”地主高兴地喊了起来,“是马车夫叶尔米尔家的鸡!他让他的娜塔尔卡来赶鸡了……怎么不叫帕拉莎来呢。”地主低声地加了一句,一面意味深长地一笑。“喂,尤什卡!别去抓鸡了;把娜塔尔卡给我抓来。”在气喘吁吁的尤什卡还没有跑近那个吓破胆的小丫头身边之前,不知从哪儿冒出了女管家,她抓住小丫头的胳膊,在她背上啪啪地揍了好几下……“就得这样,就得这样,”地主接着说,“揍揍揍!揍揍揍!……把鸡扣下来,阿夫多季娅,”他又大声地添了一句,并喜形于色地朝着我说,“老弟,这回打猎打得怎么样呀?您瞧,我都出汗了。”马尔达里·阿波洛内奇哈哈大笑起来。仆人给我们上了茶。“请问,”我开口说,“马尔达里·阿波洛内奇,迁到山谷那边大路旁的那几家是您的佃户吗?”“是我的……怎么?”“您这是怎么啦,马尔达里·阿波洛内奇?这可不应当呀。拨给那些庄稼人的房子太差,太小了;周围连棵树也见不到;甚至连个小鱼塘也没有;井只有一口,而且还是不顶用的。难道您就不能找个别的地方吗?”“地界是这么划的,拿它有什么办法呢?”马尔达里·阿波洛内奇回答我说,“这样划地界我也觉得有些不合适。我看不出这种划法有什么好处。至于我没有在他们那边挖养鱼塘什么的——关于这些事嘛,自有我的道理。我是个老实人,按老规矩行事。依我看,老爷终究是老爷,庄稼人终究是庄稼人……就是这么回事。”对于这样明白的不容置疑的理由,自然是没法与他再说了。“而且,”他接着说,“那些庄稼人不是东西着呢,很令人头痛。尤其是那边的两家;先父——祝他升天堂——在世时就讨厌他们,挺讨厌他们。对您说吧,我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老子是贼,儿子必定也是贼;有什么法子呢……唉,遗传呀遗传,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坦白地对您说吧,我把那两户中没有轮到的人都送去当兵了,把他们东一个西一个地拆散开来;可也根除不了,有什么办法?他们能繁殖着呢,这些可恶的家伙。”此时周围全然寂静下来了。只是有时吹来一阵阵晚风,每当一阵风停息在房子近处时,从马厩那边频频响起的有节奏的鞭打声传到了我们的耳朵。马尔达里·阿波洛内奇刚刚把斟满茶的碟子端到嘴边,可是停住没喝,侧耳倾听,点了点头,然后才吧了一口,就把碟子放到桌子上,露出最慈祥的微笑,似乎不由自主地应和起那些鞭打声,喊着:“啪啪啪!啪啪!啪啪!”“这是怎么回事?”我惊讶地问。“这是按我的吩咐,在那边惩罚一个调皮鬼……就是那个在餐室里干活的瓦夏,您知道吗?”“哪个瓦夏?”“就是头些时候侍候我们用餐的那个,长一脸大胡子的。”无论怎么惯慨,也抵抗不住马尔达里·阿波洛内奇那明亮而柔和的目光。“您怎么啦,年轻人,您怎么啦?”他摇着头说,“您干吗这样盯着我看,难道我是个坏蛋吗?惩罚是出于爱护嘛,您是懂得的。”过了一刻钟,我便向马尔达里·阿波洛内奇告辞了。我乘车经过村子时,瞧见了那个餐室听差瓦夏。他在马路上走着,一边咬着核桃。我让车夫勒住马,唤他过来。“喂,伙计,你今天挨打了?”我问他。“您怎么知道?”瓦夏反问说。“是你家老爷对我说的。“是老爷亲口说的?”“他为什么让人打你呢?”“我是该挨打的,先生,该挨打的。我们这儿不会平白无故惩罚人的;我们这儿不会这样做的——确实不会。我们的老爷不是那号人;我们的老爷……全省都找不出他这样的好老爷。”“走吧!”我对车夫说。“这就是旧俄罗斯呀!”在回家的路上我这样琢磨着。注:此文创作于19世纪50年代初,当时俄国实行的是腐朽没落的农奴制度。(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尔达里·阿波洛内奇见自家花园里有别人家的鸡乱窜便“陷于极度的不安”,这体现出了他的真实性情与心态。B.“我”指出马尔达里·阿波洛内奇对庄稼人的做法“不应当”,这引发了对方的自我辩解,将故事情节引向深入。C.小说语言比较独特,口语化、富有生活气息,作者用人物对话替代了事件和场景,用来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D.小说开篇写两位地主“都是极可敬、极善良的人”,这一交代与后文人物的言行形成反差,蕴含揭露和批判之意。2.“我”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请简要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的含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美女【俄】契诃夫记得还是在做中学五年级或六年级学生的时候,我和爷爷到顿河区罗斯托夫去,那是八月里的一天。天气闷热,令人烦闷不堪。由于热、干燥,以及尘雾吹到我们身上的热风,眼睛困得睁不开,嘴巴发干;不想看,不想说,不想思索,当那睡意蒙胧的车夫乌克兰人卡尔波扬鞭打马,鞭子甩到我的制帽上的时候,我既不抗议,也不出声,只是从半睡中清醒过来,无精打采地瞥一眼远处透过烟尘能看到的村庄……我们停下来在亚美尼亚的一个大村庄巴赫契——萨拉赫爷爷熟识的亚美尼亚人家里喂马。在这个亚美尼亚人的房间里,没有漆过油漆的木墙,家具,红褐色的地板,都散发出一股被太阳晒过的干木料的气味,无论你往哪儿看,到处都是苍蝇、苍蝇、苍蝇……爷爷和亚美尼亚人正在谈论放牧啦,牧场啦,草群啦……听着他们俩的嘟嘟囔囔的谈话声,我开始对草原、太阳、苍蝇等等产生了怨恨的情绪。亚美尼亚人不紧不慢地走进门厅,喊叫道:“玛霞!过来斟茶!你到哪儿去啦?玛霞!”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走进屋子,穿一身普通的花布连衣裙,戴着白头巾。她洗碗、斟茶的时候,背对着我站着,我只看见她腰身纤细,光着脚丫,裸露的小后脚跟被下垂的长裤脚盖住了。主人请我过去喝茶。我坐到桌旁。姑娘给我斟了一杯茶,我着见她的脸,忽然感到,仿佛有一阵清风掠过我的心灵,把一天来的种种苦闷和灰尘通通吹散了。我看见了一张在光天化日下或梦里神游时从未见过的俏丽无比而神韵非常的脸。正如理解闪电一样,我一下子便意识到了:我面前站着个美女。我敢起誓,玛莎、或照她父亲的叫法,玛霞,是真正的美女,但我不能证明这一点。往往有这种情况,大家都看晚霞、人人都说晚霞真美。但究竟美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出。并非只我一个人发现那亚美尼亚姑娘美。我爷爷是个快八十岁的老人,为人古板,对女性和自然美一向漠不关心,而现在却温存地看着玛霞足有一分钟。随即问道:“这是你的女儿吗,阿维特·那扎雷奇?”“女儿!这是我女儿……”主人回答说。“多好看的闺女呀!”爷爷称赞说。亚美尼亚姑娘的这种美、艺术家或许会称作古典的或端庄的吧。也正是通过对这样的美的观察,上帝晓得是怎么回事,才会使人深信:您见到的容貌是端正的,头发、眼睛、鼻子、嘴、脖子、胸脯以及青春肌体的每一个动作,都交织在一起,融会成一个完整的、和谐的旋律。在这旋律中大自然的音韵不差一个音符;您完全觉得,一个理想的美女就应该有玛莎那样笔直而略微凸起的鼻子,那样大大的黑眼睛,又黑又长的睫毛,那样令人神魂颠倒的目光;她那黑黑的卷发和眉毛,就像翠绿的芦苇依恋静静的小溪,飘拂在温柔而白嫩的额头和面颊上。您看着她,不由自主地便会产生一种愿望,即跟玛霞说点什么,说点极愉快、真诚、美丽得跟她本人一样美丽的话。对这种美,我的感受却很怪。玛莎在我心中激起的不是欲望、不是欣喜,不是快乐,而是一种愉快却痛苦的忧伤。这忧伤飘忽不定,朦朦胧胧,像一场梦。不知什么缘故,我为我自己、为我爷爷,为那亚美尼亚人感到惋惜,我有这样一种感觉:仿佛我们几个人都失去了对生活来说很重要、很必要的东西。爷爷也忧愁起来。他已不再谈起牧场和羊群,而是默默不语,若有所思地望着玛莎。喝完茶,爷爷躺下午睡了,我走出屋子,坐在台阶上。我坐的台阶被晒得滚烫;太阳把我的头、胸、背晒得火辣辣的。可我并不以为怎样,我只觉得我身后的门厅里和房间里有一双赤脚踩在木制的地板上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收拾完茶具、玛莎跑下台阶,我身边像有一股轻风吹过,然后她又像鸟儿一样跑进了一间被熏黑的小房里(大概是厨房),从那里飘出了烤羊肉的香味和亚美尼亚人的说话声。她在黑暗的门道里消失了,不大工夫玛霞在门口露面了,厨房的热气弄得她满脸通红,她肩膀上扛着一大块黑面包;面包很重,她便优美地拱起腰身,穿过院子跑到打谷场,跳过篱笆,钻进残麦秸金色的云雾,在大车后边不见了。她极其美丽的身影越是经常在我眼前闪现,我便越感到忧伤。我为自己、为她、为乌克兰人感到遗憾,她每次穿过麦秸的云雾向大车跑去的时候,乌克兰人总要满怀惆怅地目送她。或许这是我对美丽的嫉妒吧,或许我为这女孩不属于我,也永远不属于我,我对于她是个陌生者而感到遗憾吧,或许我隐约感觉到她的罕见的美是偶然现象,毫无用处,就像大地上的一切没有永恒一样,或许我的忧伤是人在观察真正的美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感觉吧,只有上帝才知道!两三个钟头之后,我们坐上大车,走出院子。我们坐在车上,都一声不响。仿佛在互相怄气似的。远远地可以看到罗斯托夫和那希切万了,一直默默不语的卡尔波突然回头看了看,说道:“亚美尼亚人的那个女孩真讨人喜欢!”他朝着马背抽了一鞭子。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A.“大家都看晚霞,人人都说晚霞真美,但究竟美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出”,这句话表明,美是只可意会的,对美的感受因个体的不同而不同,这正好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B.“我爷爷是个快80岁的老人,为人古板,对女性和自然美一向漠不关心,而现在却温存地看着玛莎足有一分钟”,在这里是为了说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受年龄、身份的限制。C.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集中笔力从正面描写了一位有着姣好容颜、美妙身材、优雅气质的美女,这样的构思更能紧扣题目。D.小说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为故事人物提供了活动背景,交代了玛莎所处环境,渲染了压抑滞闷的环境氛围,烘托了“我”的内心感受,从而有利于小说主旨的彰显。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是贯穿小说的线索式人物,“我”的存在既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又使叙事脉络清晰、行文流畅。B.小说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来行文,通过“叙”展现了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议”升华了文章的主旨,有画龙点睛之效。C.小说情节复杂,波澜起伏,并且多角度塑造了了一位有着姣好容颜,美妙身材,优雅气质的美女,从而巧妙地紧扣题目。D.契河夫在小说中所运用的一种手法,是对于氛围的营造。他通过对看到美女之人的表现、状态等的描述,营造出了一种如痴如醉的的梦幻般的氛围。在这种氛围感染下的人,无一例外都沉浸在忧伤之中。3.小说善于通过他人的表现来塑造玛莎的“美”,请结合文本简析。4.“悲美”是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如《边城》《孔雀东南飞》等都透露出一种“悲美”,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曾说,“美与悲伤的意思是相通的”。这篇小说也体现了这一美学思想,在表现美的同时,也透露出淡淡的忧伤,请结合文本对此加以赏析。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破罐”阿辽沙【俄】列夫·托尔斯泰小兄弟阿辽沙,绰号“破罐”。因为有一次他母亲让他给邻居送罐牛奶去,结果他失足把罐子摔破了。他母亲用棍子结结实实揍了他一顿,于是村里的孩子开始取笑他,叫他“破罐”。“破罐”阿辽沙就是这样叫出来的。阿辽沙是个皮包骨头的小家伙,长着个大鼻子。孩子们也用这一点来取笑他,说“阿辽沙的鼻子像柱子上挂着的葫芦”。阿辽沙住的村子有一所学校,但是读书写字之类的事对他说来都不容易,另外他也没有时间学。他哥哥在城里给一个商人做事,因此,阿辽沙还是孩子时就开始帮父亲干活了。他年仅六岁时,已经和妹妹在公共牧场上放牧家里的牛羊;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日夜照料他家的马,从十二岁起就犁地、赶车。他几乎还没有力气做这些家务杂活,但是却有一个不变的习惯——总是开开心心的。当孩子们嘲笑他时,他就沉默,或者也嘲笑自己。如果父亲骂他,他就一声不吭地站着听。当他们笑骂完,不再注意他时,他又笑着去干堆在面前的各种各样的活。阿辽沙十九岁那年,他哥哥应征入伍了。父亲安排他代替哥哥到商人家去帮佣。他穿戴上哥哥的靴子、父亲的帽子和外套,被带到城里。阿辽沙对他的新衣服很满意,但是商人对他的外表十分不满。“我想你会给我送来一个像样的小伙子,”商人仔细地打量着阿辽沙说,“但你却带来一个流鼻涕的小家伙。他能做什么?”“哦,他什么都会干——套马,赶车到你想去的地方。他是个酷爱工作的人,只是看起来像根棍子,其实很结实。”“多说也没用。好吧,我们试试看。”“他尤其是个谦顺的人,喜爱工作。”“好吧,我还能怎样?让他留下吧。”这样,阿辽沙就留在了商人家里。商人的家庭不大,只有妻子、老母亲和三个孩子。最初他们不喜欢阿辽沙。他太土气了,穿得很糟,缺乏得体的举止,向任何人打招呼时,随便得像在乡下一样。但不久他们就习惯了。比起他哥哥来,他是个更好的仆人,而且总是很负责。无论他们吩咐他干什么,他都自觉自愿地马上去做,一件接着一件,从不停歇。在商人家里就像在他自己家里一样,所有的杂活都交给阿辽沙干。他做得越多,别人派给他的事情就越多。女主人和她婆婆,还有女儿、小儿子,甚至商人的伙计和厨娘——所有人都指使他东跑西奔,吩咐他去干他们能想到的任何事情。阿辽沙只听见“快去干这个,小家伙”,或者“阿辽沙,现在安排一下这个”,于是阿辽沙就跑来跑去,安排这安排那,看这看那,什么也不能忘记,做所有的事,并始终面带笑容。冬天里,阿辽沙天不亮就起床了,劈柴打扫院子,给奶牛和马匹喂料,饮水。接着就生火,擦干净一家人的靴子,刷干净他们的外套,取出茶壶擦亮。接下来,不是伙计叫他到商店去取货物,就是厨子叫他揉面,涮锅。阿辽沙总是急匆匆吞下早饭,很少及时吃午饭。厨娘总是申斥他,因为他从没有和别人一起吃饭,然而就因为这,她为他感到难过,总是给他留点热乎的东西作午饭和晚饭。节日前夕和节日里阿辽沙要干的活就更多了。尽管如此,节日里他仍觉得比平时更快活,因为每个人都给他小费,不多,通常只有六十戈比左右。但这是他自己的钱,他可以随心所欲地花。他从不关心自己的工钱,因为他父亲总是到城里来,从商人手中取走他的工资,只留给他一顿训斥,因为他把哥哥的靴子穿破得太快了。当他从小费中积攒起两个卢布的时候,听厨娘的话他买了一件红色毛衣。第一次穿上毛衣时,他低头一看,又惊又喜,站在厨房里,目瞪口呆,喘不过气来。阿辽沙很少说话,而当他说话的时候,总是唐突地三言两语说出必不可少的几句话来。当吩咐他去做什么事情或者问到他是否会做时,他总是毫不犹豫地说:“我会做!”而且他立刻就着手去做。阿辽沙就这样过了一年半。一天早晨,伙计赖特叫阿辽沙去清扫房顶的积雪,他爬上房顶把积雪铲干净。当他着手敲碎屋檐排水槽附近的冻雪时,脚一滑,连人带铲倒栽了下来。他运气不好,没有掉在积雪上,而是撞在大门的铁栏杆上。厨娘跑到他跟前,后面跟着商人的女儿。“伤着了吗,阿辽沙?”“是的,但是没关系,没关系!”他想站起来,却站不起来,只是笑了笑。其他人来了,把他搬到园丁的木屋里。商人只是安排了一个医生简单给他做了检查,问他哪儿痛。“全身都痛。”他回答道,“但是没关系,没关系。只是主人要恼火了,得给爸爸捎个话。”阿辽沙在床上躺了整整三天,他们给他请来了一位牧师。“你不会死,对吗?”厨娘问。“嗯,我们不会永远活着,迟早要死的。”他像平时一样回答得很快。他心里觉得如果他还好好地活着,那么一切都会很好。他没说什么,只要了点喝的东西,茫然地微笑着,接着他似乎对什么东西感到很吃惊,双脚一伸,死了。(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人初见阿辽沙就嫌弃他瘦小、父亲会取走他全部工钱等说明大家认定阿辽沙是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大家都忽略了他的存在。B.商人家所有人都能指使阿辽沙干活,只有厨娘关心他,表明很少有人把阿辽沙看作一个人格独立的人,只把他当成劳动工具。C.小说描写了阿辽沙穿上用积攒的小费买的红毛衣后的神态,真实再现了穷人拥有一件新衣服的心情,也折射出阿辽沙的极度贫困。D.小说用平淡语调讲述阿辽沙悲惨而短暂的一生,这种平淡语调的叙述看似冷漠无情,却能更好地体现阿辽沙的凄惨处境和作者的态度。2.请结合阿辽沙给商人清扫房顶积雪前的生活,简要概括阿辽沙的形象特点。3.阿辽沙不幸跌死的情节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复活(节选)列夫·托尔斯泰聂赫留朵夫在监狱大门口拉了拉铃。他不知道玛丝洛娃今天情绪怎样,又想到她和她同监的人都对他保守着什么秘密,不禁提心吊胆,神经紧张。他向出来开门的看守说明要见玛丝洛娃。看守回去打听了一下,告诉他玛丝洛娃在医院里。聂赫留朵夫就上医院。一个青年医生,浑身散发着石炭酸味,在走廊里接见聂赫留朵夫,严厉地问他有什么事。这位医生处处体恤囚犯,因此经常同监狱当局,甚至同主任医生发生冲突。他唯恐聂赫留朵夫提出什么违章要求,就表示他对任何人一视同仁,还装出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这里没有女病人,这里是儿科病房。”青年医生说。“我知道,不过这里有个女人是从监狱里调来担任助理护士的。”“对,这样的女人这儿有两个。您究竟有什么事?”“其中有个叫玛丝洛娃的,我同她很熟,”聂赫留朵夫说,“我想见见她,我为她的案子要到彼得堡去上诉。我想把这东西交给她。里面只有一张照片。”聂赫留朵夫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说。“行,这个可以。”医生态度缓和下来说,接着吩咐一个系白围裙的老太婆把助理护士玛丝洛娃叫来。“您要不要在这儿坐一下?到候诊室去也行。”“谢谢您。”聂赫留朵夫说,趁医生态度好转,就向他打听玛丝洛娃在医院里工作得好不好。“还不错,要是考虑到她过去的生活经历,应该说很不错了,”医生说,“喏,她来了。”玛丝洛娃穿一件条纹连衣裙,外面系着白围裙,头上扎着一块三角巾,盖住头发。她一看见聂赫留朵夫,脸唰地红起来,迟疑不决地站住,然后皱起眉头,垂下眼睛,踏着走廊里的长地毯快步向他走来。她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本想不同他握手,但后来还是向他伸出手,她的脸涨得越发红了。自从上次他们谈话时她发了脾气又道了歉以后,聂赫留朵夫还没有见到过她。他料想她今天的心情同上次一样。但今天她完全不同,脸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表情:拘谨,羞怯。而且聂赫留朵夫觉得她对他很反感。他告诉她他将去彼得堡,并且把装着他从巴诺伏带来的照片的信封交给她。“这是我在巴诺伏找到的,一张很旧的照片,说不定您会喜欢的。拿去吧!”她扬起黑眉毛,用她那双斜睨的眼睛惊奇地瞅了瞅,仿佛在问这给她做什么。然后默默地接过信封,把它插在围裙里。“您在这儿好吗?”聂赫留朵夫问,“我很替您高兴。总比那边好一些。”“‘那边’指什么地方?”她问,顿时脸上泛起了红晕。“那边就是牢里,”聂赫留朵夫赶快回答。“好什么呀?”她问。“我想这里的人好些。不像那边的人。”“那边好人多得很。”她说。“我今天要上彼得堡去。您的案子很快就会受理。我希望能撤销原判。”“撤销也好,不撤销也好,如今对我都一样。”她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对您都一样,”他说,“不过对我来说,您无罪释放也好,不释放也好,倒真的都一样。不管情况怎样,我都将照我说过的话去做。”他坚决地说。她抬起头来。她那双斜睨的黑眼睛又像瞅着他的脸,又像瞅着别的地方。她整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神采。不过她嘴里所说的同她眼睛所说的截然不同。“您何必说这种话呢!”她说。“我说这话是要让您明白我的心意。”“这事您已经说够了,用不着再说了。”她好容易忍住笑说。病房里不知怎的喧闹起来。传来孩子的哭声。“他们好像在叫我。”她不安地回头望望说。“好吧,那么再见了。”他说。她假装没有看见他伸出手来,没有跟他握手就转过身,竭力掩饰她的得意神气,沿着走廊的长地毯快步走去。“她身上起了什么变化?她在想些什么?她有什么感受?她是要考验我,还是真的不能原谅我?她的心肠变软了,还是怀恨在心?”聂赫留朵夫问自己,却怎么也无法回答。他只知道一点,那就是她变了,她的心灵里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个变化不仅使他同她联结起来,而且使他同促成这变化的上帝联结起来。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医生表现出的“严厉”和“怒气冲冲”,侧面表现出他对囚犯的关照与体恤,以及对聂赫留朵夫的刻意戒备。B.医生态度缓和下来,这与聂赫留朵夫明确告诉他这次探访的目的以及他与玛丝洛娃关系很熟密切相关。C.聂赫留朵夫这次与玛丝洛娃见面时,她竟然表现得“皱起眉头”,不想同他握手,这让聂赫留朵夫觉得她反感他。D.聂赫留朵夫提到“那边”时,玛丝洛娃脸上泛起红晕,是因为她那边让人不堪的牢狱生活被自己曾经喜欢的人提及,使自己很难堪。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设置悬念,写聂赫留朵夫因不知道玛丝洛娃的情绪怎样、不了解她们对他保守的秘密而神经紧张,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文章写青年医生为体恤囚犯甚至不惜与主任医生发生冲突,这为下文他向聂赫留朵夫介绍玛丝洛娃并称赞她的工作做好了铺垫。C.对玛丝洛娃的出场,作者按照从肖像到动作再到心理这种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的变化顺序依次展开描写,这符合普遍的认知规律。3.结合课内文段并阅读选文中画线部分,对比分析两个文段在表现人物形象上有哪些主要的不同。(课内)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4.节选文本中哪些因素让聂赫留朵夫认为玛丝洛娃的心灵里发生了重大变化?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胖子和瘦子【俄】契诃夫在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和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他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探头张望——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那是他的儿子。“波尔菲里!”胖子看到瘦子后激动地大声喊道,“真的是你吗?我亲爱的!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啦!”“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道,“这是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打哪儿来的?”两位老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两个人都感到又惊又喜。“我亲爱的!”瘦子在吻完后开始说道,“真没有料到!简直喜出望外!喂,让我把你看个够!你还是那么帅,跟从前一样!还是那样气派,喜欢打扮!咳,你,天哪!噢,你怎么样?发财了吧?结婚了吧?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奈尔,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纳法奈尔犹豫一下,摘下帽子。“中学同班同学!”瘦子接着说,“你可记得,同学们当时怎么拿你开心的?给你起了一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特,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图书烧了一个洞。我的外号叫厄菲阿尔特,因为我喜欢告密。哈哈……当时都是小孩子哩!你别害怕,纳法奈尔!你走过来呀……噢,这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纳法奈尔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喂,朋友,你生活得怎么样?”胖子热情地望着朋友,问道,“在哪儿供职?做多大的官啦?”“我正在供职,我亲爱的!升了八品文官,已经做了两年了,还得了一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金不高……咳,去它的!我妻子给人上音乐课,我呢,工作之余用木料做烟盒。烟盒很精致!我卖一卢布一个。若是有人要十个或十个以上,你知道,我就给他便宜点。好歹能维持生活。你知道,原来我在一个厅里做科员,现在把我调到这里任科长,还是原来那个部门……往后我就在这里工作了。噢,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不,我亲爱的,再往上提,”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得了两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刹那间,瘦子脸色发白,呆若木鸡,但他马上满脸笑容,笑得脸都歪了。他的脸好像被火烫着了似的。他的身子好像在缩小,腰也弯了,好像矮了半截……他的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仿佛也在缩小,皱起了眉头……他妻子的长下巴拉得更长了。纳法奈尔站得笔挺,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我,大人……非常高兴!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忽然间,青云直上,成了如此显赫的高官重臣!嘿嘿,大人!”“哎,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何必来这种腔调!你我是儿时朋友——何必来这一套官场里的奉承!”“哪儿行呢……您怎么能这么说,大人……”瘦子缩得更小,嘿嘿笑着说,“大人体恤下情……使我如蒙再生的甘露……这是,大人,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妻子路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说……”胖子本想反驳他几句,但看到瘦子那副诚惶诚恐、阿谀谄媚、低三下四的寒酸相,几乎要呕吐了。他扭过脸去,向瘦子伸出一只手告别。瘦子只握了握他的三个指头,深深地鞠了一躬,媚笑着:“嘿!嘿!嘿!”他的妻子也满脸堆笑。纳法奈尔咔嚓一声,收脚敬礼,制帽也掉到了地上。一家三口都感到又惊又喜。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胖子身上散发着“核烈斯酒和橙花的气味”,瘦子身上散发着“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作者用气味的对比,暗示两人身份地位的高低悬殊。B.瘦子的妻子也瘦,下巴长长的,探头探脑,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她较少出门,没有见过什么世面,和瘦子同属社会小人物。C.本文两次写道“又惊又喜”,第一次是写胖子和瘦子重逢时的惊喜,第二次是写瘦子一家得知胖子是高官时的惊喜。两次描写都含义丰富,耐人寻味,有讽刺之意。D.本文通过两个老同学在车站邂逅的场景和对话,描绘了两个人的情绪变化,反映了俄国官场的等级森严和小官吏的卑躬屈膝,鞭挞庸俗畸形的社会心态。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不写具体时间,暗示了故事可能发生在任何时代。以胖瘦来称呼人物,则暗示了故事不是发生在特定人物身上。这样写更强调了故事的普遍性、广泛性。B.作者在故事开头刻画胖子的外貌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胖子嘴唇油光锂亮的模样,与后文对瘦子的相关描写形成对比。C.作者把瘦子得知胖子官阶前后的语言和行动变化进行对比描写,将他前后的神态和外貌进行漫画式夸张描写,写出了瘦子善于逢迎、趋炎附势的世俗心理。D.本文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和事,以小见大,小说情节曲折离奇,揭示胖子身份是情节发展的关键。结尾处对瘦子的妻子和儿子的描写发人深省。3.契诃夫主张“努力使人物的心情在他们的行动中就清晰可见”。请以纳法奈尔为例,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其心理变化。4.契诃夫为什么选择瘦子这样一个“可笑又可悲的小人物”作为小说的主角?请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第二次探监列夫·托尔斯泰典狱长站起来,走了出去,于是剩下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两个人了。对于聂赫留朵夫来说,关键性的时刻到了。他一直在责备自己,上次见面没有对她说出主要的话,也就是没有说他要和她结婚,现在他下定决心要告诉她。她坐在桌子的一边,聂赫留朵夫坐在对面。屋里很亮,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在近距离内看清了她的脸,看到了她眼角、嘴边的皱纹和浮肿的眼皮。他比以前更怜惜起她来。他用臂肘支着身子,紧紧靠在桌子上,说:“要是这状子不顶事,那咱们就告御状。凡是能做的,咱们都要做到。”“是啊,要是以前有个好律师就行了……”她打断他的话说,“那时候要是大家知道我跟您认识,就大不一样了。可结果怎样呢?都把我当成小偷了。”聂赫留朵夫正要说说心里话,可是她又说起来:“我有一件事要对您说说。我们这儿有一个很好的老婆子,平白无故坐起牢来,她坐牢,儿子也坐牢。大家都知道他们没有罪,可是有人控告他们放火,所以就坐了牢。她儿子姓敏绍夫。您就行行好,帮她操操心吧。”她说着,一会儿看看他,一会儿垂下眼睛笑笑。“好的,我去办,问问是怎么一回事儿。”聂赫留朵夫接着说,“不过我想和您谈谈自己的事。您记得上次我对您说的话吧?”“您说了很多呀。上次您说什么来着?”她一面说,一面不停地笑,转悠着脑袋,一会儿转到这边,一会儿转到那边。“我说过,我来请求您饶恕我。”他说。“怎么啦,老是饶恕呀饶恕,一点儿也用不着……”“我说过我要弥补我的过错。”聂赫留朵夫继续说,“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用行动来弥补。我决定和您结婚。”她脸上流露出惊骇的神气。她那斜视的眼睛呆住了,像是在看他,又像不是在看他。“又是为什么呀?”她恶狠狠地皱着眉头说。“我觉得,我应该这样做,才对得起上帝。”“怎么又把什么上帝搬出来啦?什么上帝?当初您要是记着上帝就好啦。”她说完这话,就张大了嘴,不说了。聂赫留朵夫这时才闻到她嘴里有一股浓烈的酒气,于是明白了她兴奋的原因。“您安静一点儿。”他说。“我没有什么安静不安静的。你以为我醉了吗?我就是醉了,也明白我说的是什么。”她忽然很快地说起来,脸涨得通红:“我是苦役犯,您是老爷,是公爵,用不着来沾我,弄一身脏。你去找你们那些公爵小姐好啦,我的身价是一张十卢布的红票子。”“不论你说得多么难听,也说不出我心里是什么滋味。”聂赫留朵夫浑身哆嗦着,小声说,“你想象不出,我觉得对不起你,心里有多么难受!”“‘我觉得对不起你’……”她恶狠狠地学着他的腔调说,“那时候你倒不觉得,却塞给我一百卢布。那就是你出的价钱……”“我知道,知道,可是现在究竟该怎么办呢?”聂赫留朵夫说,“现在我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他又说了一遍:“我说到做到。”“可是我说,你做不到!”她说着,大声笑了起来。“卡秋莎!”他说着,就去摸她的手。“你走开,别挨我。”她气得一张脸变了颜色,叫了起来,一面把手从他手里往外抽。“你是想拿我来拯救你自己,你今生拿我寻欢作乐,来世还要拿我来拯救自己!我讨厌你,你走开,走开!”她腾地站起来,嚷道。“请您再等一下。”聂赫留朵夫说。玛丝洛娃又坐了下来,垂下眼睛,两只小手交叉着手指头紧紧攥在一起。“你不相信我。”聂赫留朵夫说。“您说要和我结婚,这永远办不到。我宁可上吊!就这样。”“我反正还是要为你出力。”“哼,那就是您的事了。不过我一点儿也用不着您。我这是对您说老实话。”她说,“可我当初为什么没有死掉呀?”她又说了一句,并且像诉苦似的哭了起来。聂赫留朵夫说不出话来了,因为她的泪水挑动了他的泪水。她抬起眼睛看了看他,就好像感到吃惊似的,并且用头巾擦起脸上流着的泪水。这时看守走过来,提醒说分手的时间到了。玛丝洛娃站起身来。“您现在很激动。要是能行的话,我明天再来。您考虑考虑吧。”聂赫留朵夫说。玛丝洛娃什么也没有说,也没有看他,就跟着看守走出去了。“哈,好闺女,你现在时来运转了。”等玛丝洛娃回到牢房里,科拉布列娃对她说,“看样子,他可是真迷上你了;趁他常常来找你,你可别错过机会。他会把你救出去的。有钱的人什么事都能办得到。”“怎么样,我的事你说了没有?”那个老婆子问道。可是玛丝洛娃没有回答同牢房女犯们的话,她躺到床上,一双斜视的眼睛凝望着角落里,就这样躺到天黑。她心里激烈地翻腾着。聂赫留朵夫对她说的一番话,又使她回到她又恨又不理解、受尽折磨之后离开的那个世界。现在她已经脱离以往浑浑噩噩过日子的那种状态,而要带着清醒的记忆生活下去又太苦恼。晚上,她又买了酒,和同牢房的女犯痛饮一场。(节选自《复活》)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眼角、嘴边的皱纹和浮肿的眼皮,凸显了玛丝洛娃经常熬夜,导致状态欠佳。B.从聂赫留朵夫第一句话中的“咱们”,可以看出他心里与玛丝洛娃十分亲近。C.聂赫留朵夫闻到酒气,才明白玛丝洛娃听完自己的话为什么恶狠狠地皱眉头。D.玛丝洛娃看到聂赫留朵夫流泪似乎吃惊,是因为她原以为恶毒的人没有真情。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玛丝洛娃“垂下眼睛笑笑”“不停地笑”与后文“她恶狠狠地皱着眉头”等描写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聂赫留朵夫的话对她产生的刺激之大。B.“你今生拿我寻欢作乐,来世还要拿我来拯救自己”,这表明玛丝洛娃认为聂赫留朵夫请求结婚的目的不纯,这能引发读者对聂赫留朵夫行为的思考。C.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开始时都是用“您”称呼对方,中间则都用了“你”,显示出这时候二人因为有分歧而相互间产生了疏离感,少了尊敬的成分。D.玛丝洛娃回到牢房后,老婆子问“我的事你说了没有”,这个情节照应了前文玛丝洛娃请求聂赫留朵夫帮助老婆子的内容,使小说结构更为严谨。3.小说结尾玛丝洛娃为什么又买了酒和同牢房的女犯痛饮?请简述原因。4.作者写玛丝洛娃请求聂赫留朵夫帮助老婆子一事,有怎样的写作意图?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一、1.C2.①情节上,“我”作为线索人物,讲述并见证了地主马尔达里·阿波洛内奇欺压佃户农奴的事件,使情节紧凑、集中、真实可信。②通过“我”的所见及与地主马尔达里·阿波洛内奇的对话,揭示出他以强凌弱、残暴吝啬的形象。③借我的奇怪、愤慨、感慨,深化了主题,寄托了作者对佃户农奴等底层人民的同情及对农奴制的批判、对地主残暴本性的揭露之意。3.①我觉得餐室听差瓦夏遭受了不公的责打,而瓦夏自己却逆来顺受,甚至赞颂他的老爷马尔达里·阿波洛内奇是全省难找的好老爷。②“我”因此感慨,瓦夏的表现代表了旧俄罗斯的普遍现象,在农奴制下人民饱受欺凌而不自知,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表达了对旧俄罗斯的落后、愚昧现状的批判。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作者用人物对话替代了事件和场景,用来推动情节发展”错误,这篇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只是必要的语言描写,并没有替代事件和场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中人物作用的能力。情节角度,“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是地主马尔达里·阿波洛内奇欺压佃户农奴的事件的见证者。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讲述其所见所闻,不仅使得小说的情节清晰紧凑,更增添的小说的真实性。人物形象角度,通过“‘就得这样,就得这样,’地主接着说,‘揍揍揍!揍揍揍!……把鸡扣下来,阿夫多季娅,’”“马尔达里·阿波洛内奇刚刚把斟满茶的碟子端到嘴边,可是停住没喝,侧耳倾听,点了点头,然后才吧了一口,就把碟子放到桌子上,露出最慈祥的微笑,似乎不由自主地应和起那些鞭打声,喊着:‘啪啪啪!啪啪!啪啪!’”“这是按我的吩咐,在那边惩罚一个调皮鬼……就是那个在餐室里干活的瓦夏,您知道吗?”和“无论怎么惯慨,也抵抗不住马尔达里·阿波洛内奇那明亮而柔和的目光”“‘您怎么啦,年轻人,您怎么啦?’他摇着头说,‘您干吗这样盯着我看,难道我是个坏蛋吗?惩罚是出于爱护嘛,您是懂得的。’”可见,马尔达里·阿波洛内奇对待佃户农奴及其残暴和凶狠,而对我却极其“温和”。对比中揭示出他以强凌弱的残暴形象。“您这是怎么啦,马尔达里·阿波洛内奇?这可不应当呀。拨给那些庄稼人的房子太差,太小了;周围连棵树也见不到;甚至连个小鱼塘也没有;井只有一口,而且还是不顶用的。难道您就不能找个别的地方吗?”,通过“我”的语言,突出了马尔达里·阿波洛内奇吝啬的形象。主题角度,“对于这样明白的不容置疑的理由,自然是没法与他再说了”“无论怎么惯慨,也抵抗不住马尔达里·阿波洛内奇那明亮而柔和的目光”“‘这就是旧俄罗斯呀!’在回家的路上我这样琢磨着”,小说借我的奇怪、愤慨、感慨,深化了主题,寄托了作者对佃户农奴等底层人民的同情及对农奴制的批判、对地主残暴本性的揭露之意。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这就是旧俄罗斯呀!”是“我”对旧俄罗斯现状无奈的感慨。表层感慨:“从马厩那边频频响起的有节奏的鞭打声传到了我们的耳朵。马尔达里·阿波洛内奇刚刚把斟满茶的碟子端到嘴边,可是停住没喝,侧耳倾听,点了点头,然后才吧了一口,就把碟子放到桌子上,露出最慈祥的微笑,似乎不由自主地应和起那些鞭打声,喊着:‘啪啪啪!啪啪!啪啪!’”“这是按我的吩咐,在那边惩罚一个调皮鬼……就是那个在餐室里干活的瓦夏,您知道吗?”“我是该挨打的,先生,该挨打的。我们这儿不会平白无故惩罚人的;我们这儿不会这样做的——确实不会。我们的老爷不是那号人;我们的老爷……全省都找不出他这样的好老爷”可知,瓦夏明明遭受了不公的责打,而自己却逆来顺受,甚至赞颂他的老爷马尔达里·阿波洛内奇是全省难找的好老爷。“我”因此而感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深层感慨:瓦夏是旧俄罗斯农奴制下人民的代表,“我”对瓦夏饱受欺凌而不自知的哀叹,实质是作者对旧俄罗斯在农奴制下饱受欺凌而不自知的人民的哀叹,是对旧俄罗斯的落后、愚昧现状的批判。二、1.D2.C3.①通过“我”的感受,表现了“我”对玛莎之美的认可。如“我”刚见到玛莎时,感到“仿佛有一阵清风掠过我的心灵,把一天来的种种苦闷和灰尘通通吹散了”。②通过“我”爷爷看到玛莎时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我”爷爷是个快八十岁的老人,为人古板,对女性和自然美一向漠不关心,但见到玛莎时却温存地看着玛莎足有一分钟,并称赞“多好看的闺女呀”,表现了玛莎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很美。③通过其他人看到玛莎时的反应。玛莎每次穿过麦秸的云雾向大车跑去的时候,乌克兰人总要满怀惆怅地目送她;离开的时候卡尔波朝着马背抽了一鞭子说道:“亚美尼亚人的那个女孩真讨人喜欢!”以此表现玛莎之美给人留下的印象之深刻。4.①生活环境之悲美:美丽的玛莎生活在到处都是苍蝇的环境之中,玛霞的美与她所处的环境极不协调,“我”为玛莎的现实处境而悲伤,人与环境的巨大反差中透露出悲剧色彩。②无法复制之悲美:玛莎之美是偶然的,这是一种遗憾,“我”为这种美的无法复制而悲伤,主观与客观的巨大反差中透露出悲剧色彩。③不能永恒之悲美:玛莎之美是罕见的美,不能永恒,“我”为这种美的不能永恒而悲伤,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中透露出悲剧色彩。④难以追求之悲美:玛莎之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完美、一种极致、一种理想,“我”可能永远是陌生人,“我”为这种完美与极致难以通过追求得到而感到遗憾,理想、追求与获得的巨大反差中透露出悲剧色彩。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A.“这正好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错误。这只是主人公的个人感受,并非作者的创作意图。B.“这句话是为了说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受年龄、身份的限制”错误,这段描写是为了从侧面烘托玛霞的美。C.“集中笔力从正面描写”错误,除正面描写外,还有侧面描写,还应用了比喻、衬托等手法表现玛霞的美。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情节复杂,波澜起伏”错误。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文本只是回忆了曾经邂逅的美丽动人的姑娘,对她的美的感受。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通过他人的表现来塑造玛莎的‘美’”,解答此题,结合文本内容,对写作技巧、小说内容、人物形象综合分析。结合“我坐到桌旁,姑娘给我斟了一杯茶,我看见她的脸,忽然感到,仿佛有一阵清风掠过我的心灵,把一天来的种种苦闷和灰尘通通吹散了。我看见了一张在光天化日下或梦里神游时从未见过的俏丽无比而神韵非常的脸”分析,主要从“我”的角度来写的,“我”刚见到玛莎时的感觉,如“仿佛有一阵清风掠过我的心灵,把一天来的种种苦闷和灰尘通通吹散了”,突出玛莎的“美”。结合“一个理想的美女就应该有玛霞那样笔直而略微……像翠绿的芦苇依恋静静的小溪,飘拂在温柔而白嫩的额头和面颊上”“多好看的闺女呀”“我爷爷是个快八十岁的老人,为人古板,对女性和自然美一向漠不关心,而现在却温存地看着玛霞足有一分钟”等分析,“我”爷爷是个古板的八十岁老人,一向漠不关心女性等,但见到玛莎时却温存地看若玛莎足有一分钟并称赞,这是侧面描写,突显出玛霞的美丽。结合“我为自己、为她、为乌克兰人感到遗憾,她每次穿过麦秸的云雾向大车跑去的时候,乌克兰人总要满怀惆怅地目送她”“远远地可以看到罗斯托夫和那希切万了,一直默默不语的卡尔波突然回头看了看,说道:‘亚美尼亚人的那个女孩真讨人喜欢!’他朝着马背抽了一鞭子”分析,用乌克兰人和卡尔波的举动行为角度来写,以此表现玛莎之美给人留下的印象之深刻。4.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结合“无论你往哪儿看,到处是苍蝇、苍蝇、苍蝇……爷爷和亚美尼亚人正在谈论放牧啦,牧场啦,羊群啦……听着他们”“忽然感到,仿佛有一阵清风掠过我的心灵,把一天来的种种苦闷和灰尘通通吹散了”“正如理解闪电一样,我一下子便意识到了:我面前站着个美女”等分析,环境比较恶劣,到处是苍蝇,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有这样的美女,人与环境的巨大反差中透露出悲剧色彩。结合“我对于她是个陌生者而感到遗憾吧,或许我隐约感觉到她的罕见的美是偶然现象,毫无用处,就像大地上的一切没有永恒一样,或许我的忧伤是人在观察真正的美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感觉吧”等分析,玛莎之美或许是偶然的,罕见的,“我”为这种美的无法复制而悲伤,是一种遗憾。美女的这种美,像大地上的一切没有永恒一样,“我”为这种美的不能永恒而悲伤。结合“我看见了一张在光天化日下或梦里神游时从未见过的俏丽无比而神韵非常的脸”“亚美尼亚姑娘的这种美,艺术家或许会称作古典的或端庄的吧”“对这种美,我的感受却很怪。玛莎在我心中激起的不是欲望,不是欣喜,不是快乐,而是一种愉快却痛苦的忧伤”“她及其美丽的身影越是经常在我眼前闪现,我便越感到忧伤”“或许这是我对美丽的嫉妒吧,或许我为这女孩不属于我,也永远不属于我,我对于她是个陌生者而感到遗憾吧”等分析,主要从玛莎之美的特点分析,这是一种完美、端庄的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完美、一种极致、一种理想。但是这种美永远不属于我,“我”为这种完美与极致难以通过追求得到而感到遗憾。在文中找到“美”在哪,“忧伤”有哪些,“美”主要表现在人物的外貌、心灵,“悲”主要体现在“只是暂时的”“不可求的”“和环境的不协调”,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作答即可。三、1.A2.①勤劳。阿辽沙生活在极度贫寒的家庭,很小就开始帮助父母干活。②任劳任怨。受到小伙伴嘲笑、父亲责骂时沉默或自嘲,然后继续干各种各样的活。③逆来顺受。在商人家,任何人安排活他都自觉自愿地干,从不停歇。④易于满足。节日里干的活更多,但能得到小费他便觉得很快活;买了一件新毛衣,便又惊又喜。(答出三点即可。)3.①对阿辽沙悲剧命运的同情。从房顶上摔下来受了重伤,还安慰厨娘和商人的女儿说没有关系;全身都痛的时候,还担心主人要恼火给爸爸捎口信等。作者以此表现对他的同情之心。②对阿辽沙不觉醒的悲哀。阿辽沙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他处于极端被压榨的环境而不自知,一味接受现状。③对富有阶层的愤怒。阿辽沙给商人干活从屋顶摔下,但商人只是请医生简单检查一下,就让他在床上躺着。表现了作者对富有者没有同情心、视下层劳动者贱如草芥的愤怒。(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艺术特色的能力。A.“大家认定阿辽沙是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大家都忽略了他的存在”说法错误。商人嫌弃阿辽沙瘦小是怕他干不动活、父亲取走他的工钱是对他的无尽索取,不是因为大家认为他没有长大,也没有忽略他的存在。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对于阿辽沙的形象特点,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从“阿辽沙还是孩子时就开始帮父亲干活了。他年仅六岁时,已经和妹妹在公共牧场上放牧家里的牛羊;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日夜照料他家的马,从十二岁起就犁地、赶车”“无论他们吩咐他干什么,他都自觉自愿地马上去做,一件接着一件,从不停歇。在商人家里就像在他自己家里一样,所有的杂活都交给阿辽沙干”等内容可以看出阿辽沙勤劳的本性。从“当孩子们嘲笑他时,他就沉默,或者也嘲笑自己。如果父亲骂他,他就一声不吭地站着听。当他们笑骂完,不再注意他时,他又笑着去干堆在面前的各种各样的活”“阿辽沙就跑来跑去,安排这安排那,看这看那,什么也不能忘记,做所有的事,并始终面带笑容”等内容可以看出他任劳任怨的性格特征。从“女主人和她婆婆,还有女儿、小儿子,甚至商人的伙计和厨娘——所有人都指使他东跑西奔,吩咐他去干他们能想到的任何事情”“冬天里,阿辽沙天不亮就起床了,劈柴打扫院子,……接下来,不是伙计叫他到商店去取货物,就是厨子叫他揉面,涮锅”等可以看出阿辽沙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最后,从“节日前夕和节日里阿辽沙要干的活就更多了。尽管如此,节日里他仍觉得比平时更快活,因为每个人都给他小费,不多,通常只有六十戈比左右”“当他从小费中积攒起两个卢布的时候,听厨娘的话他买了一件红色毛衣。第一次穿上毛衣时,他低头一看,又惊又喜,站在厨房里,目瞪口呆,喘不过气来”等情节可以看出阿辽沙易于满足的性格特点。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思想情感的能力。对于阿辽沙不幸跌死的情节设计,首先是包含了作者对阿辽沙悲剧命运的同情。在小说中,当阿辽沙从房顶上摔下来受了重伤,他没有担心自己,而是在厨娘和商人的女儿询问他的情况时说“但是没关系,没关系!”“他想站起来,却站不起来,只是笑了笑”,即使是不能动了,全身都痛的时候,还担心主人要恼火给爸爸捎口信,从这些情节中,作者突出了阿辽沙心中一直都是想着别人的,体现出作者对这一人物充满着同情之心。其次,阿辽沙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他从没有抱怨与拒绝,他没有认清他处于极端被压榨的环境,而是,一味接受现状,毫无反抗的意志。所以阿辽沙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形象,他没有觉醒,而是心甘情愿地接受了不平等的现实。所以作者对阿辽沙是充满不觉醒的悲哀的。最后,作者还对富有阶层的麻木不仁、没有同情心以及是层劳动者贱如草芥的行为表达出了愤怒之情。当勤劳的阿辽沙从屋顶摔下来后,商人“只是安排了一个医生简单给他做了检查,问他哪儿痛”,并没有为他进行真正的诊治。而看到阿辽沙躺了三天之后,预料到他会死了,就给他请来了一位牧师。从这些行为可以看出,作为富有阶层代表的商人对阿辽沙毫无同情之心,对他的生死漠不关心,作者以阿辽沙之死作为结尾,就含有作者对富有阶层的愤怒。四、1.D2.C3.课内文段主要通过细节描写,连用几个动词“瞧”“伸”“抓”“塞”,表现出玛丝洛娃对金钱的职业化的贪婪与灵魂的堕落;选文文段在使用动作描写的同时,更主要的是通过使用描摹状态的副词“惊奇地”“默默地”来表现她由照片引发的痛苦回忆和心灵上的触动。4.①她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同他握手,她的脸涨得越发红,出现了一种新的表情:拘谨,羞怯。由这种羞耻感可以看出她那颗禁锢的近乎麻木的心出现了新的变化。②由文中照片和对“那边”的误解而引发的对过去的回忆,让她的脸上再次泛起了红晕。这也表现出对过去生活的甜蜜和痛苦记忆已经深深触动了她的心灵。③对孩子哭声的不安和关注,说明她内心深处沉睡蓄积已久的善良与母爱已被唤醒。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D.“是因为她那边让人不堪的牢狱生活被自己曾经喜欢的人提及,使自己很难堪”说法错误,玛丝洛娃脸红并非因为“那边让人不堪的牢狱生活被自己曾经喜欢的人提及”,而是因为玛丝洛娃曲解了“那边”的含义,误以为聂赫留朵夫重提旧情,进而触发了她对过去的记忆而表现出害羞的表情,因而脸红。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依次展开描写”说法错误。原文为“玛丝洛娃穿一件条纹连衣裙,外面系着白围裙,头上扎着一块三角巾,盖住头发。她一看见聂赫留朵夫,脸唰地红起来,迟疑不决地站住,然后皱起眉头,垂下眼睛,踏着走廊里的长地毯快步向他走来。她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本想不同他握手,但后来还是向他伸出手,她的脸涨得越发红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有交替,并不是“依次展开”。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描写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文中连用两个“瞧瞧”,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玛丝洛娃此时此刻心里只想着那十卢布钞票的心理;“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这里连用“伸”“抓”“塞”等一连串熟练、迅捷的动作,表明以前堕落的生活状态已经把玛丝洛娃训练成了老手。课内的句子运用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玛丝洛娃现在只把聂赫留朵夫当成可利用的“老爷”,想尽办法尽可能地获得一些利益,表现出玛丝洛娃对金钱的职业化的贪婪与灵魂的堕落。选文文段则主要通过使用描摹状态的副词展现玛丝洛娃的内心世界。选文虽使用“扬起”“瞅”“接”“插”动词描写了人物动作,但通过“惊奇地”“默默地”这些修饰词更能表现玛丝洛娃由照片引发的痛苦回忆和心灵上的触动。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他料想她今天的心情同上次一样。但今天她完全不同,脸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表情:拘谨,羞怯……”,玛丝洛娃出现了拘谨、羞怯的新表情,可见她近乎麻木的内心出现了新的变化。“‘那边指什么地方?’她问,顿时脸上泛起了红晕”,“泛起了红晕”是文中照片对“这边”与“那边”的误解触发了她对过去的记忆而表现出害羞的表情,过去生活的甜蜜和痛苦记忆触动了她的心灵。“病房里不知怎的喧闹起来。传来孩子的哭声。‘他们好像在叫我’她不安地回头望望说”,玛丝洛娃“回头望”的动作和“不安”的神态,表明她关心病房里的孩子,内心的善良和母爱已被唤醒。五、1.C2.D3.小说多处描写纳法奈尔的行为动作,以此反映其心理。①在知道胖子是三等文官之前:纳法奈尔“犹豫了一下,摘下了帽子”“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心里犹豫,不想太靠近,表现了他不由自主的轻慢态度。②知道胖子的官级之后:“站得笔挺,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咔嚓一声,收脚敬礼,制帽也掉到了地上”。表现了他由轻慢变为崇敬、谄媚的心态。4.①从小说主旨来看,作者所要批判的就是等级分明的社会导致小人物可笑又可悲的奴性心理的社会现实。②从人物角度看,这样的小人物更具真实性、现实性和普遍性,通过“瘦子”这一形象更能折射出畸形的奴性社会心态,寓含作者的同情与批判,更具讽刺性。③打破传统的“批判达官贵人”的写法,以原本令人同情的小人物作为批判的对象,选材新颖,易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使文章更有可读性。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两次描写都含义丰富,耐人寻味,有讽刺之意”错误,本文第一次写胖子和瘦子重逢“又惊又喜”,是真实的不掺杂利害关系的惊喜,是老朋友分别多年后不期而遇的惊讶和喜悦,是本能的自然的心理反应,没有丰富含义,更没有讽刺之意。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小说情节曲折离奇”错误。《胖子和瘦子》这篇小说的情节简单,截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就一个场景,老朋友在火车站重逢。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人物心理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找到关于纳法奈尔的几处描写,具体通过行为等描写分析此人物的心理。小说四处描写纳法奈尔的行为动作,比如开始见到胖子的时候,他“犹豫一下,摘下帽子”,再次提及他时,仍然是“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在得知胖子是三等文官之前,纳法奈尔不太想靠近胖子,懒得跟他应酬。“犹豫”“躲”反映了他不够热情,不愿亲近对方的心理。在听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得了两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之后,纳法奈尔的行为有了明显的变化,他“站得笔挺,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咔嚓一声,收脚敬礼,制帽也掉到了地上”,这些动作和表现显出其过分崇敬的非正常心理。通过他的动作,可以看到此时的纳法奈尔变得庄重起来,这前后行为的变化,源于他知道对方的身份后,趋炎附势、阿谀谄媚的心态。4.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人物上,契诃夫之所以以瘦子这样的“小人物”作为自己小说的主人公,是因为这种人是生活中的大多数,最具有普遍意义,最能表明生活的本质,使作品显得朴素真实。他在日常生活锁事中发掘人生的悲剧,以瘦子的前后变化,我们能体会到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沉痛。通过“瘦子”这一形象更能折射出畸形的奴性社会心态,寓含作者的同情与批判,更具讽刺性。主旨上,小说通过人物言行和神态变化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把“小人物”见风使舵、阿谀奉承、卑躬屈尊的丑恶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揭示当时俄国社会的现实生活,嘲笑和讽刺当时普遍存在的奴性心理和庸俗作风。选材上,小说只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通过一个普通的小人物透视社会深层的内容。相比较于达官贵人,借小人物的畸形心理来抨击当时社会的等级分明,可使小说更具讽刺性、批判性与现实意义。选材新颖,易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使文章更有可读性。六、1.B2.C3.①玛丝洛娃已有酗酒的习惯。②聂赫留朵夫把玛丝洛娃从麻木不仁的状态中唤醒了,而她又无法摆脱困境,因而要借酒浇愁。4.①情节上,避免呆板,丰富中有变化有波澜。在聂赫留朵夫想要说心里话时,插进玛丝洛娃的请求,情节一下子就有了顿挫感。②人物形象更丰满,体现了多面性。玛丝洛娃的请求,表现了她乐于助人,使其形象中增加了善良的特点。③从主旨上讲,这一情节暗示着玛丝洛娃并非麻木不仁、无可救药,而是预示着她有“复活”的可能性。④反映社会黑暗,激发读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被迫害者的同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凸显了玛丝洛娃经常熬夜,导致状态欠佳”分析错误,小说写玛丝洛娃眼角、嘴边的皱纹和浮肿的眼皮,其实是表现她整体生活状况不好。C.“才明白玛丝洛娃听完自己的话为什么恶狠狠地皱眉头”分析错误,他明白的是玛丝洛娃兴奋的原因。D.“原以为恶毒的人没有真情”分析错误,没有内容表明玛丝洛娃认为聂赫留朵夫是一个恶毒的人。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这时候二人因为有分歧而相互间产生了疏离感,少了尊敬的成分”说法错误。聂赫留朵夫并没有对玛丝洛娃产生疏离感,他用“你”实际是想拉近与玛丝洛娃的距离。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对于作者在小说结尾写玛丝洛娃又买了酒和同牢房的女犯痛饮情节的原因,可以从选文中“聂赫留朵夫这时才闻到她嘴里有一股浓烈的酒气,于是明白了她兴奋的原因”可知,玛丝洛娃经常饮酒,她已有酗酒的习惯。其次,玛丝洛娃饮酒也有借酒浇愁的成分。从选文结尾处“聂赫留朵夫对她说的一番话,又使她回到她又恨又不理解、受尽折磨之后离开的那个世界。现在她已经脱离以往浑浑噩雷过日子的那种状态,而要带着清醒的记忆生活下去又太苦恼”可以看出聂赫留朵夫的一席话以及他对玛丝洛娃求婚的行为,把玛丝洛娃从麻木不仁的状态中唤醒了,但她此时身陷囹圄,有着无法摆脱的困境,这让她想重新振作的念头受到打击,因而要借酒浇愁。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对于小说来说,忌讳平铺直叙,而是要有一些波澜,以丰富小说的内容和增加小说的可读性。本文也是这样,如果没有玛丝洛娃请求聂赫留朵夫帮助老婆子一事,两人间的谈话就只是关于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间的事情,这就让故事的情节单一,叙述平板化,正是增加了这一情节,就让小说避免呆板,情节一下子就有了顿挫感,丰富中有变化有波澜。其次,这一情节的加入对塑造玛丝洛娃这一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说中,玛丝洛娃泼辣放纵,是一个堕落的女人。这一情节的加入,表现了玛丝洛娃乐于助人,使其形象中增加了善良的特点,让人物体现出多面性,也让人物形象更丰满。再次,与玛丝洛娃作为妓女平时所表现出的对任何事情都表现出的愤世嫉俗不同,这一情节表现出她的善良,她对与己无关的人都充满着同情,甚至不惜去求她所憎恨的聂赫留朵夫,暗示着玛丝洛娃并非麻木不仁、无可救药,从而预示着她有“复活”的可能性。最后,从玛丝洛娃的叙述中可知,“(老婆子)平白无故坐起牢来,她坐牢,儿子也坐牢。大家都知道他们没有罪,可是有人控告他们放火,所以就坐了牢”,一个没有犯罪的人平白无故坐起牢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激发读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被迫害者的同情。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训练: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2届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2届北京高考语文阅读专项模拟训练:文学类阅读
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训练题
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古代白话小说类
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法国文学类
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专项训练:英国文学类
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美国文学类
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专项训练
【精品解析】高考语文 分类汇编 N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2-07-24 19:41:04
页数:27
价格:¥5
大小:73.6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