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讲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2

2/202

3/202

4/202

剩余19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第1讲散文阅读\n快速读懂散文“六步法”阅读·高效精读文本考点1 分析概括散文的结构考点2 概括散文的内容要点考点3 分析鉴赏散文的形象考点4 分析鉴赏散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点5 探究散文中的其他问题考点·提升关键能力真题·感知高考方向基础·整合必备知识\n基础·整合必备知识\n一、散文的分类散文具有记叙、抒情、议论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1.记叙性散文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性散文。记叙性散文叙事较完整,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又可将它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记事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n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人散文以人物为中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做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的《藤野先生》。2.抒情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主观情感。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性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抒情性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常用的手法。直\n抒胸臆的手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手法者并不多见。3.议论性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性散文。它与抒情性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性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性散文重于感情。它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这类散文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等。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熔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鲁迅先生的杂文、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性散文。\n二、散文的主要特征1.形散神聚所谓“形”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来表现理念、抒发情感、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趣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聚”。例如,《荷塘月色》就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情感,《说不尽的狗》就是寄寓一种生活、艺术和思想中蕴含的情趣。\n2.线索多种多样有的按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或以空间转移为序来组织材料,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以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感情变化为序,如杨朔的《荔枝蜜》;有的以某一思想来统率全篇,把材料分别组织在几个不同的侧面之内,如秦牧的《土地》。3.语言优美散文有自己特殊的笔调,即散文笔调。散文笔调,首先是语言凝练,富有文采;其次是笔法灵活疏放,挥洒自如。具体来看,散文的语言具有以下特征:\n(1)讲究文采常用多种手法,或浓墨重彩,或淡笔轻描,着力表现事物的“画意”,再现美好的形象。散文讲究文采,但并非只使用华美的语言。有的散文家使用最平实的语言,写出极美的文章来,如魏巍的《我的老师》。(2)灵活疏放作者可以浮想联翩,随意点染,任情穿插,时而叙,时而议,时而抒情,或将它们水乳交融起来。可谓腾挪翻飞,无不随心应手。散文句式富于变化,有时骈散相间,平仄相调;有时长短交错,张弛相映,使作品富有音乐美。\n阅读快速读懂散文“六步法”\n阅读步骤快速读懂散文“六步法”第一步:抓标题,感知主要内容。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理解标题有助于感知文章内容。第二步:找线索,理清行文思路。考生一要抓住文中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的内容,分析线索及其作用;二要分析段意,思考各个段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看文章是如何行文的。第三步:抓细节,明确形象特点。考生要抓住有关形象的描写,明确形象类型(人、物、景),分析形象的外在特点,进而明确形象的内在特征。\n第四步:找文眼,把握主旨情感。考生要关注文中的抒情句、议论句和首尾句等,还要看文章描写对象和所选材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等。第五步:品语言,感受表达魅力。考生要能理解关键字词含义和妙用之处,体味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意,鉴赏语言风格,感受语言的精妙等。第六步:析手法,分析写作技巧。散文常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想象等手法,分析这些写作技巧,进而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n阅读范例[2021全国甲卷,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王小鹰我认识他是在我们家附近的街心花园里,那时还没上小学。奶奶每星期从保育园接我回家,路过那小小的三角花园,我指着他的雕像问:“他叫什么名字?”奶奶摇摇头,奶奶知道秦香莲和王宝钏,但不知道这个有着卷曲鬓角的男人是谁。后来读书了,老师讲了老渔夫和小金鱼的故事,并带我\n们到那三角花园,指着他说:“那个美丽的故事就是他写的,他叫普希金。”【介绍小时候“我”是如何认识普希金的】汽车愈来愈靠近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我的心情从焦虑逐渐趋于宁静。刚到普斯科夫的时候,听导游小姐说普希金父母的庄园不开放,我们全都急了起来,导游小姐多方努力,终于遂了我们的夙愿。【由回忆到现实,讲述普希金父母的庄园终于向我们开放】穿过五彩斑斓的矮树林,满地的落叶在脚下咔嚓咔嚓作响,像是大地絮絮地向我们诉说一个古老的故事。没有其他参观的人,雨雾横亘处传出间\n歇的啁啾鸟鸣。大家无意言谈,都静静地品尝着悠远的诗意。我仿佛看见一个忧郁的白衣少女,正沿着落叶铺满的小路缓缓地走来,她就是达吉雅娜,我最钟爱的女性。1824年普希金遭受当局的迫害,被押解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流放,他在这里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重要章节。记得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有的同学不喜欢她,认为她拒绝奥涅金的求爱,是为了维护她贵妇人的名声与地位而压抑本性;我却以为她拒绝奥涅金,是因为她看透了奥涅金只是在追求围绕她贵妇人身份的显赫与虚荣,而那些正是达吉雅娜所厌恶的。她\n的感情真挚、道德纯洁、性格坚忍,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参观米哈伊洛夫斯克村,联想起大学时为普希金在此创作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们的争论】一位年轻女子款款地走来,短发,着呢裙,碧蓝的大眼。不是幻觉,也不是达吉雅娜,她是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的讲解员,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的高才生。她的气度与庄园的气氛很相配,她讲话很有条理,娓娓动听,向我们介绍普希金在流放中的生活。【一位年轻的女讲解员向我们介绍普希金在流放中的生活】\n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诗人。在普斯科夫,我们与两位当地作家交谈时探讨过普希金的性格发展,他出身贵族却具有火一般的爱国热情与进步的自由思想,因此屡遭沙皇迫害。他的思想转变是曲折而复杂的,他曾经写过几首支持沙皇进攻波兰的诗,作品中也一度出现怀疑和悲观,然而如今世界上恐怕没有人会怀疑普希金的伟大了。普斯科夫的作家说,他们出了普希金的选集三卷本,收集了普希金的最优秀的作品。而我以为应该为普希金出全集,让后人了解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真正的普希金。【我们与两位当地作家探讨过普希金的性格发展,“我”认为应该为普希\n金出全集】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前我们先去圣山寺院拜谒普希金之墓,他与他的父母葬在一起,竖着一尊简朴的锥形石碑,在小小纪念堂里,鲜花丛中有普希金的石膏面模,是从普希金的遗体上合下来的。四壁挂着巨幅油画,描绘了风雪天他与丹特士决斗的情景以及临终前他不可名状的痛苦,普希金的死因从来众说纷纭,有人说他仅为爱情而死,亦有人说丹特士其实是沙皇派的杀手。普希金的妻子是莫斯科公认的第一美人,经常出入于上流社交场合。当他收到那些有关他妻子的匿名信时,他感到的不是妒忌,而是人格上\n的侮辱。几年前沙皇为了让普希金的妻子能出入宫廷舞会,赠给普希金“宫廷近侍”的职务,他说:“我宁愿做奴隶,却永远不愿做弄臣!”普希金是为了维护人格的尊严而向丹特士挑战的。监视、流放、政治上的迫害都没有像人格受侮辱这样不可忍受,于是他奋起反抗社会的舆论。他并不是去寻找死亡,他是如战士那样视死如归。纪念堂里那幅描绘普希金临终情景的油画下面,写着普希金的遗言:“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这样巨大的痛苦显然不仅仅是来自妻子的不贞,还有人格上的、事业上的种种,与其说诗人死于丹特士的子弹,不如说他是被当时沙皇统治下的压抑和\n黑暗窒息而死的。普希金是被来自社会的巨大痛苦吞噬的,因此他的死也不是属于个人的。【介绍去圣山寺院拜谒普希金之墓所见的情形和探讨普希金之死】细蒙蒙的雨一直似有似无地飘着,我们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寻觅诗人的踪迹,心里沉淀着怀念、景仰与惆怅。我想起古人有一句话: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天才能感受到庸人感觉不到的痛苦,故而他们往往比庸人承担多得多的痛苦,故而他们的生命往往是那样的短暂而璀璨。人们是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呢?彩色的落叶铺满的林荫道在雨雾中静悄悄\n地延伸,就像我遏止不住的思绪……【表达了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寻觅诗人踪迹时的心情,并发表议论】(有删改)\n技法演示第一步:抓标题,感知主要内容。标题“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中心词是“痛苦大于力量”。结合全文,“痛苦”指普希金被沙皇政府监视和流放、政治上的迫害、人格上的侮辱等,不仅来源于个人,更来源于时代;“力量”指普希金奋起反抗时拥有的力量。他的人生悲剧,也是俄国社会的悲剧。第二步:找线索,理清行文思路。1.逐段理解段意(见文中段后括号内文字)。\n2.文章大致按照游踪顺序来讲述,以一个个场景来叙述。回忆场景一:三角花园里的普希金雕像。现实场景二:参观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场景三:在普斯科夫与当地作家探讨过普希金的性格发展。场景四:去圣山寺院拜谒普希金之墓。第三步:抓细节,明确形象特点。1.普希金是一位有着爱国热情与进步的自由思想,为维护人格的尊严\n而献出生命,影响深远的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诗人。2.“我”是一个自小仰慕普希金、大学钟爱其作品、如今不远千里来参观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的中国游客。第四步:找文眼,把握主旨情感。1.文眼。第六段的“纪念堂里那幅……他的死也不是属于个人的”中普希金的遗言是文眼,点明标题,也是解读普希金人生悲剧和作者情感、思想的关键。2.主旨情感。本文通过叙述作者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寻觅普希金踪迹\n的故事,表现出普希金坎坷的生活经历和命运,揭示出普希金人生悲剧的深层原因,赞扬了普希金本人及其作品的伟大,抒发了作者对普希金的无限怀念与景仰。第五步:品语言,感受表达魅力。本文语言具有平实、淡泊之美。叙述语言通俗质朴,却意蕴丰富,味淡却旨浓。第六步:析手法,分析写作技巧。1.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以第七段为例,“我们在米哈伊洛夫斯克\n村寻觅诗人的踪迹”是记叙,“细蒙蒙的雨一直似有似无地飘着”“彩色的落叶铺满的林荫道在雨雾中静悄悄地延伸”是描写,“我想起古人有一句话……短暂而璀璨”是议论。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表达自然,意蕴丰富,情感浓郁。2.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相结合。文章多为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第五段中的“然而如今世界上恐怕没有人会怀疑普希金的伟大了”。\n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以童年时代的一段记忆开头,既点出了作者与普希金结缘之早,也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访问普希金流放地的期待。B.当地出版的普希金选集虽然收集了他最优秀的作品,但作者并不满足,认为这无助于人们了解完整、复杂、真正的普希金。C.满地密叶的林荫道,秀美静谧的庄园,若有若无的细雨,这些环境描写,将寻访者的怀念、景仰与惆怅渲染得更加深切。D.文章结尾,作者由普希金的痛苦和命运生发开去,将“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这一问题置于读者面前,启人深思。B\n解析“认为这无助于人们了解完整、复杂、真正的普希金”错,原文第五段提到“而我以为应该为普希金出全集,让后人了解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真正的普希金”,这是作者的一种期望,作者并没有因此否定当地出版的普希金选集。\n2.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案①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是《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地点,参观此地,想到这部作品及其主人公是自然的;②达吉雅娜是本文作者最钟爱的女性,她的个性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③达吉雅娜跟本文作者的青春记忆有关,大学读书期间,因为她本文作者还曾与同学争论。(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n解析审题题眼:分析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时联想到达吉雅娜的原因。具体分析:原文中集中提到达吉雅娜的是第三段,这一段写作者来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参观,此地是普希金的流放之地,也是他完成《叶甫盖尼·奥涅金》重要章节的地方,达吉雅娜是该作品中的主人公,这是作者联想到达吉雅娜的客观原因;第三段还交代了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的达吉雅娜是作者最钟爱的女性,她与作者的青春记忆有关,作者在大学期间曾为了她与同学们争论。这是作者联想到达吉雅娜的主观原因。据此分点作答即可。\n3.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临终遗言是理解普希金人生悲剧的线索,它将普希金个人不幸与时代痛苦联系起来,揭示出他人生悲剧的深层原因;②临终遗言是统摄全篇的“文眼”,文章的标题由此而来,作者的情感抒发、思想表达也都与遗言有密切关系。(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n解析审题题眼:分析普希金临终遗言的内涵及作用。具体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懂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的内涵。根据原文第六段后半部分的内容可知,这句话是对普希金人生悲剧的根源的揭示,此段提到“这样巨大的痛苦显然不仅仅是来自妻子的不贞,还有……不如说他是被当时沙皇统治下的压抑和黑暗窒息而死的。普希金是被来自社会的巨大痛苦吞噬的,因此他的死也不是属于个人的”,可见其痛苦不仅来源于个人,更来源于时代,遗言是普希金面对个人不幸与时代痛苦\n时发出的最后的呐喊。其次,能够称为理解散文的“钥匙”的语句,可能就是统摄全篇的“文眼”,本文中普希金的临终遗言便是“文眼”。它与文章标题相关,文章标题由此而来,它也是解读普希金人生悲剧和作者情感、思想的关键。\n考点1 分析概括散文的结构考点2 概括散文的内容要点考点3 分析鉴赏散文的形象考点4 分析鉴赏散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点5 探究散文中的其他问题\n考点1 分析概括散文的结构高频点\n“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散文考查的重点内容,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一般而言,对文章结构的考查有两种方式:一是整体考查,即从总体上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线索、选材等;二是局部考查,即选择文中某一段落或句子,要求考生分析其在全篇结构中的作用。考向1分析行文思路分析行文思路主要涉及以下几点:①结构的安排;②过渡穿插;③伏笔照应;④烘托铺垫等。\n必备知识行文思路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1.结构的安排类型特点纵向思路时间顺序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材料,重在反映过程。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横向思路总分式围绕一个中心,多角度、多侧面地分别加以叙写。对比式纵横交错式\n2.材料的组织组织方式主要包括: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或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变化(或认识过程)组织材料。关键技法分析散文行文思路的方法1.审清题干,把握要求。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定答题方向和答题区间等。2.筛选信息,梳理行文思路。文章中往往有一些衔接上下文的标志性语\n句,这些语句具有提示、总结、过渡等作用,且一般都与段落大意有关。这些标志性语句可分为三类:(1)中心句,包括全文中心句和局部中心句;(2)结构句,如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和体现行文思路的句子等;(3)特色句,指运用了一定表达技巧的句子,也包括结构较复杂的句子。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关键词句,分析概括文(段)意。通过概括每个段落的核心意思,分析段落间的逻辑关系,理出行文思路。\n典例1[2020全国卷Ⅲ,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记忆里的光蒋子龙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n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离我们村最近的火车站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密的森林,里面长满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过的所有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瘆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我\n们迫不及待地将耳朵贴在道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道轨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动静也听不到,甚至连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一只耳朵被铁轨冰得太疼了,就换另一只耳朵贴上去,生怕错过火车开过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登……由轻到重,由弱到强,响声越来越大,直到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声吆喝,我们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着。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透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扫过来。光束越来越刺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n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汽,呼啸着逼过来。我赶紧捂紧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的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地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着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生……\n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接受的第一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灰色挎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的镰刀锤头图案。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特殊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n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把挎包借给我,但回队时必须带来一挎包当地的土和菜籽、瓜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缺的就是泥土。黄海最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汐兵,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了个小\n西瓜,三个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吃……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虽然大锤换成了水压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握大锤,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有删改)\n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答案①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车的念头;②付诸行动:夜间穿过坟场,耳朵贴在铁轨上,写出“我”看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③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刀锤头图案,让“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每点2分)\n分步解题1.审清题干,把握要求。“儿时看火车经历”限制了答题区间,对应前6段;“叙述很有层次感”暗示了故事的展开循序渐进,文本的叙事脉络清晰。2.筛选信息,梳理行文思路。前6段可分为三个层次。层次分析第一层(第1段)由第1段中的“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去看火车的念头”可知,作者先叙述自己在听闻大同学对火车的描述后,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n层次分析第二层(第2—3段)第2段叙述了夜晚在去看火车途中和同学们一起穿过浓密的森林的恐怖经历;第3段写到达铁道边后等待火车的到来。这两段主要写作者为看火车而付诸行动。第三层(第4—6段)第4—6段描写了火车从黑暗中呼啸而来的情形,特别描写了火车头上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镰刀锤头图标,这个图标让“我”感到亲近,特别地高兴。\n考向1分析线索及作用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线索的类型和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些相似,具体可看“材料的组织”中的内容。关键技法寻找散文线索的三个角度1.从标题入手。有些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了文章的线索,所以看标题中是否有关键词贯串全文。2.从时空变化入手。记人记事散文中常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考\n生阅读时把这些词语串联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线索。3.从事物入手。不少托物叙事类散文,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主旨。通常这个事物也会作为文章的标题,还会在文中反复出现。分析线索作用的两个方面1.结构方面。①组织材料,贯串全文;②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2.内容方面。①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②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③揭示主题。\n此外,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线索有不同作用,如物象线索有象征、呼应的作用,情感线索有使情感浓厚、形象突出的作用等。典例2[2015江苏,6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比邻而居王安忆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n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n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n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n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n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有删改)\n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答案(1)线索:气味。(2)作用:①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②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6分)\n分步解题1.审题。题干共有两问:(1)寻找线索,(2)分析线索的作用。2.找出线索。本文除第①段外,每段都围绕“气味”来写,第①段虽然没有提及“气味”,但通过写排油烟机的管子和厨房来引入对“气味”的描写,由此可确定线索。3.分析线索的作用。结构上:文章以“气味”为线索有串联全文的作用。内容上:作者通过对各种“气味”的描写来展示不同人家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n考向3分析句段的作用高考考查句段的作用,一般从两点入手:一是句段位置及其在内容、结构、主题等方面的作用;二是句段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必备知识散文中句段的作用类型作用开篇①开门见山,点明主旨。②设置线索,引出下文。③曲笔入题,设置悬念。④埋下伏笔,铺垫照应。⑤设置疑问,引人深思。⑥修辞开头,富有文采。⑦侧面入笔,含蓄自然。\n类型作用中间①承上启下。②由叙述转向议论。③由写景(正面)转向抒情(反面)。④层层深入。⑤总领下文。⑥总结上文。结尾①篇末点题,卒章显志。②问句作结,发人深思。③用省略号,余味绵长。④比较作结,突出情感。⑤想象作结,意蕴深远。⑥直抒胸臆,情感强烈。⑦呼应前文,对比照应。⑧以景结情,深化主题。⑨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点睛句①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②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给人以启迪。插入段①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等关系。②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③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n类型作用引用句段①某一事件:引出下文的叙述等,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②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的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③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④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⑤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反复出现的句子①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情感表达等作用。②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③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一唱三叹之效。\n关键技法解答分析散文句段作用题的步骤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答题方向。首先确定句段的位置,知晓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然后看题干中具有提示作用的语言,如“作用”“结构”“文章主旨”“表达效果”等,由此确定答题方向。第二步,确定角度,联系文本作答。内容方面可考虑该句段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作用;结构方面可考虑设置悬念、做铺垫、埋伏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承上启下等作用;主题方面可考虑对主题起强化、深化、\n突出、揭示等作用;表达技巧方面可从渲染气氛、画龙点睛、对比衬托、象征等角度考虑;读者感受方面可考虑加深印象、激发情感、发人深思、回味无穷等作用。典例3[2021天津,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送一位远征的友人——给到×北工作的L方龄贵来信说:“……是时候了,我要去了。我来自遥远的北方,还要回北方\n去。……祖国喂养我二十年,是为她出力的时候了。我决定二次北征。……如果我倒下来,请为我的光荣欢喜,节制你的悲哀,并设法通知我远在松花江边的家,告诉他们我躺在祖国的原野上了……”寄来这么短短的一章,你就毅然去了。朋友,眼看你回到北方投身在这神圣的斗争中了,而我还在这边荒的一角,寂寞地活着。我心里有许多话却一时无从叙说。我于是把想象放在一个辽远的地方,你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我屈起手指头,已经不多不少五个年头了,自从我们背起行囊走出那个地方。\n当我们跳下车,在北平城里停下我们脚步的时候,发觉这里并不如我们所想象。它太沉闷,太无生气。人们似乎已经遗忘了关山以外的土地,被膏药旗子压得喘不过一口气来。我们的祖国就是这样一个破碎的祖国,苦难的祖国。我们时刻不能忘记,我们来是为了受苦,为祖国受苦。当整个国家在苦难里挣扎的时节,一切轻蔑,损害,污辱都算不了什么。给家里去信,只说:“这里很好,只是太好玩,恐怕心野了收不回来,将来不想回家了。”故意把话说得那么轻松,想减少文字在老人心中所掷放的分量,自己却不敢再看第二遍。\n两年的时光消度过去了,我们到了南京。落日黄昏,山边水崖,你总是惆怅地向远遥望着,怀念烽烟的北国。江南的山水,你一点也不留恋,你只想呼吸离家较近一点的地方的空气。你不能安于这种平静的生活,终于在一个迷雾蒙蒙的早晨,又背起你的小行囊,向北迈开你的步子。回北平不久,信来了,仿佛生活得非常痛快,如心。接着来了“七七”。七月二十八日北平失守,你被困在里面了,情形混乱,敌兵到处搜查,拘捕,风声鹤唳。你呢,家里的接济断了,两个铜板,到街上换一个烧饼,不是为了果腹,只是为了运动嘴唇,慢到不能再慢地咀嚼着。有时连这也得不到,便只有硬呷两口白开水。……读\n到这个地方,我用尽所有的力量抑止我眼泪的外流也不可能了。我们无愧于我们的祖国,不是为了她,在家里我们并不缺乏温饱。你嘱我不要为你的贫苦伤心,这对你是一种磨练,一种经验。你那故作宽慰的苦心双倍加重我的悲哀。没有比有心地隐藏自己的悲哀更可悲的了。你已经不能安心读书。祖国在呼唤你,战争呼唤你。你为她的远景所吸引,控制不住自己的热情,随着××训练班去了。彼此都无消息,完全隔绝在两个世界里。你在哪里呢?到底还是你自己,把这个谜底揭开了。一封信从黄河边上飞到我的手里来,原来你到离炮火最近的地方找工作。信上充满了\n战斗的热情,说从早到晚都可听到炮火和炸弹爆裂的声音,并不惮烦琐地描绘着,描绘着你怎样在炮火和炸弹的空隙处理你的工作。还说,北方,我歌颂她,她有多么美丽,健康!每天有小米饭吃,像回了家。……然而你不满足,说自己太年青,做事的力量不够,你还想学习。像从天上飞下来一样,在一个春天的下午,我又握到了你的手。那是一双多么粗糙有力的手!完全失去了以前的光滑和纤弱。你脸上蒙上一层风尘的颜色,似乎有一点苍老。在那狭小的旅店里,对着酒我们尽情地诉说。夜晚来时,望着满天星月,向我叙说北中国的消息,或者忘情地唱起\n救亡歌。我就像从前听老人讲故事一样地听着。年余没见,你的胸襟更扩大了。你住下来,你想学一点专门的技能,到敌人后方去工作。你兴奋,你即刻要去长沙,然而问题发生在钱上。那使我一生也忘不了的一天!落着小雨,我们捡点了几件衣服,到街上换钱。那该多么难为情!自己觉得脸上发烧,把慈母的手缀【注】转让给别人。我们低着头,把衣服的面积折成最小,怕的是遇见熟人。秦琼卖过他的黄骠马,我们现在卖衣服。我们装作买东西,走进店铺里,怯生生地把衣服拿出来,(好像偷来的一样)低声地问他们:“买衣服\n么?”那声音模糊得几乎连自己也听不清楚。真想一转身,收起衣服跑回去。然而没有,我们忍住了。一家不成,又走一家,为的是多争几毛或几分。那条二里长的小街被我们走到尽头。眼巴巴地瞧着自己的衣服换了主人,像离别一位患难中的朋友,接过手中的几张票子,头也不回我们走出来了。……外面落着小雨,感觉一阵空虚。一转身我看见你偷偷用手巾擦眼泪。……我把头转到另一方向,我瞩望阴沉的天空。天空怎么那样暗呢。你到了长沙。你学习怎样运用你的“武器”。而现在,你是向北方去了,你所怀念的地方。\n我不留恋,也不伤感。我为你欢喜,为你祝福。我们都经历了太多的忧患,感情脆弱得像一支绷紧的弦。这不成:时代不容许我们。你劝我要坚强,现在我自己勉励自己。别以为我们的苦难是偏得的不幸,我们不过是苦难的祖国的一个小小章节,放开眼睛,有多少人失掉乡土,拆散了家,有多少灵魂,为我们的祖国,把血洒在大地上。我们,后死者们,得接替上去,继续把血液输送给祖国的土地,滋养她,肥沃她,使自由在这上面生长。朋友,你放心去吧,祖国正需要你。我们来自北方,北方有我们祖先的坟墓,有我们的家乡,还有慷慨悲歌的英雄。朋友,你去了,珍重你自己吧,莫忘\n记时常给我捎几个字来。我祝福你,愿你平安。(选自1940年2月25、27日《大公报》,有删改)【注】手缀:此处指母亲亲手做的衣服。文章在开头直接引用友人来信有何作用?答案①直接交代朋友二次北征、投身抗战的事情,突出朋友为国出力的毅然决然和必死的决心。②设置悬念,引起下文的叙述和回忆;奠定文章感情基调,为倾诉友情和抒发报国情怀做铺垫。(每点2分)\n分步解题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答题方向。题干中的“开头直接引用友人来信”提示答题区域在第一段,“有何作用”表明考查的是分析开头引文在文章中的作用。第二步,确定角度,联系文本作答。角度分析内容根据“祖国喂养我……决定二次北征”“如果我倒下来……告诉他们我躺在祖国的原野上了”等内容可知,表现朋友投身抗战的毅然决然和以死报国的决心。\n角度分析结构根据第一段内容,想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设置悬念,引起下文的叙述与回忆。根据“祖国喂养我二十年……请为我的光荣欢喜,节制你的悲哀”可知,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为倾诉友情和抒发爱国情做铺垫。\n考点2 概括散文的内容要点\n高考考查较多的是段(层)意概括题、特点概括题(以概括散文中人、物、环境某一方面的特点为中心)和因果探寻题。关键技法概括内容要点的三个方法1.摘录词句法。从文中直接选摘关键词、中心句、结论句等来作答。2.改写拼接法。提取文章中的一些语句,通过改写、拼接的方式来组织答案。3.综合句(段、层)意法。对相对独立、重要的句子(段落、层次)的意义进行归纳,概括出内容要点。\n典例[2020天津,19,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线条之美梁 衡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n倒,在手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初中学几何时就知道,空间中先有一个点;点一动,它的轨迹就生成了一条线。所谓轨迹者,只是我们的想象,或者是一物划过之后,在我们的脑海里的视觉驻留。原来这线条的美正在似有似无之间,是自带几分幻美的东西。主客交融,亦幻亦真,天光云影,想象无穷。正是因了它的来无踪,去无影,永不停,却又永无结果,也就让你永不会失望。线条,一种虚幻的、没有穷尽的,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美的美。点动生线,线动生面,在大千世界里,这线永处于一种过渡之中。当它静\n卧于纸面时就含而不露,或如枪戟之威,或如少女之娴;而一旦横空出世,就如羽镝之鸣,星过夜空。这线内藏着无尽的势能与动能。所以中国画的白描,不要颜色,也不要西画的透视、光影,只需一根线,就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山水的磅礴雄浑。那线的起落、走势、轻重、弯曲等,居然能分出几十种手法,灵动地捕捉各种美感。叶落霜天,花开早春,大河狂舞,烈马嘶鸣。确实在大自然中,从天边群山的轮廓,到眼前的一片树叶、一枚花瓣,都是曲线的杰作。无论平面还是立体的艺术,一线便可定格一个美丽的瞬间,同时也吐纳着作者内心的块垒。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n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简直是一幅美人线描图。张岱的名篇《湖心亭看雪》写雪后西湖的风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你看一痕、一点、一芥、一粒,虽是文字,作者却如画家一般纯熟地运用了点和线的表现手法。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了吧。最典型的是书法艺术,洗尽铅华,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那飞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n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就这样牵着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色线条。\n线条魅力的最高体现在于我们的人体。人,除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外,还是世间高贵的审美对象。郭兰英唱:“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心胸多宽广。”奚秀兰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这些都是在说他们身上阴柔至美或阳刚至强的线条。于是就专门产生了美术界的人体绘画、摄影、雕塑,舞台上的舞蹈、戏剧、模特,竞技场上的体操、健美、杂技等等。这些都是人对自身形体线条的欣赏、开发与利用。线的魅力不止于具体的人或物,还常常注入主观精神,可囊括一个时代,代表一个地域,成了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的符号。秦篆、汉隶、魏碑、唐楷,\n还有春秋的金文、商代的甲骨,这每一种字体的线条,就是贴在那个朝代门楣上的标签。新中国成立之初,林徽因受命参与设计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其时她已重病在身,研究出方案后便让学生去画草图。一周之后交来作业,她只看了一眼,便大声说:“这怎么行?这是康乾线条,你给我到汉唐去找,到霍去病墓上去找。”多年前,当我初读到这段资料时就奇怪,只用铅笔在白纸上勾出的一根细线,就能看出它是康熙、乾隆,还是大汉、盛唐?带着这个疑问,我终于在去年有缘亲到霍去病墓上走了一趟。那著名的《马踏匈奴》,还有石牛、石马等作品,线条拙朴、雄浑、苍凉,虽时隔两千年,仍\n然传递着那个时代的辉煌、开放、不拘一格与国家的强盛。康乾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已是强弩之末,线条繁缛奢华,怎能表现当时新中国的如日初升呢?美哉!博大精深的线条。(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n综观全文,线条对创造美有哪些作用?答案①寄托理想、情感和审美;②蕴藏艺术能量;③体现人体之美;④是各种艺术形式的基础;⑤承载主观精神,是时代和国家的象征。(4分)\n分步解题1.审清题干。题干明确指出该题概括的信息点是“线条对创造美”的作用。2.筛选信息。先在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提炼加工,整合成答案要点。段落相关信息第2段“线条,一种虚幻的、没有穷尽的,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美的美”。第3段“无论平面还是立体的艺术,一线便可定格一个美丽的瞬间”。\n段落相关信息第4段“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了吧”。第5段“线条魅力的最高体现在于我们的人体……审美对象”。第6段“线的魅力不止于具体的人或物,还常常注入主观精神,可囊括一个时代,代表一个地域,成了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的符号”。\n考点3 分析鉴赏散文的形象\n散文的形象是指散文中能激发读者思想感情的生动具体的形象,一般指具体的人或物,也可以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高考一般考查考生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和概括分析物象特征及作用。考向1概括人物形象特征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所不同,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是为表达散文主旨服务的,它并非为了塑造人物,而是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所以散文中可以没有中心人物,也可以有多个中心人物。\n关键技法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四个角度1.从事件入手。即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事件一般能反映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生动、立体。2.从描写入手。即要重点关注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从这些描写中提炼出人物形象的特点。3.从抒情、议论的语句入手。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人物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人物形象的特点,概括分析时不可忽视。\n4.从主题和时代背景入手。文章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描写人物形象,是为了表现某个主题,因此,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还需要结合主题和时代背景。典例[2021天津,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阅读文本见考点1典例3在作者笔下,友人L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热爱祖国;矢志抗日;投身革命;追求光明;隐忍坚毅;不恋安逸;不畏牺牲。(4分)\n分步解题角度分析从事件入手友人L二次北征、投身斗争的事迹,表明友人L矢志抗日、投身革命。根据“祖国喂养我二十年,是为她出力的时候了”可知,友人L热爱祖国。从描写入手根据“如果我倒下来……的原野上了”可知,友人L不畏牺牲。根据“你不能安于这种平静的生活……向北迈开你的步子”可知,友人L追求光明、不恋安逸。根据“给家里去信……第二遍”“你嘱我不要为你的贫苦伤心,这对你是一种磨练,一种经验”可知,友人L隐忍坚毅。\n考向2概括分析物象特征及作用物象主要有景、物两类。物象不仅有其自身的具体意义,而且有被赋予的抽象意义,即被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浸透了作者的情意。命题示例类型真题设问概括物象特征①[2017北京,21,5分]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根河之恋》)②[2017天津,19(1),3分]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挺拔之姿》)分析物象作用[2013浙江,14,5分]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牛铃叮当》)\n关键技法把握物象的特征1.外在形象: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2.内在形象:本质、精神等。3.蕴含的情感:喜爱、憎恶、高兴、悲伤等。分析物象的作用1.主要物象的作用。①从内容主旨上看,主要物象一般是散文主旨之所在,分析主要物象的作用就是揭示散文的“神”。一般来说,写物的散文要找\n志,写景的散文要析情。②从艺术形式上看,主要物象多为全文的线索,具有把散文中的众多材料组织贯串起来的作用。2.次要物象的作用。①对结构形式的作用有: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串,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等。②对内容主旨的作用有:充实文章内容,升华文章主旨。③对彰显主要物象的作用有:对比、衬托、虚实相生,使主要物象更加鲜明突出。\n考点4 分析鉴赏散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n考向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高考考查的“重要词语”主要有以下几类: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文章主旨的词语;运用一定修辞手法的词语;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有特殊用法(或褒或贬、词性活用)的词语等。关键技法解答理解词语含义题的“三联一依”1.三联。①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这样有助于理解具有临时性意义的词语、有特\n殊用法的词语等。②联系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一般用来分析具有深层含义和特定意义的词语。③联系作者写作的意图和社会背景。2.一依。依托手法挖掘。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挖掘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要达到的效果。答题模式:词语本义+语境义+在修辞、情感、主旨等方面的作用。\n典例1[2015江苏,4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阅读文本见考点1典例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义。答案①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②生活不大有定规;③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④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4分)\n分步解题1.审题。题干要求分析第⑤段中“孱弱”的含义。2.思考。分析“孱弱”一词的含义,要联系其所在句子的内容及上下文,分析其语境义。这里的“孱弱”是相对第一家实打实、认真的生活而言的,相对于第一家火爆而轰轰烈烈的气味,这里指一缕若有若无(较弱)的咖啡味道。“不大有定规”的饮食不如第一家的生活规律而有节制。“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又不如第一家“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的实惠风格。由此可见,这一家的生活风格“比较具有装饰感”,日常生活气息远不如第一家浓烈。\n考向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必备知识常见的重要句子和理解方法1.含蓄句→由表及里含蓄句意义类型理解句意的方法表层意义根据句子表面的意义来理解。句内意义根据句子的语境意义来理解。句外意义根据“言在此、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反语义等来理解。\n2.结构句→抓住位置结构句类型理解句意的方法总领句对下文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句对上文内容进行概括。过渡句对上下文内容进行把握。照应句找准照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解释。\n3.修辞句→还原本意首先,确定修辞手法,把握特点,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等。其次,将句子“还原”,即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4.主旨情感句→立足全文联系句子所处的语境,根据对文章内容的归纳,对作者情感、观点、态度的把握,结合主旨,整体把握句意。\n5.结构复杂句→分清结构层次要分析句子结构,抓主干,理枝叶,合理切分,即可理解句子的含意。理解时要特别注意修饰限制成分。关键技法理解句子含意的“六条路径”1.把握中心,整体领悟。有些文章,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的小事之中。理解这些文章中的一些句子时,考生需要着眼于全文,从整体上领会和感悟其含意。\n2.瞻前顾后,审读语境。通过对其前后句子含意的分析,弄清所问句子的含意。一般来说,所问句子的含意常在其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就有表述,答题时,或者直接引用原句,或者理解后进行转述。3.抓关键词,揣摩句意。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它们常常揭示事物性质或状态。4.参考位置,对应分析。如果是总领句,就从下文的内容入手总结句意;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前瞻上文,后顾下文,确定答案;如果是总结句,就要根据上文的内容归纳句意;至于照应句,则要分析其照应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和对文\n章结构起到了什么作用。5.辨析修辞,理解深意。有些句子往往会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因此要先辨析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再理解其深意。6.剖析结构,关注重点。抓句子主干和句间关系,关注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对于较为复杂的单句,要分析其主干和枝叶;对于复句,要分析其层次,明确层次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条叙述。答题模式:内容+手法+在修辞、情感、主旨等方面的作用。\n典例2[2017全国卷Ⅲ,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我们的裁缝店李 娟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订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n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n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试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n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婆婆知道就没事了?”“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n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现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捏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过去了,\n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料、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缲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染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n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n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有删改)\n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答案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②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5分)\n分步解题角度分析抓关键词,揣摩句意句中关键词是“干什么”“一样”,“干什么”是指所有谋生行业,“一样”是“一样辛苦”的意思,句子字面意思是“干任何行业都是同样的辛苦”。瞻前顾后,审读语境联系文中“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干裁缝真的很辛苦”可知,裁缝是辛苦的谋生行当。根据全文可知,在做裁缝的辛苦之中,作者对生活的认知更加深切,体会到其中的独特意义。\n考向3鉴赏散文的语言特点或风格必备知识1.常见的语言特点及作用角度特点或作用用词动词、形容词①准确、精练、深刻、充满动感;②含蓄、生动、形象、传神。叠词①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增强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具有绘画美;②增强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③句式整齐,具有形式美;④起强调作用;⑤使上下文联系紧密,有一气呵成之感。反复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引用富有文采,典雅优美;引起读者的兴趣等。\n角度特点或作用句式如长短句、整散句等,使行文错落有致,节奏顿挫,生动活泼,富于变化。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使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情感真挚、强烈。描写如白描、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衬托等,使描写细致生动,形象鲜明。2.常见的语言风格豪放与柔婉豪放所表现的题材多为雄心伟业;所描写的景象境界开阔;所运用的动词富有力度,形容词色彩鲜明;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修辞手法。柔婉所表现的对象纤巧精致,所表现的情感婉转动人,所描写的画面色调柔和;修辞上少用夸张、反问。\n直露与含蓄直露表达作者的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含蓄不直接表达情意,而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华丽与质朴华丽讲究韵律,描绘性语言较多;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质朴语言通俗,描绘性语言较少;少用修辞手法。诙谐与庄重诙谐语气轻松幽默;多用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庄重文章的话题较为严肃,语言凝重,句式整齐而绵长;关联词运用完整而准确。细腻与简洁细腻描写细致入微;多用长句,多用辩证性语言。简洁行文简明扼要;语势流畅,多用短句。\n关键技法鉴赏散文语言特点或风格的步骤第一步,准确概括语言特点。从用词、句式、修辞等角度,用一两个词概括语言特点。概括时既要考虑一般文本的语言特点,又要考虑所给语段的语言特点。第二步,结合文本,举例分析。从文本中找出能够体现文本主要语言特点或风格的句子,紧扣语句内容加以分析。第三步,述评结合,规范作答。题目所涉及的语言特点或风格一般是多方面的,考生答题时要分清轻重,分点表述。另外,组织答案时要注意运用术语。\n典例3[2017全国卷Ⅲ,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阅读文本见考点4典例2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答案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②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③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每点2分)\n分步解题第一步,准确概括语言特点。题干已指明“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所以要针对这一特点来分析。第二步,结合文本,举例分析。“回过神来”“口气往往会软下去”“时常过来瞅一瞅”等,这些口语化的句子极富生活气息,读来让人感觉亲切自然。“拍兹”“当当”等属于方言,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滋——’地一家伙下去”等,语言明快风趣。第三步,述评结合,规范作答。根据所给分值,有条理地作答。\n考向4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必备知识散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1.记叙角度分类作用叙述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亲切之感。第二人称呼告抒情,具有对话效果,便于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若对象为物,往往具有拟人效果。第三人称多用于叙事散文中,不受限制,灵活自如,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n角度分类作用叙述详略详写往往突出细节,渲染气氛,多用铺陈手法,突出中心。略写从侧面烘托中心。叙述方式顺叙叙述有头有尾,条理清晰。倒叙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插叙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n2.描写(1)景物描写分类作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能多侧面、立体化地描写景物,使景物展现出不同的特征,也能展现景物的总体特征。观察定点观察、移步换景等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n分类作用工笔、白描工笔又称精笔细描,白描又称简笔勾勒工笔,能突出景物的主要特征,浓墨重彩地描绘,能感染读者。白描,不加渲染、铺陈,能使语言简练,生动传神。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使景物更生动,更鲜活,更富有感染力。虚实虚实结合、以实写虚、以虚写实激发读者的想象力,突出景物的特点,拓展表现空间,营造意境等。\n(2)人物描写角度内涵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指对所描写的对象进行直接的刻画。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指对所描写的对象不进行直接的刻画,而是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n3.抒情分类内涵直接抒情以直陈肺腑的方式抒发感情,坦率真挚,质朴诚恳。常用于抒发强烈、直露的情感。间接抒情寓情于事通过对生活事件的叙述来抒发情感。这种叙述往往会引起感情的波澜,因事而动情,在字里行间蕴含着深沉的感情。寓情于景通过对景物或者某种象征性事物的描绘,抒发情感,以情染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通过对某些具体的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征进行描绘,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志向和意愿表达出来。\n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类别作用象征使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使主旨含而不露,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引人联想和回味。衬托(对比)使要表达的对象特征更加突出、鲜明,有助于表达感情或表现文章主旨。渲染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抑扬造成读者的心理反差,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更加突出事物的特征和某种感情。以小见大用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具有震撼力。点面结合常表现在场面描写中,面上的大环境、大背景和点上的具体描写相结合,这既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更好地表现主题。\n关键技法鉴赏散文表达技巧的答题要点1.明确表达技巧。结合具体内容,明确文章或语段使用的表达技巧,即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等。2.分析表达效果。根据相关的知识积累,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些表达技巧具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n典例4[2021天津,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阅读文本见考点1典例3结合文本说明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心情?答案手法:①动作(细节)描写:低头、折衣服、怯生生拿衣服、偷偷擦眼泪等;②运用典故:秦琼卖马;③比喻:将卖衣服比作离别患难中的朋友;④心理描写:“真想一转身”;⑤环境描写(融情于景):“外面落着小雨”;⑥象征手法:“天空怎么那样暗呢”。心情:①被迫卖掉母亲亲手做的衣服的不舍、羞愧但又决绝的心情;②个人压抑低沉的情绪和对民族前途的忧虑。(5分)\n分步解题原文内容明确表达技巧分析表达效果“秦琼卖过他的黄骠马”。用典把我们卖衣服与秦琼卖马类比,秦琼走投无路卖自己的宝马,我们也被迫卖衣服,表现了不舍的心情。“我们低着头,把衣服的面积折成最小”“我们装作买东西……把衣服拿出来”“接过手中的几张票子,头也不回我们走出来了”“一转身我看见你偷偷用手巾擦眼泪”。动作(细节)描写表现羞愧、不舍和决绝的心情。\n原文内容明确表达技巧分析表达效果“真想一转身”。心理描写表现了我们的羞愧。“眼巴巴地瞧着自己的衣服换了主人,像离别一位患难中的朋友”。比喻表现了不舍的心情。“外面落着小雨,感觉一阵空虚”。环境描写(融情于景)表现了低沉的情绪。“我把头转到另一方向,我瞩望阴沉的天空。天空怎么那样暗呢”。象征用阴暗的天空象征中华民族正处于困难之际,表现了压抑的心理和对民族前途的忧虑。\n考点5 探究散文中的其他问题难点\n考向1探究散文的标题高考对散文标题的探究,主要有:对标题的艺术手法及作用的分析;对标题内涵的理解;对标题意蕴的探究;对标题优劣的比较;等等。关键技法探究散文标题的注意要点1.理解标题的意思。要通过理解标题的关键字词,联系文章内容,理解标题的意思。2.分析标题的修辞。联系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分析标题使用的修\n辞手法,是否具有比喻义或象征义。标题的比喻义或象征义通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主旨。3.分析作用。题目有时要求对标题设置的原因、优劣等进行分析,考生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阐释理由,如线索、悬念及语言的简明、形象、生动等。4.明确思想情感。分析写作背景,注意标题中的关键词,思考标题是否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或态度。\n典例1[2020全国卷Ⅲ,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阅读文本见考点1典例1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答案①“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②围绕这一核心意象,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镰刀锤头”相关;③最后,以“全科人”的身份表达出“我”对“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呼应题目,升华主题。(每点2分)\n分步解题角度分析理解标题的意思“记忆里的光”对应的是作者小时候看火车时,火车头上“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分析作用后文围绕着“镰刀锤头”,按时间顺序又讲述了作者青年和中年时期的经历,“镰刀锤头”具有统摄全文的作用。明确思想情感根据原文中的“在锻钢打铁的同时……特殊感情”可知,文章结尾以“全科人”的身份表达了“我”对“镰刀锤头”的特殊感情。\n考向2探究散文的意蕴散文往往具有丰富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的意义等。从读者角度来说,探究作品意蕴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作品本身蕴含的思想、情感进行把握;二是对作品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进行个性化思考。\n命题示例类型真题设问探究作品本身意蕴[2018浙江,13,6分]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汴京的星河》)个性化探究[2018北京,22,6分]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实际上,像这样非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阅读”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阅读”对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n必备知识意蕴类探究题的考查点具体如下:形象要对散文形象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精神特质、民族性格、人性内涵等进行深入探究。情节(细节)透过散文的情节(细节),探究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等。环境透过散文的环境描写,探究自然景象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精神象征。语言透过散文中的描写性语言或画龙点睛的议论性语言,探究其深刻内涵、思想意义。主旨把握文本中所体现出的情感态度、观点态度等。时代探究文本的时代意义。作者结合作者的思想观点、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进行探究。\n关键技法探究散文意蕴的注意要点1.审清题干,明确要求。探究意蕴的题目往往比较长,有时会给出观点,考生就要清楚题干的意思,找准答题方向。2.紧扣文本,读懂文本。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要深入理解文本,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的主题,注重对文本多角度挖掘。3.多方联系,立足自我。考生要联系自己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来分析和评价观点,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评判标准,要联系社会背景及创作背景来探讨\n意蕴。4.规范答题,用语简明。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阐述原作内容或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要做到语言简洁明了,精练通畅,切中要害。典例2[2021天津,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阅读文本见考点1典例3李大钊说:“中华自身无所谓运命也,而以青年之运命为运命。”结合文章主题,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n答案示例:①李大钊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的命运,是由青年决定的;青年的所作所为,决定了国家的未来。②在国家危难时期,文中的友人选择放弃安逸的生活,投身救国事业。正是有无数这样的青年,我们的国家才能打败侵略者,迎来解放;正是青年的选择,决定了国家的命运。③如今,我国面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难得机遇,中国青年仍然是决定民族复兴事业成败的主力军。今日的青年应该像抗战时期的青年一样,热爱国家,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5分)\n分步解题1.审清题干,明确要求。这道题要求结合文章主题并联系实际理解李大钊的话。因此要理解李大钊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强调青年对国家命运的决定性作用。2.紧扣文本,读懂文本。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文本的主题进行具体分析,文章通过致朋友的一封信,回忆了朋友舍弃安逸的生活、不畏牺牲、投身救国事业的事迹,表现了在国家危难时期中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n3.多方联系,立足自我。联系当今现实,指出当代青年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系。4.规范答题,用语简明。针对本题,考生可先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再阐述文本内容,最后联系实际来说感受。\n新方向 多文本阅读多文本阅读的相关知识2021年新高考Ⅱ卷,考查了废名的一篇散文《放猖》和一篇小说《莫须有先生教国语》。这种新形式应引起考生重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多文本阅读是继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后的又一种现代文群文阅读的考查方式。通常情况下,多文本阅读材料以双文本材料为主,其组合方式可以是“小说+小说”“小说+散文”“散文+散文”等。\n多文本阅读的特色题型往往要求从一个文本的内容出发,对另外一个文本进行分析、鉴赏或评价,或用两个文本的核心要素解决文本之外的问题等。[2021新高考Ⅱ卷,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文本一:放  猖废 名故乡到处有五猖庙,其规模比土地庙还要小得多,土地庙好比是一乘轿子,与之相比五猖庙则等于一个火柴匣子而已。猖神一共有五个,大约都是\n士兵阶级,在春秋佳日,常把他们放出去“猖”一下,所以驱疫也。“猖”的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故做母亲的见了自己的孩子应归家时未归家,归家了乃责备他道:“你在哪里‘猖’了回来呢?”猖神例以壮丁扮之,都是自愿的。有时又由小孩子扮之,这便等于额外兵,是父母替他许愿,当了猖兵便可以没有灾难,身体健康。我当时非常羡慕这种小猖兵,心想我家大人何以不让我也来做一个呢?猖兵赤膊,着黄布背心,这算是制服,公备的。另外,谁做猖谁自己得去借一件女裤穿着,而且必须是红的,装束好了以后,再来“打脸”。打脸即是画花脸,这是我最感兴趣的,看着他们打脸,羡慕已极,其中\n有小猖兵,更觉得天下只有他们有地位了,可以自豪了,像我这天生的,本来如此的脸面,算什么呢?打脸之后,再来“练猖”,即由道士率领着在神前画符念咒,然后便是猖神了,他们再没有人间的自由,即是不准他们说话,一说话便要肚子痛的。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人间的自由本来莫过于说话,而现在不准他们说话,没有比这个更显得他们已经是神了,他们不说话,他们已经同我们隔得很远,他们显得是神,我们是人是小孩子。我们可以淘气,可以嬉笑着逗他们,逗得他们说话,而一看他们是花脸,这其间便无可奈何似的,我们只有退避三舍了,我们简直已经不认得他们了。何况他们这时手上已经拿\n着叉,拿着叉当郎当郎的响,真是天兵天将的模样了。说到叉,是我小时最喜欢的武器,叉上串有几个铁轮,拿着把柄一上一下郎当着,那个声音把小孩子的什么话都说出了,便是小孩子的欢喜。我最不会做手工,我记得我曾做过叉,以吃饭的筷子做把柄,其不讲究可知,然而是我的创作了。我的叉的铁轮是在城里一个高坡上(我家住在城里)拾得的洋铁屑片剪成的。在练猖一幕之后,才是名副其实的放猖,即由一个凡人拿了一面大锣敲着,在前面率领着,拼命地跑着,五猖在后面跟着拼命地跑着,沿家逐户地跑着,每家都得升堂入室,被爆竹欢迎着,跑进去,又跑出来,不大的工夫在乡一村在城一门家家跑\n遍了。我则跟在后面喝彩。放猖的时间总在午后,到了夜间则是“游猖”,这时不是跑,是抬出神来,由五猖护着,沿村或沿街巡视一遍,灯烛辉煌,打锣打鼓还要吹喇叭,我的心里却寂寞之至,正如过年到了元夜的寂寞,因为游猖接着就是“收猖”了,今年的已经完了。到了第二天,遇见昨日的猖兵时,我每每把他从头至脚打量一番,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他的奇迹都到哪里去了呢?尤其是看着他说话,他说话的语言太是贫穷了,还不如不说话。(有删改)\n文本二:莫须有先生教国语废 名莫须有先生教国语,第一要学生知道写什么,第二要怎么写,说起来是两件事,其实是一件,只要你知道写什么,你自然知道怎么写。要小孩子知道写什么,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自己是小孩子,你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你便能引得他们写什么了。莫须有先生在金家寨小学教国语,有一回出了一个“荷花”的作文题,\n因为他小时喜欢乡下塘里的荷花、荷叶、藕。凡属小孩子都应该喜欢,而且曾经有李笠翁关于这个题目写了一篇很好的散文。莫须有先生自己的文章还近于诗,诗则有时强人之所不能,若李笠翁的《芙蕖》能说到荷叶的用处,是训练小孩子作文的好例子,荷叶还可以拿到杂货店里去包东西。莫须有先生出了荷花这个题目,心里便有一种预期,不知有学生能从荷塘说到杂货店否?结果没有,莫须有先生颇寂寞。有一学生之所作,篇幅甚短,极饶意趣,他说清早起来看见荷塘里荷叶上有一小青蛙,青蛙蹲在荷叶上动也不动一动,“像羲皇时代的老百姓”。莫须有先生很佩服他的写实。\n民间有“放猖”“送油”的风俗,莫须有先生小时顶喜欢看“放猖”,看“送油”,现在在乡下住着,这些事情真是“乐与数晨夕”了,颇想记录下来,却是少暇,因之拿来出题给学生作文,看他们能写生否,他们能将“放猖”“送油”写在纸上,国语教育可算成功了。作这两个题目的学生很多,但都不能写得清楚明白,令异乡人读之如身临其境、一目了然。可见文字非易事,单是知道写什么也还是不行的。小孩子都喜欢“放猖”,喜欢“送油”,然而他们写不出,他们的文字等于做手势而已。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已经重来大学执教了,莫须有先生又开始有闲\n作文章,乃居然写了一篇《放猖》,此事令他很愉快,好像是一种补过的快乐。(节选自《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火柴匣子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文章将猖神庙比作火柴匣子,既强调猖神庙的小,也点出猖神世俗性的一面。B.猖兵画花脸后显得有地位,而“我”天生的脸面反而不算什么,这个对比表达了“我”对猖兵的羡慕之意。A\nC.“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这个比喻写猖兵的“奇迹”不再,也写“我”因放猖结束而感到失落。D.文章写了放猖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结构紧凑,不枝不蔓,这表明“我”对放猖这一活动的记忆十分深刻。解析“世俗性的一面”错,由原文“土地庙好比是一乘轿子,与之相比五猖庙则等于一个火柴匣子而已”可知,将猖神庙比作火柴匣子,就是强调猖神庙的小,“放猖”这一民俗活动具有世俗性。\n2.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莫须有先生让学生写荷花时,期待他们从荷塘说到杂货店,是因为他希望学生作文时能写到生活实际。B.莫须有先生所说的“写生”,是指文章应该把事物写得清楚明白,让对该事物陌生的人读了也能一目了然。C.小孩子喜欢“放猖”“送油”,却写不出,这说明作文除了要知道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写。D.莫须有先生在乡下时要写“放猖”以记民俗,但未写成,后来弥补了这一过失,所以说是“补过的快乐”。D\n解析“后来弥补了这一过失”错,莫须有先生在乡下时要写“放猖”以记民俗,但因“少暇”未写成,是一种遗憾,不是过失,后来写了一篇《放猖》,就算弥补了这一遗憾。“所以说是‘补过的快乐’”中的“所以”强加因果,原文说的是“好像是一种补过的快乐”。\n3.文本一中画线部分用了多个“跑”字,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答案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放猖”这一习俗各处乱跑一阵的特点。②写出了人们“放猖”时热闹的场面和声势,以及“我”的兴奋与激动。③以孩子的叙述视角,突出孩子对当时场面的印象深刻。(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n解析审题题眼:分析文本一中画线部分“用了多个‘跑’字”的好处。具体分析:画线部分详细描述了“放猖”的过程,根据上文作者对“猖”的解释“‘猖’的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可知,运用多个“跑”字恰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放猖”这一习俗的特点。画线部分属于场景描写,写出了人们“放猖”时热闹的场面和声势,也突出了“我”的兴奋和激动。另外,这篇文章是以孩子的叙述视角展开的,运用多个“跑”字也能表现出孩子对当时观看“放猖”的印象深刻。\n4.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6分)答案①主要写“放猖”,这是小孩子喜欢的事情。②详写小孩子感兴趣的“打脸”“放猖”,略写“游猖”“收猖”等。③口语化色彩浓重,运用方言,符合小孩子的视角。(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n解析解答此题,可从文本一写了什么内容、是如何写的、语言特点是什么等角度进行分析。文本一写了“放猖”这件事,这件事是小孩子喜欢的事情。文本一在写作手法上既有详写又有略写,详写的“打脸”和“放猖”的场面是小孩子感兴趣的,小孩子不感兴趣的“游猖”“收猖”是略写。文本一从小孩子的视角来写,语言口语化明显,运用方言,如“打脸”“一说话便要肚子痛的”等,符合小孩子的视角。这些都实践了文本二中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的主张。\n专项突破 小说和散文综合性选择题必备知识一、命题特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综合性选择题,是全国卷的必考题,一般采用四选一的形式,赋3分。其命题特点有:①正确信息多,全国卷往往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不正确的一项;②基本按照文本的行文顺序设题。二、考查点主要涉及文本的相关内容(写什么)和艺术特色(怎么写)两个方面,考查\n点非常广,主要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意思;概括文章内容;分析作品结构,揭示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评价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等等。三、设误类型类型情形情节结构说错某个情节的性质或情节安排的作用,颠倒情节顺序等。人物形象或人物形象定位不当,或人物形象作用分析不准。\n类型情形内容理解曲解文意,张冠李戴,表述不准确,原因分析牵强附会,结论想当然等。艺术手法对塑造人物、设置情节、描写环境、表现主旨等方面所用手法技巧的判断或解说错误。赏析语言对语言的特点、风格、作用的判断或解说错误。主旨情感对主旨或情感理解分析有误,或曲解或拔高,甚至是无中生有。\n关键技法小说和散文综合性选择题答题三步骤第一步,选项切片,标关键处。将选项切成若干片段,标出关键之处,如对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表现手法、语言赏析等的分析鉴赏。第二步,定位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定位原文的区间,找到对应内容。第三步,比对分析,判定答案。比对选项与原文内容,从词义、句意、内容理解、手法分析、主题概括等角度来分析判断,优先排除“知识性错误”的选项,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n类型1 小说典例1[2020全国卷Ⅰ,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阅读文本见第1讲考点1典例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原文及分析A.小说中描写滑雪的段落多从尼克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感受,要么通过他的眼睛来观看乔治滑雪的姿态,虽多次描写而无雷同之感。对应前11段。第2段:尼克顺着……浑然忘却一切……下坠的奇妙感。(尼克滑雪的感受)第2段:乔治在下面……不见了人影。第10段:他(尼克)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白雪中。(乔治滑雪的姿态)D\n选项原文及分析B.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客栈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形成鲜明对比,小说氛围由此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发生转折。第11段:他们透过林子……饱经风吹雨打、屋檐较低的长形房子……油漆在剥落。第13段:客栈里黑咕隆咚的……天花板很低。屋内两边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子后面摆着光溜溜的长椅。(细节描写)文章前文讲两人滑雪,让人感受到滑雪运动带来的激情。后面讲述两人在客栈谈滑雪和两人相约再次滑雪,让人感到可能没机会一起滑雪的无奈。(情节发生转折)\n选项原文及分析C.小说插入了对喝酒的瑞士人、客栈女招待、伐木工人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主人公在客栈小憩时的观察,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第13段:①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混浊的新酒。②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第19段:姑娘拿进酒来……唱歌。第20段: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有的趴在桌上。(描写多个人物的活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故事背景)D.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对应全文内容。文章从尼克和乔治滑雪的具体细节与两人的对话的描写,刻画了两个热爱滑雪运动、对生活充满激情的青年形象。\n类型2 散文典例2[2020全国卷Ⅲ,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阅读文本见第2讲考点1典例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原文及分析A.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不仅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第8段: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D\n选项原文及分析B.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我”对镰刀锤头图案“说不出的特殊感情”巧妙地“说”了出来。对应全文内容。第1—6段写少年时的“我”看到火车头上“镰刀锤头”图标光芒闪烁。第7—9段写青年时期的“我”了解到贾队长的有着“镰刀锤头”图案的挎包的故事。第10段写中年以后的“我”做锻工时对“镰刀锤头”的特殊感情。由此可知,“我”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不同,情感体验也不相同。\n选项原文及分析C.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对应全文内容。“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过度解读,文体风格是创作中自然形成的;由第10段可知,是锻钢打铁这一人生经历最终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D.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汽、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它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对应全文内容。本文实写喷吐着白汽、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象征着冲向新时代、新未来的伟大力量。\n真题·感知高考方向\n典例1[2017全国卷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窗子以外林徽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n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n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n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n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n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有删改)\n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B\n解析“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可知,作者认为“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并不会获得深刻的认识。\n2.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5分)\n解析要理解“窗子”的意思,需仔细阅读原文,找出关于“窗子”的描写,对其进行分析归纳。阅读原文可以发现,第二、三、四、五、七段都写到了窗子。第二段写“我”看到铁纱窗外面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第三段提到铁纱窗、玻璃窗,第四段写“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都在窗子以外,第五段写书房窗外的情形:这几段提到的窗子都是具体的。第七段写即便是出门旅行,也“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这里说的就是心理上的“窗子”,结合全文来看,这心理上的“窗子”就是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n3.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答案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每点3分)\n解析题目要求回答“我”“你”两个人称交替使用蕴含的作者的态度,就要分析使用“我”“你”两个人称时写的具体内容。使用“我”时,描写的是自己看到的世界和内心的感受;当“我”转为“你”时,“你”成为描写的对象,“我”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描写。从这个角度看,这种转变说明作者的态度是冷静和客观的。当“我”和“你”两个人称同时使用时,人称转换灵活,“我”和“你”可以彼此审视,带有反思意味。\n典例2[2020新高考Ⅰ卷,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建水记【注】(之四)于 坚看哪,这原始之城,依然像它被创造出来之际,藏在一座朱红色的、宫殿般的城楼后面。“明洪武二十年建城。砌以砖石,周围六里,高二丈七尺。为门四,东迎晖,西清远,南阜安,北永贞。”(《建水县志》)如果在城外20世纪初建造的临安车站下车,经过太史巷、东井、洗马塘、小桂湖……沿着迎晖路向西,来到迎晖门,穿过拱形的门洞进城,依然有一种由外到内,从低\n到高,登堂入室,从蛮荒到文明的仪式感,似乎“仁者人也”是从此刻开始。高高在上的是朝阳、白云、鸟群、落日、明月、星宿,而不是摩天大楼。一圈高大厚实的城墙环绕着它,在城门外看不出高低深浅。一旦进入城门,扑面而来的就是飞檐斗拱、飞阁流丹、钩心斗角、楼台亭阁、酒旌食馆、朱门闾巷……主道两旁遍布商店、酒肆、庙宇、旅馆……风尘仆仆者一阵松弛,终于卸载了,可以下棋玩牌了,可以喝口老酒了,可以饮茶了,可以闲逛了,可以玩物丧志了,可以一掷千金了,可以浅斟低唱了,可以秉烛夜游了……忽然瞥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类女子——建水的\n卖花女与江南的不尽相同,这边的女性身体上洋溢着一种积极性,结实、健康、天真——正挑着一担子火红欲燃的石榴,笑呵呵地在青石铺成的街中央飘着呢。不免精神为之一振,先去买几个来解渴。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横过,大摇大摆,扶老携幼,走在正中间,俨然是这个城的君王。满大街的雕梁画栋、摊贩食廊、耄耋之辈……令司机们缩头缩脑,不敢再风驰电掣。城门不远处就是有口皆碑的临安饭店,开业都快七十年了,就像《水浒传》里描写过的那种,铺面当街敞开,食客满堂,喝汤的喝汤,端饭的端饭,动筷子的动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干酒的干酒,嚼筋的嚼筋,\n吆五喝六,拈三挑四,叫人望一眼就口水暗涌,肚子不饿也忍不住抬腿跨进去。拖个条凳坐下,来一盘烧卖!这家烧卖的做法是明代传下来的,肥油和面,馅儿是肉皮和肉糜。大锅猛蒸,熟透后装盘,每盘十个,五角一个。再来一土杯苞谷酒,几口灌下去,夹起一枚,蘸些建水土产的甜醋,送入口中,油糜轻溢,爽到时,会以为自己是条梁山泊好汉。临安饭店后面,穿过几条巷子走上十分钟,就是龙井菜市场,那郑屠、张屠、李屠、赵屠……正在案上忙着呢。如果是七月的话,在某个胡同里走着,忽然会闻见蘑菇之香,环顾却是老墙。墙头上挂着一窝大黄梨,哪来的蘑菇\n耶?走,找去,必能在某家小馆的厨房里找到,叫作干巴菌,正亮闪闪的,在锅子中央冒油呢。这临安大街两边,巷子一条接一条流水般淌开去。在电子地图上,这些密密麻麻的小巷是大片空白,电子地图很不耐烦,只是标出一些大单位的地点和最宽的几条街,抹去了建水城的大量细节,给人的印象,似乎建水城是个荒凉不毛之地。其实这个城毛细血管密集,据统计,建水城3.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30多条街巷,550多处已经被列为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性建筑。这是很粗疏的统计,许多普通人家雕梁画栋的宅子、无名无姓的巷道并不在内。在巷子里面,四合院、水井、老树、门神、香炉、杂货铺、红糖、\n胡椒、土纸、灶房、明堂、照壁、石榴、苹果、桂花、兰草、绵纸窗、凉粉、米线、青头菌、炊烟、祖母、媳妇、婴孩、善男信女、市井之徒、酒囊饭袋、闲云野鹤、翩翩少年、三姑六婆、环肥燕瘦、虎背熊腰、花容月貌、明眸皓齿、慈眉善目、鹤发童颜……此起彼伏,鳞次栉比。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他们还能够像四百年前的祖先们那样安居乐业,不必操心左邻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有一位绕过曲曲弯弯的小巷,提着在龙井市场买来的水淋淋的草芽(一种建水特有的水生植物,可食,滚油翻炒数秒起锅,甜脆)、莴笋、茄子、青椒、豆腐、毛豆、肉糜、\n茭瓜……一路上寻思着要怎么搭配,偶尔向世居于此的邻居熟人搭讪,彼此请安,磨磨蹭蹭到某个装饰着斗拱飞檐门头的大门前(两只找错了窝的燕子拍翅逃去),咯吱咯吱地推开安装着铜质狮头门环的双开核桃木大门,抬脚跨过门槛,绕过照壁,经过几秒钟的黑暗,忽然光明大放,回到了曾祖父建造的花香鸟语、阳光灿烂的天井。从供销社退休已经三十年的祖母正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央的红木躺椅上,借着一棵百年香樟树的荫庇瞌睡呢。(有删改)【注】建水:县名,在云南省,旧称临安。\n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引用《建水县志》的记载,将今日建水与其“原始之城”的风貌关联起来,写的是建水绵延不断的历史传承。B.文章以“仁者人也”来承接并形容进城的“仪式感”,是借儒家经典语句来观照城的规划与人的活动,凸显建水保有传统的人文气息。C.文章引用诗句“深巷明朝卖杏花”,是由街头所见引起的诗意联想,意在转向描写建水女子的“结实、健康、天真”。D.文章以《水浒传》中的相关描写来类比临安饭店食客满堂的场面,是借梁山好汉的形象来展现建水人性格中的粗犷不羁。D\n解析“是借梁山好汉的形象来展现建水人性格中的粗犷不羁”错误,以《水浒传》中的相关描写来类比临安饭店食客满堂的场面,目的在于写建水人依然保持着饮食文化的传统,意在强调建水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n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以“看哪”开头,确定了全文的描写角度,即始终以一个导游者的旁观视角来铺叙建水城,使叙述语调显得既热情又客观。B.文章写“电子地图很不耐烦”地忽略了建水毛细血管一样密集的巷子,这种表述意在强调建水的巷子丰富生动,只有通过实地游走方可感知。C.文章最后一段写归家,提及“曾祖父”“祖母”,并以“香樟树的荫庇”作结,意在说明普通人家一代代的平凡生活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D.文章最显著的文字特点是常常大量堆叠同类词语或词组,以此形成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同时也表现了物阜民安的世俗生活气象。A\n解析“始终以一个导游者的旁观视角来铺叙建水城”错误,通读全篇,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建水城有强烈的融入感,因此并不是“始终以一个导游者的旁观视角”来铺叙建水城。\n3.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答案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水古城的城市品格。(每点2分)\n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文章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建水城的饮食,然后分析这些饮食描写与文章主旨之间的关系。文中多处描写建水城的饮食文化,如第三段中关于临安饭店的饮食场景的描写,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描绘,说明建水城富有烟火气息。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而该文的“神”是表现建水城的历史传承和城市品格,表达对建水城文明的颂扬。历史传承和城市品格本身是抽象的,作者大量描写饮食文化,是想通过具象的描写来表现抽象的历史传承和城市品格。\n4.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6分)答案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市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②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每点3分)\n解析题干已经明确指出“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在具体解答的时候需要结合具体的内容阐述空间线索和时间线索分别指什么。空间线索主要体现在作者的行踪转换上,那么考生可从前到后梳理文中表示地点或处所的词语,如临安车站、城门、街面等,指出作者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时间线索与时间有关,这里作者更多的是注重大的时间点之间的转换,文中提到了两个大的时间点,一是古代,二是当下,呈现出时间的延续,作者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6-20 08:03:51 页数:202
价格:¥3 大小:503.6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