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二轮专题
>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训练: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训练:文学类文本阅读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3
2
/13
剩余1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年高考语文精品试题专题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翠河谷熊召政在中国的西部,特别是青藏高原,哪怕置身在海拔4000米的高山上,也找不到山的感觉。这乃是因为彼处之高在于地势而非峰头,纵然也有峰头突兀,却没有耸的地理特征。南方却不一样,虽然海拔只有三五百米,但是悬崖峭壁,沟壑逶迤,置身其中,便有了崇山峻岭的感觉。眼下,我走在大别山主峰东南麓的龙潭河谷中,这种感觉又生了出来。数年前游龙潭河谷,曾写过一篇游记,兹后又陪友人来过几次。虽然常游并不常新,但没有一次感到失望。这情形犹如酒徒之于美酒,蝌蚪之于泉水。在枝柯荫覆的崎岖山路上走了四五里地,巨大的水声把我们领到了一条山溪边,溪口上架着一座木桥。这桥,仿佛是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搬过来的那么古老,那么简陋,而又那么富于诗意。桥那边,是一个只有七八户人家的小小山村。在这个小山村里,除了两只挂在树梢上的锅状的电视接收天线,再见不到任何一点点儿现代化的痕迹。黄色的且满布水渍的土墙,黑色的长着针菲的泥瓦顶,小的雕着花格的杉木窗子,背面有着粗重木栓的被柴烟熏成褐色的木门,以及门前稻场上散乱放着的石碾、石磙、石磨……就在那一刹那,我仿佛一脚踏进了唐朝,仿佛那柴门里走出了孟浩然,他用纯正的湖北乡音向我吟诵:“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在这小村的旁边,即是龙潭河谷的上游。我们穿过密林,透过林隙可以看到在乱石中奔流的激湍清泉。及至来到溪边但见藤萝蔽日,水雾盈袖。一路透迤,尽是白花花的瀑布,绿油油的小潭,青苍苍的林木,灰拂拂的断崖。且行且止,不由得赞叹古人临观此类景色时用词的精妙,如“绿碧”,如“空翠湿人衣”等等。由于无路可攀,行不过二三里,只得在一挂20余米高的瀑布前打住行程。斯时,头上的洞天略略开阔,斜射下来的阳光与浮漾上升的水汽参参差差的,在嬉闹着、游戏着。忽然,朋友惊呼:“虹,虹,彩虹!”正在拍照的我定睛一看,只见一条长约数丈的彩虹在飞瀑前缭绕。一阵微风,虹飘过来,触了触我的胸膛,又从我的肩头飘过去,钻进密林中杳然不见了。与虹相触,甚或相拥,这是可望而不可即,可思而不可得的高妙的诗意,我竟在无意中获得,这是自然的恩赐。相比于龙潭河谷,这一段河谷更幽、更逸。朋友赞道:“有首著名的歌曲叫红河谷,这里直接叫翠河谷好了。翠不仅是它的颜色,亦是精神,更是风范。”这脱口而出的话,倒是道出了河谷的妙谛。回到小村庄,闻讯赶来的村主任热情邀请我们到他的家中做客,他用自制的高山野茶招待我们。从言谈中,我们知道,大别山东南麓这片十平方公里的峰谷中,有一个叫大河冲的建制村,共有200多村民,71户人家,散落在九个小村庄里。大河冲村山高地僻,直到去年才通公路,村子里的年轻人几乎全部走光了。为了追求便捷的生活,也有不少村民搬到山下小镇居住。现在,留在这里与群山相伴的,只有几十个老人,偶尔也有几个被进城打工的小夫妻留下的孩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听罢村主任的介绍,我的欣赏人间美景的愉悦心境略略受了一些影响。城里的游人面对大自然奇异的山水,可以用数百种不同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惊奇。但是,与绝妙山水比邻而居的土著,他们对风景的感受截然不同。极大地享受着现代文明的城里人,他们钟情于自然;而渴望得到文明福祉的山里人,却愿意拥抱城市的喧嚣。人类从城市营造的那一刻起,科学与自然、风景与文明就一直进行着两个对手之间的博弈。城里人从汽车的夹缝里钻出来,便觉得回到了真正的欢乐中,甚至感叹这里的一只小山羊的生活质量都比他们高。但是,山里人却固执地认为物质生活的丰富,现代社会的便利,比什么都重要。他们眼中的天堂,不是什么翠河谷,当然,更不是大河冲,而是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陆家嘴,等等。存在决定意识,从生存学的角度来讲,翠河谷或许是一篇寓言。有的人希望生活在寓言中,但更多的人,却是更需要物质的享受、生活的便捷。(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请赏析第2段画波浪线句子,并分析其作用。(2)作者是如何凸显翠河谷的“翠”的?(3)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人类从城市营造的那一刻起,科学与自然、风景与文明就一直进行着两个对手之间的博弈。(4)“我的欣赏人间美景的愉悦心境略略受了一些影响”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哪些情感?(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写自己对南北大山的不同看法,既写出了它们的区别,又引出了要描写的对象——“龙潭河谷”。B.作者行走在龙潭河谷的山中,感受这里是那样的古老、简陋、富有诗意,好像是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搬过来的。C.文章既写了龙潭河谷之景,又写到了这里的年轻人离开村庄,去追寻城市的文明生活,真实呈现出现代生活的状态。D.“与虹相触,甚或相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而“可望而不可即,可思而不可得”则写出了由于种种原因而得不到的遗憾。E.文章考察了龙潭河谷景物与人事,阐述了人们的文化心理特征,以古人的传统和境界审视今人的世态人情,为浮躁的读者找到精神的家园。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举世无双的珍品[德国]威塞尔“这颗钻石精美绝伦,是本店最贵重的宝石。”珠宝商本德尔向他的顾客介绍着。你喜欢不喜欢这个坠子,亲爱的?”那位男顾客温情地问站在他身旁的少妇。身着华丽服装的少妇一脸不高兴的样子:“还问我喜欢不喜欢?这颗钻石的确是精美无比,我还从没有见过……”“这个坠子多少钱?”男顾客问。本德尔的心都有点颤抖了,如此爽快的顾客他还从没有碰到过呢!“这颗钻石的价格肯定不会低哟。”本德尔的口气是试探性的。“那当然。”男顾客不屑一顾地说,“多少钱?”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珠宝商本德尔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说出这个数目似的!“十万。”店堂里好大一会儿没有一点儿声息。那位衣着华贵的女顾客“啊”一声,睁大了一双美丽的眼睛瞧着她身边的男人。而男顾客仿佛没显出什么犹豫就问道:“我可以用支票付款吗?”本德尔好半天没有转过神儿来,他感到太突然了,就连站在店里后面的两个女营业员也面面相觑,仿佛不相信她们刚刚听到的问话。“怎么?”男顾客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您该不会以为我会把十万马克的现金带在身上吧?珠宝商怔怔地望着面前的顾客,好半天才说:“当然不是。不过您是知道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不得不对支票进行验证。你们请到会客室稍候片刻!”本德尔把这一对男女让进了会客室,男顾客拿出一张支票填好之后交给了他,本德尔只看了一眼支票上的签名就把它递给一个女营业员,签名是“卡尔·舒尔曼”。十分钟之后本德尔就放下心来了!支票完全正常。他暗自在心里笑了——像这样的生意可不是每天都有啊。这颗钻石确实价值千金,而且做工也极其考究。然而遗憾的是这颗钻石有一点小小的瑕疵,就是因为这一点点美中不足,使宝石的身价一落千丈。好在这点瑕疵外行人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宝石专家才能发现。因此本德尔仍将它按正品出售,而且没有影响他在此价格上再加上四万马克。他知道,珠宝不遇穷人。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珠宝店里又走进了那个叫卡尔·舒尔曼的人。本德尔一眼就认出了他,顿时他的心跳加快了:难道他发现了……卡尔·舒尔曼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了本德尔:“这是我们的新地址。今天我来是为了一件事。自从我妻子从您这儿买了那个钻石坠子以后,整天话不离钻石。这倒使我犯难了,怕是再也找不到能够使她更高兴的礼物了。我想如果能再送她一颗一模一样的钻石,她肯定会非常高兴的。不过这次要是镶嵌在手镯上就更好了,价钱我不在乎。”“这恐怕是不可能的。”本德尔叹了口气说,“世界上是不会有两颗完全相同的钻石的。”“那就太遗憾了。”舒尔曼怅然若失,“唉,你们同行之间有没有往来,能不能跟他们联系联系?”“有,有,先生,我们都有联系的。”本德尔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那太好了,如果您找到了请跟我电话联系。”本德尔派人四处查访,又分别给一百多家珠宝行去信联系。如今几个月过去了,仍一无所获。正在这时,被派出去的人当中有个人从远东打来了电话,说他在缅甸的仰光发现了一颗与所需钻石质量相仿的钻石。本德尔先生对着话筒发了话:“只要能弄到手,不管多少钱!”当本德尔以三十五万马克将这颗钻石弄到手之后,简直欣喜若狂,可是他总觉得与卖给舒尔曼的那颗有点相像,于是他又请来了原来那位珠宝鉴定专家。这位专家一看见宝石就禁不住叫了起来:“咦!您这颗钻石不是已经卖掉了吗!”“您搞错了!您讲的那颗早就卖掉了,这是另外一颗。不过这一颗也已经有人买了!”专家仔细地看了看宝石后说:“确切的鉴定结果过两天才能出来。不过我记得那颗钻石也是在这个部位有点瑕疵,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肯定是同一颗钻石!”本德尔先生的脸刷地一下全白了,他慌了神,但还是跑到电话机旁拨了舒尔曼的电话号码。话筒里传来了一位女性的声音:“这里是豪华大酒店……非常遗憾,舒尔曼先生和他的妻子两天前就走了,他们没有留下地址。”(1)请简要分析小说第一段的写作意图。(2)珠宝商本德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3)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本德尔,还是舒尔曼?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善于运用语言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本德尔第一次交易时的兴奋、紧张,就是通过报价时的语气变化表现出来的。B.男顾客对少妇温情无比,二人关系亲密融洽,男子为讨好少妇购买了昂贵的钻石,少妇对这一礼物十分满意。C.男顾客在购买钻石时不支付现金而使用支票,意在向本德尔显示自己富有的身份,以取得本德尔对他的信任。D.珠宝商本德尔在出售商品时,胆敢用次品充当优质货物,对顾客坑蒙哄骗,连店里的营业员也对此感到惊讶。E.小说的结尾类似“欧·亨利笔法”,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让读者回味无穷。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小题。笛声胡念邦①有一种笛声已经被我遗忘很久了,是中国的竹笛,又短又细的那种,不是舞台上的表演,是三十多年以前,在深秋和初冬的夜晚,在冷清的门洞里,一个少年面对着寂寥的夜空,面对着荒凉的街道在吹奏。②这是一条贫民聚居的老街,在这条街上发生的每一个故事几乎都源自贫穷。③我就是在这条街上度过了我的童年、度过了我的少年、度过了我的青年。在这里我尝受过饥饿、尝受过寒冷、还尝受过被剥夺被遗弃的那种伤痛,同时我还享用过另外一种东西。也许可以说,我所享用的是生活里温馨的那一部分,可这样说显然远远不够。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种东西我很难说清楚,我只有在老街才能享用到它。④夜晚是从家家户户简陋的晚饭开始的。在这条街上,每家每户的食谱几乎都是一样的。每一棵白菜、每一块豆腐、每一滴花生油、每一两玉米面,都是定量供给。可越是这样,我们越是重视对饭菜的品尝。我们总是郑重其事地以极其认真的态度,来做来吃这顿清汤寡水的晚饭。常常饭还没有吃完,天就完全黑了下来。拉亮十五瓦的电灯,挂上厚厚的缀着补丁的棉窗帘,这样家与外部世界似乎就完全隔离开了。不用出门,我也会想象出屋外的荒寒。阒无一人的街道、孤零零的路灯、幽暗的街角一只猫倏忽而过,所有的门窗在沉睡。深夜在八点钟就已经来临了。⑤就在这时,突然响起了笛声。这笛声不做任何试探,只第一声就穿透了冷冻的空气,紧接着一连串响亮、短促、跳跃着的音符组合成欢快的旋律,沿着斑驳的墙壁盘旋而上,响彻了老街空旷而灰白的天空。这是那首著名的民乐曲《喜洋洋》。随着欢快的乐曲,一种崭新的洋溢着喜悦气氛的生活骤然间自天而降。老街一下子被这种生活照得明亮通透,仿佛到处是喜气洋洋的喧闹声,有许多人正欢笑着涌向街头。这笛声在房屋与街面之间、在台阶与墙角之间、在树与树之间自由婉转地回响。这笛声把老街带入了一个神奇之境。乐曲起始的快板像是轻捷的风,在沉寂的院落吹动、在衰败的门洞吹动,吹拂着老槐树干枯的枝条。随后乐曲转入慢板,像是温暖的手轻轻抚摸着破旧的门窗、抚摸着暗淡的灯光、抚摸着老街夜晚的落寞与荒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⑥这是住在和兴里大杂院里的三胜吹的,三胜总是在这样的时刻吹笛子。我不记得他在别的时候吹过笛子,在春天、在夏天、在清晨、在整个白天,我都没有听他吹过笛子,他只在深秋的夜晚和初冬的夜晚吹。在这种季节,几乎每一个晚上,这个矮个子少年准时走出他那不足十平方米的拥挤不堪的家,走下陡峭阴暗的楼梯,站在和兴里冷清的门洞口吹笛子。他从来没有吹过别的曲子,他只吹《喜洋洋》。他每天晚上反复吹奏的只是这支曲子。我至今不知道,三胜为什么只在这样的晚上吹笛子,他为什么只吹这一支曲子。住在这条街的人们都喜欢这笛声。邻居们当着三胜的面对他的吹奏夸赞不已。如果有一个晚上听不到他的笛声,就会有人去问他。⑦三胜用他灵巧的嘴唇和双手,用一根小小的竹笛,营造出一种非现实的欢乐情绪,契合了老街某种深在的生活感情。这笛声传达出了无望之中的盼望、破灭之后的梦想。也许没有谁会意识到这一点,然而欢乐的生活情绪无疑是老街人们每时每刻的所想所求,哪怕只是一晚上、只是一小时,哪怕只是来自一首乐曲的些许抚慰,也足以让他们品味生活的美好。老街的邻居们,请原谅我说起这一切。⑧每天晚上我都等待这笛声,倾听这笛声,不仅仅是因为没有娱乐、没有书读的日子太枯干。我从这笛声中还听到了另外一种声音,尤其是当笛声停止、无边无际的空旷重又在老街降临时,这种声音就在我心里嘹亮起来。我始终说不清楚这是一种什么声音。⑨听着悠扬的笛声,母亲在默默做着手工活,缝制出口的高级羊皮手套。昏黄的灯光把她瘦弱的身影映照在窗帘上。她的手指已经变形,她终日操劳不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不知道今天晚上老街的窗户上映照出多少母亲劳碌的身影,可我知道这条街上所有的母亲都和我的母亲一样,一直在坚韧地生活着。⑩寂寞的夜晚,苍凉的街道,我的老街正如诗句里所说的那样是“天空的一道伤口”。三胜——这个在贫穷中长大的孩子面对着这道伤口在吹笛子。⑪今天,老街的邻居们都住进了高层商品楼,三胜也不知到哪里去了。但老街的笛声并没有离弃我,如今听到这沿着岁月的街道传来的笛声,我明白了被我当初享用而现在已经失去的是什么。当我走过一条条灯火辉煌、高楼林立陌生的宽阔大街,满怀疲惫地走进家门,在我把脸伏向枕头的那一瞬间,我就又回到了老街,听到了那消逝已久的遥远的笛声。(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从对笛声的“遗忘”写起,笔端满蓄愧疚、追悔与遗憾的情绪。B.饭菜简陋,人们却尤为“郑重其事”,老街居民的生活态度甚是可贵C.贫穷、矮小的三胜面对老街的伤口吹奏欢乐的乐曲,他是勇敢无畏的。D.“脸伏向枕头的那一瞬间”,笛声响起,老街的温暖是作者心灵的安抚。E.本文的语言真切细腻,隽永如诗,若流淌的溪水,滋润着读者的心田。(2)第⑤段中画线句子是怎样描写笛声的?请具体分析。(3)作者为什么写笛声中劳作的母亲?(4)结合全文,说说“被我当初享用而现在已经失去的”,究竞是什么?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羊缘王振东拴柱人实诚,家又穷,快三十的人了,还没寻到媳妇。拴柱五岁时,爹生病死了,是娘一把屎一把尿把他拉扯成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初中没毕业,拴柱就辍学回乡,挑起了家的重担。许是爹过世早的缘故,拴柱二十岁那年,娘病了,病得很重,拴柱带着娘四处求医,欠了一万多元的外债,可娘还是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为伺候娘,拴柱打消了外出打工的念头,一边种地,一边养羊。在这当儿,媒人刘二婶给拴柱牵了几次线,可人家一听拴柱家的情况,头就摇得像拨浪鼓。刘二婶是个热心肠,她知道拴柱是个好小伙儿,便又给拴柱说了个闺女,这闺女的爹听了刘二婶的介绍,就对刘二婶伸出一把手:“只要他能拿出恁些彩礼,我就把闺女嫁给他。”刘二婶一看,明白了闺女她爹是委婉地回绝她,她知道拴柱家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出这五千块钱彩礼的。这天,拴柱打听到邻乡有一个老中医能治娘的病,但一料药要二百多块,要吃十料才能见效。拴柱实在没有恁些钱,最后决定卖羊。拴柱留下几只小羊羔,牵着其余的五只大羊去赶集。拴柱来到集上,一到牲口市,就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眼球。这五只大羊个个毛色发亮,膘肥体壮,所有人看了都发出“啧啧”赞叹。这时,一个头戴“鸭舌帽”的人围上来,拿眼打量了一下羊,又一只一只地捏捏肥不肥,便对拴柱说:“这五只羊啥价?”拴柱想说“一千八”,可想到娘治病急用钱,说多了怕吓跑了买主,就犹犹豫豫报了价:“一千七。”鸭舌帽”说:“太贵了,不值。”拴柱怕这桩生意“黄”了,忙说:“你说啥价?”“鸭舌帽”说:“一千五,再多一分我也不掏了。”说着做出了要走的姿势。拴柱心里疼了一下,但还是忙不迭地说:“中,就一千五。”查了钱,拴柱把羊绳递给“鸭舌帽”。“鸭舌帽”接过羊绳,从旁边的摩托车上取下一根绳子,就要捆羊。拴柱一见,猛然想起这就是人们说的“小刀手”(屠夫或屠户),一把接过羊绳:“我不卖了。”“鸭舌帽”一愣,“咋?嫌价低?”拴柱说:“不是,我舍不得卖了。”“鸭舌帽”见拴柱很坚决的样子,只好悻悻地走了。拴柱摸着那头大肚子的母羊,自言自语:我咋忍心把你卖给“小刀手”呢?你都快下小羊羔了。拴柱把羊拴好,看到天已过晌午,仍没遇见第二个买主,有点着急了——卖不了羊,咋给娘治病呢?正发愁的时候,一个黑脸老汉凑过来看羊。他围着五只羊看了又看,摸了又摸,约莫看了两袋烟的工夫,才问拴柱:“小伙子,这几只羊咋卖?”拴柱盯了老汉一会儿说:“你觉得值多少钱?”“羊没得说。”老汉又摸了摸那只母羊的肚子,“这只羊怕还怀着羔哩!”“大伯,你真是好眼力。”“那我今儿个算是捡到宝贝了,养不了几天就赚钱。我给你一千六,卖不?”拴柱不敢相信,老汉竟愿掏一千六。拴柱说:“大伯,我看你看羊的样子不像‘小刀手’,买羊是养的。羊卖给你,我放心。”拴柱为能遇到一个真心养羊、爱羊的人而兴奋,“刚才一个‘小刀手’给我掏一千五,我没卖,给你还算一千五。”老汉见这个小伙子怪重感情,便说:“中。”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老汉牵着羊快出牲口市了,拴柱忽然想起什么撵上来。老汉问:“嫌亏了?”拴柱忙摆手:“不是,不是。这几只羊夏天时长过癞,我怕再犯了,想给你说说咋治。你要嫌亏,我退些钱给你。”老汉没想到眼前这个小伙子恁仁义,便说:“算了,就冲你这诚实劲儿,我认了。”拴柱说:“上次羊长癞时,我用烟梗子泡水,再加点‘六六粉’,抹在长癞的地方,抹几回就好了。往后再犯了,你就用这个法子,保准中。”老汉很感动。突然,他(选自《小小说选刊》)(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2)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概括拴柱的形象特点。(3)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鉴赏第五段中画线的话句。刘二婶一看,明白了闺女她爹是委婉地回绝她,她知道拴柱家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出这五千块钱彩礼的。(4)“羊缘”作为小说的题目,意蕴丰富。请结合小说内容和主旨为其续写一个结尾。要求:①符合上下文情节的需要,合情合理。②符合人物性格特点。③至少运用两种描写人物的手法。④语言通顺。⑤不少于150字。老汉很感动。突然,他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四小题。在母语的屋檐下彭程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我们聊到故乡种种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恍惚中,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境,眼前浮现岀了说话人的模样。友人感慨:真过瘾。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mothertongue,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润着爱的声音。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它可以作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沧桑,人生无常。“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迢遥。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着一种文化,通向一种共同的记忆。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为载体和符号的特有的语言中。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着稀世的珍宝。“芝麻开门吧!”咒语念起,山洞石门訇然敞开,堆积的珠宝浮光跃彩。但洞察和把握一种语言的奥秘,不需要咒语。时间是最重要的条件。在一种语言中沉浸得足够久了,自然就会了解其精妙。有如窖藏老酒,被时光层层堆叠,然后醇香。瓜熟蒂落,风生水起,到了一定的时候,语言中的神秘和魅惑,次第显影。音调的升降平仄中,笔画的横竖撇捺里,有花朵摇曳的姿态,水波被风吹拂出的纹路,阳光下明媚的笑容,暗夜里隐忍的啜泣。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有母语,才有这样的魅力和魄力,承担和覆盖。日升月落,春秋代序;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鹰隼呼啸着射向天空,羊群蠕动成地上的云团;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有怎样的哀怨,一声自喉咙迸发的呐喊有怎样的愤懑。一切,都被母语捕捉和绾结,表达和诉说。我骄傲于自己母语的强大的生命力。五千年的漫长历史,灾祸连绵,兵燹不绝,而一个个方块汉字,就是一块块砖石,当它们排列衔接时,便仿佛垒砌了一个广阔而坚固的壁垒,牢牢守卫了一种古老的文化,庇护了一代代呼吸沐浴着它的气息的亿兆的灵魂。童年在农村度过。记事不久的年龄,有一年夏天,大人在睡午觉,我独自走出屋门到外面玩,追着一只蹦蹦跳跳的兔子,不小心走远了,一直走进村外一片茂密的树林中,迷路了,害怕得大哭。但四周没有人听到,只好在林子里乱走,过了好久,终于从树干的缝隙间,望见了村头一户人家的屋檐。一颗悬空的心倏地落地了。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人,母语熟悉的音调,带给他的正应该是这样的一种返归家园之感。一个汉语的子民,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官秩加身应谬得,乡音到耳是真归”,故乡的语言,母语的最为具体直观的形式,甚至关联到了存在的确凿感。因为时时相与,反而熟视无睹,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水的环抱和裹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识和诘问的。但一当因某种缘故离开了那个环境,就会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语言中,一个人也仿佛涸辙之鲋,最渴望母语的濡沫。那亲切的音节声调,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水流。每一种语言的子民们,在自己母语的河流中,泅渡,游憩,俯仰,沉醉,吟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并经由翻译传播,成为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以诗歌为证,《鲁拜集》中波斯大诗人伽亚谟及时行乐的咏叹,和《古诗十九首》里汉代中国人生命短暂的感喟,贯穿了相通的哲学追问;中世纪的意大利,彼特拉克对心上人劳拉的十四行诗倾诉,和晚唐洛阳城里,李商隐写给不知名恋人的无题七律,或者隽永清新,或者宛转迷离,各有一种入骨的缠绵。让不同的语言彼此尊重,在交流中使各自的美质得到彰显和分享。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热爱来自母亲的舌尖上的声音,应该被视为是一个人的职责,他的伦理的基点。他可以走向天高地阔,但母语是他的出发地,是他不断向前伸延的生命坐标轴线上,那一处不变的原点。(原载《光明日报》,有删节)(1)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3)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中引用英语mothertongue,是为了引出“妈妈的舌头”这一形象说法,强调母语的温馨可亲。B.作者用“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来形容母语的微妙和玄奥,是说母语宜于意会,难以言传。C.文中引用阿里巴巴的故事,旨在说明封存在语言中的文化基因如珠宝般珍贵。D.文中列举“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等意象,意在说明,只有用母语才能准确言说它们的内在情韵。E.文章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引经据典,华美而不失厚重,有较深的文化意蕴。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几小题。母亲如竹黄时田①母亲八十三岁以后,食量甚少,行走艰难,嘴里常常念叨:我是不是快不行了?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强烈渴求。②我感到母亲已快走到生命的尽头。因为母亲从来都不曾畏惧艰难困苦,从来不会怀疑自己可以战胜一切,只有当她从心灵深处感受到自己已力不从心时,才会如此诚惶诚恐。③母亲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三岁就失去娘亲,从小放牛、喂猪、打柴,下到淤泥齐腰的沉塌湖割芦苇,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④我的父亲是地道的农民,他给母亲带来了情感的温暖,但贫穷的生活和偏远农村的艰苦条件,导致我的两个兄长和一个姐姐相继夭折。母亲从泪水中几死几生。一九七二年,四十三岁的父亲突然去世。那真是晴天霹雳!母亲哭得声嘶力竭,没有几分钟就不省人事了。十一岁的我和弟弟妹妹只知道哭,完全乱了方寸,根本不知道安慰母亲。倒是母亲强打起精神把父亲安葬了。因为事情来得突然,我们十分害怕,晚上都挤到母亲的床上去,母亲用手摸我们的头,把我们搂在怀里,咬着牙齿说:宁可死做官的伢(方言“父亲”),不可死叫花的娘,有我在,你们不要怕!她强忍着泪水始终不让它流出来。⑤有次早晨母亲突然放下了锅铲不炒菜了,我感到奇怪,紧跟到门外,看见母亲在用围裙死劲地擦眼泪。我也止不住抱着母亲大哭了一回。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⑥但母亲更多的时候是露着笑容,整天忙里忙外,她学会了犁田、耙地、打糨,也兼做杂工。一句话,只要是抓得到“工分”的事她都抢着做。在这样贫穷的家境中,母亲送我们兄妹三人读书,让乡邻们不能理解。母亲有一个非常朴素的认识:人从书里乖。为了供我们读书,她一个人承受三四个人的劳动重荷,特别是在“双抢”时节,她整天在生产队里割谷、插秧,晚上还经常“抢雨”,全队几十号“劳力”,竟然只有她一个女人可以做到每次“抢雨”必到。⑦儿女长大成人后,母亲跟着来到城里。她依然勤劳,除了做饭洗衣之外,还到处开荒扩种。她种的菜从不一人享用,邻里谁都可以采摘。母亲出身寒苦,对物质生活只有最低的要求。进到城里,母亲不再为吃穿住行发愁,偶有余钱剩米,都尽力帮助生活拮据的亲友和邻居。而她自己继续保留了节俭的生活习惯。从小儿子家到大儿子家有四公里,母亲为了节约一块钱的车票宁可步行。八十岁以后,每年过生日,总有些晚辈来看望母亲。母亲把吃的收下和儿孙们一起享用,而衣物一概拒收,说是怕活不了多久,别浪费。⑧母亲待人厚道。有次在街上被一个骑自行车的中年人撞倒,人家要送她到医院检查,母亲说:“你忙,不用了。”不久,母亲发现脚已肿大,动弹不得,结果是小脚趾被压断,痛苦不堪。但母亲并不怪人,只是请人告知了在附近工作的小儿子,连大儿子也不告诉,她担心大儿子工作太忙,尽量不要打扰。后来母亲对我说:“只要把工作搞好就可以了。”一句很平常的话,但对儿女的体贴是那么真切!对痛苦的承受是那么大度!⑨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位来自山里的目不识丁的老母亲。她今年八十五岁了,吃饭更少,难以入眠,行走吃力。她总嫌自己累赘,老要我们给她多吃点安眠药,说好解脱我们。我们说,您不能这样做,如果这样走了,别人会说我们儿女不孝,她又不再坚持,怕的是她的儿女们被人看不起。她仍顽强地吃点稀饭,坚持洗脸、洗脚、梳头,穿戴整洁,她想以最好的姿态走完自己最后的人生路程。⑩看到母亲的情形,回想母亲苦难的一生,我常常眼泪止不住流淌。⑪一片竹林,浩瀚无边,母竹渐渐老去,满身斑点,皮色泛黄,而满园新竹欣逢甘露,茁壮成长。(选自《光明日报》)(1)请概括母亲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2)“母亲”嘴里常常念叨:“我是不是快不行了?”却又“总嫌自己累赘,老要我们给她多吃点儿安眠药”,对于这种矛盾心理,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3)i请简要分析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ii作者笔下,母亲如竹,在你心中,母亲以何作比?请说明理由。(除了竹以外)(80字左右)(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母亲的晚年写起,欲扬先抑,以母亲对生命的强烈渴求来反映她意志的坚强。B.“宁可死做官的伢,不可死叫花的娘”,这句俗语强调了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性,母亲在家庭中的支柱作用。C.目不识丁的母亲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在家境困难、需要劳力和旁人不理解的情况下,含辛茹苦地供养孩子们读书,从而改变了孩子们的人生轨迹。D.母亲受伤。痛苦不堪。却希望作者好好工作。这令作者在感动于母亲体贴的同时。也自责没有尽到孝道。E.本文语言质朴。娓娓道来。在一系列典型事例中塑造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答案1.【答案】(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对龙潭河谷的喜爱之情。为后文写翠河谷奠定感情基调(或作铺垫)。(2)①景物描写,通过写油油的潭水,苍青的林木凸显“翠”。②引用古人的赞叹表现“翠”。③用朋友的赞叹表现“翠”。(3)人类在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与自然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4)(1)原因:因为村主任讲到了村里的年轻人为了追求便捷的生活,都离开了古朴的自然村庄。他们渴望文明的福祉,却忽视了自然的乐趣。情感:(2)①对龙潭河谷古朴自然风光的急切探访之情、赞赏之情。②对人们追求城市文明的遗憾、感慨之情。③对年轻人追求现代生活的无奈、理解、释然之情。(5)B;D【解析】(5)B.“作者行走在龙潭河谷的山中,感受这里是那样的古老、简陋、富有诗意,好像是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搬过来的”错误。“木桥”仿佛是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搬过来的,不是“龙潭河谷”里的一切。D.“得不到的遗憾”错误,应是“描写一种朦胧美”。【知识点】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理解和体会重要语句、段落的含义和作用、作者的观点态度与启示收获、理解文本内容2.【答案】(1)①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本德尔售出有瑕疵的钻石而沾沾自喜做铺垫;③为下文进一步塑造本德尔奸商这一人物形象服务。(2)①精明谨慎:例如验证支票;②奸诈欺客:例如把瑕疵钻石当正品卖,还加价四万马克;③自作聪明:自以为伎俩得逞不想落入他人圈套;④贪财好利:例如为了再次牟取大利到处搜罗钻石。(3)观点一:本德尔是主人公。①作者用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手法刻画了一个奸诈小心唯利是图自作聪明的珠宝商形象。②本德尔的心理活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从他身上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观点二:舒尔曼是主人公。①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刻画了一个行骗高手的形象。②舒尔曼的第二次出现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本德尔上当的结局。③通过舒尔曼更好揭示主题。(4)B;D【解析】(4)B.“男子为讨好少妇购买了昂贵的钻石”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是舒尔曼在设局骗珠宝商本德尔;D.“连店里的营业员也对此感到惊讶”,营业员惊讶的是这位顾客出手竟如此大方,以次充好,这个只有本德尔自己知道,营业员并不知情。【知识点】理解和体会重要语句、段落的含义和作用、鉴赏文学形象、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理解文本内容、个性化、创意性解读3.【答案】(1)A;C(2)作者先用“试探”予笛声以拟人之态,写出了笛声骤然出现时的脆响与力量,接着连续用“响亮、短促、跳跃”等几个词形容描摹笛声的欢快,然后用“沿着”“盘旋而上”赋予笛声以动态,笛声覆盖了老街的每一个角落。作者赋无形以有形,描写的笛声形象生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3)母亲勤劳、无怨无悔,一辈子坚韧地生活着,她们付出的不仅是劳动,更是生命;她们不仅是贫困家庭的生活支柱,更是家人的精神支撑。笛声与母亲融合、呼应,带来的是更为踏实的生活力量,美好的生活更可期待。(4)当初贫穷,物质匮乏,人们珍惜、敬重物质,享用物质带来的最大可能的价值;当初贫穷,生活单调,人们分外渴望、珍爱生活中的欢乐,拥有体验、憧憬美好的敏感心灵,内心生活丰富。当初贫穷,人们踏实勤奋地生活,平静坚韧地面对一切,拥有质朴简单的生活态度。【解析】(1)A.作者笔端是对质朴简单生活的追忆,没有追悔和愧疚;C.“勇敢无畏”说法有误。【知识点】评价作品使用的手法、理解和体会重要语句、段落的含义和作用、鉴赏文学形象、理解文本内容、鉴赏作品的语言4.【答案】(1)①家境贫寒,养羊糊口;②为母治病,决定卖羊;③发现“小刀手”,拒绝卖羊;④最终卖羊,成就姻缘。(2)①孝顺、善良:“为伺候娘,拴柱打消了外出打工的念头”“为给娘治病,要卖掉养了很久的羊”说明他孝顺;即使再高的价钱,也不忍心把羊卖给“小刀手”说明他善良;②有责任心、有担当:“初中没毕业,拴柱就辍学回乡,挑起了家的重担”说明他有责任心;③勤劳、能干:“这五只大羊个个毛色发亮,膘肥体壮”说明拴柱勤劳能干;④质朴、诚实、重感情:宁肯降低价钱,也想将羊卖给真正养羊护羊的人说明他重感情,不向买主隐瞒羊曾经长过癞的事实,说明他诚实质朴。(3)通过侧面描写交代了拴柱家里穷的事实,又为下文买羊老汉的出现埋下伏笔(做铺垫或者和后文形成照应)。(4)问拴柱:“小伙子,定亲没有?”拴柱脸一红:“俺家穷,还没哩!”老汉兴奋地脸放红光:“好,大伯我让媒人给你说个媒,你是哪村的?叫啥名?”拴柱如实地对老汉说了。老汉一听愣了,拍着自己的脑袋说:“你看我差点办个昏庸事!”第二天,刘二婶来到拴柱家,进门就对拴柱妈嚷嚷:“老嫂子啊,你真是积了大德了。这不花一分钱,媳妇儿就送上门来了”然后一五一十地对拴柱娘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黑脸老汉就是上次要五千块钱彩礼的那个老汉。【知识点】记叙类、鉴赏文学形象、理解和体会重要语句、段落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作品的线索和结构5.【答案】(1)①内容上,用孩子迷路比喻游子离开母语,强调母语给人带来的庇护感和安全感。②结构上,呼应题目“屋檐”,引出下面的议论。(2)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揭示出人和母语之间生死难离的关系,使事理具象化,生动形象。(3)①母语可以拉近彼此关系。②母语最早打通人与世界的联系。③母语可以自由地抒情状物。④母语包蕴文化基因,守卫民族文化。⑤母语给人以家的归宿感。⑥各民族用自己的母语创造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4)B;C【解析】(4)B.“是说母语宜于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会,难以言传”理解错误。作者说“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只是为了说明母语的微妙和玄奥;C.“旨在说明封存在语言中的文化基因如珠宝般珍贵”理解错误。文中引用阿里巴巴的故事,是为了说明语言像阿里巴巴的山洞一样充满珍宝,但洞察和把握语言的奥秘并不需要咒语,需要的是时间。【知识点】理解和体会重要语句、段落的含义和作用、赏析词句的表现力及其效果、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理解文本内容6.【答案】(1)①坚强。面对困难。坚强地承担生活重任。为抚育孩子辛勤劳作;②有远见。即使生活艰辛,也要培养孩子读书;③善良、待人宽厚。处处为儿女着想,为他人着想;④节俭,不依赖他人。(2)母亲一生坎坷,经历了生离死别和荣辱浮沉,她都坚强面对,并且勇敢地战胜了磨难,但面对晚年时的年迈无力,母亲产生了一种力不从心的无奈,一种对生命的极度渴望,这使她有所恐惧。但坚强的母亲,不愿面对这种无力感,又不想依靠别人,给子女添麻烦,所以会说希望解脱。这种矛盾的心理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坚强、无私而又真实的母亲形象。(3)i内容上:采用了象征(或借物喻人,托物抒怀)的手法,以老去的母竹孕育新竹,来概述母亲为儿女无私奉献的一生,表达了对母亲的热爱、崇敬和感激之情,另外,母亲如竹的优秀品质代代传承,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升华了主题;结构上:与题目相照应。ii略。(4)A;D【解析】(4)A.开篇描写母亲的恐惧,是为了表现母亲年事已高和母亲的求生欲,从而引起下文对母亲生平的回忆;D.文中没有流露出自责的情绪。【知识点】理解和体会重要语句、段落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本内容、个性化、创意性解读、鉴赏文学形象、鉴赏作品的语言、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 文学类文本阅读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学常识专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2022年高考语文备考策略及考前冲刺专项训练-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训练:文学类文本阅读精练
2022届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训练:社科类文本阅读精练
2023届高考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
2022版高考语文 3-2-1精品系列 专题14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7-03 13:05:06
页数:13
价格:¥5
大小:65.46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